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文化
关注数: 511
粉丝数: 314
发帖数: 17,110
关注贴吧数: 49
舜后裔姓氏 舜裔姓氏简说 中华民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有五千年繁荣的文明史。在这个大家庭里,舜帝的支裔就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巨姓望族。 在现代华人中,虞、姚、陈、胡、田、袁、陆姓的人士,占有相当大的比率,其中陈姓还是我国十大姓之一,约有五至七千万人口,姚、胡之姓也在我国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都是舜裔氏族的杰出代表。 舜帝之后,四千年中,繁衍了许多姓氏,据学者研究表明,舜帝之后,先后衍生出虞、姚、陈、胡、田、袁、陆、遂、商、妫、圭、舜、娇、负、蒲、潘、饶、傅、邹、有、河、母、息、辕、馀姚、濮阳、直、舀、胜、胜屠、吴、咸、司徒、戏等姓氏,王、孙等姓氏中,也有尊舜为祖者。
老舍与姓氏名字 老舍给子女起名字 给孩子起名字,一般人都会很郑重地对待,或图吉利,或取其寓意。老舍虽然是我国著名的大文学家,但他给几个孩子起的名字却如同信手拈来一般。 老舍先生是如何给儿女起名字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须交代老舍先生的姓氏问题。老舍先生既不姓“老”,也不姓“舍”,而姓“舒”。“老舍”只是他的笔名,他的原名叫舒庆春。关于姓“老”还是姓“舒”还闹出过笑话呢,这则趣事是老舍夫人亲口讲的真事:“我和老舍刚结婚不久就去了山东济南,想在那里定居。到济南找处房子住了下来。房东太太特别热情,说话总是‘老太太’长‘老太太’短的叫得我心里好别扭。我才20多岁,年纪轻轻的怎么就成‘老太太’了?后来才琢磨出道道来:既然先生叫‘老舍’那夫人必定是‘老太太’了。人家并没叫错,后来经我一番解释后他们才改口叫‘舒太太’了。”老舍夫妇都是满族人,在姓氏方面满族比汉族复杂多了。经学者们考证,满族人入关后逐步汉化,在姓氏方面也是简化了许多。如现在满族的“叶”姓就来源于和慈禧相同的“叶赫那拉”姓。又如现在满族的“钮”姓是来源于“钮祜禄”氏。老舍这支“舒”姓是来源于“舒穆禄”氏,老舍夫人这支“胡”姓是来源于“虎尔哈”氏等。
生僻姓氏集锦 生僻姓氏大集锦 贲(bēn)姓——贲雪的名字出现在报名名单中,第一眼,记者没敢读出来。年轻的贲雪笑着告诉记者,10个人里有9个人把她的姓念错,有读“喷”的,有的念“愤”,就没人念“奔”(音)。 贲雪说:“听说以前我们这个姓是少数民族,后来到身份证上就都变成汉族了。 ”贲雪老家是兴城的,那里聚居着贲姓家族的一些人。 纽 (niǔ)姓——报完名,纽镇吉开始对自己的姓氏产生了兴趣。这两天,纽镇吉上网查关于“纽”姓的信息,“网上写了8大篇,我也是头一次知道这么多关于‘纽’姓的事儿。 ” 纽镇吉是满族人,据说是“八旗之一”,吉林老家聚居着纽姓家族,“网上说天下纽姓都是一家。 ”
姓名的类型 [趣味]你是哪一种型的姓名? 方法:名字的笔画(姓不算) (例)杰伦:8+6=14风型 1:水型(2 11 20 29 38 47 56 65) 你是一个喜欢给予并很会制造气氛的人,和你在一起的人通常会有一种被温柔所包围的感觉。而且你很有做家务的天份是一个很贤惠,很温柔的人。 2:空型(3 12 21 30 39 48 57 66) 你全身都散发着中性的魅力,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有时也很麻烦,因为你根本没有耐心。当然你的运动方面与众不同,好好发挥,一定有突破。 3:木型(4 13 22 31 40 49 58 67) 做事都十分认真。基本上不会有脾气,性格稳定。在理财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天生理财专家。你对金钱有一种独特的敏感度。
台湾奇姓怪名的趣闻 台湾的奇名怪姓 奇名怪姓的趣闻,很有意思。 目前在台湾共有五千八百廿五个姓,其中台湾本土的有一千六百九十四个姓。 台北市文山区有人姓「第五」的,算是怪姓中的怪姓,但这个姓却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北市宁波西路有家眼镜店的老板姓「阿」,来自江苏,据他说全台没有第二个同姓的人。 台南有个女子姓「烧」,嫁给一位姓「连」的,冠夫姓后,被称「连烧」,她公公却认为天天讲,总有一天家中会失火,因此他建议媳妇去改姓。
姓氏家族门分类 你姓名属于哪个家族 几千亿光年前,浩渺神秘的银河中生活着一群星星,传说他们是神的后代。 计算方法: 1、先计算你的姓名笔划数的总数 2、总数的尾数,对照下表,就是你的姓名星座家族 0--文曲家族 1--紫金家族 2--司文家族 3--追风家族 4--福临家族 5--盈禄家族 6--驿马家族 7--孤傲家族 8--尊贵家族 9--精灵家族
中华家谱之纂修 家谱能够证明一个人的身分,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历代都重视家谱的编修。唐代以前,家谱的政治作用比较明显,选官、婚姻、人际交往都离不开它。为了保证家谱的权威性,家谱往往由政府纂修,由政府设置专门的机构「谱局」保存,以备必要时查验。宋代以后,家谱的政治作用削弱,但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团结约束家旅成员,教育家族后人以及提高本家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声望、地位的作用增强。除了皇帝的家谱玉牒为政府所修、政府收藏之外,宋代以后的家谱均由私人修撰,政府不再干预,也不负责收藏保管,直至清代,政府才对家谱中的行文和格式作出一些规定。在清代,满族人家谱尚具有一些政治作用,旗人袭爵、做官都需要出示得到官方承认的家谱作为证明。与唐代不同的是,旗人的家谱是由家族自己纂修,自行保存,需用时只要送交官府查验就行了。
百家姓拼音附注(宋版) 百家姓大全带拼音 Zhào Qián Sūn Lǐ Zhōu Wú Zhèng Wáng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Féng Chén Chǔ Wèi Jiǎng Shěn Hán Yáng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Zhū Qin Yoú Xǔ Hé Lǚ Shi Zhāng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Kǒng Cáo Yán Huà Jīn Wèi Táo Jiāng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Qī Xiè Zōu Yù Bǎi(Bó) Shuǐ Dòu Zhāng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Yún Sū Pān Gě Xī Fàn Péng Láng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Lǔ Wéi Chāng Mǎ Miáo Fèng Huā Fāng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Yú Rén Yuán Liǔ Fēng Bào Shǐ Táng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Fèi(Bì) Lián Cén Xuē Léi Hè Ní Tāng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Téng Yīn Luó Bì Hǎo Wū ān Cháng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百家姓渊源(宋版)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 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中华姓氏浅析 大理段氏、姑苏慕容,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显赫的姓氏;西汉的刘、唐朝的李、宋朝的赵、明朝的朱,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皇帝的姓氏即为国姓。 中国人口版图几经迁徙混杂繁衍,到今天姓氏的持有者基本不在自己的宗祖之地生活,但每个姓氏的来历与去处仍可追根溯源。 2.7亿姓李、王、张的中国人,与其余3500个不同姓氏的中国人一样,散布在中国的城市与乡村。每个城市都集中着一些姓氏,这些城市大姓的背后,潜藏着城市的迁徙记忆与姓氏的生存历史: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何处? 2002年7月27日,新华社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副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刚刚出版的《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集中体现了这一研究成果的学术思路和社会价值。
百家姓的影响(宋版) 百家姓的影响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中国重名最多的姓氏 中国重名最多五十姓名,“张伟”居首近三十万人 一个名为“中国姓氏权威”的博客公布了“中国重名最多的50个姓名”,根据此排名,“张伟”成为中国重名最多的姓名,全国共有290607人叫“张伟”。 排在第二的是王伟,重名数达281568。该博客称所有的数据由**部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提供。 随后,新民网致电**部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中心一位负责人向新民网证实,这些数据的确是他们提供的,数据是准确的,现通过相关方面发布。 据新民网了解,关于“中国第一姓名”的争议一直都有,2006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姓名研究中心主任王大良也曾做根据全国户籍资料做过统计,当时统计的结果重名第一为王涛,全国共有10万人之多。
中华姓氏图腾 转
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1.李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陈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吴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中国姓氏的困窘 中国姓氏的尴尬 中国到底有多少姓氏?百家姓是个虚指,肯定不只百家。我们现在读到的百家姓,应该是古时官方的统计,细想想,当时的普查手段肯定原始,挂一漏万的事情肯定多多。朋友张继合写过一篇关于姓氏的文章,他说中国姓氏应该在4000理上讲,每个人都有选择姓氏的权利,过去许多人都改了姓氏呀。或是为了好听,或是为了……总之,都是为了美好。
中华姓氏复姓氏状况 姓氏复姓状况、减少原因 年大陆两千分之一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统计,汉族的复姓和多字姓为200多个。 历史文献记载起源于汉族的复姓有1500个左右。 复姓和多字姓消失的原因分析: 1,大姓取代小姓。 2,汉语为单音节语言。 源自汉族的复姓基本上都来自男子的氏。 复姓中使用最多的为欧阳。欧阳中一部分人改姓欧。 人口较多的复姓还有:上官、诸葛、司马、夏侯、端木、司徒、淳于、澹台、轩辕、申屠、令狐。
复姓的渊源 复姓的来源: 几种来源: 由封邑而来。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
中华姓氏分布--邵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邵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四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据有关史籍记载,燕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主要散居在中原地区,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安徽西部。 先秦时期,邵姓活动在河南、山东地区,到了秦汉,邵姓已扩散到江苏、安徽。到两晋南北朝时邵姓已越过长江进入湖南、江西,北边到达河北。唐朝时期,中原邵姓两次南下移民福建,广东。清初邵姓进入台湾。
【中华姓氏典故趣事】-陈姓趣事典故 〖平勃〗 “平勃”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陈丞查世家》。 平勃在这里指的是陈平和周勃,他们都是西汉著名的大臣,陈平是文臣,周勃是武将。他们二人跟随刘邦征战多年,在楚汉之争中为灭楚兴汉建立了功勋。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把诸吕安排在朝廷的显赫位置上,参与朝政。惠帝病亡后,吕后又擅立假太子为帝,自己亲临朝政,发号施令,企图封诸吕为王,遭到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等大臣的反对。对此,吕后并未罢休,她又杀害少帝,立刘弘为帝,剥夺太尉周勃的兵权。免除右丞相王陵的职务,大封诸吕亲信,妄图篡夺刘氏政权。 吕后一死,诸吕密谋篡以夺位,准备谋反,但惧于大臣周勃、陈平的威严,一时不敢轻举妄动。不久,齐王刘襄带头发兵,陈平和周勃看到消灭诸吕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采用计策使吕禄交出兵权。周勃单身闯入北军,杀了吕禄,掌握了兵权。在朝臣们的通力合作下,一举铲除了吕氏势力,维护了刘氏的天下。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同心协力,共谋国事之意。《晋书.王敦传》里就运用了这个典故:“臣备位宰辅,
姓氏趣闻与尴尬 中国人的姓氏,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演化,从原先一种单纯的民族遗传标志,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源流而活跃起来。有些姓氏不但稀奇古怪,而且往往还隐藏着某些有趣的传说,当然,有时带来一些尴尬也是在所难免的。
姓氏的雅号 别号与风雅 别字现象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体现出超越世俗、任性放诞的倾向,它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别号最早正是见于道家典籍《庄子》之中,庄子崇尚逍遥无为、返朴归真,反对世俗的道德礼教,其书中刻画了不少捐弃红尘、隐逸山林的隐士,其中不少隐士的名字显然就是别号,如《逍遥游》中提到的三位隐士,即肩吾、连叔、接舆,接舆是著名的楚国狂人,他嘲笑周游列国的孔子,王夫之《庄子解》引"或说"曰:"肩吾,自度也;连叔,及物也;接舆,合载也,皆寓为之名。"所谓"寓为之名",也就是自喻其操行之名,可见这三人的名字都不是名或字,而是别号。《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使子路问津于正在合伙耕地的长沮、桀溺,而遭二人一顿奚落,孔子以为隐者,两人亦自称避世之士,这两位隐士的名字长沮、桀溺则显然亦非真名,而是别号。另一道家经典《列子》中也多有以别号名世的隐士。据说《列子》为战国隐士列御寇所作,庄子书中亦提到这个名字,但列御寇其人是否为历史上真实的人物,还是一个疑问,而"列御寇"也是一个别号。 别号源于道家文化,因为道家从来就是隐士之学,隐士要逃避世俗,不希望为世人所知,因此就要隐姓埋名,但人又总不能没有名字,因为隐士亦有朋友,因而就有必要另起别名,这就是别名产生的社会原因。
“唐宋八大家”的后裔 唐宋八大文学家的文学杰作,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对他们的生平和学术,学术界的研究作品不计其数。但由于50年代以来,大陆一度对宗亲之间的联谊活动视为封建活动,将家谱列为“破四旧”的对象,致使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谱牒学研究被中断30余年。近年来,谱牒学开始恢复与重建。特别是历代名人的后裔研究也日益引起关注。为此,笔者最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宗谱,采访有关部门和人士,对唐宋八大家柳宗元、韩愈、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的后裔有了重大发现。
山西洪桐县大槐树 元末明初长年战乱导致中原一带人口锐减,从明朝洪武年间到明朝末年,政府有计划的进行了上百次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为起点的移民,这些移民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 山西洪洞大槐树,从今天来看,其实只是一个移民的办事处而已,所有的传说的来自洪洞大槐树的实际并不是说祖上原来居于洪洞,想想也知道,古代人口本来就少,一个小小的洪洞县怎麽可能弄出那麽多人来分迁到全国各地。 与山西洪洞大槐树性质类似的还有广东南雄珠玑巷,湖北麻城孝感等地,都是一个移民的办事处或者中转站而已,并不是什麽所有人的祖居地。
【中华姓氏典故趣事】-冯姓趣事典故 〖 狡兔三窟,高枕无忧〗 “狡兔三窟”、“高枕无忧”源于《战国策·齐策》。 孟尝君的门客冯讙,又称冯谖或冯暖,祖籍魏城。为人机智,工于心计,恃才傲物。他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虽贫寒而志不移,为人孤傲。后为生计寄食于孟尝君门下。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孟尝君询问冯谖有什么爱好及特长,与多数夸夸其谈的食客不同,冯谖淡然地说没有什么喜好,也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素以慷慨著称,大笑之余还是留了他。其他门客却因此有些轻视冯谖,可他却依旧我行我素。 不久,冯谖觉得孟尝君给自己的伙食很差,于是便靠着柱子弹击着自己的长铗(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侍者将此事秉告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吃鱼,待遇按中等门客标准。”不久冯谖又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都笑他不知足,如实报告了孟尝君。孟尝君说:“那就给他配车,按上等门客的规格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再次敲起他的长铗:“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周围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他是一个贪得无厌、不知自重的人。可孟尝君却颇有度量,派专人为冯谖老母送去了衣食。从此,冯谖不再发牢骚了。 又过了许久,孟尝君想从门下宾客中挑选懂会计的人代他到薛邑(孟尝君的封土)收债,冯谖主动申请说自己愿意前往。孟尝君很高兴,便同意了。冯谖收拾停当之后,向孟尝君辞行,并请示“收完债,您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吗”?孟尝君顺口答到:“先生看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些什么吧!” 冯谖驱车来到薛邑,派人把所有负债之人都召集到一起,核对完账目后,他便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给负债诸人,并当面烧掉了债券,百姓感激,皆呼万岁。 冯谖随即返回,一大早便去求见孟尝君,孟尝君没料到他回来得这么快,半信半疑地问“债都收完了吗?”冯谖答“收完了。”“那你给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呢?”孟尝君又问。冯谖不慌不忙地答:“您让我看家里缺少什么就买什么,我考虑到您有用不完的珍宝,数不清的牛马牲畜,美女也站满庭院,缺少的只有‘义’,因此我为您买‘义’回来了。”孟尝君不知所云,忙问“买义”是什么意思。冯谖就把以债款赐薛民的事说了,并补充说:“您以薛为封邑,却对那里的百姓像商人一样盘剥刻薄,我假传您的命令,免除了他们所有的欠债,并把债券也都烧了。”孟尝君听罢心里很不高兴,只得悻悻地说“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由于失宠被新即位的齐王赶出国都,只好回到薛邑。往日的门客都各自逃散了,只有冯谖还跟着他。当车子距薛邑还有上百里远时,薛邑百姓便已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尝君好生感慨,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您为我所买的‘义’,今天终于看见了!”冯谖却说:“狡兔有三窟才仅能幸免而已,您现在只有一条退路还不能忘忧,让我再为您凿两窟。” 在冯谖的活动下,秦、魏等国虚位以待,以重金厚礼聘孟尝君作相国,齐王听说:后追悔不已,连忙赐物谢罪,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冯谖让孟尝君乘机请求齐王赐先王礼器并在薛地建立宗庙。等一切就绪后,冯谖向孟尝君回报道“三个洞穴都已凿成,您姑且高枕而卧,过安乐的日子吧”。孟尝君后来又做了几十年的相国,没有丝毫的过失,全仗冯谖的计谋。 “狡兔三窟”、“高枕无忧”等成语,正是从此而来。 后来,人们便用“高枕无忧”来形容满足现状,无忧无虑。
中华姓氏分布--姚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零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1%左右。
【中华姓氏典故趣事】-王姓趣事典故 〖王马对笑〗 隋朝时,有一位姓马的人和一位姓王的人有一次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际,姓马的人便嘲笑“王”字说:“你这个‘王’啊,原来本姓‘二’,只因为你漫天走来,所以用‘钉子’钉住了你的鼻子。”姓王的人立即戏弄“马”字:“你这个‘马’(马)啊,原来本姓‘匡’,拗着你的尾巴往东北走,你的背上驮着王郎。”二人各遇幽默高手,一时大笑尽欢。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中华姓氏分布--尹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尹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流出自官职称谓,是“以官为氏”的典范。尹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七十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左右。 商时都今河南安阳,故尹姓主要发源于河南一带。 据凤岐公《尹氏源流考节录》载:“周衰,散居仕列国”。
【中华姓氏典故趣事】-郑姓的趣事典故 〖掩鼻〗 “掩鼻”这个典故出自于《韩非子·内储说下》。 战国时期,魏襄王送给楚怀王一位美人,楚怀王对她非常宠爱。楚王的夫人郑袖非常嫉妒,但表面上并没有表露出来,反而对这位美人大献殷勤。凡是美人喜欢的服饰玩物,她都派人送去。美人喜欢的宫室卧具,她一概让出。对这位美人细致入微胜过了楚王,楚王见了后,还不时地夸奖夫人郑袖的贤德。其实郑袖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楚王的信任,好再设计陷害这位美人。 有一天,郑袖对这位美人说:“君王非常喜欢你的美貌,可是不喜欢你的鼻子,你要得到君王的长久宠爱,今后见君王时,最好把鼻子掩住。”这位美人听了就按她说的去办。楚王对此大为不解,就前去问郑袖其中的缘故。郑袖装出欲说不说的样子,在楚王的再三追问下,她才说这位美人是厌恶楚王有臭味。楚王听后,非常生气,于是下令把这位美人的鼻子割掉。 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因嫉妒而设计陷害之意。
中华姓氏分布--萧姓迁徙分布 萧姓迁徙分布: 萧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八百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
【中华姓氏典故趣事】-吴姓的趣事典故 〖吴汉杀妻〗 吴汉,字字颜,南阳宛人。关于吴汉及其家世的历史演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有一出京剧《吴汉杀妻》,也叫《斩经堂》。 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王莽篡汉后,下令捉拿汉宗室刘秀。吴汉守关时,捉住了刘秀,准备送去报功,其母告诉吴汉说,王莽是他家的仇人,吴汉的父亲是被王莽杀害的,那时他年龄小不懂事,现在应该为父报仇。吴母命令吴汉杀死王莽的女儿,扶助刘秀兴复汉室。吴汉持剑去杀妻子,正好其妻在经堂念佛,吴汉不忍杀她,将实情告诉了她。王莽的女儿听后自刎而死,吴母因为促使吴汉下决心反对王莽,也上吊自杀了。吴汉于是死心塌地追随刘秀去打天下,后来成为东汉中兴的名将之一。
中华姓氏--谈姓音义五行与起名 谈(谈) 繁体笔画:15 简体笔画:10 拼音:tán 谈<动> (形声。从言,炎声。本义:说,谈论) 同本义 [talk]谈,语也。――《说文》。 字亦作谭。不敢戏谈。――《诗·小雅·节南山》 三日不谈。――《庄子·天运》 宏为人谈笑多闻。――《汉书·公孙宏传》 坐谈问之。――《战国策·齐策》 不假仆一二谈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谈笑而死。――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女子毋多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谈笑自若;谈聚(相聚在一起尽情交谈);谈会(聚在一起谈论);洽谈(接洽商谈);座谈(不拘形式地讨论);谈天(谈论天文) 相处融洽 [get along]。如:他俩谈得来 称赞 [praise] 那个将军不喝采,那个把我不谈羡?―― 元·佚名《飞刀对箭》 又如:谈荐(称赞和推荐) 谈 <名> 所说的话,言论 [what is said or talked about]。 如:奇谈(令人奇怪的言论);言谈(谈话的内容和态度);谈交(言谈之交);谈功(言谈的功夫)
中华姓氏分布--和姓迁徙分布 和姓迁徙分布 和姓起源古老。传说远古时期,帝尧时有掌管天文立法的官吏和仲,和叔。在农业社会里,四季气候是很重要的,因此“和”是一种很重要的官职,地位很高,家族也很昌盛,他们的后代遂以其官职中的“和”为姓。因此“和姓”是以官名为姓。
【中华姓氏典故趣事】-周姓的趣事典故” 周姓典故趣事 桐叶封弟 周瑜与赤壁之战 针灸神技 周恩ai与酒
【中华姓氏典故趣事】-李姓趣事典故 李姓典故趣事 〖李姓崇拜李树〗 李姓的起源与“木子”密切相关。因为有人将“木子”解释为野生李树所结的果实——李子,所以,李姓人爱李树,崇拜李树,甚至把李树视为神树,引植于家宅园中。据说李唐王朝的皇宫御花园内,就种植有许多李树,唐代大诗人李白家里也建有桃李园。
中华姓氏分布--黄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黄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三千八百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38%左右。 黄姓祖先黄夷的流徙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中华姓氏典故趣事】-孙姓趣事典故 〖减灶〗 “减灶”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孙子列传》。 公元前342年,魏国的太子申和大将庞涓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攻打韩国,韩国决定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领兵五万前去攻魏救韩。魏将宠涓与孙膑师出同门,知道自己不是孙膑的对手,赶紧下令从韩国撤回军队。而齐军早已悄悄地向魏国的都城大梁进发,为了麻痹敌人,孙膑向大将田忌献计说,魏国自认为强悍勇猛,天下无敌,一向不把我们齐军放在眼里,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兵书上常说,用百里速度急行军去追赶敌人,就会使部队前后无法接应,我军已深入魏国境内,可以用减灶之计来迷惑敌人,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田忌认为孙膑说得有道理,于是采用了这一计策。 庞涓率领的大军从攻打韩国的路上赶回魏国,一直跟在齐军的身后,第一天见齐军的军队有十万的炉灶;第二天炉灶减为五万人的;第三天只剩下三万人的。庞涓得知此事后很高兴,他认为齐军胆小怕事,就丢下步兵,亲自率领一部分轻装精兵,直扑马陵。马陵地区道路狭窄,地形险要,孙膑早已在此设下埋伏,庞涓率领的军队进入埋伏圈后,一点防备都没有,最后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庞涓被迫拔剑自杀。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示弱欺敌。唐代李世民的《经破薛举战地》里就用了这个典故:“沉沙无帮迹,减灶有残痕。”
中华姓氏分布--平姓迁徙分布 平姓迁徙分布 平氏人口总数约九万四千余,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九十五位门阀。平氏族人后来在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发展成望族,世称河内望。
【中华姓氏典故趣事】-钱姓趣事典故 衣锦还乡 吴越武肃王钱谬早年家境贫寒、生活困窘,后来迫于生计始投身军旅,未想竟由此发迹,终致割据称王,占有吴越十三州土地,成为一方霸主。显贵后,他决定效仿汉高祖故事荣归故里,打算好好在家乡人面前炫耀一下。于是一面下令将家乡改命为“衣锦军”,并在故宅旧园基础上大修宫殿楼阁,穷极壮丽一时,另一面又召聚亲朋故旧、邻里乡人整日笙歌燕舞,欢宴不休,甚至于把自己幼时玩耍嬉戏的地方披上锦绣彩缎,表示不忘过去。他同时自鸣得意地令乡人四处传唱自己的《还乡歌》,以歌功颂德,家乡因此蔚为轰动,热闹非凡,人称当年汉高祖刘邦唱《大风歌》时也不过如此。
中华姓氏分布--孟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零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5%左右。
中华姓氏--伏姓音义五行与起名 伏(伏) 繁体笔画:06 简体笔画:06 拼音:fu 伏〈动〉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lie prostrate] 伏,司也。――《说文》 伏瘗亦如之。――《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 伏,覆也。――《释名·释姿容》 寝毋伏。――《礼记·曲礼上》 雌鸡伏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楚子伏己而盐其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中华姓氏典故趣事】-赵姓趣事典故 【赵姓典故、趣事】 〖一意孤行〗 “一意孤行”源于《史记·张汤列传》。 汉武帝时有两个官吏,一个叫赵禹,一个叫张汤,他们都位居九卿,而且是好朋友,但是他们的为人处世的做法却截然不同。张汤为人狡诈多变,赵禹为人忠朴廉洁,赵禹做官以后,门下一个食客也不招揽,就是公卿去拜访他,他也一概婉拒,有人托他办事,他也一律谢绝,所以人们称他是:孤立行一意而已。即执意地按自己的意志办事。 后来,人们把“孤立行一意而已”简化为“一意孤行”,用来表示办事时,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处理,而谢绝别人的意见。现在用它来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思独断专行。
中华姓氏分布--伍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伍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二十一位,人口约一百六十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左右。伍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伍姓起源古老。传说伍姓起源于上古时期,黄帝有臣子伍胥,他的后代非常兴旺。其子孙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为姓。
百家姓 百家姓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中华姓氏分布--齐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齐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二十三位,人口约一百七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1%左右。 齐姓源起周代的齐国。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认田和为齐侯。至此,齐国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因田氏代齐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属于一种和平演变,故齐姓子孙大多仍留居齐国。
中华姓氏分布--卞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卞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三位,人口约三十八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 在3700多年以前的夏朝末年,我国历史上便已经有了卞姓的名人出现,那就是记载于《吕氏春秋》上的高士卞随。据该书的记载,这位卞随的事迹是这样的:“汤遂与伊尹谋夏伐桀,克元,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代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 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询我,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于颍水而死。” 到了大约3000年以前的周代,现在山东省定陶县一带,又出现了另外一支卞姓,那就是《姓纂》所记载的:“曹叔振铎之后,支庶食采卞曹叔振铎之后,支庶食采于卞,因以为氏,鲁有卞庄子,楚有卞和”,以及《广韵》上所同样指出的:“周曹叔之后,曹之支子封于卞,遂建族。” 曹叔振铎,是周武王之弟,他是后世曹姓的始祖,而卞氏又分自曹氏,这么说来,曹、卞两氏很显然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
中华姓氏--计姓音义五行与起名 计(计) 繁体笔画:09 简体笔画:04 拼音:ji 计<动>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count;compute;calculate] 计,会算也。――《说文》 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发》 学书计。――《礼记·内则》 命农计耦耕事。――《礼记·月令》 计亿事。――《国语·郑语》。注:“算也。” 计日而待。――诸葛亮《出师表》 计日以还。――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而计其长。――明·魏学洢《核舟记》 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计会(计算账目;秋后算账;谋划,部署);计口(按人口计算);计度(安排生活用度);算计
中华姓氏分布--傅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付(傅)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但在台湾省,傅氏名列第五十六位,付氏名列第八百七十一位,人口总数约八百八十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5%左右。
中华姓氏--臧姓音义五行与起名 臧(臧) 繁体笔画:14 简体笔画:14 拼音:zang 臧补充拼音:cang、zang 臧 <动> 收藏。通“藏” [store up] 臧于理宫。――《汉书·礼乐志》。师古曰:“古书怀藏之字本皆作臧,汉书例为臧耳。”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荀子·天论》 又如:臧去(密藏,珍藏。去,弆的省文,即密藏) zang 臧 <名> (形声。从臣,戕)声。臣,奴隶。本义:男奴隶)
中华姓氏分布--时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时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九位,人口约六十六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1%左右。 时姓发源于今河南南部,而该地春秋时属楚,楚国一度十分强大,而时姓作为楚国公族,由于仕宦等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楚有零星散居。
中华姓氏分布--于姓迁徙分布 于姓的迁徙和分布 武王灭商后,大举分封诸侯,他把于阝国分封给于叔,起初于叔为于阝叔,其名得于封地。后来于阝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于阝,后来干脆去掉邑旁姓于,称为于姓,史称于姓正宗,是为河南于氏,后世于姓尊于叔为于姓的得姓始祖。 于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那种认为于氏是“源流纯净,只有一个”的观念是错误的。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于氏名列第三十八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七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6%左右。
乐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乐氏是一个古老、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九位,人口约二十三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4%左右。乐氏一族早先在河南省南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南阳望、河内望。
中华姓氏--明姓音义五行与起名 (搜集、转载、编辑) 明(明) 繁体笔画:08 简体笔画:08 拼音:ming 明<形>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BRILLIANT;LIGHT;BRIGHT>朙,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苏轼《赤壁赋》 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方苞《狱中杂记》 明月斜挂。――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江船火独明。――唐·杜甫《春夜喜雨》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又如:明星(明亮的星。泛指众星); 明珠(明亮的宝珠。多指珍珠); 明明(明亮);明丢丢(明朗朗,明光光,明灼灼,明亮亮;明亮貌);明晃晃(明幌幌,光亮闪烁);明晦(晴阴);明彩(光彩)
中华姓氏分布--常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常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七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九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 山东、江苏为早期常氏族人的发源地,此种发源格局,使得常氏很早就散居于大江南北,据史书记载,在战国时期,北方地区的河南、河北南部地区以及南方吴、楚等国,均有常氏族人分布。
中华姓氏分布--安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安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一十位,人口约二百零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3%左右。历史上安姓的分布与迁徙安息国的安姓自入居中原后,分居于河南洛阳、甘肃民勤和武威、湖南溆浦和常德等地,其中尤以甘肃、湖南二省安姓繁衍迅速,后安姓发展史上三大郡望:凉州、姑臧、武陵郡皆出此二地。
中华姓氏分布--邬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邬氏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历史悠久,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四位,人口约六十四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左右。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曰:“邬郡太守司马弥牟之后,因以为氏。”这位司马弥牟,也曾登名于左丘明所著的伟大史书《左传》,该书的“昭二十八年”指出:“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可见得邬姓的这位始祖,曾经是晋国一位相当显赫的人物。
中华姓氏分布--郝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 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 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
中华姓氏分布--毕姓迁徙分布 毕姓历史分布 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八位,人口约一百二十一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6%左右。 三千多年前的毕国,是在今陕西长安、咸阳两地之北,也就是说渭水的南北两岸乃毕姓之发祥地。这个地方,又称为毕陌、毕原或咸阳原, 在周朝初年,十分受到王室的重视,因为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都是葬在此地。 在周朝的八百七十余年间,周文王的这支毕氏子孙一直显赫于世。
中华姓氏分布--罗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罗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一千二百三十六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77%左右。 湖北宜城为罗氏之发源地,后再往南迁,先由湖北襄阳迁至枝江,再迁至长沙,最后于汉景帝时在江西南昌繁衍成当地望族。 罗国传至二十四世万通时,被楚国所灭,万通与次子苍噩逃至襄阳黄龙洞避隐,其长子芳噩逃往四川。 先秦时期,罗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甘肃地区。到楚文王时,罗姓族人向南进入湖南的汨罗县。 秦汉时,罗姓已经播迁到江西南昌地区,一直到宋朝,罗姓在江西发展很繁荣,为江西的大姓。随后罗姓从湖南和江西向南进入两广地区,向西进入湘西和湘南,再向西进入川东、贵州、云南。
诚挚欢迎各姓氏吧吧主和各姓氏的朋友 欢迎你们来做客,来交流。保证你们畅所欲言。 谢谢
中华姓氏--狄姓音义五行与起名 (搜集、转载、编辑) 狄(狄)繁体笔画:08 简体笔画:07 拼音:di 狄<名> (形声。从犬,亦声。本义: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 同本义 [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North China]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称为北狄。又指秦汉以后,狄或北狄曾是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戎狄怀之。――《国语·晋语》 夷狄益甚。――《史记·货殖列传》 中国古代的低级职员 [inferior clerk]。如:狄人(古代掌乐的下级官吏) 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周礼·天官下·内司服》 钟磬竽瑟必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礼记·乐记》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