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荒诞的历史
如此荒诞的历史
关注数: 108
粉丝数: 33
发帖数: 3,012
关注贴吧数: 0
说李陵带兵打回来,这观点是不对的 一楼敬度娘!
李陵是投降,还是被俘?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一楼敬度娘!
李陵,卫律,李绪,李广利,多么有趣。 一楼敬度娘!
说李陵带兵打回来,这观点是不对的 一楼敬度娘!
李陵是投降,还是被俘?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一楼敬度娘!
李陵,卫律,李绪,李广利,多么有趣。 一楼敬度娘!
为什么文景时期有李广、程不识等名将,却未见他们封侯? 一楼敬度娘!
力战而降,无错更无罪! 一楼敬度娘!
后勤兵占军队的比例。 贴点史料,让吧友看看后勤的比例吧:
漠北卫青用三万骑打败单于?这种黑论可以休矣。 一楼敬度娘!
怎么理解霍去病河西1师率减什七? 一楼敬度娘!
后勤兵占军队的比例。 贴点史料,让吧友看看后勤的比例。 (思考)
后勤兵占军队的比例。 贴点史料,让吧友看看后勤的比例。 (思考)
李广的升职变化 李广的升职变化: 良家子从军→中郎(武骑常侍)→陇西都尉→骑郎将→骁骑都尉→7郡太守→未央卫尉→庶人→右北平太守(第8个郡)→郎中令。
李广的升职变化 李广的升职变化: 良家子从军→中郎(武骑常侍)→陇西都尉→骑郎将→骁骑都尉→7郡太守→未央卫尉→庶人→右北平太守(第8个郡)→郎中令。
为何文景时期的李广没有封侯? 标题的完整表述: 为何文景时期的李广历任八郡太守与匈奴大小六十余战却没有封侯?其实,与李广同为边郡抗匈名将诸如程不识等人也没有封侯。
为什么文景时期的李广没封侯?因为其他名将也没封侯。 一楼
有关霍去病河西1师率减什七。 总有尾货粉劝别人多读书。。。 哥是读书少,但某粉也不能随意忽悠人呀。。。
漠北卫青用三万骑打败单于?这种黑论可以休矣。 一楼防抽。
漠北卫青用三万骑打败单于?这种黑论可以休矣。 一楼防抽。
匈奴的人口和控弦之士,河西的人口和控弦之士。 简单推算: 1,匈奴的人口和控弦之士。 2,河西两部的人口和控弦之士。
河西2,李广为什么只有4千骑,是不是少得太离谱了? 某吧友的问题: 河西2,李广为什么只有4千骑,是不是少得太离谱了? 纵观汉匈各战役,关市之战,四路军各一万,李广公孙敖遇上主力,打得很艰难。河西1,霍去病一万精锐,逐一清扫五个隶属于浑邪王休屠王的小部落,也折损了七层。换言之,汉军但凡出兵一万以下,风险系数都很高的,而河西2的李广只有4千,是不是少得太离谱了? 答———————————————— 史料: 卫将军骠骑列传: 其夏,骠骑将军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皆击匈奴。郎中令将【四千】骑先至,博望侯将【万骑】在后至。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郎中令,郎中令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博望侯至,匈奴兵引去。博望侯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骠骑将军出北地,已遂深入,与合骑侯失道,【不相得】,骠骑将军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 匈奴传: 其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 。。。。。。。。。。。。。。。。。。。。 不要孤立地看河西2,也不要孤立地看李广的4千。 河西2是河西1的延续。 河西1,霍去病1万精锐,在没有其他路线帮忙牵制控弦之士的情况下,虽然斩获了8千多,但也折损了7千多。战术用得好,得肯定,但说难听点,接近全军覆没了,战果和战损之比,真的很尴尬。 河西2是在河西1的尴尬战绩下,刘野猪为推进战略目的(扫荡河西,西进争夺西域控制权),不惜加大血本,同时也加大包装力度力保霍无恙(以人数优势力保霍不要再出现河西1的尴尬)。 —————————————————— 河西1和河西2的区别: 1,增加霍去病一路的兵力,从1万直接跃升为数万。 2,增加其他路线帮忙控制战场。 河西1是一路出兵,河西2是多路出兵,彼此之间不完全是孤立的。 由【不相得】三个字可知,公孙敖的直接目的就是支援霍去病。遗憾的是,他迷路了。 (不过,相较于河西一带的部落人口和控弦之士,霍的数万,真的绰绰有余了。) 而李广和张骞,俱出右北平,目的是牵制匈奴左部的势力,防止匈奴左部增援右部。其实也就是给霍去病一路减压。 ———————————————— 我们暂且称:霍去病和公孙敖两路为左路线,李广和张骞两路为右路线。 拿右路线和左路线相比: 别说李广的4千低得让人费解,就算加上张骞的1万,那也才1万4啊。1万4啊,遇上左贤王的控弦之士4万,那都是少得可怜的。 而霍去病一路,就有数万,后面还有个备胎公孙敖。 左右一对比,人为刻意安排的不公平就摆那儿了:李广张骞其实都是炮灰命啊! 就算张骞不异道或者支援赶得及时,1万4的兵力对4万,那也是炮灰命。炮灰命注定了李广就算打得再精彩也很难够到封赏的标准,而张骞也是注定要悲催收场,不管他赶不赶得及来支援。 。。。。。。。。。。。。。。。。。。。 PS:撇开河西,拿李广的4千和张骞的1万,和卫霍的其他几次战役相比,你会发现,毛呀,卫青关市之战时1万(汉军第一次出兵,风险估算不明朗),而后就是3万,5万,没再低过1万的。而霍去病除了一次800(旁边有卫青十万军队在控制战场),河西1有1万(想学韩信二渡陈仓,结果风险没把控好,导致霍折损了七层),之后也是3万,5万。这就是外戚将领和非外戚将领的差别待遇。 问:河西1后,刘野猪不知道出兵一万风险系数很高吗? 答:他知道的,不然他不会把霍去病从河西1的一万直接跃升到河西2的数万。但是,相对于霍去病,其他人在刘野猪的眼里真的不重要啊。既然不重要,自然是先全力保障霍去病后再安排其他人的兵力,而且还是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不如骠骑。) 诚然,刘野猪想力捧霍去病为主角,为了凸显主角光环,优势兵力多少会向他倾斜,可也不能老是拿别人当绿叶和炮灰吧? 。。。。。。。。。。。。。。。。。。 河西2,李广和张骞确实没配合好,公孙敖和霍去病其实也没配合好。但是,就算李广和张骞配合好了,汇总的兵力1万4相对于左贤王的4万,那也是炮灰命,注定悲剧收场。而公孙敖就算掉链子,凭借着霍去病手里的数万,对阵浑邪王和休屠王,也是绰绰有余了。 。。。。。。。。。。。。。。。。。。 问:李广和张骞为什么不平分军力,来个七千和七千? 答:先头部队不可能和后面的大军平分军力的。李广带走总兵力1万4的30%大概三分之一是完全合理的。当然,【多了没有,因为总兵力限定死了】。个人觉得,鉴于李广的资质,让他做先锋部队去探路,而后张骞去汇合的可能性比较大。遗憾的是,中途就被左贤王截杀了。 —————————————————— 归根到底一句话:对于某些人而言,永远不缺兵力;可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永远没有足够的兵力。典型例子:前110年,刘野猪巡边,勒兵18万骑。可到了前99,面对李陵的请求,就变成无骑予汝了。刘野猪,你的18万骑都跑哪儿去了?
河西2,李广为什么只有4千骑,是不是少得太离谱了? 某吧友的问题: 河西2,李广为什么只有4千骑,是不是少得太离谱了? 纵观汉匈各战役,关市之战,四路军各一万,李广公孙敖遇上主力,打得很艰难。河西1,霍去病一万精锐,逐一清扫五个隶属于浑邪王休屠王的小部落,也折损了七层。换言之,汉军但凡出兵一万以下,风险系数都很高的,而河西2的李广只有4千,是不是少得太离谱了? 答———————————————— 史料: 卫将军骠骑列传: 其夏,骠骑将军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皆击匈奴。郎中令将【四千】骑先至,博望侯将【万骑】在后至。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郎中令,郎中令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博望侯至,匈奴兵引去。博望侯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骠骑将军出北地,已遂深入,与合骑侯失道,【不相得】,骠骑将军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 匈奴传: 其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 。。。。。。。。。。。。。。。。。。。。 不要孤立地看河西2,也不要孤立地看李广的4千。 河西2是河西1的延续。 河西1,霍去病1万精锐,在没有其他路线帮忙牵制控弦之士的情况下,虽然斩获了8千多,但也折损了7千多。战术用得好,得肯定,但说难听点,接近全军覆没了,战果和战损之比,真的很尴尬。 河西2是在河西1的尴尬战绩下,刘野猪为推进战略目的(扫荡河西,西进争夺西域控制权),不惜加大血本,同时也加大包装力度力保霍无恙(以人数优势力保霍不要再出现河西1的尴尬)。 —————————————————— 河西1和河西2的区别: 1,增加霍去病一路的兵力,从1万直接跃升为数万。 2,增加其他路线帮忙控制战场。 河西1是一路出兵,河西2是多路出兵,彼此之间不完全是孤立的。 由【不相得】三个字可知,公孙敖的直接目的就是支援霍去病。遗憾的是,他迷路了。 (不过,相较于河西一带的部落人口和控弦之士,霍的数万,真的绰绰有余了。) 而李广和张骞,俱出右北平,目的是牵制匈奴左部的势力,防止匈奴左部增援右部。其实也就是给霍去病一路减压。 ———————————————— 我们暂且称:霍去病和公孙敖两路为左路线,李广和张骞两路为右路线。 拿右路线和左路线相比: 别说李广的4千低得让人费解,就算加上张骞的1万,那也才1万4啊。1万4啊,遇上左贤王的控弦之士4万,那都是少得可怜的。 而霍去病一路,就有数万,后面还有个备胎公孙敖。 左右一对比,人为刻意安排的不公平就摆那儿了:李广张骞其实都是炮灰命啊! 就算张骞不异道或者支援赶得及时,1万4的兵力对4万,那也是炮灰命。炮灰命注定了李广就算打得再精彩也很难够到封赏的标准,而张骞也是注定要悲催收场,不管他赶不赶得及来支援。 。。。。。。。。。。。。。。。。。。。 PS:撇开河西,拿李广的4千和张骞的1万,和卫霍的其他几次战役相比,你会发现,毛呀,卫青关市之战时1万(汉军第一次出兵,风险估算不明朗),而后就是3万,5万,没再低过1万的。而霍去病除了一次800(旁边有卫青十万军队在控制战场),河西1有1万(想学韩信二渡陈仓,结果风险没把控好,导致霍折损了七层),之后也是3万,5万。这就是外戚将领和非外戚将领的差别待遇。 问:河西1后,刘野猪不知道出兵一万风险系数很高吗? 答:他知道的,不然他不会把霍去病从河西1的一万直接跃升到河西2的数万。但是,相对于霍去病,其他人在刘野猪的眼里真的不重要啊。既然不重要,自然是先全力保障霍去病后再安排其他人的兵力,而且还是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不如骠骑。) 诚然,刘野猪想力捧霍去病为主角,为了凸显主角光环,优势兵力多少会向他倾斜,可也不能老是拿别人当绿叶和炮灰吧? 。。。。。。。。。。。。。。。。。。 河西2,李广和张骞确实没配合好,公孙敖和霍去病其实也没配合好。但是,就算李广和张骞配合好了,汇总的兵力1万4相对于左贤王的4万,那也是炮灰命,注定悲剧收场。而公孙敖就算掉链子,凭借着霍去病手里的数万,对阵浑邪王和休屠王,也是绰绰有余了。 。。。。。。。。。。。。。。。。。。 问:李广和张骞为什么不平分军力,来个七千和七千? 答:先头部队不可能和后面的大军平分军力的。李广带走总兵力1万4的30%大概三分之一是完全合理的。当然,【多了没有,因为总兵力限定死了】。个人觉得,鉴于李广的资质,让他做先锋部队去探路,而后张骞去汇合的可能性比较大。遗憾的是,中途就被左贤王截杀了。 —————————————————— 归根到底一句话:对于某些人而言,永远不缺兵力;可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永远没有足够的兵力。典型例子:前110年,刘野猪巡边,勒兵18万骑。可到了前99,面对李陵的请求,就变成无骑予汝了。刘野猪,你的18万骑都跑哪儿去了?
【资料】汉书·苏武传 苏建,杜陵人也。以校尉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封平陵侯。以将军筑朔方。后以卫尉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后一岁,以右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亡翕侯,〔服虔曰:“赵信也。”〕失军当斩,赎为庶人。其后为代郡太守,卒官。有三子:嘉为奉车都尉,贤为骑都尉,中子武最知名。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师古曰:“栘中,厩名,为之监也。栘,音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师古曰:“且,音子闾反。鞮,音丁奚反。”〕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师古曰:“丈人,尊老之称。行,音胡浪反。”〕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师古曰:“假吏犹言兼吏也。时权为使之吏,若今之差人充使典矣。”〕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师古曰:“募人以充士卒,及在道为斥候者。”〕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师古曰:“缑,音工候反。”〕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师古曰:“昆,音胡门反。”〕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师古曰:“从赵破奴击匈奴,兵败而降。”〕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师古曰:“被执获也。”〕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师古曰:“言被匈奴侵犯,然后乃死,是为更负汉国,故欲先自杀也。重,音直用反。”〕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臣瓒曰:“胡官之号也。”〕“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师古曰:“言谋杀卫律而杀之,其罚太重也。”〕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师古曰:“致单于之命,而取其对也。”〕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熅火,〔师古曰:“熅谓聚火无焱者也,音於云反。焱,音弋赡反。”〕覆武其上,〔师古曰:“覆身于坎上也。覆,音芳目反。”〕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师古曰:“息谓出气也。”〕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师古曰:“谕说令降也。”〕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师古曰:“卫律自谓也。”〕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师古曰:“弥,满也。”〕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师古曰:“言何用见女为也。”〕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师古曰:“若,汝也。言汝知我不肯降明矣。”〕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师古曰:“旧米粟之窖而空者也,音工孝反。”〕绝不饮食。〔师古曰:“饮,音于禁反。食,读曰飤。”〕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师古曰:“咽,吞也,音宴。”〕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师古曰:“羝,牡羊也。羝不当产乳,故设此言,示绝其事。若燕太子丹乌白头、马生角之比也。羝,音丁奚反。乳,音人喻反。”〕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稟食不至,〔师古曰:“无人给飤之。”〕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苏林曰:“取鼠所去草实而食之。”张晏曰:“取鼠及草实并而食之。”师古曰:“苏说是也。屮,古草字。去谓藏之也,音丘吕反。”〕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师古曰:“靬,音居言反。”〕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师古曰:“缴,生丝缕也,可以弋射。檠谓辅正弓弩也。缴,音斫。檠,音警,又音巨京反。”〕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刘德曰:“服匿如小旃帐。”孟康曰:“服匿如甖,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穹庐,旃帐也。”晋灼曰:“河东北界人呼小石甖受二斗所曰服匿。”师古曰:“孟、晋二说是也。”〕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师古曰:“令,音零。丁令,即上所谓丁灵耳。”〕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服虔曰:“武兄嘉。”〕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张晏曰:“主扶辇下除道也。”师古曰:“除谓门屏之间。”〕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师古曰:“刎,断也,断其颈也,音武粉反。”〕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张晏曰:“武弟贤。”〕宦骑与黄门駙马争舩,〔师古曰:“宦骑,宦者而为骑也。黄门駙马,天子駙马之在黄门者。駙,副也。《金日磾传》曰‘养马于黄门’也。”〕推堕駙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师古曰:“不幸亦谓死。”〕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师古曰:“朝露见日则晞,人命短促亦如之。”〕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师古曰:“《百官公卿表》云:少府属官有居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効,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师古曰:“分,音扶问反。”〕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师古曰:“效効,致也。”〕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师古曰:“决,别也。”〕 陵恶自赐武,〔师古曰:“谓若示己于匈奴中富饶以夸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服虔曰:“区脱,土室,胡儿所作以候汉者也。”李奇曰:“匈奴边境罗落守卫官也。”晋灼曰:“《匈奴传》:东胡与匈奴间有弃地千余里,各居其边为区脱。又云汉得区脱王,发人民屯区脱以备汉,此为因边境以为官。李说是也。”师古曰:“匈奴边境为候望之室,服说是也。本非官号,区脱王者,以其所部居区脱之处,因呼之耳。李、晋二说皆失之。区,读与瓯同,音一侯反。脱,音土活反。”〕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向号哭,欧血,旦夕临。〔师古曰:“临,哭也,音力禁反。”〕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敎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师古曰:“让,责也。”〕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貰陵罪,〔师古曰:“貰,宽也。”〕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李奇曰:“欲劫单于,如曹劌劫齐桓公柯盟之时。”〕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师古曰:“隤,坠也,音大回反。”〕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师古曰:“会谓集聚也。”〕前以降及物故,〔师古曰:“物故谓死也,言其同于鬼物而故也。一说,不欲斥言,但云其所服用之物皆已故耳。而说者妄欲改物为勿,非也。”〕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大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师古曰:“复,音芳目反。”〕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王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师古曰:“疏谓条录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师古曰:“实十九年,而言二十者,欲久其事以见冤屈,故多言也。”〕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顓权自恣。〔师古曰:“顓与专同。”〕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寑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师古曰:“与,读曰预。”〕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师古曰:“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宦者令丞。以其署亲近,故令于此待诏也。”〕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师古曰:“加祭酒之号,所以示优尊也。祭酒,已解在《伍被传》。”〕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师古曰:“平恩侯许伯、平昌侯王无故、乐昌侯王武也。”〕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象于阁,遂以为名。”师古曰:“《汉宫阁疏名》云萧何造。”〕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师古曰:“署,表也,题也。”〕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頟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师古曰:“三人皆周宣王之臣,有文武之功,佐宣王中兴者也。言宣帝亦重兴汉室,而霍光等并为名臣,皆比于方叔之属。召,读曰邵。”〕凡十一人,皆有传。自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及儒者夏侯胜等,皆以善终,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以此知其选矣。
【资料】汉书·苏武传 苏建,杜陵人也。以校尉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封平陵侯。以将军筑朔方。后以卫尉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后一岁,以右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亡翕侯,〔服虔曰:“赵信也。”〕失军当斩,赎为庶人。其后为代郡太守,卒官。有三子:嘉为奉车都尉,贤为骑都尉,中子武最知名。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师古曰:“栘中,厩名,为之监也。栘,音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师古曰:“且,音子闾反。鞮,音丁奚反。”〕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师古曰:“丈人,尊老之称。行,音胡浪反。”〕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师古曰:“假吏犹言兼吏也。时权为使之吏,若今之差人充使典矣。”〕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师古曰:“募人以充士卒,及在道为斥候者。”〕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师古曰:“缑,音工候反。”〕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师古曰:“昆,音胡门反。”〕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师古曰:“从赵破奴击匈奴,兵败而降。”〕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师古曰:“被执获也。”〕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师古曰:“言被匈奴侵犯,然后乃死,是为更负汉国,故欲先自杀也。重,音直用反。”〕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臣瓒曰:“胡官之号也。”〕“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师古曰:“言谋杀卫律而杀之,其罚太重也。”〕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师古曰:“致单于之命,而取其对也。”〕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熅火,〔师古曰:“熅谓聚火无焱者也,音於云反。焱,音弋赡反。”〕覆武其上,〔师古曰:“覆身于坎上也。覆,音芳目反。”〕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师古曰:“息谓出气也。”〕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师古曰:“谕说令降也。”〕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师古曰:“卫律自谓也。”〕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师古曰:“弥,满也。”〕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师古曰:“言何用见女为也。”〕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师古曰:“若,汝也。言汝知我不肯降明矣。”〕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师古曰:“旧米粟之窖而空者也,音工孝反。”〕绝不饮食。〔师古曰:“饮,音于禁反。食,读曰飤。”〕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师古曰:“咽,吞也,音宴。”〕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师古曰:“羝,牡羊也。羝不当产乳,故设此言,示绝其事。若燕太子丹乌白头、马生角之比也。羝,音丁奚反。乳,音人喻反。”〕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稟食不至,〔师古曰:“无人给飤之。”〕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苏林曰:“取鼠所去草实而食之。”张晏曰:“取鼠及草实并而食之。”师古曰:“苏说是也。屮,古草字。去谓藏之也,音丘吕反。”〕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师古曰:“靬,音居言反。”〕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师古曰:“缴,生丝缕也,可以弋射。檠谓辅正弓弩也。缴,音斫。檠,音警,又音巨京反。”〕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刘德曰:“服匿如小旃帐。”孟康曰:“服匿如甖,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穹庐,旃帐也。”晋灼曰:“河东北界人呼小石甖受二斗所曰服匿。”师古曰:“孟、晋二说是也。”〕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师古曰:“令,音零。丁令,即上所谓丁灵耳。”〕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服虔曰:“武兄嘉。”〕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张晏曰:“主扶辇下除道也。”师古曰:“除谓门屏之间。”〕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师古曰:“刎,断也,断其颈也,音武粉反。”〕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张晏曰:“武弟贤。”〕宦骑与黄门駙马争舩,〔师古曰:“宦骑,宦者而为骑也。黄门駙马,天子駙马之在黄门者。駙,副也。《金日磾传》曰‘养马于黄门’也。”〕推堕駙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师古曰:“不幸亦谓死。”〕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师古曰:“朝露见日则晞,人命短促亦如之。”〕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师古曰:“《百官公卿表》云:少府属官有居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効,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师古曰:“分,音扶问反。”〕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师古曰:“效効,致也。”〕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师古曰:“决,别也。”〕 陵恶自赐武,〔师古曰:“谓若示己于匈奴中富饶以夸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服虔曰:“区脱,土室,胡儿所作以候汉者也。”李奇曰:“匈奴边境罗落守卫官也。”晋灼曰:“《匈奴传》:东胡与匈奴间有弃地千余里,各居其边为区脱。又云汉得区脱王,发人民屯区脱以备汉,此为因边境以为官。李说是也。”师古曰:“匈奴边境为候望之室,服说是也。本非官号,区脱王者,以其所部居区脱之处,因呼之耳。李、晋二说皆失之。区,读与瓯同,音一侯反。脱,音土活反。”〕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向号哭,欧血,旦夕临。〔师古曰:“临,哭也,音力禁反。”〕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敎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师古曰:“让,责也。”〕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貰陵罪,〔师古曰:“貰,宽也。”〕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李奇曰:“欲劫单于,如曹劌劫齐桓公柯盟之时。”〕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师古曰:“隤,坠也,音大回反。”〕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师古曰:“会谓集聚也。”〕前以降及物故,〔师古曰:“物故谓死也,言其同于鬼物而故也。一说,不欲斥言,但云其所服用之物皆已故耳。而说者妄欲改物为勿,非也。”〕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大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师古曰:“复,音芳目反。”〕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王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师古曰:“疏谓条录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师古曰:“实十九年,而言二十者,欲久其事以见冤屈,故多言也。”〕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顓权自恣。〔师古曰:“顓与专同。”〕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寑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师古曰:“与,读曰预。”〕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师古曰:“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宦者令丞。以其署亲近,故令于此待诏也。”〕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师古曰:“加祭酒之号,所以示优尊也。祭酒,已解在《伍被传》。”〕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师古曰:“平恩侯许伯、平昌侯王无故、乐昌侯王武也。”〕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象于阁,遂以为名。”师古曰:“《汉宫阁疏名》云萧何造。”〕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师古曰:“署,表也,题也。”〕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頟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师古曰:“三人皆周宣王之臣,有文武之功,佐宣王中兴者也。言宣帝亦重兴汉室,而霍光等并为名臣,皆比于方叔之属。召,读曰邵。”〕凡十一人,皆有传。自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及儒者夏侯胜等,皆以善终,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以此知其选矣。
少回远:稍微迂回绕远。(卫青阴谋论) 看到有黑粉居然把【少回远】解释为路程不远,我真是醉了。可不可以不要看地摊货,老老实实花点钱买本权威的史记读一读,看看学者是怎么译注这几个字的。 以下实拍图,出自中华书局,韩兆琦译注。
少回远:稍微迂回绕远。(卫青阴谋论) 看到有黑粉居然把【少回远】解释为路程不远,我真是醉了。可不可以不要看地摊货,老老实实花点钱买本权威的史记读一读,看看学者是怎么译注这几个字的。 以下实拍图,出自中华书局,韩兆琦译注。
有关霍去病的五次诏书,史记和汉书的异同。 第一次,800: 《史记·霍去病传》: 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斩首虏【二千余人】,【以千一百户】封贤为众利侯。” 《汉书·霍去病传》: 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首虏【千三百级】,封贤为终利侯。【骑士孟已有功,赐爵关内侯,邑二百户。】” 焦点: 1,对霍去病的封赏,记载不一样:史记1600,汉书2500,两者差得挺多的。 2,对霍去病的斩获都精确到2028。 3,对郝贤的记载详细程度不一样。 捕斩:史记2000余(约数/概数),汉书1300(精确到百位)。 封赏:史记1100,汉书省略了。 (PS,请对比其他几次,汉书对霍去病的封赏数目每一次都记得清清楚楚,对其他人的封赏数目却都是直接省略。敢情霍去病比较重要,其他人都不重要?) 4,汉书补充了对骑士孟已的记载,史记完全漏掉了。
有关霍去病的五次诏书,史记和汉书的异同。 防度娘发神经
漠北霍去病一旦战死李敢将顶替其指挥?胡说八道! 这观点是谁说的?《大造谣》看多了吧?非要臆想李敢和霍去病是好哥们,霍去病是被卫青坑了才杀了李敢。李敢能理解,完全不责怪霍去病。Tmd,拿着影视剧意淫历史。 漠北霍去病一路的裨将如下: (史记记载如下:) 归义因淳王:复陆支。 楼专王:伊即靬。 骠侯:赵破奴。 昌武侯:安稽。 右北平太守:路博德。 北地都尉:邢山。 校尉:李敢。 校尉:徐自为。 (汉书记载如下:) 归义侯因淳王:复陆支。 楼剸王:伊即靬。 从骠侯:赵破奴。 昌武侯:安稽。 右北平太守:路博德。 渔阳太守:解。 北地都尉:卫山。 校尉:李敢。 校尉:徐自为。 汉书比之史记,多了一个渔阳太守解,其他就名字书写不一样,但不影响理解。 看清楚,这里级别最低的就是李敢和徐自为。连北地都尉卫山的级别都比李敢和徐自为高。换言之,霍去病当真战死,怎么轮也轮不到李敢越级指挥。所以花痴粉就不要拿着《大造谣》意淫历史了。 花痴这样意淫,目的无非是两点: 一,用阴谋论把霍去病杀李敢的脏水泼给卫青。 二,拿好哥们的情义招牌为霍去病杀李敢遮丑。 霍去病好无辜啊?只有把霍去病洗得白白的,花痴心里才会舒服。 Tmd,李敢和霍去病会是好哥们?好哥们说背后捅你一刀就捅你一刀没商量?这种“好哥们”摆明了就是损友! 李敢是什么人?【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一个能以“数十骑驰直贯胡骑”的人,胆识武力都不会差的,这种人在什么情况下能被轻易干掉?就是对方耍阴的,预谋好的,趁你不注意时背后来一箭。 霍去病为何要选在狩猎时射杀李敢?——好圆场呗! 别人的箭头对准的是鹿啊熊啊,霍去病的箭头对准的是同僚。事情败露了,大不了说射偏了,误杀。可是,要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把一个大活人误当做一头猎物射杀?(不长眼睛乱放箭吗?) 霍去病的用心其实很明显,一起狩猎的其他将士是心知肚明的,这种理由不具有十足的说服力。 而退一万步讲,当真出现误杀,霍去病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要的! 那么,刘野猪为何要用“鹿触”这如此逗逼低智商的理由为霍去病打圆场? 尸体就摆在那儿,验一下尸体,是被利箭所杀,还是被鹿撞死,完全就一目了然。 刘野猪说“鹿触”,并不是说李敢是真的被鹿撞死,而是暗示所有人,我皇帝就是要袒护霍去病,这件事就这么算了,谁都不能再多嘴。
漠北霍去病一旦战死李敢将顶替其指挥?胡说八道! 这观点是谁说的?《大造谣》看多了吧?非要臆想李敢和霍去病是好哥们,霍去病是被卫青坑了才杀了李敢。李敢能理解,完全不责怪霍去病。Tmd,拿着影视剧意淫历史。 漠北霍去病一路的裨将如下: (史记记载如下:) 归义因淳王:复陆支。 楼专王:伊即靬。 骠侯:赵破奴。 昌武侯:安稽。 右北平太守:路博德。 北地都尉:邢山。 校尉:李敢。 校尉:徐自为。 (汉书记载如下:) 归义侯因淳王:复陆支。 楼剸王:伊即靬。 从骠侯:赵破奴。 昌武侯:安稽。 右北平太守:路博德。 渔阳太守:解。 北地都尉:卫山。 校尉:李敢。 校尉:徐自为。 汉书比之史记,多了一个渔阳太守解,其他就名字书写不一样,但不影响理解。 看清楚,这里级别最低的就是李敢和徐自为。连北地都尉卫山的级别都比李敢和徐自为高。换言之,霍去病当真战死,怎么轮也轮不到李敢越级指挥。所以花痴粉就不要拿着《大造谣》意淫历史了。 花痴这样意淫,目的无非是两点: 一,用阴谋论把霍去病杀李敢的脏水泼给卫青。 二,拿好哥们的情义招牌为霍去病杀李敢遮丑。 霍去病好无辜啊?只有把霍去病洗得白白的,花痴心里才会舒服。 Tmd,李敢和霍去病会是好哥们?好哥们说背后捅你一刀就捅你一刀没商量?这种“好哥们”摆明了就是损友! 李敢是什么人?【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一个能以“数十骑驰直贯胡骑”的人,胆识武力都不会差的,这种人在什么情况下能被轻易干掉?就是对方耍阴的,预谋好的,趁你不注意时背后来一箭。 霍去病为何要选在狩猎时射杀李敢?——好圆场呗! 别人的箭头对准的是鹿啊熊啊,霍去病的箭头对准的是同僚。事情败露了,大不了说射偏了,误杀。可是,要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把一个大活人误当做一头猎物射杀?(不长眼睛乱放箭吗?) 霍去病的用心其实很明显,一起狩猎的其他将士是心知肚明的,这种理由不具有十足的说服力。 而退一万步讲,当真出现误杀,霍去病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要的! 那么,刘野猪为何要用“鹿触”这如此逗逼低智商的理由为霍去病打圆场? 尸体就摆在那儿,验一下尸体,是被利箭所杀,还是被鹿撞死,完全就一目了然。 刘野猪说“鹿触”,并不是说李敢是真的被鹿撞死,而是暗示所有人,我皇帝就是要袒护霍去病,这件事就这么算了,谁都不能再多嘴。
谈谈李广百骑智退千骑/上郡之战。 首先,关于中贵人。 《秦汉监察制度史研究》,书自己看,很详细,但三言两语说不清。 若非要简单说一说,那便是:汉初,由于中央王权兼顾不到方方面面,所以关于监察这方面,时有时无,其监察制度极其薄弱,而此时的监察人员不但品秩极低,职权也非常有限。之后经过刘野猪一朝,尤其从西汉到东汉,监察制度才一步步革新,一步步完善,最终趋于成熟。而监察人员的品秩也随之提高,职权随之扩大——但这一点已经是到东汉了。换言之,西汉初年的监察和后来的监察,无论是品秩还是职权,都是天然之别。 所以,某些人非要把文景时期的监军说得多金贵,真不好意思,你的脑洞太大了。 第二,关于射雕者。 能射雕的,箭术肯定不差。换言之,射雕者是匈奴精锐之中的精锐。 这些射雕者,不是吃饱了没事干,来汉朝周边瞎晃晃的,他们是带着目的而来。 其目的有二:1,刺探军情。2,钓鱼,意即,诱敌深入。 对于中贵人被射雕者所伤一事,我只能说,那完全就是自找的。而中贵人其人,一个字,蠢!蠢就蠢在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在李广这儿估计学了点皮毛,之后就开始飘飘然了,自以为了不得,想借着人多欺负人少,捞点军功回去炫耀,结果却被射雕者成功钓上钩。 一个头脑简单却又急功近利,只会瞎逞能,乱指挥的人,再好的队伍也会折他手里。 可恰恰就是中贵人这一折腾,陷李广于两难境地。 第三,李广为什么要百骑追击射雕者? 部分人说李广这是昏头昏脑。个人觉得,非也。李广是自己想去,但也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去。两个原因: 一,李广性格耿直,嫉恶如仇,见不得自己的人被欺负。 二,中贵人被伤,部卒被杀。李广如果什么表示都没有, 于中贵人而言,面子过不去。他赌气回去跟皇帝一说,白的都能讲成黑,到时候什么罪名都能扣给李广,这是政治问题啊。 于士卒而言,匈奴这也算是挑衅,不还以颜色,难以振奋士气和军心。 所以,权衡之下,李广去了。 说难听点,中贵人这是捅了马蜂窝,让李广给他擦屁股。李广遇上这种监军,也真是倒霉。 第四,李广出击,是带小部队,还是带大部队? 显而易见的,只能带小部队。大部队要留守大本营,以防匈奴偷袭。而李广恰恰是做了这等安排。 边郡有两都尉,掌武事。换言之,匈奴来了,怎么号令,怎么布阵,主要是由两都尉负责。完全不用担心没了李广,都尉不会打仗。都尉要是不会打仗,干脆让他们回家种田算了,不要浪费朝廷的俸禄。
谈谈李广百骑智退千骑/上郡之战。 首先,关于中贵人。 《秦汉监察制度史研究》,书自己看,很详细,但三言两语说不清。 若非要简单说一说,那便是:汉初,由于中央王权兼顾不到方方面面,所以关于监察这方面,时有时无,其监察制度极其薄弱,而此时的监察人员不但品秩极低,职权也非常有限。之后经过刘野猪一朝,尤其从西汉到东汉,监察制度才一步步革新,一步步完善,最终趋于成熟。而监察人员的品秩也随之提高,职权随之扩大——但这一点已经是到东汉了。换言之,西汉初年的监察和后来的监察,无论是品秩还是职权,都是天然之别。 所以,某些人非要把文景时期的监军说得多金贵,真不好意思,你的脑洞太大了。 第二,关于射雕者。 能射雕的,箭术肯定不差。换言之,射雕者是匈奴精锐之中的精锐。 这些射雕者,不是吃饱了没事干,来汉朝周边瞎晃晃的,他们是带着目的而来。 其目的有二:1,刺探军情。2,钓鱼,意即,诱敌深入。 对于中贵人被射雕者所伤一事,我只能说,那完全就是自找的。而中贵人其人,一个字,蠢!蠢就蠢在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在李广这儿估计学了点皮毛,之后就开始飘飘然了,自以为了不得,想借着人多欺负人少,捞点军功回去炫耀,结果却被射雕者成功钓上钩。 一个头脑简单却又急功近利,只会瞎逞能,乱指挥的人,再好的队伍也会折他手里。 可恰恰就是中贵人这一折腾,陷李广于两难境地。 第三,李广为什么要百骑追击射雕者? 部分人说李广这是昏头昏脑。个人觉得,非也。李广是自己想去,但也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去。两个原因: 一,李广性格耿直,嫉恶如仇,见不得自己的人被欺负。 二,中贵人被伤,部卒被杀。李广如果什么表示都没有, 于中贵人而言,面子过不去。他赌气回去跟皇帝一说,白的都能讲成黑,到时候什么罪名都能扣给李广,这是政治问题啊。 于士卒而言,匈奴这也算是挑衅,不还以颜色,难以振奋士气和军心。 所以,权衡之下,李广去了。 说难听点,中贵人这是捅了马蜂窝,让李广给他擦屁股。李广遇上这种监军,也真是倒霉。 第四,李广出击,是带小部队,还是带大部队? 显而易见的,只能带小部队。大部队要留守大本营,以防匈奴偷袭。而李广恰恰是做了这等安排。 边郡有两都尉,掌武事。换言之,匈奴来了,怎么号令,怎么布阵,主要是由两都尉负责。完全不用担心没了李广,都尉不会打仗。都尉要是不会打仗,干脆让他们回家种田算了,不要浪费朝廷的俸禄。
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 ,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史料: 霍去病“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我们现在来计算一下【数十乘】是什么概念。 这是一个极端无聊的问题,但我想算清楚了,可以澄清某些东西。。。 古代的容量单位是:升,斗,斛(石),钟。之间是十进制,也就是10升=1斗,10斗=1石,10石=1钟。当中,斛与石相通。 古代【一车载二十五斛】,也就是说,一辆辎重车可载粮25石。 而根据居延汉简,汉代士兵一个月的口粮是三石三斗三升。 那么,25/3.33=7.5个月,也就是说,一辆辎重车的粮食可供一个人吃上7.5个月,那么【数十乘】可供一个人吃多少个月? 是谁说这【数十乘】是刘野猪给霍去病个人的私人财产的?站出来,你是想活活撑死他是吧? (藐视)
刘野猪时期设置将军的资料 来源 秦汉法制史研究(大庭修)
李陵,卫律,李绪,李广利,多么有趣。。。 李绪本汉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攻之,绪降,而单于客遇绪,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 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律生长汉,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匈奴。使还,会延年家收,律惧并诛,亡还降匈奴。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汉书·李陵传》 贰师降。单于素知其汉大将贵臣,以女妻之,尊宠在卫律上。 贰师在匈奴岁余,卫律害其宠,会母阏氏病,律饬胡巫言先单于怒,曰:“胡故时祠兵,常言得贰师以社,今何故不用?”于是收贰师,贰师骂曰:“我死必灭匈奴!”遂屠贰师以祠。会连雨雪数月,畜产死,人民疫病,谷稼不熟,单于恐,为贰师立祠室。 ——《汉书·匈奴传上》 以上史料,涉及四个人物,李陵,卫律,李绪,李广利,四个人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当中趣点颇多。
李陵,卫律,李绪,李广利,多么有趣。。。 李绪本汉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攻之,绪降,而单于客遇绪,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 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律生长汉,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匈奴。使还,会延年家收,律惧并诛,亡还降匈奴。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汉书·李陵传》 贰师降。单于素知其汉大将贵臣,以女妻之,尊宠在卫律上。 贰师在匈奴岁余,卫律害其宠,会母阏氏病,律饬胡巫言先单于怒,曰:“胡故时祠兵,常言得贰师以社,今何故不用?”于是收贰师,贰师骂曰:“我死必灭匈奴!”遂屠贰师以祠。会连雨雪数月,畜产死,人民疫病,谷稼不熟,单于恐,为贰师立祠室。 ——《汉书·匈奴传上》 以上史料,涉及四个人物,李陵,卫律,李绪,李广利,四个人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当中趣点颇多。
看了李克峰的大汉人物传,写点东西 鉴于吧主推荐,看了李克峰讲大汉人物传,共讲了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按顺序来
看了李克峰的大汉人物传,写点东西 李克峰讲大汉人物传,共讲了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按顺序来
秦汉对匈奴作战示意图 蒙恬出击匈奴示意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