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茨120 萨文柯夫
发关于契丹辽国的东西,我帖子里的东西可以拿去用,不是恶意用途就行了。
关注数: 140 粉丝数: 114 发帖数: 20,104 关注贴吧数: 3
《明神宗实录》提到了萧太后 “是日,左右中官言:‘上在宫中,唯以看书写字为事,更无他慕。每见史书上王莽及吕太后、武则天、萧太后,即以手指而骂之。’”——《明神宗实录》。 《明神宗实录》提到了萧太后,她能够和王莽、吕雉、武则天一起被骂,说明在古代还是比较有名气的。在古代人眼里权臣和太后专权是要被批评的,更别提万历这个皇帝。 其实萧绰放在这里不合适,她是辽国盛世的开创者,和他们不一样。 因为萧绰是异族,所以古代的士大夫没怎么评论过她。除了武则天,吕雉、萧绰、慈禧的权力是最大的,但你们看看对吕雉、慈禧的研究是怎样的,对萧绰的研究是怎样的。 萧绰是中国历史上能力最强、功绩最大、性格最复杂的女性统治者,但是对她的研究也是最差的。 这个跟她是异族有关,她是契丹人,而且辽没有入主中原,受到的关注没有那么大。更多的和辽金史学界的学术道德败坏有关。萧绰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女主,辽国盛世的开创者,但就因为她是女的,他们不承认她的功绩,把她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 你们随便在哪个平台搜索,都会发现萧绰的功绩被算到耶律隆绪头上。耶律隆绪的百度(维基)百科写的都是萧绰的功绩,萧绰自己的百科倒是没什么内容。在萧绰执政期间发生的事的主语也是耶律隆绪。 在网上到处都能看到吹捧耶律隆绪的,而且吹捧他的基本都是把萧绰的功绩算到他头上,跟精神病院一样。 尤其是b站,这是谈论历史最多的地方,在b站随便哪个地方都能看到吹捧耶律隆绪的。还有一种现象是夸萧绰的时候带上耶律隆绪,耶律隆绪1009年才亲政,你们脑子有病吗?夸萧绰的时候带上他? 耶律隆绪在位49年(982—1031),亲政22年(1009—1031)。这个人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萧绰就是被抹黑得最厉害的历史人物,她的功绩经常被算到耶律隆绪头上。 网上吹捧耶律隆绪的风气不知道是谁起头的,这个人肯定会不得好死下地狱的,说不定已经在地狱里面了。 其他人再怎么被抹黑,也是能力和为人被抹黑。而在萧绰身上,是把她的功绩算到了别人头上。 b站的某些up主估计就是看论文做视频的,看了那些学者的禽兽论文,就把萧绰的功绩算到了耶律隆绪 头上。你们看不出学者对萧绰极其恶毒吗?萧绰是能够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并列的,但俄国人是怎么研究叶二的,中国人是怎么研究萧绰的,后者用惨不忍睹、猪狗不如来形容还是太轻了。 俄罗斯人对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太伟大了。 中国人对萧绰:把她的功绩算到她的儿子头上。 这些学者写的论文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他们自身也会遗臭万年的。 所有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的人都会不得好死下地狱的。 辽金史学界就是最差、最该死的史学界,这个史学界有正常人吗? 有人说历史研究是洼地,那么辽金史学界就是洼地里面的洼地,臭水沟。里面的学者也是无比恶臭的。 萧绰的功绩经常被算到耶律隆绪这头蠢猪头上,说他高明得不得了。萧绰就是被抹黑得最厉害的历史人物。萧绰有个屁的名气,网上的人都在夸耶律隆绪,他们不知道萧绰是谁,或者以为她是参政辅佐的。 有的并不是有意搞错的,而是无意的,但是无知和恶意的恶劣程度差不多,因为造成的危害性差不多。 比萧绰差很多的女性统治者拿来吹捧,萧绰这个最厉害的,把她的功绩算到她儿子头上,神经病。 耶律隆绪在辽国排不上号的,他的能力和他的父亲耶律贤差不多,军事还要更差点。更远远比不上耶律德光、萧绰、阿保机,算上耶律大石,他还要往后滚。 “赞”里面的功绩大部分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 耶律隆绪并没有比耶律宗真强很多,他对耶律弘基也没有那么大优势,是萧绰对耶律弘基有那么大优势。 萧绰无人了解无人宣传,是因为电视剧没把她拍好?她的百度百科没什么内容?营销号和b站视频不宣传她?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辽金史##万历#
萧太后临幸契丹诸京的时间 统和元年(983)四月,幸东京。 六月,还上京。 九月,还上京。 十月,幸东京,阅兵,以备东征。 统和三年(985)五月,还上京。 统和四年(986)四月,次南京北郊,亲征抵抗宋军。 五月,还次南京。 十月,幸南京,亲征。 统和五年(987)正月,还南京。 四月,幸南京。 九月,幸南京。是冬止焉。 统和六年(988)四月,幸南京。 九月,幸南京,亲征。 统和七年(989)正月,还次南京。 四月,还京。 统和九年(991)三月,幸南京。 统和十二年(994)三月,幸南京。 四月,幸南京。 十二月,幸南京。 统和十四年(996)十二月,幸南京。 统和十五年(997)四月,幸南京。 统和十六年(998)五月,还上京。 统和十七年(999)九月,幸南京,亲征。 统和十八年(1000)正月,还次南京。 统和十九年(1001)九月,幸南京,亲征。 统和二十二年(1004)九月,幸南京,亲征。 统和二十三年(1005)正月,还次南京。 五月,见到来祝贺生日的宋使。 统和二十四年(1006)九月,幸南京。 统和二十五年(1007)正月,建中京。 统和二十六年(1008)十月至十二月,驻跸中京。当年冬天,见到宋使。 统和二十七年(1009)四月,驻跸中京,营建宫室。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辽金史#
关于耶律隆绪对菩萨哥的感情 有人说耶律隆绪对菩萨哥比宋真宗对刘娥好,这怎么可能,宋真宗害过刘娥了? 耶律隆绪的第一任皇后是述律平家族的,应该与萧排押有关,这个在前面的帖子写过了。萧绰接受了这个皇后。但是久而久之,萧绰越来越不喜欢她。要是说萧绰是不喜欢她,耶律隆绪就是对她有恶意。萧绰是想让自己家的女人当皇后的,而且皇后萧氏没有生出儿子。 在辽国庶子一般是无法继位的,隆绪没有嫡子,就得传给他的弟弟和侄子。萧绰封耶律隆庆为梁王、大元帅,耶律隆庆就是实际上的继承人。 统和十九年(999),萧绰废萧氏为贵妃,不久立萧菩萨哥为皇后,菩萨哥是萧绰的侄女。 菩萨哥虽然是萧绰让隆绪娶的,但是隆绪对她是有很深感情的,菩萨哥是一个美女,而且在宫里这么久了,很容易培养出感情。但他喜欢菩萨哥也不妨碍他宠幸其他女人。 史学界对菩萨哥态度好,因为史学界跪舔男性皇帝,他们自然也会爱屋及乌。有学者说耶律隆绪和菩萨哥很恩爱,耶律贤和萧绰不恩爱。原来女人无数的是很恩爱,一夫一妻或者几乎一夫一妻的是不恩爱。原来你们的丈夫不少时间待在别人那里,不过待在你那里的时间最多,是很爱你。你们的丈夫几乎只守着你一个人的,是不爱你。 但是菩萨哥也没有嫡子,此时萧绰又头疼了。她应该警告过耶律隆绪,再生不出来就把他废了。耶律隆庆对此喜闻乐见。 统和二十三年(1005),萧绰又给耶律隆绪选了一批女人。关于萧耨斤,可能是萧绰选的,也有可能是隆绪选的,萧绰没有选她的理由。 在辽国几乎所有皇后都是参政的,但菩萨哥在萧绰活着的时候应该不参政。萧绰是一个专制的人,她想让谁参政就参政,不让谁参政谁就不能参政。 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二月,萧绰去世。辽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结束了。 耶律隆绪亲政以后,辽国宫廷马上变得乌烟瘴气,他开启了辽国的奢侈之风和谄媚之风。此时萧菩萨哥也参与了政务,耶律隆绪是一个庸君,菩萨哥辅佐他,也没看出什么特别的地方,在此也能看出菩萨哥的政治能力。耶律隆绪是纵容她的,他也是纵容萧耨斤的。 菩萨哥是一个普通女人,还有点愚蠢。韩制心(耶律遂贞、韩德让侄子)曾经提醒过她,靠宠爱是不能长久的,她没有相信。她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前途肯定是不妙的,但她觉得自己能靠着耶律隆绪,永保富贵。 耶律隆绪和耨斤应该先生了岩母堇,槊古有可能也是宗真的姐姐。耶律隆绪要是和耨斤生了嫡子,菩萨哥怎么办?耶律隆绪是希望菩萨哥有嫡子的,要是没有,他觉得自己能搞好后族之间的平衡。 开泰五年(1016),耶律宗真出生。也就在这一年,他在皇位上的威胁耶律隆庆突然间死了。 耶律隆绪是想让菩萨哥生嫡子的,没有嫡子就让宗真当她的养子,宗真就被过继给了菩萨哥。萧耨斤自然是不高兴的,没有女人会对此感到高兴。菩萨哥对耶律宗真很好,因此后面他当皇帝以后很怀念菩萨哥,萧耨斤觉得这个儿子不亲。 开泰六年(1017)六月,耶律隆绪杀死了德妃萧氏。德妃应该就是废后。他为何要杀了她原因不明,期间也没发生什么大事。有人说是因为她卷入了菩萨哥和耨斤之争,也有这个可能。但耶律隆绪是把她杀了,没有动菩萨哥或耨斤。对耶律隆绪来说她并不重要,死了就死了。菩萨哥和耨斤是他要安抚的,他在两个女人之间端水。史官对此是同情的,“後数日,大风起冢上,昼暝,大雷电而雨不止者月。是月,南京诸县蝗。”废后死后,菩萨哥生出了嫡子。废后的死和菩萨哥生儿子应该没有关系,耶律隆绪能预知菩萨哥要生儿子?再说就算她生了儿子,耶律隆绪为啥要把废后杀了? 开泰六年(1017)九月,菩萨哥生下皇子属思,耶律隆绪大赦。菩萨哥有了自己儿子以后,并没有因此对宗真不好。她就是一个普通女人,没有什么坏心眼的。但很快属思夭折。这意味着危机真正摆在菩萨哥面前。 开泰七年(1018)五月,耶律隆绪封耶律宗真为梁王,意味着他就是继承人了。他自然要立继承人了,他已经四十八岁了,而且他有糖尿病,活不久的。 耶律隆绪是重用萧耨斤家族的,萧耨斤家族崛起以后,菩萨哥必死无疑。他也知道,他觉得自己能搞好平衡。他并不是重视萧耨斤,而是重视她的家族。萧耨斤作为宗真的生母,他是不好去动她的。 耶律隆绪主观上对菩萨哥没有恶意,但他做的很多事都是在害她。 萧耨斤在耶律隆绪的纵容下,也越来越蛮横。耶律隆绪封她为“顺圣元妃”,为她特创封号。有一次菩萨哥发现耨斤派人盯着她,她就想杀了那个人,耶律隆绪出面阻止。菩萨哥就算蠢,别人威胁到她了,她也肯定是知道的。此时耶律隆绪的偏心已经很明显了。 耨斤并不喜欢耶律隆绪,耶律隆绪是一个很平庸、很黯淡、很乏味的人,辽国在他手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 耨斤诬告菩萨哥出轨,耶律隆绪没有相信。诬告皇后是大罪,但他并没有处罚耨斤。他没有处罚意味着就是继续纵容她冲击菩萨哥。 #耶律隆绪##辽圣宗##萧菩萨哥##萧耨斤##契丹##辽国##辽金史#
辽国的巅峰期是萧绰执政时期,并非辽圣宗时期 耶律隆绪在位四十九年(982—1031),亲政二十二年(1009—1031),982—1009年是萧绰执政的,这是辽国的巅峰期。 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萧绰就是辽国盛主,古代人是不会把女人称为盛主的,萧绰就是实际上的盛主。 辽国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不明白这一点的永远研究不好辽史。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政权,因为它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 一般权臣或者太后执政,都是用没有实权的皇帝纪年的。用他们纪年,可以。但用他们纪年不代表他们在执政。一般权臣或者太后是没有自己的年号的,比如曹操做事用汉献帝纪年,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做事的是曹操。权臣和太后是不会出现在世系表里面的,但这不代表他们不执政。很多学者会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多尔衮也没有出现在世系表里面,你们怎么不把他做的事算到顺治头上?因为多尔衮是男的,学者不会对他这么恶毒。 辽金史学界经常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辽金史学界就是最差、最该死的史学界,这个史学界有正常人吗? 这些学者都是学术败类,写的论文、专著毫无价值、毫无意义,自身也会遗臭万年的。 萧绰是一个大帝级别的人物,是辽国历史上最强大、最复杂、最重要的人物。但她从来没得到过好好研究,因为她生在了中国,国内史学界是极其厌女的。 萧绰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女主,因为她是辽国盛世的开创者,但因为她是女的,他们不承认她的功绩,把她的功绩算到她的儿子头上。 按照性别观念去篡改历史,这些学术败类肯定会遗臭万年的。 说辽国的巅峰期是辽圣宗时期是不正确的,因为982到1009年是萧绰执政的,耶律隆绪亲政后辽国立刻变得拉垮了。笼统地说成辽圣宗时期是不合理的。 萧绰和耶律隆绪是两个很不同的人,他们各自的执政时期也是很不同的时期。萧绰是沉稳、自律、朴素的,耶律隆绪是虚荣、纵欲、奢侈的。萧绰执政时期是辽国的巅峰期,耶律隆绪执政时期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萧绰的功绩还要用这个平平无奇、劣迹不少的人来命名? “赞”里面的功绩大部分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封建史官会把一切归结到在位的皇帝头上。 辽国的巅峰期应该命名为“萧绰执政时期”,这才是合理、正确的,符合她自身的能力,也符合当时的国力。萧绰和耶律隆绪的能力差别太大,你们把他们混为一谈干什么? 耶律隆绪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亲政后攻打高丽,死了很多人。最后一次遭遇了辽国开国以来对外最大的败仗。西北乱成一团。东边爆发大延琳之乱,这是辽国前所未有的起义,除了辽末就是最大的。他在文治上也劣迹斑斑,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和奢侈之风。辽国皇帝里面只有耶律璟和耶律隆绪喝酒误事,但耶律隆绪的前二十七年是萧绰执政的,他的庙号比耶律璟好看太多。他搞不好后族平衡,在他死后辽国直接内乱。他就是最名不符实的皇帝。辽国的军事疲软是从耶律隆绪开始的,不是从耶律宗真开始的。辽丽战争的危害性远大于辽夏战争,从耶律隆绪开始,别人就知道了辽国的军事不怎么样。这个人并没有比耶律宗真强很多,他对耶律弘基也没有那么大的优势,是萧绰对耶律弘基有那么大的优势。 怎么冯太后、刘娥就是她们的专权时期,到了萧绰就笼统地称为“辽圣宗时期”,这样方便你们抢功绩吗? 萧绰是辽国盛世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历史上能力最强的女性统治者,但对她的研究也是最差的。 关于982—1009年的论文、专著必须是萧绰研究,主语也必须是萧绰。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辽金史#
耶律隆绪亲政时期是最舒服的时期 耶律隆绪亲政时期是最舒服的时期,对内没有什么问题,不需要改革。对外,和最有威胁的宋朝已经签了盟约,保持和平。万国来贡。国力极盛。他接手的局面就是最舒服的,没有一个契丹统治者能像他这么舒服。萧绰就是想让他守成,安稳过日子不好吗?萧绰从来没想过把他培养得多好,就是想让他守成而已。然后他干嘛了?在萧绰死后,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发动了旷日持久的第二次辽丽战争(1010—1019)。耶律隆绪是很想自己当统帅,自己打仗的,但是在萧绰亲征的时候,他就是作为傀儡待在军中。统和二十八年(1010)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亲征。萧绰曾经攻打过高丽(第一次辽丽战争:992—993),她就是想让高丽称臣纳贡,不规律也没事,她是不会对高丽大规模用兵的。耶律隆绪违背了她的政策。 耶律隆绪以高丽弑君、朝贡不时等理由对高丽用兵,他带了四十万人,比以往的契丹统治者都要多。这是他实现梦想的时候,自然要带很多人。耶律隆绪是辽国皇帝里面最爱彰显皇权的,也是最爱大场面的。他38岁才亲政,自然要好好地显示一下皇帝的权威。“(高)正以势不可敌,与麾下壮士突围出,士卒死伤者众。上悔轻发,释其罪。”《辽史》,真正意义上的亲征,他自己都后悔了。“二十九年春正月乙亥朔,班师,所降诸城复叛。至贵州南峻岭谷,大雨连日,马驼皆疲,甲仗多遗弃,霁乃得渡。”《辽史》。投降辽军的城市都背叛了,他怕后路被切断,从高丽落荒而逃。他要是不跑了就会被高丽人截住,不过他带了那么多人,想杀他也挺难的。“契丹兵爲諸將鈔擊,又因大雨,馬駞疲乏,甲仗皆失。渡鴨緑江引去,鄭成追之,及其半渡,尾擊之,契丹兵溺死者甚衆,諸降城皆復之。”《高丽史》。“及是,契丹又大举来伐,询与女真合兵拒之,契丹大败,帐族卒乘罕有还者,官属战没大半。乃令幽蓟选尝干仕进及稍知书者以补其乏,归取介胄万副,隆庆以疑间不给,拔寨遁归。”《续资治通鉴长编》。 此后他一直在攻打高丽,死了很多人,最后一次败得最惨,“十二月丁酉,宋遣吕夷简、曹璋来贺千龄节。是月,萧排押等与高丽战于茶、陀二河,辽军失利,天云、右皮室二军没溺者众,遥辇帐详稳阿果达、客省使酌古、渤海详稳高清明、天云军详稳海里等皆死之。”《辽史》。“契丹兵奔北,我軍追擊之,涉石川,至于盤嶺,僵尸蔽野,俘獲人口、馬駞、甲冑兵仗,不可勝數,生還者僅數千人,契丹之敗,未有如此之甚。”《高丽史》。耶律隆绪对高丽的惨败是辽国开国以来对外最大的败仗。宋朝富弼的奏折也说了,“天圣三年,契丹常伐高丽,是年,朝廷遣利瓦伊奉使,高丽杀契丹兵二十万,匹马只轮无回者。自是契丹常畏之,而不敢加兵。”《续资治通鉴长编》。天圣三年应为天禧三年,写错年号是挺常见的,天禧三年刚好是1019年。二十万也太吓人了,应该是死了十万左右,只有几千个人回去。这次惨败远甚于耶律宗真对李元昊的惨败。辽丽战争的危害性比辽夏战争更大。 辽国军事疲软是从耶律隆绪开始的,不是从耶律宗真开始的,从辽丽战争开始,别人就知道了辽国的军事不怎么样。和宋朝打得有来有回,压制对方的是萧绰。耶律隆绪对阵的是高丽,然后他打成了这样。 耶律隆绪也攻打过西夏,“(天禧)四年,辽主亲将兵五十万,以狩为言,来攻凉甸,德明帅众逆拒,败之。”《宋史》。五十万肯定没有,是李德明那边夸大的,十几万肯定是有的,耶律隆绪喜欢大场面。然后他被李德明打败了。打败他的是李德明,不是李元昊,他要是遇到李元昊会怎样?会被他打成什么样? 耶律隆绪亲政后,西北乱成一团,“(萧图玉)上言曰:「阻卜今已服化,宜各分部,治以节度使。」上从之。自後,节度使往往非材,部民怨而思叛。”“甲辰,西北招讨使萧图玉奏七部太师阿里底因其部民之怨,杀本部节度使霸暗并屠其家以叛,阻卜执阿里底以献,而沿边诸部皆叛。”“(开泰)二年乌古、敌烈叛,命右皮室详稳延寿率兵讨之。乌古、敌烈皆复故地。”“三年铁骊来贡。乌古叛。八部敌烈杀其详稳稍瓦,皆叛,诏南府宰相耶律吾剌葛招抚之。释所囚敌烈数人,令招谕其众。壬子,耶律世良遣使献敌烈之俘。”《辽史》。西北在耶律隆绪亲政时期是时不时叛乱的,西北特别乱的在辽国历史上有两次,一次是耶律隆绪亲政时期,一次是耶律弘基时期。 耶律隆绪的能力和他的父亲耶律贤差不多,军事还要更差点。只不过耶律隆绪很喜欢折腾,他折腾得越多,问题就越多。耶律隆绪叫“圣宗”是因为有萧绰执政时期,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看到他的庙号就高估他的都是脑子有病的。这个人是一个很平庸、劣迹斑斑的守成之主。 这个人就是仗着萧绰给他留的家底好,特别折腾。他接手的要是耶律弘基的家底,他还敢折腾吗? #辽圣宗##耶律隆绪##辽丽战争##大延琳之乱##西北之乱##契丹##辽国##辽金史#
辽圣宗耶律隆绪并不重要 耶律隆绪在位四十九年(982—1031),亲政二十二年(1009—1031),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他对辽国来说并不重要。 耶律隆绪的前二十七年是萧绰执政的,那是辽国最繁盛的时期,等他亲政辽国就立刻变得拉垮了。 这个人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要是这个人重要,那顺治是不是很重要?不管在位的是耶律隆绪、耶律隆庆,还是耶律隆裕,辽国都会走向全盛的,因为执政太后是同一个。 辽国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不明白这一点的永远研究不好辽史。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政权,因为它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 女性执政者会被低估和忽略,萧绰就是被低估和忽略的,她的功绩经常被学术界算到耶律隆绪头上,或者把她和耶律隆绪并列。萧绰是中国的女性统治者里面最特殊的,因为她开创了盛世。比起中国的女性统治者,她显然更像西方的女性统治者,因为她的能力太强大了。但就因为她是女的,很多学者不承认她的功绩,把她的功绩算到他儿子头上,或者拿来并列,割到他的头上。 辽金史学界就是最差、最该死的史学界。 萧绰是一个大帝级别的人物,她就是辽国盛主,古代人是不会把女人称为盛主的,她就是实际上的盛主。 因为耶律隆绪的庙号好看,很多人往他脸上贴金,顺治的庙号也好看,你们怎么不往顺治脸上贴金?“清世祖”不应该很强吗?几乎没见过对耶律隆绪不好的话。你们见过这么奇怪的现象吗?一个皇帝得到的几乎都是好评。就算是真正厉害的皇帝也不会只得到好评,也会有人说他们,更别提耶律隆绪这个庸君。他们就是看他的庙号就贴金,但不会给顺治贴金,因为萧绰是女的,多尔衮是男的。 耶律隆绪对辽国有什么功绩和影响吗?他在亲政后做过任何值得一提的事吗?罪行倒是有不少,攻打高丽死了很多人,西北乱成一团,大延琳之乱,搞不好后族平衡,死后辽国直接内乱。他上台以后辽国就变得拉垮了。 耶律隆绪就是那种很普通的皇帝,像他这样的皇帝有一大堆,扔到人堆里面根本认不出来。他就是那种给人留不下什么印象的皇帝。 耶律隆绪在辽国排不上号的,他的能力和他的父亲耶律贤差不多,军事还要更差点。更远远比不上耶律德光、萧绰、阿保机。这个人并没有比耶律宗真强很多,他对耶律弘基也没有那么大的优势,是萧绰对耶律弘基有那么大的优势。 这个人38岁才亲政,是中国历史上亲政最晚的皇帝,他就算亲政了,也一直活在萧绰的阴影下,一辈子都很压抑。他是一个很乏味很黯淡的人。只不过因为庙号好看,傻子会给他贴金。 认为辽国最强大的时期是辽圣宗时期是不正确的,因为982—1009年的执政者是萧绰,耶律隆绪亲政后辽国就立刻变得拉垮了。说是辽圣宗时期会让人产生错误的历史观,以为耶律隆绪很强。 辽国最强大的时期是萧绰执政时期,982—1009年应该被命名为萧绰执政时期。萧绰执政时期和耶律隆绪亲政时期差别太大,是两个很不同的时期,他们也是两个很不同的人。你们把他们混为一谈干什么? 萧绰执政时期是辽国的巅峰期,国力极盛。耶律隆绪亲政后马上出现了不少问题,你们看史书看不出来?“赞”里面的功绩大部分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萧绰是一个沉稳、自律、朴素的人,耶律隆绪是一个虚荣、奢侈、纵欲的人。萧绰的功绩还要用这个平平无奇,有不少劣迹的人来命名,称为“辽圣宗时期”? 从耶律隆绪到耶律弘基都是守成之主,到天祚帝就直接垮台了。 萧绰和耶律隆绪的能力差别太大,他们各自的执政时期就是两个很不同的时期。笼统地称为“辽圣宗时期”是对萧绰的抹黑。 怎么冯太后、刘娥就是她们的专权时期,到了萧绰就笼统地称为“辽圣宗时期”,这样方便你们抢功绩吗? 萧绰是辽国盛世的开创者,是中国历史上执政能力最强的女性统治者,但对她的研究也是最差的。 耶律隆绪对辽国来说并不重要,从危害性来说倒是很重要,攻打高丽死了很多人,西北乱成一团,大延琳之乱,搞不好后族平衡导致内乱。你们翻开他亲政后的记载,再翻开对耶律宗真的记载,能看出来他比耶律宗真强很多?耶律宗真是萧绰之下的贤君,耶律隆绪并没有比他强很多。 耶律隆绪可以说是过渡的,从萧绰执政时期过渡到耶律宗真时期,而且因为他搞出来的内乱还影响了耶律宗真时期的政局。这个人亲政后做过值得一提的事吗?罪行倒是有不少。辽国是从耶律弘基时期开始衰败的,不是从耶律宗真时期开始衰败的。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耶律隆绪##辽圣宗##契丹##辽金史#
关于耶律隆庆的头衔 耶律隆庆的头衔:资忠弘孝神谋霸略兴国功臣、天下兵马大元帅、燕京(南京)留守、梁王。耶律隆庆是萧绰最爱的儿子,一直威胁着耶律隆绪的皇位。这个人在辽史无传,辽史丢了一大半的人,很多重要人物都没有传。他是辽国中期极其重要的人物,也是萧绰执政时期、耶律隆绪亲政时期极其重要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耶律隆庆,因为营销号和b站视频不宣传他。 b站应该要有耶律隆庆的宣传视频的,他是与耶律隆绪地位差不多的权臣,契丹第一贵公子。一辈子都无忧无虑。“孙仅尝言国主气浊而体肥,隆庆瘦而刚果。”《长编》。耶律隆庆自然比耶律隆绪好看,他是一个瘦子。网上会给耶律隆绪贴金,说他过得很幸福。没有实权的皇帝还有幸福的?吹捧耶律隆绪就是网上最荒谬的现象。耶律隆绪前27年是萧绰执政的,他叫“圣宗”是因为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在亲政后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了解耶律隆绪就去看史书,这个人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才开始亲政,你们看了他亲政后的记载还夸得出口?“赞”里面的功绩大部分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耶律隆绪27年没有实权,是过得很压抑的。他在亲政以后仍然活在萧绰的阴影下,一辈子精神压力都很大。耶律隆绪是一个很乏味、很压抑的人,死气沉沉。这个人年到中旬才亲政,而且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你们看到庙号就给他脸上贴金?你们怎么不给顺治贴金?“清世祖”不好看吗?怎么不去吹捧顺治?这个人比起你们所嘲笑的李显、李旦,没有那么大优势。 网上的立绘还把他画成中等身材,画得很聪明。他跟聪明有一点关系吗?他是一个平庸的胖子。他就是最名不符实的皇帝。 耶律隆绪长期没有嫡子,耶律隆庆就是实际上的继承人,他也一直过得张扬跋扈。萧绰封他为梁王、大元帅,就是已经表明他继承人的身份。韩德让和耶律隆庆的地位是几乎与隆绪平等的。大臣和亲王几乎和自己平等,他很幸福?耶律隆庆在萧绰面前自然能大摇大摆地走路,因为萧绰特别喜欢这个孩子。耶律隆绪怕萧绰怕得要死,他到了38岁才亲政,是辽国皇帝最爱彰显皇权的,也是最爱显示存在感的。 由于他没有嫡子,帝系会转移到隆庆一脉,就算隆庆死了,也会传给他嫡出的侄子。辽国一般是不允许庶子继承的。后面他生出了嫡子,就是耶律宗真。耶律隆庆在当年来见他,和他一起打了猎,回去在北安州泡了个温泉,不久死去。时年四十四岁,死亡时间很凑巧。耶律隆庆在当年还娶了第三任妻子,秦晋国妃。他娶妻就是为了政治联姻,和身体好不好没什么关系。隆庆的死就是两个原因:病死和非正常死亡。耶律隆庆纵欲,萧绰是不怎么管他的,他可能因为纵欲导致身体不好。泡温泉是为了治病。也有可能是非正常死亡。耶律隆绪刚生出嫡子,他就死了,就死在回去的路上。他可能觉得不舒服就去泡温泉,然后死了。耶律隆庆不在了,耶律隆绪就不用胆战心惊了。 耶律隆绪的性格没有什么特色,能力也不强,为人也很一般。这个人并没有比耶律宗真强很多,他对耶律弘基也没有那么大优势,是萧绰对耶律弘基有那么大的优势。看到他的庙号就高估他的都是脑子有病的。 “契丹使邢祥接伴,祥诧其国中亲贤赐铁券,(王)曾折之曰:「铁券者,衰世以宠权臣,用安反侧,岂所以待亲贤耶?」祥媿不复语。”《长编》。耶律隆绪为了安抚隆庆,给了他铁券,被宋人嘲笑了。宋人说,铁券是衰世用来安抚权臣的。耶律隆绪亲政时期虽然不是衰世,但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萧太后死了,耶律隆绪上台,辽国立刻变得拉垮了,攻打高丽死了很多人,西北乱成一团,东边爆发大延琳之乱(前所未有的起义),他在文治上也劣迹斑斑。他搞不好后族平衡,死后辽国直接内乱。他给儿子留的是一个烂摊子。 #耶律隆庆##契丹##辽国##辽金史##耶律隆绪##萧绰##萧太后##承天太后#
萧绰死后,耶律隆绪、隆庆、隆裕之间的斗争 耶律隆庆是萧绰最爱的儿子,封梁王、南京留守、天下兵马大元帅。隆庆有自己的斡鲁朵,“赤寔得本”,他的地位几乎与隆绪平等。隆庆出生在973年,1003年,辽国的供奉官李信跑到宋朝,告诉了他们萧绰所有孩子的年纪。隆绪和观音奴是能对应的。其他的也很靠谱。其实辽史已经表明了隆庆的出生时间,他出生于973年,而且大概率是正月生的,所以名字叫隆庆。隆绪出生于971年12月,他俩名义上差了两岁,实际上就差了一岁。萧绰为何偏爱他就不知道了,有人就是会更喜欢小儿子。可能看到他的第一眼就偏心了。在萧绰好了以后,耶律贤就带着她去了她的老家,追封她的祖父,给两个伯父授官。隆庆应该也跟着去了。 980年正月初一,耶律贤封隆绪为梁王,隆庆为恒王。在这么隆重的典礼上,萧绰肯定是穿得很好看的。隆庆和隆绪年纪接近,所以一起封也没关系。隆庆的荣誉是一直紧紧跟随着隆绪的。从耶律贤开始,梁王基本就是继承人的封号。 982年,耶律贤去世,隆绪继位,萧绰称制,上台执政。此时隆庆还很小,还在过无忧无虑的宗室生活,其实他一辈子都是无忧无虑的。《乘轺录》说他的调度之物都比隆绪奢侈,这没什么好奇怪的,隆庆是萧绰最爱的儿子,他爱用什么用什么。《契丹国志》说隆绪会把进贡的东西让给弟弟,以他的性格是会这么做的。隆绪为了讨好萧绰,会特别疼爱隆庆。这对隆庆来说没什么,在他眼里,隆绪的皇位都是自己的,更何况这点东西。耶律隆绪是喜欢奢侈的,但他在萧绰面前根本不敢。到了亲政后,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和奢侈之风。他在奢侈方面和隆庆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没有实权的时候,不敢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萧绰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但她在隆庆面前严肃不起来,因为她特别喜欢这个孩子。隆庆在她面前自然能大摇大摆地走路,除了萧绰,他不尊重任何人。耶律隆绪长期没有嫡子,隆庆就是实际上的继承人。他是辽国皇室最尊贵的成员。隆庆在萧绰活着的时候就有三个嫡子,宗政(查葛)、宗德(遂哥)、宗允(谢家奴)。隆庆也一直以皇位继承人自居,性格张扬跋扈。隆庆和韩德让关系是不太好的,《契丹国志》为了拔高韩德让的权威,说隆绪兄弟把他当父亲一样。实际上萧绰大概率不会让他们这样,隆庆是不可能乐意的。对萧绰来说无所谓,韩德让和隆庆都是她倚重的大臣,他们之间关系不好不构成问题。要是帝系转移到隆庆一脉,萧绰也不会怎么样,隆绪和隆庆都是她的儿子。谁当皇帝都是她的后代。 统和十六年(998)十二月初一,耶律休哥去世,萧绰封隆庆为梁王、南京留守、天下兵马大元帅。关于隆庆的封号,辽史记载为梁国王,契丹国志记载为梁王。辽代石刻也有不同说法,“梁王请口口(缺字)番皮一。”《萧汉宁墓志》。“次曰梁国王。”《耶律弘仁墓志》。应该是梁王,萧绰不太可能一开始给他封国王的。看到萧绰封耶律隆庆为梁王,耶律隆绪应该想起了耶律贤封他为梁王的场面。从耶律德光开始,天下兵马大元帅就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或者继承人的位置。耶律隆庆是权臣,一直威胁着隆绪的皇位,耶律隆绪的精神压力是很大的。 耶律隆庆两次随母出征,第一次是统和十七年(999),第二次是统和十九年(1001)。契丹国志说“(隆庆)从其母萧后以行,力战深入,与擒王继忠有功。”俘虏王继忠是在1003年,那次萧绰没有南下。国志应该是把999年、1001年、1003年的南侵行动揉杂在一起了。宋朝史料是会把宋辽战争中的不同战斗揉杂在一起的。隆庆应该只参加萧绰亲自南下的战争。隆庆后面又被封为秦国王,册封时间不明,可能是在1001年,也有可能是在澶渊之盟以后。要是在澶渊之盟以后,那他大概率参加了澶州之战,至于发挥了什么作用就不知道了。 从999年开始,萧绰亲征都会带上隆庆,命第三子隆裕监国,隆绪是儿皇帝,自然得待在军中(第三次不确定,但隆庆大概率在军中)。 澶渊之盟以后,日子平稳了。隆庆的内心并不平稳,他是想着皇位的。萧绰是会安抚他的。在萧绰还活着的时候,他就有小动作了,“甲午,使臣自雄州入奏,言榷场商旅,贸易于北境,契丹国主弟曰隆庆者,受其馈献,必还其直,又设酒馔犒劳之,且言今与中朝结好,事同一家,道路永无虞矣。上谕辅臣曰:「蕃戎之情,兹亦可见,然更宜慎择疆吏,谨守诏条也。」”《长编》。他在跟宋朝搞好关系。萧绰知道了以后可能会提醒他一下,也可能没什么反应。隆庆做一些狂妄出格的事,她是不会怎么样的。 #耶律隆庆##契丹##辽国##宋辽战争##辽金史##萧绰##萧燕燕##承天太后##耶律隆绪#
契丹人物志——孙克构 孙克构,《辽史》无传。他的后代在《金史》有记载的,“孙即康,字安伯,其先沧州人。石晋之末,辽徙河北实燕、蓟,八代祖延应在徙中,占籍析津,实大兴,仕至涿州刺史。延应玄孙克构,辽检校太傅、启圣军节度使。即康,克构曾孙,中大定十年进士第。”《金史》里面有不少关于辽国的信息。《金史》是得很好的,没有辽史这么差,只不过没几个人爱看《金史》。 孙克构墓志说他的家族“世为燕人”,其实他们是作为后晋遗民,被耶律德光迁移到燕云的。孙克构墓志已经残缺,上面说他活了六十五岁,死在大康九年(1083)以后。这人应该出生在开泰或太平年间。孙克构在重熙十五年(1046)中进士,被任命为秘书省著作郎。之后担任过辽兴军节度推官、玉田县令等官职。重熙二十四年(1055)以后,孙克构再度入朝。这一年八月,耶律宗真死了,耶律弘基继位。墓志说此时孙克构就要得到重用,但是被有权势的大臣给阻挠了。有权势的大臣指的应该就是耶律宗元(重元)、萧革。他就被赶出去当了安次县令。此后他又入朝了,被任命为随驾内库判官,加虞部郎中。耶律乙辛崛起以后,他又被赶出去了,去了易州,后面进曹司勋,知宛平县。咸雍四年(1068),孙克构被任命为将作少监,知西京巡警事。大康四年(1078),耶律弘基派孙克构按查东京路。之后他又被拜为大理寺卿。最后孙克构在仪坤州的官署里去世,时年六十五岁。 #孙克构##契丹##辽国##辽道宗##辽太宗##耶律德光##辽晋战争##辽金史#
契丹人物志——高士宁家族 高玄圭,《辽史》无传,父亲高庆延。墓志说他是宋朝广陵人,广陵就是江苏扬州,契丹铁骑从来没去过那个地方。可能是出于什么原因跑到了北方。萧绰入侵的时候把他们抓走了。也有可能是自己跑到辽国的。 高玄圭出生于统和十九年(1001),这一年萧绰南下了,在这之前就是统和十七年(999)的军事行动,高庆延可能就是在这时被抓的。当然也不排除他自己跑到辽国的可能性。 萧绰把高氏家族迁到了中京那块地方,萧绰早就想建造中京了,只不过诸事繁忙,抽不开身。到了澶渊之盟以后才建造中京。 耶律宗真继位后,给耶律隆绪修陵,庆州就是庆陵的奉陵邑,高氏家族又被迁到了庆州。“重和中,初城庆州……”,重和就是重熙,天祚帝时期,为了避天祚帝的讳,他们在回忆这段时期的时候会称为重和。 大康十年(1084),高玄圭去世,活了八十四岁。 高玄圭和妻子石氏生有四子一女,儿子士林、留十、雨哥、士宁。留十、雨哥都早死。女儿苏哥,早死。在辽国的汉人出现契丹化的现象是很常见的事。辽国不是北魏那样的国家,他们是固守本俗的,汉人倒是受到他们的很大影响。 高士宁,《辽史》无传,他出生于重熙十二年(1043),后面考中了进士,先后担任太子中舍、庆州观察判官、直史馆。当时正是耶律乙辛、张孝杰风头正盛的时候,高士宁不肯附和,就接连遭到贬谪。耶律乙辛和张孝杰失势以后,高士宁重新受到朝廷重用,历任要职。寿昌六年(1100),作为册封高丽太子王俣的副使出使高丽。后面高士宁因为在主持礼部贡院的考试时,同知举者黜人不当,他受到牵连,被降为榷盐院都监。乾统五年(1105),高士宁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高士宁和妻子郭氏生了三子二女,秉良、秉俭、秉让。长女出家,法号慈悟。次女嫁给将作少监康谦吉,在高士宁生前去世。 高士宁家族在金国、元朝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出生在江南的家族跑到了辽国,还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比较奇怪。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宋辽战争##辽金史#
契丹人物志——秦德昌 秦德昌,《辽史》无传。他的曾祖父秦美当到了左拾遗、知缙阳县事。祖父秦遂当到了兵部郎中、知范阳县事。父亲秦英照,当到了左番殿直。他的家世并不算好。 秦德昌兄弟四个,长兄德诚,他是次子,两个弟弟早死。秦德昌出生于统和十五年(997),他本来是待在耶律隆庆府上的。开泰元年(1012),耶律隆庆把他推荐给了已经亲政的耶律隆绪。他受到了耶律隆绪的宠爱,被养在宫里。后面又陪着耶律宗真骑射,被称为“秦破贴”。耶律宗真继位后,特别重用他。重熙十三年(1044)九月,耶律宗真要讨伐李元昊,秦德昌就是当时去见李元昊。秦德昌对耶律宗真说:“李王是虎狼之国,对付他不能用柔和的态度。” 秦德昌来到李元昊的住处,李元昊让他正坐,秦德昌要求并坐,还对他说:“你怎么敢傲慢地迎接上国使臣?况且皇帝亲自来了,距离你很近,你怎么能不朝见他?别说你这点小疆土,就算比这大十倍,也会土崩瓦解。”李元昊见状很火,也没有给他什么礼遇。秦德昌说:“我是草莽之身,跟亡命徒一样,也就这样了。”李元昊就朝见了耶律宗真。听他叫李元昊李王,李元昊旁边的人都想杀了他。这次战争是辽军大败,耶律宗真怎么可能打得过李元昊。秦德昌回去以后,更受宠爱。耶律宗真说,秦閤使不在身边,就跟没人一样。此后他连续担任了安营恩榆四州刺史,永州利州观察使,玄宁、奉陵、天城、保安等九军节度使。咸雍十年(1074),秦德昌去世。 这段经历应该是加以夸张了,墓志会溢美一个人的为人,然后放大他的作用。他应该是真的去见了李元昊,但有没有这么横就不知道了。 耶律宗真攻打西夏,带了十几万,“遂亲将骑兵十万出金肃城,弟天齐王马步军大元帅将骑七千出南路,韩国王将兵六万出北路,三路济河长驱。”《宋史》。他打不过李元昊不是很正常?耶律宗真打了败仗以后,为了控遏西夏,升云州为西京。耶律隆绪攻打高丽带了四十万,然后从高丽跑回来,他打高丽很光荣?契丹统治者亲征都不会带太多人,耶律隆绪带的最多,因为他1009年才亲政,压抑太久了,自己打仗是他的梦想。耶律隆绪是最喜欢彰显皇权和大场面的。“(高)正以势不可敌,与麾下壮士突围出,士卒死伤者众。上悔轻发,释其罪。”真正意义上的亲征,他自己都后悔了。“二十九年春正月乙亥朔,班师,所降诸城复叛。至贵州南峻岭谷,大雨连日,马驼皆疲,甲仗多遗弃,霁乃得渡。”他要是跑慢点会不会被高丽军切断后路,会不会仅以身免?不过他带了四十万,挺难杀的。不过打完也没有四十万了。他攻打高丽,死了很多人,最后一次是惨败。“契丹兵奔北,我軍追擊之,涉石川,至于盤嶺,僵尸蔽野,俘獲人口、馬駞、甲冑兵仗,不可勝數,生還者僅數千人,契丹之敗,未有如此之甚。”《高丽史》。这是辽国开国以来到他亲政对外最大的败仗。“天圣三年,契丹常伐高丽,是年,朝廷遣利瓦伊奉使,高丽杀契丹兵二十万,匹马只轮无回者。自是契丹常畏之,而不敢加兵。”《长编》。天圣应为天禧,天禧三年就是1019年,写错年号是挺常见的。二十万太吓人了,应该是死了十万左右,只有几千个人回去。耶律隆绪对高丽的惨败比耶律宗真对西夏的惨败严重得多。怎么耶律宗真就被人骂死了,他就没事?辽国的军事疲软是从耶律隆绪开始的。从耶律隆绪开始,别人就发现了辽国的军事不怎么样。耶律隆绪一亲政,辽国就立刻变得拉垮了。只不过耶律隆绪庙号好看,别人就给他淡化或忽略了。这个人叫“圣宗”是因为有萧绰执政时期,不要因为庙号就过度高估。他从来都没优秀过,就是一个庸劣的人。他就是最名不符实的皇帝。辽丽战争没多少人关心,其实这场战争的危害性远大于辽夏战争。 #辽兴宗##耶律宗真##辽夏战争##李元昊##秦德昌##契丹##辽国##辽金史#
萧思温可以开一家婚姻介绍所 萧思温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他的家族也就是中等贵族,但他却娶到了耶律德光的女儿。吕不古可能是皇后萧温生的。耶律德光的两个女儿没有记载生母,嘲瑰可能是庶出。耶律德光有四个嫡子,耶律璟、罨撒葛、提离古、只撒古。耶律璟和罨撒葛是萧温生的,提离古有可能也是。只撒古不知道,可能是萧温,或者继后(可能有),也可能是高级妃。辽国是这样的,高级妃生的儿子也是嫡子。 耶律璟出生于931年,提离古出生于933年,罨撒葛出生于934年,萧温在罨撒葛出生后因为产后感染去世。要是吕不古是萧温生的,那么她就是耶律璟的姐姐。要是不是萧温生的,那她也是比耶律璟大的。辽史说萧思温是耶律璟的“密戚”,是亲姐姐的可能性比较大。 吕不古被德光封为燕国公主,嫁给萧思温。德光为何要把女儿嫁给萧思温就不知道了。萧胡辇的出生时间可能是942年,那么吕不古应该出生在925年左右。她自己想嫁给萧思温的可能性不大。德光为何要把女儿嫁给萧思温就不知道了。萧思温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也没什么魅力。史书记载他为人小气,又喜欢打扮自己。有可能他很会讨别人的欢心,他后面变成了耶律璟的近臣,能够得到耶律璟的信任,自然是有一手的。 萧思温和吕不古生了三个女儿:胡辇、萧氏、萧绰。萧思温的优点就是会看人,耶律斜轸是他推荐的。他自己娶到了公主,又把胡辇嫁给了罨撒葛。耶律璟和萧敌鲁、萧思温家族都是走得比较近的,萧敌鲁、萧思温家族都出自述律平母亲的前夫之族,耶律璟把朴谨公主(罨撒葛之女)嫁给了萧讨古(萧敌鲁孙子)。萧思温把胡辇嫁给罨撒葛,不出意外胡辇以后就是皇后。 萧思温是很想当国丈的,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女儿就是用来押宝的。 耶律贤和萧绰小时候很可能是认识的,耶律贤的祖父耶律倍和萧绰的外祖父耶律德光是亲兄弟,他俩是比较远的表兄妹。耶律贤被养在永兴宫,吕不古作为德光的女儿,属于永兴宫。耶律贤对这个表妹应该挺熟的。 罨撒葛两次谋反,第二次被赶到了西北。此时萧思温等不住了。他就去找了耶律贤,表示愿意支持他,条件是娶萧绰。耶律贤同意了。这样他又把三女儿押到了另一个皇位继承人身上。耶律贤作为耶律阮的儿子,是绝对不可能继位的,只要耶律璟脑子没问题,就不可能把位子传给他。但是他作为耶律阮的儿子,距离皇位是很近的,也算继承人。 支持耶律贤的势力主要有萧思温、高勋、女里、韩氏家族(韩匡嗣)、耶律贤适,萧思温和高勋应该是后面入伙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萧思温,后族。萧思温和耶律贤的见面应该很隐蔽,萧思温本来是耶律璟的人,要是耶律璟知道,那萧思温就完了,耶律贤也完了。耶律贤篡位时率领的一千多铁甲骑兵应该是耶律贤适等人提供给他的。 很快耶律璟遇刺,耶律贤自立,任命萧思温为枢密使,并迎娶萧绰入宫。萧绰家族本来是不重要的,在萧绰入宫后才有“萧绰家族”这个概念。耶律贤和萧绰很可能是早就认识的,有可能耶律贤暗恋她。萧思温并没有把二女儿嫁给他,而是把小女儿嫁给他。出嫁未必要按照顺序,有可能他没多想,有可能他就是想把萧绰嫁给他。萧绰自然是三姐妹里面能力最强、魅力最大的。要是二姐嫁给他,可能耶律贤不会那么喜欢她,她在政治上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以后就没有激动人心的萧太后了。 耶律贤随即把萧绰的二姐嫁给了喜隐,耶律贤篡位的时候,喜隐正在监狱里。萧思温找他没用,而且也不会去找他,喜隐的性格是不能成事的。这样,萧思温的二女儿又嫁给了接近皇位的人。萧思温自己娶了公主,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三个最接近皇位的人(虽然顺序不同)。他很会看人,他可以开一家婚姻介绍所,帮别人找对象、选女婿。那生意肯定很好,大家都会对此满意的。 #萧思温# #耶律贤# #辽景宗# #萧绰# #萧太后# #契丹# #辽国# #辽金史#
耶律贤是契丹统治者里面脾气最好的 耶律贤是契丹统治者里面脾气最好的,他也杀过人,因为厌魅赐死了耶律阮的两个女人。还有杀死过萧海里兄弟、高勋女里。还有耶律喜隐父子。但他杀人都是有合理性的。古代厌魅是肯定会死的。萧海里兄弟和高勋、女里杀死了萧思温,把他的老丈人杀了,自然会被处死。女里是耶律贤的挚友,高级点,赐死。耶律喜隐父子是因为谋反。关于耶律贤时期的情况,可以去看我的帖子《论景宗朝的政局》。 耶律贤给刘继元写信都比较客气,喜隐都看不下去了,说你这么写有损国体。在耶律贤时期,宋辽曾进行了一次和谈。辽国说是宋朝主动的,宋朝说是辽国主动的。史书当然会这么写。应该是耶律贤主动的,当时辽国才经历了耶律阮、耶律璟时期的混乱,需要休养生息。而且以耶律贤的性格也会主动去和谈。赵匡胤是一个雄主,他主动跟耶律贤和谈的可能性不大。耶律贤继位后,就把萧绰的二姐嫁给了喜隐,拉拢他。这样他们就是连襟了。但是喜隐不搭理他,瞧不起他。喜隐是李胡的儿子,耶律贤的堂叔,辈分比他大。而且李胡家族觉得皇位天然属于他们,李胡是述律平最爱的儿子。耶律贤篡位的时候,喜隐在监狱里面,对喜隐来说是被这小子抢先一步。有一次喜隐大摇大摆地去见他,耶律贤把他打了一顿,他回去就造反了。之后耶律贤又让他当西南面招讨使,就是想跟他好好相处的。但是他又不搭理他,又造反了,手里有点人就造反,被耶律贤囚禁了起来。后面投降辽国的宋朝士兵想给辽国制造混乱,劫立喜隐不成,就拥立其子留礼寿为帝。此时留礼寿已经称帝了。这个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死的。耶律贤就把他们父子处死了。 耶律贤的性格跟他爹不一样,耶律阮是豪爽的,喜欢美酒和美色。耶律贤的性格是内向、温和的。他的儿子也跟他不一样,耶律隆绪亲政后也是喜欢美酒和美色的,是一个粗暴的契丹人。耶律贤是契丹男人里面的异类。 萧绰入宫后是过得很幸福的,耶律贤没跟别人生过孩子。萧绰生下次子隆庆以后,他就陪她回她的老家了,给她的家人封赏。以耶律贤的性格和她对萧绰的感情,他是会照顾她的。耶律贤是一个温柔体贴的男人,个性不鲜明,会顺着她。在古代女强人的丈夫和儿子基本都是这样的。耶律贤和耶律隆绪都是个性不鲜明的。耶律贤顺着她是因为喜欢她。耶律隆绪顺着她是因为孝顺,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实权,还有害怕。耶律隆绪在萧绰面前是毫无个性的,在她死后才表现出个性。 耶律贤和萧绰的关系是很好的,在萧太后身上自然有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萧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称“朕”的皇后,这个被人理解为代理皇权。那并不是代理皇权的意思。耶律贤大概率不是病秧子,而且他是实权皇帝,萧绰当皇后的时候是辅佐,当太后的时候是执政,概念完全不一样。这个是他想让萧绰说的话更有权威性,他喜欢她自然会喜欢天天听她说。而且游牧民族也不会讲究这个。萧绰在耶律贤的允许下任命了十位大臣,“景宗成皇帝接四圣以承祧,承天皇太后冠十臣而辅政。”萧绰当皇后的时候没有尊号,所以有时会用承天皇太后来称呼。萧绰任命的大臣自然就是耶律贤的人。萧绰当皇后时的辅佐是公开的,当太后时的执政就更不用说。萧绰当太后就是实际上的女皇,统治辽国二十七年。辽国几乎所有皇后都是参政的,萧绰是权后,这个跟耶律贤的性格有关。这种性格温和的男人见到御姐,是会产生爱慕之情的。他喜欢女强人,想和她一起把国家治理好。萧绰最小的孩子药师奴夭折后,他让她为他建立了军州。因为孩子是母亲生的,女人会更不容易。萧绰悲伤,他自然很心疼她。乾亨二年(980),耶律贤陪萧绰去南京赏花了。他看的估计不是花,在他眼里萧绰当然比花好看多了。萧绰也是喜欢他的,但她更爱自己和辽国,耶律贤爱咋地咋地。观音奴是在耶律贤生前出嫁的,耶律贤让萧绰赐给她奴婢万口。他俩都很爱第一个孩子。 #辽景宗##耶律贤##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辽金史#
辽国在耶律德光时期兴盛过一次 辽国是由阿保机开创,由耶律德光壮大,由萧绰达到极盛的。辽国在耶律德光时期兴盛过一次,对内改革,对外开疆拓土,从后晋手里取得燕云十六州。兴兵南下,攻灭后唐、后晋(虽然有偶然性),入主中原。各个政权都来朝贡,不过高丽没有来,高丽把辽国送去的骆驼都饿死了,当时耶律德光和后晋有矛盾,所以他没管,高丽到了萧绰手上才臣服。 辽国的科举制度是耶律德光开创的,“会同初,登进士第,为卢龙巡捕官。”《辽史•室昉传》。应历十五年(965)的《重修范阳白带山云居寺碑》,落款是“前乡贡进士郑熙书。”耶律德光时期就有科举了。就是耶律德光死后,辽国进入了混乱时期,科举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到了统和六年(988),萧绰又把它重开了一次。 耶律德光是一个严肃、很会自省,但对外又很残暴的人。他对内素质极高,对内政极其负责,对内的素质可以仅次于萧绰。耶律德光是一个偏执狂,从他的各种行为可以看出来。 “‘高行周、符彦卿皆诣契丹牙帐降。契丹主以阳城之战为彦卿所败,诘之。彦卿曰:“臣当时惟知为晋主竭力,今日死生惟命。’契丹主笑而释之。”《资治通鉴》。符彦卿就是在白团卫村之战中让他骑骆驼的人,耶律德光把他放掉了。后面符彦卿的女儿嫁给了赵光义。胜败乃兵家常事,明天说不定就是别人骑骆驼了。 耶律德光对自己要求很高,很会自省,不过他这个要求很高只限于内部。“(张)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张砺跑了,耶律德光知道原因以后,就把负责他的通事高彦英打了一顿,向他道歉。 “(会同)八年,伐晋,败晋将杜重威,追至望都。翰奏曰:「可令军下马而射。」帝从其言,军士步进。敌人持短兵猝至,我军失利。帝悔之曰:「此吾用言之过至此!」”萧翰让契丹兵下马步战,耶律德光听了,然后骑了骆驼。他马上反省自己,说自己太听他的话了。 耶律德光穷兵黩武,老是和后晋打仗,述律平看不下去,就说了他,她是想和后晋和谈的。但是耶律德光不听。他就是这种性格,认定一件事,任谁都拉不回来。而且他性格急躁,一边很会反省自己,但遇到了对外的情况,他就会搞屠杀。 耶律德光入汴后,张砺劝他用汉人治理中原,述律平也是这种看法。对述律平来说,入主中原并且开始治理,这种很重要的事,他是绝对不能乱来的。但是耶律德光没听。耶律德光就是一个能力强但是性格有问题的人,需要好好研究。 耶律德光后面发现他们说的是对的,但已经晚了,他在退出中原以后,又反省自己了,还写了一份东西。他现在知道应该“推心庶僚、和协军情、抚绥百姓”了。耶律德光就是入主中原失败以后被气死的。一方面他是偏执狂,一方面他很会反省自己,每天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很影响身体和精神的。用现在的流行词来说就是“内耗”。他把自己气死了。 不过他就算用汉人治理中原,他也未必待得长久,五代军阀会把契丹人赶出去的。耶律德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性格有问题。 他死了以后,辽国就进入了混乱时期。耶律阮、耶律璟在位时是最混乱的。耶律阮想通过对外征伐来缓解矛盾,但贵族都不乐意跟他去。第二次去的时候,贵族把他给杀了。耶律璟内部也是叛乱频仍。耶律贤时期是相对稳定。到了萧太后上台,辽国才稳定下来,并且走向全盛。辽金史学界出于厌女,说萧绰内部很混乱。营销号也是如此。网上的人不看史书,跟着他们走,也说她内部混乱。其实萧绰执政时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平静的,辽国也在她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萧绰做什么都是有规划的。事情都是这样的,在混乱时期以后,会出现一个雄主,收拾残局,然后把国家推向极盛。对辽国人来说,萧太后的伟大是怎么说都不过分的。耶律德光死后,上天就把重任交给了一个小女孩。 #辽太宗##耶律德光##契丹##辽国##辽金史##萧绰##燕云#
关于辽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是一直被网上低估和忽略的,网上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因为营销号和b站视频不宣传他。就算是知道他的也只知道那两个梗,骑骆驼和腊肉。觉得耶律德光差的应该是没有好好看《辽史》,耶律德光在辽国(不算西辽)排第三是没有问题的。耶律贤和耶律隆绪不可能比他强的。网上最出名的辽国皇帝是阿保机和耶律隆绪,而且吹捧耶律隆绪的人基本上都是把萧绰的功绩算他头上,跟精神病院一样。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是萧绰执政的。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网上有懂历史的人把耶律德光排在耶律隆绪前面,然后有人说耶律德光怎么可能比耶律隆绪强?这个人就是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了。自己是死白痴,还觉得别人有问题。而且网上这种死白痴到处都是。耶律德光就是一个有缺陷的雄主。辽国是由阿保机开创,由耶律德光壮大,由萧绰达到极盛的。耶律德光是一个内政优秀,对内极其负责,对外残暴的人。在辽国只有阿保机、耶律德光、萧绰是优秀的,其他人各有各的烂。耶律德光死后,下一个时代就交给了萧绰。 国内的耶律德光研究必须得到重视。 “八月壬戌,捕鹅于沿柳湖,风雨暴至,舟覆,溺死者六十馀人,命存恤其家,识以为戒。戊辰,林牙迪离毕逸囚,复获而鞫之,知其事本诬构,释之。” “唐将张敬达、杨光远又阵于西,未成列,以兵薄之。而行周、彦卿为伏兵所断,首尾不相救。敬达、光远大败,弃仗如山,斩首数万级。敬达走保晋安寨,夷离的鲁与战,死之。敬瑭率官属来见,上执手抚慰之。癸卯,围晋安。甲辰,以的鲁子徒离骨嗣为夷离,仍以父字为名,以旌其忠。南宰相鹘离底、奚监军寅你已、将军陪阿临阵退懦,上召切责之。”《辽史》 “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以步兵陈于城西北山下,契丹遣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唐兵见其赢,争逐之,至汾曲,契丹涉水而去。唐兵循岸而进,契丹伏兵自东北起,冲唐兵断而为二,涉兵在北都多为契丹所杀,骑兵在南者引归晋陷寨。契丹纵兵乘之,唐兵大败,步兵死者近万人,骑兵独全。”《资治通鉴》 “二月丁亥,以军前所获俘叛入幽州者皆斩之。壬寅,诏诸部休养士卒。” “三月壬戌,将东幸,三克言农务方兴,请减辎重,促还朝,从之。” “壬子,诏群臣及高年,凡授大臣爵秩,皆赐锦袍、金带、白马、金饰鞍勒,着于令。” “大赦,改元会同。是月,晋复遣赵莹奉表来贺,以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十六州并图籍来献。於是诏以皇都为上京,府曰临潢。升幽州为南京,南京为东京。改新州为奉圣州,武州为归化州。升北、南二院及乙室夷离为王,以主簿为令,令为刺史,刺史为节度使,二部梯里已为司徒,达剌干为副使,麻都不为县令,县达剌干为马步。置宣徽、阖门使,控鹤、客省、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判官、文班牙署、诸宫院世烛,马群、遥辇世烛,南北府、国舅帐郎君官为敞史,诸部宰相、节度使帐为司空,二室韦闼林为仆射,鹰坊、监冶等局官长为详稳。” “五月乙巳,禁南京鬻牝羊出境。思奴古多里等坐盗官物,籍其家。” “闰月癸未,乙室大王坐赋调不均,以木剑背挞而释之;并罢南、北府民上供,及宰相、节度诸赋役非旧制者。” “己丑,以南王府二刺史贪蠹,各杖一百,仍系虞候帐,备射鬼箭;选群臣为民所爱者代之。” “冬十月丁未,上以乌古部水草肥美,诏北、南院徙三石烈户居之。” “壬申,次石岭,以奚王劳骨宁监军寅你已朝谒不时,切责之。” “庚寅,诏扈从扰民者从军律。” “六月乙未朔,东京宰相耶律羽之言渤海相大素贤不法,诏僚佐部民举有才德者代之。” “丙辰,诏以于谐里河、胪河之近地,给赐南院欧突吕、乙斯勃、北院温纳何剌三石烈人为农田。” “壬午,边将奏破吐谷浑,擒其长;诏止诛其首恶及其丁壮,馀并释之。” “丁丑,诏有司教民播种纺绩。除姊亡妹续之法。” “丙辰,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 “四年春正月壬戌,以乙室、品卑、突轨三部鳏寡不能自存者,官为之配。” “二月壬辰,上将南幸,以诸路有未平者,召太子及群臣议,皆曰:「今襄、镇、朔三州虽已平,然吐谷浑为安重荣所诱,犹未归命,宜发兵讨之,以警诸部。」上曰:「正与朕合。」遂诏以明王隈恩代于越信恩为西南路招讨使以讨之,且谕明王宜先练习边事,而後之官。”《辽史》。 #辽太宗##耶律德光##契丹##辽国##辽金史##五代##燕云#
辽国使者为萧绰成服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末,萧绰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派右武卫上将军耶律突鲁姑、广德军节度使耶律锡尔宁,副使右骁卫大将军寇卿、太常少卿邢佑去祝贺宋朝明年正旦。十二月六日,萧绰病危,十二月十一日,萧绰去世。消息传到宋朝,当时耶律突鲁姑还在那里,客省使曹利用就把消息告知了他。不久告哀使耶律信宁抵达宋朝。宋真宗就让耶律突鲁姑等人在开宝寺设位奠哭。之后宋真宗在内东门制服发哀,还把耶律信宁召进来安抚,询问当时的情况。 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北朝皇太后凶讣,遣使来告哀。诏遣官迓之,废朝七日,择日备礼举哀成服,礼官详定仪注以闻。其日,皇帝常服乘舆诣幕殿,俟时释常服,服素服,白罗衫、黑银带、素纱软脚幞头。太常卿跪,奏请皇帝为北朝皇太后凶讣至挂服,又奏请五举音。文武百僚进名奉慰,退幕殿。仍遣使祭奠吊慰。 三年正月,契丹贺正使为本国皇太后成服,所司设幕次、香、酒及衰服、绖、杖等,礼直官引使、副已下诣位,北向再拜。班首诣前,执盏跪奠,俯伏,兴,归位,皆再拜。俟使已下俱衰服、绖、杖,成服讫,礼直官再引各依位北向,举哭尽哀。班首少前,去杖,跪,奠酒讫,执杖,俯伏,兴,归位。焚纸马,皆举哭,再拜毕,各还次,服吉服,归驿。 ——《宋史》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宋真宗##辽金史#
要是萧绰废了耶律隆绪 萧绰最爱的儿子是耶律隆庆,次子,这个人是梁王、南京留守、天下兵马大元帅,有自己的斡鲁朵,地位几乎与耶律隆绪平等。而且由于耶律隆绪长期没有嫡子,萧绰是有让耶律隆庆继承的想法的(隆庆在萧绰生前生了三个嫡子)。隆庆也一直很想当皇帝,性格狂妄跋扈。只要他活着,耶律隆绪永远胆战心惊。 要是萧绰废了耶律隆绪,改立耶律隆庆,那辽国历史肯定不一样。耶律隆庆是不会去攻打高丽的。萧绰要是想立他,应该会在他继位后把权力交给他,或者让他当两三年傀儡,快死的时候再把权力交给他。耶律隆庆是不会去攻打高丽的,一继位就是实权皇帝或者只当过短期傀儡的是不需要证明自己和发泄的,耶律宗真和耶律弘基也不需要证明自己。 耶律隆绪当了27年的傀儡,亲政后为了证明自己是皇帝,证明自己的能力,以高丽弑君、朝贡不时等理由对高丽大规模用兵。耶律隆绪是很想自己当统帅自己打仗的,但萧绰亲征的时候他就是作为傀儡待在军中。1010年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亲征。 他这么做也是顺带弄死韩德让(带他去寒冷的高丽,让他得病),韩德让回来以后过了两个月就死了。耶律隆绪和他的父亲很像,有小聪明,但是没有大智慧。 萧绰是不会对高丽大规模用兵的,她曾经对高丽用过一次兵,只是想让对方称臣纳贡,不规律也没事。耶律隆绪违反了她的政策,发动了旷日持久的辽丽战争(1010—1019)。不过没有萧绰的长期执政,他也不会去攻打高丽。他38岁才亲政,需要通过攻打高丽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发泄,耶律隆绪也是辽国皇帝里面最爱彰显皇权的。萧绰是不会去重视儿子的想法的,他想做什么只能等她死了再说。 耶律隆绪当然是急躁的,他亲政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想做什么当然得立刻去做。他攻打高丽的时候,萧绰还没凉透,等她凉透了,他都几岁了?给萧绰守完三年丧,他就四十一岁了。 耶律隆绪亲征高丽,自己都后悔了,“(高)正以势不可敌,与麾下壮士突围出,士卒死伤者众。上悔轻发,释其罪。”《辽史》。“二十九年春正月乙亥朔,班师,所降诸城复叛。至贵州南峻岭谷,大雨连日,马驼皆疲,甲仗多遗弃,霁乃得渡。”《辽史》。当时投降辽军的高丽城市全都反叛了,他怕后路被切断,只能从高丽落荒而逃。“契丹兵爲諸將鈔擊,又因大雨,馬駞疲乏,甲仗皆失。渡鴨緑江引去,鄭成追之,及其半渡,尾擊之,契丹兵溺死者甚衆,諸降城皆復之。”《高丽史》。“及是,契丹又大举来伐,(王)询与女真合兵拒之,契丹大败,帐族卒乘罕有还者,官属战没大半。乃令幽蓟选尝干仕进及稍知书者以补其乏,归取介胄万副,隆庆以疑间不给,拔寨遁归。”《长编》。开泰五年(1016),耶律隆庆突然间死了。耶律隆绪再也不用胆战心惊了。 此后耶律隆绪一直在对高丽用兵,他打成啥样史书有记载的,王询是他这辈子的对手。王询在位二十二年,很多时间都在和耶律隆绪打仗,谁让他碰到一个疯子呢?最后一次辽国败得最惨(所谓的“龟州大捷”),“十二月丁酉,宋遣吕夷简、曹璋来贺千龄节。是月,萧排押等与高丽战于茶、陀二河,辽军失利,天云、右皮室二军没溺者众,遥辇帐详稳阿果达、客省使酌古、渤海详稳高清明、天云军详稳海里等皆死之。”《辽史》。“(十二月)戊戌,契丹蕭遜寧以兵十萬來侵,王以平章事姜邯贊爲上元帥、大將軍,姜民瞻副之,帥兵至興化鎮,大敗之。遜寧引兵直趨京城,民瞻追及於慈州,又大敗之。”“十年春正月辛酉,蕭遜寧至新恩縣,去京城百里。王命收城外民户入内,清野以待。遜寧遣耶律好德賫書至通德門,告以回軍,潛遣候騎三百餘至金郊驛。我遣兵一百,乘夜掩殺之。”“二月己丑朔,丹兵過龜州,邯贊等邀戰,大敗之,生還者僅數千人。”《高丽史》。“契丹兵奔北,我軍追擊之,涉石川,至于盤嶺,僵尸蔽野,俘獲人口、馬駞、甲冑兵仗,不可勝數,生還者僅數千人,契丹之敗,未有如此之甚。”《高丽史》。这是辽国开国以来到耶律隆绪亲政时对外最大的败仗,辽军元气大伤。富弼的奏折:“天圣三年,契丹常伐高丽,是年,朝廷遣利瓦伊奉使,高丽杀契丹兵二十万,匹马只轮无回者。自是契丹常畏之,而不敢加兵。”《长编》。这里的天圣应为天禧,天禧三年刚好是1018年,写错年号是挺常见的事。二十万太吓人了,应该是死了十万左右,只有几千个人回去。而且这次是以少打多,高丽军有二十万。之前死了那么多人,耶律隆绪还有能力拿出很多人吗?而且高丽是越打越强的,耶律隆绪一直在给高丽送钱送人头,高丽能不越打越强吗? 耶律隆绪败了就是王询赢了,你们可以比较一下耶律隆绪和王询哪个强,这两个人是死对头,还是同年死的,都是1031(辽史记错了王询的死亡时间)。 #辽圣宗##耶律隆绪##辽丽战争##高丽##王询##耶律隆庆##契丹##辽金史#
契丹人物志——刘祜 刘祜,《辽史》无传。出自遵化刘氏。后唐时期,他的高祖父刘奉殷被契丹人俘虏了,可能是阿保机或者耶律德光俘虏的。他变成了部曲。但他受到了任用,一直当到了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曾祖父刘存义担任青州节度使。祖父延宁,担任东头供奉官。父亲刘匡善,担任内寄班袛候。统和十三年(995)四月,萧绰下诏“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可能是因为这道诏书,他们家脱离了部曲的身份。 刘祜出生于太平五年(1025),有三个哥哥,刘柬、刘裕、刘祁。 刘柬和刘祁参加了耶律宗真亲征西夏的战争,攻打李元昊和攻打李谅祚的战斗,他们应该都参与了。哥哥们去参加辽夏战争的时候,刘祜就待在家里照顾母亲,等两个哥哥回来,已经“财富甲于乡邑。” 刘祜先担任了诸道商榷官,后又当到了内府杂支使。寿昌四年(1098)冬天,刘祜从知营州军州事当到了奉陵军节度使。第二年的十月,刘祜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刘祜有三位妻子,先娶了耿绍忠的孙女,耿绍忠就是上谷耿氏的成员,这个汉族世家和玉田韩氏的联系非常紧密。耿绍忠的弟弟耿绍纪娶了韩德让的姐妹。在统和四年(986)的卫国战争中,萧绰任命耿绍忠为蔚州监城使,但是部下把他挟持到了宋朝。萧绰因为他是被挟持的,而且和韩氏家族有联姻,她就没处罚他的家人。耿绍忠的女儿耿氏还进入了宫廷,后面当到了耶律隆绪的淑仪。之后他又娶了天平军节度使杨守拙的女儿。第三位妻子是自己母亲的侄女马氏。马氏对刘祜的孩子们视如己出。刘祜有八子三女,八个儿子,公著、公育、公锐、公直、公贞、公衡、金累、兴化。三个女儿,长女嫁给了秘书少监王仲舆,早死。次女嫁给了韶阳军节度副使韩绛。第三女在刘祜死时还没有出嫁。 #契丹##辽国##辽兴宗##耶律宗真##辽夏战争##刘祜##辽金史#
与萧胡辇一起谋反的夫人夷懒可能与李胡家族有关 关于萧绰的两个姐姐,我写过很多帖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里再申明一次,夷懒并不是她的二姐,萧绰二姐是赵妃(赵王妃),在统和前期就死了。赵妃最后一次出现在辽史里面是在统和四年(986)六月,当时萧绰与宋朝激战正酣。赵妃作为萧太后的姐姐,是很重要的人物,她没有记载了,肯定是出了什么事。《长编》记载她在宴会上要毒死萧绰,被人告发,她就被萧绰赐死了。她就是这么死的。赵妃的丈夫和儿子(即喜隐父子)因为谋反被耶律贤处死,很快耶律贤也死了,她只能够报复到萧绰头上。这场宴会很可能发生在统和四年(986)六月以后,统和四年(986)六月以后,统和五年(987)以前,萧绰带着耶律隆绪去了观音奴的府上,“幸齐国公主第宴。”可能就是给她过生日。观音奴是萧绰最爱的孩子。二姐趁机下毒,但被人告发,萧绰把她赐死了(也是毒酒)。因此她失去记载了。 夷懒并不是二姐,夷懒是在统和二十四年(1006)和萧胡辇一起谋反的。当时辽国的最高统治者就是女的,这场造反也是由两个女人发动的。萧绰把萧胡辇软禁在怀州,把夷懒囚禁在南京。她们的余党都被活埋。一年多以后,萧绰赐死萧胡辇。当时萧绰已经55岁了,身体不太好了。她要是不赐死她,在耶律隆绪亲政以后,支持萧胡辇的人可能会把她劫出来,反对他。以耶律隆绪的脑子能解决?别说什么萧绰为了儿子,萧绰最爱自己和辽国,她是想让辽国平稳点的。她要是为了儿子,不可能让他三十八岁才亲政的,此时耶律隆绪的内心早已扭曲。他在亲政后仍然活在萧绰的阴影下,一辈子精神压力都很大。耶律隆绪是一个死气沉沉的人。 这场谋反是由两个女人发动的,萧胡辇和夫人夷懒。那么夷懒是什么人?萧绰在平叛以后追封李胡为皇帝,重新安葬他。夷懒可能与李胡家族有关。当时耶律德光已经没有嫡出的后代,萧胡辇是联合耶律李胡家族一起做事的。萧胡辇应该许了李胡家族好处,事成之后立李胡家族某个孩子为帝,自己当执政太后。萧胡辇年纪大了,执政不了多久就得死了,李胡家族也不会介意。史书记载李胡有两个儿子,耶律喜隐、耶律宛。耶律宛是庶长子。他未必只有两个儿子,史书记载的儿子很多时候不是全的。李胡的墓志铭已毁,他的家庭情况不清楚。喜隐也未必只有留礼寿一个儿子。夷懒可能是耶律宛的妻子,也可能是别人,她应该和李胡家族有关。 耶律李胡的墓地在祖州,辽国是这样的,儿子犯错被打发给父亲守陵,妻子犯错被打发给丈夫守陵。夷懒为何不是被囚禁在祖州,而是南京?有可能她跟耶律李胡的庶子有关,所以囚禁地点不一定是祖州。萧胡辇很快被赐死了,夷懒下场不明。 统和二十六年(1008)七月,萧绰追封耶律李胡为皇帝,谥号“寿昌恭顺昭简皇帝”(金国为了避讳,改为“钦顺”),与述律平的谥号“圣元神睿贞烈皇后”(“圣元”是阿保机的谥号)刚好对应。李胡是述律平最爱的儿子,他跟述律平关系有多深自不必言。“寿昌”是李胡当皇太弟时的尊号,被萧绰直接拿来用了。萧绰不是什么虚荣的人,对她来说,有什么方便就拿来用,别给她搞没用的。 她追封耶律李胡就是为了安抚李胡家族,让他们别搞事了。他们之后也的确很安分。之后萧绰以帝王的礼节重新安葬李胡。耶律李胡的墓长达50米,比耶律贤的墓更大,萧绰执政时期是辽国的全盛期,她自然有能力修这样一座墓。已经不是耶律贤刚死时的凋敝景象。 萧绰是辽国的主宰者,她追封李胡为皇帝,以帝礼把他重新安葬,李胡家族自然感受到了她的善意和压迫力。萧绰是一个雄主,雄主做事自然是充满气势的。 #契丹##辽国##萧绰##萧燕燕##承天太后##夫人夷懒##耶律李胡##辽金史#
萧胡辇的性格是怎样的? 萧胡辇作为萧绰的大姐,她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她是在西北征战的女将军。关于萧胡辇的史料主要散落在《辽史》、辽代石刻、《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契丹国志》、《杨文公谈苑》里面。其实对一个人感兴趣自然会去找关于他(她)的史料,奈何网上的多数人不看史书,到处都是傻缺。 萧绰是辽国的最高统治者,她的姐姐、次子(耶律隆庆)都有很大权力。萧胡辇老是待在西北,在那里有很大的势力,萧胡辇战功赫赫,“统和间,皇太妃出师西域,拓土既远,降附亦众。”比较出名的可敦城就是她向萧绰奏置的。 萧绰的两个姐姐,大姐胡辇嫁给了罨撒葛,封齐妃(齐王妃),二姐萧氏嫁给了喜隐,封赵妃(赵王妃)。按照萧绰的年纪、萧思温与罨撒葛联姻的时间、胡辇外孙女北也出生的时间计算,胡辇可能比萧绰大了十一岁左右。罨撒葛是穆宗的继承人,不出意外胡辇就是皇后。但是罨撒葛犯错被赶到西北了,萧思温等不到他回来,就临时去找耶律贤,和耶律贤一起篡位。萧绰就变成了皇后。此时胡辇当王妃已经有九年左右了,她对此自然介意。罨撒葛在萧绰生出皇子以后就气死了。耶律贤为了安抚他们,就追封罨撒葛为皇太叔,胡辇就变成了皇太妃。 但姐妹俩的隔阂并不是很深,要是很深,萧胡辇在萧绰刚上台的时候就该造反了,而不是等到二十多年后。姐妹俩一开始的关系就还行。 关于萧胡辇的史料是很少的,导致她的形象比较模糊。但从她仅有的史料还是能看出她的性格的。冲动。从两个现象可以看出来,男宠和造反。 待在西北的时候,她喜欢一个叫挞览阿钵的驯马的奴隶,很快就让他来自己的寝帐。萧绰听说以后,就命人把挞览阿钵抓起来,用沙袋打了一顿,让他们分开。萧绰不是介意男宠这件事,她是介意他出身低。一个奴隶居然敢找皇太妃。萧绰是解放奴隶最多的契丹统治者,但她是封建统治者,自然有很浓重的阶级观。她这么做,一方面是喜欢管着姐姐,一方面是她有阶级观。 这件事应该发生在统和中期,就是统和十二年(994)到统和二十年(1002)之间。萧绰四十几岁的时候。994年是萧胡辇刚去西北打仗,1006年是她第二次造反,而在1004年她还在给萧绰上奏表,并且还奉萧绰的命到过宋辽边境。第一次造反是在994年之后,1004年,尤其1002年以前。和奴隶的事应该也在这之间。 萧绰为此发火以后,过了一年,萧胡辇想着她的气已经消了,就过来请求她。这次萧绰同意了,这时候她的老毛病又犯了。对萧绰来说,不管是她的家族、韩氏家族,还是和她有关系的人,必须出去建立战功。她封挞览阿钵为将军,让他和胡辇在西北打仗。他们在建立战功以后,就造反了,他们想联合骨历扎国篡夺萧绰的位子。这次谋反辽史没有记载,《长编》记载了,辽史不会记载所有造反的,罨撒葛找人算命(也算谋反)本纪没有记载,喜隐的第二次谋反本纪也没有记载。骨历扎国就是北阻卜耶睹刮部。胡辇跟他们很熟,他们也愿意和她联手。但是胡辇还没有动手,萧绰就知道了。应该是有人去举报了。萧绰就夺了她的兵权,让她待在幽州(南京)。《长编》说“命领幽州”,一般来说,契丹女人失势,都会被赶去给丈夫守陵(就是软禁)。“幽州”可能为怀州之误。南京是萧绰经常待的地方,她为何要把萧胡辇放在南京?萧胡辇和燕云没什么关系的,她主要是跟西北有关系。也有可能萧绰没怎么处罚她,就是让她在南京待着。这次萧绰的确原谅她了。辽国就是这样的,契丹大贵族谋反,第一次往往被原谅。萧绰对她的态度符合辽国传统。 之后萧绰又让她去西北了,签订澶渊之盟的同一年,萧胡辇奏置可敦城。这是关于她们关系和睦的最后记载。 统和二十四年(1006)五月初一,她又谋反了。这次谋反应该比较激烈。萧绰把萧胡辇软禁在怀州,把夫人夷懒囚禁在南京,余党全部活埋。辽国的最高统治者就是女的,这场造反也是两个女人发动的。萧胡辇应该是耶律德光家族势力的最后代表,此时耶律德光已经没有嫡出后代了。为了对付萧绰,萧胡辇必须联合耶律李胡家族,夷懒应该是与李胡有关的人。当时皇位在耶律倍家族手里,而且经过萧绰二十多年的统治,辽国又被治理得那么好,他们对耶律倍家族的认同感已经深入人心。萧胡辇为了对付萧绰必须联合李胡家族。萧胡辇应该是给李胡家族许了帝位,她在李胡家族挑一个孩子当皇帝,自己作为太后执政。武则天六十七岁当皇帝,那她六十四岁(左右)当执政太后,有什么好奇怪的? 萧绰镇压了这场叛乱以后,就追封李胡为皇帝,以帝礼重新安葬。一年多以后,萧绰赐死萧胡辇。 萧胡辇是活不了的,当时萧绰已经55岁了,身体不太好了。要是她不赐死萧胡辇。在耶律隆绪亲政以后,支持萧胡辇的贵族可能会把她劫出来,反对他。以耶律隆绪的脑子能解决?要是萧胡辇没有被赐死,那么耶律隆绪亲政后,除了高丽战争,另一件事就是“皇太妃之乱”。萧胡辇是契丹大贵族,总会有人支持她的。 #契丹##辽国##萧绰##萧燕燕##萧太后##萧胡辇##辽金史#
契丹人物志——孟初 孟初,《辽史》无传。祖上为上谷龙门人。曾祖父和祖父都没有入仕,父亲孟载做到将作少监。孟初七岁的时候,已经有了文学才能。皇后萧观音听说他有才能,就让他过来赋诗,诗作好以后,萧观音给了他赏赐。都到皇后面前亮相了,当时的契丹贵族、汉人世家自然争相与他来往。翰林学士杨辅之和他是忘年交。观书殿学士王鼎称赞他:“此子不生,如吾道何?”大康九年(1083),孟初中了进士。大安二年(1086),当了涿州军事判官。第二年迁为永州观察判官。后面他一直做到了史馆修撰、应奉阁下文字。在母亲去世后改任中京银绢库都监。寿昌元年(1095),起复为史馆修撰,不久提拔为乾文阁待制、权勾当史馆院公事。寿昌三年(1097),孟初当了迎接宋使的接伴使。天祚帝继位后,派孟初出使高丽,去祝贺王顒的生日。 乾统三年(1103),被任命同知礼部贡举。落榜的举人恶意中伤他。天祚帝知道孟初的为人,但仍然免去了他的官职。第二年,又起复为乾文阁待制。乾统八年(1108),被任命为昭文馆学士。乾统十年(1110),改授知制诰,加左谏议大夫,进封开国公。 天庆二年(1112),孟初出使了宋朝。这一年阿骨打已经有了反辽的迹象。当年十二月,天祚帝命令孟初管押中京路汉军,镇守黄龙府。不久阿骨打起兵,辽军屡战屡败,形式危急。天庆五年(1115),天祚帝亲征,惨败。孟初就在他的亲征队伍里面,跟着他安抚诸路汉军。第二年,东京的渤海人高永昌造反了。天祚帝派兵镇压,孟初就在军队里面。就在这一年,他被授予翰林学士,仍提点大理寺。应该是他去打仗的时候,天祚帝为了安抚他而授予的。 在当年五月的沈州之战中,女真人说要来支援高永昌,辽军不相信。到了五月二十一日,女真人果然来了。辽军没有斗志,刚好下着大雨,道路泥泞,孟初的马没法很快挣脱出来,女真人冲过来的时候,他就被杀死了。《契丹国志》对此有记载:“是时军伍尚整,方议再举,忽承女真西南路都统闍母国王檄:“准渤海国王高永昌状,辽国张宰相统领大军前来讨伐,伏乞救援。当道於义,即合应援。已约五月二十一日进兵。”檄到渖州,众以渤海诈作此檄,不为备。是日,闻探东北有军掩至,将士呼曰:“女真至矣!”张琳急整军迎敌,将士望见女真兵,气已夺,遂败走入城。女真随入,先据城西南,后纵兵杀戮几尽,孟初、刘思温等死之。”孟初墓志是这样说的:“会天大雨,河水暴涨,班师驻沈州。贼出近甸,我师玩而无备,公马还泞,殁于贼中。”这人成了辽金战争的牺牲品。 #契丹##辽国##辽金战争##天祚帝##耶律延禧##阿骨打#
关于述律平与耶律德光的关系 述律平在网上也是有热度的,而且有的人会高估她。高估她的就是受了垃圾剧《燕云台》影响,还有,据说有个b站粉丝很多的up主把耶律德光的功绩算到她头上了。网上的很多人就是被这些东西害死的。 述律平的主要功绩就是辅佐阿保机开国,和定立耶律德光的皇位。她的执政时间只有一年多(926年7月—927年11月),而且没有什么政绩。耶律德光一继位就是实权皇帝,他没有亲政的说法。述律平称制但是并不执政,她当太后以后就是参政和有很大权力。述律平就是一个高配版乃马真,定立一下大汗,只是在儿子继位后仍然是有权力的。萧绰根本不可能模仿她。她俩有啥相似之处?都是太后,尊号格式一致?述律平执政只有一年多,而且没有什么政绩。耶律德光一继位就是实权皇帝。萧绰执政二十七年,功绩无数,耶律隆绪到了1009年才亲政。萧绰为什么要去模仿一个执政时间短且没啥政绩的人?哪个懂辽史的会把萧绰和述律平去比较?萧绰要比也是和耶律德光去比,萧绰对标的是辽国皇帝。萧绰执政二十七年,耶律德光执政二十年。说萧绰受到德光影响是有点道理的,德光是萧绰的外祖父,萧绰的斡鲁朵名字是他斡鲁朵的旧名。而且他们都是对内政极其负责的。 说述律平辅佐阿保机开国还有点不准确,应该说是一起开国的。述律平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后,有兵权,她的斡鲁朵应该是当皇后时就有的。阿保机忌惮她。契丹是皇族与后族休戚与共的,述律平作为开国皇后自然有很大权力。“既遇挫败,狼狈而旋。保机系王都责让,自是不听其谋。妻亦让保机曰:‘听狂口,贪财货,称其败也。’保机大惭。”《册府元龟》。阿保机打了败仗,述律平可以指责他。他俩有三个儿子:耶律倍、德光、李胡。述律平最爱李胡。李胡比耶律德光小了九岁,对她来说很可爱。阿保机对身后事的安排是有问题的,他一边立耶律倍为太子,一边又让德光当大元帅,这就给了他篡他的机会。在开国的过程中,耶律德光是有大功劳的。述律平想让李胡上台,但是他太小了,又没有功绩,别人不可能服从。那她只能立耶律德光。而且耶律倍这个人也不讨她喜欢。阿保机死后,述律平立刻争分夺秒,开始清洗耶律倍的支持者,她先把奉命去辅佐耶律倍的寅底石(阿保机弟弟)杀了,之后又杀了一批大臣,还付出了断腕的代价。述律平立耶律德光的原因,一方面是德光最强,一方面是她想立李胡,让耶律倍上台,李胡是没有机会的。述律平对李胡的爱近乎疯狂,为了他付出断腕的代价,而且一般情况下,耶律德光应该能活到五十几岁,那时候述律平已经很老了甚至死了,李胡是没什么可能上台的。但她不管,就是一门心思想让他上台。后面耶律德光死后,李胡战败,她亲自去给儿子抢皇位就不说了。 耶律倍就算当了皇帝也坐不久的,耶律德光不会在母亲的支持下夺位吗?他肯定会这么做的。 耶律德光一继位就是实权皇帝,述律平是参政和有很大权力。耶律德光顺从她的意思立李胡为太弟,他要是活得久,是能解决李胡问题的。述律平会为耶律德光出谋划策,这并不是辅佐,是她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她不来,耶律德光也不会去请她。这也不是共治,并不是两个人一起执政的,是耶律德光一个人执政的。述律平乐意的时候来一下,不乐意就不来,她不来对德光也没啥影响。耶律德光不听她的,她也无所谓。对述律平来说,耶律德光不听她的栽了跟头,是他活该。耶律德光对述律平是尊敬,述律平对耶律德光是支持。对述律平来说,最重要的是契丹内部平定和让李胡当皇帝。 耶律德光亲征时,需要名义上告知述律平。述律平并不待在军中,她都不执政,待在军中干什么?萧绰是自己当统帅亲征,耶律隆绪作为傀儡待在军中。萧绰亲征不仅仅是因为她乐意,还因为她要掌握兵权。傀儡是不可能自己带兵的。宋辽战争是萧绰打的,这还用说? 述律平是能牵制到耶律德光的,比如她想让李胡上台,但她基本上不会妨碍他。她给耶律德光出的主意都是很有见解的。她会在他犯蠢或者快要犯蠢的时候提醒他的。还会告诉他遇到谁要小心,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了。她主要起到这种作用。耶律德光不听她的,她也无所谓。按照《宏简录》的记载,述律平让耶律德光入主中原后一定要用汉人治理中原,耶律德光没听,她发火了。“太宗灭晋,太后劝用一汉人为主,太宗不可。太后怒曰:‘汝得中原不能有,后必有祸,悔无及矣!’”实际上就算耶律德光用汉人治理中原,辽国也没法入主中原很久的,五代军阀都是吃素的?他在中原待不长久的。本来他俩这样挺好的,但是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一切。就是耶律德光的去世。耶律德光死后,耶律阮自立。这是让述律平猝不及防的,她带着李胡去和耶律阮对峙,在耶律屋质的调解下放弃了夺位的想法。后面耶律阮把述律平、李胡软禁起来。应历三年(953)六月,述律平去世。 #耶律德光##辽太宗##述律平##契丹##辽国##辽金史##阿保机#
契丹人物志——萧兴言 萧兴言(讹笃斡、讹都斡),《辽史》无传。关于他的信息附在其祖父萧图玉的传里面,“以善战名于世。”萧兴言的父亲是萧恭。萧恭娶了耶律宗福(韩德威的孙子)的妹妹。“别胥孙你大王之妹也。”耶律宗福字遵宁,可以翻译成孙你。 萧恭有三个儿子,曷鲁、萧兴言、萨板。萧兴言出生于重熙元年(1032),清宁年间,他开始担任禁卫、宫使。因为迪烈子(乌古迪烈部)叛乱,耶律洪基任命他为遥郡节度使,让他去讨伐。他只带了五十个人马就让对方的首领屈服,还说动对方把人家的儿子当成质子。当然墓志是会夸大墓主的能力的。因为这次功劳,耶律弘基给他加金吾卫上将军,改详稳司为统军使,授三十万兵都统军。这个三十万肯定是夸大。后面萌古子(萌古)又叛乱,萧兴言再度出征。墓志说他战无不胜,他到的地方连小孩都不敢啼哭,部落都胆战心惊的。耶律弘基又授予他龙虎卫上将军、招讨使、守太子太保、兼赐勤力功臣。对于这次封赏,《辽史》有记载的,“(大安二年,1086)夏四月戊戌,北幸。癸丑,遣使加统军使萧讹都斡太子太保,裨将老古金吾卫大将军,萧雅哥静江军节度使,耶律燕奴右监门卫大将军,仍赐赉诸军士。”对于耶律弘基的军事能力,可以从他对各个部落的用兵看出来的,最典型的就是“磨古斯之乱”。 也就是在大安三年(1087)六月十九日,萧兴言去世,时年五十六岁。 萧兴言有一个妻子,两个侧室。他的妻子是永宁郡主骨浴,耶律宗范(合禄,耶律隆裕次子)和萧乌骨里的女儿。一个侧室为董家夫人,另一个为娩夫人。这种公主郡主很多都是一夫一妻的,萧兴言有侧室,跟骨浴没有靠山有关。而且骨浴性格温顺,看到萧兴言纳妾也不会说什么。 萧兴言只有一个女儿为女娘子,被许给横帐于越大王弟涅鲁姑林牙、腊夫人的儿子详稳挞不也哩。横帐于越大王就是耶律仁先,辽国名臣。他的弟弟林牙就是耶律信先。为女娘子还没有嫁过去,信先的儿子就死了。在为女娘子死后两个人要合葬。萧兴言把侄子寅底石收为养子。寅底石和萧兴言一起上战场的时候,萧兴言遭到暗算,寅底石帮他挡了一下。他没有儿子,自然只能把侄子当成后代。 #契丹##辽国##辽道宗##耶律弘基##萧兴言#
契丹人物志——萧图玉 兰陵元帅,果毅雄强。 镇彼西土,壮我北方。 ——《萧兴言墓志》 萧图玉(乌咽里),《辽史》有传。他是辽国中期在西北作战的将领,经历了萧绰执政时期、耶律隆绪亲政时期。他的父亲是萧海瓈,其先祖在遥辇氏时担任过本部夷离堇。萧海瓈先娶阿保机弟弟安端的女儿蔼因,蔼因的封号是照国公主。后面安端之子察割把耶律阮杀掉了,安端和蔼因受到牵连,蔼因被降为翁主。萧海瓈就和蔼因离婚,娶了嘲瑰翁主。耶律德光有两个女儿,吕不古、嘲瑰。生母不详。吕不古可能是皇后萧温生的。嘲瑰的封号是翁主,有可能并非嫡出,也有可能史书记错了。萧海瓈娶了耶律璟的姐妹,因此“命预北府宰相选。顷之,总知军国事。”嘲瑰在耶律璟在位初期去世,还没来得及被册封。 应历十七年(967)五月初四,萧海瓈去世,耶律璟辍朝,罢去重五之宴。 《辽史》说萧图玉是萧绰的“戚属”,就是因为萧绰的母亲吕不古和萧图玉的母亲嘲瑰是姐妹。在耶律贤时期,耶律贤和萧绰把萧胡辇(萧绰大姐)的女儿钵国娘子嫁给了萧图玉。等于萧胡辇成为了萧图玉的丈母娘。 也就是说,萧图玉既是萧胡辇、萧绰的表弟,又是萧胡辇的女婿。 乾亨四年(982)九月,耶律贤去世,耶律隆绪继位,萧绰称制,上台执政。之后萧绰把萧图玉的女儿北也嫁给了韩昌(韩德威之子)。 萧图玉一开始在宫中伺候萧绰,没过多久萧绰就任命他为乌古部都监。此后萧图玉家族就世代镇守西北。萧绰就是这样的,她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她的家族、姻亲、韩氏家族必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她几乎不会无缘无故给别人待遇。萧绰的大姐萧胡辇、族兄弟萧挞凛也在西北一带征战。统和十二年(994)八月初一,萧绰命令萧胡辇领西北路乌古等部兵及永兴宫分军,前往西北,萧挞凛监督她的用兵。就跟萧绰的三个女婿跟着她打仗一样,萧图玉也和丈母娘萧胡辇一起打仗。这种现象只能在辽代看到。在世界历史上都很罕见。 萧图玉征讨速母缕等部有功,迁乌古部节度使。后面萧挞凛被调到南边去了,萧图玉和萧胡辇仍然在西北为萧绰打拼。统和十九年(1001),萧绰命令萧图玉总领西北路军事。统和二十二年(1004),萧胡辇给萧绰写了奏表,建议在西北边境建造可敦城,萧绰同意了。就在这一年,萧绰和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 统和二十四年(1006)五月初一,萧胡辇谋反了,被萧绰软禁。萧图玉并没有参与她的谋反,他是忠于萧绰的。萧胡辇做的事也没有牵连到他。也就在这一年的九月,萧图玉再度征讨阻卜。 统和二十六年(1008)十二月,萧图玉俘虏了甘州回鹘的酋长牙懒(耶剌里),把他安抚了一番就放了回去。 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一月初一,萧绰归政给耶律隆绪。十二月十一日,萧绰去世。 耶律隆绪亲政不久,牙懒又背叛了辽国,耶律隆绪命令萧图玉去征讨。“破肃州,尽俘其民。诏修土隗口故城以实之。”萧图玉回来的时候,耶律隆绪把女儿金乡公主耶律赛哥嫁给他。萧图玉的兰陵王封号可能就是这时授予的。辽史没有记载这个封号,耶律遂正墓志记载了。 在萧图玉的建议下,耶律隆绪在阻卜各部任命节度使。之后他任命的人往往都有问题,西北立刻乱了。“自後,节度使往往非材,部民怨而思叛。” 开泰元年(1012)十一月,七部太师阿里底因为部民诉说的怨怼,把本部节度使霸暗杀了,还杀光了他的家人。阿里底很快被抓住。此时沿边诸部都反叛了。“而沿边诸部皆叛。”“石烈太师阿里底杀其节度使,西奔窝鲁朵城,盖古所谓龙庭单于城也。已而,阻卜复叛,围图玉于可敦城,势甚张。图玉使诸军齐射却之,屯于窝鲁朵城。明年,北院枢密使耶律化哥引兵来救,图玉遣人诱诸部皆降。”《辽史》。耶律隆绪觉得他前面犯了错,后面又得人心,所以没有追究他的罪过。萧图玉请求往西北增兵,耶律隆绪发火了:“叛者既服,兵安用益?且前日之役,死伤甚众,若从汝谋,边事何时而息。” 在辽国历史上西北特别混乱的有两次,一次是耶律隆绪亲政时期,一次是耶律弘基时期。 开泰三年(1014)九月,“八部敌烈杀其详稳稍瓦,皆叛,诏南府宰相耶律吾剌葛招抚之。辛亥,释敌烈数人,令招谕其众。壬子,耶律世良遣使献敌烈俘。”《辽史》。 开泰六年(1017)八月,“萧惠攻甘州不克,师还。自是阻卜诸部皆叛,辽军与战,皆为所败,监军涅里姑、国舅帐太保曷不吕死之。诏遣惕隐耶律洪古、林牙化哥等将兵讨之。”“惠为招讨累年,屡遭侵掠,士马疲困。”《辽史》。 在耶律隆绪的治理下,辽国的西北边疆乱得很。用兵连年,打的仗很难看。 也就在开泰六年(1017)二月,耶律赛哥因为杀死了无罪的奴婢,被降为县主。萧图玉也受到牵连,被削去同平章事。不久又被起复为乌古敌烈部详稳。因为他年纪大了,耶律隆绪让人代替他的职务。萧图玉不久去世。 萧图玉可考的孩子有三个:儿子萧恭。还有一子名字不详,娶了韩昌的次女。女儿北也,嫁给韩昌。 #契丹##辽国##萧绰##萧燕燕##承天太后##萧图玉##耶律隆绪##辽圣宗##辽金史#
金•王寂《辽东行部志》里面关于辽代的史料 《辽东行部志》是金人王寂所写的日记体行记,王寂生活在完颜亮、金世宗、金章宗年间,距离辽国历史比较近,写的东西很有价值。这部行记叙述了他在明昌元年(1190)春二月十二日到四月初七之间在辽东的经历。王寂是一个文人,写的东西妙趣横生。 把里面关于辽代史料整理如下: 是日,宿沈州。 沈州在有唐时尝为高丽侵据,至高宗命李绩东征,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以领辽东。 其后或治故城,或治新城,实今之沈州也。 又韩颖沈州记云:新城即沈州是也。 至于唐季,不能勤远,辽东之地为渤海大氏所有,传国十余世。 当五代时,契丹与渤海血战数十年,竟灭其国,于是辽东之地尽入于辽。 予因念经行之路,尚隐约有荒墟故垒,皆当时屯兵力战、暴骸流血之地,于今为乐国久矣。 因赋一诗云:李唐遭百六,边事失经营。大氏十传世,辽人久弄兵。战场春草瘦,戍垒暮烟平。今日归皇化,居民自乐生。 辽世宗兀律以其父突欲归中原被害,迎其丧归葬于山之南,改显德曰显州奉先军,以节度使治之。 奉先者,以山陵在其侧故也。 癸卯。是日得海山文集,乃辽司空大师居觉花鸟山海云寺时所制也,故目其集曰海山。 师姓郎,名思孝,蚤年举进士第,更历郡县。 一日厌弃尘俗,祝发披缁,已而行业超绝,名动天下。 当辽兴宗时,尊崇佛教,自国主以下,亲王贵主皆师事之。 尝锡大师号曰崇禄大夫、守司空辅国大师。 凡上章表,名而不臣。 兴宗每万机之暇,与师对榻,以师不肯作诗,先以诗挑之曰:为避绮吟不肯吟,既吟何必昧真心。吾师如此过形外,弟子争能识浅深。 师和之曰:为愧荒疏不敢吟,不吟恐忤帝王心。本吟出世不吟意,以此来批见过深。天子天才已善吟,那堪二相更同心。直饶万国犹难敌,一智宁当三智深。 二相,谓杜令公、刘侍中也。 后遇天安节,师题松鹤图上进云:千载鹤栖万岁松,霜翎一点碧枝中。四时有变此无变,愿与吾皇圣寿同。 师自重熙十七年离去海鸟山,住持缙云山。兴宗特遣合门张世英赍御书并赐香与磨丝等物。书云:冬寒,司空大师法候安乐。比及来冬,差人请去,幸望不赐违阻。末云:方属祁寒,顺时善保。加摄。 详其始终,问讯礼如平交。 甲辰,次闾阳新县。闾阳,辽时乾州也。 承天皇太后葬景宗于先茔,陵之东南,建城曰乾州,取其陵在西北隅,故以名焉。 本朝以其县去广宁府五里,改州为县。 去岁又以县非驿路,移东南六十里旧南州寨为县治。 居民萧条,亦无传舍,寄宿于僧寺。 乙巳,次同昌,旧名成州,长庆军节度使,始建于辽。 圣宗女晋国公主黏术,以从嫁户置城郭市肆,故世传公主成州者是也。 丙午,次宜民县,宿福严院。宜民旧号川州长宁军节度使,或谓白川州,故至今地名白川。 本朝天会閒改川州刺史,其后遭契丹之乱,残灭几尽,由是复降为县。 是日,宿懿州宝严寺。 懿州宁昌军节度使,古辽西郡柳城之域,辽圣宗女燕国长公主初古所建。 公主纳国舅萧孝惠,以从嫁户置市城市,遂为州焉。 癸丑,饭罢登阁,上有炽圣佛坛,四壁画二十八宿,皆辽待诏田承制笔。 徘徊登览,顾谓溥公曰:此寺额宝严,人复呼为药师院者,何故? 溥曰:尝闻老宿相传,此辽药师公主之旧宅也。 其后施宅为寺,人犹以公主之名呼之。 今佛屋,昔之正寝也;经阁,昔之梳洗楼也。 己未,晚达荣安县。昔在辽为荣州,借榻于萧寺僧舍壁閒有施食放生记,乃墨蜡石本,装饰成轴,三复其文,辞理俱妙,大概假宾主问答云:有大沙门于佛诞施食放生,时一居士谓沙门曰:聚食施食,真汝悭贪;取生放生,真汝杀害。 癸亥,次柳河县,旧韩州也。先徙州于奚营,州后改为县,又以其城近柳河,故名之。 乙丑,次韩州,宿于大明寺。韩州,辽圣宗时并三河、榆河二州为韩州。 三河本燕之三河县,辽祖掠其民于此置州,故因其旧名而改。 城在辽水之侧,常苦风沙,移于白塔寨,后为辽水所侵,移于今柳河县。 又以州非冲涂,即徙于旧九百奚营,即今所治是也。 丁丑,次咸平,宿府治之安忠堂。咸平,禹别九州岛,其地则冀州之域。 契丹时,既灭大氏,卒入于辽,遂为咸州,以安东军节度治之。 癸未,登紫霞山,观宇文叔通撰刘司空神道碑。 刘公名宏,字子孝,唐燕王仁恭之七世孙也。 仕辽,任懿州宁昌军节度使。 收国初,以阖境归附本朝。 乙酉,宿清安县治之生明堂。清安,世传辽太祖始置为肃州,本朝改降为县。 庚寅,宿铜山县。铜山,辽之铜州也,本朝改为东平县焉。 #金朝# #王寂# #辽东行部志# #契丹# #辽金史#
契丹人物志——萧乌骨里(辽兴宗丽妃) 萧乌骨里就是辽兴宗的丽妃,《辽史》无传。因为这个人在辽史无传,所以有些人看了皇子公主表,还以为耶律宗真对萧挞里很好,孩子都是她生的。实际上并非如此,乌骨里和宗真没有孩子。因此她没出现在皇子公主表里。很多女人在生了孩子或者做过什么特别的事史书才会记一笔。 乌骨里和萧耨斤都出自述律平家族,只不过不同支系。乌骨里属于迷骨里系,耨斤属于铁剌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前帖已述)。乌骨里是萧罕的孙女,萧忠的女儿。乌骨里的奶奶是韩德让的姐妹。萧忠娶了耶律隆绪的女儿耶律钿匿,生了六个孩子:儿子萧旻、萧旦、萧晕。萧旦就是辽史里的萧迭里得,参加了重元之乱,被处死。女儿徒骨思,早死。次女就是乌骨里。第三女袅喇哥。 耶律隆绪搞崩了后族,辽国内乱。萧耨斤杀了很多人。耶律宗真亲政后就得面对后族问题。耶律宗真的执政环境是比耶律隆绪恶劣的。耶律隆绪亲政后就是实权皇帝,但耶律宗真有萧耨斤来妨碍。耨斤被接回来以后就是参政和有很大权力。 辽国母权发达,皇族与后族休戚与共。辽国皇帝都是生活在母权影响下的。雄主耶律德光很尊敬述律平。萧绰那种实际上的皇帝就不说了,耶律隆绪怕她怕得要死,到了38岁才亲政。耶律宗真在耨斤面前是比较懦弱的,耨斤能妨碍到他。就算是萧挞里那种参政又没啥野心的太后,她也有很大权力。 耶律宗真亲政后就得面对后族问题,辽国的母权不允许他反抗耨斤(除非自身难保),他在整体上是尊敬耨斤的。耶律宗真时期老是大赦,法制混乱,就跟耨斤有关。但大权是在宗真手里的,耨斤只能在小事上干涉他。耶律宗真不好公然反对耨斤,但他有时是会恶心她的,比如打岳父耳光,宗真的岳父萧孝穆是耨斤兄弟。再比如公开祭祀萧菩萨哥。再比如娶了萧乌骨里,乌骨里与萧耨斤是不同支系的。 从与乌骨里有关的墓志判断,乌骨里生于1014年左右,她嫁给了耶律宗范(合禄)。宗范是萧绰第三子隆裕的次子。他俩有两个女儿:骨浴、孛酬阿。乌骨里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关于她的内容都是关于容貌的,好像她除了好看就没别的东西了。有可能她真的除了美貌就一无是处。宗真想用萧罕家族牵制萧耨斤家族,比如他宠爱萧惠(萧罕长子),萧惠是一块烂泥,扶不上墙,但扶不上也得扶。宗真娶乌骨里也是这个原因,他要提升萧罕家族的地位,恶心一下萧耨斤姑侄(宗真妻子萧挞里是萧孝穆女儿)。 宗范在去见宗真的途中,突然死了,可能是宗真杀的。重熙十一年(1042)冬天,宗真册封乌骨里为丽妃。丽妃就是艳丽的意思。丽妃在后宫应该仅次于皇后。也就在这一年,萧挞里生下了最后一个孩子弘世。好娶不娶,在她生完最后一个孩子就娶。这是连装都不装一下。不知道萧耨斤和萧挞里有啥反应。萧挞里的性格是偏柔和的,她估计没有说什么。耨斤肯定不高兴,不过她也没办法。在辽国这种皇族后族休戚与共的政权,不可能出现出身低的女人因为宠爱把皇后挤掉的现象。辽国能与皇后形成抗衡的肯定是出身比较高的妃嫔。萧挞里的哀册说有人跟她宫斗,可能就是萧乌骨里。萧挞里性格柔和,估计会让着她。乌骨里就不是了,说不定会得寸进尺。乌骨里是喜欢宗真的,在意一个人才会觉得自己有情敌。乌骨里可能比萧挞里更受宠。宗真平时必然会恶心耨斤和萧挞里。他估计会在萧挞里面前宠爱乌骨里,或者带着她出去玩。但他顶多在物质上让乌骨里挑战皇后。地位上是不可能的,乌骨里没有孩子,宗真也不敢过度得罪萧耨斤。 乌骨里入宫十一年,没有孩子,因为宗真已经不能生了。她就算生了儿子也没用。萧挞里生了耶律弘基,意味着她的后位就永远稳固了,更何况她还有强大的萧耨斤家族。乌骨里能在感情、物质上咄咄逼人,但取而代之是不可能的。 重熙二十二年(1053),乌骨里出宫了。耶律宗真可能不喜欢她了,也可能身体不好了。两年后宗真去世,乌骨里不知道有啥反应。乌骨里出宫后嫁给了耶律弘仁(隆裕第三子宗熙之子)。耶律弘仁似乎没有别的女人,和萧乌骨里生了一个儿子耶律同。弘仁在咸雍九年(1073)去世,活了四十二岁。 #辽兴宗##耶律宗真##契丹##辽国##辽金史##萧乌骨里##萧罕家族#
契丹人物志——萧罕家族(萧排押三弟) 萧罕(流宁、留宁、留隐),《辽史》无传。他是萧排押的三弟。关于他个人的资料并不多,但关于他的家族的资料挺多的。萧罕家族一直在兴宗朝、道宗朝发挥影响。萧罕是述律平亲弟弟阿古只的曾孙,属于述律平家族。阿古只的两个儿子,迷骨里和铁剌,迷骨里的后代是萧排押、萧罕这些人,铁剌的后代是萧耨斤。耶律贤的母亲萧撒葛只是阿古只的女儿,萧绰自然要用到耶律贤母亲的家族。萧绰与萧排押、萧罕兄弟的联系非常紧密。这在前面的帖子里说过了。 萧罕和萧耨斤的关系如下: 阿古只——迷骨里——割烈——萧罕 阿古只——铁剌——啜邻蒲古——萧和——萧耨斤 萧排押兄弟四个,他娶了萧绰次女长寿奴,萧恒德娶了萧绰第三女长寿奴,萧罕娶了韩德让姐妹,萧札剌娶了摆撒夫人。 耶律隆绪亲政以后,想在萧耨斤家族和萧绰家族之间搞平衡,结果搞崩了。萧耨斤家族坐大,辽国内乱。耶律宗真是想用萧罕家族去牵制萧耨斤家族的。别看都属于述律平家族,但是隔得比较远。别说这种比较远的,就算是耨斤的兄弟家族之间也是斗死斗活的,这种比较远的就更不亲近。 萧罕可能就是兴宗本纪里面的萧留宁,重熙十年(1041)八月初九,医生邓延贞缓解了萧罕的病情,耶律宗真赐给他的父母官职。九月初五,萧罕去世。 萧罕有四个儿子: 长子萧惠,著名的常败将军,他和耶律隆绪的第一任皇后是亲戚,因此受到了耶律隆绪的重用。然后耶律隆绪和他把甘州丢了,“惠为招讨累年,屡遭侵掠,士马疲困。”后面萧惠跟着耶律宗真讨伐西夏,又遇到大败。耶律隆绪、耶律宗真老是用萧惠,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因为和他关系亲近。萧惠是耶律宗真的宠臣,他要用萧罕家族牵制萧耨斤家族,就算他屡战屡败,他也不好对他怎么样。萧惠有两位妻子,一位是宗真的亲姐姐岩母堇,一位是阿古。萧惠和阿古有两个儿子:慈氏奴、兀古匿。慈氏奴娶了辛哥。兀古匿娶了兴儿别胥和跋芹。跋芹是耶律宗真的次女,耶律弘基把妹妹嫁给了兀古匿。按照辽史和与萧惠有关的契丹语墓志记载,萧惠都是活了七十四岁,出生于983年。但是根据《萧仅墓志》记载,萧仅出生于982年。萧仅是他的弟弟,弟弟比哥哥大?可能是萧仅墓志写错了。 次子萧仅,娶了耶律留守之女延哥,生了两个儿子,徒骨底、提列戛。又娶福哥,生了五个儿子,胡都古、阿离斯里、洪霸、徒骨思、桃素里。 第三子萧忠(双古、崇骨哩),娶了耶律隆绪的女儿,平原公主耶律钿匿。有三个儿子,萧旻。萧旻先娶了耶律氏,早死。后面又娶了姐姐乌骨里的女儿孛酬阿。萧旻墓志没有记载他的子女。次子萧旦,萧旦就是辽史记载的萧迭里得,他参与了重元之乱,事后被处死。第三子萧晕,娶了当哥,有女乌卢本娘子,嫁给了耶律承规(耶律宗福之子)。三个女儿,徒骨思,早死。次女乌骨里,先嫁给耶律宗范(耶律隆裕之子),后嫁给耶律宗真,后又嫁给耶律弘仁(隆裕之孙)。这个人应该单开一帖。第三女袅喇哥,嫁给了耶律元在(辽史记为元载,韩德昌之孙)。 第四子萧善宁(虚列),萧善宁有两位妻子,一位是耶律泰哥,耶律隆绪的女儿。一位是云独。萧善宁和泰哥有九个女儿,三个儿子,敌鲁、九节、度突里、胡睹、乌卢本、都、北衍、于骨里、(名字不详)。斡离朵带、悖野、迪烈。泰哥死后,萧善宁娶了云独,又生下两个孩子,女儿阿古,嫁给了耶律弘世(耶律弘基三弟),儿子九圣。 #契丹##辽国##辽金史##萧罕##述律平家族#
契丹人物志——迷骨里(安团) 迷骨里就是述律平亲弟弟阿古只的儿子,萧排押的祖父。迷骨里、迷古里、迷古宁、迷古德、眉古得、演乌卢、演乌鲁、安团、禅奴、蝉得舍利、萧海真、萧海贞应该是同一个人。 耶律贤的母亲萧撒葛只是阿古只的女儿,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有禅奴利者,契丹主之妻兄也,闻晋主有女未嫁,诣晋主求之,晋主辞以幼。后数日,契丹主使人驰取其女而去,以赐禅奴。”迷骨里应该是萧撒葛只的亲哥哥。也有说是弟弟的,“永康妻弟曰萧海真,亦谓之蝉得舍利。”《册府元龟》。不管是哥哥还是弟弟,他们应该是同胞的。 耶律阮帮妻弟(或兄)抢女人,迷骨里要不是撒葛只的亲兄弟,他也不用上心。耶律阮本来就没那么好,某些人觉得他好是看了《燕云台》吗?什么想要汉化却被杀掉的悲情人物。谁告诉你们耶律德光家族反对汉化了?在辽国进行大规模改革的只有耶律德光和萧绰。 耶律阮对萧撒葛只是有感情的,对甄氏是偏爱。“契丹主慕中华风俗,多用晋臣,而荒于酒色,轻慢诸酋长,由是国人不附,诸部数叛,兴兵诛讨,故数年之间,不暇南寇。”《资治通鉴》。他女人很多。而且他喜欢强迫外国使者喝酒,都闹出人命了,“兀欲性豪隽,诸使臣至,辄以酒肉困之。珙既魁岸善饮,兀欲益虐以酒,灌注无有所避。珙素有疾,一夕强之饮,腐胁而卒,遂至舆尸复命。”《十国春秋》。耶律阮也是在网上被莫名其妙高估的,高估他的人看过《辽史》吗? 耶律阮是一个性格豪爽,乐善好施的人,但他并不是什么完美人物,就莫名其妙在网上被高估。他喜欢美酒和美色,还帮妻弟(或兄)抢女人。耶律贤的性格并不豪爽,他是温柔细腻的性格,对萧绰很好。萧绰入宫后,他就没跟别人生过孩子。 迷骨里是萧撒葛只的亲弟弟(或兄),也就是辽史记载的萧海真、萧眉古得。 耶律阮死后,迷骨里在辽国过得并不好,这时汉臣李澣劝他和自己一起南逃。逃到后周去。李澣本来是晋臣,当时就是这样的,被耶律德光带着北上的后晋大臣,不少都不想待在辽国。而且辽国当时的局势很混乱,耶律德光死了,述律平李胡夺位失败,耶律阮自立,随即被杀。被拥立的耶律璟又不喜欢管事。整个局势就是黑暗、混乱的。 当时李澣的哥哥李涛在汴梁当翰林学士,在私底下招纳他。他自己也不想待在辽国。当时迷骨里还想让中原发兵接应他,李澣看他是真心实意想南逃的。他就联系了定州谍者田重霸,还给李涛写信说:“契丹主童騃,专事宴游,无远志,非前人之比(阿保机、耶律德光那些人),朝廷若能用兵,必克;不然,与和,必得。二者皆利于速,度其情势,他日终不能力助河东者也。”他说现在对辽国用兵,肯定能把它灭了。或者现在和辽国和谈,也肯定能办到。但结果是“壬寅,重霸至大梁,会中国(中原)多事,不果从。”《资治通鉴》。《册府元龟》记载得更详细,“今王骄𫘤,唯好击鞠,耽于内宠,固无四方之志。观其事势,不同已前,亲密贵臣尚怀异志,即微弱可知,不敢备奏。一则烦文,一则恐涉为身计大好。乘其乱弱之时,计亦易和。若办得来讨唯速,若且和亦唯速,将来必不能力为可东也。”实际上当时后周去灭辽国未必能灭掉,还是比较难的。而且李澣的书信并没有起到作用,中原人自己都很混乱,没空搭理他。辽国越来越肥,中原人自然也要负责任。 《册府元龟》记载迷骨里是出于对中原的向往才想和李澣一起逃跑的,这就是自夸了。迷骨里作为耶律阮的妻弟,耶律璟上台后,他是过不好的。他自然想跑到中原。《册府元龟》还说“述律代立,部族首领多被戮。”但是迷骨里和李澣逃亡中原发生在应历二年(952)六月,这里说的“部族首领多被戮”指的就是契丹贵族造反,被耶律璟杀死的事。但这是从当年七月才开始的事,断断续续有人造反。在此之前并没有,中原史料在此并不靠谱。见自己写的信没有起到作用,李澣和迷骨里就打算先跑了。 应历二年(952)六月初八,李澣、迷骨里等人开始行动了,被耶律璟发现,下诏公开他们的罪过。十一日,耶律璟祭祀天地。七月二十一日,政事令娄国(耶律阮弟弟)、林牙敌烈、侍中神都、郎君海里等人因为谋反被抓。他们和李澣、迷骨里应该是一起的。事后,耶律璟把娄国和迷骨里都杀了。 八月初六,娄国、迷骨里被处死,李澣被杖责了一顿,耶律璟没有杀他。 迷骨里不仅想南奔,还想让后周派兵接应他,还想和其他契丹贵族一起把耶律璟推翻。这人的野心很大。 #契丹##辽国##辽穆宗##辽金史#
契丹人物志——萧排押 萧排押(萧宁、曷宁、悖野)是萧绰的二女婿,他是后族里面的重要人物,也是辽国中期的重要人物。关于萧排押家族与萧绰的姻亲关系,前帖已述。 萧排押就是常败将军萧惠的大伯父,耶律隆绪、耶律宗真父子老是用萧惠,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因为和他关系亲近。 萧绰出征的时候,三个女婿都跟着,很奇葩的组合,跟着丈母娘打仗。这个在世界历史上也很少。萧排押的曾祖父是阿古只,述律平亲弟弟。耶律贤的母亲撒葛只是阿古只的女儿。述律平家族(阿古只家族)是耶律贤母亲的家族。萧排押的祖父迷骨里和撒葛只可能是亲姐弟(也有说法是兄妹),因为耶律阮曾经帮迷骨里抢女人,如果不是亲的妻弟,他没必要这样做。 耶律贤继位后,萧排押兄弟自然开始供职。 萧绰自然要用耶律贤母亲家族的人,她一上台就把二女儿长寿奴嫁给了萧排押,三女儿延寿奴嫁给了萧恒德。萧排押和萧恒德跟着萧绰亲征宋朝,又负责东京道的事务,萧恒德时常和东北的部落交战。 萧排押一开始担任左皮室详稳,征讨阻卜。统和四年(986)三月初六,宋朝发动雍熙北伐。萧绰亲征。五月十三日,萧绰命萧排押率领弘义宫兵以及南、北皮室、郎君、拽剌四军赶赴应州、朔州边界,与惕隐瑶升、招讨韩德威共同抵御在山西还未撤退的宋军。同年十一月十一日,萧绰南下报复。二十八日,萧绰渡过沙河,耶律休哥过来议事。萧排押献上了抓到的两名宋朝眼线。萧绰赐给他衣物,命他去招谕泰州。三十日,萧绰诏令耶律休哥、萧排押商议军事。 统和六年(988),萧绰又要南下。七月十五日,萧绰赐给耶律休哥、萧排押所部战马。二十九日,萧排押请求在涿州增设驿站。八月初四,萧排押与耶律休哥、袅里曷俘虏宋人,快到易州时,遇到了宋兵,杀死了对方的指挥使。九月十四日,萧绰抵达南京,亲自率领大军南下。 十月初二,辽军四面围攻涿州,萧恒德、萧挞凛都中了箭。萧绰就把萧恒德放在耶律隆绪的奚车里面,带了回来。在宋军撤退的时候,耶律斜轸、萧排押率军追击,大破宋军。统和七年(989)六月,耶律休哥、萧排押在泰州击败宋军。 在统和七年(987)以后,萧绰就有近十年的时间没有南下,她在辽国搞内政,改革,开疆拓土、镇服周边。统和十三年(995),萧排押连续担任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史书记载,“排押为政宽裕而善断,诸部畏爱,民以殷富,时议多之。”统和十四年(996)四月,萧恒德等人讨伐兀惹失败,萧绰动怒,免去了萧恒德的东京留守一职。把它给了耶律斡腊。但萧绰显然更信任自己的女婿,第二年,她又任命萧排押为东京留守。 在统和九年(991),发生了所谓的“萧宁诈和事件”。此事被记载在《韩国华神道碑》里面。按照《宋史》的记载,这件事发生在淳化二年(991),就是辽国的统和九年。按照《长编》的记载,与韩国华一起负责此事的刘福在991年二月死了。也就是说,这起事件发生在991年的一月、二月之间。 那么这件事是否存在? 按照《辽史》的记载,统和十二年(994),宋朝两次找辽国和谈,都被萧绰拒绝。这两次和谈《宋史》无载。统和十五年(997),宋真宗刚继位,派人与辽国和谈。这件事在《辽史》没有记载。那么辽国是否在统和九年(991)与宋朝象征性地和谈过?这件事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不存在。说它有可能存在是因为,统和十年(992)十二月,萧绰就发动了入侵高丽的战争(第一次辽丽战争:992—993),在此之前,她担心宋朝会与高丽联合,就派萧排押去稳住宋朝。说它不可能是因为,萧绰是一个沉稳、缜密的人,她不会随便派人以和谈的名义赴宋的。 在统和十五年(997)到统和二十二年之间,萧排押一直在担任东京留守。他负责辽国东部事务,和渤海人、女真人、高丽人有很深的渊源,这也给他后面参与高丽战争(第二次辽丽战争:1010—1019)打下了基础。 也就在统和十五年(997),发生了一件事,他的弟弟萧恒德偷情,把公主延寿奴气死了。萧绰大怒之下立刻赐死了萧恒德。萧排押看他做出了这种事,估计也不好说什么。萧排押和长寿奴的感情没有记载,但他好歹没有萧恒德这么狗血的事。 统和二十二年(1004)闰九月初八,萧绰南下了。萧排押率领渤海军攻破德清军,宋将胡福、张旦、张利涉等十四人全部战死。 萧挞凛被宋军的床子弩打死以后,萧绰命令萧排押负责南面事。不久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萧绰收兵回国。 萧排押因为战功被封为北府宰相。 #萧绰##萧燕燕##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萧排押##耶律隆绪##辽丽战争##辽金史#
契丹人物志——萧排押家族(萧绰二女婿) 萧排押(萧宁、曷宁、悖野)是萧绰的第二个女婿,是后族里面的重要人物,也是辽国中期的重要人物。我把萧排押家族、萧排押个人、萧罕家族(排押之弟)分开写,不然帖子会很长。 《辽史》有这样的记载,“国舅太师萧闼览为子排亚请尚皇女延寿公主”,萧闼览就是萧挞凛,萧挞凛出自述律平母亲的前夫之族,萧排押出自述律平母亲的后夫之族(本家),他俩不是一个家族的。萧排押更不是萧挞凛的儿子,他娶的是长寿奴,不是延寿奴。《辽史》这里可能是写错了。 萧排押的先祖是述律平的亲弟弟阿古只,阿古只生子迷骨里(安团、萧海真),迷骨里生子割烈(讫列),割烈娶义平公主和永徽公主耶律仙河。义平和耶律仙河可能是一个人,也有可能是两个人。割烈早死,他的儿子就是萧排押。 迷骨里有一个兄弟,铁剌, 铁剌有一个曾孙女叫萧耨斤。也就是说萧排押和萧耨斤都出自述律平家族。 萧排押和萧耨斤的关系是这样的: 阿古只——迷骨里——割烈——萧排押 阿古只——铁剌——啜邻蒲古——萧和——萧耨斤 萧排押就是常败将军萧惠的大伯父(萧惠为萧排押弟弟萧罕之子),耶律隆绪、耶律宗真父子老是用萧惠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因为和他关系亲近。 有说法称杀害萧思温的萧海只、萧海里兄弟就是阿古只的儿子,也就是耶律贤母亲撒葛只的兄弟。也就是说,耶律贤的舅舅杀害了萧绰的父亲。这是很有可能的,耶律贤查明真相以后,就把两个人处死了。另一个萧神睹不久后也被处死。他们应该不是撒葛只的亲兄弟。阿古只有五个妻子,那他肯定有很多儿子。 述律平家族就是耶律贤母亲的家族,因此萧排押兄弟四人就是他的戚属。在耶律贤继位后,萧排押的四弟萧札剌就开始任官,萧排押和另外两个弟弟肯定是在耶律贤在位时就任职的,三弟萧罕在辽史无传。耶律贤母亲家族的人,萧绰肯定要拿来用的。耶律贤和萧绰是政治联盟,而且两个人感情很好,耶律贤的人就是她的人。萧绰是和述律平家族通婚的,别说这种不同支系的家族子弟,就算是后面萧耨斤的兄弟家族之间,也是斗死斗活的。她只要联姻可信的就行了。 割烈有四个儿子: 长子萧排押,娶了公主长寿奴(萧绰二女儿)。 次子萧恒德,娶了公主延寿奴(萧绰三女儿)。 第三子萧罕,娶了韩氏(韩德让姐妹)。 第四子萧札剌,娶了摆撒夫人。 萧绰执政主要用韩氏家族和一帮契丹大臣,萧排押家族和萧绰的联系非常紧密。 萧绰一上台,就急匆匆地把女儿长寿奴嫁给萧排押,之后又把女儿延寿奴嫁给萧恒德。萧排押和萧恒德跟着萧绰亲征宋朝,又负责东京道的事务,萧恒德时常与东北的部落交战。萧绰亲征的时候,三个女婿都跟着,很奇葩的组合,跟着丈母娘打仗。这个在世界历史上也很少。 萧绰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对她来说,她的家族、韩氏家族,她的姻亲必须在战场上建立战功。萧绰家族、韩氏家族都是在战场上拼命的。 统和四年(986)九月,萧绰要给耶律隆绪纳后,耶律隆绪的第一任皇后就出自萧排押家族,“(萧惠)初以中宫亲,为国舅详稳。”应该是萧排押推荐的。 但是随着相处的时间久了,萧绰不喜欢这个儿媳。而且她没有儿子。她是萧排押家族的,萧绰并不反感,但她更希望皇后出自自己家。耶律隆绪也不喜欢她,而且他对她带有恶意(亲政后把她给赐死了)。不喜欢和恶意是有区别的,不喜欢是不会去害人家的。 统和十九年(1001),萧绰废了萧氏,立萧菩萨哥(侄女,菩萨哥之父可能为萧绰堂弟)为皇后,尊号“齐天”。此后萧氏一直生活在宫中,萧绰并没有去害她。萧绰是一个厚道人,别人在没犯了重大过错或者触及到她的利益(比如造反)的时候,她是不会对别人怎么样的。耶律隆绪亲政后就把她给赐死了,可能就是出于厌恶,也有可能她又做了什么让他不高兴的事。史官对她是同情的,“六月戊辰朔,德妃萧氏赐死,葬兔儿山西。後数日,大风起冢上,昼暝,大雷电而雨不止者月。是月,南京诸县蝗。” 萧排押和前妻沈吴生了一个女儿袅兀,被萧绰嫁给耶律隆绪当贵妃。萧袅兀和耶律隆绪生了二女一子,女儿耶律燕哥,次女夭折。儿子佛宝奴(夭折)。耶律隆绪为了讨好萧绰自然宠爱她。萧袅兀病重时,萧绰有时会来探望。袅兀死后,萧绰亲自为她服丧。萧袅兀的葬礼和墓葬都很盛大。她的墓葬是辽国全盛期的墓葬。 袅兀生病时,萧排押不知道有什么反应,他应该安慰了萧绰。 萧排押和沈吴还生有一女萧氏,被萧绰嫁给次子耶律隆庆,生下三个儿子。有人说萧氏的母亲是长寿奴,这应该不太可能。萧氏的长子宗政出生于统和二十一年(1003)。萧氏之母应该是沈吴。《耶律宗政墓志》称萧氏为“故豳国夫人之女”,萧排押封豳王,豳国夫人是沈吴。要是是长寿奴,应该直接写公主。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萧排押##述律平家族##辽金史#
辽国前期的宗室有多专横? 辽国前期的宗室是很专横的,辽国的皇权神圣性是萧绰确立的,萧绰搞皇室独尊。道宗朝的宗元(重元)之乱和前期的宗室之乱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 辽国前期有这样的现象,宗室谋反时,第一次很多被原谅,之后才会被惩治。 阿保机建立辽国的过程中,以弟弟剌葛为首的大贵族三次造反,第三次尤其激烈,契丹内部都被打崩。 在辽前期的墓葬中,会发现僭越的现象,大贵族的墓和皇陵一样华丽。耶律德光的墓葬(怀陵)就一直搞不清楚,因为它的陈设可以是皇帝的,也可以是契丹大贵族的。 耶律德光入汴时,拨里得(麻答)、耶律朗(耶律郎五)、萧翰在中原为非作歹,耶律德光也不管。拨里得还穿着明黄色的衣服晃悠。“出入或被黄衣,用乘舆,服御物,曰:“兹事汉人以为不可,吾国无忌也。”《资治通鉴》。辽国早期就是这样的,宗室对皇权不是服服帖帖的,皇帝有时对宗室的行为是不管的。 而且辽前期皇位继承混乱,几乎每一次皇位更迭都伴随着内乱。耶律阮是想管管宗室的,比如拨里得对他出言不逊,他就把他给毒死了。这种契丹大贵族因为说错话,就被皇帝弄死的事,在辽国是头一回。耶律阮立汉人为皇后,又弄死契丹大贵族,不把契丹贵族放在眼里。底下的叛乱自然多(甚至他的弟弟都劝耶律璟谋反)。耶律阮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通过给官员进阶、对外用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耶律阮在位五年,叛乱了三次,他很快死于第三次叛乱。 耶律璟不爱管事又性格残暴,因此在位时贵族叛乱最多,他在位十九年,叛乱多达七次,耶律璟遇刺必然与耶律贤有关,要是算上这次,就是八次。 耶律贤继位后,为了防止宗室叛乱,就让大臣盯着他们。此时耶律喜隐还是有野心的。耶律贤召他,他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耶律贤气得把他鞭打了一顿。他回去以后就准备造反了。耶律喜隐是辽前期宗室很典型的例子。也可见这个人气量超低。一般人被皇帝打一顿也就算了,但他就是要造反。 耶律喜隐造反屡次不果后,父子俩都被耶律贤处死。 耶律贤去世时,宗室是想着篡位的,因为辽国前期继承混乱,耶律隆绪是个小孩子,是个人都会想的。但是因为害怕萧绰的能力和平时和她关系好,他们没好意思。“皇后引诸内戚徐为开解,上重违其请。良久,威稍霁,乃杖而免之。”耶律贤要杀韩匡嗣,萧绰引导着宗室把人救了出来。“内戚”就是宗室、皇族。辽国是皇族耶律氏与后族萧氏休戚与共的,萧绰跟皇族的关系自然好。但是耶律隆绪年幼,他们想篡位的想法也是真的。他们不是要为了耶律隆绪反对萧绰,而是想篡了耶律隆绪的位子。 在耶律贤的葬礼上,有个宗室娄国说自己病了,来不了。萧绰因为他是宗室,就把他鞭打了一顿。辽国叫娄国的很多,不知道是哪个娄国。 萧绰是最会维持秩序的,辽国是在她上台后才稳定下来的,并走向全盛。很多学者因为对女主的歧视,以论代史,往她头上编阴谋论,说她内部很混乱。有的营销号也这么干。萧绰执政时期的多数时间是平静的。辽国也是在她上台后才真正稳定下来,到她头上才真正有宗室的说法。了解一个人就去看史书。 到了萧绰执政时期,宗室基本上搞不出事了。萧绰跟耶律德光不一样,她南下的时候,有人乱来,她是会管的。有个皇族达打里擅自劫掠,被她杖责了一顿。对贵族和大臣们来说,萧绰就是既亲切又威严。 萧绰彻底结束了太祖三支的斗争,此后帝系只在耶律倍一脉传承下去,就算有斗争也仅限于耶律倍家族内部。萧绰搞皇室独尊。经历了萧绰长达二十七年的统治,他们对耶律倍家族的认同感已经深入人心。宗室基本就不会搞事了。 但宗室作风随意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澶渊之盟的时候,宋使李继昌从辽营回来,对宋真宗说,辽国人的礼节,用汉礼掺杂胡人风俗,很不礼貌,辽国上层的人想要改变,但他们的风俗是改变不了的。 实际上辽国从头到尾都是这样的,萧绰自然是想让他们规矩一点的,但她也没有办法。 《长编》还有这样的记载,“大率颇慕华仪,然性无检束,每宴集有不拜、不拱手者。”这些话因为出现在了《契丹国志》的萧绰传里,所以被人解释成萧绰打扮奢侈,性格放荡。拜托,这里写的是一群人,一群辽国人,不是单指萧绰。这句话的意思是辽国大臣仰慕汉人的东西,但是性格无拘无束。宴会的时候就不拜、不拱手的。辽国人的作风就是这样的。而且你们看辽史能看出萧绰奢侈?萧绰是一个沉稳、自律、朴素的人,奢侈的是亲政后的耶律隆绪。 萧绰结束了辽国皇位的继承混乱,确认皇室尊严,确立父死子继。宗室到此时已经很难搞事,很难专横了。在以前他们是很容易的,没想到碰到了一位大帝级别的人物。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辽国宗室##辽金史#
辽世宗喜欢强迫外国使者喝酒 耶律阮喜欢强迫外国使者喝酒,“兀欲性豪隽,诸使臣至,辄以酒肉困之。珙既魁岸善饮,兀欲益虐以酒,灌注无有所避。珙素有疾,一夕强之饮,腐胁而卒,遂至舆尸复命。”《十国春秋》 耶律阮本来就是一个豪爽的酒色之徒,“契丹主慕中华风俗,多用晋臣,而荒于酒色,轻慢诸酋长,由是国人不附,诸部数叛,兴兵诛讨,故数年之间,不暇南寇。”《资治通鉴》 耶律阮女人很多的,她对甄氏就是偏爱而已。 契丹统治者都是爱喝酒的,包括所谓的病秧子耶律贤。耶律贤大概率不是病秧子,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很多帖子里都有论述。每次看到有人说他是病秧子,都挺无语的。耶律贤是喜欢宴饮的,因为喝酒有点多还被大臣劝过,“伏望陛下节从禽酣饮之乐”(郭袭)。骑马追海东青、喝酒,他干的就是一般契丹男人都会干的事。而且有萧绰在身边,他是不会喝很多酒的。他要是喝很多,萧绰是会不高兴的。 耶律贤的性格和他的父亲不一样,耶律阮是一个很豪爽的人,他是那种很温和的性格,温柔细腻,随时能去关心萧绰的感受的。萧绰要不是遇到他这个奇葩,她能过得这么好么? 契丹统治者都是爱喝酒的,不过萧绰是不会允许自己喝很多酒的,她的性格是朴素、自律的,而且以她对国家的负责任程度,她是不会喝很多酒的。 契丹统治者里面喝酒误事的只有耶律璟和耶律隆绪,只不过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是萧绰执政的,他的庙号比耶律璟好看太多。 萧绰是极度勤政的,她是随时注意的,生怕辽国有什么事。但是在她死后,辽国立刻拉垮了。 雄主近三十年的心血奈何不了庸君几年的破坏。 #契丹##辽国##辽世宗##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耶律隆绪##辽金史#
契丹人物志——杜悆(音玉) 杜悆,《辽史》无传,出生于辽国汉族世家杜氏家族,祖父杜随,叔祖杜渐、杜防,父亲杜公谔。杜防在《辽史》有传,是耶律宗真、耶律弘基的近臣,宋朝称他为“契丹名相”(《后山谈丛》)。西夏攻打宋朝,宋朝请辽国调停,耶律宗真就派杜防过去。韩绍芳和刘六符排挤他,杜防就对耶律宗真说了刘六符收取宋朝贿赂的事。耶律宗真就把刘六符赶了出去。杜防是很喜欢喝酒的,重熙十年(1041)十二月,宋人刘沆出使辽国,作为馆伴使的杜防把他按在桌子上喝酒,刘沆发火了,他跳了起来,骂道:我不能喝酒,你干嘛要强迫我!之后又把杜防骂了一顿。宋仁宗听说后就把刘沆贬职了。 辽国的汉人也是很野蛮的,澶渊之盟的时候,萧绰身边的高正不就吼了曹利用么,然后被吼了回去。 辽国人是会强迫别人喝酒的,最极端的例子是耶律阮时期出使辽国的北汉使者郑珙,被灌酒灌死了。“珙既魁岸善饮,兀欲益虐以酒,灌注无有所避。珙素有疾,一夕强之饮,腐胁而卒,遂至舆尸复命。”《十国春秋》。 重熙十五年(1046),杜防生了儿子。耶律宗真亲自来到他的府上,赐名王门奴。胡人政权就是这样的,不仅统治民族地位高,和他们亲近的汉人地位也高。第二年十二月,杜防和韩绍荣因为奏事有误,被耶律宗真决以大杖,杜防被贬为武定军节度使。重熙十七年(1048)四月,杜防官复原职。 重熙二十一年(1052)秋天,祭祀萧菩萨哥,命令大臣赋诗,杜防写得最好,耶律宗真赐给他金带。耶律宗真可不怕恶心到萧耨斤。 重熙二十四年(1055)八月,耶律宗真去世。杜防作为他的近臣当了山陵使。耶律弘基也知道他什么德性,清宁二年(1056),他告诉杜防:我因为你年老酗酒,不想让你做太繁复的政务。朝中之事,你弄个总纲就行了。不久又拜他为右丞相,加尚父,让他安度晚年。 杜悆出生在重熙二十一年(1052),咸雍十年(1074)考中科举。之后连续担任檀州军事判官、枢密院令史、殿中省殿中丞等职,耶律弘基欣赏他,在枢密院厅房主事缺官的时候,他越级把他提拔为尚书工部郎中。在枢密兵刑房承旨的任上,他的从叔杜公谓也在任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王言敷的儿子王冲也在担任吏房承旨。当时的人称为“季叔当国”,对此议论纷纷。耶律弘基就把杜悆贬为起居郎、榆州刺史。大安八年(1092),杜公谓去世,耶律弘基就把他召了回来。当年夏天派他去祝贺宋哲宗的生日。之后他又连续担任大理少卿、枢密院副都承旨、枢密院都承旨等职。 寿昌七年(1101)正月,耶律弘基去世,天祚帝继位。之后他又被任命为昭文馆直学士、保静军节度使、枢密院副使等职。天庆元年(1111)六月,杜悆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签枢密院事,迁太子少傅,加赐佐理功臣。等于已经成为了天祚帝的重臣。第二年(1112),杜悆和李逢晨担任科场的主考官,此时他却生病了。也有可能是装病。他就搬到了白霫养病。后面天祚帝又任命他为辽兴军节度使。他怎么都不肯接受。当时阿骨打已经起兵,他不想让自己陷入时代的风潮之中。天祚帝不得不收回成命,又加他为太子太傅,让他去南京养老。 杜悆作为天祚帝的近臣,应该参与了如何对付女真的事宜。天庆九年(1119)十一月二十六日,杜悆去世,时年六十八岁。辽国灭亡在即。 杜悆的第一位夫人是孙克规的女儿,孙氏家族也是世家。第二位夫人是韩造的女儿,韩造出自安次韩氏(韩延徽家族),来头更大。杜悆有一个儿子,杜叔彦,他娶了韩资顺孙子韩计的女儿,也出自安次韩氏。女儿嫁给了耶律俨的孙子耶律处贞,耶律俨就是李俨,耶律弘基的宠臣。耶律处贞就是北辽宰相李处温的从侄。 #契丹##辽国##汉人世家##杜防##杜悆##辽兴宗##辽道宗##天祚帝##辽金史#
宋《吕希道墓志》 公諱希道,字景純。其先自太原副留守,始爲河東人。由文穆公而下,三相五尹,遂家開封,世族冠天下。曾祖蒙亨,大理寺丞,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魏國公。祖夷簡,守太尉致仕,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秦國公,謚文靖公,配饗仁宗廟庭。考公綽,翰林侍讀學士,贈司徒。曾祖妣李氏、祖妣馬氏,妣上官氏,封魏、秦、英三國太夫人。 公爲兒童時,已端願不妄言動。文靖公參國政,奏授守校書郎。遇郊禮,將復奏遷官,公方七歲,固辭,請及族人之未仕者。文靖公由是奇之。慶曆六年,獻所爲文二十卷,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司徒出鎮永興、秦鳳,皆以書寫機密侍行,入判登聞鼓院。宗室女之子例得官,無嫡庶辨。公上疏請殺庶子官爵,至今以爲定法。 通判揚州。大姓湯氏訟閲十二年不决,部刺史檄責,州將患之。公曰:「世豈有不可窮竟事實耶?請不問湯〔一〕,先治吏。」果得情,鞫吏受財數百千,黥吏,止訟。三司使邵必以解池歲課久負,慎擇守,奏公知州事。陝西轉運使張靖言薛向鹽法非是,詔委近臣同三司考究。漫生鹽歲約增二十餘萬緡,靖以爲非實,移公案驗。公曰:「漫生鹽歲實若以爲鈔,即溢鈔分布諸路,害鹽法如此,雖無漫生可也。」議者以公言爲然。始,解人不知向學,公毀淫祠及寺無舊額者百餘處,取其材廣學宫。士得居處講習,即學爲公立生祠。 知和州。郡境有麻湖,瀕江二十里,環湖田數千頃,無畜泄之備,雨久則田皆陷澤中,爲一方患甚鉅。公疏河通江,介湖中爲溝港,雨暴注則瀉諸江,因溝港通運舟達城中。數千頃皆爲良田,歲收三百餘萬斛。朝廷優賞其功。 熙寧六年,初行免役法,有司欲過取羡錢。公召諸邑令,使量民力爲入額,一定無所增損。使者謂公措置不當,奏劾以他事,竟釋罪,而朝廷以公所定役法推之一路爲式。 神宗方講修馬政,置河南北監牧二使,樞密使陳公升之薦公權領其事。朝廷素知公,遂任爲河南監牧使。公建議:「川茶、色帛,蕃部資以爲急用。邛蜀茶歲出不勝計,積久賤,即棄之。內帑縑帛新壓故,不時泄,且壞。請以西川上供銀易茶,帛漬損者變緋綠,轉致塞下,以易蕃馬。」詔即行之。併廢原武、淇水兩監,歲省錢二萬緡,民佃牧地四千五百餘頃,得租六萬斛以助買馬。 朝廷方委公馬政,而獻言者以冗占牧地民兵,請一切廢監。公言:「兵馬錢穀,國之要務。兵闕可招,錢穀可斂,馬廢,不可旦夕得。唐初,因隋馬三千匹,命張萬歲領牧事。麟德中孳數至七萬六千,置八使領監,跨蘭、渭、秦、原四州之地,猶爲狹隘。國馬之盛,獨稱有唐,而緩急有備。今兩監牧地止二萬頃,比唐十不及一。臣承乏領使,國馬大事,不敢避萬死盡言。」書上,建議者慚沮不敢辨,乃捃公以報孳息不實,卒廢監,公亦還朝。神宗察公言直,釋其罪。 公初以奏課對,神宗諭以言者欲於沙苑牧羊,計綱入京。公言:「此細務,臣不敢煩天聽。」上曰:「有唐故事。」公曰:「唐都雍去沙苑近,今京師非比也。」條其利害,凡費緡錢數萬,神宗釋然納之。 爲開封府推官。民有相詈激語,近訕上,無悖慢情,尹及同僚皆欲以指斥抵法,公力爭請上聞。神宗果笑曰:「小人無知,灼非本情。」釋之,府中皆嘆伏。 廨火延燒比屋,坐左遷監南京糧料院。數月,朝廷察其非辜,遷知滁州。又知汝州,權發遣三司都勾院,除知澶州。辭日,上諭公以河徙,欲鎮安百姓,執政進擬從官,朕選用卿。公至澶,以治績稱。秩滿再任。河朔保甲白晝持梃,公爲盜。教隊巡檢和德挾提舉司勢,因緣枉法,掠聚貨賄,監司隱忍不敢詰。公一日發其贓狀,僚屬皆惶恐,公即獨奏其事,捕德下獄。提舉官聞之,馳驛至澶,取保甲囚盡釋之。公曰:「山可移,獄不可變!」既窮治,取其首領於劫掠處斬之,餘皆配隸,澶人感泣。朝廷亦命他路監司審其獄,皆實,重貶德。自是與提舉司益不協。保甲有犯法者,諸邑稍加懲治,則必反中以他事。公檄諸邑,保甲犯法,有疑必送州。至則悉論如法。提舉官怒,欲劾公,其同僚以公詞直,不敢書,乃已。 元豐五年夏,河東注,靈平埽一夕潰岸,幾决。公曰:「此正前日之曹村也,事不可再。」即馳至河上自督役。河得無虞。先是,河决小吴,南直靈平下埽,甚急,當歲有水患。乃請開大吴口導河循西山北流,論者以爲得禹之舊迹,自是曹村無水患矣。 轉運判官張適上河朔鹽利以助邊計,詔推行之。公曰:祖宗手詔在,北門地多斥鹵,民所衣食,故通鹽不禁。河朔之人可安不可擾。」適深恨怒。初,澶河未徙,南北城相望,河貫其內,故并河爲禁地。河既徙而北流,人往來退灘,未有禁。有盜十餘人劫掠他州縣,夜道退灘,適因奏:「强賊由城中過,法當案責守臣。」遂罷還朝。 今上即位,朝廷亦悟公無罪,除知湖州。吴興六邑出役錢七萬七百餘緡,而募直止四萬二千,其餘爲羡,公首請蠲除。書上,適與詳定所議合,即施行之。 #宋朝##宋代墓志#
关于《辽史》列传缺漏的问题 辽国存在了二百多年,比北宋长,要是算上西辽,就是三百多年。西辽记载少,可以不算进去。就辽国两百多年时间而言,《辽史》的列传人物少得可怜,和《宋史》没法比。《辽史》缺漏了一大半的人,很多重要人物都没有记载。 而且辽史的列传都是小传,经历、履历不是全的,没法了解这个人。 根据石刻(墓志为主)可以补充辽史的列传。 辽代墓志是很多的,墓志都是这样的,前期没多少,到了中期开始变多,中后期最多。 阿保机到耶律贤(前期)时期的墓志是很少的,到了萧绰上台以后,墓志开始变多。耶律弘基时期最多。因为他处于后期,而且在位长达47年。实际上也是他的时期最多。耶律隆绪在位49年,亲政22年,他的一半多时间是萧绰统治的。 《辽史》缺漏了很多重要人物。比如阿保机、耶律德光时期的耿崇美、萧沙姑,耶律阮时期的耶律胡咄,耶律贤时期的韩匡美、高嵩,萧绰执政时期的常遵化、王说、耶律元宁、耶律老君奴、耿延毅、张昭莹、萧罕,耶律隆绪亲政时期的韩橁,耶律宗真时期的秦德昌,耶律弘基时期的张晋卿、萧兴言、萧袍鲁、贾师训、梁援,天祚帝时期的萧义、杜悆。 《辽史》还丢了一大堆的宗室,辽国的很多宗室应该有传的,但他们只出现在表里面。比如阿保机的庶子牙里果,耶律德光的儿子罨撒葛,萧绰最爱的儿子耶律隆庆,第三子耶律隆裕。耶律隆庆的儿子宗政、宗允、宗德。耶律隆裕的儿子宗业、宗熙。耶律宗真的儿子弘本(和鲁斡),天祚帝的儿子耶律定、耶律宁。 后妃里面也缺漏了耶律隆绪的第一任皇后萧氏、萧贵妃,耶律宗真的丽妃萧乌骨里。 #契丹##辽国##阿保机##耶律德光##萧绰##辽金史##辽史##史书#
猪狗不如的辽金史研究 在萧绰身上能够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吃女人不吐骨头。萧绰执政二十七年(982—1009),是辽国盛世的开创者,是能力最强、功绩最大、性格最复杂的契丹统治者。 但网上和学术界经常把她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 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是萧绰执政的。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顺治有多尔衮执政时期叫“世祖”,到男的头上你们就搞得清楚了?到女的头上你们就搞不清楚了?果然男女之别是最大的区别,要是萧绰是男的,估计没有几个人会把她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 既然辽圣宗可以夸,那顺治(清世祖)怎么不能夸,顺治(清世祖)是不是和忽必烈(元世祖)一样强? 网上和学术界经常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在网上到处都能看到吹捧耶律隆绪的,而且吹捧他的基本上都是把萧绰的功绩算他头上,说他强得不得了,跟精神病院一样。 你们随便在哪里搜索,都会发现萧绰的功绩被算到他的头上。 辽金史学界就是最差、最该死的史学界,辽金史学界有正常人吗?如果说国外是由于无知,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那么国内就是故意的,因为中国史学界极度厌女,中国史学界是封建余孽最多的地方。萧绰是中国的女性统治者里面最特殊的,她是辽国盛世的开创者,但是因为她是女的,他们不承认她的功绩,把她的功绩算在她儿子头上。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恶意低估萧绰的能力,跟你们讲个笑话,当萧绰的功绩被学者算到耶律隆绪头上的时候,他就强得不得了。当没被算到他头上的时候,萧绰就平平无奇。对学者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男女之别,男的一定要拔高,女人做得好,就把女人的功绩算到她的头上。女的必须差,就算她强得不得了,也要把她写得平平无奇。 你们管这种叫学术研究?!!!!! 这种猪狗不如的现象只能在中国史学界看到。 在萧绰身上能够看到网上和学术界的极端荒谬和极端恶臭。 从民国以来就是对女主有偏见的,女主研究一直差得不得了,但在萧绰身上已经不是偏见了,是极其恶毒地篡改历史。 很多b站up主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他们估计就是找论文的,看了那些学者的禽兽论文,就把萧绰的功绩算到了耶律隆绪头上。 你们看不出学者对萧绰的极其恶毒吗?她是做得最好的女性执政者,但因为她是女的,他们不承认她的功绩,把她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辽金史学界的恶劣程度,已经超出了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 他们写的论文毫无意义、毫无价值,这些学者也会遗臭万年的。 萧绰是能够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并列的,但你们看看俄国人是怎么研究叶二的,中国人是怎么研究萧绰的,后者用猪狗不如、惨不忍睹来形容还是太轻了。 俄罗斯人对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太伟大了。 中国人对萧绰:把她的功绩算到她的儿子头上。 萧绰就是被抹黑得最厉害的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被抹黑,是能力和为人被抹黑。而在她的身上,是把她的功绩算到了耶律隆绪头上。 耶律隆绪的名气比萧绰大得多,你们在网上问问,有几个人不知道耶律隆绪的?有几个人知道萧绰的? 萧绰有个屁的名气,很多人不知道萧绰是谁,或者以为她是参政辅佐的,以为耶律隆绪强得不得了。比萧绰差很多的女主拿来吹捧,萧绰这种最强的,把她的功绩算到她儿子头上,神经病。 和其他女主比起来,萧绰一直默默无闻,而且她不仅默默无闻,她的功绩还被算到了她的儿子头上。 你们见过别的被这样抹黑的历史人物吗? 萧绰做得这么好,网上(尤其b站)有夸她的吗?夸其他女主的很多,很少见到有夸萧绰的。他们把萧绰的功绩算到她儿子头上,在夸耶律隆绪。或者在夸萧绰的时候带上耶律隆绪,耶律隆绪1009年才亲政,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你们为什么要带上他一起夸? 萧绰是最爱辽国、最负责任、最勤政的契丹统治者,然后她的功绩被算到了耶律隆绪头上。 关于萧绰执政时期(982—1009)的论文极少有能看的,都恶心得不得了,怎么恶心的都有。看了这些论文,就算你平时不去想,那种恶心的感觉也会在你想不到的时候泛上来。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辽圣宗##辽金史#
萧胡辇喜欢罨撒葛吗? 之前我按照萧绰的年纪和萧思温家族与罨撒葛联姻的时间,推测出来她应该比萧绰大六七岁,但是看了遂正墓志,觉得还要更大。她应该比萧绰大十一岁左右。她出生于943年左右。 萧胡辇和罨撒葛是甥舅婚,罨撒葛可能是她的亲舅舅,甥舅婚在辽国是很常见的。 萧胡辇嫁给罨撒葛应该是在应历中期(960)年左右,到罨撒葛在972年去世,共同生活了12年左右。生活了十几年,没有一点感情是不可能的。 罨撒葛是实际上的皇储,萧思温把女儿嫁给他第一肯定是利益需求。贵族都是政治联姻,政治联姻是不看重感情的,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有的政治联姻是产生了感情的,比如耶律贤和萧绰。 耶律璟虽然把弟弟当成继承人,但他自己仍然是在挣扎的,想生出儿子,但是由于酗酒的问题他生不出孩子。因为一直没儿子,他的性格越来越暴虐,老是残杀下人。哪个脑子正常的想传给弟弟? 罨撒葛作为实际上的皇储,以后就是皇帝,萧胡辇就是皇后。罨撒葛有个女儿朴谨公主,生母应该是他的前妻。胡辇有个女儿钵国娘子,生父不明,因为提到她的萧兴言墓志写的是皇太妃之女。罨撒葛是没有儿子的。 罨撒葛作为穆宗唯一的继承人,萧思温把女儿嫁给他是最靠谱的。关于罨撒葛和胡辇的感情,没有任何记载,不过生活了十几年,没有一点感情是不可能的。耶律贤和萧绰感情是很好的,以耶律贤的性格和她对萧绰的感情,他是会照顾她的。至于罨撒葛会不会照顾萧胡辇,就不知道了。 罨撒葛的性格极度懦弱,但也没有写他为人不好的记载,他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辈。在辽国除了穆宗以外,他就是最尊贵的人。 萧胡辇跟他应该是有感情的,至于多不多就不好说了。 穆宗嗜杀,罨撒葛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继位,就去找人算命。事发,萧胡辇夫妇被赶到了西北。此后西北变成了胡辇的大本营。萧胡辇和萧绰之间是有隔阂的,萧胡辇在经历一些事的时候,萧绰还是个小孩子。 萧思温很快去找耶律贤,支持他的条件是娶萧绰,耶律贤同意了。之后耶律贤篡位,萧绰变成了皇后。萧绰生出皇子以后,罨撒葛就被气死了。 耶律贤为了安抚耶律德光家族,就给他追封皇太叔,萧胡辇就成为了皇太妃。萧胡辇在耶律贤时期、萧绰执政时期,存在感都很高。 这样姐妹之间就更有隔阂,本来胡辇是皇后的,罨撒葛还气死了。萧绰当了皇后以后,父亲虽然被暗杀,但耶律贤很爱她,给了她支持和照顾,萧绰生出皇子以后,一切的危机就解除了。比起妹妹,萧胡辇显得命运多舛。 估计萧胡辇和二姐看到萧绰过得好,内心都会感到些许不平衡。 罨撒葛把兵权留给胡辇,因为他没有儿子,契丹就是这样的,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妻子可以继承兵权。 在当上皇太妃以后,胡辇一直独来独往。而且很快萧绰变成了太后。萧胡辇在萧绰执政时期一直在搞事业,姐妹俩都在搞事业。而且萧胡辇为了亲信高嵩的死恸哭。萧绰为了亲信萧挞凛的死恸哭。其他时候她们的反应没那么大的。姐妹俩其实挺像的。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萧胡辇##辽金史#
关于影视剧里的萧太后形象 影视剧对历史人物是很重要的,很多历史人物出名靠的就是影视剧,还有人物形象被吹捧,或者被抹黑,都是因为影视剧。懂历史的人不会把电视剧当真,但是很多人是会的,把电视剧当成历史到处说。 最垃圾的就是燕云台,不用说,其他关于萧绰的影视剧或者有她出场的影视剧,不管符不符合历史,好歹拍出了她的头脑和气势。燕云台在拍什么?拍一个白痴? 但凡拍杨家将,必然有萧太后出场,这是不用说的。观众对她的印象来源也基本是杨家将,实际上历史上的萧太后比杨家将里面强大太多。 杨家将版本众多,我没细看过,不管里面拍得怎么样,好歹拍出了萧太后的气势。 对宋朝来说她就是大反派,历史上从986年打到了1004年,中间有近十年的时间没打,她在搞内政。但也够激烈了。萧绰是一个极度优秀的统治者,也是中国第一女统帅,但因为她是契丹人、割据,和宋朝打仗,所以有的人宁愿宣传比她差很多的女统帅,也不愿意宣传她。 除此之外还有大宋宫词、大辽太后等剧,韩国也拍过。 实际上没有一个影视形象是符合真实的萧绰的,都把她单薄化、残暴化。拍不出萧绰的复杂性,而且都拍她性格残忍。萧太后是辽代第一贤君,她对内是不残忍的。要是从外敌视角看,说她狠是可以的,因为辽国就是在这时做大做强的。除了宋朝,你们觉得女真、西夏、高丽还有被她打过的其他政权对她是什么看法?在当时,萧绰就是东亚最强大、最恐怖的人物。 萧绰是一个能力极强、威严不可侵犯、对内宽容、对外强硬的人,她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比如和大臣一起赏花、燃灯,因为杀死的敌人太多,让他们建佛事慰灵。 没有一部剧能拍出她的复杂性,雄主本来就难拍。而且国内编剧水平低,写不出好的剧本。萧绰的人生就是一部史诗,按照史书去拍,已经极其激动人心了。但他们非要扭曲历史,再给她编很多她没有的东西,拍成什么样都不知道。 作为辽国的极盛之主,伊丽莎白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怎么拍,萧绰也就怎么拍。 韩国人是拍过萧绰的,在《千秋太后》里面,里面的萧绰一出场就踩在奴隶身上,把她残暴化。历史上的萧绰是解放历史最多的,“甲子,诏南征所俘有亲属分隶诸帐者,给官钱赎之,使相从。”“丙戌,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壬午,通括宫分人户。”萧绰执政时期,辽国的仁政是最多的。萧绰文治极强,看她的文治就让人赏心悦目。但她的文治一直被低估,是不是对外征伐让人印象深刻,文治就被低估了?你们不要低估她的文治啊。 还有就是把她搞得很老,《大宋宫词》和垃圾剧《高丽契丹战争》(고려 거란 전쟁)都把她搞得很老,萧绰澶渊之盟的时候51岁,死的时候57岁。你们把她搞成七十岁干什么? 《大宋宫词》也是垃圾剧,太雷了。不过里面出现了耶律隆庆,说明剧组还是有点历史基础的。拍萧绰怎么能丢了耶律隆庆?他是萧绰最爱的儿子,也是契丹第一贵公子,辽军的军事统帅。大宋宫词里面的萧绰是女强人,就是服饰太雷了,一个辽国人穿着清朝的戏服。你们都还原宋朝的东西了,还还原不了辽代的东西? 还有所谓的最好的《大辽太后》,其实也很烂。萧绰在耶律贤和大臣面前说话不会声色俱厉的。在耶律贤面前不会,在大臣面前也不会。她对大臣一般情况下是宽容亲切的。君臣之间的氛围很和谐。萧太后的脸不可能是凶悍的,她的脸应该是平和的。 萧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她武功很强,文治极强,是中国封建时期最强大的统治者之一。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金史##承天太后##宋辽战争#
萧胡辇到底比萧绰大几岁? 萧胡辇作为辽国的女将军,身上是有挺多谜团的,比如她比萧绰大几岁?她的性格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要谋反? 之前我按照萧绰的年纪和萧思温与罨撒葛联姻的时间,来推算她的年龄,觉得她比萧绰大六七岁,但看了《耶律遂正墓志》以后,觉得她应该还要更年长。 萧思温娶了耶律德光的女儿,那他天然就是站在太宗这一系的。耶律璟把朴谨公主嫁给了萧讨古。朴谨公主应该是罨撒葛的女儿,耶律璟没有孩子,只能用弟弟的女儿联姻。罨撒葛可能有一个前妻,和她生了朴谨公主。萧讨古的父亲萧干是萧思温的族兄弟,他自己又是萧干的侄子。耶律璟和萧干家族、萧思温家族是很亲近的。 罨撒葛出生于天显九年(934),之前以为胡辇是在应历后期嫁给罨撒葛的,但是结合遂正墓志,应该是在应历中期(960年左右,宋朝建立那段时间)嫁给罨撒葛的。萧胡辇有个女儿钵国娘子,不知道生父是不是罨撒葛。萧胡辇可能生于943年左右,这样她就比萧绰大了十岁以上,二姐应该不会比萧绰大很多,大姐和二姐之间应该有夭折的孩子。 罨撒葛是继承人,不出意外胡辇以后就是皇后。应历三年(953),罨撒葛谋反了,被放过。之后他又谋反了一次,这次谋反没有被记在本纪里,就是他被流放了,列传和表都有的。这次谋反应该在应历后期,在这次谋反以前,萧胡辇已经嫁给了罨撒葛。 当然后面的事我们都知道,萧思温放弃罨撒葛,联通耶律贤,萧绰变成了皇后。 你们从关于萧胡辇仅有的一点史料里面能看出她的为人吗? 胡辇除了在986年的战争中迎战宋军以外(“会歧沟大军不利,班师,美部迁四州民于内地。虏齐妃及耶律汉宁、北皮室、五押惕隐众十余万,复陷寰州”,杨文公谈苑),其余的战斗都在西北。西北是她的大本营,她当然待西北。 按照《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在所谓的第一次谋反以前,萧胡辇已经谋反过一次了,就是被萧绰放过。辽就是这样的,契丹大贵族谋反,一般会比较宽容。萧绰对她的态度和辽国皇帝对宗室的态度没有什么区别。在澶渊之盟以后,她又谋反了,六十四岁谋反,她把自己当武则天了。萧图玉并没有跟丈母娘一起谋反。他是忠诚于萧绰的。萧绰把胡辇软禁起来,一年多后赐死,之后又追封李胡为皇帝(胡辇是联合李胡家族一起谋反的)。萧绰去世后,萧图玉为隆绪效力,征讨西北。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萧胡辇##契丹##辽国##辽金史#
契丹人物志——耶律遂正(韩昌) 韩昌,即耶律遂正,《辽史》无传。他是韩德威的次子,韩德威有四个儿子:遂忠、遂正(昌)、遂宁、遂恭。 韩家这一辈就是遂字辈。 对于这个人,除了他的经历以外,他的家族和联姻还有一个瓜,请大家慢慢看。 韩氏家族,尤其韩匡嗣这一支,是契丹化汉人,不要用一般汉人的视角去看待他们。韩匡嗣契丹名“天你•尧治”,韩德让契丹名“兴宁•姚哥”,韩昌契丹名“何你•雱金”。 韩昌出生于保宁七年(975),他有两个汉名,遂正、昌。韩昌的兄长遂忠很可能在统和十三年(995)的宋辽军事冲突中身亡。作为次子的遂正就改名了。遂正的叔叔叫韩德昌(韩德让的弟弟),不过他们是契丹化汉人,不讲究这一点。 韩昌担任过硬寨监军,就是保护太后和皇帝的安全的。后又担任过契丹户部使,兼飞龙院事、知上京副留守事。统和二十二年(1004),萧绰给韩德让及其兄弟姐妹赐姓耶律,籍属横帐季父房。韩昌也跟着改了姓。 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一月初一,萧绰归政给耶律隆绪,不久去世。耶律隆绪亲政后,韩昌先后担任北院宣徽使、东京、上京、中京三京留守、大内惕隐、辽兴军节度使等职务。太平七年(1027)三月二十四日,韩昌在辽兴军节度使的官署里面去世,时年五十三岁。 韩昌有四个儿子,元佐、宗福、元亨,名字不详的第四子早死。八个女儿,长女嫁给奚太师,在韩昌生前去世。次女嫁给了大国舅。第三女、第四女在韩昌死的时候还没有出嫁。第五女嫁给了兰陵王的次子。其他女儿都早死。 韩昌的次女有可能嫁给了萧忠(萧排押侄子)当侧室。 瓜来了。 韩昌的妻子薛国夫人北也应该是萧图玉的女儿,“皇妣夫人曰北也,徒欲驸马大王之长女也。”《耶律宗福墓志》。也就是说韩昌娶了萧胡辇的外孙女。 前述的兰陵王就是萧图玉,萧图玉的这个封号没有被辽史记载。韩昌娶了萧图玉的女儿,他自己的女儿又嫁给了萧图玉的次子。 萧图玉是萧绰的戚属,辽史之所以说他是戚属,是因为他的父亲萧海璃娶了嘲瑰,嘲瑰和萧绰之母吕不古是姐妹。萧绰和萧图玉是表姐和表弟的关系。萧图玉有两位妻子,钵国娘子和赛哥公主。钵国娘子是萧胡辇的女儿,他先娶的。赛哥公主是隆绪的女儿,他后娶的。 之前我按照萧绰的年纪和萧思温家族和罨撒葛联姻的时间,我推算出来胡辇大概比萧绰大六七岁,但是看了《耶律遂正墓志》,胡辇还要更大。 在耶律贤时期,钵国娘子被耶律贤和萧绰嫁给了萧图玉。保宁九年(977),萧图玉和钵国娘子生下了北也。萧绰上台后,北也被嫁给了韩昌。是萧绰嫁的或者是萧胡辇嫁的。萧胡辇本来就是萧绰的姐姐和倚重的大臣,谁嫁的都可以。 统和二十四年(1006)五月,萧胡辇谋反失败,被软禁。第二年的六月,萧绰赐死萧胡辇。她死后,钵国娘子和北也还活得好好的。 韩昌和北也有很深的感情,韩昌死后,北也也不想活了。就在同年的七月二十一日,北也去世,活了五十一岁。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金史##韩氏家族##耶律遂正##萧胡辇#
《燕云台》有多让人生理不适? 《燕云台》篡改历史,把守成之主耶律贤写得很高大,把雄才大略的萧绰写得很单薄,还在里面编造令人作呕的出轨情节,给女主扣上“贤妻”的帽子。 燕云台从头到尾都让人生理不适,辽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人物萧绰在里面变成了一个白痴,能力远远不如她的耶律贤在里面变得雄才大略。这个所谓的大女主剧其实是让男人出尽了风头。 萧绰是辽国历史上能力最强、功绩最大、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也是辽国最重要的人。但她在国内从来都没有好好研究。哪怕是拍关于她的剧,也是篡改历史,把她写成白痴,拔高她的丈夫。 萧绰是中国历史上能力最强的女性统治者,但她生在了中国,就遭到了极其恶劣的待遇。她的功绩经常被算到她的儿子头上。 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是萧绰执政的。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萧绰是能够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并列的,你们看看俄国人是怎么研究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中国人是怎么研究萧绰的。后者就是惨不忍睹。 俄国人对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太伟大了。 中国人对萧绰:把她的功绩算到她的儿子头上。 萧绰是中国的女性统治者里面能力最强的,她所得到的待遇也是最差的。因为她是女性统治者里面最特殊的,她是辽国盛世的开创者,极度厌女的中国史学界不承认她的功绩,把她的功绩算在她的儿子头上。 你们觉得萧绰要是是男的,会有人把她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吗?你们见过把多尔衮做的事算到顺治头上的吗? 国内就是这样的,男人和女人做了同样的事,但因为性别不同,所得到的待遇就天差地别。 辽金史学界就是最差、最该死的史学界,学者带头篡改历史。 关于萧绰的论文极少有看的,都是恶心得不得了,怎么恶心的都有。要么把她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要么写得跟共治一样,“萧太后和辽圣宗”、“萧太后母子”。要么把她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要么从她头上割功绩,把两个人并列。 萧绰和耶律隆绪是先后当政,他1009年才亲政,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不要因为庙号就过度高估。你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并列,萧绰是女的,她就要和儿子并列?你们为什么不把多尔衮和顺治并列?因为他是男的,你们不好下手吗? 就算是拍关于萧绰的电视剧,也要把她的美好品质强加在她的丈夫身上。把耶律贤写得雄才大略,把萧绰写成一个白痴。在历史上是萧绰想变革,不是耶律贤想变革。他是一个守成之主,能力和儿子差不多。他们什么能力史书有记载的。 耶律贤在位时有制定制度、对内改革、开疆拓土、镇服周边吗?辽国出现了什么变化吗?这一切是萧绰上台后才出现的。然后编剧把萧绰的野心强加到了耶律贤身上。关于萧绰的能力和关于她的史料,我已经在前面的帖子《历史上的萧绰有多强?》里面陈述过了。萧绰是最爱辽国、最负责任、最勤政的契丹统治者,也是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她是怎么夸都不过分的。 但就因为她是女的,学者拔高她的丈夫,把她的功绩算到她的儿子头上。 她就是被抹黑得最厉害的历史人物。 《燕云台》里面还有令人不适的地方,就是耶律贤对萧绰是利用,他还出轨了,萧绰接受了,在为他守丧三年以后,才和韩德让在一起。就是一个毫无人性、极度厌女的情节。把萧绰写成工具人、贤妻。 历史与剧情没有一点符合。耶律贤从来没有利用萧绰的想法,他是想和萧绰一起把国家治理好,虽然他的能力很平庸。在萧绰入宫以后,他就没跟别的女人生过孩子。耶律贤对萧绰的感情在所有皇帝里面是可以排前几的。耶律贤死后,没有人为他守丧三年。萧绰死后,辽国为她守丧三年。 萧绰和韩德让在一起是在耶律贤死后,女人在丈夫死后找一个男的,很难理解吗?为什么男的这么做,你们就立刻理解了,甚至会夸他? 根据考古显示,韩德让的墓33米,耶律贤的墓43米,萧绰的墓83米。 你们这些厌女的人是不是就觉得天塌了,不该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不管是燕云台,还是这部剧的受众,都会有一种很奇怪的倾向,规定萧绰只能爱一个男人。她跟耶律贤在一起,就等于在他死后,她跟韩德让没关系,是贤妻。她跟韩德让在一起,那就意味着耶律贤一定出轨,她受到伤害才移情别恋。你们的脑子怎么这么奇怪的?女人喜欢两个及以上的男人再正常不过了。她在丈夫死后和别人在一起,意味着她的丈夫出轨过了?她就不能同时享受两个人的爱情吗? 你们为什么喜欢虐待女性,虐待女性会让你们有快感吗? 还有说演员演不出萧绰的心狠手辣的,历史上的萧绰心狠手辣?在萧绰身上,最主要的是她的功绩,其次是她的性格、为人,就算谈论她的为人,她也和心狠手辣没有关系,你们对她是有什么误解?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燕云台##The Legend of Xiao Chuo##辽金史#
历史上的萧绰有多强? 《燕云台》抹黑了萧绰和辽代,是一部垃圾剧。编剧通过韩德让之口说出,女强人没人喜欢。说明她极其厌女。在国内是看不到所谓的大女主剧的,就算拍女强人,也会在里面拔高男人,男人一定要比女人强,不然会死。 国内的编剧不会自然地去写女人,而且还会在里面拔高男的。表面上是在拍女强人,实际上男人在里面出尽风头,恶心观众。 爱男女的脑子都是别扭的,她们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别扭。 萧绰是中国历史上能力最强、功绩最大、性格最复杂、最值得研究的女性统治者。她是一个大帝级别的人物。 在中国古代除了武则天,吕雉、萧绰、慈禧的权力是最大的,但前两者比萧绰出名很多,而且对她们的研究也比萧绰好很多。 了解萧绰的人并不多,一方面她是异族、割据、对宋作战。一方面她的儿子庙号好看,傻子和厌女的人会把她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 耶律隆绪叫“圣宗”是因为有萧绰执政时期,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他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赞”里面的功绩大部分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 他就是最名不符实的皇帝。 982—1009年是就是萧绰时代,萧绰执政时期是辽国最重要、最强大、最激动人心的时期。“萧绰时代”是辽国的巅峰期。 萧绰是辽国历史上最重要、最强大的人,也是最风雅的人,萧绰就是契丹民族所能表现出的能力的极致。她的人生是一部史诗。她在女性统治者里面独树一帜,在契丹统治者里面也独树一帜。 萧绰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女性统治者,因为她是盛世的开创者,但因为她是女的,辽金史学界的学术渣滓不承认她的功绩,把她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 辽金史学界就是最差、最该死的史学界。 萧绰是能够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并列的,她在世界上也是排得上号的。但你们看看俄国人是怎么研究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中国人是怎么研究萧绰的,后者就是惨不忍睹。 俄罗斯人对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太伟大了。 中国人对萧绰:把她的功绩算到她的儿子头上。 中国史学界是极度厌女的,封建余孽最多。不是按照事实去研究历史,是用整个性别观念去取代历史本身,篡改历史,让别人形成错误的历史观。 萧绰的性格是最接近现代女性的,不卑不亢、坚强自信,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萧绰是一直在成长的,982—989年之间理性治国、对外用兵、击败宋朝雍熙北伐,并两次亲征报复(三十几岁)。989—999年之间制定制度、对内改革、开疆拓土、镇服周边(四十几岁)。这十年对辽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十年,辽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国力达到极盛。999—1004年之间发动对宋战争,三次亲征宋朝,签订澶渊之盟(五十几岁)。1004—1009年之间彻底结束太祖三支的斗争,确立皇室尊严,建造中京(晚年)。萧绰还制定了辽国政府的政治运行规范,从萧绰到天祚帝,一百多年。 萧绰是哪儿都打的,除了不亲征的,她自己亲征了六次(986年三月、十一月,988、999、1001、1004)。 在契丹统治者(不算西辽)里面,阿保机、耶律德光、萧绰是最能打的。萧绰是到处用兵的,说她侵略成性也可以。 萧绰就是那种堪称完美的统治者,对内仁政不断,对外态度强硬。她是封建时期能力最强的统治者之一。 研究萧绰所能用到的史料: 《辽史》(圣宗本纪前五卷本质就是萧绰本纪)、辽代石刻(墓志和碑刻)、《续资治通鉴长编》(982—1009)、《契丹国志》(抹黑了她的为人)、《宋史》、《宋会要》、《东都事略》、宋人笔记(乘轺录等,多有抹黑)、《高丽史》,等等。 关于萧绰的史料一点都不少,对萧绰的研究这么差,不是她的原因,是学者水平的原因。 关于982—1009年之间的论文、专著必须是萧绰研究,主语也必须是萧绰。 应该成立一个“萧太后研究学会”的。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宋辽战争##辽金史#
垃圾剧《燕云台》是如何抹黑萧绰和辽代的?(四) 十二,萧绰心狠手辣? 在关于燕云台的介绍上面看到什么演员演不出萧绰的心狠手辣,你们脑子有病吗?萧绰哪里心狠手辣了?你们看《辽史》能看出她心狠手辣? 《契丹国志》写萧绰性格残忍就跟写耶律贤好色一样,只有一句话,找不出任何证据。《宋会要》等书也有类似记载。但你们看辽史能看出她具体杀了多少人吗?契丹国志是有倾向性的,抹黑萧绰和耶律贤的为人,吹捧耶律隆绪的为人和能力。耶律隆绪当了二十七年的傀儡,宋人很同情他。 萧绰哪里心狠手辣了?你们是怎么得出她心狠手辣的结论的?而且国内都这样,对于男性皇帝会去关心他们的功绩,对于女性统治者会去关心她们的为人和私生活。 关于萧绰的为人可以去看我的帖子《论萧绰的为人一二三》。 不要扯她对外征伐,对内和对外能一样吗?要是说对外征伐,那那些有征伐的男性皇帝都该被弄出来批判一顿。 萧绰当皇后的时候没有杀过人,高勋、女里大概率是耶律贤杀的。高勋应该就是谋杀萧思温的主使者。萧思温死后,就是高勋总揽朝政,他是最大受益者。他和述律平家族合作把他弄死是很合理的。耶律贤后面发现了这件事,就把他们都处死了。萧绰也不是悍妇,她在耶律贤面前就是不卑不亢。耶律贤对她是喜欢、尊重、支持,并不是害怕她。萧绰的性格并不张扬,在女性普遍参政的辽代,需要她张扬吗?她做什么事都是很自然的。 萧绰当太后以后就杀过三个大臣:胡里室、耶律国留、萧恒德。杀胡里室是因为他撞到了韩德让,触碰到了她的权力。杀国留是因为他擅杀奴隶,还间接害死了她的女伴的女儿。萧绰是反感契丹贵族擅杀奴隶的。杀萧恒德是因为他气死了她的女儿。萧绰只在大臣犯了重大过错和必要的时候杀人。还有风传的她杀了韩德让的妻子,那个没有确凿证据,韩德让的妻子可以是病死的,也可以是她杀的。 萧绰心狠手辣?萧绰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的女性统治者,你们是怎么做到把她单薄化的?萧绰的性格并不残忍,在一般情况下,她对大臣都是亲切宽容的。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她会给他们送汤药。将领出征时,她会为他们祈祷。高丽给辽国进贡岁币,刚好国王王治去世,她就把岁币退了回去,让他们好好安葬先王。她的儿子亲政后,对高丽的态度就很差,用打高丽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还有她杀两个姐姐,一个要毒死她,一个要造反,萧绰杀她们是正当防卫。 为人好的萧太后被说为人不好,那那些为人真不好的统治者在她面前是什么? 萧绰执政时期,辽国的仁政是最多的,萧绰是辽代第一贤君。 十三,人设问题 1,萧思温 萧思温在剧中显得大义凛然。历史上的萧思温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娶了耶律德光的女儿,天然站在穆宗这一边。之后他又让大女儿胡辇嫁给了罨撒葛(穆宗之弟)。穆宗没有孩子,罨撒葛就是继承人。不出意外胡辇以后就是皇后。但是罨撒葛犯错,被赶到西北了。穆宗又嗜杀,很容易出事。萧思温就去找了耶律贤,表示愿意支持他,条件是娶萧绰。耶律贤同意了。当时耶律喜隐关在监狱里面,萧思温不可能去找他。而且以他的性格和做事风格,能成事的概率不大。就算他当皇帝了,萧思温也不会舒服的。耶律贤性格好,讨人喜欢。穆宗之死,有可能是耶律贤和萧思温的谋划,也有可能是奴隶忍无可忍,把他杀了,耶律贤距离他最近,就最先赶到现场。耶律贤可以让萧思温观察皇帝的情况,有啥事立刻告诉他。耶律贤继位后,萧绰随即变成皇后。耶律贤为了拉拢喜隐,就把萧绰的二姐嫁给他。三姐妹嫁给不同的男人,也就预示着她们未来的悲剧。 萧思温就是在押宝,哪里来的大义凛然? 2,罨撒葛 耶律德光存活下来的嫡子只有耶律璟和罨撒葛,辽国嫡庶分明,庶子一般不能继位。穆宗又不能生,就只能把罨撒葛当成继承人。罨撒葛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人在察割之乱的时候被人控制住,差点出事,是被别人救出去的。在穆宗继位后,他参与了谋反,被放过。第二次,他让别人算算他到底能不能当皇帝,被穆宗赶到了西北。耶律贤篡位时,他是正统继承人,手里又是有兵的,但他不敢和耶律贤对峙,而是又跑了。萧绰生下皇子以后,她的后位稳固了,耶律贤的帝位也稳固了。罨撒葛就被气死了。追封皇太叔,因此他的妻子胡辇就叫皇太妃。这人就是一个极端懦弱的废物,但是在剧中变成了很强势、野心勃勃的男人,也可见编剧有多爱男。把一个废物塑造得很立体。国内的编剧是这样的,只对男性有想象力,对女人没有,对女人是各种扭曲抹黑。而且男的一定要比女的强,不然会死。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燕云台##The Legend of Xiao Chuo##辽金史#
垃圾剧《燕云台》是如何抹黑萧绰和辽代的?(三) 七,萧绰模仿述律平?这部剧里的萧绰要模仿述律平,而且在这部剧播出以后,萧太后模仿述律平的说法就广为流传。这在历史上绝不可能。述律平执政一年半,而且没有什么政绩,耶律德光一继位就是实权皇帝。述律平当太后并没有执政过。萧绰执政二十七年,而且功绩无数,耶律隆绪到了1009年才亲政。她为什么要去模仿一个执政只有一年半,而且没什么政绩的人?说萧绰受到耶律德光影响倒是有可能的,她是他的外孙女,萧绰的斡鲁朵是德光斡鲁朵的旧名。而且他俩干的事也类似,都是开疆拓土、对内改革,对内政极其负责。哪个懂辽史的会把萧绰和述律平去对比?萧绰对标的是辽国皇帝,萧绰和耶律德光去对比才合理。执政太后就和男性皇帝去比。 述律平主要的功绩就是和阿保机一起开国,在他死后定立耶律德光,当太后以后就是给德光出谋划策。她称制但并不执政。而且这也不算辅佐他。因为她是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她不来,耶律德光也不会去请她。她也会在德光犯蠢的时候提醒他一下,有时会牵制他(比如要立李胡为太弟,德光同意了)。 辽代女性是普遍参政的,几乎所有皇后都是参政的,太后更不用说。贵族女性也是。在风气开放的辽国,萧绰需要给自己去找模仿对象吗?辽国女人都是自发性极强的。辽代是女性参政程度最高的政权,这是他们的一种风气。但网上和学术界很火的偏偏是唐朝、北魏。唐朝在中期以后就很少有女人参政了,北魏的参政度应该比不过辽国。辽国女人参政是从头至尾的。编剧不会以为辽初只有述律平一个人参政吧?以她的水平的确有可能这么认为。辽国应该是女强人最多的政权。萧绰是辽国盛世的开创者,女主发挥了最大作用的是辽国,但偏偏辽国无人问津,甚至还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 剧里的韩德让还说女强人没人爱,这在辽国不会被人笑死吗?爱萧绰的人可多了。耶律贤就很爱她。耶律贤就是想跟她一起把国家搞好,不耽误国家又不耽误爱情。“谕史馆学士,书皇后言亦称「朕」暨「予」,着为定式。”这条记载往往被理解成耶律贤病重,让萧绰代理皇权。耶律贤大概率不是病秧子,这条记载应该是他喜欢听萧绰说话,想让她说的话更有权威性。大臣和宗室也是很尊敬萧绰的。辽国没有牝鸡司晨的说法,在辽国扯女人不能抛头露面,是会让他们觉得很奇怪的。所有政权里面,辽国皇后和太后的自由度是最大的,见外臣几乎没有限制。 里面有个场景,耶律贤让萧绰处理政务,大臣们很惊讶。这种场面会出现在辽国吗?!!!编剧又让人笑死了。用中原思维去写辽国,出现很多谬误。 只有在辽国会出现萧绰这种人,她就是契丹民族所能表现出的能力的极致。中原不会让太后执政二十几年的。宋朝的刘娥执政六年,大臣就不停地让她归政了。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燕云台##The Legend of Xiao Chuo##辽金史#
垃圾剧《燕云台》是如何抹黑萧绰和辽代的?(一) 《燕云台》(The Legend of Xiao Chuo)是第一部以辽代为视角的电视剧,因此播出的时候有不少人抵制。这个不是重点。本文是从史学角度来说这部剧有多差。 对于这部剧我看过的不多,但就算看的不多也能看出这部剧有多差。 这部剧的英语翻译是:The Legend of Xiao Chuo。 实际上是抹黑了萧绰和辽代。 萧绰是冷门人物,因为辽代相对冷门。冷门人物容易被抹黑,因为了解的人不多,连帮他们说话的都没有。这部剧把萧绰抹黑成了贤妻(甚至有腐女把她抹黑成同妻)。 之前不知道在哪儿看到了介绍,说萧绰辅佐耶律隆绪,把她说成辅佐?萧绰当皇后的时候是辅佐,当太后的时候是执政,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萧绰就是982—1009年之间辽国实际上的女皇。她的执政时长仅次于慈禧。 耶律隆绪叫“圣宗”是因为有萧绰执政时期,他1009年才亲政,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还有,萧绰从来没想过培养好耶律隆绪,只是想让他守成而已。 辽圣宗在辽国排不上号的,他的能力跟他的父亲辽景宗差不多,军事还要差点。更远远比不上耶律德光、耶律大石、萧绰、阿保机。 现在说说这部剧是怎么抹黑萧绰和辽国的。 萧绰是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也是辽国最重要的人。辽国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不明白这一点的永远研究不好辽史。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政权,因为它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 萧绰也是中国历史上能力最强、功绩最大、性格最复杂的女性统治者。她是能够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并列的。 萧绰执政时期是辽国的巅峰期,也是辽国最激动人心的时期。 但这部剧并没有体现出萧绰的能力,还在各方面抹黑她。甚至大部分时间都在拍她当皇后。 萧绰的辉煌期在她当太后以后,她统治辽国的时间是982—1009,然后这部剧一直在拍她当皇后。 辽国人要是知道燕云台这么拍萧绰,肯定会火冒三丈的。 燕云台对辽国和萧绰做了如下抹黑: 一,萧绰是贤妻?萧绰跟贤妻有什么关系?萧绰入宫以后,耶律贤就没和别人生过孩子,那个生母不明的药师奴(郑哥、韩八)也是萧绰生的。这除了耶律贤对她感情很深以外,还和她的性格有关。萧绰是一个女强人,她虽然不是悍妇,但是很看重自己的尊严。哪个女人会喜欢丈夫和别人在一起?萧绰当皇后时是权后,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称“朕”的皇后。 萧绰当太后以后,统治辽国二十七年(982—1009),这段时间实际上就是“萧绰时代”,她的儿子是中国历史上亲政最晚的皇帝。耶律隆绪亲政后也活在萧绰的阴影下,一辈子精神压力都很大,到死都没有解脱。 耶律隆绪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他叫“圣宗”是因为有萧绰执政时期,不要因为庙号好看过度高估很多人因为他的庙号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极度荒谬。辽史本纪“赞”里面的功绩大部分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才是他的。封建史官出于皇权正统心理会把一切归结到在位的皇帝头上。 耶律隆绪1009年才亲政,什么能力史书有记载的,你们看了他的亲政记载还能夸得出口? 一个女人的丈夫没跟别人生过孩子,她上台执政二十七年,她的儿子人到中年才亲政,一辈子都很压抑。 这种“贤妻良母”你们要不要? 萧绰跟贤妻隔了一个宇宙,但这部剧播出后,她就被抹黑成了贤妻。 这部剧拍耶律贤出轨,萧绰还接受了。然后在耶律贤死后,她守丧三年才和韩德让在一起。极其令人作呕的情节。 历史上耶律贤没有异腹子,耶律贤死后,也没人守丧三年。是萧绰死后,辽国守丧三年。在这部里面,男人出轨,女人不仅得接受。还得在他死后守丧三年,才能和别的男人在一起。 可以说是极度厌女,对女性充满恶意。一股封建老僵尸的味道扑鼻而来。 贤妻爱好者是不是心理变态?怎么会有这么乏味的爱好? 说她是贤妻的还说在历史上萧绰和韩德让没关系。历史上萧绰和韩德让是有关系的,辽史没有直接记载私情给了很多人空子钻。辽代是历史上风气最开放的政权,太后有个情人很奇怪么? 女人在丈夫死后有别的男人很难理解吗?你们是现代人吗?男性皇帝后宫无数,他们没反应。执政太后有一两个男宠,马上把她们往死里骂。女人有一两个男的(而且还是在丈夫死后)是道德败坏、犯法。 二,场景问题,这部剧拍的是辽国,而且萧绰的童年和少女时期都生活在辽前期,拍辽国(还是前期)拍得花花绿绿?你们看得出拍的是辽国吗? 燕云台主要是人物塑造和情节差得要死,服道化是还原辽代的,据说服道化也有问题。既然人物情节都很差了,服道化搞得好有用吗?让观众看服道化? 还有一个细节,说出来笑死你们,里面的辽国人吃着清朝的菜。辽国人吃什么《乘轺录》没记载吗?辽墓这么多,壁画上面看不到吗?你们为什么要让他们吃清朝的菜?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燕云台##The Legend of Xiao Chuo##辽金史#
契丹人物志——耶律隆祐(韩德颙) 耶律隆祐就是韩德颙,韩德颙在《辽史》有传的,就是韩德凝。耶律是萧绰给韩德让及其兄弟姐妹赐姓时改的。耶律隆绪亲政后,给韩德让改名隆运,他的兄弟也改了名字,变成了和隆绪同辈的名字。庸君是喜欢做毫无意义的事的,给别人改个名字,有用吗? 韩匡嗣有九个儿子:德源、德庆、德彰、德让、德威、德冲、德颙、德晟、德昌。 韩德让是他的第四子,韩德颙是他的第七子。 韩德颙改名后的名字和萧绰第三子的名字一样,萧绰第三子,《辽史》记载为“隆祐”,《长编》、《契丹国志》记载为“隆裕”。就算他不叫隆裕,他也不可能叫隆祐的,耶律隆绪不会让韩德让的兄弟叫和自己弟弟一样的名字。《辽史》的记载是错的。 辽史说韩德颙为人谦逊、廉洁、谨慎,史书所记载的为人基本上是靠谱的。墓志记载的为人就不好说了,墓志都是墓主人贴金的,信墓志的为人还不如信鬼。韩氏家族都是低调的,韩德让除了打死一个耶律虎古,也没做过什么高调的事。是萧绰给他的待遇太高调。 韩德颙出生于大同元年(947),他从耶律贤时期开始入仕。《辽史》紧接着写“开泰中”,是把统和误写为开泰了。史书记错年号是挺常见的。统和元年(983),韩匡嗣死了,他的几个儿子要服丧,萧绰很快把他们召了回来。当时宋辽战争一触即燃,萧绰不可能让他们有时间服丧的。统和三年(985),封昌黎县开国男。统和十三年(995),遥授武宁军节度使。统和十八年(1000),拜命为西南面五押大将军,让他去治理党项。辽史也记载了他治理党项的事。党项隆益达叛乱,被韩德颙平定。 统和二十二年(1004),萧绰又任命他为上京留守。澶渊之盟以后,萧绰给韩德让赐姓耶律,他的兄弟姐妹也获得赐姓,并籍属横帐季父房。 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一月初一,萧绰归政给耶律隆绪,不久去世。耶律隆绪亲政后,就给韩德让改名隆运。他的兄弟也改名了,耶律德颙改名为耶律隆祐。统和二十八年(1010)耶律隆绪任命韩德颙为大同军节度使,当年冬天,韩德颙在官署去世,时年六十四岁。 韩德颙的妻子萧氏是夷离毕侍中之女,这个夷离毕侍中可能就是萧徒骨。他死在了韩德颙前面,两个人没有孩子。韩德颙和渤海娘子大氏生了二子一女,大氏也是死在韩德颙前面的。长子遂赟(郭三)、次子遂成,女儿嫁给了奚王府相的儿子。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辽金史##韩氏家族##耶律隆祐#
契丹人物志——韩橁 韩橁是韩匡美的孙子,韩瑜的长子。韩匡美有三位妻子,他先娶了秦国太夫人萧氏,即韩瑜的母亲。后面又娶了邺王妃萧氏,就是耶律李胡的一个侧室。韩匡美封邺王,所以她叫邺妃。后面他又娶了邺妃的侄女。邺妃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夭折,女儿嫁给了张侍中的孙子知檀州刺史事张崇一。这个张侍中应该出自清河张氏。然后萧绰又把张崇一的女儿嫁给了韩橁。 韩瑜有九个儿子,韩橁是第七子,除了韩橁,其他的儿子都夭折或早死了。在古代,夭折早死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孩子几乎都死了,就剩一个,还是比较少见的。墓志说韩橁是最小的,因为其他人都死了,他排行又小,所以说他是最小的。 韩橁的墓志没有记载他活了多少岁,从韩瑜去世的时间和册封李继迁为夏国王的时间来看,韩橁出生在970年左右。韩橁一开始担任西头供奉官,后迁御院通进。统和八年(990)十二月,萧绰派韩橁册封李继迁为夏国王。统和二十三年(1005)正月,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大军撤回境内。韩橁应该参加了这场战争。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萧绰派耶律乾宁、韩橁等人出使宋朝祝贺正旦,《长编》有记载的:“庚子,契丹遣使保静军节度使耶律乾宁、左卫大将军耶律昌主、副使宗正卿高正、右金吾卫将军韩橁奉书礼来贺来年正旦。” 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一月初一,萧绰归政给耶律隆绪,不久去世。耶律隆绪为了证明自己是皇帝,证明自己的能力,率领四十万大军讨伐高丽(真正意义上的亲征),韩橁当时就在大军里面。回来以后,加左监门卫大将军,知归化州军州事。之后他数度易职,在利州观察使的任上,他突然获罪入狱。墓志是说他被权贵陷害了。这人可能跟耶律资忠类似,权贵在耶律隆绪面前进几句谗言,耶律隆绪就把他赶了出去。耶律隆绪本来就是庸君,他听信谗言不是很合理么。 耶律隆绪看在他旧日的功劳份上,就只是把他鞭打了一顿。就在他出事的这一年,辽国在高丽发生了“茶陀之败”,这是耶律隆绪在军事上的惨败。可能韩橁的入狱和那场战争有关。第二年(1019)正月,耶律隆绪派韩橁出使沙州,册封曹恭顺为敦煌王。 关于出使的过程写得很有趣,大致是写一路上环境恶劣,耶律隆绪派人去支援他们。韩橁在路上生病了,差点死了。不过他还是有惊无险地抵达了沙州。太平五年(1025)七月,耶律隆绪派韩橁去祝贺高丽国王王询的生辰。 过了几年,爆发了大延琳之乱,按照《辽史》的记载,大延琳之乱发生在太平九年(1029),按照《韩橁墓志》、《耶律宗福墓志》的记载,大延琳之乱发生在太平八年(1028)。 大延琳之乱是辽国前所未有的起义,灭亡了一百零三年的渤海国复国。是一场影响深远、动摇辽国国本的起义。只不过学术界和网上都对耶律隆绪有极其荒谬的看法,所以淡化甚至忽略了这场起义。 东京是一直存在反辽情绪的,只不过耶律隆绪激化了这种矛盾。他任用的户部使韩绍勋在那里横征暴敛,重用的萧耨斤家族在东京道和南京道搞事。终于让当地人忍无可忍,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韩橁参与平定了大延琳之乱,之后奉命镇守沈州。沈州是东京道的重镇。当时沈州还是有动乱的,“然而虎夷效逆,鹤野罹灾。俘劫井闾,剽掠烽戍。来如蚊蚋,肆毒噬人。去若虺蜴,蓄奸伏莽。”《韩橁墓志》。柳得恭的《渤海考》记载“是时诸部豪杰吼山等兵蜂起,寻皆败灭,独南海城守坚守经年始降。” 大延琳起义,渤海人自然是有响应的,但是当时辽国还算兴盛,他们失败了。当时起义军是想西进的。之后起义军的余党也是想西进的,要是他们西进,耶律隆绪肯定吓死了。墓志还说“贼不西寇,公之力也。”耶律隆绪是一个很平庸的人,只不过学术界和网上的死白痴看到他的庙号是“圣宗”,觉得他很强。 有人实在看不出耶律隆绪亲政后有任何过人之处,但因为他的庙号好看,在那里很尴尬地夸他。 大延琳之乱发生后没几年,太平十一年(1031)六月,耶律隆绪死了。韩橁又换领导了。重熙五年(1036)九月二十五日,韩橁去世。 韩橁有三位妻子,第一位生了两个女儿,长女早死,次女嫁给左口(缺字)军将军萧乞得。第二位妻子萧氏生了三个女儿,长女嫁给护卫将军萧朱。次女嫁给左班殿直张玫。第三女嫁给通事班祗候康德润,这个女儿早死。第三位妻子就是张崇一的女儿,萧绰给他们赐婚的。张氏生了三个儿子:齐家奴、贻孙、贻训。 #韩橁# #契丹# #辽国# #大延琳之乱# #辽圣宗# #耶律隆绪# #韩氏家族# #辽金史#
b站的神经病为什么这么多? b站应该是聊历史最多的地方,在那里到处都能看到对辽圣宗的吹捧,极端荒谬。因为多数人不看史书。 辽圣宗在位四十九年(982—1031),亲政二十二年(1009—1031),他的前二十七年是萧绰(萧太后)执政的。他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 辽圣宗也算网庙十哲了,到处都能看到吹捧他的,而且吹捧他的,基本都是把萧绰的功绩算在他头上。你们在所有平台进行搜索,都会看到萧绰的功绩被算到他头上。耶律隆绪的百度百科写的都是萧绰的功绩(维基也一样),萧绰执政时期发生的事的百科主语也是耶律隆绪。萧绰自己的百科倒是没什么内容。百科是可以随便改的,你们想吹捧一个人,把他改成宇宙第一都没事。 在网上到处都能看到吹捧耶律隆绪的,而且吹捧他的基本都是把萧绰的功绩算在他头上。说他强得不得了,跟精神病院一样。 除了营销号和百科,很多人是跟着风评在吹捧,看别人吹他也吹,这种现象在b站上最严重。很多吹捧耶律隆绪的人估计连辽国的存在时间都不知道。 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是萧绰执政的。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顺治叫“世祖”是因为有多尔衮执政时期,你们到男的头上就搞得清楚了,到女的头上就搞不清楚了?你们吹捧辽圣宗,那自然可以吹捧顺治,清世祖不应该很强么?顺治(清世祖)是不是和忽必烈(元世祖)一样强? 萧绰就是被抹黑得最厉害的历史人物,她的功绩经常被算到耶律隆绪头上。其他人被抹黑,就是被抹黑能力和为人。而在她身上,是把她的功绩算到了耶律隆绪头上。 你们能找出别的这样被抹黑的历史人物吗? 你们知道萧太后(萧绰)是谁吗?网上很多人不知道萧太后是谁,或者以为她是参政辅佐的。他们都知道辽圣宗,而且他们所知道的辽圣宗,都是把萧太后的功绩算到他头上的。觉得他强得不得了。 萧绰有个屁的名气,她的功绩被算在她的儿子头上了。网上都在吹捧耶律隆绪。 萧绰是能够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并列的,她在世界上也是排得上号的。但你们看看俄国人是怎么研究叶二的,国内是怎么研究萧绰的,后者简直猪狗不如、惨不忍睹。 俄罗斯人对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太伟大了。 中国人对萧绰:把她的功绩算到她儿子头上。 萧绰执政二十七年(982—1009),她执政时期是辽国的巅峰期。萧绰是辽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辽国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不明白这一点的永远研究不好辽史。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政权,因为它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 萧绰做什么都是有规划的,982—989年之间理性治国、对外用兵、击败宋朝雍熙北伐,并两次亲征报复(三十几岁)。989—999年之间制定制度、对内改革、开疆拓土、镇服周边(四十几岁)。这十年对辽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十年,辽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国力达到极盛。999—1004年之间发动对宋战争,三次亲征宋朝,签订澶渊之盟(五十几岁)。1004—1009年之间彻底结束太祖三支的斗争,确立皇室尊严,建造中京(晚年)。萧绰还制定了辽国政府的政治运行规范,从萧绰到天祚帝,一百多年。 比萧绰差很多的女主拿来吹捧,把萧绰这种最强的,算到她儿子头上,神经病。 除了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这种最恶劣的现象以外。还有这种现象,网上的人会说“萧太后和辽圣宗”、“萧太后母子”,冯太后和孝文帝是祖孙,刘娥和宋仁宗是母子(名义),慈禧和光绪是母子(名义),你们怎么不把他们并提?“冯太后和孝文帝”、“刘娥和宋真宗”、“慈禧和光绪”,怎么一到萧绰就要并提? 萧绰和耶律隆绪是先后当政,你们把他们并提干什么? 萧绰做得这么好,有人夸她吗?b站夸谁的都有,很少见到有夸萧绰的,就算是夸她的,也是不时带上耶律隆绪一起夸的。或者说萧太后很强,辽圣宗也很强的。你们有病吗?耶律隆绪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才亲政,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你们为什么要带上他一起夸? 耶律隆绪何时打败过宋军了?萧绰亲征的时候,他就是作为傀儡待在军中。辽史的南伐亲征都是萧绰的亲征,没有主语就代表太后不存在了?孝文帝本纪没有主语代表冯太后不存在,光绪本纪没有主语代表慈禧不存在?辽代石刻证明每次亲征都是萧绰的亲征,耶律隆绪就是跟她一起去。这个还需要证明?哪个傀儡能自己带兵?b站做宋辽战争的视频都写辽圣宗南伐,连谁在打仗都搞不清楚,还做视频。关于宋辽历史的视频下的也都在夸他,在夸一个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辽圣宗##耶律隆绪##契丹##辽国##辽金史##萧绰##萧太后##宋辽#
网上的立绘都把耶律隆绪画得很聪明 网上的立绘都把耶律隆绪画得很聪明,还把他画成中等身材。耶律隆绪长什么样史书有记载的,“孙仅尝言国主气浊而体肥”(《长编》),他是一个胖子,你们把他画成中等身材干什么?耶律隆绪跟聪明有一点关系吗?这个人38岁才亲政(统和二十七年,1009),你们看他亲政后的本纪能看出他聪明? 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是萧绰执政的。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他的脸不可能是聪明的,他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 有人还把他的脸画得很严肃、很负责任,很严肃、很负责任的是谁?萧绰是最爱辽国、最负责任、最勤政的契丹统治者。耶律隆绪1009年才亲政,什么能力史书有记载的,“赞”里面的功绩大部分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 这个人的形象并不好,你们从他亲政后的记载能看出他形象好?他的性格没有什么特色,能力也很平庸,为人也很一般。而且因为亲政晚,他是辽国皇帝里面最爱彰显皇权的。 他是一个平庸的胖子。 看庙号就高估,怎么不去高估顺治,“清世祖”不应该很强吗?顺治(清世祖)是不是和忽必烈(元世祖)一样强? 耶律隆绪是评价最荒谬的皇帝,都是夸他的,因为庙号好看。就算是真正厉害的皇帝也不可能只有好评,也会有人说他们。更别提耶律隆绪这个庸君。他什么能力史书有记载的,而且他在亲政以后仍然活在萧绰的阴影下,一辈子精神压力都很大,他哪里来的好形象? 耶律隆绪何时打败过宋军了?宋辽战争是萧绰打的,萧绰亲征的时候,他就是作为傀儡待在军中。耶律隆绪1009年才亲政,对手是高丽(第二次辽丽战争:1010—1019)。 这个人并没有比耶律宗真强很多,对耶律弘基也没有那么大的优势。是萧绰对耶律弘基有那么大的优势。他比起网上拿他来讽刺的李显、李旦也没有那么大优势。 耶律隆绪亲政以后,辽国立刻变得拉垮了。他一直有一个征伐梦,自己当统帅,自己打仗。1010年亲征高丽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亲征。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找理由对高丽开战。“(高)正以势不可敌,与麾下壮士突围出,士卒死伤者众。上悔轻发,释其罪。”《辽史》。真正意义上的亲征,他自己都后悔了,一个后悔的胖子。你们觉得他的形象怎么样?“二十九年春正月乙亥朔,班师,所降诸城复叛。至贵州南峻岭谷,大雨连日,马驼皆疲,甲仗多遗弃,霁乃得渡。”《辽史》。因为怕被高丽军切断后路,他只能从高丽落荒而逃。不过高丽人要杀他还挺难的,耶律隆绪带了四十万。比以往的契丹统治者带的都要多。这是他实现梦想的时候,自然要带很多人。 此后他一直在和高丽打仗,损兵折将,最后高丽取得龟州大捷,“契丹兵奔北,我軍追擊之,涉石川,至于盤嶺,僵尸蔽野,俘獲人口、馬駞、甲冑兵仗,不可勝數,生還者僅數千人,契丹之敗,未有如此之甚。”《高丽史》。这是辽国开国以来至此对外最大的败仗。耶律隆绪亲政后,西北乱成一团,“甲辰,西北招讨使萧图玉奏七部太师阿里底因其部民之怨,杀本部节度使霸暗并屠其家以叛,阻卜执阿里底以献,而沿边诸部皆叛。”“九月丁酉,八部敌烈杀其详稳稍瓦,皆叛,诏南府宰相耶律吾剌葛招抚之。”“(萧图玉)上言曰:「阻卜今已服化,宜各分部,治以节度使。」上从之。自後,节度使往往非材,部民怨而思叛。”“八月,萧惠攻甘州不克,师还。自是阻卜诸部皆叛,辽军与战,皆为所败,监军涅里姑、国舅帐太保曷不吕死之。”《辽史》。耶律隆绪还亲征过李德明,“(天禧)四年,辽主亲将兵五十万,以狩为言,来攻凉甸,德明帅众逆拒,败之。”《宋史》。他遇到的是李德明,不是李元昊,你们觉得他遇到的如果是李元昊会怎么样? 耶律隆绪任命的户部使韩绍勋在东京地区横征暴敛,搞得民怨沸腾。加上南京道闹了饥荒,留守萧孝穆没有处理好。东京留守萧孝先想给他提供便利,用船给他运粮食,结果船翻了。他们又拷打恐吓受害者家属。终于搞出了“大延琳之乱”(萧孝穆、萧孝先是兄弟,出自他所重用的萧耨斤家族),这是辽国前所未有的起义,灭亡了一百多年的渤海国复国。 耶律隆绪搞不好后族的平衡,导致他死后辽国就内乱了。他给耶律宗真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对外西夏有崛起之势,对内后族内乱。 辽圣宗是一个很愚蠢的人,不要去高估他的行为。 他就是最名不符实的皇帝。 #辽圣宗##耶律隆绪##契丹##辽国##辽金史##辽丽战争##历史#
在萧绰研究上面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猪狗不如 在萧绰研究上面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猪狗不如,什么叫做吃女人不吐骨头。 网上和学术界经常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你们随便在哪个平台搜索,都会发现萧绰的功绩被算到他的头上。 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是萧绰执政的。耶律隆绪叫“圣宗”,并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有了萧绰执政时期他才叫“圣宗”,他在亲政后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守成之主。没有萧绰执政时期,他得不到这个庙号的,不要因为庙号好看就过度高估。 看到他的庙号就高估他的都是脑子有病的。 高估辽圣宗的也应该去高估顺治啊,清世祖不好看吗?看庙号就以为很强,那顺治(清世祖)是不是和忽必烈(元世祖)一样强? 顺治叫“世祖”是因为有多尔衮执政时期,到男的头上你们就搞得清楚了,到女的头上你们就搞不清楚了?果然性别是最大的区别。没几个人会把多尔衮做的事算到顺治头上。但是萧绰的功绩经常被算到耶律隆绪头上。要是萧绰是男的,估计没几个人会把她的功绩是算到耶律隆绪头上。 所有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头上的人都会不得好死下地狱的,祝你们出门随时遇到致死的意外。 你们的家人也会遭到报应的。 辽金史学界就是最差、最该死的史学界,连执政者都搞不清楚,辽金史学界有正常人吗? 萧绰做得这么好,后世不是好好研究她,而是把她的功绩算到了耶律隆绪头上,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吃女人不吐骨头。 萧绰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女主,因为她是盛世的开创者,因为这个开创者是女的,所以你们就要把她的功绩算到她儿子头上? 国内的史学界是很厌女的,从民国以来,女主研究就差得不得了,到现在没有任何进步。 关于女主的很多论文都让人生理不适。 还有这样的现象,就是把萧绰和耶律隆绪写得跟共治一样,“萧太后和辽圣宗”、“萧太后母子”,这个不仅存在于这边,对岸也有。冯太后和孝文帝是祖孙,刘娥和宋仁宗是母子(名义),慈禧和光绪是母子(名义),你们怎么不把他们写得跟共治一样?“冯太后和孝文帝”、“刘娥和宋真宗”、“慈禧和光绪”,怎么一到萧绰就要写得跟共治一样? 国内的女主研究很差,萧绰是最差的。 萧绰是被抹黑得最厉害的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被抹黑,都是能力和为人被抹黑。而在萧绰身上,是把她的功绩算到了耶律隆绪头上。 你们能找出别的被这样抹黑的人物吗? 辽国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不明白这一点的永远研究不好辽史。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政权,因为它最伟大的统治者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而是太后萧绰。 你们能找出中国历史上某个政权最伟大的统治者是太后的现象吗? 萧绰执政二十七年(982—1009),她对标的是辽国皇帝。 萧绰是能够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并列的,她在世界上也是排得上号的。但你们看看俄国人是怎么研究叶二的,中国人是怎么研究萧绰的,后者用猪狗不如、惨不忍睹来形容还是太轻了。 俄罗斯人对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太伟大了。 中国人对萧绰:把她的功绩算到她儿子头上。 中国史学界是极度厌女的,封建余孽是最多的。国外(主要西方)的学者研究女王,就算是厌女也是很轻微的,很有限度。中国就是用整个厌女观念去取代历史本身。不是按照事实去研究历史,是按照性别观念去篡改历史。 关于萧绰执政时期(982—1009)的论文极少有能看的,都是恶心得不得了,怎么恶心的都有。看了这些论文,就算你平时不去想,那种恶心感也会在你想不到的时候泛上来。 萧绰执政时期是辽国的巅峰期,但因为她是女的,所以她的功绩经常被算到她儿子头上。这些丧尽天良的营销号作者、辽金史学界学者会遭到报应的。 萧绰在去世前不久归政给耶律隆绪,耶律隆绪上台以后,辽国立刻变得拉垮了,萧绰执政时期的辉煌不再。对外攻打高丽损兵折将,死了很多人。萧绰并不想对高丽大规模用兵,她只是想让他们称臣纳贡,耶律隆绪违反了她的政策。耶律隆绪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找理由攻打高丽,一直在对它用兵。他还打过西夏,被李德明打败了。“(天禧)四年,辽主亲将兵五十万,以狩为言,来攻凉甸,德明帅众逆拒,败之。”他攻打高丽,自己都后悔了,“(高)正以势不可敌,与麾下壮士突围出,士卒死伤者众。上悔轻发,释其罪。”真正意义上的亲征,自己都后悔了。高丽战争的结局是,高丽取得了龟州大捷。“契丹兵奔北,我軍追擊之,涉石川,至于盤嶺,僵尸蔽野,俘獲人口、馬駞、甲冑兵仗,不可勝數,生還者僅數千人,契丹之敗,未有如此之甚。”这是辽国开国以来到此时对外最大的败仗。耶律隆绪执政时期,西北乱成一团,东边爆发大延琳之乱(辽国前所未有的起义)。对内有后族之争,他死后辽国立刻内乱了。耶律隆绪在文治上也劣迹斑斑,辽国皇帝里面只有他和辽穆宗喝酒误事。但耶律隆绪前二十七年是萧绰执政的,他的庙号比辽穆宗好看太多。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辽金史##宋辽#
契丹人物志——韩瑜 韩瑜,辽史无传,出自声名赫赫的玉田韩氏。韩氏家族是除皇族耶律氏、后族萧氏以外的第三大家族。也是辽国的第一汉族世家。韩知古自幼被抓到契丹,其子韩匡嗣是阿保机养子一样的地位。韩氏家族就是辽国的汉人土著。尤其韩匡嗣这一支,在文化、婚姻上都和契丹人极为接近。 韩知古有十一个儿子:匡图、匡业、匡嗣、匡佑、匡美、匡胤、匡赞、匡文、匡道、图育氏、唐兀都。 韩匡美是他的第五子,韩瑜是韩匡美的长子,也就是韩德让的堂弟。 萧绰执政主要用韩氏家族和一帮契丹大臣,她是一直重用汉人世家的,比如玉田韩氏、上谷耿氏、清和张氏。 韩氏家族荣耀至极,“谱系于国姓,其余戚属族人,拜使相者七,任宣猷者九,持节旄,绾符印,宿卫交戟,入侍纳陛者,实倍百人。” 韩瑜出生在会同九年(946),韩匡美娶了三位妻子,先娶了秦国太夫人萧氏,即韩瑜之母。后娶邺王妃萧氏。邺王妃就是李胡的侧室,李胡把她玩腻了,就丢给别人。韩匡美封邺王,所以他的妻子叫邺王妃(或邺妃)。同理的还有萧绰的两个姐姐,赵妃(赵王之妻)、齐妃(齐王之妻)。之后他又娶了邺妃的侄女。 韩氏家族和耶律贤关系好,又是拥立他的大功臣。耶律贤继位后一直重用他们。保宁三年(971)正月,韩匡美被封为邺王。萧绰的弟弟(应该是堂弟)萧隗因娶了韩德让的妹妹,就是在耶律贤和萧绰的授意下娶的。 耶律贤继位后,韩瑜被选为禁卫,被授予一系列官职。他就跟着耶律贤和萧绰一起捺钵。耶律贤死后,萧绰上台,韩瑜参加了统和四年(986)的卫国战争,之后萧绰命令他权涿州刺史。同年十一月,萧绰南下,韩瑜随行。在第二年的战争中,韩瑜被利箭射中头部。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冲锋,很快就倒下了。萧绰亲自去探望他。统和五年(987)十一月十日,韩瑜在萧绰的行宫去世,时年四十二岁。 韩瑜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萧氏,死在他前面,他们之间有九男三女,越孙、阿骨儿、骇里钵、宝神奴、福孙、栲栳、三哥、四哥、高神奴。杨佛喜、罗汉女、堰弥吉。九个儿子里面只有第七子三哥平安成长。韩瑜的长女也是早死的。三哥就是韩橁,是萧绰执政时期、耶律隆绪亲政时期的重要人物。 韩瑜的第二任妻子萧氏没有再嫁。路振的《乘轺录》记载萧绰的大姐胡辇(皇太妃、齐妃)嫁给了韩瑜。萧胡辇应该没有嫁给韩瑜,路振是把萧挞凛和韩瑜混在一起了。他说这个“韩统军”在澶州被宋军打死了,辽国人很害怕。这个“韩统军”指的是萧挞凛。萧挞凛被床子弩打死,在宋朝是举国皆知的。宋人对韩瑜没什么认知。路振平时应该也不关心军事,再加上他可能听了关于韩氏家族的议论,就把韩瑜和萧挞凛搞成一个人了。澶州之役对宋人来说很重要,韩瑜的死对宋人来说并不重要,对辽国人影响也不大。在这里说的就是萧挞凛。而且韩瑜战死的987年战争距离澶州之役过去了十七年,韩瑜怎么也和澶州之役扯不上关系。 应该是路振听别人说韩氏家族的事,还有韩瑜和萧挞凛都是头部受伤去世的,还有他平时并不关心军事,就把两个人混在一起了。 至于路振为什么把萧胡辇和韩瑜扯在一起,这就不知道了。萧胡辇的丈夫罨撒葛死于保宁四年(972),按照萧绰的年纪和萧思温家族与罨撒葛联姻的时间(联姻应在应历后期)判断,萧胡辇比萧绰大概大了六七岁。罨撒葛死的时候萧胡辇二十七岁左右,韩瑜二十六岁,看上去是可以再婚的。但是韩瑜是有妻子的,还生了12个孩子,此时韩瑜已经有那么多子女且妻子已经去世了?而且韩瑜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耶律贤和萧绰会把萧绰的大姐嫁给韩瑜?他只是一个不重要的武将,还是韩匡嗣的儿子。而且罨撒葛死后,为了安抚耶律德光家族,耶律贤追封罨撒葛为皇太叔,萧胡辇就变成了皇太妃。以皇太妃之尊会嫁给韩瑜?耶律贤和萧绰会让皇太妃嫁给韩瑜?他们显然是想让她好好过日子的。 要是胡辇嫁给了他,应该会在墓志里写明,而不是含糊地写“萧氏”。并且墓志还写了萧氏没有再嫁。萧胡辇在统和年间是爱上奴隶的,萧绰为此还发了大火。 胡辇有个女儿钵国娘子,生父不详。如果是罨撒葛,应该写明罨撒葛。是奴隶挞览阿钵更不可能。有人认为胡辇还有前夫。总之这个女儿生父不明。还有人说就是罨撒葛生的,就是萧胡辇犯事连累到他,可能取消皇太叔封号了,所以没写。但墓志写的就是皇太妃,要是皇太叔不存在,皇太妃从何而来?如果是因为胡辇犯事,被取消封号,那墓志不会叫她皇太妃的。 不存在胡辇犯事身后被取消皇太妃封号一说。 还有人说,韩瑜死了,胡辇再次守寡,因此影响姐妹关系。这并不靠谱。胡辇和韩瑜应该并没有关系,被硬生生地说成第二次守寡。而且韩瑜死了会影响姐妹关系?韩瑜死了和萧绰有什么关系?战场上刀枪无眼,谁都有可能死。萧绰作为统帅,还能阻止他死? 萧胡辇并没有嫁给韩瑜,这里的“韩瑜”指的是萧挞凛。至于路振为何把萧胡辇和韩瑜扯在一起,这个让人不清楚。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金史##韩氏家族##萧挞凛##宋辽战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