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亦颉
郑亦颉
关注数: 7
粉丝数: 64
发帖数: 1,196
关注贴吧数: 11
好久不见,随便聊聊 各位好久不见哈现在已经到了岩茶的茶季了,大小茶商茶农们估计整体泡在山上和厂里,也没什么功夫逛贴吧。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日子都过得波澜不惊。除了新茶下来的时候会在奸商这里入手些口粮,平时就是随机采买,日子过得越来越佛系,评茶论茶渐渐简化为品饮,和大家交流的也少了。不过五一期间遇到个小事,忍不住和各位聊聊。 我去年趁着猫妞组织评茶大会入了一点吴三地水仙,香气高扬而清甜,与奸商玉水的醇合厚重相比也算各擅其长。乘余兴打开附送的茶样,正岩肉,开袋冷嗅的时候觉着不太对劲,温杯闻香略有改观,出水后瞬间就明白了什么叫“香不入水”,什么叫“苦涩化不开”,4~5水就弃了。事后和茶商沟通了一下,对方说是这批茶火不到位后期会再焙。我挺纳闷,你既然知道火不够为啥要发给我呢?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五一又试了他家正岩水仙的茶样,同样的问题,而且似乎更严重一点。试肉的时候一水香气尚可二水开始急转直下,而这款水仙从一水开始就不喜人,二三四毫无改善,改成低水温大杯长泡后青涩稍减,勉强用来解渴。我更纳闷了,这个水平的茶当茶样,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吗? 自从前些年开始玩贴吧,承蒙吾宜轩主等一众茶友的支持,庆幸没踩过大坑。我一直认为茶样是茶商和茶客之间重要的沟通手段,对于偶尔收到的茶样,基本都会努力去试着反馈一下感受,别白瞎了人家的心意。这种互动对于双方都是个学习进步的过程,也是一个信任积累的过程。其实对于比较熟的茶友,缺陷啥的都不是问题,沟通一下聊一聊,大家相互学习,是个挺好的事情。可是对于不熟的茶友,这种做法的风险和沟通成本还是太大了些。这次就是,现在除非有信得过的人向我推荐他家的某一款茶,否则我自己不会再尝试了。 以上就是一个喝茶过程中的小插曲,希望大家今后都能通过茶样结识新茶友,共享好茶。
水一个,最近没好好喝茶 家里的昙花一下子开了8朵,贴出来水一下大家哈皮。今天是6月6日,刚好也是顺日子,讨个好口彩,祝吧里茶友们66大顺,家家发财
关于课程表的强度 加入keep两个多月了,除了扭伤休息了2周剩下基本是课程表+拉伸的练法,目前K2减脂课程的个别动作还是跟不上,不过已经进步很多了,考虑在适当的时候进入K3。 无意中发现个问题。以课程表为基础,K2减脂的动作强度肯定比K1大,但是消耗热量的数字却比较少。比如K1强度最大的1天能达到200卡,K2最大1天也就是150卡左右。累计一个课程周期下来,消耗热量的差值还是很大的。 当然这种简单比较肯定不能得出K1减脂效果优于K2的结论,但是这样设计课程表的原因是什么呢?有没有大神予以解答。
参加了鼎琳香的派茶。昨天收到的茶叶,包装箱不大,没想到里面塞得满满的,幸好拆的时候比较小心,否则要把茶叶包装划破了。也参加过派茶活动,不过一下收这么多茶还是很很惊喜的 过几天在开汤,先行谢过
剧透,新佛手 其实也不算是完全的剧透,缕缕在茶楼里开过汤,评价也不错。 盖香是花香带果香,我对雪梨香不太敏感,感觉是比普通的果香稍有一丝甜凉感,有火香,清冷后香气凝结而不杂乱。 汤水非常厚,舌面有粘稠感,回甘强烈,5水做杯40秒,苦而不涩。疑惑之处是茶汤的甜感不够,特别是感觉甜被苦压住了。遂与空交流,原来是我光着急开汤,忽视了15年茶还在退火,茶汤出苦就是在退火“吐苦”的结果。虽大憾,然继续到8水,除了状态依旧稳定之外,竟开始出甜,10水竟然大甜至12水,仍旧没有到底,这款佛手的耐泡度实在惊人! 总结一下,虽然还在退火期,茶汤表现为苦压甜,但是从回甘强烈,做杯无涩感,尾水甜度和高耐泡度好这几个方面看,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干叶和叶底做个参考吧,能看出叶片比较大。
前两天拜紫烟的推荐,关注了茶人百态吧。昨日匆匆一瞥,果然是个高朋满座苍龙卧虎的风水之地 拍下手边茶,权做敲门砖。还望各位大侠笑纳。 某吧友的钱塘产区明前龙井群体种,极清甜。可惜受天气影响,香气不足。
嗯,就是这个北斗。前俩月喝了空的一款北斗,内敛、温柔而平缓,像极了老实人家的老实孩子,虽然勤勉诚恳,可是在邻家漂亮小姐的眼里,就是不如那个偷偷拽辫子的坏娃子,痒到心里。如今又一款北斗,是继续温柔婉约,还是柳暗花明?
关于动感单车 教程里只有转速,但是我家车是显示模拟时速的。有没有大概的对应关系?比如80RPM,100RPM120RPM大约相当于时速多少?
和众多吧友相比,我keep的时间和强度都远远不如。既然已经开始出发,就要努力坚持到底。
口粮水仙退火了(不是退货哦) 上个月和某奸商买茶时顺便聊了聊他的垃圾茶,口粮水仙放到现在第一泡多少还是有些火气。据说茶在打开泡袋后能快速退火,刚好他手头儿有几个金属的小茶叶罐,发货时给我寄过来了2个做实验。 大约2周前到的货,小罐子是不锈钢质地,略有一点金属气,收到茶后没做任何处理直接放进去1泡茶,接下来的2周除了打开了几次盖子,一直放在办公室里没动。办公室在写字楼里,中央空调温度稳定但是极为干燥,倒是适合存茶。
什么情况?一不留神都200多人了 被助攻了吗?静悄悄的就变成202人了。
玉华洞水仙补个茶底 今天祭出许久不用的小水平来泡口粮水仙。 即便是秒出,壶泡的实际浸泡时间比盖碗长,水温更高,茶汤浓厚许多。壶泡就不能说盖香了,杯底香倒是依旧绵长,冷香清爽。 紫砂吃香,1水的火香就基本上算被吃掉了。每泡只有飘香少许,水路则厚实粘醇,比盖碗泡出的回甘持久。大概到8水都不敢长时间做杯,出汤依旧浓郁,比盖碗的耐泡度明显提升。 受壶容所限,叶底没有完全伸展开,不过能看出个大概其了。 感觉壶泡出汤浓度高,不显香,易苦。饮后喷香,回甘久,尾韵长。
【水贴】咱也开泡马肉 只有一泡茶样,入手很久几乎已经忘记了。今天帝都大降温,刚好窝在家里喝茶。 温杯香气清冽但不霸道,1水的盖香略有火味,火味消散后是浓厚醇香,偏果香和蜜糖香,凝结不散。1水入口醇而甜,花果香弥漫,入喉滑爽回甘快。今天出水比平日略慢,但绝无苦涩感。杯底香高而持久。2水香气日盛,相比桂皮香似乎还是偏花果香,舌根似有刺激,无粗粒感。3水4水持续稳定,桂皮香依旧隐藏在花果香之内而蜜糖感更强。不过我老婆倒是在接近盲喝的状态下,判断出喝的是肉桂,可见是我比较钝感。6水以后茶水甘甜清爽,印后回甘持久愉悦,而且喉部似乎捕捉到了骨头感。持续到10水之后变淡,稍后准备煮。 第二次喝马肉,状态依旧懵懂。两次马肉的水香均稳定悠长而不辛锐,可惜没有抓住明显的桂皮香。
【水贴】这就叫南北差异——哭我未来的茶盘 一个竹盒子,不远千里从广州来到北京,文能上台装茶叶,武能下水做茶盘。这是什么精神?简直就是大无畏的装13精神。可惜啊,还没动家伙,先水土不服了 城市:北京 放置地点:办公室的抽屉里 放置时间:36个小时 水土不服症状:五马分尸 干燥的空气把盒子面板完全搞变形了,我得静静。
【水贴】奖品收到了,暂未开汤,先还图。 元旦活动的奖品昨天终于到了,2号发的货一直走了10天,真是没谁了。特别感谢7总,奖品之外还附送了一泡竹窠肉桂。人在路上,先还图,择日开汤。条件所限,非常抱歉只能简单拍个照。 防护用心,包装也是非常精美。内容物敬请期待
不太认真的茶评(没有图) 空的茶,都是熟人就不放图了。 元旦小假期间帝都又是连续3天的雾霾。虽然前期接连不断的爆表已经把心理阈值提到了新的高标,不过灰蒙蒙的天空实在是让人没有出门撒欢的欲望,也好,来喝茶。想来真的好久没有踏踏实实的喝口茶了,几个月前从空家团的茶几乎没都怎么动,以至于烫洗茶杯的时候都觉得有些个烫手。点检了一下,手头的茶里面北斗是从没喝过的,口粮水仙在岳父家失手过一次,于是先北斗后水仙。 北斗从温杯就开始走内敛路线,温杯香气低稳。123水基本秒出,盖香匀净而水香几不可闻,4水开始适当坐杯,入口微苦而后有回甘。茶水有厚度,似乎鲜爽多余甘甜,且熟悉的香感依旧难于捕捉。7水开始甜度突出而水渐薄,又几水后出现水味遂煮。这款茶的整体印象淡薄,没有找到抓人的那一下,主观原因是久未泡茶手艺生疏,出汤时间把握不好而影响了客观评价。 第二天则轮到怨念的口粮水仙。几个月前入手到如今火味几已褪尽,温香盖香都是浮云,重要的是从第一水下去就是香气四溢,甘甜醇爽。许久未尝的水仙,老婆觉得略微厚重,于我却有吃大红袍茶叶蛋时候的小满足。爸妈午休之后也来凑趣说什么茶这么香,老人睡眠不好少饮浓茶,得一小盏浅酌则止。另外,头泡洗茶的水我从来舍不得倒掉,泡到尾水茶香渐淡的时候拿来掺进半杯,也别有一点趣味在里面。 又一,家兄在某晚开泡了玉华洞肉桂,微信我的评价是不偏不倚、功力深厚,2水极为出色,4水以后跌落较快。 茶过几巡,最心念的倒还是那一泡水仙,尤其为失手后的精彩逆转,其中滋味大可坐而论道。
快到喝茶季了,分享个茶点 茶,特别是比较浓的茶,喝多了容易醉,尤其肚子里没啥油水的时候。于是小小茶点便应运而生。一款适合的茶点,既有缓解茶醉的功能,又能提高品饮时的乐趣,重要的是还不能夺了茶香。 对于茶点的选择可谓见仁见智吧。我倾向于日本茶点的思路,清淡、小巧、微甜,要求高一点的话还要有造型美。当然受条件所限平日可以不太讲究感官审美,优先考虑口味就可以。 图片里这小零食是前几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的,试了之后发现实在是日常茶点的优选。 这小东西口感软糯,除了淡淡的甜味之外没有任何其杂味,同时,还很好的留住了莲子和芸豆原有的清香。更难得的是,打开包装后,里面都是完整而且颗颗晶莹圆润的果子,如果手边有漂亮些的小碟,搭配一下用来待客也是很精致喜人的。 图片简陋了一点,有兴趣的朋友在东啊宝啊上面按图索骥吧。
收茶还图之家忠小武夷金奖大红袍 收到家忠的派茶有些时间了,一直没有静下心来细品,面对若干好茶似乎也犯了选择困难症,拖拖踏踏周末终于决定从最平民的一款开始喝起。 这款茶风格外向,香甜适口,似乎是以黄观音类为基底拼配成的,茶底能看到少量大叶种的叶片,难道加了佛手? 温杯开始香气显,花蜜香为主,兼有一点果香,还有一些一下子分辨不清的感觉,被老婆评价为香的复杂。沸水下必须秒出,稍坐杯会带出一丝涩味,很快化解,回甘似乎不明显。6水做杯,涩感化开后是另一种甜润,虽不如常喝的雀舌甘甜,也是一层惊喜。8水以后出现水味,略煮后润滑,粽叶香突出。 我平日较少接触商品大红袍,不感妄自评价。客观讲,这类平价的大红袍不是家忠的代表作,只是感谢家忠派茶之余,和吧友分享一下心得而已,如有不足还请见谅。 择日品尝家忠的水帘洞肉桂和矮脚乌龙,相信是值得期待的重头戏!
最近没有认真喝茶,反省一下 连续一段时间都在跑来跑去,很难安静下来喝杯好茶。惊觉,对于朝九晚五路上太堵的上班族来说,喝茶的奢侈不在于茶有多贵,而是那两个小时安静闲逸的时间。 照片可能是两周前拍的了。这款茶比较内敛,水香好,飘香不明显,温杯时的香气优雅但不高扬。茶汤稳定,入口醇滑,3水前花果香4水后青苔味砂石味逐渐清晰,6泡稍做杯涩感很轻,坚持到10水以后改大杯闷泡,依旧可以感受到岩茶的特点。PS:最近经常大杯闷泡,虽有牛嚼牡丹之嫌,但真是个检验品质试金石啊,改天总结一下几个大品种大杯闷泡后的感想 这款茶整体感觉前段的桂皮香不霸道,似乎有点若有若无,后段清甜,回甘平和舒适。 最后一张照片是老板送的,还包邮了!实在是诚惶诚恐,瞬间有了点茶壕的赶脚。计划和周围的朋友一起分享,让更多人来熟悉岩茶。
收茶还图之爱现果香肉桂 就放一张茶汤的图镇楼。 温杯时干香喜人,轻轻晃动后已经出现了杯盖果香,饮后齿颊芬芳,茶气上行,清晰的果香从鼻腔直上眉间印堂。茶从1水开始就很稳定,果香悠长、匀净、不霸道,桂皮香不显,没有明显的刺激感。茶香透水,杯底香和盖香都是甜润的水果香,6水秒出依旧很稳定没有水味。7泡以后开始做杯,9泡10泡口感渐转清甜,奶油香不显。一边喝一边爪机码字,转眼已到13水还是14水,做杯1分钟左右,香气依旧稳定绵长。 整体看这款肉桂确实做到了点题,自始至终果香怡人,鲜爽适口。茶汤的适口性好,温和顺滑,不苦不涩,如果和平日不太接触岩茶的亲友共饮,应该是个碰头彩。
初尝肉桂,疑惑。 初涉岩茶不久,主喝一款300多的水仙一款500多的雀舌。上周入手几款试喝装,趁着周末试泡一款500左右的半岩肉桂。 投茶:8克泡袋,120ml盖碗。水温保证是沸水。第一泡秒出洗茶,没舍得扔,转大杯留下最后喝的。 2~4泡,出水时间都在10秒左右。有微辣的刺激感,盖香和杯底香浓郁,茶水的香气反而不突出。 5泡,15秒左右,有水味和青味,顺滑感不好有梗吼感。估计是出水太快造成的。 6泡,开始坐杯40秒左右,味道有改善,微有回甘。 7泡,1分钟左右,微苦,但整体还是有顺滑感,回甘不明显。 8泡以后,水味和青味都突出来了,只能说是有余香。 疑惑:都所谓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可我试的这款肉桂在香气方面确实并不突出,不光比不上我的雀舌,和我的水仙相较也难说高下。整体回甘、茶水厚重方面也乏善可陈,没有让人期待的惊喜。不知道是否冲泡手法不足没有发挥出茶应有的水平,还是肉桂的品种香和我惯常想象认知的“香”不是一个概念,再或者就是入门级肉桂不能苛求太多。 试喝装里还有一泡正岩肉桂一泡马肉,希望能带来些惊喜。不然今后真要放弃肉桂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