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white Lilywhite
关注数: 0 粉丝数: 663 发帖数: 9,758 关注贴吧数: 19
小记侧田洛杉矶Fresh Start演唱会 每次看侧田演唱会感觉就像是刚喝了好几罐红牛饮料,让人嗨得停不下来。还有一点特别难得,就是每次我连看同一次巡演中的两场,后一场演出总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前一场,即使我开始总是以为不可能。我想这要归功于阿田的专业精神,想必他在每场演唱会后都会根据现场反映及时做出总结和调整,乐队的配合也因之变得更加娴熟紧凑,从而总能给下一站观众带来更精彩的观秀体验。 相对于一周前的Fresh Start三藩市站,我这次抢到了最佳座位,第一排居中。其实从这里看舞台是需要略微仰视的,但好在台不像红馆那么高,所以还不至于引发颈椎病。这是我坐得最近的一次,有时Justin走到台边唱时离我顶多不过几米的距离。终于可以直接看清阿田的表情而不是看着后面大屏幕上的他,这感觉着实很“爽”。由于这得天独厚的视角,我也忍不住第一次自己用手机录现场视频。虽然操作有点笨拙,比如不知放大聚焦等等,但最终效果还比预期的要好,至少手还挺稳。最好笑的是正在专心录像的我手机突然被阿田不小心用一盒tissue砸到(我后面的歌迷扔了纸巾给哭包阿田擦眼泪,之后他把剩下的扔回来结果砸中我),害我没录全他和妹妹的合唱,却收获了他的好几个"Sorry"。 当然这场演出的歌单与三藩市那场大体相同,但一个明显的新增曲目是《感动》。唱《三十日》的时候和声女歌手中途换人了,我肘了一下坐在旁边第一次来看侧田现场的好友Lulu,对她耳语:“那个好像是Justin的妹妹”。唱到副歌部分,阿田忽然泪流满面,应该是回忆起了以前兄妹之间的种种。一曲唱罢,他正式向大家介绍妹妹Alison,因为妹妹中文没那么好阿田就用英文对她讲了一番肺腑之言。他说自己平时不擅表达,但在台上反而比较能够吐露心声。看得出他对妹妹的关怀和想念十分真挚,相信让很多在场观众都想起了远方的那些聚少离多的亲人。之后兄妹合唱一首《More Than Words》,仿佛歌词也有了新的引申含义,那些嘴里说不出的情感是要用行动来证明的。Alison唱主音,Justin弹琴加和音,二人的声线完美交织,果然血浓于水,这暖心的一幕随即博得满堂喝采。 可能是因为有亲友来捧场,也可能是因为两年多的蛰伏,阿田连续第二场状态神勇,这从一些曲目中即兴加入的R&B高音和诸如《很想很想说再见》的完成度就可以知道。根据朋友Lulu的说法,多亏开始两首歌阿田唱混了几句歌词,否则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现场。甚至他的国语发音都比起首场听来更标准了一点。相应的,LA的现场气氛比起三藩市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完全打破我之前认为南加州粤语听众不那么多的错误印象。返场之后的最后两首歌(新歌和命硬)期间,前排观众全冲到了舞台前的过道里,各种大合唱,拍照,与阿田互动,等等。虽然完全无视了“安全距离”,但是确实给参与者带来了真正演唱会应有的那种团结而又火爆的感受。 随着台前多个喷气机的同时开启和漫天彩色纸屑的降落,又一场Fresh Start演唱会圆满结束。可是对于我来说当晚的重头戏才刚要开始。感谢阿田妈妈和歌迷会长的安排,令我如愿以偿得到了第一次与Justin见面和合照的机会。在后台见到阿田,第一印象是他本人比在电视上照片上或者舞台上看起来都还要年轻不少,像个搪瓷娃娃一样,眼睛亮亮的,头戴棒球帽谈笑风声地从我面前走了过去。后台这时有很多专程来看他的熟人亲友等等,他在与别人交谈,一转头目光落在我身上,似曾相识。我立即把握时机蹦出一句:“Justin,我是你在微博的歌迷。”还好他一下就想起来了,说你是不是之前还去看了San Francisco那场的。他说妈妈喜欢读我写的博文,还跟旁人夸耀“她好会写的”,弄的我一时都不知说什么好。其实终于可以与阿田面对面交谈时我根本已经大脑放空,连身边的朋友都忘了提,还好记得把特意带来的《Never Odd Or Even》CD封套拿给阿田要签名。之后我又送给他三只医用N95口罩,告诉他是在医院里看Covid确诊病人时才用的,还简单讲解了一下佩戴方法。最后工作人员帮我和Lulu与阿田合影留念,为这难忘的一晚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至此,Justin的Fresh Start巡演加州段宣告结束,祝愿阿田朝气蓬勃信心满满的踏上新的音乐征程。不要忘了在你的第二故乡不畏病毒赶来现场支持你的这些人,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用心做的音乐总是有人欣赏。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轻言放弃,记得大洋彼岸还有一班田迷盼着你下一次凯旋。
侧田三藩市Fresh Start演唱会观感 2022年1月8日对我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奥密克戎变种新冠病毒席卷全美的不利条件下,侧田Fresh Start演唱会旧金山(三藩市)站依然排除万难如期开唱,不枉我与父母从南加州专程赶来捧场。当晚Justin在介绍《情永落》时提到San Francisco这个城市承载了他的很多回忆(比如第一次被女友甩的经历),而对于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呢?海湾之城是我们全家在美国的第一个落脚之地,我懵懂的高中时代就是在此度过,甚至这次的演唱场馆Masonic Center(美生堂)还是我爸爸当年的学士和硕士毕业典礼所在地。实际上,由于爸爸的生日也是在1月初,这张演唱会门票是我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记得19年我去看侧田My Beautiful Curse红馆演唱会之前也有过类似的关于上座率的担心,虽然是由于截然不同的外因。不过事实再次证明,什么都阻挡不了人们赶去现场支持自己喜爱的歌手和享受一场高水准的演出。当开场曲《情歌》响起,久违的阿田身着淡蓝西服套装头戴三藩市巨人队的棒球帽出现在舞台,歌声清亮依旧,直击坐在一楼后排的我时,瞬间感觉一切都值了。作为全场唯一可以不带口罩的人,阿田火力全开,仿佛要把这两年来压抑的情绪和储备的能量都一并迸发出来。两小时的歌单被塞满了首本名曲,Kong、好人、Erica、情永落、三十日、决战二世祖﹑命硬﹑Upside Down﹑BOK﹑美丽之最﹑爱的习惯、很想很想说再见、男人KTV、我有今日,等等一应俱全。现场体验过几次红馆演唱会,相对来说美生堂这种剧院规模的场馆给台下听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亲密感。没有那么华丽的视觉效果或者舞美配制,但更利于把注意力集中到当晚主角的身上。尤其简洁清晰的中文字幕,确实对所有粤语不好的观众来说方便实用。阿田唱到兴起,甚至还丢开麦克风“裸唱”了一段林子祥的《敢爱敢做》,这是在红馆看现场都难以得到的特别惊喜。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演唱会中不时能听到某些偏美声风格的尝试,如《似水流年》中的某句和《海阔天空》最后的高音。不知是不是纯巧合,我感觉自从阿田在《歌手》上结识了迪马希之后他就对美声唱法越来越感兴趣了。个人认为这是很有智慧的一个发展方向。声乐技术是每位歌手毕生都要研读的课题,融合多种唱法(比如流行、R&B、美声)对减少声带磨损和提高音质听感都是有利无害。 点唱环节期间,忽听前排有人要求阿田唱Mirror的歌,顿时我的心情就像每次听人说比伯传承了猫王时一样,脑中冒出几百个“Are you kidding me??”不过连首次看阿田演唱会的爸爸也注意到他的音乐受众普遍比较年轻这个现象。毕竟Justin和我一样是70后,但多数去听他现场的人看起来疑似还是学生党或者刚步入社会不久的那一批。一方面这说明他的作品承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至今在粤语圈年轻一代中仍然很有生命力和保值度。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阿田自己的性格和音乐人格仍然很有朝气,对创作和演唱充满热忱和探索精神,在风格上善于博采众长,不会墨守陈规。比如他这次即兴弹唱串烧的曲目中除了《海阔天空》、《一生何求》、《Imagine》这类中英经典以外,还特地加入了《刻在我心底的名字》这种近两年刚走红的获奖国语作品,足见阿田的音乐触角仍很敏锐。此外,这种掺杂R&B的国语流行风一向很适合Justin(不信去听听田版的《黑色幽默》),如果再练熟一点它有潜力成为以后在内地演出时令人惊艳的一首翻唱曲目。
猫王轶事 想了一下这帖是应该发在猫王吧还是在这里好,最后决定发在这边因为可能让更多不太了解猫王的欧美音乐爱好者看到。 以前几乎没在这个吧发过言,因此简介一下自己。我在美国定居三十年了,在百度的吧龄也比较长。我对欧美音乐的兴趣是从90年代新乡村音乐开始的(当时最喜欢的歌手是Vince Gill),之后逐渐依次转变为80年代慢摇、70年代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60年代蓝调摇滚(The Animals),最近才开始真正迷上猫王。有趣的是我的音乐品味似乎是越来越溯源(retro)了。 因为我居美多年,所以实际上对于猫王的音乐是耳濡目染的,比如记得很久以前看过关于猫王的电视电影,还在各种广告电影中听过很多猫王的歌,还有我以前喜欢的歌手(如Eric Burdon)也翻唱过不少他的歌,有些当时不知道是猫王原唱的。前些日子偶然看了他在68回归特辑中现场演唱《If I Can Dream》,突然感受到了Elvis的魅力和伟大,无法自拔,就此成为无数猫王追随者之一。 由于猫王所处的年代离现在比较久,他远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77年就去世了,难怪现在国内的年轻网民普遍低估了Elvis的才华和持久的国际影响力。我将在此帖随机罗列一些有关他的生平轶事或者数据评价等等。以前在摇滚吧开过关于Eric Burdon的一帖,记得有500多楼,后来被一位小吧主不小心删了。估计这楼也会比较高,欢迎各位吧友参与,如果没人看也没关系,就权当我自娱自乐一下。
All Jazzed Up - Janice & Justin 在我的认知中,侧田是当今港乐知名歌手中特别有音乐人气质的一位。最近回顾了一下卫兰的3000 Night and Day演唱会(2012年)与侧田的From Collection of His First 3 Years Party音乐会(2009年),发现这两场很好的诠释了纯歌手与歌手音乐人在舞台及演唱风格等方面的一些区别。 之所以挑出这两场演出是因为它们的相似之处。同样都是请来一班爵士高手伴奏,并由Ted Lo流水般灵动的爵士钢琴撑起乐队的主心骨。而且两场concert都特意将主角歌手的流行曲目做了不少爵士改编。甚至卫兰Night & Day演唱会的音乐总监就是侧田,因此两场的音乐班底和编曲风格均有重叠。此外,Justin和Janice的音色与唱功在粤语歌坛同属佼佼者,出道时间又相仿,甚至二人的特长都是多转音的西式唱腔。"男侧田,女卫兰"的说法不是没来由的,由此而来的比较也是免不了的。 卫兰的声线非常甜美,极有女人味的同时还兼具一种独特的磁性。这在她的Night & Day演唱会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尤以几首英文抒情歌最为出彩(包括献给父亲的《The Nearness of You》)。但整场演出听下来,感觉她有些被自己上佳的音色天赋所束缚,很少尝试其它唱腔或者根据歌曲内容和情感调整自己的嗓音唱法。比如当晚有两首雷鬼风改编的曲目《心乱如麻》和《My Cookie Can》,从器乐到和音的铺排都颇有俏皮的跳跃感,音乐总监Justin甚至还亲自出马加了两句Bob Marley式的"no woman no cry"。但卫兰仍是用一贯的情歌唱腔来演绎,令听众瞬间出戏。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稍后一首摇滚编曲的歌《积雪》上,当背景的鼓点明显变强,电吉它也开始呼啸,Janice的歌声却不会给人任何摇滚那种激昂或悲愤的感觉,只是比之前略微用力了一些。 这甚至让我联想到前些日第一次听到卫兰版和侧田版的《她整晚在写信》时的感受。虽然这首歌的旋律与《命硬》相同,但是黄伟文的两版填词却是完全不同的。侧田唱这首时用明显更加低沉温婉的声线、刻意放缓的节奏以及简约的吉它弹唱带听众走入了一个久远而忧伤的传说,让人几乎听不出它与《命硬》是孪生作品。而卫兰唱这首歌时(尤其是第一个现场版)却与自己现场唱《命硬》采用的是一样的声线、唱腔和情感表达。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歌手还是需要好的编曲和制作人。对歌曲更通透的理解和对不同曲风的娴熟驾驭是我更喜欢侧田这种歌手音乐人的一个原因。
侧田在香港歌坛的“迷弟迷妹”们 既然阿田最近一段时间都在玩失踪,我们田迷只有自娱自乐啦。今天想起一个话题,就是数数侧田在香港歌坛的“迷弟迷妹”们。这不包括仅仅是曾经合作过的朋友,因为阿田给很多人写过歌或者合过音。我说的是那种多次去阿田演唱会捧场以及经常公开对他的才华或者唱功表达钦佩的同行。 在“金牌一条顺”里最符合这个标准的是方力申和小肥,虽然后者其实比阿田大几个月所以不能用迷弟这个称呼。另外几个比较明显的是Mr主唱布志纶,王梓轩,还有林奕匡。尤其林奕匡似乎没有与阿田直接合作过,但仍然常常情不自禁地在阿田的IG上评论和点赞。另外有一个疑似迷弟的陈柏宇,自称当阿田在场时唱歌会紧张,并且在Upside Down刚出不久就能与阿田隔墙对唱这首新歌。 在女歌手方面,称得上正宗Justin迷妹的有郑欣宜和JW王灏儿。Joyce总是用“心心眼”来形容见到阿田的心情,并说以前在加拿大没怎么接触粤语歌时就是阿田粉丝。而JW曾把自己在15年We Touch演唱会观众席激情大合唱男人KTV的视频放上IG。 我发现以上这些人好像英文都不错,有些还是在海外长大的。实际上我觉得英文有一定水平或者熟悉/喜爱英美流行乐的华人听众很难不喜欢听侧田,因为他的唱腔和作曲风格自然巧妙的融合了西乐与港乐,不仅令作品更多元化,而且提高了可听性。
关于Joaquin Phoenix的一些零星回忆(转自我的微博) 在《角斗士》中第一次见到他,我向来喜欢雄性荷尔蒙爆棚的这一类电影,忍不住去电影院看了两次。Joaquin饰演的小皇帝Commodus令我印象深刻,虽然是可恨的反派,但是却有一种奇特的吸引力。他深邃的眼睛和嘴唇上的疤痕都很难让人忘却。自那以后我心目中最佳演员的前五名中就有了JP这个名字。之后的《Signs》,《Ladder 49》等一系列影片也都专为他而去影院观看。 在芝加哥某医院做实习生期间,与一位黑人住院医闲谈。她得知我爱听前卫摇滚和硬摇滚,十分惊讶,继而调侃一句:“看不出你表面挺文静原来内心却是暗黑狂野,下一句你是不是要跟我说你喜欢Joaquin Phoenix了?”这回轮到我惊呆:“你怎么知道我喜欢他?” 2010年Joaquin的伪纪录片《I'm Still Here》DVD版上市时,我第一时间专程到一家音像连锁店去买。开始没找到就问了一位年轻店员,她立即把我带到正确的柜台,还问我是不是JP的影迷。我承认之后她突然对我会心一笑:“我也是!”还竖了个大拇指。 近日由于JP主演的《小丑》作为DC迷最期待的电影赢得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让他在中国影迷中的名望突然提升不少,虽然之前多数连他的名字怎么念也不清楚。不过,还是有不少人把Joaquin定义为River的弟弟,更有甚者还有些人只是把他当作Rooney Mara的男友。我从不这么看,Joaquin就是他自己,一个很有趣和有个性的灵魂,并且在荧屏上的表现已经随着岁月的历练和打磨越来越有大家风范。感慨这些年来看着他一路攀登到现在的高度,出色的演员总是勇于挑战和突破自己,而Joaquin在这方面从不让我失望。其实美国人早已公认他的演技在同代人中数一数二,只是他自己选择很少参演商业大片。希望明年他终于能不负众望顺利将小金人收入囊中,否则在我心中Academy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真的会大打折扣。
My Beautiful Curse - 记2019侧田红馆演唱会 事实上这次演唱会没有开始前我一直隐隐有些担心。因为之前听侧田在采访中介绍说这次的主题和风格会比较严肃以及发人深省,另外舞台表现方式也会更加新颖和非常规,我不知道现场观众能否理解或欣赏这些深层次的内容。加上演唱会日期有些不巧的撞上香港公共秩序不稳的一周,更令人担忧会不会影响上座率和在场观众的心情。但是把两场完整的演唱会全部看完之后,我发现老天终究还是会眷顾有才华又有passion的人。曾经以为2015的We Touch演唱会是无法超越的,没想到My Beautiful Curse竟然在深度和感人程度方面攀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首场演唱会还不到一半时我就忍不住暗暗惊叹,想不到侧田真的可以完全跳出以往红馆演唱会的框架,无论从音乐戏剧元素或者舞台效果方面都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风貌。以歌单选择而言,那些只听过首本名曲的casual歌迷可能要抱怨有太多冷门歌,但是对于铁杆田迷来说能够听到这么多以前很少甚至没有现场唱过的sidetracks简直是梦想成真! 比如《云》、《世界小姐》、《贝壳》、《两个女人》、《感动》、《走音》,等等。其中有些是类似《天注定》这种一直被很多歌迷千呼万唤强烈要求的曲目,也有像《Watch Out》和《午夜蓓蕾》这些上一张专辑中鲜为人知的非主打歌。特别是《午夜蓓蕾》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份特别礼物,因为记忆中我似乎是唯一曾给Justin留言说想听这首Jazz风歌曲的田迷。本次演唱会的主题不再局限于爱情和其它青春题材,而是加入了关于亲情还有生死的反思。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如何珍惜自己的家人和爱人?怎样不被逆境和丑恶击垮,抱紧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奋起度过难关?这些恰恰也是人到中年的侧田在新作品中越来越经常探讨的话题,而My Beautiful Curse将历年来的相关歌曲以人生倒叙的方式编织成了一部舞台剧。同时,为了达到深度剖析和审视自己的目的,侧田不惜打破以往所有的禁忌。比如故事主线从坐棺材出场再以葬礼结束,颇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其中有一章节Justin不仅完全摈弃了标志性的帽子打扮,坦诚地以光头示人,甚至连服装也象征性的加上了形似骨骼和内脏的设计,似乎让人一眼就能透视到内心。尤其让铁杆田迷们惊讶的是,他竟然演唱了《贝壳》和《幸福止痛》这两首因为太personal而令他泪流不止并说过不会再唱的歌。这一切说明,成熟了的侧田已经开始慢慢解开一些多年来的心结,学会了如何自我治愈。 当然,不是所有的剧情都那么沉重。当晚观众无法从脑海里消去的一个形象就是自黑达人侧田穿上fat suit摇身变成三百磅couch potato,预演退休之后颓废而不知节制的自己。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这个大腹便便的肥田有时还会努力用手去够些什么,但最终由于太肥动弹不得而放弃,脸上满是无奈的表情。
侧田2017 Chapter Free红馆演唱会现场观感 参加侧田Chapter Free红馆演唱会创造了我个人的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去加州以外的场馆看演唱会,第一次去香港,第一次看粤语演唱会,第一次带妈妈去看演唱会,等等。事实证明,从洛杉矶飞香港的十四个小时飘洋过海一路风尘都是完全值得的,Chapter Free满足了我之前所有的期望。如今,在两周后的这个节日里终于有机会与大家分享这次难忘的经历。谨以此文作为献给侧田和各地田迷的一份圣诞礼物。 12月9日我们提前近三小时抵达红馆,正门外还只有零星几人。不过很快发现销售演唱会周边商品的摊点,于是趁大队人马未到迅速抢购了Selfmade Boy帽子和T恤以及有侧田签名编号的USB,还得到了附赠的演唱会海报。 接着又一眼认出随后赶来的歌迷会长,果然与之前照片中所见一样年轻漂亮。我和妈妈立即上前打招呼,感谢她提前把门票用国际快递邮寄给我们。会长超级客气,连说喜欢看我在网上写的关于侧田的文字,弄得我都有些不好意思,更透露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田妈妈也说爱看我写的一些感想,而且听说我从美国飞过来看show,因此点名说要见我。当然我知道田妈妈时常点赞我的博文,但是仍然没想到她会记得我是谁更别说特别提出见面。不过会长说她当时不记得分给我座位的具体位置,所以田妈妈没办法找我。即便如此,仍然有点受宠若惊,感觉心里暖暖的。 六点左右我们按计划与香港田迷朋友Grace会合。她身披黑色皮衣,一口流利而略带英国口音的英文,看起来时尚而又干练,典型的港女形象。因为她不太会讲普通话而我的粤语是零所以我们只好用英语交流。热情爽快的Grace二话不说就带我和妈妈去了红馆侧门围观演唱会前的拜神仪式。那里已经黑压压的站了一群歌迷,都在翘首等待主角的出现。过了约二十分钟,只见阿田、田妈妈、经纪人和一班工作人员都走了出来。我的视线顿时聚焦在阿田身上,Grace说你第一次见他真人吧,问我是不是很兴奋。没想到这时一直用手机瞄准对面准备录像的妈妈突然搞笑的冒出一句:“哪个是侧田?”听到这个我差点晕过去,虽然知道妈妈眼神不好尤其是night vision,但这话说的实在有点煞风景。我只好无奈回答:“戴帽子的那个嘛!”妈妈恍然大悟,很快锁定目标,启动录像。虽然傍晚时分的室外照明不是那么充足,从围栏外的位置看过去也并不怎么清晰,但还是不难看出阿田与众不同的地方。他的肢体动作幅度似乎比多数人要大一点,还有他的举动和表情时不时的流露出一种顽皮。比如切金猪这个环节之前就见到他在那里眉飞色舞、比比划划,处处散发出一种与多数人心目中大牌歌星完全不搭界的气场。拜神结束,阿田向围栏走过来要与歌迷互动。Grace大喊“阿田!!阿田!!”,他似乎听到,开始迈向我们这边,但走了一半又被身边工作人员召回。眼看阿田的背影就这么消失在门后,众人正郁闷,突然见到Chris Polanco打开围栏从里面走出来。Grace立即把我和妈妈介绍给Chris,当然无论是通过以前的命硬演唱会视频还是新碟中的"Watch Out"或者"Chotto Matte"这两首歌我都早已知道Chris Polanco是阿田的好友音乐人,有时还是客串鼓手。于是我们被周围的香港田迷拉到一起愉快合影,之后我还对Chris说"Good show!!" 距演唱会开场不到一小时,红磡各入口终于放行,人流由多个方向涌入场馆。传奇的红馆虽然没有想像中那样大,但是感觉相当舒适温馨。我和妈妈坐在内场九排略微偏左,视野清晰而又不像最前排那般过分仰视,心中暗赞会长安排的好位置。定睛一看,坐我们前面两排的那个不是歌手小肥吗?我正在努力观察是不是认错人,忽听一片尖叫,原来是蓝灰色染发的陈柏宇驾到,他和爱妻坐到小肥旁边,引来周围一群人围观拍照好生热闹。但是我的视线却被另一边吸引,因为我看到了田妈妈!她坐第三排正与旁边一位年轻女士交谈(后来听说是阿田女友,后悔没有仔细看看)。想起会长之前说的话,顿时我就展开心理斗争,要不要主动去见田妈妈呢?其实我一向不擅社交,也很窘于自我介绍这种事。还是在自己妈妈的一再怂恿之下,我才鼓足勇气走了过去。没想到我刚提到来自洛杉矶就被田妈妈认出,而且她那么亲切让我的紧张减轻很多。她的眼睛和阿田特别像,都是经常弯弯的带着笑意。虽然只是抢在演唱会开始前谈了寥寥几句但是能感受到那份真诚,她还与我妈妈遥遥的挥手致意。
成都音乐会有感 侧田的成都音乐会全程回放视频我已经看了三次,接下来还是忍不住要看第四次。上一次看到有人演唱时卖力到汗流浃背是在七十年代的摇滚现场视频中,感动之余想问一句阿田是不是只准备了一套演出服?因为几次间歇时还有返场前我都以为他汗湿的白衬衫要被换掉了,但上来一看只是擦了汗,衣服还是没换。有网友说这场演出应该更受男人青睐,因为没有华丽的服装、灯光、舞美或者舞台,只有投入的演唱和默契的乐队,而且总体气氛热血超过柔情,但是我觉得所有爱音乐的人无论性别都应该会喜欢这种酣畅淋漓back to basics的演出吧。 有点出乎意外的是侧田第一次来内地举办个人音乐会其实只唱了三首国语歌,不过现场气氛不错,并没有因为观众不懂粤语而冷场。字幕的作用很关键,当然相信很多在场的当地人本身也很爱好粤语歌。前面几首是他在《歌手》和《蒙面》中唱过的曲目,尤其是在《歌手》中唱的那几首音域跨度很大,而要一开场就连续演唱的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和声音量调的有点大导致几乎喧宾夺主,因此确实对整体效果和听觉冲击力有一定影响。但是Justin的音色、语气和情感表达始终是他的绝招,尤其在《很想很想说再见》和《好久不见》这种抒情歌中,即使在非高音部分也能轻易捕获听者的心。《Thinking Out Loud》唱得更随性,而且这回是整首弹唱而不象在《歌手》中只弹唱了半首。我对阿田的英文歌完全没有抵抗力,他的咬字和嗓音听起来总是那么舒服悦耳,希望下次多唱几首。 第二部分的四首粤语原创快歌都是我认为“最侧田”的类型,也就是说几乎没有华人歌手能创作这种曲风(jazz, R&B, funk)的歌更不用说还能唱得那么拿手。虽然没有伴舞但是这些歌节奏感超强而且阿田自己连唱带跳的嗨到比天高,因此现场气氛也毫无悬念的被炒热起来。我个人最喜欢的是《Volar》,歌刚开始阿田就把外套连同最后的矜持全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进入尬舞模式的阿田脚上象装了弹簧一般动感爆棚,可惜内地观众并没有那么放得开,即使他们显然都很享受这首歌,但很多都是直直站在那里,顶多微晃两下。中间的几句英文rap酷帅无敌,希望以后有机会在内地节目中多展示一下(或者示范一下给张杰)。 虽然这场对侧田来说只是相对小型的音乐会,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在非粤语区开个唱他显然在编排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后面的部分惊喜连连。粤语翻唱环节中的《小城大事》和《光辉岁月》我都没见侧田唱过,但他的翻唱水平不亚于之前他在《蒙面》和《歌手》中的任何一首。尤其《小城大事》这首我只闻其名但没有听过的歌,林夕词雷颂德曲再配上侧田超富感染力的声音顷刻便击中我。都怪他我现在被这个版本先入为主,这对原版不公平。强烈要求Justin在以后的演唱会中翻唱整首歌。而侧田每次唱Beyond作品我都觉得Beyond不请他客串一下主唱真是亏了。他唱摇滚悟性很高,听起来热血澎湃,但又不会显得矫情或者毛糙,很符合我这个摇滚迷的审美标准。歌迷问答环节中还唱了以前从未现场唱过的《天注定》和《行者》,这对于他的忠实歌迷们来说真是意想不到的福利。 侧田的即兴演唱和即兴创作能力在华人歌手中是罕见的,很高兴在这次演出中他几次展现出这方面才华。首先他把介绍乐队的环节用爵士jam的形式来呈现,与他的乐手们大玩起声音模仿乐器以及乐器模仿声音的游戏。后面又与观众玩起“我说成都你说go”的现场互动。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和乐队总监Edward Chan竟然应歌迷要求当场编了一段hip hop版《命硬》。在没有认识Justin之前,我就曾经指出国内歌手普遍缺乏乐感和应变能力,2013年我在一个音乐相关贴吧写道:“很少有人在谈到唱功时把歌手即兴发挥的水平列入评判标准之一。不过这似乎在欧美歌坛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一项考量”。但是去年我认识了处处与众不同的侧田,他在历年演唱会中经常会穿插现场improv(比如2007年MOOV Live音乐会和2014年的一爱一生拉阔音乐会),果然不愧Ted Lo的侄子。看得出阿田和乐队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才思敏捷,也很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玩音乐的感觉。 对于非常爱看演唱会的我来说,能看到如此诚意加实力的演出真的令人感动。在网上见到来自各方的好评,欣慰的是优秀的音乐现场总归还是有人懂得欣赏。有两点要提醒大家︰一是在网上看视频回放是远远不能与亲临现场的体验相比的。我2007年在洛杉矶观看Genesis乐队的告别演唱会之后,从youtube上找到很多现场视频,但是发现与我记忆中的现场相比这些影像简直太苍白了。有些感受和震撼你不去现场是永远也无法知道的。二是成都这场只是之后一系列侧田内地音乐会以及巡演的开端。一般在一系列演出中,第一场都不是最完美的,随着更多场次的举办,侧田以及乐队都会在细节上继续做出改进,而且为了保持神秘感和新鲜度,在曲目安排上也一定还会有惊喜。因此我对月末的上海场更加充满期待。虽然侧田在歌坛这十几年走过的道路有点崎岖,但难得他纯真的性情和对音乐的执着始终未变。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他的音乐领略到他的现场,一路支持为他喝彩。
属于侧田的《停格》 前阵子刚想说侧田在《歌手》唱的几首歌都没有特别凸显他在中低音部的迷人音质,立马就如愿有了突围赛的这首《停格》,简直是godsend。这是在《歌手》中出现的很少几首我之前就听过的曲目,因为看过去年《中国新歌声》中蔡健雅迷弟郑迦文的版本。当时对这首歌的印象是词曲都相当有意境,而郑同学清亮的小男生嗓和假音技巧虽然有些许模仿偶像的痕迹但也不失舒服悦耳。因此让我记下了《停格》这个歌名,然而并没有吸引到去查看原版的地步,也就谈不上什么心灵的震撼。 这次听说侧田要翻唱这首,心里顿时升起了期待,因为觉得姚谦笔下那大师级别的歌词配得上更深刻难忘的演绎。不过侧田的改编还真是令人意想不到。第一印象是整首歌比印象中低回了很多,事实上这一版基本把所有可以用来炫技的部分都删除掉了,包括蔡健雅和张学友版本中悲怆的哭腔,甚至最后一句后面跟的那个抒情转音。侧田本人的台风也变的非常内敛,尤其与在《歌手》初登台的《命硬》相比简直形成了一静一动一收一放的鲜明对照。我都能想象得到台下那些等着“放大招”的观众们内心的吐槽:什么?没有高音?也没有高难度转音?跳舞和乐器一样都没秀?这不是KTV水平嘛!!不过如果这是“KTV水平”那我宁可一辈子待在KTV里留连忘返。由于摒弃了喧宾夺主的声乐技巧,这让愿意静下心来聆听的那些观众能够更集中精力去欣赏歌词、旋律、以及配乐的唯美,当然还有侧田发烧碟一般的现场音质。仿佛一个经历过无数次情伤的苦命人终于悟出了爱她就要放手的道理,侧田的声音兼具脆弱与坚韧,渲染出一段永远无法圆满的爱情故事。一开口那独特的断句立即给这首歌打上了专属于侧田的烙印,似乎在沉思中追忆着忧伤着,缓缓道来。然而这种表面平静的铺陈随着“你我同困在这漩涡”那颤栗的尾音达到了一个崩溃的边缘。而副歌一起,抑制不住的感情排山倒海一般迸发出来。同一句歌词,“无奈我们看懂彼此是彼此的过客啊”在前半段唱的有一种心中淌泪的凄美,后半段则唱出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悲壮。在不可逆的命运面前爱情又能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守住自己的内心和记忆罢了。最后那几个排比句,生生把爆发的情绪拉回到压抑的现实,就像一盘老电影胶卷越转越慢,仿佛时间也逐渐冻结,带着不甘最终停格。听完全曲给人带来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落感,但是对于酷爱看悲剧和听悲歌的我来说,还有一种狠狠被虐之后的快感,以及对能把情歌唱到这个境界的侧田的肃然起敬。 美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无论是爱情,还是侧田版的《停格》。它比《歌手》中多数其他选手的歌曲都短至少一分钟,既没有拖泥带水也没有过度煽情,给人一种不想结束但却无法挽留的感觉,与整首歌曲要表达的那种无奈非常契合。Edward Chan和黄兆铭的编曲也很值得嘉许,没有丝毫突兀,而是在很多细节处烘托了这个版本真正的大杀器:超有层次和感染力的声线(对不起阿田,并不是你花了大钱的衣服)。比如高潮处呼啸在管弦乐之上的一抹电吉它,还有“心脏停了,空气死了”每一句后轻轻拨动的琴弦,都加的恰到好处。在这个节目中很时髦和讨巧的做法是把两首甚至更多联系不大的歌曲嫁接在一起,但实际效果往往只是花哨甚至违和。往往真正精妙的编曲是润物细无声的,与大巧不工的演唱相辅相成,这样的作品经的起反复聆听回味,而不只是满足一时的刺激和猎奇。 虽然早就听说侧田没有突围成功,但当得知这首《停格》的最终名次时还是怒极反笑。这个戏码我见过,李荣浩的《小芳》、赵雷的《理想》,有想法有坚持不哗众取宠的代价就是倒数第一的排名。而侧田本人也似乎对这样的结局早有预感,连歌名都流露出一种缺憾美。其实这首歌与他在《蒙面》中唱的《好久不见》又何尝没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首都没有运用特别慑人的技巧,而是全凭声音与情感编织出一个大网把听众牢牢网入其中难以摆脱。区别在于,《好久不见》是侧田把原版拉高了来唱,而《停格》是他把原版压低。但无论在哪个音域(或者使用哪种语言),他对情歌的解读总是那么精准,对感情的宣泄总是那么自然,而更神奇的是,这只是他的众多音乐天份中的一项。 《歌手》的竞技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侧田在这个舞台的演绎却就此停格。但是我知道已经有些人开始想念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小王子,他奇特的思维方式,开朗又童真的性格,他在台上台下的真诚和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古以来另类的天才就很少有人懂,但是如果你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那么恭喜你走入侧田的音乐世界,而且担保你不会失望。去听听他的专辑,感受一下多年来他辛勤耕耘所得的硕果,个人作品的质量和数量才是评价一个音乐人的真正依据。去看看他的演唱会,体会一下什么叫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才是他无拘无束尽情发挥的真正舞台。相信我,他将会带着你开启一段丰富多彩的音乐探险,有纵情的欢乐也有感动的泪水,有异域风情还有不同时代的灵感,海阔天空任君翱翔。
童话里不是骗人的(侧田英文歌名串烧) 注:以下情节纯属虚构,是Erica和Justin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串烧了30个侧田的英文歌名(不一定是英文歌,但歌名是英文)。有几处时态有点违和,是为了不破坏歌名。 Fairy Tales Don't Lie This is my love story. Justin is my dream lover. He is 40 but cute as a button, he sings like a bird and is a superstar in my mind. I wrote him a secret love letter entitled "Love 40". I saw him at a party the other day. He said "what's you name again?". "Erica" was my answer. I asked: "What's wrong, Justin? You look sad.". He shook his head and replied "she is out of my life". I knew it was about this ex-girlfriend, so I said: "She does not know what she missed out on, but you are never second best to me. I know you'll shine again." Our eyes met and Wa-Ka-Bam!!! We fell in love. It's been 30 days since we started dating, Justin writes me a song per day. Now we are spending a White Christmas together, and making our grownup Christmas list. The first thing on my list is Justin, since he is the best thing in my life. Next I'm thinking out loud: "we're gonna rock!". Three two one we hit the dance floor with Mr. DJ spinning a sexy tune called "Volar". We touch and we glide, having a great time. Then we karaoke to "Farmer's Rock". That night he sang me a lullaby and I dream away in his arms. Morning after I woke up alone, was it all just a dream? I thought to myself "Justin, I'm stuck on you". I miss love again but I know I will B.O.K. I text messaged Justin and he replied "Heads up phones down!" He appeared magically with breakfast and whispered "Saranghae" in my ears. When the evening came we watched the movie "King Kong" and were both moved to tears. I went to sleep with a smile saying "C U in my dream". Time flies and Chinese New Year came along. The radio was playing "GongXiFaCai Song". Someone ran the door bell, flowers and a small box were left at the door. When I opened it up I cried with joy. Justin "the delivery boy" put a ring on my finger while crooning "Loving You". We hugged and kissed and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浅谈侧田与《歌手》 侧田在歌手突围赛失利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我们都看到一些网民跳梁小丑般的表演。比如在我是歌手贴吧的一些人,甚至连侧田版的《停格》都还没听过就迫不及待的跑出来落井下石,把五百大众评委排出来的名次当成权威。就象那些不看球赛只关心比分的“球迷”们,以及更恶心的跟风族,谁赢他就支持谁,这样在心理上他们看似立于不败之地,实际上就是势利小人的嘴脸。还有类似前天出现在Justin微搏的所谓田迷,她声称要狠骂侧田,各种怪他选歌不对,不认真准备比赛,令她失望,等等。对这种人我忍不住想说,抱歉侧田没能满足你们在人前炫耀的虚荣心,或许应该趁早考虑换个更红点的偶像了。 虽然把一切都怪到选歌上似乎是个最容易的选择,但是一些简单的数据就可以推翻这个结论。《命硬》在《歌手》中得票数是160票左右,《很想很想说再见》得了80票,《Thinking Out Loud》(返场)得了30多票。再看一下这些视频在油管上得到的赞与踩的比例(好评率): 《命硬》是大约12:1(早先被删掉的一个视频更是不到2:1),《很想很想说再见》是18:1,《Thinking Out Loud》是26:1。直观的来说,就是他在这个节目中演唱的几首歌的得票率和外界好评率基本是成反比的。显然现场观众的审美与外界有很大区别,侧田是应该根据哪一边选歌呢?是在节目中的名次重要还是以后的口碑重要呢?话说回来,按照侧田的性子,他根本不大可能去刻意的讨好观众。他在节目中也说过在舞台上就是要“感动自己”。所以最有可能的是他一直就是在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歌。不过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即使他想要考虑观众接受度也实在是众口难调。
侧田唱歌的发音 我觉得侧田唱歌时的发音和咬字都特别好听。虽然不大懂粤语,但粤语歌还是听过不少的,连我都能感受到他粤语发音的清晰和悦耳。而且也见过一些粤语地区的歌迷特别赞过这一点。另外,从他唱英文歌的地道程度我就能猜到他的粤语发音如何。我这双耳朵听起英文歌来还是很挑剔的,象萧敬腾、林志炫这些人唱英文的发音问题还都比较明显,但是阿田的英文口音简直完美。听了一百多首他唱过的英文歌竟然没听出什么咬字方面的瑕疵,暗自希望他多唱几次Love 40结尾处的那种英文rap。其实阿田虽然生在美国,但两岁就回港,实际上也只是13岁以后在美国住了十年左右时间,但他唱英文歌包括在歌曲中的英文道白都那么标准纯正真是令人赞叹。 最后当然要提到阿田的第三语言:国语/普通话。我是北方人,生于吉林省,父亲是北京长大的,至今我都没去过比上海更靠南的地方。Justin说的港普真的很可爱,主要是我能听出很多时候他的口音其实不是香港人讲国语的那种,而是美国人学国语时出的那种问题。不过他唱歌的时候真的很敬业,把国语发音都咬的很准。尤其是最近的蒙面和歌手节目,可以说他在不断继续改善自己的国语发音。那些说他在《歌手》中国语发音不清晰的人完全是印象主义,实际上我可以说他这次现场版的《很想很想说再见》从国语发音来说超越了这个节目中的台湾歌手。最后一句的那个60岁的“岁”字,他以前总是习惯于唱卷舌,这回也很精确的改正了。作为国语听众,阿田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真的很感谢他。 有些人说唱歌时口音不重要,尤其是当演唱者不是唱母语的时候。但是我认为吐字发音是演唱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随意或者含糊的发音会影响整首歌的美感,甚至央及观众对歌词的理解。很高兴我喜欢的歌手能够在这方面精益求精,给国粤英语的听众群体都带来这么舒服悦耳的听觉享受。
我知道阿田本场其实唱的很好 当然作为田迷谁都希望侧田能够继续晋级,但现实是《歌手》请的那些大众评审欣赏水平还是有限,多数时候他们投的那三票只是遵循了他们本来脑子里惯有的既定模式而已。人气名气颜值之类本不该考虑的因素反而成了左右他们决定的主导因素。所以最终这个结果并不意外,而我更关心的是阿田现场发挥的怎么样,因为只要他唱的好,这集节目一旦播出之后自然有人会为他打抱不平的。 一开始我看到的剧透帖都是说这首情歌太普通,没有嗨点什么的。还有人说阿田唱的中规中矩之类,但是并没有人指出任何实质性的疵漏,比如走音/破音或者气息以及唱错词之类问题,也没有人吐槽他的国语发音。田迷都知道这首歌原版和演唱会版本难度都挺大,副歌基本每一句都有真假音转换,现场无瑕疵唱完就已经是一种胜利。渐渐的我开始注意到有人说他现场的感情投入超过别人太多,完全的路人都被他感动。还有人说他的声音非常好听。看到这些我就放心了,这是我熟悉的歌手侧田,或许他没有象排在他前面唱的林志炫或者排在后面的迪玛希一样飙那么多高音,或许这首歌本身也没那么口熟能详,但是只要你用心体会,他的声音依然会牢牢俘获你。可能有些现场观众需要回到家中安静的再听一次这首歌,才能感受到更深一层的情愫。因此我并不觉得阿田唱这首歌是“选歌失误”,因为在这种娱乐节目中争一时成败是小,为大家留下好听耐听回味无穷的现场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这次竞演无论成败都很佩服侧田 首先在本届歌手平均唱功水平空前强悍而且人气又普遍比他高的情况下Justin还来当挑战歌手是很有胆量的。因为一般比较有资历和口碑的歌手都明白如果现场表现欠佳或者名次不好可能会砸了自己的招牌,因此很多之前跃跃欲试的现在都已经知难而退。但是阿田的得失心好象不是很重,而且也的确现场实力不怕考验,因此一直毫无畏惧随时奉陪。 另外Justin选择在生死攸关的第一场唱粤语歌(这在本届参加的香港歌手中是独一无二的),我想他不可能不知道在这种场合唱国语的优越性,却坚持唱自己的粤语原创作品,这体现了一种不向大众口味妥协的精神。 尽管如此,我对这次踢馆不抱乐观态度,因为我很怀疑现场观众的欣赏能力。举个例子,有些田迷说阿田应该唱《人鬼情未了》,但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当年在山东台唱这首歌之后并没有夺得那一集的冠军,那个节目的观众投了更多的票给同场出现的一个好声音学员和2010年的快男冠军李炜。我看了那集节目感觉非常错愕,因为Justin展现的唱功完全和其他那些不是一个次元,油管上各国观众都为之惊叹,但是他在那集的五个歌手中得票数只是第三位。这惊讶度甚至超过了杜丽莎唱《Vincent》拿第七名。由此可见,观众的欣赏水平完全是无下限,如果Justin挑战不成功也只是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