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行天下
夏天行天下
夏卫,籍贯安徽,生于1962年7月3日,杨式小架148式第六代传人,中国武协会员,中国武术六段。
关注数: 735
粉丝数: 940
发帖数: 28,726
关注贴吧数: 9
请教吧友们拳论中“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相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请教吧友们一个问题 拳谱中说“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拳谱又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这矛盾吗?敬请吧友们指教.
杨式小架148式
我最近到河边保定出差烦请吧友们那里能得到太极高手指点
祝吧内女同胞太极拳爱好者们节日快乐!
练杨式小架148式五字诀 1.慢:便于呼吸匀,细,深,长.内外处处到位.2.稳:是基础,立身应中正,步子宜轻灵,分清虚实,重心要平衡.3.圆:太极螺旋劲,一身不僵滞,内外都在转,开合应变灵.4.匀:如行云流水,内外贯穿如抽丝,往返必摺叠,行气遍身躯.5.柔:轻松,舒,沉.不拘不僵,极柔软,才能极坚刚.
我对练太极功夫要过酸痛关,痛苦关,寂寞关说点体悟 有所谓名家常忽悠初练者心法不传六耳,心法确实重要,但个人修练的体悟更重要.今天就练拳过酸痛关问题谈谈体悟:学练太极功夫有一个心知到身知的转化过程.这是因人而异的艰苦过程,常说练拳是化僵积柔的过程,要去掉僵劲,我在不断的实证中认为就是让自己累得不想多使用一份力气,去完成动作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用意不用力的松柔感觉,当力气没有用完之前的放松,绝大多数是主观认识的松,并非太极拳要求的松,初练拳时肌肉韧带没得到充分锻炼,动作又要到位,特别是对拉拔长,抻筋拔骨产生的酸胀疼痛是正常的练拳反映,如果怀疑和惧怕这种反映,而改变动作姿势,按自己认为轻松舒服的动作去练,就与太极拳失之交臂.因酸痛沉重难耐,又恢复到原来状态,要领不要了.实际上忍耐过酸痛沉重关,妙境就会出现,自古就有练武不怕苦,怕苦不练武之说,太极功夫就是在腰酸腿痛的反复经历中获得的 那种轻松舒适自然的感受是功成后的总结,就像登山登上顶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过程总是曲折艰辛的,有一前辈说过,学练太极拳如不腰酸腿痛,就要马上换老师.意思是告诉我们,不要被用意不用力的文字所迷惑,大松大软也要在酸痛难耐中获得,不去寻找支撑八面周身一家,顺畅自然的身体状态,是难获太极真功的.所以开始就找松柔的感觉,十有八九练不成太极拳,因主观的松,实际是最难克服的弊病之一的懈,只有在支撑八面,周身一家的状态中,寻找的大松大软才是真正的太极功夫.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分界线就在此吧!工作太忙,等忙完再写吧.请谅!
请问永年赵现平老师在那里练拳?谢谢
练太极功夫要过酸痛关,痛苦关,寂寞关.
松松太极功.烦请吧友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练岀真松.
我对练身不练招这句话的认识 记得初学杨式小架148式时,老师经常告诫练太极拳功夫要练整体功力,要练身不练招,那个时候理解不了,总爱问老师招式的用法,老师常常不语,当时我还认为老师保守,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岁的增长,逐步才浅显明白了一些道理:初学太极拳时最想知道拳架中每一招的用法,老师常说对手不是块木头,是活动的,是有抵御本能反应的,不要学死招势,那没有用的.单从招势上想掌握太极拳内涵是不可能的,也就跨不进门,练身就是要练出整体功力,只有练熟拳架,规范动作,周身相随,弃僵求柔,内外相合,把功力练上身,在与人放对时再根据客观情况,随机应变,舍己从人,用好练上身的太极螺旋劲,方能化险为夷.这一好那一好,成功那着为最好!
我对练身不练招这句拳谚的认识
学习《太极拳论》浅识 (一)理法:太极由无极而演生,它是阴阳的统一体,一动分阴阳,静则合一体,不应存在过度和不足。人用刚来,我行柔化,叫做“走”。我顺人背叫做“粘”。动作极速,就急速迎接。动作缓慢就缓慢顺制,虽变化多端,道理终归一太极。 (二)步骤:由熟练而渐悟懂劲,由懂劲逐步达到灵敏的知觉感应,但是不长期用功就不能通晓,有所成就。 (3)方法:头要虚灵,又要顶悬,气要沉入丹田。身体不偏不倚,劲忽隐忽现。左边遇到重力,就空杳左边,右边遇到重力,就虚开右边。向上来力,就引他上去。向下来力就引他落到无低深渊。平向来力,就让他前进无止。力量撤退,就趁势极速发劲。轻如鸿毛的微力,亦不能加在我身上,如苍蝇飞虫小物,也不能栖落。人家对我的情况无所知觉,而我却知道人家的情况,这样才能超群出众。 (4)举例对比:武术其它众多门派,架势上各不相同,概括起来,都是强壮压弱小,慢的不如快的,这都是与生来的本能,不是努力学习练成的本领,明白“四两拨千斤”这句话,显然不是以力取胜。 看一下七八十岁的老人,能够把握住多少人的变化情况,快,又起什么作用。 (5)根本和关键:立如水平正,活动象车轮。偏沉就倾随,双重就僵滞,经常看到,多年功夫锻炼,不能用运变化的人,都是被别人所控制,是没有懂得双重的危害,如果要避免这个毛病,必须明确阴。“粘”即是走,“走”即是粘,粘是走果,走是粘因,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相滋生,才算有了动劲。明白懂劲以后,愈练愈精通,静心体会道理,反复实践,逐步达到随心所欲。根本和关键是舍己从人,好些人误认为是舍近求远,这就是说,毫厘之差,能生千里之错,学习者,不得不细心体会。 (6)学习体会:太极真功在神明,万法致用万法空。因故变化称待妙,无为还成有为功。
河北永年有好的太极拳学校吗?谁执教?收费标准多少?
双流有练传统太极拳的吗?明天下午出差到双流可进行友好交流学习.
我师弟在温江文庙教拳
祝太极拳中兴之地永年县各位老师春节快乐!
提前祝广大吧友们春节快乐!别忘了练拳!
请问练吧主我近期要发真实太极散推视频之一至之三,怎么发视频贴?
烦请吧友们讨论怎么样练才能练好听劲
大家应当讨论一下太极功夫怎样对付拳击和散打
请教太极推手怎样练才能过渡到散手
武式太极拳理论丰富,但为什么练武式的少?
请教吧友们永年武式李锦藩正宗传人在邯郸或永年的有哪些?
请教吧友们懂劲的特征有哪些
请教吧友一个问题 请教广大吧友一个问题乔茂松武式功夫怎样?学费大约多少?
烦请吧友们讨论怎样理解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含义
我们该怎样反思中国武术段位制?
请教意气君来骨肉臣作何解
请大家帮助解答什么是上下相随人难进
河北永年武式欧阳方前辈现在传人且居住永年的有那些?烦请吧友们告知
河北永年武式欧阳前辈现在传人且居住永年的有那些?烦请吧友们告知.
师爷张金龄传老师宋金辉,老师常教导我们练杨式小架148式练拳5要诀 1.慢:便于呼吸匀,细、深、长.内外处处到位。 2.稳:是基础,立身应中正,步子宜轻灵,分清虚实,重心要平衡。 3.圆:太极螺旋劲,一身不僵滞,内外都在转,开合应变灵。 4:匀:如行云流水,内外贯穿如抽丝,往返必摺叠,行气遍身躯。 5:柔:轻松、舒、沉。不拘不僵,极柔软,才能极坚刚。 五字决的目的是要练好内功,达到轻灵活泼,以便领悟懂劲。
永年县是太极拳圣地不知现在还有那些技击高手烦请吧友们告知
我练习太极拳的几点感悟之一 有如照抄几篇太极拳界所谓名家官样文章,不如说一些真实的心里话.请读者参考. 1.在老师指导下长期认真刻苦练习太极拳确实能治病和强身健体,我年轻时曾患严重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严重的结肠炎,严重的神经衰弱,胃肠出血时血色素只有5克,百药无效,工作压力又大,看见别人健康快乐,我心里是多么的羡慕,甚至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听说练太极拳能治病,就向杨式小架148式第五代传人宋金辉老师学习杨式小架,在恩师的指导下,我勤学苦练,不知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练了一年我停了药,又继续苦练,风雨无阻又练了两年,身体逐渐强壮,经医院检查完全健康,所有疾病不药而愈,老师见我有恒心又教我推手我又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成了老师入室弟子,88年取得了全市60公斤推手第一名,90年获全省传统太极剑第一名.太极拳由弱变强首先是调理好内脏达到内强,我深知此国宝也,故倍加珍惜.我现近50岁的人仍每天练拳一小时,晚上高强度对抗推手2小时,每年医院体检各项指标不仅正常还优于年轻人,宋金辉老师85岁仍每天练拳不辍,昆明 的许水章师伯不仅功夫好而且高寿96岁去年仙逝.正如拳经所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 不老春. (工作太忙待续,可把之二至之五标题列出) 2.如何正确认识师承关系 3.我对拳架及推手中松的理解 4.如何缩短太极拳功夫由心知到身知的过程 5.求证或验证太极拳功夫与别人和其它门派比试经过及体悟.
请吧友们告知 请问永年武式式第五代传人翟维传老前辈功夫怎么样,烦请广大吧友告知,因我有一朋友想学习武式拳架及推手,烦请大家了,在此谢过.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