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在
当年明月在
关注数: 31
粉丝数: 370
发帖数: 19,163
关注贴吧数: 3
浑源话,窝落埘(wō lào shí)或(wō lào chi) 窝落埘。埘:shí,古代称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说文》:鸡棲(qī)垣为埘。《尔雅》:“鸡栖于杙为榤(jié),凿垣而栖为埘”。榤:jié,指鸡栖息的木桩。《毛诗》:鸡棲于杙为榤。本地人轰鸟雀时喊:窝落埘(wō lào shí)。意思应该是:回窝上架休息去吧。
【明月谈】第六期:见义勇为——从道德到法律(下) 本期话题有点长,上期没发完,本期继续发。要看上期内容的吧友请点击下面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4316396793?pid=82817471542&cid=0#82817471542
【明月谈】第五期:见义勇为——从道德到法律 这是给某节目写的一篇文字稿件,所以文中有些地方略微吹牛。有点长,写了差不多一星期,也不知道大浑源吧有几人能看完。
牛X不牛X,听完再说
看大师怎么忽悠你
媒体:有的贴吧承包1年20万 网友称百度血友病吧“被卖”引发关注
昔日闻名“救人村” 今日哄抢事故车 央视国际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ctv.com&urlrefer=992e9b51be8cf72145cc4a19e576c367 2007年01月26日 11:38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9点新闻):前不久,山西大同市浑源县境内发生了一起卡车翻车事故,车上拉的货物被附近的村民哄抢一空。让人吃惊的是,这个村竟然是昔日远近闻名的“救人村”。 车祸发生后,车上的花生洒落一地,附近的一些村民不仅没有积极营救,反而哄抢货物。有些村民还将整袋整袋的花生米扛回了家。 车主:总共5吨,现在成这样了,也不知道抢了多少,现在至少也有50代被拿走了,总共拉了一百零几袋,将近损失两万多块钱,三分之二没有了。 随后记者前往村子进行采访,意外地听到了一个更加令人惊讶的消息,哄抢花生米的村民竟然属于一个因经常救人帮人而美誉度极高的“救人村”。 记者:这里是大同市浑源县东圪坨铺村,因为村子紧邻的这条公路坡陡弯急 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村民们曾无数次从交通事故中救起伤员。 村民杨卫府:那个弯过大,外县的车,车跑得快,一跑这里,不是冲到那儿,就是从这儿掉下去了。 三年前,大同市《雁北文艺》的主编左良忠路过东圪坨铺村时,就亲眼目睹了东圪坨铺村村民救人的感人一幕,并进行了报道。从此,东圪坨铺村被誉为“救人村”。据了解,从1976年至今30年间,东圪坨铺村村民总共挽救了200多名车祸伤者的生命。 记者:2002年的3月20日,为了表彰和弘扬东圪坨铺村民的义举,大同市公安局和大同市公路分局等单位联合在此树立了“救死扶伤 万古流芳”的碑。 没想到,现在“救人村”竟然干出了损人的事,一些村民对此也大摇其头。 杨卫府:你不应该拿人家的东西,名誉坏了,那还能不坏,你拿人家东西就坏了。
本地有几家牛肉店,以二焦、四焦兄弟最为著名。店内卖生、熟牛肉,也卖煮好的牛骨头。第一次去吃的时候,着实吃了一惊。硕大的牛骨和古代官员上朝时持的笏板一样大小,这么大的骨头,用筷子肯定无法夹起,只好下手,从盆里捞起一块大快朵颐。
【明月谈】第二期:什么叫做道 《论语》中,常常有关于“道”的论述。例如《宪问》章: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再如《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再如《微子》篇: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天下是“有道”还是“无道”,几乎成了儒家是否身体力行的分水岭。那么,什么是“道”呢? 197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教授进行了一个实验。把征募来的通过了专门测试的受试者——24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作狱警,一组扮作犯人。实验计划是十四天,但不到一周就宣告终止,原因是该实验对扮演囚犯的实验者造成了伤害。 实验时间很短,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狱警对囚犯的虐待也是逐渐加剧。起初只是不准犯人半夜到厕所方便,只能在牢房内大小便,监狱里很快就充满了公共厕所的味道。 这种臭气熏天的环境让人无法忍受,但狱警通过一系列毫无意义的活动来强迫犯人服从。例如让犯人用手清理便桶,剥夺他们的睡眠,半夜把囚犯拉出来清点人数……。随着狱警对囚犯的羞辱日益严重,有犯人不惜以绝食来对抗,以获得自己的权利与尊严。 斯坦福监狱实验常常让我想起我所在城市的公共厕所,大多屎尿横流,无法落脚,只能踩砖头扎马步小心翼翼地方便。同样,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也是混乱不堪。但大多数人会适应,而不是想办法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有学者认为抽水马桶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因为总有一些人无法忍受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生活的城市像一座巨大公共厕所。我的一位同学,大多数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我曾经问他为何对财富这样执著,他笑笑说,在村里住的时候,一直都无法忍受周围的牛粪味儿。 所谓“道”,便是一个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孔子对礼崩乐坏的春秋无法容忍,但致力于仁;孟子对杀人盈城的战国不愿适应,便致力于义;屈原觉得这个世界遍地污浊,不惜投江而死。这些名垂千古的圣贤,无论激进还是温和,都致力于改变社会,改变人类原有的生存环境。
【明月谈】第一期:弘扬传统文化和过圣诞节矛盾吗? 发不上来,一楼先留给大百度。
折松煮大肉,醉后读春秋
先师孔子行教像 先师孔子行教像,相传是唐吴道子画,清人改画刻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画像上的孔子,腰间佩剑,两手当心,弯腰如磬形,一副温良恭俭让的形象。这种姿势古人叫“磬折”。磬折一词,见《庄子·渔夫》: 今渔父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应,得无太甚乎?
“鸡肉泡糕”小考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这两句诗说的是雁门关外的边塞风光。荒村野店、衰草黄沙,在诗人笔下一片荒凉。雁北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世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质朴而热情。如果你去我的家乡浑源做客,就算乡村人家,也一定会杀鸡蒸糕,用最好的饭菜来招待远方的客人。 孔子说:礼失求诸野。近几年读书,蓦然发现,勤劳而朴实的浑源人,保留的竟然是从西周与春秋就有的待客之道。 春秋时期,劳动人民吃些什么?无非是五谷。雁门关外,气候寒冷,不宜种稻。所以北方的五谷是黍、稷、麦、菽、麻。稷是谷子,也称为粟,剥了皮就是小米,是劳动人民的主要食物。黍,就是黍子,剥了皮磨成面可以蒸成糕。糕劳动人民也常吃,但在古代比小米贵重,一般用来招待宾客。 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子路掉了队。有位老头(荷蓧丈人)在田地里锄草,子路就问:“您看见我的老师路过没?”老头很不高兴,对子路说:“你们这些人,一心想做官,说什么书中自有千钟粟。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谁是你的老师?”子路挨了训,恭恭敬敬地拱手而立。老头看子路态度诚恳,就把子路领到家中留宿,并杀鸡蒸糕,做了顿鸡肉泡糕来招待他。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孔子感叹:“你遇到的是位隐士啊!” 春秋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还非常艰苦。翻翻《诗经》,就知民间菜肴以荇菜、卷耳、苦(苦菜)、菲(萝卜)、匏(葫芦)、荠(荠菜)等为主,家禽肉类极其珍贵。当然,《诗经》中也有不少贵族祭祀、宴饮的场景,但钟鸣鼎食,能吃牛、羊、猪三牲的都是卿大夫以及更高级别的贵族。劳动人民一般只有野菜吃,老头用鸡肉泡糕来招待子路,实属不易。 唐代诗人孟浩然到村里的朋友家做客,朋友同样用鸡肉泡糕来招待他。诗人热情洋溢地写了一首诗来记述朋友相见的欢快场景: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吾有忘年交晋老师。曾邀我至他家,杀鸡具黍,把酒言欢。坐在热炕头上,吃着香喷喷的鸡肉泡糕,面对巍巍恒山,温两杯老白干,畅谈历史人文,真正是风景这边独好。
春节前夕探望24年前恒山水库救人英雄刘守斌 今天去探望24年前在恒山水库救人的英雄刘守斌。事先约定的几位朋友临时有事没能成行,伴随我的,只有发动机的轰鸣。路过恒山水库的时候,特意停下,拍了几张照片。
立春
大同博物馆御东新馆 前几天去了趟大同博物馆御东新馆,用手机拍了些照片。博物馆里有不少我大浑源出土的文物,主要是春秋或者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发上来给大家看看。 顺便说一下,博物馆免费开放。不过每周一、农历腊月三十、正月初一闭馆。大家去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周一去。
权威人格 生活中存在两类人,对上卑躬曲膝与对下横眉冷目的。但很多人认为同时具备这两种特征的才是社会精英。西方人把此类人格的称为权威人格,说白了,就是太监与奴才的人格。
又发现了个好地名——奤夿屯
好牛X的店名
古代如何处置官员通奸 2014年11月2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宣布山西4名官员被双开,其中在通报晋中市委原副书记张秀萍、高平市原市长杨晓波两名女官员的问题时都提到了“与他人通奸”这一细节。“通奸”一词再一次成为舆论热点。那么在古代,是如何处置官员通奸的?
永兴杂货店为大窊敬老院捐助了12个快餐杯 上午受吧友田野君子(张建成)所托,到圆梦园对面的永兴杂货店去取该店为大窊敬老院捐助的12个快餐杯,顺手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快餐杯将于元旦敬老活动中送到大窊敬老院。
舜顺饭店 从浑源到大同,沿S203省道行至大同县固定桥村附近,路边有一饭店名为“舜顺饭店”。初见此店,笔者不禁吃了一惊。莫非店主是一位博雅大儒,由于不知名的原因隐居在乡野之中?
是什么原因让他流血又流泪——被遗忘的英雄刘守斌 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这句话放在浑源县大磁窑村农民刘守斌身上,就成了一个笑话。 1991年3月27号,河北保定通往山西大同的客车行至浑源县恒山水库转弯处时,由于车速过快,路有积冰,客车一头栽进尚未完全解冻的恒山水库里。车上10余名乘客遇难,乘务员毕淑兰也被抛在水库中央的浮冰上。路过事发现场的大磁窑村农民刘守斌,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冷刺骨地湖水中,冒着生命危险,经过40多分钟的拼搏,将毕淑兰救回岸边。自己却因为在冰水中浸泡时间过长,落下终身残疾。 刘守斌见义勇为的事迹在媒体上风光了一段日子后,渐渐淡出人们视野。身患神经炎,左半身感觉缺失的刘守斌连生活都成了问题。屋漏偏逢连阴雨,和刘守斌相濡为沫的妻子在2000年因难产去世。刘守斌一筹莫展,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关注时不只无人问津,还被一些人冷嘲热讽——又没人花钱雇你救人,倒霉是你自找的。残酷的现实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刘守斌欲哭无泪。 2000年2月,大同日报刊发记者文尚《揾不尽的英雄泪》一文,报道刘守斌困窘的情况,引起市委、市政府重视。市政法委、市卫生局、省司法厅等各部门领导专门到医院探望刘守斌,浑源县电业局也为刘守斌捐款2820元。在医院治疗一段日子以后,刘守斌病情有所好转。生活,仿佛光明了起来。 然而,14年以后,当我和浑源吧吧友田野君子(浑源敬老车队顾问张建成)、红袖添香、恒山脚下浑源人等吧友经过多方打听,再一次来到大磁窑村刘守斌家中时,却发现被遗忘已久的英雄依然一贫如洗,与老母亲相依为命。刘守斌告诉我,自2000年后,第一次有人来家中探望他。 与刘守斌交谈后,我不禁陷入沉思。当我们不停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时,为什么又对身边活生生的英雄不管不顾?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到底在那里?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结果如此悲惨,还有谁再敢去见义勇为?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为何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救人的行为应该受到激励,为救人而伤残或牺牲后,英雄家里的困境更不能不管。但文明的社会,不能让善有善报只局限在道德范畴。而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机制,施恩与他人,回报于制度。如果现行制度尚未完善,那由NGO(非政府公益组织)来对见义勇为者进行奖励与慰问,我想也没有什么不妥。可惜,目前我国关于这一方面的法律几近空白。草根组织又很难具备所谓的合法性,生存现状举步维艰。
恒山赋 《恒山赋》,作者张乾。批注:大明月。
恒 山 赋 恒 山 赋 全球中华文学奖获得者 乾元氏 神威四海,五百里崇山奔来眼底;地极天枢,百八座峻岭嶪拔北溟。踞朔云而睋南泂,发昆仑而贯东瀛。方地纪而抪地灵,齐天柱而通天宗。披重霄而自致,与元气而相凌。旁望乎东西,群嶘尽为幽侧;犹威夫南面,用资在其峥嵘。 北岳恒山,南华鲲鹏,脱鬐海底,张羽天庭。出地户而入天门,羾九霄而颩太清。激漰三千而洀举,翀翚九万而翜征。燀赫乎宇宙,鼓舞乎烟空。扫荡荒外,簸覆鸿蒙。斗转天动,山摇海倾。怒无所搏,威无所争。雄浑气象,有势无形。右翼南揜,则南缄其南箕;左翼东搷,则东溃而东笼。海若为之踧蹐,天吴为怵惊。盘古开天以直视,羲和倚日以旁瞠。望恒岳者勇,登恒岳者雄。伫则鹰瞵鹗视,行则虎虤龙腾。煊赫帝胄,匡图天下;么眇荛竖,为国争功。 天下独守,灵蛇表其奇阵;天下折脊,宝符授于上穹。胡汉连溶,异族同于乾化;庶方通洽,歧路总于龙从。寒崖崝峭,以拒外虏;暖岚濡忍,以和邦风。正则正也,玄德正气;和则和矣,《南风》和衷。万状协律,三教并行;万众归心,九服共宗。民族多元,文化共融,华夏文明,普天大同。岳名恒岳,中华凭以奋勇;山为国山,国家所以昌兴。 夫岳,生成由坤元,封崇在天命。帝舜始撎祭,飞石有昭灵。国之所保者民,民之所尚者生,生之所切者食,食之所望者丰。有典之邦,必依凭其神化;有道之君,必用佑于生灵。《礼》存大享,《书》著咸秩,诸朝历选,肆觐俱同。于是,绿甲之功既就,玄圭之业已成。 万物伏藏,北方有常,阴终阳始,其道久恒。色为玄者,直道长存;水在兹者,万类可生。骄青傲绿,待欲夏而方荣;茂生盛敷,是所让于域中。冬先春后,宁霃雱而自沴;蕃滋荫庇,乃希春于芿英。德及庶物,力济群生。紫烟升空,祗禋至诚。此盛德之所在,为万方之所追景。帝世民祭曰:“巍巍乎与乾坤而永固,隐隐乎横古今而不绝”;帝赵恒祭曰:“八荒之外,俗变风移;九服之中,道德齐礼”;清人撰恒宗殿联云:“统嵩衡泰华而居尊”。此玄黄承载之所期,众口景仰之所云,恒岳之所以独尊矣。 苍苍天气,纪三光而成象;茫茫后土,镇五岳以成形。地有命岳,以奠坤维。正位辨方,实分埸境。于国之疆,或于时而更治;于岳之称,尝于变而易封。唯北岳之所镇,独以恒而为恒,当千秋之重任,戴万岁之封永。缅眺灵区,回瞻峻崇,万象交辉,天人同庆。以斯山之雄峙兮,亘朔野之标奇;念天地之悠悠兮,唯恒岳之鸿溶!
【崞山学宫】关于《道德经》 《道德经》据说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但老子是谁,西汉时期已经弄不清楚。司马迁《老子韩非列传》就给了三种记载。有兴趣的吧友,请查阅相关文献。本人在此不一一例述。 阐释《道德经》最早的几部经典,先秦文献,《庄子》中有一部分,《韩非子》中有《解老》与《喻老》两篇。西汉文献,可以参阅《淮南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分析,可以参阅司马迁《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 《道德经》流传到现在有三个版本。一是郭店楚简本,二是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三是通行本。下面对《道德经》的解释,多以通行本为例。
【崞山学宫】何为“不朽”? 鲁襄公二十四年,叔孙豹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豹未及对。宣子又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豹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卿世禄,非不朽也。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余谓: 太上立德者,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丘如是。 其次立功者,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是也。 其次立言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迁当之无愧。 今之斗筲之人,戴盆望天,难成一家之言而欲为不朽,马牛襟裾,止增笑耳!夫古今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惟有坚韧不拔之志。盖三不朽者,可与智者道,未可与流俗人所言也。 余,乡野鄙人也。囊日,颠沛流离失所,风尘困顿挣扎。无岩穴处士之行而好语仁义,亦足为羞。然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欲志于道,岂名利焉哉?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三不朽者,余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崞山学宫]——先师孔子行教
[崞山学宫]何为”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联合鲁、宋、陈、卫、郑、曹,七国侵蔡伐楚。楚成王派使臣屈完质问齐人:“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何为“风马牛不相及”?东汉服虔、贾逵注:风,放也。牝牲相诱曰风。①晋杜预注:牛马风逸,盖末界之微事,故以取喻。② 前人注解过于简略,以致后世学者众说纷纭。何为“风巴牛不相及”,须考察牲畜生活习性并结合历史文献,抽丝剥茧。 一、 《书·费誓》:鲁候伯禽建都曲阜,东郊徐夷、淮夷作乱。鲁候起兵征讨,在费地誓师: 嗟!人无哗,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善敹乃甲胄,敿乃干,无敢不吊!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马,杜乃擭,敜乃穽,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汝。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 以孔颖达《尚书正义》注,古代放牧的方式是“出之牢闲,牧之野泽”③,所以鲁候要求“杜乃擭,敜乃穽”,要掩盖捕兽的工具,填塞捕兽的陷阱,免得误伤牛马。如果“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失主不得违反军令离开队伍追捕。有得到他人马牛臣妾不肯归还失主者,同样军法处置! 很明显,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并称,都指逃亡丢失。马牛缘何风佚?孔颖达从服虔、贾逵说,认为马牛是因“牝牡相逐而至放佚远去”④。 马牛风佚,意思就是马牛在发情期间,走失了! 动物在发情期跑出去找配偶,走失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儿时在农村生活,村里倒有专门负责为牛马交配的牙人,牛马在固定的地方进行交配,走失情况较少。然考之《吕氏春秋·季春篇》,古代牲畜发情期,要将牛马成群地放牧在野外,雄性牛马追逐异性,完成媾合。⑤服虔、贾逵认为风兼有放与雌雄相诱的含义,也是如此。 牛马因发情走失,若被人捡到占为己有,不肯归还失主,势必引发纠纷。所以《左传》里,楚国的使者先强调楚与齐距离的遥远,就算齐国的牛马因发情走失也不至跑到楚国去,双方素无瓜葛,齐国何必兴师动众讨伐楚国? 二、 《庄子·天运》里有一段孔子与老子的对话。老子说:“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自为雌雄,故风化。”可见先秦典籍中,风确有诱引、交感的意味。所以汉儒服虔、贾逵,晋代杜预,唐代孔颖达,都如此理解。 不过明末张岱的解释是: 马喜逆风而奔,牛喜顺风而奔,北风则牛南而马北,南风则牛北而马南,故曰“风马牛不相及”也。⑥ 此说较为牵强,姑备一说。 注释: ①洪亮吉《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P273。 ②杜预注,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P329。 ③孔安国传,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P564。 ④孔安国传,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P566。 ⑤《吕氏春秋·季春篇》:是月也,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与牧。高诱注:累牛,父牛也;腾马,父马,皆将群游,从牝于牧之野风合也。 ⑥张岱《夜航船·卷十七四灵部·走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P361。
《上帝的决定》——崞山学宫司业大明月响应祭酒duz2555 商人、官员、教徒死后去见上帝,由上帝决定他们该去天堂还是地狱。 上帝满脸慈祥:“孩子们,和我说说你们的生前吧。“ 商人说:“尊敬的上帝,我生前是个卖面包的商人。我做的面包松软香甜,顾客都喜欢。我由此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两个孩子也争气,考上了大学。我的家庭很幸福,我感觉自己像生活在天堂里。” 上帝微笑着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你让顾客满意,自己也得到了实惠。你应该上天堂。” 官员掠了掠了头发,慢条斯理地说:“我生前主持过不少业绩工程,政声不菲。当然,有人找我办事,我也接受他们的馈赠,大家互惠互利嘛。我生活富足,临死前我把钱都捐给了教会,我认为自己应该上天堂。” 上帝笑了:“孩子,你这是以权谋私。虽然你最后把钱都捐给了教会,但因为这样我就让你上天堂的话,那等于我接受了你的贿赂。你还是投胎人间,重新做人吧。” 教徒毕恭毕敬地给上帝鞠了一躬:“仁慈的上帝啊!我是您的忠实子民,我的信仰无比虔诚。我生前勤劳而节俭,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任何不良爱好。我穿的内衣和袜子都是补了又补,我都不舍得给儿女买水果吃。可我帮助过很多人,我把所有积蓄几乎都捐给了教会,我希望留在您的身边。” 上帝皱了皱眉:“oh ,my god! 你不只虐待自己,还苛责自己的孩子。我把你留下来,恐怕你又要来折磨我了,你还是下地狱吧。”
文人相轻 @duz2555 给五爷灌点封建流毒。
错误的根源 @duz2555 发个帖子,崞山学宫大明月对五爷在浑源吧孤军奋战以示人文关怀。
巧言令色,鲜矣仁——专答zdzsdld老兄 前段日子老兄问我对《论语》中“巧言令色,鲜矣仁”如何理解。由于前段日子家里事情诸多,所以没来得及答复老兄。甚为抱歉,今日就“巧言令色,鲜矣仁”,用我以前写过的一些文章,作一番浅显的见解。
一个普通人离杀人有多远 文章来自网络,有点长。只给喜欢思考的人看,脑残请自行滚粗。
温岭杀医凶犯接受采访:医生自作孽不可活
托长然兄洪福,中了28.5万元大奖 早上送别前往大帝都的长然兄回家,一进巷口,捡到一个小塑料袋,里边装的是汽车配件的出库单。
是拾金不昧还是应该与失主索取报酬? 请大家讨论一个问题。假如你的手机或钱包落在出租车上,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给你送过去了。你口头表示感谢,出租车司机说,你真要感谢我的话,给上50油钱吧。请问,这50元钱你觉得应该给不应该给?你是否觉得出租车司机品德有问题?
本帖呈zdzsdld老兄参阅 公元779年,吐蕃赞普(这个称谓的意思大约相当于国王)墀松德赞主持建成了著名的桑耶寺,这是吐蕃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佛寺,寺内既有佛像供奉,也有僧伽组织,佛教的本土化就此开始。作为新兴的外来宗教,佛教与当地传统的苯教自然形成了竞争的态势。于是,为了表示对两教一视同仁,也为了让两教人士增进了解、和谐共处。墀松德赞把苯教名人和佛教僧侣一并安置在桑耶寺里。但是完全出乎意料,吃斋念佛、与人为善的佛教徒居然容不下苯教徒。佛教徒提出严正抗议:一国不能有二主,一个地区也不能有两个宗教,如果赞普不肯废除苯教的话,所有印度僧侣宁愿回国。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苯教徒在自己的祭祀过程中需要宰杀很多牲畜,这是他们固有的宗教仪轨,本来无可厚非,但同在桑耶寺的佛教徒自然不能容忍有人在寺院杀生。杀生还是不杀生,这对两家宗教来说都属于原则问题,原则问题总是无法妥协的。 我们不妨假想一下,桑耶寺就是世界全部,寺里的人没可能走出寺外,以寺院的中轴线为分界,苯教徒和佛教徒各居一边。看上去,大家都可以各行其是,互不越界,然而问题就是彼此都可以看到对方。那么,苯教徒可以容忍佛教徒不杀生,佛教徒却不能容忍苯教徒杀生。出于对信仰的真诚,佛教徒必然会越界干涉,甚至可能不经物主的许可而私自放走那些待宰的羔羊。即便苯教徒有着足够的强横和谨慎,以致于佛教徒的干涉无法奏效,但虔诚的佛教徒仍然会继续干涉下去,至死方休。
老梁观世界之最强大脑不一定是天才
浑源吧俩老贼——duz2555与zdzsdld 《论语》里有个故事,孔子去原壤家做客,原壤不出门迎接,在家里叉开双腿坐着等孔子。孔子很生气,边用拐棍敲原壤的拐骨疙瘩边骂:“你小时候就是个灰猴儿,长大了又不好好学习,老了也没尸首,真是个老鳖子。” 孔子为什么生气呢?因为古代人的坐不是像现在浑源人一样两腿盘住坐在炕上,而是两膝跪席,臀部放在脚后跟上的这么一种坐姿。两腿叉开对人,是非常不礼貌的一种行为。《史记》记载,郦食其去见汉王刘邦,陆贾去见南越王赵陀时,刘邦与赵陀也这样“箕倨”而坐,弄得郦食其和陆贾很窝火。 《论语》中这个故事的原文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翻译成现代汉语,总要失去一些原意。尤其是“长而无述”这一句,大多数人翻译成“长大了也没什么成就”。 依大明月认为“长而无述”的“述”,应该和孔子“述而不作”的“述”同意。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非常喜欢学习的人。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五十知天命之年,学易经尚且“韦编三绝”。可以这么说,孔子的一生都在学习,风尘困顿中如此,颠沛流离中仍然如此。 很多人欣赏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那孔子的“学而不厌”是什么精神呢?这是春秋时期士的精神!用易中天的话说,就冲这一点,我衷心佩服他老人家。 不过大家需要注意,孔子的学与教,和我们现在为考大学“两眼一睁,学到黑灯;学了半天,求也不顶”可不一样。孔子的学与教,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是军事方面的内容。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自豪了,古代的华夏民族,大气而雍容,崇文必然尚武。孔子的父亲,孔子本人,都是武林高手。 孔子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相对于夏、商,孔子更欣赏西周高度发达的文明。直到七十岁时,孔子仍然在整理《诗经》,使“风雅颂各得其所”。孔子的“述而不作”,基本是对周文化的传承。实事求是地说,到春秋晚期,礼崩乐坏。如果没有孔子整理诗书礼乐,那中华的文明无疑要黯淡许多。 近代研究《论语》的集大成者程树德先生说过:“文化者国家之生命,思想者人民之倾向,教育者立国之根本。凡爱其国者,未有不爱其国之文化。” 一个有志向的人,是不会停止学习的。孔子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学习,年老了没有知识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是非常可耻的。用苏轼的话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此处掌声,有请贴吧励志男,帝都才子北理工高才生苦大师。@苦丁茶更香 ) 那么,我上面罗哩罗嗦说了这么多,和这俩老贼有什么关系呢? 这俩老贼,年轻时都努力过。“肚子无”先生,脚踏三教,左手康德、右手尼采,裤腰带上揙着海德格尔,数年来在贴吧纵横驰骋。“知道知识了”同志乃海归一派掌门,左握量子理论,右轮流体力学,尿出来的是线性代数。近来许是闲得蛋疼,在贴吧忽地异军突起。这俩老贼,本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弘扬科学与文化做贡献,为浑吧后辈做凯模。那知却是一个槽拴不下两个叫驴,你咬我一口,我咬你一口,敢情是要搞基? 大明月曰:殆哉,殆哉!幼虽强学,老不教人,吾不为也。
据说在春分这一天,鸡蛋更容易立起来。有请本吧大神@zdzsdld 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解释这一现象。
米兰家的凉粉 绝版图片镇楼。
二十年后,终于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女同学 毕业二十年后,终于见到了当年心仪已久的女同学。当年她远渡重洋,一去不返,无数个夜里,我黯然神伤。初三同学聚会,再次见到阔别多年的她,在我心情万分激动的时候,她把左胳膊挽着小伙子(她的儿子)介绍给我。小伙子冷冷地看着我,看看比我高一头的小伙子,再看看自己不到一米七的身材,我心里黯然泪下……
“鸡肉泡糕”小考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这两句诗说的是雁门关外的边塞风光。荒村野店、衰草黄沙,在诗人笔下一片荒凉。雁北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世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质朴而热情。如果你去我的家乡浑源做客,就算乡村人家,也一定会杀鸡蒸糕,用最好的饭菜来招待远方的客人。 孔子说:礼失求诸野。近几年读书,蓦然发现,勤劳而朴实的浑源人,保留的竟然是从西周与春秋就有的待客之道。 春秋时期,劳动人民吃些什么?无非是五谷。雁门关外,气候寒冷,不宜种稻。所以北方的五谷是黍、稷、麦、菽、麻。稷是谷子,也称为粟,剥了皮就是小米,是劳动人民的主要食物。黍,就是黍子,剥了皮磨成面可以蒸成糕。糕劳动人民也常吃,但在古代比小米贵重,一般用来招待宾客。 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子路掉了队。有位老头(荷蓧丈人)在田地里锄草,子路就问:“您看见我的老师路过没?”老头很不高兴,对子路说:“你们这些人,一心想做官,说什么书中自有千钟粟。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谁是你的老师?”子路挨了训,恭恭敬敬地拱手而立。老头看子路态度诚恳,就把子路领到家中留宿,并杀鸡蒸糕,做了顿鸡肉泡糕来招待他。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孔子感叹:“你遇到的是位隐士啊!” 春秋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还非常艰苦。翻翻《诗经》,就知民间菜肴以荇菜、卷耳、苦(苦菜)、菲(萝卜)、匏(葫芦)、荠(荠菜)等为主,家禽肉类极其珍贵。当然,《诗经》中也有不少贵族祭祀、宴饮的场景,但钟鸣鼎食,能吃牛、羊、猪三牲的都是卿大夫以及更高级别的贵族。劳动人民一般只有野菜吃,老头用鸡肉泡糕来招待子路,实属不易。 唐代诗人孟浩然到村里的朋友家做客,朋友同样用鸡肉炮糕来招待他。热情洋溢地诗人写了一首诗来记述朋友相见的欢快场景: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吾有忘年交晋老师。曾邀我至他家,杀鸡具黍,把酒言欢。坐在热炕头上,吃着香喷喷的鸡肉泡糕,面对巍巍恒山,温两杯恒芪康老酒,畅谈历史人文,真正是风景这边独好。
奢侈的妙用——明月谈(第三期) 国人持家,历来以勤俭节约为美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子孙,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在论及奢侈与节俭的利弊时,孔子说:“奢侈的生活会让人高傲而不懂得谦逊,节俭的生活又会让人觉得寒酸鄙陋,但与其提倡奢华排场,还不如寒酸鄙陋些为好。 然而,治世以仁义,乱世用权谋。 西汉高祖五年,诸候尊汉王刘邦为皇帝。群臣饮酒争功,醉后拔剑击柱,大呼小叫者不可胜数。汉高祖刘邦从心里担忧这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这些亡命徒会犯上作乱,于是请大儒叔孙通制作礼仪。汉七年,长乐宫建成,众臣以等级次序参拜皇帝,没有一个敢喧哗失礼的。刘邦心下大喜,说了一句含义深刻的话——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汉高祖八年,萧何营作未央宫。刘邦大怒,对萧何说:“我与众诸候苦战数年,成败还不可知,你为何把宫室修得如此华丽壮美?萧何回答:“正因为天下方未定,我才如此。宫殿不壮丽雄伟就不足以显示皇家的威严!”刘邦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于是转怒为喜。 奢华的排场,会让人产生巨大荣誉感。繁杂的仪式,又能让人对膜拜的事物产生敬畏与认同,儒家与历代统治者深谙此道。所以勤俭持家,作为个人修养还行得通。要论治国,该奢华的时候,是必须铺排张扬的。百姓会以国家富足为荣耀,并由此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 也许是些歪理,姑且当作笑谈。
给敬老院的老人们争取到白面、肉馅和防寒帽了。总算办了点实事 昨天和几个朋友闲聊,说起浑源吧。一个在圆梦园卖衣服的张姓朋友说:“大明月,你是每天在浑源吧嚼啥毛哩?”我说:“我写文章哩么,咋就成了嚼毛了?”他说:“写啥文章哩,我就见你骂人了。你就不能干点实事?”一句话把我给问了个面红耳赤。我只好讪讪地说:“元旦敬老车队有个活动,去裴村敬老院给老人们包饺子,我准备参加。” 张姓朋友说:“这还像回事。我也没参加过公益活动,你要去的话,我就给敬老院的老人们每人送一顶帽子。” 恒利园幼儿园工作的一位朋友说:“这活动挺好,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老人们也挺孤单的,应该经常去看看。不过你们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呀?如果是真的话,我回去和同事们商量一下,我们出包饺子的白面和肉馅。” 我说:“去年贴吧的田野君子,还有恒山愚人他们就做过一次活动。还给我打电话了,不过那天我有事没去。听他们说活动挺成功,有人去探望,老人们很高兴。今年我反正是肯定去。” 恒利园工作的朋友一拍桌子说:“好!那这事就这么定了。” 我说:“绝不食言!我现在就给田野君子打电话。”
下午3点45分左右,九州家电附近有抢包的 下午3点45分左右,九州家电附近有抢包的,一位正在路边行走的女孩被抢,人摔倒在地,爬起来两眼泪汪汪的,抢包的两个家伙骑摩托车跑了。
给井盖儿上压红纸,有什么讲究? 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人给井盖上压红纸,有啥讲究哩?有用小石头压的,有用胶带纸粘的,今天直接看见红纸上压了块半头砖,我勒个去。
明月谈——胡扯也是有营养的(第一期) 某天在网吧上网,对面坐了两后生也在看浑源吧。边看边笑骂,看浑源吧这帮SB,弄得我如坐针毡。这大浑源吧咋就给人留下了这印像?弄得我心里也有些不舒服。所以暂时发这么一帖,针对贴吧的一些争论,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之所以弄了这么一个题目,是效仿腾讯的《夜夜谈》,希望也能胡扯出些营养来。
大诚挚推荐:《百家讲坛》走下神坛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IzNDg2NjE2.html&urlrefer=fc46705ec111d5f6d4d8af2b6ed74b80
苦大师是孔乙己,大师小号是丁举人,大多数吧友是鲁镇看客 对比中学课本《孔乙己》原文:大家对号入座吧。 最近阅读勒庞研究法国大革命的著作《革命心理学》,正好看到这么一段话: 不宽容首先源自于心灵所产生的义愤,它深信自己掌握着最精确凿无疑的真理,对于那些否认这些真理,因而必定不会根据良善的信仰行事的人,怎么能保持宽容呢?当一个人拥有力量剪除谬误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会容忍谬误呢? 大师小号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正确的,所以极力要纠正苦大师的言论乃至生活方式。虽然在我看来,大师小号费了这么大的精力,来和他眼里的一个“二逼”作斗争,也是非常无聊而荒唐的。 更有意思是的浑源吧一群麻木的看客。我之所以发这么一帖,是因为希望大家理性一些,不要认为苦大师二,就对他专制,就得把他斗争到底并踏上一万只脚才甘心,并因此而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如果你用心思考一下,历史上大多数群众运动之所以发展到最后不可收拾,非得用一些流血暴力的极端的方式来解决冲突,规律就是如此。
通往文明之路 不知道算不算造谣,会不会被请去喝茶。
非物质文化遗产浑源神溪铸钟制作技艺 转自雁北吧。
我如果开个补习班,有人在贴吧骂没? 先声明,本人非职业教师。
给人命定个价 贴吧内针对去年东关小学附近的车祸,有人跟帖说,别要得太狠了。这句话让我很吃惊。 我想,没有任何人愿意拿生命去和他人做交易。但意外事故,也不能不涉及赔偿的相关问题。 能不能给人的生命定价?一条生命究竟可以用多少金钱来衡量?今天我忽然想起这么一个问题来。 列举一下全国近年来的一些案例。
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儒、墨争鸣之仪式与鬼神 昨天一朋友工厂开业,吃完饭顺便去了一趟建于莲花山的海藏寺。炎炎夏日下,数百信徒诵经、跪拜,蔚为壮观。大明月也不能不叹服宗教信仰的力量。可有人说,人不可无信仰,却未必装模作样地走宗教的路。虽说老夫无信仰,可这话让老夫听得也很不爽。 我大浑源吧吧友都清楚,大明月喜欢嚼毛。而且是引经据典地嚼!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血亲复仇! 没吃饱就撑的不行,没喝酒就开始放铜,大明月又来嚼毛啦!
除了拼爹,还能拼什么? 美国经济学巨擘弗兰克·H·奈特曾在一个相当广泛的调查基础上得出结论: 对一个人的未来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是个人的出身,其次是运气,个人努力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禽兽如此,况于人乎! 网上邂逅一基督徒。引经据典,以说明真的信仰,必然可以牺牲一切自己所珍贵。 主说:“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马太福音10:37);又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加福音14:26)。
积怨成魔,博爱成佛——评《西游降魔篇》 前几个月贴吧有几位吧友说看《西游降魔录》看得稀里糊涂的,所以写了篇影评。尽自己的能力分析一下,发在教师吧了,今天再捣腾过来。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