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1734
feng1734
关注数: 12
粉丝数: 87
发帖数: 5,727
关注贴吧数: 0
有没有什么让磁力线聚焦的装置 就像反光碗可以汇聚光线一样,有没有什么装置或结构可以让装置远处某个方向上的磁力线仍然保持一定的会聚性,而不是迅速发散开来?
有什么办法能够把磁铁里的磁场能提取出来么? 磁铁有磁场,这是一种能量吧。有什么办法能把这能量提取出来利用么。比如让磁铁点亮灯泡,灯泡逐渐消耗磁铁的能量,直到磁铁磁性减弱。啥的。
有哪位几何好的同好愿意去看看洛伦兹变换的严格推导么 福克的《时间、空间和引力的理论》,还有刘辽的《狭义相对论》的推导方法都是一样的。其中有一步不讨论符号直接取对数,还有一步把隐函数存在定理反着用。但隐函数存在定理是没有逆定理的。所以感觉都有缺陷。 华罗庚的《从单位圆谈起》第五讲和《典型群》的第四章9-10节都有涉及用几何方法推导洛伦兹变换(主要一步就是由变换保持惯性运动的性质来推导变换的线性性) 我几何苦手,看的好累。哪位有兴趣可以帮忙理解下那最好了。
有哪位几何好的同好愿意去看看洛伦兹变换的严格推导么 福克的《时间、空间和引力的理论》,还有刘辽的《狭义相对论》的推导方法都是一样的。其中有一步不讨论符号直接取对数,还有一步把隐函数存在定理反着用。但隐函数存在定理是没有逆定理的。所以感觉都有缺陷。 华罗庚的《从单位圆谈起》第五讲和《典型群》的第四章9-10节都有涉及用几何方法推导洛伦兹变换(主要一步就是由变换保持惯性运动的性质来推导变换的线性性) 我几何苦手,看的好累。哪位有兴趣可以帮忙理解下那最好了。
这样理解电池的概念没啥问题吧 一般来说,电池(电源)被定义为可以持续提供电流的装置。那么任意两块不同的材料相互接触,实际上也能提供电流(不同的材料,分子对电子的争夺能力不同)。只不过持续时间长短不同。如果能把电子转移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应该就属于制作出了一款电池。盐酸和锌就是这样的材料。盐酸和锌的化学反应不会终止,除非将其中一种反应物彻底消耗光,于是盐酸和锌就是两种相互接触后,其电荷转移过程很漫长的材料,就是制作电池的理想材料
两块不同金属接触,稳定后电子如何分布 两块不同的金属,一般来说电势不同吧。就是两块金属接触后会发生电子的转移。那么系统达到稳定后,电子在两块金属上是如何分布的呢? 是不是在接触面附近,一边金属内部带负电,另一边金属内部带正电,两者产生的电场阻止电子进一步的转移。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两块接触的金属是一整块等势体么?如果我将金属弯曲,使得他们的另外没有接触的两头接触上,还会发生电子的转移么?如果会的话,就说明还不是等势体? 还是说,一款金属表面各处都带负电,另一块金属表面各处都带正电?这样的话,是不是意味着,两块带不同电荷的金属相互接触,可能不会发生任何电荷的中和?
费曼图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貌似不是粒子间的相互碰撞。那到底说明的是什么东西呢?
惰性气体为什么容易发光呀 比如验电笔中的氖管,电流不大就亮了。其他气体就没这性质。但惰性气体不应该是化学性质不活泼么,应该意味着电子不容易被激发吧?
艾伦以前会不会是巨人 艾伦的老爸曾经阻止了一场瘟疫还是啥的。这场疾病是不是就是让人类突变成为巨人的疾病。艾伦的老爸在这些人发病前(变成巨人之前)就找到了治愈疾病的方法,救了许多人。所以艾伦老爸在这场瘟疫前就找到了解药,为此他需要一些实验及实验对象。也许艾伦本来是老爸试验这种药物的实验对象,所以艾伦本来是一个巨人,被艾伦老爸研制的药物还原为人类并收养。 当艾伦的老妈死了后,艾伦的老爸也担心艾伦会遭遇同样的命运,所以给艾伦注射了反向的药物,使得艾伦重新获得了巨人化的能力。这样即使艾伦被巨人抓住,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流血+生存下去的愿望),艾伦应该也能不自觉的巨人化并保护自己。而后艾伦的老爸应该是去寻找莱纳等人背后的主谋了。艾伦的老爸可能发现了有人把他的研究用于开发这种有意识的巨人作为武器。
【水】亡灵意志陨落Space周一逝世,年仅23岁 在魔兽界,有那么一位让人尊敬的选手。他受肌肉失调症的折磨丧失行动能力,却成为了一名顶尖的亡灵选手;他被指出活不过20岁,却在近年依然能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比赛。Space,一位让无数魔兽粉丝牵挂的选手,在周一凌晨逝世,年仅23岁。20岁后,Space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无论是生命的奇迹,还是魔兽的奇迹。无论如何,魔兽玩家都不会忘记亡灵有那么一位坚强的选手——亡灵意志,意志亡灵!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ar3.replays.net%2Fnews%2Fpage%2F20130507%2F1807051.html&urlrefer=d37bf3c73b61efecbf6f750fa8b394a9
关于三人组的动机 考虑到人类可以被猴子感染变成巨人,莱纳说要杀光人类,可能指的是通过减少人类的数量来减少巨人的数量。莱纳他们可能是不能始终保持巨人化的状态,或者说不愿意始终保持巨人化的状态(种族繁衍都成问题),所以专门吃人的巨人对他们来说也是敌人,而杀死人类要比杀死巨人方便多了。 当发现尤妮尔和艾伦这样的可以自我控制随意巨人化的人类存在的时候,他们可能判定大家都是同类。既然城里可能有同类存在,杀光人类可能会误伤同类,所以现在就不用在继续按原计划行动了。抓走尤妮尔和艾伦可能是作为证据,交差用的。给某个boss看看,证明城里还存在其他的同类。 阿尼要去城里,可能是为了调查某些城里的内幕吧。阿尼这个人还是蛮有想法的,可能想要了解清楚为什么会有“最有能力杀死巨人的人却离巨人最远”,或者“城里的主人究竟对于一切的起源了解多少”这样的事。 莱纳的行动看起来是为了消灭所有的普通人类以及所有的普通巨人。莱纳背后组织的目的可能是要让地球上只保留莱纳这样可以随意巨人化的新的种族。阿尼看起来和莱纳有些不一样,她的行为可能是夹杂着私人动机。一般来说想要查清真相的人,除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有可能是为了想要找个理论结束莱纳他们与普通人类之间的战争。
这是怎么做的?没有尽头的楼梯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UyNjQ1Mzg0.html&urlrefer=3483bcaef256b07751d6b797f558728a
相对论的能量与动量关系中的动量是正则动量么? 关系式E^2=p^2+m^2.E是能量,m是静质量,那么p是正则动量还是机械动量?
算符和对称性 回量吧的一个帖子想到的 算符A有本征方程 A|a>=a|a> 于是这样的说法是合适的:A的本征态具有A对称性,因为A作用到本征态上得到的还是同样的态,只差个常数。 如果[A,B]=0, 则这个说法是合适的:B算符具有A对称性,因为能够推出,对任意的B的一个本征值b,都存在隶属于该本征值的一个本征态能够具有A对称性 把A换成宇称算符,把B换成某个具有偶宇称的哈密顿算符,以上两个说法就好理解了
给定坐标和动量测值的概率分布(没有相位)能确定量子态么? 如果某个量子态的任意坐标和动量的测量值的概率分布都是已知的,那么量子态是唯一确定的么? 即有两个量子态|a>和|b>,在坐标和动量表象下他们的波函数分别是a_r,a_p;b_r,b_p.如果他们的模长分别相等,即|a_r|=|b_r|,且|a_p|=|b_p|。那么是否能推导出|a>=|b>? 如果可以的话,那么就能建立量子力学的相空间概念,标量波w(r,p)就代表一个具体的量子态,物理意义就是坐标和动量的测量值为r和p的概率是w(r,p)
给定坐标和动量测值的概率分布(没有相位)能确定量子态么? 如果某个量子态的任意坐标和动量的测量值的概率分布都是已知的,那么量子态是唯一确定的么? 即有两个量子态|a>和|b>,在坐标和动量表象下他们的波函数分别是a_r,a_p;b_r,b_p.如果他们的模长分别相等,即|a_r|=|b_r|,且|a_p|=|b_p|。那么是否能推导出|a>=|b>? 如果可以的话,那么就能建立量子力学的相空间概念,标量波w(r,p)就代表一个具体的量子态,物理意义就是坐标和动量的测量值为r和p的概率是w(r,p)
人类现在居住的城市是不是巨人原来的故乡? 人类应该没能力调动那么多巨人硬化成为城墙。看神父的意思,这些巨人一旦苏醒就不得了了,大概是苏醒后发现同胞不见了会暴走吧?
等效的拉格朗日量问题 根据位形空间的哈密顿原理,轨道端点处r和t变分为零,所以相差一个f(r,t)对时间的全导数的拉格朗日量都是等效的(他们都能推出拉格朗日方程) 根据相空间的哈密顿原理,轨道端点处r,p和t变分为零,所以相差一个f(r,p,t)对时间的全导数的拉格朗日量(作为r,p,t的函数)都是等效的(他们都能推出哈密顿方程) 那么下面的理解正确么 如果在位形空间的哈密顿原理中限制轨道端点处r,v和t变分为零,则相差一个f(r,v,t)对时间的全导数的拉格朗日量都是等效的(他们都能推出拉格朗日方程)??
等效的拉格朗日量问题 根据位形空间的哈密顿原理,轨道端点处r和t变分为零,所以相差一个f(r,t)对时间的全导数的拉格朗日量都是等效的(他们都能推出拉格朗日方程) 根据相空间的哈密顿原理,轨道端点处r,p和t变分为零,所以相差一个f(r,p,t)对时间的全导数的拉格朗日量(作为r,p,t的函数)都是等效的(他们都能推出哈密顿方程) 那么下面的理解正确么 如果在位形空间的哈密顿原理中限制轨道端点处r,v和t变分为零,则相差一个f(r,v,t)对时间的全导数的拉格朗日量都是等效的(他们都能推出拉格朗日方程)??
发现阿尼很强又帅气 这妹子感觉很难得呀
描述系统演化的一阶微分方程组,用广义坐标和广义速度描述系统状态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94371c70961dc596f53205e1f34bc0782e2e9dc3&urlrefer=eeac9a6a02b11fbb7824bbed26406230
描述系统演化的一阶微分方程组,用广义坐标和广义速度描述系统状态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94371c70961dc596f53205e1f34bc0782e2e9dc3&urlrefer=eeac9a6a02b11fbb7824bbed26406230
话说,三笠和铳梦里的凯丽有些像呀 人设像,故事都很阴暗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94371c70961dc596f53205e1f34bc0782e2e9dc3&urlrefer=eeac9a6a02b11fbb7824bbed26406230
为啥真咲不像假面一样虚化呢 虚化多猛呀。
关于相空间中的哈密顿原理 用位形空间中的哈密顿原理(就是一般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求解真实的运动轨迹时得到的轨迹可能不止一条。而相空间中的哈密顿原理限制了起点处广义动量变分为零,那么是否得到的真实的运动轨迹只能有唯一的一条?
关于相空间中的哈密顿原理 用位形空间中的哈密顿原理(就是一般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求解真实的运动轨迹时得到的轨迹可能不止一条。而相空间中的哈密顿原理限制了起点处广义动量变分为零,那么是否得到的真实的运动轨迹只能有唯一的一条?
关于参考系,坐标系和惯性系的概念 经过一些帖子的讨论之后,对参考系,坐标系和惯性系的概念有了以下理解,不知对错: 1.把所有事件都赋予一个唯一的4维数组表示,就叫做建立了一个坐标系。 2.如果两个坐标系彼此相对静止(一个坐标系中静止的点在另一个坐标系中也静止),则称两个坐标系属于同一类坐标系 3.如果一类坐标系中存在一个坐标系,使得在该坐标系的任意一点都存在一位静止的真实的观测者(即存在参照物在其中静止),那么就称这类坐标系属于同一个参考系。这些坐标系叫做这个参考系的不同坐标系。比如某个参考系拥有一个直角坐标系,一个球极坐标系,一个柱坐标系还有一些具有不同伸缩比例的直角坐标系等等 4.因为一个参考系拥有不止一个坐标系,所以参考系之间的坐标变换不止一种 5.惯性定律在其中成立的坐标系称为惯性坐标系。即,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所有其他物质都置于非常遥远的地方)在其中的运动方程是坐标关于时间的线性方程 6.一个惯性坐标系经过坐标轴(包括时间轴)的任意伸缩变换后得到的坐标系还是一个惯性坐标系 7.如果惯性坐标系属于某个参考系,则称该参考系为惯性参考系。比如一个球极坐标系也可以属于一个惯性参考系(我这里并没有说球极坐标系也是惯性坐标系,因为在球极坐标系中描述匀速直线运动会比较麻烦) 8.假设存在一个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那么在任意一个惯性坐标系看来这个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能推出,惯性坐标系到惯性坐标系的坐标变换一定将匀速直线运动变换为匀速直线运动。进而推出,惯性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一定是线性的(参考洛伦兹变换的严格证明) 9.一般的,参考系与坐标系的概念不会特别加以区分。两个参考系之间的变换就是两个参考系中分别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坐标系,称这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就是两个参考系之间的变换。所谓“代表性”一般是指“惯性定律和经典电动力学在其中成立”。即在这样的坐标系中,光速,真空介电常数和真空磁导率(独立的只有两个)都是一样的。考虑到第6条,可以知道,将坐标轴(包括时间轴)做适当的伸缩变换后总是能找到这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坐标系
“相对性原理”的切确定义是什么? 貌似有两种说法 1.物理学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一样 2.物理学定律在彼此相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中一样 第二个不涉及“惯性系”的概念,我以为第二个适用于两个相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都是非惯性系的情况 第一个涉及的“惯性系”的概念又用的是哪个定义呢?“惯性系就是惯性定律在其中成立的参考系”还是“惯性系就是经典电动力学在其中成立的参考系”?
“相对性原理”的切确定义是什么? 貌似有两种说法 1.物理学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一样 2.物理学定律在彼此相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中一样 第二个不涉及“惯性系”的概念,我以为第二个适用于两个相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都是非惯性系的情况 第一个涉及的“惯性系”的概念又用的是哪个定义呢?“惯性系就是惯性定律在其中成立的参考系”还是“惯性系就是经典电动力学在其中成立的参考系”?
“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重复了么? 相对性原理:在两个相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中,物理学定律的形式一样 所以,如果经典电动力学(麦氏方程+洛伦兹力+被狭义相对论修正的牛二)在某个参考系中成立,则他们在相对这个参考系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中也成立。 因为经典电动力学能够推出电磁波波前的传播速度是c,所以在这两个参考系中,电磁波波前的传播速度一样。即“光速不变” 所以,“相对性原理”能够推出“光速不变” 这种理解有什么问题么?
“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重复了么? 相对性原理:在两个相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中,物理学定律的形式一样 所以,如果经典电动力学(麦氏方程+洛伦兹力+被狭义相对论修正的牛二)在某个参考系中成立,则他们在相对这个参考系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中也成立。 因为经典电动力学能够推出电磁波波前的传播速度是c,所以在这两个参考系中,电磁波波前的传播速度一样。即“光速不变” 所以,“相对性原理”能够推出“光速不变” 这种理解有什么问题么?
虚粒子实化是什么样的过程? 虚粒子本来的能量和动量是不满足相对论关系的吧,那么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变得满足了呢? 虚粒子的能量和动量只能通过与其他虚粒子或者实粒子的碰撞而发生改变吧。这样的话,虚粒子的实化过程实际上是虚粒子被其他虚粒子或者实粒子吸收然后再发射的过程?话说,虚粒子和虚粒子之间可以直接发生相互作用么?还是说一定要通过实粒子实现间接相互作用?还有,实粒子和实粒子之间可以直接发生相互作用么?
虚粒子实化是什么样的过程? 虚粒子本来的能量和动量是不满足相对论关系的吧,那么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变得满足了呢? 虚粒子的能量和动量只能通过与其他虚粒子或者实粒子的碰撞而发生改变吧。这样的话,虚粒子的实化过程实际上是虚粒子被其他虚粒子或者实粒子吸收然后再发射的过程?话说,虚粒子和虚粒子之间可以直接发生相互作用么?还是说一定要通过实粒子实现间接相互作用?还有,实粒子和实粒子之间可以直接发生相互作用么?
订了一本《华罗庚文集:代数卷1》 最近在看由变换保持惯性性推导变换线性的证明,福克的或者梁灿彬的证明总感觉有点不放心(关于一个分式取值有限的讨论)。华罗庚用几何方法做过,貌似是用了归纳法,进本书打算仔细看看
牛顿第二定律的协变性问题 假设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没有被狭义相对论修正的,以下简称“非SR的第二定律”)在参考系K和参考系L中成立。。 则根据洛伦兹力方程和非SR的第二定律可以知道,在只有电磁作用的情况下,不带电的点粒子在K和L中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在K中有无数多个不带电的点粒子实现了所有的匀速直线运动,则变换到L中,这些匀速直线也都将变换到匀速直线运动。数学上可以证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变换一定是线性的,所以K和L之间的坐标变换也一定是线性的。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在两个参考系中都成立可以知道,光速不变在两个参考系中都成立。加上真空介电常数或者真空磁导率的不变性可以知道,K和L之间的变换一定是洛伦兹变换(可参考http://tieba.baidu.com/p/2199176387) 所以,这里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方程和非SR的第二定律在两个参考系中成立,则这两个参考系之间的变换一定是洛伦兹变换”。。。 然后我的问题来了,这样的话,就证明了“非SR的第二定律在洛伦兹变换下协变”的结论??? 实际上,牛顿的第二定律在伽利略变换下协变,在洛伦兹变换下不协变吧
一心和一户印象中真咲死亡时间不同的情况 一心砍了那只破面,说是为真咲报仇的,所以真咲死的时候一心和一户应该是都在场的,不然可能认不出这个破面吧。所以一心和一户记忆的真咲死亡这一事件应该确实是同一个事件。 如果一心没有问题的话,时间上记忆混乱的应该是一户。一户是死神和灭却师的孩子,寿命比普通人长,生长缓慢应该是说得过去的。所以,一心为了隐瞒一户的身份篡改了一户的年龄。 那个破面应该是蓝染放出来顺路解决真咲的,真咲作为实验体应该是被蓝染始终监视的。只要实验还在继续,蓝染就不得不保护真咲。要杀死真咲就需要支开一心,那个时候一心可能正与蓝染战斗,所以一心会提到自己不能解救真咲的无力感。 关于蓝染为什么要杀死真咲,我猜测,一户成为了蓝染新的实验对象,一心和真咲就都是不必要的。也许真咲的力量会逐渐恢复,有这么强的死神和灭却师在一户身边,蓝染的实验就非常难以进行,所以蓝染是想除掉一心和真咲的。真咲搞定了,但一心貌似实在没解决掉。
关于参考系和坐标系的这种理解对吗? 所谓“建立起一个坐标系”就意味着“任意一个事件都有唯一一个4维的数组的对应” 而“参考系”是“坐标系”的等价类,彼此相对静止(一个坐标系中静止的质点在另一个坐标系中也是静止的)的坐标系属于同一个等价类,他们叫做同一个参考系的不同坐标系
有啥比较专业的,有人气的国外物理论坛推荐么? 多谢!
预告下,由经典电动力学的协变性推倒洛伦兹变换 由经典电动力学的协变性推倒洛伦兹变换的工作基本完成,晚上回来详细写,内容应该相当多。 大概意思就是,假设在两个参考系中经典电动力学的形式一样,则这两个参考系之间的变换一定是洛伦兹变换。这里将用“经典电动力学在两个参考系中形式一样”把“两个参考系之间的变换是线性的,保持光速不变且满足相对性原理”推导出来
科里奥利力是惯性力么? http://tieba.baidu.com/p/2193270074 这个帖子的lz认为不是,
关于洛仑兹变换的严格推倒 搜到的一篇文章中的一部分,其中文献[31][32]是华罗庚的,文章中说到,华罗庚认为单单从光速不变就能推导出洛仑兹变换,所以个人感觉不大可靠 文献[13]我正在看,目前卡在推导过程中一步取对数的操作上,他貌似没讨论正负号问题 文献[31]是《从单位圆谈起》,[32]是《典型群》 文献[13]是《空间、时间和引力的理论》
关于洛仑兹变换的严格推倒 搜到的一篇文章中的一部分,其中文献[31][32]是华罗庚的,文章中说到,华罗庚认为单单从光速不变就能推导出洛仑兹变换,所以个人感觉不大可靠 文献[13]我正在看,目前卡在推导过程中一步取对数的操作上,他貌似没讨论正负号问题
在一种特殊情况下寻找电磁场中光子的位置 考虑这样一个情况,一个惯性系中,带电量相等的正负两个点电荷在t<T时始终重合在一起,共同静止于坐标系原点。 在T时刻,负电荷在一条直线上开始做简谐振动,一个周期后回到原点与正电荷重合并恢复静止状态不再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有电磁波被辐射出来。 下面要考虑的问题是在T1到T2的时间间隔内(T2>T1>T)辐射出的光子在哪里? 可不可以这样解答,设t>T1且t<T2,求解t时刻全空间电场的极值所在坐标,刨掉两个点电荷所在位置,应该还有一个极值点存在。这个极值点就可以被定义为t时刻辐射光子所在位置 应该可以算,不知道行不行。我比较怵具体计算 我想用经典电动力学的协变性推导洛仑兹变换,“光速不变”就需要被翻译成经典电动力学能够制造出的某种现象。但经典电动力学本来是没有“光子”概念的,所以需要人为构造
在一种特殊情况下寻找电磁场中光子的位置 考虑这样一个情况,一个惯性系中,带电量相等的正负两个点电荷在t<T时始终重合在一起,共同静止于坐标系原点。 在T时刻,负电荷在一条直线上开始做简谐振动,一个周期后回到原点与正电荷重合并恢复静止状态不再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有电磁波被辐射出来。 下面要考虑的问题是在T1到T2的时间间隔内(T2>T1>T)辐射出的光子在哪里? 可不可以这样解答,设t>T1且t<T2,求解t时刻全空间电场的极值所在坐标,刨掉两个点电荷所在位置,应该还有一个极值点存在。这个极值点就可以被定义为t时刻辐射光子所在位置 应该可以算,不知道行不行。我比较怵具体计算 我想用经典电动力学的协变性推导洛仑兹变换,“光速不变”就需要被翻译成经典电动力学能够制造出的某种现象。但经典电动力学本来是没有“光子”概念的,所以需要人为构造
牛顿力学中的惯性系和伽利略变换 只在牛顿力学的框架下考虑问题 考虑惯性系的三种不同定义 第一种,惯性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就是惯性系。 在这种定义下,如果已知一个参考系是惯性系,则这个惯性系经过伽利略变换或任意的标度变换(各个坐标轴任意比例的放缩变换)都能变换到另一个惯性系。即所有惯性系之间的变换肯定包括了伽利略变换和任意的标度变换生成的所有变换。 第二种,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在其中同时成立的参考系就是惯性系 因为惯性定律蕴含在第二定律之中,所以这时所有惯性系之间的变换肯定也是上面的所有惯性系(第一种定义)之间的变换的一部分。考虑到万有引力常数的量纲,可以知道并不是任意的标度变换都能保持万有引力常数的不变性。所以,在第二种惯性系的定义下,所有惯性系之间的变换包括了伽利略变换和某类特殊的标度变换。即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在伽利略变换和这类特殊的标度变换下是协变的。 第三种,选取一个参考系(不妨叫做“第一参考系”)满足上面第一个(或第二个定义),则这个参考系经过任意的伽利略变换得到的参考系就是惯性系 按这个定义,惯性系之间的变换一定是伽利略变换。 一般的,标度变换是用时空绝对性(类似x1'-x2'=x1-x2这种东西)限制掉的(不确定还有没有其他限制条件),而不像这里的定义中是用“第一个参考系”的概念和唯一的伽利略变换限制掉的 综上,我觉得惯性系和伽利略变换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特别自然
洛仑兹变换的另一种推倒 已知的,“线性+光速不变+相对性原理”可以推出(以下用=》表示推出)“洛仑兹变换”。这里提出,“线性+真空介电常数不变+真空磁导率不变”也能=》“洛仑兹变换”。 简单分析如下: “真空介电常数不变+真空磁导率不变”=》“光速不变”肯定是没问题的。 一般在推导洛仑兹变换的时候,首先用“线性+光速不变”推导出一大类变换是洛仑兹变换L和一类标度变换S生成的所有变换(这个S其实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等比例放缩变换,他能保持线性和光速不变的要求)。而后再用相对性原理把这个标度变换限制掉(相对性原理不允许在洛仑兹变换的基础上实施任何放缩比例不等于1的标度变换) 所以现在知道“线性+真空介电常数不变+真空磁导率不变”=》“洛仑兹变换L和时间与空间的等比例放缩变换S生成的所有变换”。 考虑真空介电常数和真空磁导率的量纲时会发现,时空坐标的等比例放缩变换并不能保持真空介电常数和真空磁导率的不变性(假设点电荷的电量和静质量是任意变换下的不变量),所以标度变换S也被限制掉了。 综上,“线性+真空介电常数不变+真空磁导率不变”=》“洛仑兹变换”没有问题。 额外说一句“真空介电常数不变+真空磁导率不变”其实就是“真空的电磁学性质不变” 话说,还差一个问题,就是用整套电动力学理论的协变性推导出洛仑兹变换的线性性。一直没实现呢
洛仑兹变换的另一种推倒 已知的,“线性+光速不变+相对性原理”可以推出(以下用=》表示推出)“洛仑兹变换”。这里提出,“线性+真空介电常数不变+真空磁导率不变”也能=》“洛仑兹变换”。 简单分析如下: “真空介电常数不变+真空磁导率不变”=》“光速不变”肯定是没问题的。 一般在推导洛仑兹变换的时候,首先用“线性+光速不变”推导出一大类变换是洛仑兹变换L和一类标度变换S生成的所有变换(这个S其实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等比例放缩变换,他能保持线性和光速不变的要求)。而后再用相对性原理把这个标度变换限制掉(相对性原理不允许在洛仑兹变换的基础上实施任何放缩比例不等于1的标度变换) 所以现在知道“线性+真空介电常数不变+真空磁导率不变”=》“洛仑兹变换L和时间与空间的等比例放缩变换S生成的所有变换”。 考虑真空介电常数和真空磁导率的量纲时会发现,时空坐标的等比例放缩变换并不能保持真空介电常数和真空磁导率的不变性(假设点电荷的电量和静质量是任意变换下的不变量),所以标度变换S也被限制掉了。 综上,“线性+真空介电常数不变+真空磁导率不变”=》“洛仑兹变换”没有问题。 额外说一句“真空介电常数不变+真空磁导率不变”其实就是“真空的电磁学性质不变”
电磁场中的哪些成分是电磁辐射? 一个由n个点电荷构成的系统在电磁作用下演化。给定时刻T,系统的电磁场中的哪些成分是电磁辐射呢?存在某种数学方法能把他们找出来么?
光子有磁矩么? 自旋磁矩或者轨道磁矩
物理学定律的协变性和惯性系的定义 牛顿提出了一套解决引力作用的理论系统,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而后人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各自建立自己的参考系来验证这套理论,他们也确实找到了这两个方程在其中同时成立的参考系。所以,万有引力定律+第二定律可以在一大堆参考系中成立,这些参考系被定义为“惯性系”,所有惯性系之间的变换被叫做“伽利略变换”。所以万有引力定律+第二定律天生就是伽利略协变的,这源于他们被验证的过程:即“惯性系”实际上被定义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同时成立的参考系”。 同样的,考虑经典电动力学,“惯性系”被定义为“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方程和被狭义相对论修正的第二定律同时成立的参考系”。这个定义可以被简化,就是通常见到的用光定义的惯性系。 一般的“惯性定律在其中成立的参考系就叫做惯性系”的定义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力”的测量这时只有牛顿第二定律一种方法,而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所以不可能通过测量“力”来验证物体受力是否为零,这是循环论证。只有引入万有引力定律(或者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方程)才能得到“力”的第二种测量方法,才能验证惯性定律,即验证一个参考系是否是惯性系。
物理学定律的协变性和惯性系的定义 牛顿提出了一套解决引力作用的理论系统,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而后人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各自建立自己的参考系来验证这套理论,他们也确实找到了这两个方程在其中同时成立的参考系。所以,万有引力定律+第二定律可以在一大堆参考系中成立,这些参考系被定义为“惯性系”,所有惯性系之间的变换被叫做“伽利略变换”。所以万有引力定律+第二定律天生就是伽利略协变的,这源于他们被验证的过程:即“惯性系”实际上被定义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同时成立的参考系”。 同样的,考虑经典电动力学,“惯性系”被定义为“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方程和被狭义相对论修正的第二定律同时成立的参考系”。这个定义可以被简化,就是通常见到的用光定义的惯性系。 一般的“惯性定律(其实就是牛顿第二定律,因为它包含惯性定律)在其中成立的参考系就叫做惯性系”的定义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力”的测量只有第二定律一种方法,不可能通过测量“力”来验证第二定律。只有引入万有引力定律(或者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方程)才能得到“力”的第二种测量方法,才能验证惯性定律,即验证一个参考系是否是惯性系。
关于黑洞蒸发中的负能粒子 如果认为黑洞蒸发是因为有负能量粒子进入黑洞,那么这个负能量粒子在一个黑洞内的自由下落的观测者看来会是个是什么样子?
关于黑洞的熵或者毛 无毛定理说黑洞的信息中除了3种以外其他的都消失了,据说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而后发现黑洞有辐射,这也许不能把黑洞丢失的信息找回来,但能维持热力学第二定律继续成立 我的问题是,如果考虑黑洞与外界物体的任意相互作用,比如引力作用或者电磁作用,实际上都是恒星在形成黑洞之前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类似于,恒星在黑洞形成之前以及形成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引力子和光子,在黑洞形成的过程中,他们花费了越来越长的时间来逃离恒星或黑洞的引力场进而才能与其他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所以实际上黑洞丢失的信息都在黑洞周围的引力场或者电磁场之中。当把黑洞及其引力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时候,他并不是无毛的,自然也不会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理解对么?
复共轭算符和厄米共轭算符有什么区别 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貌似根本就没提复共轭算符和转置算符,只有厄米共轭算符。 有的书上这样定义复共轭算符, “已知算符A,对任意的态P,有AP=Q,Q为另一个态。 如果存在算符B满足BP'=Q',其中P'和Q'分别是P和Q的复共轭,则B就叫做A的复共轭算符” 用狄拉克符号考虑上述定义的话, 记P=|p>,Q=|q>,则P'=<p|,Q'=<q| 于是A|p>=|q>,按照狄拉克的书上取厄米共轭则<p|C=<q|,这里C是A的厄米共轭 这个式子的意义就是算符C作用到P'上得到态Q',对比复共轭算符的定义可以知道,C的作用和B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复共轭算符和厄米共轭算符有区别么? 是不是因为狄拉克符号比较抽象,所以复共轭算符就被抽象掉了?也说明复共轭算符的概念实际上不是必需的?因为狄拉克符号能处理的问题都不需要复共轭算符?
复共轭算符和厄米共轭算符有什么区别 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貌似根本就没提复共轭算符和转置算符,只有厄米共轭算符。 有的书上这样定义复共轭算符, “已知算符A,对任意的态P,有AP=Q,Q为另一个态。 如果存在算符B满足BP'=Q',其中P'和Q'分别是P和Q的复共轭,则B就叫做A的复共轭算符” 用狄拉克符号考虑上述定义的话, 记P=|p>,Q=|q>,则P'=<p|,Q'=<q| 于是A|p>=|q>,按照狄拉克的书上取厄米共轭则<p|C=<q|,这里C是A的厄米共轭 这个式子的意义就是算符C作用到P'上得到态Q',对比复共轭算符的定义可以知道,C的作用和B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复共轭算符和厄米共轭算符有区别么? 是不是因为狄拉克比较抽象,所以复共轭算符就被抽象掉了?也说明复共轭算符的概念实际上不是必需的?因为狄拉克符号能处理的问题都不需要复共轭算符?
介质中波动方程的洛伦兹协变形式 个人观点,@lgxysl把这问题貌似越弄越复杂,我的回帖也没人理,这里把我的回帖内容整理一下。 这个推导证明过程中不涉及“波速”概念,协变性的证明不是通过“波速的变换与洛伦兹变换下的速度变换公式一致”完成的。这里我不是证明标准形式的波动方程(d^2P/dt^2=u^2d^2P/dx^2)协变,而是直接把标准形式改写为协变形式。我觉得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惯性系K中存在一种静止的介质,于是有波动方程(d^2/dt^2)P=u^2(d^2/dx^2)P,其中P=P(x,t)就是一个波动的标量场,问题就是找到满足洛伦兹协变性的波动方程(伽利略变换类似) 任取另一个惯性系K',它相对K的速度为v,则通过洛伦兹变换可以得到K'系中的一个标量场P'(x',t')满足的一个波动方程。这里P(x,t)=P(x(x',t'),t(x',t'))=P'(x',t')。其中x=x(x',t')和t=t(x',t')就是洛伦兹变换。 P' 满足的波动方程包含K系与K'系的相对速度v作为参数,由v的任意性可知,这个波动方程是在任意一个惯性系中都成立的,即是协变的。在从一个惯性系变换到另一个惯性系的过程中,除了求偏导部分的算符要按照洛伦兹变换的规则进行变换以外,标量场P作为物理量和v作为参数也都要发生变化。 我持有这样一种观点:既然参数v不同于求偏导那样的算符,而又能像物理量P一样会在坐标变换时发生变化,那不妨干脆认为参数v就是一个和P一样的物理量,即认为介质的运动速度是一个可以观测的的物理量(听起来很合理),虽然他的变换结果不像P那样作为坐标的函数显而易见。 当把P和v都作为物理量的时候,前面得到的K'系中的波动方程方程自然就是洛伦兹协变的波动方程了。 令c=1,大概算了一下,没算错的话,K'系中的波动方程就是 (v-u^2v^2)d^2P'/dt'^2+2v(u^2-1)d^2P'/dx'dt'+(v^2-u^2)d^2P'/dx'^2=0 这就是介质中波动方程的洛伦兹协变形式,在做洛伦兹变换时,物理量v和P的取值都将发生变化,但等式总是成立的,u^2是一个物理学常数。
我猜老头子和九月的计划是 利用小光头的移情能力来让所有的观察者都拥有人的感情,然后就不会有与普通人的对立了 椭圆形的好像时间信标一样东西是用来连接各个时间段上的观察者的,
进了一只体视显微镜的辅助物镜做增倍镜 进了一只体式显微镜的辅助物镜(二手,镜片有些划痕),工作距离160mm,放大倍数0.62倍,所以焦距大概是-267mm。 辅助物镜安装在2寸天顶前面,上面本来就有螺纹m48*0.75,外径49.9mm,正合适,不过要把镜片反过来,因为辅助物镜原本的设计光路和望远镜这里正好是反的。 后面的天顶+双目头大概占去250mm的光路(辅助物镜设计上的工作距离是160mm,所以用在天顶前并不是完全匹配,效果类似于一般天文巴罗使用了延长筒),所以实际放大倍数大概是2倍(一般的1.6倍巴罗加了延长筒作为2倍巴罗使用),这样90900画师+这款增倍镜+双目+10x目镜就能达到一个72倍的倍率,放进整个月亮没问题,观感应该很好(还没看过月亮呢) 在此之前已经有了3倍(星特朗双目头专用2倍增倍镜,实际使用上是3倍)和4倍(晶华2x短筒增倍镜)的增倍镜,但倍数都挺高的,所以又选了个低倍的 网上还有一款很常见的全新的工作距离165mm,放大倍数0.5倍的辅助物镜,看起来也很合适(要确认外径和螺纹),不过用在我的天顶前面大概有2.5倍的放大率,感觉和3倍的没拉开距离,所以我没选。需要这个规格的考虑这款更好,毕竟全新。
物理学里的坐标变换和线性空间里的坐标变换貌似没啥关系 物理学里有坐标的平移,线性空间里貌似怎么弄也弄不出来坐标平移,, 所以,一个物理量在坐标平移下保持不变和这个物理量是不是矢量没啥关系
洛仑兹协变和洛仑兹不变量啥的 1.物理学基本框架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一个事件,也就是所有事件构成的**。 经典理论中唯一的可观测量是时空坐标,所以在经典理论中,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一个四维流形(不知道我有没有误解流形的概念)。而所谓物理学定律其实就是一套联系若干个时空坐标的方程式。方程中出现的任何项都可以叫做物理量。 2.坐标系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物理学上所谓建立起一个坐标系或者说一个参考系,其实就意味着给出这个四维流形的一个具体的参数化方案。对任意一个事件,在两个参数化方案中会分别对应两个四维参数,也就是两个坐标,这两个坐标间的变换关系就叫做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 3.事件作为坐标变换下的不变量 考虑到事件的概念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脱离流形上的具体的参数化方案,所以可以认为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坐标变换下的不变量。 3.惯性系和洛伦兹变换 在只考虑电磁作用的时候,可以用光建立起一系列特殊的坐标系,在这些坐标系中,光速不变,即任意的光子的世界线上的任意两点(r1,t1)和(r2,t2),总是满足r2-r1=t2-t1。这样的参考系就叫做惯性系。 物理上实验发现,惯性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关系就是洛伦兹变换(固有洛伦兹变换,包括三维空间中的旋转以及四维的平移)。 4.洛仑兹协变 考虑到物理学定律需要经得起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各种实验检验,所以能够被实验验证的物理学定律一定可以写成在许多不同的坐标系下相同的形式。 因为惯性系之间的变换就是洛伦兹变换,所以当验证试验总是在惯性系中操作的时候,物理学定律具有的这种不变的形式就被称为物理学的洛仑兹协变形式。比如三维方程F=q(E+vxB)就是洛仑兹协变的。 5.洛伦兹变换下的物理量 在某个坐标系中,以F=q(E+vxB)为例,E是电场,是物理量。在实现一个洛伦兹变换后,也就是进入另一个参考系之后,E作为时空坐标的函数,按照时空坐标的洛伦兹变换也将变换成新的物理量E',但他不满足新的坐标系下的洛伦兹力公式,即原来的物理量电场在洛伦兹变换下将变成另外的物理量,不再是电场。 6.洛伦兹不变量 一般的,试想一个物理量经过所有的洛伦兹变换会变成一大堆物理量,而后让这大堆物理量中的所有物理量都经过所有的洛伦兹变换,则最后得到的最最大堆的物理量构成的**就是任意洛伦兹变换下的一个不变“子空间”(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名字,但我目前不知道)。把这最大堆的物理量都放在一起,并认为他们构成一个新的物理量,如同事件的概念一样(事件是任意坐标变换下的不变量,自然也是洛伦兹变换下的不变量),可以认为这个新的物理量也是洛伦兹变换下的不变量,比如电磁场张量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