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mypsychology
楼主
以下所述纯属个人观点,不同意见,欢迎探讨。
“大乘心理”的帖一直以来争议很大,攻击、赞赏;褒贬不一。他的帖我从未动过,虽然从临床心理角度有很多漏洞与问题,但确有不少精髓所在。该“扬”,该“弃”,还是“扬弃”吧!谁又能保证自己所写的滴水不漏呢?即使成为理论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被抛弃。
从个人角度,我坦言大乘的文章给我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我发现其实我所学与他的一些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或许我比大乘多读了几本精神病学与心理治疗的书。我近来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们这些搞心理的人或许对心理障碍的深度体会、理解还远不及有此问题的来访者与病人。
一次我的一位男同性恋来访者对我说我对同性恋的理解或许限于书本知识,可能无法体会到更深层的情感。我无奈地笑了...... 我毕竟不是男同。我时常发现我的学生们对神经症问题的理解与把控以及对问题的反应远不及来访者。这种现象很常见而且不止在一、两个人身上体现。有时我很兴奋地告诉我的学生:“有时来访者的某些话精典到比教科书更精典。我们最好的老师不是所谓的教授、专家;而是我们的来访者。”或许我们的状态,我们自己更加了解。大乘自称重患,对不少神经症的理解独到见解。有朴素、辩证的思想。
去繁求简,抛开不够专业的方面,大乘很多所述确是不少心理治疗的精髓所在。
2013年04月02日 20点04分
1
“大乘心理”的帖一直以来争议很大,攻击、赞赏;褒贬不一。他的帖我从未动过,虽然从临床心理角度有很多漏洞与问题,但确有不少精髓所在。该“扬”,该“弃”,还是“扬弃”吧!谁又能保证自己所写的滴水不漏呢?即使成为理论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被抛弃。
从个人角度,我坦言大乘的文章给我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我发现其实我所学与他的一些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或许我比大乘多读了几本精神病学与心理治疗的书。我近来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们这些搞心理的人或许对心理障碍的深度体会、理解还远不及有此问题的来访者与病人。
一次我的一位男同性恋来访者对我说我对同性恋的理解或许限于书本知识,可能无法体会到更深层的情感。我无奈地笑了...... 我毕竟不是男同。我时常发现我的学生们对神经症问题的理解与把控以及对问题的反应远不及来访者。这种现象很常见而且不止在一、两个人身上体现。有时我很兴奋地告诉我的学生:“有时来访者的某些话精典到比教科书更精典。我们最好的老师不是所谓的教授、专家;而是我们的来访者。”或许我们的状态,我们自己更加了解。大乘自称重患,对不少神经症的理解独到见解。有朴素、辩证的思想。
去繁求简,抛开不够专业的方面,大乘很多所述确是不少心理治疗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