SUMMERゞLIGHT
SUMMERゞLIGHT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祂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翰福音1:12
关注数: 23
粉丝数: 219
发帖数: 9,534
关注贴吧数: 81
净空法师:【声声佛号,把佛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
净空法师:【讨厌别人,立刻警觉烦恼障现前】 学习,无论是世法、佛法,心态非常重要,其次才讲方法,最重要是心态。 学习圣贤,第一个要真诚心,这很不容易,第二恭敬心。没有真诚恭敬,用再长时间都学不到,因为不具备基本条件。 圣学的终极目标,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大乘一定要发无上菩提心,小乘没有菩提心可以成就,最高只到阿罗汉,不能成佛,要成佛一定要菩提心,要用真心。 你能把十善业道统统做到了,那就是真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人对事对物要诚要敬,就是真心,不怕人欺骗我,不怕人陷害我,不怕人障碍我,不害怕。 他骗我,我不骗他,他障碍我,我不障碍他,他陷害我,我不陷害他,这个心才行。这种心在现在世界上,是傻子。 别人对我虚情假意,我不是不知道,知道,让不让他骗?让他骗,学这个本事。为什么让他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的,何必认真。 跟一切众生结善缘,决定不结怨,必须知道跟众生结怨,他的怨不放下,放在心上,会惹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的互相报复,这就不好了。 冤冤相报,双方都痛苦,何必!不如一笔勾销,见到什么人都欢喜,从内心生出欢喜心,不要讨厌别人。 讨厌别人,自己立刻警觉,我的烦恼又现前了,我的业障又现前了。为什么不能像佛菩萨一样,对五逆十恶都笑脸常开,都不责备,不怪他。 为什么?一时迷惑,一时胡涂,他不是真的坏。他有佛性,本性本善。他既然有佛性,将来一定会作佛,怎么是坏人? 所谓坏人是假名,这一个阶段没有好好学,没有遇到善知识,跟不善的人在一起学坏了,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这样的人,我们要原谅,要好好帮助他,教他,他会回头。 本文节录自【2013香港念佛共修答问】1集
净空法师:【有业障要念佛,融入无量光,阿弥陀佛没有了】 常寂光就好像电视屏幕,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方一切诸佛剎土,是屏幕上现的相。相是假相,体是真体。 常寂光是真的,成佛就是融入常寂光。身有没有?没有,变成常寂光,居住的土,也变成常寂光。融入常寂光,回归自性,才真正得大圆满。 一切诸佛如来在常寂光,就是(同一)体(性),一片光明,自己一片光明,诸佛如来的智慧跟我融成一片,德能融成一片,相好融成一片,分不出是你是我。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众生念,立刻就现。现极乐世界,现阿弥陀佛,是不是从十万亿佛国土到这来?那是佛对小朋友的方便语。 真的呢?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就在当下。佛没有来,也没去,极乐世界也没有来,没有去。 来去是假的,现、不现是你的缘分。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放下就不现。我暂时放下,暂时就现。一念放下,一念现,念念放下,念念现。 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分秒可贵,一分一秒都不要离开阿弥陀佛。这是一切法里上上法,没有比这个法更高,更圆满了。 我们因为有业障,没有办法,要用阿弥陀佛,真正业障消除,阿弥陀佛也没有了,没有了是真正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无量寿,无量光。 佛解释,无量光是空间,无量寿是时间,时间、空间完全融合成一体,(性相不二)。这是真话,佛教无神论(常寂光即父神,即真神),(天上地下被称为神的)神念阿弥陀佛也融入无量光,跟我们一体。 万事万物全融成无量光,光明遍照,大光明藏,就这个意思。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585集
净空法师:【积财,增长贪瞋痴,增长堕三恶道机会】
净空法师:【无量光寿遍照法界,一念相应一念佛】 《弥陀要解》云: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皆法界体。 法界体是实相。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解释,有二个意思,一个是无量光,一个是无量寿。 光,遍照十方,讲空间,寿讲过去、现在、未来,叫三际,是时间。现在说时空,佛法说光寿,光寿就是时空,时空就是法界。 整个宇宙,就在时空里,离开时空没有宇宙,没有万法,一切万法都离不开时间跟空间。横是讲空间,竖是讲时间,横竖交彻,这是整个法界体。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阿弥陀佛的身是法界身,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法界土,就是光寿圆满交彻,同时也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这句话非常重要。阿弥陀佛从字面上翻(译),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是无量觉。 无量觉是我们的本性,是自性的核心,自性原点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实相。我们念佛,持名,即始觉合本,念阿弥陀佛,就跟本觉理体相应,因为这个名号是我们的本觉理体。 始本不二,始是我们开始起心念佛,本是自性本有,觉体相应,始本是(不)一不(异)。生佛不二,今天能念佛的是众生,所念的是阿弥陀佛,我跟阿弥陀佛不二。 连美国修.蓝博士治病,都把病人观想跟自己一体,才能把病治好。我们今天念佛,是把阿弥陀佛跟自己观成一体。 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说得非常好: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法界)一体,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这是蕅益大师《要解》所说。 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念佛功德无量无边,道理在此,这个道理一般人说不出来,蕅益大师说出来了,教导我们。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23集
净空法师:【不欣极乐】一生修净土,临终不能一向专念 临终不欣极乐而恋世间,临命终时留恋这个世间,不想往生净土。这样念佛人我也亲自见到,常常提出来警惕念佛人,也是功德,他(示现)负面榜样。 我初出家在圆山临济寺,林老居士,年岁大我十几、二十岁的样子,是临济寺念佛会(副)会长。每个星期他们有一次共修,就在临济寺大殿,所以我们很熟。 他当维那,法器唱念全都会。一生修净土,临命终时不想往生,他怕死。人家助念,他叫人统统念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他求生不求死。最后还是死了,没有往生。 这是临终不欣极乐而恋世间,当时他的工作不错,银行襄理,贪恋世间,未能念佛,是则不名一向专念。 共修时,敲法器带领大众,临命终时留恋世间,不求净土,这个事情我们亲自看到。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23集
净空法师:【声声佛号,把佛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 尽形寿,指从发心念佛之日,终身念佛,直至命终之最后一念。 为什么要念这么多佛,道理要懂,经典告诉我们,每一声佛号都跟佛相应,跟万德相应。换句话说,诸佛如来无量功德,声声佛号跟佛功德相应,把佛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 因为(同一)心性,自然而然。念得愈多,佛功德(相通)愈多,佛功德可以消业障,我们无量劫累积多少业障。所以经上讲,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从学佛这天开始,念到死为止,一辈子,我们的业障都消不了。为什么?(未证)业障(性空),一句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一辈子都消不完,但是佛号功德不可思议。 消不完是肯定的,六道众生哪一个不造业?谁能把业消尽?不可能的。业如果消尽,就明心见性。有没有这种人?有,而且还不少。 怎么回事?他生生世世修行,而且得一切诸佛如来加持。所以他能在一世,缘成熟时,业障消尽。 我们在经典看到,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也示现,真消尽。不消尽不能见性,消尽才能见性,见性成佛。 成佛,就是成就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是自性本自具足,不是外来。 换句话说,个个都圆满,没有一个不圆满。只是无量劫造作罪业,这些罪业产生障碍,把圆满的智慧德相统统障碍住,虽有不能现前,道理在此地。 所以真正明了之后,世间善事多做一点。哪一种最善?念佛,任何善事跟念佛比都比不上。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23集
净空法师:【十善展开,成为八万四千细行,浓缩就是唵阿吽】 阿字真言,十方佛心。诸佛法身,同所加持。密宗咒语,阿字用得非常多。 章嘉大师过去亲手写给我,这个东西搬家太多次丢掉了。字记得很清楚,唵阿吽,这三个字在密宗常常看见。 什么意思?身口意。唵是身体,阿是口,吽是意。说身口意,就想到十善业,十善圆满就成佛。佛法修什么?就修这个。 大乘菩萨把十善展开,成为八万四千细行。不能小看这三个字,小乘阿罗汉三千威仪,菩萨八万四千细行,浓缩就是十善,十善再浓缩就是唵阿吽。 这是讲深度、广度,它有多深,它有多广。广没有边际,大而无外,深,小而无内,无法想象。 这是实相,这是真理,这是自己的本性,是我们的性体,我与生活整个环境,虚空法界,都从这里生出来。 特别重视这个阿字,十方佛心,诸佛法身,同所加持。一切佛的法身在哪里?我们晓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就在当下。 一念心清净,一念心恭敬,一念心至诚,就能感应,诸佛菩萨没离开一步,真的觉察同所加持。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23集
净空法师:【八关斋戒】在家众一日一夜受持出家戒 不杀生者,谓不断一切众生之命也。自不杀生,亦不教人杀生。所以六(斋日)要断肉食,也就是素食。 自己不能杀生,也不能教别人杀生,教别人杀生,罪过是教的人承当,杀生的人罪比较轻,下达命令的人罪重。 你要吃肉,吩咐厨房杀鸡、杀鱼,你吩咐,他要照做。下达命令的人,是主谋,执行的是服从,他的罪轻,一定要知道。 发动一个战争,下达命令的人,虽然不在战场,他没有去杀一个人,这个杀业他要负全部责任。士兵在战场上杀人,那是执行命令。 第二,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也。自不偷盗,亦不教别人偷盗。这是五戒第二条。 第三条,不邪淫者,谓于非己妻妾,不行淫欲之事也。《菩萨善戒经》于此条曰不淫,《佛说八关斋经》曰不习不净行,不净行就是淫欲。 实在讲六(斋日),八关斋戒一天,决定要断淫,夫妻也不行。为什么?你是求身心清净,淫欲不清净。《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说,离非梵行,也是不淫的意思。 盖以八关斋戒意在使在家二众于一日一夜受持出家之戒也。求这个功德,所以戒律就很严。 第四,不妄语者,谓自不妄言,亦不可以虚妄之言而诳于他也。换句话说,也不要教别人打妄语。修净土看到这一句,大经教我们,这一句包含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口业才清净。 第五,不饮酒者,谓酒是乱性之本,酒醉乱性,你把握不住。起过之门,起是生起,过是罪过,酒能引起生是生非,故不可酣饮也,酣饮是喝醉。 这是平常,斋戒一天决定不能饮酒。这是五戒,后面还有三条,为什么?帮助你修清净心。 第六,不坐高广大床,这是沙弥戒,出家戒。高广大床者,阿含经云:床高一尺六寸,非高也,阔四尺,非广也,长八尺,非大也。 但过此量者,名高广大床,不宜坐也。防止淫欲,道理在此地。 第七,不着花鬘璎珞。花鬘璎珞讲首饰,戴的珠宝,这些东西能让心不清净。为什么?放不下,会引起贪心,增长贪瞋痴慢。要把助长的缘断掉,所以不以花为鬘。 印度人风俗,我们到寺庙访问参观,一定有个花环送你,表示尊敬。珠玑,是珠宝,用这个为璎珞。宝石、美玉这一类,做首饰、装饰,都会引发贪瞋痴慢。 第八,不习歌舞戏乐,一切娱乐这一天要远离,不能够表演,不能够观听。不得辄往他处观听,亦不教人歌舞戏乐也。 这三条属于遮戒,防止起心动念,把前面五戒毁掉了。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483集
净空法师:【斋是洗心,素食不是本意】 斋戒什么意思?《佛学大辞典》术语:清心之不净,谓之斋,禁身之过非,谓之戒。 意思说出来了,我们的心不清净,心有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五欲六尘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这些东西统统放下,心就清净了。 所以,斋是斋心,斋戒,要懂这个意思。现在一般人认为什么?斋是素食。素食当然能帮助身心清净,不是本意,一定要了解根本。 戒是戒律,通常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八关斋戒还有另一说。 《大乘义章》第十二有解释:防禁故名为戒,洁清故名为斋。《周易》韩康伯批注:洗心曰斋,防患曰戒。意思都相同。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483集
净空法师:【三世因果,心平气和化解怨结】
净空法师:【六斋日修八斋戒,福禄寿都向上提升】 佛门有八关斋戒,(居士)修这个法门,是一日一夜,时间不长。这一段从《三藏法数》里节录出来,出处《毘婆沙论》跟《杂阿含经》。 关者,禁也,谓禁闭。禁闭什么?禁闭杀盗淫等八罪,使之不犯故。重点一定要知道,在这二十四小时,这些全放下,把清净心找出来。 《毘婆沙论》说:夫斋者,过中不食也。注意,过中,不是过午,午时是十一点到一点,过中是什么?太阳过了日中,就不再吃东西。 日中每天不一样,所以持戒的人,必须要有一本天文日历,记载每天日中是几分几秒,注得很清楚。 古时候没有日历,用日晷,有个仪器,太阳影子不能过中,用这个方法。现在有天文日历,非常方便,过中不食。 以八戒,助成斋法,共相支持,故又名八支斋法。每个月有六天,农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是六斋日。 于此六日,能修行此八斋戒者,诸天相庆。天人看到欢喜,天人的基本德行是慈悲喜舍,叫四无量心。欲界天四王天以上,这是算大的,小的太多,就不细说了。 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欲界六种天。他们果报从哪来?修上品十善,再加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天人做到了。 凡夫现在想学天人,一个月修六天,天人的斋戒法,所以诸天天人看到之后欢喜。即为注福禄,增福增禄,增寿算也,还要增寿。增福、增禄、增寿,禄是财富,福禄寿都向上提升。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483集
净空法师:【为苦难众生忧虑,烦恼决定障碍往生】 信心坚定,智慧明了,于世无虑,于法无疑,故无有忧虑之思。说明真正修行,想在这一生有结果,必须具备的条件。 你还有没有忧虑?还有没有牵挂?为自己的忧虑没有了,为佛教还有忧虑,为苦难众生还有忧虑,行不行?不行。 忧虑是烦恼,只要有忧虑,只要有烦恼,决定障碍往生。怎么办?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八十年,他表法,做榜样,我们要学。 要不要度众生?度,普度众生。有没有念头?没有。这就高明了,他能够无住生心,生心又无住,生心就是普度众生,讲经说法,没着相。 佛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无说跟说同时,不是分为二桩事情,这才叫真实无量功德。我们说着了相,不说也着了相,完全是六道凡夫。 有忧虑,有牵挂,这样下去,极乐世界有没有分?老实说,没分。怎么办?世尊提醒我们,黄念老在批注勉励我们,警告我们,要能体会,真正明白了,放下。 记住,有一桩事情不能放下,极乐世界就去不成。想不想到极乐世界?想到极乐世界,依教奉行。 本文节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384集
净空法师:【多话是习气,妨碍直心修道】
净空法师:【多话是习气,妨碍直心修道】
净空法师:【有情无情,众生本来是佛】 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故云作得善愿,尽心求索。用真心,能不能求到?决定可以。为什么?因为本来是佛,道理就这么简单。 有情众生有佛性,能成佛,无情众生,花草树木能不能成佛?山河大地能不能成佛?能,树有树神,草有草神,花有花神,山有山神,土地有土地神,都会成佛。 好像在前(几)年,我记不清楚。澳洲净宗学院停车场,有二棵枇杷树,很多年,枯死了,枇杷树神托梦给比丘尼,那里住了十几个人。 枇杷树神感恩,(托梦)说你们到这个地方十年,每天听经念佛做课诵,神都参加,现在修行功德圆满,要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树死了。 我听到之后,很感叹,出家人没有一个往生,树神听经念佛往生了,要不要惭愧?我告诉他们,树枯死了,留在那个地方做纪念,传递信息,不要把树挖掉,这是很好的教诲,树神来勉励我们,教我们。 我们相信,这个故事不是编出来,真有其事,可以度化众生。 本文节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384集
《耳根圆通法门—元音老人》 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我们修法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在六根中最灵敏、最锐利。用之修行,故极易成就。我们在修法时要一切放下,集中心力倾听自己心念咒的无声之声,要一字一字听得分明,才能把整个身心- -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摄牢而不起妄念,从而证入三昧,打开本来,亲见佛性。 我们修心中心密法,就是把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两位菩萨的用功法门合起来进行的。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时说: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现在用观世音菩萨所选择的六根中最利的耳根,统摄其他五根的方法来绵密持咒,也就是照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教导法修行。这样就把两大菩萨的用功方法合为一体来进行了,故最易成就。现在让我们来对照一下观世音菩萨是怎么用功观照成就的。他说:观世音菩萨最初用功夫是用耳根返观自己能闻声音的闻性。而我们持咒时心念耳闻也是同样的返观自性。当我们持咒时,静听每个咒文的字音,就把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了,将身心放于能闻的法性当中去,就是“入流”。“入流”有几种解法,其中一种讲法是一个耳朵听进去,从另一个耳朵出来,意指入进去就流掉,不停在心里面,照字羲上解也讲得通。另一种说法是入流就是“逆流”,意指声音来了不顺音声流浪,不跟声音跑,这也讲得好。( 初初的入流方法是不跟声音跑) 。正确的解释“入流”应该是将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置于能闻声音的法性当中去。“亡所”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 如声音) 就全都消融了,能做到“入流亡所”,身心就定下来啦,不为外界环境干扰了。所以做功夫第一步要做到心念耳闻,才能抓住妄念不随之流浪,才能入定。 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讲: 就是我们做功夫做到能念之心停息了,妄念不动,咒语念不出来,要勉强提也提不出来。这时候就不要再提咒语了。“所入既寂”就是我们的妄心寂然不动了。念头停止不妄动,那就没有什么动静二相了。动静二相是相对而有的,既没有什么动、乱,故也没有静寂了。“了然不生”者,虽然没有动静二相,但是,不是如木石一般的没有知觉,而是了然不生。我们用功处于定中时咒语就不必再提,只静静地看著它,看这一念不生,寂静而了然的是谁?此时动静二相虽然了然不生,但是还没有化空,还有不生的一念在。 再进一步,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这时候功夫已做到闻与所闻统统没有了,处于寂静的禅定中非常快乐,非常轻安宁静,非世间乐事可与媲美。但不能停留在此乐境中,一有留住就不能前进见不到本性了。我们做功夫到这地步,往往发一点小神通,便沾沾自喜,以为到了家,哪知还相差甚远,所以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说:假如此时我们放大光明,或见佛菩萨现身,乃至其他许多的神妙境界,都不可动心,都不能理睬他,一有住著,非但不能见性,还有著魔的危险。假如出现什么恶境界或鬼魔现前也不要惊怖,这些现象都是虚妄相并非实有。一者可能是业障幻现,二者或许是护法神考验你,看你幻境当前动不动心。总之,这都是假相,不要怕,也不要理他就无事了。
观世音菩萨的十种“自在”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佛教里,观世音菩萨有33化身,亦有千手千眼广大灵感观世音。除此之外,关于观音菩萨,还有一种称呼,叫“观自在菩萨”。由唐朝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开头便提到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里的“观自在菩萨”指的就是观世音菩萨。 “以菩萨有大智故,于一切事理皆通达无碍,故称'观自在';以菩萨有大悲故,于一切世界皆寻声救苦,故称'观世音'”。观自在,“观”即观察、观想,是用眼去观,更是用心、用智慧去观察世间一切法。这里的“自在”指的不是没有外在的束缚、无拘无束,而是观照到我们的内心没有分别、执着和妄想、烦恼,一心清净,是解脱的自在。本篇文章,就和大家谈谈观世音菩萨的十种“自在”。 一、寿自在 世间一切有情众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成住坏空这样一个客观的规律和过程,生命有尽头,寿命有定数,随业流转,不由己控。但是对于已经自觉觉他的菩萨来说,寿命长短随自己安排,可随机应缘示现,已了脱生死,不住轮回。包括已经觉行圆满的佛陀也是如此。 二、财自在 众生需仰靠自身努力得到财物利益,而已经修成菩萨果位的菩萨,因为此前修行的殊胜善果,而所需之物并无所缺,应是应有尽有。如是因,如是果,依念头观想,自在无碍。 三、业自在 提到业力,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佛门里有那么句话: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业力即因果,有善业也有恶业,有善报也有恶报。众生随业流转,不断造业,难以脱离烦恼苦海。但菩萨不会被业力所转。 四、受生自在 受生,简单理解就是说要转世投生到六道中的一道去度化有缘众生。有些“受生”会出现愚痴、迷惑的状况。而那些有大菩提心且不退转的菩萨却能时刻保持智慧,自在受生。 五、愿自在 凡夫之愿,往往存有缺憾,难以圆满,而菩萨只要发愿,就必定要满愿。比如提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菩萨在还未得成正果的时候就发愿度尽一切众生,这个愿只要一发,菩萨就会不遗余力随缘示现慈航普度。“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亦是如此。 六、心自在 众生为什么烦恼、痛苦,因为念头太多、妄想太多,总是“心猿意马,易放难收”,心里有太多的挂碍,故而难以解脱。而菩萨“观心自在”,如如不动,境随心转,没有任何贪嗔痴慢疑等颠倒妄想,于任何时刻自在无碍。 七、如意自在 有些佛教寺院在造观音菩萨圣像的时候,菩萨以手持如意示现众生。“如意”代表无量的智慧和光明,菩萨具有广大神通力,无碍自在。众生的“如意”不在于菩萨手中所持的法器,而在于灭除心头的无明业火,观心如意。 八、法自在 菩萨智慧圆满,受一切法,也能为众生演说一切法。不仅自己法缘圆满,而且普施众生无上微妙法。 九、胜解自在 菩萨对于佛法真义完全了知,且非常透彻,对佛法的理解完全无偏颇,全是正解和胜解。 十、智自在 菩萨辩才无碍,具备无穷大智慧,于一切处说法,令众生受益。这是愚痴无知的众生远远达不到的真实“自在”。 菩萨心不迷惑,无二无分别,智慧光明、身心自在。观得五蕴皆空,真空妙有,空一切烦恼挂碍,远离一切苦厄,自得解脱世间烦恼,获得究竟无边利益。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净空法师:【我们知道念佛生净土,本师释迦牟尼佛劝导】
净空法师:【真正融在佛号当中,念佛时妄念就走了】 念佛往生的利益,为什么不现在就预备?克念,是克服妄念。用一句佛号,一念代替一切妄念。 妄念多,念念都用佛号取代妄念。不念佛时妄念就来了,念佛时妄念就走了,一心念佛,这个方法好。 妄念实在太多,我教初学的人用念佛机,跟念佛机念。耳机音量开大一点,让整个头部都是阿弥陀佛,外面声音进不来。 把声音调到你觉得(刚)好,真正融在佛号当中,驱除妄念。妄念少了,佛号声音调小,没有妄念时,很小声音,细细的,很好。妄念多时,声音调大,把妄念赶走。 我们得用方法,不用方法不行,念头很难克服。能不能往生就在这一次,没有第二次,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视这桩大事。 什么东西都是假的,决定不要放在心上,谁拿去都好,都欢喜,根本就不操这个心,就这一句佛号把稳住。人总归要走的,早迟无所谓,决定往西方,这个念头要坚决。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57集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四十二手眼之如意宝珠手眼
净空法师:【持名念佛】六根接触境界,统统是阿弥陀佛 我们要练什么?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花草树木也是阿弥陀佛,看山河大地也是阿弥陀佛,就是不起杂念。 六根接触境界,起的统统是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好,这样能跟理一心相应。理是什么?真心,真心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 我们不起心动念难,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断不掉,所以只要学六根接触六尘,不执着,不分别,这二种叫粗惑。不起心,不动念,(舍)细惑,难。 微细迷惑能断,往生极乐世界是实报土,粗惑能断,往生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没断是凡圣同居土。 没断,一定要练习,就是时时刻刻能把佛号提起来,不再打妄想。想别的东西全是造轮回业,善事三善道,恶事三恶道,总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不能不谨慎。 以契理故,众罪消灭,即生极乐。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哪怕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圆证三不退。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三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萨。 若非方便中之究竟方便,圆顿中之最极圆顿,何能臻此。怎么能达这个境界,一切方便门当中,这是究竟方便,再没有一个法门能超过持名念佛。 《十六观经》前面十五种观法,是方便,末后一种持名念佛,是究竟方便。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57集
净空法师:【一步一声阿弥陀佛,是很好的运动】 早年,大概四十多岁,住在台北,每个月到凤山讲五天经。煮云老法师邀请,每个月去凤山住五天,那边有个老居士,是将军退休,大概八十岁,身体很不错,听讲经。 他是老佛教徒,学过禅,学过密,也修净土,念佛。告诉我,现在老了,禅跟密都用不上力,老实念佛。 怎么念法?他每天三万声,住在乡下,在田里走路,走三万步,一步一声阿弥陀佛。 也是很好的运动,他身体很好,每天走三万步,念三万声佛,这个念法,很难得,这个人应该早往生了。 要以决定不缺为准,要计数,从这里下手,这是最笨拙的方法,但它是最有效的方法。 「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个人这样修,没有不往生,真叫万修万人去。 如果照这样修行,信得及,守得稳,一天十万,或是五万、三万,决定不缺,一生不变,决定往生。他要不往生,那佛就打妄语了,这蕅益大师说的。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57集
净空法师:【极乐世界不离自性,跟我关系非常密切】 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经讲得透澈,极乐世界从哪里来?是自己心性变现出来。阿弥陀佛从哪来?也不离自性。 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现在得的这个身,自性变现出来,居住这个世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 说明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世界是心想生,极乐世界也是心想生。这个世界是杂念心想生,极乐世界是一念心想生,现在如何把杂念放下,我们一念念佛。 都是自己心想生,所以首先要知道,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跟我是什么关系。关系非常密切,(同)一体(性),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 明白,怀疑就断掉,一心一意专修净土。只要真做到一心专念,身体就好了,什么毛病都没有,调养也不需要,粗茶淡饭,身心健康,自在快乐。 每天拜佛,比什么运动都好,何况拜佛没有离开念佛,没有离开一心。平时功夫养成习惯,叫善根坚固。 至于用意念调养身体,疗愈疾病的人很多,看到例子要(如实)信(解)。我们用自己的念力,加上阿弥陀佛佛力加持,比一般念力就更强大。 一般人念力只有二、三十分,(净念)可以达到八、九十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57集
净空法师:【原谅恶缘,信心相续,念佛才有力量】 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着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 很多人念佛不能往生,依旧搞六道轮回,都犯这个毛病,古大德统统说出来了。 人决定要老实,老实人才会成就。不老实,对于教理没有通达,涉入不深。信心,虽然有,信心里有怀疑,或者有妄想,信不纯。 行不得力,自己应该知道,为什么?妄念太多。功夫得力自己很清楚,妄念少,功夫就得力,妄念少,智慧就开了。也就是不迷惑,不胡涂,处事待人接物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总而言之,万缘放下,是真正关键,为什么妄念那么多?没放下。该放下的要放下,不该放下的还是要放下,决定不能障碍念佛,只有念佛功夫相续不间断,才真正有力量。 日常生活当中决定不结恶缘(等念怨亲),这个要记住,他做再不好的事情,要能够原谅。阿弥陀佛都原谅,我们为什么不能原谅? 经上讲得很清楚:先人无知(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他很可怜,没有受圣贤教育,对世出世间不知道。 每个做坏事的人,都以为自己是对的,他要以为是错误,就不会做了。所以可以原谅,就是别放在心上,不要耽误自己往生净土,这是大事。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57集
净空法师:【一星期不读经,很容易退转】
大智文殊菩萨十大愿 摘自: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一 一者大愿。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四空五净之主。八定四襌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释诸天之主。四天四轮之主。诸神龙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护佛法之主。伽蓝宫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刚坚牢之主。护国善神之主。大国小国之主。粟散世王之主。统领诸军主。都摄所守主。所有水陆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同生三世愿佛知见。或未闻我名令愿得闻。及闻我名于我法中。令一切有情尽发菩提。回向大乘修无上道。若有众生以法药世医。救疗诸疾。历数算计工巧博奕。世典文笔歌咏赞叹。讲论戏处导以度人。随类同事接引世俗。令发菩提正见正授。共我有缘。得入佛道。 二者大愿。若有众生。毁谤于我。瞋恚于我。刑害杀我。是人于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三者大愿。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于我。于我身上。于他身上。盛行谄曲邪见倾倒。及生净行不净行诸恶不善。愿共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四者大愿。若有众生。轻慢于我。疑虑于我。枉压于我。诳妄于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五者大愿。若有众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于我不敬于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从我不从我。见我不见我。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六者大愿。若有众生。常生杀命。作屠儿魁脍畋猎渔捕。怨命现前更相杀害。无有断绝世世相报。杀心炽盛。不生悔过。卖肉取财。自养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离报对。如是令发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财物。或施我财物。我施财物。所得财物及不得者。于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七者大愿。若有众生。供养我者。我供养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蓝佛塔襌房兰若独静之处。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萨诸佛形像。令他布施修立福佑。遍于法界。回向一切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师长弟子。修行苦行节身断食。持戒破戒有行无行。和尚阿阇黎教导称说。听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业。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八者大愿。若有众生广造诸罪。堕于地狱无有出期。经无量劫受诸苦恼。从地狱出生于五趣。先作**将命还于前生。负作驼驴猪狗牛羊象马奴俾仆从。偿他宿债。累劫赔命。还他偷盗。无有休息。我于五道随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于人。或作贫穷困苦盲聋喑哑最下乞人。于一切众生众中。同类同缘同事同行同业导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九者大愿。若有众生。纵恣身心。我慢贡高。故于我法中污泥佛法。师长弟子无惭无愧。用僧佛钱菩萨财物。杀生偷盗邪行。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斗乱纵恣贪瞋。不拣良善。劫夺他财。拒讳谩人。不识善恶。广造十恶一切诸罪。死堕阿鼻。入诸地狱。从地狱出。轮还六处。入生死海诸趣恶道。愿共有缘。同业同道。随缘化变。当以救之令得出离。共我有缘。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十者大愿。若有众生当于我法。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则是我身。共我无别。行四无量心。心等虚空。广度有情无有休歇。愿达菩提。登正觉路。大圣曼殊以圣性愿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虚空。常在如来清净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众生心识体性。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灭。得入菩提诸佛圣果。则是名菩萨十种大愿。如是曼殊发广大愿已。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曼陀罗华遍满虚空。其时大会诸众尽见其华。同时赞叹曼殊大士。圣力自在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尔时诸大会众咸皆欢喜信受奉行。
净空法师:【父子有亲】真爱是智慧,不附带任何条件 入佛门,头一个破身见,见(惑)破了才证须陀洹,真正入佛门。 身见破了,破边见,边见就是对立,对立没有了,什么境界?自他不二,万物跟我一体,慈悲心生出来了。为什么?慈悲是自性第一德,就是爱心。 中国五伦讲父子有亲,那种亲爱生出来,你会爱一切人,这个爱是智慧的,不是感情。 智慧就是你爱他,关怀他,帮助他,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将来要他报恩的念头,没有。 真的就同母亲照顾婴儿一样,无微不至,那是至心,是真心。从年轻母亲照顾婴儿,三、四个月那个时候特别清楚。这是慈悲心,从自性流出来,能够保持就是菩萨。 五种见惑放下,才成为真正佛弟子,大乘初信菩萨,小乘须陀洹。不要认为他地位低,这种人念佛往生不是凡圣同居土,是方便有余土。 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往生是实报庄严土。所以佛门讲功夫,不在念佛多少,是你用什么心,看心。 我们看母亲照顾婴儿,(是)缘。那种爱心,真诚的爱中,真心在那个时候现出来。不在那个(状态),他又用妄心,不是用真心。 真心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理由,决定专一。这是闻实相法生,依实相而生。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57集
净空法师:【身体是发射台,有意无意的念头,都周遍法界】 心迷了,识迷了,完全随顺烦恼,智慧完全没有,不能怪他,菩萨对众生生怜悯心,他可怜,迷到这个程度。像一个很好的人,喝醉了发酒疯,乱骂人,不(是)常(态)。 这种不正常把阿赖耶不善习气全(引)爆出来,菩萨清楚明白,如如不动。菩萨神通游戏,自在游行,化度十方世界一切众生。 化度完全讲缘,缘成熟了,菩萨不能舍弃,缘没有成熟,菩萨会离开,几时成熟了再去。什么时候去?缘成熟,(自然)感应道交。 他想回头,或者他没有想回头,但是遇到缘真的会回头。这个事情佛知道,为什么?每一个有意无意的念头都发射,身体是发射台。 佛菩萨(遍)虚空法界,(众生)念头一发出去,就像《还源观》所讲,立刻周遍法界,就接收到了。 自己完全不知道,菩萨知道。所以(一念)就知道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多少,能接受什么样的善巧方便,他就来帮助你。妙极了!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68集
净空法师:【十念法起作用,紧急关头习惯念佛】 一切时一切处,不能把佛号忘记,一天十念都可以,养成习惯。 一九九九年,那时候我住在美国,每年到新加坡讲经一个月,到澳洲讲经一个月,在台湾有二、三个月,在美国、加拿大大概住半年。 在新加坡提倡的十念法,就是十句:早晚二次,三餐饭三次,不念供养咒,就念阿弥陀佛,念十声佛号吃饭,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一共九次。 每天一次不缺,一次顶多二分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声佛号,很容易,养成习惯起作用。 这个作用就是临终能够提起佛号,遇到一切事故,不想别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有把握了。 甚至作恶梦,也能够念阿弥陀佛,恶梦立刻没有。就是紧急关头决定用得上,一心想佛,一切时一切处都是用一心。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57集
净空法师:【行菩萨道,不能帮助人造恶】 见色闻声不执着,从哪里做起?从没有控制念头,没有占有念头做起,从自他平等做起。 也许你问,真要这样做,譬如钱,中国古人说财不露白,我摆在这儿,谁用谁拿去,那不变成**吗?不吃大亏吗? 敢学佛的人真如此,钱财放在那里大家用,我用你用不是一样吗?好人用坏人用也是一样。各人造业各人承当,没有必要防这个防那个。(现在)行吗?真行不通。 那怎么解释?随缘妙用。这个地方的人都觉悟,应该这个用法,这个地方的人迷惑颠倒,不能这个用法。为什么?不是自己有分别执着,我们要为他想。 起盗心,果报在三途,那不是把他送到三途去吗?行菩萨道,让这么多人堕三途,这个道行错了。怎么办?还是古人讲的财不露白,不是为自己,避免他(人)起盗心堕三途。 所以佛法活活泼泼,不是呆板。如果这个地方的人都懂伦理道德,都懂因果,就不需要(防范未然)。什么环境,什么缘分,应该怎么做法,是活的不是死的,千变万化,一定要懂。 古人有做,现在环境行不通。所以不为自己设防,要为别人设防。别人有机会生天,有机会往生极乐世界,要帮助他。要是遇到不善的缘,造作恶业将来堕三途,这个事情不能帮助他。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89集
净空法师:【相有性无】本来没烦恼,是念佛消业障的根据 念佛,能不能断烦恼,能不能消业障?能,为什么?念头转变了。 现在心是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言阿弥陀佛,无始劫的烦恼全没有了,无量劫造的业也统统消掉了,它本来没有。 现在为什么有?因为你念烦恼,烦恼当然多。人家问我有没有烦恼?我不知道什么叫烦恼,没想这个事情,自然就没有,业障亦如是。 这是念佛断烦恼,消业障的理论根据,我们要会。会,就会修行,真修,不会,天天诵经、拜佛、念佛没用。 为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见色闻声还是会动心,还有念头,还有比较,这怎么行。 什么时候才能把业障消掉?知道全是假的,懂得什么叫诸法实相,十法界依正庄严,包括实报庄严土,相有性无。 常常看电视,就是修行,不会看,被电视画面所转,很可怜。会看,看破,看穿了,原来人生就这么回事情。我有没有变?没有变,我是屏幕,屏幕的境界相再多,与屏幕不相干。 屏幕可以显相,不执着相,不分别相,不控制相,不占有相,不就没事吗?多快乐。看什么都(平等),电视现个佛相,现个**相、鬼相,统统一样,现什么都是虚妄。 不现相的时候,真相露出来,真相大白,那些全是幻相,根本就不存在。你要看到电波,就知道相不存在,相是许许多多电波纠缠在一起变成的幻相,电波没有(定)相。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89集
净空法师:【用心如镜】我跟佛平等,我跟地狱众生也平等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平等,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修行修什么?这五个字是总纲领总原则。 我们见色闻声,一切接触,在境界里修平等修清净,清净不染污,平等一如,没有高下,没有你我,没有差别,万法一如。 我跟佛平等,我跟蚊虫蚂蚁平等,我跟花草树木平等,我跟地狱众生也平等,决定没有分别,为什么?(同)一自性随缘变化。 虽有变化,自性没有改变,自性不变。自性像什么?像电视屏幕。十法界庄严像电视屏幕显示色相。电视无论显佛相,显**相,屏幕一点没沾染,干干净净。 用心如镜,照得很清楚,一点不染,那你用真心。染污,这个喜欢,那个讨厌,你用的妄心,妄心染了,真心不染。 不用妄心,只用真心。真心寂灭为乐,妄心的乐是刺激,比喻吸毒、打吗啡这种乐,那要付出沉痛代价。 寂灭为乐是真的,没有副作用。真乐就是四净德(之)一,常乐我净,用真心,四个都得到。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89集
「搬运」问答:佛教对因果轮回的解释的疑惑? 问: 看了佛教对轮回因果报应的看法,但是我有个疑惑,假设王六年少时撞死了人,而若干年后他儿子被撞死,这可以说是因果轮回吧,但是,他儿子没做错什么吧,慈悲的佛难道要让这无辜的人受罪么? 答: 王六年少时撞死了人,而若干年后他儿子被撞死,不可以轻易就说这是因果轮回。二者之间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先需明白三个概念。 第一,看因果轮回,看的是三世因果轮回。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过去世是指过去的某一世或某几世,未必是现在世的上一世;未来世是指将来的某一世或者某几世,未必是现在世的下一世。 第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的是黄瓜,长出来的一定是黄瓜,种的是绿豆,长出来的一定是绿豆,而不会出现种黄瓜长出绿豆的现象。 第三,种瓜未必得瓜,种豆未必得豆。由于环境、阳光、浇水、施肥等诸多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种下了黄瓜未必能够得到黄瓜。也许种子刚发芽就旱死了;也许刚长出黄瓜秧来就被强风吹得七零八碎了;也许开出了花没得到授粉,没有生出黄瓜;也许黄瓜长到一半被人掰断了;也许黄瓜长成了一个很不像黄瓜的怪物或奇异果。种豆亦如是。 其次,在这个例子中,其实是涉及到四到七个人的因果:王六、王六撞死的人、曾经撞死王六的人(可能与王六撞死的人是同一人)、王六的儿子、王六的儿子撞死的人(可能与王六撞死的人是同一人)、撞死王六的儿子的人(可能与王六撞死的人是同一人)、助缘人。 清楚了上面这些,也就知道,王六撞死人的因果轮回有下列诸多的可能性。 1,关于王六的因果轮回,业果没有成熟,业报消失: (1)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没有被撞死。因为被撞死的人曾撞死过王六,希望通过被王六撞死主动解脱此事,消弭了彼此间的业力。 (2)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没有被撞死。因为被撞死的人断恶修善,主动解脱了此事,消弭了彼此间的业力。 (3)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没有被撞死。因为被撞死的人和王六都主动解脱了此事,消弭了彼此间的业力。 (4)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没有被撞死。因为王六主动做忏悔和功德回向给被撞死的人,消弭了彼此间的业力。 (5)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没有被撞死。因为得到佛或善友等助缘人的助缘,帮助消弭了彼此间的业力。 (6)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没有被撞死。因为王六修道有成,有了选择权,可以选择不必还偿此业。 2,关于王六的因果轮回,业果没有成熟,重业轻报: (1)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被撞残或轻伤。因为被撞死的人断恶修善,主动解脱此事,但没有完全消弭彼此间的业力。 (2)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被撞残或轻伤。因为被撞死的人和王六都主动解脱了此事,但没有完全消弭彼此间的业力。 (3)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被撞残或轻伤。因为王六主动做忏悔和功德回向给被撞死的人,但没有完全消弭彼此间的业力。 (4)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被撞残或轻伤。因为得到佛或善友等助缘人的助缘,但没有完全消弭彼此间的业力。 3,关于王六的因果轮回,业果变异: (1)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的儿子被撞死。因为被撞死的人发心让王六的儿子死来代替还债且实现。 (2)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的儿子被撞死。因为王六的儿子为了报答王六的恩情或还欠王六的债而来代替王六还债且实现。 (3)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的儿子被撞死。因为王六的儿子也曾欠被王六撞死的人的一条命债。 (4)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和他的儿子都被撞死。因为被撞死的人发心让王六加倍还债且实现。 4,关于王六的因果轮回,业果成熟: (1)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被撞死。发生在儿子被撞死之后。儿子被撞死与此事无关。 (2)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被撞死。发生在未来世。 (3)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被撞死。发生在儿子被撞死之后或未来世,因为王六修道有成,有了选择权,可以不必偿还但仍然选择了偿还此业。 5,关于王六的因果轮回,业果成熟且变异: (1)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被多次撞死。发生在儿子被撞死之后和未来世。因为被撞死的人报复心重且实现。 (2)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被多次撞伤。发生在儿子被撞死的前后和未来世。因为佛或善友等助缘人的保护,使被撞死人的心愿总不能实现于是屡次伺机报复。 (3)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被多次撞伤,但受伤逐渐变轻至无。发生在儿子被撞死的前后和未来世。因为佛或善友等助缘人的保护,使业力逐渐消弭。 (4)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与被撞死的人结为不善夫妻、或不善父子儿女等近亲朋友。发生在未来世。二人以此近缘互相偿还恶业恶果。 (5)因:王六撞死人;果:王六与被撞死的人结为善夫妻、或父子儿女等近亲朋友。发生在未来世。因为佛菩萨等加持,令二人以此善缘化解过去的恶业力。
一实境界义及二种观道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 “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何等为二?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应观察。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 “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想而能自见有差别也。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若心无记,不知自心念者,即谓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识观”。 “又守记内心者,则知贪想、瞋想,及愚痴、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灯炎,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 “得此三昧已,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心,及信毗婆舍那观心。习信奢摩他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性不生,离分别故。习信毗婆舍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善男子!若能习信此二观心者,速得趣会一乘之道。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 “若学习真如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麁分别相不现在前。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诸障碍,勤修不废,展转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所谓于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种观道,决定信解,能决定向。随所修学世间诸禅三昧之业,无所乐着。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于生死中无所怯畏,不乐二乘。以依能习向二观心最妙巧便,众智所依,行根本故”。 “复次,修学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利根,二者钝根。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诸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如梦如幻等,决定无有疑虑。阴盖轻微,散乱心少。如是等人,即应学习真如实观。其钝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诸境界,悉唯是心,虚诳不实故,染着情厚,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当先学唯心识观”。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不得供养听受正法。畏菩提信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种种障碍等者,应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归依。” “又复观察己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若能修学如是观者,速得增长净信之心,所有诸障,渐渐损减。何以故?此人名为学习闻我名者,亦能学习闻十方诸佛名者;名为学至心礼拜供养我者,亦能学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者;名为学闻大乘深经者;名为学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者;名为学受持读诵大乘深经者;名为学远离邪见,于深正义中不堕谤者;名为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学信解者;名为能除诸罪障者;名为当得无量功德聚者。此人舍身,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复次,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佛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善根增长,速获不退。当知如上一心系念思惟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业最胜。所谓勤修习者,渐渐能向一行三昧。若到一行三昧者,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以能得闻我名字故,亦能得闻十方诸佛名字故;以能至心礼拜供养我故,亦能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故。以能得闻大乘深经故,能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故,能受持读诵大乘深经故。能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不生怖畏,远离诽谤,得正见心,能信解故。决定除灭诸罪障故,现证无量功德聚故。所以者何?谓无分别菩提心,寂静智现,起发方便业,种种愿行故。能闻我名者,谓得决定信利益行故。乃至一切所能者,皆得不退一乘因故。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善男子!当知如上勤心修学无相禅者,不久能获深大利益,渐次作佛”。 大正藏经第17册No.0839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节录)
净空法师:【戒定慧具足,一句佛号能断烦恼,消业障】 智慧要紧,有智慧,不放下,就是有智没有戒、定,没有戒、定的慧是假的。 慧是花果,定是树的主干,戒是树根,没有根本,那个花果不是真的。真的花果,是从根、本、干、枝条上长出来,修学不能不重视根本的栽培。 忽视根本,不要根本,专门搞花果,这是学术的佛教。大学开的课程就是这样,不讲戒,也不讲定,专门讲慧。很好听,听了很喜欢,能不能得受用?不能。 好看,不能吃,这个道理要懂。真正明白了,戒是不是要从头一桩一桩学?没有必要,只要真放下,戒定都在其中,这叫定共戒、道共戒。 一句佛号里有定、有戒,而且戒、定都圆满,(正念)佛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所以一句佛号,戒定慧三学圆满具足,能断烦恼,能消业障,效果无比殊胜。 戒条那么多,不用一样一样去搞,从根锯掉,不就全完了吗?枝枝叶叶一片一片去摘,那多费事。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553集
净空法师:【极乐世界没有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成住坏空】 「华果恒芳,光明照耀」,花不谢,果不会变。植物在我们这个世界有生住异灭,极乐世界没有,为什么?生住异灭是变化。 为什么会变化?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有妄念,有分别,有执着,所以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是佛家讲的四种现相,极乐世界没有。 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纵然是带业往生,由于阿弥陀佛愿力威神加持,极乐世界找不到妄想分别执着的缘,阿赖耶里虽然有因,就是有习气,没有缘,习气发不出来,不起作用。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生老病死,花草树木永远长青,果实永远是熟的,可以采下来吃,果实永远不会变坏,都是不可思议的庄严。 「随风散馥,沿水流芬」,讲空中的花。「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这个世界美不胜收。「奇妙珍异,周遍校饰,光色晃曜,尽极严丽」。 奇妙珍异是无法想象的,在极乐世界到处都能看到。这些都是自性法尔如是,是性德圆满的显现,绝对不是人为的。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11集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惓。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惓,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劫, 为求大法故, 虽作世国王, 不贪五欲乐。 捶钟告四方, 谁有大法者, 若为我解说, 身当为奴仆。 时有阿私仙, 来白于大王: 我有微妙法, 世间所希有。 若能修行者, 吾当为汝说。 时王闻仙言, 心生大喜悦, 即便随仙人, 供给于所须, 采薪及果蓏(luǒ), 随时恭敬与, 情存妙法故, 身心无懈惓。 普为诸众生, 勤求于大法, 亦不为己身, 及以五欲乐。 故为大国王, 勤求获此法, 遂致得成佛, 今故为汝说。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广为众生说于妙法,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发缘觉心,恒河沙众生发无上道心,得无生忍,至不退转。时天王佛般涅盘后,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宝塔,高六十由旬,纵广四十由旬,诸天人民,悉以杂华、末香、烧香、涂香,衣服、璎珞、幢幡、宝盖,伎乐、歌颂,礼拜供养七宝妙塔。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议众生发菩提心,至不退转。 佛告诸比丘: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 于时下方多宝世尊所从菩萨,名曰智积,白多宝佛:当还本土。释迦牟尼佛告智积曰:善男子!且待须臾。此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可与相见,论说妙法,可还本土。 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踊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从莲华下,至于佛所,头面敬礼二世尊足。修敬已毕,往智积所,共相慰问,却坐一面。 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 文殊师利言:其数无量,不可称计,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有证。所言未竟,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踊出,诣灵鹫山,住在虚空。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具菩萨行,皆共论说六波罗蜜。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文殊师利谓智积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 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 大智德勇健, 化度无量众, 今此诸大会, 及我皆已见。 演畅实相义, 开阐一乘法, 广导诸众生, 令速成菩提。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 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 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 言论未讫,时龙王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深达罪福相, 遍照于十方, 微妙净法身, 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种好, 用庄严法身。 天人所戴仰, 龙神咸恭敬, 一切众生类, 无不宗奉者。 又闻成菩提, 唯佛当证知, 我阐大乘教, 度脱苦众生。 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 答言:甚疾。 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 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
三刀流三连斩的用法--五周目益达真是陪练的好弟兄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