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柏 晓柏
关注数: 25 粉丝数: 564 发帖数: 4,844 关注贴吧数: 54
佛说,身体病苦,如何避免苦上加苦【白话杂阿含470经】 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告诉各位比丘,未受过佛法教导的无明之人,有苦受,有乐受,也有不苦不乐受。受佛法教导的圣弟子(证到初果以上),也有苦受,也有乐受,以及不苦不乐受。各位比丘们,凡夫和圣人(指证果者)在这件事上,有什么差别呢? 各位比丘对佛说,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世尊,唯愿您广说,那就好了。我们听闻以后,应当受持奉行! 佛陀对各位比丘说,未受过佛法教导的无明之人,身体因为触而生各种受,有的痛苦相逼,甚至于丧命。忧愁啼哭,抱怨叫唤。 佛陀告诉各位比丘,认真听,仔细注意,我给你们讲。各位比丘,未受过佛法教导的无明之人,身体因触生各种受,各种痛苦增加,甚至丧命。他忧愁、抱怨,啼哭叫唤。内心不安稳,狂乱。他在这个时候,增长两种受,一种是身体的苦受,另一种是心的苦受。 这就像一个人,被两只毒箭射中,产生了极其痛苦的感觉。没有受过佛法教导的无明之人也是这样,所以,他会增长身受与心受,极其痛苦。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不了解真正的原因。他们在生起多种欲贪时,因为触会产生快乐的感受。五欲之乐,让心受到欲贪的驱使。当因触而生起苦受的时候,他就产生了怨恨之心。因为生怨恨的缘故,心被怨恨所驱使。他们对于苦受与乐受,产生、消失、因它所带来的快乐、痛苦,以及如何让心离开不贪着此身体的苦乐之受,不如实地知道。 因为不如实知道的缘故,如果他生不苦不乐受时,对身心的真实情况不了知,被愚痴无明驱使。心系于身体乐受所带来的快乐,或者心系于身体苦受所带来的痛苦,或者系于不苦不乐时的无明状态。用什么系呢,用贪欲、怨恨、愚痴所系,为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这些都是因为我见、身见而产生)所系。 受过教导的圣弟子,当身触生苦受的时候,被强烈的痛苦所逼,甚至于丧命时,不会生起忧愁、悲伤、抱怨,也不会啼哭叫唤,不会心乱发狂。这个时候,他只生起一受,即身受,不生心受。 就如一个人,被一只毒箭射中,但第二只毒箭射不中他。正当那时,只生一种受,即身受,不生心受。 当他身体有乐的触受时,心不染欲乐,因为心不染欲乐,对于身体的乐受,心不会生起欲贪。对于身体的苦受不会怨恨。因为不生怨恨之心,心不会被怨恨所驱使。对于身体的苦与乐的触受,它们的产生,消失,因它们带来的欢乐、痛苦,以及如何让心不贪着于它们,都如实地知道。因为如实地知道,身体的不苦不乐受不会被愚痴所驱使。心不会系于身体的乐受,或者苦受。也不会系于对身体的不苦不乐受。从哪里不系呢,心不从欲贪,怨恨,愚痴系。心不与生、老、痛、死、忧、悲、恼苦(破身见,观到五阴非我,不对这些生分别执取之心)所系。 这时,佛陀说偈言: 多闻于苦乐  非不受觉知 (受佛陀教导的圣弟子,对于苦与乐之受,并不是身体不受也不是不知道) 彼于凡夫人  其实大有闻 (他们相对于未受佛法教导的一般人而言,其实了解知道的更多) 乐受不放逸  苦触不增忧 (他们身体有乐受时,心不贪着于此,不会生放逸。身体有苦受之时,心也不系念于此,不会有忧愁。) 苦乐二俱舍  不顺亦不违 (心不与身体的苦与乐发生粘附,不因此生贪爱或者抗拒) 比丘勤方便  正智不倾动 (比丘精进修行,获得稳定的正智) 于此一切受  黠慧能了知 (对于一切受的本质,都能以智慧观察、了知) 了知诸受故  现法尽诸漏 (因为了知各种受的本质,所以现世会断尽对五蕴的欲贪、嗔恨与愚痴。) 身死不堕数  永处般涅盘 (即使身坏命终也不会落入轮回之中,永远般涅槃,解脱生死束缚。) 佛说完此经,各位比丘听闻所说,欢喜奉行。 ************************************************************************************* 《杂阿含》470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乐受.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苦痛逼迫。乃至夺命。忧愁啼哭。称怨号呼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愁忧称怨。啼哭号呼。心生狂乱。当于尔时。增长二受。若身受.若心受 譬如士夫身被双毒箭。极生苦痛。愚痴无闻凡夫亦复如是。增长二受。身受.心受。极生苦痛。所以者何。以彼愚痴无闻凡夫不了知故。于诸五欲生乐受触。受五欲乐。受五欲乐故。为贪使所使。苦受触故。则生嗔恚。生嗔恚故。为恚使所使。于此二受。若集.若灭.若味.若患.若离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生不苦不乐受。为痴使所使。为乐受所系终不离。苦受所系终不离。不苦不乐受所系终不离。云何系。谓为贪.恚.痴所系。为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系 多闻圣弟子身触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夺命。不起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 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为乐受触。不染欲乐。不染欲乐故。于彼乐受。贪使不使。于苦触受不生嗔恚。不生嗔恚故。恚使不使。于彼二使。集.灭.昧.患.离如实知。如实知故。不苦不乐受痴使不使。于彼乐受解脱不系。苦受.不苦不乐受解脱不系。于何不系。谓贪.恚.痴不系。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系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多闻于苦乐  非不受觉知 彼于凡夫人  其实大有闻 乐受不放逸  苦触不增忧 苦乐二俱舍  不顺亦不违 比丘勤方便  正智不倾动 于此一切受  黠慧能了知 了知诸受故  现法尽诸漏 身死不堕数  永处般涅盘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杂阿含405)佛说修行观察的细微,超过头发丝的百分之一 一次,佛陀住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一天,尊者阿难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去城内乞食。那时,有很多离车(种族)童子,早晨从城内出来,来到精舍的门,拿着弓箭,比赛射精舍的门孔。尊者看到,每一箭都射进了精舍的门孔中。 尊者阿难见到以后,认为很奇特。这些离车童子,能干这么困难的事情。他继续入城乞食,回来以后,举放衣钵,洗完足。然后到佛陀那里去。稽首佛足,退坐到一边。对佛说,世尊,我今天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入城去乞食,看到有很多离车童子从城内出来,到了精舍门,比赛射箭,射向门孔,每一箭都准确射入。我就在想,这真是非常奇特啊,这些离车童子能做这么困难的事情。 佛陀问阿难说,你认为离车童子比赛射箭射门孔,每一箭都射入,这很难吗?那如果把一根发丝分为一百份,射其中一份,箭箭都射中,还是这个更难呢? 阿难回答说,把发丝分为一百分,射其中一份,每箭都射中,这个更难啊。 佛陀对阿难说。这还没有如实观察苦圣谛(烦恼的出现)难呢!同样,苦集圣谛(烦恼的聚集),苦灭圣谛(烦恼的消失),苦灭道迹圣谛(烦恼消失的方法及过程),如实了知,如实观察,要比这个更难。 这时,世尊说偈言: 一毛为百分  射一分甚难 (把一毛破为一百份,射其中一个很难) 观一一苦阴  非我难亦然 (一一观察苦阴之精微,发现“苦阴非我”的困难,也是这样) 佛说完此经,各位比丘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 真正的修行,内观,是如佛说,非常精微,精微程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五阴,四圣谛等的观察,需要非常精微的觉察力。常人喜欢在形式上,道理上高谈阔论,却不去深入观察。把精力用在如实观察上,不要用在研究道理,争论对错标准上。 我在初学修行时,也不知道需要如此精微的观察。后来学打坐,才发现,人的心念是如此精微,超过常人的想象。所以,真正修行,最好打坐,有禅定的基础。佛说八正道,最后一个就是正定。有禅定功夫,观察念头的精微程度,比一般人细微一百倍,并不夸张(开启观察的显微镜模式),但没有体验过的人,则不可理解,无法想象。建议有机会的学佛的朋友,都修禅定。当然,修定的前提是守好五戒,不然你难以坐下来。 顺便说一下。我完全不认同把中国的老子,孔子,庄子,以及耶稣和西方的一些所谓“开悟”的众多灵修大师们,与佛说的内容混成一团。虽然这些也是人间优秀的文化,是值得尊重、学习和赞叹的,我也常推荐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西方优秀文化的内容给我的朋友。但有一点,我绝对不会把佛说,与他们混成一团。 混成一团的原因,是观察的能力不够,无法分清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混成一团最后会淹没佛学的特质,造成佛学的消失。这样的损失将非常惨重,因为人间,只有佛陀才在教授如何解脱,其他人教的都不是(至少不是佛说的这个解脱)!千万不要看它们之间的差别很小,大猩猩与人的基因相差不到2%,但是结果你都看到了,这两者实际有多大的区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这不是说佛陀的教法比人家高明,而是说不是一回事,不是要比谁高谁低的意思。 佛陀的教法,是教导大家离于五阴,不依五阴而解脱。而其他教法,无非在现象上,道理上,规律上,规矩上,心灵层次上,社会关系上,生理上,观念上,信仰上等等下功夫。这些都尚在五阴的范围之内。一切的生理,现象、大自然、宇宙都在色阴范围中,一切的观念、道理、心理、哲学、思考方法、信仰(佛学不是信仰之学)都在识阴范围中。 我尊重人间一切优秀的文化以及善法,甚至推荐赞叹他们。但我完全不认可把它们与佛陀的教导混为一谈,因为这会直接淹没佛学的特质,造成佛法的坏灭,让人类的解脱失去最后的希望。 **************************************************************************************************** 【杂阿含经】第40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尊者阿难晨朝着衣持钵。入毗舍离城乞食。时。有众多离车童子晨朝从城内出。至精舍门。持弓箭。竞射精舍门孔。箭箭皆入门孔 尊者阿难见已。以为奇特。彼诸离车童子能作如是难事。入城乞食。还举衣钵。洗足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着衣持钵。入毗舍离城乞食。见有众多离车童子从城内出。至精舍门。竞射门孔。箭箭皆入。我作是念。此甚奇特。诸离车童子能为难事 佛告阿难。于意云何。离车童子竞射门孔。箭箭皆入。此为难耶。破一毛为百分。而射一毛分。箭箭悉中。此为难耶 阿难白佛。破一毛百分。射一分之毛。箭箭悉中。此则为难 佛告阿难。未若于苦圣谛生如实知。此则甚难。如是。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见。此则甚难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一毛为百分  射一分甚难 观一一苦阴  非我难亦然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只跟随一位比丘学修行易出现的五大问题(杂阿含837经) 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一天,世尊对各位比丘说,如果我们只相信某一位老师(比丘)而修行,就会出现五种过失与忧患。 第一,如果这个比丘某个时候违犯了戒律,各位僧众都抛弃他。那么,恭敬这个人的学生,就会这样想,这个人是我的老师,是我敬重的人。但僧团已经放弃他,不欢迎他。那么,我现在为什么还要进这个寺里面去呢?于是,他便不再亲近塔寺。也因此,不亲近僧团,因为不亲近僧团,很难听闻正法。不听闻正法,所修之善法便会退失,无法在正法中久住。这是敬信某一位比丘的第一大过失与忧患。 第二,如果只敬信某一位比丘,如果他所敬之人违反了戒律,各位僧众都检举他“不承认自己犯戒”的过失。敬信这个人的学生,就会这样想。这个人是我的老师,是我敬重的人。现在,僧众们都在检举他,说他不承认自己犯戒的过失,那么,我现在为什么还要进这个寺里面去呢?于是,他便不再亲近塔寺。也因此,不亲近僧团,因为不亲近僧团,很难听闻正法。不听闻正法,所修之善法便会退失,无法在正法中久住。这是敬信某一位比丘的第二大过失与忧患。 第三,如果这个他敬信的比丘,拿着衣钵,四方游走修行。敬信他的学生就想,我所敬信的老师拿着衣服,在人间四处游走修行去了。我现在为什么还进入这个塔寺呢?于是,他便不再亲近塔寺。也因此,不亲近僧团,因为不亲近僧团,很难听闻正法。不听闻正法,所修之善法便会退失,无法在正法中久住。这是敬信某一位比丘的第三大过失与忧患。 第四,如果他所敬信的这个比丘,舍戒还俗了。敬信他的人就想,他是我的老师,是我敬重的人。现在,他舍戒还俗了。所以,我不应进入那个塔寺了。于是,他便不再亲近塔寺。也因此,不亲近僧团,因为不亲近僧团,很难听闻正法。不听闻正法,所修之善法便会退失,无法在正法中久住。这是敬信某一位比丘的第四大过失与忧患。 第五,如果他所敬信的比丘,身坏命终。敬信他的人,就会这样想。他是我的老师,是我敬重的人。现在,他已命终。我现在为什么还要进入那个塔寺呢?于是,他便不再亲近塔寺。也因此,不亲近僧团,因为不亲近僧团,很难听闻正法。不听闻正法,所修之善法便会退失,无法在正法中久住。这是敬信某一位比丘的第五大过失与忧患。 所以说,各位比丘(及学佛之人),你们应该这样学,我应该做到“佛不坏净,法不坏净,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四不坏净:对佛陀的教导可以导向解脱绝对的净信,对佛法(注意这里指原始佛法,因为那时只有原始佛法)可以导向解脱绝对的净信,对僧团在传播佛陀的正法有绝对的净信,对受持五戒将导向解脱有绝对的净信之心。这里强调四不坏净,主要是告诉不要只信某一个僧人,而是要信这四项。僧不坏净,是指僧团,不是指某一个僧人。】 佛陀说完此经后,各位比丘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 除了佛陀总结的问题之外,在现在社会,其实还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果只依某个人,但有些老师,并不依经、依律而教,依自己的推理或者自己发明的一套观念来教导,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因为这些教导明显与僧团的经、律教导不同,导致跟随他的学生,远离僧团,只跟他学习。并且无法知道自己已经学偏,已远离正法。因为没有对比的对象,这样将导致无法解脱,并且远离正法。 记得一位朋友参加某位著名居士组织的禅修,禅修道场旁边就有一个大寺庙。我问他说,禅修期间,你去过寺庙吗?他说,没有。我说,无论这个居士讲得多么“高大上”、“正确”,如果你们禅修,从头到尾都没有教导要去亲近僧团,那么这样的禅修都是违背佛陀的教导的。 ************************************************************************* 《杂阿含》83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信人者。生五种过患。彼人或时犯戒违律。为众所弃。恭敬其人者。当作是念。此是我师。我所重敬。众僧弃薄。我今何缘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众僧。不敬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信敬人生初过患 复次。敬信人者。所敬之人犯戒违律。众僧为作不见举。敬信彼人者。当作是念。此是我师。我所敬重。而今众僧作不见举。我今何缘复入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众僧。不敬众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二过患 复次。彼人若持衣钵。余方游行。敬彼人者。而作是念。我所敬人着衣持钵。人间游行。我今何缘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得恭敬众僧。不敬众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三过患 复次。彼所信敬人舍戒还俗。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师。我所敬重。舍戒还俗。我今不应入彼塔寺。不入寺已。不敬众僧。不敬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四过患 复次。彼所信敬人身坏命终。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师。我所敬重。今已命终。我今何缘入彼塔寺。不入寺故。不得敬僧。不敬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故。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五过患 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我当成就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明阿罗汉是哪三明,都有什么功夫?这些神通有何作用?(杂885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告诉各位比丘说,有三明阿罗汉。哪三明呢,宿命通,生死通,漏尽通。 【三种神通,宿命通,生死通,漏尽通。因阿罗汉是无学圣者,故又称明。一般人证到宿命通叫通,阿罗汉证到宿命通则可称宿命明。证到漏尽通则表示证到了阿罗汉。】 什么叫阿罗汉的宿命通呢?就是说,圣弟子(三明中的圣弟子,就是指阿罗汉了)知道各种宿命(过去世的生命形态)之事,从一生到百千万亿生,甚至于劫数成坏,无限久远之事。知道自己以及众生的宿命的变化,像这样的名,这样的生,这样的姓,这样的食,这样受苦乐,这样长寿,这样久住,这样的受等等。自己和众生在这里死,那里生。在那里死,在这里生。有这样的行,这样的因,这样的情景。曾经受的各种宿命之事,全部了知,这就是宿命明。 什么叫生死明呢?就是说,圣弟子有天眼,净于人眼。能见到各种众生死时,生时。得到好的色身,差的色身,上等色身,下等色身,或者到了恶道之中,随业受生,如实地知道。 像一些众生,有身体的恶行,语言的恶行,意识的恶行等,诽谤圣人,邪见或者按受邪法等因缘之故,身坏命终之时,生于恶道的地狱之中。 像一些众生,有身体的善行,语言的善行,意识的善行等,不诽谤圣人,受持正见,身坏命终之时,生于人道或天道的善道之中。他能观察到这些,就叫生死明。 什么叫漏尽明呢?就是圣弟子,对苦(各种烦恼)如实知。知道这是苦集(烦恼的聚集),这是苦灭(烦恼的消失)。对苦消失的方法如实了知。他像这样知道,像这样观察到。从欲贪的烦恼、我见(认为真的有一个固定的我存在)的烦恼、无明的烦恼中解脱。由此他建立了解脱之智:出生的因缘已被破坏,清静的梵行已经建立,已经完成他的任务,自己知道来世不会再有投生(已经证得解脱,涅槃,阿罗汉)。这就是漏尽明。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观察知宿命  见天恶趣生 (通过观察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宿命,无论生在天上,还是生往恶道之中) 生死诸漏尽  是则牟尼明 (超脱于生死断尽一切烦恼,就是贤明者) 知心得解脱  一切诸贪爱 (观察心可以得解脱,从一切贪爱中出离) 三处悉通达  故说为三明 (这三处都通达的话,所以叫作三明) 佛说完这一经,各位比丘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 【杂阿含经】第88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无学三明。何等为三。谓无学宿命智证通.无学生死智证通.无学漏尽智证通 云何无学宿命智证通。谓圣弟子知种种宿命事。从一生至百千万亿生。乃至劫数成坏。我及众生宿命所更如是名.如是生.如是性.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受分齐。我及众生于此处死.余处生。于余处死.此处生。有如是行.如是因.如是信。受种种宿命事。皆悉了知。是名宿命智证明 云何生死智证明。谓圣弟子天眼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上色.下色。向于恶趣。随业受生如实知。如此众生身恶行成就.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成就。谤圣人。邪见受邪法因缘故。身坏命终。生恶趣泥犁中。此众生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不谤毁圣人。正见成就。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人中。是名生死智证明 云何漏尽智证明。谓圣弟子此苦如实知。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如实知。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漏心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名漏尽智证明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观察知宿命  见天恶趣生 生死诸漏尽  是则牟尼明 知心得解脱  一切诸贪爱 三处悉通达  故说为三明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修行观察的细微,超过头发丝的百分之一【杂阿含经】第405经 一次,佛陀住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一天,尊者阿难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去城内乞食。那时,有很多离车(种族)童子,早晨从城内出来,来到精舍的门,拿着弓箭,比赛射精舍的门孔。尊者看到,每一箭都射进了精舍的门孔中。 尊者阿难见到以后,认为很奇特。这些离车童子,能干这么困难的事情。他继续入城乞食,回来以后,举放衣钵,洗完足。然后到佛陀那里去。稽首佛足,退坐到一边。对佛说,世尊,我今天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入城去乞食,看到有很多离车童子从城内出来,到了精舍门,比赛射箭,射向门孔,每一箭都准确射入。我就在想,这真是非常奇特啊,这些离车童子能做这么困难的事情。 佛陀问阿难说,你认为离车童子比赛射箭射门孔,每一箭都射入,这很难吗?那如果把一根发丝分为一百份,射其中一份,箭箭都射中,还是这个更难呢? 阿难回答说,把发丝分为一百分,射其中一份,每箭都射中,这个更难啊。 佛陀对阿难说。这还没有如实观察苦圣谛(烦恼的出现)难呢!同样,苦集圣谛(烦恼的聚集),苦灭圣谛(烦恼的消失),苦灭道迹圣谛(烦恼消失的方法及过程),如实了知,如实观察,要比这个更难。 这时,世尊说偈言: 一毛为百分  射一分甚难 (把一毛破为一百份,射其中一个很难) 观一一苦阴  非我难亦然 (一一观察苦阴之精微,发现“苦阴非我”的困难,也是这样) 佛说完此经,各位比丘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 【杂阿含经】第40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尊者阿难晨朝着衣持钵。入毗舍离城乞食。时。有众多离车童子晨朝从城内出。至精舍门。持弓箭。竞射精舍门孔。箭箭皆入门孔 尊者阿难见已。以为奇特。彼诸离车童子能作如是难事。入城乞食。还举衣钵。洗足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着衣持钵。入毗舍离城乞食。见有众多离车童子从城内出。至精舍门。竞射门孔。箭箭皆入。我作是念。此甚奇特。诸离车童子能为难事 佛告阿难。于意云何。离车童子竞射门孔。箭箭皆入。此为难耶。破一毛为百分。而射一毛分。箭箭悉中。此为难耶 阿难白佛。破一毛百分。射一分之毛。箭箭悉中。此则为难 佛告阿难。未若于苦圣谛生如实知。此则甚难。如是。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见。此则甚难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一毛为百分  射一分甚难 观一一苦阴  非我难亦然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懂贪欲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慧勇 小时候,很喜欢吃五香瓜子,又香又脆,真是美味极了。心想,如果长大以后有钱了,能经常吃就好。如今成人了,反而不欢喜吃了,觉得清淡味才是最好,又咸又有药香的五香瓜子既没有多少营养,也没其他多少益处,吃多了反而有害,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故不吃。 修行也是这样,因为看明白了,便会放下。修行前后要破欲贪(例如财、色、名、食、睡),色贪(例如音乐、美术、舞蹈等有形象的艺术),无色贪(例如诗歌、哲学、宗教、信仰等没有具体形象的心灵境界)。破每一个贪,如果方法不得当,都很难。比如,有的人一生在财贪上都没有过关,死于贪财。真看明白钱财的人,知道钱可以做事,但不可贪着。其他的贪欲原理与财贪相同。不贪着便不为此行邪路,不行邪路则不会有大麻烦。烦恼开始远离。 破欲贪,色贪,无色贪,最快的方法是修戒定。破这三贪,是一个人一生最有价值的学习。其实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来经历这三贪,只是自己经历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这是学习的过程,而是落入贪欲的“美好感觉”中。一些经历过并且看明白了的人,就知道这些生活经历原来是成长的课程。真正经历过了,玩够了,发现放下、随缘才是最美好的。观察到这一点很难,但冷静的人,善于观察、思考的人还是容易观察到。 人生的绝大多数冲突与苦恼,皆因这三贪未破。破不是扔,而是不贪着,不因此而迷失心性,知道随顺社会的规则生活,不去因为自己而伤害他人,不会坏了良心。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4a17199527f2bf787540e65bdc1dca4036e1b7ee&urlrefer=5ec195e9f8bdb1f66b12625cff4905d0 修戒定是破三贪的捷径。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由低到高,由粗到细,由重到轻地在定中经历这三贪的境界。通俗地说,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需要几十年才破掉的一个贪欲,在定中可能两个月就破了,这是修行最为珍贵之处。可能有人说,我可没什么贪欲,我只是在公司有事业心,在家尽到做丈夫、父亲的责任而已,我就是按我的作人准则行事罢了,也不是什么人生学习。这是因为落在贪欲之中,自己无法看清人生的意义罢了。出离贪欲之后才能看清这个本质。 有同修说,修定,入禅乐之后,对世间的男女之欲已经没有多少兴趣,其原因就是如此。因为在定中能比较方便地,由低到高体验到各种层次的快乐。色界定、无色界定的禅乐,已经远超世间一切世俗之乐。到最后,将体验到最高级的快乐是清静,无一切贪的境界。你甚至会发现,连贪着最高级、最美妙的禅乐,都是一种负担,都想放下。 彻底放下三贪,便已接近解脱。说是接近,是因为真正解脱需要破掉身见,这需要学佛修行,修观,观到无常、无我才行,这需要修四念处。 放下三贪不是强行的,是因为观察清楚它的好处、麻烦之后,对比之下,发现最佳的相处之道,即随顺当下的缘而不强行贪着才是最好的,这就是“味、患、离”。没有观察、“看破”这个前提,所谓的放下,可能是强压欲望,不让它现形,这对完成三贪的课程并无多少益处,也对修行没有多少帮助。就如石头压草,不久又长出来。又如手压弹簧,它迟早也会反弹回来。 当然,如果你的欲望太强,强到可能给自己带来大麻烦时,为解决眼前问题,先强行压一压,也倒是一个临时的办法。修四念处,观察法,也有利于我们放下三贪,快速地完成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佛陀劝人远离贪嗔痴。本文主要说贪。 有人把三贪说成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我故意不这样说,一是这样说,一般人不容易懂,二是这样说,容易扯到天上去,什么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些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就容易搞成了神神叨叨,不知所以。所以,我尽可能用一般人容易明白的说法去解说。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4a17199527f2bf787540e65bdc1dca4036e1b7ee&urlrefer=5ec195e9f8bdb1f66b12625cff4905d0
觉知不是感觉 慧勇 感觉,不是觉知。修四念处是训练觉知,而不是感觉,当然有感觉比连感觉也不知道要好一点。有一个人说,我生气的时候,也知道在生气呀,我就是控制不住,也好像对修行没啥帮助。生气是感觉、情绪。如果训练觉知,觉知到的是:当下的心念,当下身体的动作,当下的呼吸的粗重,当下流血的速度等身体与心念非常具体的细节。训练感觉对修行帮助不大,训练觉知才属于四念处的修行。感觉是已经产生了情绪的幻境,觉知是当下身心的实际运行情况。感觉是有分别的,而觉知仅仅只是知道,清清楚楚的知道,是不会去分别的。感觉因为带有情绪倾向,往往做出错误的判断,觉知会帮助你做出理智的判断。有同修问,我腿疼,要觉知腿是怎样疼的吗?觉知里是没有痛的。痛是已经产生了情绪。觉知里,是热,刺,胀,变化等,并且每一秒的位置,程度都不相同。注意这里的区别。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4a17199527f2bf787540e65bdc1dca4036e1b7ee&urlrefer=5ec195e9f8bdb1f66b12625cff4905d0觉知与感觉是不共生的,就是不会同时存在。有感觉,觉知就丢了,觉知在,就没有情绪产生的感觉,这里的感觉主要是指情绪的衍生物。就如响一声,是声音,连续地有旋律地响,是音乐。我们要能从音乐里,听到它的本质是一连串声音,旋律只是它的表象。要注意,说觉知里没有痛,不是否定身体会有痛这件事的存在,训练觉知的目的,只是帮助我们观察事物的本质,通过观察本质,来达到彻底地了解人的身与心的运作模式,从而观察到,这个“我”是如何像机械零件一样,被组装起来的,看到本质以后,有利于破除我见,身见,直至解脱——当然这需要长期进行观察和四念处的训练,不是说说就可以了。训练觉知还有一个好处是,做出的判断永远接近理智,不会冲动,不会被情绪带走。 感觉,就像一辆奔驰中的车辆。觉知,就如你清楚地观察过,这辆车是由哪些零件组成的,它的零件在如何运转而造成了奔驰这个现象的。你知道这些具体的细节以后,便对它的奔驰这一现象,不再有神秘感。破身见的前期观察的过程,与此原理近似。 注:本文部分文字,来源于与妙起,一切法无我等同修的交流。
立身见,与破身见 慧勇 守戒,是身见。良好的行为和思维习惯,是身见。一切的宗教信仰,是身见。老师的各种规矩和教法,也是身见。一切有形的,固定的,有边界的,有框的东西和语言,都是身见。 我们要破身见,是不是这一切向善之举都不要,都远离呢?不是。真正的破身见,立即就快证初果了。即使认真修行,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证果的,里面有复杂的因缘。即使不能证果,修行的功课也不是白做,在修行的过程之中,我们就可以观察到粗重的恶缘开始远离,人越来越快乐。如果不是这样,修行方法一定错误。修行到最后,一切的框框,束缚,是会全部破除的,要知道这个常识。但在此之前,一般人无法做到,如果从形式上、外表上去模仿更易招至恶缘。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4a17199527f2bf787540e65bdc1dca4036e1b7ee&urlrefer=5ec195e9f8bdb1f66b12625cff4905d0 所以,一般人在证果前,应该建立身见,而不是破身见。建立什么样的身见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做一个一心向善的人,作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做一个没有负面思维的人,行为和思维模式上,都向此靠拢。如此便是一般人修行的前期功课。只是我们内心深处要知道,不可以执着于此,再大的善人,也不会证果,记得达摩祖师说梁武帝的那句“并无功德”吗?但行善会成为证果的助缘。这就如跳高之前的起跑,你怎么跑也飞不过那个杆,除非起跳。但是有你前面的助跑,你更容易跳过那个杆。 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我慢,执着,自我等,并设法去消除我慢,放下自我。这个要求自己放下我慢,消除自我的行为,其实还是身见,是以我慢来断除我慢,只是比较细微。这就如沸水在沸腾,我们给它弄个高压锅盖,它就暂时不沸了。如果真正要让它不沸,则需要断除下面的热源,原动力。以慢断慢就如加锅盖,破除身见就如断火源。破身见是从修四念处进入的。在此之前,观察自己的我慢,执着,并设法调整,还是有必要的。所以,建身见与破身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法,不懂的人看上去甚至会自相矛盾,其实是面对不同的人讲的。早期需要建立“人天善法”的身见,后期通过修四念处,会自然而然地来到破身见。破身见不是教出来的,老师仅仅能起到提醒引导的作用。如果你的破身见是跟老师学来的,那则是假的。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4a17199527f2bf787540e65bdc1dca4036e1b7ee&urlrefer=5ec195e9f8bdb1f66b12625cff4905d0
让我们学会尊重一切 慧勇 这个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感恩和尊重。这个世界,也有很多看似不美好的东西,也值得我们去尊重。 当身着僧衣的出家人,从我身边经过,或者在网络上相逢,我感恩他们。因为他们的延续,才有世间解脱之法的延续,解脱之法,是人们解脱唯一的希望。 也许他们的修行并不精进,也许他们的讲法也不严谨,但至少,他们还在向人们昭示,这个世间还有解脱之法的存在。因为有一天,这个世间的解法之法将会消失,人们甚至连听到解脱之个词,也再没有机会。 当我们看到信仰上帝的人,信仰太上老君的人,信仰真主的人,各种各样信仰的人……如果他们传播的是爱与祥和的信息,我们也要对他们充满感恩之情。因为没有他们的存在,这个世间不会如此美好。是他们在黑暗的苍穹下,点亮了一点点烛光,让我们感受到温暖与光的力量。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4a17199527f2bf787540e65bdc1dca4036e1b7ee&urlrefer=5ec195e9f8bdb1f66b12625cff4905d0 我们也感恩那些没有一切信仰的人。因为他们的劳动与存在,人们相互之间,才会衣食富足。因为相互的依存,这个人间世界才会如此繁华与美丽,否则我们还在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尊重所有的“坏人”,甚至人们认为“十恶不赦”的人。他之所以“坏”,必有其因缘。他做那样的选择,自然有他自己觉得迫不得已的原因。我们离开他的实际,用自己的标准去批判他人未必恰当。就如“饱汉不知饿汉饥”。 我并不是说要支持或者认同他们,而是说要学会平等尊重。他做坏事自然有法纪和道德的处罚,他如果攻击我我一样会自卫——注意随缘相待与尊重并不冲突。我们对他产生怨恨之情对我们并无益处。 尊重不是让你靠近或者丧失警惕。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如路遇野狗,你对它的尊重是绕开它或者不要靠近它。因为你对它的示好,可能会被它误判为攻击的行为,从而产生不良后果。了解它的性格,用与它性格相应的办法随缘相待,便是尊重。 朋友们,感恩一切善缘,尊重并悦纳这个世界。山河大地,各种生命,悉皆尊重。如果我们都不说是非人我,不搞怨恨攻击,我们的世界将平和安祥!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4a17199527f2bf787540e65bdc1dca4036e1b7ee&urlrefer=5ec195e9f8bdb1f66b12625cff4905d0
我们都是泥泞中的珍宝 我们都是泥泞中的珍宝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4a17199527f2bf787540e65bdc1dca4036e1b7ee&urlrefer=5ec195e9f8bdb1f66b12625cff4905d0 有时和同学、朋友们说起学佛与修行,人们总是比较警惕,好像担心我又要拉他们入哪一个伙,信什么教。我几乎从不故意拉人入伙或信教,因为我本人不入伙、不信教。 有些朋友可能感到奇怪,你不是信佛教吗?为什么说自己不信教呢?佛教目前的确是有比较明显的宗教性质,但我要说的不是宗教的那一部分。 真正的佛说,不是宗教,也不是信仰,而是告诉你自己,一切需要自己亲自去观察,离开一切既有的答案,由浅入深,去观察事实,不迷信,不信仰,不崇拜,只尊重事实,尊得你能反复检测无误的事实——这不算什么宗教吧。估计有些搞信仰的小伙伴不服气了,自己去查一下葛拉玛经,就明白我没有讲假话了。 那,学佛各种各样的积福,烧香,拜佛,又是什么意思呢?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我们每个人最本质的天性,其实是干净无染的,为何能证明这一点呢?因为我们一切的毛病和习气,都是可以改变的,让它消失的,只是有的需要时间长一点而已。能消失的,自然不真正属于我们,如果我们让一切习气消失干净,余下的,消失不掉的,自然是属于我们的,你便会看到每个人的本质,其实是干干净净的,没有污染的。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4a17199527f2bf787540e65bdc1dca4036e1b7ee&urlrefer=5ec195e9f8bdb1f66b12625cff4905d0 人心为什么会受污染呢?主要是贪欲引起的。吃东西,我们用来饱肚子,不是贪欲,是满足身体的需要。但超过这个度,过度地追求色香味俱全,甚至名贵的美食,超过自己的消费能力和身体的正常承受能力,则是贪欲在作怪了。贪欲作怪,必招来麻烦,比如钱花多了用钱会紧张,肚子吃多了会胀痛,有些不良食物还会引起疾病等。 人的贪不只有吃这一种,名色财食睡,贪这些都是贪。注意正当合理的取用不是贪,比如,上班领工资,不是贪,招待远客用一桌好菜这在情理之中,不是贪。判断的简单方法,就是欲望、习气是否占了理智的上风。各种贪欲错纵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人生的悲苦便随之而生。真正的解脱,比这个要深,本文是比较容易让人理解的简单说法。 如果我们能完全理智、清醒地生活,一举一动自己的身体和心念都清楚,人生的烦恼就会少很多。就像一辆车,你非常熟悉,驾驭自如,车祸自然很少。如果你速度很快,刹车又不太好使,反光镜看周围也不太清楚,出事的机会就比较多了。人生也是如此。
修行打坐入门 修行打坐入门 慧勇(晓柏) 修定,是学佛必经之路。定,是慧的近因。如何修定,打坐是最方便的。为了方便同修,我简要说说如何打坐。 首先,要破除打坐的神秘感。一些同修怕打坐,因为怕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事情,怕遇到神秘的东西,自己无法控制。也有一些老师,禁止自己的学生打坐。如果我们懂一些基本的常识,其实是安全的。特别是南传的打坐方法,是非常安全的,差不多和睡觉一样安全。所以,不要有心理负担。 一,为什么要打坐 我们修行,主要是开启“智慧”,见到“真理”。而这些东西,真的非常微妙,心太粗,无法见到。一些细的念头,就像细小的闪电一闪而过。我们要观察身心实相,必须要能静下来,才能正面的观察到。就像我们要观察一个细菌,需要静下心来,借助显微镜,耐心地观看,才能看到这个细菌是什么规律,它本来是啥样的。修行也是这样,如果你无法静下来,佛说的东西,你根本无法看到。所以,我们需要打坐,让身心安静下来,以致于进入初禅,二禅,乃至四禅等,身心高度的安静,就相当于进入了“显微镜模式”。如果说,平常我们能感知到的念头,如水桶那么粗的话,当你静到极处,可以看到像头发丝一样细的念头,你会惊叹,原来还有这么细微的念头在飘飞啊。 打坐的目的不是看念头,而是在这极静的环境里,你可以观察到,我们哪些行为是智慧的,哪些行为是不智慧的,哪些习气对我们真有伤害,这些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下坐后,这种观察力还会继续存在,只是没有在坐上那么细微。进一步,也可以观察到佛说的无常,无我的本质。因为见到,自然知道如何处理了。所以,长期按方法打坐的人,性格也会改变,做事方式也会改变。那些无益的,不智慧的,容易造成冲突的性格,都会慢慢消失。当然,如果有机缘,能修止观,可能悟道或者证果。能静下来,叫止。能观察,叫观。这个观,不是故意的,你静下来以后,它非常自然就能观了。就如你安静地坐在一处,旁边有人走来走去,你自然会知道,你不需要故意去研究和观察,是不是有人在走动。对大部分人而言,难在止上。当然,在四禅以后,观察都接近于消失了,因为太静了。 有些人怕修定,说是怕贪禅相,怕贪禅喜,禅乐。这其实真没必要担心的,基本上属于杞人忧天。如果你真正做到了深观,便可以观察到一切的乐,皆不可得,都是暂时的,便会回归宁静。修行这么多年,贪着禅乐的人,我基本没遇到。但绝大多数,是连初禅也不知道如何进入的人。 简要总结一下,打坐能让人进入深度的安静,能观察到极细微的心念,能把世间的来龙去脉看得更加清楚,更容易观察到佛说的法,是指什么,有助于悟道和证果。观察到深处,性格也会随之改变。那些你觉得对自己无益的言行会自动消退。 二,打坐前的准备 如果有机会,可以先学一点学佛的基础知识,比如《阿含解脱道次第》的讲解版上下册。没有基本的知识,打坐的收益会打折。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不要把打坐神秘化,好人能学,坏人也能学。学佛的人能学,不学佛的人也可以学。它是一个技术活儿。从本质上讲,和学骑自车一样,就纯一个技术活儿。不要把佛学的名词往上面套,徒增麻烦。当然,常做善事的人,容易安静一些,因为这样的人本来身心就不容易浮躁,自私和固执少一些,相对比较安静。 要找一个安静之处,如果实在找不到,床上也可以,最好固定一个位置,因为长期在那里坐,会有气场在,对你有帮助的。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热。膝盖处,如果怕冷,可以用毛毯盖一下。不可以直吹空调风,特别是后脑勺下方的大椎穴处,不可以直对风。那里就像一个洞,寒气可以直入,然后会得病,我以前不信,但自己亲自经历过,病了十几天。
推开回家的门,助您开启智慧之门 出版社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是在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下,河南文艺出版社精心挑选推出的一本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 《推开回家的门》是一本指导生活的书,我是谁?为什么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烦恼?有摆脱烦恼的办法吗?是否存在一条通向完全没有烦恼痛苦的解脱之路? 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 带着这些疑问,一位身修实证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不满足于信仰与传说,苦心寻觅佛陀的“真实教义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以佛陀教言为指南针,终于明白佛陀究竟在讲什么。他把传统文化中寻觅到的智慧运用到当下的工作、生活中,以经为径,作为人生道路的指引。书中把自己走过来的路———人生的不解和生命的困惑以及解脱出来的步骤、方法一一记录下来,直面自己内心的最深处,不回避、不溢美、不做作、不迷信,以如实的态度开解生活问题,略去表面直击症结。深入浅出的手法,积极入世的态度,令人读来真实可信。 《推开回家的门》是作者结合传统经典文化,在生活、工作中得到的切身悟解,剥除一切迷信的东西,非常结合实际。文字浅显,例子鲜活,指导当下。 相信这本书能帮助您打开全新的视野,开启智慧之门! 目前此书在京东,当当,亚马逊和淘宝已有出售。作者简介 慧勇,摄影师,上海某文化传播机构负责人。传统文化践行者和受益者,曾任《东方希望集团报》主编。 目录 第一章 结缘/001 第二章 少年岁月/007 第三章 他乡求学/012 第四章 学成归来/020 第五章 东赴上海/033 第六章 我要回家/052 第七章 结识禅宗师父/063 第八章 学佛进阶篇/077 第九章 迈入解脱之门/100 第十章 明心见性/133 第十一章 关于念佛法门/158 第十二章 实修从观察开始/166 第十三章 实修学步/186 第十四章 走向解脱/231 附录一 《葛拉玛经》白话文/256 附录二 如何净化我们的心灵/258 附录三 梦醒时分/262 后记/268 精彩书摘 有人说佛陀讲述了宇宙最高的智慧, 如何才能检验是迷信还是真理? 有人说人生如梦幻泡影, 那什么是真呢? 我是谁? 真正的修行,是从观察自己的身体、情绪和念头开始的。佛陀当年的教授,主要是教大家如何深入观察身心,进一步观察到人是如何自我束缚的,最终而得解脱。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看到人们所教授的“佛法”,很多像和稀泥一般,怎么说都有道理,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也难以考证。实在解释不了,就说这是业力或因缘。因缘是个筐,啥都往里装。难道智慧的佛教,真的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吗?我害怕上当、受骗,害怕自己迷失在意识形态里。学佛如果最终学到的却是阿Q式的自我催眠,岂不浪费一生! 通过深入学习,我了解到原来学佛也可以像学科学一样,有一条可以实证的、反复检验的安全之路。传说中的“悟道”和“证果”,本身很朴素,只是被人们渲染得很神秘。目前人心太浮躁,喜欢花哨浮华的东西,实修实证的方法已被覆盖在岁月尘埃深处。我相信,还有很多人正如我过去那样,还在苦苦寻找这条通向解脱的大道,故将自己的成长和修行经历,作一记录,供有缘人参考。 通过实修,我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家庭关系、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自己粗重的烦恼接近消失,对自己和人世间也看得更加清楚。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修行带来的快乐。书中详细写了实修的步骤和观察方法,严格按方法精诚训练,相信你一年之内一定会有明显变化! 实修的书需要一边学习,一边训练实践,一段时间再回来对照,如此反复,方才明白。如果你看了一遍,就以为全懂了,那只是你自以为懂了,因为实修本身是离开思维和道理的,就如一张地图,你看一遍就以为懂了,实际上你头脑中的图与实际的样子可能不一样。 实修是一个长期观察、修正的过程。古人言: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悟道并非证道,看到并非走到。六祖惠能说:“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实修这件事,远超过一般人的认知与理解,用道理评判是无益的。烦恼是因为实修见法而减少的,不是因为懂了道理而减少。实际修行一段时间后,回头可以检验。 科学检验有两个要点:第一,此事可以呈现,可以检测;第二,此事可以重复地实验,它会得出同样的结果。这两条也完全适合学佛实修者,只是检测者是你自己。也许你曾看到有的人把迷信当成学佛,但佛陀本人致力于破除迷信和愚痴,开启智慧。 修行过程中,如果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要焦虑,也不要责备自己。善待自己,不要自我折磨。看到问题本身就是进步。看到目标,迈开脚步,只管快乐前行! 出版:河南文艺出版社 书名:推开回家的门 ISBN:978-7-5559-0172-3 出版时间:2014-12-1
联合国关于2012问题的4个微博 1、 〔迎接12月21日〕今天距离12月21日这个玛雅历法中宇宙一个循环结束的日子只有十天了。一些人将其视为世界末日。然而,玛雅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危地马拉文化部长巴兹新日前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表示,12月21日并不是世界的末日,相反,它将是人类的觉醒、地球母亲再生的时刻,它标志着巴克盾新纪元的开始。 地 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weibo.com%2F1709157165%2Fz9fqZss1O%3Fref%3Dhttp%253A%252F%252Fe.weibo.com%252Fun%253Fref%253Dhttp%25253A%25252F%25252Fwww.baidu.com%25252Fs%25253Fwd%25253D%252525C1%252525AA%252525BA%252525CF%252525B9%252525FA%25252B%252525CE%252525A2%252525B2%252525A9%231355394395937&urlrefer=53c8074447c45c73d76dafc9537ec16d 2、 〔迎接12月21日〕危地马拉文化部长巴兹新表示,12月21日,太阳将运行到银河系的中心点,太阳系赤道将与银行系赤道重和,所谓的末日实际上是大地母亲自然再生的日子。这种再生将为人类文明带来机遇,那时我们会更加觉醒,进行更加平衡的发展,抗击饥饿,改善人民安全和保障,实现人类福祉,使人人幸福。 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weibo.com%2F1709157165%2Fz9fxTCgJb%3Fref%3Dhttp%253A%252F%252Fe.weibo.com%252Fun%253Fpage%253D3%2526pre_page%253D2%2526end_id%253D3522801887148909&urlrefer=bc416c087a1eb54dd91752302c6d449a 3、 〔迎接12月21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驻危地马拉办事处负责人瓦尔戴斯表示,今年12月21日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它应该是变革的开始。这不是指政府的更迭,而是指文化的变革。世界应采取大胆措施,促使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使土著人民等脆弱人群的福祉得到改善。 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weibo.com%2F1709157165%2Fz9fDA9xg0%3Fref%3Dhttp%253A%252F%252Fe.weibo.com%252Fun%253Fpage%253D3%2526pre_page%253D2%2526end_id%253D3522801887148909&urlrefer=3c716b0c784374e4f617da6a039924c5 4、 〔迎接12月21日〕玛雅文化是世界古文化之一,是美洲主要的古典文化。它发源于墨西哥以及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中美洲地区。根据玛雅文化,2012年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与改变,从而进入一个新的文明,而不是人类毁灭。请放心,联合国木有船票。联合国与你天荒地老 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weibo.com%2F1709157165%2Fz9fJG53CZ%3Fref%3Dhttp%253A%252F%252Fe.weibo.com%252Fun%253Fpage%253D3%2526pre_page%253D2%2526end_id%253D3522801887148909&urlrefer=d9d90681414a1889fc28c584505103e5 注 :如果你希望看到大家的评论,你自己也需要申请一个微博,才能点开评论,很简单,差不多一个邮箱名和密码就OK了。
新华网:科学家说,2012末日说完全错误——但据记载上帝可能降临  2012即将临近,末日论泛滥成灾。科学界已经明确指出所有末日论者们提出的所谓毁灭性自然灾害,其出现的概率都微乎其微。除此之外,末日论者们手中最有力的一个证据就是所谓的“玛雅日历”,据说其预言这个世界将在明年走向终结。但现在,研究中美洲文化的专家表示,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13周期终结   象征着新周期开端   整件事中唯一真实的一点,就是玛雅人所谓的“长历法”确实将在2012年的12月21日结束一个周期。这次周期始于公元前3114年,一共持续5125年。2012年的12月21日这一天也是玛雅历中的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结束的日子。第13周期很特殊,它不是像其他周期那样从此开始一个新的“白克顿周期”,而是会从此清零,重新开始。  美国波士顿大学玛雅文化考古专家威廉姆·萨图诺说:“当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结束而被清零时,说明这是一个重要周期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世界的终结。”正如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恰帕斯州分部专家艾米丽诺所言,玛雅人一个旧的长历法周期的结束,象征着一个新周期的开端,就像是中国文化中今年是兔年,明年就将是龙年一样,不断循环下去。 第六纪念碑   并无末日预言记录   有关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终结的书面资料非常少。大多数玛雅文明研究者所引用的都仅仅是一块出土于墨西哥南部塔巴斯克州的名为第六纪念碑的石碑。由于石碑上的文字部分损坏了,因此上面镌刻的究竟是什么内容依然未知。  1996年美国布朗大学的史蒂芬·休斯顿以及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大卫·斯图尔特最初翻译版本显示,上面的文字内容中提到,在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结束时,上帝将降临人间。而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则不甚清楚。不过学者们认为这应当是某种天启或预言书之类的。斯特尔特说,这一1996年的翻译版本很快被许多末日论网站作为他们末日理论的有力证据。  然而休斯顿和斯特尔特最近都已经各自独立地修正了他们最初的翻译版本,并得出结论这块石碑的文字内容中事实上并未包含有关2012的末日预言。  2012的描述   仅是玛雅人的诗意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的伽拉加-莫利塔说,古代玛雅人的文字表达方式让现代人感到困惑,即便第六纪念碑的碑文中确实提到了在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结束时上帝将降临人间,这也并不表示世界将会就此毁灭。“他们喜欢使用修辞手法,就像是说,在2012年的12月21日清晨,上帝将降临人间,他将开启一个新的周期,旧世界将归于死亡,新世界将从此诞生。反正他们会希望让叙述看起来更有诗意。”   波士顿大学考古学家萨图诺补充:“在碑文中我们没有看到这样写着,比如说‘这里将是世界末日,世界将毁于火海’这样类似的语句。”萨图诺表示,有关世界末日的传说之所以会广为传播,主要原因是西方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绝望情绪。 宗欣 原文来自新华网,题目:科学家解密玛雅历法:2012末日说完全错误
一位闭关僧人的心愿,期待您的爱心接力……欢迎转发 在甘肃藏地的高寒雪山,有一位僧人,名叫 俗努加措喇嘛。他是当地贫困牧民乡亲们眼里的“活菩萨”。因为每到快过年的时候,他总会到内地的爱心人士那里,组织爱心捐赠,为当地最穷困的 200 户左右牧民乡亲们置办年货。 这个年货,可不像咱们内地人,是高兴享乐的东西,而是 大米,面和食用油等。这些我们天天用的东西,对当地贫困牧民而言, 一年吃一次就是生活上 最大的改善 。当地小孩知道过年有机会吃到油饼,是多么开心的事啊!平常藏地牧民们主要食物是“藏巴”,即 青粿面。 今年 8 月,这位僧人需要 修行闭关,直 2013 年 4 月才出关,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那些贫困牧民乡亲们。自己闭关了,谁又能帮助乡亲们吃几餐饱的过年饭呢?可不能因为自己闭关让大家失望啊。 思量再三,他把这件事,托付给了自己的师兄, 苏奴加措喇嘛(下称“放下师父”)来办理。放下师父以前因为不曾有与他相似的组织募捐经验,于是向社会求助,希望爱心人士一起来接力,帮助完成闭关的师兄的心愿,让当地最贫困的人,过上一个快乐年! 以上就是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与这两位出家师父都有过网上交流。觉得他们的善举非常可贵,呼吁有爱心的朋友们,一起来爱心接力,这就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啊,让我们用点滴的善举,为高寒雪山的藏民们,带去新年的快乐。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1 、这位僧人的 QQ 号是: 568123858 ,去年的捐赠物资分发现场照片,详见他的 QQ 相册。
一位闭关僧人的心愿,期待您的爱心接力……欢迎转发 在甘肃藏地的高寒雪山,有一位僧人,名叫 俗努加措喇嘛。他是当地贫困牧民乡亲们眼里的“活菩萨”。因为每到快过年的时候,他总会到内地的爱心人士那里,组织爱心捐赠,为当地最穷困的 200 户左右牧民乡亲们置办年货。 这个年货,可不像咱们内地人,是高兴享乐的东西,而是 大米,面和食用油等。这些我们天天用的东西,对当地贫困牧民而言, 一年吃一次就是生活上 最大的改善 。当地小孩知道过年有机会吃到油饼,是多么开心的事啊!平常藏地牧民们主要食物是“藏巴”,即 青粿面。 今年 8 月,这位僧人需要 修行闭关,直 2013 年 4 月才出关,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那些贫困牧民乡亲们。自己闭关了,谁又能帮助乡亲们吃几餐饱的过年饭呢?可不能因为自己闭关让大家失望啊。 思量再三,他把这件事,托付给了自己的师兄, 苏奴加措喇嘛(下称“放下师父”)来办理。放下师父以前因为不曾有与他相似的组织募捐经验,于是向社会求助,希望爱心人士一起来接力,帮助完成闭关的师兄的心愿,让当地最贫困的人,过上一个快乐年! 以上就是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与这两位出家师父都有过网上交流。觉得他们的善举非常可贵,呼吁有爱心的朋友们,一起来爱心接力,这就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啊,让我们用点滴的善举,为高寒雪山的藏民们,带去新年的快乐。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1 、这位僧人的 QQ 号是: 568123858 ,去年的捐赠物资分发现场照片,详见他的 QQ 相册。
献出您的爱心,你的旧衣将成为他(他)的过年新衣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今天(9月1日)与一出家师父聊天得知,在甘南某地,还有很多的乡亲缺衣少吃。最近当地洪水多,又靠近秋天快冷了,衣服成了当地村民的大问题。 如果您有旧的无用的衣服,希望您把它们整理出来,送给这些缺衣服的人们。你的这些旧衣服,可能成为他们过年的“新衣服”。此消息是属实的,不是网上传播的那种假消息。 建议用邮政包裹的方式寄达: 地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康多乡久那村 收件人:卓玛加 邮政编码:747600 联系电话:13893970466 真诚地感谢您的爱心,愿您健康、平安、幸福每一天! 为了防止衣服过多,他们不方便处理,此消息在2012年12月1日前有效。 *************************************************** 为了证明此消息的真实性,我特将与师父的交流内容公布于下: 放下僧 18:45:05 阿弥陀佛!居士和法师们六时吉祥! 有没有旧衣服的? 上海-晓柏 慧勇 18:46:37 放下僧师父,你们那里需要旧衣服? 放下僧 18:47:03 阿弥陀佛!是的 上海-晓柏 慧勇 18:47:17 要多少?是给什么样的人呢? 放下僧 18:47:25 这几天下雨很多地方来洪水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康多乡久那村收件人卓玛加 邮政编码747600 联系电话13893970466 上海-晓柏 慧勇 18:48:15 这个消息属实吗?衣服是送给什么样的人呢?以前网上有很多这样的假消息。 放下僧 18:48:26 阿弥陀佛!不关多少 不关新旧能穿就行。 阿弥陀佛!这是我家乡。 上海-晓柏 慧勇 18:49:01 师父确定这个消息属实吗? 放下僧 18:49:31 阿弥陀佛!是属实 上海-晓柏 慧勇 18:49:51 其实收旧衣服,还是很容易,很多热心人,我在网上发一个贴子,就会有很多人寄去。但消息一定要属实,电话一定要有人接。 放下僧 18:50:29 我家人来电告诉我这个事,所以我看看此群有没有旧衣服寄给村民们。 上海-晓柏 慧勇 18:50:33 我相信群里也有好心人,愿意帮助,如果属实。这是送当地村民吗?是因为他们穷,缺衣服吗? 这种事,在2012吧里,发一个倡议贴,会有很多人寄的。那里有很多热心人。 放下僧 18:52:00 阿弥陀佛!藏地很多地方没吃没穿的很多,你们没去就不知到了。 上海-晓柏 慧勇 18:52:23 没衣服穿,以后你告知一声,我去组织,相信会有人的。 邮政包裹能寄到的,是吧。 放下僧 18:53:33 阿弥陀佛!感恩对藏区贫困牧民的帮助。 放下僧 18:53:44 阿弥陀佛!可以的 上海-晓柏 慧勇 18:54:09 好,我一会儿把文字组织一下,发一个群邮件,然后在2012吧里,发一个倡议贴。一定会有人寄衣服去,放心。 放下僧 18:54:19 到了省里我安排村里的队长去领。 阿弥陀佛!感恩! 上海-晓柏 慧勇 18:54:47 你那个地址,他们能收到,是吧。包裹的话。 放下僧 18:55:00 收到的。 沪-平等心 18:55:03 不用组织语言,就把你们这段对话放进去,就很有说服力了 上海-晓柏 慧勇 18:55:14 对的,平等心菩萨很智慧。 放下僧 18:55:47 你们寄的衣服他们过新年穿 上海-晓柏 慧勇 18:55:48 我简单地说一下,然后把聊天记录附在后面就OK。 上海-晓柏 慧勇 18:56:40 哎,我最喜欢干这种事了 放下僧 18:56:48 阿弥陀佛!愿你们菩提彼岸。 吉林-望尘 18:56:48 一定邮寄,运费贵也邮 糖糖# 18:56:56 我们要尽力去帮助我们能帮助的所有人 放下僧 18:56:58 哈哈哈 上海-晓柏 慧勇 18:57:04 感恩望尘菩萨的慈悲。 放下僧 18:57:09 感恩你们的菩提心。 阿弥陀佛! 上海-晓柏 慧勇 18:57:33 不过,只有寄包裹,因为是乡下。 吉林-望尘 18:58:06 快递都不到吗? 上海-晓柏 慧勇 18:58:19 乡下,不知道快递长成啥样的。 放下僧 18:58:20 阿弥陀佛!感恩。 糖糖 18:58:22 到邮局去就行,最好自己先打好包 放下僧 18:58:37 快递能收得到的 装在袋子里就可以了。不用买纸箱这样浪费你们的血汗钱 上海-晓柏 慧勇 19:09:27 对了,那里什么快递能到呢?收衣服的那里。麻烦问一下。谢谢。 放下僧 19:10:19 邮政快递(晓柏注,估计是特快专递。不过,一般用包裹就可以了,不鼓励大家破费,感恩!) (注:如果需要找这位师父核实的话,可以私下加我QQ 1047455361,我把这位师父的QQ号告诉你。出于尊重,我不方便公开他的QQ号,感谢。)
缘起的秘密—— 一切东西并不实际存在 缘起的秘密—— 一切东西并不实际存在 我们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它不是单独而真实地存在。就如大海中的一个海浪,它是由前浪、后浪和下面的海水这些因缘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暂时的现象,而不是独立的一个东西,它是一个因缘的组合体,既是临时的,又不是单独而实际存在的。 通常人们认为某个东西的确存在,便在大脑中树立起了存在的观念,而当这个观念中的“存在”有消失的危险的时候,人们便会难受,因为冲破了他的观念。一切的东西必将消失,因为波浪一直在变化之中,所以,认为有固定存在的观念,必然招来痛苦。解析这个好像在生活中没有实际意义,但这是苦海的源头,灭苦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世间的一切,就如搭积木,可以翻新出若干数不清的花样,但没有一个是固定的。都是积木之间,相互组合,便成了一个临时的形状。不久,这个形状又不存在了,下一个想法出来的时候,新的形状又产生了。 整个世界,就是一张大的因缘网。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渔网,人们常常只看到其中一个网眼,却没有注意到,这一个网眼,并不可能独立存在,它是因为有周围网眼的存在,而显示出自己的存在,它的每一个边,都同时也是其他网眼共用的边。这种存在其实是一种错觉,它表达的本质是周围与之有关系的因缘**体,而不是说单独有这么一个网眼。 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人,一切生物,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等等,都如这张渔网中的一个网眼,它展示出来的是一个因缘的**,而没有单独的存在。众多的因缘合和,便会生成人们认为的一个“事物”。巨石千年不坏,人则能走能说,这主要是不同的因缘形成。从形成的因缘这个本质上讲,石头和人并没有不同。 就如饭,首先,有人能吃它才能叫饭;其次要有煮的人,不煮不成饭;第三,要有米或者相关原材料,才可以煮;第四,要有水才能做成饭,只有米还不行;第五,要有火或者温度才能做,生米不会自动变熟的。这些因缘组合起来,便产生了一个东西,人们把它叫作饭。实际上,它只是因缘网中的一个网眼而已。比如,吃了饭最终一定会上洗手间,上洗手间这件事,也是由无数的因缘组成的,吃东西便是其中一个因缘,它就如组成网眼的四条边中的一条边。 1、从构成上观因缘 上面说了,一切万物,都是由因缘环环相扣临时组合而成,没有一个是单独的存在。每一件事物的出现,都是因缘**的表达。一切“实有”的东西,背后并无实有,它不过在表达因缘的**。 比如龙卷风,它看上去是存在的,并且很厉害。但实际上,它是受周围气流的支持而出现的。如果没有空气,没有温度、气压等变化,它便无法形成。它其实并不独立存在,只是在表达这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组合。就如一座大山,它是受山底部土石的托起,才显示出大山,没有托的东西,它便不能形成为山。又如十楼,那是因为有下面九楼的存在,它才存在。 2、从关系上观因缘 人们认为实际存在的东西,有些是因为对比而“产生”的,并不是真正的存在。其实它们也是一体,并不是分开的。比如,没有学生便没有老师;没有员工,便没有董事长;没有黑便没有白,没有坏人便没有好人;没有孩子,就没有父亲;没有平民,就没有伟人的存在;没有无明众生,就没有觉醒者的存在。 3、从发展中观因缘。 比如我们考上大学,那是因为有前面的苦读。没有读书,就没有考上大学这回事。有脚下这条路,那是因为有身后的路。世间所有的路都相互交织在一起,没有头也没有尾。没有一条与一切断绝联系的单独的路,如果有,那也不叫路,因为不是用来行走的。死是因为老,老是因为生,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便走向死亡。 这世间就是这样一个无边无际的因缘之网。人人都是一个因缘的组合体。比如,他的习气,人际关系,与东西的关系,以及地水火风等等,相互交织,便如搭积木一般,堆出了他这么一个外在形象。这个形象其实是假的,因缘才是真,而因缘本身则如波浪,在不断变化之中。 人们难以观到这一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把因缘网主观地用观念进行切割,分开,比如这是你的,那是我的,这是好,那是坏等等;二是用观念把东西恒定,比如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固定的存在,并且不易坏烂。而这两点与实相是违背的。 观到缘起,有助于体证无常与无我,淡化对世间东西的抓取之心,也有助于灭苦。就如你几十年来,一直紧握拳头。如果有一天你弄明白了,这样一直紧握并没有任何益处的时候,便会自然地松开。 有位网友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留言说,你说的这些都容易理解,可是,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看不开啊。我回复说:不能完全看开,说明所谓的看开,还是停留在文字上,在知识的层次,就如纸上谈兵,并不是真的看明白了,没有触及到灵魂深处。真的看明白了,一定会放下。就如前面有个深坑,你真看明白了,肯定不会去踩一样。 曾记得一个城市的小伙子,说这一生坚决与农民工绝缘,我怎么也想不出来,他如何断绝。他的祖辈很可能是农民,血液里都是农民的血源;衣服可能是农民工小姑娘做的,喝的水是农民工扛的,米是农民工种的,下水道是农民工清理的,开的车子也是农民工组装的,房子是农民工修的。难道,他准备到山林里当一个原始人?对不起,那片山林也属于某个农民的,哈哈。
你被催眠了,快快醒来 ,该觉醒了 我们常说,众生生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在催眠的世界里,希望大家早日醒过来。话说得多了,好像变成了一个比喻,以为是比喻我们没有悟道前的一种状态。其实不是比喻,是真实的描述。世间的众生,的确都处在催眠的状态里,不错,包括你和我,除非我们证到了阿罗汉果,才会彻底地醒来。下面我试举几例,看看我们是如何被催眠的。 1、被民间传说的观念催眠。民间的传说,人们基本都不求真求证,以为那是真的。就如本书前面所写,以为猪血可以洗肺一样。所有没有求证的事物,我们便相信的,就是迷信。大部份人,都活在各种各样的迷信里,偏离了事物的实相。比如,有人说,泡菜和腊肉,容易致癌,这两种食品是四川人的主食,几乎天天不是腊肉,就是泡菜,但四川人得癌的几率并没有比其他省份明显高。中国人认为白色是不吉利的,所以办丧事大多用白色。可西方人最喜庆的婚礼,却大部分都布置成白色的。我们要从各种观念中醒过来,要知道那可能是人们自以为是的想法,并不是真相。 2、被父母的教育催眠。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某个人是好人,某个人是坏人。当然,我相信一般父母都不会故意把自己的孩子教坏,但因为他们自己的见识有限,会给孩子灌输的观念不一定正确。我们长大以后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好人与坏人,什么是真正的好事与坏事。其实好事与坏事没有绝对,就拿修行来讲,坏事往往更能检验我们的修行,对修行而言是好事。古人说,祸福相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你看某人是坏人,站在他的立场,他看你也是坏人啊。又如中国的孩子,不可以直呼父母名,认为这样不尊重。而西方的教育则不一样,提倡父子地位同等,要相互尊重。倒底谁对呢?值得我们心态归零去深思。 3、被教育催眠。我们读书十几年,毕业以后才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书上讲的那样。我们读书的时候,认为读的东西很重要,在工作时才发现大部分内容根本用不上。即使是初中所学的数理化知识,大部分人一生都用不上,用得最多的是加减乘除。我们以为考了高分,来到社会就是高能力的人了,实际分数与能力并是不一回事。在社会上打拼得最出色的人,往往不是班上的高分人员。我们宣布自己所学的是科学,但是对我们不了解的一切,却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去生搬硬套地解释,以科学的名义。我们只需稍动脑筋,便知道实在无法解释时,又不愿承认自己的无知,其实是愚昧的行为,是违背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的。 4、被新闻催眠。这方面不深说,相信大家自己能明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地曾经大动作的打黑,唱红歌,当时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认为那是一个正义的地方,是真正的红色传承。可是,今天大家已经看到了,那些并不是真相。 5、被营销策划催眠。几乎所有的营销策划,广告,都是一种催眠。例如看到某明星说某东西好,便去买。实际好不好,根本不去考虑。我们能看到,明星代言的问题**和产品很多,这样跟风买,并不理智。营销催眠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房地产了,相信大部分读者还沉浸在房子非买不可的梦想里。我是2001年春节到上海的,那时上海市内环的房价有2000元一平米的。当时有朋友劝我说,这房子你买一套吧。我说,一是我没钱,二是我觉得自己不确定会在上海生活一辈子,所以不必买。那样的房价,房子并不好销,我们公司曾一次租下了某栋楼的30套房子住用。因为人们都像我当时一样,是清醒的。四五年后,几经炒作,房子就变味了,变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房子,好像就不能结婚,不能生存了。11年之后,那房子涨到了30000元一平米,并且还抢手了!为了买房子,交首付,父母辈的钱,被全部掏空。为了付按揭贷款,小两口二三十年,过上了奴隶般的生活。好像人到这世间,就是为了这一套房子而来,生命的意义,贬低到了极限!我这一生是不准备买房子了,读者朋友请放心,我肯定有地方住。当我们的心灵被物质化了的时候,就开始走向堕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