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亦颉 郑亦颉
关注数: 7 粉丝数: 64 发帖数: 1,196 关注贴吧数: 11
好久不见,随便聊聊 各位好久不见哈现在已经到了岩茶的茶季了,大小茶商茶农们估计整体泡在山上和厂里,也没什么功夫逛贴吧。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日子都过得波澜不惊。除了新茶下来的时候会在奸商这里入手些口粮,平时就是随机采买,日子过得越来越佛系,评茶论茶渐渐简化为品饮,和大家交流的也少了。不过五一期间遇到个小事,忍不住和各位聊聊。 我去年趁着猫妞组织评茶大会入了一点吴三地水仙,香气高扬而清甜,与奸商玉水的醇合厚重相比也算各擅其长。乘余兴打开附送的茶样,正岩肉,开袋冷嗅的时候觉着不太对劲,温杯闻香略有改观,出水后瞬间就明白了什么叫“香不入水”,什么叫“苦涩化不开”,4~5水就弃了。事后和茶商沟通了一下,对方说是这批茶火不到位后期会再焙。我挺纳闷,你既然知道火不够为啥要发给我呢?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五一又试了他家正岩水仙的茶样,同样的问题,而且似乎更严重一点。试肉的时候一水香气尚可二水开始急转直下,而这款水仙从一水开始就不喜人,二三四毫无改善,改成低水温大杯长泡后青涩稍减,勉强用来解渴。我更纳闷了,这个水平的茶当茶样,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吗? 自从前些年开始玩贴吧,承蒙吾宜轩主等一众茶友的支持,庆幸没踩过大坑。我一直认为茶样是茶商和茶客之间重要的沟通手段,对于偶尔收到的茶样,基本都会努力去试着反馈一下感受,别白瞎了人家的心意。这种互动对于双方都是个学习进步的过程,也是一个信任积累的过程。其实对于比较熟的茶友,缺陷啥的都不是问题,沟通一下聊一聊,大家相互学习,是个挺好的事情。可是对于不熟的茶友,这种做法的风险和沟通成本还是太大了些。这次就是,现在除非有信得过的人向我推荐他家的某一款茶,否则我自己不会再尝试了。 以上就是一个喝茶过程中的小插曲,希望大家今后都能通过茶样结识新茶友,共享好茶。
不太认真的茶评(没有图) 空的茶,都是熟人就不放图了。 元旦小假期间帝都又是连续3天的雾霾。虽然前期接连不断的爆表已经把心理阈值提到了新的高标,不过灰蒙蒙的天空实在是让人没有出门撒欢的欲望,也好,来喝茶。想来真的好久没有踏踏实实的喝口茶了,几个月前从空家团的茶几乎没都怎么动,以至于烫洗茶杯的时候都觉得有些个烫手。点检了一下,手头的茶里面北斗是从没喝过的,口粮水仙在岳父家失手过一次,于是先北斗后水仙。 北斗从温杯就开始走内敛路线,温杯香气低稳。123水基本秒出,盖香匀净而水香几不可闻,4水开始适当坐杯,入口微苦而后有回甘。茶水有厚度,似乎鲜爽多余甘甜,且熟悉的香感依旧难于捕捉。7水开始甜度突出而水渐薄,又几水后出现水味遂煮。这款茶的整体印象淡薄,没有找到抓人的那一下,主观原因是久未泡茶手艺生疏,出汤时间把握不好而影响了客观评价。 第二天则轮到怨念的口粮水仙。几个月前入手到如今火味几已褪尽,温香盖香都是浮云,重要的是从第一水下去就是香气四溢,甘甜醇爽。许久未尝的水仙,老婆觉得略微厚重,于我却有吃大红袍茶叶蛋时候的小满足。爸妈午休之后也来凑趣说什么茶这么香,老人睡眠不好少饮浓茶,得一小盏浅酌则止。另外,头泡洗茶的水我从来舍不得倒掉,泡到尾水茶香渐淡的时候拿来掺进半杯,也别有一点趣味在里面。 又一,家兄在某晚开泡了玉华洞肉桂,微信我的评价是不偏不倚、功力深厚,2水极为出色,4水以后跌落较快。 茶过几巡,最心念的倒还是那一泡水仙,尤其为失手后的精彩逆转,其中滋味大可坐而论道。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