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t◎i℉ qsqqbl
关注数: 23 粉丝数: 158 发帖数: 22,627 关注贴吧数: 26
KX-U6780A的主频是2.7Ghz,其spec2000 的int base 应该是 1560分左右。 如果兆芯的KX-U6789A 也跑个spec2000能有几分?GCC 估计只有1600左右。这个才是隔壁买办根本不敢面对的。 众所周知,ZX-A 就是 VIANano 的马甲,微结构是 VIA 收购的美国 IC 设计公司设计的“以赛亚”,在当初拿给相关部门检测的时候,连 Nano 的标签都没改(汉芯好歹把摩托罗拉的标签打磨掉了,爆芯也重新印了logo),其性能也惨不忍睹。根据 VIA 官网的白皮书显示,Nano 在 1.2+G 主频(估计睿频到 1.3G-1.4G 了)下使用未知版本的 GCC 编译器下的 SPEC2000 整数为 799,浮点为 696。而根据第三方测试 VIANano 使用 GCC 的 SPEC2000 整数为 551/G。上图G大实测的ZXA的SPEC 06的IPC为5.23分/GHz,对应sepc2000的551分/GHz 那么kx6780A的 spec06的IPC 实测为 5.74/GHz,对应 spec2000应该是604.7分/GHz KX-U6780A的主频是2.7Ghz,其spec2000 的int base 应该是1632左右。但频率升高,IPC会下降,(G大实测13代酷睿1GHz时IPC为 16.7分/GHz,2.5GHz时为16.0分/GHz)如果实测spec2000的话,按照酷睿的IPC 与 频率的比例,2.7GHz主频的KX-U6780A的SPEC2000的int得分估计只有1564左右。 龙芯3A5000 的sepc06的int base实测是26.6分,是KX-U6780A实测的15.5分的1.72倍。 龙芯3A5000的spec2000的int是2692,是KX-U6780A估算的1564分的1.72倍。 符合的非常好。谣言止于智者,隔壁所谓的龙芯spec06 编译器特殊优化的毫无根据的谣言可以休矣。 芯吧的绝大多数也都关注了其他cpu吧,经过这么多年,也都了解了英特尔的臭名昭著的鸡血编译器ICC 只是个跑分专用编译器,能把实际性能虚标50%以上。然而尽管ICC跑分高,但是因为用ICC编译的通用程序运行基本都会出错,通用应用根本没有ICC什么事,比如信创就没有哪怕一款ICC编译的应用。可笑的是ICC这种只能跑分的编译器却成了买办抹黑真正自主CPU的工具。
KX-U6780A的主频是2.7Ghz,其spec2000 的int base 应该是 1560分左右。 如果兆芯的KX-U6789A 也跑个spec2000能有几分?GCC 估计只有1600左右。这个才是隔壁买办根本不敢面对的。 众所周知,ZX-A 就是 VIANano 的马甲,微结构是 VIA 收购的美国 IC 设计公司设计的“以赛亚”,在当初拿给相关部门检测的时候,连 Nano 的标签都没改(汉芯好歹把摩托罗拉的标签打磨掉了,爆芯也重新印了logo),其性能也惨不忍睹。根据 VIA 官网的白皮书显示,Nano 在 1.2+G 主频(估计睿频到 1.3G-1.4G 了)下使用未知版本的 GCC 编译器下的 SPEC2000 整数为 799,浮点为 696。而根据第三方测试 VIANano 使用 GCC 的 SPEC2000 整数为 551/G。上图G大实测的ZXA的SPEC 06的IPC为5.23分/GHz,对应sepc2000的551分/GHz 那么kx6780A的 spec06的IPC 实测为 5.74/GHz,对应 spec2000应该是604.7分/GHz KX-U6780A的主频是2.7Ghz,其spec2000 的int base 应该是1632左右。但频率升高,IPC会下降,(G大实测13代酷睿1GHz时IPC为 16.7分/GHz,2.5GHz时为16.0分/GHz)如果实测spec2000的话,按照酷睿的IPC 与 频率的比例,2.7GHz主频的KX-U6780A的SPEC2000的int得分估计只有1564左右。 龙芯3A5000 的sepc06的int base实测是26.6分,是KX-U6780A实测的15.5分的1.72倍。 龙芯3A5000的spec2000的int是2692,是KX-U6780A估算的1564分的1.72倍。 符合的非常好。谣言止于智者,隔壁所谓的龙芯spec06 编译器特殊优化的毫无根据的谣言可以休矣。 芯吧的绝大多数也都关注了其他cpu吧,经过这么多年,也都了解了英特尔的臭名昭著的鸡血编译器ICC 只是个跑分专用编译器,能把实际性能虚标50%以上。然而尽管ICC跑分高,但是因为用ICC编译的通用程序运行基本都会出错,通用应用根本没有ICC什么事,比如信创就没有哪怕一款ICC编译的应用。可笑的是ICC这种只能跑分的编译器却成了买办抹黑真正自主CPU的工具。
这两家的合作注定要失败 这两家的合作注定要失败 2023年07月22日 21:07 独孤依风 日前,中国电子与华为决定合并鲲鹏生态和PKS生态,共同打造同时支持鲲鹏和飞腾处理器的鹏腾生态。根据官方的宣传,合并后的“鹏腾”生态将充分发挥中国电子和华为的各自优势,双方将秉承“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产业共建、繁荣生态”的原则展开深度合作。然而,从IT发展史上看,生态合并方面,从来不是互利共赢,而是赢者通吃,占据优势的一方把劣势一方吃的一干二净。在本次生态合作中,飞腾很可能成为最大的牺牲品sohu.com/a/705309362_119416 结语 几年前,飞腾被CEC收购,显然是想依托于CEC进行垂直整合,形成PKS生态抢占市场,通过CPU和OS的高度耦合排除竞争对手,规避CPU的直接市场竞争。同时,依托CEC麾下的企业形成CPU+OS+数据库+中间件+云计算等的联盟,通过提供最终解决方案的模式抢占市场,这导致只要CEC涉足的行业,或者CEC强势介入的市场,飞腾都可以借助CEC的力量抢到订单。 如今,鲲鹏生态和PKS生态合并,这使过去飞腾依托于CEC进行垂直整合的封闭体系变相对华为开放了,当然,这种开放是双向的,华为可以进入CEC的体系内,飞腾也可以进入华为的体系内,只不过,由于飞腾CPU在多个维度逊色于华为,华为可以轻易打入CEC的体系侵蚀飞腾的原本的市场,而飞腾很难反打华为。 长此以往,只要华为供货稳定,飞腾的现有的市场将被逐步侵蚀,或成为本次生态合并的牺牲品。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