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见_南燕
雪见_南燕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关注数: 86
粉丝数: 206
发帖数: 14,291
关注贴吧数: 55
圣严法师:如何祈福才能得福? 了善尽生命共同体一分子的责任,我们应更进一步将祈福的观念和行为具体落实在生活中。祈福的方法有四种:
证严法师:观照当下一念心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的师父常常教诫弟子们说:‘你们若想修行,首先要戒止五欲之心;如果能够降服五欲,心不被外境引诱,就可以真正达到修行的境界。’这位年轻的修行者就经常思考:到底五欲对修行人有什么害处呢? 有一天,他走到放生池旁,看到一只乌龟慢条斯理地从池里爬上来,这时来了一只野干(类似狐狸的动物),野干看到乌龟张口就咬,乌龟很快地把头缩回去;野干又要咬乌龟的脚,乌龟也很快地把脚缩进壳里。 过了一会儿,乌龟以为野干走远了,就把头脚伸出来,没想到野干瞧见了,又跑回来要咬它;如此反复多次,野干疲于奔命却无所获,终于丧志离去。乌龟看到野干走远了,把头和脚再伸出来自在地游水、爬行。
净慧长老:不要在梦幻泡影上用太多的心思 《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 所谓修行者,即是修心,修心即是修性,修性也是修心,心性不一不二。禅宗的功夫以明心见性为目标,所谓: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心性有何差别呢?心有生灭变易,性者如如不动。所以,性是体,心是用。明心用,见心体,这就是修行切要的功夫。 佛教讲的一切法,阐释的一切道理,都是根据世间万事万物本自具足的体和用而宣说的。把体用弄明白了,在修行上,少走弯路,容易见效果。比如说,一盏灯,也有体有用。灯的本身就是体,灯所发的光明就是用。体用结合,才能把世间的万事万物说清楚。体用搞清楚了,在修行中才能真正找到本末,找到究竟的东西是什么。 因为不认识到一切事物的本体,就容易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修行的根本,明心见性,找到这个根本了,就不会胡思乱想,找到这个根本了,就不会痴人说梦。 我们修行,不是要在眼前的点点滴滴的奇特现象上去用心,要从根本上用心。点点滴滴的奇特现象不用功的人也会有的,比如说日常做梦,梦境有好有坏,有善有恶。 梦毕竟是梦,一般来讲梦里的事情总是相反的。比如说梦到好的境界,恰恰就是有一件不好的事情会发生;梦到惊险的事情,往往就会有顺利的事情出现。那些解梦的人,圆梦的人,多半都是用这种方法来为人解梦。
梦参老和尚:信佛后没感应?其实这些都是效果 我们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讲求效果。像我们做生意讲,挣钱了,效果好;赔钱了,效果坏。当你做一件事情,收不到效果是不好,信入之心不能增长。皈依修行有没有效果呢?不修行没效果,修行绝对有效果,起码你的烦恼渐渐轻,你的智慧逐渐增长。 好多人,虽然他没有早念、晚念,但是皈依佛了,经常地听课,经常地薰习,经常磕头拜忏,渐渐感觉到过去发脾气、心里很急,居然不发脾气了,逐渐地就转化了。或者跟工友,或者跟职员们,经常地发脾气,责备人家,但是他学了佛之后,渐渐能心平气和跟人家说,再不发脾气了。 所以我到他们公司去,他们职员说:“老师父!我们都要皈依你。”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们的董事长不跟我们发脾气了。”这叫效果。因为他一个人来影响他们的公司差不多上百人,一层一层的很多职员。如果董事长不发脾气,能转变了,别人认为:“像他这样个性的人,居然也能转化过来,佛法的力量还是很大的。”所以一定有效果。
一诚长老: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都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淫戒的制定,就是源于这样一件事: 世尊在毗舍离国的时候,有位迦兰陀村须提那子,是村中财宝很多的富家子弟,由于对佛法信心牢固,因而跟随佛陀出家行道。当时谷贵,比丘乞食难得,须提那子心想:“不如带比丘们前往故居迦兰陀村乞食,因为是我故居的缘故,就能大行利养,得修梵行。也可使我的族人趁此因缘行布施,作福德。”于是带领诸比丘前往迦兰陀村。 当时,须提那子的母亲听说儿子带着比丘们还归本村,便前往迎接,并劝他还俗:“你父亲已经死了,你祖父及你父亲所留下来的家财无量,现在没有人继承,你应该舍道还俗,好好地守护、爱惜我们的家财。”须提那子即答母言:“我不能舍道,我现乐行梵行,修无上道。”如此三劝三答,儿子始终不肯还俗。 其母便舍之而去,回到家里告诉媳妇:“你月水来的时候,记得告诉我。”媳妇自知月水时至,即告诉母亲。于是母亲要她把初嫁衣服穿上,带到儿子的住所,劝他还俗。但他始终还是不愿,母亲没有办法,就告诉他说:“你的媳妇华水已出,现在正好可以结胎安子,使我们家族不至断种。”儿子告诉母亲:“这事简单,我可以做。”当时由于佛尚未制戒,须提那子不知、不见欲秽,便捉住媳妇的手臂,带到至园中屏障之处,三行不净。 须提那子犯了恶事,作了不净行,烦恼得很,经常闷闷不乐,其他的比丘见了问他:“你修梵行很发心,为什么不快乐呢?”过去的人很直爽,做了什么事都讲给比丘听。他说:“我犯了恶事,犯了不净行。”比丘们就将这个因缘一五一十地告白世尊。世尊问了须提那子所犯之事后苛责言:“你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正因为发生了这件事,后来世尊才制定了淫戒。戒的存在,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世间的角度来看,它本质的目的都不是为了束缚人的言行,而是为了让人活得坦荡,内心没有愧疚。
则旭法师《观音菩萨》:六道众生如称念,解脱永无疑
190910【闲聊】为什么皇上不能为了一个心爱之人舍弃后宫? 没错,我又来水了~(此处应有) 晚清妃嫔皂片镇楼~~~
慧普法师《一声佛号一声心》
190906【闲聊】敖丙与椿的行为很像,为什么没人骂敖丙? 一楼敖丙镇楼。
190906【闲聊】敖丙与椿的行为很像,为什么没人骂敖丙? 放这样一个话题,和大家唠唠嗑的。 最近也是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话题,看了众多答案,感觉还是很有意思的,所以把话题扛了过来。
则旭法师《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190904【闲聊】如何评价即将上映的《攀登者》?
190902【诛仙】如何评价8月30日上线的电影版诛仙终极预告?
印良法师《七里莲海宝塔寺》
则旭法师《放生歌》MV
则旭法师《别离》世间尘缘无尽落,明日今朝转念过
190822【造型】如何评价20日电影诛仙官博新放出的碧瑶造型? 一楼度娘。 重要的事情先说三遍: 大家请勿攻击演员,仅评价造型。 大家请勿攻击演员,仅评价造型。 大家请勿攻击演员,仅评价造型。
则旭法师《淩云悟》|惟愿法界众生,笑看世间尘缘
190821【闲聊】如何看待蜘蛛侠退出漫威宇宙? 内容来源:微博ID:守望好莱坞 #索尼官宣漫威退出蜘蛛侠#官宣分手了。索尼影业通过THR正式宣布:漫威影业和凯文·费吉将不再参与制作新一部蜘蛛侠电影。 索尼称最近关于费吉和《蜘蛛侠》的报道有错误,但确认费吉不再任“下一部蜘蛛侠真人电影”的领头制作人,是迪士尼的决定。索尼称对迪士尼的决定很失望,但表示尊重。 索尼声明称,未来不是没有转机(声明中也只说到了“下一部蜘蛛侠真人电影”,但目前这个停止合作的决定是迪士尼做的),也强调蜘蛛侠电影是自家的IP:“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改变,但是也理解迪士尼给了他(费吉)很多新的责任,包括他们新拿到的漫威版权,这让他们没有时间花在他们不拥有的IP上。” 索尼也感谢了费吉对蜘蛛侠电影系列做出的努力和指引,“他帮助我们走上正轨,我们会继续下去”。
《华严盛会》则旭法师
190816【定妆】电影版诛仙新一轮定妆照上线 一楼度娘。 图片全部来自电影诛仙官博。
铃木大拙:每次发脾气前,都是你改善心境的最好时机 生活应该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旅行。当你觉得人生太沉闷时,你可以倾听自己的心跳,倾听自己的真实想法,与这个噪杂的世界保持距离,然后,快乐安然地再投入到这个世界中去。 临济禅师让弟子给华严禅师倒茶,但华严禅师却并没有回敬,这并非华严禅师看不起临济禅师,而是他们心中都清楚,自己有的东西,是不需要别人赐予的。比如对生活的热爱,比如自心的追求以及面对人生的勇气。这些需要我们自己发掘,而不是靠着谁凭空地带给我们。 你的内心清净明澈,你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你的内心充满了欢喜善意,你的人际关系基本上应该不会有问题。想知道你每天的内心状态是否在正道上,那就看看你的生活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生活是映照内心状态的镜子,而且它从不会欺骗你。
印能法师《微妙佛音》MV宣传片
慧普法师《自在修行》,自在修行得解脱,纵横四海任吾行!
佛乐《大势至菩萨心咒》听闻者消灾增慧,一帆风顺,圆满幸福
慧普法师《一轮明月照禅心》:一曲琵琶奏月明,一颗明珠照大千
慧普法师《人生一首歌》:茫茫人海,追求真的自我
则旭法师《问佛》:世间沧桑,谁来评说?
佛教歌曲 印能法师 《忽闻海上有仙山》 清静修为
190805【猜测】剧版长安十二时辰终极BOSS会是谁? 一楼度娘
慧律法师:嫉妒猜忌蒙蔽心性 人花在批评、毁谤、伤害他人的时间,胜过于冷静思考、了解自己。 在现今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社会里,人们常因狭隘的心态,引发利害冲突,产生种种烦恼。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处处为自己设想,产生分别与对立的心,更因个人的主观,漠视客观环境的存在,于是,障蔽了自己的心性,导致将心态陷于不平衡,进而造成人我之间的不和谐,导致无谓的纷争与忧扰。 像同事之间,虽共处同一办公室,却终日互相猜疑。于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要斤斤计较,动辄相互向老板告状,说是自己受尽委屈,要求这要求那,时而滋生事端,破坏办公室的气氛。事关自己的利益,争取也就算了,有时还要涉及无辜,令周遭的人也倍感压力。此种行为,其实是一颗心被嫉妒及猜疑蒙蔽了,以致做出丧失理性的事情,真是愚痴啊!例如有一次颜渊在为孔子煮稀饭时,天花板突然掉落了一样脏东西。于是颜渊就用汤匙将它舀起,咬咬看它是什么。碰巧孔子在他身后,见状便不高兴地说:‘唉!这个颜渊怎么这么不懂敬师的礼节呢?’ 孔子将此事告诉子路,子路脾气很坏、个性冲动,马上跑去找颜渊算帐。待颜渊讲明原由,子路才心平气和地向孔子说明。 孔子便集合弟子们说:‘我孔丘亲眼目睹颜渊偷吃稀饭尚不真确,更何况平常在大街小巷所听到的是是非非,又怎么会准确呢?’ 人本来可以过着快乐的日子,但我们却会为了一点小事,把自己搞得烦烦扰扰,无法宽恕、原谅他人。只想改变别人,而又不反省自己的人,将会抱憾终身而随业力堕落。文字丨慧律法师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则旭法师《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190801【讨论】关于校园霸凌那些事儿…… 一楼给度娘。
印能法师《天上天下无如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190730【水贴】哪吒票房超越大圣归来,创国产动画票房新纪录 据猫眼数据,截至到30日13点,《哪吒之魔童降世》总票房突破9.57亿,超过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9.56亿总票房。
则旭法师《心》:一朝一暮一念一生,一心一意一禅一人
印能法师《见与不见》:何必执着见与不见,一切皆因缘
190726【哪吒】《哪吒之魔童降世》怎么样?
190726【预告】如何评价《上海堡垒》电影“错过”版预告?
印良法师《心香》:钟鼓齐鸣 颂经卷,禅那伴我入梵香
慧普法师《阿弥陀佛在心间》,他教我不贪不厌~
190723【预告】如何评价电影版诛仙首支预告片?
圣严法师:因为柔软,所以坚强 柔软与坚强,两者看起来虽然像是对立的,但却可以同时存在。大部分的人会认为刚硬的东西一定很坚固,其实刚硬的东西往往最脆弱,即使像金刚钻这般坚硬的物件,也可以用切割钻石的工具将之毁损。所以,最坚硬的通常是最脆弱的,最柔软的反而可能是最坚强的。 因此,真正想要降服敌人、敌国,要凭的不是武器,也不是战争,而是用和谈的方式沟通,进而以德服人。因为武力只是一时的吓阻作用,并不是常保和平的方法,也绝非真正解决纷争之道,道德感化的力量才是最强、最深刻的。 这种柔软的坚强,就像“大地”一样。大地平时很柔软地承载万物,却也是万物最坚强的凭借;就像温柔的女性一样,为了保护她的子女,在非常时刻,也会变得很坚强。所以人们常藉大地来歌颂母亲,柔软也成为为女性的代名词。 一般人认为女性是温柔的、柔和的,而男性应该是刚强的,但是,难道男性就不需要柔软的态度吗?其实,女性过分柔软会变成柔弱,而男性刚强中应该带有柔性,如果不够柔软,便不能成为伟大的人物。以往的中国人强调大男人主义,男人的形象总是比较刚强、威猛,但是从古往今来的例子来看,大丈夫一定是非常柔软、坚强的,不只是刚强而已。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能伸是大丈夫的特质,小人物因为姿态不够柔软,往往只能伸、不能屈。 所以,真正的大丈夫,都是能够忍受一时的屈辱,例如,韩信禁得起胯下之辱;越王勾践忍辱偷生、卧薪尝胆,终于成就了大事。他们的表现,是柔软而不是柔弱,是坚强而不是刚强,所以,如果想要真正成就大事,就必须具备柔软温和的坚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这种柔软的坚强呢?那就是,待人要宽容、温和,纵然别人用尖锐刻薄的态度对待你,也不要想着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要能暂时忍住、包容下来,但也不会因此而被击倒、打败,或是心怀怨恨,而能善尽自己一切的努力,等待因缘转变,这样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对方。文字丨圣严法师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印能法师《观音赞》MV:千处祈求千处远,苦海常作度人舟
想认识佛教的朋友,请耐心读完…… 文字丨转载自网络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慧普法师《阿弥陀佛偈》,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外交贴】佛教音乐吧前来拜吧~ 百度佛教吧的吧友大家好~ 佛教音乐吧主要关注佛教音乐,及法师们的开示。 欢迎各位师兄来佛教音乐吧常驻~祝愿两吧友谊长存~ 也祝愿百度佛教吧人气爆棚。 诚祈正法常住!
【外交贴】佛教音乐吧前来拜吧~ 佛教网吧的吧友大家好~ 佛教音乐吧主要关注佛教音乐,及法师们的开示。 欢迎各位师兄来佛教音乐吧常驻~祝愿两吧友谊长存~ 也祝愿佛教网吧人气爆棚。 诚祈正法常住!
慧普法师《和之声》: 洗心如镜和天下,清心致远和人间
190718【闲聊】吧里有人看了真人版狮子王吗?
190718【闲聊】十年了,贾君鹏回家吃饭了吗?
星云法师:人生在世,留一点帮助别人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在印度有两个妇人,同时得到一种名叫“庵摩罗果”的水果。甲妇人一得到庵摩罗果,便连果带子统统吃下肚了。乙妇人却只吃果肉,而把子留下来,继续栽植培养。不久,这个种子又再长出果实,她一样只吃了果肉,留下种子,然后又将种子拿去栽种,如此一年、二年、三年下来,竟使她拥有了一大片的果园,获利无穷。 所谓“因缘果报”,有了因,还要有缘,才能有结果。在人世间,凡事都要留一点余地、留一点退路,好比用钱,不要统统把它用尽,要留一点应急;用力,也不要统统把它使尽,要留一点劲头。就像故事中的妇人,能留下那么一点种子,也就有之后无穷无尽的获利了。因此,平日生活,我们对于家中的子女,要留一点道德给他;对于朋友,要留一点方便给他;对于长辈,要留一点恭敬给他;哪怕是一只猫、一只狗、一只鸟雀,我们也都要留一点慈悲给它。 一个人能留一点东西给别人,表示你是富有;什么都不肯留一点给人,光是自我享受,表示你是贫穷。希望世间上所有人等,都能留一个笑容给人,留一句好话给人,留一个因缘给人,让你、让我、让他、让大家,都能得到彼此留下的一点好种子,以后必定受益无穷。 再说,人生在世,有那么多钱,留一点帮助给人,有什么不行?有那么多好话,留一点赞美给人,有什么不好?因此,做人处事,不要把自己所有统统都保留了,留一点给别人,很重要啊!文字丨星云法师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耀一法师-报答佛的恩
净界法师: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处境 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每一个人的六根不一样,你看有些人眼睛很好,看得很远,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近。 你看阿罗汉的眼睛,他一入定的时候,看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就看手中的一颗槟榔果一样;菩萨能够观察百千大千世界,佛陀能够观察无量无边的世界。 为什么六根的差别差这么多呢?答案很简单,你有什么样的心量,你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我要讲一个小故事,诸位体会一下: 在非洲地中海的南边,有一个国家叫阿尔吉利亚,这个国家的乡村种了很多稻米,稻米到快要收成的时候,农夫辛辛苦苦一段时间,要期待收成的时候,来了一群的猴子,猴子就把这些稻米比较好的都拿走,剩下都是一些比较差的。这些农夫就感到非常无奈,也非常的生气。 后来在一个村庄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者,他就想一个办法要来对治这猴子,他做一个铁器,这铁器就像花瓶一样大,这铁器的瓶口小小的。关键在这个瓶口,你的手是放松的时候,你的手刚好伸进去,但是你的手要把它握成一个拳头的时候,你的手就拿不出来。它那个瓶口就刚好你的手可以进去,拳头就不能出来。 然后这些农夫们晚上,就把瓶子放了很多新鲜的白米在里面,再把这铁罐绑在树上。结果第二天看到好几只的猴子,手上抓着白米不放,它昨天一整个晚上就跟它瓶子在较劲,它就是不肯把手上的米放了。不管这个村庄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代代相传,几百年过去了,从来没有一只猴子,愿意把手上的米放掉,没有一个猴子做得到。结果这些猴子因为抓住手上这些白米,失去它一生的自由,被抓到以后,被卖到动物园去,甚至有的牺牲它的生命。 这个道理当然不只是发生在猴子身上,其实众生的心态都是这样,为什么我们一辈子都做凡夫呢?问题在哪里?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他就能够做文殊菩萨呢? 我们讲“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今生都是为了自己来谋福利。结果我们得到什么?我们从早到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着想,结果我们得到一个非常卑贱的六根,生生世世都没有改变,就像这个猴子一样。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所做所为都是为众生,他产生广大功德的六根,神通变化的六根。那你会问说,那我的六根从哪里来呢?文殊菩萨的六根从哪里来?其实讲实在话,我们每一个人六根来的地方都一样。你说从哪里来?“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宁有方所”,本来就存在。 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态,我们的生命就不断的这样下去嘛!这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是生命一种不能改变的轨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所以,你看所有的修行者第一件事情“发菩提心”,先把你的胸量放大。当然你说那菩提心怎么发得起来呢?先明白道理。你要把人生参透了,你能够彻底的放下,你才能够彻底的承当。 所以蕅益大师说:你没有高超的品德,你不可能产生广大的胸量,不可能有殊胜的修行。文字丨净界法师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瑞法师:心平气和成大器 道德首要做人基,学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历练,心平气和成大器。 有年轻人来访,言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我说:“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年轻人点头笑了。 《菜根谭》里有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老法师在世时,让我们学古德们的嘉言懿行,不论做什么都往道上会。 这里以此也劝年轻人,先从能找到的工作开始学习锻炼。只要善用其心,都会为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作准备。 道德首要做人基 学是成就功德地 耐得人事多历练 心平气和成大器 南无阿弥陀佛!
永嘉大师证道歌(则旭法师)
静波法师: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一些人,他怎么去骂我,怎么诽谤我、诬陷我,我也会坦然,也不会再烦恼。因为这很正常: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如果你不是活着,又不是人,当然没有人会说你,木头谁说你干什么?如果怕别人说,而不敢面对良心、责任、信仰,如此良心、责任、信仰都不担当的人,那么,活着还有意义吗?学佛不是让我们变成“乡愿”,而是一片悲心。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从而践行破邪显正的中道圆融,唤醒沉睡轮回的人们。 可以告诉大家,面对现实的规律,越优秀的人,包括做好事和坏事,越会有人说。如果一个人没有用了,谁又说你干吗呢?所以你越优秀,证明你被别人注意,别人当然要评价你,评价当然就会有好有坏,因为每个人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很正常。如果别人说我们,我们就烦恼了,良知、责任、信仰没有了,那么我们就真的上当了。别人越说我们,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没有骄傲和虚伪,就不会有烦恼,是不是这样?佛教徒更应当历事炼心,应无所住,而不是模棱两可、患得患失地活在过去和未来,应该是本地风光,把握当下。悔过会使很严重的事情能够化解,能够减轻烦恼和恐惧的感受,所以才有这样一句话:“忏悔得清凉,忏悔得安乐”。 我曾讲过,目犍连尊者遭受嫉妒,被裸形外道用石头砸死了,请问目犍连尊者有痛苦吗?可以想象得到,目犍连尊者绝对没有痛苦。可是,我们的一些佛教徒慌了神了:“哎呀,不是神通第一吗?怎么会这样呢?圣人修心不学佛,凡夫学佛不修心。那是圣者在示现演戏,示现因果不昧,实在是不住不受罢了。 菩萨叫做:生死如幻如化,一切都是假的,无论生死、好坏,善恶、来去……为了众生,才有这么一个幻化的生死。那你还会说,佛菩萨不敢受吗?此中没有任何的受。这也是一种悔过,重罪轻受,因人而异,的确就是重罪轻受或者不受。所以我们现在要改变我们的凡夫心。文字丨静波法师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晨钟偈(则旭法师)
190708【预告】如何评价《花木兰》电影首支预告片?
190708【推书】《长安十二时辰》可以一看~ 一楼张大头镇楼~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