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4ming2 ji4ming2
关注数: 0 粉丝数: 55 发帖数: 9,224 关注贴吧数: 4
借用某电影里的设定来询问下关于种族和阶级的问题。 如题。刚看了杀人三部曲男主的新片——主角从披肩发变成秃子了,内容是太阳活动破坏地球环境后,机器人被创造出来当劳动力然后开始活动自我意识的故事。片子本身最暴力的场景不过是主角等几人的枪战,也没有夸张的渲染几方的动机、感情、行事后果,但是选的角度却很鲜明。比如主角和反派枪手头子在片尾关于“people”的几句对话。 楼主会在一楼描述自己的观点,但是先扯几句贴内规矩/约定: 首先还是老生常谈:短评论无所谓,但是表达观点以外打嘴仗的会想办法阻止/阻断。最多就是自删帖子而已。 然后既然有上面的约定,那么有兴趣回复者最好尽量在一楼里比较仔细地描述自己的观点。做不到的话可以不回复,毕竟仓促间说出来的观点大家恐怕都能想到有哪几类。 再然后就是尽量就电影设定讨论,不要说空泛的观点。因为空泛的观点大家至少都在扫盲教育阶段和平时上网/看书时有印象,在这里重复的话,很难区分是在背书还是自己想过。相反,从空泛的观点要转换到电影设定背景之下,这个“翻译”过程可能可以体现回复者的理解。 =================================== 然后是一些词汇的约定。 种族和民族有时候不好区分,至少在下所学有限,给不出明确定义。个人印象里种族的用法是中性或贬义(蔑称?),民族有时用来附加上正面感情,那么这里暂且约定用种族来指代电影背景下的人类群体和机器人的群体。 阶级。这个应该没有意义,大致是说个体在生产关系网络中的位置,或者指代有相近/相似位置的人群。 如果讨论中(如果有讨论的话)有有争议的词,那么到时再说。 ==================================== 对没看电影的,在这里简单说下剧情。在下之后描述自己的观点时各位也可以看出些东西来。 背景:太阳活动剧烈,地表生态恶化。人口锐减。ROC公司开发可语音交流的自动机器人,作为改造生态计划的劳动力。但是到片中的年代,也就是机器人发明十多年后,这类设备转而作为家庭佣人、工地焊工搬运工等发挥作用。 机器人本身是人形的,并被设定成材料本身很脆弱、但是结构上允许用大于人类的功率做功。机器人可以和人交流并按口头命令做事——这点感觉略夸大,但是似乎也可以看作ROC开发的原型带来的功能。机器人的“意识”如果存在,只存在于某个部件中,而不是像有些科幻题材作品里设定的那样“神经系统”比较分散。 主角的片中经历有这样一些: 作为ROC公司保险调查员处理一起家庭死狗索赔事件,大约也是向观众展示下机器人思考元件中被加进去的二条规矩。 然后主角开始处理一起警察爆头机器人的事件。“尸”检中发现机器人身上有额外部件,出于“机器人如果能自我维修,ROC公司就会失去维修业务”的理由开始调查。结果当然就是步步深入最后发现有意识的机器人,并和追踪而来的公司打手对决。 故事发生的环境事这样的:一座城市建立在低辐射区,可能是靠人工造云来遮阳。然后围墙分出市内市外,或者说文明区和贫民区。然后报废的机器人在后者中比较常见。居住区以外是荒漠,更远出是高辐射区。有意识的机器人最后选择进入高辐射区躲避追兵。 ================================ 背景介绍大概这么多。下面借用这个电影里的设定,说下“电影里的“种族和阶级的问题。
关于鲁迅先生是否“公知”的问题。 前几天好像看到某帖里某ID说鲁迅当年的作为和今天“公知”作为贬义词所指代的那类人很类似,都是不调查,纯靠感觉/想法/二手的思想来决定通过媒体向普通国民说些什么东西的人。考虑到这个贴吧的一般氛围,似乎可以认为这么说的人,在思想境界上至少在及格线以上。——当然,没有具体调查一下,这个说法没什么意义。 不过大约百年以前和最近十来年的中国之间的差别,似乎被某些ID忽略了。 首先是识字率和媒体的普及程度的差别。显然,当时的中国农民多数不识字,如果鲁迅作为个人要靠写作来“唤醒”国民,那么他是否有可能把自己的读者定位成不识字的人?如果挑鲁迅的一篇文章出来“翻译”成现在的语言习惯,那么读起来也许就像是小范围内的讨论,但是放在当时,也许可能是作者在为所有能够阅读的国民来分析某些事情的背景/真相。 然后是政府的作用。 北洋或者民国似乎是政府非常活跃的时期,或者说是全国范围内能够活跃得起来的团体才能控制政府的时期。而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一个条约就可能断送掉很多东西;而且当时的政府的素质似乎也确实可以做到这点。稍晚的例子比如内战开始后的二三年内,国内工业资本里,来自美国、加拿大的似乎就接近一半,剩下的大头则是接受了日资的官僚资本;而当时党国政府的某大员似乎对请愿的民族资本家说过,今后国内工业品就仰赖美国云云...这是前几天看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相关章节时读到的。但是放到现在的中国,即便可能发生同样的事情,但是似乎不可能在二三年内发展到同样的程度。 所以,如果鲁迅穿越到了现在,也许连是否会把政府“公告”之类当作口诛笔伐的首要对象,还是个问题。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似乎要看回答者是认为鲁迅是作为传统文人而反对政府,还是在作为会写文章也对世界和中国有些了解的中国人试图救国。 还有就是所处团体的规模的问题。 鲁迅好像没什么组织归属,而且似乎也主要是一个人在斗争。如果始终只是单干而不建立组织,自然没有条件去发动起义,也没办法被事实教育到中国和苏联的情况不同,进而去思考解决方案。 或者换个角度说,当年聚集成党派/军阀,想靠起义之类在现实里解放/解救至少一部分中国人的例子有很多,中共是其中因为理论方面出色而出头的情况。而倾向于靠个人活动,用写文章在思想领域斗争的人也有很多,有些人甚至埋首于英文经典的中文化工作,而不管“中文”这个东西是否还有可能作为鲜活的语言继续存在下去。而鲁迅则是这些人中坚持初衷到死而不妥协的例子。中共或者鲁迅的斗争方式,和他们一开始的选择有关;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情况,也许中国人组成各种团体来尝试救国更合适,这样事到临头的话至少总有一部分人是有准备的。从这点来说,如果质疑鲁迅一开始选择救国方式的动机,似乎是在当事后诸葛亮。 如果要总结的话,那上面的废话无非是一些老生常谈。但是考虑到在这里所感受到的氛围,个人觉得即便某些ID自认为对鲁迅和现在的贬义的“公知”了解的很透彻,但至少就帖子里三言两语之间所提到的理由来说,因为行为上的相似,而不提到时代背景,就说鲁迅约等于当时的公知,那似乎就和说“鸟能飞,所以能飞的是鸟”有相同的水准。——不过话说回来,字斟句酌地在贴吧聊八卦,这种事情本身也比较诡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