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爸爸mm 快乐爸爸mm
当爸爸以后又多了份快乐
关注数: 401 粉丝数: 42,299 发帖数: 24,010 关注贴吧数: 33
佛语有云:勇于追求是一种精神 佛语有云:勇于追求是一种精神,勇于舍弃却是一种境界。的确,尘世中有太多的功名利禄,人浮于世,便有了太多的追求思慕。然而生命毕竟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旅程,揽住了明月,就挽不住清风。 为了追求大山的巍峨伟峻,就必然要舍弃小丘的玲珑俊秀;为了追求大江的波涛浩瀚,就必然要舍弃小溪的清流婉转;为了追求大漠的孤烟耸立,就必然要舍弃小园的豆苗稀疏。 果实舍弃了花朵的美丽,换来了秋实的丰硕;小草舍弃了温室的舒适换来了生命的刚强;幽兰舍弃了婀娜的姿容,换来了清新的暗香;雄鹰舍弃了低空的浅飞,换来了高空的壮美;烟花舍弃了安静的闲逸,换来了五彩的神奇。 舍弃了花团锦簇的渲染,一抹衰兰数枝瘦竹才能勾勒出画的风韵;舍弃了八音齐奏的喧嚣,五尺桐木几缕弦才能流尚出泉的天籁;舍弃了浓辞艳赋的堆砌,一藤一树一鸦才能点缀出秋的悲凉;舍弃了推杯换盏的更迭,一盏清茶半碗米粥才能烘托出人的情操。 学过茶道的人都知道有一道工序叫做舍弃,超脱红尘的人都知道有一种境界叫做舍弃,深谙人生的人都知道有一种智慧叫舍弃。 舍弃了五斗米,陶渊明吟出“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舍弃了官场名利,李白道出了“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清幽;舍弃了富贵生活,杜甫看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的悲怆;舍弃了浮世华美,王维悟到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雅致。 舍弃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完美——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舍弃的完美。就像背上包袱太多,我们需舍弃一些轻松上路一样。 人生本就是一条路,一条漫长且艰辛的路,途中会有鸟语花香,会有花红柳绿,但前进的脚步不能止住,因为我们追逐的是梦想,寻求的是明天,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舍弃那些看似美好的温柔陷阱,才能追求那些遥远的人生梦幻。 生命亦如是,生命只是我们借来一用的资本,经营的项目由我们自己选择,但资本有限,这样我们就须舍弃一些非必需的项目,那么当生命归还时,我们可以仰望苍天自豪地吟啸:“我是最后的赢家!”纵然归还了资本,我们还有盈利,可供世人享用。 佛语蕴含着无限禅机,人亦是灵性的生物,偶然拾得一句,便能参透半个人生。
《学佛三要》:佛教之涅盘观 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所归趣”。得涅盘,在佛法中占著主要地位,如神教以生天为最后目标一样。到底什么是涅盘呢?对于涅盘的意义,要有透辟的了解,才会以此目标而尽力以赴,以求得最终理想的实现。然在佛法中,这是甚深而最难理解的,我想从浅入深的加以叙述。涅盘,是印度话,含有否定、消散的意义。我国古译作“灭”,“灭度”,即意味著某些东西的消散了,消除了,又超越了的意思。除了这消散、超越的意义以外,还含得有:自由,安乐,舒适的意义,或可用“乐”字来代表;当然这是不同于一般快乐的。唐玄奘译为圆寂:圆是圆满,是应有的一切功德都具足了;寂是泯寂,一切不良的成分都消散了。这就是平等,自在,安乐的理想境地。 “涅盘”这一名词,不是佛所新创的术语。古代婆罗门教,及后来的印度教,都可说是以涅盘为归趣的。涅盘,可说是印度文明的共同理想。但名词虽同,内容却不一样。依佛法说,他们的涅盘观,都是不究竟的。最庸俗的,以物欲享受的满足为涅盘。如有一个外道,在饱食以后,拍拍他的肚子说,这就是涅盘了。一般印度宗教的涅盘,如呼吸停止,或心念似乎不起等,自以为涅盘,其实都不外乎禅定的境界。那末佛法的涅盘观,是怎样的呢?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