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即心,心即道。
道德经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梁真言 楼主
道即心也。大道殊途同归与心。不动心,则大道成。心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为虚,虚无生大道。若说道的表象,则以水寓之,清水即为心,水有动静两种状态,心亦如此。
2020年05月22日 01点05分 1
level 14
梁真言 楼主
水落入凡尘,便沾染了俗世尘埃,人若要修道,则需不断的剔除尘埃,回归本源。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能不动就不动。保持清净的状态。在需要的时候,在需要的地点出现。
2020年05月22日 01点05分 2
道无处不在,你所看见的实体物质都是道,你自己也属于道,人道。上善若水这是说水有道的品德或大智慧,水道
2020年05月23日 23点05分
@梦可道 道不是不动这你理解错了!道衍生世间万物,大到星辰宇宙小到分子原子夸克,每分每秒都在沿着道的轨迹规则秩序运动的,生命在于运动,静可以安神定气随遇而安,人就算静心静气身体各个器官是运动的。动静结合阴阳结合否极泰来,
2020年05月24日 00点05分
@梦可道 人家说的是心,心在道中,不要被尘污染,被境所转。保持澄清安静的意思。
2020年05月24日 08点05分
level 14
梁真言 楼主
修行即是修心。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心由清净,逐渐掺加杂质,想要剔除杂质,全在个人追求,以及信念的坚定程度。修行的境界,修行的方式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其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就是回归本源…清净。通过不断的消除,到达单一。一再往上,则是化炁。至此回归大道。道生一,一生二,的逆向推理。人这一辈子,总得让自己升华一次。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矢志不渝。
2020年05月22日 02点05分 3
水化炁
2020年05月22日 02点05分
吧务
level 14
道即心 ,心即道 ~> 不動心,則道成
“心” 即道 ~> “不動心” 亦是 道?
2020年05月22日 02点05分 4
道由心生,心动则道生。一开始人是没有道的概念的。也没有心的概念。那是初始状态,是虚无,是本源,动了就开始了无穷无尽的追寻。
2020年05月22日 02点05分
@梁真言 心動則道生~>不動心則道成?[黑线]
2020年05月22日 02点05分
@無名之老子試譯 生是概念,生为成。成是现实,成为果。
2020年05月22日 02点05分
level 14
梁真言 楼主
第一重:入道
第二重: 求道
第三重:问道
第四重:学道
第五重:悟道
第六重:触道
第七重:养道
第八重:得道
第九重:忘道
第十重:舍道
第十一重:成道
第十二重:丹道
第十三重:人道
第十四重:仙道
第十五重:地道
第十六重:天道
2020年05月22日 02点05分 5
每个人处在什么阶段,应该有自我认知。活着的时候能不能成道,那是个人问题。死了却总归要归于大道的。
2020年05月22日 02点05分
@梁真言 挺好[哈哈] 至于人是要活着合于大道还是死了归于大道,也都是个人的抉择。
2020年05月22日 02点05分
这个重有点多[哈哈]
2020年05月24日 08点05分
境界这个东西也就是一个定义,认真了就迷惑了。简单点,修行的方式简单点,然后就迷惑少点
2020年06月23日 08点06分
level 9
据说是先有跳,后有心……
2020年05月22日 02点05分 6
level 8
宋明心学中“有天理即心,心即天理”,人悟道修道得道心学中有参考价值。
2020年05月22日 08点05分 7
level 6
道为心,道也为物,在物不离于物,在心不离于心,万物无非道也。
2020年05月24日 09点05分 9
吧务
level 13
道德经:名亦既有,心者,有名。道恒无名。所以心不是道
2020年05月28日 10点05分 11
那道是名吗?
2020年05月28日 11点05分
心到底是什么?道又是什么?只是个字吗?
2020年05月28日 11点05分
@梁真言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2020年05月28日 11点05分
@梁真言 何况心,真的有心吗?
2020年05月28日 11点05分
level 11
圣人以知心一物一道一。三者又合为一。不以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
2020年05月28日 14点05分 13
吧务
level 16
这个只能算一种个人说法~。
2020年05月28日 21点05分 14
level 12
道不是心,心不是道,道在心,心有道。
2020年06月23日 08点06分 15
level 9
所思所想所为亦为道
2020年06月23日 08点06分 16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