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glewanli eaglewanli
关注数: 676 粉丝数: 515 发帖数: 19,193 关注贴吧数: 187
蒙古国惊现丘处机《上汗书》和成吉思汗的《册封阿剌海别喻》 2006年12月17日 星期日 20:42 日前,蒙古国文物工作者在抢救尘封的史料时,发现丘处机《上汗书》和成吉思汗《册封阿剌海别喻》两件珍贵的史档。由此揭开了一位公主称谓的由来。 丘处机《上汗书》(全文) 大汗:长春子拂尘拜上。贫道至大漠已久,亲历大汗一统蒙古,征夏灭金,铁骑蔽空,所向披靡。汗曾询治国之法,吾以盈虚之道对之。昨贫道与诸将聚于庆功宴,众将铁血屠戮,夺城掠地,功成名就。然席间众人以颅为杯,杀俘鞭奴,取乐助饮,贫道以为此大错矣!为警众人,吾遂取贴身一汉壶问道:“众将观此壶何处为要?”木华黎答曰:“壶身为要,腹占所有,来的实在”。赤老温答曰:“壶嘴为要,吐露导流,来的随意”。博尔术答曰:“壶把为要,把持倾覆,来的痛快”。吾正为此三君之语感叹,大汗之小女阿剌海别席间语出惊人。汝曰:“壶盖最要,想一壶之盖,时时为勤,刻刻警惕,虚时启,盈时封,壶纳乾坤,盖之为始。想我蒙族虽有壶身之怀,壶嘴之灵,壶把之力,然问鼎中原,建极帝国,应必学壶盖之德,此急务也!”贫道闻此惊世骇俗之言,甚为大汗喜,阿剌海别之言正恰时下之势,为修身治国平天下之座右铭。贫道奏请大汗册封睿智之阿剌海别为“壶盖公主”。贫道以为此举倡虚怀,导新风,图远大,于国于民其利多多。 成吉思汗《册封阿剌海别喻》(全文) 灭花剌子模之役,吾觉众将功勋,排宴犒赏。昨道师长春子进言述宴饮之事,尤陈利害,荐之人才,图之久长。吾深思昼夜,深感道师之言是也。吾久察阿剌海别之智,之心、之怀,如鹰临空,万鸟哑鸣,此为天佑我蒙族,降才于吾,今纳长春子之谏,赐封阿剌海别为“壶盖公主”,吾不临朝或远征时由其监国。为使其行职,特封其一壶,予以生杀之权。壶镌铭记:壶中纳乾坤,盖夫阴阳始,公将定天下,主德虚为怀。
蒙古国惊现丘处机《上汗书》和成吉思汗《册封阿剌海别喻》 2006年12月17日 星期日 20:42 日前,蒙古国文物工作者在抢救尘封的史料时,发现丘处机《上汗书》和成吉思汗《册封阿剌海别喻》两件珍贵的史档。由此揭开了一位公主称谓的由来。 丘处机《上汗书》(全文) 大汗:长春子拂尘拜上。贫道至大漠已久,亲历大汗一统蒙古,征夏灭金,铁骑蔽空,所向披靡。汗曾询治国之法,吾以盈虚之道对之。昨贫道与诸将聚于庆功宴,众将铁血屠戮,夺城掠地,功成名就。然席间众人以颅为杯,杀俘鞭奴,取乐助饮,贫道以为此大错矣!为警众人,吾遂取贴身一汉壶问道:“众将观此壶何处为要?”木华黎答曰:“壶身为要,腹占所有,来的实在”。赤老温答曰:“壶嘴为要,吐露导流,来的随意”。博尔术答曰:“壶把为要,把持倾覆,来的痛快”。吾正为此三君之语感叹,大汗之小女阿剌海别席间语出惊人。汝曰:“壶盖最要,想一壶之盖,时时为勤,刻刻警惕,虚时启,盈时封,壶纳乾坤,盖之为始。想我蒙族虽有壶身之怀,壶嘴之灵,壶把之力,然问鼎中原,建极帝国,应必学壶盖之德,此急务也!”贫道闻此惊世骇俗之言,甚为大汗喜,阿剌海别之言正恰时下之势,为修身治国平天下之座右铭。贫道奏请大汗册封睿智之阿剌海别为“壶盖公主”。贫道以为此举倡虚怀,导新风,图远大,于国于民其利多多。 成吉思汗《册封阿剌海别喻》(全文) 灭花剌子模之役,吾觉众将功勋,排宴犒赏。昨道师长春子进言述宴饮之事,尤陈利害,荐之人才,图之久长。吾深思昼夜,深感道师之言是也。吾久察阿剌海别之智,之心、之怀,如鹰临空,万鸟哑鸣,此为天佑我蒙族,降才于吾,今纳长春子之谏,赐封阿剌海别为“壶盖公主”,吾不临朝或远征时由其监国。为使其行职,特封其一壶,予以生杀之权。壶镌铭记:壶中纳乾坤,盖夫阴阳始,公将定天下,主德虚为怀。
成吉思汗并未灭绝党项人,元军将领李恒就是西夏皇族后裔 成吉思汗并未灭绝党项人。要不然西夏皇族李恒也不会为元朝效力。 以元军将领李恒为例,李恒是西夏皇族后裔,在灭宋战争中屡立战功,更协助张弘范在厓山几乎全歼南宋水军,是元军中难得的悍将。 李恒(1236—1285)元朝将领。字德卿,号长白。党项族,元称唐兀氏。西夏皇族。李惟忠子。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西夏,李恒之祖父不屈,战死。其父亲被蒙古宗王移相哥收养,后来因告发李檀叛元之功而得到封爵。 自幼聪颖,移相哥妃爱之,收为养子。中统三年(1262),移相哥命为尚书断事官,恒以职让兄。因告李璮谋反,入狱。璮被诛,获释。世祖忽必烈嘉其功,授淄莱路奥鲁总管,佩金符。 至元七年(1270),改宣武将军、益都淄莱新军万户。从伐宋,破樊城、襄阳、鄂州、汉阳,以功迁明威将军、宣威将军等。从伯颜东下,擒宋将高世杰,下岳州,拔沙市。继分三道出师,为左副都元帅,从都元帅逊都台出江西。一路追逐宋相文天祥至空坑,获其妻女,降众二十万。败宋兵于梅岭。十四年(1277)、拜参知政事、行省江西。十五年,任蒙古汉军都元帅。率部追张世杰、陆秀夫,陆秀夫抱卫王赴海死,世杰逃走亦溺死,获南宋金玺等物。十七年(1280),拜资善大夫、中书左丞,行省荆湖。任内,禁掠民为奴,赈恤饥民,释放籍于官之猎户。 一生大小百战,攻下城邑百有五十。十九年(1282),请解军职,子散木解(李世安)袭本军万户。二十一年(1284),从皇子镇南王脱欢征安南。班师,殿后,膝中毒矢,至思明州,毒发,卒。追赠平章政事,谥武愍。再赠推忠靖远功臣、太保,追封滕国公。
成吉思汗并未灭绝党项人,元军将领李恒就是西夏皇族后裔 成吉思汗并未灭绝党项人。要不然西夏皇族李恒也不会为元朝效力。 以元军将领李恒为例,李恒是西夏皇族后裔,在灭宋战争中屡立战功,更协助张弘范在厓山几乎全歼南宋水军,是元军中难得的悍将。 李恒(1236—1285)元朝将领。字德卿,号长白。党项族,元称唐兀氏。西夏皇族。 李惟忠子。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西夏,李恒之祖父不屈,战死。其父亲被蒙古宗王移相哥收养,后来因告发李檀叛元之功而得到封爵。自幼聪颖,移相哥妃爱之,收为养子。中统三年(1262),移相哥命为尚书断事官,恒以职让兄。因告李璮谋反,入狱。璮被诛,获释。世祖忽必烈嘉其功,授淄莱路奥鲁总管,佩金符。 至元七年(1270),改宣武将军、益都淄莱新军万户。从伐宋,破樊城、襄阳、鄂州、汉阳,以功迁明威将军、宣威将军等。从伯颜东下,擒宋将高世杰,下岳州,拔沙市。继分三道出师,为左副都元帅,从都元帅逊都台出江西。一路追逐宋相文天祥至空坑,获其妻女,降众二十万。败宋兵于梅岭。十四年(1277)、拜参知政事、行省江西。十五年,任蒙古汉军都元帅。率部追张世杰、陆秀夫,陆秀夫抱卫王赴海死,世杰逃走亦溺死,获南宋金玺等物。十七年(1280),拜资善大夫、中书左丞,行省荆湖。任内,禁掠民为奴,赈恤饥民,释放籍于官之猎户。 一生大小百战,攻下城邑百有五十。十九年(1282),请解军职,子散木解(李世安)袭本军万户。二十一年(1284),从皇子镇南王脱欢征安南。班师,殿后,膝中毒矢,至思明州,毒发,卒。追赠平章政事,谥武愍。再赠推忠靖远功臣、太保,追封滕国公。
元朝的十六次科举 资料来源:《元史》《新元史》等 元仁宗1313年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朝灭亡,中间因为因为元惠宗时期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 元朝举行了16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 元仁宗时期 延佑二年(1315)三月,廷试进士,五十六人及第。 延佑五年(1318)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人及第。 元英宗时期 至治元年(1321)三月,廷试进士,六十四人及第。 元泰定帝时期 泰定元年(1324)三月,廷试进士,八十六人及第。 泰定四年(1327)三月,廷试进士,八十六人及第。 元文宗时期 至顺元年(1330)三月,廷试进士,九十七人及第。 元惠宗(元顺帝)时期 元统元年(1333)三月,廷试进士,一百人及第。刘基刘伯温于该年中进士。 因为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 至正二年(1342)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至正五年(1345)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至正八年(1348)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至正十一年(1351)三月,廷试进士,八十三人及第。 1351年五月,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在以后的十八年中,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此后的五次科举均受到全国战乱的影响。 至正十四年(1354)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及第。 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一人及第。 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廷试进士,三十五人及第。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及第。 至正二十六年(1366)三月,廷试进士,七十三人及第。 附: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时间1311年三月-1320年正月 元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时间1320年三月-1323年八月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时间1323年九月-1328年七月 元文宗图帖睦尔,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1328年九月—1329年正月,第二次在位时间1329年八月-1332年八月 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在位时间1333年六月-1370年四月,1368年八月逃离大都,回到漠北草原,1368年八月-1370年四月为北元皇帝 元朝十六次科举,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就有十次,十六次录取1139名进士,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就有700名,占总数的61.46%。当然,这与元惠宗(元顺帝)在位时间长达三十多年有很大关系。 元朝十六次科举其中前面的十一次为全国范围,最后的五次受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影响很大。
元朝时期蒙汉不得通婚? 宋恭帝就做了元世祖的驸马,元世祖的孙子答剌麻八剌(元武宗和元仁宗的父亲)就娶过郭宝玉家族的女儿做王妃。 而且普通平民之间蒙汉通婚也很多。以下资料来源于《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资料来源网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guoxue123.com%2Fother%2Fjq%2Fyuan%2F095.htm&urlrefer=5b0f9274b1b27bdbb5bd14023686cc72 “1333年的科举,始于春季,最终的殿试结束于当年的阴历九月,年轻的皇帝刚从上都返回大都不久。②这是在元朝统治下第一次举行的允许各民族人士参加的科举考试,显然体现了对科举兴趣的增加以及高等教育的推广。那年考中进士的人名单保存至今。③从名单中可以看出,50名汉人的平均年龄比50名非汉人的年龄要大一些,平均岁数分别为31岁与28岁。此外,92%的汉人已婚,而非汉人已婚的则是74%。有趣的是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士跟汉人结婚的比率很高:其中,母亲为汉人的占58%,而已婚的那些人中近70%是娶汉人为妻。不论民族成分如何,每个中式者授予的第一个官职均是职位差不多的地方官。在非汉人名单上名列榜眼的叫余阙,河南人(译者注:元庐州人,今安徽合肥),其祖先是不出名的唐兀人。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这类出身不显赫的非汉人青年来说,科举最可能成为通向名誉和富裕的途径。后来余阙成为一位出色的地方官与改革者。同时他又是一个很有才气的诗人,精通汉族文学,他的著述保存至今。① 因此,1333年进士题名录恰逢其时地表现了一定时间内反映元朝官僚机构特征的一些缠结在一起的分裂与融合情况:制度化的民族不平等以及与此并存的普遍通婚现象;征服民族在吸收它所占领的土地上被统治人民的道德观念、文学传统以及行政管理传统;汉族上层则主动、积极地介入了统治他们的外族王朝。”
对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途中《过阴山和人韵》二首的赏析 原文网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erindia.org.cn%2Fpost%2F112.html&urlrefer=4185d6ef128ddbcb0a1a092030b1b90a 原文名称:《读耶律楚材《过阴山和人韵》二首》 陈冬季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双蹄。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天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细路萦纡斜复直,山角攀天不盈尺。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君成奇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松桧丛中疏畎亩,藤萝深处有人家。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奇。      从汉唐至清迁延数千年,不论是受朝廷委派赴西域征戍屯垦的命臣,还是被贬谪流放到西域的罪臣,凡到过西域的,无不为西域奇特壮观的自然风光所震撼,无不为西域独特的民俗民风所感染。于是,在他们的笔下流淌出一首首充满激情的壮美诗篇,汇成了中国古代西域诗的长河。这些诗歌,不仅纪录了历史,也纪录了民族,不仅赞美了祖国西部边陲的美丽风光,也热情地颂扬了西域民族。      元初,跟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西征近十年的契丹族诗人耶律楚材,在戎马倥偬中写出了一首首描绘西域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诗篇,从而在唐人边塞诗之后别辟新境,在历史与现实的巨大空间中获得了永生。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时代杰出的政治家。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翻越阿尔泰山、天山至河中府(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干),并留驻河中数年。后经东路过高昌、鄯善还克鲁伦河。耶律楚材的西域诗集中在他的《湛然居士集》一至八卷中,大都写成于滞留西域年间,有少量诗作为日后追忆。这两首《过阴山和人韵》诗都作于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写诗人随军西征途经西部天山的塔勒奇岭时所见奇特景观。前一首用丘处机诗《自金山至阴山纪行》韵,后一首和丘处机《阴山途中》诗韵。阴山,唐、元时称天山为阴山,亦称阴岭。     《过阴山和人韵》其一是一首七言古诗,诗人着力描绘天山景色的雄奇壮丽。从山势到飞泉,从秋风到白雪,反复渲染天山中各种壮观的风景。他称赞丘处机描写天山的夸张,而他更是夸张至极,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西域天山的神奇风采。《过阴山和人韵》其二是一首写天山深处风物的七律,诗人不但描绘了神奇的山势、如沙的白雪,还将笔墨伸向了山中,具体、细致地描绘了当时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在雄壮的天山图卷中透出一股田园生活的清新气息。      读耶律楚材的西域诗,尤其是读他的这两首诗,只从诗的内容上去看,很显然,西域这块神奇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民情,都强烈地吸引着、感染着耶律楚材,使他亢奋,使他充实,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诗人西行的愁苦,激发起诗人对西域斯土斯民的热爱之情,以致发出“不妨终老在天涯”(《西域蒲华城赠蒲察元帅》)的感叹。但是,从耶律楚材这个诗人,从元诗以及《过阴山和人韵》诗所呈现出的美学风貌来看,其意味更深厚。         耶律楚材虽是契丹族人,但却是个正统的儒家思想的信徒。辽金时期,因受发达的中原农业文明的影响,辽金两朝虽都与宋王朝为敌,但同时都积极效仿汉制,学习接受汉族文化。而且随着金灭辽、金灭北宋的民族融合,以及少数民族政权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形势也迫使少数民族统治者必须加速学习、熟悉汉族文化,才能实现对国家主体民族——汉民族的统治。因此在辽金时代,特别是金代后期,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中的贵族阶层汉文化程度是很高的。耶律楚材的家庭便是这种汉化程度很高的贵族家庭之一。元代就有人认为,耶律楚材的诗文继承了“贾(谊)、马(司马相如)”、“李(白)、杜(杜甫)”、“苏(轼)黄(庭坚)”和金代词人“吴、蔡(吴激是米芾的女婿,蔡松年当过辛弃疾的老师)”的传统。这说明他的汉学修养是相当深厚的。但我们还应该看到,他在胡人华化的过程中,也把胡人的气质渗透于汉文化了。比如他的那首七律《过阴山和人韵》,就带有胡人傲视江左名山的情感因素。在他的笔下,天山的雄伟奇丽被极度夸张,“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这里的“海”就是天山博格达峰山腰的天池。诗人一反早年艳丽纤弱的诗风,改用遒劲卓厉,恣肆雄浑的气势进行诗歌创作。其诗无僻典,自然流畅,在直接面对雄奇的自然景观时,逼出了一股插天擎海的豪情。他是拥抱着天山的份量,向世界发言的。他为元诗开了个头,把契丹人的天然感觉融入了整个中华文明之中。
元朝圣旨金牌的40年传奇 珍藏在内蒙古大学的元代圣旨金牌包祥教授向记者讲述收购国宝的往事 网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yl.getbbs.net%2Fpost%2Ftopic.aspx%3Ftid%3D8456612&urlrefer=1180c96bdfad5daf3c4cbfd3852d5b8a 圣旨金牌的40年传奇【转载】(本文写于2009年3月22日) 核心提示 3月8日,在温州博物馆,成吉思汗—草原游牧文化大展掀起了北方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热。在300多件珍贵的文物中,圣旨金牌尤其令人眩目。圣旨金牌是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关于它的重见天日,还有一段历时40年的传奇故事。      扔在地窖里的传家宝           1961年,乌兰浩特市索伦镇索伦屯。一天,一对姓李的夫妇在洮儿河挖取沙石,突然铁锹碰到了一个硬东西。老李拨开沙子,一块带有圆孔的金属牌跃入眼里。夫妇俩回到家,随手将金属牌扔在杂物筐里。           1970年的一天,老李的朋友乌力冈到他家做客,闲谈之中无意看到了这块金属牌。仔细擦拭后,乌力冈发现金属牌上有许多他从来也没有见过的文字。他找来村里几位有学识的老者,但是没有人认识。有人回想起家中珍藏多年的一幅成吉思汗画像上,也有类似的文字。乌力冈猜测,这块金属牌极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随身物品。要真是这样,他们手上拿的这个金属牌将会是一个无价之宝。           人们的这种猜想让老李坐卧不安,他将金属牌藏在箱子里,告诉别人说已经送人了。就这样,这块金属牌在老李家的箱底静静躺了20多年。           1996年冬季的一天,老李快30岁的儿子李献功坐在床边听父亲讲临终前的遗言。就在这时,李献功第一次见到这块金属牌,这是父亲送给他的传家宝。           在李献功眼里,村子经常会来一些收购古董的商人,他们说是高价收购古董,但是很多非常漂亮的东西只是以几十元或者两三百元价格成交。李献功是一个能干而且厚道的农民,在他的印象中古董是不值钱的东西,一块不起眼的金属牌又能值多少钱呢?他将父亲交给他的金属牌扔在了自家的地窖里。      深藏民间无人识           1999年,做了3年生意的李献功血本无归,还欠下了近2万元债务。这时,他无意间看到了扔在土豆堆里的那块金属牌。           “金属牌在阴冷潮湿的地窖里早就会变得锈迹斑斑, 可是这块牌子却没有一点生锈的样子!难道父亲当年给他的这个金属牌果真是个宝贝?它会不会是一块金牌?这块牌子要真是金的值多少钱呢?应该可以把欠债还上了吧?” 李献功暗自猜想。           李献功将这块金属牌拿给父亲的好友乌力冈看。乌力冈一下子就认出,这就是他30多年前在李家见到的那块金属牌,乌力冈把30年前的事儿告诉了李献功。           这块金属牌真的是成吉思汗的随身物品吗?李献功决定托朋友将这块牌子带到外面找人鉴定。           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李献功在乌兰浩特市找到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刘振春,他从事多年古董收藏工作,在鉴别蒙古族瓷器上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关于刘伯温中进士的时间 刘伯温中进士的时间是元统元年,元统元年是1333年,不是1339年,1339年是元惠宗(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年也没有科举考试举行。 元仁宗1313年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朝灭亡。 中间因为因为元惠宗时期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 元朝举行了16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 元仁宗时期 延佑二年(1315)三月,廷试进士,五十六人及第。 延佑五年(1318)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人及第。 元英宗时期 至治元年(1321)三月,廷试进士,六十四人及第。 元泰定帝时期 泰定元年(1324)三月,廷试进士,八十六人及第。 泰定四年(1327)三月,廷试进士,八十六人及第。 元文宗时期 至顺元年(1330)三月,廷试进士,九十七人及第。 元惠宗(元顺帝)时期 元统元年(1333)三月,廷试进士,一百人及第。刘基刘伯温于该年中进士。在中进士后不久,刘伯温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 因为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 至正二年(1342)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至正五年(1345)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至正八年(1348)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至正十一年(1351)三月,廷试进士,八十三人及第。 1351年五月,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在以后的十八年中,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此后的五次科举均受到全国战乱的影响。 至正十四年(1354)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及第。 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一人及第。 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廷试进士,三十五人及第。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及第。 至正二十六年(1366)三月,廷试进士,七十三人及第。 附: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时间1311年三月-1320年正月 元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时间1320年三月-1323年八月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时间1323年九月-1328年七月 元文宗图帖睦尔,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1328年九月—1329年正月,第二次在位时间1329年八月-1332年八月 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在位时间1333年六月-1370年四月,1368年八月逃离大都,回到漠北草原,1368年八月-1370年四月为北元皇帝 元朝十六次科举,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就有十次,十六次录取1139名进士,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就有700名,占总数的61.46%。当然,这与元惠宗(元顺帝)在位时间长达三十多年有很大关系。 元朝十六次科举其中前面的十一次为全国范围,最后的五次受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影响很大。
元朝的十六次科举 资料来源:《元史》《新元史》等 元仁宗1313年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朝灭亡,中间因为因为元惠宗时期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 元朝举行了16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 元仁宗时期 延佑二年(1315)三月,廷试进士,五十六人及第。 延佑五年(1318)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人及第。 元英宗时期 至治元年(1321)三月,廷试进士,六十四人及第。 元泰定帝时期 泰定元年(1324)三月,廷试进士,八十六人及第。 泰定四年(1327)三月,廷试进士,八十六人及第。 元文宗时期 至顺元年(1330)三月,廷试进士,九十七人及第。 元惠宗(元顺帝)时期 元统元年(1333)三月,廷试进士,一百人及第。刘基刘伯温于该年中进士。 因为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 至正二年(1342)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至正五年(1345)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至正八年(1348)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至正十一年(1351)三月,廷试进士,八十三人及第。 1351年五月,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在以后的十八年中,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此后的五次科举均受到全国战乱的影响。 至正十四年(1354)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及第。 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一人及第。 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廷试进士,三十五人及第。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及第。 至正二十六年(1366)三月,廷试进士,七十三人及第。 元朝十六次科举,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就有十次,十六次录取1139名进士,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就有700名,占总数的61.46%。当然,这与元惠宗(元顺帝)在位时间长达三十多年有很大关系。 元朝十六次科举其中前面的十一次为全国范围,最后的五次受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影响很大。 附: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时间1311年三月-1320年正月 元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时间1320年三月-1323年八月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时间1323年九月-1328年七月 元文宗图帖睦尔,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1328年九月—1329年正月,第二次在位时间1329年八月-1332年八月 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在位时间1333年六月-1370年四月,1368年八月逃离大都,回到漠北草原,1368年八月-1370年四月为北元皇帝
元朝的十六次科举 资料来源:《元史》《新元史》等 元仁宗1313年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朝灭亡,中间因为因为元惠宗时期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 元朝举行了16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 元仁宗时期 延佑二年(1315)三月,廷试进士,五十六人及第。 延佑五年(1318)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人及第。 元英宗时期 至治元年(1321)三月,廷试进士,六十四人及第。 元泰定帝时期 泰定元年(1324)三月,廷试进士,八十六人及第。 泰定四年(1327)三月,廷试进士,八十六人及第。 元文宗时期 至顺元年(1330)三月,廷试进士,九十七人及第。 元惠宗(元顺帝)时期 元统元年(1333)三月,廷试进士,一百人及第。刘基刘伯温于该年中进士。 因为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 至正二年(1342)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至正五年(1345)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至正八年(1348)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至正十一年(1351)三月,廷试进士,八十三人及第。 1351年五月,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在以后的十八年中,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此后的五次科举均受到全国战乱的影响。 至正十四年(1354)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及第。 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一人及第。 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廷试进士,三十五人及第。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及第。 至正二十六年(1366)三月,廷试进士,七十三人及第。 附: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时间1311年三月-1320年正月 元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时间1320年三月-1323年八月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时间1323年九月-1328年七月 元文宗图帖睦尔,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1328年九月—1329年正月,第二次在位时间1329年八月-1332年八月 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在位时间1333年六月-1370年四月,1368年八月逃离大都,回到漠北草原,1368年八月-1370年四月为北元皇帝
元朝画家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引。本姓陆,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 “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 [编辑本段]作品简介 历史背景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元惠宗(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年),于至正十年(1350年)完成。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基本信息      前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后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仿本       名称:《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富春山居图·沈周临摹本》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金庸小说之外的丘处机 宋临安府县官王道乾屡次勾结金人,惹来天怒人怨,全真派长春子丘处机道长看不过眼,决心为民除害,遂夜探王府,将王道乾刺杀之后携着王道乾之人头到处藏匿。宋兵四处追杀丘处机,丘处机藏身于郭啸天与杨铁心家内。      这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开篇涉及到的故事。栖霞市原人大主任、栖霞市丘处机研究会会长慕旭认为:在金庸的小说中,丘处机只是一个武功过人的侠客式的人物,而历史上,丘处机则是一个“一言止杀”的政治家和让全真教达到鼎盛的思想家。          长春真人西游面圣      在《射雕英雄传》里,成吉思汗与丘处机的相见,是由郭靖穿针引线而完成的。其实,在历史上,成吉思汗与丘处机的相见,是经由成吉思汗的侍臣刘仲禄介绍的。      公元1219年5月,元太祖成吉思汗带兵讨伐花剌子模国,当他走到乃蛮国的时候,经他的侍臣刘仲禄的推荐,知道了丘处机的事迹,被丘处机的盛名所吸引,于是就派遣刘仲禄持诏带领蒙古兵二十骑,悬虎头金牌,金牌上刻着“如朕亲行,便宜行事”,至山东敦请丘处机。当时已经72岁高龄的丘处机欣然答应了成吉思汗的邀请,决定第二年上元节后,就跟从刘仲禄西行觐见。      关于成吉思汗为什么请丘处机,慕旭认为,绝不是像《射雕英雄传》中经由郭靖的偶然引见那么简单。“当时丘处机已经是全真教的一代宗师,在当时是能够长生、济世的能人。成吉思汗热情邀请丘处机,也有两方面的考虑。”慕旭说,当时成吉思汗的部队攻城略地,打下天下之后,寻求治国之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找丘处机一方面是问治国之策;另外,当时成吉思汗已到晚年,面对万古基业,越来越想长生不老,而全真教有长生不老之术,丘处机更被传为已经是300岁的“活神仙”,成吉思汗也想请“活神仙”教授自己长生不老之术。对于丘处机这样的“活神仙”,连成吉思汗这样的英雄也是非常尊敬的,成吉思汗的诏书写得很谦虚:“惟先生将咳嗽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      因为在丘处机西行觐见成吉思汗的时候,成吉思汗的部队还在一直往西进攻,所以自公元1220年2月至1222年3月,经过两年多的长途跋涉,丘处机才见到成吉思汗。果然,成吉思汗寒暄之后就迫不及待地问:“你大老远地来到这里,有什么长生之药送给我吗?”丘处机回答说:“只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意思是说,可以想办法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而没有长生不老的药,丘处机的实事求是让成吉思汗非常欣赏。      自1222年10月开始,成吉思汗曾经三次向丘处机问道。丘处机的得意弟子李志常根据丘处机西行经历写成了《长春真人西游记》,其中对成吉思汗三次向丘处机问道有记载,这三次问道的时间分别是10月15日、10月19日与10月23日。《玄风庆会录》对这三次论道的内容,都有非常详细的记录。          为什么谢宋、金而拜蒙古?      研究丘处机十多年的慕旭说:“在《射雕英雄传》的描写中,丘处机只是全真教的一个道长,而在历史上,丘处机可是当时多个统治者的‘香饽饽’,南宋、金还有蒙古方面的成吉思汗都在请丘处机出山,丘处机只是答应了成吉思汗。”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赵卫东副教授分析说,统治者请丘处机出山问道,目的无外乎“长生”、“济世”,肉体的长生不老当然是不可能的,而要“济世”救民,当时已经“大势已去”的南宋与金,显然不是合适的“下家”,丘处机接受蒙古方面成吉思汗的邀请也在情理之中。      公元1216年,金宣宗命令东平监军王庭玉持诏,请丘处机至汴京。眼见金兵连连战败,步步退却,丘处机深知金大势已去,依附于它并不能改变当前的形势,也不能实现他救万民于水火的想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丘处机婉言谢绝了金宣宗的邀请,他说:“我遵循天理而行,天让我行,我不敢违抗。”言下之意,现在天意还不允许我行。
向大家推荐一些国内外元史研究著作 1.《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电子版的网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learn.tsinghua.edu.cn%3A8080%2F2004011794%2Fcambr%2Fljy%2FBasic%2FEBookLib%2FJXCKS%2FTS010040%2Fdefault.htm&urlrefer=cc30d839709a3e86a00f26584fb140bf 2.史书网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dlvi.cn%2Fdzts%2Fnode_150002.htm&urlrefer=5e5a47bf375c75819b437ac9c026260d    新元史电子版的网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dlvi.cn%2Fdzts%2Fnode_150001.htm&urlrefer=31e3a2e2de446664963c568807d985af    元史电子版的网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dlvi.cn%2Fdzts%2Fnode_149977.htm&urlrefer=50f3ea48bf209d737065a52e72f649db    推荐 续资治通鉴(960-1368年)·(清)毕沅    纂 【长春真人西游记】[元]门人真常子李志常述殷诚安 点校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ap.itingwang.com%2F%28S%28vvm3nzjciluooa55hmbvdfvi%29%29%2Fwapsite%2FNewsDetail.aspx%3Fthemeid%3D15%26channelid%3D2640%26categoryid%3D2646%26articleid%3D11551678%26uid%3Dc4ed03454b3bb36%26pp%3D1&urlrefer=4a4c71c4154a1641f6e06391bbde1827 以下书籍我有电子版,想要的朋友可以留邮箱,最好是网易的,附件可达到50M. 3.13世纪伊儿汗国史学家志费尼编撰《世界征服者史》,伊儿汗国史学家拉施特主编的《史集》,元史专家韩儒林的《元朝史》,[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蒙古帝国史》,元史专家韩儒林的《穹庐集-元史及西北民族史研究》等等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