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茨120
萨文柯夫
发关于契丹辽国的东西,我帖子里的东西可以拿去用,不是恶意用途就行了。
关注数: 140
粉丝数: 114
发帖数: 20,109
关注贴吧数: 3
宋辽战争中参战的辽国将领 这里的宋辽战争仅指萧绰时期。 根据《辽史》、辽代石刻、《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契丹国志》等资料整理。 大战役中的局部战场,我会分出来的。 986年对宋战争: 统帅:萧绰 参战者:耶律隆绪 耶律休哥(南面行军都统) 耶律斜轸(北院枢密使) 韩德让 萧胡辇 耶律勃古哲(蒲奴宁、普奴宁、蒲奴隐,北院大王) 耶律海里(南院大王) 耶律阿没里(阿穆尔、蒲领、蒲邻、蒲宁、普宁、僧隐,北院宣徽使) 耶律抹只(末只,东京留守) 耶律颇德(统军使) 萧挞凛(闼览、挞兰、挞里麽,彰德军节度使) 萧排押(北皮室详稳) 萧恒德(勤德,南面林牙) 萧继远(继先、圣恒、驸马) 韩德威(西南面招讨使) 耶律磨鲁古(谋鲁姑) 耶律善补(瑶升,惕隐) 萧和朔奴(筹宁、奚王) 耶律老君奴(耶律英、横帐郎君) 耶律化哥 耶律奴瓜(奴哥、横帐郎君) 耶律谒里(郎君) 耶律题子(西南面招讨都监) 耶律奚底(奚低,右皮室详稳) 东部战场: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耶律休哥 韩德让 耶律勃古哲 耶律阿没里 耶律抹只 耶律颇德 萧恒德 萧排押 耶律磨鲁古 萧和朔奴 西部战场: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耶律斜轸 韩德让 萧胡辇 耶律善补 韩德威 萧挞凛 耶律化哥 耶律奴瓜 耶律谒里 耶律题子 耶律奚底 986年对宋战争(报复): 统帅:萧绰 参战者:耶律隆绪 耶律休哥(先锋) 耶律斜轸 韩德让 萧排押 萧恒德 耶律海里(南院大王) 耶律勃古哲(北院大王) 萧继远(北府宰相) 耶律沙(南府宰相) 耶律奴瓜 耶律卢补古(楮特部节度使) 耶律盼(都监) 耶律佛留(横帐郎君) 耶律化哥(御盏郎君) 耶律颇德(郎君) 耶律世音(郎君) 耶律题子 萧挞烈哥(国舅详稳) 萧打里(宫使) 君子馆之战: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耶律休哥 其余不详 988年对宋战争: 统帅:萧绰 参战者:耶律隆绪 耶律休哥 耶律斜轸 韩德让 萧排押 萧恒德 萧挞凛 萧继远 萧和朔奴 耶律奴瓜 耶律磨鲁古 韩瑜(权涿州刺史) 袅里曷 康元德 桃委(国舅郎君) 十哥(详稳) 沙堆驿之战: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韩德让 萧挞凛 萧恒德 长城口之战: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耶律斜轸 韩德让 韩瑜 徐河之战(989年,存疑) 统帅:耶律休哥 参战将领:不详 999年对宋战争: 统帅:萧绰 参战者:耶律隆绪 耶律隆庆 韩德让 耶律斜轸 萧继远 耶律善补 耶律谐理 耶律化哥 耶律铎轸 遂城之战: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不详 狼山寨之战: 统帅:萧绰 参战将领: 萧继远 其余不详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萧绰举行过的萨满仪式 萧绰是信仰佛教和萨满教的,辽国举国佞佛,她信佛不奇怪。萨满教对辽国也有很大影响,萧绰的童年处于辽国前期,汉化很浅,她是在那种环境里面长大的,信仰并不奇怪。她对于萨满教的热衷在她前面的契丹统治者里面并不突出。 有人说圣宗朝以后就很少用青牛白马了,其实在萧绰以后就很少用了。萧绰和耶律隆绪就是两个时期,不要混为一谈。 萧绰举行萨满仪式一般都是为了战争。 用青牛白马的祭祀就不录了,这个是春秋时祭,有时在战争时也祭祀。还有祭祀木叶山也不录了。 统和二年(984)四月十一日,萧绰祭祀风伯。 统和四年(986)四月十八日,萧绰收复了涿州,祭告天地。 二十日,萧绰用近侍粘米里献上的鸨鸟祭祀天地。 十月初二,萧绰举行再生礼,为隆绪祭神祈福。 十一月十八日,萧绰祭祀日月,让隆绪和她一起,为出征的驸马萧恒德祈祷。 二十六日,萧绰用驯狐祭祀天地。 二十八日,楮特部节度使卢补古、都监耶律盼与宋军在泰州交战,不利。第二天,萧绰祭祀鹿神,祈祷战事顺利。 十二月十七日,萧绰要攻打冯母镇,用黑白二牲祭祀天地。 统和六年(988),十月十六日,取得战争成果,萧绰用黑白羊祭祀天地。 统和七年(989)二月二十五日,南伐顺利,萧绰派巫师祭祀名山大川。 五月初二,将要进攻宋军,萧绰在儒州白马村祭祀风伯。 统和十六年(998)五月初七,萧绰要在第二年讨伐宋朝,祭祀白马神。 统和十九年(1001)十月二十二日,萧绰在战场上遇到暴雨,她用黑白羊祭祀天地,祈祷暴雨停下。 统和二十二年(1004)十月初五,萧绰要攻打瀛州,用黑白羊祭祀天地,辽国大军逼近瀛州。 十四日,萧绰攻下祁州,用酒脯祭祀天地。 萧绰过生日的时候会举行萨满仪式,宋使孙仅看到过,萧绰出生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古代认为出生端午的女人不祥,她就没有给自己设节,并且在过生日时举行萨满仪式,为自己祈福。 “将延见,有巫者一人乘马抱画鼓,于驿门立竿长丈余,以石环之,上挂羊头、胃及足,又杀犬一,以杖拄之,巫诵祝词。又以酰和牛粪洒从者。” 这段话我在前面的帖子《萧绰的宗教信仰》里面翻译过了,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去看。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
辽圣宗的内心世界 耶律隆绪在位49年,亲政22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当傀儡,你们不会觉得他当傀儡很幸福吧?傀儡还有幸福的?萧绰做事都是为了自己和辽国,和儿子没关系。他就是过得一般,他是萧绰亲生的,萧绰不会害他,但是权力想都别想。而且萧绰宠爱二儿子,她是有点故意宠爱的,给他机会,用他打压隆绪。萧绰死后,隆绪还得跟弟弟展开斗争。 国内史学界出于厌女和皇权正统思想作祟,时常把萧绰做的事算在耶律隆绪头上,你们这帮学术渣滓、学术败类。 耶律隆绪叫“圣宗”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他的能力都是网上和学术界根据他的庙号脑补的。这人38岁(1009年11月以后)才亲政,你们看他的亲政记载能看出他有能力?因为他庙号好看,国内都给他很高的评价,真是笑死人。外国人也因为他的庙号对他评价很高。耶律隆绪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笑话,庙号很好看,其实就是一个很凑合的守成之主。 耶律隆绪的童年是很幸福的,耶律贤和萧绰夫妻恩爱,没有异腹子。对孩子来说,他们就是真正父母。但是随着耶律贤早死,萧绰上台执政,隆绪就变成了影子一样的人。 契丹人比汉人还要讲究孝道,母权发达。隆绪对萧绰是极度恭顺的,这跟契丹文化有关,也跟他自己有关,他的性格就是不鲜明的。萧绰对隆绪是比较严厉的,但没到契丹国志说的控制狂的程度。契丹国志是按照武则天和冯太后的形象去写萧绰的,死命黑她(连带着耶律贤被黑成李治)。宋人写的黑辽国的书你们就接受,那辽国人写的黑宋人的书你们接不接受?萧绰想把隆绪培养成守成之主,接手她的盛世。不然以他的能力能干嘛?一般伟大的君主下面不可能出现有能力的继承人,萧绰也不例外,她所有的孩子都是平庸的。萧绰一直执政,与她自己有关,也与儿子有关,辽国母权发达,而且耶律贤遗诏上面,萧绰就是终身制。她是一个很自主的女人,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自己建功立业。她是自己做事,把儿子当傀儡。对她来说他守成就行了。有一个太强大的母亲,隆绪不可能成为出色的人的。 隆绪的性格是虚荣、放纵、奢侈的,高丽进贡妓乐,他是很想接受的。但是当时是太后执政的,辽国当然拒绝了。在“赞”里面变成他的功绩了,赞里面的功绩大部分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萧绰是不允许他虚荣、放纵、奢侈的,他在为萧绰守丧三年以后才大封后宫,萧绰把他身边的人都改成女官了,他连后宫自主权都没有。他人到中年才有自主权,其实他在跟弟弟作斗争,弟弟突然去世以后,他才真正掌握大权。这个人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不能自主的。 他在萧绰执政的时候也不敢喝太多酒,在萧绰死后才喝很多酒,喜欢在酒间杀人和授官,然后有了那道很像耶律璟的诏书,“自今宴饮有刑赏事,翌日禀行。”他就沉迷在女色和美酒之中,凑合过日子。他还跟萧菩萨哥生活奢侈,一反萧绰在时的质朴作风。萧绰是一个质朴的实用主义者,不喜欢搞虚的东西。隆绪很喜欢搞,他让大臣给他上最夸张的尊号(没有一个字符合),一方面是他虚荣,一方面是他压抑太久了,才刚刚当家做主。 他一辈子都是很压抑的,在位49年,前27年是傀儡,后22年是酒色之徒。一辈子都生活在萧绰的影响之下。他一点都不想见父母,他亲政才二十几年,见父母干什么?也是因为在萧绰死后发疯般地纵欲,他患上了糖尿病(应该转尿毒症了)并最终死去。 隆绪是比较有想法的,尤其是想自己打仗。但他在萧绰面前不会表现出来。萧绰打仗的时候,他就是作为傀儡待在军中。在萧绰死后五个月,他就要讨伐高丽。他无论如何都会对高丽用兵的,他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萧绰是不想对高丽大规模用兵的,对她来说,他们称臣纳贡就好了。 他违反母亲的政策,一直在对高丽用兵。1010年是他第一次当统帅,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征。第一次当统帅,实现梦想,他当然得拉风了,带了四十万人,他带的人数比(前面的)历任契丹统治者都要多。他压抑太久了,走到四十万人面前的时候,他是极度享受的。他这么做也是顺带(间接)弄死韩德让,小聪明是有的。 然后打高丽打成那副样子,“上悔轻发”,他的内心是很痛苦的,这是他第一次统帅,却打成那副样子。因为怕后路被切断,他从高丽落荒而逃,此后再也不敢去了。辽丽战争(1010—1019)进行了九年,双方都没得到好处。辽国损兵折将,最后高丽取得龟州大捷。隆绪这么执着,就是因为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他还让王询亲朝,因为他太想要存在感了。萧绰是不会这样的,她就是最高统治者,所有人都知道她的存在。他是很敏感的,负责高丽事务的耶律资忠,被权贵说几句,他就把她赶出去了。因为觉得有损自己的威严。高丽是他用来证明自己能力的,就是刷存在感的,怎么能说他在高丽的事上不行。最后他不再用兵了,改元“太平”,就是因为双方都承受不起损失了。 #耶律隆绪##契丹##辽国#
影响萧绰的事物 萧绰是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那么自然有影响她的事物。 网上有一股奇怪的风气,认为萧绰的能力是耶律贤教的,牛,耶律贤这么牛逼,为什么他在位时没有开疆拓土、威服周边、制定制度,对内改革?是他不想吗?萧绰的儿媳萧苏(秦晋国妃)家中有数千藏书,萧绰小时候书读多了会治国很奇怪么?很多人默认古代女性不会受教育,但这是契丹女人,不是汉人女人,自由度是不能比的。你们怎么不默认自己是脑残呢? 正是因为有萧绰的辅佐,耶律贤时期才显得不那么差。 还有,认为萧绰的能力靠韩德让,牛逼,萧绰的能力在耶律贤时期就表现出来了,那时候韩德让在哪儿呢?萧绰是在权力上用得到他,不是能力。古代女人有了权力才能做事,不然怎么做事,打断一个人的手脚,然后让她去做事?比如西辽的耶律普速完,她致敬萧绰,给自己上尊号承天太后,想跟她一样做辽国的全盛之主。但她虽然自认为萧绰二世,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被政变干死了,这就是权力之争。她没有权力当什么萧绰? 还有说萧绰靠大臣的,那么萧绰早期的大臣,就是耶律贤时期(969—982)的,怎么那时辽国没有兴盛?萧绰中后期的大臣,活到了隆绪时期(1009—1031),怎么隆绪时期辽国这么拉垮。为什么萧绰时期是最强的?这些大臣都很奇怪,遇到耶律贤、耶律隆绪就变脑残,遇到萧绰就很有能力。 你们真牛逼,女人做得好就把她的能力推给大臣,男人做得好就说是他自己的能力。 萧绰要模仿的人不是述律平,她没有模仿任何人。她已经是辽国最强,在历史上也是排在前列,她没有必要去模仿别人。她和述律平是很不一样的,述律平虽然称制,但她除了那一年半(皇位空置)就没执政过,德光一直是实权皇帝,事情都是他做的。述律平只是影响他、掣肘他。萧绰执政二十七年。拿执政一年半的和执政二十七年的去比?而且辽国女人本来就能参政的,她去模仿述律平干什么?萧绰是有极大野心、极强能力的,她是自己做事,把儿子当傀儡,她要当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 萧绰和耶律德光是有联系的,德光是她的外祖父,她小时候应该听过他的故事。她的斡鲁朵“孤稳”就是德光的斡鲁朵旧名。萧绰是辽国最负责任、素质最高(对内)的统治者,德光是第二这样的。德光善于反省,有啥事都反省,他早死跟反省导致的郁郁寡欢有关。萧绰虽然也这样,但她不会郁郁寡欢的。当然德光影响了她,并不意味着她要模仿德光,她本来就比德光强。 契丹本民族的精神也影响了她,“丁卯,吐浑还金、回鹘安进、吐蕃独朵等自宋来归,皆赐衣带。皇太后谒奇首可汗庙。”统和七年(989)四月十七日,萧绰拜谒了奇首可汗庙。契丹统治者里面只有萧绰和阿保机拜谒了奇首可汗庙,萧绰是最爱辽国的,呕心沥血二十七年。她刚刚击退了宋军,她要在神圣、寂静的地方,和先祖说一声。 契丹人和汉人是很不一样的,但国内都在研究他们和汉人的关系,而不是研究他们自己。 不要说到皇帝就是负责任,说到太后就是弄权,辽国皇帝除了阿保机、德光、耶律贤(能力差)、宗真(一半负责)、耶律大石,还有谁负责?辽国皇帝就没几个正经的。萧绰是所有女主里面用权谋最少的,她也不喜欢用权谋,她的精力都是放在治国和对外征伐上面的。她用权谋是因为太后的身份。再说皇帝就不用权谋了么?这么搞笑的? 萧绰是最负责任的契丹统治者。 萧绰在战场上会举行萨满仪式,用黑白羊祭天,祭祀风伯、鹿神等等。有时将领出征,她还会亲自为他祈祷。这自然也是契丹文化。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耶律贤真的很宠爱萧思温 应历十九年(969)二月二十二日,穆宗被刺杀,耶律贤篡位。三月初九,耶律贤抵达上京,任命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院枢密使就是掌握军政大权的,是辽国最重要的职位。都是皇帝(或执政太后)最信任的人担任的。十七日,萧思温兼任北府宰相,世预其选。 五月,耶律贤册封萧绰为皇后。 十一月初一,耶律贤举行柴册礼,第二天,封萧思温为魏王,加尚书令,还有行政事令。 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守尚书令、行政事令、魏王都是他,一大堆头衔。萧思温是一个很平庸的人,他就是对耶律贤有拥立之功,然后就有了这么大的权力,变成了第一重臣。别人自然不满,后面就发生了述律平家族暗杀他的事,高勋、女里很可能是幕后黑手,这个在前面的很多帖子里讨论过了。 萧思温就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之前他把宝压在罨撒葛身上,罨撒葛一出事,他很快倒向耶律贤。哪个女儿当皇后他是无所谓的,反正能当皇后就行了。穆宗那副德性,他就投其所好,也不规劝他。就是这种人。没有能力却掌握大权,别人肯定妒忌他。萧思温这副德性,却有萧绰这种女儿,有时孩子怎么样跟父母是无关的。萧绰这么伟大,她的继承人是什么东西? 萧思温的后代萧宁(萧继远孙子)的墓志说他是“邦家元老、社稷重臣”,他就当了两年枢密使,就变成元老重臣了,就因为他的拥立之功和女儿是皇后。 皇帝都需要别人支持的,不然怎么会有傀儡皇帝、弱势皇帝,还有***掉的。随便举个例子,李显一上台就用妻族对付武则天。当然耶律贤和李显没啥可比性,这里就是举个例子。耶律贤要当皇帝,自然需要后族支持。他最信任的人就是萧思温、萧绰家族,萧思温是辅政大臣、岳父,自然最可靠。 萧思温就是耶律贤最宠爱的大臣,但是他任职太短了,没过多少时间就被暗杀。不然以他的性格,他有可能会做不法的事,耶律贤也不会管。 萧思温被暗杀以后,萧绰失去靠山,一度危险,但是耶律贤并没有对她做什么,之后萧绰生下皇子,耶律贤就追封萧思温为楚国王。萧思温是辽国第二位国王。 耶律贤作为皇帝和男人都不强势,个性不鲜明,女强人的丈夫往往这样,也就是这样的性格,他会去爱萧绰,尊重和支持她。耶律贤时期有的事就是以萧绰的名义做的。他是一个好男人。 要是萧思温和吕不古活久点,萧绰当了太后以后,他们可能会对她提出要求,但她是不会一味顺从的,她是一个很自主的人,没有人能控制她,包括父母。 从萧思温的任职时间可以推测出萧绰的入宫时间,萧绰可能在二月或者三月就入宫了,被封为贵妃。此时她头上并没有皇后,她就是实际上的皇后,立后就是走个流程。 #萧绰##耶律贤##萧思温#
论萧绰当皇后时的权力 耶律贤并不是病秧子,这个我在关于他的帖子《论耶律贤》里面讨论过了,辽国没有任何资料证明他是病秧子,他早死是因为在父母遇害的地方悲伤过度,萧绰为了救他,就把他带到了焦山,但他还是死了。所以萧绰当太后后,把察割父子的私城都没收了,作为报复。 耶律贤和李治、宋真宗是不同的情况。 辽国女性是普遍参政的,几乎每个辽国皇后都是参政的,皇帝根本不会反感女人参政。在所有政权里面,辽国皇后的地位是最高的,辽国太后的权力是最大的。皇后在各种重要场合都和皇帝坐一起,称万岁。 辽国权力最大的皇后是述律平,有兵权,第二就是萧绰。 中国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后是武则天、述律平、萧绰。 对于辽国来说皇后是很重要的,因为辽国是皇族和后族共治的。萧绰就是让皇后再度伟大。 萧绰权力大是因为辽国有皇后参政的传统,她跟耶律贤很恩爱,她有极高的政治才能。 有人黑萧绰没有把耶律贤架空,武则天把李治架空了。武则天把李治架空了?去找出武则天处理军国大事的证据?古代皇帝除了司马衷,没有能被皇后架空的,司马衷啥情况不知道么?皇后的权势也永远不可能稳固,因为皇后的权力来源就是皇帝,再强势的皇后,皇帝要是铁了心要杀她,她也没有办法。 萧绰没有把耶律贤架空,是因为在共治传统下,她没有必要。她跟耶律贤是政治联盟,荣辱与共。她去摇自己的靠山干什么?而且就皇后的权力来源而言,她也没有架空他的条件。最后就是他们是恩爱夫妻,萧绰不会做伤害他的事。 耶律贤信任她最根本的一点是,辽国是皇族后族共治的,这个是辽国最特殊的一点,萧氏不可能取代耶律氏,萧氏取代耶律氏没啥意义。 不要用中原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辽国。 还有另一种黑法,某些学者,说耶律贤被萧绰架空了。这就是中原式思维方式+厌女。认为皇帝和权后一定有斗争,皇帝必须腹黑,皇后是邪恶的。 不好意思,耶律贤和萧绰还真没有。 耶律贤和萧绰是恩爱夫妻,这个可以从《辽史》的记载和时间线上面看出来。有的时候历史并没有所谓的秘密,觉得历史有秘密是因为看史书不仔细。萧绰在耶律贤面前并不是悍妇,就是不卑不亢。当然她也不是贤妻,不要给她抠牌坊,她是正常女人。 也不用否认萧绰在耶律贤死后和韩德让的事,女人一辈子爱两个男人甚至以上再正常不过了。你们是什么东西,规定女人只能喜欢一个男人。说的就是蒋大妈和她的追随者们。 很多人因为萧绰打仗脑补她剽悍,她只有一点剽悍,主要是对外。对内对外能一样吗?萧绰几乎只对外强硬。她不该和国内的女主一档,而应该和国外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伊丽莎白一世划为一档。 耶律贤并不是妻管严,他是温和不是懦弱,但是耶律贤在学术界的形象一直很猥琐,什么妻管严,被架空,好色。这是受了契丹国志的影响。对宋人黑辽国的书全盘接受,那辽国人写的黑宋人的书你们要不要接受? 学术界喜欢脑补耶律贤和萧绰有斗争,耶律贤被架空。耶律贤知道你们这么恶心么? 耶律贤和萧绰是政治联姻,萧思温对耶律贤有拥立之功。因此在他继位后,萧绰就入宫了。耶律贤最信任的人就是萧绰及其家族、姻亲,韩氏家族、高勋、女里、耶律贤适。耶律贤继位之初,就用萧绰家族去联姻,比如把她的侄女嫁给斜轸,把她的姐姐嫁给喜隐,去安抚他。必然还有别的亲戚去联姻,就是辽史太简略了。耶律贤对亲信是放纵的,他最宠爱的大臣是萧思温,要是萧思温活久点,估计也会干不法的事。但是他很快被述律平家族暗杀了。萧思温就是萧绰的靠山,此时萧绰只有一个女儿,耶律贤本来可以废后的,但是他并没有,而是又让萧绰怀孕了,还在冬天用了青牛白马祭天。青牛白马一般是春秋时祭,或者征讨平叛用的,在冬天用貌似就一次。不过萧绰的分娩日期和祭天的时间差的挺远,也有晚产的可能。总之皇子出生,耶律贤很快追封萧思温为楚国王,萧绰的后位绝对稳固了。 萧绰入宫以后,耶律贤就没跟别人生过孩子。他在萧绰之前的庶女淑哥是辽史唯一被明确记载无封号的,在他眼里只有萧绰生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之后萧绰又生下次子隆庆,耶律贤在她好了以后就带她回老家(萧绰老家)新城,他们去了新城两次。耶律贤做事讲究仪式感,三月初一,他追封了萧绰的祖父,给两个伯父授官。 萧思温死后,耶律贤让耶律贤适接替枢密使,他本来可以用耶律斜轸的(萧绰侄女婿),但是斜轸太小了,没有政治经验。贤适是他的旧亲信,本来就是老人。在贤适死后,耶律贤就用了耶律斜轸。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耶律贤#
耶律隆绪的形象 耶律隆绪庙号“圣宗”,看到这个庙号,别人会以为他很强。他的庙号是误导人的,他的能力都是网上和学术界根据他的庙号脑补的。 这个人前二十七年都是傀儡,982到1009年是萧绰执政的。隆绪的执政时间是1009(11月以后)到1031年。你们从他亲政后的记载能看出他有能力? 他叫圣宗跟顺治叫世祖是一个道理,他在位的前27年都是萧绰执政的,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所以庙号好看。 这人就是一个守成之主,而且很勉强。 根据宋使孙仅的记载,耶律隆绪是一头死肥猪,“國主氣濁而體肥”,有学者说是在丑化他。牛逼,说出他的长相就是在丑化他,你们对他是有什么滤镜?他不仅是一头死肥猪,而且应该长得很蠢(从能力可以脑补出长相),网上还把他画成中等身材,画得很聪明。 有学者说他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牛逼,傀儡重要。是个皇帝都重要,那司马衷是不是很重要,你怎么不去研究司马衷?萧绰才是重要人物,她是辽国盛世的缔造者。当时在位的是耶律隆绪,还是耶律隆庆、耶律隆裕,都没有任何区别。因为执政太后是同一个。哪怕在那个位子上放头猪,辽国也会有盛世。 网上和学术界的人都对他有莫名其妙的滤镜,很少有人说他不好。都是被他的庙号误导了。有人说他军事不行,就有人说他是文治皇帝。牛逼,看史书能看出他文治强?还有人说他在萧绰死后,对隆庆的处理态度是柔和的,柔和个屁,就是懦弱。隆庆是很狂的,隆绪当了二十七年傀儡,怎么可能不懦弱?他不敢对弟弟怎么样。柔和是强者的处理心态,隆绪是一个庸懦之君,当然懦弱了。 为了持续给他挽尊,学者说隆庆在他面前是谦卑的。谦卑什么,你们看辽史和长编看不出他很狂?权臣对皇帝行个礼,称个臣,代表他谦卑? 萧绰不仅自己有斡鲁朵,还给了韩德让和隆庆斡鲁朵,用他俩压制儿皇帝。如果他真是实权皇帝,那他可真是善良,不仅有一个凌驾在自己头上的太后,还有一个跟自己几乎平等的丞相,还有一个跟自己几乎平等的亲王。他真是中国历史上最善良的皇帝。 隆庆是萧绰最爱的孩子,隆绪是傀儡,他在他身边随时嘲笑他、威胁他。而且隆绪长期没有儿子(宗真是他的第八子),隆庆有很多儿子,萧绰就有一定的废长立幼的意思。不过她不会这样做的,因为隆庆跟隆绪一样无能,隆庆只比他小一岁。而且废立会引起国内波动,萧绰是最讨厌内乱的。她就是一边给隆庆希望,一边在培养隆绪。这样隆庆会压制隆绪,她好搞平衡。 隆绪在萧绰死后,还得先把韩德让间接弄死(带他去寒冷的高丽),然后拉拢三弟隆裕和隆庆作斗争,后面隆庆因为不明原因死了,他才算真正掌握大权。这个人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不能自主的,居然还有人喜欢。 耶律隆绪的为人是纵欲、奢侈、虚荣的,但他在萧绰面前不敢。他在萧绰面前是像个人的。他在萧绰活着的时候一点都不像皇帝,他的皇帝权威是在萧绰死后才建立起来的,他亲政后一直在证明自己是皇帝。他是酒色之徒,但是在萧绰面前根本不敢,他当傀儡的时候女人是很少的,萧绰把他身边的女人都改成女官了。他在给萧绰服丧三年以后才大封后宫,他连后宫自主权都没有。他也开始拼命喝酒,喜欢在酒间杀人和授官。他和菩萨哥过着很奢侈的生活,一反萧绰执政时的质朴作风。他给自己加最夸张的尊号(没有一个字符合),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 他在开泰元年(1012)举行大册礼,一群人驼着一头死肥猪,那场面可真是好看。 他的执政风格就是满地拉屎,他做梦都想自己打仗,但当傀儡的时候就在待在军中而已。于是在萧绰死后五个月亲征高丽(真正意义上的亲征),带着四十万人到高丽耀武扬威,结果自己都后悔了(“上悔轻发”),《长编》对此场战争的记载更惨。他从高丽落荒而逃以后,就不敢再去了。而是派将领去打高丽,损兵折将,最后高丽取得龟州大捷。历时十年的辽丽战争(1010—1019)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他还一定要王询亲朝,这是为了宣扬皇权。他是契丹统治者里面最爱宣扬皇权的,因为当了太久傀儡了。萧绰用不着显示自己,她本来就是执政者,最高统治者,所有人都知道她。 萧绰死后才三年,西北就乱成一团了,“自後,节度使往往非材,部民怨而思叛。”“而沿边诸部皆叛。”之后更是“乌古、敌烈皆复故疆。”“自是阻卜诸部皆叛,辽军与战,皆为所败。” 他在文治上面也劣迹斑斑,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史书。 耶律隆绪打高丽不行,不是辽军不行,而是耶律隆绪不行。萧绰和耶律隆绪时期就是两个时期,不是连续性的。 隆绪晚年爆发了大延琳之乱,这是辽国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几乎动摇国本。这是他重用萧耨斤家族引起的。不过这头死肥猪没有被砍成肉酱,倒是他的女儿被弄死了。他不止一个女儿(而且都是不同母的),估计也无所谓吧。 他就是干啥啥不行,挖坑第一名。他想在萧绰家族和萧耨斤家族之间搞平衡,结果玩崩了,给辽国内乱留伏笔。耶律宗真时期早期的混乱,耶律隆绪至少要占一半责任。 #耶律隆绪##契丹##辽国#
关于萧绰的生日 关于萧绰的生日,没有任何争议,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辽史》有明确记载的,“挽漕数万人匿岐沟空城中,围之。壬申,以皇太后生辰,纵还。”当时给数万宋朝军民被围困在岐沟关,辽国人因为遇到太后生日,就把他们放走了。《辽史》紧接着记载,“癸酉,班师,还次新城。”第二天,萧绰把军队驻扎在新城,我在《萧绰的出生地考辨》里面写过,她的老家很可能就是新城。她在新城过了生日。 还有《辽史》记载统和元年(983),“五月丙辰朔,国舅、政事门下平章事萧道宁以皇太后庆寿,请归父母家行礼,而齐国公主及命妇、群臣各进物。”五月初一,萧道宁说要到太后的生日了,萧绰的生日是五月初五,所以他们要提前准备。 萧绰出生在应历三年(953)五月初五(端午节)。 有个学者写过一篇论文,考辨萧绰的生日,她的生日史书有明载的,需要你考辨?更搞笑的是,他说萧绰对辽国和宋朝都有很大影响,以至于辽史都有传。太搞笑了。后妃一般都有传的,说了等于没说。萧绰对辽国不是很大影响,是极大影响,说她是开国之君也不为过。她对宋朝是很大影响。 还有个搞笑的,号称辽史三大家的傅乐焕说萧绰卒年不详,太牛逼了,萧绰活了几岁《长编》有记载的,五十七岁。翻翻书就能看到的东西,你居然不知道,你怎么会被称为“家”的?!!!! 萧绰并没有把生日变成一个节日(所谓的圣节),不管当皇后当太后都没有,当皇后时可以理解为谦卑。当太后就完全没必要了。她没有设节是因为她出生在端午节,古代人认为出生在端午的女人不祥。她过生日是要请萨满巫师做法的。《宋会要》记载孙仅看到过这场法事。 居然有学者说萧绰当太后没设节是因为不敢,笑死了,这脑子是怎么出生的?耶律隆绪算个屁,她有什么不敢的。萧绰在礼志上待遇极高,她的太后册礼和皇帝册礼一模一样,她待南京的时候住在紫宸殿(皇帝的宫殿),隆绪住在弘政殿。她不用去给自己争取礼志上的待遇,大臣自然而然就给她了。辽国是游牧民族,而且母权发达。你是怎么得出她不敢的结论的。这是怎样的脑子才能说出这种话?不过关于萧绰的论文就没多少能看的,都是胡说八道、极端平庸,乃至弱智。看多了人也就麻了。你们对萧绰的研究就是恶劣的态度、低下的理解力、贫乏的想象力,对萧绰的想象与描述极其贫乏。 隆绪的生日叫做千龄节,这是他在萧绰面前保持谦卑,称自己为千岁,萧绰是万岁。他在萧绰活着的时候是一点都不像皇帝的,他的皇帝威严是在萧绰死后才建立起来的,他一直在证明自己是皇帝。 宋朝人给萧绰的生日礼节高于隆绪,这不是废话么,谁会去搭理傀儡。 萧绰没有设节是因为她的生日是端午节,古代人认为端午节出生的女人不祥,而且萧绰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她不喜欢虚的东西。刚上台的时候她为了边防,都不想举行册封太后的典礼,举行时让他们只派子弟祝贺。 萧绰是一个很自主的人,不是刘娥那样的规矩型的女主(当然刘娥的规矩一半是被宋朝人逼的),她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居然有学者把她想象成谨小慎微,这脑子也是可以报废了。萧绰这辈子跟谨小慎微没有一点关系。她是顶级女强人。就算当皇后,她也不是谨小慎微的,她在耶律贤面前就是不卑不亢。当然耶律贤是皇帝,她在他面前是会放低一点姿态的。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狡猾的古代史官 古代史官对女性是有结构性歧视的,在武则天以后就不给女性执政者修本纪了,执政太后做的事会被写到傀儡皇帝的本纪里面,而且基本上没有主语。但只要脑子不残,就知道没有主语的事也是太后做的。光绪本纪没有主语,所以慈禧不存在? 要是国家处于上升期,皇帝的庙号就好看,哪怕是傀儡,比如隆绪叫圣宗、顺治叫世祖。国家要是处于下降期,皇帝的庙号就难看,比如光绪叫德宗。 但是这三个人本质是一样的。 国家处于上升期,史官就会去强调皇帝,降低太后的存在感。比如《续资治通鉴长编》里面不时出现仁宗和大臣的对话,但只要脑子不残,就知道仁宗是傀儡,执政的是刘娥。《辽史》也会记录隆绪的语言,但只要脑子不残,就知道隆绪是傀儡,执政的是萧绰。慈禧禁止光绪说话了? 外国人不会特别歧视女性,但是他们连史书都看不懂,看到没有主语,就把太后的做的事算到傀儡头上去了。这脑子也是可以,不懂中国史官修史的习惯,连谁执政都搞不清楚。 还有,要是某个政权出现一个顶级女强人,之后的女性地位往往会变低,唐朝是武则天(称帝),辽国是萧绰(执政能力最强),从李隆基以后就很少见到女性参政了。耶律宗真把萧绰的谥号改了,还把所有皇后的谥号都改了。由于辽史的残缺,不知道民间女性地位如何,但上层女性的确是降低了(虽然辽国女性仍然持续参政)。宗真改谥号还有叛逆萧耨斤的心理。不管他是出自什么心理,他的确改了。 古代是不会给女人什么空间的,唐朝人还就武则天是摄政太后还是皇帝进行了探讨。 古代史官本来就是歧视女性的,你们这些现代学者还要歧视。别的女主我不清楚,但是看跟萧绰有关的论文,看不出这些学者和古代人有什么区别。你们到底是人和人交配生的,还是畜牲跟畜牲交配生的?这么令人作呕。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
关于萧绰之死 关于萧绰之死,《辽史》记载得很简略,“十二月乙酉,南幸。皇太后不豫。戊子,肆赦。辛卯,皇太后崩于行宫。”也就是说,十二月初五,萧绰开始南幸,很快病重,而且病情极度猛烈。初八,隆绪大赦天下。但是萧绰的病情仍然在加重。十一日,萧绰在行宫去世。 但是按照《宋会要》的记载,萧绰去世第二年,辽使要在宋朝举哀,宋真宗同意了。辽使说十二月十二日是太后的忌日。 同时还是《辽史》,萧绰忌日,耶律宗真和萧耨斤到延寿寺、悯忠寺、三学寺饭僧。日期是十二月初十。辽史就像是从垃圾桶里面捡出来的,太粗略了。 陈摶出使辽国的时候说萧绰年纪大了,说了等于没说。路振出使辽国的时候说萧绰看上去五十几岁,韩德让看上去六十几岁。当时韩德让年近七十,看上去才六十几岁,可能因为他身体特别好。也是因为他身体好,隆绪在亲政以后要让他跟自己去高丽,让他受冻,间接弄死他,这样才算真正掌握大权。隆绪跟他爹一样,毫无能力,但是小聪明是有的。 路振在统和二十七年(1009)正月见到了萧绰,当时萧绰穿了一件明黄色的袍子,因为年纪大了,袍子一直覆盖到脚上。第二次就是儿皇帝的生日,萧绰穿了一件青黄凤袍,貂裘覆足。她穿貂裘不是因为怕冷,而是这是儿皇帝的生日,她要穿得正式点。 当时萧绰的身体是很好的,喝了很多酒。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还没病。并不存在萧绰处死萧胡辇以后,就身体不好的现象。这件事对她影响没那么大。萧胡辇是自找的,她不谋反,萧绰根本不会杀她。 萧绰是最会调整自己的,她的父亲萧思温在盘道岭被述律平家族杀害,她当了太后以后还是去盘道岭打猎的。她是契丹统治者里面最理性的。 萧绰会调整自己的一面,在胡里室事件中最能看出来,胡里室撞倒了韩德让,萧绰大怒之下杀了他。胡里室撞倒韩德让已经损害到她的权力了。所以萧绰在第二天就带着隆绪去拉拢耶律休哥。出了这种事,她第二天就调整过来了。过了一夜就好了。她简直是神。 萧绰最会调整自己,除了她能力极强以外,还因为她是女的,古代女人比男人执政更难。契丹虽然环境宽松,但女人还是要比男人难一点。她必须去调整自己。 关于萧绰去世的地点,辽史并没有写明白。“南幸”可能是指她去了南京,是刚出发,或者在途中。契丹统治者一般在春天、秋天、冬天去南京,萧绰应该是例行出发。 这一年的四月,辽国爆发了一场瘟疫(长编记载的),她是怎么解决瘟疫的并不知道。 十一月初一,萧绰让隆绪举行了柴册礼,亲政。此时萧绰很可能已经患病,而且病得很严重。 归政就意味着萧绰退居二线,当述律平了,但她显然不想当述律平。归政以后,她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加上本来就是病人。精神和肉体双重打击,她的身体越来越差。 十二月初五,萧绰出发前往南京,很快病重。要是是刚前往南京,就几天时间她不可能到南京的。很可能是萧绰病重以后,他们把她紧急带回了行宫。但是她的病越来越重,很快去世了。 根据记载,耶律宗真和萧耨斤饭僧的三座寺院都在南京,当时是萧绰忌日。她是有可能死在南京的。也就是说,她有可能刚出发就被送回去了,也有可能死在去南京的途中,也有可能死在了南京。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
了解萧绰应该看什么书 萧绰是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但是她在国内的待遇和她的成就是极不匹配的。 国内往往因为她的女性身份、异族身份、太后身份,把她丑化、单薄化,低估甚至无视。 很多人了解历史人物不知道看哪些东西,看电视剧、垃圾论文、垃圾专著(垃圾传记+垃圾历史读物)、百科(百度+维基,连条狗都能改)、营销号去了解是最蠢的。还有人从《塞北三朝》了解萧绰,那里面讲的是合理的,但是不详细。了解萧绰就去看史书。 国内关于萧绰的传记虽然多,但没有一本是靠谱的,都是丑化、单薄化,很主观,甚至作者会凭空想象史料。而且都是用中原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契丹(这就大错特错了)。 国内关于萧绰的论文没多少能看的,不是胡说八道,就是极端平庸,都是狗屁论文。 国内关于萧绰的研究基本都是以论代史,先预设她是哪种人,再去找这方面的史料,不符合的就不用。从态度来说就是极端恶劣的。这叫研究历史?你们这么有想象力怎么不去写小说。 关于萧绰的史料是很多的,不比武则天少。《圣宗本纪》一到五卷本质就是萧绰本纪,隆绪就后面的一小部分。要是想好好研究,肯定能研究好的,你们从史料里面能看不出她的为人? 看过圣宗本纪一到五的,只要有一点点脑子的,不会看不出萧绰的为人是怎样的,不会看不出她的能力有多强。但很多人就是故意装傻、装瞎。 了解萧绰就去看史书。 这里列举一下了解她应该看的书: 辽国: 《辽史》(元修辽史,圣宗本纪一到五卷,后妃传,各个大臣列传以及其他部分。这里推荐陈述先生的《辽史补注》,他把关于辽国的史料都补在了这套书里面,他生前能够收集到的所有关于辽国的史料) 《全辽文》 《辽代墓志校注》(注解很烂,主要看原文,包括了本书出版前的所有辽代墓志) 注意,由于元朝人修的辽史很烂,光看辽史是没法很好地了解、理解辽国的,辽史研究极度依赖石刻(墓志、碑刻)。 宋朝: 《续资治通鉴长编》(969—1009年) 《宋史》 《契丹国志》(只能看一部分,这本书是黑萧绰黑得最厉害的,需要读者有判断力) 《东都事略》 《宋会要》 《奉使辽金行程录》(里面包括了所有宋朝大臣出使辽国的笔记,里面的乘轺录对萧绰有直接描写,但是黑的也很多,需要读者有判断力) 高丽: 《高丽史》。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金史#
论萧绰和高丽的关系 高丽和辽国(契丹)是一开始就有交往的,《辽史》记载915年,高丽来进贡宝剑。但是《高丽史》并未记载此事。史书都会说自家的好话。高丽史记载的是923年,“契丹來遺橐駞、馬及氈。”很有可能是高丽先主动的,这里要考虑到高丽人的心态,高丽视辽国为蛮夷,从来没有真心服从过辽国。高丽的汉化自然比辽国深。 天显元年(926),辽国灭亡高丽的近亲渤海国,不少渤海遗民跑到了高丽(比如后面的辽国名将高模翰)。此后辽国陆续有往来,直到会同五年(942),太宗耶律德光派人给高丽送五十头骆驼。高丽太祖王建把三十个使者流放到海岛上,又把五十头骆驼绑在万夫桥下,人和骆驼都饿死了。此后两国断交。耶律德光也没管这事,当时辽国和后晋关系紧张。 王建在临终时还留下遗言:“契丹是禽獸之國,風俗不同,言語亦異,衣冠制度,慎勿效焉。” 此后世宗、穆宗、景宗在位时,连高丽的边都碰不到。 乾亨四年(982)九月,萧绰上台。她一上台就要使辽国焕然一新。统和元年(983)十月十五日,萧绰表示要和儿皇帝亲征高丽,亲自检阅了东京留守耶律末只的兵马。并且让萧恒德等人做好准备。 统和三年(985),七月,萧绰又做出东征的架势。八月,她“以辽泽沮洳,罢征高丽。” 宋太宗在雍熙北伐前,曾派人联系高丽,高丽也是希望宋朝能打败辽国的,但是高丽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986年正月,高丽史记载,“契丹遣厥烈來請和。”辽史并未记载此事,但可能是真的。萧绰察觉到宋朝有异动,所以先派使者稳住高丽。 统和十年(992)十二月,萧绰派萧恒德、萧挞凛、耶律元宁(喜罗)等人讨伐高丽。当时女真人已经两次提醒高丽,辽国人要打过来了,但是高丽不以为意。之后事情成真了,高丽国王王治很慌,跑了。按照高丽的说法,辽国发兵八十万,这当然是假的。高丽对辽国的记载一直是不友好的,会突出他们残暴、野蛮的一面。辽军攻下了高丽的几座边城,王治就派大臣徐熙去请和,萧绰同意了。她本来就是想恐吓高丽,让他们称臣纳贡。 统和十一年(993)二月,高丽正式使用辽国的年号,并且每一任国王都要经过辽国册封,并断绝与宋朝的往来。 实际上高丽和宋朝还是有往来的,萧绰对此也知道,不过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萧绰对外用兵都是有目的的,开疆拓土,或者让对方称臣纳贡,以充国用。她打的仗都是有用的。隆绪亲政以后就是盲打、蛮打,死了很多人,没有得到一点好处。 高丽遣朴良柔奉表称臣,萧绰就把女真人的江东数百里地赐给他们,这本来就是女真人的土地。 统和十二年(994),高丽给辽国进贡妓乐,萧绰让隆绪拒绝了。其实以他的性格是想接受的,但他是个傀儡,没有自主权。到了“赞”里面还变成他的功绩了,“赞”里面的功绩都是萧绰的,“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倒是他的。 统和十三年(995),高丽向辽国进贡了三次。同年十一月,萧绰遣使者册封王治为高丽国王。高丽向辽国进贡岁币,没过多久又派童子十人去辽国学习契丹语。 这对高丽来说是很屈辱的,他们本来就瞧不起辽国文化,现在被萧绰逼得去学习契丹语。此时的辽国已经成为了东亚霸主。 在兴宗朝,高丽派使者到辽国请和的奏表里面说:“当国伏自前皇太后圣帝降册命以颁宣……鄙怀谨当遵太后之遗言……”这里所谓的太后遗言指的可能是萧绰派使者去宣读的诏书,也可能是指她在朝堂上说的话,也可能纯粹是指临终遗言。萧绰的意思是让高丽永远当辽国的附属国,称臣纳贡。她的政策都是很高明的。但是隆绪亲政以后,为了证明自己是皇帝,疯狂攻打高丽,导致两国关系又恶化,损兵折将,双方都承受了很大损失。 从萧绰开始,高丽对辽国称臣纳贡。在这个女强人的领导下,辽国的国势达到极盛。 高丽对辽国的心态,用文宗王徽的一首诗最能证明,虽然是不同时代的,但也能反映出萧绰时代高丽人对辽国的看法: “宿业因缘近契丹,一年朝贡几多般。 忽蒙舜日龙轮召,便侍尧天佛会观。 灯焰似莲丹阙迥,月华如水泄云寒。 移身幸入华胥境,可惜终宵漏滴残。” 充满无奈。 (高丽的汉化水平当然比辽国高得多) 统和十四年(996)三月,王治向辽国请婚,萧绰许诺会把萧恒德的女儿嫁给他。这个女儿就是和前妻生的女儿。同月,高丽又派十名童子来学习契丹语。 六月,高丽派使者来给萧绰和儿皇帝请安,此后有时来,有时不来。高丽对辽国就是不稳定朝贡。萧绰也无所谓,只要对方向她朝贡就行了,她并不想对高丽大规模用兵。 统和十五年(997),萧绰的小女儿延寿奴(也就是萧恒德的妻子)因为驸马出轨被气死了。萧绰大怒之下杀了萧恒德,他的女儿嫁给高丽国王的事也就无疾而终。 十一月,王治去世。 统和十六年(998)四月,萧绰以高丽先王去世为理由,把进贡的岁币退了回去。 十一月,萧绰派使者册封王诵为高丽国王。此后,高丽有时派使者,有时不派,史书不记载的不代表没有,可能是缺漏了。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高丽#
萧绰、耶律贤、耶律隆绪的素质 耶律贤和隆绪和萧绰没什么好比的,他们连她的十分之一都没有,不过他们既然跟她有关系,就比较一下好了。 耶律贤作为男人和皇帝都不强势,其实仔细看史书就能看出来。我一度以为他是强势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耶律贤对萧绰是很温柔的,对别人的脾气是很好的。他的奶妈、姨妈、大臣高勋、女里都在做不法的事,大臣耶律贤适上书劝谏,他没有回复。其实他的态度已经可以了,有的皇帝会把上书的大臣处罚。 他最宠爱的大臣是萧思温,岳父+辅政大臣,不过萧思温被述律平家族暗杀了,不然以他的德性肯定会做不法的事的。后面耶律贤发现高勋、女里是杀害他的幕后凶手,就把他们都杀了(这个问题在其他帖子里已经讨论多次)。他们杀了前国丈,当然是要死的。 萧绰作为他的爱妻,自然能做不法的事,但她并没有做,她当了太后以后也没有。不仅她自己没有,她的家族和韩氏家族也没有。她当皇后和太后,她的家族和韩氏家族都没有做过不法的事。一方面她就是这种人,一方面她对家族和韩氏家族都是严格要求的。 耶律虎古说宋要灭北汉,耶律贤不相信,后面果然如此。他就笑着说我跟韩匡嗣都没有料到。韩匡嗣应该在他面前夸下了海口,能打败宋朝,结果惨败。韩匡嗣是大举入侵,死了很多人。这种事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发火的。之后萧绰引导着宗室把他救了出来。韩匡嗣很善于谄媚,所以是历任皇帝的宠臣。他是因为精通医术被阿保机夫妇宠爱的。但耶律贤宠爱他的理由是他本来就是历任皇帝的宠臣,韩氏家族是支持他的重要势力。不是因为他会医术,耶律贤根本不是病秧子。 耶律贤对萧绰是很温柔的,她入宫之后就没有异腹子了。萧绰生下次子,他在她好了以后就带她回老家,追封她的祖父,给两个伯父授官。他在萧绰之前生的女儿没有封号(辽史唯一明确记载的),因为对他来说,只有跟萧绰生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萧绰还在他的允许下任命了十位大臣。哪有让皇后任命大臣的?耶律贤还让史官记录萧绰的语言也用朕,萧绰是历史上唯一称朕的皇后。萧绰当然是需要的时候就去朝堂的,她是游牧民族。刘娥和废后事件之前的武则天都不可能。萧绰的小儿子夭折,他让她以自己的名义建立了军州。萧绰参政是因为辽国本来就有皇后参政的传统,而且她有极高的政治才能,而且夫妻感情好。 耶律贤对不认同的大臣上谏,就是已读不回的态度,态度还可以。 萧绰执政时就杀过三个大臣,杀胡里室是因为已经涉及她的权力了。杀耶律国留和萧恒德是因为他们犯了重大过错,不用去诟病。 萧绰能力极强,几乎不用大臣去指出她做错了什么。对于大臣的建议,史书称她“闻善必从”,这是有点夸张的,她不可能每条都听,但多数都是听的。萧绰是素质最高的契丹统治者。 她对大臣的态度是宽容亲切的,几乎不会处罚大臣,除非他们在公事上犯了错,她一般都是为了公事发火的。 她日常还会关心大臣,比如天气寒冷,她让使者给耶律休哥他们送去汤药。女婿萧恒德出征,她亲自为他祈祷。萧恒德受伤,她把他放在儿皇帝的奚车里面,一起带回来。 萧绰应该为了理性治国,连酒都很少喝,除非宴会的时候,她是契丹统治者里面最有条理的。 耶律隆绪1009年(11月)亲政,他忠奸不分,喜欢处罚大臣。还喜欢别人当他的狗(给王继忠改名耶律宗信)。他还让大臣不停地谄媚他,给他上最夸张的尊号(没有一个字符合),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 隆绪是契丹统治者里面最喜欢彰显皇权的,因为他当了太久的傀儡(27年),他在萧绰活着的时候一点都不像皇帝,皇帝权威是在萧绰死后才建立起来的。他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证明自己是皇帝。对外打高丽彰显皇权,对内处罚大臣,开谄媚之风,彰显皇权。他作风奢侈,喜欢搞礼节,因为他喜欢显示自己,而且日子承平了,他无事可干。 隆绪是纵欲的,就是在萧绰生前还像个人。母亲一死他立刻露出了真面目。一方面他本性如此,一方面他当了太久的傀儡,掌权以后要疯了般地享受。他最后死于糖尿病,就是因为纵欲过度了。 耶律贤中规中矩,无功无过。耶律隆绪无功,还有过。打高丽损兵折将,西北乱成一团,晚年爆发大延琳起义,搞不好平衡给辽国内乱埋伏笔。 隆绪就是一个守成之主,接近昏君。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关于萧绰的亲戚萧知可、萧留宁 统和二十六年(1008)十二月,萧绰派左武卫上将军萧知(智)可、兴国军节度使萧留宁,副使崇禄卿成永、少府监徐备来宋朝祝贺新年。其中萧知可是萧绰的弟弟,萧留宁是萧绰的亲戚。这两个在辽史没记载,就在长编留下记载了。萧绰就两个弟弟,萧隗因(早死,是否亲生未知)、萧继远(过继)。这个萧知可肯定不是亲弟。萧留宁就更不清楚了,鬼知道什么亲戚。 萧绰主要用韩氏家族,她自己的家族、姻亲、儿子也是用的,还有宗室和耶律贤的姻亲。她跟耶律贤是恩爱夫妻、政治联盟,耶律贤的亲戚和姻亲,自然就是她的亲戚和姻亲,都是用的。 因为家族人数太少了,她喜欢用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比如萧挞凛。估计这两位也是跟她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他们出发前,萧绰肯定好好交代了,让他们懂礼节,谨慎行事。 两个姐姐是她的至亲,但是跟她有矛盾,她不敢完全信任她们,她宁愿用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宋朝人听说他们跟萧绰的关系以后,就建议宋真宗给他们特殊待遇,就是想讨好辽国的执政者。但是宋真宗拒绝,他对辽国的态度就是不卑不亢。 有必要说一句,宋朝对萧绰的生日礼节比对隆绪高,这不是废话么,谁会去搭理傀儡?神经病才会去搭理傀儡。 萧知可等人回去时,派人给接伴使(招待使者的官员)陈知微送去自己骑的马,之后又送去两匹马,让他自己选。辽国人很热情。陈知微再三拒绝了。宋真宗听说以后,就下令以后再有此类事件,接伴使等人可以接受。 从这可以看出萧知可是一个率直的人。 第二年(1009)十二月,萧绰病死了。萧知可、萧留宁不知道是什么反应,他们应该很悲伤。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统和六年(988)亲征萧绰的行踪很有趣 圣宗本纪前五卷本质就是萧绰本纪,隆绪就那后面一小部分。这段时间的出行就是萧绰去哪里,隆绪就去哪里,傀儡没有选择权。 统和六年(988),萧绰和隆绪先去了延寿、延洪二寺,然后又去了秦国长公主的府邸。这里的秦国长公主应该是秦国大长公主之误,就是耶律贤的姐姐胡古典(和古典)。萧绰跟她的关系挺好的,分别在统和元年(983)、六年(988)、七年(989)拜访其第,其他时候应该也去过。萧绰跟耶律贤的亲戚关系好,一方面因为她这个人好,别人都喜欢她,一方面因为她善于拉拢人心。耶律贤要杀韩匡嗣,萧绰引导着宗室把他救了出来。 八月,萧绰即将亲征。八月初六,她和隆绪来到黎园听歌看戏,之后又泡了温泉。不久她就命令使者去祭祀木叶山。 听完歌看完戏泡完温泉,再去和宋朝打仗。萧绰本来就是这样的,她也是会休闲的。她做什么事都是从容的(一般情况下),打宋朝不耽误她正常过日子。 九月十三日,萧绰来到韩德让的营帐,赏赐给他很多东西,她让跟着她的大臣不要老看她,就让他们分组打麻将(双陆)去。有的学者把她的这个行为视为再婚。这并不是再婚,当年发生了胡里室撞韩德让事件。萧绰要用此举提醒契丹贵族们,让他们不要再动他。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
关于统和之治 萧绰执政时期(982—1009)是辽国最重要的时期,这期间辽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达到全盛。她重塑了辽国。在萧绰以前和萧绰以后,辽国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就是做出这种巨大功业的女人,她的功绩被算到了她的丈夫和儿子头上,“景圣中兴”,“景圣之治”。提出这两种说法的人死了没有?或者快要死了。 萧绰的功绩为什么要用她的丈夫和儿子来命名?她的功绩就用她自己来命名——“统和之治”。 古代讲究皇权正统,武则天以后就不会为女人写本纪了。怎么现代人也讲究皇权正统,你们怎么不自杀回清朝?古代女人不能称帝,除非像武则天那样杀很多人。萧绰不想这么做,她要是称帝,就做不出如此巨大的功业了。她为了统治方便,就在那个位子上放个傀儡。你们不仅不理解她,还把她的功绩算在了她的丈夫和儿子(尤其儿子)头上。一群猪狗不如的畜牲。 耶律贤时期是他自己统治的,而且他根本没有中兴,他制定制度、对内改革、开疆拓土、威服周边了?都没有。他就是一个平庸的守成之主。郭袭在他统治末期上的奏折最能说明一切:“十馀年间,征伐未已,而寇贼未弭;年谷虽登,而疮痍未复。”有人说他改革了,哪条史料记载他改革了?改革是萧绰改的。 还有人说他解决了宗室问题,他哪里解决了?他死了以后,宗室差点篡位,只不过萧绰的能力太强,加上她跟宗室关系好,他们没好意思。别忘了辽国早期怎么继位的,他们凭什么服一个小孩子?耶律隆绪没有萧绰,连皇位都爬不上去。萧绰带着隆绪去拉拢宗室贵族,才算是度过了危机。 彻底结束太祖三支斗争的是萧绰。 耶律隆绪是一个傀儡,982—1009年都是萧绰执政的,这段时间是辽国最重要的时期。傀儡能算功绩,那清朝是不是顺治第一?他亲政以后就是一个平庸的守成之主,什么能力史书有记载的,他的能力和耶律贤差不多,军事比他还要差。而且耶律贤不会喝酒误事,辽国皇帝里面喝酒误事的只有耶律璟和耶律隆绪。 辽国的全盛期只能用“统和之治”来命名。 学术界的学者很牛逼,把性别观代入历史研究,学者首先要做的是公正,做不到公正你当什么学者。男性学者那么厌女,你们不要让你们的妻子出去工作啊。女人出去工作违反了你们的理念。还有女学者,你们这么厌恶自己的性别,按照你们的观念你们应该待家里啊。为什么要出门工作,去学术界。你们不应该待家里伺候丈夫,生十胎么?并且在他死后殉葬。这是你们想要的,对吧?!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统和之治##契丹##辽国#
关于网上和学术界的迷惑言论 学术界关于辽国的论文很多是胡说八道,网上的言论也差不多。辽国是中国史上最独特的政权,容易引发误解。辽国是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共治的,皇族与后族之间不可能有斗争。因此在辽国太后就是自己人,而其他政权太后都是宗室的对立面。 在历代政权里面,辽国皇后的地位是最高的,辽国太后的权力是最大的,就算萧挞里那种不称制的太后,也比中原的窦漪房之类的太后权力大得多。辽国是一个母权发达的国家。辽代也是女性参政最多的政权,因为辽代冷门,所以大众以为唐朝最多。 辽国最伟大的统治者是萧绰,太后。不明白这一点的永远研究不了辽史。辽国女性地位较高,最伟大的统治者是女的,所以那些厌女的男人为什么要喜欢辽国?或许他们未必不明白,就是故意装瞎,把萧绰的功绩算到她儿子头上。牛逼,一辈子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里面。 还有人说辽国为什么那么喜欢女人掌权,厌女还读辽史,那你会气死的。 厌女的人千万不要研究辽史,不要玷污它。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关于承天太后时期和圣宗时期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
萧绰解放奴隶 当然不是完全解放,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处境。 统和七年(989)二月,诏南征所俘有亲属分隶诸帐者,给官钱赎之,使相从。 统和八年(990)七月,诏东京路诸宫分提辖司,分置定霸、保和、宣化三县,白川州置洪理,仪坤州置广义,辽西州置长庆,乾州置安德各一县。省遂、妫、松、饶、宁、海、瑞、玉、铁里、奉德等十州,及玉田、辽丰、松山、弘远、怀清、云龙、平泽、平山等八县,以其民分隶他郡。 统和十三年(995)四月,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 统和十五年(997)三月,通括宫分人户。 统和二十四年(1006),诏主非犯谋反大逆及流死罪者,其奴婢无得告首;若奴婢犯罪至死,听送有司,其主无得擅杀。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承天太后##契丹##辽国#
关于萧绰和其他女主的比较 由于厌女环境的影响,国内对于女主的态度都是轻蔑草率的(在萧绰身上最明显)。你们可真牛,古代人厌女,现代人也厌女,把性别观念代入历史研究。而且既然太后也是执政者,你们为什么不把太后和皇帝比较?不是女的+太后就是能够比较的。 国内关于女主的论文很多是陈腔滥调,提到冯太后就是千古一后,她的确做了影响后世的改革,但她是一个很残忍的人,对内都杀了多少人了?但我很少看到有学者说她残忍的。 最离谱的是把述律平和萧绰作比较,述律平除了那一年半时间就没执政过,耶律德光从来都不是傀儡,事情都是德光做的,述律平顶多算影响他。认为萧绰模仿述律平的估计是受了《燕云台》的影响,你们可真牛,把电视剧当历史。萧绰和述律平是很不一样的人,根本没有可比性。 还有把刘娥和萧绰作比较的,你们脑子有病吗?萧绰和刘娥一个天一个地,萧绰是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在位期间理性治国、对内改革、制定制度、开疆拓土、镇服周边、彻底结束太祖三支的内斗、确立皇室的威严、对宋战争、签订澶渊之盟(……)。刘娥做了什么?在刘娥上台前和下台后,宋朝都是一样的。而且宋朝当时要改革了,但她并没有改革。把一个大帝级别的人和平庸的守成之主去比,你们的脑子是有病吗? 网上的人喜欢用刘娥去拉踩萧绰的为人,牛逼,宋朝是不能杀士大夫的,制度性的不能杀人不代表她主观上不想杀人,杀不了被理解为不想杀,很牛逼。她因为杀不了大臣,所以很喜欢贬谪流放大臣。关于刘娥的为人,这里就提几句,她为了宋真宗的葬礼要拆毁民居。真宗喜爱的宫殿被焚,她要处死无辜的警卫。她纵容亲戚嚣张跋扈。亲人刘从德死了,她要录用他的亲戚乃至于仆役,几乎多达八十个人。曹修古等人上书劝谏,刘娥大怒,要把他重处。大臣们为此求情,刘娥觉得惩罚得太轻了,仍然把他重处(刘娥的人品和脾气可真好。)刘娥的姻亲王齐雄打死了一个老兵,刘娥想让仆人顶罪,幸好被大臣阻止。 还有你们是怎么得出刘娥文治比萧绰强的?这就是对游牧民族的偏见,认为游牧的文治必然不理想。 还真的有比较刘娥和萧绰的脑残论文,不过大多数的论文都是混饭的,这也不奇怪。 当然刘娥没啥成就,也跟宋朝的环境有关。在刘娥时期,主导朝堂的是政治不是政策,服从她的大臣并不多,刘娥要和他们作斗争。萧绰发布的政策是数不清的,她在位时辽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有想法,让大臣去执行就行了。或者大臣对她说,她采纳,然后执行。 萧绰的功业是巨大的,辽国第一。 #萧绰##萧太后##萧燕燕##刘娥##冯太后##契丹##辽国#
历史学者游彪:历史学者游彪:“狡猾”的宋仁宗 邓苗苗访谈 《清平乐》一剧从播出到收官,无论是服化道还是内核的宋仁宗朝历史,无论是宋仁宗本人的故事,还是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组成的“背诵全文天团”,都引起了热烈讨论。但剧情的琐碎、与史实的出入,以及对宋朝认识流于表面等硬伤的存在,令这部剧的口碑难免高开低走。廉政瞭望·官察室专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游彪,解读宋仁宗以及被误解的宋朝。 宋仁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廉政瞭望·官察室:“为人君,止于仁”,对帝王而言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宋史》认为仁宗“诚无愧焉”。您如何评价仁宗一朝? 游彪:仁宗一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年是刘太后在执政,延续了真宗朝基本的政治格局。仁宗亲政以后,前期主要是在理顺朝野上下的各种关系,政治上的主要内容就是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是范仲淹等人提出来的改革措施,侧重于吏治,比如对官员的考核等。以前很多人看庆历新政以为是短暂的、失败的,并不能这么说。宋仁宗实际是很“狡猾”的,他把范仲淹、韩琦等人赶出朝堂以后,自己却悄悄地把庆历新政中提出来的东西都慢慢地推进,一一落实了,这对宋朝吏治贡献很大。 在军事外交方面,宋仁宗亲政后不久西夏就建立了,双方发生了冲突。仁宗一朝,武将中最出名的是狄青。加上范仲淹、韩琦等人都曾到宋夏边境,文臣武将在抵抗西夏进攻的过程中,共同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北宋跟西夏之间的战事基本上维持了比较稳定的局面。 外部与西夏相持,内部以吏治为中心推动治理,政治比较清明廉洁,这是仁宗朝的特点。 廉政瞭望·官察室:仁宗朝前后两个部分,是否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游彪:有。宋仁宗亲政以后还是想有所作为的,因为刘太后执政基本上是延续了真宗朝惯用的治国模式。当时的宰相是吕夷简,主要是一种传统的守成模式。宋仁宗亲政后则是更加主动地要改变宋初以来的弊端,他更有进取心一些,最大差别可能就在这里。 当然宋仁宗并不是没有毛病。比如说在处理后宫问题,执意废郭皇后等具体事情中,他是处理得比较“糙”的。驭下的手段也有不恰当的地方。他对范仲淹、富弼有防范之心,他很在乎所谓的“朋党”,怕官员之间拉帮结伙。当然,这种心态在宋朝的皇帝身上是普遍存在的。 科举既创造机遇,也创造“失业文人” 廉政瞭望·官察室:正如《清平乐》中展示出的群像,仁宗一朝可谓人才的“井喷”,您认为这背后有什么原因? 游彪:宋仁宗时会出现这么多人才,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国家确立的重文政策。宋太祖有句名言,“宰相须用读书人”,这种用人政策,带动了教育发展。除了用人政策,还有科举制度的完善。太宗朝开始扩大科举录取的人数,比太祖朝多很多,而主考官的亲戚要回避、考生试卷要誊录等制度都是在太宗朝和真宗朝确立。这样一来寒门子弟通过勤奋学习都有机会进入仕途,极大促进了人才培养。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宋朝的教育比唐朝普及得多。唐朝除了部分科举以外,主要靠家学。而北宋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兴学,分别是宋仁宗时的庆历兴学、宋神宗时的熙宁元丰兴学、宋徽宗时的崇宁兴学。此后,乡间教育也比较普及了,像陆游能在乡间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这在宋以前是比较难的。科举还有个好处是,缔造了一大批“失业人员”,他们考不上科举就会到乡间招学生,养家糊口。尤其是南宋,大多数读书人都迁到南方,给教育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宋朝文化繁荣的一个原因。科举既创造机遇,也创造“失业文人”。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仁宗朝人才井喷,这些人才很多都是太宗朝、真宗朝培养出来的,而仁宗朝培养的人,也是到后面才发挥作用,比如王安石就是仁宗朝时考取了进士,到神宗朝发挥作用。总体来说,不管是朱熹、吕祖谦、文天祥,还是四川的张栻,两宋文化名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数量也可能远远超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任何朝代。 重视帝王将相外普通人的历史 廉政瞭望·官察室:《清平乐》原著是站在宦官的视角上描绘朝堂。您如何看待宋代宦官扮演的角色及其政治影响力? 游彪: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个朝代,宦官势力比较大——汉、唐、明。两宋时内官还是比较多的,但没出现明显干预朝政情况。一方面,皇帝吸取了汉唐以来的教训,要控制宦官;另一方面是宦官在宋朝士大夫强大的势力下受到了限制,不敢插手政治。但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徽宗朝的童贯,也很有权力。宋徽宗醉心艺术的时候,朝政可能就会被宦官把持一些,但总体来说,宋朝的宦官比较守规矩。 宋朝应该是唯一有两个宦官机构的朝代,内侍省与入内内侍省。前者是先把小宦官招进来,历练一段时间,如果皇帝看到觉得还不错,可能就招到入内内侍省去。宋朝宦官也会被派出去办事,比如派去查某个人,或者打仗时监军。 民间对宦官这个特殊群体的评价并不高,但实际上他们起到了多面的作用,尤其不要根据史书上单一形象的刻画,而片面地把宦官看得特别坏,或者特别好,这些都太过想象化。 #宋朝##宋仁宗##游彪#
萧绰的宗教信仰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辽国人几乎都是信仰佛教的,萨满教对他们也有很大影响,也有少许信道教的(比如萧绰的第三子隆裕)。比较原始的民族几乎都受萨满教影响,没什么好奇怪的。 萧绰本人是信仰佛教和萨满教的。 其实比起她的佛教信仰,萨满教更让人感兴趣,契丹统治者对萨满的形象主要是在前中期,这里列举一下《辽史》里面对于萨满的记载: 太祖朝:“问诸弟面木叶山射鬼箭厌禳,乃执叛人解里向彼,亦以其法厌之。”“剌葛奔溃,遗其所夺神帐於路,上见而拜奠之。”“八月乙酉,至乌孤山,以鹅祭天。甲午,次古单于国,登阿里典压得斯山,以鹿祭。”“凿金河水,取乌山石,辇致潢河、木叶山,以示山川朝海宗岳之意。”“以赤牛青马祭天地。”“以青牛白马祭天地于乌山。” 太宗朝:“己卯,祭鹿神。”“望祀群神。”《通鉴》记载的“磔犬于门,以竿悬羊皮于庭为厌胜”也是萨满仪式。 穆宗朝:“以黑兔祭神。”“获鹅,祭天地。造大酒器,刻为鹿文,名曰「鹿」,贮酒以祭天。”“初,女巫肖古上延年药方,当用男子胆和之。不数年,杀人甚多。至是,觉其妄。辛巳,射杀之。” 景宗朝:“以黑白羊祀神。”“祭神姑。”“有鸨飞止御帐,获以祭天。” 承天太后朝:“以近侍粘米里所进自落鸨祭天地。”“祭日月,为驸马都尉勤德祈福。”“以黑白二牲祭天地。”“以黑白羊祭天地。”“分遣巫觋祭名山大川。”“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祭白马神。”“以黑白羊祭天地。”“以黑白羊祭天地。” (春秋时祭的青牛白马就不录了) 萧绰在打仗的时候会用黑白羊祭天地,比如攻下一座城,或者作战不利的时候。1001年,她中途遇到大雨,就用黑白羊祭天。她过生日的时候,会举行萨满教仪式,过生日都用萨满仪式,可见她有多信奉萨满。她得用萨满仪式给自己祈祷好运。 《宋会要》记载,1005年,宋使孙仅去祝贺萧绰的生日,在驿馆门口,他看到了这一幕“将延见,有巫者一人乘马抱画鼓,于驿门立竿长丈余,以石环之,上挂羊头、胃及足,又杀犬一,以杖拄之,巫诵祝词。又以酰和牛粪洒从者。”我翻译一下,翻译不好的还请指正。 快要入见的时候,有一位巫师骑在马上,怀里抱着画鼓。在驿馆门口立着一丈多长的竿子,竿子周围用石头环绕着,上面挂着羊的头、胃和脚。巫师杀了一条狗,用棍子插着这条狗,唱着祝词。之后巫师又把醋和牛粪洒到宋使的随从身上。 接下去说萧绰和佛教。 有学者写论文说辽代佞佛始于萧绰,因为耶律贤时期和隆绪的前中期都是萧绰统治的。很荒谬。耶律贤时期是他自己统治的。萧绰是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你们的脑子看不出来么?未必。就是因为她是女的,所以你们不仅不提她的功绩,还死命黑她。有史料的就曲解史料,没史料的就给她现编。大哥(或者大姐,指论文作者),辽国时期显示,耶律璟时期就佞佛了。给昭敏授官是耶律贤自己做的。他的孩子起名都跟佛教有关,也是因为他佞佛,而不是因为他体弱多病。辽代真正佞佛严重的是耶律弘基和萧挞里,弘基是最佞佛的,萧挞里温和到了软弱的地步,这也跟她信佛有关。 萧绰的确是信佛的,但说佞佛始于她就太离谱了。国内一直这样,对女主没有好态度,萧绰这种功劳极大的人,要么无视她,要么把她的功绩算在她儿子头上,要么曲解她。关于她的论文和专著很少有靠谱的。 下面是辽史里面萧绰跟佛教的互动,“以景宗忌日,诏诸道京镇遣官行香饭僧。”“又以杀敌多,诏上京开龙寺建佛事一月,饭僧万人。”“幸延寿寺饭僧。”“以景宗石像成,幸延寿寺饭僧。”“诏禁私度僧尼。”“禁诸山寺毋滥度僧尼。” 萧绰是一个极度复杂的人,战场上死人太多她是会感到痛苦的。当时辽国已经佞佛成风,她下的两道遏制佞佛的诏书应该没起到什么效果。辽国佞佛在耶律璟时期已经严重了,萧绰只能说是加剧了佞佛,但说佞佛始于她就是没事尬黑。 有学者说圣宗朝以后就很少用青牛白马祭天地了,有说是汉化影响,有说是佛教影响。其实是萧绰以后就很少用了。萧绰和隆绪就是不同时期。他俩的为人、执政风格、执政能力很不一样,你们的脑子真的看不出来?未必是看不出来,就是装瞎。 隆绪是更信仰佛教的,对萨满不怎么热衷。所以他亲政以后青牛白马的现象就很少了。他真正意义上的亲征只有一次,就是攻打高丽(1010),并没有记载青牛白马,可能是他没用,可能是没有记载。后面的统治者都是信佛的,可能真是因为佛教的影响,所以青牛白马现象很少了。再次出现是在耶律大石时期。 萧绰是萨满教和佛教都信仰的,对她来说就是不同用途。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好像是影视剧里第一次出现耶律德光 看演员就知道把他演成了一介武夫,其实德光不止武夫,他的文治也很有一手,对内有改革,孜孜求治。 求治的契丹统治者只有五个:阿保机、耶律德光、耶律贤、萧绰、耶律宗真。(不算西辽)耶律贤的能力最差。 #太平年##耶律德光##辽太宗##契丹##辽国#
学者对萧绰的合理评价 圣宗朝中前期由威震四邻的承天太后掌政,这个有雄才大略的女主曾对辽国政治起了极大的作用。在她掌政时期,对辽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包括对奚六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编,且将奚原有的六部一并都划归了契丹主管部族的机构——北南府中的北府。至此,奚六部事实上已摆脱了奚王府的直接统辖,完全置于辽政府的控制之下。这时的奚王府已是有名无实了。 ——杨若薇 辽金史学界(也不止辽金史)对萧绰的态度是极其恶劣的,以论代史、低估甚至无视她。 难得见到对萧绰合理的评价。 萧绰就是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 研究辽史无视萧绰,那研究清史的为什么不无视康熙? #辽金史研究##辽金史学界##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萧绰的出生地考辨 萧思温当过奚秃里太尉,不代表萧绰就是奚人,不代表他们就出自奚族萧氏。萧绰在晚年建立中京(今内蒙古宁城),是为了控制奚人,但这不意味着那里就是她的老家。 萧思温在应历七年(957)到十一年(961),担任南京留守。萧绰五到九岁应该是跟着萧思温住在南京。但那不意味着她生在南京。此后萧思温一家应该跟着穆宗捺钵。 萧绰老是去南京那是出于契丹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不是因为那是她的出生地,她特别爱那里。 保宁五年(973)正月,隆庆出生。在萧绰做完月子以后,耶律贤就带她来到了应州新城(山西应县)。二月二十三日,耶律贤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三天后,耶律贤和萧绰来到新城。新城很可能就是萧绰的出生地。萧绰的亲戚必然招待了他们。 三月初一,他俩再度来到新城。耶律贤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人。他在那一天追封萧绰的祖父忽没里(胡母里、胡毛里)为韩王,伯父胡鲁古兼政事令,尼古只兼侍中。 萧绰生了第二个皇子,耶律贤特意带她去新城,而且她的亲人也生活在那个地方,新城大概率就是萧绰的出生地。 新城位于燕云和宋辽边境,生活着汉人,萧绰出生在新城的契丹人家庭,她小时候老跟汉人们待一起,熟悉汉文化就不奇怪了。 萧绰当了太后以后,并没有她回新城的记载,没有不代表她不回去,史书不是什么事都记载的。而且辽史那副德性,能指望他们记载什么。 1125年二月,天祚帝在应州新城东六十里,被金人俘虏,辽国灭亡。这是凑巧。要是搞迷信,就是契丹成也新城,败也新城。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新城##应县#
网上和学术界是如何抹黑萧绰的 萧绰是被黑最多的女主,经常被黑,怎么黑的都有。很奇怪,萧绰对你们做过什么么,跟她又血海深仇? 萧绰能力极强,是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充分研究,还一直被低估,甚至无视。就因为她是女的+没有称帝+和宋朝打仗。 网上和学术界对萧绰的抹黑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把她做的事算在耶律隆绪头上,这是最恶劣的。耶律隆绪38岁才亲政,这是常识。1009年以前的研究都应该是萧绰研究。这么做的学者会不得好死、下地狱的。这已经是篡改历史了。学者带头篡改历史。萧绰和隆绪是先后执政,萧绰执政到1009年,去世,他再亲政。萧绰执政的时候他只是参与。本纪后面的赞曰一大半功绩都是萧绰的,跟他无关。隆绪的百度百科是谁编的,也把萧绰做的事算他头上。不过百科连条狗都能编,脑残才去看百科了解历史。别的不说,就说南伐,辽国石刻写的是承天太后南伐,但学者非要说是隆绪南伐,篡改历史。隆绪是儿皇帝,他不能决断军务,萧绰就是让他待在军中而已。辽军名义和实际上的统帅都是萧绰。有个学者说隆绪有征伐梦,笑死了,这么同情他。他真正意义上的亲征就一次(1010),就当了一次统帅,然后被高丽人吓傻了,自己都后悔了。国外的辽金史研究就更不行,他们连辽史都看不懂。剑桥辽金史和哈佛中国史都把萧绰做的事算他头上,剑桥的作者知道隆绪的前中期是萧绰执政的,然后又说隆绪是最优秀的辽国皇帝。既然前中期都是萧绰,后面那些平庸差劲的事才是他做的,又怎么得出他优秀?这不是前后矛盾么?他们就是看他的庙号脑补的。**!!!哈佛的更逆天,本纪没有主语,就以为太后不存在。没有主语的事也是萧绰做的。光绪本纪没有主语,慈禧不存在了?算隆绪做的事就从萧绰死后开始算,他是一个很平庸的人,接近昏君。我很奇怪一点,学术界几乎没人说他不好的。你们是脑子有问题么,他亲政以后哪里好了?承认他平庸接近昏庸很难么?所谓的盛世,以萧绰留下的家底,只要他不是秦二世或者司马衷都会有盛世。或者说你们不夸这个人机构就不会给你们发工资,原来你们这么缺钱啊。有个公众号和运超,也夸隆绪,又是看他的庙号脑补的。他叫圣宗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他在位的时候出现了重大变革,事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和顺治一个意思。不要看他的庙号好看就去脑补他有自主性和能力。萧绰做的事关他屁事?萧绰的荣耀属于她自己。和运超甚至说隆绪二十几岁就主事了,还说萧绰在盟约后就归政了,**。萧绰是在病重时才归政的。还说萧绰辅佐他,牛逼,执政太后辅佐傀儡皇帝?萧绰做的事关他屁事?萧绰和隆绪的为人、统治风格、统治能力差别很大,你们看不出来么?眼睛不好用可以挖掉,脑子不好用可以砸碎。萧绰根本不是什么过渡的太后,她是野心最大、能力最强、最负责任的契丹统治者,只要她还有一点力气就会不断创造功绩,她一个人做的事比几个辽国皇帝加起来还要多。你们老脑补她归政干什么?b站的有点意思研究所也在胡扯契丹。有个女学者说隆绪是重要人物,萧绰才是重要人物。只要是皇帝就重要,那你们怎么不去研究司马衷?古代史官对女性本来就是歧视的,你们这些现代学者也要歧视,你们到底是畜牲还是人? 二,抹黑萧绰的为人,认为萧绰为人差主要是觉得她对宋用兵,因此对内也比较狠。但对内对外能一样么?这就是想当然。还有契丹国志的影响。契丹国志并不是信史,是一本抄了很多杂书的东西,对萧绰做的事加以夸大和扭曲,甚至无中生有。而且这是宋人编的,宋人是最憎恶萧绰的。要是辽国人编了一本黑宋朝的书,你们要不要信?还有所谓为人最好的刘娥,她不杀大臣是因为宋朝不能杀士大夫,杀不了被理解为不想杀,牛逼的。她都贬谪流放多少大臣了?刘娥的为人和能力长编宋史有记载的。萧绰对大臣是宽容亲切的(多数情况下),她只杀过三个大臣,两个犯了重罪,一个涉及到她的权力。她杀姐姐更是正当防卫。国内关于萧绰的传记没有一本是靠谱的,对处理得很草率,把她丑化单薄化。实际上萧绰是一个极度复杂的人。尤其顾宏义,对她的恶意都从字里行间溢出来了。黑色幽默的是,连他也看不出萧绰哪里残忍了。国内对于萧绰的研究都是以论带史,先预设她是哪种人,再去找这方面的史料,不符合的就不用。你们这么主观怎么不去写小说呢,真是畜牲。b站有个嘉佑生宣,堪称萧绰黑代表。萧绰出生中等贵族说成三流贵族,就一个大姐背叛她说成众叛亲离,还说萧绰阴狠。叛逃宋朝的人有点多就说大量逃亡。还故意把萧绰的立绘画得很狰狞。在某些人眼里萧绰没被姐姐们碎尸万段就是她残忍。已经有很多人被他的视频影响了。为了黑萧绰还去夸她的蠢货儿子,隆绪38岁才亲政,从亲政记载能看出他有能力?而且他的长相是死肥猪,你们干嘛不把他画成死肥猪?学者钟宇强脑补隆绪和萧绰有争斗,用一点断章取义的史料极力抹黑她(记住这个畜牲学者的名字)。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史#
萧绰与萧挞凛 关于萧挞凛的家族,辽史和契丹语墓志《萧敌鲁副使墓志》都有记载。萧挞凛和萧绰同属述律平母亲的前夫之族。 辽史记载萧挞凛是萧思温的再从侄,按照副使墓志的记载,萧挞凛和萧绰的关系可能是这样的: 胡母里(忽没里)—繇古(尤鲁古)—铎斡—朔刮(述瓜)—术鲁列—挞凛 胡母里(忽没里)—繇古(尤鲁古)—(X)—胡母里(忽没里)—思温—承天太后 也就是说,萧绰和萧挞凛的曾祖父是亲兄弟,萧绰和萧挞凛是远房兄妹。 萧绰的家族人很少,她只有一个弟弟隗因(是否亲生未知),她可用的家族成员不多,她对挞凛是把他当成亲生哥哥看待的。 萧绰当了皇后,萧挞凛自然也受到了重用,耶律贤让他宿直官,副使墓志记载为“夜日之官”,就是保护耶律贤和萧绰睡觉的。耶律贤得位不正,他担心宗室会对自己下手,在此情况下他必须用可靠的大臣保护自己,他让耶律贤适盯着宗室,让萧挞凛保护他们睡觉。 此后,耶律贤和萧绰有什么麻烦的事,都让萧挞凛去办。萧挞凛性情忠厚,他必然乐意效忠于妹妹和妹夫。 萧绰上台后,萧挞凛自然受到重用,辽史记载的萧闼览就是萧挞凛,从发音、人生经历来看就是同一个人。萧挞凛跟着斜轸攻打女真,又跟着他迎战宋人。辽史所谓的萧挞凛为子排押求取公主是误载,萧排押是述律平家族的,跟萧挞凛挨不着,也有可能这个子是指族子。 萧挞凛作战受伤,萧绰亲自去探望过他。 统和十一年(993),萧绰命令萧挞凛、萧恒德、耶律延宁讨伐高丽,攻破了高丽的几座边城,高丽很快臣服了。第二年,萧绰命令姐姐胡辇去西北打仗,并任命挞凛为阻卜都详稳,监督她的用兵。胡辇为了不让妹妹起疑心,就把军中号令都交给挞凛。有人说什么胡辇因为挞凛后面战死了迁怒于萧绰,这是不可能的。萧绰派萧挞凛到胡辇军中,就是监督她。他跟胡辇的关系就那样。又是没来由地脑补,脑补也得合理脑补。 也就是说,萧挞凛东征西讨,萧绰开疆拓土、威服周边的过程他都有参与。这个人的军事经历其实比耶律休哥丰富,就是休哥是专门对付宋朝的,又多有战绩,所以比他出名。再说别人并不重视辽国对宋以外的用兵。 萧挞凛和萧绰是兄妹,胡辇大概比萧绰大六七岁,所以挞凛和胡辇是姐弟。挞凛的性格比休哥凶残。统和十四年(996),他引诱酋长阿鲁敦等六十人,把他们全都斩了。萧绰很高兴,封萧挞凛为兰陵郡王。 第二年,敌烈八部杀死了详稳,萧挞凛去追击,并且打败了阻卜没有归附的部落,从此阻卜诸部愿意给辽国进贡,充盈国库,“自后往来若一家焉。”因为阻卜时叛时服,萧挞凛上书萧绰,请求在边境建造三座城池以绝边患,萧绰同意了。 不久耶律休哥去世,萧绰就让萧挞凛负责对宋战争。 统和二十年(1002),萧绰派萧继远、萧挞凛南伐,取得捷报。 统和二十二年(1004),萧绰大举南伐,以萧挞凛为先锋。宋朝说萧挞凛是首谋,他当然不是,萧绰才是首谋,萧挞凛就是她的部下而已。萧绰入侵宋朝的目的是以战逼和。 萧挞凛给部下下令,抓到十五岁以上的男人就杀掉。这句话出自宋真宗之口,他可以抹黑人家。不过战争就是残酷的,他会这么做也不奇怪。而且辽国规定男人十五岁就算成年。萧绰知不知道这事就不知道了,可能她不知道,可能她知道了但是默认了。 萧挞凛擅长攻城,耶律休哥擅长野战,不过在这之前,萧挞凛的战绩都是面对女真、高丽、阻卜的,也看不出来他到底有多擅长攻城。 萧挞凛的部队在前面,萧绰的大军跟在他后面。这样先锋军要是有什么事,她可以根据情况判断自己要不要去。萧绰和萧挞凛合兵攻打瀛洲,但是并没有打下来。在此情况下她就只能去澶渊,进一步逼迫宋真宗。 当时萧挞凛率军攻打大名府,萧绰并没有让他们攻下这座城市,而且大名府是宋北京,辽国人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萧绰就是让他们震慑宋军。 萧挞凛攻打东门很久,到了夜里,他就舍弃了东门,从故城来到大名府的城南,在狄相庙设下埋伏。守将王钦若见辽兵绕城而过,赶紧派人去追,结果中了埋伏。宋军损失过半。 辽军绕过了大名府,就趁势攻破了德清军,这是一场恶战,有十四名宋将战死。 萧挞凛来到澶州,他亲自去观察地形,结果中了宋军的床子弩。他并没有当场死亡,是被救回去以后傍晚才死的。萧挞凛的死就是意外,但的确跟他自己有关,他应该是穿着很华丽的盔甲,被宋军看到了。 当夜应该就有人去通知萧绰了,她肯定受到了很大影响。 第二天,萧挞凛的灵柩被运回辽营,萧绰恸哭,下令辍朝五日。按照宋方资料和敌鲁副使墓志的记载,萧挞凛的死对辽军影响巨大。辽史都记载萧绰恸哭了,对她个人的影响自然巨大。这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发动大规模攻势了。萧绰本来就是要跟宋朝和谈的,萧挞凛的死促进了和谈。 萧挞凛总共有四个孩子,长女术古里夫人、次女兴室夫人、长子末掇、次子慥古。末掇早死,慥古还娶了他的妻子,这个女人就是韩德威(韩德让弟弟)的女儿。 #萧挞凛##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萧绰与耶律斜轸 耶律斜轸是辽国名臣曷鲁的孙子,论辈分比萧绰大一辈,但年纪应该是比萧绰小的。耶律斜轸这个人性情散漫,看上去没啥用。但是被萧思温推荐给耶律贤了。耶律贤刚继位,而且因为自己得位不正,他得构建起自己的政局。他最信任的人就是萧绰和她的家族及其姻亲、韩氏家族、耶律贤适、高勋女里。萧思温自然得给他推荐人,他说斜轸这个人无拘无束,可能不适合做官。萧思温说这个人不可衡量。耶律贤就用了,还把萧绰的侄女嫁给了他。他变成了萧绰的姻亲,意味着就成了耶律贤和萧绰的铁杆骨干。 萧绰的侄女在婚后过得并不好,萧绰的家族人很少,而且短命,她的侄女萧氏可能患有家族遗传病,常年卧病,换了很多医生都看不好。斜轸作为丈夫也不好过。萧氏是没有孩子的,不然斜轸的列传会说。斜轸的传只提到了他有庶子。这是在婚前还是在婚后生的就不知道了。斜轸娶了皇后(后面是太后)的侄女,可能不敢对她不好,也可能是夫妻恩爱。萧绰知道侄女有病,要是斜轸出轨了,她也不好说什么。 后面斜轸请了名医耶律敌鲁把妻子治好了。 耶律贤先任命斜轸为西南面招讨使,后面又任命他为北院大王。乾亨初年(979),北院枢密使耶律贤适病重,耶律贤就任命斜轸为枢密使。 斜轸参与了耶律贤时期的对宋战争。 乾亨四年(982),耶律贤去世,萧绰上台,仍然任斜轸为枢密使。 统和元年(983)八月,萧绰让斜轸和隆绪在她面前交换弓矢鞍马,约定为友,这是她拉拢斜轸的手段。隆绪是儿皇帝,他内心未必乐意。他亲政以后,斜轸的孙女婿骂了他,他就把她和她的丈夫一家都抄家。 统和三年(985)八月,萧绰命令斜轸讨伐女真。第二年正月,斜轸传来捷报,他俘虏了生口十余万、马二十余万,其他的东西不计其数。这个数字可能有夸大。 统和四年(986)三月,宋朝发动雍熙北伐。萧绰亲征,任命耶律斜轸对付田重进的西路军,不久萧绰又派使者赐给斜轸密诏和杓印,杓印就是一种印章,上面应该是一个鹰或者雕的头。斜轸打得西路军节节败退,收复了不少城市。六月,萧绰又命令耶律休哥派炮兵援助斜轸。不久,斜轸俘虏了宋将杨业,杨业绝食而死。之后萧绰再度亲征,把被宋军攻克的城市都收复了。 斜轸不仅要打仗,在内政上也得辅佐萧绰,他是辽国在位最长的枢密使,在位20年(韩德让在位12年)。统和十六年(998),斜轸提拔了汉臣宋匡世。第二年,斜轸患病。 统和十七年(999)九月,萧绰南下了。斜轸带病随行,同月二十四日,斜轸在军中去世。萧绰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他的葬礼是在军中还是在萧绰回国后举行的,就不知道了。 题外话,关于萧绰有一段野史,关于萧绰的野史十条有九条是假的,但这条估计是真的。《名山秘录记载,萧绰有两个琥珀杯,阖起来就像两个核桃。在朝会的时候会在里面倒酒,赏赐给有功劳的大臣。耶律斜轸一个人喝了很多次,别人都很羡慕他。这段记载估计是真的,斜轸本来就是萧绰的宠臣。 #耶律斜轸##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关于耶律隆绪的萧废后 耶律隆绪的萧废后就是第一任皇后,萧氏。辽史的后妃传很简陋,丢人。太宗耶律德光的继后(疑似有继后)、辽猪宗耶律隆屁的萧废后、萧贵妃,辽兴宗耶律宗真的萧丽妃都没有记载。 关于这位萧废后的记载寥寥无几。 统和四年(986),萧绰打算为隆绪立皇后。这位皇后估计是不是出自萧绰家族的,可能是大臣推荐的,萧绰默认了。这一年宋朝发动雍熙北伐,被萧绰粉碎。立皇后的时间刚好接近战争,萧绰忙得要死。九月初一,萧绰的姐姐胡辇献上衣物、驼马,帮助萧绰在纳后的时候赏赐贵臣。九月十六日,正式纳皇后萧氏。关于这个萧氏,学者有两种看法,第一,她就是废后。第二,她被废为贵妃,就是萧绰的儿媳萧袅兀。我持第一种看法。萧袅兀(萧贵妃)的墓志说她管理后宫,但是管理后宫不等于当皇后,以嫔妃身份管理后宫的女人多了去了。而且辽史记载统和十九年(1001),皇后被降为贵妃。萧袅兀统和十一年(993)就死了,她又是怎么被降为贵妃的,她复活了? 萧氏跟萧绰、隆绪的关系并不好,她的存在感并不高,作为贵妃的萧袅兀存在感很高。而且萧袅兀死后,萧绰很悲伤,亲自服丧。此时她这个皇后的待遇可见一斑。以萧绰的性格是不会故意对儿媳不好的,但她对她的确是有意见的。第一,可能不是同一个家族。第二,她没有儿子。隆绪可能就对她更差,隆绪的为人可以在他亲政后的记载看出来,他在萧绰面前还像个人,因为他要是不像人,萧绰会把他废掉的。他不管为政还是为人,都不如萧绰一根毛。能看出隆绪为人好和有能力的,不是眼瞎就是极度近视。 统和十九年(1001)三月二十日,萧绰实在受不了了,此时皇后萧氏已经十五年没有儿子了。她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皇室考虑。而且她的确想把后位给自己家。萧绰的脾气已经够好了。。她正式下诏废萧氏为贵妃。五月十五日,萧绰册封萧菩萨哥为齐天皇后。 之后萧氏可能又被降为德妃。 萧绰虽然废了萧氏,但仍然让她待在宫里,也没有对她怎么样。萧绰是不会无缘无故对一个人怎么样的,除非那个人犯了重大过错,或者涉及到了她的权力。萧绰就是那种理想的贤君,在必要的时候才杀人。隆绪倒有可能和萧氏矛盾很大,只不过因为母亲在世,他不能怎么样。 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二月,萧绰去世。此时萧氏的日子就难过起来了。开泰六年(1017)六月初一,隆绪赐死了萧氏。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讨厌她,一定要把她赐死。 关于萧氏的死,史官是持同情的,“後数日,大风起冢上,昼暝,大雷电而雨不止者月。是月,南京诸县蝗。”有人说,萧氏卷入了萧菩萨哥和耨斤的斗争,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宗真还出生不久,隆绪也没有开始重用耨斤家族。耨斤没有和菩萨哥斗的资本。萧氏怎么可能卷进去?就是他厌恶她了,一定要他死。 评论耶律隆绪就从他亲政开始,这个人在武功上很差,在文治上劣迹斑斑,作为人也是等而下之的。 关于萧氏的年纪,以辽国皇后结婚的年纪看,她死的时候应该有四十五岁左右。 #萧绰# #耶律隆绪# #契丹# #辽国#
【资料】关于耶律隆绪的萧废后 耶律隆绪的萧废后就是第一任皇后,萧氏。辽史的后妃传很简陋,丢人。太宗耶律德光的继后(疑似有继后)、辽猪宗耶律隆屁的萧废后、萧贵妃,辽兴宗耶律宗真的萧丽妃都没有记载。 关于这位萧废后的记载寥寥无几。 统和四年(986),萧绰打算为隆绪立皇后。这位皇后估计是不是出自萧绰家族的,可能是大臣推荐的,萧绰默认了。这一年宋朝发动雍熙北伐,被萧绰粉碎。立皇后的时间刚好接近战争,萧绰忙得要死。九月初一,萧绰的姐姐胡辇献上衣物、驼马,帮助萧绰在纳后的时候赏赐贵臣。九月十六日,正式纳皇后萧氏。 关于这个萧氏,学者有两种看法,第一,她就是废后。第二,她被废为贵妃,就是萧绰的儿媳萧袅兀。我持第一种看法。萧袅兀(萧贵妃)的墓志说她管理后宫,但是管理后宫不等于当皇后,以嫔妃身份管理后宫的女人多了去了。而且辽史记载统和十九年(1001),皇后被降为贵妃。萧袅兀统和十一年(993)就死了,她又是怎么被降为贵妃的,她复活了? 萧氏跟萧绰、隆绪的关系并不好,她的存在感并不高,作为贵妃的萧袅兀存在感很高。而且萧袅兀死后,萧绰很悲伤,亲自服丧。此时她这个皇后的待遇可见一斑。以萧绰的性格是不会故意对儿媳不好的,但她对她的确是有意见的。第一,可能不是同一个家族。第二,她没有儿子。隆绪可能就对她更差,隆绪的为人可以在他亲政后的记载看出来,他在萧绰面前还像个人,因为他要是不像人,萧绰会把他废掉的。他不管为政还是为人,都不如萧绰一根毛。能看出隆绪为人好和有能力的,不是眼瞎就是极度近视。 统和十九年(1001)三月二十日,萧绰实在受不了了,此时皇后萧氏已经十五年没有儿子了。她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皇室考虑。而且她的确想把后位给自己家。萧绰的脾气已经够好了。。她正式下诏废萧氏为贵妃。五月十五日,萧绰册封萧菩萨哥为齐天皇后。 之后萧氏可能又被降为德妃。 萧绰虽然废了萧氏,但仍然让她待在宫里,也没有对她怎么样。萧绰是不会无缘无故对一个人怎么样的,除非那个人犯了重大过错,或者涉及到了她的权力。萧绰就是那种理想的贤君,在必要的时候才杀人。隆绪倒有可能和萧氏矛盾很大,只不过因为母亲在世,他不能怎么样。 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二月,萧绰去世。此时萧氏的日子就难过起来了。开泰六年(1017)六月初一,隆绪赐死了萧氏。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讨厌她,一定要把她赐死。关于萧氏的死,史官是持同情的,“後数日,大风起冢上,昼暝,大雷电而雨不止者月。是月,南京诸县蝗。”有人说,萧氏卷入了萧菩萨哥和耨斤的斗争,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宗真还出生不久,隆绪也没有开始重用耨斤家族。耨斤没有和菩萨哥斗的资本。萧氏怎么可能卷进去?就是他厌恶她了,一定要他死。 评论耶律隆绪就从他亲政开始,这个人在武功上很差,在文治上劣迹斑斑,作为人也是等而下之的。 关于萧氏的年纪,以辽国皇后结婚的年纪看,她死的时候应该有四十五岁左右。 #萧绰##耶律隆绪##契丹##辽国#
澶渊之盟的场面 抠一下历史的细节。 《辽史》记载,统和二十二年(1004)十一月二十二日,萧挞凛战死。萧绰当时应该还没到澶州,在德清军附近,马上有人回报给她了。萧绰下令辍朝五日。虽然她辍朝了,其实她还是在处理政务的,她也不能再悲伤下去。就算心里悲伤,表面也要装作镇定。当时使者曹利用已经到大名府了,但是由于局势混乱,当地长官搞不清楚状况,所以一时不能放走他。宋朝就先派张皓出使辽营。此时辽军并没有停止军事行动。二十四日,张皓快走到辽营的时候,被辽国骑兵抓住,然后带到了萧绰面前。萧绰听说他不是正式的使者,就让他回去,让曹利用过来。但是张皓回去的时候,宋人对他产生了怀疑,让他从哪儿来回哪里去。张皓没办法,只能又到了辽营。萧绰很无语,在此情况下她只能招待张皓,让他好好住着。第二天,辽军攻破通利军,通利军是在这一年战争中被蹂躏得最惨的城市。一方面因为辽军野蛮,一方面因为名将死了,他们报复心切。萧绰此时已经打算和宋朝和谈了,其实她一直在和谈,就是没有派出正式的使者。她就是想用兵威恐吓宋朝,让他们答应归还关南。但是辽军一路上遇到的意外有点多,萧挞凛又死了,给她了很大打击。萧挞凛不死她也是要和谈的,萧挞凛死了就是促进了和谈。 二十六日,宋真宗抵达澶州。第二天,他派曹利用出使辽营,这是曹利用第一次抵达辽营。 关于和谈的场景,各个史料都有记载,而且都差不多∶ 东都事略∶宋会要∶ “初,利用至虏中,待之甚勤,戎母见于行车中,亲与饮食,设横板于轭上,布食器,戎主与其臣重行而坐,屡慰劳利用。” 续资治通鉴长编∶ “曹利用自天雄赴契丹寨,見其國主、羣臣與其宰相韓德讓同處一車,羣臣與其主重行別坐,禮容甚簡。以木橫車軛,上設食器,坐利用車下,饋之食。” 宋史∶ “利用驰至军中,耶律隆绪母见利用车上,车轭设横板,布食器,召与饮食,其从臣重行坐。饮食毕,果议关南地,利用拒之。” 搞笑的事,澶渊之盟这么大的事,作为辽国正史的《辽史》并没有多少记载,以至于关于和谈的场面都是从宋朝那里看到的。 长编应该成书最早,然后是东都事略、宋会要,宋史最晚。 长编的这段记载明显有语病,但也能让人看懂。长编记载隆绪、韩德让、群臣同处一个奚车,或者隆绪和韩德让、群臣分成两排,坐在不同的奚车上。那萧绰自然是单独一辆奚车。萧绰是最高统治者,她也理应单独一辆奚车。 宋会要记载萧绰自己坐一辆奚车,隆绪和群臣分成两排陪坐,韩德让没有记载,不过他应该坐在大臣的奚车上。这个与长编记载一致。宋史也延续了它们的记载。宋代《张中允墓志》记载张皓、曹利用和萧绰一起喝酒吃饭,那个太像小说,这里就不用了。苏辙的龙川别志记载萧绰与韩德让“偶坐”,就是对坐。是不是偶坐不重要。就算不偶坐也不能否认他们的私情。某些人脑子是不是有病,游牧民族太后有男宠是很奇怪的事么? 澶渊之盟时的座位可能是,萧绰单独一辆奚车,隆绪、韩德让和群臣分成两排陪坐。 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长编写曹利用坐萧绰的奚车下面吃饭,宋会要写萧绰亲自和曹利用吃饭。这是两种不同的意义,一种萧绰是不礼貌的,一种她很礼貌。按照萧绰的性格,后者更真实。 要是后者的话,曹利用的待遇比皇帝隆绪还高。 当时的场面就是,萧绰和曹利用一起吃饭,隆绪和大臣们分成两排陪坐,看着他们吃饭,隆绪和大臣在旁边问候曹利用。他们应该也吃饭了,就是不重要,随便怎么吃都行。萧绰吃饭的时候和曹利用谈关南的事,或者吃完饭的时候和他谈。 辽史和其他史料该死的是并没有记载萧绰和他和谈的内容,这本来是澶渊之盟最重要的部分。辽史很奇怪的是多数地方很简略,有的地方却详细得不得了,比如横渡之约。澶渊之盟这么大的事没有多少记载。从史料上只知道曹利用拒绝了萧绰。萧绰在跟他谈的时候,大臣们应该也参与了和谈,他们得帮着太后说话。 第一次和谈无果而终。萧绰就派韩杞和曹利用一起回去。二十八日,曹利用和韩杞回到了宋方阵营。韩杞对宋真宗说道∶“國母令臣上問皇帝起居。” 十二月初四,曹利用再度来到辽营,萧绰对他说道∶“晋国(后晋)为了报答我们,给我们关南之地,周世宗把它夺走了,现在应该还回来。”曹利用说道∶“晋国给你们关南,本朝并不知道。要是你们想要岁币补助军费,我都不知道皇帝是否同意。割地的事,我不敢跟他说。”他俩聊了很久,曹利用屡次拒绝萧绰的割地要求。这里就没有详细记载了,萧绰跟他说了啥并不知道。好像胡人没脑子一样。 萧绰身边的政事舍人高正(宋史记载为高正始)看不下去了,,他突然走上前说道∶“我们过来就是为了要土地,要是没得到土地,回去愧对国人。”曹利用说道∶“我奉皇帝的命令而来,就是一死而已。要是你们还要土地,那就是不仅土地得不到,兵锋也不会得到了结。” #澶渊之盟##萧绰##曹利用##契丹##辽国#
渤海高氏研究 辽国的渤海高氏分两种,一个是渤海国的高氏,一个是汉人的渤海高氏。我先说渤海人的高氏。 渤海的高氏本来就是贵族,在渤海国灭亡后,其后人融入了辽国。辽史里面姓大、姓高、姓夏的往往是渤海人。渤海国高氏里面第一个重要人物是太宗朝的高模翰。 高模翰是辽初名将,太宗的各种对外战争,他出了很大的力。他有一句名言“军法在正不在多。以多陵少,不义必败。”这句话很适合耶律隆绪那头猪。他一辈子就当了一次统帅,去高丽耀武扬威,结果被打得落荒而逃,自己都后悔了。从此再也不敢去高丽了。随着高模翰后代高为裘墓志的出土,就知道高模翰的出身了。他是渤海国扶余府鱼谷县乌哲里人。高为裘是任官的,但是他的另一个后代高泽并不任官。 耶律隆绪亲政末期,渤海人大延琳谋反,必然有渤海国高氏参与,就是资料太少,我们不知道。渤海国高氏再一次有存在感,是在天祚帝时期,高永昌称帝,当时辽国已经大乱,高永昌是被金人杀死的。 然后说汉人的渤海高氏。 辽国的渤海高氏主要是高勋和高嵩两支。先说高勋,辽史说他是后晋北平王高信韬之子,但是在两本五代史里面找不到高信韬这个人,倒是有高允韬,就是契丹人翻译错了。高勋随着父亲入辽,并成为了汉人势力之一。此时辽国的汉人势力主要有本土的韩知古家族、韩延徽家族,后晋降臣,等等。这些人都是被契丹统治者倚重的。 高勋在世宗朝就受到重用了,之后一直受重用,还与耶律贤结交。萧思温打了败仗以后,南京留守就换成了高勋,所以萧思温和高勋是有矛盾的。 应历十九年(979),穆宗遇刺。人可以是耶律贤杀的,也可以是耶律贤捡漏。辽金史学界把耶律贤说成腹黑的人,这是极度错误的。仔细读辽史就能明白,耶律贤根本不腹黑,他不仅不腹黑,还有点蠢(连宋要灭北汉都看不出来)。喜欢阴谋论往往是想展示自己特立独行,实际上蠢得可以。很多学者是帝王崇拜者,认为皇帝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政斗。牛逼得很。 耶律贤最信任的人是萧绰及其家族、萧思温、韩匡嗣、耶律贤适、高勋、女里。他最倚重的人是萧思温,但是萧思温不久就被述律平家族的人杀害了。幕后主使很可能就是高勋、女里。高勋的地位是仅次于萧思温的,他下手很好理解。关于耶律贤这个人我在以前的帖子里写得够多了,大家可以去看。 学者认为耶律贤和萧绰有争斗,主要围绕着高勋、女里之死,这又是极度错误的。学者对萧绰态度好的就没几个,作为最伟大的契丹统治者,得到这种待遇就是因为她是女的+没有称帝。学术界厌女厌得要死,并且保持皇权正统,太后再优秀,她也是负面的,皇帝再垃圾,他也是正面的。甚至把太后的功绩算到皇帝头上。这种猪狗不如的畜牲实在太多了。国内对萧绰的研究都是以论代史,先预设她是哪种人,再去找这方面的史料,不符合的就不用。从态度来说就是极其恶劣。 学者信任契丹国志,契丹国志并不是信史,这是一本抄了很多杂书的东西。而且是宋人编的,自然死命黑萧绰,顺带黑耶律贤。怎么,因为辽国人没有编黑宋人的东西(或者编了丢了),所以你们对契丹国志照单全收了?辽国人要是想黑,宋朝每一个皇帝太后都能黑,每个人都能找到黑点,没有就编。 耶律贤在学术界的形象往往很猥琐,好色、惧内。当然他形象猥琐也是源于学者对萧绰的偏见。萧绰并不是悍妇,她在耶律贤面前就是不卑不亢。很多人因为萧绰上战场打仗所以认为她的性格里只有剽悍,这是错误的,从看辽史就能明白,她对自己人是很好的,宽容亲切。她的勇武只针对外人。耶律贤也不是妻管严。仔细看辽史就能明白,两个人是很恩爱的。好色就更没来由了,萧绰入宫后,他就没有异腹子出生了,他有特异功能?遇到萧绰就能生,遇到别的女人就自动绝育。 萧绰是被黑得最***主,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不去黑别人,非要揪着萧绰黑。经常看到萧绰被黑,怎么黑的都有。可能是因为萧绰是女的,是异族,加上侵略宋朝,其他契丹统治者也南下过啊,但是没见他们被黑。主要因为萧绰是女的加侵略宋朝,国内厌女厌得要死。 耶律贤和萧绰是恩爱夫妻,而且辽国是皇族和后族共治的,帝后之间不存在斗争。高勋、女里是耶律贤杀的。高勋女里案迷雾重重,比如安只为啥投毒,她跟萧啜里什么仇,高勋为什么帮她投毒。然后高勋女里就案发了。女里的盔甲又怎么回事,贼书又怎么回事。但是最有可能的是耶律贤杀的。耶律贤知道了他俩杀萧思温的事,但是没有石锤证据,就捏造证据。学者陈述也持此观点。耶律贤是实权皇帝,萧绰要杀人必须经过他,而且高勋女里死后,耶律贤和萧绰的关系仍然很好,这就离谱。 耶律贤适死后,耶律贤让耶律斜轸当北院枢密使,他跟萧绰有斗争,又让她的侄女婿当枢密使,他有病吗?斜轸能当枢密使是因为他是萧绰的侄女婿,是他俩共同的人,耶律贤最信任的就是萧绰及其家族、姻亲。 萧绰曾在耶律贤的允许下任命了十个大臣,这些人本质上就是耶律贤的人。只不过夫妻俩感情好,他让萧绰自己任命。 #渤海高氏##契丹##辽国##辽史##辽景宗##耶律贤##萧绰#
曹利用行状 侍中曹公利用 曾巩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人少慷慨有志节读书略通大意父諌明经及第至右补阙换崇仪使利用以父遗恩补殿前承旨转右班殿直迁鄜延路走马承受景徳初驾幸澶渊契丹来议通和利用适奏事行在枢宻院选以使虏既讲好擢东上合门使忠州刺史仍赐第一区四年宜州军校陈进反命利用为广南安抚使贼平迁引进使大中祥符七年枢宻副使加宣徽北院使天禧元年同知院二年知院事三年枢宻使四年加同平章事干兴元年加左仆射兼侍中充武寜军节度使天圣三年加司空五年封郓国公明年改保平节制又明年赵人告其从子纳逆谋遂罢以本官兼侍中判邓州及纳诛降上将军知随州又坐私贷景灵宫公用钱贬节度副使房州安置至襄州内臣杨怀敏逼使自缢以暴疾卒闻年五十九利用狃奉使之劳骤居大任遂自骄肆奏事帘前颇不祗肃多裁抑贵戚宦官而亲旧或乗间获进故不免祸既死人或以为寃子沔渊泳初枢宻院既以利用名闻真宗令召问以观其志明日王继英奏利用言得将君命虽死不避即授合门祗候假崇仪副使奉书以行真宗曰彼如贪岁赂亦细事尔或求关南当以理絶之对曰若有妄求臣不敢生还上壮其言及见戎母横板车轭布器皿与利用共饮食果首及关南利用曰若岁求金帛以助军费犹恐大臣议或不同割地之议死不敢闻其政事舍人髙政始曰举国而来本为关南止得金帛诚愧见国人利用曰若尔则两国之兵未有休时矣敌度不可屈遂决通好之议而与报使韩杞同至复致书币以徃许其和好自是河朔罢兵利用与有力焉其后宰相李迪面斥丁谓奸邪利用冯拯皆有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入不测之地迪不逮臣也及王曾作首相利用争班曾为班首利用有不平之意皆其骄盈自伐故尔。 #曹利用##澶渊之盟##契丹##辽国#
关于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兴宗耶律宗真是一直被低估的,学者说他政绩平平。仔细读过史书的能看出他政绩平平?就文治方面他属于贤君那一档。 宗真政绩平平,耶律隆绪有政绩吗?他38岁才亲政,之前的事能算在他头上?他亲政以后有政绩吗?宗真的文治是比他强的,宗真是萧绰之下的贤君。 耶律隆绪就是混吃等死的,他根本不想把国家治理好,从他亲政后的记载能看出来,宗真是亲政后就是求治的。 还有人说隆绪没把他教好,耶律隆绪自己都不是好东西,还教好儿子?他的为人史书有记载的,1009年以后是他的真实为人。 学术界不知道是真的不明白还是假装不明白。 要是已经知道了却不做改变,他们就是不想有一点点进步。 畜牲玩意儿。 #辽兴宗##耶律宗真##契丹##辽国##辽金史##辽史#
论萧绰的父母 关于萧绰父母的资料是很少的。 先说她的母亲耶律吕不古,吕不古是耶律德光(辽太祖)的大女儿,吕不古又可以翻译为鲁不古、卢不古、卢补古,就是常见的契丹名,男女通用的,契丹语发音跟音译差不多。吕不古没有记载生母,她是嫡出的可能性很大,生母可能是萧温。要是萧温的话,那胡辇就是嫁给了亲舅舅。。辽史的公主表有不少错误,封号记错,丢人,不记载生母。明确有生母记载的是从萧绰开始的,萧绰是啥人?她的孩子还有不清楚的?辽国公主有封号应该是从太宗开始的,但是鉴于出土时期最早的墓志是观音奴(萧绰大女儿),所以到底何时有封号的还不好说。而且吕不古的封号很奇怪,太宗封燕国公主,穆宗封汧国长公主,耶律贤封燕国大长公主,重复了。她的封号应该有错误。而且有的公主没有记载封号,阿保机的女儿质古、袅胡封号是什么,并不清楚。 辽国公主没什么有趣的,吕不古也是,关于她的资料也就在辽史里面零星记载,其他地方没有了。按照她是耶律璟(穆宗)姐姐和契丹女人的婚龄,她应该在会同年间嫁给了萧思温,辽国公主基本上一夫一妻,萧思温应该也没有别的女人,而且他很想要儿子,只有三个女儿,他也没有找女人生庶子。吕不古为啥嫁给他就不知道了,可能是德光的意思,公主大多是政治联姻。 吕不古跟萧思温生有三个女儿∶胡辇、萧氏、萧绰。胡辇和萧绰大概差了六七岁,中间和萧绰之后可能有夭折的孩子。吕不古过得怎么样并不清楚。她就跟个隐形人一样,毫无存在感。其实她是很重要的,她是萧绰的母亲,对萧绰来说是最重要的人之一。作为母亲,她必然很爱萧绰,萧绰是她最小的孩子,甚至是最爱的。萧绰入宫、耶律贤和萧绰夫妻情深、萧思温被杀,吕不古对这些事的反应是很重要的。 史书并没有记载萧绰对父母的感情,她必然是爱父母的,古代人基本都最爱父母,而且契丹人对孝道的规定比汉人还死,尤其男人。隆绪对萧绰是极度恭顺的,38岁亲政,没有一句怨言(至少表面上没有)。女人可以从耨斤对老妈的态度看出来,耨斤这种狠角色,不爱丈夫、儿子,对小儿子尽情利用。但是母亲死了,她痛不欲生。萧绰自然是爱父母的,史书记载她当了太后以后祭祀了父母的墓地。她已经是辽国的最高统治者了,自然要告诉他们一声。此后就没有记载了,没有记载不代表她不去,史书就是有时记载小事,有时又不记载的。而且萧绰是拜谒了阿保机以后才去父母墓地,之后又拜谒了德光,她的父母很可能葬在怀陵一带,毕竟吕不古是德光的大女儿。也有一种可能,祖陵和怀陵都在契丹人祖地,她的父母葬在那里,可能那里跟萧绰家族有关。 萧绰当皇后时的资料远没有当太后时丰富,本纪一到五本质就是萧绰本纪,耶律隆绪就那一点点末尾。她当皇后时除了韩匡嗣耶律沙事件,都没有记载她的反应,好像她不需要反应一样,默认皇后是被动顺从的。 吕不古在萧绰当皇后时去世,去世的时候,胡辇、萧氏、萧绰必然也身边,肯定也照顾了她。萧绰应该是很悲伤的,母亲死了,造成的影响太大。更何况她的父亲早就死了。 吕不古应该活了五十几岁,她要是活久点,是能看到萧绰当太后的。 接下来说父亲萧思温。 萧思温出自述律平的前夫之族,他的家族比起述律平本家是很脆弱的。他是萧敌鲁族弟忽没里(胡母里、胡毛里)之子。萧思温是一个平庸的男人,他在军中,“握齱修边幅”,意思就是说他这个人很小气,又喜欢打扮自己。史书只记载他喜欢打扮,没记载他相貌英俊,吕不古也没有美貌记载。不过萧绰应该是耐看的,不然耶律贤为什么只盯着她,他只爱她的能力,不看脸么?这不可能。 萧思温能得到重用就因为是耶律璟(穆宗)的姐夫,当了南京留守。关南之地就是在他手上丢的,所谓的关南就是瀛、莫、易三州、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当然关南丢了穆宗也有责任,丢了就收复,这是最好的机会,但是他没有。耶律贤也没有,他还主动跟宋朝和谈。萧绰是很想把关南收回来的,这是她后期南下的目的,但是她流尽热汗也没有把瀛州攻下来,瀛洲之战,萧绰亲自上战场擂鼓,辽军义无反顾,《宋史》记载“契丹攻瀛州,知州李延渥率兵败之,杀伤十余万众。” 萧思温就是想当国丈,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女婿在他眼里就是工具人,女儿是亲生的,他不至于害他们。他把大女儿胡辇嫁给了穆宗的弟弟罨撒葛。 萧绰是三姐妹里面能力最强的,但古代最重视长女,按年纪也是长女先出嫁。罨撒葛似乎有一个前妻,生下了朴谨公主,之后他娶了胡辇,应该是在耶律璟统治后期娶的。他跟胡辇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不出意外的话,胡辇以后就是皇后。 #萧绰# #萧燕燕# #萧太后# #萧思温# #耶律吕不古# #契丹# #辽国#
【资料】论萧绰的父母 关于萧绰父母的资料是很少的。 先说她的母亲耶律吕不古,吕不古是耶律德光(辽太祖)的大女儿,吕不古又可以翻译为鲁不古、卢不古、卢补古,就是常见的契丹名,男女通用的,契丹语发音跟音译差不多。吕不古没有记载生母,她是嫡出的可能性很大,生母可能是萧温。要是萧温的话,那胡辇就是嫁给了亲舅舅。。辽史的公主表有不少错误,封号记错,丢人,不记载生母。明确有生母记载的是从萧绰开始的,萧绰是啥人?她的孩子还有不清楚的?辽国公主有封号应该是从太宗开始的,但是鉴于出土时期最早的墓志是观音奴(萧绰大女儿),所以到底何时有封号的还不好说。而且吕不古的封号很奇怪,太宗封燕国公主,穆宗封汧国长公主,耶律贤封燕国大长公主,重复了。她的封号应该有错误。而且有的公主没有记载封号,阿保机的女儿质古、袅胡封号是什么,并不清楚。 辽国公主没什么有趣的,吕不古也是,关于她的资料也就在辽史里面零星记载,其他地方没有了。按照她是耶律璟(穆宗)姐姐和契丹女人的婚龄,她应该在会同年间嫁给了萧思温,辽国公主基本上一夫一妻,萧思温应该也没有别的女人,而且他很想要儿子,只有三个女儿,他也没有找女人生庶子。吕不古为啥嫁给他就不知道了,可能是德光的意思,公主大多是政治联姻。 吕不古跟萧思温生有三个女儿∶胡辇、萧氏、萧绰。胡辇和萧绰大概差了六七岁,中间和萧绰之后可能有夭折的孩子。吕不古过得怎么样并不清楚。她就跟个隐形人一样,毫无存在感。其实她是很重要的,她是萧绰的母亲,对萧绰来说是最重要的人之一。作为母亲,她必然很爱萧绰,萧绰是她最小的孩子,甚至是最爱的。萧绰入宫、耶律贤和萧绰夫妻情深、萧思温被杀,吕不古对这些事的反应是很重要的。 史书并没有记载萧绰对父母的感情,她必然是爱父母的,古代人基本都最爱父母,而且契丹人对孝道的规定比汉人还死,尤其男人。隆绪对萧绰是极度恭顺的,38岁亲政,没有一句怨言(至少表面上没有)。女人可以从耨斤对老妈的态度看出来,耨斤这种狠角色,不爱丈夫、儿子,对小儿子尽情利用。但是母亲死了,她痛不欲生。萧绰自然是爱父母的,史书记载她当了太后以后祭祀了父母的墓地。她已经是辽国的最高统治者了,自然要告诉他们一声。此后就没有记载了,没有记载不代表她不去,史书就是有时记载小事,有时又不记载的。而且萧绰是拜谒了阿保机以后才去父母墓地,之后又拜谒了德光,她的父母很可能葬在怀陵一带,毕竟吕不古是德光的大女儿。也有一种可能,祖陵和怀陵都在契丹人祖地,她的父母葬在那里,可能那里跟萧绰家族有关。 萧绰当皇后时的资料远没有当太后时丰富,本纪一到五本质就是萧绰本纪,耶律隆绪就那一点点末尾。她当皇后时除了韩匡嗣耶律沙事件,都没有记载她的反应,好像她不需要反应一样,默认皇后是被动顺从的。 吕不古在萧绰当皇后时去世,去世的时候,胡辇、萧氏、萧绰必然也身边,肯定也照顾了她。萧绰应该是很悲伤的,母亲死了,造成的影响太大。更何况她的父亲早就死了。 吕不古应该活了五十几岁,她要是活久点,是能看到萧绰当太后的。 接下来说父亲萧思温。 萧思温出自述律平的前夫之族,他的家族比起述律平本家是很脆弱的。他是萧敌鲁族弟忽没里(胡母里、胡毛里)之子。萧思温是一个平庸的男人,他在军中,“握齱修边幅”,意思就是说他这个人很小气,又喜欢打扮自己。史书只记载他喜欢打扮,没记载他相貌英俊,吕不古也没有美貌记载。不过萧绰应该是耐看的,不然耶律贤为什么只盯着她,他只爱她的能力,不看脸么?这不可能。 萧思温能得到重用就因为是耶律璟(穆宗)的姐夫,当了南京留守。关南之地就是在他手上丢的,所谓的关南就是瀛、莫、易三州、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当然关南丢了穆宗也有责任,丢了就收复,这是最好的机会,但是他没有。耶律贤也没有,他还主动跟宋朝和谈。萧绰是很想把关南收回来的,这是她后期南下的目的,但是她流尽热汗也没有把瀛州攻下来,瀛洲之战,萧绰亲自上战场擂鼓,辽军义无反顾,《宋史》记载“契丹攻瀛州,知州李延渥率兵败之,杀伤十余万众。” 萧思温就是想当国丈,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女婿在他眼里就是工具人,女儿是亲生的,他不至于害他们。他把大女儿胡辇嫁给了穆宗的弟弟罨撒葛。 萧绰是三姐妹里面能力最强的,但古代最重视长女,按年纪也是长女先出嫁。罨撒葛似乎有一个前妻,生下了朴谨公主,之后他娶了胡辇,应该是在耶律璟统治后期娶的。他跟胡辇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不出意外的话,胡辇以后就是皇后。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萧思温##耶律吕不古##契丹##辽国#
关于王继忠 王继忠是澶渊之盟里面的重要人物,但是国内对于他的研究极度贫乏。我来写写这个人。 王继忠是开封人,父亲王珫戍边而死。之后他就进了东宫伺候宋真宗,他是宋真宗的亲信里面比较受宠的,真宗继位后就让他去守边了。 统和二十一年(1003)四月,萧绰派耶律奴瓜、萧挞凛南伐。在统和十七年(999)、统和十九年(1001),萧绰都亲自率军南下过。她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以战逼和。统和十七年,她的退兵原因成谜。统和十九年,她遇到了大暴雨,打得很不顺利。之后她两次派人南伐,都是试探性进攻。王继忠和王超、桑赞约好了,一起抗辽。他在望都和耶律奴瓜遭遇。从午后到晚上,他一直在和辽军激战,辽军有退却的迹象。第二天天亮,辽军烧掉了他的粮草,王继忠只能想办法突围。此时连援军的影子都没有。王继忠身边的将领都受了重伤,损失惨重。当时宋将张耆想来救他,张耆和辽军激战,受了伤,他还杀死了辽国的一员猛将,但此时王继忠已经被俘虏了。 五月,辽军北撤,王继忠被带去见萧绰。萧绰当时在炭山,她听说王继忠是宋真宗的亲信,必然很感兴趣。按照《玉壶清话》的记载,萧绰看他相貌威武,就给他赐婚。这是很典型的野史,萧绰怎么可能看一个人顺眼,就给他赐婚。还不如编成萧绰看他顺眼,就把他召为男宠。 可能是王继忠能言善辩,加上和宋真宗的特殊关系,很讨太后欢心。萧绰就任命他为户部使,把康默记(辽国开国功臣)的族女嫁给他。王继忠也很感激,萧绰吩咐他去做什么事,他都尽力做到最好。 萧绰是很信任他的,萧绰是一个君子,对降将都挺好的,自然这里面也有她自己的目的,她要从这些人口中得到关于宋朝的情报。 王继忠找了一个机会,对她说∶“窃观大朝与南朝为仇敌,每岁赋车籍马,国内骚然,未见其利。熟若驰一介,寻旧盟,结好息民,休兵解甲!为彼此之计,无出此者。”意思就是说太后和宋人是死对头,但打了那么久也没看到什么好处,还不如派个使者和他们和谈。对辽国对宋朝都有好处。史载“时太后春秋已高,颇然之。”萧绰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萧绰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她不会因为大臣说什么就是什么。自然也不会因为王继忠劝她和谈,她就和谈了。和谈是她长期以来的想法,只不过王继忠刚好促进了这个势头。两国交战,辽国也要死很多人。而且因为她有点穷兵黩武,不少人跑到了宋朝,她心里必然担忧。而且她年纪不小了,50岁了(总共就活了57)。 但是萧绰的和谈,不是随便的和谈,在她看来辽国必须占据主导,在她的意思之下和谈。她先对宋朝使用暴力,再跟他们和谈。萧绰的确喜欢使用暴力。以战逼和、边打边和。 统和二十二年(1004)闰九月,萧绰在南京誓师,大举入侵宋朝。萧绰就是想恫吓宋朝,在她的兵威之下和谈,把关南还给她。王继忠一直充当萧绰和宋真宗之间的联络人,在开战之初,萧绰就派四名低级军官把王继忠的书信带给宋朝边将。宋真宗听说王继忠还活着,大为震惊,之后是疑惑。宋朝君臣不相信萧绰的诚意。毕竟她每次来都不怀好意,其实这次仍然是不怀好意,不过目的的确是和谈。 萧绰的计划是先打下瀛洲,再逼迫宋朝把关南割给她。她就是太自信了。当时王继忠替她传话,说关南本来就是辽国的,恐怕你们守不住,还不如尽快和我们和谈。“言契丹已領兵攻圍瀛州,蓋關南乃其舊疆,恐難固守,乞早遣使議和好。”王继忠的话很谦卑,这个应该是他替萧绰传话时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但是萧绰并没有打下瀛洲,还被打败了。这意味着她没有资本逼迫宋朝了,在此情况下,她只能进一步逼迫宋朝,没错,就是澶州。 当时局势对于宋朝来说也不乐观,因为宋军在大名府遇到伏击,损失惨重,辽军还趁机攻破了德清军。派去支援的骑兵都被辽军半路绞杀。至于王超,萧绰其实是不担心他的,她到宋朝的目的就是和谈,不是要跟他们决战。萧绰认为宋朝是会跟她和谈的,有所区别的就是和谈的方式。 但是萧绰的运气很不好,她还没到澶州,萧挞凛就被宋军的床子弩打死了。萧绰受到了巨大震动。她本来就是要跟宋朝和谈的,只不过萧挞凛的死促进了和谈。此时萧绰已经厌战,不愿意再进攻了。 萧挞凛死了,意味着萧绰让宋朝割地是不可能的,只能拿点钱。她就只能妥协了。澶渊之盟本来就是双方妥协的结果。 在签订盟约以后,萧绰撤军。此时双方仍然由王继忠沟通往来,宋真宗让王继忠替他传话,让萧绰把辽军抓走的老幼放了。史书并没有记载萧绰的反应,也不知道她放没放。比较详细的《长编》都没有记载,辽史那种东西更不会记载了,辽史一直没头没尾的。 #萧绰##契丹##辽国##王继忠#
再论耶律隆绪 我之前写过一个帖子《庸君耶律隆绪》,分析过他的能力。这个人不管在学术界还是在网上,都被吹得很高。这估计是因为他的庙号和谥号好看。 他叫“圣宗”不是因为他有能耐,而是他在位的时候,国家发生了重大变革。事情都不是他做的,但是他刚好在位,所以庙号好看,跟顺治是一个道理。很多人都因为他的庙号和谥号好看,去脑补他有自主性和能力。 极端荒谬。 这个人38岁才亲政,他什么能力史书有记载的,非常平庸,近乎于昏君,不管为人还是能力都不如萧绰一根毛。辽国盛世跟他有什么关系?就是萧绰执政的时候他刚好在位而已。而且就萧绰留下的家底,只要他不是秦二世和司马衷水平的,都会有所谓的盛世。不要把萧绰和他并列,他绝对不配。 耶律隆绪当了27年的儿皇帝,以他的狗脑子能对付宗室?别忘了辽国前期怎么继承的。宗室干嘛要服从一个小孩子,他们是很想篡位的。但是由于萧绰能力太强,他们不敢和没好意思。萧绰跟宗室的关系是很好的,耶律贤要杀韩匡嗣,是萧绰引导着宗室把他救了出来。“内戚”就是宗室、皇族,说宗室反对她的扫盲班上过没?1加1等于几知道不?辽国本来就是皇族和后族共治的,宗室反对她干什么?极端荒谬的是,居然有学者把萧绰提防宗室,当成了宗室要保护隆绪,然后萧绰针对他们。明明是萧绰要保护隆绪,不得不提防一下宗室。以隆绪的狗脑子挡得住雍熙北伐?别说隆绪,没有萧绰辽国早就wang国了。 说来也怪,网上提到宋太宗和宋真宗都是嘲讽的,对耶律隆绪就是各种吹。隆绪是儿皇帝,他的前27年都是萧绰执政的,不是他强,是萧绰强。你们吹他干什么?实权皇帝天然大于儿皇帝。隆绪没亲政只配跟顺治坐一桌,他亲政以后又配跟谁坐一桌?他在文治上劣迹很多,不尊重大臣,虚荣奢侈,在武功上更不行了,西北乱成一团。亲征高丽,落荒而逃,自己都后悔了。后面高丽更是取得龟州大捷。晚年搞不好平衡,给辽国内乱埋伏笔。爆发大延琳之乱。宋太宗文治是可以的,虽然打不过辽国,但是在中原是有战绩的。宋真宗文治也是可以的,而且他亲征了两次。隆绪没有战绩。真正意义上的亲征只有一次(1010)。 宋辽战争一直是萧绰打的,她是执政者,不是她打的还是谁打的?她就是统帅(不管名义还是实际上)。辽代石刻写的都是承天太后南伐。隆绪从来没当过统帅,因此有学者说他有“征伐梦”,这么同情男的,心都碎了。他很想当一回统帅,然后在萧绰死后五个月就亲征高丽,然后落荒而逃,再也不敢去了。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亲征,也可以说是唯一一次。 耶律隆绪一辈子是怎么样的呢,当了27年儿皇帝,亲政后一直要证明自己是皇帝,有能力,通过惩罚大臣证明,通过恃强凌弱(攻打高丽)证明。后面被高丽打败。他发现自己是一个屁,就放弃了。他在萧绰活着的时候不敢纵欲,假装做人,在萧绰死后就开始纵欲,结果得了糖尿病,转尿毒症,嗝屁。他还是辽国最虚荣、最喜欢谄媚的皇帝,让大臣一个劲儿地谄媚自己。给他加最夸张的尊号,没有一个字符合。他的为人不如萧绰一根毛。萧绰对自己的要求是极高的,有个大臣谄媚她,被她命令卫士用铁骨朵打了二十下。耶律隆绪最爱谄媚,他的这种性格遗传到了耶律弘基身上,大臣顶撞他,他就把那个人当殿缢杀了。 还有人把他和康熙、孝文帝、秦昭襄王并列,惊天笑话。康熙的事都是自己做的,隆绪没亲政哪件事是自己做的?孝文帝是雄主,秦昭襄王也是雄主。他们要是知道自己被和这个人并列,会把耶律隆绪打死的,什么玩意儿,敢跟他们并列? 网上一提耶律隆绪就是好评,什么萧绰的儿子不是废物,甚至说他是雄主的。惊天笑话。他什么能力史书有记载的,1009年——1031年是他的统治时间。本纪后面的“赞曰”一大半是萧绰的功绩。跟他无关。 喜欢耶律隆绪的人真奇怪,喜欢实权皇帝不好么,去喜欢一个儿皇帝。等他有实权了,又有哪点值得喜欢? 耶律隆绪就是一头死肥猪(长相到脑子都是),网上的人还把他画得很聪明,你们为什么不照实画? #耶律隆绪##契丹##辽国##辽史##辽金史研究#
国内的萧绰研究有多烂?(二) 之前发过两篇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9267763054?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76.1.1&st=1735878870&is_video=false&unique=70CDFB4892690006FC5C29CDC2969F73 https://tieba.baidu.com/p/9319925003?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76.1.1&st=1735878909&is_video=false&unique=E666D88CDEBEB959C6FB49FFFED69DFC 国内关于萧绰的研究烂得要命,古代讲究皇权正统(加上性别歧视),所以对太后很少有好评价。现代的学者也讲究皇权正统,对太后也不会有客观评价。很牛,你们都是从清朝穿越来的?太后的能力能兴国,皇帝的能力能wang国。太后是邪恶的,皇帝是正义的。。比起这个更过分的是把萧绰的功绩算在耶律隆绪头上,我倒是没见过把慈禧做的事算在光绪头上,把刘娥做的事算在宋仁宗头上。原来太后做得好就被算在皇帝头上,太后做得差或者平庸就算在太后头上,你们可真牛。 耶律隆绪38岁才亲政,但是不少学者把他当成实权皇帝研究,他们要么没看懂史料,要么是故意的。后者比前者还要恶劣。不说别的,就说南伐,辽代石刻一直写承天太后南伐,但是学者非要算在隆绪头上,这已经是篡改历史了。有时学者不一定比普通的爱好者靠谱。因为爱好者不会因为有个证书,就去各个网站到处拉屎。哪种人会不看史料,先看论文?很多论文都是不靠谱的,学者自己没看懂史料,甚至篡改历史,胡编历史。看论文先形成先入为主的看法,对史料就不能客观了。还有看百度百科了解历史的,百度百科连条狗都能改,极端脑残。 可能是耶律隆绪38岁亲政伤了很多人的自尊心(包括不少女人),所以他们要么把他当成实权皇帝研究,要么春秋笔法。舒焚把萧绰的功绩算到耶律隆绪和一些汉臣头上。还有的学者说萧绰对隆绪是“监管”,“节制”他的南伐,说他俩共治。你们都很会用词啊,希望你们在自己的悼文里也很会用词。 982——1009年就是萧绰执政的,在此之间的研究都应该是萧绰研究。临朝称制懂不懂?临朝称制就是和皇帝一样上朝,批阅奏折,下诏书,萧绰是一直待在前台的。她执政,隆绪只是参政。 不少学者都有性别歧视,原来你们不是女人生的,是男人跟男人生的。这么厌女,你们没有母亲和女儿?国内对萧绰的研究都是以论代史,先预设她是哪种人,再去找这方面的史料,不符合的就不用。从研究的态度来说就是极其恶劣的。萧绰不管当皇后还是当太后,她的家族和韩氏家族都没有骄横过,也没有干过不法的事。就算她当皇后的时候是谦卑,那她当太后谦卑什么?因为她就是这种人,不管当皇后还是当太后,都不会给家族太多好处。萧绰的为人从史书记载就能看出来,但学者偏偏去扭曲,甚至给她瞎编。还有人说萧绰的家族“极度膨胀”,这可以说是极度憎恶萧绰了。因为个人好恶,去篡改扭曲历史。耶律隆绪在能力、为人上都不如萧绰一根毛,但是到处被吹捧。 吹捧耶律隆绪的人,祝你们也有跟他一样的人生,到了38岁才有自主权,一辈子都是一个屁。 辽国是历史上最独特的政权,和其他的政权都不一样,但是学者往往用汉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辽国。原来你们只会一种思维方式,不会另一种思维方式了,以你们这么简单的脑子,应该刚出娘胎就死了啊,怎么活到现在的? 耶律贤和萧绰是恩爱夫妻,但是学者很搞笑,说隆绪对菩萨哥是独宠,萧绰不宠。理由是菩萨哥的生日设节,脑残,没看到是刘娥派使者问候菩萨哥,隆绪才设节的么?又不是他主动设的。女人孩子无数的隆绪对菩萨哥是独宠,没有异腹子的耶律贤对萧绰是不宠。牛逼的。原来你们喜欢一夫多妻,活在现代社会真是难为你们了。 而且隆绪对菩萨哥及其家族是纵容的,还大张奢侈之风。之后他又纵容萧耨斤的家族。对于造了那么多孽的皇帝,学者视而不见。对于没怎么造孽的太后,学者大加批判。 你们的确很牛。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辽金史研究##学者#
上京五鸾殿里的萧绰像 开泰元年(1012)“十二月丙寅,奉迁南京诸帝石像于中京观德殿,景宗及宣献皇后于上京五鸾殿。” 耶律隆绪把耶律贤以前的辽国皇帝石像迁到中京,把耶律贤和萧绰的石像迁到上京,那是因为耶律贤和萧绰是他的父母。萧绰是太后,和耶律贤是一体的,所以一起受祭祀。 开泰七年(1018)“秋七月甲子,诏翰林待诏陈升写南征得胜图於上京五鸾殿。”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萧绰每次南征的场面画在五鸾殿,耶律贤和萧绰是一体的,所以画在五鸾殿。却被学者万雄飞曲解成是把澶州之战的场面画在五鸾殿,还说隆绪和萧绰。他在胡说八道什么。对宋战争一直是萧绰打的,她就是统帅,隆绪只是参与。儿皇帝能有权力?辽国石刻把对宋战争称为承天太后之南征。现在的学者却非要把隆绪扯进去,居心叵测。 写论文以前能不能过一过脑子? #萧绰##契丹##辽国#
庆陵就是耶律隆绪、耶律宗真、耶律弘基的陵墓。 庆陵又称东陵(永庆陵)、中陵(永兴陵)、西陵(永福陵)。 由于哀册出土的时候,关于出土陵墓的资料有矛盾,所以三座陵的墓主人有争议。主要是,一派认为东陵是隆绪,中陵是宗真。一派的说法刚好反过来。 中陵似乎比东陵要大。
耶律德光和萧绰打仗是坐在奚车里面的,或者骑在马上的。不用说,这种奚车很华丽。999年,萧绰的奚车抵达狼山寨了,宋朝震动,宋真宗亲征。 以下是关于奚车的论文。考古论文不像历史论文这么不要脸,考古是极度客观的东西,不能胡来,论文一般可以看。 #契丹##辽国#
萧绰墓(辽乾陵) 这个帖子我之前发过,但是不成熟,所以重发一遍。辽乾陵是耶律贤和萧绰的合葬墓,不过他俩的墓葬是在两处,不是葬在一起的,只是属于同一片陵区。类似耶律隆绪、萧菩萨哥、萧耨斤就是同一个墓葬,棺材是摆在一起的。 萧绰的意思很明白,没有男人配跟她合葬,配得上她的只有事业。萧绰的墓是目前已知的最大辽代墓葬,因此引起别人的极大兴趣。考古学者已经发现了她的墓,但是并没有打开,只是进行了地面勘测。 为何确定这就是萧绰的墓,第一,它太大了,符合萧绰的地位和功绩。第二,在当地碎掉的契丹语玉册上面发现了“妻子”、“母亲”的字眼,男人的墓是不会有这些字眼的。玉册就是祭祀用的东西。 #萧绰# #萧燕燕# #萧太后# #契丹# #辽国# #辽乾陵#
杨联陞∶中国历史上的女主 林维红 译/鲍家麟 校 本文作者引赵凤喈文指出太后摄政是中国历史上已建立的制度,在面临皇帝年幼、帝疾不能视事及先帝卒崩或遗诏太后处分时,太后摄政是常见的紧急措施及权宜之计。甚至在废立皇帝或向敌人投降时,都需要借用太后的正当性来干预、完成。作者进而提出母权与妻权的问题来思考太后摄政背后的权力原则,认为早期中国文化,至少东方的一支,可能是母系或是女酋长制的。另外,作者也指出汉代及其后中国北方社会妇女的地位大致上较其他中国妇女为高,并影响到武曌称帝及其后的太后摄政。作者远离了传统伦理批判色彩,客观地呈现了太后摄政出现的必要性,并指出太后摄政其实是已经制度化的政治救援行动之一。此文提出了中国历史上女主摄政的历史现象,是中国历史上女主问题研究的开山之作。 在太平天国叛乱前及叛乱时期,驻节中国的一位英国官方译员汤姆士·泰勒·迈多士(Thomas Taylor Meadows),曾对中国妇女地位做了如下的评论: 中国妇女仍较盎格鲁—萨克逊人更为男子的奴隶,但由于儒家孝顺父母的原则,缓和了这种奴隶性质。政府即使明知真正的理由在逃避一些公务上的困难,也不敢拒绝身为独子的官员,以照顾年迈寡居的母亲为由告假;另一方面,一个政府官员(就像我们所可能做的),却不敢因照顾病痛中的妻子,或拜访由于公务而长久分离的亲友而告假。外国官员对配偶的关心,多少影响公务和责任的情形,令中国官员们觉得比什么都更惊奇和有趣。中国人极少将极熟识的朋友介绍给自己的妻子,这并不是一种恭维的举动;而介绍给母亲却很常见。被介绍的人要向这位妇人叩头,也就是说跪在她的面前,并重复地以前额碰地。做儿子的并不阻止,只是以下跪和叩头向他的朋友答礼。就这样,在中国常可见到两个居高位,有着灰白胡子的男人,为尊敬一个和自己同一阶层的女人而叩头。一个做母亲的在县官面前控告自己儿子时,不必细究其子何以冒犯长上,就会受到黑奴在美国鞭笞室中相似的责罚。读者或会得到这样的结论:认为在中国这种社会和法律上的母权,会普遍地提高妇女的地位:事实上也是如此,虽然她们在自身婚姻上,都只是被动的工具而已。 这段或可称为母权的有趣发现,见于迈多士于1856年刊行的《中国人及其叛变》(The Chinese and Their Rebellions)一书(第634—635页)。只要这本书稍迟五六年出版,作者也许会将母权和太后摄政,或中国的女主制度相提并论。 整个中国从西元前221至西元1912年的历史,主要是一个男权和父系的社会,这已是普通知识。然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有好几个时期由女主统治。不论是汉人或外族所建立的朝代,都曾有太后摄政,尤其是汉、北魏(鲜卑)、辽(契丹)、宋、元(蒙古)、清(满族)的太后最有权势。唐朝唯一的女皇帝武曌,甚至建立了她自己的朝代(摄政时间:690—705,逝于705年,享年80)。总之,这些女主在中国历史上曾有相当的影响力。 女主虽很重要,但对他们的研究却很缺乏,并且常非批评性的。西文作品中,只有少数译自中国正史的传记:如前汉吕后(摄政时间:西元前188—前180,逝于西元前180年),后汉邓后(摄政时间:105—121,逝于121年,享年41),北魏冯后(摄政时间:465—471、476—490,逝于490年,享年49)的传记,及对武曌和慈禧太后(摄政时间:1861—1872,1874—1889,1898—1908,逝于1908,享年74)的研究。魏特夫(Wittfogel)和冯家升曾仔细讨论过辽朝皇后所享崇高地位(注∶Karl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A.Wittfogel&urlrefer=77601ecf32068d98f33821ff5c839b6dand Feng Chia-sheng,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Liao(907-1125),New York,1949,pp.199-202.),但对其他朝代就没有类似的研究。并且,由于其他朝代没有像辽耶律氏和萧氏的互婚,辽的例子并不是典型的。萧氏皇后们作为契丹统治者及统帅之重要性,在今天中国评剧中仍可看到。 传统中国学者对太后摄政虽已有若干研究(注:如《文献通考》(十通本)二五一卷,一九八〇页,一至三栏,引胡寅及马廷鸾意见;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三,“汉代外戚”诸条,卷四,“东汉多母后临朝外藩入继”条。),但常是简略的,并且带着浓重的传统伦理批判色彩。幸好有个近代的研究是相当简明、客观的,可以作为这方面研究的起点:就是赵凤喈所著《中国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中“皇太后摄政”部分(第111—114页)。此系赵教授获1926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在北大所设奖助金资助下所作的研究论文,并于1928年出版。虽然已经过了三十多年,但大体说,这本书,尤其是这一部分,仍是极有用的。在此我引用一段赵文及其注释,并增添有关之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希望对其他学者有所启发,而对这些女主的临朝和个性从事更彻底而具批评性的研究。
b站看到的,四大女主 萧绰的造型最狂野。。
论萧绰的为人(三) 萧绰是一个极度复杂的人,从史料(辽史、长编、石刻等等)里面可以看出来。只要不是眼睛有问题或者脑子有问题都能够看出来。这种人就算生在现代也是极度有趣的。 但是国内关于她的传记不是把她写得很单薄,就是丑化她,关于她的传记没有一本能看的。尤其顾宏义写的,对她的恶意都从字里行间溢出来了。关于她的论文不了解,但是知网上面的论文,十篇里面有九篇是不靠谱的。 懂了,你们都是单细胞生物,没脑子。 总有人不当人。。 #萧绰##萧太后##萧燕燕#
承天皇太后诏书 乾亨五年(983),“五稼不登,开帑藏而代民税;螟蝗为灾,罢徭役以恤饥贫。” 统和元年(983)四月,诏枢密院谕沿边节将,至行礼日,止遣子弟奉表称贺,恐失边备。 统和元年(983)十一月,下诏谕三京左右相、左右平章事、副留守判官、诸道节度使判官、诸军事判官、录事叁军等,当执公方,毋得阿顺。诸县令佐如遇州官及朝使非理徵求,毋或畏徇。恒加采听,以为殿最。民间有父母在,别籍异居者,听邻里觉察,坐之。有孝于父母,三世同居者,旌其门闾。 统和四年(986)十一月,固守封疆,毋漏间谍。军中无故不得驰马,及纵诸军残南境桑果。 统和十二年(994)六月,诏州县长吏有才能无过者,减一资考任之。 七月,诏契丹人犯十恶者依汉律。 十一月,诏诸部所俘宋人,有官吏儒生抱器能者,诸道军有勇健者,具以名闻。 十二月,诏并奚王府奥理、堕隗、梅只三部为一,其二克各分为部,以足六部之数。 统和十三年(995)四月,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 统和二十四年(1006),诏主非犯谋反大逆及流死罪者,其奴婢无得告首;若奴婢犯罪至死,听送有司,其主无得擅杀。 统和二十六年(1008),中国自行大礼,何烦告谕。其礼物虑违誓文,不敢辄受。 #契丹##辽国##承天太后#
耶律贤适的世系 耶律贤适就是耶律贤的心腹之一,贤适又可以翻译成“贤圣。”“奥聒真”又可以翻译成“阿古真”。 胡人真的很喜欢用“圣”,甚至庙号、谥号也用“圣”,汉人是不喜欢的,因为没有人或者极少有人配称圣。萧绰的谥号“圣神宣献”是实至名归的,她对于辽国来说是神圣的。 #契丹##辽国##耶律贤适#
国内的萧绰研究有多烂? 萧绰是中国的女主里面执政能力最强的,除了武则天就是她权力最大。她跟女皇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名号。辽国皇后的地位是最高的,辽国太后的权力是最大的。萧绰可以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相媲美。阿保机打造了辽国的肉体,萧绰给她注入了灵魂。再说她也不是没有打造肉体,萧绰在位期间,辽国的疆域达到极盛。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国内并不重视,还各种忽略、歪曲。本来应该成立一个“萧太后研究学会”的。 国内对于萧绰的抹黑和误解有以下几点∶ 第一,把萧绰的功绩算在隆绪头上,这是最恶劣的。萧绰执政27年,隆绪到了38岁才亲政,这是常识,但是有的学者故意这样,或者没看懂史料,误解了。辽史往往没有主语,但很多时候皇帝和太后都是在一起的,不提太后不代表她不存在。光绪本纪有的地方不提慈禧,光绪是实权皇帝了?这么做的学者最有可能出于厌女。要是萧绰是个男性权臣,估计他们就会承认他的功绩了。这些人是畜牲,要下地狱的,不得好死。 别的不说,就说亲征,辽史所谓的亲征每次都是萧绰亲征,隆绪只是参与。辽国石刻把宋辽战争称为承天太后南伐。她就是统帅。 隆绪一直想自己当统帅,所以在萧绰死后五个月就急匆匆地攻打高丽,那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亲征。 隆绪是一个平庸的人,他没有亲政只配和顺治坐一桌,他亲政以后以他的能力配和谁坐一桌? 隆绪的庙号是最名不符实的,好听的庙号有很多,顺治的庙号也好听,你们怎么不去吹顺治? 吹隆绪的人祝愿你们也有和他一样的人生,到了38岁才有自主权。 甚至有人说隆绪和萧绰斗争,太搞笑了。辽国是母权无比发达的国家,所有皇帝在太后面前都是恭顺的(母子之间)。隆绪怕萧绰怕得要死,还跟她斗争。可能因为他庙号好听,所以脑补他有能力和自主性了。研究辽史不知道辽国母权发达,那你们研究什么辽史,不如去研究狗屎。 辽国母权发达,大臣对太后是极度尊敬的。辽国是皇族和后族共治的,宗室根本不会反对萧绰。而且萧绰当皇后时就跟宗室关系很好,“皇后引诸内戚徐为开解”,内戚就是皇族、宗室。说宗室反对她的学者上过扫盲班没有? 说来也奇怪,也没见过说隆绪平庸或者差的论文,难道都被他的庙号误导了?还是说都厌女,一坨屎也要把他捧出来。他能力有多差,看过他亲政记载的不至于看不出来。或者说你们不吹这个人,机构就不会给你们发工资了。 胡扯萧绰和隆绪有斗争的,就是典型的用中原视角去看待辽国。辽国是中国史上最独特的政权,和中原根本不一样。萧绰刚上台时命令宗室不得私相聚会,是怕他们篡位。他们想篡隆绪的皇位,居然被脑残学者误解成他们反对萧绰,想保护隆绪。隆绪才十二岁,是个人都会想的,虽然他们跟萧绰关系好,但看她儿子这么年幼,他们能不想么?别忘了辽国早期怎么继承的。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是顶级脑残吗? 还有学者说萧绰没有给自己设节是不敢,逆天笑话,隆绪在萧绰面前算个屁,她有什么不敢的。萧绰不设节或许是因为她不讲究,她是个实用主义者,不讲那些虚的东西。或许因为她生在五月初五,古代人觉得生在那时的女人不祥。她在过生日时是请萨满巫师给自己驱灾辟邪的。 有个叫和运超的公众号,前面写得挺好的,突然就写萧绰是辅佐隆绪,还写萧绰1006年就归政了。瞬间不想看了。萧绰是执政太后,隆绪只是儿皇帝,她辅佐他什么?萧绰和隆绪的关系就是“皇帝”和“太子”的关系。 第二,认为萧绰残忍,为人差。这个我已经在《论萧绰的为人》里面说明过了,不想再说。看过辽史的都不会得出她为人差的结论。b站的嘉佑生宣,讲宋朝可以,讲辽国就简单粗暴,居然说萧绰阴狠,还众叛亲离。还说隆绪有能力,他38岁才亲政,从他的亲政能看出他有能力?还有隆绪的长相是死肥猪,你们为什么不用死肥猪的立绘? 还有个有点意思研究所,也在胡扯契丹。辽国有九个皇帝,金国也有九个,这都能拿来比。辽国最伟大的是太后,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认不清这一点的永远研究不好辽史。 第三,认为耶律贤好色。这个在许多帖子里面谈论过了。耶律贤好色,然后只跟萧绰有孩子,他有特异功能?在目前出土的石刻里面,没有发现他有别的女人(辽史记载的宗室时娶的渤海妃除外)。就算他有又怎么样,他没跟别的女人生过孩子。 第四,认为耶律贤和萧绰有斗争。这就是典型的用中原视角来看待辽国,认为皇帝和权后必然有斗争。耶律贤不是病秧子,他让萧绰辅佐政务是因为参政是辽国女人的权力,他跟她有很深的感情,她有很强的政治才能。而且耶律贤和萧绰是政治联盟。耶律贤最信任的人就是萧绰和她的家族,她的姻亲,还有韩氏家族、耶律贤适、高勋、女里。有人认为高勋、女里是萧绰杀的,从此萧绰掌握大权。但耶律贤是实权皇帝,萧绰杀人必须通过他。高勋女里案的确很迷,但他们大概率是谋杀萧思温的主使,耶律贤发现后,动怒,把他们杀了。认为他俩斗争的就是阴谋论爱好者。 #契丹##辽国##萧绰##萧燕燕##萧太后#
契丹国志有多搞笑 关于辽国的史料是贫乏的,可能因为元朝修史的时候距离辽国灭亡过去太久了,很多资料没了。还有作为游牧民族,辽国人本身就不重视。并且元朝人对辽国不重视(毕竟没有入主中原),修的时候不上心。 了解和研究辽史基本上就靠《辽史》、辽代石刻(墓志+碑刻),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笔记等书,其中契丹国志是经常拿出来说的。 刘浦江认为契丹国志是伪书,契丹国志是一本抄了很多东西的杂书,不是信史,里面错误不少。而且从宋人的立场上,可以给辽国人各种抹黑,甚至无中生有。搞笑的是,大多数的辽金史学者都相信契丹国志,这本书说什么是什么。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心理,可能没脑子,可能动脑子太累了,凑合凑合得了。或者夹带私货,故意用里面的东西去迎合自己的观点。 现在就来扒一扒这本书的错误。 作者把耶律璟和他的弟弟罨撒葛混在一起了,叫他“齐王述律。” 作者把耶律璟黑成了同性恋,其实他是很好色的,在资治通鉴里面他抢了后晋的两个宫人。在石刻上面也能发现他的几个女人。辽国前期的石刻是很少的,但在这么少的石刻上面发现那些女人,说明什么问题还用说么? 作者还说他不在意关南的丢失,估计也是在黑他。辽国皇帝都是很负责任的,耶律璟也不例外,他就是在负责任的人里面属于有点不负责任的。 耶律贤是被作者黑得最惨的皇帝,因为他是萧绰的丈夫。作者先黑他是病秧子,耶律贤是病秧子仅见于宋方说法(长编+契丹国志),辽国没有任何史料或石刻能证明他是病秧子。搞笑的是认为他是病秧子仍然是史学界主流,甚至有的懂契丹语的人也这么认为。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帖子《论耶律贤》里面已经说得够清楚了,这里只是稍微提及。辽史记载耶律贤一直在喝酒打猎,后面还亲征,不是病秧子会干的事。在他统治末期,大臣给他上奏折,没有提到他有病,而是提醒他不要被野兽吃掉。都和野兽近距离接触了,你管这叫病秧子?宋人把他黑成病秧子就是为了用他去套李治、宋真宗,用萧绰去套武则天、刘娥,但耶律贤、萧绰跟他们是很不一样的。辽国的制度和风俗也和唐朝、宋朝很不一样。 作者黑耶律贤时期是萧绰执政的,这不可能,耶律贤并没有病,而且他能力平庸,就是个守成之主。他的执政能力和风格和萧绰有很大差别。萧绰只是在辅佐他。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耶律贤要杀韩匡嗣,萧绰只能引导着宗室救他。萧绰在耶律贤死后才改国号“大契丹”,关于改国号,她可能跟耶律贤商量过,他不同意,或者她压根没说过。石刻证明到了耶律贤末期都是他在执政的。 耶律贤早死是因为在父母遇害的地方悲伤过度,萧绰想救他,就把他带到了焦山,但是他还是死了。萧绰一度很悲伤。 作者黑耶律贤好色,耶律贤好色在辽金史学界是广为流传的,就是契丹国志记载的。加上他最小的儿子药师奴未详所出,他又早死。就可以得出耶律贤很好色,跟其中一个女人生了药师奴,纵欲死了,这种结论。这样耶律贤怎么也说不清了。耶律贤并不好色,他是辽国皇帝里面最专情的,唯一的异腹子是在当宗室时生的。宗真和弘基没有异腹子是因为后期无能。药师奴也是萧绰生的,只有嫡出的皇子才有军州待遇。未详所出不代表不是皇后生的,独孤和高滔滔的孩子也有未详所出,实际上就是她们生的。耶律贤好色,然后只能跟萧绰生孩子,他有特异功能?那他可真牛逼。 最搞笑的是作者一边说耶律贤好色,一边在书里写药师奴(韩八、郑哥)是萧绰生的。就是刘浦江说的机械抄书,前后矛盾。 作者还说他得了一个虚名,隆绪得的才是虚名。耶律贤时期就是他自己统治的。 在契丹国志里面,被黑得最惨的是萧绰,因为她侵略宋朝,又是女的。萧绰在学术界和网上受到的误解几乎都出自契丹国志。 作者先黑她当皇后时出轨了,这是假的。耶律贤跟萧绰是恩爱夫妻,她为啥要出轨?而且皇后出轨是很危险的,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以萧绰的性格是不会做这种事的。然后作者把萧绰的尊号搞错了,把萧菩萨哥和述律平的尊号混在一起变成了萧绰的尊号。 作者说萧绰没有姻亲,其实她是有很多姻亲的,只不过她最倚重韩德让。最倚重韩德让,不等于只靠韩德让一个人。 作者把萧绰黑成了控制狂,她并不是控制狂。她对隆绪有爱,有打压,有培养。萧绰作为执政太后自然要架空隆绪,这是权力的根本。但她一直在把他培养成守成之主,以接手自己的盛世。有学者说萧绰不让隆绪游猎,那是因为萧绰的小女儿死了,她怕隆绪再出事,就提醒了他。明明是爱孩子的表现居然被理解为控制,史书上下文不会看的?平时隆绪怎么打猎,萧绰都不怎么管的,说隆绪从此很少游猎了是因为那个学者只看了本纪,没有看游幸表。 作者黑萧绰残忍,但又举不出例子她具体杀了哪些人。看辽史只能看到她杀了胡里室、萧恒德、耶律国留,只有杀胡里室是出于私心,其他两个都是有明确犯罪的。萧绰杀两个姐姐是正当防卫,她们想让她死,她不能还手?你们为什么对她那么苛刻?但凡读过辽史,并且有脑子的,都不会得出萧绰性格残忍这种结论。 #契丹##辽国##契丹国志#
耶律胡咄墓志 耶律胡咄(900—950) #契丹##辽国#
韩国华神道碑 大宋故太中大夫、行右谏议大夫、上柱国、南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韩公神道碑铭并序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枢密使、特进检校太师、行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河南郡开国公、食邑六千八百户、食实封二千四百户富弼撰 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判馆事、轻车都尉、太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王珪书 武宁章友直篆额 丞相卫国公使以书来告曰:“我先人没于大中祥符四年春三月之甲申,葬于庆历五年春二月之已酉,虽论行有状、志圹有铭、载于史有传,施之幽显不为无述,然墓在吾里相州安阳县之新安村,有窆棺之碑存诸隧。公与我游,又尝陪议军国于二府,知吾家为详,宜为我列先人事实刻于其上,以表于道灿然,使后世观之者曰:‘此有宋贤臣之墓,可信不惑。’不待鉤考而后见,则吾志毕矣。”予曰:“诺。” 按春秋晋侯有子,食韩原,其后遂以韩命氏。六卿裂,晋自王。又有以韩国为氏者,子孙散适诸郡国,其在昌黎者,最为著姓。公即昌黎之裔也,达者历世不绝。远祖居深州之博野,四代祖曰乂宾,事唐僖宗为镇冀、深、赵等州节度判官,检校太子左庶子兼御史中丞。时巢寇乱中原,其帅王景崇檄诸镇兵大破之,谋皆出于庶子。庶子生二子,其季曰昌辞,于公为曾王父,终于真定府鼓城令。鼓城生璆,为王父。少自力学,工为歌诗,与晋人李崧、徐台符深相善,名重一时,任广晋府永济令,避乱又徙居赵郡之赞皇。台符为作诗,哀其不达而终,其诗甚悲。崧乃以其弟之女妻其子构,即公之考妣也。考始居于相,以文章称,尤妙书奏诸侯府争辟之能,致之者即一府遂治。尝宰贝州之清河,始至与民约曰:屈法扰人等事,吾断腕不为,惟思利者为。苦力之民于是大说,然亦畏伏丝毫,不敢犯。历事周、晋二代,以世乱不得进,入宋蓺祖平南海遍选,守臣乃命知康州。未几,以太子中允卒于官。公渐显,累赠工部尚书。有子四人,公于次为第三,讳国华,字光弼。 幼而警绝,乡举进士。太宗初,登太兴国二年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泸州。代还,迁右赞善大夫。会诏与相帅择贤佐,改彰德军节度判官。凡从宦者,率以乡里为难,至则敛锋锷,一煦以恩。公时年尚少,处之气益劲,不为少损。有民李氏者,怙富杀人,乃厚以贿州之上下,为汨其情,将不寘于死。公持之,尽抉其奸隐,李卒弃市。由是,诸豪惮之,叠足不敢动。公每出,按辔俨然,未尝妄视。里人每置酒,赌曰:有见其左右顾者,饮之至罢去,竟不得饮。时国用方僒,半倚关赋,乃升秘书省著作郎,监上蔡税。以监察御史召,弹击有稜角,岩然望高于台阁。 属天子议复燕、蓟,揣庭臣曰:“安得勇而善辞令者为我谕?高丽出兵,西攻契丹,以分其力,则吾事可不劳而集。”既曰:“非韩某不可。”即假以太常少卿为使,公驰舸至,其国其王负固不时奉诏。公坐馆舍,遗王书责以慢命,且称朝廷德威之盛,诸僭伪悉已擒灭,遂欲北取故疆,以雪晋耻,而委王以方面者,其意不已重乎?王惟我中国是赖,可以得志诸囗,虽暂勤而众实王,长世之利也。今若不勉,天子怒,一日大兵东出,先诛不用命者,如决海灌爝火,王其无悔?王大恐,奔走率职。明日,遣太相韩光元辅赵,抗领兵数万度浿江以侵,契丹且令光等率诸将诣馆门听命。公待以陪臣礼,为指画方略,衔勒而慰遣之,师期未集,公又累与王书,奖激砻砺使不得少懈。复问曰:“深入攻之邪,姑挑战也。”王报曰:“已深入矣。”公得其肝胆,遂复命。天子大喜,拜右拾遗,直史馆,面赐五品服章,兼判登闻院,入三司为开坼推官。 公囗开坼司主,出纳三部文籍,置推官,其名不正,宜更判事之号。寻,诏改主判三司开坼司,迁左司谏,充盐铁判官。久之,契丹大将萧宁遣使叩雄州约和,州将刘福信之以闻,天子因思高丽功,立命公走雄州按其事,亦命代福作报书索其情,伪宁之意,欲我先发。公固愿息兵以养民,然念国体不可屈,书十余反,终不许复意。其谲而有谋,乃谢使者,急令备边。还奏,天子又大喜,益爱其才。故事凡曲燕五品以下官,非隶馆阁者不预。时燕侍臣于苑中,公以在盐铁例罢史局,不得入侍,天子特命直昭文馆,三司判官兼馆职,自公始。 既又历判盐铁度支户部三勾院,改左计司判官。主计者嫌其守正不肯下,密谗于帝,帝雅信公,即日诏揔判三勾,赐三品服章,仍令宰相召于政事堂谕旨,谗者大沮。公图报益自奋,条三司不便事二十七上之,官民偕利,后无以易者,遂为著法。俄,出为京东转运副使,即拜峡路转运使。峡为险远,一路官俸薄,不可责以廉,公奏益之。至今,峡中官德公不已。 #契丹##辽国##宋辽战争#
道宗寿昌三年《王惟景墓志》 #契丹##辽国##辽道宗#
辽国的大赦 洪皓在《松漠纪闻》里面说“北人重赦”,我也不明白胡人的大赦为啥这么珍贵。 辽国的大赦∶ 阿保机时期∶ 916年二月,大臣给阿保机和述律平上尊号,大赦。 926年二月,阿保机灭亡渤海国,以青牛白马祭天地,大赦。 耶律德光时期∶ 927年十一月,德光继位,群臣给他上尊号,大赦。 938年十一月,后晋献上燕云十六州,改元会同,大赦。 947年二月,建国号大辽。大赦。 耶律阮时期∶ 947年九月,举行柴册礼,群臣给他上尊号,大赦。 949年正月,为了安抚契丹贵族,大赦。 耶律璟时期∶ 无。 耶律贤时期∶ 969年二月,耶律贤继位,群臣给他上尊号,大赦。 981年三月,皇子药师奴病危,大赦。 萧绰时期∶ 982年十月,被尊为太后,大赦。 983年六月,群臣给她上尊号,改元统和,大赦。 1006年十月,群臣给她加尊号,大赦。 1009年十二月,萧绰病危,大赦。 耶律隆绪时期∶ 1012年十一月,群臣给他上尊号,改元开泰,大赦。 1017年九月,以皇后生子,大赦。 1021年十一月,群臣给他加尊号,改元太平,大赦。 耶律宗真时期∶ 1031年六月,继位,改元景福,大赦。 1032年十一月,群臣给他上尊号,改元重熙,大赦。 1035年十一月,举行柴册礼,大赦。 1039年十一月,太后举行再生礼,大赦。 1040年三月,太后生日,大赦。 1041年十月,以皇子出生,大赦。 1042年十一月,群臣给他上尊号,大赦。 1047年四月,以太后病愈,大赦。 1051年十二月,太后举行再生礼,大赦。 1054年十一月,给太后上尊号,大赦。 1055年八月,病危,大赦。 耶律弘基时期∶ 1055年八月,改元清宁,大赦。 1056年二月,群臣给他上尊号,大赦。 1058年三月,不明原因大赦。 1058年十一月,举行柴册礼,大赦。 1065年正月,改元咸雍,大赦。 1072年十二月,以太后生日,大赦。 1064年十二月,改明年年号,大赦。 1066年三月,太后去世。为祈祷好运,大赦。 1083年十一月,进封皇孙延禧为燕国王,大赦。 1089年十一月,以耶律延禧生子,大赦。 1093年十月,以耶律延禧生子,大赦。 耶律延禧时期∶ 1101二月,改元乾统,大赦。 1103年十一月,群臣给他上尊号,大赦。 1106年十一月,举行柴册礼,大赦。 1120年正月,改元保大,大赦。 耶律淳时期∶ 1121年三月,自立为帝,大赦。 #契丹##辽国#
关于萧乌骨里 萧乌骨里是耶律宗真(兴宗)的萧丽妃,因为出宫了,所以没有被后妃传记载。或者就是漏了,辽史漏了一半多的人,它漏谁我都不会觉得奇怪。萧绰当皇后时任命了十个大臣,这十个人在辽史里面一点影子都没有。要不是观音奴(萧绰长女)墓志出土,都不知道这件事。考古是有偶然性的,要是观音奴墓志毁了或者丢了,可能就永远不知道这件事了。乌骨里是常用的契丹女人名字,辽史记载了一个夫人乌骨里,萧绰刚上台时和隆绪一起去见她,在她的家里拜谒了阿保机像。家里能有阿保机像,又让太后和皇帝登门拜访的,必然是地位很高的人,和阿保机有关系的,德高望重。这里说的萧乌骨里是萧忠(崇骨哩、双古)的女儿,属于述律平家族。乌骨里的祖父是萧罕(韩隐),祖母是韩德让的姐妹。萧忠娶了隆绪的女儿耶律细匿(平原公主)。乌骨里和萧挞里都属于述律平家族,就是不同支系,乌骨里属于迷古里系,萧挞里属于铁剌系,萧挞里是萧耨斤的侄女。 萧忠有六个孩子,乌骨里是他的次女,是孩子里面长得最美的。乌骨里并没有墓志出土,但她的母亲、兄弟、第三任丈夫的墓志出土了,关于乌骨里的部分都是描述她的美貌的,似乎除了美貌,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按照契丹女人的婚龄推算,乌骨里应该生于1014年左右。乌骨里嫁给了三韩国王宗范(合禄),宗范是耶律隆裕(萧绰第三子)的嫡次子。他俩感情如何并不知道。乌骨里和宗范有两个女儿∶骨浴、孛酬阿。宗范在去见宗真的时候突然死了,死时不到四十岁。死得那么突然,很像是被宗真杀死的。宗真继承了母亲耨斤阴狠的性格。 重熙十一年(1042)冬天,也就是宗范死了不久,宗真册封乌骨里为丽妃,命她入宫。丽妃的意思就是说她相貌艳丽,好看,乌骨里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似乎她没别的东西了。在此之前,宗真和皇后萧挞里生了最后一个孩子。宗真和萧挞里生了六个孩子,四子二女,期间没有异腹子。宝信奴和弘世之间隔了六岁,可能中间有两个女儿。宝信奴没有记载生母,但大概率是萧挞里生的,只有嫡子会被记载在本纪里。宝信奴没有活到一岁就夭折了。有时夭折的皇子不会进入排行。也就是说,宗真在妻子生下最后一个孩子后,就把别的女人带进宫,很恶劣。萧挞里是一个性格柔和的人,在宗真面前很温顺。萧挞里当太后时督战,参加了平定太叔之乱的战争,但她只是督战而已,叛乱是耶律仁先那些人平定的。而且她是为了儿子,一个女人再温顺,也会在孩子有危险的时候冲出来。以她的性格,对宗真把别的女人带进宫也不会说什么。 宗真娶乌骨里目的何在,乌骨里和耨斤同属述律平家族,但并不算亲。宗真继位之初,耨斤执政四年,后面被儿子废掉了,又迎回。耨斤虽然没有那么大权力了,但仍然时时掣肘宗真,和他争权。辽国是一个母权无比发达的国家,辽国皇帝都是有点懦弱的,雄才大略的德光在述律平面前唯唯诺诺,隆绪怕萧绰怕得要死,宗真在耨斤面前也是比较懦弱的。耨斤是名声最差的太后,在死后都被上恶谥了。萧挞里是耨斤的侄女,宗真娶她自然有被迫的因素。述律平家族在朝中盘根错节,宗真把他们消除掉是不可能的,公然与母亲对抗也不符合辽国的传统,但他可以娶乌骨里,恶心一下萧耨斤和萧挞里。 宗真是辽国皇帝里面性格最别扭、最儒化、最厌女的,有时他做事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去判断。《契丹国志》就说他打了岳父,契丹国志是一本宋人编的杂书,不是信史,里面黑了辽国人很多。打岳父这事可真可假,但的确符合宗真荒唐的性格。 乌骨里长得很美,宗真娶她必然有好色的因素,辽国皇帝就耶律贤清心寡欲,其他人基本上都纵欲,当然阿保机在里面算好的。从隆绪到天祚帝,纵欲尤其严重。隆绪年到中旬才亲政,被萧绰压制越久,亲政后反弹得越厉害。宗真想立乌骨里的孩子为帝是不可能的,因为有母亲的影响,还有弟弟的存在。萧挞里的长子叫做弘基,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他就是继承人。就算乌骨里有孩子,宗真也不可能立她的孩子为帝。宗真娶她就是好色,顺带恶心耨斤姑侄,好好地发挥一下皇帝的权威。宗真和乌骨里并没有孩子,那是他生不出了。乌骨里没有被辽史记载,加上宗真后期无能,居然被人误解为忠诚。后期无能和忠诚的确容易混为一谈。乌骨里是丽妃,地位应该仅次于皇后萧挞里,作为宗真的新宠,可能比萧挞里更受宠信。萧挞里和乌骨里的关系就不知道了,不过以萧挞里的性格,她应该会让着她。乌骨里是否喜欢宗真也不知道。她有没有恃宠而骄,想挑战皇后也是个谜。这里所谓的挑战就是感情、待遇之类的,不是指地位。 重熙二十二年(1053),宗真让乌骨里出宫,并封她为韩国妃,可能是他身体不好了,也可能是厌倦她了。乌骨里在出宫后嫁给了小她很多的耶律弘仁(隆裕的孙子)。#契丹# #辽国# #萧乌骨里#
【资料】关于萧乌骨里(辽兴宗萧丽妃) 萧乌骨里是耶律宗真(兴宗)的萧丽妃,因为出宫了,所以没有被后妃传记载。或者就是漏了,辽史漏了一半多的人,它漏谁我都不会觉得奇怪。萧绰当皇后时任命了十个大臣,这十个人在辽史里面一点影子都没有。要不是观音奴(萧绰长女)墓志出土,都不知道这件事。考古是有偶然性的,要是观音奴墓志毁了或者丢了,可能就永远不知道这件事了。 乌骨里是常用的契丹女人名字,辽史记载了一个夫人乌骨里,萧绰刚上台时和隆绪一起去见她,在她的家里拜谒了阿保机像。家里能有阿保机像,又让太后和皇帝登门拜访的,必然是地位很高的人,和阿保机有关系的,德高望重。 这里说的萧乌骨里是萧忠(崇骨哩、双古)的女儿,属于述律平家族。乌骨里的祖父是萧罕(韩隐),祖母是韩德让的姐妹。萧忠娶了隆绪的女儿耶律细匿(平原公主)。乌骨里和萧挞里都属于述律平家族,就是不同支系,乌骨里属于迷古里系,萧挞里属于铁剌系,萧挞里是萧耨斤的侄女。 萧忠有六个孩子,乌骨里是他的次女,是孩子里面长得最美的。乌骨里并没有墓志出土,但她的母亲、兄弟、第三任丈夫的墓志出土了,关于乌骨里的部分都是描述她的美貌的,似乎除了美貌,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按照契丹女人的婚龄推算,乌骨里应该生于1014年左右。 乌骨里嫁给了三韩国王宗范(合禄),宗范是耶律隆裕(萧绰第三子)的嫡次子。他俩感情如何并不知道。乌骨里和宗范有两个女儿∶骨浴、孛酬阿。 宗范在去见宗真的时候突然死了,死时不到四十岁。死得那么突然,很像是被宗真杀死的。宗真继承了母亲耨斤阴狠的性格。 重熙十一年(1042)冬天,也就是宗范死了不久,宗真册封乌骨里为丽妃,命她入宫。丽妃的意思就是说她相貌艳丽,好看,乌骨里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似乎她没别的东西了。 在此之前,宗真和皇后萧挞里生了最后一个孩子。宗真和萧挞里生了六个孩子,四子二女,期间没有异腹子。宝信奴和弘世之间隔了六岁,可能中间有两个女儿。宝信奴没有记载生母,但大概率是萧挞里生的,只有嫡子会被记载在本纪里。宝信奴没有活到一岁就夭折了。有时夭折的皇子不会进入排行。 也就是说,宗真在妻子生下最后一个孩子后,就把别的女人带进宫,很恶劣。萧挞里是一个性格柔和的人,在宗真面前很温顺。萧挞里当太后时督战,参加了平定太叔之乱的战争,但她只是督战而已,叛乱是耶律仁先那些人平定的。而且她是为了儿子,一个女人再温顺,也会在孩子有危险的时候冲出来。以她的性格,对宗真把别的女人带进宫也不会说什么。 宗真娶乌骨里目的何在,乌骨里和耨斤同属述律平家族,但并不算亲。宗真继位之初,耨斤执政四年,后面被儿子废掉了,又迎回。耨斤虽然没有那么大权力了,但仍然时时掣肘宗真,和他争权。辽国是一个母权无比发达的国家,辽国皇帝都是有点懦弱的,雄才大略的德光在述律平面前唯唯诺诺,隆绪怕萧绰怕得要死,宗真在耨斤面前也是比较懦弱的。耨斤是名声最差的太后,在死后都被上恶谥了。萧挞里是耨斤的侄女,宗真娶她自然有被迫的因素。述律平家族在朝中盘根错节,宗真把他们消除掉是不可能的,公然与母亲对抗也不符合辽国的传统,但他可以娶乌骨里,恶心一下萧耨斤和萧挞里。 宗真是辽国皇帝里面性格最别扭、最儒化、最厌女的,有时他做事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去判断。《契丹国志》就说他打了岳父,契丹国志是一本宋人编的杂书,不是信史,里面黑了辽国人很多。打岳父这事可真可假,但的确符合宗真荒唐的性格。 乌骨里长得很美,宗真娶她必然有好色的因素,辽国皇帝就耶律贤清心寡欲,其他人基本上都纵欲,当然阿保机在里面算好的。从隆绪到天祚帝,纵欲尤其严重。隆绪年到中旬才亲政,被萧绰压制越久,亲政后反弹得越厉害。宗真想立乌骨里的孩子为帝是不可能的,因为有母亲的影响,还有弟弟的存在。萧挞里的长子叫做弘基,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他就是继承人。就算乌骨里有孩子,宗真也不可能立她的孩子为帝。宗真娶她就是好色,顺带恶心耨斤姑侄,好好地发挥一下皇帝的权威。 宗真和乌骨里并没有孩子,那是他生不出了。乌骨里没有被辽史记载,加上宗真后期无能,居然被人误解为忠诚。后期无能和忠诚的确容易混为一谈。 乌骨里是丽妃,地位应该仅次于皇后萧挞里,作为宗真的新宠,可能比萧挞里更受宠信。萧挞里和乌骨里的关系就不知道了,不过以萧挞里的性格,她应该会让着她。乌骨里是否喜欢宗真也不知道。她有没有恃宠而骄,想挑战皇后也是个谜。这里所谓的挑战就是感情、待遇之类的,不是指地位。 重熙二十二年(1053),宗真让乌骨里出宫,并封她为韩国妃,可能是他身体不好了,也可能是厌倦她了。乌骨里在出宫后嫁给了小她很多的耶律弘仁(隆裕的孙子)。 #契丹##辽国##萧乌骨里#
卡尔诺尔27号墓 这个是转的考古文章。 近期,蒙古国东方省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废弃堡垒中的贵族墓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至13世纪,这时正处于契丹末期和蒙古帝国前期。这一发现为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结构、贸易网络和丧葬习俗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这座墓葬的发现地点位于哈拉淖尔古城堡群中的“第27集群”。这座古城堡群靠近蒙古东北边境,是一处战略要地,曾是契丹帝国的重要据点,并以雄伟的城墙和防御工事而闻名。有趣的是,这座墓似乎是在要塞被废弃之后建造的,这表明了这片区域在政权交替期间被重新利用过。 该遗址位于哈拉淖尔湖西侧约1.4公里处,那里有一座大型圆形建筑,内部有一个较小的矩形围栏。考古学家在这座围栏的外墙内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其年代介于公元1158年至1214年之间。 在墓葬内的木质棺材中,发现了大约40至60岁之间的成年女性遗骸,她身穿黄色丝绸斗篷,身上装饰着珍贵物品。 根据墓葬中发现的金色耳环、银杯、青铜器皿、金手镯以及珊瑚和玻璃珠等随葬品判断,这位女性应该是贵族。 此次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物是一件小巧的青铜杯,上面刻有几何图案和精细的线条。它与其他在蒙古发现的中世纪文物显著不同,或与某种未知的手工艺传统有关联。此外,还发现了用皮革包裹、青铜为框架的木制物体碎片。它的用途尚不清楚,但可能是箭囊或是弓箭盒,这类物品在蒙古帝国时代常与男性贵族一同埋葬。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物品是一只原本直径约为17厘米的银杯,现已破碎为26块。这只杯子上有丰富的图案和镀金条纹,在中世纪蒙古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类似的物件。 一位贵族被埋葬在已经被废弃的边境遗址这一现象表明,古代的契丹防御工事不仅仅是军事要塞,而且还是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地点,这种意义在帝国衰落后仍然持续存在。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亚洲考古研究》杂志上。 #契丹##辽国#
关于萧绰的三个女婿 萧绰有三个女儿,观音奴、长寿奴、延寿奴。古代的上流社会基本上都是政治联姻,她们也不例外。观音奴嫁给了萧继远(辽史误作继先,又名萧圣恒),萧继远是萧绰过继的弟弟,很受萧绰宠爱。最爱的女儿嫁给宠爱的弟弟,亲上加亲。观音奴在耶律贤还活着的时候就出嫁了,婚礼必然很盛大。萧继远的年纪跟萧绰是差不多的,就比萧绰小一两岁。年龄差很大的婚姻在辽国挺流行的,萧绰另外的两个女儿也是如此。萧继远在婚后和观音奴是一夫一妻,有两个孩子∶萧永、秦国妃(隆庆的妻子)。不管是恩爱还是不敢,总之他俩是一夫一妻。萧绰打仗的时候,三个女婿都在身边,不是因为他们有能力,而是亲近。雍熙北伐时,萧继远曾经和磨鲁古一起巡逻边境。磨鲁古就是谋鲁姑,父亲被韩德让打死的那个。韩德让打死虎古大抵是出于私人恩怨(虎古得罪了韩匡嗣)。磨鲁古跟韩德让有仇,但仍然对萧绰誓死忠诚,后面还当了北院大王,死于军中。 统和二十年(1002),萧绰派萧继远南下,败宋军于梁门。统和二十七年(1009),萧绰病死。隆绪刚亲政,要给自己立威,就在母亲死后五个月讨伐高丽,他认为萧继远年老,不必跟着去。萧继远不久就去世了,时年58岁,跟姐姐萧绰前后脚。 观音奴跟萧继远是合葬的,但是只出土了观音奴的墓志,没有萧继远的墓志,有可能是毁了,也有可能是没墓志。他作为萧绰的弟弟,没墓志有点不可思议。萧继远的后人说他位极人臣,但是墓志都是溢美的。到底情况如何并不清楚。萧绰当皇后和当太后的时候,她的家族都是安分的,萧绰不允许他们骄横。萧绰家族的人很少,而且都没什么能力。她主要用韩氏家族,但是韩氏家族也是安分的,没做过什么过分的事。 二女婿萧排押出自述律平的家族,只不过和耨斤不同支系,萧排押是迷古里系,耨斤是帖剌系。萧绰的家族人数少,而且都没什么能力。她就得用韩氏家族,还得和述律平家族联姻。 萧绰刚上台,就把长寿奴急匆匆地嫁给了萧排押,她应该早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就是没想到耶律贤早死,情况突变,她就得想应对之策。萧排押之前是有妻子的,而且生下的女儿袅兀年纪比长寿奴还大,之后袅兀又嫁给了隆绪当贵妃。萧绰最爱权力,在权力面前,爱情、亲情只能是次要的。她要不是最爱权力,也不会让隆绪38岁才亲政,在病危时才归政。长寿奴与萧绰并没有感情互动记载,就是不得宠。这也没什么好说的,老大老三都得宠了,作为对应的,老二自然不得宠了。萧排押和长寿奴可考的女儿只有一个,萧苏,后面嫁给了隆庆。 长寿奴比萧排押死得早,开泰六年(1017)就死了。她幸不幸福就不知道了。按照契丹语墓志《萧迪烈郎君墓志》的记载,萧排押有兄弟四个,他是老大。老二就是萧恒德,老三是萧留隐,娶了韩德让的姐妹。萧绰就是用联姻巩固自己的权力。老四是萧札剌,萧札剌在耶律贤时期就当官了,因为他这个人不喜欢当官,所以入了卓行传。他娶了谁并不清楚。 萧排押是老大,性格沉稳,不像萧恒德,闹出了大事。他是一个庸将,作为将领打仗没关系,但作为统帅就挺糟糕的。辽史所谓的“国舅太师萧闼览为子排亚请尚皇女延寿公主。”应该是把长寿和延寿搞错了,这里的闼览被人误解为萧挞凛,萧挞凛显然不是萧排押的父亲,这里的子可能是指族子。也有可能指的是萧排押的父亲萧闼览,闼览挞凛发音差不多。 统和二十二年(1004),萧绰大举入侵宋朝,她的目的是以战逼和。萧挞凛、萧排押率领着先锋军先行进发,萧绰的大军跟在后面。辽军在大名府设伏,重创宋军,萧排押俘虏了大名府的四名官吏,献给萧绰。之后萧排押又率领渤海军攻破德清军。这一场战斗尤为激烈,德清军的守将全都战死了,没有人投降。但是辽军遇到了意外,萧挞凛被宋军的床子弩打死了。按照契丹语墓志《萧敌鲁副使墓志》的记载,萧挞凛之死对辽军的影响是巨大的。萧绰恸哭。萧绰都受到那么大的影响了,辽军在自然士气低落。萧绰只能让萧排押接替萧挞凛的职务。之后她又派北院大王耶律室鲁攻破通利军,作为报复。之后就是与宋朝和谈。 萧绰死后,隆绪讨伐高丽,他根本就不会打仗,宋辽战争是萧绰打的,他只是参与。模仿和实践是两回事。他被高丽人打得落荒而逃,这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也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次亲征。他甚至还不如父亲耶律贤。耶律贤率领二十万人马能压制宋朝,隆绪率领四十万人马被高丽打得落荒而逃。辽国盛世跟他没关系,不过是萧绰执政的时候他刚好在位。以萧绰留下的家底,只要他不是秦二世和司马衷那种人,都会有所谓的盛世。 隆绪被高丽打败后,就再也不敢亲征高丽了,开泰七年(1018),他派萧排押攻打高丽,惨败。萧排押被免职。隆绪在当儿皇帝的时候一直在做统帅的梦,他亲政后历时近十年(1010—1019)的高丽战争就是个笑话。他一辈子都是平庸、懦弱的,因为庙号好看,居然有人觉得他有能力。 #萧绰# #萧太后# #萧燕燕#
【资料】关于萧绰的三个女婿 萧绰有三个女儿,观音奴、长寿奴、延寿奴。古代的上流社会基本上都是政治联姻,她们也不例外。 观音奴嫁给了萧继远(辽史误作继先,又名萧圣恒),萧继远是萧绰过继的弟弟,很受萧绰宠爱。最爱的女儿嫁给宠爱的弟弟,亲上加亲。观音奴在耶律贤还活着的时候就出嫁了,婚礼必然很盛大。 萧继远的年纪跟萧绰是差不多的,就比萧绰小一两岁。年龄差很大的婚姻在辽国挺流行的,萧绰另外的两个女儿也是如此。萧继远在婚后和观音奴是一夫一妻,有两个孩子∶萧永、秦国妃(隆庆的妻子)。不管是恩爱还是不敢,总之他俩是一夫一妻。 萧绰打仗的时候,三个女婿都在身边,不是因为他们有能力,而是亲近。雍熙北伐时,萧继远曾经和磨鲁古一起巡逻边境。磨鲁古就是谋鲁姑,父亲被韩德让打死的那个。韩德让打死虎古大抵是出于私人恩怨(虎古得罪了韩匡嗣)。磨鲁古跟韩德让有仇,但仍然对萧绰誓死忠诚,后面还当了北院大王,死于军中。 统和二十年(1002),萧绰派萧继远南下,败宋军于梁门。 统和二十七年(1009),萧绰病死。隆绪刚亲政,要给自己立威,就在母亲死后五个月讨伐高丽,他认为萧继远年老,不必跟着去。萧继远不久就去世了,时年58岁,跟姐姐萧绰前后脚。 观音奴跟萧继远是合葬的,但是只出土了观音奴的墓志,没有萧继远的墓志,有可能是毁了,也有可能是没墓志。他作为萧绰的弟弟,没墓志有点不可思议。萧继远的后人说他位极人臣,但是墓志都是溢美的。到底情况如何并不清楚。萧绰当皇后和当太后的时候,她的家族都是安分的,萧绰不允许他们骄横。萧绰家族的人很少,而且都没什么能力。她主要用韩氏家族,但是韩氏家族也是安分的,没做过什么过分的事。 二女婿萧排押出自述律平的家族,只不过和耨斤不同支系,萧排押是迷古里系,耨斤是帖剌系。萧绰的家族人数少,而且都没什么能力。她就得用韩氏家族,还得和述律平家族联姻。萧绰刚上台,就把长寿奴急匆匆地嫁给了萧排押,她应该早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就是没想到耶律贤早死,情况突变,她就得想应对之策。萧排押之前是有妻子的,而且生下的女儿袅兀年纪比长寿奴还大,之后袅兀又嫁给了隆绪当贵妃。萧绰最爱权力,在权力面前,爱情、亲情只能是次要的。她要不是最爱权力,也不会让隆绪38岁才亲政,在病危时才归政。长寿奴与萧绰并没有感情互动记载,就是不得宠。这也没什么好说的,老大老三都得宠了,作为对应的,老二自然不得宠了。 萧排押和长寿奴可考的女儿只有一个,萧苏,后面嫁给了隆庆。长寿奴比萧排押死得早,开泰六年(1017)就死了。她幸不幸福就不知道了。 按照契丹语墓志《萧迪烈郎君墓志》的记载,萧排押有兄弟四个,他是老大。老二就是萧恒德,老三是萧留隐,娶了韩德让的姐妹。萧绰就是用联姻巩固自己的权力。老四是萧札剌,萧札剌在耶律贤时期就当官了,因为他这个人不喜欢当官,所以入了卓行传。他娶了谁并不清楚。 萧排押是老大,性格沉稳,不像萧恒德,闹出了大事。他是一个庸将,作为将领打仗没关系,但作为统帅就挺糟糕的。辽史所谓的“国舅太师萧闼览为子排亚请尚皇女延寿公主。”应该是把长寿和延寿搞错了,这里的闼览被人误解为萧挞凛,萧挞凛显然不是萧排押的父亲,这里的子可能是指族子。也有可能指的是萧排押的父亲萧闼览,闼览挞凛发音差不多。统和二十二年(1004),萧绰大举入侵宋朝,她的目的是以战逼和。萧挞凛、萧排押率领着先锋军先行进发,萧绰的大军跟在后面。辽军在大名府设伏,重创宋军,萧排押俘虏了大名府的四名官吏,献给萧绰。之后萧排押又率领渤海军攻破德清军。这一场战斗尤为激烈,德清军的守将全都战死了,没有人投降。但是辽军遇到了意外,萧挞凛被宋军的床子弩打死了。按照契丹语墓志《萧敌鲁副使墓志》的记载,萧挞凛之死对辽军的影响是巨大的。萧绰恸哭。萧绰都受到那么大的影响了,辽军在自然士气低落。萧绰只能让萧排押接替萧挞凛的职务。之后她又派北院大王耶律室鲁攻破通利军,作为报复。之后就是与宋朝和谈。 萧绰死后,隆绪讨伐高丽,他根本就不会打仗,宋辽战争是萧绰打的,他只是参与。模仿和实践是两回事。他被高丽人打得落荒而逃,这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也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次亲征。他甚至还不如父亲耶律贤。耶律贤率领二十万人马能压制宋朝,隆绪率领四十万人马被高丽打得落荒而逃。辽国盛世跟他没关系,不过是萧绰执政的时候他刚好在位。以萧绰留下的家底,只要他不是秦二世和司马衷那种人,都会有所谓的盛世。 隆绪被高丽打败后,就再也不敢亲征高丽了,开泰七年(1018),他派萧排押攻打高丽,惨败。萧排押被免职。隆绪在当儿皇帝的时候一直在做统帅的梦,他亲政后历时近十年(1010—1019)的高丽战争就是个笑话。他一辈子都是平庸、懦弱的,因为庙号好看,居然有人觉得他有能力。 #萧绰##萧太后##萧燕燕#
契丹人的精神世界 耶律德光对入主中原有执念,他的死因是从中原退出去以后,得了抑郁症,加上热疾死的。中原史料把他曲解成纵欲死的。这里有必要说一句,德光确实好色,后晋的宫人都被他和契丹贵族带走了。但是他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是素质很高(对内)、极负责任的契丹统治者,和阿保机、萧绰、耶律大石可以并列为最优秀的契丹统治者。这种人不会因为私人欲望死去的。 罨撒葛(德光之子)对儿子有执念,他只有一个或两个女儿。作为耶律璟的弟弟,正统继承人,他在耶律贤篡位以后不敢起兵,只知道跑。要是他有个儿子是能对抗耶律贤的,但是他没有。在萧绰生出皇子以后,他就气死了。 耶律贤对父母有执念,他并不是病秧子,他的死因是在父母遇害的地方悲伤过度。耶律阮活了35岁,他也活了35岁。他就是想在父亲这个年纪,去他们遇害的地方看看。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早死。萧绰想救他,就把他带到了焦山,但是他到达焦山的当天就死了。 萧绰在刚当皇后不久,父亲萧思温就被述律平家族的人暗杀了。他们以为萧绰会倒台,但是没想到耶律贤爱她,并没有废后。在萧绰生出皇子以后,她的后位就永远牢固了。这件事对萧绰影响很大,她随即认萧干为父。古代人最重视父母,萧绰自然很爱萧思温。她对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有特殊情结,她的情人、最倚重的大臣韩德让就比她大很多。或许是青年丧父对她的影响,让她觉得和年纪大的男人在一起更有安全感。 耶律贤有点病态,萧绰是希望隆绪做个健康的人的。但是他并不健康。隆绪因为父亲早死,母亲太强大。他一辈子都活在母亲的影响之下。他是个平庸、懦弱的人。而且由于萧绰和韩德让有情人关系,他很讨厌韩德让(详见《论隆绪和韩德让的关系》)。他是希望有个爹的,但必须是自己选择的爹。后面的张俭就是典型的。他跟耶律贤眷恋父母不同,他是一点都不想见父母的。 他38岁才亲政,亲政时间只有22年,比萧绰的执政时间要短。对他来说,自然是活得越久越好。他的性格是虚荣放纵的,只是在萧绰面前还像个人。在萧绰死后,他就露出了真面目。隆绪是一个混吃等死的人,开启谄媚、奢侈之风,而且他多疑,喜欢惩罚大臣,他的令人作呕之处在耶律弘基身上被放大了。 耶律宗真是渴望爹的,他是辽国性格最别扭、最儒化、最厌女的皇帝。隆绪对于他来说也算早死了。他曾因为一个大臣会画隆绪的画像而免除了他的死刑。宗真就是纵欲死的,在妻子生完最后一个孩子后,就把别的女人弄进宫,这种事只有他干得出来。不过他一个孩子都生不出来了。宗真是一个中上的君主,他的早死对辽国来说并不是好事。他是狗屁隆绪之下的贤君,他是萧绰之下的贤君。 契丹人对正统的执着比汉人还强烈,辽国有九个皇帝,但只有五座陵墓。所谓的正统是指正统的皇位继承人。阿保机葬在祖陵,德光葬在怀陵,都在契丹人祖地。耶律阮葬在显灵,东丹国那片,因为耶律璟不搭理他,让他陪他爹好了。耶律璟葬在怀陵,因为耶律贤不搭理他,也让他陪他爹。耶律贤葬在乾陵,乾陵挨着显陵,因为他想和父母在一起。隆绪葬在庆陵,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统,而且到了萧绰时期,她已经解决了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三脉的斗争。另外两支作不起妖了。隆绪就葬在了契丹人祖地。宗真、弘基也葬在庆陵。 天祚帝在给金人的降表里面一直在强调自己是正统,而且他最后葬在了乾陵,因为耶律贤和萧绰是他的祖先。从耶律贤开始,每一任皇帝都是他的后代。 #契丹##辽国##契丹人#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