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小拉“瓦式”侧拐弧圈
瓦尔德内尔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quanyanyyy 楼主
一楼祭天,哈哈
2012年05月03日 15点05分 1
level 12
quanyanyyy 楼主
很久以前我便在不断模仿老瓦的神奇技术动作,当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除了发球和反手弹击有点点形似外其余几乎都是渣子。特别是著名的“瓦式”侧拐弧圈(见下图),我是拉一百次失败一百次,直到今天,我终于拉出了一个绝对标准的“瓦式”侧拐——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很低调的,没有足够的理由是不会瞎说的。所以这次我说自己的侧拐很标准是千真万确的,大家不要拍我自负的砖哦:纯属高兴才发这帖的,求各位饶命哈!
2012年05月03日 15点05分 2
level 12
quanyanyyy 楼主
2012年05月03日 15点05分 3
level 12
quanyanyyy 楼主
首先我们要研究一下“瓦式”侧拐弧圈的专有特点。
(以下全部以右手为标准)
之前猫哥有一篇帖子对比了三十岁马琳与老瓦的几个相似神球,其中便有这板侧拐弧圈球。众所周知,正常的拉球时一般都是形成简单的上旋球,而如果你正手拉球时把拍子竖起来并向左“扫”过,就容易形成一个所谓的“撇拉球”,球上桌后会往对方球台的反手位“滑走”;而相反,如果你拉球的时候自右向左而将球“卷”起,那球就会往对方球台的正手位拐走,这便是老瓦的侧拐弧圈球。
2012年05月03日 15点05分 4
[吐舌]
2018年01月26日 21点01分
level 12
quanyanyyy 楼主
我曾经尝试了很多次这个技术,但都不如人意,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1、没拉出侧拐,变成了一般的弧圈球,这是最多的情况。根据自己总结,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拉“瓦式”侧拐弧圈时必须——【注意!】必须拉球的右下方,自下而上地将球整个“包”住再拉出,不这样的话你的拉球就会变成直直地“飚”出而不具有强烈的侧旋,这大概是我失败的最多的原因。
2、变成手臂“蹭”球了。很多次我想打球时都这样,即整个手将拍子送上去,然后将来球自左而右地类似侧切了一板球。这样过去的球确实带有侧旋,但力道和速度都十分弱,基本只能算是防守球,不具有较大威胁。
3、变成“佩尔森式”侧拐。看老佩打球的都会发现佩尔森的正手十分“蛇”,手腕极不固定,这就使他在正手大角度拉球时经常会对拉对方的正手大角。但与老瓦不同,佩尔森的这板拉球没有自下而上地发力,而是整个自右向左地“包”住了球再以力量将其送出,这板球可能很转,但感觉软绵绵的没力道,速度也不快,对方防回来的几率也比较大。
2012年05月03日 16点05分 5
[呵呵]
2020年06月02日 00点06分
level 12
quanyanyyy 楼主
然而说归说,做归做。很早我便领悟到了以上的问题,但就是做不到,因为毕竟我们业余选手在各方面的不足都难以完成许多专业动作,更别说这等高超艺术球。其中我觉得自己所欠缺的东西包括:
1、瞬间爆发力不足和时机把握不准。拉“瓦式”侧拐时要求手腕在触球的瞬间能爆发出惊人腕力,但事实上我们腕力可能有,但却不能在那一瞬间使出。所以我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要么动作摆了半天结果没碰到球,要么碰到球了却在使腕力的时候直接将球一起送出去了。这些都要求高超的手感和预判能力,所以我只能说自己今天的拉上有点侥幸,以后是否仅此一次都是问题;
2、旋转等没判断好就出手。显然,老瓦并不是每个正手球都拉侧拐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适合拉侧拐的球才应该被拉侧拐。根据我的经验,一下几种正手位的来球是很难或根本不适合拉侧拐的:
①对方正手削球到正手位的,这个旋转是完全反的,你一拉就会下网;
②对方冲过来正手的球——不用解释;
③放到正手的高球:显然,这也不用解释;
④对方加力推到正手的球。
而再根据我的实战总结,具有拉侧拐倾向的对方来球都有一系列共同特点:
①球力道不大——所以自己可以发力;
②半高——能拉到球的下部;
③来球有向自己左半台旋转倾向——可以借力借旋转,但不能太转。
正是由于此,我觉得自己对对方右手反手搓过来的球几乎都能拉一个带侧拐的球回去,但尽管这个球过去后有点转向,但却远没有“瓦式”侧拐那么大的旋转和力道,充其量只是一个带侧旋的冲球而已。而当我们仔细观察老瓦拉出这个球的视频时便会发现老瓦的出手都是在对方搓出了半高的情况,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点【注意!】,那就是老瓦几乎都是在球的下降期出手的,这个度的把握,实在太难了。
2012年05月03日 16点05分 6
level 12
quanyanyyy 楼主
除此外,我还想说一下有关胶皮的一些问题。根据我不断实验各种80块钱以下的普通套胶的结果,我发现内能型的套胶,也就是外套型的胶皮似乎更适合拉出这种球,因为“瓦式”侧拐一定需要使力“吃”住球,而狂飙等系列本身就不是以吃球而制造旋转的,所以那些爆冲系列的套胶或内能型涩胶似乎更适合这种拉球。
大致就是这些愚见,请诸位多指教哈!
2012年05月03日 16点05分 7
level 13
愚见?够专业!我试过拉侧弧,就是文章中的“手臂蹭球”,自下而上这点我以前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体会~老瓦拉侧弧是在下降期,拉右下侧方,自下而上同时自左向右,球有大侧拐的同时下降速度也很快,全言兄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
还有 ①对方正手削球到正手位的,这个旋转是完全反的,你一拉就会下网;
这点我不是很明白啊,为什么正手削到正手位旋转会是完全反的呢?

2012年05月04日 01点05分 8
我好像是看网上一个视频集锦里头,陈卫星拉的一个侧拐,然后才体会到侧弧圈的拉球方式的……
2012年09月06日 04点09分
回复 多尼克瓦碳 :是将手腕勾过来然后横向磨擦那个镜头吗~?很大的一条曲弧线
2012年09月07日 04点09分
回复 小猫不理 :是 啊
2012年09月07日 08点09分
level 16
觉得拉侧拐弧圈身体的发力方法和普通弧圈是一样的,都是用腰带着吃球。不同是手型,普通弧圈手腕不变或稍撇,侧拐时手腕稍屈,包着球的右侧后方。
击球部位,如果对方是搓球或较慢的球,兜住球的右前下方或右下方,向内向左上方摩擦; 如果自己步法慢了,球已经很低了,或放高球时,兜住球的右侧后方向上稍向左上方摩擦; 但如果对方拉高吊或前冲弧圈过来,就要包住球的右侧前上方往左勾,这样就是一个侧拐反带或反冲了。所以侧拐弧圈可以用于防守放高球、高吊、前冲,也可以用于快带反冲。
对于“①对方正手削球到正手位的,这个旋转是完全反的,你一拉就会下网”,我觉得如果真的是正手大角度的强烈下旋,因为旋转轴和击球部位的原因,如果用侧拐可能球拍吃球不够,抵消不了强烈下旋就下网,就拉球的后方或右下后方吧。如果只是一般旋转的正手下旋,只要收臂合上腰力和蹬腿力,侧拐一样可以拉或冲的。

2012年05月04日 02点05分 9
level 16
侧拐弧圈是弧圈兵器库里的一种,其它还有撇拉、刮拉、拉不转弧圈、大爆拉、重上旋、拉短上旋、慢悠悠吊挂、台内拉冲、快带反冲、反手拧拉、快撕等。如果多掌握各种弧圈,拉出变化,这样对方就很难适应了。
呵呵,以前看人打球,说他的是“雪花弧圈”,那时弄不明白是什么东西。现在想来应该是象雪花那样慢悠悠飘落的弧圈吧,挺有诗意的“飘雪弧圈球”。
2012年05月04日 02点05分 12
level 9
最好多练练正规的前冲,一上来就练侧拐容易发力不充分。会了前冲侧拐一般也会了,勾手就是了
2012年05月04日 04点05分 13
不难啊就是稍微拉点侧面,引拍时候拍型和纯前冲就不一样了。其实还是纯前冲威胁大,h
2016年05月19日 02点05分
level 11
楼上都高手啊[揉脸]
2012年05月04日 05点05分 14
level 16
很对,正手加转和前冲才是主项技术,一定要先练好
正确的
前冲,有些朋友先练侧拐或摩擦球部位不当,会养成蹭球的习惯:拉过来的球没有力量,向两边发飘,容易失误。
侧拐是锦上添花,属弧圈里的一种变化,侧拐一般只用于拉正手斜线,其它线路还是前冲更好。
2012年05月04日 06点05分 15
level 12
quanyanyyy 楼主
此言得之,只是一般勾手不如老瓦潇洒啊!果然不是一般人能打出来的[揉脸]
2012年05月04日 23点05分 16
觉得老瓦拉侧拐时,利用下盘转动更多,而其他人很多都是先手钩球,下盘转动没有老瓦明显。
2018年02月25日 16点02分
level 13
老帖新顶
2013年09月27日 06点09分 18
level 11
你觉得检修和大塞弗拉球的力量相比如何。
2013年10月04日 18点10分 19
level 14
说说自己的看法吧。侧拐感觉对于野球常见,说白了,就是拉不准部位,拉不出纯下旋。公园常见^O^
2013年10月04日 23点10分 20
侧拐像其他技术一样,也分业余和专业两种,野球常拉到球侧面,拉不出纯上旋(上文说纯下旋是笔误吧?)。球飘而力量不大。专业的侧拐球速快、力量大、低、冲、转。
2013年10月05日 01点10分
回复 瓦杆 :确实是下旋啊!拉的侧上的部位。另外旋转你看是对于谁说呗。主要还是业余的吃球部位不准。直线斜线转换不自如,多半都是斜线拉。
2013年10月05日 05点10分
level 1
老瓦正手拉的侧拐弧圈球是强烈逆旋加上旋的球,和侧旋弧圈球不同,那是是强烈侧旋加上旋的球。侧拐弧圈球的理想打法是:立拍从侧面向上拉,再包住球,拍面水平向左边摩擦球顶部。动画里面这两个动作都很明显。即立拍向上、平拍向左大力拉球。
2016年05月03日 06点05分 21
level 3
谈到老瓦的侧拐弧圈,就不能不提到老瓦的器材 - 水滴球板。这个球板除了水滴形状外,另一大特征就是小拍肩。使用时,很容易改变握拍方式。拉侧拐时,握拍要偏反手一些。如果能找到水滴板,你试一试就能体会那微妙的好处了。同样是横板,马龙和大力的板子用起来感觉是真正的“大刀”,抡起来寒光一片,杀气森森。而瓦板则像是手术刀,虽然速度力量不算顶级,但控制精准,招招要命。
个人感觉,老瓦很巧妙的用侧拐弥补了正手力量的不足,以落点和弧线调动和压制对手,这符合老瓦打球整体的思路。另外,不仅是弧圈,老瓦已经把侧拐融入了正手位的各种击球方式 - 反拉,反带,等等。这里另外有一个帖子讨论老瓦正手的威力,其实侧拐是老瓦正手威力和重要的一个部分,甚至到2004年奥运会,想和老瓦在正手斜线位缠斗,能占到的便宜都很有限。
我很同意上面的观点,作为业余爱好者,还是先把正手正面击球的技术练扎实了,再去体会侧拐。
2016年05月03日 20点05分 22
level 8
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勾手腕
怎么舒服怎么打,怎么能赢怎么打
2016年05月19日 09点05分 23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