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分布--郝姓迁徙分布
姓氏联盟会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迁徙分布
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
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 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
2013年01月15日 21点01分 1
level 9
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
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
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
2013年01月15日 21点01分 2
level 9
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
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
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阆中)并落籍当地。
2013年01月15日 21点01分 3
level 9
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
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
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则有渡海赴台,进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因为战争,有部份族人迁徙至四川雅安名山,后有一部份人因生存而迁秆徙到汉源使得四川也有了郝姓的分支。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
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2013年01月15日 21点01分 4
level 9
有诗描述广东南雄珠玑巷在宋代经历胡妃事件以后的衰败景象中写道:“举目祗看梁氏匾,回头还见郝家碑。址墟荒凉乔木古,山川依旧玉堂非……”。 胡妃事件以后,南雄珠玑巷的各姓人家都受牵连,因此“去邑离乡”。郝姓也不例外,为避免追杀,一部分郝姓人家改名换姓,“郝”字去“邑”即为“赤”字,因此如今南方赤姓有很多源自郝姓,另外还有人家改用赫姓、何姓或其他姓。
另据《新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为南方三大姓氏之一。由于古代文字记录较少,多数人物事件皆口头流传,古音郝、何同音,加之郝字古体书写较繁,因此许多书写记录多用何字替代。经过多年误记误传,南方大部分郝姓渐渐改为何姓,从而随着何氏家族的变迁而变迁。 现在郝姓在香港和台湾等地也有分布,此外,美国、加拿大、法国、巴西、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德国、英国、俄罗斯、瑞士、荷兰、以及南非等国都有郝姓华侨。
2013年01月15日 21点01分 6
level 9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统一后重置,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京兆郡:颜师古《急就篇注》云“郝,京兆乡名,因地以命氏”。西汉武帝置,其治所在今陕西周至一带。
2013年01月15日 21点01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