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点半
贰点半
谣言终结者
关注数: 683
粉丝数: 1,205
发帖数: 52,130
关注贴吧数: 1,347
跟韩国人 比 意淫 【韩国人意淫的资本】 端午节是韩国人的, 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 中医是韩国人发明的,名曰“韩医”, 活字印刷是韩国人发明的, 大禹师从韩国, 韩国人入主中原建立商朝, 秦始皇是韩国人, 孔子是韩国人, 李时珍是韩国人, …… 在我们眼里,韩国人无疑是当世意淫No.1 , 但 韩国人确实有其意淫的资本, 在历次与汉民族对峙过程中,在历次与执掌中原的各民族正面交锋中,中原民族并未讨得什么便宜,甚至很多次交锋中中原民族吃过大亏。 长达数千年的冲突中,民族融合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鲜卑人也曾在中原不可一世,隋唐以来更是曾经显赫,隋唐贵族、皇族很多拥有鲜卑血统。 , 与韩国人的意淫对应,我们周边国家、民族中,意淫的不在少数。 或者换一个角度说:不意淫不称其为民族
崇古 之 殇 【何作庥评中国传统文化】 在全社会重新大推特推传统文化之时,何作庥抛出了“中国传统文化90%是糟粕”的结论,舆论哗然。 何作庥何许人也,在此不作过多讨论,简单地说他与司马南等人一样,是反击假冒伪劣的先锋人士。 平心而论,面对对这些先锋人士,那些自命不凡的造假者,能做的不外乎: 1、顾左右而言他 2、颠倒黑白 3、煮熟的鸭子——嘴硬,死不认帐 4、死猪不怕开水烫 5、阿Q精神,大叫“儿子打老子” ,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机构、个人、理论、观点,在他们面前正面回击,更谈不上PK中能获胜。
闲谈--献血前喝水 【引子】 @红之流动 发的帖子《献血前熬夜》 http://tieba.baidu.com/p/2969981050 里面说到自己亲身熬夜与ALT之前并无必然联系,于是也心血来潮,闲谈一下关于献血前喝水的事
献血与补钙?只求搞笑,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盖中盖,真管用 一口气上五楼,不觉得累 献血?三份
科学的局限 首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科学是自然科学。 , 科学从其定义上就已经决定了其局限性: 1.逻辑学不属于科学 逻辑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描述、去验证 但逻辑学贯穿于所有学科之中,是所有学科的基础,科学也不例外 2.数学不属于科学 数学自始至终就不属于科学的范畴 数学的公理、定理,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否则类似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之类的内容不至于多年停滞不前 与逻辑学类似,数学也是很多学科的基础 3.哲学不属于科学 哲学是智慧学,内涵与外延甚广,它可以涵盖科学而科学不能涵盖哲学 4.文学、艺术、宗教不属于科学
人品素养 高于 科学素养 【引子】 刚刚,在中医吧,又见到某神人发帖痛扁西医的医院专家。 大意是孩子扭伤,去大医院检查后专家认为病情严重,须住院治疗。 然父母对专家言论不放心,又回家找当地某“老中医”诊治,结果拿捏几下就好了。 于是大骂西医、医院不是东西,大骂专家没有良心。 …… 看到这段,不禁想起数年前“8毛门”事件,参见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sina.com.cn%2Fs%2F2011-09-14%2F080023152006.shtml+&urlrefer=47948443a2595d0f60550f4ade674693 当年事件的过程与上述事件极其类似。 只是8毛门事件,在家长骂完大医院、专家后,还有下文。 下文就是:后来孩子病情恶化,最终仍然不得不去大医院接受需要花费重金的治疗,孩子父母有如孙子一般向最初给出诊治意见的医生道歉。
初筛中被简化了的步骤 刚才看到更愚兄回复一帖,说在他那边初筛时量血压的步骤基本省略了。 在北京,血压倒始终没有省,无论是献血车、献血屋,还是血站。 但以下操作基本省略了: 1.体温 除流感大爆发时段外,体温都不测 2.体重 除非医务人员怀疑体重严重偏低的女生时要求上称之外,其他人都不称 3.填表内容自助为主 在献血车或献血屋,志愿者可能会指导填表,在血液中心就全自助了
高尚与卑微——闲谈生命的意义 在我们的国度, 追求高大上,谓之理想远大,会被荣耀环绕 追求矮矬穷,谓之胸无大志,会被讥讽嘲笑 。 于是乎,各种怪胎层出不穷: 1、对于普通草根阶层,几乎每个父母都瞧不起自己,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 哪个孩子说长大后继承自己平凡的工作,往小里说父母会责怪孩子“没出息”、“没志气”,往大里说父母要满地打滚兼上吊,寻死觅活也要让孩子改变想法 2、从刚学会说话,到上学时写作文,每每谈及长大后的理想 唯独言不由衷,唯独胡吹恶骗侃大山,说些不着边际的目标,才被谓之“有理想”
当人血不再不可替代的时候…… 至少到当前阶段,人血在医疗领域是不可替代的。 那些必须输血才能救命的,自然希望献血者越多越好。 , 需血和献血是两码事,需血的未必认可献血,当命拣回来后也未必有丝毫感恩之心。 能够感恩的,知道感恩的,少于凤毛麟角。
“息事宁人”与国人素质 写此帖,源自以下帖子中某人的言论,不多说,看帖 【献血】新乡血液中心出现重大纠纷--(转发) http://tieba.baidu.com/p/2952714659
科学知识≠科学素养 在转基因吧,某吧友提到这么件事: 身为电力学博士,深信高压电弧产生的电磁波能致癌,深信这种观点的博士还不在少数。
聚京城,谈香山,夏为宜? 请~
日高人胆大 请
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热胀冷缩”谈起 首先明确: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热胀冷缩”只是生活中的通俗理解,并非“科学”。 稍微严谨一点去评价,这句话是非常片面的。 , 要搞明白为什么这么说,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
科学是方法,是观点,是态度 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定论。 民间有民间的看法,五花八门; 专家有专家的结论,各说不一。 单纯说某件物体或某个事件科学,是肤浅的。 单纯说某门学问或某种理论科学,也未必对。
科学是什么,转帖 【科学】科学是什么 http://tieba.baidu.com/p/2607777349
肿么木有人气? rt
初筛通过率,弃血率 一直想找这方面的数据,始终没找到。 尤其是初筛通过率,没同过长期、大量、权威的统计数据。
【养生进阶】由十里挑一到百里挑一 【我能】 1.世界是有规律的 2.规律是可以总结的 3.人与人,共性大于个性,不必羡慕别人,“我能” 4.玄学神论止步
伪科学无处不在 【声明】 支持一下仁兄 本帖与您无争执
【闲谈】对联只是耍弄文字吗? 进此吧没几天,不否认高手如云。 但看到最多的却是摆弄文字者。 进吧第二天就曾经跟某楼主吧友发生争执,大意是:对得不工整就滚蛋 这里,时常听到的是:工整、平仄、词性 也不知道这些朋友研究过多久、多少对联。 如果对联停留在纸面上,确是工整的“显水平”。 但是,试看名胜古迹上得以流传千古的对联,未必工整。如果按某些“秀才”的标准,很多对得很烂。
【闲谈】一次献血相当于损失几个鸡蛋? 【如果一滴血 = 一个鸡蛋】 民间传言:损失一滴血,吃一个鸡蛋也补不过来 如果这个说法正确,那么: 女人每月例假损失的血,需要吃400~1100个鸡蛋才能补回来,也就是说每天需要吃13~37个鸡蛋 搞笑吗? …… 于是民间还传言:男人血贵,女人血贱 有理乎?瞎扯乎?
【闲谈】很多病症是自找的,从郝万山谈痛经说起 郝万山的讲座中,有一则重点讲了女人痛经的问题。 讲座中的观点与我类似:痛经本不存在,所谓痛经,完全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 讲座中提到一名随母亲一起找郝万山求诊的女孩,当问及痛经的来历时,女孩讲: 小学时初潮,最初不痛,不但不痛,而且一点感觉也没有。 但问及周围同学,都表示痛得不行……久而久之,“才知道”痛是正常的……于是每次来都痛
【养生探讨】一切唯心造 很多人崇尚修佛,籍此修心乃至修身。 一切的佛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一切唯心造”
任何一个人,上网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让自己生气 所以,大道理不必多说。 我不会拍谁的马屁,但也不会抵毁任何一个人。 跟本吧一些人多多少少打过交道,口舌之争曾经有过,道歉。 ———————— 上网的目的虽然不同,但任谁上网也不是为了生气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又何必上网?
【闲谈】别人的错误并不是自己犯错的理由,支持大吧 这两天吧里血雨腥风,诸多吧友牵连其中 @新酷酷龙 @战胜痛苦 二位大吧已经封禁了很多了,包括一些资深吧友 非常赞同战吧的那句话:别人的错误并不是自己犯错的理由 ———————— 贴吧,只是一个交换立场、观点的会所 无论孰是孰非,都不至于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闲谈——关于成分献血的交通补贴 对于献血对身体的影响: 1.我从不认为成分献血对献血者身体的影响>献全血 2.如果从对献血者影响的角度看,献全血对身体影响更大 3.再进一步,献单份与献双份,最大的影响只是采血时占用的时间不同,但这个差距应该很小,因为从献血者角度来看献单和献双占用的整体时间差不多 ———————— 基于上述3点,所以: 1.如果补贴,那么所有献血者应该一视同仁,因为: 2.如果从对身体影响的角度分析,那么献全血更应该得到补贴 3.如果从占用献血者时间看,采单和采双应该一样,如果有差距也应该很少 ———————— 补贴的意义与用途: 1.如果从血站角度来看,补贴有/无、多/少,取决于所采血的用途,而与上述站在献血者角度来看的结果没有任何关系 2.补贴是象征性的,什么也代表不了,所谓“交通补贴”只是名目 3.作为献血者,如果认为这是营养补贴那就错了,如果把得到的补贴用于添置额外饮食然后胡吃海喝,那么不长胖才是怪事 ———————— 只为闲谈, 上面多数内容,在北京市血液中心2010年以前的意见薄中有述,在此只是摘录在部分条目稍加整理而已。
淡季奖励,大猫明天也能享受 ¥100物美劵 ¥50中国移动充值卡 我是双,不知道采单会是多少 @yay99199 ,如果你领了物美劵,可能没机会用,那么: 1.留作纪念 2.卖给外面大厅里倒卖劵的人
北京市血液中心, 本月盘点,去年献血超过5次的,有奖, 每5次折算¥50,零头不计 自选中移动充值卡或物美券 我要的后者 累计21次——严重怀疑计数有误! 如果按次,我肯定达不到,去年年初还在南京呢。 如果按份,肯定是超了,一直是双份,怎么算也出不了单数。
【闲扯淡】试看问诊单 一楼度娘
【别来一曲】牧云散人 牧风牧雨牧青霜, 云聚云飞云淡淡。 散金散银散繁花, 人喜人醉人烂漫。 , @w牧云散人 —————————— 源自@jnewsc 刚才的帖子, 【中医】【闲聊一贴】 http://tieba.baidu.com/p/2794825663 有感而发,又恰逢为牧云散人写藏头
【养生思考】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自我介绍】 关注自身健康,始于8岁 关注养生,始于12-13岁 深入思考,始于16岁 形成体系,始于25岁 不再迷茫,始于28岁
【活跃气氛】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 声明:本帖与献血没有直接关系——意思是说,间接关系还是有的 , @更愚 兄身在深圳,那就说说当年在我深圳的一些事。
【谣言止于智者】伪中医止步 请 @新酷酷龙 @战胜痛苦 二位吧主做个鉴证 , 请 @Lunatic1404 @jnewsc @齐季格上校 @伶仃孤冢 @喜事连连77 支持,谢谢!
千年一遇,三个同名者 我的名字,不算怪异,但之前还真的没见过有与我同名的人。 上百度,同名也不多。 但是今日在血液中心,这个纪录被打破了: 1. 同名,一模一样,只是姓不同 2. 三人同名,只是姓不同 3. 不仅同名,而且三人检查结果是同时出来的 如果说有故事,这算不算故事?
【少林36房】关于养生,水无定势,法无定法 同样的题目,同样的内容,记不得写过几遍了,最早发在当年的网易社区,那是15年前的事了。
【探讨】颈椎问题 本帖源于@cuijinpeng2012 朋友
【闲谈】关于痘痘,你能做什么? 中医、养生、健康之类的吧里,关于痘痘的帖子比例相当高,更有若干个青春痘吧专门讨论此事。 这些帖子,有求助、有无奈、有广告。
【随想】莫以胜败论英雄 & 独以胜败论英雄 刚才在@伶仃孤冢 帖子中,见一朋友回帖中讲述自己医术,提到入以行来接诊过10万,无效的不超过10次。 第一感觉就是吹牛。
【杂谈】伪善与真实 【缘起:方便面之利弊】 吧友@柏敏善 发了两个关于方便面的帖,其中之一是 【养生】每当我想吃泡面的时候我就会看这个 http://tieba.baidu.com/p/2775704795 不否认这位朋友的初衷是好的。 但对于其观点则100%不认可。
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娇惯了自己 老板几年前就移居加拿大了,每次回来都跟我们讲述世界各国文化差异。 前天讲的是:如果把孩子寄宿到国外(欧美),应该坚持什么原则 ———————— 1.不用担心孩子小,不用担心未成年 事实上是,初中即可,高中宜可,尽量不要到上大学才去。 基本原则是:越早越好 2.切不可寄宿在亲戚家 亲戚不敢管,管多管少都不行,最终会惯坏的。 3.切不可寄宿在中国家庭里 理由同2 ———————— 很朴实、很简单的道理。 意义只有一个,不能惯坏了孩子。
【闲谈献血之利弊】写在献血吧跃升10级之后的遐思 不觉已10级 不知不觉间,注册没多久的帐号在献血吧已经灌水到了10级。 在百度帖吧注册的帐号不少,能够坚持用的却不多,虽然级别都不低。 —————————— 《香妃吟 令》——作2013-12-16 09:36 苍天倦, 碧雪怨, 花如影, 光似箭。 悠悠岁月, 耳边呢喃, 红尘多梦劫, 平生多流连, 曲终人散过云烟。 百万,千万, 最终完蛋…… —————————— 此为和某吧友帖子而作,原著为纪晓岚的《香妃吟》 浩浩愁, 茫茫劫, 愿相逢, 恨离别。, 郁郁佳城 终有泣血。 爱亦有时尽, 恨亦有时灭。 一缕香魂无断绝。 是矣,否矣, 愿化蝴蝶…… 原帖:http://tieba.baidu.com/p/2762627450 我作的小令,把原著的平仄颠倒了一下,但总体要表达的意思差不多。
有感于“大家都说” 调查表明,公众中有科学素养的只有3%,相当于发达国家数十年前的水平。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听风就是雨”
闲谈,少年肠胃病 早年的时候,得胃病的多是司机师傅,原因是工作性质导致精神高度紧张。 改革开放后,得胃病的多是老板,原因是饮食无度。 现如今,原有的胃病群体状况没有缓解,又增加了如下群体: 1.业务人员 原因和上述老板类似 2.白骨精 原因也类似 3.学生群体 现在孩子们没几个肠胃好的
画地为牢vs姜子牙,也说易经 1.易经是意识领域的学问,是哲学 2.哲学可以指导人的思想,但不是必须有的 3.医学是应用学科,与哲学没有直接关系 4.只有哲学没有常用学科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但只有应用科学没有哲学是可以的 5.易经不万能,姜子牙破解“画地为牢”就是实证
边沿问题,性格与体质 来这里求助的,很多人都自称脾气不好。 脾气影响体质,中医有系统的理论。 问题是明知故犯的大有人在,对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者,我认为没什么可抱怨的。
知错就改,改了再犯;大病不得,小病不断 做人,“知错就改,改了再犯”是很普遍的现象,习惯使然,文化使然。 “大病不得,小病不断”,是很多人的现状,也是习惯使然,文化使然。
无论春夏,无论秋冬,饮料还是冰的好 今天北京大风降温,喝点冰饮感觉还是错的
庸医不分中西 曾经混迹多个中医Q群,各方神人也见识了不少,期间也结识几个朋友。 半个月前,广西一女孩电话中对我哭诉,因其有生以来姨妈就没正常过,最短两月一次,最长近半年。 此前已喝过两年中药没有任何好转。 西医诊断一切正常,医生不给开药,只嘱咐注意休息。 中医诊断为各种虚、湿气,这次的中医很能唬人,要开很贵的药, 吃不起。 我说:你遇到的中医肯定是对任何人都是那套说辞。 后来终归没去吃中药。 昨天那美眉欣喜地告诉我,这次姨妈间隔35天,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点正常了。 这个吧里,万病SY论的,万病湿气论的,各种虚的……好不热闹 真搞不清中医在这些人手里最终会被毁成什么样。 当然,这里也藏龙卧虎,凡事能理性分析的还是有的 @伶仃孤冢 @Lunatic1404 @喜事连连77 是典型代表,佩服
【交流】闲谈颈椎病,@cuijinpeng2012 吧友@cuijinpeng2012 谈到颈椎病治疗四年无果。 http://tieba.baidu.com/p/2738568081 其中我对您帖子的回复是: 1、意识不清 2、逻辑混乱 3、是非不分 —————————— 理由是: 1、SY跟颈椎病没半点关系,用不着持万病皆源自SY论 2、再扩展一点,熬夜上网与颈椎病也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真的有直接关系,那么熬夜上网的人多了,难道个个都有颈椎病? 3、动作控制不住,大脑不能协调…… 如果果真如此,那就不是颈椎的问题了; 如果只是心理作用,那么用不着过分夸大。 4、好多医生都说没事——难道医生都是傻子?在如今举证倒置的制度之下,有几个医生敢不作认真、细致、全面的检查就下结论的? 5、连劳动能力都丧失了 您认为的劳动能力是什么? 是自己臆想还是职业部门鉴定的结果?
#我的贴吧10年足迹,共同成长,深藏功与名 贴吧十年,时光匆匆,再回首,白驹过隙一分钟。 那些褪色的青春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玩贴吧的都懂。 贾君鹏,追贴,抢楼,往事如风,足迹不留空。 http://tieba.baidu.com/home/zuji
医不自医 与 上工治未病 〔医不自医〕 1.不论承认与否,医不自医的现象都普遍存在 2.医不自医跟医生自己医术水平高低没有直接关系 3.很多人不承认医不自医,认为那是很丢人的事,但是否承认和是否存在无关 4.中医基本不分科,所以“按理说”不应该存在医不自医的现象,但实际上不但有还很多 5.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每个医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多,所以医不自医更多
人,不可能完全摆脱感性……但对于献血,还是理性些好 〔从叫魂谈起〕 惊厥(注意,百度百科中对此词条解释不对),俗称“吓着了”。 即使是现在,无论农村还是城市,还流行通过“叫魂”治这种病。 我记得小时候每次遇到这种事,老妈都重复这样的治疗: 当我睡着后,老妈把我的鞋子取走,到村外路口,开始念咒,念的咒语我始终没记住,总之不复杂。念过规定遍数后,老妈把我的鞋子就到我睡觉的地方,脑袋前方一尺左右。等我醒来,病就好了。 另外还有更为广泛的“夜哭郎”——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行人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来幅对联,@曾经军医 @摩尔庄园NN @曾经军医 静心茶室,任凭窗外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静者心自静 爱意血屋,闲看世间暑暴霜寒花明柳暗,仁人意最仁 横批:欢迎再来
从﹌腾讯QQ﹌到﹌百度献血吧 更愚兄一帖《不要指望精华帖》 http://tieba.baidu.com/p/2730973386 阐明了对本吧、对本吧精华帖的一些看法。 我对于其中观点,有的认可,有的相左。 其中关于对本吧的定位、方向,与我观点相同。
拜托,大神还是少些的好 刚才看到家乡一个二岁孩童被烫伤,几近体无完肤。 从图片看,孩子能保住命就是奇迹,至于能够延续多久更多地看运气,至于其他任何希望都是奢望。 中医吧里从来不缺造神运动,各路神仙、神方层出不穷。 对于这个孩子的救治,又见各路神仙八仙过海。 其实,大部分方略即使用屁股想都知道是扯,但持这些方的总强词夺理地说别人才是扯。 ———————— 看到孩子的图片,不禁让我想起20年前一个朋友的遭遇…… 小华在电力公司,刚毕业,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人也帅,尾随的MM不计其数。 但天妒英才,就在他刚毕业不到半年的一次电力检修中,被高压电击中。 事发在工作期间,属工伤,事发后人被立即送到当地最高等级医院。 其状,与现在的这个2岁孩童相仿。 人高压电击中,绝非市电击中的样子,被击兵浑身上下体无完肤,人高度昏迷。 单位甚至没敢通知其父母。 在抢救几天几夜后,单位叫来了其父母,告知实情:命能否保住不好说,最理想情况是四肢截掉三肢 小华是独子,这个消息对其父母的打击可想而知。 当时主持整个事故处理过程的是阿鹏:电力公司安全科科员 小华的父母在深入了解情况后,把阿鹏叫到僻静处,给阿鹏跪下,央求道: 你们不要救他了,他就算活过来也是废人,他还没娶媳妇,他这样也不会再有人要他了,我们老两口活着的时候还能照顾他,我们死了以后他怎么过啊! 几句话说得阿鹏心里酸酸的,但没落泪。 以阿鹏的阅历,每年处理这类的事若干起,岂会轻易落泪。 安抚完老两口,该救还得救。 最终社会多了一个残疾人而已。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近日,有这么一则新闻在各大媒体传播:四川3名儿童扶老人被诬撞人 诬陷者被行政拘留 参见: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iew.news.qq.com%2Fa%2F20131123%2F000738.htm&urlrefer=c6c0f86a066f2f06e38151bba91a6aeb …………………… 类似的事件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不是特例。 一个人的品行,并非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一个人人品、性格、人生观,是在很早的时候就确定了的。 年龄增长带来的只是阅历,而很难改变人品。 ………………………… 闲谈老中医 无论网络还是现实中,“老中医”都很吃香。 虽然医生作为职业,其经验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但如我国一样程度笃信老医生的还真不多见。 如果抛开职业特点,只谈成效、成绩、能力,那么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态度,其次是人品、性格。无论如何年龄也不可能排在前面。医生也不例外。 为老不尊、以老卖老、招摇撞骗,无论什么时候都少不了。
为什么非要……? 没种过地的永远不能体会种地的辛劳, 没挨过饿的永远不懂什么是人最基本的需求, 如此而已
是人类胆子变小了,还是只是你的胆子变小了? 从“ 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 ”谈起 今天,西红柿是世界许多国家人民喜爱的食物。然而,有人考证,西红柿原来生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做“狼桃”。由于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它。16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西红柿苗,献给他的情人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从此,西红柿便落土欧洲,但仍然没有人敢吃它。当时,英国医生警告人们说,食用西红柿会带来生命危险。若不是美国人罗伯特上校采取了一次破天荒的行动,恐怕人们至今仍不知道西红柿是什么滋味。 1830年,罗伯特从欧洲带回几棵西红柿苗,栽种在他的家乡新泽西州萨伦镇的土地上。但是,西红柿成熟之后,却一个也卖不出去,因为人们把它看作有毒果实。罗伯特不得不大胆向全镇人宣布:他将当众吃下10个西红柿,看看它究竟是不是有毒。镇上的居民都被罗伯特的“狂言”吓坏了。一个医生预言:这个古怪的上校一定活得不耐烦了,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愚蠢而命丧黄泉。 罗伯特吃西红柿的日子到了。全镇几千居民都涌到法院门口,看他如何用西红柿“自杀”。正午12点,罗伯特上校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穿黑色礼服,面带微笑,缓缓走上台阶,接着,他从小筐里拿出一只红透了的西红柿,高高举起,向众人展示。待几千双眼睛验证没有假后,他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咬了那只西红柿一口,一边嚼一边大声称赞西红柿的味道。当罗伯特咬下第二口时,有几位妇女当场晕过去了。不一会儿,10个西红柿全部被罗伯特吃完,他仍安然无恙地站在台阶上,并向大家招手致意。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乐队为他奏起了凯旋曲。 罗伯特的行动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于是,西红柿名声大振,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离不开实践,有时甚至要经历反复的实践论证,才能最终获得科学、正确的认识。
北京市血液中心,趣味运动会 胜利闭幕,晒晒奖品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