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爸爸mm 快乐爸爸mm
当爸爸以后又多了份快乐
关注数: 401 粉丝数: 42,299 发帖数: 24,010 关注贴吧数: 33
盲眼阿罗汉的因果   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祗树给孤独园… 盲眼阿罗汉的因果   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祗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外踩死一些昆虫。第二天早上,精舍的其他比丘前去找他时,发现这些昆虫的尸体,他们认为尊者犯了戒,就向佛陀报告这件事。   佛陀首先问他们是否亲眼看见尊者踩死这些昆虫,他们回答说没有。   佛陀就劝告他们:「正如你们没有亲眼看见他杀生,他也看不见这些昆虫;再说,身为阿罗汉,他没有杀生的念头,所以并没有犯戒。」   他们接着问佛陀,尊者的眼睛为什么会瞎掉?佛陀就以下面的故事来说明业力的影响:   迦丘帕喇的某一前世是医生,却故意使某个女人的眼睛瞎掉。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该女人答应迦丘帕喇,如果能够彻底治好她的眼病,她和儿子愿意做他的仆人。但后来她却害怕真的变为仆人,就向医生撒谎,说她的眼睛愈来愈坏,而事实上,却已经完全痊愈了。医生很清楚她在骗他,所以为了报复,就给她另一付药方,终于使她的眼睛完全瞎掉。   由于这罪行,这医生在往后很多世都是瞎子。   佛陀接着说,恶业会跟随造业的人,就像车轮尾随牛的足迹一样。   备注:   「法 」(dhamma)有多重意义,此处指的是业(kamma) 或代表行 (cetana) 的业,或任何伴随道德或不道德的意识而来的心理状态。本品的法指的是不善法(邪恶的心理状态),若没有心的作用,不会生起任何心理状态,所以说心是所有善恶心理状态的先导。   行:最重要的心理状态。佛:「行即是业。」   心是所有作为的先导,是实行和衡量所有行为的主要因素。
两世投胎的因果故事   湖北省广济县周家垸周翁,出生时左边… 两世投胎的因果故事   湖北省广济县周家垸周翁,出生时左边屁股有一排清晰可辨的牙印。其母亲讲,周翁曾两投其胎,牙印就是他上一世时自己亲口所咬的公据。这自然令人希奇,於是越传越远,人们都想看个究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翁已臻古希,每逢集体劳动休息时,村中男女老少总是凑在一起,半开玩笑地捉住他然后扒下他的裤子瞧希罕。从牙痕引至的这段宿债难消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翁之父母婚后十多年,曾先后生了四个男孩,却都不满半岁便害病夭折。翁是第五胎,打满月起,也是隔三差五病病歪歪。为给孩子治病,没几年便把一点家底全掏光了。父母终日忧心忡忡。   一日垸中来了位算命先生,父母找先生一算,说∶「这孩子除非用迁坟棺材上的万年钉,打把锁头挂在颈上,直至十八岁,再看能否躲过此劫。」父母听后,千方百计打了一把万年钉小锁,给他套在脖子上,日夜不取。尽管如此,还是大小病不断。一家人天天以泪洗面,在惶恐不安中度日。   孩子十六岁。一日又患重病,父母在床前哭泣。翁突然以一种异样的口气说∶「父母亲,我现在实话告诉你们,我这世做你家儿子,是讨你们两世前欠我的四头牛债来的。本来十一岁债已偿清,可是被锁住无法脱身。希望你们将锁取下放我走。否则我不仅不能给二老奉终,还要弄得倾家荡产。等我再投生到邻村胡裕泗垸胡某家,将他欠我的三十五斤线纱钱讨到后,还回来投胎做你们的儿子,以还这五年所欠和十六年来的养育之恩,那时就永远不走了」。父母听后,心如刀绞,疑道∶「你说的可是真话,何以为证?」儿子昏沈中呻吟道∶「只要将锁取下,我死后一个月内便在胡家托生为女婴,半岁后死去。再来就永远不走了。如不信,可叫母亲在我左屁股咬下牙痕,我二世投胎还把它带来,以为凭证」。事已至此,又无药可救。母亲只好含泪在他左边屁股狠咬一口,随后取下铜锁,儿子随即死亡。   两个月后,父母悲痛之余,满腹狐疑。不知儿子所言是真是假,於是其母扮作一卖丝线的,去胡裕泗村打听。一路打听来到胡家,暗中询问,其家果然一个月前生一女婴。闲聊中当问及三十五斤线钱一事时,无心的家主道;「有这回事。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一弹绒匠在我家弹棉絮,当时因家中无钱,曾欠他三十五斤棉纱钱一直未付。后来弹匠死了,也再无人来讨。」母亲遂暗暗将此事记在心里。   半年后,果然传来胡家女婴的死讯。母亲又怀孕生下一男婴。三朝时接生婆帮助洗净抱到床上,母亲扒开婴儿屁股一看,左边屁股上赫然一排深深的牙痕,即周翁也。翁一生无灾无病,将父母送老后,活到八十一岁无疾而终。   中国佛教故事网 佛教经典故事 因果报应故事 感应故事 智慧故事   恭请十方善信转载、分享 功德无量
两世投胎的因果故事 两世投胎的因果故事   湖北省广济县周家垸周翁,出生时左边屁股有一排清晰可辨的牙印。其母亲讲,周翁曾两投其胎,牙印就是他上一世时自己亲口所咬的公据。这自然令人希奇,於是越传越远,人们都想看个究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翁已臻古希,每逢集体劳动休息时,村中男女老少总是凑在一起,半开玩笑地捉住他然后扒下他的裤子瞧希罕。从牙痕引至的这段宿债难消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翁之父母婚后十多年,曾先后生了四个男孩,却都不满半岁便害病夭折。翁是第五胎,打满月起,也是隔三差五病病歪歪。为给孩子治病,没几年便把一点家底全掏光了。父母终日忧心忡忡。   一日垸中来了位算命先生,父母找先生一算,说∶「这孩子除非用迁坟棺材上的万年钉,打把锁头挂在颈上,直至十八岁,再看能否躲过此劫。」父母听后,千方百计打了一把万年钉小锁,给他套在脖子上,日夜不取。尽管如此,还是大小病不断。一家人天天以泪洗面,在惶恐不安中度日。   孩子十六岁。一日又患重病,父母在床前哭泣。翁突然以一种异样的口气说∶「父母亲,我现在实话告诉你们,我这世做你家儿子,是讨你们两世前欠我的四头牛债来的。本来十一岁债已偿清,可是被锁住无法脱身。希望你们将锁取下放我走。否则我不仅不能给二老奉终,还要弄得倾家荡产。等我再投生到邻村胡裕泗垸胡某家,将他欠我的三十五斤线纱钱讨到后,还回来投胎做你们的儿子,以还这五年所欠和十六年来的养育之恩,那时就永远不走了」。父母听后,心如刀绞,疑道∶「你说的可是真话,何以为证?」儿子昏沈中呻吟道∶「只要将锁取下,我死后一个月内便在胡家托生为女婴,半岁后死去。再来就永远不走了。如不信,可叫母亲在我左屁股咬下牙痕,我二世投胎还把它带来,以为凭证」。事已至此,又无药可救。母亲只好含泪在他左边屁股狠咬一口,随后取下铜锁,儿子随即死亡。   两个月后,父母悲痛之余,满腹狐疑。不知儿子所言是真是假,於是其母扮作一卖丝线的,去胡裕泗村打听。一路打听来到胡家,暗中询问,其家果然一个月前生一女婴。闲聊中当问及三十五斤线钱一事时,无心的家主道;「有这回事。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一弹绒匠在我家弹棉絮,当时因家中无钱,曾欠他三十五斤棉纱钱一直未付。后来弹匠死了,也再无人来讨。」母亲遂暗暗将此事记在心里。   半年后,果然传来胡家女婴的死讯。母亲又怀孕生下一男婴。三朝时接生婆帮助洗净抱到床上,母亲扒开婴儿屁股一看,左边屁股上赫然一排深深的牙痕,即周翁也。翁一生无灾无病,将父母送老后,活到八十一岁无疾而终。   中国佛教故事网 佛教经典故事 因果报应故事 感应故事 智慧故事   恭请十方善信转载、分享 功德无量
但是念佛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不少学佛的人,也并不完全了… 但是念佛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不少学佛的人,也并不完全了解,或许还有怀疑。正如明代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念佛不专一”一文所说:“我以前在某寺参学,一天方丈对大众说,中元节将做盂兰盆会,我以为一定要设斋供众,结果并未设供,只是领众念佛三天而已。又某寺当家师遭官府拘捕,寺中首座集众举行佛事,以祈救护。大众以为要诵经持咒;结果只是高声念佛而已。 这两件事,皆出于常情意料之外。可见大德们的思想作法,不同凡响,很值得学习。但是今天许多念佛的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是为了求延寿,便诵《药师经》;为了消罪业,便拜《梁皇忏》;为了救厄难,便念消灾咒;为了求智慧,便念观音文。把平时念的佛号放在一边,以为念佛无济于事。 为什么不想一想: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往生的人也寿命无量,何况求人间百年的寿命呢?《观无量寿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眼前的厄难还不能消除吗?《无量寿经》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无边)界”,念佛的人,弥陀常以智慧之光照其身,何愁没有智慧呢?“一句佛号,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果你不相信,不肯服,又有什么用呢?”
一声佛号一声心 “红荷碧水听蛙鸣红荷碧水听蛙鸣红荷碧水听蛙鸣红荷碧水听蛙鸣,,,,不问炎凉月独明不问炎凉月独明不问炎凉月独明不问炎凉月独明。。。。长叹尘情世态薄长叹尘情世态薄长叹尘情世态薄长叹尘情世态薄,,,,人心难人心难人心难人心难似莲心清似莲心清似莲心清似莲心清。。。。””””这是我无意看到的一首禅诗这是我无意看到的一首禅诗这是我无意看到的一首禅诗这是我无意看到的一首禅诗,,,,感觉它情调飘逸感觉它情调飘逸感觉它情调飘逸感觉它情调飘逸、、、、意境悠意境悠意境悠意境悠远远远远,,,,道出了某种人生况味道出了某种人生况味道出了某种人生况味道出了某种人生况味。。。。 在静静的夜晚在静静的夜晚在静静的夜晚在静静的夜晚,,,,我一边品味这首诗我一边品味这首诗我一边品味这首诗我一边品味这首诗,,,,一边听一边听一边听一边听《《《《一声佛号一声心一声佛号一声心一声佛号一声心一声佛号一声心》》》》的乐曲的乐曲的乐曲的乐曲::::那舒缓的旋律如清凉的月光洒进自己的心房那舒缓的旋律如清凉的月光洒进自己的心房那舒缓的旋律如清凉的月光洒进自己的心房那舒缓的旋律如清凉的月光洒进自己的心房,,,,我感到一种恬我感到一种恬我感到一种恬我感到一种恬静静静静;;;;古琴的弹拨很舒张古琴的弹拨很舒张古琴的弹拨很舒张古琴的弹拨很舒张,,,,宛若若隐若现的花香沁人心脾宛若若隐若现的花香沁人心脾宛若若隐若现的花香沁人心脾宛若若隐若现的花香沁人心脾;;;;电子琴的伴电子琴的伴电子琴的伴电子琴的伴奏也十分和谐奏也十分和谐奏也十分和谐奏也十分和谐,,,,仿佛轻柔的涟漪在心湖回旋仿佛轻柔的涟漪在心湖回旋仿佛轻柔的涟漪在心湖回旋仿佛轻柔的涟漪在心湖回旋…………………… 很多时候很多时候很多时候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在喧嚣的红尘中总有会产生莫名的浮躁和我感觉自己在喧嚣的红尘中总有会产生莫名的浮躁和我感觉自己在喧嚣的红尘中总有会产生莫名的浮躁和我感觉自己在喧嚣的红尘中总有会产生莫名的浮躁和忧郁忧郁忧郁忧郁。。。。在这座小城里在这座小城里在这座小城里在这座小城里,,,,生活好似那一潭死水般了无生气生活好似那一潭死水般了无生气生活好似那一潭死水般了无生气生活好似那一潭死水般了无生气。。。。夜深人静的夜深人静的夜深人静的夜深人静的时刻时刻时刻时刻,,,,一一一一支禅曲竟以那不可阻挡的温馨给冰冷的灵魂以缠绵的抚慰支禅曲竟以那不可阻挡的温馨给冰冷的灵魂以缠绵的抚慰支禅曲竟以那不可阻挡的温馨给冰冷的灵魂以缠绵的抚慰支禅曲竟以那不可阻挡的温馨给冰冷的灵魂以缠绵的抚慰,,,,仿佛自己进入了那诗意的幻景仿佛自己进入了那诗意的幻景仿佛自己进入了那诗意的幻景仿佛自己进入了那诗意的幻景::::眼前似乎出现了清澈的湖水眼前似乎出现了清澈的湖水眼前似乎出现了清澈的湖水眼前似乎出现了清澈的湖水、、、、娇媚的娇媚的娇媚的娇媚的粉荷粉荷粉荷粉荷,,,,那蛙们在月光下快活地歌唱那蛙们在月光下快活地歌唱那蛙们在月光下快活地歌唱那蛙们在月光下快活地歌唱。。。。此时此时此时此时,,,,一切的景物变得空灵一切的景物变得空灵一切的景物变得空灵一切的景物变得空灵,,,,所所所所有的落寞暂时远遁有的落寞暂时远遁有的落寞暂时远遁有的落寞暂时远遁。。。。 这时这时这时这时,,,,我不由感叹这禅曲的那宁静中透露出温情的魔力我不由感叹这禅曲的那宁静中透露出温情的魔力我不由感叹这禅曲的那宁静中透露出温情的魔力我不由感叹这禅曲的那宁静中透露出温情的魔力::::它不像它不像它不像它不像通俗歌曲那样张扬通俗歌曲那样张扬通俗歌曲那样张扬通俗歌曲那样张扬,,,,给人竭剑拔弩张的疯狂给人竭剑拔弩张的疯狂给人竭剑拔弩张的疯狂给人竭剑拔弩张的疯狂;;;;它不像美声歌曲那样奔它不像美声歌曲那样奔它不像美声歌曲那样奔它不像美声歌曲那样奔放放放放,,,,给人繁华似锦的虚伪给人繁华似锦的虚伪给人繁华似锦的虚伪给人繁华似锦的虚伪;;;;它不像民族歌曲那样缠绵它不像民族歌曲那样缠绵它不像民族歌曲那样缠绵它不像民族歌曲那样缠绵,,,,给人娇柔做作给人娇柔做作给人娇柔做作给人娇柔做作的感叹的感叹的感叹的感叹……………………它似一汪溪水它似一汪溪水它似一汪溪水它似一汪溪水,,,,流淌着春天的气息流淌着春天的气息流淌着春天的气息流淌着春天的气息;;;;它似一抹朝霞它似一抹朝霞它似一抹朝霞它似一抹朝霞,,,,散发散发散发散发着冬阳的红晕着冬阳的红晕着冬阳的红晕着冬阳的红晕;;;;它似一方山水它似一方山水它似一方山水它似一方山水,,,,弥漫着田园的意蕴弥漫着田园的意蕴弥漫着田园的意蕴弥漫着田园的意蕴
一声佛号一声心 一曲绕梁、清尘雅韵的养心音乐《一声佛号一声心》    1、来源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而感悟幻质非坚, 世事无常,由此而立出世志。待病痊愈,遂即往投 房山县三圣庵荣池老和尚披剃出家。 翌年往诣岫云寺恒实律师处受具足戒。次年,隆一法师于香界寺宣讲《圆觉经》时,师亲往参学,昼夜研诘,精求奥义,遂悟圆觉大旨。复又依止增寿寺慧岸法师,研习 法相之学,深得要义,其后,师就心华寺遍空法师座下,听讲《 法华经》、 《金刚经》、 《楞严经》等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圆解顿开。继而创作《 一声佛号一声心 》。    2、歌词   一声佛号一声心,身是莲花,心是莲花,处处菩提。为人在世多行善,悲天悯人感苍天。无我乃舍己,慈悲即助人。   一声佛号一声心,明心见性,明性见佛。红荷碧水听蛙鸣,不问炎凉月独明。长叹尘情世态薄,人心难似莲心清。   一声佛号一声心,百转千回,灵随乐涌。心存佛音,感念系之。善良的召唤,醒世的恒言!   一声佛号一声心,须信心深佛更深,梦眼未开情逐逐,慈光常照夜沉沉。   一声佛号一声心,落落圆音闻现今,何事世间痴汉子,犹将黄叶谤黄金。   一声佛号一声心,山自高兮水自深,不落宫商闲曲调,钟期未必是知音。   一声佛号一声心,法藏门开深复深,万论千经都话尽,分明题目只而今。   一声佛号一声心,格外投机句甚深,无限含灵毛卓竖,大家齐着顶门针。   一声佛号一声心,叶茂由来根自深,不借东风些子力,优昙香绽古丛林。   一声佛号一声心,觉海灵源勿浅深,四十二重因果相,都庐不堕去来今。   一声佛号一声心,直下分明岂外寻,鞭影未劳频举示,白牛运出古黄金。   一声佛号一声心,向上全提入髓深,临济德山如未肯,任教棒喝恼丛林。   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双忘趣转深,定久不知谁唤醒,满天霜月照幽林。
刘德华的佛教音乐 刘德华 作为曾经的四大天王,至今仍然活跃在娱乐界的潮头,历经岁月洗礼,而更显王者之气,这与他的自身修养是分不开的。一时的成功或许有机遇的成分,能成为一个影视歌坛的常青树,刘德华 确实是众多艺人的楷模。     众所周知,刘德华 是 佛教 徒。他曾专门为自己的师父——台湾妙莲老和尚的开示法语录制了一部 佛教有声书 ——《 清凉莲语 》,而他也录制过很多 佛教音乐 ,如刘德华 念诵的阿弥陀佛佛号、刘德华 唱诵的心经等等。而他演唱的《新少林寺》主题曲——悟,可以说是他的经典佛教音乐作品。 佛教歌曲:悟-刘德华(《新少林寺》主题曲)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od.fjdh.com%2Ffjdh-vt%2Ffjdh-movie%2FfjdhJPFRNRJQGvod.html&urlrefer=c915c0c9bbb409dbdf646dc0b09196ee 这部电影《 新少林寺 》,应该说比李连杰 版少林寺更有内涵和深度,更多佛教精神内涵,只是时事不同,没有老版少林寺的影响力大。但作为一部商业色彩浓重的 佛教电影 ,《新少林寺》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很不容易。而刘德华 演绎的佛教音乐《悟》,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其略显沙哑的嗓音,将影片的沧桑与厚重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 更多佛教类型的音乐,大家可以到 佛教音乐大全 :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od.fjdh.com%2Fmusic%2F&urlrefer=d5ea598d89130457e2bc186f65394871 试听。算是一个接触佛教文化、了解佛教内涵的桥梁。
正确对待福报   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属于世间的一些名闻利养 正确对待福报   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属于世间的一些名闻利养等福报,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思维观察。   第一个,我们拥有世间这些福报的时候,不应该高兴,不应该生起傲慢心。其实我们正在享受的这些,就是在消耗自己以前积累的一些福报。就像个漏着的水池一样,里面本来就没有太多的水,很快就会漏尽的。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更加谨慎,更加小心翼翼,应该想尽办法将它转为道用,或者用这些世间的福报再次积累福德资粮。要不然的话,这些福报穷尽了以后,我们只能继续感受痛苦,不会有丝毫的安乐。这也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大家一定要注意,不应该因为这个而骄傲,觉得自己了不起,甚至去轻视别人,欺侮别人。   第二个,属于世间的任何一个法,这些地位、声誉、财富、权势等世间的福报,从本质的角度来思维观察,都是有漏的,都是无常的,都是不净的,这些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所以它们的本质也是痛苦的。有的人虽然有钱,但是他更有烦恼;有的人虽然有权,但是他更有压力。世间的这些福报,名闻利养,没有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反而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与痛苦。从因的角度来思维观察的话,这也是一种不净,一种痛苦,一种无常;从果的角度来思维观察的话,同样也离不开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范围。因而从事实的真相、真理来思维观察的话,都没有什么可贪着的,也没有什么可傲慢的。   第三个,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若是没有看破放下的话,这些福报也许是一种障碍,会影响我们的修行。有的人本来也信佛,也很精进,后来在世间法上取得了一些成就,然后开始去享受这些,执着这些,最后不但不修行,甚至连做人的标准都没有了,又开始造业了。这样财富就变成今生解脱最大的障碍了。   所以对于修行人来说,若是你能将这些名闻利养转为道用,或者能看破放下的话,对修行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否则对修行来说有一定的障碍。所以大家要从各个角度不断地去思维,观察,理解,这样对这些道理也会生起一种甚深的体会和感受。这是很好的一种方法,一种修行窍诀。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