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行天下 夏天行天下
夏卫,籍贯安徽,生于1962年7月3日,杨式小架148式第六代传人,中国武协会员,中国武术六段。
关注数: 735 粉丝数: 940 发帖数: 28,726 关注贴吧数: 9
我对练太极功夫要过酸痛关,痛苦关,寂寞关说点体悟 有所谓名家常忽悠初练者心法不传六耳,心法确实重要,但个人修练的体悟更重要.今天就练拳过酸痛关问题谈谈体悟:学练太极功夫有一个心知到身知的转化过程.这是因人而异的艰苦过程,常说练拳是化僵积柔的过程,要去掉僵劲,我在不断的实证中认为就是让自己累得不想多使用一份力气,去完成动作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用意不用力的松柔感觉,当力气没有用完之前的放松,绝大多数是主观认识的松,并非太极拳要求的松,初练拳时肌肉韧带没得到充分锻炼,动作又要到位,特别是对拉拔长,抻筋拔骨产生的酸胀疼痛是正常的练拳反映,如果怀疑和惧怕这种反映,而改变动作姿势,按自己认为轻松舒服的动作去练,就与太极拳失之交臂.因酸痛沉重难耐,又恢复到原来状态,要领不要了.实际上忍耐过酸痛沉重关,妙境就会出现,自古就有练武不怕苦,怕苦不练武之说,太极功夫就是在腰酸腿痛的反复经历中获得的 那种轻松舒适自然的感受是功成后的总结,就像登山登上顶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过程总是曲折艰辛的,有一前辈说过,学练太极拳如不腰酸腿痛,就要马上换老师.意思是告诉我们,不要被用意不用力的文字所迷惑,大松大软也要在酸痛难耐中获得,不去寻找支撑八面周身一家,顺畅自然的身体状态,是难获太极真功的.所以开始就找松柔的感觉,十有八九练不成太极拳,因主观的松,实际是最难克服的弊病之一的懈,只有在支撑八面,周身一家的状态中,寻找的大松大软才是真正的太极功夫.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分界线就在此吧!工作太忙,等忙完再写吧.请谅!
学习《太极拳论》浅识 (一)理法:太极由无极而演生,它是阴阳的统一体,一动分阴阳,静则合一体,不应存在过度和不足。人用刚来,我行柔化,叫做“走”。我顺人背叫做“粘”。动作极速,就急速迎接。动作缓慢就缓慢顺制,虽变化多端,道理终归一太极。 (二)步骤:由熟练而渐悟懂劲,由懂劲逐步达到灵敏的知觉感应,但是不长期用功就不能通晓,有所成就。 (3)方法:头要虚灵,又要顶悬,气要沉入丹田。身体不偏不倚,劲忽隐忽现。左边遇到重力,就空杳左边,右边遇到重力,就虚开右边。向上来力,就引他上去。向下来力就引他落到无低深渊。平向来力,就让他前进无止。力量撤退,就趁势极速发劲。轻如鸿毛的微力,亦不能加在我身上,如苍蝇飞虫小物,也不能栖落。人家对我的情况无所知觉,而我却知道人家的情况,这样才能超群出众。 (4)举例对比:武术其它众多门派,架势上各不相同,概括起来,都是强壮压弱小,慢的不如快的,这都是与生来的本能,不是努力学习练成的本领,明白“四两拨千斤”这句话,显然不是以力取胜。 看一下七八十岁的老人,能够把握住多少人的变化情况,快,又起什么作用。 (5)根本和关键:立如水平正,活动象车轮。偏沉就倾随,双重就僵滞,经常看到,多年功夫锻炼,不能用运变化的人,都是被别人所控制,是没有懂得双重的危害,如果要避免这个毛病,必须明确阴。“粘”即是走,“走”即是粘,粘是走果,走是粘因,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相滋生,才算有了动劲。明白懂劲以后,愈练愈精通,静心体会道理,反复实践,逐步达到随心所欲。根本和关键是舍己从人,好些人误认为是舍近求远,这就是说,毫厘之差,能生千里之错,学习者,不得不细心体会。 (6)学习体会:太极真功在神明,万法致用万法空。因故变化称待妙,无为还成有为功。
我练习太极拳的几点感悟之一 有如照抄几篇太极拳界所谓名家官样文章,不如说一些真实的心里话.请读者参考. 1.在老师指导下长期认真刻苦练习太极拳确实能治病和强身健体,我年轻时曾患严重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严重的结肠炎,严重的神经衰弱,胃肠出血时血色素只有5克,百药无效,工作压力又大,看见别人健康快乐,我心里是多么的羡慕,甚至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听说练太极拳能治病,就向杨式小架148式第五代传人宋金辉老师学习杨式小架,在恩师的指导下,我勤学苦练,不知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练了一年我停了药,又继续苦练,风雨无阻又练了两年,身体逐渐强壮,经医院检查完全健康,所有疾病不药而愈,老师见我有恒心又教我推手我又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成了老师入室弟子,88年取得了全市60公斤推手第一名,90年获全省传统太极剑第一名.太极拳由弱变强首先是调理好内脏达到内强,我深知此国宝也,故倍加珍惜.我现近50岁的人仍每天练拳一小时,晚上高强度对抗推手2小时,每年医院体检各项指标不仅正常还优于年轻人,宋金辉老师85岁仍每天练拳不辍,昆明 的许水章师伯不仅功夫好而且高寿96岁去年仙逝.正如拳经所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 不老春. (工作太忙待续,可把之二至之五标题列出) 2.如何正确认识师承关系 3.我对拳架及推手中松的理解 4.如何缩短太极拳功夫由心知到身知的过程 5.求证或验证太极拳功夫与别人和其它门派比试经过及体悟.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