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姬 量子计算姬
关注数: 32 粉丝数: 306 发帖数: 13,042 关注贴吧数: 22
关于《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的三国部分。 三国比喻成斗地主,因为斗地主本来就是三方游戏。 原文: 为什么杨修参透了曹操所说的“鸡肋”的含义,提前收拾铺盖卷准备撤 退,就被曹操杀掉了?因为杨修他姓杨。 为什么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拯救了东吴政权,仅仅因为在立太子的 问题上说了几句闲话,就被孙权逼迫而死?因为陆逊他姓陆。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让皇上的叔叔三次登门拜访,自己故意摆谱睡午觉 让刘备候着?因为诸葛亮的老婆姓黄。 一谈到三国,中国人就有了无数的话题,就像西方人说有一千个人,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三国故事的见 解。“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撇去浮在三国故事上的善恶、忠 奸,谋略、厚黑,从经济的角度揭示三国群雄们的难言之隐。 都怪黄巾军掀牌桌 要真正理解三国时期的天下大势,我们得一直向上追溯到东汉的建 立。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推行了一系列糟糕的改革,一时间 天下大乱(关于王莽的改革,本书第八篇有专门的介绍),汉光武帝刘秀 在南阳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剪灭各路起义军,复兴了汉室,史称东汉。 东汉既然是依靠豪强地主捧上台的,自然要维护这些铁杆后援团的根 本利益,不仅对他们自建坞堡、铸造钱币、组建武装睁一只眼,闭一只 眼,遇到豪强地主兼并小自耕农土地的事情,更是少有过问。 此外,东汉在选用官员的时候,采取了一种叫做“察举”的制度,就是 由地方上推荐才能出众、孝顺廉洁之士,比如每年每二十万人中可以举荐 孝廉一人,不足二十万则两年举一人,不足十万,每三年举一人。这本来 是国家从下层的布衣寒士中选拔人才的方案,但由于察举的权力掌握在各 郡的太守手中,察举又不像现在的高考,有客观的分数可以参考,就很容 易营私舞弊。各郡太守往往与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有关联,自然会更多地举 荐圈内的人士,长此以往,一些所谓的名门望族就垄断了东汉时期的仕 途,不仅平民百姓无法参与政治,就是一些中小地主家中的优秀子弟,也 很难谋得一官半职。 这样的政权注定是不稳定的。前面各篇中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社会的 底层是大量的自耕农,国家的税收来自于向这些自耕农直接收税。可是豪 强地主做大后,不断兼并土地,把自耕农变成自己的“农奴”,国家无法从 豪强地主那里获得什么税收时,国家就损失了许多收入。东汉王朝无心也 无力打击那些豪强地主,于是就只能看着自己的税收不断地减少下去。到 了东汉末年,朝廷甚至依靠卖官爵来获得足够的收入。 土地兼并还让许多自耕农破产,而中小地主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东汉 王朝的大厦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只差有人朝柱子上踢上一脚,大厦就 会崩塌了。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公元184年张角率领 他的太平道教众终于发难,几十万头裹黄巾的农民起义军如烽火燎原,让 缺钱的东汉朝廷疲于应付,一时间天下大乱,都城里宦官一派和外戚一派 杀得血流成河,各地豪强地主拥兵自保,或彼此攻伐…… 黄巾军并没有直接推翻东汉王朝,但却掀翻了东汉末年的政治牌桌, 各方力量此消彼长,一些新的政治力量开始崭露头角。一场昔日的名门望 族与新兴力量的对局开始了。
再讨论一下东汉发展史: 把东汉衰败的锅甩向刘宏和刘志有点太片面。 然而,先从皇帝说起还是能有点初步理解。 东汉皇帝短寿,只有刘秀、刘莊、刘协是相对正常寿命(也不算真正高寿,吕岱、来敏、张臶、胡昭等 都超过了现代人均寿命,而且是健康寿命与整体寿命基本一致。) 谁说古人都是短寿的?现代能做到的,只是把长寿相对普及化;现代猝死和慢性病的也很多。 张臶、胡昭都是隐士;吕岱算是懂得养生的。 刘炟和刘肇这两位相对贤能的皇帝早死,对东汉也是一大打击;两位哪怕有50左右的正常寿命,而且不犯糊涂, 也许情况会好一些。 刘祜在位期间,一般被看作东汉由盛转衰的时刻。 刘保也算有点作为,可惜种下外戚祸政的开端。 (刘保有些很前卫的政策;寿命又是硬伤)。 刘炳与刘缵都太早死,说不上什么。 (迷信帝王什么的根本不靠谱;没错,汉末三国那些寿命高于香港现时人均寿命的,遗传和生活条件都是因素。) 哪怕西汉皇帝也不见得特别长寿,起码靠谱一点点。 东汉皇帝短寿,一直是历史谜团,却也是造就汉末三国情况的引由。 刘志、刘宏应该是个人生活问题导致短寿的。如果合理养生和自律的话,刘志和刘宏应该可以相对长寿一些的。 应该回到世家发展、下层上升渠道和土地兼并问题。 另外,边防、民族政策、凉州问题也可以讨论一下。 这个应该是个大帖。。。。。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