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t◎i℉ qsqqbl
关注数: 23 粉丝数: 157 发帖数: 22,627 关注贴吧数: 26
终局还是开局?国产CPU第一股之战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bd.baidu.com%2Fnewspage%2Fdata%2Flandingshare%3Fcontext%3D%257B%2522nid%2522%253A%2522news_9367233894787270895%2522%252C%2522sourceFrom%2522%253A%2522bjh%2522%257D%26isBdboxFrom%3D1%26pageType%3D1%26rs%3D2877746024%26ruk%3DCVGIW782FQVU74fo8zQ2_g%26urlext%3D%257B%2522cuid%2522%253A%2522_82Vil8Svi0ouS88_u2T8jOWH8goiHaC_avauYiO2uKz0qqSB%2522%257D&urlrefer=2018c654392de58eeabbe64e6d1561b2 在国产CPU市场和产业链成熟的背景下,x86和Arm架构同样是获取了大量资本投入、购买现成的架构与IP、借助现有渠道顺势切入,在最近两年的收入和利润总额趋势上增长迅猛,但若算盈利质量和ROI,反而是坚持自主架构、被默认为市场“钱景”不足的龙芯,是财务层面上最健康的、也最可持续的。 纵观国产CPU产业,在已有生态繁荣景象的吸引下,一些参与者是没有必要、没有动力、也没有时间去探索更为深入的“技术基座”的,毕竟市场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但这不代表就能回避更长远的问题,因为,当CPU架构的定义权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问题始终是难以回避的。 无论股价如何,那些具备技术能力、坚持自主创新的国产CPU玩家,都将逐渐占据更多的公开市场份额。对于引进派CPU来说,上市可能就是目标,是终局。但对于以建立自有生态为目标的龙芯来说,上市只是新征程的开始,是开局。
想不通,采用arm指令集又不用安卓生态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用arm指令集做手机/平板,就是蹭AA生态 如果用arm指令集做桌面、服务器CPU,好像除了Linux基础生态也蹭不到什么?那目的是什么? 看看飞腾说的: 【 飞腾分享说,为了成熟生态放弃自主设计,则有后门风险,违背安全初心; 将自主可控狭隘或刻意解读为指令集自研而放弃生态,则属沽名钓誉,违背了科学规律,牺牲了用户体验和系统可用性,无法满足应用需求。 】 仔细品读发现 1)飞腾说的:“为了成熟生态放弃自主设计,则有后门风险,违背安全初心” ,指责的是兆芯和海光。 2)飞腾说的:“将自主可控狭隘或刻意解读为指令集自研而放弃生态,则属沽名钓誉,违背了科学规律,牺牲了用户体验和系统可用性,无法满足应用需求”, 怼的是龙芯申威。 根据授权协议,飞腾也不能做手机吧,所以飞腾只能做桌面服务器。那飞腾口口声声的不放弃的生态是什么?就是arm的那可怜的桌面服务器生态?那龙芯申威又放弃了什么? 申威本来就什么也没有放弃。龙芯放弃的是MIPS基础生态,而龙芯的预案是翻译MIPS应用,但是发现下游的适配热情超过了预想,翻译的预案竟然用不上了,LA的基础生态已经基本建成,开源应用生态也达到MIPS水平。所以现在看来,龙芯换指令集也并没有放弃生态。飞腾的指责毫无道理,飞腾的认识非常肤浅。 按照龙芯的说法,要平滑的更换指令集,需要同时有2+3+3+2的10个能力。飞腾认为自研指令集就等于放弃生态,是不是可以理解成飞腾自认为没有平滑更换指令集构建基础生态所需要的全部10个能力? 那飞腾紧贴arm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很不想承认,但这两年看到的事实是: 1)飞腾在帮arm建设桌面/服务器应用生态 2)飞腾在商业上竞争、在舆论上打击国内构建自主生态的国产CPU,客观上帮到了arm/x86,阻碍了自主生态的建设。
新体会,自主指令集是国产CPU成功的必要条件 根据“智猪博弈”的博弈理论,说说我对自主信息技术的体会 中兴事件前,在信息技术这一块,在能买到cpu和操作系统的造不如买的环境下,在我们比较弱小(小猪)的时候,我们搞自主研发试图取代IA是完全没有成功的希望,能稍微做的好一点的是买cpu做组装,比如联想,能做的很不错。如龙芯申威这样的,是注定不能成功的,能坚持20年不死还能保持下来一支精干小巧的研发团队,已经是最大的意外中的意外收益了,但仍然是不能成功的,20年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更不要说龙芯申威之外的了,比如via。 相反,只有在中兴事件后切实存在买不到CPU的现实威胁,“智猪博弈”的博弈论失去了土壤,造不如买被摒弃后,自主信息技术体系才受到重视。于是才有了信创这样的必要条件之一——自主cpu的一个受保护的初始应用试错市场。 但是信创只是一个初始应用市场,且不可能永远存在,而在更大更主要的开放市场造不如买仍是现实。如何从保护市场过渡到开放市场,这就要说到另一个必要条件,生态割据和指令壁垒。 如果没有指令壁垒和生态割据,同指令的国外性能更高的产品随时无阻碍的能替换国产性能低的产品。所以指令壁垒和生态割据是弱小自主cpu生存的保障之必要条件。 受保护的初始应用市场可以让自主cpu在婴幼儿期得到试错长大的机会, 指令壁垒和生态割据可以让自主cpu在自己的根据地进一步发育,迭代,优化,提升性能,不至于在壮大前就被替换。 所以自主cpu要在弱小的时候能生存并发展壮大,最后能与国际列强抗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必须有中兴事件(在婴儿青少年期),才有可能出现一个受保护的初始应用试错市场,比如信创 2,必须有生态割据和指令壁垒,作为根据地保障发展壮大,并通过兼容蚕食x86的领地。任何蹭生态做x86/arm的都注定不可能在开放市场成功。 结论是只有自主指令集生态才有一线希望可能成功,(当然不一定能成,蹭生态则一定不能成)自主指令集是国产CPU成功的必要条件 纯理论探讨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