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查看 不可不查看
关注数: 46 粉丝数: 86 发帖数: 23,805 关注贴吧数: 17
我现在知道罗马军队为何以短兵器为主了 论开阔地搏斗,短剑盾牌确实不如三米长枪。 但是罗马军当务之急并不是提高肉搏战战力,而是提高追杀能力,为了 能够提高追杀能力,哪怕降低白刃搏斗战力也在所不惜。 我仔细看过凯撒亲笔所书《高卢战记》,这是野战军统帅亲手写的战场回忆录。 比那些什么文人史官写的《宋史。岳飞传》、《史记》之类文人胡乱YY的所谓 史料,可信度强太多了。 《高卢战记》里面各次战斗局面有个规律,罗马人总是跟高卢人(法兰西民族) 对阵,高卢人每次战斗总兵力总在罗马人的三倍到六倍以上。三倍兵力都算 极个别情况,这都算高卢人兵最少的。而且一旦兵力对比在六倍七倍以上, 罗马人就被动了,兵力相差太过悬殊。一旦兵力对比只是三倍,这仗就不用 打了,高卢人铁输!这种情况都是罗马人死死咬住高卢人打的。 高卢人主动找罗马人开仗总是六倍以上兵力,小于这个兵力对比高卢人 从来不主动寻衅,反正高卢全国总兵力要比罗马远征军多得太多了。 尽管高卢人总是六倍以上兵力,却仍然不敢进行白刃战,他们对罗马军队 的白刃肉搏有一种天然恐惧,总是力图“坚决制止白刃战”。 高卢人战术------把前锋部队分成三拨,每一拨都在罗马人两倍以上,同时 在一百五十米后方部署弓箭手。然后高卢“前锋战士”就上来撇标枪,每人 企图撇两次标枪之后就跑,这三拨人轮番上前撇标枪,玩“射了就跑”流氓 战术, 罗马人对应战术是“反冲锋”每次高卢人上来撇标枪,罗马人借势反突击, 上去就杀!总能咬住并击杀“标枪战士”一少半。无奈高卢标枪战士人数 太多,杀不胜杀。一拨被杀退(其中杀死小半)又来第二拨,第二拨 被杀掉小半~被杀退,又来第三波。这流氓战术外加人海战术杀不胜杀, 当然罗马人也有被标枪扎死的,只是伤亡量远小于流氓战术分子而已。 罗马人当务之急并非肉搏战占上风,而是坚决形成肉搏战,拉近距离以 杜绝“射了就跑”流氓战术。 如果罗马人是持盾长枪兵,肉搏战时总要扔掉盾牌,高卢人撇完标枪 一跑,除了首先击杀的那一小半标枪战士,别人都往后跑,罗马人 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罗马人的盾牌都在身后二十步以外,刚才反突击之时向前砍杀,离盾牌 远了二十步。要是持枪追击,高卢人接着跑,追到一定距离后高卢人 弓箭手就密集射箭了,长枪兵再英勇~~形不成对抗那就是箭靶子。 要是回身走二十步取盾牌,眼前敌人趁机跑了不说,下一批敌人 又来撇标枪了,这流氓战术外加人海战术特别厌恶。 于是罗马人改用短剑大盾,你敢过来撇标枪我就上去砍杀你! 你敢跑我就敢追!我手里随时拿着盾牌不需要回身去取,无需惧怕 你弓箭射箭。用短剑大盾战术去克制高卢人的流氓战术外加人海战术。 好像古代中国战场还没出现过类似高卢人的流氓战术,所以即无需 以刀盾步兵为主。
一千人守城十万人攻打,要伤亡多少人才能攻克? 一千人守城十万人攻打,兵力对比一比一百,无论如何也攻克了。 问题是攻城军要伤亡多少兵?并且花费多少个月时间能拿下。 那种只讲“能拿下”不讲伤亡有多少的网民可以退散了,本帖不讨论能不能拿下 的问题。 这个城池在古代德国,蒙古人十万大军攻城。这关系到攻克此城以后能不能 照葫芦画瓢把这套“拿下”的手段重复五百次、一千次的问题。 要是攻城军伤亡控制在两百人之内,至少这套“拿下”的手段还能在别的城池 重复三百次。 要是伤亡三千人,这套“拿下”的手段在别的城池重复十次就够了。 要是伤亡五千人,这套“拿下”的手段在别的城池重复十次都嫌多。最多重复五次 就该另想策略了。 一次得逞并不等于可以照葫芦画瓢把接着重复下去。 一千人守城只有一百二十人(其中包括领主和亲信)是正规军人且还是领 主私兵,中央直辖军人一个人都没有。 有九百人是民兵,战斗力较差。另外还有四百民壮,战斗力连民兵都不如。 另外还有“具备一些劳动力”的老人、妇女、半大儿童三千六百名,战斗力等于零, 但是可以提供劳务,注意,这帮不参战人员不是吃干饭的。 另外还有非常老、非常病弱、非常小的平民八百人就连劳动力都不能提供。 整个城防人员状况大体如此。 德国,有德奸但是没有成建制的伪军。全城居民众志成城。 城池外围地形待续,总之不是非常险要也不是完全不险要。 这类规模城池在德国不下一千座,要是蒙古人难以照葫芦画瓢重复五百次攻克 五百座城池,那么蒙古人就可以滚蛋了。 伤亡四千人攻克城池一座毫无意义,得不偿失。
评选国际名将的标准,看这样是否公平? 评选国际名将的标准,看这样是否公平? 有人总是用“大破敌人多少”当作标准。这个标准非常片面。 人跟人不一样,你大破了一百万囊货也不如人家大破了五万精兵含金量高。 所以,首先要看“是怎么大破的”。 如果像韩信那样——制造一个“事件”(比如掏后路或者抢先谋杀敌人主帅之类的), 然后敌人普通兵就被吓坏了,不战自败,不击自溃。这就不算数。因为这种让敌人 不战自败,不击自溃取胜方式——用来流氓打群架还可以,中国古代许多战役 还就是流氓打架水平,所以才有那么多不战自败,不击自溃的场面。 打国际战争,你让敌人不战自败,不击自溃?根本没有这个可能性。韩信那一套 让敌人不战自败,不击自溃的取胜方式,在国际舞台根本上不了台面。 国际名将———战胜敌人必须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击败敌人,不能像韩信那样 依靠敌人自我失败。 流氓打架格式的胜利,不管大破敌人多少,一概不算数,典型例子就是韩信。 还有,你战胜的敌人必须单兵战斗力强。否则曾国藩也能跻身国际名将行列了。 曾国藩声称“我大破了三十万长毛贼,罗伯特.李失败了,所以我老曾就比 罗伯特.李厉害”,对不起,这种逻辑在国际上没有人承认。 你曾国藩大破了三十万长毛贼是吧?这只能表明太平天国比你更臭,一点也不表明 你湘军真的很厉害。要是罗伯特李对抗的美国北军压在湘军头上,湘军只有土崩瓦解 的份儿,根本难以像美国南军那样长期抵抗。 所以,胜利者曾国藩(对太平军取胜)就是不如失败者罗伯特李(对北军失败)。 再说一遍,你胜利了只能表示你的敌人比你更臭,一点不能表明你真的很厉害。
评选国际名将的标准,看这样是否公平? 有人总是用“大破敌人多少”当作标准。这个标准非常片面。 人跟人不一样,你大破了一百万囊货也不如人家大破了五万精兵含金量高。 所以,首先要看“是怎么大破的”。 如果像韩信那样——制造一个“事件”(比如掏后路或者抢先谋杀敌人主帅之类的), 然后敌人普通兵就被吓坏了,不战自败,不击自溃。这就不算数。因为这种让敌人 不战自败,不击自溃取胜方式——用来流氓打群架还可以,中国古代许多战役 还就是流氓打起架水平,所以才有那么多不战自败,不击自溃的场面。 打国际战争,你让敌人不战自败,不击自溃?根本没有这个可能性。韩信那一套 让敌人不战自败,不击自溃的取胜方式,在国际舞台根本上不了台面。 国际名将———战胜敌人必须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击败敌人,不能像韩信那样 依靠敌人自我失败。 还有,你战胜的敌人必须单兵战斗力强。否则曾国藩也能跻身国际名将行列了。 曾国藩声称“我大破了三十万长毛贼,罗伯特.李失败了,所以我老曾就比 罗伯特.李厉害”,对不起,这种逻辑在国际上没有人承认。 你曾国藩大破了三十万长毛贼是吧?这只能表明太平天国比你更臭,一点也不表明 你湘军真的很厉害。要是罗伯特李对抗的美国北军压在湘军头上,湘军只有土崩瓦解 的份儿,根本难以像美国南军那样长期抵抗。 所以,胜利者曾国藩(对太平军取胜)就是不如失败者罗伯特李(对北军失败)。 再说一遍,你胜利了只能表示你的敌人比你更臭,一点不能表明你真的很厉害。
请作者以后别搞长枪齐刺了行不行? 一杆长枪刺出去,正是攻击力最强的一霎那,同时也是防御力最弱的一霎那。 要想攻击力和防御力在同一霎那都强那是不可能的,有得必有失。 军阵对战,任何人一枪刺出就是自己破绽,不管这一枪有没有击中敌人都是破绽。 哪怕你这一枪已经击中对面敌人甚至击杀了对面敌人,可是敌人远不止一个。 被你击杀敌人的战友,就会趁着你长枪一秒钟内尚未拔出敌人尸体,冲上来反手 给你一枪!这时你能依赖的只有身旁战友掩护,你本人无能为力,至少在一秒钟 内或者两秒钟内(刺入过深,卡住骨头缝)无能为力。 要是你一枪刺出没有击中敌人,同样也是破绽,你一枪刺出惯性已经形成(金庸 的话叫做“招式用老”,招式用老~措辞有歧义,确切概念是惯性形成),急切间 难以改变长枪速度的方向,敌人就借机反击你。 所以只要你一枪刺出,你就破绽定了!那就全部靠身边战友掩护。 军阵最前排面对的敌人,有的在长枪可及距离内,有的在长枪可及距离外。 长枪可及距离外的---你一枪不可能刺中他。 就算在长枪可及距离内,他有破绽你可以刺中他,他没破绽你就不能击中他。 长枪可及距离内同时又有破绽的,永远是极少数。 作者在《商业三国》经常描绘长枪齐刺,以为动作越整齐就越能体现集体力量, 击刺动作越整齐越好,其实正好错了。但凡有破绽的人体动作,一个集体正是 靠了动作“不整齐、不统一、不一致、不全都”来弥补个体的缺陷,使得同一 秒钟内具有动作破绽的个体永远位于其中少数,他们的人体动作破绽被身旁战友 所弥补。下一个瞬间,战友的破绽又被他们所弥补。 要是所有人“整齐、统一、一致、全都”作出同一个攻击动作,那么就是所有人 在同一秒中出现同一个破绽,而对面敌人不可能在同一秒钟被杀。那就糟了, 敌人一反击,你们没有任何掩护。 集体力量是靠着集体动作“不整齐、不统一、不一致、不全都”来施展的, 而不是靠着集体动作“整齐、统一、一致、全都”来施展的。 长枪齐刺,正好把概念弄反了。
长枪阵大破鸳鸯阵,我就单兵武功高五个百分点就行 以长枪为主要兵器之军简称“长枪军”,另一方简称“鸳鸯阵军”。 长枪军由肉搏和射击两个兵种组成步兵。射击兵占总兵力22%,其中一半是客串的, 专以肉搏为能事,箭法不咋地,是以肉搏为主要战斗格式,出了特殊情况才射箭呢。 一旦出了特殊情况,那就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射箭准的,有占全部队11%的专职弓箭兵 能射准就行了。 长枪军肉搏步兵每十人编制为一个班。全班主要兵器是长矛(三米长)四根、中 长矛(二点八米长)四根、短矛(二点五米长)两根,是人手一枪。全班第二兵器 是盾牌八面、腰刀四口。 副兵器------- 什长和伍长各自配备盾牌一面、腰刀一口。 八名普通兵有六人各自配备盾牌,有两人配备腰刀。 简言之,人手一枪为第一兵器,什长和伍长配备枪、盾、刀。 普通兵有刀者无盾,有盾者无刀。因为长途行军每人扛着三件兵器太累。 什长和伍长有三件兵器,不过行军中每行进二百米就把什长和伍长盾牌换 一次人手,行进一千米就换五次人手,完成一个轮换循环,什长和伍长盾牌是拖在 地面行军,谁都不会乖乖的端在手上徒耗体力。 每个班十个人有二十二件兵器,到了战场跟敌人照了面,什长和伍长盾牌由这两名 士官自己拿着,不再换人了。 专职弓箭兵---- 以弓弩为第一兵器,以长矛、短矛为副兵器。 客串弓箭兵---- 以长矛、短矛为第一兵器,以弓弩为副兵器。 弓箭兵什长伍长佩带腰刀,什长伍长的弓箭(不管是第一兵器弓箭还是副兵器弓箭) 长途行军时也是轮换携带,不过拖在地面行走的是扎枪尾部,弓箭不抗拖。 弓箭兵每个班十个人也有二十二件兵器。 一旦敌人打穿了防线,可以保证全部兵力投入入搏战。 经常发生某些客串弓箭兵整场战斗不曾射出一箭,全是肉搏来着。 待续
这仗赢得也太下个当然了吧?又指挥敌人自杀了? 罗立看到这伙蒙古骑兵要逃,知道这是他出击的机会了,于是大刀朝天一举,便嗷嗷怪叫着率领一营骑兵杀了出去,而这些刑天军的骑兵们也皆为精锐,骑术不见得就差到哪儿去,一看罗立这个都统都一马当先的杀了出去,哪儿会甘于落后呀!一个个也都欢呼嚎叫着催动坐骑,飞也般的蹿了出去,只朝着这伙蒙古骑兵追了下去。 -------------------------------------------------------- 打仗哪有不预留预备队的? 蒙古骑兵又不是整天捆绑在一块儿~~要么一块冲要么一块逃, 有这么动作整齐步调一致的么? 我要是蒙古人,我就步调不一致,我就动作不统一不整齐,看你怎么办? 我就先派略少于一半人上前骚扰,见到有利就全队压上,见到不利就前队逃窜。 你罗立带领骑兵追击前队?正好,我后队六百骑正好一个反冲锋反击! 两军迎面相撞! 这还不算,前面逃窜的那些人稍微拉开点距离,就从最后一排率先转向朝后 反扑,接着就是最后第二排、最后第三排、最后第四排转向,以此类推。 转向时间顺序是从倒数的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第n排这个顺序。 这跟步兵遭到袭后是同样的转身顺序,所不同的只是步兵是一半左右人 转身以应付两面夹击,骑兵是全部转身。 骑兵最有利战法不是冲锋,而是反冲锋,反冲锋能够发挥骑兵全部战斗力, 骑兵拼白刃~~你刑天军骑兵能行? 未完待续
我告诉你对付高起潜的政治和军事举措 对付高起潜,不打不行。大打出手也不行,得给他一个教训打疼他,不然他还总以为 他是居高临下围剿者呢。 你不是声称紧急情况下动员老百姓上战场吗?告诉你用不着。 既然老百姓民心向着你,那太好办了。你就声称为了避免中国人打中国人 的不幸,需要隔开刑天军和官军,动员至少数以万计的民众最好是十数万民众, 把官军和刑天军之间的至少一百里最好数百里官道全给破坏掉,全给掘成松土。 这一手就叫破袭战,是八路军常用招数。而且你尽可以扬言,破坏官道同样也是 为了防止刑天军主动袭击官军,谁都别想主动袭击另一方。 官军数万大军辎重多得很,辎重都放在大车上只能依赖官道,不能走田野走荒野。 官军数万大军要是带辎重尾随刑天军就只能修复官道,可惜官道被破坏不是几个 点,而是漫长一条道,修复永远没有破坏快。拿修复对抗破坏永远抗不赢。 当然官军可以不从官道行军,人能过去,可是辎重却不能过去。 于是高起潜必然派出轻兵来监视你们,当然主力还得带着辎重不能抛弃辎重。 轻兵行走迅速,主力想快也快不了,因为控制因素不是人走路速度,而是物资移动 速度,他们就一边修复官道一边挪步好了。 不出三天,轻兵和主力越拉越远,足有六十里路程,这时就可以使用有预谋遭遇战, 干净利索歼灭这数千轻兵,就算主力派出援兵支援,那也是急行军非常消耗体力, 等他们损耗体力克服了这六十里距离后,就没什么战斗力了,连同这帮援兵一并 消灭!不过这条战策太毒,对汉人军力(就是官军)损失过大,所以还是派出 少量骑兵迟滞一下援军速度,不是真的怕他们增援,而是阻止他们来送死,当然 这帮援军是不知道也不领情的,要是他们强行克服骑兵骚扰,硬要及时增援的话, 对不起,那是他们急着要送死,那就只好却之不恭照单全收了。 封建官僚有个狗屁韬略?他们整天挂在嘴上就是埋伏埋伏的,根本就不懂有预谋 遭遇战的理念,连岳飞尚且都是这份德行,更别提 什么高起潜了。 古代人那套臭理念吧,动不动就埋伏埋伏的,熊德行。 我干嘛要埋伏你?我不需要地形十分有利,我只需要迎头撞见你就足够了, 你防得了吗?岳飞尚且防不了,更别提你高起潜了。
三米长枪对阵四米五长枪,谁胜? 在头一轮肉搏战杀退敌人后,敌人跑步逃窜。我军当然不能跑步追击。 敌人逃窜的只是第一线兵员(包括火枪兵和肉搏步兵,又不是全部兵员。 大西军持盾长枪兵在突击以前盾牌早就扔在地面,现在盾牌在他们身后 三十五米地面,三十五米距离虽短,可是要返回三十五米捡起盾牌再追击? 连傻子都知道敌人早就跑远了。 要是持盾长枪兵不捡起盾牌只拿长枪追击,明军预备队肯定有大批弓箭兵, 他弓箭兵一顿猛射,咱们不就成了箭靶子了么? 大西军战斗口号是:不怕死,不送死。 勇敢是用来以命换命的,最好一条命能换敌人八条命。勇敢不是用来抻长脖子 单方面让敌人杀的。勇士是用来上战场的,不是用来上刑场的。 单方面挨杀的事绝对不能干。 如果不追,就放敌人逃窜了?等岳飞整合了溃兵以后再次反扑?哪有这等便宜事? 大西军是悍勇加谋略,清军的悍勇对付不下来的刑天军,大西军的悍勇加谋略就能 对付下来,不过眼下攻打的是岳飞军,不是刑天军。 大西军每个肉搏长矛步兵班(十人编制)都有两个兵携带速射弓作为第二兵器,另外 八名长矛兵的第二兵器是佩刀(长矛步兵必须佩刀,长矛经常卡在敌人或者敌战马 躯体中两秒钟内难以拔出,生死搏杀之际不允许连着三秒钟去拔长枪,佩刀作为应急 兵器)。一见敌人逃窜,战斗在第一线的携带速射弓者,不待军官命令 掣出速射弓开弓就射!要是等待军官命令,敌人早就跑出五十米以外了。西军 制度------速射弓的启动决断权在士官和士兵,不在军官。 虽然速射弓射速极快,但是射程特别短,只射了两发到三发,敌人就跑远了,跑出 五十米以外就出了速射弓射程了,速射弓本来就不是弓箭兵兵器,只能当做肉搏步兵 辅助兵器。
【战术推演】火枪阵是怎么被攻破的,看细节是否可行? 我就不拿刑天军开练了,怪不好意思的。但是新型大西军平时演练怎么攻破火枪阵 还就是拿刑天军当作假设敌,实际战斗是对明军进行。当然历史上的明军火器质量 差劲,军纪也很差。但是我给敌人开反向金手指,就让他们在穿越而来的岳飞及其亲信 大将经营下火器质量嘎嘎好,军纪嘎嘎严明。我最喜欢给敌人开反向金手指了,只有 敌人够强硬,胜利才有价值,才不至于落到胜之不武地步。 对了,岳飞还受到崇祯皇帝无比信任,崇祯造口号云:“岳飞许胜不许败,败了就是 奸臣迫害,奸臣迫害那不算数,所以岳飞永远不会败”。 为了严厉杜绝因为奸臣迫害引发的岳飞战败,崇祯下圣旨谁都不许说岳飞坏话,谁说 岳飞坏话谁就是奸臣,朕就要严办谁。什么高起潜、杨嗣昌谁都不敢说岳飞半个不字。 崇祯还从内库拨款给岳飞军打造了许多质量嘎嘎的火器,总之崇祯对岳飞寄予了无限 期望,既然杜绝了奸臣迫害,那么岳飞想必是包胜不败了。众多士大夫也以为岳飞 (排除了奸臣迫害以后)包管旗开得胜没商量。 可是这样一来,一旦岳飞(杜绝了奸臣迫害以后)彻底战败,岳飞粉丝们就连向奸臣推 卸责任都没得推。大明朝官僚体系信心就会一落万丈,彻底失去自信心。这个赌注太大了。
两强之战中双方的战术和平时练兵都很有缺欠 刑天军怕不怕战线被骑兵冲破?如果怕,却扯什么“我们战线永远不会破”那就 不现实了,官军总是能局部打你几个破口的。 要是我编练的部队,根本就不怕你冲破战线(当然能不让你冲破还是不让你冲破), 万一你用人员伤亡为代价冲破了十个破口,冲出破口可是要付钱哦?这个钱是用 骑兵的人命来支付,三百五十条人命卖一个破口子,最多我只卖二十个破口,多了不卖。 再说关宁军也没有那么多人命来支付。 你冲破了十个破口子,并不代表我就溃散了就任凭你单方面杀人了,没那回事儿! 只不过我大阵抵抗力有所削弱而已,用你三千五百条人命换取我大阵抵抗力削弱, 那些阵亡骑兵也算没有白死。 接下来我的整体大阵就变成刺猬群阵,这种刺猬群阵是南宋民族英雄吴玠创造的, 不是岳飞创造的,岳飞顶无能了就会仰仗文人群体无耻YY。 刺猬群阵抵抗骑兵力度不如整体大阵,不过不要紧,我这里削弱了,敌人骑兵同样 也削弱了,遍地死伤的战马构成了障碍物,迫使后续而来的骑兵拐弯减速,再也 不能任意选择方向部位策马猛冲,要是不怕被死马绊倒就尽管试试看? 刺猬阵能不能连续抵抗冲击超过四十分钟?不能! 反之,敌人后续骑兵能不能连续冲击二十分钟?更加不能,他们甚至不能连续冲击 七分钟。 刺猬群阵后面是利用运送兵器小车倒扣形成阻碍物,这些阻碍物当然挡不住战马, 也不需要挡住战马,只要战马跳过去或者绕过去就足以衰减速度。刚才战马冲透 刺猬群阵速度就衰减一次,如今跳过小车再衰减一次,如果故意不跳过小车 故意硬撞,固然小车会被撞散架,但是同时战马也会被撞断马腿,这就真的 变成挡住骑兵了,所以他只能跳过去绕过去,唯独不能故意硬撞过去。 这时候刺猬群阵弓箭火力 倒射!先射杀一小半冲透群阵的幸运儿再说,其余幸运儿有幸冲入阵后空地也就 一百五十米纵深,对不起,过了这一百五十米还有第二道战线对准这些幸运儿 中的幸运儿射箭,这帮幸运儿陷入两线弓箭火力夹击之中。 你有种再冲第二道防线呀?冲击头一道防线(从已经打了突破口以后计算冲击伤亡) 已经损失了七成骑兵甚至八成骑兵,剩下的幸运儿也都大都带着伤,侥幸不带伤 的个别人也是战马速度大受衰减,骑兵密度更是衰减的厉害。骑兵的冲击战力 在冲透了第一道防线以后已经衰减到原来的两成甚至不到两成。你不衰减又怎么 能够冲透大阵?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 就凭你这已经急剧衰减的剩余骑兵还想冲第二道防线?摆明了是送死! 我这大阵原本是为了对付迂回包抄两面夹击儿设置而平时编练的,如今用来 对付只有一面攻击(不能分出偏师迂回包抄到后路)-----根本就是牛刀子 杀鸡,还没等使出全力,敌人就完蛋了。
长枪别用4.5米那么长 这种长度,只能依靠集体效应才能奏效。 中国是一个讲究“智取文化”的国家,各式各样投机取巧的作战方式层出不穷, 这些方式有切合实际的,也有文人团体无耻YY的,象岳飞砍马腿就是文人团体 无耻YY的,实际战斗根本行不通。敌人做梦都想打散密集步兵方阵, 敌人做梦都想投机取巧“智取”你。作战中他们总是能够打散密集方阵的, 哪怕是持续时间只有几秒种的暂时打散。 一旦步兵方阵被标枪弓箭打散,马其顿战士凭借卓越的单兵格斗能力跟敌人 对杀丝毫不落下风。在对杀过程中重新集结起来重新恢复集体效应。 单兵格斗中的马其顿战士是老虎,集体效应中的马其顿战士是长了翅膀的老虎。 一旦步兵方阵被标枪弓箭打散,只不过是老虎丢掉了翅膀-----这并不表示敌人 就有机可乘了。 刑天军可是中国人,没有那个手持四米长枪还能左刺右刺单兵格斗能力,全部 希望都寄托在集体效应上面,全部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筐子里,十分危险。 再说一遍,敌人做梦都想打散密集步兵方阵,作战中他们总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一旦步兵方阵被标枪弓箭打散,马其顿战士凭借卓越的单兵格斗能力跟敌人 对杀丝毫不落下风,可是刑天军战士就不行了,他们失去了单兵格斗能力, 被敌人近身大杀特杀就悲惨了,根本没有那个时间重新集结。 超长长枪方阵必须以单兵格斗本事为平台,决然不是以总司令“聪明的想法”为平台。
金庸人物总是难以理解古龙人物思想境界,是何原因? 少林三度:谢逊这个恶贼该不该杀? 雷小雕:该杀!但是不该明教动手。 少林三度:那么我们三个亲手杀谢逊,贵教是不管了? 雷小雕:可以。 少林三度:赵敏杀害了我们师侄空性,又杀了我少林数百僧侣,这笔血债一定要讨还, 我少林寺就向赵敏讨还血债,希望教主不要干涉。 雷小雕:就算我不干涉,可是我教教众干涉怎么办?赵敏杀了你们师侄空性, 又杀了你少林数百僧侣,我教上千教众都说杀的好杀得妙,替我们明教出了一口 怨气,谁叫你们跑到光明顶杀人放火来着? 少林三度:这么说贵教是一定庇护赵敏了? 雷小雕:要想让我教不保护赵敏,除非你们少林派当初没有跑到光明顶杀人放火。 少林三度:教主就连贵教金毛狮王都放弃了....... 雷小雕:是前金毛狮王,如今谢逊早就反出明教了。 (附注:是因为雷小雕嫌谢逊滥杀无辜给明教丢人,强迫谢逊反出明教的)。 少林三度:教主就连贵教前金毛狮王都放弃了,何以却死死保住赵敏不放,莫非是 看重赵敏长的漂亮?教主跟赵敏有一腿? 雷小雕怒道:放你ma的狗臭屁! 少林三度就难以明白了,既然雷小雕跟赵敏没有一腿,为何还死死保住赵敏不放? 金庸人物金庸人物总是难以理解古龙人物思想境界,是何原因?
岳飞岳家军遇到这阵仗能够跑得掉吗? 岳飞率领十万大军正在行军妄图袭击明教近卫军后方老巢,却受到明教近卫军 八万大军的迎头拦击,这是有预谋遭遇战。跟埋伏相比有预谋遭遇战只是不占据 有利地形,也不会趁敌人没准备就突然射杀敌人一大片,也就是说战场地形 对双方是公平的。跟埋伏相同的是敌人一旦落败就根本没地方逃跑。 明教近卫军占据单兵武功优势、数人小组配合优势、连长排长指挥优势、 兵种比例优势(岳家军弓箭手比例太大,一旦肉搏战打响,弓箭手越多就越吃亏)、 骑兵优势、还有战术优势专门收拾曼古歹分子。 岳飞岳家军占据总大将“指挥”优势,不过这种战场总大将指挥艺术屁用都不顶, 还有人数多了两万,有屁用?他十个尚且打不过明教军八个,更何况是十万对阵 八万,接触面上两军对战人数相同,他根本就做不到十个打八个,做到了尚且 不顶用,更何况做不到? 岳飞打不过,能跑掉吗? 岳飞随军辎重有一个月粮食,还有立营垒木栅栏,还有大铁锅、帐篷,还有一千五百万 支箭,整了那么多箭是不是想把魔教军全都给射杀?他们有这个机会把一千五百万支箭 放出去吗? 岳飞辎重足有明教军辎重的三十倍以上,沉重大车全都壅塞在官道上,田野里根本 难以行走沉重大车。 请问?岳飞敢不敢放弃大车车群轻手利脚跑掉? 明教步兵不管行进怎么慢,比起蜗牛一般的岳家军辎重大车车队,那是快得太多了。
岳飞什么情况下打野战能打赢,我来告诉大家 岳飞什么情况下打野战能打赢,我来告诉大家专门以岳家军对阵明教近卫军为例岳飞指挥着三千人对阵明教近卫军两千人,岳飞能打胜。岳飞以人数优势 抵消明教近卫军单兵战斗力优势,然后再用卓越指挥技能取胜。人数再多了,岳飞那一套指挥技能就贬值了,因为战场总司令视野狭窄, 等到他逐个摸清三处情况,再把命令一级一级传递下去,就有些来不及 了。他手下那些军官都是上级命令传达员,这时传递命令迟缓,就不赶趟了。 岳飞六千人就敌不过明教近卫军四千人,在这个规模战斗中,总大将的 指挥就不怎么值钱。岳飞十万大军对阵明教近卫军八万大军,岳飞的所谓“指挥”根本不值钱,真正 起决定作用的是------旅长、营长、大队长、小队长这个庞大指挥官群体的指挥, 根本就不是总大将的指挥。再加上岳飞单兵战斗力居于劣势,兵种组合编成居于 劣势(弓箭手比例太多了!),兵种配合占劣势,士兵勇气占劣势,岳飞那一套 军纪严明“后退者,斩!”就是个狗屁!要是严刑峻法也能管用,大家全都比赛 严刑峻法好了,还苦练什么精兵啊?后退者斩谁不会呀?还用得着岳飞在这臭显 摆“军纪严明”?就凭岳飞手下那一大帮上级命令传达员?他们指挥个屁?他们 就会等待岳飞的命令,在这个规模战役中,岳飞的所有微末细节指挥全是错误 指挥,全都过时,无一例外!雷小雕不需要进行微末细节指挥,他只要把握 大方向就行了,原地格斗具体人体动作那是基层军官的指挥,总大将不能乱干涉。岳飞十万大军对阵明教近卫军八万大军,岳飞就连败阵而逃的机会 都没有,只能全军覆灭!岳飞军抽出两个百人队对阵明教军一个小队(双百人队),岳家军还是不行, 岳家军百人队“都将”哪有什么指挥能力?传达岳飞命令而已。士兵差距岳飞军 更不行,小组配合岳飞军更加不行,全都是劣势。告诉岳飞粉丝,你们就会卖弄岳飞的“指挥”,其实总大将的“指挥”根本不值钱, 只有停留在三千人这个规模,岳飞个人的“指挥”才值一点钱,双方人数多于三千人或者 少于三千人,岳飞的指挥都不值钱。 偏偏明教近卫军拒绝进行两千对阵三千的战斗,要么两百对两百,要么八万对阵 十万,岳飞一点取胜可能性都没有。
六大门派什么那么愚昧竟敢来攻打明教总坛?知道最好下场是什么? 就算你仗着金庸慷慨奉送狗屎运,仰仗成昆偷袭,灭了明教总坛。明教那些分坛可不是 吃干饭的,他们不来驰援总坛是怕遭到埋伏,那帮人一定会改成这种方式:反过来去 伏击已经在光明顶灭了明教总坛的六大门派,将之各个歼灭。要不是赵敏秉承金庸 嘱托抢先把六大门派保护起来(名为抓捕,实为保护),六大门派早就让明教那些 分坛扫平了。 不要跟我说明教那些分坛打不过六大门派这类混账话,明教那些分坛至少能跟 大元帝国形成抗衡,六大门派凭实力也能跟大元朝形成抗衡不成? 而且金庸更为可笑的是,明明是察罕帖木儿把解药销毁殆尽了,金庸硬是凭借 法术变出一千二百份解药放在鹿杖客住处,好让范遥前来智取解药。后来 一看一千二百份解药太扎眼,有读者质问解药都被销毁了你哪来的解药 怎么办?于是金庸就通通销毁掉,另外用法术变出七十份解药。 金庸满意滴说,七十份这个数目不算太扎眼了,总算能糊弄过去了。 但是六大门派有一千二百人呢,七十份解药这哪够呀?于是金庸不假手 张无忌,直接把六大门派一千一百三十人给YY走,留下七十人有名 有姓的在万安寺装潢门派,以吸引读者眼球~~你看我没有把六大门派 那些人YY走吧?这不还有七十人留在万安寺么? 见过作者耍赖的,没见过这么像金庸耍赖的。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