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ゞLIGHT SUMMERゞLIGHT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祂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翰福音1:12
关注数: 23 粉丝数: 219 发帖数: 9,534 关注贴吧数: 81
净空法师:【众生福慧双修,菩萨加持就发生力量】 (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帮助有缘众生。有缘众生能接受,能生欢喜心,能依教奉行,菩萨加持就发生力量。 如果不在意,没有恭敬心,没有真诚心,遇到跟没遇到没有两样。实际上佛光普照,(差异)是自己有没有善根福德因缘。 最近二十年,我们用网络、卫星,也是普遍全球,还是度有缘人。有缘人收看,没有缘的人他不收,也有一些人想看,不知道信息,这是缘不足,有善根福德,没有因缘。 佛光普照就像卫星、网络,但是佛的智能光明不需要仪器接收。什么东西接收?真诚恭敬祈求,一般宗教讲祷告,真诚恭敬祷告就有感应。 佛光遍照法界,障碍在自己。菩萨没有障碍,小菩萨都没有障碍,小菩萨是说十信位菩萨,最低限度五种见惑断了,初信位菩萨。小乘初果,没有法子,小乘障碍心量小,没有大心。 初果断见惑,初信位菩萨也是断见惑,但是初信位是大乘,就能够收到一切诸佛如来的信息。 烦恼习气断得愈多,收到的信息就愈丰富,一定可以帮助自己提升境界,也能够帮助自己弘法利生,福慧双修。这些道理,我们逐渐能够接受,能够理解。 断烦恼,消业障,是必要的,不能不认真去做。遇到净(土)法门的人,的确是有大善根福德因缘。为什么?这是一生成佛的法门,不同于大乘,不同于小乘。 小乘能证初果、二果,大乘能证得十信位菩萨,算不错了,一生成佛不容易,长劫修行,不能跟这个法门比。所以有真诚恭敬心,决定得佛菩萨加持,尤其是观音、势至。 《思益经》说,大势至菩萨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是不是像发生地震?不是的。这个震动不是山摇地动,人心震动,讲人心兴奋,受感动,是这个意思。 《观经》所说,是地动,佛经讲六种震动,这是瑞相。瑞相还有祥瑞,有宝花出现,五百亿宝花。数量很大,不是五朵、五十朵,五百亿宝花。一一宝花,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 这个瑞相我们看不到,有障碍。什么人能看到?明心见性一定能看到。《华严经》讲初住以上,决定能看到这个现相。 《大日经疏》是密宗的,用世间国王大臣,尊贵之人威势自在,比喻菩萨也有这种威势自在。世间国王大臣是先世修积福德所得到,菩萨是以智慧慈悲获得威势。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79集
净空法师:【观音势至,下下品往生,身相跟弥陀完全相同】 大势至菩萨跟观世音菩萨相貌完全相同,(差别)是大势至菩萨宝冠当中有一个宝瓶,观世音菩萨宝冠当中有一尊佛像,立佛,站着的佛像。 现在很多造像,观音菩萨宝冠中有一尊佛坐着,不是的,《观经》讲立佛。看到宝瓶,是大势至菩萨,看到立佛,是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手上常常拿的是杨枝净水,大势至菩萨手上通常拿的是一朵莲花,手上拿的东西不一样。 此二菩萨,于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这二位菩萨跟我们关系非常密切,都是在娑婆世界修行证果,现在往生极乐世界。 为十方人民示此典范,普愿众生,求生净土,给大家做榜样。二位都是等觉菩萨,实际上也是久远劫都已成佛了,他们示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在极乐世界,所现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是弥陀本愿。实报土现的是报身,同居土、方便土现的是应身,应身跟报身不一样,可是在极乐世界是一样的。 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身相跟佛完全相同,这个经论讲得很清楚。 佛为什么要发这种愿?因为十方世界,相好不同引起烦恼。相好的人生骄慢心,贡高我慢,相差的人生自卑感。 弥陀慈悲,希望这个道场不会有这种情形,没有让人生烦恼的缘,现在讲条件。所以他发愿,生到极乐世界相貌完全相同,所以这个世界是平等世界。 纵然烦恼习气是带到极乐世界去,阿赖耶识里有,但是没有缘,烦恼不会起现行。在极乐世界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了,不但烦恼断了,连烦恼习气也没有了,这是弥陀无比慈悲之处。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79集
净空法师:【依法不依人,修行不依靠附体、灵媒、神通】 倘时信时疑,半信半疑,或勉强试念,而意实未安,心不是安在道上。或口虽念佛,而心慕他宗,皆非真实念,不是真实念佛。 口里念佛,还想学禅,学密,学别的法门,这就杂修,不是专修。专修才能得三昧,得三昧才能开悟,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是这么传法的,我们要知道。 如果搞错了,一辈子精力、时间都浪费了,到最后一事无成,那就太可惜了。要之,疑情不断,正信难生。信愿有亏,资粮欠缺,这问题多严重。 故须截断狐疑,老实念去,蓦直念去,蓦直就是一直念。拼命念去,直拼到死,花开见佛,悟无生忍,如是才是大善。 大善标准,是决定往生。临终瑞相跟平常修为相应,这才是决定往生。临终瑞相跟平常修行不相应,从附体、灵媒、神通感应得到的念佛往生,皆不可靠,不要相信。 真正信佛,佛的话都在经典上,释迦牟尼佛灭度,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诸位读一读《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就明白了,教导我们坚定信心。 即使释迦、弥陀再来,当面说我还有更好方法,比这个更快速更稳当,我们见到要磕头礼谢,谢谢佛的教诲,我还是依照经典修行,这就对了。 这个信心是对经典产生信心,对经典产生怀疑就完了,最可怕的事情。所以疑情是大麻烦,有这个东西正信难生,不相信经典所说,相信附体,相信鬼神,就是信愿有亏。 锅漏匠的例子,修无法师的例子,黄忠昌的例子,刘素青的例子,摆在我们眼前,他们都是依靠经典,绝不依靠灵媒,这个要紧。 教我们相信自己,相信经教,老实念去,一直念去,拼命念去,直拼到死,花开见佛,悟无生忍,就成佛了,这叫大善。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552集
净空法师:【救身命,救慧命,不求报酬,真正觉悟众生一体】 中国古代社会尊敬二种人,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为什么?这二种人都救人,医生救人身命,教师救人慧命,都是救命恩人,而且他们不要报酬。 医生把病治好了,不会跟你讲价钱多少,完全随意。家庭富裕的人多供养一些,家庭贫穷的人,甚至没有办法供养,医药都是医生布施给你。 目的是把病治好,让你恢复健康,这是他最快乐的事情。老师教学,帮助你破迷开悟,目的达到了,也不讲求报酬。 报酬是生意买卖,医生跟教师说不出口,这不是买卖,是救命,一个救身命,一个救慧命。 这二种人生活都很清苦,中国人讲清寒,可是在社会上被人尊重。虽然清寒,一无所有,走到哪里都有人照顾,为什么?感恩。 他虽然没有教过我,没有给我看过病,(帮)我的同类看过病,我的同类接受过他的教诲,那我怎么能不感恩?这是社会上二种特殊人物,不为自己,全心全力照顾苦难众生,没有自己。 大乘教,常将宇宙万事万法分为六大类,全包括了。第一(对)是性、相,性是能生,相是所生。性没有相,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自然现象,能生这三种相,能现这三种相。 第二对理、事,一切事一定有道理,有理就有事,有事就有理,从理上能够看到事,从事上能看到理,你才真的通达明了。 第三对是因、果,从因上看到果,从果上看到因。那相,从相上看到性,从性上看到相。这是法身以上,法身以下没这个能力。 性相、理事、因果,总的来说一体,真正明白,真正觉悟,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美国修.蓝博士(2012年3月21日)来访问,(夏威夷)从古代传下来这个治疗方法,就是用这个理念。 他知道所有众生跟自己一体,一切问题都不在外面,你到外面去找,怨天尤人,就大错特错,造罪业。一切问题在内心,不在外面。 帮别人治病,那人跟我是一体,他跟我没有里外之分。知道一体,拿到他的病历,展开来看,这是我的病历,我要把这些烦恼、疾病的因,统统清理干净。 清理心,心里有这些东西,把它清理出去,恢复清净。清净心出现,那个人的病就好了,自然就好了。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57集
净空法师:【知足常乐,证明烦恼习气减轻】 放下很重要,放下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把阿弥陀佛抓住,其他都放下。 日常一切适可而止,能吃得饱,穿得暖,有小房子遮蔽风雨,足了,够了,不要再多求,多求是增长烦恼。 一切不求,就消业障,破烦恼。学佛得法喜,证明你烦恼习气大幅度减轻,要不减轻,欢喜从哪来?知足常乐要紧。 一切诸佛,他在后补佛地位住什么地方?兜率天。兜率是什么意思?知足,菩萨知足就成佛了。 想想这些地方,统统要用在日常生活,什么都知足,知足常乐。古人讲,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真能做到,多快乐。 不知足的人,有了亿万财富还想发财,苦。沿门讨饭的乞丐知足,他很快乐。 受戒时,戒和尚道源法师,在香港讲过经,告诉我们家乡真事。有个乞丐,儿子经商发大财,爸爸在外讨饭,多难看,人家都骂他。 派了好多人到处找,好不容易找回来,换换衣服供养他,让他过好日子。大概住了一个月,偷偷溜出去又讨饭,问他为什么?自在,受那么多人照顾,一点都不自在。 在佛法讲,他得讨饭三昧,游山玩水,喜欢到哪玩就到哪玩,晚上睡觉随便找个地方就行,他愿意过这种生活,无拘无束得自在。 儿子有钱他的事情,(爸爸)觉得那受罪。这个人这么洒脱,可惜没有学佛,他要学佛决定成就。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90集
净空法师:【学佛,学关怀一切众生,消极厌世,障碍佛法】 「奉事万亿佛,飞化遍诸剎,恭敬欢喜去,还到赡养国」。如是辗转度脱,而得往生之无量无边菩萨,安住极乐,复能普供十方如来闻法受教。 上面奉事诸佛如来,下面度化众生,上求下化。万亿佛意思很深,这个万不是数字,要是数字,万亿不大,很小的数字,万亿是表法,表无量。 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诸佛,三世十方无量无边诸佛。未来佛,尤其要想到,未来佛是一切众生,他觉悟了,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认识了,肯定发心求生净土。 所以礼敬要学普贤菩萨,礼敬诸佛,一切众生全是佛,要这样看待,礼敬才圆满。如其不然,你的礼敬有欠缺,缺了一大块。 批注说,如是辗转度脱,辗转度脱是自行化他,就是佛法的承传,一代接着一代。 我们全心全力把佛法传给别人,这是大事,菩萨事业。特别像现前,为什么不能接受?原因是对佛法不认识,对佛法产生严重误会。 这个误会是自己造成的,不能怪别人。出家学佛不懂经教,在家学佛也不懂经教,所以给社会造成严重错觉,认为佛法是消极的,佛法是厌世的,佛法是逃避责任的,许许多多误会,造成严重障碍。 佛法要走出门,跟广大群众接触,不要回避,把佛法的真诚,佛法的慈悲做出来,把佛法的三福、六和、六度做出来,你看人欢不欢喜?你看他要不要接受?你不用去找他,他会来找你。 学佛,头一个学什么?学真正爱人,爱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真正有心想成就一切众生。 成就别人比成就自己重要,我希望别人先我成就,我在他后成就都可以,他成就了,他来度我。 古德说得好,自己没有成就,想成就别人,这是菩萨心肠。真实成就,圆满成就,无过于引导众生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真信、真愿,念佛求往生,这是利益当中无比殊胜的利益。 到极乐世界,安住极乐,复能普供十方如来闻法受教。在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教诲,同时有能力(参访十方佛国)。 到极乐世界不是这个身体,在莲花里就转变了,变成法性身,体是法性。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本体是法性,可是还附带着阿赖耶,阿赖耶不善,本性本善,里头夹杂着不善。 往生极乐世界,在莲花里转识成智,把阿赖耶那一分完全转变成智慧。相宗常说,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 识没有了,全是智慧,所以一法句说得好,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76集
净空法师:【没有能力不落印象,我念念是阿弥陀佛】 断恶是净业,修善也是净业,决定不能落印象。这个事很难,造作善恶业,阿赖耶里不落种子,这是贤首国师讲的随缘妙用,妙就妙在此地。 我们要学,努力去学,学不到,就念佛。修善落到阿弥陀佛上,断恶也落在阿弥陀佛上,无论干什么统统回向阿弥陀佛。 阿赖耶里要落印象,就落阿弥陀佛的印象,其他种子都没有,这个人决定往生净土。 好事情,这是没有能力不落印象的人,就用这个方法,无论干什么只落阿弥陀佛的印象,不落别的。 要有个决心,我生病了,就要死了,人家说还有救命的药,要不要去喝它?不要,我要到极乐世界。命不该死时,病就好了,就没事了。寿命真到了,阿弥陀佛接你到极乐世界去,要这个药干什么? 没法子,人家好心把药送来供养你,还是当面要吃掉。当面是不是吃药?不是,不知道吃什么东西,你叫我吃,我就吃,让你生欢喜心。 自己觉得就当点心吃,不要当作药吃,当吃花生米,这是随缘妙用。决定不受世间法转,那很麻烦,佛就白学了。 你介绍这些东西,我很感谢,你爱护我,我知道,我哪有时间应付这些?我常常跟同学们说,今天念佛是分秒必争,我念念是阿弥陀佛,你讲什么都点头,点完之后你问我什么,我不知道。 如果你了解我,见到我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相应,你讲别的都不相应,我没有看见,我也没有听见。 因为我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爱惜生命,还想多活二天,我没有这个念头,巴不得现在就往生。 但是现在阿弥陀佛不让我去,他不来接我,极乐世界在哪里,我找不到,一定要等他来接。如果我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我早去了。这是弥陀本愿,没法子,只好等他。 留在这个世间干什么?无非表法,做一个念佛人的样子给大家看。念佛人是什么样的心?是什么样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行为?和光同尘而不染污,随缘不变。不像世间人,随缘他随着变。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205集
净空法师:【用心像镜子,照见不染污,照完不留印象】 用心要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我们的心要像镜子,照见,没有一样不清楚,里头干干净净,一点不染污。 如果照见,记在心里,就染污了,常常回忆想它,就被染污了。照见时欢欢喜喜,正在照时不染污,照完后更没有染污,不留印象。 不留印象就是不用阿赖耶,阿赖耶是记忆(仓库)。修.蓝博士讲的,特别是不好的记忆,一定要清除。 那佛法,好的记忆也清除,为什么?你才真正常住在清净平等觉中。 如果不好的记忆清除掉,好的记忆还在,心还是不清净,还是搞轮回。不好的东西没有,全是好的,你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 善恶记忆全没有,超越六道了,不在六道,而且不在十法界,在一真法界。这是佛菩萨为我们表演,教导我们。 这个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释迦牟尼佛教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心里只有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之外,善恶全部清理干净,什么都不要,就是阿弥陀佛。这就真管用了,比断烦恼、消业障容易太多了。 一句阿弥陀佛,烦恼不断自己没有了,一句阿弥陀佛,业障不消全消了,全不见了,这个方法多妙,这是我们要学的。如镜日月轮,日月表光明,镜是表满足,无求无争,一尘不染。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57集
净空法师:【爱,是心的感受,觉有情,是菩萨的爱】 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是佛陀专利,佛陀说个个都有,这讲一切众生,只是迷了。 怎么迷了?《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从本性上说,人跟佛不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但是从习惯上讲,差别就大了,习相远,距离拉远了。 菩萨有习性,比较少比较弱,没那么强,跟佛很接近,他不是佛,他有情。 中国汉字爱,是表意的,跟拼音文字不同,让你从符号里开智能,晓得字的涵义。这个字,是感受的受,当中加了一个心。爱是什么意思?爱是心的感受。 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受没有关系,苦乐忧喜是正常现象,遇缘不同。要是着相,以为里头有个心,就叫情,心带着情,情就是佛家讲的无始无明。 无始意思很深,没有开始,就在现在,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就是当下这一念。这一念动了念头,就叫情。 佛教我们,九法界都叫有情众生。有情不要紧,要觉悟,所以菩萨叫觉有情,觉悟的有情。 爱里这个心,有情,有觉悟,这个爱是菩萨的爱。如果不加情,也没有觉,这个爱是真爱,是自性本有的纯爱,就是佛的爱。 佛的爱,佛经称为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让概念更清楚明白。 佛,确确实实跟整个宇宙同一体(性),圆满觉悟的人,他能不爱人吗?他会讨厌人吗?讨厌人就是讨厌自己,不爱人就是不爱自己,这叫不自爱,没有这个道理。 不同的人就像身体不同器官,眼睛跟耳朵不同,耳朵跟鼻子不同,我们有没有讨厌眼睛?有没有讨厌鼻子?没有。为什么?一体。 在佛的心目当中,整个宇宙跟自己一体,一体头有真爱,纯爱,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是自己本来面目,就叫成佛。 大彻大悟,才能见到,才能落实。佛陀教育终极目标,就是回到佛陀境界,教育算是圆满了。没有到这个境界,还得学习,还没有毕业,到这个境界,作佛了,出师了,可以独立了。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315集
净空法师:【一切法相有性空,法喜充满最健康】 因缘聚合产生识,因缘果,果就是六识。这个东西不可得,诸法因缘生,缘聚,相就现前,缘散,相就不见了。 如果能够在缘聚时就看破,这叫功夫。不是等缘散才知道空,缘聚就知道空,不可得,就得大受用。 受用是什么?不贪着,不生烦恼。烦恼是贪瞋痴慢疑,不会生起。知道一切法当体即空,不等它分散,现前就知道。 我们住的这间房子,不是等到将来房子消失,倒塌掉,才知道空。看到这座房子,相有性空,它没有自体。 这个相从哪里来?现在讲钢筋、水泥、砖瓦这些材料,再加上工人依照图样把它组合起来,房子成了。把它拆开,一堆一堆,那是建筑材料。 看到房子,就晓得是一堆建筑材料,暂时摆起来,它是无常的,不是永恒的,可以使用它,不能占有它。使用是对的,你要控制是错误的,你没有办法占有它,剎那剎那在变,怎么能占有? 身体也是如此,知道四大五蕴组合,缘生。四大五蕴一分解,身体没有了。四大五蕴,色是物质部分,地水火风,精神方面,受想行识也不是真的。 身是一合相,精神也是一合相。物质现象容易懂,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精神现象比较难懂,自己知道,别人不容易知道。 但是放下的人都知道,没有障碍,由此可知,障碍就是妄念。受想行识没放下,变成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不是色法,心法里有。 物质受心法控制,随着念头起变化,念头善,物质现象美好,念头不善,物质现象就丑陋,境随心转。 一定要知道,身是最贴近的一个境界,起心动念影响健康。善心善念,自然身心健康,如果忧虑、悲伤,对于健康有极大妨害,中医都有报告说明,情绪、妄想伤身体。 古人有一句话,人逢喜事精神爽。欢乐对健康有帮助,欢乐到哪里取?到法里取,法喜充满是最健康的。 世间娱乐也有一点帮助,不大。那一种健康,好比吃了兴奋剂,不是真正健康,法喜是真正健康。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402集
净空法师:【随缘不攀缘,佛号不间断,跟佛直接沟通】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何必参加庸人行列?为什么不跳出来?一心念佛,分秒必争。 大乘经教我们读不少,世尊苦口婆心天天劝导,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世界只有造业、受报,受报又造业,造业又受报,永远轮回,惑、业、苦(循环不止)。 这个事情干了无量劫,不知道回头,不知道可怕,想摆脱,没有办法。我们可以相信,过去生生世世跟佛有缘,也修行了很长时间,为什么不能成功?为什么没有证果? 烦恼习气太深了,真想干就不成功,真想念佛不间断,偏偏间断,这个难关不能够克服。 我曾经教人,那时候刚刚有耳机,我劝真正想念佛的人,受环境干扰怎么办? 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好的念佛机,是录音机,用磁带的。录一卷佛号,插上耳机听,声音大一点,就听不到外面声音,只听到佛号,跟着佛号念,一卷带子一小时。 现在机器好,念佛机可以几百个小时不中断,比从前进步太多了,说明现在人福报大,(可以)听经不间断,念佛不间断。 一天至少听经四个小时,为什么?道理清楚,增长信心,增长愿心,我们就不会退转。用这个东西帮助我们,比什么都好。听经念佛,这一生就一桩事情,其他随缘,决定不攀缘。 随缘,自己要有智慧,可随就随,不可随不要随。把心收回来,一心向佛,希望自己早一天往生,多自在。 真正契入这个境界,跟佛直接沟通了,佛有任务交给你,你在这个世间暂住。暂住,每天佛号不间断,你有功夫了,叫功夫成片,自自然然佛号不间断。 任务完了,佛就来接引。大概什么任务?没有别的,把念佛样子做出来给大家看,让修净土的人看到好样子,增长信心、愿心,也能跟着你念。 这是表法,阿弥陀佛让你住在世间,就干这个事情。佛希望一切苦难众生统统往生,极乐世界没有边际,容纳得下,他有神通、道力能现身个别辅导,慈悲到极处。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385集
净空法师:【有所求,得到有业报,无所求,消业障不感觉苦】 你有所求,得到的很有限,很辛苦,还有业报在后头。无所求,你得到的是圆满,为什么?无所求跟性德相应。 见性什么都不缺,自性里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相好,一切都无量,是自己本有,整个宇宙都是自心变现的。 现在不知道,佛说这些话听不懂,怎么是我变现?真是自己变现。今天所变现的,一半是业力操纵,自己不能作主。 如果烦恼业障放下,断掉了,自己就能作主宰。阿罗汉,恢复局部自在,不是圆满的,在十法界自在,一真法界他没分,所以还要向上提升,在遍法界虚空界得大自在。 亲情是烦恼,严重障碍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如果能暂时放下,明心见性,生生世世,无量劫跟我们有缘的众生,有恩、有怨、互相残杀、互相(有)债务,全都知道了,知道是过去一场恶梦。 迷的时候,在六道作恶梦,清醒过来,看到他们还在作梦,还没醒过来,这些人跟自己有缘,叫有缘众生。 有缘众生起心动念,不知道求,迷惑,可是他念头一动,(菩萨)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帮助,就有能力帮他。 明白道理,自己就很清楚,我们遇到困难,有没有人帮助?帮助的人太多太多了。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实报土的法身菩萨,多少跟我们有缘,有困难,他能不帮助我们? 有人说(菩萨)帮助,我不知道,还是受这么多苦,为什么不帮助我解决?他真看到了,真来帮助你。受苦是消业障,他不干扰,等你业障消掉。 他不能代我消业障,这个东西自作自受。(明白人)知道,我在这里消业障,有人关心,有人在旁边助我,遭受业障不感觉到苦。 心里很安慰,这是自己造作的,应该要受,很快业障就消掉了。消掉,可能帮助的人就现前,现前我们不认识,他知道。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402集
净空法师:【了知万法尽在自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们今天最 净空法师:【了知万法尽在自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在哪里?假的不肯放手。你有什么毛病?就这个病,除这个病之外,没有第二种病,不知道是(幻相)。 我们读经,黄念老居士批注,他人不在了,文字留在这里,看明白了,有一点体会,怎么入门?把假的放下,就入门了,就这么一招。假的不放下,永远不入门。 放下之后,不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豁然开悟。有因缘,各人不相同,悟了就相同。 悟了什么现象?了知万法尽在自心。所以他是谁?是我。那棵树是什么?也是我。草也是我,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是我。 六道凡夫看到这种情形,这人有问题,是不是神经病,怎么胡说八道?说真话是胡说八道,说假话,人家说你说得很好,说得不错。 所以真人对这些假人也说假话,他才懂。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让他欢欢喜喜。要入境界,那难之难矣。你不能跟他讲,那是胡说八道,哪有这种道理? 确实,了知万法尽在自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句话很重要,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跟法不二,心在法里,法在心里。 心了不可得,法也了不可得,(不)一不(异)。顿见真如自性,自心自性即是根本,故云自然之有根本。 根本,不要去找,自然的,不找就现前,愈找(愈)找不到。为什么?不自然。不能思惟,不能想象,根本就不要放在心上。 真正修行人,持戒、断恶不放在心上,恶断了吗?断了,不放在心上。修善,善修了,也不放在心上,若无其事。 是真的无其事,相不可得,念头不可得。生活在这个时代,量子力学家对我们最大利益,就是用科学仪器观察,发现物质现象没有,假的,我相信。 现在大家研究念头,因为什么?物质是念头波动现象产生的幻相,是这么来的,那念头怎么来?念头还是一个幻相。 本文节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388集
净空法师:【不执着身是我,进一步知道灵魂不真】你要问修什么? 净空法师:【不执着身是我,进一步知道灵魂不真】 你要问修什么?讲老实话,就是放下。从早到晚,六根接触境界,开头从哪里学?不执着。不执着就随缘,什么都好,我想这样想那样,就是执着,要从这个地方下功夫。 依照佛的方法,见惑有五种,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先断这五种。从哪里开始?从身见开始。 身是根本,就是《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从这开始,决定不执着身是我。 有没有身?有,身在,不是不在。知道这个身不是我,我是不生不灭,身是有生有灭。身带不走,就在这个世间也带不走。 投胎,再投生到人道,投生到天道,能不能把身体带去?不能,还是把这个身放弃掉。 那谁投胎?灵魂。许许多多人把灵魂当作我,对不对?不对。但是进了一大步,知道身不是我。 灵魂,不是真的,为什么?那个魂不灵。如果灵,就作佛去了,怎么还搞六道轮回?所以魂是迷魂,不是灵魂。 灵魂是世俗说的,世间人以为很灵。在佛法里,灵魂称为中阴身。现在这个身体放弃了,离开了,还没有找到另一个身体,还没有去投胎,当中这个时间叫中阴。 中阴长短不一定,佛经一般讲四十九天,这四十九天非常重要,真正诵经念佛回向,他得受用。 四十九天(前)后,可能投胎去了,不知道又到哪一道。但是中阴也有久久不投胎的,最重要一个原因,他对身体贪着,爱身体,不肯离开,就变成守尸鬼。 葬在哪个地方,灵魂不离开,就住在坟墓里。这个愚痴,佛法称神识,识就是阿赖耶识,神是有神通。他要能够觉悟,就能够修行,提升境界,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他都有可能去。 如果迷恋人间,麻烦就大了。一个人一生,乃至生生世世,全是自己作主,这一点要知道,没有人干涉你。 天地之间确实有鬼神管事,就像社会上各个阶层官员,这真有。但是他管事,你不犯法,他不能降罪给你,你不行好事,他也不能赏你。 必须是自己有成绩,好成绩他奖励你,有很多恶事他处分你,他按照法律办事,是这么回事情。 天上、人间、鬼道、地狱道都有。明了之后才知道,六道轮回,一切因果都要自己负责任,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自己作主宰,自作自受。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287集
净空法师:【中国圣人是用阿赖耶识,佛陀决定是转识成智】成佛不 净空法师:【中国圣人是用阿赖耶识,佛陀决定是转识成智】 成佛不是成神,不是成仙,是把宇宙万物真搞清楚。「佛」是明白人,跟中国「圣」很接近,但是比圣还清楚明了。圣也是明了、明白的意思,但是佛字的明了比圣的意思深。 所谓彻底明了,要离妄想分别执着,圣并没有离妄想分别执着。中国圣人还是用阿赖耶识,佛法里的佛陀,决定是转八识成四智。 这是本体穷尽于真如法性,本体就现前了。妙绝相累,这是从体起用,起用的时候妙,妙是什么?不着相。 所有现象对它都没障碍,微妙而断绝诸相之累。诸相怎么会累?你执着就累,你分别就累。所以修行不能离开相,(回避尘缘)修行是(初阶)。 即相离相就是微妙,宗门大德所谓,只要定功真正成就,六尘、五欲、七情天天围绕,如如不动,那叫真定。 有同修送我不少弥勒菩萨,摆在那里,里面有一个弥勒菩萨,耳朵旁边有个小孩,拿着东西掏他耳朵。这是什么?在耳根,表声尘。 应该是五个小孩、六个小孩、七个小孩,都可以,五个小孩代表五欲,财色名食睡,六个小孩代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七个小孩代表七情。 弥勒菩萨修定,七情五欲一天到晚围绕着他,笑咪咪的,如如不动,不受干扰。这叫大定大智,才管用。离开五欲、七情、六尘,那个定不是真定,没经过考试的定。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55集
净空法师:【用意念解决问题,爱护地球众生,跟自己一样】《妄尽 净空法师:【用意念解决问题,爱护地球众生,跟自己一样】 《妄尽还源观》讲得好,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 阿弥陀佛是它,释迦如来也是它,药师如来也是它,十方所有一切诸佛、一切菩萨都是它,六道众生是它,地狱、饿鬼、**全是它,除它之外什么都没有。 它是本体,能生万法,万法就是它,搞清楚,不二。然后心量就拓开,对一切人的爱护就跟爱护自己一样,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叫见性。 没见性的人有分别,有执着,有你我他,见性没有,见性之后,你我他是随顺(众生)分别。 他还在迷,认为这样,认为那样,说什么都好,随顺。为什么?这个事情讲不通,不随顺就自己找麻烦。我知道,你不知道,知道的人永远随顺众生,才能帮助他觉悟,慢慢帮助他。 学会用意念解决问题,如果身心健康,老而不衰,大概与人交往,第一个受注目的焦点。他羡慕你,为什么不老?为什么不生病?大家都想要,你就可以教他一招了。 把念佛道理,集中意念道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切法从心想生,讲给他听。 讲道理,你去想想。不谈佛法,什么叫佛不告诉你,那个太高了,那是秘密,你还差远了,慢慢来,先把迫切需要的告诉你。 素食很重要,现在动物不能吃,不像从前。从前动物生活在干净土地上,它很健康,不带(复杂)病毒。 现在地球染污了,水土被染污了,不但动物带有病毒,植物都带有病毒,不健康,千万不能吃动物,连鱼都不能吃,海水、江河统统受染污,这是科学带来的恩惠。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55集
净空法师:【盘腿面壁是初级禅定,定慧等学能转境界】境界里一切 净空法师:【盘腿面壁是初级禅定,定慧等学能转境界】 境界里一切邪正、是非、善恶,清清楚楚,虽清楚没有分别执着,这是自性本定,这叫功夫。 如果不清楚不明白,不叫迷惑吗?迷就是烦恼。样样清楚,绝不起心动念,定慧等学。 《华严经》上鬻香长者修禅定,在哪里修?市廛。古时候称市廛,现在是百货公司,外国人说Mall。 他天天逛Mall,天天在那边修禅定,真禅定。商场上新产品日新月异,他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动一个念头。 不是面壁,面壁那个禅定一点都不管用,定是修到了,什么都不知道,那怎么行?盘腿面壁是初级,刚开始的时候,要那样学法,真学成功了,哪里都去逛。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修禅定,他没有一样不知道,智慧,如如不动,这叫真禅定。 不在境界里(炼心),境界一现前就乱掉了,那叫什么禅定?所以禅定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 不起心不动念是如来禅定,是自性本定,不分别不执着是菩萨禅定,单单不执着是二乘禅定,声闻缘觉的。凡夫不行,境界现不现前,他都分别执着。 事情搞清楚明白,功夫在哪里用?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吃东西还挑挑拣拣,没有禅定。 世尊当年每天托钵,能挑拣吗?那是禅定,清净心能转境界,什么样酸甜苦辣,到自己就是最喜欢吃的味道,变了。 什么能力变的?禅定力变的,这个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功夫转变的。没有一样不美好,那就真的是极乐世界。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55集
净空法师:【超越十法界,放下假我,回归真我】不生不灭,是真正 净空法师:【超越十法界,放下假我,回归真我】 不生不灭,是真正的自己,真我,生灭是假我,假我无常,假我是不存在的。几个人会想到这个?果然明白,那修行修什么?无非是放下假我,回归真我。 完全放下,完全回归,叫成佛。回归一半,还有一半没放下,叫菩萨。不断放下,不断回归,到彻底放下,圆满回归,就成佛,这妙觉如来。于是晓得,大乘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就是放下多少。 开始放下一点点,初信位菩萨,再放下一点,二信菩萨。我们有没有放?完全没有。为什么?初信有标准,身见放下,不再执着身是我,这是初信位菩萨。还执着这个身是我,完全没放下。 只要放下这么一点点,佛法就称你是圣人,不是凡夫,你入菩萨俱乐部,是里头一员。资格最浅,刚进门,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见惑放下了。 换句话说,见色闻声是正确的,不再迷惑颠倒,这叫圣人。虽然还在六道里,决定不堕三恶道,也不会变成阿修罗、罗剎,只有人天二道,人道寿命到了,生天,天道寿命到了,又到人间。 像经上讲的,步步高升,初信、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七信位就超越六道轮回,八信、九信、十信,再往上提升,超越十法界。里面有进有退,进退完全在自己,勇猛精进,就只进不退。 如果还有懈怠,遇到挫折不想再修下去,就退转。退转有极限,初信是极限,退到这个地方慢慢回头,再往前进。所以十信位时间很长,就是这个原因,进进退退。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249集
净空法师:【阿赖耶识的爱,情执会变化,自性慈悲永远不变】中國 净空法师:【阿赖耶识的爱,情执会变化,自性慈悲永远不变】 中國老祖宗說本性本善,我們在外國所有宗教經典裡看到神性。上帝之性,神性,是什麼?愛就是神性。 中國人稱為本性,佛法稱作自性、法性。法性就是真心,真心是愛,真心是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這一句是雙關語,我們把字拆開來,出是出世間,世是世間,世間、出世間的善根都從性功德生的。 對自己要有愛心,慈悲就是愛。佛經不用愛,用慈悲,為什麼?怕學佛的人把慈悲意思解錯了。 世間的愛,裡頭有情執,這個愛不是真的,情執會有變化。佛法用慈悲,慈悲是理性的,理智的愛,裡頭不是感情。 理智的愛,永遠不會改變,是真的不是假的,基礎是自性,不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愛有變化,自性的慈悲沒有變化,稱為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悲心是憐憫,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別人受苦受難,同情心就生起來,自然會去幫助他。 不但人,看到動物有災難,也會去救牠,看到樹木花草有災難,也會幫助它,看到山河大地,一切地方有災難,都會全心全力照顧,悲心。 從悲心生出慈心,慈悲都是愛心,一個幫助他離苦,慈是幫助他得樂,慈悲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佛用什麼方法落實大慈大悲?用教學。佛說得很清楚,苦從哪裡來?從迷來的。 迷失自性,不了解事實真相,對一切境界,物質、環境、思想、念頭,跟大自然現象,你都看錯了,想錯了,所以就做錯,說錯,帶給你痛苦。 如果把真相搞清楚明白,覺而不迷,你的看法正確,想法正確,你沒有災難,只有快樂,沒有苦難。所以,教學才是真正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手段,破迷開悟,一定要用教育。 諸佛、法身菩薩示現在十法界,幫助一切眾生,眾生有有情、有無情,一個都不捨,幫助他覺悟。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257集
净空法师:【让心归零】清理不善的理念,不善的记忆我们看了修. 净空法师:【让心归零】清理不善的理念,不善的记忆 我们看了修.蓝博士一些数据,夏威夷古老传统,现在用新知识重新修订。他们的理念完全从自心,肯定外面一切人事物统统没有问题,问题全发生在自己念头上。 念头不清净,我心不清净,外面环境就不清净。他们的方法是清理自己,理念不善的部分,特别重视不善的记忆。 看到事情,听到事情,接触所有一切不善,统统储存在心里,他们叫下意识,佛法叫阿赖耶的种子,储藏在这里。常常回忆,常常想它,愈想愈烦恼,愈想愈生气,都是自己找来的,与外面确实不相干。 所以方法,把自己心里所有不善全部清理出去,让心归到零。零是什么都没有,这时候清净心得到了,清净心生智慧。跟佛法讲的道理,很接近。 心不清净,哪来的智慧。一天到晚念头很多,妄想很多,生活就愈来愈苦,环境愈来愈糟。他们虽然没有讲到明心见性,但是把自己灵性大幅度向上提升,这是事实真相。 提升灵性,真的解决很多问题。第一个身心健康问题,家庭和睦问题,事业成就问题,居住环境安全问题,都能解决。 全从自己内心,他知道意念能控制物质现象,也就是佛经说:一切法从心想生。 佛讲得多清楚,佛不承认外头有东西,为什么?一切法从心生,是从念头生,念头善,没有一样不善,念头不善,一个善都找不到。 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各种行业他搞哪一种?他搞教育,用教学为手段,达到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目标。我们要知道学习,真有效果。 佛的法味浓,但是一般人没尝到。为什么?烦恼习气太重,经听很多,也很欢喜,依然放不下。不是不愿意放下,他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这是烦恼习气太重。 怎么办?唯一办法就是加强经教熏习。熏习,最好还是接受老祖宗教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当我们不能放下时,要在经教上加强,能放下时,在修持上加强。修持上做什么事?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做出榜样,让大家看到我们确实改变了,没学佛时是什么样子,学佛之后是什么样子,非常明显的改变。这就是《还源观》上四德,第二句讲威仪有则,做好样子给人看。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59集
净空法师:阿弥陀佛,咒中之王阿弥陀佛这四个字认识的人很多,会 净空法师:阿弥陀佛,咒中之王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认识的人很多,会念的人很多,究竟什么意思,懂得的人太少太少了。你念这句名号,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所修的一切法都没有离开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所修、所学、所教、所传的也不离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总纲领,这还得了!修什么法门都不如念一句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 这个里头提出来,讲到佛门里修禅定的,很深的禅定,他举出例子,他的定功冬天能够睡在冰雪里头,不要盖东西,薄薄的一件衣服,他不冷。他能用他的定功,让冰雪煮成开水,煮沸,用他的念力、定功,就是专念。 一般念的咒多,我们念阿弥陀佛比念咒强。佛门常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这佛就是阿弥陀佛,这说到顶点了。万善同归,你修善,修什么善都没有专念阿弥陀佛善大。你花再多的金钱,造再多的善事,建寺庙,建一万个寺庙、十万个寺庙,比不上你念一天阿弥陀佛,你念一天阿弥陀佛那个福德超过它太多了。 万善同归,这还得了!如果诸位真的明了、真的清楚,你对我们在一起学习这部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就不怀疑了。不怀疑,真有效果!周边的这些灾难减轻了。可是得真干,为什么?造罪业的人太多,我这里化,他又造,我们再化,他还造,他不断的造,我们就不断在化,决定不能停止。所以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一点疑惑都没有,心开意解。理搞清楚、明白了,效果自然就产生了。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三集)2011/10/1 檔名:02-037-0003
净空法师:【意念治病基本条件,对一切众生有爱心】修.蓝博士写 净空法师:【意念治病基本条件,对一切众生有爱心】 修.蓝博士写了一本书叫《零极限》,用夏威夷土著方法治病,非常有效,几千个案例都成功。治病原理我们很清楚,在佛经里,我们没去运用。他们老祖宗留下来这套东西,他们应用,做到了。 真正原理就是爱,这个爱不是佛家讲的慈悲,爱里有情,为什么?他没出六道。 四住烦恼(有见惑),(思惑)有欲爱,欲界的,色界有色爱,无色界有有爱,他就用这个爱心。爱心把念头集中在一点,专注就起作用。 把病人跟自己想成一体,观想我跟他是一个身体,二个人融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身体。 他哪些地方有病,就是我有病,意念专注,把我有病的这些细胞、器官恢复正常,对方的病就好了,就没有了。他没有任何感觉,自然就好了,这个道理我们懂。 我们在一起谈了很久,特别强调爱心,爱心确确实实是法性核心,性德里头第一德。中国老祖宗知道,父子有亲,这个亲爱集中在一点,就产生很大效果,疗效。 我们的爱心分散,像灯光一样,向四面八方发射。如果把灯光集中在一点,就变成激光,力量很大,钢板都可以穿透。 分散的光,一张纸都能障碍,但是变成激光,钢板都能穿透,有那么大的力量。念头集中一处,就是佛门讲的禅定功夫。 他怎么帮人治病?入定,在定中把自己带病毒的细胞统统恢复正常,问题就解决了。这种方法好,不需要医药打针,不需要任何医疗设备。 跟他学的人不少,我问他有没有开班教学?他有。香港没有,台湾有,日本有,好像一个星期上二天课。可是基本条件,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爱心的人,对一切众生都有爱心。 对树木花草有爱心,对桌椅地板都有爱心,要培养这个。没有爱心,这种疗法就做不成功,一定要有爱心。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47集
净空法师:【日新又新,觉正净不变】四大天王,分东南西北。东方 净空法师:【日新又新,觉正净不变】 四大天王,分东南西北。东方持国天王表什么?负责尽职,就是印光大师说的敦伦尽分。手上拿琵琶,敦伦尽分要符合中道。 中国人讲中庸,不过分,也不能不到位。弦乐器表法,弦不能松,松了就不响,也不能紧,紧了就断掉,恰到好处。 这是大学问,是智慧。处事待人接物拿捏很好,都在中庸之道,不过不及,不即不离,才能久远。 南方天王代表智慧,手上拿宝剑,慧剑,智慧之剑,取中庸之道。南方也表精进,南方叫增长,代表佛家讲的精进。 日新又新,中国祖宗所说意思,要求进步。所以佛法、中国传统教育并不守旧,你要认为学传统是退步,退回去了,你根本不懂。 中国人如果守旧,日新又新怎么讲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佛法精进怎么讲法? 大乘佛法跟传统文化像一棵老树,千年老树,年年发新叶,年年开新花,年年结新果,这是精进,日新又新。从过去经验当中产生新的智慧,指导我们新的生活方式,日日新。 下二个天王,表方法,用什么方法达到理想。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用什么方法?多看,多听,少说话,很有道理。 多看,广目天王手上拿的是龙或蛇,**表多变,龙蛇都是多变的。它的形状,龙没有看过,蛇看过,蛇走路,不是直的,也不是横的,变化多端,摇摆不定。 社会多变,思想多变,言行多变,多变里有不变,要掌握不变的原则。右手拿着龙蛇,左手拿着一个珠,珠代表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这个社会是多变的,人情多变,理事多变,如何掌住不变?不变是清净心不变,平等心不变,觉正净不变。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门称为三宝。 三宝是自性三宝,皈依,真正讲是皈依自性三宝,这是性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是正法,与性德相违背,是邪法。与性德相应是善,与性德相违是恶。三皈依,广目天王表这个。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568集
净空法师:【愚痴,最大伤害是不能正信因果】《嘉祥疏》谓,世人 净空法师:【愚痴,最大伤害是不能正信因果】 《嘉祥疏》谓,世人以死之祠祭杀生为凶,嫁娶等为吉,世人于此二事,竞各为之。人死祭祀,杀生祭祀,把这个当作凶事。可是婚嫁吉事,以杀生庆贺喜事,不知道只要杀生就不是好事。 好事不能杀生,不可自己快乐,让**牺牲生命,结下冤仇,它不服。哪一个**愿意,甘心情愿把它的肉奉献给你,来庆祝,哪有这种事情,都是弱肉强食,它没有办法抵抗。 杀它,吃它,有时候听到,被杀的动物附体报复,这些事情很多,我们听了作何感想?真听懂,明白了,赶紧回头,不能再杀生了。 所有一切罪业,杀生最严重,所以戒条都把杀生摆在第一条,偷盗摆在第二,邪淫摆在第三。实际上,杀盗淫常常有密切关联,换句话说,三种都造了,三毒全造了。 世人于此二事,竞各为之。吉凶是因,祸福是果。杀生祭祀是凶,杀业所感三途之报为祸。佛家祭祀用蔬果,蔬菜,水果。 世人皆以嫁娶为吉,但不知因喜庆而杀生,反成凶事,而招当来无穷之祸。此正是世人不明善恶,所招之恶果也。世间人真不知道,所以竞各作之。 身愚神暗者,《嘉祥疏》曰:身造恶故云身愚,心不信故云神暗。《净影疏》曰:身愚神暗,心塞意闭。心犹如茅塞,不能开解,生死善恶,自不能见。故知愚暗,即是痴毒。以愚痴故,心意闭塞,不能正信因果。 他没有能力辨别善恶是非,没有能力见到祸福。这人胡涂,没有智慧。愚痴,最大的伤害就是不能正信因果,他不相信。 不能信受经法,佛菩萨的经论,听不懂,圣贤教诲,他不能理解,不能接受,正道不入。但是外道邪说,反易信奉。故云:转受余教。他迷信,相信这些。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438集
净空法师:【转识成智,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阿弥陀佛怎么帮 净空法师:【转识成智,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 阿弥陀佛怎么帮助我们,我们要清楚。帮助我们不容易,第一个,五劫修成四十八愿,无量劫修成功德,积功累德,加持我们,帮助我们换一个地方修行,接引到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只有善没有恶,想起个恶念几乎很难,为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满足需求。你在那个世界,没有丝毫障碍,没有人造恶,六根结不到恶的缘分,所以连一个恶念都不会生起。 只让你起一个念头,阿弥陀佛,再以这一个念头,让你有缘帮助遍法界虚空界,诸佛剎土里的六道众生,离苦得乐。 像阿弥陀佛那么慈悲,像释迦牟尼佛那么慈悲,到十法界,到六道,现身说法,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没有障碍。 所以到极乐世界,真的福慧双修,不会中断,没有障缘,没有人障碍,无量劫怨亲债主都找不到你,佛光注照你,所有一切恶缘不能进入佛光,善缘会接触,恶缘不能接触,佛力加持。 义寂师说法稳妥。罪报追随,故辗转三途,累劫难出,痛不可言。祖师大德教诫我们,要记住。 唯识,阿赖耶识仓库里所存的,不碍于神明记录。同生、同名二位尊神,不妨碍他记录。神明记录,亦是唯识所现,故内外皆记之说为善。 义寂师告诉我们,自识内熏,天神外记,没有一个人能避免。你相信,自然从今天起,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不再有恶念。 跟阿弥陀佛的愿相应,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必定得生。生到净土,阿赖耶识里这些东西渐渐会消除,会转变。为什么?阿赖耶也不是真的。 只有真如自性,永恒不变。阿赖耶一转变,就变成大圆镜智,不可思议。转八识成四智,转阿赖耶成大圆镜,转末那为平等性,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转前五识为成所作,八识就转了。 如果不懂转识成智,识,怀疑,造的这些罪业能转吗?你跟他讲,他不相信,天天怕果报现前,怕灾难现前,灾难、果报不能避免,八识没转动。 靠谁?我们要不靠定阿弥陀佛,实在没指望,我们转识成智,要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才有效果。 本文节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415集
净空法师:【不想自己,福在其中,想众生得福,量大智能大】报应 净空法师:【不想自己,福在其中,想众生得福,量大智能大】 报应一点都不会错,修大福得大果报。什么是大福?帮助人念佛成佛是大福,他往生了,这个福报大。帮助人破迷开悟是大福,帮助人断恶修善是大福。 记住,帮助别人要先帮助自己,自己帮自己都帮不上,你怎么能帮助别人?从哪里做起?从起心动念处做起。 学佛之后再不想自己了,念念想着苦难众生,念念想着西方极乐世界,念念念着阿弥陀佛,求佛接引,接引自己,接引这个世间苦难众生。 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大智慧大。不想自己,福在其中,不是不想就没福了,不想有福,而且福比我们想求的更大。 你想求的那个福,感应,就你心想的那么大。你要是心里没有想自己得福,想众生得福,那个福报就大了,大到你意想不到。这些道理要搞通,要明白,我们才懂怎样如理如法修学。 克识,(音)志或识,就是第八识。憬兴云:以种子识功能不亡,名克识。种子识含藏一切善恶种子,不是这一世,生生世世,从你迷失自性开始,这个仓库建立,到今天无量劫。 这个仓库几乎装满了,实际上装不满,它无穷大,自性有多大,它就有多大,自性大而无外,阿赖耶也是大而无外。 当我们觉悟,这个识就没有了,转识成智,原来自性里无量智慧,迷了,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功能不会失掉。 义寂大师说:所作善恶,非但自识内熏,天神外记。记在二处,安有赦乎?二处,内是阿赖耶,这是一处,外面就是同生、同名二位神,记录在他的档案里,不会错,所以我们求赦免是不可能。 本文节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415集
净空法师:【不对立,改变业力,化解恶多善少果报】过去不管是善 净空法师:【不对立,改变业力,化解恶多善少果报】 过去不管是善缘、恶缘,那是过去的事情,不是这一生,这些感应我们现前的关系,报怨报恩。过去有恩的,欢欢喜喜在一起,过去有怨的,见到就仇恨。 那我们要记住,愿意和睦相处好,还是报怨报恩?恩是要报,仇就别报了,一笔勾消。 过去怎么样恶因,果报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放在心上,不要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咱们明白了,冤冤相报到此为止,不再报了,吃了一点亏,受了一点伤害,不要紧。过去我伤害他,过去我对不起他,比这个严重,你能朝这方面去想,怨就解了。 我们结好缘,结善缘,往后生生世世都好,千万不要搞冤冤相报。改过自新,断恶修善,从这个地方下手。 一定要立个愿望,希望我一生当中,跟人相处不对立。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他把我当作恶人,我把他当作善人,他毁谤我,他伤害我,一笔勾消,不放在心上。 他对我的善行,记在心上,感恩他。他对待我的恶作,忘得干干净净。一生当中,没有冤家对头,多自在。 过去有很多不愉快,这一生见面,自自然然产生厌恶,看不顺眼。他瞧不起我,我看重他,他轻慢我,我尊重他,就能一桩一桩都化解。这叫修行,叫功夫。 不但跟人化解,还跟动物,知道它前世也是人,做了不善事情,这一生堕**道。来世?还会做人,报尽了,还有善业,就增长了。 果报,善多恶少,先善后恶,恶多善少,是先恶报后善报。明了真相,自己确实能够改变自己的遭遇。那就是自己真正救自己,不是别人救自己,别人救我不是真的,自救是真的。 本文节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415集
净空法师:【众生皆有神常随,在左右肩膀上记录善恶】《华严经》 净空法师:【众生皆有神常随,在左右肩膀上记录善恶】 《华严经》说:如人从生,有二种天,常随侍卫。一个叫同生,一个叫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如是二神,与人俱生,故名俱生神。 事实真相我们不明白,活在世间,一辈子也没想到,一直到死亡临头,这口气断了,才发现这二个人。一个叫同生,跟我同时出生,一个叫同名,跟我名字相同。 天常见人,这个天就是同生、同名二位天神,跟随我们,起心动念他都知道,都在记录。我们看不到他,他看到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是恶,没想到都有人记载。 除这个之外,还有一个储藏室,档案室,这些善恶都收藏在那里,叫阿赖耶识,第八识。 这二个神所记载,跟落谢在阿赖耶识的数据完全相同,丝毫不差。如果不是释迦佛告诉我们,怎么知道这个秘密?六道众生统统有。 《药师经》说: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 琰魔法王就是中国人常讲的阎罗王,阴曹地府十殿阎王。同生、同名二个天神在我们左右肩膀上,把这些数据输送给阎罗王。 《嘉祥疏》曰:一切众生皆有二神,一名同生,二名同名。跟《药师经》所说相同。同生女在右肩上书其作恶,同名男在左肩上书其作善。 行善行恶,这二个神统统记载,别说行,心里动个念头,他记录档案,到时候送给阎罗王。阎罗王再审判,给你应得的果报,修善得福报,作恶得灾祸。 业因果报丝毫不爽,真的不是假的。不是信就有,不信就没有,信不信,它是事实,它存在。 不只这一生,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恶业因无量无边,阿赖耶是个仓库,其大无外,很大的仓库,无始劫来所累积的统统收藏在这里。 (心识显现)阎罗王审判,然后送你去酬偿果报,修善福报,作恶罪报。三途地狱,人天善道,大多数人都没办法脱离。 深入经藏的人了解,清清楚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是我们所走的路,这个路是正道,还是邪道,还是恶道,自己总得要认识清楚。 本文节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415集
净空法师:【古人平常不吃素,俱生神报告日吃素】《五戒经》,讲 净空法师:【古人平常不吃素,俱生神报告日吃素】 《五戒经》,讲因果报应,三覆八校,一月六奏。什么叫三覆?什么叫八校?什么叫一月六奏? 三覆者,指正月、五月、九月,这是农历,一年三个月,(同生、同名)俱生神,一年三次详细报告。 八校,校是审核,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俱生神所记是不是相符。一年八天,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八天叫八校。 六奏,指六斋日,每个月有六天,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如果月小,就是二十八、二十九,月大就是二十九、三十,这叫六斋日。 一年当中,有三个月,向上覆禀,有八日上报,校是报的意思。一月之内有六日奏明,这六斋日。 所以古时候的人,平常不吃素,这个时期,六斋日他吃素,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八天他吃素,还有三个月长斋,正月、五月、九月。 过去中国人相信(因果),这个习惯大概在一百年前,还有不少人真干,满清亡国之后,到民国就很少了。我们小时候十岁以前,看到家里老人,爷爷、祖母这一辈的人,这样做的人很多,都知道。 第二次大战爆发后,可能农村还有,城市里看不到。现前农村也没有了,完全看不到。这不是好现象,为什么?善人纵然少,对社会都带来好处,到善人没有了,这麻烦大,灾难就多了。 佛告诉我们,世间出现一个六和敬道场,几个人?四个人。四个人住在一起,真正修六和敬,这个地方就不会有灾难。为什么?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 我们能不能找到?找不到,二个人住在一起都闹意见,还有冲突。佛说四个人住在一起,真正修六和敬,不但救自己,救一个地区,你的功德愈大范围就愈大。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460集
净空法师:【阎浮提众生耳根最利,听经比读经更有效】真正学佛一 净空法师:【阎浮提众生耳根最利,听经比读经更有效】 真正学佛一定要真发心,一丝毫虚假都不能够掺杂,为什么?把功德破坏了。 人生在世求什么?功名富贵假的,带不去,无非造业,善业不过是人天福报,恶业就是三途。而且决定是三途的业重,三途的业多,善业少。为什么? 因为现在还有恶习气,从这里看就知道了。虽然不再造恶,但是恶的样子常常露在外面,自己不知道,别人看得很清楚,那种贪瞋痴的样子,傲慢的样子,嫉妒的样子,都还有,心不平。 所以要晓得,莹珂比我们聪明,有智慧,他知道自己造的业,就是智慧。他念佛是真干,真信、真愿、真念,三天三夜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不容易,为我们证明《弥陀经》所说是真的不是假的。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前面一到六是数目字,后头七不是,那个七当什么讲?念佛功夫圆满,那天叫七,七是代表圆满。 七的意思是四方、上下、当中,念佛功夫哪一天念到跟佛有感应,那天叫七。有人一天成功,有人二天成功,决定会成就,只要真心念。 感应快速,原因没有别的,就是放得下。念佛不相应,就是没放下,常常想想我还有哪些没放下。 没有放下,自己能发现,不用别人说。别人也不会说你,生烦恼,还要跟你结冤仇,为什么?你不相信。 唯一让自己能觉悟的方法,就是读经、听经。阎浮提众生耳根最利,听经比读经更有效,读的时候没有读懂,听,听懂了。 听经,反复听一部经都行。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这个方法,好方法,妙法,一部经不断重复学习,好事。没有开悟不换题目,为什么?求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就有开悟可能。 这个例子古今中外都有,只是粗心大意没体会到。自己循着古圣先贤这条路子走,他走到了,我们一定也能走到。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568集
净空法师:【顺境消福报,逆境消恶报,统统是佛事】没有一样不是 净空法师:【顺境消福报,逆境消恶报,统统是佛事】 没有一样不是好事,遇到善人是顺增上缘,遇到恶人是逆增上缘,统统都增上,帮助自己提升,帮助我们消业障。顺境消福报,逆境消恶报,统统是好事,统统是佛事。 能消业障,怎么不是佛事?所以菩萨满心欢喜,法喜充满。喜从哪来?善人替他消福报,恶人替他消灾殃,所以快乐无比,这有智慧。 没有智慧的人看不到,遇到善他执着,情执,造业了。遇到恶他怨恨,又造业了。后面果报无穷,那叫大错特错。有智慧的人到此为止,后面没有了。 祸福相承,这句话尤其重要。承,《会疏》解释:受也,继也。盖宿世业因,善恶夹杂,故后世受报,或先乐后苦,或先苦后乐,苦乐相继,祸福相倚,故云祸福相承。 祸当中有福,福当中有祸。如果觉悟,用觉心,祸里有福。用的是迷,凡夫,福里有祸,因为不会享福,享福造孽。 譬如大富大贵,每天饮酒吃肉,享福,不知道造这个业,后面是祸在等着他,福里有祸。如果大富大贵,学佛,持斋念佛,遇到灾难,灾难里有福。享清福,再艰苦的生活不以为然,他很满足,很欢喜。 祸福没有一定,唯心所现,觉悟的心,祸变成福,迷的心,福变成祸。 佛法为什么把般若摆在第一,般若是智慧,那就有福没有祸,遇到祸也是福,不生烦恼。他在灾难里没有委曲相,没有怨恨的念头,处之泰然。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568集
净空法师:【跟阿弥陀佛有缘,跟所有诸佛如来统统有缘】物质现象 净空法师:【跟阿弥陀佛有缘,跟所有诸佛如来统统有缘】 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是假的,完全是波动现象。不动?不动就没有了。 波动现象是妄心,妄心是动的,真心不动。大乘经常说:真心不动,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念头,这个念是起心动念。 真心,不起心不动念。见到真心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念头没有了,放下了。 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佛,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但是还有起心动念的习气。 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有余习在,余习非常微细,只障碍一桩事,不能回归自性,在自性门口,这是他们所住,叫实报庄严土,一真法界。 除这一桩事情之外,智慧、神通、道力,一切的一切,跟法身如来没有两样。确实有能力,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缘众生起感应道交作用。 没有缘,信息收到了,他如如不动,没有反应。有缘,立刻就起反应。这个反应就是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 感应有四种,有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决定有感应。 我们跟佛菩萨有缘,不是无缘众生。只要跟阿弥陀佛有缘,就跟所有诸佛如来统统有缘。 跟其他诸佛有缘,不见得跟一切诸佛有缘,跟阿弥陀佛有缘,所有佛全都有缘,真正不可思议法门。 诸佛如来赞叹弥陀: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善根多厚,跟佛的缘多深,这才知道。佛帮助我们,不管我们有没有起心动念求佛菩萨,他全晓得,无时无刻不知道。 起心动念,发出去这个波动,(佛菩萨)收到了。我们身体状况,细胞也是波动现象,不动就没有了,动,它才会存在,细胞是物质的波动现象,他也收到了。 换句话说,我们的心,身体健康状况统统知道。佛菩萨加持,为什么有时还有病痛,还有不舒服?那是你的业障、业报。佛菩萨看,小事一桩,忍受一点,报完就没事了。真有大问题的话,他真来帮助你。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94集
净空法师:【酒跟三恶道有缘,祭祀鬼神用清水】五戒、十善只是开 净空法师:【酒跟三恶道有缘,祭祀鬼神用清水】 五戒、十善只是开合不同,五戒展开是十善,十善归纳就是五戒。五戒里不妄语,包括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加上前后,前面不杀、不盗、不淫,后面不贪、不瞋、不痴,就是十善。 念老解释很好,盖好酒贪杯即是贪恶。喝醉时容易发怒,是瞋毒。酒醉了人昏迷,饮之过度,不省人事,这是痴毒。 可见饮酒这一恶跟贪瞋痴有关系,是贪瞋痴的助缘,饮酒容易把贪瞋痴引发出来,恶业就成立了。 《资持记》说酒有十种过。第一个「颜色恶」,酒喝多了,脸色不好看,言谈举止不端。第二个「少力」,力是体力,走路时东倒西歪。 第三个「眼视不明」,真的,看东西不清楚。第四个「现瞋恚相」,没喝酒时,这个人还挺温和的,一喝醉之后就变了。 古时候往往用酒醉观察人的德行、品德,故意把他灌醉,看他醉后表态。性情好的人,醉之后就睡觉,没有恶的现象,可见平常心平气和,对人对事对物都能放下,不受干扰。 第五「坏业资生」,资生,资养我们的生命,坏业资生,不是善业,用现在话说,对身心都不好,有损害,没有好处,所以酒不能过度。 第六个「增疾病」,往往是疾病的增上缘,不喝酒,这个病潜伏不发作,饮酒会引导潜伏病毒发作。 第七个「益斗讼」,就是争论,这是瞋毒,强词夺理,一般讲不服输,好胜。第八个「无名称」,世间没有赞叹酒喝醉了的人,批评多,没赞叹。 第九「智慧少」,没智慧,这是愚痴。第十「命终堕三恶道」。要晓得命终堕三恶道,祭祀鬼神时就不要用酒,酒跟三恶道有缘,祭祀鬼神应该跟供佛一样,一杯清水。 清水表法好,表清净心,大家心都清净,供酒不好。这十种,其中第四第七即瞋,第九即痴,贪瞋痴三毒。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566集
净空法师:【释迦佛的学生,每年夏安居进修教育】释迦牟尼佛,久 净空法师:【释迦佛的学生,每年夏安居进修教育】 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就成佛了,这一个阶段正好遇着地球上这么多人,跟他有缘分,有缘就不能不照顾,有缘就感应道交。所以这个地方众生有感,自然有应,感应道交,他来了。 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应身,跟凡夫同样的身,父母所生,从小长大,再由壮而老,有生有死,住世八十年。中国人算虚岁,外国人说七十九年。 八十年当中,为我们做种种示现,讲经教学四十九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跟众生的缘,有浅深不一样。有些人跟着佛十年、二十年,开悟了,有人跟佛三十年、四十年,开悟了。 很聪明的,一、二年就开悟,悟了之后,哪个地方有缘,他又去教化众生了。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四面八方教化众生。教化,一个人都不放弃,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是真的。 佛在世有个好处,虽然学生到处讲经教学,每年一定跟佛在一起住三个月,夏安居。 印度雨季,出门不方便,所以大家不(游化),统统回来,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进修教育,帮助大家向上提升,每年办一次。 佛的教育确实非常完美,完善,想得真周到,学生在外教学,如何帮助他提升,这个班,就是年年提升。同学回来,互相交流心得、感想,也能帮助大家提升。 本文节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240集
净空法师:【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是助我成佛,别人是附带】如 净空法师:【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是助我成佛,别人是附带】 如果对这个法门了解,深信不疑,拜佛、念佛就可以了,不必要听经。听经是什么?信心跟愿心都达不到标准,有疑惑。经,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破迷开悟,用意在此地。 断烦恼,消业障,用真诚恭敬心拜佛是最好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做。 一个环境,有人照顾生活,这是大福报,不是普通人能有的。每天拜一千拜、二千拜、三千拜,到时候有人给你煮饭,有人给你洗衣服,福报多大。 这种修行方法,一年抵得一般修五年效果都不止。古人用这个方法,三年开悟的很多,为什么?他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从三昧就开智慧。 确确实实把烦恼拜掉了,业障消掉了,灾难就没有了。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永离身心烦恼,不但烦恼能消除,习气都会改掉。享受法乐常无间,常是永恒,无间是不间断。 自己修行成功,自己灾难化解了。净宗是大乘,自己业障消除,要常常想到别人,把自己修学功德回向三处。 普贤菩萨教我们,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我们今天回向,把回向菩提落实在回向阿弥陀佛,感阿弥陀佛的恩。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所成就,他为谁?要直下承当,他为我,感恩的心才真切。 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是为了度我,为了帮助我成佛,不是为别人,为别人是附带,为我是主。要有这个心,才能跟佛感应道交。 真正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其他统统都不想。诸佛不会怪你,为什么?礼拜阿弥陀佛,所有诸佛统统礼拜到。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阿弥陀佛是自性佛,一切诸佛不离自性。 明白道理,把心专注在阿弥陀佛上,一切功德回向阿弥陀佛,回向一切众生,回向实际理体。 实际理体是自性,普贤行愿末后普皆回向,就是回向实际理体。心量拓开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清净平等觉就现前。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59集
净空法师:【什么都舍得,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如果能够把色身 净空法师:【什么都舍得,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 如果能够把色身、受、想放下,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一切随缘,什么都好,什么都放下,什么都不要,谁喜欢谁拿去,多自在。 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带不走。留恋这些东西就变成守尸鬼,留恋身体,身体埋在坟里头,灵魂守在那里,舍不得离开它。 房子,你喜欢它,舍不得它,将来死后,房子里有什么?老鼠、蟑螂、苍蝇、蚂蚁,就投胎,离不开地方。 六和园有一只猫,我相信它过去在那个地方住,舍不得离开,投到**道。这个猫不认人只认房子,这个房子是它的。房间里,坐在座位上,它都坐在主位,很妙,一看就知道是习气,舍不得离开。 这个房子我去住,是第五代,上面有四代,不晓得是哪一代。而且我相信他是出家人,对院子里花草树木都很爱护。所以不能有丝毫贪恋,有贪恋就糟了。 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一生爱书,病重时,他收藏书有一万多册,嘱咐夫人,赠送给国家图书馆。好,真的要舍得。不舍,得不到。 爱书的人不舍书,来生,书里有蛀虫,就投胎变成这个东西,麻烦透了。一定要看破,一定要知道放下。 我们把心定在阿弥陀佛上,心里有阿弥陀佛,口里有阿弥陀佛,念念不离阿弥陀佛,这才决定得生。可能提前,好,早一天离开这个染污的世界,少受一天罪。 极乐世界,名词极乐,到那里是享受。生到那个地方,贪瞋痴慢疑统统断了,不必学习,自然就没有了。 为什么?极乐世界是真(心现)的。心想事成,想什么,它就示现在眼前,不要,就没有了,真正得大自在。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301集
净空法师:【礼敬诸佛,从相上看到众生本性是佛】西方极乐世界, 净空法师:【礼敬诸佛,从相上看到众生本性是佛】 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功德所成就。求生净土,就要发四十八愿,跟阿弥陀佛同样的愿。 弥陀的愿完全成就了,我们的愿,生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的愿就融成一体,这是帮助自己提高品位不二法门。 四十八愿发了,如何落实?要不能落实,这个愿是假的,是虚愿。经上讲得很清楚明白,第二品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四十八愿,每一愿都落实在普贤十大愿王,所以修普贤十大愿王,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圆满落实。 十大愿王第一条,礼敬诸佛,很多人不知道,恭敬心生不出来。日本稻盛和夫,一生奉行四个字,这是他的为人,敬天爱人。像不像普贤第一愿?他成功的秘诀,一生敬天爱人。 礼敬诸佛,我们要修礼敬,对人有礼貌,有恭敬心,把一切众生看作诸佛如来,凡夫就我一个人,除我之外,所有人都是诸佛如来。 普贤菩萨是这么做法。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真的,从性上看本来是佛,从相上看到本性,原来是诸佛。 凡夫着相不见性,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眼睛看佛菩萨也是凡夫,就这么个道理。我们要学佛,不能学凡夫。 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佛,《佛名经》里释迦牟尼佛说过,现在佛,贤劫有千佛,现在是菩萨身分,将来要成佛。 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一切众生包括蚊虫蚂蚁,蜎飞蠕动,还包括树木花草,山川大地。草木有神,有灵。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54集
净空法师:【帮助众生,乐意接受就是有缘,不接受不勉强】自己喜 净空法师:【帮助众生,乐意接受就是有缘,不接受不勉强】 自己喜爱之物,别人需要,就能够布施别人,如果用恭敬心,就是供养别人,表一切众生得以灭罪生善之德。 自己天天求灭罪生善,也要帮助一切有缘众生,有缘很简单,他乐意接受就是有缘,一定要帮助。他不接受那就不必,勉强,他生烦恼,你跟他结怨仇。 当年李老师在台中莲社开经学班,班上二十多个同学,我也是其中一分子。我发现老师对人不平等,有些同学有打有骂,真打人。经学班同学都是成年人,不是小孩,多难为情。 所以是关门上课,外头有人把守,不准人走近,因为这里有打有骂,不能让别人看见。 可是有二、三个同学,老师特别客气,总是笑面相迎,从来没有骂过。那时候初到台中,很纳闷,被老师看出来,有一天叫我到房间问:你是不是有意见?我说是,为什么? 他说肯听话,真想学,要打记性,打了他会记得,真教。那些笑面(相)对,他不学,很爱面子,一说脸就红了,再重一点就结怨,那何必,把他当旁听生。 我才明了,这些东西要是不在课堂,怎么学得到?你到哪里学?亲眼看到老师对人不平等。我还没有请教,心里有疑问,被他看出来,他给我解释。 任何一个老师没有不想教人的,天天都求有人承传他的道业,求不到。李老师告诉我,学生找个好老师,可遇不可求,难,宿世的缘分。 老师找一个好学生,比学生找老师还难,到哪里找?真找不到,一点都不假。不是真学,他就不真教,为什么?教是白教,浪费精神、时间,适可而止。 学生只有一分诚敬教一分,二分就过分,他不能接受。学生有十分诚敬,你不能教九分,九分还对不起他,作老师不容易。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44集
净空法师:【伪善,果报在三善道,须陀洹真善,能超越轮回】三途 净空法师:【伪善,果报在三善道,须陀洹真善,能超越轮回】 三途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为什么?出来时,一定业障都消尽,业障没有消尽,出不来。 好像监狱,进去要判刑,随业障判刑,十年、二十年刑期满了,放你出来,三恶道就是这个道理。三恶道的刑期是谁判定的?自己的业力,一定在那里消掉。 善业也不例外,善业在哪里消?到人间、天堂去消善业。自性清净心里,善恶都没有,统统消掉,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要记住,恶业超不了,善业也超不了,道理不能不懂。 不超越六道轮回,长劫流转,时间太长了,没办法计算,肯定在三恶道时间长,在三善道时间短。 为什么?恶念多,善念少。自己想想,今天从早到晚,多少个恶念?多少个善念?不成比例。 凡是为自己,都是恶念,不为自己为众生,是善念,为众生夹杂自己名闻利养,还是恶念,你就知道善念多难。善心善念为众生,不求任何果报,不求名闻利养,叫真善,多难的一桩事情。 所以无论作恶、作善,都不放在心上,菩萨教导我们三轮体空。恶不能做,害别人,善可以做,不着相。 不为自己是真善,夹杂自己名利在里头,是伪善不是真善,那就是三善道去受果报,肯定出不了轮回。 换句话说,小乘初果须陀洹,你没分。初果须陀洹,见思烦恼五大类见惑,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放下了。 我们要认真跟人家比,比不上,他虽然是小小圣,真的圣人,没出六道轮回,但是决定不堕三恶道。 三恶道的业因有,业因是贪瞋痴慢,业因有,没有缘,缘断掉了,所以不堕三恶道,他会受大菩萨照顾。 《金刚经》所谓:善护念诸菩萨。大菩萨护念小菩萨,会照顾他。犯了错误,马上提醒他,他立刻就能改,所以不堕三恶道。 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思惑断了。思惑是贪瞋痴慢疑,这个东西断了就超越六道轮回,就成阿罗汉。这是通途,一般超越六道是这么回事情,我们尽一生的力量,未必能够证得初果。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44集
净空法师:【真心是阿弥陀,无量觉本自具足】无量寿只是阿弥陀名 净空法师:【真心是阿弥陀,无量觉本自具足】 无量寿只是阿弥陀名号里一个意思,它有多少意思?有无量无边的意思。如果直翻,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是无量觉。无量觉是什么?自性,只有自性是无量觉。 无量觉从哪里来?本来就有。孔子曾经说,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生而知之者,就是自性本自具足,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智慧起作用就是无量觉,没有一样不知道。 觉是明了,阿弥陀是性德。一切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这个无量是无边密意。 什么人能称为无量?称阿弥陀?每个人大彻大悟,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尽,阿弥陀就现前。换句话说,阿弥陀是所有诸佛的德号,只要成佛,都叫阿弥陀。 海贤老和尚,有一天烧香烧了十二支,香炉插满了。别人问他,今天怎么烧这么多香?他说天机不可泄露。 问的人说,我不泄露,你跟我一个人讲。过了一会他就讲,我看到四面八方统统都是阿弥陀佛,无量的阿弥陀佛,所以烧这么多香,老和尚见到了。 三时系念法本,中峰禅师说: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这不讲得清楚明白吗?中峰禅师说的。所以阿弥陀佛是谁?我心就是阿弥陀佛,真心叫阿弥陀。 真心就是无量义,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量,一切总是无量,是自性。什么时候证得?妙觉证得,等觉还不行,再往上提升一层,妙觉证得。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成佛标准是无始无明烦恼破了,叫成佛了,但不是究竟圆满的佛。究竟圆满佛的标准,要回归自性,才是究竟圆满。 本文节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57集
净空法师:【一笑了之,受感染很轻微,心没动,一笑都没有】于无 净空法师:【一笑了之,受感染很轻微,心没动,一笑都没有】 于无量世,可瞋之处,不生瞋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得七处满相。这学什么?学不发脾气,没有瞋恚心,这是功夫,真实功夫。 为什么没有瞋恚心?首先要看破。七情五欲不是本性,是习性,习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 本性是清净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就是惠能大师讲: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 中国老祖宗说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什么意思?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五句话。本善,是一切众生本来有的,迷失本性随顺习性。 习性才有烦恼习气,习性不是真的,那又何必计较?计较,错在自己,他没错。他的习气在发作,我怎么受他影响?因他的习气,我发瞋恨心,错了。 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一笑了之。一笑了之还是受感染,很轻微,不感染时一笑都没有,心没动。 真正做到一切境界现前,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亦如是,不起心不动念,十住菩萨刚刚证得,习气比较浓,也许会笑一下,大概十行以上不动心,见如不见。 见,清清楚楚,那是智慧,没有起心动念,定慧等持,这是真实受用。这个本事我们要学,很困难,但是一定要学,决定有好处,学了才会进步。 最初学的时候,会发脾气,马上就后悔,知道我错了,这种反反复覆拉锯战,总得要搞好几年,心才真能定得下来。 自己是过来人,我很清楚,我到七、八十的时候才真的不动,遇到境界不动心。七十岁之前不行,还会动心,但是很快回头,知道错了,回头很快。 到七十之后才完全明白,不再为外境所转,真的,经上所说,不被境界转,就能转境界。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44集
净空法师:【晚上睡觉作往生想,早晨就乘愿再来】最好每天晚上睡 净空法师:【晚上睡觉作往生想,早晨就乘愿再来】 最好每天晚上睡觉,都作往生想。为什么?经上说,不惊不怖,心不颠倒,这二句话非常重要。 临终一怕死就完了,随着业力走,念佛功夫全用不上。念佛一辈子,临终不能往生,这样的人非常多。 我初出家,在台北圆山临济寺。这个寺院都是福州人,法师、信徒统统是福州人,他们有个念佛会,每个星期天就在寺庙大殿念佛。 这些居士是寺庙的护法,那时候寺庙经济来源很差,没人供养,所以在家居士,出家人看作衣食父母,每个星期天大殿给他们用。 念佛会副会长林居士,有身分地位,是一家银行襄理。对佛法通,不是不通,而且法器敲得好,星期天念佛会,他作维那。 临命终时怕死,天天求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临终时不愿意去,叫同修念观世音菩萨,不要念阿弥陀佛,他不想走,最后还是走了。 当时看到这个现象很惊讶,一生求往生,最后怎么不愿意往生?情执没断,对世间有贪恋,贪生怕死。回头想想,几个人不贪生不怕死?太少了。 所以平常每一天我都作往生想,躺在床上,今天就往生了,明天早晨起来,我又乘愿再来了。 这种想法,养成一个习惯。不惊不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心不颠倒,正念分明,念念是阿弥陀佛,念念是极乐世界。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65集
净空法师:【迷在爱欲之中,得不到法喜】古人说:世味哪有法味浓 净空法师:【迷在爱欲之中,得不到法喜】 古人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间的受用,比不上佛法的享受。就像方老师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享受就是受用,是精神上的享受,灵性上的享受,这个高,超出世间太多了,别说人间比不上,天上也不能比。 天有二十八层天,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比不上法喜,比不上法乐。法乐在哪里?完全在修学当中体悟、感受,教下常说烦恼轻,智慧长,真快乐。 真正达到烦恼轻,智慧长,在世法也能得法喜。即使在现前社会环境,依旧每天生活在欢喜中,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种生活真正幸福快乐。 谚语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爽朗,天天都是喜事,天天乐此不疲。法喜从哪里来?接受佛陀教诲而来,自己身心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融合成一体。里头真乐,如果不是真乐,谁肯干? 我们得不到法喜,佛法味,佛法的滋味你尝不到,因为你迷在世间爱欲之中。 爱欲二字,欲是真的,爱是假的,那种爱是贪爱,爱欲说穿了就是贪欲。贪里头没有爱,自己以为有,错了,不是爱,那是贪,贪图眼前七情五欲的享受。 享受时间很短,后面果报决定是三途六道。现在人不相信有三途,有果报,实际上也不是不相信,半信半疑。 只图面前之乐,没有想到明天,没有想到后世,只图眼前,后面还没到,不要理它。果报一旦现前,后悔莫及,真叫苦不堪言。 极乐世界不一样,人人都爱乐佛法味。为什么?有人教。中国古社会,教的人多,榜样多,人人都知道修善积德,都懂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把「家」换成「身」字,意思就更深刻,积善之身必有余庆,积不善的身必有余殃,不是病苦就是灾祸。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59集
净空法师:【拜佛,清除妄想杂念的好方法】障緣,別人沒有方法代 净空法师:【拜佛,清除妄想杂念的好方法】 障緣,別人沒有方法代替我們除掉,釋迦、彌陀也做不到。清除妄想雜念完全靠自己,佛法裡有好方法,人得有福報才行,沒有福報做不到。 什麼方法?聽經,念佛,拜佛,自己規定一天拜三千拜,或者一千拜,我有經驗。 初學佛時,跟懺雲法師在埔里住茅蓬,工作量很大。一共五個人,我那年三十一歲,年歲最輕,工作一個人承當。三位法師,總不能讓他伺候,還有朱鏡宙老居士,七十歲老人,我在那裡做義工。 茅蓬持午,晚上不吃東西,每天要忙二餐飯,清潔環境,照顧大眾,都是我的事情。 懺雲法師教我拜(佛)八百拜。住在茅蓬,晚上八點、九點就睡覺了,早晨二點鐘起床,漱口、收拾大概半個小時,拜佛三百拜,大概一個小時,我就得開始準備早餐。 懺雲法師是北方人,喜歡吃豆漿,加到稀飯裡。所以每天晚上用小碗泡黃豆、花生,第二天早晨拜完佛之後,石頭磨子磨出來,稀飯煮開,豆漿、花生漿跟渣子統統倒在稀飯裡,非常香,好吃。 我也會醃幾個小菜,早晨佐餐。早餐完,收拾乾淨,我讀書的時間就在那時候,大概有二個小時。 懺雲法師指定我讀《彌陀經疏鈔》、《要解》、《圓中鈔》,《彌陀經》最重要的三種註解。 教我把三種註解的科判畫成表解,佛門科判是在那個時候學到的。一畫開後,全經經義一目了然,對於如來所說經教,恭敬心就自然生起來。 科判這門學問只有佛教有,其他地方沒有。從文字上看,了解章法結構,從章法結構,看到思想體系,真是大智慧。 吃過午飯,經行運動,經行之後拜二百拜,然後休息,晚上拜三百拜。所以八百拜分三次,早晨三百拜,中午二百拜,晚上三百拜。 山上沒有電燈,點油燈,點蠟燭,所以睡覺很早。我在那裡住了五個半月,拜了十幾萬拜的佛,心就定了,非常好的一種修學方法。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259集
净空法师:【净业三福,从十善业做起】十善业道,净业三福第一福 净空法师:【净业三福,从十善业做起】 十善业道,净业三福第一福所说的。三福,第一是世善,第二是小乘善,第三是大乘善。 《报恩论》曰:凡是善行,皆可往生。这句话意思非常深广。世间善法多,不一定是佛法,所有一切善行,具足善行的人都有可能往生。 但必常常念佛回向,即转世善为净因。这说得很清楚了,世间善可以转,我们将世间善的功德回向西方,求生净土。 如果不回向,就变成人天福报。如果一转变,是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里头也有三辈九品。 故佛说诸经,总兼世善。无论大乘经,小乘经,常常把十善,孝亲尊师,伦常大道,都(附)带说。 而此十善业,且特说专经,《十善戒经》,专讲十善,《十善业道经》。以净身三、口四、意三诸业,净是清净,教导我们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 符合经典所教,善护三业为修持根本。这个重要,小乘三千威仪,大乘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哪个法门,必须具备十善业。 十善业是善人,善人条件都不具足,怎么能学佛? 古时候很严格,不具足十善不能受三皈五戒,受三皈五戒一定具足十善业,也就是净业三福第一条做到了,才有条件求受三皈五戒。 现在没有了,想受就受,师父就传给你,是真是假没人再过问。所以佛法怎么衰,一定要知道。我们想拯救佛法,让佛法再兴旺,从哪里做起?从十善业做起。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65集
净空法师:【阿弥陀佛没有来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唯佛与佛能 净空法师:【阿弥陀佛没有来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唯佛与佛能究尽。这个佛是妙觉如来,等觉都不行。等觉菩萨对净宗法门还不是很清楚,古人有个比喻,隔罗望月。罗是很细的丝织品,像隔着这个看月亮,也看得清楚,但是隔了一层。 妙觉果位是什么?我们晓得,无始无明烦恼习气,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没断,这一分习气断了,就叫妙觉位。妙觉不住实报土,住常寂光,回归常寂光,回归自性。 好像一滴水流入大海,这一滴水就是大海。它跟大海融成一体,它就是大海。回归自性,那就是自性。 自性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遍虚空法界,是虚空法界万事万物的本体。它是有机体,不是死的,是活的,所以起作用,什么地方有人求它,什么地方就起作用。 我们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在面前,是不是从西方极乐世界来?不是的,就在这里现前。就在此地,没离开,他是一种能量,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我们用心去感,他就现形,当处出生,当处灭尽。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现前。它是法性土,不是唯识所变。现在讲不同维次空间,它是最高维次,没有比它更高。 没有肉体,有形相,叫法性身,法性土,现相,就是实报庄严土。不现,就是常寂光。 实报庄严土,遍法界虚空界,没有来去,这个境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真正叫究竟圆满。 「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九界实际上就是讲十法界,十法界众生凭靠自己的力量信解,做不到。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5集
净空法师:【自性弥陀是本身,众生现在身,是阿弥陀佛化身】这个 净空法师:【自性弥陀是本身,众生现在身,是阿弥陀佛化身】 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一乘愿海,弥陀的愿太大了,一乘愿海,是愿一切众生个个成佛。 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具体显露出来,一丝毫隐晦都没有,清清楚楚,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帮助众生一生成就。 弥陀之愿周遍法界,对一切众生绝对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一视同仁。而且把一切众生看成什么?佛,本来是佛,不是未来佛。他对你的态度,你现在就是佛。我们对佛不礼貌,佛对我们尽了礼貌,他明了。 六字洪名,加上南无,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究竟果觉。谁的名号?自性的名号。一定要知道,是自己自性的名号,自他不二,共同自性的名号,就是自己的名号,念阿弥陀佛不是念别人,是念自己。 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无量觉就是自己的自性,自己的真心,这个道理要懂。 佛在大乘经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心里,起心动念都是自性觉,无量觉,你就回归无量觉。 无量觉是自己,梵语叫阿弥陀佛。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讲真话,我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这是真实话,像《金刚经》说: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有,自性弥陀,是我自性变现出来。那是我的本身,现在身是化身,是阿弥陀佛的化身,阿弥陀佛的分身,自他不二。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是,连蚊虫蚂蚁也是。 这叫一乘愿海,究竟果觉。今天用这种果觉来作修行的因心,因果不二。所以净宗用莲花表法,表什么?因果同时。莲花一开花,莲子就在里面,不像别的花,先开花后结果。 莲花,开花时莲蓬就有莲子,因果同时,用这个表法。所以「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佛号与性德相应,与弥陀相应,与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众生相应。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5集
净空法师:【制心一处,感应道交是自然现象】世尊在大小乘经都说 净空法师:【制心一处,感应道交是自然现象】 世尊在大小乘经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专在一个地方,能量不可思议。 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了,意念能量不可思议,举个例子,可以改变星球在太空当中运行的轨道,有这么大的力量。地球上小灾小难,当然更容易解决,只要制心一处,就有这个能量。 专心想念,不要打妄想,打妄想是造六道轮回业。专想阿弥陀佛,不要想别的,专想西方极乐世界,把心想集中到这个地方,专称名号,希望名号念念不间断。 能于自心见佛来迎,这是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是自然现象。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是一心,不是二个心,所以起感应道交作用。 我们心感是有念,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起这个念头。佛应,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应。 道理要懂,然后相信没有怀疑。譬如照镜子,我们起心动念,镜子就现相,那个相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诸佛菩萨的应就跟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 然后我们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八相成道,住在世间八十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着?告诉诸位,没有。 如果起心动念,他就不是佛,是菩萨。有分别,他是阿罗汉,又降级了。要有执着,他是凡夫,跟我们一样。 (佛心)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众生)感他应,我们有意,他无意。有意是阿赖耶,用妄心,他完全是真心反应。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51集
净空法师:【真正理解布施,行才会相应】真正理解,境界转过来了 净空法师:【真正理解布施,行才会相应】 真正理解,境界转过来了,如果境界没转,不算是理解。这句话很重要,因为许多人都以为明白,我了解了,其实没有。 我年轻也犯这个毛病,得力于章嘉大师教诲,老师多次提醒我,什么叫真懂?真做到就是真懂得。听经明白了,没做到,不是真懂,还要认真努力学习,一定要真正做到。 老师举个例子,譬如桌上这边一堆黄金,这边一堆黄铜,现在送你一堆,随便选择,你一定选黄金,不会选黄铜。 说明,真懂得一定做到,没做到不是真懂。即使懂了,你还有业障,放不下,没有做到等于不懂。很有道理,以后听经学教,都用这个标准衡量自己,我是不是真懂了。 布施,真懂了吗?真懂就真干了,真干就真懂了,必须从(实践)当中才真懂。我们干了这么多年,果然像老师说的,愈施愈多,三种布施都不例外。财布施,财富增长。法布施,聪明智慧增长。 同样这部经,遍遍有新意思看出来,这就是增长。上一次也很细心读过,为什么没有看出来?这次一看,突然冒出来了,还有没冒出来的。真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遍有一遍的悟处。 无畏布施亦如是,健康长寿。这三样东西,都是从布施得来。布施是真诚布施,布施不后悔。所得到的,还是要布施,不能够拥为己有,为什么?没有自己。 所以施报的理要透澈,行才会相应,信心坚固,愿心不变,最后一定达到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往生净土,亲近弥陀。开悟的事情不要理会,古大德说得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开悟,到极乐世界再成就。 这一个时代,成就我往生的资粮,真信真愿,一心念佛,只寻求一个目标,不附带其他,附带其他会产生障碍。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94集
净空法师:【清净无诤,与众生和谐相处】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 净空法师:【清净无诤,与众生和谐相处】 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讲四德,是性德。第一随缘妙用,这是佛宝。妙是什么?觉而不迷,随缘,没有一样不知道。 第二是法宝,威仪有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可以做一切众生的好样子。法宝是轨则,轨是轨道,则是原则,就是榜样,模范。 违诤过尽,诤是争论,没有争论,心平气和,能与一切众生和谐相处。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争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自然不争。 你要争,都给你,你想要,都给你,懂得让。让,没有理由,没有条件,它是虚妄的,就像作梦一样。知道自己在作梦,就什么都能让,你要什么都给你,要命也给你,假的不是真的。 永远不诤,争论。人到无争,没有人能跟你相争,过失断尽了,不再有过失。僧是清净,真清净,僧宝。 即以无漏界功德为体,无漏是大般涅盘,无漏是真如,是实相,自性真实功德为体。这是在佛体上看到三宝具足,佛有,我们也有,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今天虽有,但是不现前,所现前的全是相反。我们身体上没有看出觉照,看出什么?迷惑颠倒。我们行为,不足为大众做榜样,没有离开争论。 争论从哪里起来?从执着起来,有执着就有争论,有争论,心就不清净。执着没有了,就是阿罗汉。 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清净得到了,平等没有得到,平等是法宝,最后那个觉是佛宝。 全在经题上,净宗之妙就妙在此地。这部经讲什么?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就讲这个,这些自性三宝圆满具足。 我们现在要认真努力学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跟经相应,这真学佛,往生极乐世界是修学功德圆满。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26集
净空法师:【念佛是禅定,佛号清清楚楚,没干扰清净心】禅定,心 净空法师:【念佛是禅定,佛号清清楚楚,没干扰清净心】 禅定,心是清净的,他什么都知道,不是不知道。什么都知道,不干扰他的寂静,清净心是功夫,不受外境干扰。 审虑,审是审查,清楚,即是实了知义,真实了知,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叫了知。 分别,想一想才知道,就不叫了知。了知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叫如实了知。 心在定中,清楚,定中,心是清净,平等的,没有受到干扰,就是真心起用。 又思惟修者,指因而言。一心思惟研修,是为因。从此乃得定,故名思惟修。指六度当中,第五度的禅定。禅定意思,我们了解一个大概。 念佛是不是禅定?是,佛号清清楚楚,佛号,没有干扰清净心。清净心什么都没有,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这点要搞清楚。如果什么都不知道,那不是禅定,那是迷惑。 什么都知道,但心真是定的,确实没有一个杂念,没有分别执着,清清楚楚。盘腿坐在那里,可以修禅定。如果你腿盘不起来,坐在那里修禅定也行。 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定功深的人,经行在定中,所以功夫成熟,真管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时一切处,心清净,没有念头,境界了了分明,他能融合在一起,定慧均匀。 定要比慧多,人昏沉,他就不知道。慧要比定多,他就掉举,心不能安定。定慧平等,才能达到这个境界。比念佛难,念佛成就比它高,你选哪一种? 想了几十年,最后选净土,为什么?真有把握,我可以做得到。禅、密、教我能讲,我做不到。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272集
净空法师:【忍】一心正受,安心不动「学道人,在在处处,时时刻 净空法师:【忍】一心正受,安心不动 「学道人,在在处处,时时刻刻,皆应安心不动。无论行何事、遇何境、修何法,皆应一心正受,即名为忍」。 这一段对于安忍的解释,既简单又清楚,解得非常好。学道,就是学佛的人,无论什么场所,什么时候,一定要保持心的平静,安就是平静。 心要平,心要静。所以供佛,供具里一定要供水,水代表这个意思。 我们在佛菩萨面前供一杯水,水平,没有起波浪,水很干净,没有污染,一切时一切处,保持心平静,这是安的意思。 忍是什么?忍是一心正受,跟一门深入是一个意思。一心,是专心。今天学佛所犯的大毛病,就是我们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不能成就,不但不能成就,功夫不得力。 原因在哪里?我们从来没有用一心正受去学东西,也就是我们学东西从来不专心。 如果是专心修,一心正受,净宗法门的成就,《弥陀经》讲得很好,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圆满,就成就了。 我们学了这么多年,阿弥陀佛天天在念,一点消息都没有,一点感应没有,是不是佛号有问题?不是,佛号没有问题,念佛的方法、态度有问题。 我们念得不如法,态度就是观,方法是行,我们在观行上发生错误。修学是杂修、乱修,修一辈子都不能成就。 佛法、世法没两样,都讲求专精。一心就是专心,正受就是把它接受过来。我修念佛法门,就专心念佛,绝不夹杂,才能成功。我持咒,就专心持咒,也不夹杂。 有些人念《大悲咒》很灵,大悲咒水,什么病都能治。道理没有别的,他念咒时专心,专一就是真诚,诚就灵。 念《大悲咒》灵,念阿弥陀佛名号也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也灵,哪有不灵的?不灵就证明你从来没有专心念过,你是用杂心念、乱心念,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这种心念就不灵。 学教也是如此,专一,学太多,学太杂,不灵了。学教不灵,就是不开智慧、不开悟。 一心正受四字要好好记住,这是忍,六波罗蜜里讲的忍辱,就是这个意思。心地平等清净,修学法门一心正受,一门深入。 本文节录自【金刚般若研习报告】49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