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茨120 萨文柯夫
发关于契丹辽国的东西,我帖子里的东西可以拿去用,不是恶意用途就行了。
关注数: 140 粉丝数: 114 发帖数: 20,109 关注贴吧数: 3
契丹人的精神世界 耶律德光对入主中原有执念,他的死因是从中原退出去以后,得了抑郁症,加上热疾死的。中原史料把他曲解成纵欲死的。这里有必要说一句,德光确实好色,后晋的宫人都被他和契丹贵族带走了。但是他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是素质很高(对内)、极负责任的契丹统治者,和阿保机、萧绰、耶律大石可以并列为最优秀的契丹统治者。这种人不会因为私人欲望死去的。 罨撒葛(德光之子)对儿子有执念,他只有一个或两个女儿。作为耶律璟的弟弟,正统继承人,他在耶律贤篡位以后不敢起兵,只知道跑。要是他有个儿子是能对抗耶律贤的,但是他没有。在萧绰生出皇子以后,他就气死了。 耶律贤对父母有执念,他并不是病秧子,他的死因是在父母遇害的地方悲伤过度。耶律阮活了35岁,他也活了35岁。他就是想在父亲这个年纪,去他们遇害的地方看看。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早死。萧绰想救他,就把他带到了焦山,但是他到达焦山的当天就死了。 萧绰在刚当皇后不久,父亲萧思温就被述律平家族的人暗杀了。他们以为萧绰会倒台,但是没想到耶律贤爱她,并没有废后。在萧绰生出皇子以后,她的后位就永远牢固了。这件事对萧绰影响很大,她随即认萧干为父。古代人最重视父母,萧绰自然很爱萧思温。她对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有特殊情结,她的情人、最倚重的大臣韩德让就比她大很多。或许是青年丧父对她的影响,让她觉得和年纪大的男人在一起更有安全感。 耶律贤有点病态,萧绰是希望隆绪做个健康的人的。但是他并不健康。隆绪因为父亲早死,母亲太强大。他一辈子都活在母亲的影响之下。他是个平庸、懦弱的人。而且由于萧绰和韩德让有情人关系,他很讨厌韩德让(详见《论隆绪和韩德让的关系》)。他是希望有个爹的,但必须是自己选择的爹。后面的张俭就是典型的。他跟耶律贤眷恋父母不同,他是一点都不想见父母的。 他38岁才亲政,亲政时间只有22年,比萧绰的执政时间要短。对他来说,自然是活得越久越好。他的性格是虚荣放纵的,只是在萧绰面前还像个人。在萧绰死后,他就露出了真面目。隆绪是一个混吃等死的人,开启谄媚、奢侈之风,而且他多疑,喜欢惩罚大臣,他的令人作呕之处在耶律弘基身上被放大了。 耶律宗真是渴望爹的,他是辽国性格最别扭、最儒化、最厌女的皇帝。隆绪对于他来说也算早死了。他曾因为一个大臣会画隆绪的画像而免除了他的死刑。宗真就是纵欲死的,在妻子生完最后一个孩子后,就把别的女人弄进宫,这种事只有他干得出来。不过他一个孩子都生不出来了。宗真是一个中上的君主,他的早死对辽国来说并不是好事。他是狗屁隆绪之下的贤君,他是萧绰之下的贤君。 契丹人对正统的执着比汉人还强烈,辽国有九个皇帝,但只有五座陵墓。所谓的正统是指正统的皇位继承人。阿保机葬在祖陵,德光葬在怀陵,都在契丹人祖地。耶律阮葬在显灵,东丹国那片,因为耶律璟不搭理他,让他陪他爹好了。耶律璟葬在怀陵,因为耶律贤不搭理他,也让他陪他爹。耶律贤葬在乾陵,乾陵挨着显陵,因为他想和父母在一起。隆绪葬在庆陵,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统,而且到了萧绰时期,她已经解决了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三脉的斗争。另外两支作不起妖了。隆绪就葬在了契丹人祖地。宗真、弘基也葬在庆陵。 天祚帝在给金人的降表里面一直在强调自己是正统,而且他最后葬在了乾陵,因为耶律贤和萧绰是他的祖先。从耶律贤开始,每一任皇帝都是他的后代。 #契丹##辽国##契丹人#
【资料】耶律李胡墓 学者对辽祖陵进行了挖掘,其中耶律李胡墓已经发现了。李胡自然陪葬阿保机。 耶律李胡墓是一座大型砖筑类屋式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前甬道、中室、南耳室、北耳室、后甬道和后室组成,全长50米,后室墓底距地表深12.86米。墓道朝东南向,方向为118度。墓室内地面均铺方砖。墓室内和墓道地面下均有砖砌的排水设施。此墓属于凿山而建。墓道长17.35、底宽3.78、最深5.25米。底部平缓,上口部分沿自然山脊呈斜坡状。墓道后部两侧各有一个仿木结构砖砌建筑,顶部作单披檐瓦顶,墙壁抹白灰面,前侧面有墨线勾勒的人物图像。两建筑之间的最东端设有一木门。 李胡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妈宝男,36岁的男人还要老妈带他上战场抢皇位。述律平失权后,李胡和她都被耶律阮(世宗)软禁在祖州,李胡之后就是伺候老妈。契丹人对孝道的规定比汉人还死,就算是妈宝男肯定也是孝顺的。耶律隆绪38岁亲政,他说什么了吗?(至少表面上没说什么)述律平晚年虽然被软禁了,但最爱的孩子在身边,她也不会觉得太糟糕。 李胡的儿子喜隐谋反,李胡被牵扯进去,被耶律璟(穆宗)关了起来,死于狱中。这人的一辈子没啥好说的,前半生是妈宝男,然后伺候老妈,被儿子牵扯,死于狱中。 李胡在生前是有宫卫的,他对耶律德光、耶律阮、耶律璟的皇位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之后,萧绰把李胡的宫卫给了耶律隆庆,又对耶律隆绪的皇位构成巨大威胁。 李胡的墓志已经毁了,但在残片上能发现“谢孝思过”、“异宠”、“应天皇太后”等字样,再加上这座墓规模很大,这就是李胡的。李胡的墓是夫妻合葬墓,从残存的尸骨和牙齿判断,是一位成年男性和20—25岁的女性。成年男性估计是李胡,这个女性很奇怪,可能是他的第一任妻子,英年早逝。而且她体弱多病,要不是体弱多病,也不会二十几岁就去世。 李胡有两个儿子,耶律宛(庶长子)、耶律喜隐。李胡有很多女人,不明白他为啥只有两个儿子的。李胡的大儿媳很可能是夷懒,她在统和二十四年(1006)和萧绰的大姐胡辇一起谋反了。萧绰把胡辇软禁,把夷懒囚禁。软禁跟囚禁是不一样的,软禁是好吃好喝供着,就是没有自由。囚禁就跟囚犯一个待遇。胡辇是萧绰的姐姐,又是皇太妃(皇太叔的妻子),她当然得注意点。夷懒跟她不熟,就是该怎样怎样。 1007年,萧绰赐死了萧胡辇,夷懒下场不明。 李胡的二儿媳大家都认识,萧绰的二姐萧氏,被耶律贤当成工具人嫁给了耶律喜隐。喜隐父子屡次造反,被耶律贤处死。不久耶律贤死了,萧氏报复不到他,就报复到萧绰头上。但是被人告发,萧绰随即把她处死。 按照契丹人的规矩,儿子依附于父亲,妻子依附于丈夫。喜隐和二姐的墓应该距离李胡墓很近。但李胡墓里的那对夫妇大概率不是他们。二姐想毒死萧绰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不可能是墓里面的二十几岁。 1008年,萧绰追封耶律李胡为皇帝,谥号“寿昌恭顺昭简皇帝”(金国为了避讳,改为“钦顺”),并且以帝王之礼重新安葬了他。萧绰这么做就是在安抚李胡一脉的贵族,让他们不要造反了。她当时已经老了,快要死了,经不起折腾了。之后李胡一脉的贵族的确没有反过。其实到了萧绰时期,契丹贵族已经很懦弱了。道宗朝的宗元之乱,是宗元的妻子儿子和支持者想让他当皇帝,并且其中的原因和辽早期中期的叛乱有很大区别。到了萧绰时期,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三支的斗争已经结束。 萧绰追求稳定,因此在她之后的辽国历史缺乏趣味性了。 辽国前期的皇位都是抢来抢去的,除了阿保机和德光是父死子继(也经历了血腥的清洗),其他都是兄弟、叔侄。因此他们在墓葬方面不讲究。耶律阮不搭理耶律德光,耶律璟不搭理耶律阮,耶律贤不搭理耶律璟。萧绰对耶律贤的葬礼是比较上心的,耶律贤是他的丈夫,丈夫这个词还不够,应该说是她的爱人。耶律贤没什么功绩,萧绰仍然给他修了一座大墓。 耶律李胡的墓比耶律贤的墓大,李胡死于耶律璟时期,是个罪人。耶律璟和李胡一脉不对付,不可能给他修大墓。这个墓地是帝王规格的,只能是萧绰修的。她把李胡的墓修得比耶律贤的墓大,是很奇怪的。可能她只想安抚李胡一脉的贵族,才把李胡重新风光大葬。她对此是极度重视的。再说李胡是阿保机的儿子,理应有好的待遇。 李胡的谥号是“寿昌恭顺昭简皇帝”,与述律平的谥号刚好对应,“圣元神睿贞烈皇后”。“圣元”是阿保机的谥号,古代女人从夫谥。“寿昌”是李胡当皇太弟时的尊号,被萧绰直接拿来用了。她也是奇怪,在李胡的墓地上花了那么多的心血,在谥号方面又那么随便。让人理解不了。 #契丹# #辽国# #耶律李胡#
张荫麟∶北宋的外患与变法(节选) 自从石晋末年公元九四七,契丹退出汴梁后,它的极盛时代已成过去。白马岭之战使太宗觉得契丹易与。太原攻下之后,他便要一劳永逸地乘胜直取燕云。这十六州的国防要区一天不收回,他的帝国一天不能算是“金瓯无缺”。但是他的部下,上自大将下至兵卒都指望太原攻下之后,可以暂息汗马之劳,同时得到一笔重赏,回家去享享太平福。太宗却不这样想。将士有了资财,哪里还可能卖力去打仗?不如等燕云收复后才给他们一起颁赏也不迟。而将士贪赏求逸的隐衷又怎能向皇帝表示?在迅速的“宸断”之下,太宗便领着充满了失望心情的军队向东北进发。一路所经,易州和州的契丹官将先后以城降。不到一月便抵达幽州城今北平下。附近的契丹官将又络绎来降。宋军闻幽州城三匝。城内空虚,自分无幸,契丹主也准备放弃这重镇。独有一大将舍利郎君,自告奋勇,请兵赴援,他领兵夤夜兼程,从间道兜到宋军的后方,席卷而北。宋军仓促应战于今北平西直门外的高梁桥为高梁河一带,立时大败,四散逃窜。幸而契丹主帅受了重伤,不能穷追。败军复集后找寻太宗不得,只当他已死。正议拥戴太祖的儿子继位间,却发现了他,只身乘轳车遁归,大腿上中了两箭。十八年后他就因为这一伤口的发作而死。 高梁桥之战太平兴国四年,公元九十九年以后,宋辽边境上的冲突,断断续续地拖了二十几年,彼此都无大进展京戏中有名的“杨家将”就是在这时代出现的。太宗于死前三年公元九九四,正当李顺乱事未平之际,曾两次遣使往契公丹议和,都为所拒绝。真宗咸平六年公元一〇〇三,宋殿前都虞侯王继忠孤军力战,为契丹所俘。他本是真宗藩邸的亲信,骁勇著名。契丹摄政太后萧氏,很器重他,授以高官,配以贵女。他既荷新宠,又感旧恩,一心要促成宋辽的和好。萧后和她朝中的领袖们对于边境的拉锯战,也未尝不感厌倦。但怎肯平白休兵?次年,他们率领倾国的军队南下,同时由王继忠出面与宋朝通书约和,真宗用宰相寇准约定策,一面严密布置守御,并亲至澶渊今河北濮阳县西南督师,一面遗使赴契丹议和。契丹攻瀛州城不下,而其进迫澶渊的前锋的统帅即去年擒王继忠者又中伏弩死,两方久战且议的结果便是所谓“澶渊之盟”。构和的条件载于两方交换的誓书内。兹将宋方的誓书录下: 维景德元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辰朔,七日丙戊。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务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至于垄亩稼穑,南北勿纵惊骚。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拔河道。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献,慎守封陲。质于天地神祇,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当共殛之!…… 据说,宋方的使人临行时,真宗吩咐他道:若不得已,许与契丹的岁币,不妨添到一百万。寇准却把使人召来,对他说:虽有御旨,若许过三十万,我便砍你的头。其后使人定约回来,真宗正在幕内用膳,不及召见,先差太监去探问。使人在幕外,不便扬声,只把三个指头向额上一点。那太监当为三百万禀报,真宗听了道:太多,也罢,姑且了事。 #契丹##辽国##澶渊之盟#
【资料】关于萧绰最爱的儿子耶律隆庆 在萧绰时期,隆庆的地位几乎与隆绪平等,隆庆是唯一一个拥有斡鲁朵的亲王。在萧绰死后,他一度威胁到隆绪的皇位。这样一个人,辽史应该有传的,但是辽史无传。萧绰的大姐夫罨撒葛也应该有传的,但是无传。 隆庆出生在保宁五年(973)正月,和隆绪表面上差两岁,实际上差一岁。隆庆又名耶律赞,字燕隐,小字普贤奴(菩萨奴),他的字有可能取自母亲的小名“燕燕”。作为萧绰最爱的儿子,他用母亲的名字命名并不奇怪。萧绰坐了近一个月的月子,耶律贤就带她回老家(萧绰老家),追封她的祖父为韩王,两个伯父加官。萧绰最爱的孩子是长女观音奴,其次就是次子隆庆。多子女家庭会出现偏心的现象,历史上最典型的就是窦漪房、述律平。隆庆的性格是萧绰所有孩子里面最嚣张的,他估计会揍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妹妹,萧绰看到了肯定会呵止。她只是偏心,又不是不爱某些孩子。隆庆喜欢玩打仗游戏,让隆绪和隆裕听他的。这个故事很奇怪,因为隆绪比隆裕大八岁,就算隆裕当时三岁,隆绪也有十一岁了,十一岁的和三岁的一起玩,能把后者踢飞。就跟阿保机让三个儿子捡柴火一样离谱,德光比李胡大九岁,他比得过两个哥哥么?耶律贤还因为隆庆的性格夸了他。这种故事估计就是胡扯了,为了表达人物的性格。估计因为隆庆是小的,又喜欢指挥别人,萧绰很喜欢他。萧绰也喜欢指挥别人。乾亨二年(980),正月初一,耶律贤和萧绰在南京过新年,耶律贤给两个儿子正式封王。估计那时的萧绰也是一身盛装,可美了。耶律贤封隆绪为梁王,隆庆为恒王。没过多久耶律贤去世,萧绰变成太后。当时隆庆才十岁,萧绰能做的就是耐心看着他长大。成年后的隆庆长得很瘦,精于骑射,性格果敢。但从他后面的行为来看,看不出他的果敢。《乘轺录》记载隆庆每年都陪萧绰避暑,这是一句废话,萧绰和隆绪出门,文武大臣和亲王必然跟着。而且萧绰时期的捺钵就是萧绰去哪儿,隆绪去哪儿,隆绪没有选择权。 隆庆并不喜欢韩德让,孩子和“继父”之间出现矛盾是难免的,萧绰估计就是端水,不怠慢任何一方。她的家庭生活应该极度有趣。统和十六年(998),萧绰打算在第二年南下,但是她运气不好,同年耶律休哥去世。萧绰随即封隆庆为梁国王、南京留守、天下兵马大元帅,作为第二年南伐的先锋。大元帅一般是继承人才能做的。 隆庆先娶了观音奴的女儿秦国妃,生下三个女儿∶韩国公主、陈国公主、吴国公主。看生不出儿子,他又娶了幽国夫人的女儿宋魏国妃,生下三个儿子∶宗政(查葛,1003—1062)、宗德(遂哥)、宗允(谢家奴,1005—1064),幽国夫人不知道是谁,但她肯定和萧绰很熟,说不定很亲近,不然萧绰不会让隆庆娶她的女儿。之后他又娶了长寿奴(萧绰次女)的女儿萧苏,不过萧苏嫁过去的时候,隆庆就死了。这姑娘躲过一劫。隆庆与渤海妃生有庶长子宗教(旅坟992—1053),又与不知名妃子生有庶子宗诲(苏撒)。他还有很多女人,调度之物都比隆绪奢侈。隆绪为了讨好萧绰,有时会把东西让给弟弟。这没什么好说的,隆庆和隆绪是一样的人,隆绪的性格是虚荣放纵的,只是在萧绰面前他还像个人。萧绰死后,他就露出了真面目,他的庙号是最有名无实的。隆绪在萧绰面前是极端懦弱的,他一辈子都是懦弱的,一般伟大的君主下面不可能出现有能力的继承人。隆绪的儿子老是夭折,弟弟给他形成了很大压力,符合儿皇帝无子或少子的特征。隆庆是唯一拥有斡鲁朵的亲王,韩德让是唯一拥有斡鲁朵的大臣,萧绰有意用他们打压隆绪。隆庆是萧绰最爱的儿子,是梁国王、大元帅、南京留守,隆庆的斡鲁朵叫做“赤得本”,意为孝顺。萧绰就是让他完全顺从自己。汉名为“敦睦宫”,萧绰就是想让他俩和睦相处,但是她一边让他们和睦相处,一边很明显地偏心隆庆。辽史礼志上的那个太后生日手赐亲王酒,估计就是从萧绰开始的。在萧绰之前有三个太后,萧岩母堇(阿保机老妈),没有存在感。述律平,述律平的时候很多礼节还没有。萧氏(耶律阮老妈),萧氏总共当了五年太后,很快被干掉了。萧绰不用说,说她是皇帝也没事。极度讲究的礼节是从她开始的,而且有这个待遇的只能是隆庆。隆绪的地位更低了。在石刻上面,萧绰、隆绪、隆庆是并列的,《盘山甘泉寺新创净光佛塔记》∶“我大元帅梁国大王机宣虎帐,力赞龙图,遐方畏威,生民怀惠。”萧绰死后,辽国人要为她守丧三年,因此没有改年号,仍然在石刻上面称呼她为“万岁”。统和二十九年(1011)的《法舍利真言》上面写着∶“承天皇太后、昭圣皇帝万岁,燕主梁国大王千秋。” #萧绰# #萧燕燕# #萧太后# #契丹# #辽国# #耶律隆绪# #耶律隆庆#
床金沟四号墓(可能为耶律德光的怀陵) 以下文字引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床金沟4号辽墓发掘简报》 4号辽墓为砖石结构双墓道多室壁画墓, 由墓道、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和后室组成。墓壁绘有壁画, 在石门及石室内壁彩绘龙、凤及描金太阳形状的图案, 这在以往辽墓墓室壁画中较为少见。 墓葬为砖石结构双墓道多室壁画墓, 由墓道、前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室组成, 墓室之间由甬道衔接, 全长47.15米, 方向154°。后室底部距地表9.85米。前室及东、西侧室横宽21.7米 。垒砌时用红色黏土勾缝。 从墓葬规模来看, 床金沟M4较同时期贵族墓葬规模更为庞大, 具备双墓道, 西侧室为三进, 通长11.9米, 是随葬大型车马具之所。 床金沟M4壁画虽然在清理过程中未来得及采录便很快隐没, 但根据原始发掘记录可知, 发掘之初石壁上确曾隐约可见人物、动物 (龙凤) 、器物、日月以及大量金箔装饰。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在石门及石室内壁曾经彩绘龙、凤及描金太阳形状的图案, 这在以往辽墓墓室壁画内容与题材中较为罕见。 宝山M1、M2及耶律羽之墓、驸马赠卫国王墓墓主或为先王后裔, 或为皇室贵族成员, 身份高贵。与之比较, 床金沟M4墓葬规模更加庞大, 随葬大型车马器, 壁画内容亦更特殊、更复杂, 另有大量金箔装饰, 墓葬等级显然比上述几座墓葬更高。鉴于此, M4可能是太宗耶律德光的陵寝。 另外, 西侧室顶部条石上墨书有“同州”二字, 说明建造墓葬的石材来自于此。同州属东京道, 治所位于今辽宁省开原县南中固镇。构筑墓葬的石材取自路途遥远的同州, 此乃墓主崇高身份的又一佐证。此外, 辽代在墓葬内营建石室的情况极少, 目前仅有宝山M1、M2和床金沟M4三例, 均出现于辽代早期的契丹贵族高等级墓葬中, 是早期契丹最高等级贵族的葬制。在形制上与辽祖州城西北角高台上的石室基本相同。 #契丹##辽国##辽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贤和耶律隆绪的能力比较 耶律贤和耶律隆绪都是垃圾,但是评论不一样。因为萧绰执政的时候,后者这头猪刚好在位,所以拿了个好庙号。看到史学界一本正经地研究耶律隆绪,真的要笑死。要是1009年以前的事都是耶律隆绪的能力,那他怎么在母亲死后就变脑残了?三十八岁,刚好正当盛年。他却变脑残了,怎么这么凑巧的?辽金史学界的大佬们出来解释一下。 史学界的人都喜欢尬吹耶律隆绪,可能不吹这个人会被扣工资。 现在来比较一下耶律贤和辽猪宗的能力。 耶律贤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他所谓的志向就是把辽国管理好,并没有改革、开疆拓土。他并不虚荣,他不虚荣是因为他清心寡欲,加上辽国前期很穷。辽国前期的皇帝都不虚荣,不是他们为人比较好,而是条件所限。 耶律隆绪很虚荣,他亲政后只做了一件事——证明自己是皇帝。他给自己加最夸张的(没有一个字符合)的尊号,搞这个礼那个礼。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他还喜欢处罚大臣,因为在萧绰执政的时候他不像皇帝,自己上台后就靠处罚大臣来证明皇权。 耶律贤跟宋朝打了五场仗,亲征两次,有胜有负。高梁河大胜,满城和雁门关都惨败。耶律隆绪真正意义上的亲征(也可以说是唯一)只有打高丽那一次,带了四十万大军,官员死了一半,他自己都后悔了,怕后路被切断,于是夺路而逃。之后又多次进攻高丽,有胜有负,最后高丽取得“龟州大捷”。 有个女学者说他有“征伐梦”,因为对宋战争都是萧绰打的,他只是参与。讨伐高丽才是他真正的亲征,然后他自己都后悔了。然后有人在这里贴金,说他是文治皇帝,然而他的文治好么?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给他贴金,他是你们的祖宗么,冒犯不得?不跪舔这头死肥猪的屁股就活不下去?他可是带了四十万人马,然后打成那样。 耶律隆绪亲政后是所谓的盛世,就萧绰留下的家底而言,只要他不是司马衷和秦二世那样的人,都会是所谓的盛世。 耶律贤也放纵亲信,大臣上书劝告他,他置之不理。而耶律隆绪面对别人的劝告是把人家给贬了。 耶律贤不会在喝醉酒时赏官和杀人。辽猪宗是会的。 耶律隆绪亲政时期西北很乱,晚年更爆发大延琳之乱。到他嗝屁的时候,辽国已经在内乱边缘。 耶律贤时期之所以显得没那么差,是因为萧绰的作用。他要干太出格的事,萧绰是会劝说的。在他死后,萧绰执政了,那是辽国最好的一段时间。萧绰死后,耶律隆绪执政,水平立刻从巅峰一直往下掉。 耶律贤和耶律隆绪在史学界的评价都是明主,因为他们跟萧绰有关系,都成明主了。 比较结论∶耶律贤略优于耶律隆绪。 #契丹##辽国##耶律贤##辽景宗##耶律隆绪#
略谈契丹女性地位 契丹女性的地位的确比汉人高,但也不能抬得太高。契丹人也是X男权社会。这里只聊辽国,不聊西辽。 最典型的就是女性没有继承权,契丹人也是重男轻女的。按照王易的《燕北录》记载,皇后生皇子和皇女,喝的东西都不一样。要是男孩就喝讲究的东西,要是女孩就喝一般的东西。生了男孩奏国(契丹)乐,生了女孩奏汉乐。辽国皇子夭折,有的是有军州的。公主夭折,不会有军州待遇。辽国公主的生活虽然比很多朝代强,但和皇子比起来,就显得空洞多了。萧耨斤的女儿岩母堇离婚了三次,她离婚多不是因为感情自由,而是每次都是政治联姻。耨斤看哪个人对自己有利,就把她嫁给谁。耶律宗真的女儿跋芹倒是因为情感问题离婚的,但是被人认为不守妇道,给贬了。 辽国的确有很多女强人,但辽国仍然是X权社会,这是不用说的。说到女强人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在辽国墓志里面从来没发现过汉人的女强人,辽国墓志出土得已经不少了(道宗朝最多),但愣是一个都没发现,难道契丹女人没有影响她们么? 只没(耶律贤的哥哥)和耶律璟的嫔妃私通,他差点死了,那个女人未必没有受到处罚。不能以耶律贤后来把她赏给只没,就推导出嫔妃没有受惩罚的结论。只不过耶律璟没有把她处死。 辽国也是讲究女德的,可以说任何朝代都是讲究女德的。就算统治者内心不认可,也要做做样子,这是古代的潮流。萧绰就给贤妻良母刻过东西。萧绰跟女德能有屁关系,但这是她不得不去做的事。 《辽史》的列女传人少,不是因为贞洁烈妇少,而是因为辽史缺漏太多,很多人没有记载。辽国的贞洁烈妇应该比中原政权少,但也不会少到只有凤毛麟角的。 辽国女人掌握兵权往往凭借的是妻子的身份,萧胡辇能有兵权,是因为她是罨撒葛的妻子。要是罨撒葛有儿子,那继承的自然是儿子。萧胡辇继承兵权跟他与罨撒葛感情是否好无关。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本来就是妻子继承兵权的。 女人一失权就会被软禁在丈夫的墓地,比如述律平给阿保机守陵,萧胡辇给罨撒葛守墓,萧耨斤给耶律隆绪守陵。 不用把契丹女性地位看得太高。 #萧绰##契丹##辽国##女性地位#
隆庆的女儿韩国公主 韩国公主是隆庆的大女儿,母亲是秦国妃萧氏(萧绰长女观音奴的女儿)。鉴于隆庆的次女陈国公主出生于统和十八年(1000),韩国公主有可能出生在统和十五年(997)到十七年(999)之间。韩国公主嫁的人是萧匹敌,就是萧绰的外孙。 契丹女人的婚龄是十二岁——二十二岁之间,但这个不是确定的,只是大概是这样。所以韩国公主的婚事也有可能是萧绰做主的。 不是萧绰做主的,那就是父亲隆庆做主的。他本来就是萧绰最爱的儿子,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外甥,合情合理。 按照辽史的记载,辽国公主的私户最多的是观音奴,一万户。其次是萧耨斤的两个女儿,各自四千。然后是隆庆的女儿韩国公主,户一千。 但是按照《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辽卷》的记载,韩国公主的私户有六千。 其实六千才是合理的,隆庆是萧绰最爱的儿子。在萧绰生前地位几乎与隆绪平等。萧绰驾崩了,正常人应该悠着点了,但是他悠不起来。他仍然很嚣张,只要他活着,隆绪就永远胆战心惊。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公主被他嫁给萧匹敌,并且户数多也是不奇怪的。 这两种说法总有一种是对的,可能后者更接近真相。辽史有不少错误,比如把述律平的私军两万说成了二十万。 隆绪一直在搞平衡,但是最后搞脱了,萧耨斤家族坐大。隆绪不会治国、为人很差,也没有政治手段。到他嗝屁的时候,辽国已经在内乱边缘了。萧绰的政治手段是很强的,只是她的文治武功太晃眼,让人忽略了她的政治手段。她刚上台的时候对宗室和契丹贵族的那一番笼络,可谓政治手段极度成熟。她甚至能在韩德让被撞的次日,就能迅速调整过来,去笼络耶律休哥。她是契丹统治者里面最会权衡的。 萧耨斤上台后,就把萧匹敌杀了,韩国公主劝说他逃跑,他不听。公主并没有事,耨斤家族是不好对公主下手的。之后公主后事不明。她应该再嫁了。她的妹妹陈国公主死时已经有了孩子,韩国公主应该也有孩子。 有说法称,法库叶茂台七号墓墓主人就是韩国公主,因为这座墓葬很豪华。但是并没有证明这就是韩国公主的直接证据。 #契丹##辽国##耶律隆庆#
关于萧绰最爱的孩子耶律隆庆 又名耶律隆庆研究。 他是萧绰时期很重要的一个人,本来不注意这个人的,但是越了解,越觉得他重要。 网上关于隆庆的论文都有点脑残。 在萧绰时期,隆庆的地位几乎与隆绪平等,隆庆是唯一一个拥有斡鲁朵的亲王。在萧绰死后,他一度威胁到隆绪的皇位。这样一个人,辽史应该有传的,但是辽史无传。萧绰的大姐夫罨撒葛也应该有传的,但是无传。 隆庆出生在保宁五年(973)正月,和隆绪表面上差两岁,实际上差一岁。隆庆又名耶律赞,字燕隐,小字普贤奴(菩萨奴),他的字有可能取自母亲的小名“燕燕”。作为萧绰最爱的儿子,他用母亲的名字命名并不奇怪。萧绰坐了近一个月的月子,耶律贤就带她回老家(萧绰老家),追封她的祖父为韩王,两个伯父加官。萧绰最爱的孩子是长女观音奴,其次就是次子隆庆。多子女家庭会出现偏心的现象,历史上最典型的就是窦漪房、述律平。隆庆的性格是萧绰所有孩子里面最嚣张的,他估计会揍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妹妹,萧绰看到了肯定会呵止。她只是偏心,又不是不爱某些孩子。 隆庆喜欢玩打仗游戏,让隆绪和隆裕听他的。这个故事很奇怪,因为隆绪比隆裕大八岁,就算隆裕当时三岁,隆绪也有十一岁了,十一岁的和三岁的一起玩,能把后者踢飞。就跟阿保机让三个儿子捡柴火一样离谱,德光比李胡大九岁,他比得过两个哥哥么?耶律贤还因为隆庆的性格夸了他。这种故事估计就是胡扯了,为了表达人物的性格。估计因为隆庆是小的,又喜欢指挥别人,萧绰很喜欢他。萧绰也喜欢指挥别人。乾亨二年(980),正月初一,耶律贤和萧绰在南京过新年,耶律贤给两个儿子正式封王。估计那时的萧绰也是一身盛装,可美了。耶律贤封隆绪为梁王,隆庆为恒王。没过多久耶律贤去世,萧绰变成太后。当时隆庆才十岁,萧绰能做的就是耐心看着他长大。成年后的隆庆长得很瘦,精于骑射,性格果敢。但从他后面的行为来看,看不出他的果敢。 《乘轺录》记载隆庆每年都陪萧绰避暑,这是一句废话,萧绰和隆绪出门,文武大臣和亲王必然跟着。而且萧绰时期的捺钵就是萧绰去哪儿,隆绪去哪儿,隆绪没有选择权。 隆庆并不喜欢韩德让,孩子和“继父”之间出现矛盾是难免的,萧绰估计就是端水,不怠慢任何一方。她的家庭生活应该极度有趣。 统和十六年(998),萧绰打算在第二年南下,但是她运气不好,同年耶律休哥去世。萧绰随即封隆庆为梁国王、南京留守、天下兵马大元帅,作为第二年南伐的先锋。大元帅一般是继承人才能做的。 隆庆先娶了观音奴的女儿秦国妃,生下三个女儿∶韩国公主、陈国公主、吴国公主。看生不出儿子,他又娶了幽国夫人的女儿宋魏国妃,生下三个儿子∶宗政(查葛,1003—1062)、宗德(遂哥)、宗允(谢家奴,1005—1064),幽国夫人不知道是谁,但她肯定和萧绰很熟,说不定很亲近,不然萧绰不会让隆庆娶她的女儿。之后他又娶了长寿奴(萧绰次女)的女儿萧苏,不过萧苏嫁过去的时候,隆庆就死了。这姑娘躲过一劫。隆庆与渤海妃生有庶长子宗教(旅坟992—1053),又与不知名妃子生有庶子宗诲(苏撒)。他还有很多女人,调度之物都比隆绪奢侈。隆绪为了讨好萧绰,有时会把东西让给弟弟。这没什么好说的,隆庆和隆绪是一样的人, 隆绪的性格是虚荣放纵的,只是在萧绰面前他还像个人。萧绰死后,他就露出了真面目,他的庙号是最有名无实的。隆绪在萧绰面前是极端懦弱的,他一辈子都是懦弱的,一般伟大的君主下面不可能出现有能力的继承人。 隆绪的儿子老是夭折,弟弟给他形成了很大压力,符合儿皇帝无子或少子的特征。隆庆是唯一拥有斡鲁朵的亲王,韩德让是唯一拥有斡鲁朵的大臣,萧绰有意用他们打压隆绪。隆庆是萧绰最爱的儿子,是梁国王、大元帅、南京留守,隆庆的斡鲁朵叫做“赤得本”,意为孝顺。萧绰就是让他完全顺从自己。汉名为“敦睦宫”,萧绰就是想让他俩和睦相处,但是她一边让他们和睦相处,一边很明显地偏心隆庆。辽史礼志上的那个太后生日手赐亲王酒,估计就是从萧绰开始的。在萧绰之前有三个太后,萧岩母堇(阿保机老妈),没有存在感。述律平,述律平的时候很多礼节还没有。萧氏(耶律阮老妈),萧氏总共当了五年太后,很快被干掉了。萧绰不用说,说她是皇帝也没事。极度讲究的礼节是从她开始的,而且有这个待遇的只能是隆庆。隆绪的地位更低了。在石刻上面,萧绰、隆绪、隆庆是并列的,《盘山甘泉寺新创净光佛塔记》∶“我大元帅梁国大王机宣虎帐,力赞龙图,遐方畏威,生民怀惠。”萧绰死后,辽国人要为她守丧三年,因此没有改年号,仍然在石刻上面称呼她为“万岁”。统和二十九年(1011)的《法舍利真言》上面写着∶“承天皇太后、昭圣皇帝万岁,燕主梁国大王千秋。”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耶律隆绪##耶律隆庆#
辽朝宗室汇总 耶律倍(899—937),太祖阿保机长子,母为皇后述律平。外表宽厚,内心狠毒。喜欢杀人。身边的仆人、小妾稍有过错,他就用火烧人家,用刀割人家,把人家的眼睛挖出来。他还喜欢喝人血,在妻妾的胳膊上刺个洞,慢慢吸。述律平废长立幼,立耶律德光为帝。耶律倍逃到了后唐。后面契丹灭唐,李从珂杀死了耶律倍。耶律倍的罪行基本上是真的,因为耶律贤及以后的皇帝都是他的后代,他们没有必要抹黑自己的祖先。 耶律李胡(911—960),阿保机第三子,母为皇后述律平。心胸狭隘,性情残暴,一发火就在人脸上刺字,或者把人扔到水里或火里。耶律阮(耶律倍之子)继位,述律平和李胡去讨伐,母子俩兵败,被软禁。之后李胡的儿子喜隐谋反,李胡被牵连,死于狱中。耶律牙里果,阿保机庶子,母为宫人萧氏。出生在耶律倍和耶律德光之间。可能因为是宫女生的缘故,他自幼沉默寡言。在战争中被后唐军队俘虏,契丹人也没管他。他在中原待了八年,等石敬瑭称帝才被送回来。耶律娄国,耶律倍次子,与自己的哥哥耶律阮不对付,数次怂恿耶律璟(耶律德光之子)谋反。耶律璟当了皇帝以后,他自己又谋反,被杀。耶律稍,耶律倍第三子,生平不详。耶律隆先,耶律倍第四子,母为渤海人大氏。儿子陈哥想要谋害他,举兵造反,被耶律贤车裂。隆先应该活了很久,比萧绰还长寿,活了七八十岁。 耶律道隐,耶律倍第五子,母为渤海人高氏。道隐出生在后唐,刚好耶律倍被杀,他被一个洛阳僧人收养了,之后回到契丹。耶律罨撒葛(934—972),太宗耶律德光次子,母为皇后萧温。娶了萧绰的大姐萧胡辇,是穆宗耶律璟的继承人,后面耶律贤篡位,他不敢反抗。因为耶律贤和萧绰生下皇子,气死。耶律天德,耶律德光庶长子,母为宫人萧氏。他是耶律德光的第一个儿子。天德生性勇猛,在耶律阮时期参与谋反,被关押,他用手打断了锁,但是由于守卫太多,没能出去。随即被耶律阮杀害。耶律敌烈,耶律德光庶子,母为宫人萧氏。曾参与谋反,被兄弟耶律璟释放。率军支援北汉,被宋军击败,与儿子蛙哥一起战死。耶律必摄,耶律德光庶子,母为宫人萧氏。在耶律贤时期曾参与征讨党项。 提离古,耶律德光之子,生母不详。夭折。 只撒古,耶律德光之子,生母不详。夭折。耶律喜隐,耶律李胡长子,在耶律璟时期谋反了两次,在耶律贤时期谋反了三次。和儿子留礼寿一起被耶律贤杀害。 耶律宛,耶律李胡庶长子,年纪在喜隐之上。曾参与谋反,被耶律璟释放。耶律吼阿不,世宗耶律阮长子,母为皇后萧撒葛只,夭折。耶律只没,耶律阮之子,母为皇后甄氏(辽国人不承认他的后位)。他是耶律阮的第一个儿子。与耶律璟的宫人私通,耶律璟把他拷打了几百下,又刺瞎他的一只眼睛,施以宫刑。打算公开处死,但是耶律璟很快被刺杀。耶律贤封他为宁王。之后妻子安只研制毒药,耶律贤杀死安只,把只没流放到乌古部。后面萧绰把他召回,复爵。后事不详。 耶律隆庆(973—1016),景宗耶律贤次子,母为皇后萧绰。他是萧绰最爱的儿子,被封为梁国王,拜大元帅(大元帅一般是继承人才能担任)。拥有自己的斡鲁朵,地位几乎与皇帝隆绪平等。史书记载他的性格刚强果断。在萧绰死后想篡位,与哥哥明争暗斗。从他的虚张声势来看,看不出他的刚强果断。 耶律隆裕(979—1012),耶律贤第三子,母为皇后萧绰。相貌俊美,性格沉毅。在母亲出征时负责留守京师。在举国佞佛的辽国信仰道教,比较罕见。耶律药师奴(980),耶律贤第四子,母为皇后萧绰。八月而夭。萧绰悲痛万分,把他安葬在契丹人的祖地,在他的坟墓旁边建造永州。 耶律宗政(查葛,1003—1062),隆庆长子,母为宋魏国妃萧氏。隆绪逼他娶隆庆的第三任王妃,他拒绝,之后终身未婚。耶律宗德(遂哥),隆庆次子,母为宋魏国妃萧氏。 耶律宗允(谢家奴,1005—1064),隆庆第三子,母为宋魏国妃萧氏。 耶律宗教(旅坟,992—1053),隆庆庶长子,母为渤海妃。他是隆庆的第一个儿子。封为广陵郡王。耶律宗诲(苏撒),隆庆庶子,不知名妃子所生,封漆水郡王。耶律宗业(胡都古),隆裕长子,母为齐国妃萧氏(萧继远之女)。 耶律宗范(合禄),隆裕次子,母为齐国妃萧氏。在朝见耶律宗真时突然死亡,之后妻子萧乌骨里被耶律宗真弄进宫。 耶律宗熙(贴不),隆裕第三子,母为齐国妃萧氏(萧和尚之女)。被家奴告状心怀不满,后不了了之。之后参加宗元(重元)之乱,称自己是被胁迫的,于是被流放。后事不详。耶律弘仁(1032—1073),宗熙之子,娶了出宫后的萧乌骨里。耶律弘义(1033—1048),宗熙次子,母为夏侯妃萧氏。体弱多病,重熙十七年去世,时年十六岁。耶律弘礼(1045—1096),宗熙之子,母为夏侯妃萧氏。 #辽朝##宗室#
辽史有多搞笑 大家来说说辽史有多搞笑,我先来。 阿保机的谥号是圣元皇帝,辽史把尊号当成了他的谥号述律平的谥号是神睿贞烈皇后,辽史丢了一半,变成贞烈皇后萧耨斤的谥号是钦爱皇后,辽史误作钦哀道宗的名字是耶律弘基,辽史误作洪基 萧绰统和元年(983)把国号改回“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1066)改成“大辽”,辽史全无记载。 萧绰最后的尊号记载错误 辽史把辽国的人物丢了一半多 辽史公主表未记载阿保机次女袅胡 皇子表没有记载德光、李胡的后代 本纪、人物列传简略,尤其列传,很多没有具体的事迹,一件事没有前因后果。大臣的建议、奏折照录的很少,很多只有大概,或者纲要,甚至只提到了建议这件事。 耶律倍的幼子耶律稍传被删,辽史已经够简陋了,居然还删减 罨撒葛是穆宗的继承人,理应有传。耶律隆庆位极人臣,理应有传。耶律贤到耶律延禧的宗室都没有列传。 耶律贤时期的喜隐之乱发生了三次,第三次留礼寿都称帝了。在列传里面居然没有一点叙述。宋辽战争是辽国最重要的保卫战和对外战争,但除了高梁河之战和岐沟关之战,其他的都是一笔带过。澶渊之盟这么大的事,辽方内部的态度全无记载。萧绰在位的最后一年爆发了大瘟疫,辽史无载。 #辽史# #历史# #契丹# #辽朝##辽史研究#
阿保机的次女耶律袅胡 《萧汉宁墓志》记载了阿保机有一个次女,袅胡公主,这个次女是《辽史》没有记载的。但同时墓志又说她是“四公主”。墓志全文如下: 故西南面都招討使、前六節度、奚國王蕭公墓誌銘。鄉貢進士苗世雄撰。鄉貢進士張弼舉書丹。大口口口口口口口國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崢嶸之丑岳,來為嘉瑞,勝口祥之口盡者,惟蕭公之德及此也。公諱漢寧,蘭陵人也。素剌王四公主之孫也。口口口口口口奚國王。祖諱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忠宣力奉國功臣、安國軍節度使、邢洺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開國公、食邑二千戶、食實封二百戶、口王。公主諱褭胡,大聖皇帝之次女也。祖母耶律氏,漆水郡夫人。考諱口,銀青崇祿大夫、檢校太傅、行左神武大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蘭陵縣開國男、食邑五百戶。太傅大夫人生三子;妣為二夫人,生二子,公為長,弟左神武大將軍。太傅之弟無子也。公九歲,奉口口無知。祖母耶律氏,帳口口口口在家而必達,致在邦之必聞。二十一,南征,忠臣之心口口口口口之殊勲,梁王請口口番皮一,領銀盒子一口口。二十八,詔入朝,知口宣頭子。三十三,任本帳敞史,半年,旋改小常袞,轄五帳。祖口月,俄拜大將軍。次保万,居一載,累沐口口可弘北面口口口口口口聞。公名器不可假人。口加積慶宮漢兒渤海副部署、銀青崇祿大夫、檢校司空、右千牛衛大將軍。口口口木口口口居之一年,口口口口標於家口口口旋播扵寰德,便授金吾營口。公任之二載,奉宣口口間都巡檢使。口口出,浮人三百五十戶。口口韓、信二州巡官。四年,口詔口口州口口口口理事,半年,公有口口口,封六節度、奚國王、武信軍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崇祿大夫、檢校太傅、使持節遂州刾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蘭陵郡開國男、食邑三百戶。九記兼授口口廕口口口一二二年三口口亰,令分當帳二十房人戶口口。公之討口口口記。六年,囹圄空閑。口口口恩口口楊其嚴肅口口口口口口口知公純口口全委口東口口口六口月率小大以歸,心感狂兇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而果,了口口口口口口六師論功而竟同肅相次口公与左承相同提點建脩大內。二年,有職員口口口不束者,公嚴責之。口口者口口而取口二者日口口來口口口口保褭至唐,吾口口治諸公事斷口口罰馬一百疋,牛三百頭,羊一萬一千口,並入自己口口。祀十,兩順侍,五穀大獲。農民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石口口居測化口便走騎。詔公超口口口封西南面都招討使、安撫巡檢使、兼口口都鈐口口口軍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口口崇祿大夫、檢校太尉、同政事門下平章事、使持節遂州諸軍事、口州刾史、上柱國、蘭陵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一百戶。口口口口口口同為霸州之功口彼口口口起口陽之口公之謀略正政如一,口偶口口而口。太平十年正月九日薨于公署,朝口奇之才,有口口口口口三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淑,共仰賢明。生九子:長曰遇吉保,巡檢口使;次曰伯里口口口相公;次曰口也不口;次曰口口口短口口口六口口;次曰口口;次曰游口口口口口口口,早口;次曰汙都捏 m;次曰口口哥,並大丑女口蓮口只。迎未至,口君早世。只倚袞夫人,侍口口太師口哥夫人,達口口太師,口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大口林免口口口口口孝敬口護廧口。以當年十月二十九日葬於松山縣故城鄉口口宅兆也。口口公字俱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去奢華,刑政清廉,正直嚴謹,口口禮讓見識機口,天下口口,人間口一。口則形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設口上拓其口口邑可口口口國口家口口三口口口口岳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時口口口口口口口之口不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口口口人早嘗口口口口口滿口維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以口口石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行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也口口口口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公之夭口……口赤口既將襄…… #阿保机# #辽朝# #契丹#
《宋史》和《长编》上面有趣的事 999年∶ “咸平中,契丹犯塞,其母车帐至狼山大夏。上亲巡河朔,遣杨允恭驰往,召琼率所部出土门,与石保吉会镇、定。既而傅潜以逗留得罪,即召琼代之。兵罢,复还本任。转运使言其政绩,诏褒之。”《宋史》萧绰抵达狼山寨,宋真宗亲征。其实999年他也亲征过。 1000年∶ “自淳化末,高麗朝貢中絕,及王治卒,弟誦立,嘗遣兵校徐遠來候朝命,遠久不至。於是,其臣吏部侍郎趙之遴遣牙將朱仁紹至登州偵之,州以聞,上特召見仁紹勞問,賜以器帛。仁紹因自陳國人思慕皇化,為契丹羈制之狀,乃賜誦鈿函詔一通,令仁紹齎送。時明州又言高麗國民池達等八人,以海風壞船,漂至鄞縣。詔付登州給貲糧,俟便遣歸其國。”《长编》高丽被萧绰打得不敢朝贡宋朝,只能暗戳戳地联系宋朝。 1001年∶ 九月己巳朔,詔鎮、定兵馬分屯近地,以省糧運。時諜者言敵猶在炭山,未遽南牧故也。《长编》宋朝的线人说萧绰还在炭山,短期之内不会南下。 1004年∶ “壬戌,詔北面諸路,如有材勇之士,能入賊壘焚營斬級者,以名聞,當加殊賞。”宋真宗下诏,能入辽营焚毁营帐、斩首敌人的,有重赏。 “上曰:「撻覽乃于越之儔也。于越舊樂野戰,頗難制。撻覽知勇不在其下,而多務城守,此所以不及也。今歲入寇,皆其首謀。或聞犯邊以來,累戰不利,因號令部下,凡獲男子十五以上者皆殺之。彼既失其謀主,朕親御六師,而王超等三路大兵亦合勢南來,彼奔北固其宜也。」”《长编》萧挞凛给部下下令,抓到十五岁以上的男人就杀掉。 “先是,寇所至,潛寘毒於瓶甖,投之井中,遺害居民,永靜軍得之以獻,令布告河朔,使知其事。”《长编》辽军在井水里面下毒,这事宋朝对西夏也干过。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宋史#
国内的辽金史研究有多恶心? 一,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牛逼。没实权能算功绩,那你们怎么不去研究顺治,清朝顺治第一。 研究耶律隆绪有什么意义么,为人差,能力差,就是个很勉强的守成之主。 萧绰和隆绪的为人、执政风格、执政水平很不一样,居然有人把他们混为一谈。 辽国人和宋朝人都知道982—1009年是萧绰执政的,就国内的现代学者不知道。 耶律隆绪的庙号误导了很多人,但只要认真看史书的,就能看出他的真实水平,他是历史上最有名无实的皇帝。 不仅国内,国外也一样,杉山正明那个畜牲在关于辽国的书里,对萧绰只字不提。写关于辽国的书,不提萧绰,就等于写关于清朝的书,不提康熙。极度离谱。 《剑桥中国史》和《哈佛中国史》都把萧绰的功绩算在了耶律隆绪头上。 史书有时不提到太后,就代表太后不存在。牛逼得很。光绪本纪有时不提慈禧,代表他是实权皇帝喽?有人连脑子转一下都不会,脑子这么蠢怎么活到现在的? 国内的辽金史研究有多搞笑呢,居然有人在猜宋辽战争时萧绰在不在。萧绰就是统帅,哪场战争统帅是不在的? 国内的学者没有说耶律隆绪不好的,或许没有看懂史书,或许就是爱男,或许夸这个人,他们能拿更多钱。水平还不如日常看书的历史爱好者。 二,认为耶律贤好色 耶律贤好色是在辽金史学界广为流传的。他为什么会被认为好色,原因是《契丹国志》记载他好色,然后《辽史》记载他的第四子药师奴未详所出,他们就能得出∶耶律贤好色,有很多嫔妃,和其中一个生了药师奴的结论。牛逼。《契丹国志》不是信史,是一本抄了很多杂书的东西。没有记载生母不代表不是萧绰生的。独孤伽罗和高滔滔也有很多孩子未详所出,所以他们都是别的女人生的喽?以她们的剽悍个性,杨坚和宋英宗敢跟别人生孩子? 未详所出就等于是跟别人生的,这逻辑牛逼。 还有个很搞笑的,有个学者把“皇太妃”当成了耶律贤的嫔妃,是耶律贤的几个嫔妃之一,还脑补出隆绪的第一任皇后和她同一个家族,所以她献驼马。 对于这一通分析,说他(她)是脑瘫都是在恭维他(她)。 “皇太妃”是皇太叔的妻子,辽史都有记载的,而且她在耶律贤时期就是皇太妃了。既然耶律贤有很多嫔妃,他怎么只能跟萧绰生孩子,他有特异功能? 要是耶律贤知道别人说他好色,说药师奴是跟别的女人生的,他会气死的。被脑瘫学者的这么一分析,他更说不清了。 #辽金史研究##学者#
三份罕见的辽代墓志 耶律曷鲁妻掘联墓志录文 大契丹国故采访君曷鲁于越大王、北大都护府大云泹列割北方处置使妻孔娧太夫人掘联乙里底墓志铭并序 维会同中六年癸卯五月戊寅廿三日庚子,乃有故于越王金门良胤之私(弟)[lbk]第[rbk],春秋五十有四。其年十一月廿八日葬于列山北大茔之西峙,备之以礼也。 夫于越王,可谓功齐山岳,久镇乾坤。恩比波澜,流如江海。作人民之父母,为轮后之腹心,不尽韶荣,倏归大岳。夫于越王考金轮泹列·沤里大王,威凌特立,雅操不群,曾运日月之光阴,亦固山河之重禄。于越王祖曷鲁·冾麦大王,功利山河,勋铭鼎鼐,德符干象,道赞神机。 太夫人考辖列·勤德宰相,辅赞功高,匡时道远。三台有誉,翱翔于凤扆之前;八座无私,偃仰于龙楼之侧。祖勤登·迭列宰相,尽力致君,常益光于尧舜;竭诚活国,唯思更美伊皋。曾祖辖列·夜思宰相,夙振雄名,久居清望,恩波浩渺,德岳穹崇,几分仗钺之威,累受升坛之拜。 太夫人实谓仁豊德茂,女史勋高。久沐皇猷,独承天荫。寒松竝操,美玉齐贞,无亏举案之仪,备尽如宾之礼。而又名彰紫闱,誉满天街,殊勋早降于丹霄,邑号已(杨)〔杨〕于彩卷。比望龟鹤比寿,桂月同贞,其奈逐隟驷以难停,若沦光而易往。 长男迭列,曾押云龙之旗鼓,讨瀚海之神洲。小男撒剌,曾踵虎节之双旌,继金门之良胤。长女撒割之,次女耶胡,并(嫡)〔适〕相国之高门,皆侍盐梅之系绪。更有内外骨肉,莫不三台烈位,静八表之封疆;九鼎分茅,绾四方之土宇。太夫人爰自山河问望,玉树灵□,非勒石铭之,绰何云尔。词曰: 凞哉贤母,卓异天聪。简约受性,婉美成功。贞顺独峭,闺范何同。(杨)〔杨〕名邑号,播德殊封。昭著四行,光显三从。悲伤轮后,摧咽诸宫。懿质难再,素姿易容。霜凋兰备,雾散香风。千金买地,安厝柩隆。后拥大岳,前扰列峰。右有白虎,左挟青龙。朱雀隐隐,玄武雄雄。形豊八卦,势遍九宫。继子孙兮,千载万载。荣家道兮,国相侯公。 #辽代##辽朝##契丹##历史#
关于耶律普速完(兼论西辽史事) 这个人是萧绰的迷妹,有必要说一下。 这个帖子说的是耶律大石死后到直鲁古亡国的西辽史事。 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但是看过辽史的朋友就知道,西辽有一个耶律普速完,以公主的身份称太后,在位十四年。所以有人认为她是女皇,有人认为不是。网上也流传着普速完是女皇的说法。关于这个,后面会提到。 西辽的历史是简略的,可能是能找到的资料太少了,也有可能是史官对它很冷漠。毕竟西辽位于中亚,跟中国的局势几乎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西辽跟辽国一样,是通用契丹语和汉语的,在原西辽境内出土过汉语墓志铭,是耶律大石时期的。 耶律大石(1087—1143)活了57岁,但是辽史说他死后儿子夷列年幼。这是不可思议的。《松漠纪闻》说大石逃亡的时候有五个儿子,那么可能五个儿子都是庶子,夷列是后面生的嫡子。也有可能夷列是五子之一,是嫡子,前面的都死了。也有可能其他儿子里面也有嫡子,但是经历了政治斗争,夷列是继承人。萧塔不烟和夷列是否是亲母子未可知。 耶律大石死的时候57岁,但是说他的儿子年幼,那么夷列很可能在十六岁以下,可能高于十岁,总之最有可能在这之间。大石的遗命是皇后“权监国”,这个监国是自己监国,还是在下面有皇帝,不好说。注意这个“权”字,权就是暂时的。萧塔不烟在位7年,或者去世,或者归政。 萧塔不烟的年号是“咸清”,这个有可能是她自己的年号,也有可能是她跟夷列共同的年号。萧绰的年号是“统和”,是她和隆绪共同的年号,也可以算作她自己的。 萧塔不烟在位时有记载的事就是砍了金国使者,咸清二年(1144),金使粘割韩奴出使西辽,让“大石”跪拜,“大石”发怒,把他给砍了。这个所谓的“大石”就是契丹统治者,当时夷列还很小,能砍了他的只能是萧塔不烟。 萧塔不烟在位7年,之后夷列继位或者亲政。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疑惑,西辽有一个重要人物萧斡里剌,他是权臣。大石之后的君主到底是实权的还是傀儡还不好说。萧斡里剌和萧塔不烟又是什么关系?康国元年(1134),耶律大石任命萧斡里剌为统帅,东征。萧斡里剌又活到了崇福十四年(1177)。就算他当统帅的时候是二十出头,那崇福十四年他也快七十岁了。这很迷。也有可能两个萧斡里剌不是一个人,但这个可能性不大。 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他的年号是“续兴”,不是绍兴,西辽的钱币已经出土了。续兴十三年(1063),夷列去世。就算他继位的时候是14岁,那他死的时候才34岁,总之不管继位的时候他几岁,他都是死得很早。辽国皇帝里面死得早的只有耶律贤、耶律宗真、耶律雅里、耶律夷列(不算被杀的),耶律贤不是病秧子,可以看我的帖子“论耶律贤”。宗真应该是生活作风不好。雅里是打猎累死的。耶律夷列可能是病秧子,也有可能是不是实权皇帝,郁闷死了。夷列的庙号是“仁宗”,一般叫仁宗的都是弱势皇帝或者性格比较温和的。 夷列死时,因为儿子年幼,所以让妹妹普速完执掌国政,称制。仍然是“权国”,暂时的。 夷列跟普速完未必是同母的,普速完到底是皇帝还是太后还不好说。有人觉得她是公主,上位了就是皇帝。但是《辽史》里面称她为太后。作为公主执政,不应该称太后,也许在契丹人眼里,掌权的女人都叫太后。耶律普速完给自己上尊号“承天皇太后”,她要模仿萧绰。萧绰是辽国的全盛之主。普速完想当西辽的全盛之主。野心极大。但是她在位十四年,所谓的“私通”小叔子萧朴古只沙里通,杀死了丈夫,之后自己和情人都被公公射杀。 普速完如果是临朝称制,那她就是坐在侄子旁边的,她坐尊位。辽国的掌权太后都是临朝称制。 一种极有可能的情况是,普速完就是傀儡,甚至从萧塔不烟到普速完都是傀儡。权力很可能掌握在萧斡里剌和他的儿子萧朵鲁不手里。普速完不甘心当傀儡,就在统治后期,拉拢小叔子,又杀死了丈夫。但是她无法控制局势,萧斡里剌很快反扑,把他们两个人都杀死了。史学家伊本.阿昔尔也是持此看法。魏良弢在《西辽史》里面说普速完私通小叔子,生活糜烂。真牛逼,男的有一万多个女人都没事,女的多一个男人就是生活糜烂。这傻缺不分析当时西辽的局势,就把她的行为理解为糜烂。国内的所谓学者果然厌女厌得要死。 伊本.阿昔尔把普速完称为“诸汗之汗”,可能普速完在位时的确是西辽的全盛期,但掌握实权的是他的丈夫和萧斡里剌。普速完想要反抗,被杀死了。 普速完死后,继位的是直鲁古,就是末代皇帝。多桑蒙古史和伊本.阿昔尔都说直鲁古有个兄弟,他是杀了兄弟上去的。也就是说普速完在位时还有一个小皇帝,或者没有。总之在他死后,直鲁古杀死了他的兄弟。 直鲁古在位34年,被女婿屈出律篡位。这件事很奇怪,当时的契丹贵族去哪儿了?居然没有人站出来,没有人反抗。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耶律大石##耶律普速完##西辽#
关于辽中京 了解辽国的朋友都知道,辽国有五京,上京是阿保机建的,南京是耶律德光升的,中京是萧绰建的,西京是耶律宗真升的,东京是耶律德光升的。 萧绰就是这样的,只要她活着,就会不断地创造功绩。她对辽国的影响力是怎么夸大都不过分的。她做的几乎每一个决策都对辽国产生深远影响。 萧绰早就想建造中京了,她在后面中京的那块地上建立了利州。只不过她很忙,尤其是宋朝的事。她就把建造中京的事搁置了。 统和二十五年(1007)正月,萧绰下诏修建中京。她让汉臣王说负责一切事务,选用燕云的能工巧匠。中京是模仿汴京的,可见萧绰野心极大。就算到了人生的末期,她的野心仍然这么大。估计萧绰一直在催他,所以王说在半年后就累死了。辅佐这种能力极强的君主是很难的。萧绰的想法是不断的,他们施行就好了。 中京的名字是“大定府”,从名字也能看出萧绰的野心。澶渊之盟以后,的确是天下大定了。 萧绰修建中京的目的就是控制奚人和白霫。中京本来就是奚王牙帐所在地。早在统和十几年的时候,奚王就讨伐兀惹失败。萧绰这时候就趁机收了奚王的权力。萧绰是一个集权君主。姐姐就是这么被逼反的。奚人是和契丹人同源的民族,但是一直受契丹人欺负。白霫应该是匈奴的后代,民风剽悍。白霫总是出现在辽国中后期的石刻里。 中京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直到耶律宗真(兴宗)时期才完成。中京建有宫殿,馆驿。在辽国中后期,很多重要仪式都是在那里举行的。但是辽国实行捺钵制度,五京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首都。 萧绰很着急,所以中京先建立了两座宫殿,萧绰住文化殿,隆绪住武功殿。萧绰在那里接待宋使。萧绰时期辽国仍然没什么文化,所以名字不讲究。 萧绰这么着急,可能是觉得自己快要死了,想尽快看到结果。由于萧绰老是待在中京,大臣们也都待在中京,在中京建有府邸。 统和二十五年(1007)十月初三,萧绰到了中京,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 二十六年(1088)十月初一,萧绰再度来到中京。 二十七年(1009)四月初一,萧绰来到中京,看他们营建宫殿。此时她的身体应该不好了。而且当月爆发了一场大瘟疫,萧绰为了解决瘟疫花了不少精力。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朝##辽中京##历史#
遂城羊山之战 宋辽战争发生在耶律贤、萧绰时期,持续了二十五年。主要是发生在萧绰时期,萧绰亲征了宋朝六次,此外还有数不清的中等规模、小规模的侵略,还有边境摩擦。我对宋辽战争的感受是纠结和疑惑。主要是辽国这边的史料太少了。作恶多端的辽史对这种对外最大的战争,很多时候的描述只有短短几行话。宋朝那边的史料倒是很丰富,但是会有虚假的东西,比如夸大战功,把对方写成蠢货。 这里要讨论的是遂城羊山之战,发生在1001年。 这里先上一个碑,这个碑被记载在明代的《弘治易州志》里面,被古人当成唐朝时候的东西了。古代人对辽国也是很无知的,因为辽不是大一统王朝,也不是中原政权,一直很冷门。但是到了现代,研究也没见得好啊,脑残言论比比皆是。这块碑之所以被误解为唐朝的,因为古人把“昭圣皇帝”误解为武则天了,但碑里面又出现了“圣后”,武则天是皇帝,又怎么会被称为圣后?这块碑明显不是唐朝的,圣后是萧绰,昭圣皇帝是隆绪。而且这块碑毫无文笔,唐朝人能这么没有文笔?只有辽国人会这样,辽国的文化是所有朝代里面最弱的。 清河公到任记 仇道衡 唐人守秘书省校书郎 汉宣帝曰,与我共理者,其惟良二千石乎。是知宣导皇猷,佥焉斯在,蠲除民瘼,所寄非轻。我国家景运方隆,雄才间立,盟河誓岳,爵赏于勋劳;固本黜华,率励于邦域。顺时设教,所宝为农,委沉毅以静疆场,任惠和而绥疲瘵。以清河公家传将略,世达政经,从虞帝之四巡,服勤夙夜;持周王之以节,咸许干能。度岁寒而竹箭有筠,历仕宦而璧玉无玷。两监税旅,疆场于是谧宁;一典禁兵,士卒以之辑睦。中原未殄,大驾南征。执锐披坚,摧锋陷阵,致王师而克捷,卫帝辇以凯旋。俄有凶徒断我归路,隔其泥泞,难施鹅鹳之场;恃以堤渠,辄怒螳螂之臂。公乃立陈奇计,上奏宸聪,愿领偏师,直擒微孽。身中戟而疮虽被,精贯日而气益雄,一鼓而平,匹夫不返,杀气凝之而变色,圣后拊之而解颜,于是手赐醇酿,面承渥泽。偃华俄归于凤阙,旌功俾建于隼旟,仍兼经抚之权,更委警巡之任。矧兹易郡,密迩寇庭,虽剖竹之良尚,未除于雀角,而争桑之憾,仍□扰于犬牙,犯禁残民,以时系日。公下车之后,布政为先,行仁惠以抚疲民,守廉洁以度贪吏,振威猛以屏寇盗,课耕植以劝农桑,立学校以诱文儒,养军士以崇武备,缮城郭以固封守,延宾旅以来俊髦,推诚信以示怀柔。察刑狱以伸枉滥。黎元安堵,喜邵父之复生;考限将期,忧邓侯之难挽。由是僧道耆艾、军校吏民,径诣都城,预有祈请,状兹为政,寻具闻天,爰寝急征,以从众望。庚寅岁,先太保治兹郡也,千里穆清,一方安泰,二天之讴语尚在,五袴之恩惠弥新。未及十年,复绍先君之业;借留五载,已逾前哲之名。圣上义切陟明,念深善继,裨经华贯,特降茂恩,就加冀州防御使,超授司徒知易州刺史西南面招安巡检使事。美矣哉!大丈夫处于世也,以忠孝事于君,以爵土继于亲,以平惠惠于民,以轩冕耀于身,足使往者来者,嚮令德以钦降;人子人臣,仰余芳而砥砺。道衡久聆茂绩,见托斯文,素无班马之才,莫纪赵张之政。时昭圣皇帝绍位之二十有二载岁次甲辰三月十八日记。 按清河公谓唐张昭莹也,记称昭圣皇帝当是武后时人耳。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朝##历史##宋辽战争##遂城羊山之战#
【资料】关于萧绰的长女观音奴 耶律观音奴(970—1045)是萧绰最爱的孩子,作为第一个孩子,对于萧绰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以后不管她有几个孩子,她都是最爱。不管她刚入宫时对耶律贤是怎么想的,总之她很爱观音奴。耶律贤也很爱她,所谓的爱情结晶。 但她并不是耶律贤的第一个孩子,耶律贤的第一个孩子是当宗室时和渤海妃生的淑哥。淑哥是唯一被明确记载无封号的公主,给人的第一感觉好像是耶律贤和萧绰对她有什么意见,事实上也是如此。不过按照耶律贤和萧绰的性格,迫害她是不会的,就是不重视。淑哥和萧绰肯定见过面,行宫就这么大,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肯定会遇到。萧绰应该对淑哥很礼貌,但爱就算了,又不是她亲生的。淑哥应该很害怕萧绰,毕竟她是皇后。乾亨元年(979),北汉灭亡,北汉宗室刘继文和驸马卢俊逃到了辽国。耶律贤觉得他们很可怜,就安慰了他们。不久,耶律贤把耿绍纪的女儿嫁给了刘继文,把淑哥嫁给了卢俊。耿绍纪就是韩匡嗣(韩德让老爹)的女婿。卢俊之前充当北汉和辽国的联络人,两次来到辽国,耶律贤对他也算熟悉。卢俊作为亡国之后,没有根基,耶律贤没有必要跟他政治联姻,就是给淑哥找个归宿而已。 乾亨三年(981),耶律贤封观音奴为齐国公主,把她嫁给了萧绰的弟弟萧继远(又名萧圣恒,辽史误作继先)。萧继远是萧绰过继的弟弟,萧绰跟他的关系非常好。对他俩来说,让观音奴嫁给萧继远是最好的安排。萧继远的年纪跟姐姐萧绰差不多,可能就比她小个一两岁。在观音奴结婚当天,耶律贤和萧绰赐给她陪嫁户万户,作为她私城的人数。一户大概有三四个人,亲王都没有这个待遇,就是辽代之最。 乾亨四年(982),耶律贤去世,萧绰变成了太后。这时候她的两个姐姐、长女的地位都是极高的。统和元年(983)五月,萧绰过生日,在家里举行仪式,观音奴和命妇、群臣把礼物送到府上。反正萧绰刚上台时的气氛特别好,大臣都很宠爱她。 六月,发生了淑哥离婚事件。淑哥在婚后过得并不好,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责任在卢俊身上。当时萧绰正在忙册立太后的仪式,听说后马上同意了,还把卢俊出为兴国军节度使。要是萧绰要害她,不给她离婚就是了,甚至能把她嫁得更差。但她并没有,还帮她惩罚了驸马。不久萧绰把她嫁给了萧神奴(一名照姑),萧绰所有的女儿都是政治联姻的,庶女自然也要拿来用。墓志记载观音奴的性格很温顺,但作为萧绰最爱的孩子,她会温顺么?在墓志上面,每个女人都很女德,包括萧耨斤。而且墓志就是歌功颂德的,连耶律弘基在墓志上面都很可爱(实际上,呵呵)。观音奴和萧继远应该是一夫一妻,可能夫妻感情很好,也有可能萧继远不敢找别的女人。他们之间有三个孩子∶儿子萧绍忠、女儿一个嫁给了耶律隆庆(萧绰次子),一个嫁给了耶律隆裕(萧绰第三子)。萧继远在萧绰死后不久也死了。三个孩子也都死在了观音奴前面。观音奴并不参政,在女人普遍参政的辽国,她不参政是挺奇怪的。但女人可以参政,不代表她们一定要参政,万一人家没兴趣呢? 统和四年(986),萧绰和隆绪到观音奴府上做客,这次很可能是观音奴的十六岁生日,所以萧绰必定会来。萧绰二姐赵妃(赵王妃)也有可能就是在这时下毒的。因为萧氏在统和四年以后就失去记载了,而且长编记载是在宴会上下毒的。萧绰能参加的宴会除了宫里的宴会以外,肯定是家宴,自己的生日或者孩子的生日什么的,在观音奴的生日上下毒还是很有可能的。但是阴谋被侍女告发,萧绰大怒,把萧氏下狱,不久送去毒酒。观音奴可能是受到了刺激,所以不想参与政事。作为萧绰最爱的孩子,观音奴的墓志并没有提到母女关系,这是很奇怪的。可能是写墓志的人不用心,或者母女之间有什么隐情。统和30年(1012),隆绪改封观音奴为楚国长公主。隆绪在没亲政的时候并不是正式的皇帝,也不像皇帝,他在萧绰面前是很谦卑的。所以在亲政以后,他才像一个皇帝,搞这个礼,那个礼,除了搞这些没看出他还会什么。开泰元年(1012),他封观音奴为晋国长公主。太平元年(1021),封为赵魏国长公主。重熙元年(1032),加为大长公主。重熙七年(1038),封为秦晋国大长公主。重熙十一年(1042),加尊号“恭寿仁懿”,同年又加“雍肃”二字。重熙十四年(1045)七月,观音奴在中京病重。同年十一月去世,去世前,皇帝耶律宗真、皇后萧挞里、太后萧耨斤都在身边。观音奴活了七十六岁。 #萧绰# #萧燕燕# #萧太后# #契丹# #辽国# #辽朝# #历史#
关于萧绰的长女观音奴 耶律观音奴(970—1045)是萧绰最爱的孩子,作为第一个孩子,对于萧绰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以后不管她有几个孩子,她都是最爱。不管她刚入宫时对耶律贤是怎么想的,总之她很爱观音奴。耶律贤也很爱她,所谓的爱情结晶。 但她并不是耶律贤的第一个孩子,耶律贤的第一个孩子是当宗室时和渤海妃生的淑哥。淑哥是唯一被明确记载无封号的公主,给人的第一感觉好像是耶律贤和萧绰对她有什么意见,事实上也是如此。 不过按照耶律贤和萧绰的性格,迫害她是不会的,就是不重视。淑哥和萧绰肯定见过面,行宫就这么大,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肯定会遇到。萧绰应该对淑哥很礼貌,但爱就算了,又不是她亲生的。淑哥应该很害怕萧绰,毕竟她是皇后。 乾亨元年(979),北汉灭亡,北汉宗室刘继文和驸马卢俊逃到了辽国。耶律贤觉得他们很可怜,就安慰了他们。不久,耶律贤把耿绍纪的女儿嫁给了刘继文,把淑哥嫁给了卢俊。耿绍纪就是韩匡嗣(韩德让老爹)的女婿。卢俊之前充当北汉和辽国的联络人,两次来到辽国,耶律贤对他也算熟悉。卢俊作为亡国之后,没有根基,耶律贤没有必要跟他政治联姻,就是给淑哥找个归宿而已。 乾亨三年(981),耶律贤封观音奴为齐国公主,把她嫁给了萧绰的弟弟萧继远(又名萧圣恒,辽史误作继先)。萧继远是萧绰过继的弟弟,萧绰跟他的关系非常好。对他俩来说,让观音奴嫁给萧继远是最好的安排。萧继远的年纪跟姐姐萧绰差不多,可能就比她小个一两岁。在观音奴结婚当天,耶律贤和萧绰赐给她陪嫁户万户,作为她私城的人数。一户大概有三四个人,亲王都没有这个待遇,就是辽代之最。 乾亨四年(982),耶律贤去世,萧绰变成了太后。这时候她的两个姐姐、长女的地位都是极高的。统和元年(983)五月,萧绰过生日,在家里举行仪式,观音奴和命妇、群臣把礼物送到府上。反正萧绰刚上台时的气氛特别好,大臣都很宠爱她。 六月,发生了淑哥离婚事件。淑哥在婚后过得并不好,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责任在卢俊身上。当时萧绰正在忙册立太后的仪式,听说后马上同意了,还把卢俊出为兴国军节度使。要是萧绰要害她,不给她离婚就是了,甚至能把她嫁得更差。但她并没有,还帮她惩罚了驸马。不久萧绰把她嫁给了萧神奴(一名照姑),萧绰所有的女儿都是政治联姻的,庶女自然也要拿来用。 墓志记载观音奴的性格很温顺,但作为萧绰最爱的孩子,她会温顺么?在墓志上面,每个女人都很女德,包括萧耨斤。而且墓志就是歌功颂德的,连耶律弘基在墓志上面都很可爱(实际上,呵呵)。观音奴和萧继远应该是一夫一妻,可能夫妻感情很好,也有可能萧继远不敢找别的女人。他们之间有三个孩子∶儿子萧绍忠、女儿一个嫁给了耶律隆庆(萧绰次子),一个嫁给了耶律隆裕(萧绰第三子)。萧继远在萧绰死后不久也死了。三个孩子也都死在了观音奴前面。观音奴并不参政,在女人普遍参政的辽国,她不参政是挺奇怪的。但女人可以参政,不代表她们一定要参政,万一人家没兴趣呢?统和四年(986),萧绰和隆绪到观音奴府上做客,这次很可能是观音奴的十六岁生日,所以萧绰必定会来。萧绰二姐赵妃(赵王妃)也有可能就是在这时下毒的。因为萧氏在统和四年以后就失去记载了,而且长编记载是在宴会上下毒的。萧绰能参加的宴会除了宫里的宴会以外,肯定是家宴,自己的生日或者孩子的生日什么的,在观音奴的生日上下毒还是很有可能的。但是阴谋被侍女告发,萧绰大怒,把萧氏下狱,不久送去毒酒。观音奴可能是受到了刺激,所以不想参与政事。 作为萧绰最爱的孩子,观音奴的墓志并没有提到母女关系,这是很奇怪的。可能是写墓志的人不用心,或者母女之间有什么隐情。统和30年(1012),隆绪改封观音奴为楚国长公主。隆绪在没亲政的时候并不是正式的皇帝,也不像皇帝,他在萧绰面前是很谦卑的。所以在亲政以后,他才像一个皇帝,搞这个礼,那个礼,除了搞这些没看出他还会什么。开泰元年(1012),他封观音奴为晋国长公主。太平元年(1021),封为赵魏国长公主。重熙元年(1032),加为大长公主。重熙七年(1038),封为秦晋国大长公主。重熙十一年(1042),加尊号“恭寿仁懿”,同年又加“雍肃”二字。重熙十四年(1045)七月,观音奴在中京病重。同年十一月去世,去世前,皇帝耶律宗真、皇后萧挞里、太后萧耨斤都在身边。观音奴活了七十六岁。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朝##历史#
隐秘的女皇 节选∶内侍与外戚 作者∶刘云军 市面上关于刘娥的传记有两本,一本是刘云军的《隐秘的女皇》,一本是刘广丰的《女主临朝》,两本书都是对刘娥持正面态度的,尤其后者。似乎是为了迎合现在的女权主义市场。 其实搞女权主义,萧绰更适合,萧绰那么强,刘娥哪里强了?就因为萧绰是契丹人,侵略宋朝,连一本公正的传记都没有,全都是黑她的。 这里节选的是刘云军书里的。 为了在与文臣之间的博弈中获得优势,刘娥开始寻找其他可为己用的势力,于是她把目光放在了内侍和外戚身上。虽然贵为皇太后,掌握着宋朝当时真正的最高统治权,但刘娥很难找到真正效忠她的人。宋仁宗虽然年幼,但在传统帝制观念的影响下,大臣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忠于宋仁宗。刘娥不得已走上了历史上太后临朝的老路——重用内侍。于是罗崇勋、江德明等一班亲信狐假虎威,气焰嚣张,“势倾中外”。 天圣元年五月,有人上言,称内侍奉使江、淮,多乘坐官船搭载私人物品以营利,沿途经过的州县都不敢检查。朝廷于是下诏,自今内臣出外,只给驿马,并且不得超过三匹。 事实上,内侍外出不仅随意乘骑驿马,甚至还公然向枢密院索马,枢密院不敢不予。天圣七年三月,群牧判官庞籍上奏称:“按照旧制,不以国马假借给臣下,是为了重视武备。近日,枢密院将两匹带甲之马借给内侍杨怀敏,群牧司覆奏,最终只赐给一匹马。但杨怀敏三天后又来借马,一连多日都是如此。枢密掌管军事,在这件事情上却如此反复!”但刘娥对庞籍揭露的问题充耳不闻。 相比于文武百官,刘娥更信任内侍,双方一旦发生矛盾,刘娥总是站在内侍一方。刘娥下令修建景德寺,特意让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蔡齐撰写《修景德寺记》。为了讨好刘娥,内侍罗崇勋不断催促蔡齐赶紧写完进呈,并赤裸裸地诱惑道:“您只要早日完成此记文,让皇太后满意,参知政事唾手可得。”蔡齐认为受到了侮辱,便有意放慢写作进度。罗崇勋觉得蔡齐妄自尊大,便向刘娥构陷蔡齐。刘娥于是下令让蔡齐出京任职。参知政事鲁宗道认为蔡齐无端被贬出京城,极力反对,希望能留住蔡齐。但刘娥坚持不肯,鲁宗道只能作罢。 罗崇勋曾向陈留县知县王冲索取官田,遭到王冲的拒绝。罗崇勋怀恨在心,指使皇城卒诬陷王冲为朝廷采办物品时赚取利润。刘娥下令罗崇勋审查此事,王冲被发配为雷州编管。 内侍皇甫继明等人兼领估马司职务。他们自称买卖马匹有盈余,要求朝廷给他们升官。按照制度,买卖马匹属于群牧司管辖,群牧司经过查证,发现皇甫继明等人撒谎。因为皇甫继明是刘娥身边的红人,群牧司不敢得罪,于是自制置使以下,都打算附会皇甫继明的说法,只有群牧判官司马池坚决表示不同意。群牧司的小吏担心司马池会惹祸上身,便好意提醒他“中贵人不可忤逆”,司马池仍坚持原则不肯让步。皇甫继明等人听说后勃然大怒,对司马池怀恨在心,寻机报复。后来司马池被任命为开封府推官,敕书送到閤门,皇甫继明等人故意从中作梗,导致司马池最后只能以屯田员外郎出知耀州。 太常博士范讽因为身患疾病监舒州灵仙观,看起来仕途上无法更进一步。恰巧内侍张怀德奉命前往灵仙观斋祠,范讽极力巴结张怀德。张怀德还朝后向刘娥推荐范讽,于是范讽被提拔到京城为官。 左司谏、龙图阁待制孔道辅曾经向刘娥进言,斥责曹利用和内侍罗崇勋窃弄威权,提醒刘娥应该早日将这二人赶出朝廷,刘娥当时点头表示同意。后来曹利用被贬黜致死,罗崇勋仍然继续作威作福,而孔道辅却被找了个借口赶出朝廷。 刘娥与刘美虽然不再是夫妻,但二人的感情一直不错。刘美有两子刘从德、刘从广。刘娥对这两个名义上的侄子特别宠溺。刘美去世后,刘娥经常去刘美府第看望其子女。左司谏刘随上奏疏劝止,认为刘娥此举有宠幸外戚之嫌,刘娥采纳了他的建议,不再前往刘美府第,但私下里则照样纵容刘美家人。 刘从德并无功劳,却因为刘娥的宠信不断升官。刘从德知卫州时,当地通判戴融为人善谄佞,他率领上千卫州人,妄言刘从德治理卫州有突出政绩,请求朝廷下令刻碑褒奖。朝廷通过调查发现戴融所言不实,不许立碑,但碍于刘从德是刘娥的侄子,还是降诏褒奖。县吏李熙辅特别善于巴结刘从德,刘从德便向朝廷推荐李熙辅,刘娥看到刘从德的荐表非常高兴,说:“孩子能荐士,知道如何从政了。”当天便下令擢升李熙辅为京官。当时很多人为了升官,都刻意巴结刘从德。甚至一些高级官员,也私下走刘从德的门路。 刘从德年纪轻轻便做到团练使,后来中年病故,刘娥非常伤心,破例追赠他为保宁节度使,封荣国公,谥号“康怀”。为了表达哀思,她还下令录用刘从德内外姻戚、门人甚至僮隶近八十人。刘从德的姐夫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舅父钱惟演的儿子集贤校理钱暧,以及岳父王蒙正都凭借刘从德的遗奏恩典,各自升迁两级。戴融因为曾经在卫州辅佐过刘从德,被升为度支判官。马季良上章辞免所迁官职,刘娥便升迁其子将作监主簿、馆阁读书马直方为大理评事,以资奖励。
辽史有多搞笑 大家来说说辽史有多搞笑 我先来,有的想不起来就先不发 阿保机的谥号是圣元皇帝,辽史把尊号当成了他的谥号 述律平的谥号是神睿贞烈皇后,辽史丢了一半,变成贞烈皇后 萧耨斤的谥号是钦爱皇后,辽史误作钦哀 道宗的名字是耶律弘基,辽史误作洪基 萧绰统和元年(983)把国号改回“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1066)改成“大辽”,辽史全无记载。 萧绰最后的尊号,隆绪最后的尊号记载错误。 辽史把辽国的人物丢了一半多 辽史公主表未记载阿保机次女袅胡 皇子表没有记载德光、李胡的后代 本纪、人物列传简略,尤其列传,很多没有具体的事迹,一件事没有前因后果。大臣的建议、奏折照录的很少,很多只有大概,或者纲要,甚至只提到了建议这件事。 耶律倍的幼子耶律稍传被删,辽史已经够简陋了,居然还删减 罨撒葛是穆宗的继承人,理应有传。耶律隆庆位极人臣,理应有传。耶律贤到耶律延禧的宗室都没有列传。 耶律贤时期的喜隐之乱发生了三次,第三次留礼寿都称帝了。在列传里面居然没有一点叙述。 宋辽战争是辽国最重要的保卫战和对外战争,但除了高梁河之战和岐沟关之战,其他的都是一笔带过。 澶渊之盟这么大的事,辽方内部的态度全无记载。 萧绰在位的最后一年爆发了大瘟疫,辽史无载。 #辽史##历史##契丹##辽国#
礼志上的萧绰 统和初年的气氛融洽、随和,大臣们都很宠爱她。册封太后的时候,萧绰在紫宸殿(皇帝的宫殿)受册,隆绪在弘政殿受册。大臣给她上尊号“承天皇太后”,给隆绪上尊号“昭圣皇帝”,一般辽国皇帝的尊号都是“天X帝”,隆绪却不是,就是因为在萧绰执政的时候,他还不算正式的皇帝。而且上尊号时是隆绪率领大臣给萧绰上尊号,然后大臣给隆绪上尊号。之后尊号越来越长,但是太后的尊号始终比皇帝长。萧绰当皇后时生日没有变成一个节日,当太后时也没有,这跟她的迷信有关。萧绰出生在五月初五(端午),古代人认为端午出生的女人不祥。萧绰为了图个好运,就没有设节,在生日那天还要请萨满巫师做法事。岐沟关之战,辽军把宋军的运粮夫围困在空城,但过几天就是萧绰的生日。他们就把城门打开,放他们走了。隆绪的生日是千龄节,在萧绰面前表示谦卑,他是千岁,萧绰是万岁。 统和二十四年(1006),大臣给萧绰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弘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给隆绪上尊号为“洪文宣武至德广孝昭圣皇帝”。萧绰的尊号是辽代之最。 统和是萧绰和隆绪共同的年号,而且在辽国石刻上,太后写在皇帝前面。萧绰去世后,隆绪为她守丧三年,之后才改年号。隆绪在萧绰病重时才举行柴册礼,亲政,在此之前他都不是正式的皇帝。 “承天皇太后金坛拜将,玉帐运筹。”“恒扈随于二圣。”(冯从顺墓志) “时睿德神略应运启化皇太后、至德广孝昭圣皇帝之二十三年。”(重修云居寺碑记) “特于胜地伏遇我承天皇太后恩霑万彙,德被两朝,致率土以虞口(缺字)实含灵而有赖。”(盘山甘泉寺新刊净光佛塔记) “曾祖讳成胤,先是家于宋之兴州。承天太后之南征也,故归于我,又为行唐县之人口(缺字)。”(张晋卿墓志) “刘公皇曾祖讳化,记家本洛州人也,归义大契丹国承天皇太后。寻徙居柳城。”(刘知古墓志) “若国母以卿首荷遭逢,特许归复,候卿到阙,则当专驰使币,厚达谢仪。谅惟尔诚,洞达朕意。”宋真宗《赐王继忠诏》 如契丹奏云: "当国伏自前皇太后圣帝降册命以颁宣……谨当遵太后之遗言,固为藩屏。抚小邦之弊俗,虔奉阙庭。更从文轨以输诚,永效梯航而展礼。"——《高丽史》 宋朝给萧绰的生日礼节比隆绪高。 1008年,宋使路振来到辽国,见萧绰的时候,看到她坐在正中间,隆绪坐在她的西偏,所用器具都降一等。 在隆绪的生日上,萧绰坐正中间,隆绪坐在她的东偏。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历史#
萧绰与耶律休哥 总有人说萧绰不信任耶律休哥,又是用中原思维方式去看待契丹,用中原思维方式看待契丹的都是傻缺。据说某个宋史学者也这么说,这叫跨界碰瓷。微博上也有这样的一帮脑残。契丹人只有两个姓,耶律和萧,本来就是共治的。萧绰tm不姓耶律?耶律休哥tm不姓萧?萧绰她奶奶不姓耶律?不骂了,言归正传。耶律休哥孙子的墓志《耶律善庆墓志》出土了,上面有休哥的世系,但是对照休哥家族的契丹语墓志,可以发现善庆是错的。契丹语墓志可以对应辽史,辽史是对的。休哥是释鲁(阿保机叔叔)的孙子,所以他的年纪应该很大了,至少能当萧绰的老爹。 耶律贤和萧绰最信任的人不是耶律休哥,而是耶律斜轸,因为斜轸是萧绰的侄女婿。但是这不代表他们不信任休哥,不重用他。 休哥在耶律璟时期就是一个惕隐(管宗室的),到了耶律贤时期开始参与军务。保宁五年(973),休哥给耶律贤献上了党项俘虏。他下次再出现就是在高梁河之战,他是由于军功上去的(韩德让也如此),之后他又参加了满城、瓦桥关之战,被耶律贤封为于越。于越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耀。 耶律贤去世后,萧绰称制,命令休哥总领南面军务,专门对付宋朝。这叫不重视他。。统和元年(983)正月,因为天气很冷,萧绰派人给休哥等人送去汤药。耶律休哥打仗厉害,但他有武将都有的毛病,就是在吏治上一塌糊涂。他在南院过度使用差役,萧绰不好意思开口怪他,就下诏让别人不要跟他一样。休哥留守南京的时候,滞狱非常严重,萧绰又不好怪他,只能派邢抱朴去南京帮他决滞狱。了解萧绰的都知道她对决滞狱(处理积压的案件)有执念,就是从她开始,契丹统治者重视决滞狱。辽国很多制度都是从萧绰开始的,在她之前和在她之后的辽国是完全不一样的。 萧绰早就预料到宋朝会侵略辽国,所以她时时刻刻在关注边防。宋朝的动向都在她的掌握之中。当时在位的要是是耶律贤或隆绪两个垃圾,辽国就绝对灭亡了。果然,统和四年(986)三月,宋朝发兵三十万伐辽。萧绰当时的战略部署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可以拿出来说的。萧绰一边部署,一边御驾亲征。她赐给林牙磨鲁古旗鼓和剑,让他率领禁军里面的精兵支援休哥,自己随后就到。萧绰到了以后,其实宋军已经处于劣势了。萧绰就把精兵交给休哥,让他追杀。宋军惨败。此时宋朝西路军被耶律斜轸打得节节败退,中路军见势不妙就跑了。雍熙北伐以宋军的惨败告终。萧绰随即封休哥为宋国王,命令他准备粮草,当年秋天就报复。休哥就给她写了一道奏折,让她趁着宋朝虚弱,攻城掠地,与宋朝与黄河为界。但是萧绰不同意,一方面因为她比较保守,一方面因为在战争中,辽军损失也很大,她不想这么冒险。 当年十月,萧绰给拒马河南六州下诏,亲征。以耶律休哥为先锋。十二月,休哥败宋军于望都。爆发君子馆之战,耶律休哥一马当先,萧绰的援军随后就到。数万宋军全军覆没,李敬源、杨重进被杀,刘廷让领着几个人跑了出去。耶律休哥写信贺令图,对他说,他在辽国已经是罪人了,希望宋朝能收留他。贺令图居然傻乎乎地相信了,还带了一路人来迎接他。休哥就命令左右把他们拿下。萧绰随即把贺令图杀了。只能说耶律休哥和萧绰的反间计很成功。 统和六年(988)四月,这个月发生了一件事,在打马球的时候,大臣胡里室把韩德让撞到马下,萧绰勃然大怒,当场斩杀了胡里室。第二天,萧绰和隆绪临幸休哥的府邸。应该是胡里室事件动摇了萧绰的权威,她有必要拉拢休哥等人巩固权势。同年八月,萧绰再度南下,仍然以休哥为先锋,爆发沙堆驿、长城口之战,宋辽双方都有损失,韩德让的侄子韩瑜在长城口之战中战死。 统和七年(989),耶律休哥再度击败宋军。萧绰不知道该怎么赏赐他,就命令他免拜、不名。三月,萧绰赐给休哥红珠筋线,命令他进入神帐举行再生礼,萧绰在神帐里面又赏赐了他很多东西。休哥是辽国三百年(算西辽)唯一举行过再生礼的大臣。从那以后,宋朝再也不敢北上,宋人要止住小儿啼哭,就吓唬他说∶“于越来了!” 就在这一年的七月,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所谓的“徐河之战”。按照《长编》、《宋史》、《李继隆墓志》的说法是,休哥想要切断宋军的补给线,但是被李继隆砍伤,而且伤得很严重,辽军大败。 对于这件事,《辽史》没有任何记载,作为辽国方面的史书,不记载自己家的败仗很正常。这件事在宋人(北宋)自己编的《宋会要》里面也有记载,看起来不像是假的。但是宋朝一直有捏造和夸大战绩的现象。有的学者认为徐河之战并不存在,有的学者认为休哥没有参加那次战争。 我的看法是,两者都有可能。耶律休哥本来就很喜欢切断别人的补给线。而且这次战争过后,萧绰长达十年没有南下。要是耶律休哥重伤,她会非常震惊。毕竟休哥在辽国是战神一样的存在。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耶律休哥##契丹##辽国#
论契丹的女性参政 辽代(契丹)是女性参政最多的朝代,看过辽国石刻的朋友就知道,女性参政在辽国是极其自然的,甚至是受到赞美的。辽国太后是权力最大的太后,几乎与皇帝平等,不是像中原那样低于皇帝的(如宋朝)。辽国皇后也有很大的权力,每个皇后都是参政的。辽国就是帝后共治的(皇帝、皇后、太后),虽然不能和欧洲的双王制比较,但确实和国内其他政权有所区别。不要用中原王朝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辽国。 辽国之所以如此跟契丹人的风俗有关,一般原始、落后的民族母权都会很发达。辽国的母权发达到什么程度呢?雄才大略的耶律德光在述律平面前也要唯唯诺诺。耶律隆绪到了38岁才亲政,在萧绰病重的时候才举行柴册礼,在此之前他都不是正式的皇帝。辽国人是极度尊敬太后的,只要太后不要做太过分的事,他们是不会怎么样的。述律平属于自己作死。萧耨斤那种德性,辽国人都不骂她,而是把责任推到她的五个弟弟身上。太后在石刻上的形象都是很好的,萧绰不用说,连耨斤那种人的形象都很好。 然后是制度,契丹人只有两个姓,耶律和萧。辽国是由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共治的。皇族和后族是合作的关系,倒是后族内部很会斗争。辽国皇后权力大跟后族有关,阿保机和述律平是开夫妻店的,没有斗争,那些重臣是他们共同的亲信(只不过在继承人问题上有分歧)。耶律贤和萧绰同理。说萧绰为了耶律家就是绝世大笑话,萧绰是契丹人,辽国是契丹人的国家,她为了自己的国家很奇怪么?在那种氛围下,也不需要女人(皇后)性格张扬,想发表政见,走到皇帝面前好好说就行了。辽国太后也是最不可能称帝的,在这种特殊制度下,她们不会去破坏制度。 在辽国,皇后和太后也称万岁,在石刻上面,太后是写在皇帝前面的。萧绰最明显,在册封太后的典礼上,她在紫宸殿(皇帝的宫殿)受册,隆绪在弘政殿受册。在上尊号时,隆绪要率领群臣给她上尊号,然后才是群臣给皇帝上尊号。在隆绪生日和接待宋使的宴会上,萧绰坐在正中间,隆绪坐在她的西偏或者东偏。谁是“皇帝”谁是“太子”一目了然。 述律平是辽国权力最大的皇后,萧绰是第二大的皇后,待家里的皇后肯定比不了外出打仗的。萧绰跟宗室的关系很好,耶律贤要杀韩匡嗣,萧绰引导着宗室把他救了出来。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萧绰故意询问宗室的意见,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意思说话。萧绰在大臣和宗室里面都很有威信。在耶律贤死后,宗室的确想过篡位,但因为和萧绰的关系好,加上萧绰能力太强,他们没好意思。宗室反对太后也就某部烂片的编剧的脑子能想得出。 辽国(不算西辽)掌握大权的太后有三位,述律平只是称制选一下皇帝,德光一直是最高统治者。萧绰是执政太后,和隆绪是“皇帝”和“太子”的关系。萧耨斤因为搞废立,被儿子废了以后又接回来,权力受损,之后就是和儿子作斗争。萧绰是女主里面用的权谋最少的(不算述律平的话)。有人说述律平不会权谋,她都众叛亲离了,用什么权谋,权谋的前提是有人可用。述律平没有抱负,她就是想让小儿子上台。萧绰是有抱负的,她要当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她也确实做到了。她在耶律贤死后不久,就把国号改回“大契丹”。她还拜谒了奇首可汗(契丹人始祖)庙。在辽国史上只有阿保机和萧绰拜谒过奇首可汗。 辽国皇帝基本上不厌女,唯一厌女的是耶律宗真(兴宗),但他并没有破坏女性参政的氛围,参政是辽国女人的正当权利。辽国的女强人是数不清的,不过因为辽国留下的东西少,她们的资料也很少。萧绰这些不用说,前期的的鲁、萧绰的外孙女兼儿媳秦晋国妃、萧绰的女伴岐国夫人、道宗朝的耶律常哥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 辽国就是这样的,他们要烧高香祈求有一个好太后,萧绰这样的最好,遇到耨斤就惨了,她要干坏事皇帝也阻止不了。#萧绰##萧燕燕##萧太后##述律平##契丹##辽国#
【资料】论契丹的女性参政 辽代(契丹)是女性参政最多的朝代,看过辽国石刻的朋友就知道,女性参政在辽国是极其自然的,甚至是受到赞美的。辽国太后是权力最大的太后,几乎与皇帝平等,不是像中原那样低于皇帝的(如宋朝)。辽国皇后也有很大的权力,每个皇后都是参政的。辽国就是帝后共治的(皇帝、皇后、太后),虽然不能和欧洲的双王制比较,但确实和国内其他政权有所区别。不要用中原王朝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辽国。 辽国之所以如此跟契丹人的风俗有关,一般原始、落后的民族母权都会很发达。辽国的母权发达到什么程度呢?雄才大略的耶律德光在述律平面前也要唯唯诺诺。耶律隆绪到了38岁才亲政,在萧绰病重的时候才举行柴册礼,在此之前他都不是正式的皇帝。辽国人是极度尊敬太后的,只要太后不要做太过分的事,他们是不会怎么样的。述律平属于自己作死。萧耨斤那种德性,辽国人都不骂她,而是把责任推到她的五个弟弟身上。太后在石刻上的形象都是很好的,萧绰不用说,连耨斤那种人的形象都很好。 然后是制度,契丹人只有两个姓,耶律和萧。辽国是由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共治的。皇族和后族是合作的关系,倒是后族内部很会斗争。辽国皇后权力大跟后族有关,阿保机和述律平是开夫妻店的,没有斗争,那些重臣是他们共同的亲信(只不过在继承人问题上有分歧)。耶律贤和萧绰同理。说萧绰为了耶律家就是绝世大笑话,萧绰是契丹人,辽国是契丹人的国家,她为了自己的国家很奇怪么?在那种氛围下,也不需要女人(皇后)性格张扬,想发表政见,走到皇帝面前好好说就行了。辽国太后也是最不可能称帝的,在这种特殊制度下,她们不会去破坏制度。 在辽国,皇后和太后也称万岁,在石刻上面,太后是写在皇帝前面的。萧绰最明显,在册封太后的典礼上,她在紫宸殿(皇帝的宫殿)受册,隆绪在弘政殿受册。在上尊号时,隆绪要率领群臣给她上尊号,然后才是群臣给皇帝上尊号。在隆绪生日和接待宋使的宴会上,萧绰坐在正中间,隆绪坐在她的西偏或者东偏。谁是“皇帝”谁是“太子”一目了然。 述律平是辽国权力最大的皇后,萧绰是第二大的皇后,待家里的皇后肯定比不了外出打仗的。萧绰跟宗室的关系很好,耶律贤要杀韩匡嗣,萧绰引导着宗室把他救了出来。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萧绰故意询问宗室的意见,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意思说话。萧绰在大臣和宗室里面都很有威信。在耶律贤死后,宗室的确想过篡位,但因为和萧绰的关系好,加上萧绰能力太强,他们没好意思。宗室反对太后也就某部烂片的编剧的脑子能想得出。 辽国(不算西辽)掌握大权的太后有三位,述律平只是称制选一下皇帝,德光一直是最高统治者。萧绰是执政太后,和隆绪是“皇帝”和“太子”的关系。萧耨斤因为搞废立,被儿子废了以后又接回来,权力受损,之后就是和儿子作斗争。萧绰是女主里面用的权谋最少的(不算述律平的话)。有人说述律平不会权谋,她都众叛亲离了,用什么权谋,权谋的前提是有人可用。述律平没有抱负,她就是想让小儿子上台。萧绰是有抱负的,她要当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她也确实做到了。她在耶律贤死后不久,就把国号改回“大契丹”。她还拜谒了奇首可汗(契丹人始祖)庙。在辽国史上只有阿保机和萧绰拜谒过奇首可汗。 辽国皇帝基本上不厌女,唯一厌女的是耶律宗真(兴宗),但他并没有破坏女性参政的氛围,参政是辽国女人的正当权利。辽国的女强人是数不清的,不过因为辽国留下的东西少,她们的资料也很少。萧绰这些不用说,前期的的鲁、萧绰的外孙女兼儿媳秦晋国妃、萧绰的女伴岐国夫人、道宗朝的耶律常哥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 辽国就是这样的,他们要烧高香祈求有一个好太后,萧绰这样的最好,遇到耨斤就惨了,她要干坏事皇帝也阻止不了。#萧绰##萧燕燕##萧太后##述律平##契丹##辽国#
萧绰的情感 萧绰与耶律贤∶耶律贤时期的资料是很少的。 萧绰入宫后,在保宁二年(970)生下长女观音奴。在保宁三年(971)十二月生下长子隆绪。在保宁五年(973)正月生下次子隆庆。隆绪和隆庆名义上差两岁,实际上差一岁。萧绰坐了近一个月的月子,耶律贤就带她回了新城(萧绰老家)。二月二十三日,耶律贤用青牛白马祭天地。青牛白马一般是出征和平叛时用的,可见他对此行的重视程度。三天以后,他和萧绰来到新城。 三月初一,他俩再度来到新城,耶律贤追封萧绰祖父胡母里为韩王,伯父胡鲁古兼政事令,尼古只兼侍中。估计在隆绪出生的时候就想追封了,就是怕人议论。 保宁八年(976)二月初五,耶律贤“谕史馆学士,书皇后言亦称‘朕’暨‘予’,着为定式。”萧绰是历史上唯一称“朕”的皇后。萧绰有温柔细腻的一面,乾亨二年(980)闰月,耶律贤跟她在南京赏牡丹。在耶律贤死后,萧绰和隆绪一起给他写信,在隆绪的生日前燃灯。这些事耶律贤和萧绰应该也会做。世人对游牧民族有偏见,好像游牧民族就是剽悍的,实际上他俩是对彼此温柔的。乾亨四年(982)九月二十四日,耶律贤去世。萧绰在耶律贤死时有什么反应并无记载,不过她在见韩德让和耶律斜轸时的确流眼泪了。 萧绰当皇后时对耶律贤的情感回馈,在本纪里并无记载。史书不会或者很少记载后妃对皇帝的感情。萧绰的列传被史官删过,看不出什么。不过在当太后的时候就很明显了。萧绰频繁地祭祀耶律贤,跟别的辽国太后有区别。这不能用统和初年本纪详细来解释。萧绰是按照耶律贤的遗诏称制的,她就是正统,不存在她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统去频繁祭祀耶律贤的需要。而且太后祭祀皇帝是规定,她要是对他没感情,意思意思就好了,她又为什么要做得那么有感情?耶律贤死后,萧绰和隆绪都很悲伤,萧绰就让隆绪和自己一起写信(两人各写一封),让书信陪着他一起入葬。这是爱情小说里面才会出现的情节。萧绰这么做也是防止他不放心,孤儿寡母,他肯定不放心。 统和元年(983)二月初九,萧绰来到乾陵,命令在乾陵画上耶律贤生前的近臣画像,并赏赐了工人很多东西。八月十六日,萧绰和隆绪在赤山打猎,萧绰命人把打到的熊肪、鹿脯送到乾陵,这些肯定是耶律贤生前爱吃的东西。 十一月二十九日,萧绰和隆绪祭祀乾陵,并在陵前下诏。 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萧绰和隆绪在双溪燃放万鱼灯,快到隆绪生日了,这是隆绪丧父后的第一个生日。统和二年(984)九月二十四日,耶律贤的忌日。萧绰诏令诸道京镇派官员行香饭僧。 在出征前摆放耶律贤的画像,这是因为耶律贤的影响还在,或者这是隆绪干的。萧绰的画像和石像都和耶律贤的摆在一起。因为在礼法上太后和皇帝是一体的,不管太后怎么想。不要给萧绰抠牌坊。 从统和十五年(997)开始,耶律贤突然从本纪消失了。这也不能用本纪变得简略来解释。可能萧绰已经没那么怀念他了,韩德让在她心里已经占了上风。韩德让守护她的时间刚好是耶律贤守护她的时间的两倍。 从统和十六年(998)开始,本纪变得简略,变得像耶律贤本纪了,每个月只有一句话,甚至每年只有几句话。规定的祭祀肯定是有的,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萧绰和韩德让∶ 宋人说萧绰和韩德让有婚约,这个在韩德让的帖子里有说,在此不赘述。耶律贤派韩匡嗣(韩德让老爹)攻打宋朝,惨败。耶律贤要杀他,但被萧绰发动宗室阻止。要是萧绰在当时就跟韩德让认识,那她就是同时爱两个人。要是不认识,她就是在拉拢韩氏家族。实际上耶律贤还没埋,萧绰就跟韩德让在一起了。要是他俩认识,就是旧情复燃。要是不认识,就是拉拢他。有个侍卫在醉酒后议论此事,这个侍卫是耶律贤生前的侍卫,萧绰对此的反应是把他打了一顿。史书自然不会记载萧绰和韩德让的私生活,也不会记载韩德让对萧绰的感情。太后和男宠本来就是敏感话题。 统和六年(988),在打马球时,大臣胡里室把韩德让撞下马,萧绰大怒,当即命人斩了胡里室。萧绰平时对大臣的态度都是温和的,别说杀人了,惩罚都很少。她极少发那么大的火。 当年南征,萧绰临幸韩德让的营帐,赏赐给他很多东西,并让近臣玩双陆,在那里狂欢。她这么做就是在宣示他的地位。却被人扯成嫁给他,怎么那么能扯的,脑子有病?统和十七年(999),萧绰任命韩德让为北院枢密使,这才是韩德让执掌大权的开始。韩德让拥有自己的斡鲁朵,斡鲁朵只有皇帝、掌握大权的太后、位极人臣的宗室才能拥有,他属于特例。萧绰还把自己的私城川州送给了他。澶渊之盟以后,萧绰给韩德让赐姓耶律,她是第一个给汉人赐姓的契丹统治者。之后的辽国皇帝也会给地位高的汉人赐姓。萧绰是契丹人,她自然为了契丹人的利益考虑。#萧绰##萧燕燕##萧太后##耶律贤##辽景宗##韩德让##契丹##辽国#
【资料】萧绰的情感 萧绰与耶律贤∶ 耶律贤时期的资料是很少的。 萧绰入宫后,在保宁二年(970)生下长女观音奴。在保宁三年(971)十二月生下长子隆绪。在保宁五年(973)正月生下次子隆庆。隆绪和隆庆名义上差两岁,实际上差一岁。 萧绰坐了近一个月的月子,耶律贤就带她回了新城(萧绰老家)。二月二十三日,耶律贤用青牛白马祭天地。青牛白马一般是出征和平叛时用的,可见他对此行的重视程度。三天以后,他和萧绰来到新城。 三月初一,他俩再度来到新城,耶律贤追封萧绰祖父胡母里为韩王,伯父胡鲁古兼政事令,尼古只兼侍中。估计在隆绪出生的时候就想追封了,就是怕人议论。 保宁八年(976)二月初五,耶律贤“谕史馆学士,书皇后言亦称‘朕’暨‘予’,着为定式。”萧绰是历史上唯一称“朕”的皇后。 萧绰有温柔细腻的一面,乾亨二年(980)闰月,耶律贤跟她在南京赏牡丹。在耶律贤死后,萧绰和隆绪一起给他写信,在隆绪的生日前燃灯。这些事耶律贤和萧绰应该也会做。世人对游牧民族有偏见,好像游牧民族就是剽悍的,实际上他俩是对彼此温柔的。 乾亨四年(982)九月二十四日,耶律贤去世。萧绰在耶律贤死时有什么反应并无记载,不过她在见韩德让和耶律斜轸时的确流眼泪了。 萧绰当皇后时对耶律贤的情感回馈,在本纪里并无记载。史书不会或者很少记载后妃对皇帝的感情。萧绰的列传被史官删过,看不出什么。 不过在当太后的时候就很明显了。 萧绰频繁地祭祀耶律贤,跟别的辽国太后有区别。这不能用统和初年本纪详细来解释。萧绰是按照耶律贤的遗诏称制的,她就是正统,不存在她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统去频繁祭祀耶律贤的需要。而且太后祭祀皇帝是规定,她要是对他没感情,意思意思就好了,她又为什么要做得那么有感情? 耶律贤死后,萧绰和隆绪都很悲伤,萧绰就让隆绪和自己一起写信(两人各写一封),让书信陪着他一起入葬。这是爱情小说里面才会出现的情节。萧绰这么做也是防止他不放心,孤儿寡母,他肯定不放心。 统和元年(983)二月初九,萧绰来到乾陵,命令在乾陵画上耶律贤生前的近臣画像,并赏赐了工人很多东西。 八月十六日,萧绰和隆绪在赤山打猎,萧绰命人把打到的熊肪、鹿脯送到乾陵,这些肯定是耶律贤生前爱吃的东西。 十一月二十九日,萧绰和隆绪祭祀乾陵,并在陵前下诏。 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萧绰和隆绪在双溪燃放万鱼灯,快到隆绪生日了,这是隆绪丧父后的第一个生日。 统和二年(984)九月二十四日,耶律贤的忌日。萧绰诏令诸道京镇派官员行香饭僧。 在出征前摆放耶律贤的画像,这是因为耶律贤的影响还在,或者这是隆绪干的。萧绰的画像和石像都和耶律贤的摆在一起。因为在礼法上太后和皇帝是一体的,不管太后怎么想。不要给萧绰抠牌坊。 从统和十五年(997)开始,耶律贤突然从本纪消失了。这也不能用本纪变得简略来解释。可能萧绰已经没那么怀念他了,韩德让在她心里已经占了上风。韩德让守护她的时间刚好是耶律贤守护她的时间的两倍。 从统和十六年(998)开始,本纪变得简略,变得像耶律贤本纪了,每个月只有一句话,甚至每年只有几句话。规定的祭祀肯定是有的,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萧绰和韩德让∶ 宋人说萧绰和韩德让有婚约,这个在韩德让的帖子里有说,在此不赘述。耶律贤派韩匡嗣(韩德让老爹)攻打宋朝,惨败。耶律贤要杀他,但被萧绰发动宗室阻止。要是萧绰在当时就跟韩德让认识,那她就是同时爱两个人。要是不认识,她就是在拉拢韩氏家族。 实际上耶律贤还没埋,萧绰就跟韩德让在一起了。要是他俩认识,就是旧情复燃。要是不认识,就是拉拢他。有个侍卫在醉酒后议论此事,这个侍卫是耶律贤生前的侍卫,萧绰对此的反应是把他打了一顿。 史书自然不会记载萧绰和韩德让的私生活,也不会记载韩德让对萧绰的感情。太后和男宠本来就是敏感话题。 统和六年(988),在打马球时,大臣胡里室把韩德让撞下马,萧绰大怒,当即命人斩了胡里室。萧绰平时对大臣的态度都是温和的,别说杀人了,惩罚都很少。她极少发那么大的火。 当年南征,萧绰临幸韩德让的营帐,赏赐给他很多东西,并让近臣玩双陆,在那里狂欢。她这么做就是在宣示他的地位。却被人扯成嫁给他,怎么那么能扯的,脑子有病? 统和十七年(999),萧绰任命韩德让为北院枢密使,这才是韩德让执掌大权的开始。 韩德让拥有自己的斡鲁朵,斡鲁朵只有皇帝、掌握大权的太后、位极人臣的宗室才能拥有,他属于特例。萧绰还把自己的私城川州送给了他。 澶渊之盟以后,萧绰给韩德让赐姓耶律,她是第一个给汉人赐姓的契丹统治者。之后的辽国皇帝也会给地位高的汉人赐姓。萧绰是契丹人,她自然为了契丹人的利益考虑。#萧绰##萧燕燕##耶律贤##辽景宗##韩德让##契丹##辽国#
【资料】论耶律贤 耶律贤是一直被人误解的皇帝之一。误解主要在三方面∶认为他是病秧子。认为他是废物,性格软弱。还有一种就是现在网络上的观点,认为他能力很强,把他抬到了不属于他的高度。编撰《辽史纪事本末》的李有棠和辽史学者陈述都相信了第一第二点,令人无语。耶律贤并不是病秧子,或者没有那么病。关于他是病秧子的说法仅见于宋朝的《长编》和《契丹国志》,辽国没有相应的史料证明。在《辽史》里面,耶律贤一直在喝酒打猎,甚至因为喝酒打猎太多被人劝谏过。在他继位之初,因为打猎差点被豪猪的刺扎死,又差点被鹿的角撞死。这已经不是打猎了,而是疯狂打猎。有一次有老虎吃人,耶律贤就带着几个人去打老虎(谁家病秧子敢打老虎?),后面老虎见到他就趴着不敢动,耶律贤就放过了它,那片林子还因此被称为“伏虎林”。结局肯定是吹的,但是也反映出了他不是病秧子。在他统治末期,大臣郭袭给他上了奏折,让他少喝酒打猎,在里面完全没提到他有病。耶律贤根本不是病秧子,契丹国志说他连马都爬不上去太过分了,会信的也是脑子有点问题的。宋人最憎恶萧绰,因为隆绪的前中后期都是萧绰主导的,所以他们用了倒推,胡编耶律贤时期也是萧绰主导的。宋人黑萧绰的内容特别像黑武则天,他们用武则天的形象去套萧绰,用李治的形象去套耶律贤,风疾都给他编出来了。 辽国人对女性参政是无所谓甚至是赞美的,任何一个皇后都是参政的,皇后参政也不需要皇帝有病。跟中原的情况有天差地别。耶律贤的父母在“火神淀之乱”中被杀,后面继位的是他的堂叔耶律璟(穆宗)。因此他对父母有执念,他的堂兄弟陈哥想要谋害父亲,被他车裂,这也是辽国史上唯一一桩车裂。几乎每个皇帝都最爱父母,没什么好奇怪的。关于辽前期的历史,不熟悉辽史的朋友可以看我写的二姐篇,或者百度也可以。耶律贤对皇位是有觊觎之心的,他结交了高勋(汉人权贵)、女里、韩氏家族的代表韩匡嗣、耶律贤适等人。因为他会装,耶律璟从始至终都没怀疑过他。此时萧思温(萧绰老爹)正把希望寄托在大女婿罨撒葛(穆宗弟弟)身上,但是罨撒葛翻车了。于是他就倒向了耶律贤,他跟耶律贤的往来应该是隐秘的,不然以耶律璟的性格,事情败露后,他跟耶律贤都要完蛋。萧思温给耶律贤开出的条件就是娶萧绰,耶律贤同意了。 969年二月,耶律璟遇刺,是否是耶律贤干的这里不讨论。总之之后耶律贤率领着一千多名铁甲赶到,逼迫大臣承认他继位。大臣不承认肯定会被他杀掉。之后耶律贤就把萧绰接进宫立为皇后。随着烂剧《燕云台》的播出,有的人相信萧绰的能力是耶律贤培养的,太搞笑了。耶律贤什么能力史书没写么?他有资格培养萧绰?何等不要脸的人会提出这种观点,又是何等愚蠢的人会去相信。耶律贤是一个很平庸的人,说他在位时是萧绰统治的是对萧绰的侮辱。开疆拓土、打服周边、制定制度、改革,这些他有吗?都没有。 耶律贤为何不与强大的述律平家族合作,而是选择与弱势的萧绰家族,这是个谜,可能是他厌恶述律平家族,也有可能人家不想接纳他。 萧思温当了国丈以后,就被任命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等于变成了第一重臣。耶律贤随即把萧绰的二姐嫁给了耶律喜隐,把她的侄女嫁给了耶律斜轸。他极端信任妻子,也不排除他们在婚前就认识的可能。 耶律贤是篡位的,他不信任宗室,就大封诸王(辽前期很少封王),拉拢他们。耶律贤最信任的人就是皇后萧绰及其家族、姻亲,高勋、女里,韩氏家族、耶律贤适和几个没有野心的叔叔。他让耶律贤适为他盯着宗室,让萧绰的哥哥(远房)萧挞凛保护他和萧绰睡觉。 耶律贤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实权皇帝,所以当时的多数宗室已经放弃了野心。只有耶律喜隐不服,论资格他比耶律贤更有资格。辽国是崇拜强者的,不会容忍一个病秧子继位,要是他是病秧子,还是篡位上台的,宗室们早搞事了。他们要搞事萧绰也挡不住,难道这群宗室都是傻子? 不久以后发生了一件事,萧思温被述律平家族的人暗杀了。耶律贤震怒,萧绰受到极大的打击,这件事影响了她一辈子。四个月后耶律贤抓到并处死了两个凶手,他们的弟弟萧神睹受牵连被流放黄龙府。述律平家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萧绰下台。萧思温是萧绰的靠山,没有了老爹她的处境危险。当时萧绰只有一个女儿。不久耶律贤和萧绰开始东幸,到了黄龙府一带,耶律贤又处死了萧神睹(辽国很少有流放后又杀死的),这是耶律贤自己干的还是萧绰要求的就不知道了。述律平家族没想到的是耶律贤爱萧绰,又让她怀孕了,不久皇子出生,危机解除。萧绰的后位稳固了,其实耶律贤的皇位也稳了。耶律贤追封萧思温为楚国王,萧思温是辽国第二位国王。#耶律贤##辽景宗##萧绰##萧燕燕##契丹##辽国#
【资料】论耶律贤 这一篇会有点长。 耶律贤是一直被人误解的皇帝之一。误解主要在三方面∶认为他是病秧子。认为他是废物,性格软弱。还有一种就是现在网络上的观点,认为他能力很强,把他抬到了不属于他的高度。编撰《辽史纪事本末》的李有棠和辽史学者陈述都相信了第一第二点,令人无语。耶律贤并不是病秧子,或者没有那么病。关于他是病秧子的说法仅见于宋朝的《长编》和《契丹国志》,辽国没有相应的史料证明。在《辽史》里面,耶律贤一直在喝酒打猎,甚至因为喝酒打猎太多被人劝谏过。在他继位之初,因为打猎差点被豪猪的刺扎死,又差点被鹿的角撞死。这已经不是打猎了,而是疯狂打猎。有一次有老虎吃人,耶律贤就带着几个人去打老虎(谁家病秧子敢打老虎?),后面老虎见到他就趴着不敢动,耶律贤就放过了它,那片林子还因此被称为“伏虎林”。结局肯定是吹的,但是也反映出了他不是病秧子。在他统治末期,大臣郭袭给他上了奏折,让他少喝酒打猎,在里面完全没提到他有病。耶律贤根本不是病秧子,契丹国志说他连马都爬不上去太过分了,会信的也是脑子有点问题的。宋人最憎恶萧绰,因为隆绪的前中后期都是萧绰主导的,所以他们用了倒推,胡编耶律贤时期也是萧绰主导的。宋人黑萧绰的内容特别像黑武则天,他们用武则天的形象去套萧绰,用李治的形象去套耶律贤,风疾都给他编出来了。 辽国人对女性参政是无所谓甚至是赞美的,任何一个皇后都是参政的,皇后参政也不需要皇帝有病。跟中原的情况有天差地别。 耶律贤的父母在“火神淀之乱”中被杀,后面继位的是他的堂叔耶律璟(穆宗)。因此他对父母有执念,他的堂兄弟陈哥想要谋害父亲,被他车裂,这也是辽国史上唯一一桩车裂。几乎每个皇帝都最爱父母,没什么好奇怪的。关于辽前期的历史,不熟悉辽史的朋友可以看我写的二姐篇,或者百度也可以。耶律贤对皇位是有觊觎之心的,他结交了高勋(汉人权贵)、女里、韩氏家族的代表韩匡嗣、耶律贤适等人。因为他会装,耶律璟从始至终都没怀疑过他。此时萧思温(萧绰老爹)正把希望寄托在大女婿罨撒葛(穆宗弟弟)身上,但是罨撒葛翻车了。于是他就倒向了耶律贤,他跟耶律贤的往来应该是隐秘的,不然以耶律璟的性格,事情败露后,他跟耶律贤都要完蛋。萧思温给耶律贤开出的条件就是娶萧绰,耶律贤同意了。 969年二月,耶律璟遇刺,是否是耶律贤干的这里不讨论。总之之后耶律贤率领着一千多名铁甲赶到,逼迫大臣承认他继位。大臣不承认肯定会被他杀掉。之后耶律贤就把萧绰接进宫立为皇后。随着烂剧《燕云台》的播出,有的人相信萧绰的能力是耶律贤培养的,太搞笑了。耶律贤什么能力史书没写么?他有资格培养萧绰?何等不要脸的人会提出这种观点,又是何等愚蠢的人会去相信。耶律贤是一个很平庸的人,说他在位时是萧绰统治的是对萧绰的侮辱。 开疆拓土、打服周边、制定制度、改革,这些他有吗?都没有。 耶律贤为何不与强大的述律平家族合作,而是选择与弱势的萧绰家族,这是个谜,可能是他厌恶述律平家族,也有可能人家不想接纳他。 萧思温当了国丈以后,就被任命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等于变成了第一重臣。耶律贤随即把萧绰的二姐嫁给了耶律喜隐,把她的侄女嫁给了耶律斜轸。他极端信任妻子,也不排除他们在婚前就认识的可能。 耶律贤是篡位的,他不信任宗室,就大封诸王(辽前期很少封王),拉拢他们。耶律贤最信任的人就是皇后萧绰及其家族、姻亲,高勋、女里,韩氏家族、耶律贤适和几个没有野心的叔叔。他让耶律贤适为他盯着宗室,让萧绰的哥哥(远房)萧挞凛保护他和萧绰睡觉。 耶律贤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实权皇帝,所以当时的多数宗室已经放弃了野心。只有耶律喜隐不服,论资格他比耶律贤更有资格。辽国是崇拜强者的,不会容忍一个病秧子继位,要是他是病秧子,还是篡位上台的,宗室们早搞事了。他们要搞事萧绰也挡不住,难道这群宗室都是傻子? 不久以后发生了一件事,萧思温被述律平家族的人暗杀了。耶律贤震怒,萧绰受到极大的打击,这件事影响了她一辈子。四个月后耶律贤抓到并处死了两个凶手,他们的弟弟萧神睹受牵连被流放黄龙府。述律平家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萧绰下台。萧思温是萧绰的靠山,没有了老爹她的处境危险。当时萧绰只有一个女儿。不久耶律贤和萧绰开始东幸,到了黄龙府一带,耶律贤又处死了萧神睹(辽国很少有流放后又杀死的),这是耶律贤自己干的还是萧绰要求的就不知道了。述律平家族没想到的是耶律贤爱萧绰,又让她怀孕了,不久皇子出生,危机解除。萧绰的后位稳固了,其实耶律贤的皇位也稳了。耶律贤追封萧思温为楚国王,萧思温是辽国第二位国王。#耶律贤##辽景宗##萧绰##萧燕燕##契丹##辽国#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