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两千
幻象两千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15
粉丝数: 2,762
发帖数: 47,673
关注贴吧数: 11
被归类为地中海气候的加拿大城市 纳奈莫(Nanaimo),位于温哥华岛东岸的港口城市,纬度北纬49度10分,柯本气候类型Csb。9月25日下午气温13度,小雨。 下图:Nanaimo 港口实拍。
旅游学地理:Eastern Hillsides 这是个地名,直译就是“东部山边”。这地方是加拿大温哥华都会区东部城市奇利瓦克(Chilliwack)的一个社区。 温哥华都会区坐落于菲莎河入海口处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从温哥华市区一路往东,走到此处,再往东就进山了。 东部山边,一个十分直白的地名。
一款喝着像淡色艾尔的港产拉格 在国泰航空的班机上偶然喝到了这款叫“鬼佬”的啤酒,产地香港,酒精度4.2%。虽然它标的是Lager,但苦味更明显(IBU25),入口有苦菊的清香,似乎更像是淡色艾尔的口感,个人认为很不错
9月19日傍晚的首都机场
旅游学地理:河北保定容城县 这个名字可能很多吧友无感,但它的另一个名号尽人皆知一一雄安新区。 容城是雄安新区(雄县、安新、容城)的一部分。因大批安置房建在这里,所以也是目前雄安最有“新城”气象的区域。全是新楼,学校幼儿园都建得很漂亮,但街上人不多。
旅游学地理:雅拉河 澳大利亚墨尔本是座海滨城市,但是它的市中心并不在海边,而是沿着雅拉河(Yarra River)而建。
航拍:美国住宅区 下图1、图2 :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附近。 下图3: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附近。
有第二例吗?隔河相望的两国双子城,连名字都一样! 这俩城市都叫“尼亚加拉大瀑布城”(Niagara Falls),隔尼亚加拉河相望。河西岸是加拿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城,河东岸是美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城。 下图1:从加拿大的瀑布城望向美国的瀑布城。 下图2: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城”,以及它前面的“马蹄瀑布”。 下图3:美国纽约州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城”,以及它前面的“美国瀑布”。
旅游学地理:墨西哥安全吗? 前天发了一贴,看街景猜是哪国。有好几位大神都答对了:墨西哥。能看出照片上的城市是墨西哥,很牛!墨西哥离中国很远,去过那里的吧友应该不多。但是对住在美国、加拿大的人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去墨西哥旅游度假,比我们去东南亚更方便、便宜,所以非常普遍。 说到墨西哥,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墨西哥安全吗? 下图:上一贴发的照片就是这个城市: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的巴亚尔塔港(Puerto Vallarta)。
外国街景实拍:看得出是哪个国家吗? 旅游照片上会有很多地理人文信息,比如环境地貌、建筑装饰、街上行人的体貌穿着……等等。从这些信息中能准确判断出是哪个国家、地区,甚至城市,需要知识和见识的积累。
旅游学地理:“阿拉斯加第一城”是哪里? 阿拉斯加首府是朱诺,最大城市是安克雷奇。但是这俩城市都不敢号称自己是“阿拉斯加第一城”。公开宣称自己是阿拉斯加的First City的,是只有8万人口的凯奇坎(Ketchikan)。 凯奇坎于1900年8月25日建市。阿拉斯加在它之前建立的城市,撤的撤、并的并,都已不存。凯奇坎就成了阿拉斯加现存建市最早的城市。 下图1: 凯奇坎港口码头前,醒目的标牌:欢迎来到阿拉斯加第一城凯奇坎。 下图2、图3: 从停在港口的船上,俯看凯奇坎市中心的街道。
实拍加拿大海岸山脉:这景色不多见 海景常见,雪山风景也不稀奇。但两者组合在一起就少见了,尤其是在大都市附近。 加拿大海岸山脉是太平洋海岸山脉的一部分,从北部的阿拉斯加边界一直到南部的华盛顿州边界,绵延1600公里。我拍的这一段是海岸山脉的南部,也就是温哥华以北的这个区域。
旅游学地理:以农牧渔为主导产业的发达国家 新西兰是发达国家。可是提起这个国家的知名产品,我能想到的就是:奶粉、羊肉、羊驼绒、奇异果、葡萄酒、鲍鱼、贻贝……,说白了,全都是农牧渔产品。 我去过两次新西兰,南北岛都去过。这个国家只要离开城市,公路两侧望出去,就是大片的牧场、农庄。 下图:新西兰南岛的农牧场。
穿越大山脉,全程无隧道无盘山路,比较难得吧 加拿大横穿落基山脉的两条干线公路(下图1),各有约700公里完全是在山里走。比较神奇的是,这两条公路全程无隧道、无盘山路,完全是利用自然的山谷走向,一路平地、穿山而过。 这一南一北两条穿越落基山的公路,我各走过两次。 下图2:南线公路,灰熊镇附近。 下图3:北线公路,罗布森山附近。
航拍片:猜得出是哪个国家吗? 平坦的地形,看不到边的农地。但是没有村庄。把照片放到最大,才能看到一些零星的房子。 同时具备这种地形地貌、农业规模、人口密度的国家不多吧?
在山姆会员店买的这款酒,一直觉得有点眼熟… 今天才想起来,德国汉莎航空的班机上提供的啤酒,就是这个牌子的。 还记得空姐问我喝什么饮料,我说有啤酒吗?她用特自豪的口气说:Of course!We have the best German beer!然后就递给了我图2那瓶啤酒。 感觉当时那个胖空姐的话外音是:你怎么能问德国的班机上有没有啤酒呢?当然有了!
旅游学地理:两座“地球上最高的山” 这两座山我都曾在比较近的距离实地观赏过。先说大家熟知的珠穆朗玛峰。 按海拔高度算,世界最高山峰当然就是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珠峰我见过两次,一次是在从成都飞往加德满都的班机上(下图1),另一次则是在加德满都坐小飞机专门去看珠峰(下图2、图3)。这里多说一句,亲眼见到珠峰非常令人兴奋,所以那两次空中旅行十分难忘。 珠峰山脚的海拔高度大约是5200米,如果从山脚到峰顶计量山体的垂直高度,珠峰是3600米左右。这个高度就离世界第一有点远了。那么,世界上山体最高的山是哪个?2楼接着说……
旅游学地理:加拿大“最危险的城市” 这可能是大多数吧友听都没听说过的城市,但我曾经去过。 去年我去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省旅行,之前在设计路线时,特意选择在”北巴特福德市”(North Battleford)住一宿,想亲身体验一下这座加拿大“最危险的城市”,究竟有多可怕。 下图1: 傍晚时分,驱车抵达North Battleford。 下图2、图3:North Battleford在地图上的位置。
这个外国城市奇迹,国内无法复制。 我第一次去拉斯维加斯时,同行的一位海南朋友发感慨:如果给海南岛拉斯维加斯的政策,那……。另一位西部的朋友说:干嘛海南啊,就在西北的戈壁滩里划出一块地,只要允许搞这些,那……。 但只是说说而已,大家都知道,国内不可能有拉斯维加斯。
各位,喜欢这口儿吗? 我还行,不到嗜好的程度,但只要碰上就会来一碗。 不就焦圈。这个咸菜差点意思,最好是配六必居那个麻仁金丝。
皇家建筑的恢宏气势:即使只是个宰牲畜的屠宰房 天坛的附属建筑:宰牲亭。 虽名“亭”,实际上却是重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大殿,明清两代皇帝祭天之前在这里宰杀牺牲。殿内有灶坑、水缸、漂牲池。殿外院落里有井亭。 天坛有两处宰牲亭,一南一北。这是北宰牲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古建筑,1970年代及近年有过两次大修。
旅游学地理:地球上最北的首都和最南的首都 这俩城市我都去过。先说最北的——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纬度:北纬64度08分。 虽然纬度如此之高,属于亚极地气候,但雷克雅未克冬天的气温并不像很多以为的那么低,其冬季(12月至3月)的日均最高气温是5摄氏度,日均最低气温零下1度。每年的极寒天气(零下10至12度)不会超过一周。 我是夏天去的雷克雅未克。那里的夏天不能用凉快形容,简直是有些冷了,得穿厚实的长袖外套。
国外老头儿老太太特别热衷的一项体育运动,国内很少见。 这组照片拍自加拿大列治文市的Mirnoru Park。发现每天都有很多老头儿、老太太在这儿打“草地保龄球”(Lawn Bowling),其中大部分还是华人(列治文市华人居民比例超过50%)。但是在国内,我还真没见过有人玩儿这个。 上网查了一下,草地保龄球盛行于英、澳、加、美、新西兰、南非、爱尔兰等国。看来应该是英国人发明的一项运动。
旅游学地理:盐度最低的海与盐度最高的海 这两个海域我都到过。先说盐度最低的海——波罗的海。 海洋的平均盐度是3.5%,但波罗的海的盐度仅有0.7%至0.8%,是地球上盐度最低的海。 波罗的海地区降水量高,周边有250条河流,淡水注入量非常大。另外,这一地区相对寒冷,海水蒸发量也小。所以,它的盐度很低。 下图:波罗的海,爱沙尼亚塔林港(图1)、芬兰赫尔辛基(图2)、维京渡轮(图3)。
旅游学地理:关于加拿大的森林大火 据报,今年春夏以来,加拿大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森林大火,前后共有两、三千处火场。 其实,加拿大的森林野火每年都发生,今年这个虽然火情很大,但未必是影响最严重的。我记得前几年阿尔伯塔省森林大火,蔓延到加拿大石油重镇麦克默里堡,曾触发该省历史上最大的居民撤离行动。 我在加拿大十几年,不仅年年春夏都会看到有关森林火灾的新闻报导,而且多次到过火山林地(下图1、图2),甚至还航拍过森林野火的现场实况(下图3)。
加拿大的土地覆盖情况
模型上的通州古城,现实中仅存一座古塔 通州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因运河漕运而兴起,曾为京东首邑。 下图1是通州古城的模型,这上面的古建筑,唯“通州燃灯塔”(下图2、图3)留存。
旅游学地理:流经牛津的河流 这条河自英国牛津市的西南侧蜿蜒流过。河不宽,也不深,据说牛(Ox)可以在此涉水(Ford)而过,Oxford由此得名(中文名“牛津”,堪称意译典范)。 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在河边建有自己的划船俱乐部。划船运动是英国大学的传统。 这条即不宽也不深的小河名气可不小,它在流经牛津之后遂渐变宽变大。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旅游学地理:夏威夷最壮观的海岸 说到夏威夷的海岸线,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椰树沙滩。其实夏威夷最著名的一段海岸线,是以雄奇险峻著称的山岸。这就是位于夏威夷可爱岛北海岸的“纳帕利海岸”(Napali Coast)。 纳帕利海岸长17英里(27公里)。这段海岸的山体陡峭,形成很多皱褶状的山脊和山谷,悬崖瀑布点缀其中。因其独特的热带原始地貌,曾被选中作为电影《侏罗纪公园》的外景地。
节气还是很准的,至少在北方挺准 今天是“处暑”,字面含意是暑气终止。 近两天北京的气温虽然仍在31度,但是比较干爽,已经没有了三伏天的闷热。处暑之后,北京就进入到了一年之中最舒服的季节。两个月后的“霜降”一到,天气就变冷了。 你那里的天气体感,与节气切合吗?
旅游学地理:大运河漕运北端终点 这地方叫“石坝码头”,位置在通州老城北关之外,北运河西岸、通惠河南岸,即北运河与通惠河交汇处的西南角。 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运粮船到此为止,经由验粮官员验收过斛后,分装到通惠河的驳船上,经通惠河运进北京内城。 下图1、图2:在石坝码头旧址附近看北运河。 下图3:通惠河河口,北运河(右侧桥下)在此与通惠河交汇。 下图4:通惠河河口。左前方的河道连接北运河上游的温榆河。
旅游学地理:佛罗里达“岛弧链” 你去过、或者知道哪些岛弧链? 岛弧链,指大陆边缘连绵呈弧状的岛屿群。地理书上说,岛弧链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具体原理我也不太懂。 地球上岛弧链挺多的。如果这个链条很长,一般我们只能去到其中的一环,把整条岛链全部走下来就比较难了。佛罗里达岛链比较迷你,180公里,有公路贯穿始终,很容易走一趟。所以Florida Keys是很有名的旅游胜地。
旅游学地理:加拿大城市里的农地 列治文是温哥华的一座卫星城,坐落在菲沙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岛上,与温哥华市只有一河之隔。从下图1的卫星地图上,可清楚地看到,列治文市区的东部,保留有大量的农田。 列治文是大温地区热门的新移民居住地之一。在过去的12年里,列治文的人口从19万增长到目前的23万,增幅超过20%。市中心建满了高层公寓,房价步步攀升。 很多人不理解:市区还有那么多农地,为什么不开发成住宅?
旅游学地理:滨湖如滨海的大都市 除了这俩,我还没见过第三例。主要是五大湖太大了,真有浩渺如海的感觉。 也许里海之滨的巴库也可以?但我没去过,不敢说。 下图1、图2:多伦多。下图3、图4:芝加哥。
旅游学地理:列治文市中心的荒地 下图1是加拿大BC省列治文市市中心地区的卫星地图,可以看到其东侧有一块方方正正的荒地。 很多到过列治文的人都这块荒地感到疑惑:寸土寸金的闹市中心,怎么有这么大一块土地常年荒着? 下图2、图3:实地实拍这块荒地。
北京的老商铺 照片拍自老宣武区的留学路。
夏威夷着大火的位置 这次着野火的是毛伊岛,夏威夷群岛中的第二大岛(仅次于大岛)。毛伊岛人口16万,是群岛中人口第二多的岛(仅次于瓦胡岛)。 具体着火的位置见下图1。这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岛西岸的拉海纳(Lahaina)。拉海纳是一个有1.2万人口的城镇,曾经是夏威夷王国的首都,是夏威夷民族文化中心之一。大火中化为灰烬,非常可惜。 下图2、图3:毛伊岛北岸的港口Kahului。
考考你的眼力,两个问题: 1、下图1至9,分别是哪九个国家的运动员? 2、看得出他们是哪个项目的运动员吗? 这是今年初温哥华主办某个球类运动项目的业余国际比赛。共有9个国家参加。开幕式当天,所有参赛运动员上街巡游,宣传赛事、招览观众。
旅游学地理:峡湾尽头的小镇 一组从山上俯拍的照片。 峡湾叫Howe Sound,小镇叫Squamish。小镇在峡湾尽头的山谷里。
盘点几个我认为很棒的海岛沙滩。欢迎跟贴补充 之前发过一贴“最佳都市海滩”。但都市海滩再好,也不如海岛上的海滩。海岛海滩远离大陆、远离大都市的污染源,水更清、沙更细,整个生态环境也更优良。 我去过一些海岛,挑几个我认为不错的度假沙滩介绍给吧友。 名单从二楼开始,排名不分先后……
旅游学地理:看得出这是哪座欧洲城市吗? 一说到欧洲城市,脑袋里浮现出的画面往往都是古典画风。其实多数欧洲大都市的历史老城部分占比都不大,更多的区域还是现代风格。
旅游学地理:说说对华沙的印象 我去华沙就是现在这个季节,8月初,北京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从北京飞到华沙,一下飞机,真凉快!这是我对华沙的第一印象。 华沙纬度是52度,属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冬冷夏凉。冬天没去过,有多冷不知道,但夏天是真凉快。而且我去的那几天一直是晴天。晴而不热,在街上逛,很舒服。
旅游学地理:温哥华夏天山上还有雪吗? 很多吧友不相信温哥华夏天还能看到山头雪。 温哥华7、8月的日均最高气温24度,极少出现30度以上的高温。温哥华北岸山脉各山峰海拔高度多在1000~1300米之间。 下面两张照片拍于去年的8月6日。山上雪不多了,但还是有。信不信由你,除了极个别的情况,温哥华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北山上的雪。
实拍:欧洲的塔式城门 相比于中国的城门建筑,欧洲的城门大多数都比较简朴,以防御功能为主。但欧洲也有一种突出装饰效果的城门,就是这种塔式城门。下面是我在欧洲看过的三处塔式城门。你还见过哪些塔式城门?欢迎补充。 先来看布拉格地标古建——火药塔。这座65米高的哥特式高塔,其实是建于1475年的布拉格城门,是布拉格老城13座城门中唯一被保留下来的。
旅游学地理:帆船之城 160万人口的城市,有超过50万条帆船游艇,平均每3户就有一条船,因此得名City of Sails——帆船之城。 猜猜是哪个城市?
实拍:16世纪建的法国过街楼,怎么评价? “过街楼”是中式古建筑中很有观赏性的一种。西洋古建筑中也有过街楼,法国鲁昂的这座大钟门,是我见过的西式过街楼中最华丽的一座。 大钟门位于鲁昂老城的大钟街上。门楼上的金色大钟制造于1389年,同年建造的拱门和支撑大钟的木框架结构被拆除,并于1527至1529年间重新建造了现在这座大钟门。门楼下部是石头建的拱门,拱门外檐和内部拱顶饰有大量雕刻。上部是石膏半木结构的三层建筑,其外露的壁柱呈文艺复兴风格。
山姆会员店买的,打折,很便宜 喝着一般,酸味稍重,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旅游学地理:这个岛能承载多少人口? 纽芬兰岛,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世界第16大岛,加拿大第四大岛。现有人口仅48万(2016年统计)。
北京这天儿太难受了! 气温不高,31度。但湿度高达77%。不能动,一动一身汗。闷热难当! 怀念温哥华的夏天,晴朗、干爽、凉快。发3张盛夏在温哥华郊游时拍的照片,视觉上先凉快一下。
没有摩天楼、地铁、立交桥的省会城市 从外港的船上拍摄加拿大BC省首府维多利亚市的天际线:
旅游学地理:加拿大有“农”无“村” 地广人稀的加拿大,常被一些国内网友讥为“大农村”。其实加拿大这个“农村”与我们还真不太一样,他们是有“农”无“村”。 中国的农村,是“农地”和“村庄”的组合。农民们在农田里耕种、在村子里居住。这种格局是因为地少人多,集中居住便于互相照应和管理。 但是在加拿大的农业地区,你只能看到无边无际的农地,却看不到农民聚居的村落。
旅游学地理:雨哥华 加拿大的温哥华市有多个绰号,其中之一就是“雨哥华”(Raincouver)。温哥华平均每年有160多个雨天,半年的时间在下雨,所以得此绰号。
旅游学地理:加拿大东海岸为什么没有形成大都市? 按照地理分区,加拿大在大西洋沿岸的四个省被称为“海洋省份”。这个地区是北美大陆距离欧洲最近的区域,是欧洲人最早在北美登陆、开发、定居的地方。但有意思的是,这个地区没有特大型都市,其中最大的都会区哈利法克斯,也只有区区48万人口(下图)。 大多数国家都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大城市多,但加拿大的大西洋海岸地区是个例外。什么原因?
旅游学地理:哪个城市的河景最美 在我去过的城市中,我投布达佩斯一票! 多瑙河流过布达佩斯,两岸地势不同:西岸布达是小山坡,地势较高;东岸佩斯是平原,地势平缓。 从布达一侧是俯看河景,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多瑙河与佩斯区尽收眼底。
各位高楼迷怎么评价这栋“矮楼”? 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贝雷蒙大厦”(Berlaymont Building ),建于1967至1969年间。为了与周围的环境相和谐,这座大楼的高度被限制在55米。 大楼的平面设计呈不对称的X形,弧线和玻璃外立面使建筑显得轻盈透明,内部设计也是简洁风格。大厦总建筑面积24万平米,其中地上13万平米、地下11万平米。 现在不知是否开放,我去的时候贝雷蒙大厦并不开放给公众参观,只能看看外貌。欧盟区开放参观的是European Parliament,那个建筑没有贝雷莱大厦有特点。
冷热不能只看气温,还得看湿度! 今天北京只有32度,但湿度达到68%,感觉闷热难耐。比入伏前38、39度的干热天气难受多了。早晨跑步,做力量拉伸,运动量不大,但衣服全都湿透了,能拧出水来。 宁要39度的烧烤,不要32度的清蒸!
旅游学地理:外国的骑警 满街汽车摩托车的年代,很多国家却还都保留着这个古老的警种。而且不是当花瓶摆设那种,真是在大街上巡逻执勤。 话说养护一匹警马,比养一辆警车得贵吧。但存在即合理,说明这家伙在现在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年初,很多卡车司机聚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国会大厦前很长时间,怎么说都不散,呆了很长时间。后来皇家骑警出动。我看过电视画面:一群高头大马,“咔咔咔”地压过来,满满的压迫感,你不退也得退、不躲也得躲。没用多长时间场面就清静了,而且据说整个过程中没发生踩踏。 下图分别拍自西班牙马德里(图1、图2)、美国纽约(图3)、尼泊尔加德满都(图4、图5)和约旦佩特拉(图6) 。
旅游学地理: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 首先申明,这是个纯地理贴,与刀郎新歌无关。刀郎的《罗刹海市》,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同名小说,其中的“罗刹国”是个虚构的国度。但本贴中的“罗刹国”是真实存在于历史地理当中的。此“罗刹国”非“罗刹国”。 下图: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的风景镇楼。具体是哪儿,后面说。
奇观:跨境出国只为给汽车加油 下图1拍自美国华盛顿州贝灵汉市的Costco加油站。前面这辆SUV不但加满油箱,而且后背箱里这些大油桶也全部加满。这么做不是因为跑长途怕找不到加油站,而是因为他们来自边境北面的加拿大,专程开车过境至此,就是为了来加油的。 从加拿大的温哥华开车到美国的贝灵汉,大概有七、八十公里。大老远跑一趟,还要经过边检,不嫌麻烦,就是因为美国这边的物价、油价,比加拿大那边便宜很多。 现在两边的油价可能差20-30%。照片是多年前拍的了,那个时候两边的油价差距远比现在更大。
旅游学地理:猜猜这是哪里的哪条河? 多年前拍的几张河景照片。看得出这是哪里吗?
首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