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mimihong wangmimihong
关注数: 343 粉丝数: 329 发帖数: 15,742 关注贴吧数: 4
刘姥姥是什么样的人物 在书中,刘姥姥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粗俗的乡野村妇,贫穷却善良。她的知恩图报,救出巧姐这个善举,完全可以掩盖她的粗俗,赢得全网好评,想来应该没有人出来说刘姥姥的不是吧。 刘姥姥给人穷的感觉,仔细看原文,却觉得并不如书中描述的贫穷。到贾府求银子,也只是一时周转不开。 刘姥姥和贾家联系起来是因为女婿与王夫人两家有些关系。按照王夫人的说法:“他们原不是一家子;当年他们的祖和太老爷在一处做官,因连了宗的。”也就是说王狗儿的祖父辈因为的王夫人的祖父一起当官,认了亲戚。能与王夫人家认亲,这家的官也一定不小。祖父的当官,在王狗儿父亲一辈家里还好,王狗儿小时候家境也不错。 可这样的家境为什么会娶一个乡野村妇的女儿?说明刘姥姥也不差。跟真正的富贵人家不能比,至少是个富农级别的。家里也会有个几亩地。年轻时的刘姥姥应该也是拿得出手的。按刘姥姥的说法,“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就和他,才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她当年还跟着女儿走过王府,见过没出阁时的王夫人。可见刘姥姥确实一个粗俗的乡野村妇,至少王家觉得她出去是不会给自己家丢脸的。
《红楼梦》原著中,薛家这个皇商到底是什么? 因为宝姐姐,皇商被一抬再抬,有过诸多说法。我就《红楼梦》原著中说一下,薛家这个皇商到底是什么。 文中薛家第一次出现,是在《护官符》中,“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后面注释的断句很重要,“现领内府帑银(yin)/行(xing)商“,不是“现领内府帑/银(yin)/行(xang)商“。清代之前没有银行,作者不可能出现”银行“这个词汇,所以薛家这个皇商不是有些人说的银行行长。只是领着内府的银子进行商业活动。 薛家进行的是什么商业活动,在下一段文字中也说得很明白。“且说那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的薛公子,……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薛家是为皇宫采办杂料的。既没有掌管内务府,也没有替皇帝经营小金库。就是一个供应商。拿了内务府的钱,替皇宫进货。当然做生意做到皇宫里也是牛的。可做皇宫的供应商,跟在皇宫里的当官的人还是不一样的。 的确是有地位很高的皇商,所谓的“八大皇商”,但与薛家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是所有的皇商都能得到待遇。”八大皇商“是被授予高官,可薛家先祖是”紫薇舍人”,如果说皇商就一定是几品大员,那么薛宝钗的父亲也是皇商,应该是高品大员,薛姨妈应该有诰命。而在元春省亲时,“薛姨妈无品不敢擅入”,说明皇商不一定有官衔,有也是很低的。到了薛蟠这里,更不如从前了。书中写薛蟠“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薛蟠挂的是虚名,以他的名义领取钱粮,由伙计老家人进行商业活动。 薛蟠也没有官衔,没听过夏金桂有什么诰命。 同样是皇商,书中有一比,桂花夏家。香菱介绍夏家说,”因你哥哥上次出门贸易时,在顺路到了个亲戚家去。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夏家也是皇商,也跟薛家一样是户部挂名行商。那么夏 金桂也是公主?也是皇帝家里人?也是主管皇帝家小金库?夏家连个男人都没有,那么夏家哪里来的高品大员?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薛家真的脱干净了? 且看这案子是怎么审的: 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 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 原告固是不依,只用将薛家族人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 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 上设了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便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 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 其祸皆由拐子而起,除将拐子按法处治外,馀不累及……’等语。小人暗中嘱咐拐 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自然不疑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 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 有了银子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 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 从这段文字上可以看出,贾雨村以薛蟠暴病而死,为他免去了刑罚,但并没有抹去他杀人的事实。薛蟠依然还是杀人犯,并且在案件中已经死去。现实中薛蟠却还活着。这件事若没有人追究过去也就过去了,一追究起来薛蟠就难逃罪责。所以,薛蟠活着也就是一个隐患。
从麝月骂人看晴雯打坠儿 麝月到红楼梦中是被宝玉看作又一个袭人的人物。她有袭人有温柔,细心,责任心,却没有袭人的心机,中规中矩,说不上喜欢,但也不会有人讨厌,属于被无视的角色。 麝月一直是老实本分,在书中唯一表现出泼辣一面的就是骂芳官的干妈,事情经过大家应该很熟悉了。芳官要洗头,干妈不给洗,等芳官发了月钱,干妈说不过去给她海头,却先给自己的女儿洗,芳官不满和干妈吵了起来。这时晴雯怪芳官不对,袭人和宝玉说干妈太不公平。后来吵大了,袭人叫来了麝月跟她吵。 麝月骂人的原话是这样的:你且别嚷。我且问你,别说我们这一处,你看满园子里,谁在主子屋里教导过女儿的?便是你的亲女儿,既分了房,有了主子,自有主子打得骂得,再者大些的姑娘姐姐们打得骂得,谁许老子娘又半中间管闲事了?都这样管,又要叫他们跟着我们学什么?越老越没了规矩!你见前儿坠儿的娘来吵,你也来跟他学?你们放心,因连日这个病那个病,老太太又不得闲心,所以我没回。等两日消闲了,咱们痛回一回,大家把威风煞一煞儿才好。 这些话给了说明几个信息。大观园的小丫头们进了园中,连亲生母亲都不能打骂。只能由主子和大些的姑娘姐姐们打骂。大些的姑娘姐姐们是有和主子同等权力打骂犯错的小丫头。大些姑娘们打骂小丫头是为了让小丫头跟着她们学习伺候的规矩。 这在现在看来是很过分的,老板和同事怎么可以对下属进行暴力体罚,可在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
寄人篱下 红楼中有许多“寄人篱下”的女子。几大金钗中黛玉是一个,湘云是一个,其实宝姐姐也是“寄人篱下”。 这个说法钗迷肯定不答应。宝姐姐可是富豪,家里有房有地,不过借了亲戚的情分住在这里,而且吃穿用度都是自己开销的,怎么能跟穷人家的女儿林黛玉相比。 “寄人篱下”泛指居住在别人家里、依附着他人生活。现在社会衍生的另一种意思指地位低于别人、在别人的管辖或者手下过活。用以比喻需要依托别人的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宝姐姐居住在别人家里,不管有种人如何抬高宝姐姐的身份,薛家地位比贾家低钗迷也是承认的。宝姐姐的哥哥出了事,还得贾家出面解决,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依附。 有房有地,吃穿用度都分开算,并不能说明不是“寄人篱下”。林家岂会没房没地,林如海对贾雨村说,跑官的费用已经说明,也表明黛玉进京是带着钱来的。林如海死后,就如某些说的,林家只是七品官,最多也只有三四千两的银子,那至少也有三四千两。黛玉在老爸死后,活了七八年,就算不死,七八年后就该嫁了,留下的钱黛玉每年可以用四五百两,比没有养廉银时代的一品大员还多。所以林妹妹的“寄人篱下”,宝姐姐也一样,不过是借着亲戚的情份,贾母舍不得宝贝外孙女一个在老家过日子罢了。至于黛玉说的“要走就走”,毕竟宝姐姐没有走,还永远地留了下来。说是一无所有,倒也有一笔不小的财富。 “寄人篱下”的日子终究不好过的。林妹妹不敢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走一步路。虽然在某些人眼里是因为林家穷,黛玉没底气。可富甲天下的宝姐姐在贾家还不是一样收敛着过日子。 第五十七回,宝钗对岫烟说:“……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宝钗已自认不是大官富贵人家?这也是宝钗自己说的,黛玉一句“一无所有”如此纠结,宝姐姐说得话你们也不听?),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宝姐姐你怎么这话也说,你想气死钗粉呀)……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宝姐姐以前也是喜欢打扮的,住到了贾家,也要低贾家小姐一头,也不装扮了。 第二十二回,贾母给宝钗过生日,问宝钗爱吃什么,宝钗按着贾母喜欢的点了些酥软的东西。问宝钗爱听什么戏,宝钗也只点了贾母爱看的戏。就是穷苦人家,小孩子也可以在生日那天任性一回,提出平时达不到的要求。如果宝姐姐是在自己家里,还不是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听什么听什么。 有人会说这是宝姐姐会做人,孝顺,我不以为然。我倒认为这是一种巴结讨好。她住在贾家,王夫人是姨妈,一定站在自己这边,要长久住下去必须跟贾母和贾政搞好关系。所以薛蟠带东西回来,她会送给贾政的宠妾,别人都看不上的赵姨娘。都说黛玉不如宝钗会做人,懂得讨好贾母。对于黛玉,贾母是自己的外婆,会无条件的宠爱自己,她想在贾家住下去就得更王夫人搞好关系。同一回且看黛玉是怎么做的。“黛玉因让薛姨妈王夫人等,……说着,大家都笑了。黛玉方点了一出。”黛玉先让薛姨妈王夫人,等贾母发话才点。黛玉也是知礼的。只是跟宝钗讨好的对象不一样罢了。如果黛玉送东西给赵姨娘,王夫人一定不会高兴的。 宝姐姐在贾府住的雪洞一样的。这可能是宝钗个人喜欢简朴生活,可不能相信的是,富甲一方的贵族小姐在自己也会住在雪洞一样的屋子里。按贾母的话,亲戚来了看到笑话。而且七八年前宝钗也是爱打扮的。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喜欢,从另一方面还是不敢比贾家小姐住的好。还有就是摆设从家里没拿过来,又不好意思用贾家的。终竟也是不得自主造成的。 黛玉寄人篱下是没有办法,父母死了,只有外婆一个亲人。宝钗有妈有哥有房有地,却要寄人篱下,也实是可怜。最好笑的是,有人对黛玉寄住贾家愤愤不平,说一个穷丫头凭什么在人家白吃白喝。上面已诉,黛玉不是白吃白喝,就算是贾母王夫人凤姐都没有不平,要他们不平什么。把一个无父无母孤儿赶出去,让一个有房有地的贵族小姐来寄人篱下,这想法也是无语了。
林家二三百万两银子是有的   林如海死后,林家到底有没有财产,这些财产到底去了哪里,是本吧常常拿来议论的话题。一部分人认为林家就是没钱。另一部分人认为是被贾家占有了。因为贾琏说过,再有个二三百万两银子来花花就好了。认为这二三百万两的银子就是林家的财产。这自然引起反黛迷的强烈反击,说就凭林家这种“下等人家”根本不可能有二三百万两银子。现在就这个我说说我的想法。   林家二三百万两银子还是有的。书中介绍林家时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业经五世,二十年一世也有100年了,况林如海也已经年近半百。“钟鼎之家”也有版本说是“世禄之家”,“禄”就是做官的意思,“世禄”也就是世代做官的意思。“钟鼎之家”是把吃饭时都得奏音乐的富贵人家,应该比“世禄之家”更有钱更富贵,所以我这里且有“世禄之家”来举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管这列候算个什么东东,林家做了100年的官,按这标准算起来,三百万两的银子不就有了吗? 有人会说,林家不是贪官。林家贪不贪我不知道,可这知府也是清知府呀,虽然再现在看来也很贪了。林如海能花钱替贾雨村跑官,也就难免会收钱给人跑官。在清代买官卖官是有正常的,贾琏的官是买的,贾蓉的官也是买的。 当然林家还要开销。连蒋玉菡在书中身份极低的戏子有点尚知道买房买地,林家自然也会买房买地,100年下来,这地和房也不会少。贾家过年时收到5000两地租,我不知道平时还有没有。就按5000两算吧,林家人口没有贾家多,也不似贾家这么张扬。参照刘姥姥说的,二十两银子庄户人家能吃一年了这一句,以及清代为官的俸禄来看,这5000两银子林家度日是足够了。
《雨花石》何去何从 前段时间发过一个贴《悲哉,雨花石》,感慨《雨花石》的纷争,把好好的一首歌弄得如此复杂,玉石决裂后,《雨花石》何去何从。 当被玉石版《雨花石》一出来,网络上就传出李雨儿首唱权被剥夺之语,从而引发了所谓的《雨花石》版权之争。还有传闻说李玉刚的公司传话给李雨儿,希望她不要再唱这首歌了,以致于李雨儿在红歌会上不能演唱《雨花石》。近期也看到一视频,李雨儿又说《雨花石》不存在版权问题。网络上传的是是否否,真假难辨。 无论传言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雨花石》的版权属于李玉刚的公司。因为所有版本,不管是不是针对李玉刚,都承认这一点。 我不知道在版权法上,某个公司拥有一个艺术作品的版权,是否有权力禁止别的歌手演唱这首歌。歌曲的原作者对版权还拥有什么样的权力。如果李玉刚的公司真的有权力禁止李雨儿唱这首歌的话,《雨花石》今后将以何种形式呈现给大家还真是个问题。 玉石决裂。李玉刚应该不会再允许石头演唱这首歌。网上说玉石决裂,会引起雨石复合,我觉得不可能,因为他们都不拥有此歌的版权。玉石版和雨石版包括石头独唱版都不可能存在了。李雨儿独唱版早被禁了。剩下的只有李玉刚独唱版。 有的刚丝说不存在李玉刚独唱版,有的说亲耳听过,用纯女声唱的,可现在网络上搜不到了。李玉刚若用女声唱,有李雨儿版在前。可用男声唱,又有石头版。用男女混唱,也很难超越雨石版和玉石版。无论用哪种方式演唱,人们都会拿让跟以前的版本比较。李玉刚没必要去冒这个险,以他的名气已经不需要《雨花石》来提升了。 那谁来演唱《雨花石》?有那么多版本在前,若让新人来演唱,那人的压力也太大了,而且未必能胜过前几版。《雨花石》难道会因为玉石决裂而随风而逝,慢慢成为人们的记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