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茨120 萨文柯夫
发关于契丹辽国的东西,我帖子里的东西可以拿去用,不是恶意用途就行了。
关注数: 140 粉丝数: 114 发帖数: 20,107 关注贴吧数: 3
网上和学术界都在抹黑萧绰 网上和学术界都在抹黑萧绰,有个学者说她是辽国明君的母亲。都21世纪了还把女人当成附属。 是的,你的母亲、妹妹、女儿都是附属品,你也是奴隶生的。 耶律隆绪是明君?这个人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是萧绰执政的。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耶律隆绪亲政后,攻打高丽损兵折将,他的茶、陀之败应该是辽国开国以来到他亲政时期对外最大的败仗(“契丹之败,未有如此之甚”《高丽史》)。他亲政时期,西北乱成一团,东边又爆发大延琳之乱,在他之前是没有这么大的起义的。他率军去攻打西夏李德明,被李德明打败。“(天禧)四年,辽主亲将兵五十万,以狩为言,来攻凉甸,德明帅众逆拒,败之。”《宋史》(五十万肯定没有,十几万肯定是有的)。他在文治上也劣迹斑斑。辽国皇帝里面喝酒误事的只有辽穆宗和辽圣宗。辽圣宗的前二十七年是太后萧绰执政的,那是辽国最繁盛的时期,所以他拿了一个很好的庙号。和辽穆宗的评价有天差地别。他想在萧绰家族和萧耨斤家族之间搞平衡,结果搞崩了,在他死时,辽国已经在内乱边缘。 耶律隆绪是辽国皇帝里面最爱彰显皇权的,因为他当了二十七年的傀儡,当家做主以后自然要显示存在感。他的性格是虚荣、奢侈、纵欲的。他的性格刚好和萧绰相反。萧绰因为大臣柘母迎合自己,就打了他二十下。耶律隆绪让大臣给自己上最夸张的尊号(没有一个字符合),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 学者说耶律隆绪亲政后期天下晏然,大延琳:“晏然?”爆发了辽国前所未有的起义,学者说是平静无事。为了表达自己对男性皇帝的爱意,完全颠倒了事实。 耶律隆绪是一个庸劣的人,守成之主。他的执政时间是1009—1031,什么能力史书有记载的。像他这样的皇帝有一大片,扔到人堆里面根本认不出来。 网上也在吹捧耶律隆绪,只要上网一搜,到处都能看到夸他的。而且夸他的,基本上都是把萧绰的功绩算在他头上,就跟精神病院一样。 既然“辽圣宗”可以夸,那你们为什么不去夸顺治,“清世祖”不应该很强吗? 有人篡改耶律隆绪的百度百科,把萧绰的功绩算在了他的头上(维基也一样),萧绰执政时期的事的主语也是耶律隆绪(也被篡改了)。萧绰自己的百科倒是没有什么内容。营销号是按照百科去写东西的,b站也是按照百科去做视频的,会让别人形成错误的历史观,变成历史白痴。 哪个懂历史的会觉得耶律隆绪很强? 哪个想了解历史的人会去看百科?了解历史就去看史书。 看百科和营销号、b站垃圾视频,受网络风评影响的人会觉得辽圣宗很高明,高明的是萧绰。这个人1009年才亲政,是一个很蠢的人。 这个人吃尽萧绰的好处,拿了一个好庙号。网上和学术界的白痴就在吹捧他。 耶律隆绪和宋太宗、宋真宗是两个极端,前者被视为强得不得了,后两者是昏君代名词。夸耶律隆绪的在夸一个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耶律隆绪何时打败过宋军了?宋辽战争是萧绰打的,萧绰打仗的时候,他就是作为傀儡待在军中。他打的是高丽(第二次辽丽战争:1010—1019),1010年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亲征,自己都后悔了,“上悔轻发”。之后怕后路被切断,他从高丽落荒而逃。在长期的对高丽战争中,损兵折将。茶、陀之败应该是辽国开国以来到他亲政时期对外最大的败仗。 你们打开耶律隆绪亲政后的本纪,再打开宋太宗、宋真宗的本纪,能看出他比宋太宗、宋真宗强? #辽圣宗##耶律隆绪##契丹##辽朝##辽丽战争##宋太宗##宋真宗##萧绰##宋辽##历史#
网上有几个人看史书? 萧绰是被抹黑得最厉害的女性统治者,因为她是契丹人,和宋朝打仗。萧绰经常被抹黑,能从各个角度抹黑。腐女把她抹黑成同妻。垃圾剧燕云台播出以后,很多人把她抹黑成贤妻。她的为人也被抹黑,而且抹黑她的为人的很喜欢拿刘娥说事。说刘娥不杀大臣,为人好。看到好几次了。 你们评价一个人不去看背景的吗?宋朝在平稳时期几乎不会杀士大夫。她杀一两个还想继续执政?刘娥是很喜欢贬谪大臣的,还会把别人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仅次于死。 了解刘娥就去看《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她的资料基本上都在这两部史书里面。不要去看《清平乐》和营销号。她什么为人什么能力史书有记载的。 萧绰在耶律贤死后并没有做什么激烈的事,刘娥在宋真宗死后是做过的。 “宰相率百官拜表称贺,太后哀恸久之,令内侍宣谕曰:「候上春秋长,即当还政。」”在宋真宗死后恸哭。 “初,有司请悉坏灵驾所经道路城门、庐舍,以过车舆、象物。侍御史知杂事谢涛言:「先帝东封西祀,仪物大备,犹不闻有所毁撤。且遗诏务从俭薄,今有司治明器侈大,以劳州县,非先帝意,愿下少府裁损之。」太后不可。上时与太后俱坐合中,乃言曰:「城门卑者当毁之,民居不当毁也。」太后以为然。”为了给真宗送葬,要把城门、民居拆毁。大臣想让葬礼务从节俭,刘娥不同意。 “初,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参知政事吕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也。今天下之政在两宫,惟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导皇帝,成就圣德,则所以报先帝者宜莫若此。」”刘娥整理真宗遗物在宫中,吕夷简让她别搞了,辅佐好仁宗就是在报答真宗。刘娥不是辅佐,她是执政,只不过在古代皇权正统的观念下,会把太后说成辅佐。 “丁未,上谕辅臣曰:「昨燕宫中,朕数四勉皇太后,方听乐。」王钦若寻以上语问太后,太后曰:「自先帝弃天下,吾终身不欲听乐,皇帝再三为请,其可重违乎?」”宋仁宗跟大臣说,我多次跟太后说了,她才听音乐。大臣问刘娥,刘娥说,真宗死后,她就一辈子都不想听音乐了。 “癸卯,王钦若等上真宗实录一百五十卷。上与太后设香案,阅视涕泣,命钦若等坐,劳问者久之,赐燕于编修院,降诏褒谕。”大臣编好真宗实录,刘娥和仁宗边看边哭。 “丁未,大雷雨,玉清昭应宫灾。宫凡三千六百一十楹,独长生崇寿殿存焉。翌日,太后对辅臣泣曰:「先帝力成此宫,一夕延燔殆尽,犹幸一二小殿存尔。」枢密副使范雍,度太后有再兴葺意,乃抗言曰:「不若燔之尽也。」太后诘其故,雍曰:「先朝以此竭天下之力,遽为灰烬,非出人意。如因其所存,又将葺之,则民不堪命,非所以祗天戒也。」宰相王曾、吕夷简亦助雍言,夷简又推洪范灾异以谏,太后默然。”玉清宫遇到火灾,刘娥对大臣流眼泪,想重修。爱一个人肯定不希望他毕生的心血就这么没了。但是被大臣极力劝阻。 “甲寅,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王曾罢为吏部尚书,知兖州。始,太后受尊号册,将御天安殿,曾执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曾执不可如前,皆供张别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正,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曾以使领不严,累表待罪,乃罢相出守。寻改青州。”刘娥想在皇帝的宫殿受册,王曾不同意。刘娥过生日也想在那里,王曾又不同意。得罪次数多了,刚好玉清宫失火,刘娥就以此为借口把他给贬了。 “初,太后怒守卫者不谨,悉下御史狱,欲诛之,中丞王曙上言:「昔鲁桓、僖宫灾,孔子以为桓、僖亲尽当毁者也。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辽东、殿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今所建宫,非应经义,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应天变。」而右司谏范讽亦言此实天灾,不当置狱穷治。监察御史张锡言,若反以罪人,恐重贻天怒。言者既觽,上及太后皆感悟,遂薄守卫者罪。”玉清宫失火,刘娥想处死宫殿的守卫,被大臣阻止。 “议者尚疑将复修宫,讽又言:「山木已尽,人力已竭,虽复修,必不成。臣知朝廷亦不为此,其如疑天下何!愿明告四方,使户知之。」己巳,下诏,以不复修宫之意谕天下。改长生崇寿殿为万寿观。”大臣怕她又有重修的意思,赶紧阻止。 刘娥一家三口是很和睦的。 刘娥对宋真宗的爱大于萧绰对耶律贤的爱,刘娥并不是贤妻,她是女强人,只不过她的确很爱宋真宗。比起萧绰,她有更被说成是贤妻的条件。 #刘娥##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朝##宋史##北宋##历史#
萧绰一直不出名 萧绰是中国历史上执政能力最强、功绩最大、性格最复杂的统治者。统治辽国二十七年(982—1009),但对她的研究一直差得不得了。 萧绰是最让人舒服的女主,因为她是如此优秀,为人也很好。但对她的研究是那么差,让人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变得极度不适。 这一切都是愚蠢和偏见导致的。整个辽金史学界都跟神经病一样,经常把她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 萧绰的研究那么差,都是垃圾学者导致的,国内国外都一样。 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是萧绰执政的。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不止学术界,网上也一样,不管在哪个平台搜索,都能看到萧绰的功绩被算到耶律隆绪头上,在那里夸耶律隆绪。 网上和学术界有正常人吗? 还辽朝九帝,你们不知道辽朝功绩最大的太后吗?辽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政权,因为它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承天太后),不明白这一点的永远研究不好辽史。 一个伟大的女性统治者,关于她的论文却没几篇能看的,连比较好的都没有。她的功绩经常被算到耶律隆绪头上。 连执政者都写错了,你们还有资格当学者吗?你们活着干什么? 国内的学术界是厌女的,有人把执政者写错并不是无意,而是故意的,故意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 国外没有那么厌女,但也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因为他们连《辽史》都看不懂,《剑桥中国史》和《哈佛中国史》都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国外的学者看到耶律隆绪庙号好看,就以为是他在做事。对一个伟大的女性统治者一无所知。他们去研究那些比她差很多的女性统治者。 国外估计连萧绰这个人是谁都不知道,或者以为她只是参政辅佐的。他们把她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以为他强得不得了,在那里夸耶律隆绪。 国内外的辽金史学界都跟神经病一样。辽金史学界就是最差的史学界,其他史学界没有这么大的谬误的。 怪不得有人说历史这门学科是学术洼地,连一段时期的执政者是谁都搞不清楚,这个你们能相信?这不仅仅是差,连人都不是了。不敢相信坐在那里写论文的是人。 辽金史学界差到什么地步呢?有学者看了《乘轺录》,说太后也夏捺钵,你脑子有病吗?萧绰不捺钵,她是怎么执政的?萧绰执政时期就是她去哪儿,隆绪就去哪儿,隆绪没有选择权。辽国太后的自由度是最大的,见外臣几乎没有限制。 还有就是有人在猜南下的时候萧绰在不在,你们蠢到让人发指。萧绰是最高统治者,她怎么可能不南下?辽史没有主语代表太后不存在?孝文帝本纪、光绪本纪没有主语,冯太后、慈禧就不存在?没有主语的事也是太后做的。辽代石刻证明每次南伐都是萧绰的南伐。再说这还需要证明吗?哪个傀儡能带兵?辽史的亲征、南伐都是萧绰的亲征、南伐,她是实际也是名义上的统帅。你们还在猜她在不在,还用“参加”、“随行”等字眼,统帅参加了战斗?萧绰亲征时,耶律隆绪就是作为傀儡待在军中。宋辽战争是萧绰打的。隆绪1009年才亲政,他打的是高丽。b站某些做视频的战争博主也把南伐写成隆绪的南伐,你们连谁在打仗都搞不清楚,还去做视频?台湾的《中国历代战争史》也把南伐写成隆绪的南伐,你们连谁在打仗都是搞不清楚,还有脸出版? 所有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的人都会不得好死下地狱的。 就算是古代,也没有去抹杀女人的功绩,古代史官就是用隐讳的方式去写,写得遮掩、含糊,比如没有主语,去强调皇帝的语言,在“赞”里面把一切都归结到皇帝头上。萧绰就是辽国盛主,但古代是不会把女人称为盛主的,她就是实际上的盛主。耶律隆绪就是一个守成之主。 史书这么写你们就看不懂了?你们脑子这么简单怎么活到现在的? 没见过比萧绰更强大的女性执政者,也没见过比萧绰研究更畜牲的研究。 顺治叫“世祖”是因为有多尔衮执政时期,你们到男的头上就搞得清楚了,到女的头上就搞不清楚了?果然性别是最大的区别。要是萧绰是男性执政者,估计没几个人会把她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 你们不是在夸耶律隆绪吗?那顺治为什么不夸?他的庙号不好看吗? 辽国母权发达,辽国太后的自由度是最大的,萧绰执政二十七年。这些都是辽代常识,你们连一点辽代常识都没有,还在这里研究辽史? 在太后自由度受限的中原把太后的功绩算太后头上,在太后自由度最大的辽国把太后的功绩算皇帝头上。神经病。 萧绰有个屁的关注,网上都在夸耶律隆绪,而且夸他的基本上都是把萧绰的功绩算在他头上。很多人不知道萧绰是谁,或者以为她是参政辅佐的,以为耶律隆绪强大得不得了。网上的人都是营销号的受众,极度无知。耶律隆绪也算史盲鉴定器了,觉得耶律隆绪很强的绝对是史盲。 #契丹##辽国##辽朝##辽圣宗##耶律隆绪##辽金史##萧绰##宋辽战争##历史#
关于耶律宗政(耶律隆庆嫡长子) 耶律宗政(1003—1062,查葛、查割、查哥、查割折、查箇只)是耶律隆庆的嫡长子,萧绰的嫡孙。母为豳国夫人的女儿齐国妃萧氏。 在萧绰以后,辽国的宗室就很懦弱了,重元之乱跟耶律宗真的愚蠢有关。在萧绰以后的辽国历史都是一个调子,她要的就是这个调子,内部平稳是最重要的。 萧绰结束了太祖三支的斗争,在她的执政时期才真正有皇室的说法。萧绰有必要让皇位在自己和耶律贤的后代里面传承下去,不然会影响身后祭祀,古代人是很看重这个东西的。萧绰搞皇室独尊,以后就算有人篡位也仅限于耶律贤和她的这一脉。 1003年,宗政出生,萧绰是很高兴的,她终于有嫡孙了。此时隆绪还没有嫡子(宗真是他的第八子)。萧绰是有过废长立幼的念头的,要是废长立幼,耶律隆庆就是下一任皇帝,耶律宗政就是再下一任皇帝。不过她为了内部平稳,以及隆绪没有做过忤逆她的事,她最终没有这么做。废长立幼只是她内心极度纠结的一个过程。 隆绪看到萧绰逗弄宗政的样子,应该能想到她心里在想什么。 萧绰是有必要为皇室考虑的,传承是皇室最重要的事。 耶律隆庆是萧绰最爱的儿子,地位几乎与隆绪平等。他是很想取而代之的。萧绰对此的态度应该就是暗示和安抚,她本来就用次子打压隆绪。在宗政以后,隆庆又生了两个儿子,对隆绪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只要隆庆活着,他就永远胆战心惊。 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一月初一,萧绰归政给隆绪。耶律隆绪开始亲政。十二月初五,萧绰病危。十一日,萧绰去世。 此时隆庆仍然是想着的,想借助宋朝的力量取而代之,但是宋真宗让边臣不要理会。隆绪给了隆庆铁券安抚他,但他仍然不安分。 宗政自幼就有气度,有过人的才略。开泰三年(1014),他被授予护国军节度使(遥授)等职。开泰五年(1016)二月,隆绪的嫡子宗真出生。九月,隆庆来见隆绪,就在那里留宿。十月,隆绪给隆庆的两个儿子宗政、宗德封爵,宗政被封为中山郡王。十二月,隆庆在回去的途中突然去世。这一年他刚娶了第三任妻子萧苏(萧苏之名见于契丹语墓志《萧迪烈郎君墓志》),隆绪就让宗政娶了萧苏。他的这种做法是符合契丹人的风俗的。但是宗政拒绝了。墓志没有记载萧苏对此的反应,可能她心里也是不乐意的。 重熙四年(1035),耶律宗真进封宗政为鲁王。重熙九年(1040),宗政被任命为大内惕隐。重熙十一年(1042),进封宋王。重熙十七年(1048),被任命为南院枢密使。两年后改封郑王。重熙二十年(1051),被任命为南院大王。第二年,又被拜为南院枢密使,进封越国王。重熙二十四年(1055)七月,宗真病重,命重臣拥立耶律弘基。宗政也参与了拥立的过程。八月,宗真去世。当时萧耨斤是想让幼子宗元(重元)上位的,拥立耶律弘基的过程应该是挺惊险的。 清宁元年(1055),耶律弘基改封宗政为赵国王。之后宗政历任上京留守、大内惕隐、辽兴军节度使等职。最终的封号是魏国王。他始终都是单身,没有娶妻不代表没有女人,但是他连孩子都没有。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是同性恋,关于辽代同性恋是没有任何资料的。辽代史料比较少,找不到关于同性恋的讯息。当然这个可能性很小。没有孩子不代表是同性恋。 清宁八年(1062)三月,宗政去世,时年六十。咸雍五年(1069)七月,萧苏去世,时年六十九。耶律弘基就让人打开宗政的坟墓,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等于冥婚。 #耶律隆庆##契丹##辽国##辽朝##辽金史##历史##耶律宗真##萧绰##萧太后##宋辽关系#
论景宗朝的政局 应历十九年(969)二月,穆宗遇刺,耶律贤继位。耶律贤是穆宗的堂侄,他本来是不可能继位的。穆宗的继承人是弟弟罨撒葛。耶律贤当宗室的时候经常和韩匡嗣、女里等人一起游玩,还结交了耶律贤适。韩匡嗣是阿保机养子一样的地位,历代辽国皇帝的宠臣,他的家族是支持耶律贤的重要势力。女里出自积庆宫,是耶律贤的挚友。耶律贤适作为右皮室详稳,是扈从行宫的,他对于耶律贤来说很重要。耶律贤还结交了高勋,高勋在世宗、穆宗朝一直受重用,被穆宗封为秦王。辽代石刻证明高勋在穆宗时期就是秦王,并非景宗时期。而且萧思温作战不利,穆宗就把南京留守换成了高勋。这是萧思温和高勋的矛盾之一。 此时萧思温的大女婿罨撒葛被流放西北了,罨撒葛是穆宗继承人,萧思温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而且穆宗嗜杀,很容易出事。萧思温自然得为自己打算。他就去找了耶律贤,表示愿意支持他,条件是事成之后娶萧绰。耶律贤同意了。他当皇帝必然需要后族支持。萧思温跟耶律贤的会面应该是很谨慎的,穆宗提防耶律倍和李胡一脉的势力,要是他知道会处罚萧思温的。 不久穆宗遇刺,他残暴嗜杀,被侍从反抗杀死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耶律贤继位可能是捡漏,也有可能是刺杀。但刺杀的可能性更大,他住在永兴宫,距离现场近,可以及时赶到。他率领的一千多铁甲骑兵可能是耶律贤适等人提供给他的,他不敢在穆宗的眼皮子底下养兵的。刺杀的可能性更大,要是不是刺杀,萧思温没必要去找耶律贤,他们是谋划好的。耶律贤买通了穆宗身边的仆人,让他们刺杀他。之后他也不想对这些人怎么样,只不过后面这些人又被抓到了(可能是地方官抓到的),他不得不出面处理。 耶律贤继位后,很快任命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此时萧绰应该已经入宫了。不久又任命萧思温为北府宰相。耶律贤是篡位上台的,没有合法性,为了防止诸王造反,他就以封爵安抚他们,并让耶律贤适警惕着诸王。其实此时诸王里面唯一有野心的就是耶律喜隐。 五月,耶律贤册封萧绰为皇后。萧绰与萧思温是休戚与共的,十一月初一,耶律贤举行柴册礼。不久萧思温封魏王。萧思温是耶律贤最倚重的大臣,耶律贤大概率不是病秧子,政务从头到尾都是他主导的,萧绰当皇后的时候是辅佐,当太后的时候是执政,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耶律贤最信任的人就是萧绰、萧思温及其家族、姻亲,韩氏家族、耶律贤适、高勋、女里。耶律贤和萧绰是政治联盟和恩爱夫妻。高勋的地位仅次于萧思温,上朝的时候他俩都是坐着的。 耶律贤刚继位,自然要建立自己的统治体系,萧思温向他推荐了耶律斜轸,耶律贤说这个人随心所欲,恐怕不想当官。萧思温说他这个人的能力是不好说的。后面斜轸很符合耶律贤的心意,耶律贤就把萧绰的侄女嫁给了他。耶律贤自然要为日后打算,萧思温年纪大了,万一有事,皇后的侄女婿是很好的倚重对象。他还把萧绰的二姐嫁给了喜隐,喜隐是李胡之子,很有资格继承皇位。耶律贤想拉拢他,把他拉拢到自己这一边。 萧思温没什么能力,靠拥立之功得到了如此荣宠,必然引发了别人的不满。尤其高勋、女里,高勋接替了萧思温的留守之职,彼此本来就有矛盾。辽前期的汉人势力主要有两支——土著和外来的。土著就是韩匡嗣家族,他的父亲自幼被契丹人俘虏,他又是历代辽国皇帝的宠臣。外来的就是太宗灭晋后带回去的那批大臣,高勋在此之列。萧思温死了,高勋是最大受益者。他应该是联络了述律平家族。萧绰是述律平前夫之族的,并不是后夫(本家)之族的。述律平家族在太祖朝、太宗朝、世宗朝都极其显赫,现在突然换了家族。萧绰被立为后以后,她的家族就变得显赫。述律平家族必然不舒服。 萧绰是中等贵族出身,她入宫以后,她的家族才开始崛起。 述律平家族想借杀死萧思温这一事,使萧绰倒台,让皇后出自自己家。当时萧绰并没有皇子。不久,萧思温随从耶律贤打猎,两个心怀不满的贵族萧海只、萧海里就把他杀害了。耶律贤命人极力追捕凶手,很快抓到了这两个人,两人被处死,弟弟萧神覩被流放黄龙府。《耶律昌允妻萧氏墓志》里面的“故中书令讳神都稳”有可能就是萧神覩,出自述律平家族。 萧思温被杀,对萧绰来说是很大的危机,萧绰家族的人是很少的,萧思温是她的主要靠山。萧思温死了,她又没有皇子,后位有可能不保。但是耶律贤对她很好,仍然让她怀孕了。保宁三年(971)四月,耶律贤从东幸途中返回,又处死了萧神覩。可能是萧绰要求的,也有可能是他主动的。萧绰生下了皇子,耶律贤不久追封萧思温为楚国王。意味着萧绰的后位永远稳固了。 #辽景宗##耶律贤##萧绰##萧太后##承天太后##高勋##女里##契丹##辽国##历史#
宋真宗与辽圣宗 宋真宗与辽圣宗在网上是两个极端,宋真宗被低估,辽圣宗被过度拔高。随便去网上搜一下,到处都在讽刺(骂)宋真宗,到处都在夸辽圣宗。不仅在网上,不少学者也是如此,对宋真宗评价很低,对耶律隆绪评价很高。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是萧绰执政的。他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耶律隆绪的能力和宋真宗是差不多的,文治比他还要差。耶律隆绪的执政时间是1009年—1031年,你们打开他执政时期的本纪,能看出来他比宋真宗强? 耶律隆绪的能力和他的父亲耶律贤是差不多的,军事还要比他差一点。耶律贤是实权皇帝,是自己执政的,他得到了一个有功有过的“景宗”。要是耶律隆绪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一直是自己执政的,那么他的庙号会很平庸,甚至会比耶律贤更差。 耶律贤的军事比隆绪强点,而且比起儿子,他不喜欢折腾。耶律隆绪是很喜欢折腾的,他喜欢大场面、彰显皇权。他38岁才亲政,刚刚当家做主,当然得好好享受。他在萧绰活着的时候一点都不像皇帝。他喜欢大搞礼节,生活奢侈,还举全国之力去攻打高丽。隆绪的性格是虚荣、纵欲、奢侈的。 耶律隆绪何时打败过宋军了?宋辽战争是萧绰打的,萧绰亲征的时候,他就是作为傀儡待在军中。他打的是高丽(第二次辽丽战争:1010—1019),1010年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亲征。 网上往往认为耶律隆绪很英勇,老是去前线,宋真宗懦弱。耶律隆绪是傀儡,他当然得待在军中。他真正意义上的亲征只有1010年那一次。西夏的小梁太后也带着李乾顺亲征,所以李乾顺是不是很英勇? 网上往往觉得耶律隆绪很幸福,还拿他讽刺李显、李旦,说武则天对儿子不好,萧绰对儿子好。傀儡没有幸福的,只有处境好不好的区别,耶律隆绪算是处境好的。但他人到中年才亲政,很压抑。要说处境最好的傀儡,那也是宋仁宗。而且萧绰故意提升韩德让和耶律隆庆的权力,给了他们斡鲁朵,让他们的地位几乎和隆绪平等。丞相和亲王的地位几乎和自己平等,他过得很幸福?萧绰最爱的儿子是耶律隆庆,而且因为隆绪长年没有嫡子,她是有过废长立幼的想法的。萧绰死后,耶律隆庆仍然对皇位有想法,隆绪还得跟他斗争,后面隆庆突然死了,他才算真正掌握大权。这个人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不能自主的,居然还有人喜欢。 耶律隆绪是一个很黯淡的人,他到了38岁才亲政,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他在亲政后一直生活在萧绰的影响下,一直是压抑、乏味、黯淡的。他在亲政后做的就是一般人都会做的事,脑子正常的皇帝都会做这些事。没什么可夸的。耶律隆绪亲政时期哪里盛了?这里指的不是萧绰给他留下的兴盛局面,而是他的个人能力。他在内政和对外战争上有特别优秀的地方吗?这个人就是平平无奇,而且劣迹不少。他在性格上也没有任何魅力,他是虚荣、放纵、奢侈的,而且一直很压抑、乏味。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压抑的皇帝之一,他在亲政后一直生活在萧绰的影响下,到死都没有解脱。这个人性格不强,能力不强,为人也一般。 #宋真宗##赵恒##辽圣宗##耶律隆绪##宋朝##辽朝##高丽##辽丽战争##宋太宗##赵光义##宋辽关系##历史#
极其令人作呕的辽金史研究 萧绰是中国历史上执政能力最强、功绩最大、性格最复杂的女性统治者。能够与国外的伊丽莎白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并列。但对她的研究也是最差的。 萧绰研究最差,不在乎几个原因:女性、太后身份、割据、少数民族、和宋朝打仗。 契丹人的身份让她蒙受了很多偏见,但恰恰因为她是契丹人,她才能做出这么大的功业,辽国太后的自由度是最大的。 在一本教材还是什么书上,说她内外交困,不得不签了澶渊之盟,看辽史能看出她内外交困?你们好厉害啊。这也是萧绰研究的常态,低估她的能力,曲解她的用意,抹黑她的为人,从态度来说就是极其恶劣的。 萧绰执政时期就是辽国的全盛期,耶律隆绪亲政以后就是把她留下的盛世维持住。 萧绰是最让人舒服的女主,因为她是如此优秀,为人也很好。但对她的研究是那么差,让她变成了最让人不舒服的女主。 随便搜一下论文、专著,甚至搜一下百科,看一下通俗读物,就会发现萧绰的功绩经常被算到耶律隆绪头上。这让人一瞬间就从很高兴变成极度不适。 这一切都是愚蠢和偏见导致的。 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是萧绰执政的。他的庙号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辽史“赞”里面的功绩大部分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古代不仅会把太后的功绩算在太后身上,也会算在当时在位的傀儡头上。皇权正统。但是没有实权能算功绩?没有实权不能算功绩,不然清朝顺治第一,慈禧没做过事,事都是光绪做的。 辽国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承天太后萧绰),不明白这一点的永远研究不好辽史。 萧绰的功绩经常被算到耶律隆绪头上,写辽圣宗如何如何。还有一种现象,把他们写得跟共治一样,“萧太后和辽圣宗”、“萧太后母子”,冯太后和孝文帝是祖孙,刘娥和宋仁宗是母子(名义),慈禧和光绪是母子(名义),你们怎么不把他们写得跟共治一样?“冯太后和孝文帝”、“刘娥和宋仁宗”、“慈禧和光绪”,怎么一到萧绰就要写得跟共治一样?西夏的小梁太后和李乾顺是亲母子,你们怎么不把小梁做的事算在李乾顺头上? 有的学者并不是无意搞错的,而是故意把她的功绩算在她儿子头上的,因为国内学术界很厌女。你们这帮畜牲,把性别观念带进历史研究。你们写出来的都是垃圾,连统治者是谁都写错了,你们写出来的东西还有价值? 国外(主要欧美)倒是没有那么厌女,但他们连辽史都看不懂,剑桥中国史和哈佛中国史都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 古代对于女性执政时期会写得隐讳(尤其王朝上升期),比如没有主语,去强调皇帝的语言,在“赞”里面把一切归结到皇帝头上。写得隐讳你们就看不懂了?没有主语的事也是太后做的,孝文帝本纪没有主语代表冯太后不存在?光绪本纪没有主语代表慈禧不存在? 萧绰就是辽国的盛主,古代是不会把女人称为主的,但她就是实际上的盛主,耶律隆绪是一个守成之主。 辽金史学界应该是最差的史学界(国内外都一样),其他史学界没有这么大的谬误的。 垃圾论文、垃圾专著、垃圾通俗读物、营销号、垃圾百科、电视剧造成的危害是差不多的,会让人形成错误的历史观。有人篡改耶律隆绪的百度百科,把萧绰的功绩算到他头上了,萧绰执政时期的事的主语也是耶律隆绪(也被篡改了),维基也是如此。萧绰自己的百科没什么内容。营销号都是按照百科去制作的,他们再一宣传,网上的人都觉得耶律隆绪很强。 这些垃圾的作者都会不得好死下地狱的。 萧绰一直被学术界骂到现在,而且她的功绩经常被算在耶律隆绪头上。耶律隆绪几乎都是夸的,而且很多是把萧绰的功绩算到他头上。 顺治叫“世祖”是因为有多尔衮执政时期,怎么了,到了男人头上你们就搞得清楚了,到了女人头上你们就搞不清楚了?萧绰要是男性执政者,估计没几个人会把她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 古代对于女主是不公平,歧视的,会用遮掩和含糊的语言去描述那段时期。你们到现在还在歧视?你们是现代人吗? 萧绰哪里出名了?她不仅不出名,而且功绩被算在了耶律隆绪头上。网上很多人不知道萧绰是谁,或者以为她只是参政辅佐。都在那里夸辽圣宗(耶律隆绪)。还有人把耶律隆绪和成吉思汗并列,然后让别人去百度他的事迹。自己是死白痴,还让别人去百度。 很多人都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说他能力顶尖,是辽国第一强。天杀的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说他能力顶尖,是辽国第一强。 萧绰为了辽国呕心沥血二十七年(982—1009),然后她的功绩被算到耶律隆绪头上了,你们这群从地狱里爬出来的畜牲。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朝##耶律隆绪##辽圣宗##辽金史##历史##宋辽战争#
耶律贤的形象一直很差 耶律贤的形象一直很差,这里指的是他的为人和情感,不是他的能力。他的能力一直是被高估的,垃圾剧燕云台播出以后,网上的人以为他能力很强。比这更可怕的是,这部剧还催生出了一堆贤妻爱好者,把萧绰抹黑成贤妻。 在很多垃圾论文、垃圾专著,还有关于萧绰的传记里面,耶律贤的形象一直很猥琐。其实猥琐的是他儿子,不是他。耶律隆绪是辽国最纵欲的皇帝。耶律贤和耶律隆绪都是黯淡的,他们都是很平庸的守成之主。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是萧绰执政的。他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是很平庸的。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他的能力和他父亲是差不多的,军事还要差一点,但是他的庙号比他好看,网上和学术界的白痴就一直在夸他。耶律贤在功绩上是黯淡的,但他的为人和情感并不黯淡。《契丹国志》说他是病秧子,还说他好色,这样很多学者就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他体弱多病,又很好色,最后纵欲而死。这样耶律贤就怎么也说不清了。契丹国志是一本问题不少的书,它主要是抄长编的,抄长编的部分基本靠谱,但其他部分是有不少问题的。关于这本书的问题可以看我的帖子《契丹国志有多搞笑》。国志说什么,你们就信什么,不会自己去分析的?耶律贤和萧绰的关系一直被抹黑,其实耶律贤是一个忠诚的男人。有的学者未必看不出他是什么人,但仍然说他好色,因为厌女,抹黑耶律贤就是在抹黑萧绰。说她过得不幸福。其实萧绰是过得很幸福的,她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后之一。契丹国志是宋人编的,宋人很厌女,而且宋辽战争是萧绰打的,他们自然最憎恶她。现在的人觉得萧绰为人不好,耶律贤好色,都是契丹国志造的孽。你们看不出国志的倾向性么?国志抹黑了萧绰和耶律贤的为人,抬高了耶律隆绪的为人。隆绪当了二十七年的傀儡,编者很同情他。耶律贤大概率不是病秧子,关于他我在帖子《论耶律贤》里面有完整叙述。他有病的说法最早出自《长编》,那上面说他有风疾,到了国志里面写得很惊悚,什么整天躺着,萧绰处理政务。你们没发现国志把耶律贤写成李治了吗?你们光看《辽史》能看出他是病秧子?耶律贤早死是因为在父母遇害的地方悲伤过度。萧绰为了报复就把察割父子的私城都没收了。哪个病秧子天天打猎的,郭袭在他后期给他上的奏折里面,让他少喝酒少打猎,没有一个字提到他有病。学术界几乎都认为他是病秧子,耶律贤是病秧子已经成了一种常识。涉及到他的电视剧和小说,一出场就是病秧子的形象。网上关于他的讨论,也说他是病秧子,让人受不了。 以耶律贤是病秧子为出发点,去理解他的一切行为,这是错的。耶律贤和李治、宋真宗是不一样的,他大概率不是病秧子。辽国女性是普遍参政的,辽国的皇后几乎都是参政的,并不一定需要皇帝有病。认为耶律贤有病萧绰才参政,是对辽史的极端无知。耶律贤和萧绰是政治联盟,也是感情很好的夫妻,耶律贤很尊重她,萧绰参政很奇怪么?耶律贤时期从头到尾都是他自己主导政务的。他的执政风格和执政能力和萧绰很不一样,不要侮辱她,要是萧绰执政,辽国早就强大了,不会这副样子。萧绰当皇后的时候是辅佐,当太后的时候是执政,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以萧绰的脑子会看不出来宋要灭北汉?萧绰也不会昏聩到给僧侣授官,佞佛的是耶律贤,不是她。 有学者说耶律贤重用韩匡嗣是因为他会治病,什么鬼。韩匡嗣是阿保机养子一样的地位,他是历代辽国皇帝的宠臣,他的家族是支持耶律贤篡位的重要势力,耶律贤宠爱他很奇怪吗?还有长寿、延寿这些名字,这些是很常见的契丹女孩名,跟他有没有病有什么关系。现在的影视剧里面的耶律贤形象,没有一个是符合的,因为他大概率不是病秧子,都看了个啥。 很多人直接把耶律贤和宋真宗、李治进行比较,说他们很像。像什么?你们不考虑契丹的特殊性的么?耶律贤大概率不是病秧子,萧绰是权后,而且一直在参政,他也没对她产生反感。耶律贤并没有把政务交给萧绰,那条皇后的语言称朕的记载,很多人以为是萧绰代理皇权了。并没有。萧绰能力很强,耶律贤喜欢听她说话,让她说的话更有权威性。这是他爱妻子的表现,什么时候变成把政务交给她了。一般学者都是认为他体弱多病萧绰才参政的,很搞笑。研究辽史,不知道辽国皇后几乎都是参政的?不过很多学者都是一点辽代常识都没有的,这种不叫学者,叫学术混子。耶律贤是很勤政的,他的时期记载少,但是能从他的性格判断出来,耶律贤是一个有抱负、负责任、自律的人,不过他所谓的抱负也就是休养生息,比起前任,他的确是管事的。他死了以后,萧绰给他写了信。他死的时候自然是对国家不放心的。 接下来说说好色问题,除了体弱多病,他好色也是别人对他的很大误解。 #耶律贤##辽景宗##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宋辽战争##辽金史##历史#
可以拍一部关于辽国女强人的纪录片 辽代女性是普遍参政的,辽国应该是女强人最多的政权,只不过出土的资料比较少。辽代是最适合用来宣传女强人的政权。网上却对此了解不多,都是拿唐朝、北魏甚至西夏宣传的。 唐朝在中期以后就很少有女性参政了,辽国女性的参政是从始至终的。西夏在小梁太后以后还有值得一提的女性人物吗?西夏没有辽国那样的皇族与后族共治的传统,他们的执政太后就跟中原的一样,只要上台,就站在了宗室的对立面。纪录片《神秘的西夏》说西夏由女人掌握了半个世纪,但辽国不是更值得宣传么?女性参政从始至终,盛世是由女人开创的。 在网上西夏也是有讨论度的,但是最值得讨论的萧绰热度不高。网上是这样的,比萧绰差得多的女性统治者拿来吹捧,萧绰这种真正厉害的,把她的功绩算在她的儿子头上,或者把她的功绩分割在她的儿子头上。你们这帮畜牲。 耶律隆绪叫“圣宗”是因为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到了38岁(1009年11月)才亲政,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他沾了萧绰的光拿了一个“圣宗”,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拿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也就是说冯太后的功绩要分割到孝文帝头上,刘娥的功绩要分割到宋仁宗头上,慈禧做的事要分割到光绪头上。你们这帮畜牲。 辽代女强人自然是能拍纪录片的。 主角:萧绰。 配角∶述律平、的鲁、萧胡辇、夷懒、岐国夫人耶律氏、萧苏、萧耨斤、耶律常哥、萧普贤女、耶律酬格妻某氏、萧塔不烟、耶律普速完。 关于她们的生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帖子《自发性极强的辽国女人》。 有一帮女性主义者在宣传历史上的女主,但她们不宣传萧绰,对她所知甚少,连她有多厉害都不知道。不过很多女性主义者不是搞历史的,就是搞女性主义的。 辽国女人是普遍参政的,她们能参政跟环境脱不了关系,萧苏是耶律隆庆的妻子,也就是萧绰的儿媳。道宗耶律弘基邀请她参与军国大事。这是辽国和中原的区别,中原极其厌恶女性参政,辽国人还邀请女人参与军国大事。 辽代女性都是对国家有责任感的,她们是契丹人,辽国是契丹人的国家,她们自然要为自己的国家做事。辽代女性都是自发性极强的。 辽代女强人的代表自然是萧绰,她执政二十七年,开创辽国盛世,对辽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是历史上能力最强、功绩最大、性格最复杂的女性统治者,应该被专项研究。 萧绰执政时期的辽国是最繁盛的。 萧绰是一直在成长的,三十几岁理性治国,击败宋朝的雍熙北伐,并两次亲征报复(982—989)。四十几岁对内改革、制定制度、开疆拓土、威服周边(989—999),这十年她没有南下过,一直在治国,辽国国力达到极盛。这十年对辽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十年。在国内没事了以后,她又发动了对宋朝的战争(999—1004),三次亲征宋朝,并签订澶渊之盟。在澶渊以后,她才过上了平稳的日子。不过她仍然很忙,要治国,要建造中京(1004—1009),这是她五十几岁以后的事。到了快死的时候她才让耶律隆绪亲政。她的儿子是中国历史上亲政最晚的皇帝。 她还制定了辽国政府的政治运行规范,从萧绰到天祚帝,一百多年。 萧绰把辽国再造了,辽国在她之前和在她之后是完全不一样的。 她自然能够与伊丽莎白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并列。 #契丹##辽国##辽朝##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宋辽战争##承天太后##历史#
关于萧绰姐妹的几点说明 萧绰有两个姐姐,胡辇、萧氏,关于这两个人我写过帖子的,《关于萧绰的大姐》、《关于萧绰的二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 这里只是再说明一下。 胡辇是齐妃,萧氏是赵妃,就是齐王妃、赵王妃的意思,辽国人是会把X王妃简称为X妃的,比如韩匡美(韩匡嗣弟弟)的第二任妻子叫邺妃,因为韩匡美是邺王。胡辇的丈夫是齐王罨撒葛,萧氏的丈夫是赵王喜隐,她们自然这么叫。 夷懒并不是萧绰的二姐,不止一次看到过有人把夷懒写成她的二姐的。夷懒是和李胡家族有关的人,和胡辇一起造反想推翻萧绰,被萧绰镇压,之后萧绰追封李胡为皇帝,还重新安葬了他,她这么做就是在安抚李胡家族。 萧思温本来是把希望寄托在罨撒葛身上的,但是罨撒葛犯了错误,被耶律璟流放。萧思温想着等着他回来得什么时候了,而且耶律璟嗜杀,很容易出事。所以他就去找了耶律贤。耶律贤经常和韩匡嗣、女里等人一起出游,韩匡嗣是阿保机养子一样的地位,也是历代辽国皇帝的宠臣,他在辽国是过得很好的。韩匡嗣和耶律贤在一起耶律璟是不会管的,萧思温和耶律贤在一起他肯定是要管的。萧思温是耶律璟的姐夫,后族,就是耶律璟的人。要是耶律璟发现他跟耶律贤往来频繁,他是会处罚甚至杀了他的。因此萧思温和耶律贤之间不敢太招摇。 萧绰的姐姐是齐妃、赵妃是宋朝史料记载的,在辽史上也能得到印证。辽国资料匮乏,宋朝史料是很重要的。要是没有宋朝史料,就不知道二姐是赵妃,也不知道她想毒死萧绰,被萧绰处死。胡辇又是皇太妃,其实就算没有宋朝史料也能知道她是皇太妃,耶律贤追封罨撒葛为皇太叔,他的妻子自然是皇太妃。辽代石刻也证明了她在耶律贤活着的时候就是皇太妃。还有学者说她是耶律贤的嫔妃。耶律贤是辽国皇帝里面最忠诚的,他在萧绰入宫以后就没跟别人生过孩子,更别提会出现能被称为皇太妃的地位高的女人。这也是辽金史学界的常态,抹黑萧绰,抹黑耶律贤的情感。当然他们抹黑耶律贤的目的也是在抹黑萧绰。国内的学术界一直厌女厌得要死,不敢相信是一群现代人。你们学者不要名声的吗?被别人发现是脑瘫很光荣? 而且这种学者不是一个两个,是特别多,这种不叫学者,叫学术混子。 本来罨撒葛继位,皇后就是胡辇,但是耶律贤篡位成功,皇后变成了萧绰。胡辇自然是不高兴的。两个姐姐见到妹妹还要行礼。耶律贤为了安抚喜隐,就把二姐嫁给了喜隐。实际上,三个姐妹嫁给了不同的人,萧绰跟她们的关系就没那么好了。她们分属于三支不同势力,是有政治分歧的。 要是侍女通报齐妃、赵妃来了,萧绰是不会太高兴的。从她入宫以后,她跟两个姐姐的关系就变了。 耶律贤把萧绰的姐姐嫁给喜隐,就是想安抚、拉拢他,想让他站在自己这边。但是喜隐瞧不起他,很快造反了。萧氏在这里面发挥了什么作用并不清楚,按照辽国女人对政治的自发性,她有可能是参与的。也有可能没有参与。 喜隐之后被耶律贤放了出来,被任命为西南面招讨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对于造过反的人还委以要职,耶律贤的脾气的确好。但是喜隐很快又造反了,耶律贤就把他关了起来。他是个性不鲜明、脾气好,又不是没脾气。之后宋朝俘虏想给辽国制造混乱,要拥立喜隐为皇帝,但由于守卫森严,没有成功。他们就立了他的儿子留礼寿。之后留礼寿被处死,不久喜隐又被赐死。萧氏并没有怎么样,耶律贤是不会去杀萧绰的姐姐的。 在三姐妹里面,萧绰是最幸福的,耶律贤是一个忠诚的丈夫,还给她权力,给她尊荣。罨撒葛很快就死了,胡辇是单身。关于二姐和喜隐的感情,没有记载,也没有能够判断出他们感情的间接史料。 在喜隐和留礼寿死后,萧氏一直想着报复,但是要刺杀皇帝和皇后并非易事。不久耶律贤也死了。萧绰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拉拢了很多契丹贵族,二姐自然也在拉拢之列。萧氏资助过耶律贤的葬礼,之后萧绰击败了宋朝,还把俘虏来的人赏赐给二姐。萧氏在统和四年(986)以后就失去记载了,她毒杀萧绰的事很可能发生在这一年,而且很可能发生在萧绰长女观音奴的生日宴会上。在这一年,萧绰和隆绪去了观音奴的府邸参加宴会。太后参加的宴会肯定是重要的或者是显贵主持的宴会。而且萧绰不是一般的太后,她是执政太后(实际上的皇帝),她会参加的自然是重要的宴会,而且不仅仅是礼节性还有政治性。不过她参加观音奴的宴会,就是爱女儿的表现。萧氏有可能趁此机会下手,只不过被侍女告发了,萧绰大怒之下就把她处死了,也是毒酒。 #萧胡辇##耶律罨撒葛##耶律喜隐##萧绰##耶律贤##契丹##辽国##萧燕燕##萧太后##辽金史##历史#
关于契丹女人的性格 契丹女人自然是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只不过作为一个民族,是有总体的特征的。 辽国女性是普遍参政的,在这种风气下,辽国女强人应该是最多的,只不过出土的资料比较少。我写过一个帖子《自发性极强的辽国女人》,总结了一下目前能看到的辽国女强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 契丹女人的性格是直率、自然、自发性极强的,当然契丹还有很多女人是温顺柔和的,符合古代人对于女人的看法。很多契丹女人的墓志都很空洞,表面上是她的墓志,但实际上都在说她的父亲、丈夫、儿子,这也是古代女人墓志的常见现象。这不仅仅因为古代的风气,还因为墓主人自身个性不鲜明。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发现的辽国女强人都是契丹人,没有汉人。可能是因为文化隔阂,汉人没有受到契丹人风俗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汉人里面的女强人没有出土。还有,契丹语墓志和汉语墓志是不一样的,在契丹语墓志上,每个女人都有名字,契丹语是没法避讳的,她们的出生死亡时间都准确到时辰。契丹女人的地位比起汉族女人是较高的。 也只有在契丹那种环境里面,才会出现萧绰那种人,换个环境就不可能出现那种人了。 直率对于契丹女人不是什么特色,萧绰的直率在里面不算明显的。女人治国、打仗,在中原王朝看来是了不得的事,在契丹人看来并没有那么奇怪。宋朝的执政太后是不可能和辽使面对面和谈的。说起来有一个趣事,辽使到宋朝说你们到本国都看得到太后,怎么我到你们这里看不到太后。说的就是宋朝太后垂帘的事。 契丹女人并不需要个性张扬,参政对她们来说是很自然的事。对萧绰来说治国、打仗都是很自然的。在辽国觉得女性参政奇怪,觉得女人不能抛头露面,是想把辽国人笑死吗?还真的有人这么认为,燕云台的编剧,还有很多所谓的学者,通俗读物的作者。愚蠢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辽国女强人的代表自然是萧绰,她执政二十七年,她执政时期辽国是最强大、最繁盛的。她是最重要、最复杂的辽国人。萧绰并不能算太剽悍,要是说剽悍那也是在形容述律平。述律平的主要功绩就是辅佐阿保机开国、废长立幼让德光上位。述律平的性格是很单薄的,基本上就是剽悍、残忍,当然她也很有谋略。萧绰的性格是极度复杂的,她有很大的魅力,在各方面都很出色。 说到直率,耶律拨里得的妻子的鲁是个代表,耶律阮把拨里得鸩杀了,她发誓要给丈夫报仇,后面就跟察割一起把耶律阮给杀了。她的丈夫不是个东西,但是能有胆量杀皇帝,这个人不是一般人。还有萧绰的二姐萧氏,因为丈夫和儿子都被耶律贤杀了,她就趁宴会的时候给萧绰下毒,萧绰都要被她吓死了。 当然还有很温顺的女人,比如耶律弘世(耶律弘基的弟弟)的妻子萧氏,她善待丈夫的其他女人,她的丈夫体弱多病,估计平时她一直在照顾她,还得接受他和别的女人举止亲密。在丈夫死后,她就一直在给他守墓。 一个很让人奇怪的现象是,大众和学术界的注意力都在唐朝和北魏身上,对辽国很冷漠。其实辽国比他们都要开放,就数量而言,女强人不少了。就质量而言,萧绰还不够强大?但是大众对女强人的认知就是唐朝,有时连北魏都能扯进来。一些搞女性主义的也只知道唐朝北魏。有学者也出书写北魏的女人,用来骗钱。辽国女人很优秀,不是比北魏的更能骗钱?有的学者写女性专题写北魏,写执政太后专题选中原的,不选萧绰。有的营销号也这样。真搞不懂他们是看不懂辽史还是缺心眼。 辽国的女强人是最多的,厌女男和爱男女不要接触辽国,厌女男和爱男女接触什么辽国,令人作呕。中原王朝不是很符合他们的偏好么?有人一边怀着女德的心,一边喜欢辽国,特别奇怪。 #契丹##辽国##辽代##辽朝##辽金史##萧绰##萧太后##萧燕燕##历史##宋辽#
关于萧绰小时候的事 我在《萧绰的出生地考辨》一文里面论证过,萧绰的出生地很可能是应州新城(山西应县)。萧思温在应历七年(957)到十一年(961)担任南京留守,就是萧绰五到九岁之间的事。应历九年(959),辽国和后周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被后周夺走了关南。萧思温随即受到了处罚,留守一职被高勋代替。这是萧思温与高勋的矛盾之一。在此之后萧思温一家可能跟着穆宗捺钵。萧思温有三个女儿:胡辇、萧氏、萧绰。萧绰是里面最优秀的,萧思温曾经让三个女儿一起扫地,发现萧绰最有条理。扫地这件事就是区别萧绰与两个姐姐的一个例证。萧绰本身就能力极强,能从日常和其他方面体现出来。萧绰的幼年和少女时期都生活在穆宗朝,耶律璟是一个残暴的人,他的残暴主要针对侍从,他在位的时候贵族谋乱是最多的。他对百姓和大臣也不好,敢说实话的大臣都被他赶走了,他还取消了钟院。耶律琮在他的时期都没有入仕,耶律贤适也装作悠闲的样子,不掺和时事。不过他对百姓并没有做过什么残暴的事,所以当时辽国境内还算平静。耶律璟可能是萧绰的亲舅舅,舅舅和外甥女之间从来不见面是不可能的,但他俩有什么交集并不清楚。萧绰就是在那种还算平静的环境下成长,有可能她会跟两个姐姐一起赏花、燃灯,她当皇后和太后的时候做过这些事。 没有人比萧绰更爱辽国,而且在辽国女性普遍参政的风气下,她对现实必然是有看法的。她很想把辽国搞好,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能。她是契丹贵族,对辽国是有责任感的。萧绰在日常应该会和别人聊到时事,对辽国的以后感到担忧。 当时萧思温是把希望寄托在大女儿身上的,萧绰虽然能力极强,但是她太小了。后周从辽国夺走关南的时候,萧绰六岁,还是个小宝宝。胡辇应该会牵着她的手带着她去燕云的集市上玩。胡辇可能比萧绰大六七岁,她嫁给罨撒葛应该是穆宗后期的事。胡辇是最大的,而且古代最重视长女,萧思温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萧绰实在太小了,让她去联姻不太可能。萧思温一直是耶律璟的人,他把胡辇嫁给了耶律璟的弟弟罨撒葛,耶律璟和李胡、耶律倍两支的人关系并不好,萧思温也不敢跟他们往来。只不过发生了意外,罨撒葛犯事被流放,耶律璟又特别嗜杀,他这么杀下去迟早会出事的,会让某个宗室受益。萧思温就去找了耶律贤。 从母系上看,萧绰和耶律贤是表兄妹,吕不古是耶律德光的女儿,耶律贤是耶律倍的孙子。她跟耶律贤在婚前是否认识并不清楚,就算彼此不熟,知道对方的存在也是有可能的。不过萧思温跟耶律贤必然是暗暗往来,不敢太招摇地见面的。萧绰是后族出身,她儿时的玩伴里面自然有皇族。萧思温表示可以支持耶律贤,条件是娶萧绰。耶律贤同意了。萧绰和耶律贤在婚后感情好不是本帖讨论的话题。萧思温让耶律贤娶萧绰,而不是二姐,可能本身就没多想,不一定是姐姐先出嫁的。也有可能是觉得萧绰能力更强,所以让她嫁给耶律贤。要是嫁给耶律贤的是二姐,他们在婚后会不会这么恩爱就不知道了。 应历十九年(969)二月,穆宗遇刺,耶律贤继位,十七岁的萧绰入宫。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穆宗##耶律璟#
国内外的萧绰研究有多差? 萧绰统治了辽国二十七年(982—1009),是辽国盛世的开创者,一个伟大的女性统治者。她也是国内能力最强、功绩最大、性格最复杂的女性统治者。 但这样一个人,对她的研究却是最差的。 国内和国外的学者经常把她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写辽圣宗(耶律隆绪)如何如何。耶律隆绪当了二十七年的傀儡,到了1009年11月才亲政,之前都是萧绰执政的。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辽史•圣宗本纪》“赞”里面的功绩大部分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古代官方不仅会把太后的功绩算在她自己身上,也会把她的功绩算在当时在位的傀儡皇帝头上,因为皇权正统。但是没有实权能算功绩?没有实权不能算功绩,不然清朝顺治第一,慈禧没做过事,事都是光绪做的。 萧绰是真正的“圣”,耶律隆绪得到的是一个虚名。萧绰一开始的谥号就是“圣神宣献皇后”,当之无愧。只不过后面厌女的辽兴宗把她的谥号给改了。耶律隆绪在位的前二十七年都是萧绰执政的,他沾了萧绰的光,拿了一个名不副实的“圣宗”。 算耶律隆绪做了什么就从他亲政开始算。 1009年11月初一,萧绰让耶律隆绪举行柴册礼,隆绪开始亲政。一个多月后,萧绰去世。 982—1009年实际上就是萧绰时代,萧绰接手的辽国是最艰难的,对内矛盾重重,需要改革,对外有强大的宋朝随时形成威胁。她不仅解决了矛盾,还把辽国推上了极盛。她在这二十七年里面理性治国、击败宋朝的北伐、六次亲征与宋军交战、制定制度、对内改革、开疆拓土、威服周边、签订澶渊之盟、确立皇室尊严、建立新都(……),使万方来贡,国力达到极盛。她还制定了辽朝政府的政治运行规范,从萧绰到天祚帝,一百多年。她统治时期的辽国是最繁盛的,她是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 辽代是最特殊的政权,因为辽代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萧太后、承天太后),不明白这一点的永远研究不好辽史。 这样一个人,她的功绩却被算到她的儿子头上了。 古代对于女性执政时期的历史会写得隐讳,比如没有主语,去强调傀儡的语言,在“赞”里面把一切归结到在位的皇帝头上。写得隐讳你们就看不懂了?没有主语的事也是太后做的,孝文帝本纪没有主语代表冯太后不存在?光绪本纪没有主语代表慈禧不存在? 辽金史学界应该是最差的史学界(国内国外都一样),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其他史学界没有这么大的谬误的。 国内外对于耶律隆绪的认知和评价都极度荒谬,都是觉得他很强,给他很高评价的。就算是真正厉害的君主也不会只得到好评,更别提耶律隆绪这种平庸的守成之主。他到了1009年才开始执政,什么能力史书有记载的,他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 萧绰是最值得专项研究的女性统治者,应该成立一个“萧太后(承天太后、萧绰)研究学会”的,她的功绩是数不清的,对她的研究是极有意义、极有价值的,也让人有很大快感。她是如此优秀。能够缔造盛世的女性统治者能有几个?她在世界上也是排得上号的。 萧绰是最让人舒服的女性统治者,她的能力极强、功绩极大,为人也很好。不要把对自己人和对外征伐混为一谈,你们看《辽史》能看出她为人不好?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她的研究却是最差的。国内对她所知甚少,国外对她一无所知。 这个极端优秀的人有着极端恶劣的待遇。 国外对中国女主的认知就是武则天和慈禧,因为武则天称帝了,慈禧和外国有联系,刘娥也很出名,因为宋朝很重要。对萧绰就无知得要命。不看名号的话,萧绰是中国能力最强、成就最大的女主。写萧绰的传记是能写厚厚两大本的,我把她的资料列一下:《辽史》,圣宗本纪前五卷本质就是萧绰本纪,还有后妃传、大臣列传和其他部分。辽代石刻(墓志和碑刻)。《续资治通鉴长编》(982—1009)、《宋史》、《宋会要》、《契丹国志》,国志抹黑了萧绰的为人,需要读者有判断力。还有《东都事略》、宋人笔记、《高丽史》,等等。关于萧绰的史料是数不清的,能不能把她研究好很大程度上是态度问题。 关于982—1009年之间的论文、专著必须是萧绰研究,主语也必须是萧绰。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辽朝##辽金史##宋辽##历史#
网上关于耶律隆绪的风评有多荒谬? 网上关于耶律隆绪的风评一直很荒谬,基本上都是夸的,而且夸他的人很多都是把萧绰的功绩算在了他头上。 可以说耶律隆绪是从古至今评价最荒谬的皇帝,明明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但一直得到夸赞。就算是真正厉害的君主也不会只有好评,更别提他这种很平庸的守成之主。 网上对他的风评的荒谬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为耶律隆绪很强。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982—1009年是萧绰执政的,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1009年11月—1031年才是他的执政时期。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他的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你们在他的百度百科(维基)看到的都是萧绰的功绩,有人篡改他的百科,把萧绰的功绩算在他头上了,这个人1009年才开始执政,什么能力史书有记载的。 第二,以为萧绰把他教育得很好。在网上时常看到这种言论,说萧绰是最会培养继承人的执政太后。这也是看到隆绪的庙号产生的愚蠢看法。耶律隆绪并不强,他什么能力史书有记载的,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萧绰根本就没有想把他教育得多好,要说会教育人,那也得是冯太后。萧绰是一个雄主,她就是想让耶律隆绪做一个守成之主,对他的要求就是守成。她要是想把他教育好,也不会让他三十八岁才亲政。此时隆绪的内心早已扭曲,他在亲政后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发动了为时很长的第二次辽丽战争,他也是辽国皇帝里面最爱彰显皇权的。 第三,以为耶律隆绪过得很幸福。网上不时能看到用李显李旦和他进行比较的,说武则天对儿子不好,萧绰对儿子好。很搞笑。耶律隆绪当了二十七年的傀儡,傀儡没有幸福的,只有处境好不好的区别,隆绪算是处境好的。但他过得并不幸福,他过得就是一般,他的性格是虚荣、奢侈、纵欲的,但是不敢在萧绰面前表现出来。萧绰最爱的儿子不是他,是耶律隆庆,萧绰给了隆庆很大的权力,还给了他斡鲁朵,让他几乎与隆绪平等。而且隆绪长期没有嫡子,萧绰是有过废长立幼的想法的。隆庆也是一直这么想的,在萧绰死后,隆绪还得和弟弟斗争。萧绰也让韩德让掌握很大的权力,给了他斡鲁朵,让他几乎与隆绪平等。有一个与自己几乎平等的丞相,还有一个与自己几乎平等的亲王,隆绪的处境根本不幸福。他亲政以后仍然生活在萧绰的影响下,一直是压抑、乏味、黯淡的。他在萧绰死后开始纵欲,他是辽国最纵欲的皇帝,也因为纵欲得了糖尿病,死了。 第四,以为耶律隆绪为人好。耶律隆绪是一个虚荣、奢侈、纵欲的人,还比较刻薄。他是辽国皇帝里面最爱彰显皇权的,他一直揪着高丽打,高丽已经不想跟他打了。但他不放过人家,还让王询亲朝。直到发生了茶、陀之败,他才不得不停手。他的为人刚好跟萧绰相反,萧绰因为大臣柘母迎合她,命令侍卫用铁骨朵把他打了一顿。耶律隆绪是极度虚荣的,让大臣们给他上最夸张的尊号(没有一个字符合),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在辽国皇帝里面,只有他和耶律璟是喝酒误事的,只不过因为耶律隆绪的前中期都是萧绰执政的,所以他跟耶律璟的评价天差地别。耶律隆绪喜欢给人改名,给韩德让改名“隆运”还算客气,给王继忠改名“宗信”就不客气了,宗是他的儿子辈。韩德让就是他带去高丽间接弄死的。萧绰死后,他虽然亲政了,但韩德让还活着,他也不想让他太难堪,就让他跟自己去高丽,年近七十的老人在寒冷的高丽会怎么样可想而知。萧绰废了隆绪的第一任皇后,但并没有杀她,人是隆绪亲政以后杀的。德妃很可能就是萧废后。还有人说他对菩萨哥好,菩萨哥的尊号是萧绰给的,她的生日设节是对面刘娥来问候了,隆绪才设节的,又不是他主动的。而且隆绪的女人是辽国皇帝里面最多的,菩萨哥过得很好?他想在萧耨斤和萧绰家族之间搞平衡,结果搞崩了,他只能让萧耨斤母子别杀了菩萨哥。菩萨哥伺候了他四十年,只要是个人都会对她有点良心的。更别提他亲政后期发生了大延琳之乱,在他之前是没有这么大的起义的。 #耶律隆绪##辽圣宗##辽丽战争##高丽##契丹##辽国##萧菩萨哥##辽金史##历史#
关于萧绰的长相 网上所流传的那幅萧绰的画像不是真实的,就是平时搜索萧绰(或萧太后)时经常跳出来的那幅画像。辽代的很多东西都毁了,她怎么可能还有画像留下来?不少关于萧绰的文章都用那幅画像做插图,挺无语的。 萧绰也不可能长那样,萧绰是一个严肃、温和、沉静、自律、朴素的人。她的人生观总体是严肃的,对别人一般是温和的。她的脸应该是平和的。耶律贤和萧绰之间的感情很好,他难道一点都不看脸么?作为皇帝,这是不可能的。萧绰应该是一个端庄、耐看的人。萧绰当太后以后除了治国,还经常发动战争,亲征,她是有一定勇武的。但勇武只是她为人的一个方面。网上的很多立绘都把她画得很粗粝,很凶悍,这是把她单薄化、丑化了。她的脸不应该是粗粝的。萧绰文治顶尖,武功也很强,为人也极有魅力,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人她的脸怎么可能是粗粝的? 耶律贤死后,萧绰让隆绪和自己一起给他写信。她还和隆绪一起在双溪燃放万鱼灯。驸马萧恒德出征,萧绰亲自为他祈福。天气寒冷,萧绰命人给耶律休哥等人送去汤药。统和五年(987),萧绰击败了宋朝,回国以后和群臣一起赏花钓鱼,把牡丹赏赐给亲近的大臣,庆祝的宴会一连举行了好几天。高丽国王王治去世,她就把岁币退了回去,让他们好好安葬先王。萧绰的执政风格之一就是细腻,她是契丹统治者里面最勤政的,她的想法也比任何人都要周到。当然她时常发动战争,亲征了六次,她是有一定勇武的。她平时肯定是打猎的,行军打仗和督战的时候也骑在马上。萧绰是一个集征服与温情于一体的雄主。史书是有很多细节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记载得很清楚。 国内有这样一位雄主,是一件很值得称赞的事。外国人知道中国也有这么强大、复杂的女性统治者,也会惊叹的。但这样一个人从来没被好好研究过,她的能力、功绩、复杂性一直没有得到过相应的待遇。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辽金史##历史#
极度荒谬的辽金史学界 辽金史学界是最荒谬的史学界,因为他们对辽国全盛期这段历史的研究极其糟糕。 辽代是最特殊的时代,因为全盛期的开创者不是皇帝,而是太后,萧绰。国内因为厌女和讲究皇权正统的缘故,经常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 萧绰是中国历史上执政能力最强、成就最大、性格最复杂的女性统治者,但是对她的研究也是最差的。不过就是几个原因:女性、太后身份、契丹人、割据、和宋朝打仗。其实这几个原因里面随便拿出一点都会导致她受偏见。 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他的前二十七年都是萧绰执政的,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他的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网上也对耶律隆绪评价很高,这是受了百度百科和营销号的影响,有人篡改了耶律隆绪的百度百科,把萧绰的功绩算在他头上了(维基也一样)。看到的人会以为他很强,被误导了。萧绰自己的百度百科没什么内容。营销号都是根据百科去写东西的,看过的人自然越看越傻。有识之士是不会去看百科和营销号了解历史的,但是再不愿意承认也得承认,多数人了解历史的途径就是这两条(还可以加个电视剧)。 国内的论文经常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写辽圣宗(或耶律隆绪)如何如何。这些论文都是渣滓、垃圾,因为连执政者都写错了,一篇论文连执政者都写错了,那还有什么价值?一个学者连一个时期的执政者是谁都搞不清楚,那他还有资格当学者?有的并不是无意搞错的,而是故意的,就是厌女和皇权正统思想作祟。 国外倒是没有那么厌女,但他们也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写辽圣宗(或耶律隆绪)如何如何。因为他们连《辽史》都看不懂,看到他的庙号好看就以为是他做的。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把萧绰和耶律隆绪写得跟共治一样,“萧太后(萧绰)和辽圣宗”、“萧太后母子”,这个不仅存在于这边,在对岸也有。冯太后和孝文帝是祖孙,刘娥和宋仁宗是母子(名义),慈禧和光绪是母子(名义),你们怎么不把他们写得跟共治一样?“冯太后和孝文帝”、“刘娥和宋仁宗”、“慈禧和光绪”,怎么一到萧绰就要写得跟共治一样? 还有一个现象,有的学者知道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到了38岁才亲政,但仍然在那里说耶律隆绪很强。既然前二十七年都是萧绰执政的,后面那段平庸的、劣迹不少的时间才是他的,你又是怎么得出他很强的结论的?精神分裂?耶律隆绪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觉得他很强的是眼瞎还是理解力有异于常人? 萧绰是辽国的极盛之主,古代是不会把女人称为国主的,但她就是实际上的极盛之主。你们还要按照古人的偏见,把她称作辽景宗的妻子、辽圣宗的母亲? 国内外对于耶律隆绪的评价都很高,没有说他不好的,就算是真正厉害的君主也不会只得到好评,更别提耶律隆绪这种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估计对他评价高的都是看他庙号,的确够蠢的。 在古代,太后的功绩不仅会算在她自己身上,也会算在当时在位的傀儡头上,萧绰做得太好了,所以她的儿子庙号很好看。但是没有实权能算数?没有实权不能算数,不然清朝顺治第一,慈禧没做过事,事都是光绪做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算什么?顺治没有实权,但在他在位时入关了,所以顺治最伟大。 耶律隆绪的文治: “进士康文昭、张素臣、郎玄达坐论知贡举裴玄感、邢祥私曲,秘书省正字李万上书,辞涉怨讪,皆杖而徒之,万役陷河冶。”“诏资忠往问故。高丽无归地意。由是权贵数短於上,出为上京副留守。”“是时,枢密使萧合卓、少师萧把哥宠,资忠不肯附,诋之。帝怒,夺官。”“上尝燕饮,议以萧合卓为北院枢密使,继忠曰:「合卓虽有刀笔才,暗於大体。萧敌烈才行兼备,可任。」上不纳,竟用合卓。及遣合卓伐高丽,继忠为行军副部署,攻兴化镇,月馀不下。师还,上谓明於知人,拜枢密使。”“时议以为(萧合卓)无完行,不可大用;南院枢密使王继忠侍宴,又讥其短。帝颇不悦。”“秋七月乙酉朔,如平地松林。壬辰,诏政事省、枢密院,酒间授官释罪,毋即奉行,明日覆奏。”“故事,枢密使非国家重务,未尝亲决,凡狱讼惟夷离毕主之。及萧合卓、萧朴相继为枢密使,专尚吏才,始自听讼。时人转相效习,以狡智相高,风俗自此衰矣。故太平六年下诏曰:「朕以国家有契丹、汉人,故以南、北二院分治之,盖欲去贪枉,除烦扰也;若贵贱异法,则怨必生。夫小民犯罪,必不能动有司以达於朝,惟内族、外戚多恃恩行贿,以图苟免,如是则法废矣。自今贵戚以事被告,不以事之大小,并令所在官司按问,具申北、南院覆问得实以闻;其不按辄申,及受请托为奏言者,以本犯人罪罪之。」” #契丹##辽国##耶律隆绪##辽圣宗##萧绰##萧太后##辽金史##历史##辽丽战争#
澶渊之盟以后的宋辽角逐 统和二十二年(1004),萧绰与宋真宗签订了澶渊之盟,从此开启宋辽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其实在和平以后,宋辽是一直在角逐的,只是有的时候事很大,有的时候事很小。萧绰并没有对宋朝搞过事,她是信守承诺的。她自然是防着宋朝的,耶律唐古在奏折里说定立条款,禁止边民把马卖给宋朝和西夏。还说了关于制止走私、安定边境的要点。萧绰听从了,下诏让边境城镇按照他说的去做,并且写成了法令。 萧绰派弟弟萧知(智)可(不是亲弟)、亲戚萧留宁出使宋朝,宋朝大臣听说了他们的特殊身份,就想给他们特殊待遇。就是想讨好辽国的最高统治者。但是被宋真宗拒绝了,他对辽国的态度就是不卑不亢。 统和二十六年(1008),宋真宗要去搞天书,他怕萧绰起疑心,就派人去跟她说了,还给了她不少礼物。这种特殊的事情,他肯定要说的。萧绰很快回复了,说他们行这种大礼,用不着跟她说。送礼物违背了誓文,她不能接受。 耶律隆绪在亲政后忙着跟高丽打仗,证明自己是皇帝。他的注意力都在高丽身上。不过他对宋朝是搞过一些小事的,比如扬言要到南京打猎,给宋朝境内的辽使送酒果。 耶律宗真和宋朝发生了“增币事件”,耶律弘基和宋朝发生了“争界事件”,这是两件很大的事。 宋辽两国在盟约后的角逐最能体现在宋夏关系上,西夏是萧绰一手扶持的,用来牵制宋朝。萧太后是西夏慈母,她给了西夏很多支持,还把义成公主嫁给李继迁,开启了辽夏联姻。夏辽是甥舅之国,因为西夏娶辽国公主。萧绰的这个举动形成了辽、宋、夏三足鼎立之势。不过她是不担心西夏发展壮大的,西夏再强大,她也不可能灭辽灭宋。 之后宋真宗和耶律隆绪都助长了西夏的气势,宋真宗战事不利,耶律隆绪丢了甘州。后面西夏和辽国又交恶,但就算交恶,辽国也是要用西夏牵制宋朝的。宋夏战争本质就是宋辽之间的角逐。西夏的执政太后梁氏(小梁太后)和宋朝频繁地发动战争,又请求耶律弘基的支持。其实耶律弘基已经厌恶她的行为了。小梁太后看他态度不明朗,就对他说了不好的话,耶律弘基大怒之下派使者把她毒死了。这个应该是辽国干涉西夏内政的最典型的事件。也是西夏这个小国的悲哀,她的生死都在辽国人手里。 耶律弘基还把公主嫁给了唃厮啰首领董毡,这也是为了和宋朝角逐。辽国名臣贾师训出使宋朝,把探听到的军国事写下来,报给耶律弘基。耶律弘基一连看了好几天。天祚帝继位的第二年,大臣甯鉴在迎接宋使时,因为态度小心翼翼,被天祚帝贬为忠顺军节度副使。他对宋朝使者态度特别好,就是在伺候他了。宋辽之间是平等的,天祚帝自然不允许。不管耶律弘基和天祚帝的内政如何,他们的对外政策是不变的。就是澶渊之盟以来的防备、打压、牵制宋朝。从萧绰到天祚帝,政策一直没变过。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宋辽战争##澶渊之盟##西夏##辽道宗##历史#
萧绰对辽国皇后地位的影响 在历史上的所有政权里面,辽国皇后的地位是最高的。几乎所有辽国皇后都是参政的,称“万岁”。在很多重要礼节,皇帝和皇后都是一起出现的。有重要的国事或军事的时候,皇后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在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共治的传统下,皇后是很重要的。 但是萧绰进一步提高了皇后的地位,关于萧绰的功绩,在前面的不少帖子里笼统概括过了。这里主要谈论的是她对辽国皇后地位的影响。萧绰对辽国的影响是怎么说都不过分的,她对于辽国来说就是破天荒的。在她之前和在她之后的辽国是完全不一样的。 辽国第一个强势的皇后是述律平,她是行军打仗的,辅佐阿保机开国。述律平家族用耶律德光的话来说就是“如古柏根,不可移也。”她的势力是能和阿保机分庭抗礼的。阿保机和她感情很好,同时又忌惮她。这也是罕见的雄主尊重妻子的现象,这是两个人都强的组合。阿保机做了失误的决定,述律平是可以嘲笑他的。他们是历史上最平等的皇帝和皇后。述律平主要的功绩就是辅佐阿保机开国,废长立幼立了耶律德光。 述律平以后,皇后就没有那么大影响力了。耶律德光也是雄主,他对萧温就是一般雄主对女人的态度。而且当时述律平还活着,强势婆婆下面是不可能有强势的儿媳的。耶律阮喜欢甄氏,迫于压力才立了萧撒葛只,他对撒葛只并不好。耶律璟是一个刻薄的人,对大臣不怎么样,对奴隶更不用说。他自然不会对妻子好。耶律璟的皇后是辽国皇后里面存在感最低的。 直到萧绰的出现。 在萧绰入宫以后,耶律贤就没和别人生过孩子。他是辽国皇帝里面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异腹子的。耶律宗真和耶律弘基是因为后期无能,后期无能的确容易被误解为忠诚。也只有萧绰的女儿被特意记载了母亲对她们的感情。她作为皇后是很特殊的,作为太后更不用说,作为最高统治者,统治辽国二十七年(982—1009)。萧绰在当皇后时期是一直在辅政的,也明确记载了她任命过大臣(观音奴墓志)。萧绰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称“朕”的皇后。她的女儿待遇也好得要死,观音奴结婚时,耶律贤让她以自己的名义赐给她陪嫁户万口。萧绰的小儿子药师奴病重,耶律贤大赦。之后药师奴夭折,耶律贤让她以自己的名义给他建了军州。他是很看重萧绰的感受的。在辽国皇帝里面,耶律贤是对妻子是最忠诚、最负责任的。夭折皇子里面建军州的只有德光和耶律贤的儿子,应该有遗漏。但德光的儿子,是德光自己建的。 萧绰当了太后以后,册封儿媳菩萨哥为“齐天皇后”,让她和隆绪平等。此后的皇后几乎都有尊号,此时的尊号已经与情感什么的无关了,几乎成了一种定式。辽国的“二圣”是从萧绰和隆绪开始的,此后皇帝和皇后普遍称二圣,加上太后就是三圣。此时不管皇后和太后的政治影响力有多大,几乎成了一种定式。在萧绰以后,辽国皇后是普遍出现在重要场合的。萧绰提高了辽国皇后的地位。 在萧绰以后,辽国有野心的女人都在模仿她,比如萧耨斤,耨斤只执政三年,而且能力就不说了。萧绰对辽国的影响力等于武则天对唐朝的影响力。西辽的耶律普速完更直接,给自己上尊号“承天太后”,摆明了要模仿萧绰。萧绰是辽国的极盛之主,普速完想跟她一样,当西辽的极盛之主,只不过她后面被推翻了。和唐朝不一样的是,由于辽国的特殊性,辽国的女性参政是从始至终的。而唐朝到了中期以后就很少了,皇帝也防着她们。因为辽国是皇族与后族共治的,萧氏不会去篡耶律氏的位子,这么做没啥意义。耶律氏也不会防着萧氏,怎么用好萧氏才是需要考虑的。 #辽朝##契丹##辽国##辽国皇后##辽金史##萧太后##承天太后##历史#
辽代公主汇总 根据《辽史》、墓志等资料整理。 就算是辽国这种女性地位较高的政权,公主的记载也要比亲王少很多。辽代女性是普遍参政的,但她们的事迹记载肯定要比男性少很多。在《辽史•公主表》里面,除了萧绰的两个女儿特意记载了母亲对她们的感情,其他人都没有父母对她们的感情记载。 耶律质古,太祖阿保机长女,母为皇后述律平。丈夫为萧室鲁。 耶律袅胡,阿保机次女,母为皇后述律平。丈夫为萧沙姑(索胡)。 蒲割寧頁公主,出身不详。下嫁三河乌古部,应该为辽国与周边政权的第一次联姻。 蔼因翁主,明王安端(阿保机弟弟)之女,丈夫为萧海瓈。后蔼因受察割之乱牵连,与萧海瓈离婚。萧海瓈又娶了嘲瑰翁主。 耶律阿不里,耶律倍之女,丈夫为萧翰,因为和萧翰一起谋反,死于狱中。 燕国公主,耶律倍之女,丈夫为刘珂。 耶律吕不古,太宗耶律德光长女,生母可能为皇后萧温,丈夫为萧思温,死于保宁年间。 耶律嘲瑰,耶律德光次女,生母不详,丈夫为萧海瓈。 耶律和古典(胡古典、胡骨典),世宗耶律阮长女,母为皇后萧撒葛只,丈夫为萧啜里(萧咄李)。后萧啜里在雁门之战中战死。 耶律观音,耶律阮次女,生母不详,丈夫为萧夏剌。 耶律撒剌,耶律阮第三女,生母不详,丈夫为萧斡里。 萌古公主,耶律阮之女,生母为萧撒葛只,生平不详。可能就是观音与撒剌其中的一个。 朴谨公主,穆宗之弟罨撒葛之女,生母可能为罨撒葛前妻。丈夫为萧讨古。 耶律淑哥,景宗耶律贤(庶)长女,生母为渤海妃,丈夫为卢俊,后面离婚,又嫁给萧神奴(照姑)。 耶律观音奴(970—1045),耶律贤(嫡)长女,生母为皇后萧绰,是萧绰最爱的孩子,也是辽国历史上最受宠的公主。她的丈夫是萧绰的弟弟(过继)萧继远。乾亨三年(981),封为齐国公主。在出嫁时,耶律贤让萧绰以她自己的名义赐给她陪嫁户万户。 耶律长寿奴(975—1017),耶律贤次女,生母为皇后萧绰。丈夫为萧排押。 耶律延寿奴(977—997),耶律贤第三女,生母为皇后萧绰。丈夫为萧恒德。因为萧恒德与侍女偷情,气死。萧绰随即处死萧恒德。 耶律汀,宗室耶律襄之女,被萧绰封为义成公主,嫁给西夏李继迁。这也标志着辽夏联姻的建立。 耶律燕哥(990—1037),圣宗耶律隆绪长女,生母为贵妃萧袅兀,丈夫为萧匹里(绍宗)。 耶律岩母堇,耶律隆绪次女,生母为钦爱皇后萧耨斤,丈夫为萧啜不(鉏不、鉏不里、浞卜、绍业),之后又先后嫁给萧海里、萧胡覩、萧惠。 耶律槊古,耶律隆绪第三女,生母为钦爱皇后萧耨斤,丈夫为萧孝忠(孝惠)。 耶律崔八,耶律隆绪第四女,生母为萧氏(国舅夷离毕房之女),丈夫为萧孝先。在大延琳之乱中逃亡被发现,被杀。 耶律陶哥,耶律隆绪第五女,生母为萧氏(国舅夷离毕房之女),丈夫为萧杨六。 耶律细匿(993—1051),耶律隆绪第六女,生母为萧氏,丈夫为萧双古(崇古哩、忠)。 耶律九哥,耶律隆绪第七女,生母为马氏,丈夫为萧琏。 耶律长寿,耶律隆绪第八女,生母为大氏,丈夫为大力秋。大延琳之乱后,大力秋被杀,改嫁萧慥古。 耶律八哥,耶律隆绪第九女,生母为白氏,丈夫为刘三嘏。后刘三嘏带着小妾和儿子逃亡宋朝,在南京的时候,八哥追了过来,杀死了小妾和儿子,把刘三嘏带回去,处死。 耶律十哥,耶律隆绪第十女,生母为白氏,丈夫为萧高九。 耶律擘失,耶律隆绪第十一女,生母为白氏,丈夫为刘四端。 耶律泰哥,耶律隆绪第十二女,生母为白氏,丈夫为萧忽烈(忽列)。 耶律赛哥,耶律隆绪第十三女,生母为李氏,丈夫为萧图玉,因为杀死奴婢被降封郡主,后死于贬所。 耶律兴哥,耶律隆绪第十四女,生母为艾氏,丈夫为萧王六。 可老公主,宗室胡思里之女,被耶律隆绪封为公主,嫁到大食国。 韩国公主,耶律隆庆长女,生母为秦国妃萧氏。 陈国公主(1001—1018),耶律隆庆次女,生母为秦国妃萧氏。丈夫为萧绍矩。 吴国公主,耶律隆庆第三女,生母为秦国妃萧氏。 耶律跋芹,兴宗耶律宗真长女,生母为皇后萧挞里。丈夫为萧撒八(顺、无曲)。之后离婚,又先后嫁给萧阿速、萧窝匿(兀古匿)。以“妇道不修”,徙居中京。 耶律斡里太,耶律宗真次女,生母为皇后萧挞里。丈夫为萧余里也(德良)。 耶律氏,宗室之女,被萧耨斤封为兴平公主,嫁给李元昊。 耶律撒葛只,道宗耶律弘基长女,生母为皇后萧观音。丈夫为萧末(霞末、德让)。 耶律纠里,耶律弘基次女,生母为皇后萧观音。丈夫为萧挞不也。参与诛杀耶律乙辛。 耶律特里,耶律弘基第三女,生母为皇后萧观音。丈夫为萧酬斡,后离婚,改嫁萧特末。辽金战争时被金兵俘虏。 凌结摩,被耶律弘基封为公主,嫁给唃厮啰首领董毡。 #辽国公主##契丹##辽国##历史#
耶律德光以及他的子女 耶律德光有七子二女,耶律璟(931—969)、罨撒葛(934—972)、提离古、只撒古、天德、敌烈、必摄、吕不古、嘲瑰。 耶律德光有那么多儿子,实际上能继承的只有耶律璟和罨撒葛,天德等人是庶子,没有机会。在嫡庶分明的辽国,庶子是不可能继承的。提离古和只撒古是嫡子,但是夭折了。出生时被本纪记载的都是嫡子。只撒古夭折后,耶律德光还为他建了军州。 耶律璟和罨撒葛都是皇后萧温生的,天显六年(931)八月初五,耶律璟出生,德光很高兴,跑到了太祖庙告诉阿保机。天显九年(934)十二月二十六日,罨撒葛(阿钵撒葛里)出生,萧温随即发生了产后感染,医生们抢救了十几天,萧温还是去世了。罨撒葛挺可怜的,一出生就没了母亲。德光是很喜欢萧温的,亲自去她的陵地造访。他给她的谥号是“彰德皇后”,彰什么德?妇德。在德光眼里,她履行了母亲的义务,只是不幸死了。耶律德光是一个雄主,他自然是大男子主义者。雄主是不会尊重女人的,会把女人当成附属品。耶律德光是挺好色的,但是不至于因为好色死了。 天德等人都是宫人萧氏生的,德光必然很喜欢萧氏,都跟她生了三个儿子了。 德光疑似有一个继后,但是由于他的本纪有点混乱,无法确认。提离古和只撒古的母亲可能是皇后或者高级妃,辽国高级妃生的也是嫡子。 吕不古可能是萧温生的,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她的女儿是萧绰。德光把她嫁给了萧思温,至于为什么嫁给他就不知道了。 嘲瑰有可能是庶女,她一开始的封号是翁主,后面被追封为魏国大长公主。她的母亲可能就是那个宫人,也有可能是别的女人。 耶律璟和罨撒葛、吕不古等人的童年应该是很幸福的,耶律德光疼爱他们,而且他们的母亲早就死了,他作为父亲会更看重他们。 天显十二年(937)正月初七,耶律德光亲征,他回来的时候,耶律璟到滦河迎接他。此时耶律璟也就六岁,父子相见,一副很欢乐的样子。 会同二年(939)三月十五日,德光封耶律璟为寿安王,罨撒葛为太平王。应该狂欢了好几天,老百姓也得到了赏赐。 耶律德光只有两个可以继承的儿子,看上去很不靠谱,他的两个儿子也的确很奇怪,一个不能生育,一个懦弱无能。 大同元年(947),耶律德光入主中原,但由于他的种种失策和暴行,他很快就退了出来,并且在回去的路上把自己气死了。 耶律德光的死很突然,连遗诏都没有留下,当时李胡和耶律璟都不在军中。天德倒是在军中,但是他是庶子,不可能继位。他们又不想拥立李胡,就拥立了德光的侄子(耶律倍之子)耶律阮。此时耶律璟要是在军中,他们大概率会拥立他的,耶律璟变得残暴是在他三十岁以后的事,当时是看不出来的,顶多看出来他喜欢酒色。耶律璟并不是契丹国志所说的讨厌女人,他是很好色的,在资治通鉴、辽代石刻上面都发现了他的女人。他是酗酒导致的无法生育。天德是反对李胡的,但这不代表他支持耶律阮。这也是很多契丹贵族的心态,他们只是顺应着局势默认了耶律阮。 要是耶律德光不早死,他是会想办法解决李胡的问题的,辽国也不会陷入中衰。 耶律德光死了,耶律璟肯定是悲伤的,当时他都不在身边。他肯定是想着皇位的,只是始终没有做什么。耶律阮的弟弟娄国就好几次劝他谋反,耶律璟都没有听从。耶律璟并不是傻子,他不想以这种方式得到皇位。谋反了,自己也是要死的。捡漏就要比谋反好很多。 耶律天德谋反,被耶律阮杀了,此时不知道耶律璟心里在想什么。 天禄五年(951),察割请耶律璟参与自己的阴谋,耶律璟拒绝了。察割不知道对他说了什么,是自己当皇帝还是让他当皇帝。反正不管怎么样,耶律璟要是答应了他,他都不干净。他不想以这种方式上台。察割把耶律阮杀死了,耶律璟闻讯就逃入了南山。他怕惹祸上身,一方面是他懦弱,一方面他这么做也没什么问题。耶律阮死了,他的儿子年幼,不可能被立为皇帝。距离皇位最近的就是耶律璟。察割在杀了耶律阮之后,为了清除后患,可能也会把他为给杀了。后面屋质等人把他请了出来,并且以他的名义平定了察割之乱。耶律璟就这样顺利登上了皇位。 #辽太宗##耶律德光##辽穆宗##耶律璟##契丹##辽国##辽金史##历史#
怎么会有人觉得萧绰苦的? 怎么会有人觉得萧绰苦的,其实萧绰这辈子除了生孩子,没怎么受过苦。她的出身是所有女性统治者里面最高的,她的父亲是穆宗的近臣,母亲是公主。自幼自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契丹女人不是汉族女人,她们是可以读书的。萧绰的儿媳秦晋国妃萧苏(隆庆的第三位妻子,“萧苏”是从与她有关的契丹语墓志上看到的)家中有数千卷藏书。萧绰小时候读书读多了很奇怪么?而且她本身的资质就很强。萧绰的功绩这么大跟她是契丹人是脱不了关系的,契丹女人的自由度远大于汉人。辽国的皇后和太后见外臣几乎没有限制。 耶律贤是很爱她的,既给她爱又给她权力,萧绰当皇后时就任命大臣了。萧绰当皇后和当太后,给家族说得上的好处就是让菩萨哥当皇后。其他看不出来有什么好处。萧绰就是这种人,她是不允许家族骄横、不法的。她是一个不招摇的人,她的家族也不招摇。萧绰当了太后以后,统治辽国二十七年(982—1009)。耶律隆绪是当过傀儡的皇帝里面亲政最晚的,到了38岁才亲政。萧绰上台时的辽国是最艰难的,对内矛盾重重,需要改革,对外宋朝是很大的威胁。因此她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说她累是可以的,但不能说她苦,因为这是她最爱做的事。萧绰是一直在成长的,三十几岁理性治国,击败宋朝的雍熙北伐,并两次亲征报复(982—989),四十几岁对内改革、制定制度、开疆拓土、威服周边(989—999),这十年她没有南下过,一直在治国。辽国的国力达到极盛。这十年是对辽国人来说最重要的十年。在国内没事了以后,她又发动了对宋朝的战争(999—1004),三次亲征宋朝,后面签订澶渊之盟。在澶渊以后,她才过上了平稳日子。不过她仍然很忙,要治国,还要建造中京(1004—1009)。到了快死的时候才让隆绪亲政。 治国和打仗是萧绰的兴趣,她是契丹统治者里面最勤政、最负责任的,也没有人比她更爱辽国。萧绰是随时在注意的,几乎每一个决策都很合理。别说女性统治者了,有几个统治者能这样? 萧绰这一生是很迷人的,能力极强,功绩极大,人生经历也很戏剧性。 萧绰的性格是最接近现代女性的,不卑不亢、坚强自信,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是最强大、最重要、最复杂的辽国人。写她的传记是能写厚厚两大本的。关于研究和了解萧绰应该看哪些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帖子《了解萧绰应该看什么书》。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朝##承天太后##辽金史##历史#
关于辽国的宗室 关于辽国的宗室,我写过一个帖子《辽国宗室汇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辽史》的宗室传只记载了很少的人,可见辽史之简陋。辽国的一大特色就是嫡庶分明,耶律璟的兄弟敌烈、必摄(都是庶子)在他面前是侍从的位置。耶律德光死时,他的庶长子天德就在军中,但他们不可能立他,而是立了他嫡出的侄子耶律阮。亲王嫡出的女儿是公主。辽史皇子公主表的特色就是,是按照嫡庶排列的,嫡出的会排在前面,所以排第一的未必是老大。皇子公主表是嫡庶都记载的,就是在辽国的背景下,都是皇后生的多。生的最多的是萧绰,七个。和皇后生得多不代表皇帝不好色,辽国皇帝不好色的只有耶律贤一个人,其他人多多少少都好色。 由于辽史的缺漏(就列传而言应该丢了一大半的人),很多宗室没有记载。倒是从墓志上可以看到。但是墓志对一个人是贴金的,比如会写他为人很好,或者一个人包揽功绩。要了解一个人的亲友关系、履历可以看墓志,要了解一个人的为人、事迹往往是列传更靠谱。但是由于辽史的缺漏,大量的人物只能凭借墓志了解。 辽史关于德光、李胡的后人记载很少,德光并没有绝嗣,元朝将领刘黑马就是他的后代。李胡应该也没有绝嗣,萧胡辇对萧绰发动政变,是和李胡家族一起合作的,她应该是想把其中一人立成傀儡。萧绰为了安抚李胡家族,后面追封李胡为皇帝了。 辽国前期的历史是很有趣的,宗室大乱斗,从萧绰开始辽国的历史都是一个模子,唯一的宗室大作乱是重元之乱,这是由于耶律宗真愚蠢的缘故。萧绰要的就是一个模子,她想要辽国内部安稳。从她开始,宗室几乎翻不出什么水花了。萧绰留下的遗产是数不清的,她把辽国推向了不属于它的高度。 辽国有一个传统,就是出身高的宗室谋反后往往会被原谅,这跟皇权不集中有关。最典型的,耶律喜隐谋反了五次,第五次虽然不是他主动的,但也要算在他头上。这个传统也可以扩大到契丹大贵族。萧胡辇第一次谋反,萧绰原谅她了。 辽国前期的皇位继承异常混乱,自然是宗室内斗导致的。耶律德光就是非正常继位,他按照述律平的意思立李胡为太弟。述律平是参政+很大权势,耶律德光一直是实权皇帝。他入主中原时,宗室耶律拨里得(麻答、麻莈)和耶律朗(郎五、忠)就干了很多坏事。之后皇位一直在耶律倍系、太宗系抢来抢去。耶律贤死时,虽然有遗诏,但宗室也是想着篡位的。辽国早期就是抢来抢去的,隆绪又是个孩子。只不过萧绰能力太强,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宗室不敢乱动。辽国出现了罕见的父死子继。 在耶律李胡之后,第二个强势亲王是耶律隆庆。萧绰封他为梁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南京留守,还给了他皇帝才有的斡鲁朵。堪称篡位套餐。她就是用隆庆打压隆绪。只要隆庆活着,就是隆绪皇位的极大威胁。之后她又在999、1001的战争中让他当先锋。给了儿子那么多权势,她自然得让他好好表现了。隆庆是萧绰执政时期、隆绪亲政时期的极其重要的人物,但是这个人在辽史无传。隆庆这个人是很有趣的,他要是有传肯定会有很多狂的事迹。 随着萧绰的归政和去世,隆庆继位不太可能了,但他仍然是想着的。但他并没有成功,一方面隆绪的政斗能力比他强,一方面他不长寿。隆绪的嫡子刚出生,他就死了。隆绪的能力比起隆庆并没有强很多。从辽圣宗(亲政:1009—1031)到天祚帝都是贵物,只不过萧绰留下的家底够厚,够他们胡乱折腾。 辽国宗室里面有趣的人物是很多的,比如牙里果,阿保机唯一的庶子,其实他大概率在被后唐俘虏以前就是惕隐了。作为阿保机唯一的庶子,让人好奇。耶律天德是一个很勇武的人,就是没脑子。德光另外的两个儿子敌烈、必摄记载很少。耶律倍的儿子耶律稍的列传被删。耶律喜隐谋反五次,也算奇迹了。耶律隆庆的重要性自不必说。隆庆的大儿子宗政(查葛)终身未婚。耶律隆裕(萧绰第三子)的儿子宗熙(贴不)被家奴状告心怀不满,此事不了了之。之后他又参加了重元之乱,事后自称是被胁迫的,被流放到了可敦城。感觉这个人真的有问题。耶律弘基的弟弟耶律弘世(阿琏)体弱多病,但是为人很好色,因为身体很差,还很好色,他只有一个女儿。他的妻子很温顺,对丈夫的其他女人很好,在他死后还为他守陵。 #契丹##辽国##辽朝##辽国宗室##历史#
辽国宗室汇总 耶律倍(899—937),太祖阿保机长子,母为皇后述律平。外表宽厚,内心狠毒。喜欢杀人。身边的仆人、小妾稍有过错,他就用火烧人家,用刀割人家,把人家的眼睛挖出来。他还喜欢喝人血,在妻妾的胳膊上刺个洞,慢慢吸。述律平废长立幼,立耶律德光为帝。耶律倍逃到了后唐。后面契丹灭唐,李从珂派秦继昮、李彦绅杀死了耶律倍。耶律倍的罪行基本上是真的,因为耶律贤及以后的皇帝都是他的后代,他们没有必要抹黑自己的祖先。 耶律李胡(911—960),阿保机第三子,母为皇后述律平。心胸狭隘,性情残暴,一发火就在人脸上刺字,或者把人扔到水里或火里。耶律阮(耶律倍之子)继位,述律平和李胡去讨伐,母子俩兵败,被软禁。之后李胡的儿子喜隐谋反,李胡被牵连,死于狱中。耶律牙里果,阿保机庶子,母为宫人萧氏。出生在耶律倍和耶律德光之间。可能因为是宫女生的缘故,他自幼沉默寡言。在战争中被后唐军队俘虏,契丹人也没管他。他在中原待了八年,等石敬瑭称帝才被送回来。 耶律娄国,耶律倍次子,与自己的哥哥耶律阮不对付,数次怂恿耶律璟(耶律德光之子)谋反。耶律璟当了皇帝以后,他自己又谋反,被杀。 耶律稍,耶律倍第三子,生平不详。耶律隆先,耶律倍第四子,母为渤海人大氏。儿子陈哥想要谋害他,举兵造反,被耶律贤车裂。隆先应该活了很久,比萧绰还长寿,活了七八十岁。 耶律道隐,耶律倍第五子,母为渤海人高氏。道隐出生在后唐,刚好耶律倍被杀,他被一个洛阳僧人收养了,之后回到契丹。 耶律罨撒葛(934—972),耶律德光次子,母为皇后萧温。娶了萧绰的大姐萧胡辇。因为耶律贤和萧绰生下皇子,气死。 耶律天德,太宗耶律德光庶长子,母为宫人萧氏。他是耶律德光的第一个儿子。天德生性勇猛,在耶律阮时期参与谋反,被关押,他用手打断了锁,但是由于守卫太多,没能出去。随即被耶律阮杀害。耶律敌烈,耶律德光之子,母为宫人萧氏。曾参与谋反,被兄弟耶律璟释放。率军支援北汉,被宋军击败,与儿子蛙哥一起战死。 耶律必摄,耶律德光之子,母为宫人萧氏。在耶律贤时期曾参与征讨党项。提离古,耶律德光之子,生母不详。夭折。只撒古,耶律德光之子,生母不详。夭折。 耶律喜隐,耶律李胡长子,在耶律璟时期谋反了两次,在耶律贤时期谋反了三次。和儿子留礼寿一起被耶律贤杀害。 耶律宛,耶律李胡庶长子,年纪在喜隐之上。曾参与谋反,被耶律璟释放。 耶律吼阿不,世宗耶律阮长子,母为皇后萧撒葛只,夭折。耶律只没,耶律阮庶长子,母为皇后甄氏(辽国人不承认他的后位)。他是耶律阮的第一个儿子。与耶律璟的宫人私通,耶律璟把他拷打了几百下,又刺瞎他的一只眼睛,施以宫刑。打算公开处死,但是耶律璟很快被刺杀。耶律贤封他为宁王。之后妻子安只研制毒药,耶律贤杀死安只,把只没流放到乌古部。后面萧绰把他召回,复爵。后事不详。 耶律隆庆(973—1016),景宗耶律贤次子,母为皇后萧绰。他是萧绰最爱的儿子,被封为梁国王,拜大元帅(大元帅一般是继承人才能担任)。拥有自己的斡鲁朵,地位几乎与皇帝隆绪平等。史书记载他的性格刚强果断。在萧绰死后想篡位,与哥哥明争暗斗。从他的虚张声势来看,看不出他的刚强果断。隆绪的儿子宗真出生,隆庆在同年死去,疑似不是善终。耶律隆裕(979—1012),耶律贤第三子,母为皇后萧绰。相貌俊美,性格沉毅。在母亲出征时负责留守京师。在举国佞佛的辽国信仰道教,比较罕见。耶律药师奴(980),耶律贤第四子,母为皇后萧绰。八月而夭。萧绰悲痛万分,把他安葬在契丹人的祖地,在他的坟墓旁边建造永州。 耶律宗政(查葛,1003—1062),隆庆长子,母为宋魏国妃萧氏。隆绪逼他娶隆庆的第三任王妃,他拒绝,之后终身未婚。 耶律宗德(遂哥),隆庆次子,母为宋魏国妃萧氏。耶律宗允(谢家奴,1005—1064),隆庆第三子,母为宋魏国妃萧氏。 耶律宗教(旅坟,992—1053),隆庆庶长子,母为渤海妃。他是隆庆的第一个儿子。封为广陵郡王。耶律宗诲(苏撒),隆庆庶子,不知名妃子所生,封漆水郡王。 耶律宗业(胡都古),隆裕长子,母为齐国妃萧氏(萧继远之女)。耶律宗范(合禄),隆裕次子,母为齐国妃萧氏。在朝见耶律宗真时突然死亡,之后妻子萧乌骨里被耶律宗真弄进宫。耶律宗熙(贴不),隆裕第三子,母为齐国妃萧氏(萧和尚之女)。被家奴告状心怀不满,后不了了之。之后参加宗元(重元)之乱,称自己是被胁迫的,于是被流放。后事不详。 耶律弘仁(1032—1073),宗熙之子,娶了出宫后的萧乌骨里。 耶律弘义(1033—1048),宗熙次子,母为夏侯妃萧氏。体弱多病,重熙十七年去世,时年十六岁。耶律弘礼(1045—1096),宗熙之子,母为夏侯妃萧氏。 #契丹##辽朝#
萧绰对孩子的教育 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的,因为学术界和网上都很双标,对于女性统治者会去关注“教育继承人”这一项,对于男性统治者就不会去关注。而且学术界网上对于对于萧绰教育孩子有非常荒谬的看法,一般都认为她是最会教育孩子的女性统治者。因为她的儿子庙号好看,很多人以为他很强。 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他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 萧绰对隆绪是很严厉的,但她并不是《契丹国志》里面所说的控制狂,她对隆绪肯定是控制的,每个执政太后都会控制傀儡。宋朝的史料都抹黑了萧绰的为人,实际上萧绰是一个温和、宽容、朴素的人,不要说她对外征伐,对内和对外能一样吗?为人差的是耶律隆绪,契丹国志因为他是傀儡,对他充满同情,说他为人很好。但其实只要看辽史,看他亲政后做的那些事,并不能看出他为人好。 真正会教育人的是冯太后,孝文帝多优秀,根本不是萧绰,她也没想把隆绪培养得多好。 对隆绪的教育自然从他当皇子时就开始了,保宁三年(971),耶律贤和萧绰来到耶律屋质的府邸,此行的目的应该是让他当皇子的老师,但当时隆绪应该没有出生,耶律贤此举很奇怪,他怎么知道萧绰生下来的就是一个皇子。 耶律屋质就是隆绪的老师,但有耶律屋质这种人教育,他的能力还能那样。 萧绰上台以后,她对隆绪说屋质当过他的老师,让他给屋质的子孙授官,屋质之子泮泱就变成了林牙。 隆绪继位以后,仍然是在接受教育的,因为他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是“太子”,萧绰让马得臣当他的侍读学士。隆绪对典籍是很感兴趣的,他没有实权,自然得找点爱好。萧绰平时自然会召马得臣,了解隆绪的学习情况,她要是发现不好,肯定会训斥他的。 萧绰是一个雄主,这种人往往对继承人要求很严格,继承人要是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会很恼火。萧绰就是想把隆绪培养成守成之主,接手她的盛世。 作为一个顶级女强人,萧绰自然是专制的,她不想给儿子权力,也不信任他的能力,因此她让他到了年近四十才亲政。使辽国进入盛世的事业由她开创,她的儿子只要守成就行了。 统和十五年(997),三女儿延寿奴去世,萧绰处于很悲伤的状态,同时也很焦虑,这时她看隆绪打猎打得有点狠,她就亲自告诫了他。有学者就说隆绪此后很少打猎了,萧绰喜欢控制他。这个学者显然只看了本纪,没有看游幸表,在游幸表里面隆绪仍然打猎很多,在那段时间以后,萧绰并没有管他打猎。他(她)也不知道萧绰的女儿不久前死了,连上下文都不会看的。这也是学术界对萧绰的常态,以论代史、充满偏见。 萧绰关心孩子的举动能被学者理解成控制他,萧绰的三女儿死了,她看隆绪打猎有点狠,有点担心他,她不能再死孩子了。一个正常行为被学者理解成那样。 萧绰对隆绪的教育并不算好,太强大的父母往往有平庸的孩子,耶律隆绪也是这样。 萧绰是不允许他虚荣、奢侈、纵欲的,在萧绰活着的时候,他的女人应该是很少的,萧绰把他身边的女人都改成女官了。他在服丧三年后才大封后宫。有一次高丽进贡妓乐,当时辽国是太后执政的,自然拒绝了。其实以他的性格他是想接受的。萧绰是一个朴素、自律的人,她不喜欢没有实际的华丽的东西,因此她执政的时候很少搞礼节。她也不喜欢大臣谄媚自己,有一次大臣柘母迎合她,被她命令侍卫用铁骨朵打了二十下。 隆绪是虚荣、奢侈、纵欲的,在萧绰死后,萧绰不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喜欢搞各种礼节,喜欢大场面,因为他要证明自己是皇帝,显示存在感。他和菩萨哥一起过奢侈的生活,萧绰时期的宫廷清新的作风到他手上就变得乌烟瘴气。他还让大臣给自己最夸张的尊号(没有一个字符合),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隆绪是极度纵欲的,是最纵欲的辽国皇帝。也是因为纵欲过度,他得了糖尿病死去。因为他当了太久的傀儡,太压抑,而且他本性就是这样的。就他的个人作风而言,是对“圣”的极大侮辱,他的父亲才配得上“圣”。 萧绰让隆绪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他内心自然不乐意,只不过当傀儡的时候毫无办法,只能在萧绰死后完全表现出来。 隆绪在亲政以后仍然是压抑的,他仍然活在萧绰的影响下,纵欲带给他的快乐改变不了整体的压抑。 萧绰就是想把隆绪培养成守成之主,事实证明他连守成都做不好。 #耶律隆绪##辽圣宗##耶律隆庆##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历史#
萧绰及其姐妹的婚姻 萧绰有两个姐姐,萧胡辇、萧氏。萧胡辇在穆宗时期就嫁给了罨撒葛(耶律德光之子、穆宗弟弟),萧绰是在耶律贤继位后才嫁给他的,契丹国志说的耶律贤当宗室时就娶了她是错的,辽史是对的。萧氏是被耶律贤嫁给耶律喜隐(李胡之子)的,在耶律贤继位之后。 这个我在前面的很多帖子都说过了,只不过又特意开帖说明这个情况。 萧思温娶的是耶律璟(穆宗)的姐姐,他就是耶律璟这边的人。他是不可能把二女儿、三女儿去嫁给耶律倍、李胡一脉的人的。也不可能和耶律倍、一脉的人走得亲近。太宗、耶律倍、李胡这三支的关系并不好,另外两支始终是耶律璟的威胁。耶律璟是一个刻薄的人,他要是知道萧思温和他们走得近,是会把他们弄死的。 萧思温是一个庸懦的男人,但他很想当国丈,怎么选女婿是个问题。 他一开始就是把萧胡辇嫁给罨撒葛的,耶律璟不能生育,罨撒葛就是唯一的继承人。胡辇大概比萧绰大六七岁,又是老大,自然最受父母看重。 要是不出意外,以后继位的就是罨撒葛,皇后是胡辇。 胡辇肯定是想当皇后的,由于史料的匮乏,胡辇的性格模糊不清,但她肯定是有自我的,她要是当了皇后,罨撒葛年纪大了,死了,她是能够当太后掌权的。那不要太舒服。 但是耶律璟长期不能生育,他是想有一个儿子的,对弟弟就那样。而且罨撒葛自己犯了错,被他流放了。此时耶律璟因为不能生育性格越来越残暴,老是杀身边的侍从,他这么杀下去,肯定会出事的,不是被侍从杀掉,就是被利用侍从的宗室杀掉,萧思温可不想让某个宗室捡了便宜。 此时胡辇应该跟丈夫在西北,萧思温看他俩没希望了,而且耶律璟嗜杀成性,他得想个办法。此时耶律喜隐应该在监狱里。喜隐是李胡的儿子,耶律贤的堂叔,按照辈分比他更有资格继位。喜隐第一次谋反是在应历十年(960),被放出来不久他又谋反了,之后一直被关着。就算他是在十一年(961)谋反的,那他在监狱里也待了八年。 萧思温不可能去找他,他找一个犯人干什么,他只能去找耶律贤。就算喜隐没被关起来,他也未必会去找他,因为喜隐轻佻,性格不好,他可能连皇位都篡不了。而且他要是当了皇帝,萧绰一家就别过日子了,会被他折腾死的。要是萧绰或者二姐嫁给她,也不会那么幸福的,也别想有权力了。喜隐不会像耶律贤一样那么尊重妻子的。 萧思温肯定得找一个厚道的人,这样自己当枢密使也会很舒服。喜隐当皇帝肯定比耶律贤强势。他就去找了耶律贤,表示愿意支持他,条件是事成之后娶萧绰。耶律贤同意了。后面耶律贤和萧绰感情好,这不是本帖讨论的重点。至于为啥让他娶萧绰而不是二姐,也不是本帖讨论的重点。 罨撒葛、喜隐、耶律贤是菜鸡互啄,耶律贤是三只菜鸡里面最不菜的。萧绰是真的强,强得不得了,她彻底结束了太祖三支的争斗。 耶律贤继位以后,就把二姐嫁给了喜隐,作为安抚。喜隐的性格的确有问题,他第一次谋反,老爹也下狱了,死了。第二次谋反,在监狱里待了很多年。这种教训,他还不明白过来。他仍然对皇位很执着。李胡一脉的人和耶律倍一脉的人一样,都有一种被亏欠感。而且喜隐性格狂妄,他听说耶律贤继位了,就让守卫把他放出来。还有一次,耶律贤召他,他大摇大摆地走了过去,让耶律贤等了他很长时间。他根本没把人家当回事。 喜隐和二姐之间至少有一个儿子留礼寿,由于史料匮乏的缘故,不知道他们的感情怎么样,而且也没有能够推断出他们感情的史料。喜隐和二姐有很多不清楚的东西。 #辽穆宗##耶律璟##罨撒葛##耶律喜隐##耶律贤##契丹##辽国##历史#
韩德让是辽代最受宠的大臣 很多人都在否认萧绰和韩德让的关系,关于萧绰和韩德让的关系,我在《论萧绰和韩德让的关系》里面已经说得够清楚了,这个帖子主要说说他的得宠程度和权力,不涉及他的为人、能力。 否认萧韩关系的喜欢用景爱的说法,说他是宦官,但辽代的供奉官、侍从多数都是正常男人,这一点在辽代石刻上面有印证的。韩德让没有孩子应该是他自身的问题。除了景爱,还有人相信好事腐女的说法,腐女就不说了,对腐女这个群体没兴趣。随着烂剧燕云台的热播,窜出一堆喜欢耶律贤和萧绰关系的人,其实他们并不是在喜欢耶律萧,而是在给萧绰抠牌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历史人物。 这是一个极度荒谬的现象,在宋朝那种太后明确没有男宠的政权,没人去抠牌坊,在辽代这个风气很开放的政权,给太后抠牌坊。给游牧民族的太后抠牌坊,够无聊的。耶律宗真死后,萧耨斤对儿媳说,你还年轻,干嘛哭成这样?就是在暗示她找男宠。游牧民族太后有个男宠是很奇怪的事吗? 萧绰和耶律贤是恩爱的,但这跟她在他死后找别人冲突吗?她在丈夫死后找别人很难理解吗?女人喜欢两个甚至以上的男人再正常不过了。觉得这一点无法接受的,那就身体力行。男人在丧偶后不要找女人,女人在丧偶后也不要找男人。 还有一种人,认为萧绰和耶律贤关系好就得和韩德让没关系,或者萧绰跟韩德让关系好就得和耶律贤关系差,你们是有精神洁癖吗?萧绰过得好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男人有上万女人都没事,女人有一两个男人是不得了的,恶臭的双标。 当然,更多否认的是跟风的,别人否认,他们也否认。 辽史没有直接记载私情,给了很多人空子钻。辽史没有直接记载的原因是,萧绰在辽史上的形象是很好的,他们不会直接记录,而是用暗示的手法来点明萧韩关系。 韩德让的出身并不低,他的爷爷韩知古自幼被抓到契丹,受到阿保机重用,其父又是历代辽国皇帝的宠臣。他的家族就是辽国的汉人土著。《乘轺录》上说萧韩有婚约,这个说法存疑,韩氏家族的确是和萧氏通婚的,而且辽国的老少恋很常见,韩德让年纪大并不是否认萧韩的力证。而且萧思温是把希望寄托在大女儿身上的,胡辇嫁给了罨撒葛,不出意外就是未来的皇后。此时他想把小女儿嫁给韩氏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萧绰的二姐萧氏是在耶律贤继位后才嫁给喜隐的。也就是说萧思温一直把希望寄托在大女儿身上,后面的两个女儿没那么重要。但由于出了状况,萧思温临时找到了耶律贤,让他答应事成之后娶萧绰。这是他临时改变了主意。韩德让有没有过妻子不清楚,可能他的妻子早就去世了。 耶律贤和韩德让并不熟,而是跟他的哥哥韩德源很熟,韩德让是在耶律贤继位后,因为父亲是宠臣的缘故才受到重用的。《契丹国志》说萧绰当皇后的时候跟他有私情,这是不可能的,第一耶律贤大概率不是病秧子,第二耶律贤和萧绰关系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萧绰是一个谨慎的人,而且皇后出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么?契丹国志是一本问题不少的书,对萧绰多有抹黑,是对她性格的抹黑,也抹黑了耶律贤,造谣他好色。 韩德让代替父亲担任南京留守大概是在保宁十年(978),不要搞阴谋论。不少学者都喜欢阴谋论,说耶律贤和萧绰有斗争。高勋和女里大概率是杀害萧思温的真凶,耶律贤把他们都处死了。韩氏家族本来就是支持耶律贤的重要势力,他用韩氏家族担任要职很奇怪么?有的学者写的东西比小说还能编,史官不知道的他们全都知道。 因为在南京留守的任上干得好,辽国人以此为荣。 在辽国,地位高的不仅是契丹贵族,和契丹人关系深的汉人地位也很高,韩氏家族是典型的。 韩德让和耶律休哥一样,都是从高梁河之战以后崛起的,韩德让被任命为南院枢密使。 不久耶律贤病重,《长编》对当时的记载跟政变一样,说韩德让不等诏书,就跑到行宫,跟萧绰一起布置,立隆绪为帝。辽史和韩德让墓志记载的是他和耶律斜轸同为顾命大臣。契丹国志对此说得更夸张,说萧绰没有姻亲,其实她是有很多姻亲的。 可能的情况是,当时耶律贤病重,已经不能处理事务。他虽然有遗诏,但是隆绪是个孩子,辽国早期又是抢来抢去的,宗室们完全可以不认账,所以萧绰要和韩德让、耶律斜轸等人采取紧急措施,让隆绪继位。 隆绪能够继位不仅仅因为遗诏,更是萧绰操作的结果,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辽国再度出现罕见的父死子继,要是隆绪不能继位,她就不能上台执政了。宗室和萧绰关系好,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能不想么?是个人都会想的,只不过他们害怕萧绰,又因为跟她关系好,他们没好意思,没人在明面上干什么。 有一种很惊悚的说法是,实权在韩德让手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要是实权在他手里,他早就当枢密使了。而且萧绰死后,隆绪给他改名羞辱他,又把他带到高丽间接弄死,他都没有任何办法。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韩德让##耶律隆运##契丹##辽国#
太祖三支的纠葛 太祖三支,就是指耶律阿保机的三个儿子的后代: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 就算是辽代历史一无所知的,看过烂剧燕云台的也会知道。 其实辽国早期的历史是很有趣的,贵族之间一直在斗争,太祖三支的斗争一直到了萧绰执政后期才结束。到了萧绰时代及以后,辽国历史都是一个模子,挺无聊的。萧绰要的就是这种模子,她要的是内部安稳。 之所以出现太祖三支的是斗争,和述律平脱不开关系,她在阿保机死后废长立幼,立了德光当皇帝,她的目的是幼子李胡,但是李胡太小了,她就让德光先过渡一下。耶律倍的能力远不及德光,她这个做法没错。就算耶律倍能继位,能保证耶律德光没想法么?说不定德光就在母亲的支持下,夺位了。 当然废长立幼自然得经过血腥清洗,述律平清洗了一批大臣,还付出了断腕的代价。 耶律德光继位以后,述律平又让他立李胡当太弟。德光同意了,德光是实权皇帝,是自己执政的,述律平是参政+有很大权势。要是德光活久点,应该会想办法解决李胡的问题,辽国内部应该是稳定的。 耶律德光有五个存活的儿子,但按照辽国嫡庶分明的规矩,只有耶律璟、罨撒葛两个儿子能够继位(皇后萧温所生),萧温在分娩后死了。此后耶律德光疑似有继后,但是由于辽史的简陋与混乱,这件事存疑。所以德光的儿子是算少的。 德光入主中原失败以后,把自己气死了,因为死得突然没有留下遗诏。一些不满述律平和害怕李胡上位的人,就趁机拥立了耶律阮(耶律倍儿子),这是他们没有办法的行为,此时他们应该拥立的是耶律璟,但是耶律璟在国内,他们只能拥立耶律阮。 耶律阮上台以后,和述律平、李胡起了冲突,述律平还说了一句话,“我与太祖爱汝异於诸子”。意思就是他俩最爱的是李胡。她的确最爱李胡,至于阿保机是不是最爱就不喜欢了,如果不是就是她胡扯的。 之后耶律阮把述律平、李胡软禁了起来,并且处死了给述律平干脏活的司徒划设和楚补里。但是耶律阮一继位就面临很多问题,他是群臣没办法拥立上去的,那些贵族本来就有自己的心思。而且耶律阮也做了很多让人不舒服的事。 第一就是立汉人甄氏为皇后,辽国皇后都是后族萧氏,他这么做等于破天荒。有学者说是为了对付后族,但是甄氏只是一个后唐宫人,毫无根基,拿她对付后族?耶律阮就是喜欢她,愿意立她当皇后。这件事必然引起了契丹贵族的很大不满,但是耶律阮不在乎,他“荒于酒色,轻慢诸酋长”,他对甄氏就是偏爱,又不尊敬契丹贵族。后面迫于压力,他又立了皇后萧氏,但并没有废掉甄氏的后位。 耶律阮做过一件对契丹贵族来说很恶劣的事,就是贵族拨里得(麻答、麻莈,阿保机侄子)回国的时候,因为指责了他,他就把人家鸩杀了。这种直接杀大贵族的事在辽国极其罕见。 拨里得死后,他的妻子的鲁悲痛万分,日夜想着报复。 耶律阮继位的第二年,天德(耶律德光之子)、萧翰、耶律刘哥等人就造反了,这些人都是当初拥立他的人。耶律阮把天德给杀了,其他人处罚了。不知道耶律璟听说大哥死了心里是什么想法。 又过了一年,萧翰再度谋反,耶律阮就把他杀了。不久,他为了安抚人心,大赦天下,“内外官各进一阶。” 当年九月,耶律阮派将领南伐了,游牧民族南下是在对外转移矛盾是学术界的经典阴谋论了。但耶律阮的这个行为的确是在对外转移矛盾。 说阿保机、耶律德光、萧绰这些雄主南下是对外转移矛盾,是典型的胡扯,说耶律阮这个庸君是对外转移矛盾还有点道理。 耶律阮是一个庸君,他并没有好办法去解决内部问题,同时他又很自信,觉得自己做的肯定没错。他特别宠信察割,察割是阿保机的侄子、明王安端之子,是当初拥立他的人。他还特别信任牒蜡,牒蜡也是当初拥立他的人。 耶律阮让很多贵族不满,其中还包括他的弟弟娄国(异母弟),娄国多次怂恿耶律璟谋反,对方都没有听从。 950年十月,耶律阮亲自南下,按照辽史记载,这次南下很顺利,但是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他有很大损失。战报南北不一致是时常出现的情况。《耶律胡咄墓志》的墓主参加了这次战斗,立下战功。 951年九月,耶律阮又南下了,这时察割就启动了谋杀计划,和的鲁一起把他杀了。的鲁应该是告诉了察割耶律阮的具体位置,或者告诉他哪里守卫少。牒蜡也参与了这件事。察割、牒蜡很快被杀,的鲁被儿子所救。 耶律璟并没有参与这件事,他未必不想着皇位,但是谋反有风险,他不想用这种方式上位。资治通鉴对此说的更直接,“契丹主德光之子齐王述律逃入南山”。察割一杀人,他就直接跑了。后面屋质等人把他迎了回来,以他的名义平定了叛乱,并且立他为帝。 在这种动乱时期,自然是立成年人,而且耶律阮也是被人推举上去的,法统未必在他这里。他们拥立耶律璟没有任何问题。 耶律阮本来就不得人心,而且以他强迫契丹贵族南下的行为,就算察割不杀他,恐怕也会有别的人杀他。 #契丹##辽国##阿保机##耶律德光##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历史#
国内和国外对萧绰有多无知? 萧绰以执政太后的身份统治辽国二十七年(982—1009),是国内执政能力最强、成就最大、性格最复杂的女性统治者,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对她很无知。 国内的人想起萧绰,对她的认知就是击败雍熙北伐和澶渊之盟,以为她只会打仗。他们但凡去翻一下辽史,就会发现她的能力是很全面的,各方面都很优秀,是一个雄主。 作为一个极度优秀的统治者,要是好好研究她,肯定是很有趣的,但是国内的萧绰研究一直很差,最恶劣的是把她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写辽圣宗(或者耶律隆绪)如何如何。 国内的萧绰研究这么差,归根结底是厌女和皇权正统心理作祟的,有的就是纯粹的愚蠢。国内的学者对女性统治者是充满偏见的,把厌女和皇权正统思想带入历史研究,这些人能被称为学者吗?他们写的论文和专著全部都是垃圾。 国外(主要指欧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也是经常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写辽圣宗(或者耶律隆绪)如何如何。这未必是出于厌女,而是看不懂史料的结果。看到耶律隆绪庙号好看,就以为是他在做事。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Alien Regimes and Border States)和《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The Song Transformation of China)都把萧绰做的事算在耶律隆绪头上,极其荒谬。 你们连执政者都搞错了,写出来的东西还有意义和价值吗? 萧绰这个极度优秀的女性统治者在国内外有着极其恶劣的待遇。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Alien Regimes and Border States)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还说耶律隆绪是最优秀的皇帝。错误至极。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982—1009)都是傀儡,后二十二年(1009—1031)才是他自己统治的,那段平庸、劣迹不少的时间才是他的。你们是怎么得出他是最优秀的皇帝的结论的?还说他在喝醉酒时也会犯错,太荒谬了。他的性格就是纵欲的,因为长期当傀儡,在萧绰活着的时候不敢多喝酒,也不敢多碰女人。在给萧绰守完丧以后才大封后宫,喝很多酒,因此出现了喝酒误事,还发了一道很像穆宗的诏书。他从1009年11月才开始统治,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再插一句话,这本书还根据契丹国志说法,还说萧绰打他,就算是契丹国志也没有说她打他,显然外国学者的汉语功底有问题。萧绰也不会打他,契丹国志是把她的行为加以夸张或者无中生有(更何况国志上说她只是骂她),萧绰并不是一个暴躁的人,她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很温和的。 《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The Song Transformation of China)也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他们似乎是误解萧绰只管军事了。他们把耶律贤的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理解为萧绰只管军事了,太糟糕了。这道遗诏表明萧绰就是实际上的女皇了,她是掌控一切的,她是辽国982—1009年之间的统治者,只是没有皇帝的名号。 这本书一直在夸耶律隆绪,以为他很强,完全颠倒了事实。这些事都是萧绰做的,耶律隆绪到了1009年11月才开始统治。 高估耶律隆绪的人几乎都是因为他的庙号,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他的前二十七年都是萧绰执政的,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他的庙号会差很多,不要因为他的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耶律隆绪的性格既不强,能力也不强,为人也不好,他就是最名不符实的皇帝。 其实顺治也名不符实,但是顺治大家一般叫他年号,不会叫他“清世祖”。但是耶律隆绪,会叫他“辽圣宗”,看到他的庙号,愚蠢的人会以为他很强。 本纪后面的“赞”大部分功绩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古代封建史官会把执政太后的功绩归结到在位的皇帝身上。 古代讲究皇权正统,会把太后的功绩归结到皇帝身上。执政太后的功绩不仅算在自己身上,也会算在当时在位的傀儡头上。萧绰统治时期是辽国的最繁盛期,此时耶律隆绪刚好在位,所以他拿了一个“圣宗”庙号。 但是没有实权能算功绩?没有实权是不能算功绩的,不然清朝顺治第一,慈禧没做过事,事都是光绪做的。要算耶律隆绪做的事,就从他亲政(1009年11月)开始算。 关于982—1009年之间的论文、专著必须是萧绰研究,主语也必须是萧绰。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朝##辽金史##辽史##历史#
萧绰的能力、成就与待遇极不相符 看《辽史》,就知道萧绰是一个能力极强、成就极大的女性统治者,顶级女强人。 但是要是看论文、专著,甚至随便搜一下百科,看一下通俗读物,就会发现萧绰的功绩经常被算到耶律隆绪头上。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颗钻石掉进了💩堆里面。 萧绰这个人,要是好好研究她,必然是极度有趣的,但是国内极度荒谬,经常把她做的事算到耶律隆绪头上,国外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连辽史都看不懂。这个极度优秀的人有着极度恶劣的待遇。 就因为她没称帝,是女的和太后,她儿子的庙号好看,就算到他的头上去了? 耶律隆绪的前二十七年都是萧绰执政的(982—1009),后二十二年才是他自己执政的(1009—1031)。 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他的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他吃了萧绰一大半红利,拿个“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平庸的守成之主。耶律隆绪是最吃红利的皇帝,那些丰功伟业都是在他当傀儡时期出现的,是萧绰的功绩。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平平无奇,乃至差劲。因为有萧绰执政时期,他拿了个顶级庙号,“圣宗”,没脑子的人以为他很强。 庙号和实际情况最不符的就是耶律隆绪了,其实顺治也不符,但是顺治大家一般都叫他年号,不叫“清世祖”。但耶律隆绪,大家会叫他“辽圣宗”,看到他的庙号,很多人会以为他很强。还往他脸上贴金,有好感。 有人篡改耶律隆绪的百度百科(还有维基),把萧绰做的事算到他头上。萧绰执政时期的事百科主语也是耶律隆绪(也被篡改了),大众都是看百科了解历史的,看到他的百科以为他很强。营销号是按照百科去写的,看的人越看越傻。 很多论文把执政者都搞错了,把萧绰做的事算到耶律隆绪头上,你们连执政者都搞错了,还有什么资格当学者?一个学者连一个时期执政者是谁都不知道,说出去不会让人笑死吗? 把萧绰做的事算到耶律隆绪头上的人都会不得好死下地狱的,篡改历史,误导别人。 一个极端荒谬的现象是,有些比萧绰差很多的女性统治者,一直被大吹特吹。萧绰这种真正厉害的女性统治者,她的功绩被算到她儿子头上了。神经。 还有个荒谬的现象是,在女主行动有限制的中原,执政太后做的事算太后头上,在女主自由度最大的辽国,把执政太后做的事算皇帝头上。 萧绰不被人了解、名气不大,是因为电视剧没把她拍好?她的百度百科写得不好?营销号不宣传她?!!! 萧绰研究必须在国内外得到重视。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历史#
拿风评去看待历史人物害死人 网上的风评一直是这样的,宋太宗、宋真宗很差,辽圣宗很强。很搞笑的现象。耶律隆绪当了二十七年的傀儡,到了38岁才亲政,1009—1031才是他的执政时间,之前一直是萧绰执政的。你们打开他的亲政后的本纪看看,再看看宋史的宋太宗、宋真宗本纪,能得出他比宋太宗、宋真宗强? 耶律隆绪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他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他的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耶律隆绪的能力和宋太宗、宋真宗是差不多的,文治比他们还要差。但网上一直骂宋太宗、宋真宗,夸辽圣宗。你们知道自己夸的是一个什么东西吗?这人38岁才亲政,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吃了萧绰一大半红利,拿个“圣宗”。 耶律隆绪何时打败过宋军了?宋辽战争是萧绰打的,萧绰亲征的时候,耶律隆绪就是作为傀儡待在军中。他打的是高丽(第二次辽丽战争:1010—1019),而且打得很难看,他还丢了甘州。 有人篡改耶律隆绪的百科,把萧绰做的事算在他头上(维基百科也一样),营销号是根据百度百科去写东西的。看到他的百科和营销号的人以为他很强,各种吹。 还有通俗读物的作者看到“圣宗”这个庙号,以为他很强,开始脑补了,也在夸他。 大众都是跟风的,看到很多人夸辽圣宗,就跟着夸,不会自己去翻辽史。 网上一提到宋太宗就是“车神”(高梁河之战),雍熙北伐惨败。提到宋真宗就是澶渊之盟、封禅。好像他们就干了这些事一样。对耶律隆绪的评价就很虚,并不了解他,看到庙号就在那里夸。看了百度百科和营销号就在那里夸。你们知不知道他亲征高丽(真正意义上的亲征),带了四十万人去揍高丽,落荒而逃,自己都后悔了(“上悔轻发”)。之后继续对高丽用兵,损兵折将。还丢了甘州。他亲政期间,西北乱成一团,部落里的人不满他任命的节度使,把人家的全家都杀了。在他统治末期,爆发了很严重的大延琳之乱。他搞不好后族平衡,导致在他死后辽国陷入内乱。他在文治上也劣迹斑斑。 了解耶律隆绪就去看《辽史》,1009—1031才是他的执政时间,他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 看到他的庙号就高估他的都是没脑子的。 #宋真宗##宋太宗##耶律隆绪##辽圣宗##宋史##辽金史##历史##萧绰##萧燕燕#
耶律贤是一个厚道的人 关于耶律贤这个人,我在帖子《论耶律贤》里面有完整叙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这个帖子主要是说说这个人厚道。耶律贤是很有趣的,耶律隆绪就很乏味,耶律贤是实权皇帝,耶律隆绪当了二十七年的傀儡,内心早已扭曲,他是一个很乏味、很压抑的人。耶律隆绪的性格是纵欲的,但是她在萧绰活着的时候根本不敢,在她面前装安份,在萧绰活着的时候他的女人应该是很少的。萧绰死后,他立刻放开了,疯了般地纵欲,他的女人数量应该是辽国皇帝里面最多的。他也开始喝很多酒,因此有了那道很像辽穆宗的诏书。耶律隆绪是最爱彰显皇权的(因为长期当傀儡),还让大臣给自己上最夸张的尊号(没有一个字符合),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也是因为掌握实权以后纵欲过度,他得了糖尿病,死了。 耶律贤和耶律隆绪是两个极端,一个是最清心寡欲的,一个是最好色的。忠诚的父亲有好色的儿子。耶律贤是很看重感情的,他对谁都很好,最好的自然是妻子萧绰。关于他俩的感情在前面的很多帖子里都写过了,这个帖子里不涉及他俩的感情,就写他对其他人的态度。耶律贤的死因是在父母遇害的地方悲伤过度,他对别人好自然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父母都死了,他很孤独,他想从别人那里获取温暖。耶律贤对别人最厚道的例子自然是萧思温(岳父),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守尚书令、行政事令,一大堆头衔。萧思温是他最倚重的大臣。萧思温的性格不好的,小气、庸懦,他要是不被述律平家族暗杀,估计会做不法的事。耶律贤继位后,给了潜邸的人很多好处,“九月乙巳,赐傅父侍中达里迭、太保楚补、太保婆儿、保母回室、押雅等户口、牛羊有差。又以潜邸给使者为挞马部,置官掌之。”亲信高勋、女里也有很多好处,以至于“大丞相高勋、契丹行宫都部署女里席宠放恣,及帝姨母、保母势薰灼。一时纳赂请谒,门若贾区。”他的另一个亲信耶律贤适让耶律贤处理这件事,他没有回复。耶律贤看耶律延宁(耶律章瓦、耶律隗洼)是忠臣之子,就让他当了近侍,并委以要职。耶律贤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耶律虎古说宋必然灭汉(北汉),韩匡嗣怼了他。耶律贤没有相信。后面宋朝果然攻打北汉了,耶律贤对耶律虎古说,我跟韩匡嗣都没想到。这里也能看出他的能力,宋要灭北汉,傻子都能看出来的事他看不出来。后面韩匡嗣在满城惨败,耶律贤要杀了他。这种脾气很好的人在发火的时候往往比脾气一般的人更较真。但是萧绰引导着宗室把人救了出来。 北汉灭亡,刘继文和卢俊跑到了辽国,见到了耶律贤,耶律贤觉得他们很可怜,就安慰了他们。他把耿绍纪(韩匡嗣女婿)的女儿嫁给了刘继文,把淑哥嫁给了卢俊。淑哥就是耶律贤当宗室时生的女儿,在萧绰入宫后,他再也没和别人生过孩子。 耶律贤死后,耶律延宁和挞马解里请求殉葬,萧绰没有同意,因为他们都是大臣,她还要用的。萧绰任命耶律延宁为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之后又让他去治理五国乌隈于厥部,因为那里的情况异常复杂,耶律延宁就来找萧绰,请求赐给他御剑,便宜行事,萧绰同意了。但是那里的环境也很险恶,所以耶律延宁在统和三年(985)冬天在那里死于疮疾。 在耶律贤葬礼上,有个宗室娄国说自己病了,不想参加,萧绰就把他打了二十鞭。辽国有很多叫娄国的,不知道他是哪个娄国,是谁的后代。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一个人不可能被所有人都喜欢的。 这里要说一句,耶律贤让史官记录皇后的语言也用朕,并不是让她代理皇权的意思。耶律贤大概率不是病秧子,《契丹国志》和《长编》写他是病秧子(契丹国志上面还写得很惊悚),辽史又出现皇后称朕,看的人很容易得出结论,耶律贤病重,所以让萧绰代理。但其实通过分析辽史结合辽代石刻,能发现耶律贤大概率不是病秧子(这个在帖子《论耶律贤》有详细叙述)。耶律贤很喜欢听萧绰说话,佩服她的才能,让她说的话更有权威性。应该是他俩出行的时候,耶律贤让跟在身边的史官这么记录了。再说耶律贤本来就很喜欢萧绰,他给她这种待遇并不奇怪。耶律贤对萧绰的感情在所有皇帝里面能排在前面几个。 #耶律贤##辽景宗##耶律隆绪##辽圣宗##契丹##辽国##历史#
国内的辽金史研究有多恶心(二)? 国内的辽金史学术界对耶律隆绪的评价都很荒谬,基本上都是对他评价很高的。你们有事吗?这个人当了二十七年的傀儡,到了1009年11月才亲政(亲政时间:1009—1031),他就是一个很平庸、劣迹不少的守成之主。你们看他亲政后的记载能看出他能力强?得是怎样的理解力能看出他能力强?学者说耶律宗真能力平平,耶律隆绪不也是能力平平么?或许是因为他庙号好看,看到“圣宗”,容易让人以为他很强。网上对他评价很高都是因为他庙号好看。 他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们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他的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国内外的学者看到他的庙号就高估他,最恶劣的是把萧绰做的事算到他头上,写辽圣宗如何如何。这个人前二十七年(982年—1009年11月)都是萧绰执政的,后二十二年才是他自己执政的(1009年11月—1031)。他吃了萧绰一大半红利,得到一个“圣宗”。他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性格不强,能力也不强,为人也不好。 学术界对耶律隆绪只有好评,说难听点有的都是跪舔了。不少学者对皇帝的跪舔比古代的史官还过分,古代人由于生活在那种环境里面,观念作祟,或者受迫于皇权,不得已而为之。现代人已经不是那种环境了,但仍然有人在跪舔皇帝。 耶律隆绪的平庸和劣迹斑斑是怎么被我们知道的?不就是古代史官记载的么,史官可没有帮他隐恶。他执政以后违背萧绰的政策,对高丽大规模用兵,损兵折将。西北乱成一团,爆发大延琳之乱,搞不好后族平衡,给辽国内乱埋伏笔(不会搞平衡非要去搞平衡)。他让大臣给自己上最夸张的尊号(没有一个字符合),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他的性格是虚荣、纵欲、奢侈的。他是辽国皇帝里面最爱彰显皇权的(因为长期当傀儡),辽国皇帝里面也只有他和耶律璟喝酒误事(耶律璟啥评价?他啥评价?),就是从为人到能力都毫无魅力的一个人。 对于他不好的地方,国内的学者一直在帮他隐恶,他攻打高丽明显是一场不义的战争,他为了证明自己是皇帝,证明自己的能力,以高丽弑君、江东六州、朝贡不时等借口,对高丽发动大规模战争。然后学者说这个是“义举”。西北之乱、大延琳之乱,说是手下大臣的错,不是他的错,耶律隆绪无辜死了。兴宗朝早期的混乱,全是萧耨斤的缘故,跟耶律隆绪无关。他虚荣奢侈纵欲,没关系,都是小问题。不仅学者这样,网上某些人也这样,一说他不好,马上心疼死了,给他各种遮掩。 学者对萧绰极度苛刻,对耶律隆绪无比宽容,前者是一个雄主,后者是一个平庸的守成之主。但是态度这么不一样,因为前者是女的+太后。国内的萧绰研究这么差,四成是水平问题,六成是态度问题。耶律隆绪做了猪都会做的事,立刻受到称赞,你很优秀。萧绰能力极强,尤其在治国上几乎没什么毛病,那些人:还不够完美。耶律隆绪劣迹斑斑,拼命帮他遮掩。萧绰有些许黑点,抓住一点往死里骂。没有就给她编。 男性皇帝只要会呼吸就有人爱,都会呼吸了,多优秀。女性统治者只要有一点做得不好的地方,立刻抓住往死里骂。一到男性皇帝身上就是要求极低,或者没有要求。一到女性统治者身上就提高要求,要求极高。 皇帝做出一点能看的事,立刻夸出花来(哪个皇帝没点能看的事?),女性统治者只要有一点黑点,马上说:你还不够完美。 再说你们喜欢皇帝不能喜欢好点的么?耶律隆绪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性格也没有魅力。他的长相是胖子。有很多比他能力强的皇帝,却要喜欢一个那么乏味、一辈子都很压抑的耶律隆绪。可能是因为他庙号好看,但他庙号好看是因为有萧绰执政时期。他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 耶律隆绪在国内外的评价必须得到改正。 #耶律隆绪##辽圣宗##契丹##辽国##辽朝##辽金史##辽史##历史#
高丽人文集里面的萧绰 这两份奏表出自《东文选》,东文选是三国、高丽、朝鲜前期的诗文总集,成书于1478年。 再乞抽毁鴨江城橋弓口狀 吳學麟 右臣伏以至尊之所。顧再黷以非宜。司牧之權。亦群情之莫拒。敢披素蘊。虔聒黈聦。當國竊自前皇太后陛下。劃以鴨江。錫爲鶉分。旣丁寧於告策。爰保界於山河。祗事當陽。未渝喈雨。故海域之貢琛傳遞。與天朝之飛節往來。相接送於灘頭。無敢踰於境尾。詎圖閒代。忽過賜封。置堡守以彌嚴。展鋪形而深入。况從近歲。直抵關門。設弓口以連羅。奪被邊之闢殖。遂使耕夫釋耒。殊乖狎野之心。戍卒登埤。未免防秋之苦。是蘄割復。屢罄剡陳。然蒙溫綍之降來。止許小郵之撤去。諸餘勤請。猶阻曰兪。益使疲氓。轉嗟失望。伏審去丙申年所奉詔書節文。擅於近境。刱立小亭。然未侵漁。卽令抽毁。自餘瑣事。俾守恒規者。仰觀諭旨。深合先猷。豈意玆辰。似違治命。且前太后聖帝。誕母臨於諸夏。方子育於群黎。存恤小邦。俾稱藩而有永。弛張遠筭。畫定制以不刊。絲綸耀于千霜。帶礪傳之萬葉。何此中興之盛際。徒令外閉以孤城。存之豈益於至仁。毁亦何傷於巍化。方今惟新庶政。懋闡重煕。統寰宇爲一家。混車書乎八表。亘冰天而飮化。竟用于賓。籠桂海以占風。咸勤率俾。聖運忻逢於卷甲。含生共樂於由庚。唯玆弊邑之區區。迺有斯民之欝欝。輿情所迫。閽叫難緘。伏乞皇帝陛下。斷自宸衷。纘其舊服。倘念剪桐之命。不是戲言。却還標柱之功。終存大信。苟諧得請。益礪盡忠。 朴寅亮是高丽的重要文人。 入遼乞罷榷塲狀 朴寅亮 右臣伏以三黷靡從。雖懼冒煩之非禮。一方所願。豈當含默以不言。況昔者投匭上書。萬姓悉通於窮告。叫閽檛鼓。四聦不閡於登聞。幸遭宸鑒之至公。盍寫民情而更達。臣伏審承天皇太后。臨朝稱制。賜履畫封。舞干俾格於舜文。執玉甫參於禹會。奬憐臣節。霑被睿恩。自天皇鶴柱之城西收彼岸。限日子鼇橋之水東割我疆。又統和十三年。伏奉天輔皇帝詔書云。省東京留守蕭遜寧奏。卿欲取九月初。發遣丁夫。修築城砦。至十月上旬已畢。卿才惟天縱。智達時幾。樂輸事大之誠。遠奉來庭之禮。適在農隙。遠集丁夫。用防曠野之寇勷。先築要津之城壘。雅符朝旨。深協物情。况彼女眞。早歸王化。服我威信。不敢非違。但速務於完修。固永期於通泰。其於眷注。豈捨寐興。于時陪臣徐煕掌界而管臨。留守遜寧奉宣而來議。各當兩境。分築諸城。是故差遣河拱辰。勾當鴨淥水。晝則出監於東涘。夜則入宿於內城。遂仗天威。漸袪草竊。後來無備邊候。若聖宗之勑墨未乾。太后之慈言如昨。甲寅年。造浮梁而通路。乙卯年。城越境以置軍。乙未年。設弓口而刱亭。甲申年。允窩頭以毁舍。詔曰自餘瑣事。俾守恒規。又壬寅年。設買賣院於宣義軍南。論申則葺營役罷。甲寅年。排探戍菴於定戎城北。回報曰起盖年深。當國代代忠勤。年年貢覲。幾遣乎軺車章牘。未觸乎菴戍城橋。矧及玆辰。欲營新市。似負先朝之遺旨。弗矜小國之竭誠。數千里之輪蹄往來忘勌。九十年之包篚輸獻無功。百舌咨嗟。群心觖望。今臣肇承先閥。恪守外藩。寸悰方切於激昂。片利何思於締構。界連大楚。懽和誓効於灌瓜。地狹長沙。抃舞猶難於回袖。屢飛嫌奏。莫奉綸兪。上跼盖高。下慚有衆。伏望排閫臣之橫議。念邊府之殷憂。任耕鑿於田原。復安舊業。禁榷沽之塲屋。無使新成。倘免驚騷。永圖報效。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朝##高丽##辽丽战争##辽金史##辽史##历史#
关于冯从顺、李知顺 冯从顺和李知顺是萧绰在宋辽战争中俘虏的宋朝内臣(内臣一般指宦官),萧绰在宋辽战争中俘虏的宋方人物有不少,但是有详细记录的只有王继忠、冯从顺、李知顺。 冯从顺、李知顺在《辽史》无传,应该是由于辽史太简略的缘故,辽史丢了一大半的人。《宋史》也无传,这两个人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可以理解。冯从顺、李知顺的生平主要在他们的墓志里面。 冯从顺的生平在《宋史》、《宋会要》里面都有记载。宋太宗曾派他去见将领郑文宝。996年,将领田绍斌立下战功,派他向宋太宗说明情况。《宋史•田绍斌》传的马从顺应该是冯从顺的误记。999年二月,李继隆派他向宋真宗奏报了关于李继迁的情况。 统和十七年(999)九月二十日,萧绰御驾亲征,“承天皇太后金坛拜将,玉帐运筹,因兴丹浦之师,直指黄河之渡。”十月,她来到了瀛州,冯从顺当时在名将康保裔的军中,和他一起抵抗萧绰军队,结果宋军大败,两个人都被俘虏了。《辽史》记载“擒其将康昭裔、宋顺,获兵仗、器甲无算。”康昭裔就是康保裔,有人说是为了避阿保机的名讳,但是阿保机是契丹语,契丹语是不用避讳的,应该就是记错了。宋顺就是冯从顺,应该是译错了。 《冯从顺墓志》的出土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康保裔的确是被俘虏了,而不是战死。最讽刺的是《宋史•忠义列传》,第一位就是康保裔。可能是以为他战死了,宋真宗事后进行了抚恤。但是在宋人谢德权的奏折里面又说“康保裔被擒”,他们似乎知道他是被俘虏的。可能是故意写他战死的,耻于承认康保裔投降了辽国,直接写他战死了。统和十九年(1001)六月初五,萧绰任命康保裔为昭顺军节度使,为何在这么久之后才授予他职务,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萧绰的做事风格向来雷厉风行,她要是想任命,是会立刻或者不久就任命的。有可能是辽史简略,康保裔早就有职务了,只不过这一条刚好被记载。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不知名的原因。 萧绰把冯从顺带回辽国以后,就让他跟在自己和隆绪身边。他和显陵节度使郝德寿、楚州节度使王仁赟一起受宠。萧绰对大臣的态度是亲切的,在后期的对宋战争中(999—1004),她也没有杀过降将,对他们的态度都是不温不火。她曾经下过一道诏书,让宋朝俘虏里面有能力的官吏儒生、诸道军中特别勇武的人,都报到她这里来。不久之后,她就给六个宋俘授官。 冯从顺也属于这种情况,萧绰宠信他,不仅仅是因为他事无巨细、应对得体,而且精通宫中事务、会理财,游走于中上两京,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她要从他那里得到关于宋朝的讯息。比如宋人的军力部署、宋朝大臣的能力、宋朝将领的优劣,还有宋朝朝廷对于交战与和谈的态度。冯从顺的职务并不高,他没法告诉她那么多的讯息,但对萧绰来说,讯息自然是越多越好,不管是有用还是没用的。萧绰是一个细腻的人,没有她想不到的事。 萧绰死后,冯从顺继续得到隆绪的重用,车乘服玩、台馆园陵、奴隶,都是朝廷给他的。 太平三年(1023),冯从顺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李知顺可能是北汉人,宋太宗灭北汉时,他被俘虏到了宋朝。他再度被辽军俘虏的时间不详,但很有可能是1004年,因为1005年宋真宗给李知顺赠官了,宋廷以为他死了。而在1006年,萧绰任命他为西头供奉官。他在1004年的战争中遇到了辽军,并被献在了萧绰的帐下。萧绰应该从他那里得到了很多关于宋朝的讯息。李知顺没法和王继忠比,但他还是有用的。以李知顺的职务他自然没法影响萧绰的决策,但起到作用是可以的。澶渊之盟以后,宋真宗曾让王继忠转达自己的意思,把他送回来,这件事没有下文。萧绰显然没有同意,王继忠在辽国已经得到重用,又是澶渊之盟的大功臣,她不可能把他送回去。李知顺也是同样的情况。 在回到辽国以后,萧绰就给李知顺赐婚,让他娶了皇甫殿直的女儿。这个女人应该出身名门,是萧绰宫中的侍女。萧绰给他赐婚,既是对他的宠信,也是对他在澶渊之盟中立功的奖赏。 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一月初一,举行柴册礼,耶律隆绪开始亲政。十二月初五,萧绰病危,十一日,萧绰去世。 耶律隆绪为了证明自己是皇帝,证明自己的能力,以高丽弑君、江东六州、朝贡不时等理由,发动了第二次辽丽战争(1010—1019)。李知顺也参与了这场战争。李知顺参与的战斗应该是在开泰四年(1015)春,“五月辛巳,命北府宰相刘晟为都统,枢密使耶律世良为副,殿前都点检萧屈烈为都监以伐高丽。晟先携家置边郡,致缓师期,追还之。以世良、屈烈总兵进讨。”《高丽史》记载,在太平六年(1026)二月,隆绪派李知顺出使过高丽。 太平八年(1028),李知顺去世,时年五十四岁。 #萧绰##萧太后##萧燕燕##契丹##辽国##辽朝##宋辽战争##冯从顺##李知顺##辽金史##辽史##历史#
关于耶律隆绪的庙号和谥号问题 耶律隆绪庙号“圣宗”,谥号“文武大孝宣皇帝”,都是顶级的。但是他的前二十七年(982—1009)是萧绰执政的,后二十二年(1009—1031)才是他自己执政的,那段很平庸、劣迹不少的时间才是他的。说好听点他是“太子”、继承人,说难听点他就是儿皇帝、傀儡。他就是最有名无实、最被夸大、最被高估的皇帝。他和顺治一样,庙号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和实际情况极其不符。《辽史•圣宗本纪》一到五卷本质是萧绰本纪,乾亨四年(982)九月——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一月实际上就是萧绰时代。萧绰和耶律隆绪的为人、执政风格、执政能力差别很大,有一点点脑子的都看得出来。1009年十二月,萧绰去世,上谥号为“圣神宣献皇后”,这个谥号对萧绰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此时耶律隆绪的庙号基本上也确定,就是“圣宗”,他俩的谥号是一样的。之后厌女的耶律宗真把萧绰的谥号改成了“睿智皇后”,但这无损于她的伟大,萧绰是真正的圣,耶律隆绪得到的是一个虚名。在古代,太后的功绩不仅会算在她自己头上,也会算在当时在位的傀儡皇帝身上。皇权正统。这是古代,但是没有实权能算功绩?没有实权能算的话,那清朝顺治第一,慈禧没做过事,事都是光绪做的。没有实权不能算功绩,《辽史•圣宗本纪》“赞”里面的功绩大部分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耶律隆绪叫“圣宗”,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辽国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承天太后、萧太后、萧绰),不明白这一点的永远研究不好辽史。 耶律隆绪的能力和辽景宗、宋太宗、宋真宗是差不多的,他的军事能力和个人作风比不了辽景宗,辽景宗不会打没用的仗,也不会奢侈,也不会用处罚大臣来彰显皇权,也不会让大臣谄媚自己。他的文治比不过宋太宗、宋真宗,也比不过儿子辽兴宗。他在一些方面和辽穆宗是一样的(嗜猎、酗酒),只不过他在位的一大半时间是萧绰执政的,所以他的庙号很好看,跟耶律璟得到的评价有天差地别。他就是一个守成之主,庸君。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他的庙号会很差,应该比辽景宗的更差,不要因为他的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关于982—1009年之间的论文、专著必须是萧绰研究,主语也必须是萧绰。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耶律隆绪##辽圣宗##契丹##辽国##辽朝##辽史##辽金史##历史#
被低估的辽兴宗耶律宗真 耶律宗真在国内一直被低估,其实他的文治是比耶律隆绪强的。学者说耶律隆绪能力强,耶律宗真能力平平。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是由萧绰执政的,你们从他的亲政记载能看出他能力强?国内对于耶律隆绪的评价都很不理智,都是夸他的。他的庙号叫“圣宗”,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他的庙号会很差,应该比辽景宗的更差。不要因为他的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耶律隆绪的军事能力和耶律宗真差不多,九年辽丽战争(1010—1019)损兵折将,最后高丽取得“龟州大捷”。隆绪亲征高丽(真正意义上的亲征),因为怕后路被切断,落荒而逃,自己都后悔了(“上悔轻发”)。宗真攻打西夏,先败后胜,第一次差点自己跑不出来,第二次取得胜利。他俩的军事能力是差不多的。 在文治方面,耶律宗真是比耶律隆绪强的。他一直被国内的学术界低估,耶律隆绪则被过度拔高。耶律宗真在文治方面是有萧绰的风格的(好的地方),他是萧绰之下的贤君,不是隆绪之下的贤君。 而且在耶律宗真时期,萧耨斤虽然不执政了,但仍然有很大权力,时时掣肘他,给他帮倒忙。耶律宗真的处境可比亲政后的耶律隆绪恶劣许多,但他仍然做出了成绩。 耶律宗真继位之初由萧耨斤称制,在重熙三年(1034)开始亲政,所以他的文治从重熙三年开始录。 这里的文治应该指治国,所以一些军事方面的事也会录入。 重熙四年(1035)十二月癸丑,诏诸军炮、弩、弓、剑手以时阅习。 重熙六年(1037)五月,以南大王耶律信宁故匿重囚及侍婢赃污,命挞以剑脊而夺其官;都监坐阿附及侍婢罪,皆论死,诏贷之。 重熙七年(1038)十二月,丁亥,录囚。非故杀者减科。南面侍御壮骨里诈取女直贡物,罪死;上以有吏能,而流之。 重熙八年(1039)十一月甲午,诏有言北院处事失平,击钟及邀驾告者,悉以奏闻。 十二月,诏诸犯法者,不得为官吏。诸职官非婚祭,不得沉酗废事。有治民安边之略者,悉具以闻。 重熙十年(1041)冬十月丙戌,诏东京留守萧孝忠察官吏有廉干清强者,具以名闻。 重熙十一年(1042)秋七月壬寅朔,诏盗易官马者减死论。外路官勤瘁正直者,考满代;不治事者即易之。 十二月,以吐浑、项多鬻马夏国,诏谨边防。 重熙十二年(1043)五月辛卯,斡鲁、蒲卢毛朵部二使来贡失期,宥而遣还。 十月,诏诸路上重囚,遣官详谳。 重熙十六年(1047),禁群臣遇宴乐奏请私事。诏世选之官,从各部旧择材能者用之。 重熙十七年(1048),二月辛巳,振瑶稳、嘲稳部。是月,诏士庶言国家利便,不得及己事;奴婢所见,许白其主,不得自陈。 重熙二十一年(1052),秋七月甲辰朔,召北府宰相萧塔烈葛、南府宰相汉王贴不、南院枢密使萧革、知北院枢密使事仁先等,赐坐,论古今治道。 #辽兴宗##耶律宗真##契丹##辽国##辽朝##辽史##辽金史##历史#
萧绰的巨大功业 萧绰是最重要的辽国人,也是最爱辽国的、最负责任、素质最高、野心最大、能力最强、功绩最大的契丹统治者。她应该和国外的叶卡捷琳二世、伊丽莎白一世并列。 萧绰是最应该专项研究的女主,应该成立一个“萧太后协会”的。 辽国的情况应该是最特别的,别的政权一般都是皇帝最伟大,但在辽国是太后最伟大。 萧绰是太后,但她做了和开国之君一样的事,再造辽国。她比起开国之君有过之而无不及。 辽国最伟大的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萧太后、承天太后),不明白这一点的永远研究不好辽史。 这里笼统地概括一下她的功绩。 萧绰有极强的野心,她做什么事都是有明确目的的,从来不会乱来。 乾亨四年(982)九月,上台执政。 统和四年(986)三月,亲征,击败宋朝雍熙北伐。 统和四年(986)十一月,南下,爆发君子馆之战。 统和六年(988)九月,南下,爆发沙堆驿之战、长城口之战。 统和七年(989)——统和十七年(999),理性治国、制定制度、对内改革、开疆拓土、威服周边。辽国国力达到极盛。 统和十七年(999)九月,南下,爆发遂城之战、狼山寨之战、瀛洲之战。 统和十九年(1001)九月,南下,爆发羊山之战、遂城之战、满城之战。 统和二十年(1002)三月,派大臣南伐,爆发梁门之战、泰州之战。 统和二十一年(1003)四月,派大臣南伐,爆发望都之战。 统和二十二年(1004)闰月,南下,爆发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统和二十四年(1006)五月,平定皇太妃胡辇之乱,确立皇室尊严。 统和二十五年(1007)正月,建造中京。 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一月初一,举行柴册礼,耶律隆绪开始亲政。 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二月初五,病重。十二月十一日,去世。 这里还只是笼统地概括她的功绩,要是仔细地去研究,她的功绩是数不清的。 在萧绰执政时期(982—1009),史书随便一翻就是功绩。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朝##辽史##辽金史##历史#
国内的萧绰研究有多烂?(三) 国内对女性统治者的研究一直很差,究其原因,就是女性歧视,还有皇权正统观念作祟。而对于萧绰的研究是最差的,而她恰恰是女性统治者里面能力最强的。 就学术界的论文而言,经常看到把萧绰做的事算到耶律隆绪头上的。这些论文都是垃圾,毫无意义,因为连执政者都写错了。一篇论文连执政者都写错了,那你们还写什么论文(不仅国内,国外也有这种现象)? 极端荒谬、恶臭无比。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辽金史学界的学术修养太低。而且经常看到对982—1009(萧绰执政时期)的墓志(不管是汉语还是契丹语)进行研究的论文,在里面对萧绰提都不提。哪怕墓志都提到承天太后了,作者还在装死(或者是真的愚蠢)。还有出版的关于辽代墓志(石刻)的书,对于萧绰还要注一下。你们太牛了,萧绰还需要注释,只要不是皇帝都需要注释。 萧绰是辽国最重要的人,也是功绩最大的契丹统治者,就因为她是女的+没称帝,她做的事就被算到她儿子头上了?你们这帮畜牲。 还有现在的营销号,各种营销号都在吹捧耶律隆绪,无知大众看了这些营销号,以为他很强,都在那里夸他,都不知道萧绰的存在了。畜牲写东西误导别人,弱智就跟在他们后面。 说来也怪,很少见到把冯太后做的事算到孝文帝头上,把刘娥做的事算在宋仁宗头上,把慈禧做的事算在光绪头上的,但经常看到把萧绰做的事算在耶律隆绪头上的。萧绰是女性执政者里面能力最强的,她做的最好,就要把她做的事算在她儿子头上?差的看不上,抢最好的?你们这帮畜牲。 萧绰的执政时间是982—1009年,耶律隆绪的执政时间是1009年11月—1031年,后面的那段平庸的、劣行不少的才是他的执政时间。 看到耶律隆绪的容易被他的庙号“圣宗”影响,看到他的庙号很好看,以为他很强。他叫圣宗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跟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不要因为他的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这个人38岁(1009年11月)才亲政,他自己执政的这段时间是平庸乏味、乏善可陈的。他的能力和辽景宗、宋太宗、宋真宗差不多,都是庸君。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的庙号会很差,应该比耶律贤(辽景宗)的更差。 看到耶律隆绪庙号的会以为他能力很强,为人很好,实际上他的能力并不强,为人也不好。他真正的统治时间是1009年11月—1031年。 你们看人就看一个庙号,不去看事实?顺治的庙号叫“世祖”,所以他不是傀儡皇帝?顺治和忽必烈都叫“世祖”,所以他俩一样?耶律隆绪和康熙的庙号都带“圣”,所以他俩一样?康熙是自己做事的,耶律隆绪的前中期全部都是萧绰做事的,他比得上康熙一根指头吗? 把萧绰做的事算在耶律隆绪的人(不管是学者、营销号博主、百科编辑者、通俗读物作者)都会不得好死下地狱的。 关于982年—1009年的论文、专著必须是萧绰研究,主语也必须是萧绰。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辽朝##耶律隆绪##辽圣宗##辽史##辽金史##历史#
从古至今对萧绰的偏见 萧绰是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也是古代能力最强、性格最复杂的女主,最值得研究的女主。她不该跟国内的女主一档,而是要跟国外的叶卡捷琳二世、伊丽莎白一世等人划为一档。古代人出于汉本位,都没怎么评论她,就算评论也是放在敌对视角骂她。古代人这样也就罢了,现代人还要这样,国内只有一个民族?萧绰能有巨大功绩也是因为她是契丹人,汉人女性能像她这么自由么?汉人政权是处处限制女主的。她是契丹人才能够把才能发挥到极致。也是因为她是契丹人,所以她不受国内待见(+女性+太后身份)。萧绰生错国家了。这么强的一个人,就因为不是汉人,一直被低估甚至无视,这不是很搞笑么? 国内对萧绰的研究都是以论代史,先预设她是哪种人,再去找这方面的史料,不符合的就不用。从态度来说就是极端恶劣的。国内往往认为她是残忍嗜杀的,但对内和对外能一样吗?你们看辽史能看出她对内残忍?她对敌人还要特别仁慈?还有国内都相信契丹国志对她的说法,牛逼,宋人编出来黑辽国的书你们全盘接受,辽国人编出来黑宋朝的书你们要不要相信?还有萧绰之前的契丹统治者除了耶律璟都南下过,怎么你们不骂他们就骂萧绰?耶律德光对中原做过暴行,比萧绰残忍多了。但你们都骂她。还有从宋人立场上去看待辽国不觉得搞笑么? 萧绰的能力明显比冯太后强,文治武功拉满,为人也不错。但是一提冯太后就是千古一后,一提萧绰态度就很别扭。冯太后对内杀了多少人?但是没有人提。萧绰的改革哪里比不过冯太后了?就因为冯太后影响了中原,萧绰没有影响,她就没有冯太后强、伟大?萧绰作为契丹人,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就行了。要求一个契丹人给中原做贡献,你们不觉得你们自己很搞笑么?更别提萧绰还有其他特别优秀的地方(击败宋朝雍熙北伐、结束太祖三支斗争、对外征伐、开疆拓土、确立皇室威严等等),辽国在她之前和在她之后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在她死后辽国又存在了一百多年,算上西辽就是两百年。 辽国最伟大的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不知道这一点永远研究不好辽史。国内学者还老是把萧绰做的事算到耶律隆绪头上,你们真的不怕下地狱吗?你们在地狱里也会每天被凌迟一千遍的。你们是世界上最下jian的生物。萧绰和耶律隆绪的为人、执政能力、执政风格很不一样,脑子不残的都看得出来。萧绰是做得最好的女主,你们就要把她做的事算到她儿子头上,这是真的吃女人不吐骨头,你们这群猪狗不如的败类。 萧绰的谥号是“圣神宣献”皇后,“圣神宣献”对于她是当之无愧的。只不过厌女的耶律宗真把她的谥号给改了,但这无损于她的伟大。耶律隆绪叫圣宗,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跟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他是一个很凑合的守成之主。萧绰才是真正的圣。 国内关于萧绰的论文大多是胡说八道、极端平庸乃至弱智。对萧绰就是恶劣的态度、低下的理解力、贫乏的想象力,对萧绰的想象和描述极其贫乏。 萧绰是一个顶级女强人,一辈子极度有趣,在世界上也是排得上号的,你们为什么不好好研究她? 萧绰是一个完整的人,和丈夫夫妻情深,在丈夫死后和情人也过得很好,和子女也很和睦,和大臣关系好。她有巨大的功业。这种人在国内就没被正视过。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关于耶律隆绪的为人 耶律隆绪是最离谱的皇帝,这个人的为人和能力都被高估。就是因为他的庙号好看,他在位的前27年(982—1009)都是萧绰执政的,在位的后22年(1009年11月—1031)才是他自己执政的,后面的那段很平庸、劣迹不少的时间才是他的。他叫“圣宗”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跟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不要因为他的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他的能力跟耶律贤、宋太宗、宋真宗是差不多的。他的军事能力和个人作风比不了耶律贤,文治比不了宋太宗、宋真宗。他的文治也比不过他的儿子耶律宗真(辽兴宗)。他就是一个守成之主,庸君。 网上往往认为萧绰为人不好,耶律隆绪为人好,厚道。估计是因为萧绰是执政太后,隆绪是儿皇帝,所以默认前者为人不好,后者为人好。你们太牛了,看历史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观念。还因为他的庙号的影响,他的庙号好看,别人就以为他为人好。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为人。 他当儿皇帝的时候看不出他的为人,他是儿皇帝,说好听点是“太子”、继承人,说难听点就是傀儡。继承人都是谨小慎微的,不敢把自己的真是面目暴露出来。所以他当儿皇帝的时候看不出他的为人。 其实他的为人是虚荣、放纵、奢侈、比较刻薄的,只不过萧绰活着的时候,他不敢露出真面目。 耶律隆绪是很好色的,很喜欢喝酒,但他在当儿皇帝的时候根本不敢。萧绰把他身边的女人都改成女官了,他在亲政并且为萧绰服丧三年以后,才大封后宫。他在亲政以后喝酒误事,喜欢在酒间杀人和授官(虽然被阻止),他在萧绰活着的时候根本不敢多喝酒。982—1009年是太后执政的,自然不会出现喝酒误事的事。 统和十二年(994)十二月,高丽向辽国进贡妓乐,以他的性格是想接受的。但当时辽国是太后执政的,所以自然拒绝了。 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二月,萧绰去世,此时隆绪已经亲政了一个月。母亲死后,他就暴露出了自己的性格。 他先给韩德让改名字,之前韩德让被萧绰赐性耶律,叫耶律德让。他亲政以后就给他改名隆运,称兄。他对萧绰和韩德让的私情是有意见的。这个改名还算客气。之后他带韩德让去高丽,让他受冻,间接弄死他,亲政后的皇帝弄死权臣,这个不需要说什么。他给王继忠改名耶律宗信,宗是他的下一辈,他就是让别人当他的狗。王继忠的年纪跟他应该是差不多的。 他在萧绰执政的时候一点都不像皇帝,所以在亲政后一直在做一件事——证明自己是皇帝。他通过攻打高丽证明自己的能力,损兵折将。他是辽国皇帝里面最虚荣,最爱彰显皇权的。他让大臣给自己加最夸张的尊号(没有一个字符合),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他让王询亲朝。他喜欢惩罚大臣,来彰显皇权。耶律斜轸的孙媳妇骂了他,他就把她和她的丈夫都抄家,他和耶律斜轸约为兄弟是萧绰的要求,并不是他自愿的。他还喜欢搞各种礼节,享受主角的待遇。他在没亲政时一直是一个影子,没有存在感。刚刚当家做主,他当然得好好享受一下了。他一直在和菩萨哥过奢侈生活。一方面是在萧绰的治理下,辽国达到全盛,他们有奢侈的资本,一方面是他的性格就是这样的。 萧绰的生活方式和耶律隆绪是不一样的,萧绰是自律、沉稳、朴素的,耶律隆绪是虚荣、放纵、奢侈的。萧绰时期的宫廷氛围是清新的,耶律隆绪时期的宫廷氛围是乌烟瘴气的。 耶律隆绪的第一任皇后是述律平家族的,萧绰并不喜欢她,后面把她废了,立了自己的侄女菩萨哥,但是她并没有害她,仍然让她生活在宫里。隆绪和她的关系并不好,只不过碍于萧绰还在世,他不能对她做什么。隆绪亲政以后,就把她赐死了。史官都同情她,“六月戊辰朔,德妃萧氏赐死,葬兔儿山西。後数日,大风起冢上,昼暝,大雷电而雨不止者月。是月,南京诸县蝗。”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讨厌她。萧德妃并没有卷入菩萨哥和耨斤之争,因为当时宗真并没有被立为继承人,耨斤没有跟她斗的资本。 耶律隆绪喜欢惩罚大臣,给人改名,还把废后赐死了,还让王询亲朝。他的为人是比较刻薄的,还很自我。他在没亲政时一直是一个影子,亲政后自然得让所有人都关注他。惩罚大臣、给人改名、让王询亲朝、搞各种礼节、加夸张的尊号都是如此,他要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彰显自己。他在亲政后一直在做这件事。他到了三十八岁才亲政,内心必然是扭曲的。他对大臣是易怒的,只要别人有点不顺着他,就会被他处罚。认为他为人好的是极大的笑话。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耶律隆绪##辽圣宗##契丹##辽国##历史#
承天太后之南征(萧绰的亲征) 萧绰总共亲征了六次,《辽史》上面的亲征都是指萧绰的亲征,她是和隆绪一起去的,她既是实际上的统帅也是名义上的统帅。统和四年(986)三月初七,亲征,这次是为了抵抗宋朝的北伐。 同年十一月十一日,亲征,这次是为了报复宋朝。统和六年(988)九月十九日,亲征。 统和十七年(999)九月二十日,亲征。统和十九年(1001)十月初一,亲征。 统和二十二年(1004)闰九月初八,亲征。 辽代石刻(汉语和契丹语)都把南征称为萧绰的征伐:“承天皇太后金坛拜将,玉帐运筹。”《冯从顺墓志》“曾祖讳成胤,先是家于宋之兴州。承天太后之南征也,故归于我,又为行唐县之人口(缺字)。”《张晋卿墓志》“刘公皇曾祖讳化,记家本洛州人也,归义大契丹国承天皇太后。寻徙居柳城。”(刘知古墓志) “承天太后之伐汉人……”(翻译,契丹语《萧敌鲁副使墓志》) 萧绰的执政时间是982—1009,亲征自然是她的亲征。耶律隆绪是一个儿皇帝(说难听点就是傀儡),儿皇帝怎么可能带兵。儿皇帝要么不出去,要么跟萧绰和隆绪的情况一样,萧绰是统帅,隆绪作为傀儡待在军中。 隆绪是很想自己打仗,自己当统帅的,因此他在萧绰死后五个月,就去讨伐高丽,带了四十万人,这个数量比之前的契丹统治者都要多。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当统帅,实现梦想,当然得搞场面了。这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亲征。不过他打得并不顺利,因为怕后路被切断,他从高丽落荒而逃,“上悔轻发”,此后再也没有出去过。还有学者在猜萧绰在不在,你们怎么这么搞笑的?萧绰是982—1009年间辽国的最高统治者,她怎么可能不作为统帅出征?你们这么猜,辽国人不会笑死么?还有你们用参加、随行的字眼,这么搞笑的,统帅参加了战斗?国内的女主研究本来就是很差的,萧绰是最差的,而她恰恰是女主里面能力最强的(能力、成就和在国内的待遇极不匹配,国外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连史书都看不懂)。 有一个碑文叫做《清河公到任记》,是记载在明朝的《弘治易州志》里面的,被古人误以为是唐朝的了,其实是辽国的。关于这个碑文似乎只有一篇论文,而且写得极差,那篇论文就在猜萧绰在不在,太牛了。而且这个碑写的是统和十九年(1001)的征伐(即遂城羊山之战),被论文误解为统和十七年(999)的征伐了,因为萧绰只在统和十九年遇到了暴雨和泥泞,她就下诏班师了。在回去的路上,她遇到了宋军挡路,张昭莹率军击退了宋军,得到了萧绰的手赐御酒。 学者还在猜她在不在战场上,简直是不可思议,你们太牛了。 #萧绰# #萧燕燕# #萧太后# #契丹# #辽国# #辽朝# #历史# #宋辽战争#
萧绰没有模仿述律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有这种谣言,可能是因为她们都是太后,萧绰的尊号格式和述律平一样,还有烂剧《燕云台》的影响。 你们太牛了,了解历史不看史书,去看垃圾电视剧。 萧绰不可能模仿述律平,第一,契丹女人是普遍参政的(看过辽代石刻的就知道),辽国人并不反感女性参政,辽国是女性参政程度最高的政权。在这种情况下,萧绰参政是自然而然的,需要她去模仿哪个人? 第二,述律平的执政时间只有一年半,926年七月—927年十一月。她就是一个高配版乃马真,定立一下大汗,只不过在儿子继位后仍然持有权力。她虽然称制,但在德光继位后她并不是执政者,执政的是德光。耶律德光一直是实权皇帝。述律平最想的是让小儿子李胡继位,她会参与政务,在有必要的时候提醒德光一下。 萧绰执政28年(982—1009),耶律隆绪是傀儡。不要因为都是太后就拿来比较,用萧绰和耶律德光比较才合理。萧绰是自己做事,把儿子当傀儡。她是契丹统治者里面野心最大的,她要当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事实上也做到了)。她为什么要去模仿执政只有一年半,当太后后没怎么执政过的述律平?她没有模仿任何人,她已经这么强了,还需要去模仿谁?说她对耶律德光有好感倒是有可能,她本来就是耶律德光的外孙女,她的斡鲁朵名字“孤稳”是耶律德光斡鲁朵的旧名。萧绰和耶律德光是契丹统治者里面素质最高(对内)、最负责任的,但要是综合起来看的话还是萧绰素质最高。 第三,述律平在辽国有争议,她的主要功绩就是当皇后的时候辅佐阿保机开国,废长立幼。但她废了耶律倍,必然导致耶律倍的子孙不满。而且她在德光死后又想立李胡,失败被软禁。耶律倍的子孙是很不待见她的。萧绰怎么可能会去模仿一个功过参半的人物?耶律贤作为耶律倍的孙子,他对述律平是没有多少好感的,烂剧《燕云台》里面“萧绰”在他面前说要模仿述律平,绝对不可能出现。 萧绰没有模仿述律平,认为她模仿述律平的是对辽史的极度无知。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述律平#
萧绰中期的对宋政策 统和六年(988)南下以后,萧绰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南下,她在统治中期的对宋政策可以用三个词概括:牵制、打压、防备。 在宋朝雍熙北伐以前,西夏李继迁就投靠了辽国,萧绰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同年萧绰击败了宋朝的雍熙北伐,并在当年十一月杀入宋朝。十二月,李继迁“引五百骑款塞,愿婚大国,永作藩辅”,萧绰许诺把宗室耶律襄的女儿封为义成公主嫁给他,并赐马三千疋。此时萧绰已经想用西夏牵制宋朝了。契丹统治者喜欢间接控制中原,或者扶持一个政权牵制中原。耶律德光扶持后晋,耶律阮扶持北汉,萧绰扶持西夏都是如此。但是李继迁为人反复无常,一直在玩弄宋太宗,他能玩弄宋太宗,自然也能玩弄萧绰。萧绰不信任他的为人,对他一直是犹疑态度。统和七年(989)正月,李继迁再度与辽国通好,萧绰不信任他的为人,拒绝了。但到了三月,她册封耶律襄之女为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正式和西夏建立姻亲关系。此时宋辽之间短期不会有大的战争,她已经决定用西夏牵制宋朝。西夏并不是一般的附属国,它与辽国是有姻亲关系的,辽国要一直保证它的安全。西夏每击败宋军,或者攻下宋朝的城市,都是派使者告诉萧绰。统和八年(990)十二月,萧绰册封李继迁为夏国王。此后西夏有悖逆之举,萧绰并没有要跟他们断绝的意思。统和十五年(997)三月,西夏击败了宋军,萧绰内心很高兴,就派使者册封李继迁为西平王。李继迁伺候辽国也很谨慎,“岁时进奉及贺正、生辰使不绝于道。” 宋人对此也很清楚,998年在柳开给宋真宗的奏折里面,就写道辽国已经在汉化了,君臣、蕃汉有别,就算南下,他们也会有所顾忌。的确如此,萧绰每次南下都是控制好的,不会过度。他紧接着说道,西夏就不一样,西夏是很贪婪的,比辽国人野蛮得多。西夏和宋朝往往是奋力一战,不顾后果。 在1001年十月,张齐贤写给宋真宗的奏折上说:“殊不知契丹虑迁贼感大国之恩,断右臂之势,防患所切,其谋甚深,署王爵以赐之,遣戎使以镇之。”萧绰是一直在扶持西夏的,她需要西夏帮她牵制宋朝。王夫之在《宋论》里面说道“且继迁肉袒称臣,与契丹为唇齿,则威伸于德明而契丹自震,固必然之势也。”这句话有点夸张,西夏要是灭亡了,辽国未必会有亡国危机。 统和六年(988)南下以后,萧绰在短期之内是不会南下了,她在十年以内一直在搞文治,制定制度、对内改革,还有开疆拓土、威服周边。萧绰的文治也是很强的,以为她只会打仗是对她的很大误解。她把辽国再生了。萧绰执政时期是辽国最重要的时期。 萧绰把一切都控制得很好,只要她活着,辽国就会有条不紊地运行下去。 统和九年(991),由于女真人朝贡宋朝,萧绰命人在距离海岸四百里的地方建造三座城,每座城派三千辽军守卫,断绝他们的朝贡之路。但女真人还是想办法见到了宋太宗,请求他发兵讨伐辽国。宋太宗只是抚慰了他们。宋人是不想主动招惹萧绰的。女真人只能归顺于辽国。在1002年三月,张齐贤写给宋真宗的奏折上说道:“旧日女真卖马,岁不下万匹,今已为契丹所隔。” 统和十年(992)十二月,萧绰派萧恒德、耶律元宁(安世、喜罗)、萧挞凛等人讨伐高丽。她早就想对高丽用兵,只不过因为道路问题,不得不搁置。不久高丽称臣纳贡。萧绰打的都是有用的仗,开疆拓土,让对方称臣纳贡,以充国用。对她来说高丽只要朝贡就行了。她从来都不会盲打和蛮打。 在统和十二年(994)六月,高丽曾派人向宋朝求救,但宋太宗也和回复女真一样,不想为了高丽去招惹萧绰。宋朝已经不可能主动去攻打辽国了。 统和十三年(995)正月,发生了一场战斗,辽军将领韩德威与宋军产生冲突,惨败。这件事在《辽史》并没有记载,可能宋人自夸的。萧绰是一个稳重的人,她做什么事都是有计划的。她不会轻率地派人去宋朝搞事。当然这件事也有可能存在,只是边境的小冲突。 统和十二年(994)五月初三,萧绰命令皮室军老不任事者免除徭役。 统和十三年(995)三月二十二日,武清县的一百多人私自越境抢劫,萧绰下令处死他们,并把抢来的东西都还了回去。 统和十四年(996)十月十九日,萧绰命令刘遂教南京神武军士剑法,并赐给他袍带锦币。 在990年以后,宋朝曾三次派使者向辽国请和,都被萧绰拒绝。她拒绝的原因我已经在《萧绰早期的对宋政策》里面写过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 按照《宋史》和《韩国华神道碑》的记载,萧绰曾在991年和宋朝和谈,但这件事大概率是假的。她没有理由和宋朝和谈。而且,萧绰是一个严肃稳重的人,她做什么都是有计划的,自然不会随意地和宋朝和谈。 在990年——998年,宋辽之间并没有爆发大的战争,就是处于一种既不开战也不和谈的平静状态。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宋辽战争#
傅乐成《中国通史》里面的萧绰 这一位也是老一代的学者。 太平兴国七年(982),辽景宗死,圣宗继位,时年十二,由帝母萧太后主政。萧太后颇有才识,内则选贤任能,修明法度,外则委任耶律休哥,主持南面军事,专意对宋。她又于汉地施行科举,简拔人才,并劝课农桑,表扬孝友;以推行汉化为手段,博取汉人的拥戴。其后岐沟关再败宋师,其势至于全盛。而宋则一蹶不振,主和之议渐盛,终致对辽订下屈辱的条约。 岐沟之役后,辽采取报复手段,时常遣兵寇宋,河北河东之地,屡被其祸,宋曾两次向辽乞和,均为所拒。至道三年(997),太宗死,子恒即位,是为真宗。真宗即位之初,主和之论益盛,真宗曾命疆臣为辽试探和议,未得要领。景德元年(1004),辽圣宗奉萧太后大举入侵,自瀛州(今河北河间县)南下,直抵澶渊(今河北濮阳县西南)。澶渊距开封仅三百里,因此朝野震动,纷议迁都,真宗为人怯懦,不能自决。当时唯宰相寇准、毕士安主张亲征,真宗采纳他们的建议,渡河至澶州(今河北濮阳县),宋师士气大振。其实真宗并无作战的决心,仍随时相机求和。既而辽大将挞览,以轻骑略地,中伏而死,辽人气亦稍夺。萧太后乃听宋降将王继忠的劝告,与宋言和。 继忠为真宗在藩邸时的亲信,于咸平六年(1003)为辽所俘,甚为萧太后所器重。他一心想使宋辽和好,因而力主罢兵。宋方则由毕士安(也是真宗藩邸旧人)主持一切,并派曹利用赴辽帐议和。结果宋许岁遗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辽主呼真宗为兄,其议始定,这就是所谓的“澶渊之盟”。寇准初即反对和议,继则主张提出有利的条件,均未为真宗采纳,事实上,他并不是这次盟约的主持人。这次和议,宋的损失虽不算大,却是有宋以来空前未有的对外屈辱。[参看蒋复璁《宋真宗与澶渊之盟》(载《大陆杂志》二十二卷八、九、十期)]。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
萧绰早期的对宋政策 萧绰刚上台,就知道宋朝必然会来侵略,大战不可避免。她刚被尊为太后,就立刻召集群臣议事,南院大王耶律勃古哲的回答符合她的心意,她随即下令,以南院大王勃古哲总领山西诸州事,北院大王耶律休哥为南面行军都统,奚王和朔奴为副手,同政事门下平章事萧道宁领本部军驻南京,严格防备宋朝。 乾亨四年(982)十二月初四,宋朝遣使请和,萧绰回复没有正式的国书,拒绝了他们。这件事在《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都没有记载,可能是辽国人自夸的。而且当时宋朝就在筹谋着攻辽,他们不太可能派使者来请和。但就算没有这件事,萧绰上台之初对宋朝的态度都是极度强硬的。 统和元年(983)正月十九,萧绰以耶律越休哥为南京留守,赐给他南面行营总管印绶,命他总领边事。“休哥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二十五日,边境奏报宋人在河北筑城,萧绰就命令耶律休哥去阻挠。 二月初二,边境奏报宋人在边境囤积粮食,并且宋朝皇帝可能会到五台山,萧绰命令耶律休哥严格戒备。 萧绰是极度勤政的,她的行事风格之一就是雷厉风行,有事就立刻去做,不会拖着。她是最注重边防的,极度谨慎,几乎是时刻戒备。 四月二十七日,大臣们要给萧绰加尊号,她担心到时候边境的将领来祝贺,边境空虚,宋人会趁机入侵。她就下诏到了行礼的那天,只派子弟祝贺。她宁愿减损自己的册礼规格,也要严守边防。 到了行礼的那一天,她仍然很担心,并没有心情行礼,大臣们还要在她面前说:“军国内外平安。” 十一月初二,抓住了宋朝的眼线,萧绰“诏谍者及居停人并磔于市。” 宋朝是一定会对辽国用兵的,当时辽国的执政者是女人,萧绰跟韩德让的事宋朝也有所耳闻。大臣贺令图就觉得辽国有机可图,女人执政,国内必然不稳,而且她的私生活也引人注意。这就是用中原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辽国,辽国是皇族耶律氏与后族萧氏共治的,太后就是自己人,皇族并不会去反对萧绰执政。萧绰当皇后时就和皇族关系很好了,隆绪刚继位的时候,皇族看他年幼,再加上辽国早期继承的混乱,他们是有过那种想法的,只不过因为和萧绰关系好,加上他们怕她,他们没好意思。而且女性参政在辽国是很普遍的,他们并不会反感。至于私生活,辽国人对萧绰和韩德让的关系是默认的态度。辽国是中国历史上风气最开放的政权,太后和某个男人有关系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当时的辽国是很有凝聚力的,但是宋人很主观地认为他们内部不稳。 统和四年(986)三月初六,宋朝大举北伐,萧绰随即做了战略部署,并且立刻准备亲征。她的战略部署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可以拿出来说的。她先任命将领支援耶律休哥,之后亲率大军进发。十三日,萧绰与耶律隆绪驻兵驼罗口,萧绰紧急调回东征的兵马,让他们支援南京。第二天,她又命令林牙勤德领兵守卫平州海岸,防止宋军由海路进发,切断辽军退路。她还告诉平州节度使迪里姑,要是勤德没有到,就派使者催促。马匹不够就用民众的马匹,盔甲不够就到民间的甲坊去取。十九日,她又任命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北院宣徽使蒲领为南征都统,以副耶律休哥。 五月初三,爆发岐沟关之战,宋军惨败。之后萧绰又全力进攻宋军的中、西两路。二十日,萧绰命令耶律休哥立刻准备器甲、粮草,到了秋天就大举南征。 七月,耶律斜轸在西线击败宋军,至此宋军的北伐以惨败告终。 十月十七日,萧绰给拒马河南六州的军民下诏,南伐。十一月十一日,萧绰亲自检阅辎重兵甲。她以耶律休哥为先锋,大举南下。宋辽之间爆发君子馆之战,刘廷让全军覆没。之后辽军继续进军,“癸丑,拨冯母镇,大纵俘掠。丙辰,邢州降。丁巳,拨深州,以不即降,诛守将以下,纵兵大掠。”统和五年(987)正月,“破束城县,纵兵大掠。丁卯,次文安,遣人谕降,不听,遂击破之。尽杀其丁壮,俘其老幼。” 统和六年(988)九月,萧绰再度南下,爆发沙堆驿、长城口之战。第二年(989)正月二十二日,萧绰攻破易州。第二天,她临幸易州,和隆绪一起登上五花楼,安抚士庶。之后她就下令班师。 统和七年(989)七月,发生了“徐河之战”,耶律休哥受了重伤,关于此次战斗的真实性,一直存疑。萧绰是一个谨慎的人,她不会随便派将领去宋朝搞事。统和十二年(994),韩德威骚扰宋朝边境,被宋军打败。这件事在《辽史》同样没记载。萧绰是一个谨慎的人,而且她在统和七年南下以后,就一直在搞文治,对内改革,这时她是不会派人去边境搞事的。两次战事的可能性存疑。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关于兀惹人 兀惹(又译乌舍、屋舍、屋惹、乌勒、乌者、恶弱、嗢热、斡者、吾者)是辽国时期的一个部族,研究辽国对于中国边境史是很有作用的,更别提辽国还有萧绰这种极度优秀的人。 兀惹位于现在的东北,属于靺鞨族,和女真、高丽、渤海是近亲。天赞五年(926),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国。但是渤海人并没有真正顺从,在辽国数量众多的民族里面,渤海人的反抗是最顽固的。渤海国灭亡后,不少渤海人逃入了高丽,有的渤海人建立了定安国。定安国建立的时间不详,不过应该在渤海国灭亡后,就很快建立了。 辽国时期的部族一直时叛时服,只不过在萧绰时期没有出过大乱子,在耶律隆绪亲政时期就出大乱子了,西北乱成一团,东北爆发大延琳之乱,辽国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动摇辽国国本。这些部族的动乱,从耶律隆绪持续到天祚帝。 渤海、女真、兀惹是最不顺从辽国的,尤其渤海人,只要一有空子就要钻,此起彼伏。东北的这些部族就是辽国的定时炸弹,最后辽国也是被从东边灭掉的。唐晏写的《渤海国志》说道:“自古国亡而人心不死,未有如渤海者也。始而渤海王弟率兵攻扶余,继而有乌玄明之自王,三而有大延琳之兴辽,至高永昌而四矣。而辽亦与之共尽。”辽国人自然明白渤海人在想什么,萧韩家奴写给耶律宗真的奏折里就写:“况渤海、女直、高丽合从连衡,不时征讨。”动乱就没有停过。 兀惹人在渤海国时期已经存在了,与渤海人是分不开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其(辽国)國境自幽州東行五百五十里至平州,又五百五十里至遼陽城,即號東京者也。又東北六百里至烏惹國,其國用漢文法,使印八角而圓。”渤海国有很高的汉化程度,跟他们关系紧密的兀惹人自然也不例外。古代的国跟现在的概念不一样,很小一块地方就能被称为国。所谓的兀惹国,其实是特别小的。洪皓《松漠纪闻》记载了兀惹人的习俗,“嗢热者,国最小,不知其始所居,后为契丹徙置黄龙府南百余里,曰宾州,州近混同江,即古之粟末河、黑水也。部落杂处,以其族类之长为千户统之。契丹、女真贵游子弟及富家儿,月夕被酒,则相率携尊驰马戏饮。其地妇女闻其至,多聚观之,间令侍坐,与之酒则饮,亦有起舞歌讴以侑觞者。邂逅相契,调谑往反,即载以归。不为所顾者,至追逐马足,不远数里;其携去者,父母皆不问。留数岁有子,始具茶食酒数车归宁,谓之拜门,因执子婿之礼。其俗谓男女自媒,胜于纳币而昏者。饮食皆以木器,好置蛊,他人欲其不验者云:三弹指于器上,则其毒自解;亦间有遇毒而毙者。族多李姓……”他们的婚姻风俗是比较开放的,他们还喜欢下巫蛊诅咒别人。 渤海国灭亡以后,有的渤海人建立了定安国,有的学者认为定安国和兀惹国是两回事,有的学者认为这两者是一回事。一回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辽史》没有记载定安国,可能是遗漏了,也有可能是辽国人不承认。《辽史》本来就很差,它漏一个定安国并不奇怪。 北宋建立后,兀惹人是很想联合宋人反辽的,定安国王烈万华给赵匡胤进贡。979年,赵光义亲征辽国,很快有渤海人投降他,但是赵光义在高梁河遇到惨败。萧绰上台后,赵光义又联合兀惹人讨伐辽国,但其实兀惹人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保宁七年(975)七月,黄龙府卫将燕颇杀死了都监张琚,起兵反辽,这个燕颇就是渤海遗民。耶律贤随即命令北院大王耶律何鲁不(曷里)前往平叛,何鲁不在鸭绿江打败了燕颇,但他并没有亲自追击,而是派弟弟安抟去追击。燕颇逃入了兀惹国,安抟就回来了。耶律贤把俘虏到的人迁置在通州,何鲁不没有亲自追击,耶律贤发怒,把他杖责了一顿。 此后燕颇一直和兀惹人一起反抗辽国,赵光义也知道他的存在,《宋史》所谓的“乌舍城浮渝府渤海琰府王”指的应该就是燕颇。 萧绰上台后,她最关注的自然是宋朝,兀惹对她来说是不值一提的。兀惹两次联合宋朝,宋军都大败,他们又距离辽国这么近,完全和辽国处于敌对是不可能的。他们就是时叛时服。统和十年(992)二月,兀惹进贡辽国。 跟兀惹人不同的是,同为靺鞨族的铁骊(铁利、铁甸)是顺从辽国的,成为了辽国的附属国(附属部)。关于铁骊,胡峤的《陷虏记》记载了他们的风俗,“距契丹国东至于海,有铁甸,其族野居皮帐,而人刚勇。其地少草木,水咸浊,色如血,澄之久而后可饮。”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渤海##兀惹#
关于网上否认萧韩私情的言论 关于萧绰和韩德让的关系我在帖子《论萧绰和韩德让的关系》里面说得够明白了,这里就简单说几句。 老是在网上看到否认萧绰私情的言论,估计源头就是景爱的所谓韩德让是宦官的说法,还有知乎腐女萧承天对萧绰的极力抹黑(同妻+贤妻)。辽国的供奉官和侍从多数是正常男人,韩德让没有孩子不代表他是宦官,男人不是宦官但是没有孩子,这种现象并不少。是他自己的问题。辽的供奉官和侍从多数是正常男人,这一点在《辽史》和辽代石刻(墓志)都有印证的。景爱就是张口就来。萧承天更恶劣,她是一个腐女,腐女看到两头公猪都能嗑起来,你们了解历史不去看史书,看腐女说的话?极端腐女的厌女程度和极端男权差不多,希望女人不存在,就算存在也是必须给男人做贡献。腐女可以去嗑你爸和你弟,可以去嗑两头公猪,但不要碰瓷历史人物。萧绰本来就是冷门人物,了解她的人不多,可以随意扭曲和抹黑,连帮她说话的都没有。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风气最开放的政权,太后有个男宠不是什么大事。你们去否认萧韩私情很有意思?你们在礼法森严的明清脑补别人有关系,在真正开放的辽国否认别人的关系,脑子真的没病?萧绰在辽史上的形象是很好的,辽史是用暗示手法来表明他俩的关系的,“挞剌干乃万十醉言宫掖事,法当死,杖而释之。”“皇太后幸韩德让帐,厚加赏赉,命从臣分朋双陆以尽欢。”“太后益宠任之。”耶律宗真死后,萧挞里恸哭,萧耨斤对她说:“汝年尚幼,何哀痛如是!”(你还年轻,哭什么?)她的意思就是让她找男宠,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们还不明白? 不存在宋朝人打不过萧绰所以造谣,宋朝人正是因为她是女的,有情人,才去攻打。在攻打之前就知道了他俩的关系。 萧绰并不是贤妻,她入宫以后,耶律贤就没跟别人生过孩子,他在萧绰之前生的女儿没有封号,是辽史唯一明确记载没有封号的公主,嫁得也很随意。可见他俩对她是挺冷漠的。萧绰和耶律贤是恩爱的,这是耶律贤自愿的,自然也和她有关。萧绰不是什么悍妇,但她很重视自己的尊严。一个男人(还是皇帝)只和一个女人生孩子,你们管这个女人叫贤妻?!!! 萧绰当太后以后,执政二十七年,把儿子当傀儡。而且她还故意提升韩德让和耶律隆庆的地位,用他们打压儿皇帝。隆绪亲政后还得间接弄死韩德让,和弟弟作斗争,才算真正掌握大权。隆绪年逾中旬才亲政,一辈子都很压抑,在亲政后一直在证明自己是皇帝,发了疯般纵欲。他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平庸、乏味、黯淡。你们管这叫贤妻?!!!! 韩德让是萧绰用来掌控朝政的人,在此之前是耶律斜轸(她的侄女婿),耶律斜轸和韩德让先后担任北院枢密使,北院枢密使是掌握军政大权的,都是由统治者(皇帝或执政太后)最信任的人担任。在耶律斜轸死后,萧绰就换上了韩德让。从政治的角度上说,她和韩德让有情人关系是最方便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有多少男宠?韩德让是一个特殊的人,他是高于多数契丹人和汉人的,只有傀儡皇帝隆绪和隆庆几乎与他平等。《韩德让墓志》:“不意承天皇太后宫车晏驾,感君臣同体之义,过父母终身之忧。圣后奄弃于兆民,才逾七月。淑人能长于四国,比望万年。”韩德让辅佐的是萧绰,不是耶律隆绪。他在死后陪葬耶律贤和萧绰两个人,萧绰的权力来源是耶律贤,韩德让是她的第一近臣。 在澶渊之盟以后,萧绰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就让他在上朝的时候坐着,“邻御座而设独坐”。她给了他一连串特殊待遇都是为了自己。隆绪对他们的私情是有意见的,但是他不好说什么。萧绰最爱的儿子隆庆则是公开与他不对付,韩德让也很知趣,让着他。隆庆也是萧绰倚重的人,她对此就是默认的态度。在萧绰死后,隆绪给韩德让改名隆运,羞辱他(墓志说的就是称兄)。但是韩氏家族势大,韩德让又长期担任枢密使,他不能让他太难看,就把他带到高丽,让他受冻,间接把他害死,这才真正掌握了大权。大臣们对韩德让长期担任枢密使是有意见的,“自韩德让知北院,职多废旷,室鲁拜命之日,朝野相庆。”韩德让死后,隆绪就把枢密院的权力分开了,“三月己卯,大丞相晋国王耶律隆运薨。庚辰,皇弟楚国王隆权知北院枢密使事,枢密直学士高正为北院枢密副使。庚寅,南京、平州水,振之。己亥,以北院大王耶律室鲁为北院枢密使,封韩王,北院郎君耶律世良为北院大王,前三司使刘慎行叁知政事兼知南院枢密使事。”隆绪是一个平庸的守成之主,大智慧没有,小聪明是有的。 韩德让的墓三十几米,在辽国已经是大墓了,符合重臣的水准。耶律贤墓也才四十几米。什么韩德让的墓不比上官婉儿的墓大,什么什么鬼,脑子有病吗?跨时代比较?在辽国就和辽国人的比较。 萧绰是一个很自主的女人,顶级女强人,她一辈子都为了自己而活。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贤妻,萧绰绝对不是。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韩德让#
国内国外对萧绰的无知 萧绰是处境最差的女性统治者,契丹人(异族)+女性+太后+对宋战争,所有不利因素都聚集在她身上了。但是她又是那么强大,具有极大的魅力。 萧绰是最有趣、最复杂、最值得研究的女性统治者,她的一生是那么激动人心。她应该与国外的伊丽莎白一世、叶卡捷琳二世并列。 除了武则天以外,吕雉、萧绰、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女性统治者。 国内对于萧绰的无知,很多是故意的,故意把她做的事算在耶律隆绪头上。厌女和皇权正统思想作祟。那些论文都是垃圾,毫无意义,因为连执政者都写错了,这是最根本的。 国外(主要是欧美)对萧绰的无知,跟厌女应该没什么关系,是由于对史料的无知。《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Alien Regimes and Border States)和《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The Song Transformation of China)都把萧绰做的事算在耶律隆绪头上,极其糟糕、毫无意义。一本书连执政者都搞错了,你们到底在写什么?剑桥是知道萧绰摄政的,但是仍然把她做的算在隆绪头上,还说他是最优秀的辽国皇帝。这个人1009年才亲政,从这时起才是他的统治生涯,你们从亲政记载能看出他有能力?你们是怎么得出他是最优秀的皇帝的结论的。 此书还相信《契丹国志》上面对萧绰的描述,说萧绰对隆绪很严厉,甚至还打他。就算是契丹国志也没说打他。你们连文言文都看不明白,还研究中国历史。《契丹国志》是宋朝人编出来抹黑辽国的书,不少地方不可信。萧绰数次和宋朝交战,是他们最大的对手,她自然是被抹黑得最厉害的。宋朝人编出来抹黑辽国的你们就信,辽国人编出来抹黑宋朝的你们要不要信?萧绰不是控制狂,契丹国志是用武则天和冯太后的形象去写她的,她是一个正常女人。 此书还说耶律隆绪喝醉酒的时候也会犯错误,什么叫也会犯错误?是因为他本来就是这种人。他在982—1009年里面一直是傀儡,在萧绰执政时期,他根本不敢喝酒,在亲政以后,他就开始狂喝酒。也会犯错更好笑了,他在亲政时根本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劣行倒是一大堆,他是一个很凑合的守成之主。 还有《辽史》后面的“赞”和隆绪庙号的影响,“赞”里面大部分的功绩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古代史官会出于皇权正统,把太后做的事算到傀儡头上,但是没有实权能算功绩?那清朝顺治第一。慈禧没有做过事,事情全部都是光绪做的。耶律隆绪叫“圣宗”,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情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所以庙号好看,跟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不要看到庙号就以为他很强。权臣(或太后)执政时,王朝要是处于上升期,皇帝的庙号就好看(比如耶律隆绪、顺治),王朝处于下降期,皇帝的庙号就难看(比如光绪)。耶律隆绪是一个很凑合的守成之主。 萧绰执政二十八年(982—1009),耶律隆绪是傀儡,所有事都是萧绰做的。她和耶律隆绪是先后当政,萧绰先执政(982—1009),她病危,让耶律隆绪亲政(1009年11月—1031)。 在执政太后里面,萧绰的执政长度仅次于慈禧(武则天是女皇,可以排除在外),她是一个极度重要的女性统治者。 萧绰的为人、执政风格、执政能力和耶律隆绪很不一样,有脑子的都看得出来。 中国古代是不允许女性继承的,不然萧绰早就变成女皇了,而男的就不用说,哪怕那上面坐的是一个废物。除非像武则天一样血腥地上位。在这里还要考虑到契丹人的体制,辽国是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共治的,萧氏没有什么取代耶律氏的必要。而且萧绰是最厌恶内乱的,她为了国内稳定,一直以太后的身份执政。她就是实际上的女皇。 萧绰执政久,因为在耶律贤的遗诏上面,她就是终身制,而且辽国母权发达。作为辽史研究者,国内和国外的人都看不出辽国母权发达,也是笑话了。 《辽史》记载耶律隆绪到了1009年才举行“柴册礼”,也就是说此时他才是契丹人的正式可汗。因为之前是太后执政的,他不能举行柴册礼。宋朝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记载了此时萧绰才归政。耶律隆绪在萧绰执政期间是一点都不像皇帝的,他的皇帝权威是在萧绰死后才建立起来的。 外国人是会对萧绰感兴趣的,因为她是一个很自主的女人,顶级女强人。她不卑不亢、坚强自信,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是女性统治者里面性格最接近现代女性的。但由于外国人连史书都看不懂,不知道她是982—1009年之间辽国的执政者。 萧绰是辽国野心最大、能力最强、成就最大、最负责任的统治者。她也是辽国三百年(907—1125,加上西辽,1124—1211)最重要的人,最值得研究的人。她长达二十七年的“统和之治”使辽国的国力达到极盛,辽国在她之前和在她之后是完全不一样的。 982—1009之间的论文、专著必须是萧绰研究,主语也必须是萧绰。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统和之治#
宋辽战争中参战的辽国将领 这里的宋辽战争仅指萧绰时期。 根据《辽史》、辽代石刻、《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契丹国志》等资料整理。 大战役中的局部战场,我会分出来的。 986年对宋战争: 统帅:萧绰 参战者:耶律隆绪 耶律休哥(南面行军都统) 耶律斜轸(北院枢密使) 韩德让 萧胡辇 耶律勃古哲(蒲奴宁、普奴宁、蒲奴隐,北院大王) 耶律海里(南院大王) 耶律阿没里(阿穆尔、蒲领、蒲邻、蒲宁、普宁、僧隐,北院宣徽使) 耶律抹只(末只,东京留守) 耶律颇德(统军使) 萧挞凛(闼览、挞兰、挞里麽,彰德军节度使) 萧排押(北皮室详稳) 萧恒德(勤德,南面林牙) 萧继远(继先、圣恒、驸马) 韩德威(西南面招讨使) 耶律磨鲁古(谋鲁姑) 耶律善补(瑶升,惕隐) 萧和朔奴(筹宁、奚王) 耶律老君奴(耶律英、横帐郎君) 耶律化哥 耶律奴瓜(奴哥、横帐郎君) 耶律谒里(郎君) 耶律题子(西南面招讨都监) 耶律奚底(奚低,右皮室详稳) 东部战场: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耶律休哥 韩德让 耶律勃古哲 耶律阿没里 耶律抹只 耶律颇德 萧恒德 萧排押 耶律磨鲁古 萧和朔奴 西部战场: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耶律斜轸 韩德让 萧胡辇 耶律善补 韩德威 萧挞凛 耶律化哥 耶律奴瓜 耶律谒里 耶律题子 耶律奚底 986年对宋战争(报复): 统帅:萧绰 参战者:耶律隆绪 耶律休哥(先锋) 耶律斜轸 韩德让 萧排押 萧恒德 耶律海里(南院大王) 耶律勃古哲(北院大王) 萧继远(北府宰相) 耶律沙(南府宰相) 耶律奴瓜 耶律卢补古(楮特部节度使) 耶律盼(都监) 耶律佛留(横帐郎君) 耶律化哥(御盏郎君) 耶律颇德(郎君) 耶律世音(郎君) 耶律题子 萧挞烈哥(国舅详稳) 萧打里(宫使) 君子馆之战: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耶律休哥 其余不详 988年对宋战争: 统帅:萧绰 参战者:耶律隆绪 耶律休哥 耶律斜轸 韩德让 萧排押 萧恒德 萧挞凛 萧继远 萧和朔奴 耶律奴瓜 耶律磨鲁古 韩瑜(权涿州刺史) 袅里曷 康元德 桃委(国舅郎君) 十哥(详稳) 沙堆驿之战: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韩德让 萧挞凛 萧恒德 长城口之战: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耶律斜轸 韩德让 韩瑜 徐河之战(989年,存疑) 统帅:耶律休哥 参战将领:不详 999年对宋战争: 统帅:萧绰 参战者:耶律隆绪 耶律隆庆 韩德让 耶律斜轸 萧继远 耶律善补 耶律谐理 耶律化哥 耶律铎轸 遂城之战: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不详 狼山寨之战: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萧继远 其余不详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