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改个用户名吧
时间傾斜
关注数: 0
粉丝数: 28
发帖数: 3,265
关注贴吧数: 3
为什么北京地铁喜欢郊区段单独成线呢 八通线单独一条,现在一八贯通了。亦庄线单独一条,甚至宋家庄是丁字交汇,贯通起来还很麻烦。大兴线之前也是单独的,很早和4号线贯通了。燕房线单独出来做了个4节还无人驾驶。S1线挺合理的,毕竟山地没办法。还有9号线为什么不是直接和房山线贯通设计成一条线…
高客流的长线,司机都是要筛选的吧 虹桥枢纽5路我感觉是奉贤客运里水平非常高的了,对比莘团线和莘南专线。平时保持的速度快,红灯倒计时会踩油门到路口,变道超车也很果断。 而且我坐这么多次,一次摇车的都没碰到,都是保持这个水平,最多稍微低一点,就太强了。 大概是长线大客流要考虑班次问题吧,一个开慢车的班次就要乱一片了。开虹5,工资应该会比其他线路高一些吧。
上海有没有自己的西二旗? 指换乘站,然后一条线的客流大量往另一条里灌,不需要全部。 莘庄5换1肯定是,虹桥火车站17换2也是吧,还有吗,罗山路16换11,龙阳路16换其它?
180路为什么不撤销? 先是不去南站停在路边上,后是地铁开通南段缩完,现在就剩这么一段。 不存在覆盖问题,它和156路完全复线。间隔非常垮,一小时一般。客流可以说是没有,周日晚上前后来的车,156路坐满,180路空车。 所以砍成这样,为什么不撤销呢,拿补贴吗?以后会撤销吗,还是就这么放着。 以前180经常有三门车,我还专门去莲花南路坐的,没想到几年时间成这样了。
有没有只靠票价就能回本的线路? 任何时段客流都挺好的线路能做到吗,比如虹桥枢纽5路?
单次公交通勤,你最长能接受多久? 就是每天上学上班的单次通勤,如果纯公交不坐地铁,你最长能接受多久? 我大概纯在车上会花半个小时,但是从出门到公交站10分钟,从公交站到公司10分钟,等于我单次要花50分钟,碰上开得慢的总时长就1小时了。 在公交上就烦躁(和去尝试新线路出去玩不一样),会有人大声聊天甚至外放短视频,而且报站很长很多。 但是我这公交上30分钟,在上海已经算很好了吧。如果一小时两小时还没地铁,那太折磨了
沪闵路铁道,不建个跨线桥吗 平峰下午2点,这都排不下到路口了。高峰期来火车更是重量级。等的时间也很长,火车来之前很久就要放栅栏了,大概要10分钟? 但是这里就是不建跨线桥,坡度问题吗,隔壁昆阳路和中春路都建了。 铁道会导致公交脱班吗,跑一趟才多久,直接加10分钟,这时刻表哪受得了啊。虹5碰上火车之后会开非常快,是有时间要求的吧。
地铁通到老城区,还是新城? 有两个逻辑,一个是老城区人太多了,地铁过去就能提高交通效率。还有一个是,地铁过去了,商业和客流都会过去,还可以造写字楼来办公。两个逻辑都合理吧,上海一般还是选老城区吧? 但是奉贤选的新城,南桥汽车站就不通地铁了。现在就很难受,有的线路去南桥,想坐地铁就很麻烦;还有想去龙湖玩,但是很多线路去南桥。而且新城好像没有发展很好…
单一2元后,管售票员转岗吗,还是直接开? 奉贤巴士之前一次三条线,南燎线、南头线、南五线,一起转单一2元了,管售票员转岗吗,其实也没什么有人售票线路给他们转了吧?或者转调度员这些后台岗位? 那就开掉吗,等一算发现收上来的车票不值得专门售票员,就直接转单一2元? 所以莘南专线是什么情况,奉巴觉得现在没什么问题,算得过来账,或者就靠别的线来养?
会有为了早下班,提早开末班车的情况吗 虹桥枢纽5路,地图显示最后一班发车时间,算下来是21:40,但是末班车一直都是22:00,所以最后一班没发出来? 22:20截图的,都开到北桥了。
如果莘庄造在这,5号线是不是已经到虹桥了? 莘庄站要是造在图里圈的位置,就沪闵路边上。 那就 1.不存在莘庄没法折返再往北的问题 2.4C也不是问题,5号线第一期全地上,再延伸可以像现在扩建,而且8号线还6C 7C穿过人民广场了 3.早期可以造高架,建造成本可以大幅降低,说不定10年前就能通车,对七莘路沿线发展帮助很大 4.可以多设一两站,七莘路站之后直接七宝站,虽然我喜欢大站车,但这和客流需求不匹配了 现在嘉闵线,价格和间隔我不是很乐观,而且银都路站需要出来换乘,还不能换乘1号线莘庄,损失还是很大的。
2号线小交路是广兰路啊 一直是小交路广兰路吗,算是离终点最远的小交路吧。到中环的小交路也有其他的,但2号线这一边很长,要出郊环到浦东国际机场。 是从唐镇开始客流就很少吗,还是其他站折返或者调度不方便?
车越新,空调越强? 我观察下来,4号线老车奶嘴空调没什么感觉,但是包工空调强太多了。1号线和5号线也比较符合。 所以是车越新,空调就越强吗?
不太合理的公交站名 1.地铁站名不统一 部分改成了xx地铁站,也有很多依然是传统的路名。比如奉贤巴士,虹5有一站奉浦大道地铁站,环城东路地铁站依然叫航南公路环城东路 颛桥就是颛桥地铁站,但莘庄不是莘庄地铁站。 2.同站不同名 比如七莘路黎安路和七莘路秀文路实际上是同一站,前者189、虹4,后者196、91、虹5,至少15年前都是这样。还有莘庄地铁站北广场,莘团线叫沪闵路水清路 3.同名不同站 很多是不同路上有同样站名,比如沪闵路上有北桥站,北松公路上也有北桥站。这点还好,但我猜不少乘客会弄错。 比较夸张的有703路里面的终点站也叫颛桥,与常规的颛桥站差了1公里整。 4.没有路口但有站名 比如沪闵路镇西路,完全不相交,命名不符合规则了,一直好奇为什么这么叫。
5号线南段为什么2018年底才通车? 2010年附近就说要通车了,为什么2018年底才通车? 高架段建起来就一年多吧,闵行站点4改6和扩建就一年不到,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奉贤没钱所以拖着,还是市里出要看规划排期,或者技术问题需要处理? 而且更夸张的是,地铁通车后奉贤新城周边也没造好什么,配套的天街购物中心22年底才开业,公交枢纽23年底才运行。
沪闵路公交速度对比 从颛桥到剑川路,正好四条线路前后都来车了,来对比下花的时间。 虹桥枢纽5路:1元,11分钟 莘团线:1元,14分钟 虹桥枢纽4路:2元,17分钟 徐闵线:2元,17分钟 虹5快主要是因为本身速度快,在大路口:元江路北松公路剑川路都是卡绿灯倒数过的,算运气也不算,莘团会慢一点再叠加红灯就被甩开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车 虹4和徐闵就常规操作了,速度慢,还站多,比虹5慢一截是常态,当然也有红灯拦住虹5被他们赶上的,但这种情况不多。 最喜欢看的就是坐在虹5超车虹4和徐闵,都是限速差别这么大。
如果提前十年建成,哪些区段能改到地上? 城市发展阶段差异,早期能高架就高架,后期能地下就地下。很多区段就是看它哪个阶段建成的,以前是会直接高架的,现在就按地下了。 来讨论下有哪些区段符合这个吧。我提几个: 2号线东段有一部分 5号线金海湖到奉贤新城,直接路中间高架 6号线东段还有一部分会高架,现在很多浅地下 7号线北段有一部分 9号线东段,沿着杨高中路高架 11号线西段还有一部分 14号线西段特别曹安路 15号线南段大概澄江路到剑川路 18号线沿着沪南路部分
还有类似虹桥枢纽5路的大站线路吗? 类似的大站车还挺少的?基本都是站站停,或者就直接上高架高速了。偶尔能有一小段跳过一两个站都很不错了(莘金专线的颛桥到北桥) 虹5从奉贤到南桥,过江到闵行之后,只设置了关键站点成了大站车。站点少+开得快+票价低,竞争优势就很大。 虹5最独特的就是非常快。行驶速度就快,超车很主动,绿灯倒数会尽量过去。同公司的莘团线和莘南专线都差不少。
闵行4路不能换个位置停吗 隔壁闵17/17B都是单独一排,就闵行4路停在路过公交这里。 后面三辆公交都懵了,司机检查完车厢回来看到了,赶紧开门上客,抓紧开走了。但三辆车还是多吃一个红灯。 不能换个位置停吗,闵4班次还可以啊,这种情况应该不少吧。
驾驶员和售票员收入算很好了吧 某文字线,售票员在聊天。每月收入,司机是8000-9000,有些节假日加班会加点钱。售票员是6000,但是说退休后能拿一万?? 是公交公司都这个水平吗,还是也看线路营收/长度这些的。这收入算很好了吧。
南嘉定没有公交直达虹桥枢纽吗? 嘉定的虹桥枢纽9路是直达线,直接到嘉定客运中心了。嘉虹1-4线也都是直达。 那么南边的嘉定,比如华江路沿线,特别是江桥三村这片,没有直达虹桥的公交车吗,查了下都是让转173。还有之前南江线,江桥到七宝超大客流,现在也是要转车? 感觉是缺个类似往北走的虹桥枢纽4路。但十多年一直没有,是没有这个需求吗,还是就硬转车去?以后的嘉闵线也不够覆盖这些需求吧?
有哪些非高峰期吊门的线路? 太多线路高峰期都没什么人了,非高峰期吊门就更是少见。 虹桥枢纽5路,周末深夜吊门很常见,一般要从虹桥塞满到颛桥,才有大量人下车,拥挤程度和区段长度都很顶。
闵行5路西段,现在客流好吗? 以前是闵行5路去马桥那边花王路绕一圈,但是闵行24路客流太差,还和闵行37B高度复线。给来了神操作,把闵5路西段和闵24换了一下。 现在闵行5路西段怎么样?这段换给闵5改变不了复线的事实啊,不知道现在效果怎么样,客流好吗?
定班和非定班的区别是? 有些线路,出发站乘客非常多,人差不多了就开走,不受定班影响就很重要。 其它线路定班和非定班有很大区别吗,基本上非定班也有个时刻表对着开,这实际上也成另一种“定班”了?还有其他区别吗?
莘南专线怎么改线路,能显著提高客流? 这样下去早晚全程2元,再换个小一号的车,甚至缩线撤线也不是没可能。 怎么改线路能提高客流,说几个我觉得可行的方案 1.虹桥枢纽5路C线或者叫3路,直接沿水清路新镇路到航华再到虹桥。基本就是173南段,把南北贯通的客流吸引过来 2.颛兴东路拐弯,这样又停万达又停颛桥站,客流能提升些。向阳路让闵41或者143去覆盖,正好经常一起发车别浪费了 3.南段反正没人,直接停在肖塘或者西渡 其实希望和效果都不是很大,先统一2元再撤缩应该是不远了
车抛锚后方大堵车,公交要脱班了 路过看到抛锚的水平很高,刚好在实线里,旁边的车只能从边上唯一的直行车道过,后面就堵爆了,一看地图这么一小段全是徐闵线。虹桥枢纽5路也被前一班甩开一大截。 这车还不叫拖车,就一直停在那,一个小时了也没拖走,就硬制造堵车,附近所有方向都堵爆。
为什么会有一些单向站? 指只有一个方向有的车站,另一个方向完全没有。 有些是因为转弯等原因,双向的车站可能停靠位置有点差异,不是我说的单向站。 比如沪闵路申北路,只在南向北有。还有沪闵路光华路,只在北向南有,而且只有徐闵线停,其它路过的都不停。 反向下车的人就近下车然后走过来吗?我是觉得,如果一个站很重要,那应该双向都加,反之也可以取消,单向对普通乘客会有很多误会。 还有哪些单向车站?
公交停车场站,可以取消了 在剑川路和东川路地铁站之间,有个站叫公交停车场。好多年前真能看到公交车停那的,现在都没有了。这个站根本就没人上下,还要空气门,是可以取消了。
有哪些巧妙的公交排班? 等车的时候发现,莘南专线的排班有想法的。 都是接驳莘庄地铁到附近小区的客流,143和闵行41路基本上整点半点开,莘南专线就提早几分钟,56分27分这种。再加上它有人售票1元优势,这部分客流都过来了。还有莘金专线15分钟一班,就没法对照着提前开了。 在这个大限速时代,还能有抢客流的意识,就很让人感动了。虽然改变不了莘南没什么人坐的现状 还有哪些巧妙抢客流的公交排班?
奉浦大桥南部的公交生态变迁 过去很多年,奉浦大桥是这一片唯一的过江通道,附近的新南家园、金都雅苑(图中圈的部分),出门是很方便的,公交过江一定会经过这。 2010年,闵浦二桥开通,很多公交转过去了,新开的虹桥枢纽5路直接走闵浦二桥。 2017年,上奉专线改走新的虹梅南路隧道,依然路过,但不直接过江了。 2018年,5号线南段开通,西渡站也在沪杭公路上。2019年夏天,庄莘线和它区间车缩线,公交选择减一。南闵专线撤销留下了891路,覆盖范围大幅缩小。2021年底,奉宝线(原南嘉线、南江线)撤销,公交选择再减一。 至此只留下上奉专线路过,891路过江到老闵行,莘南专线过江。 奉浦大桥一直没变,但这块公交生态变化巨大,从过去必经之地,到现在就几条公交线覆盖,间隔时长还非常大,出门不如到西渡去坐地铁。
晚上坐公交,碰到很多贵物 太夸张,一路都是贵物。在沪闵路这样的主干道上,有遇到这些 1.出租车直接路上停车下客, 乘客还要到后备箱拿行李,后面都懵了直接塞爆 2.各种堵在大公交车站的进出口,技术再高也没法绕开,只能等它走 3.前面毫无征兆突然猛刹车,没反应过来真的危险 4.前面车慢得离谱,移动路障,旁边一直有车过还没法变道,憋了好久才超过去 5.宽车道,但旁边大车很贴虚线,不敢超过去 30分钟遇到这么多贵物你敢信。每次司机和后面的车还会一起按喇叭,本来就很不爽又要被加倍折磨
为什么会有W1G这样的车 正好坐到一辆,结构很独特。后门在最后面,车里没有整体台阶。位置很多,左边全是双排坐,前面有四个倒坐。 主要是这个结构有什么优势吗。后门在最后意味着前半车人下车需要走很长距离,下车效率很低。最后面四个位置非常挤。不过倒是挺有意思的,想起了之前的三门车。
江川7路没人坐也不改线吗? 看到过好几次,都是空车,高峰期就两个人。也不是大学放假的问题,之前人就很少。 知道是要补贴,但是空车也太捞了。附近找不到客流好的线位了吗。
银都路打通后,有希望开公交吗 指银都路隧道还有S4底下银都路贯通,其实也没多久了,大概2025。 我直接畅想未来,莘庄地铁站开出来,到银都路往东,地铁接驳客流。沿着银都路开,可以附近接驳15号线,再到隧道是过江客流。然后往南去浦江镇,给接驳到地铁站。 整条线还能分流下闵12/闵20。 这个线路有没有前途,我感觉挺不错。或者可以沿着银都路向西,去连接工业区客流。
现在公交比限速前,相差多少? 差距好大啊,之前几年没通勤需求,就没坐公交。今年坐下来明显感觉,同一条线路同一段,花的时间差太多。 限速、空气门、右转必停,三招把速度干废了。晚上看着飞跑的土方车和限速的公交车,很不理解… 不同公司和线路,实际操作也差很多。都是奉贤公交的,虹5就很快,莘南就很慢。二公司我这边的都很慢。这没有统一标准吗?
有哪些拆废的线路? 指本来一条线,后来拆成两条甚至多条,但是客流大幅下降。 嘉松线公示要拆,很可能是要拆废了。这种线路,乘客很多是跨越式的,A到D,B到E这种,中间C点拆把两条新线都废了,所以为什么现在要拆它?
有哪些主要客流在外区的公交? 虹桥枢纽5路就很经典,虹桥出发人站满,到颛桥才有大量下车的,过江到奉贤的第一站,郭家村基本就下完了,剩下没几个人在坐车。早上反向高峰也是类似。 奉贤公交,但是闵行段人很多。到虹桥+沪闵路七莘路大客流+速度快+价格低(特别是比虹4)。 还有类似的线路吗,区域公交但客流主要在外区?
莘团线和它的新车 正好坐到莘团线的新车,观察下来整条线应该就这一辆。挺好看的,奉贤的蓝色涂装,里面座位挺多的,左边有十个,站立空间就少了。 莘团线很神奇,奉城到四团被砍了但没改名,闵行段倒是留下了没缩到西渡。 闵行段需求不大,很多都是来回七莘路的需求都去虹5了。估计这段是填补一下闵浦二桥的过江空白,高峰期过江客流非常多,虹5一条线顶不住。
23号线二期会往哪走? 路过23号线施工处,牌子写着“一期”,那么二期会往哪走? 闵开再往前到车墩,还会再往前吗?松江对这事感觉不是很积极啊。15号线的奉贤段都开工了。 但是,如果通到车墩的话,相比金山铁路进市区优势不大吧,而且23号线站很多,会不会到时候都倒入5号线。
什么样的线路调整是可谈的? 刷到一些以前的线路调整计划,都是开始公示了,都是反对的不少,但是有的调整了,有的没有。这取决于什么? 比如704B想合并掉没成,闵行41路想撤销没成,但92B合并掉了,816撤销了。
松江过地道来回莘庄的客流真不错 中午低客流时间,来回的松莘/松莘B能基本坐满。这还是松莘/松莘B/125/153分流后的结果。 12号线通车后应该不会减多少公交生意,1号线的线位还是很难替代。 这个莘松路地道太难受了,中午也得减速排队,早晚高峰肯定堵爆。
为什么不是1号线去松江,而是12号线 从线位来看,1号线沿着莘松路去松江更近吧,12号线反而要从顾戴路拐个大弯到莘松路。 一些可能: 1.早期的RML规划,1号线一端需要在外环附近 2.闵行区极力反对 3.松江没主动争取 4.5号线把1号线延伸可能给拦住了
西闸公路打通后,上奉/莘南专线/891会改线吗 路过奉浦东桥,发现西闸公路是高架跨过去的,查了一下,是要打通西闸公路了。 不知道对应的上奉专线/莘南专线/891会改线吗,直接从打通的西闸公路开过去。 现在绕路段都是小村庄,没什么客流吧。
高峰线是专门的车吗? 高峰应该是所有线路最需要车的时候,那高峰线只能是专门的车? 值得开高峰线的区段,平峰就一点人没有吗,都不愿意45或60分钟一班?平峰人很少的公交线还挺多的。 图里闵行2路区间,连接写字楼和居民区,它甚至是单向的高峰线。
各位怎么看中运量 相比普通公交真的会更快/更方便吗? 我坐过几次71路,要到路中间去坐车,速度也没很快,而且同路其它公交没法用专用道。不是很划算吧… 感觉奉浦快线也类似,只能说除了交通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吧
地图还是分不出回库车啊 这个是做不到吗,默认信号就接入系统了? 像徐闵线这样的,回库和正常运营都是走沪闵路,根本分不出哪部是在运营的,只能靠经验或者猜。 徐闵线这还好点,晚上往市区坐的很少。 不过影响应该不大?回库和正常运营线重叠很难吧。 图中 上面那辆是回库的,徐闵线晚上回库很多
有哪些不改线路,直接改名变2元的公交线? 最近我才发现,松闵线到881,缩了很长一段,松江大学城终点站变成松江汽车东站了。 南叶线变成882路,是线路完全没动,直接改名变成2元线路。当然它本身也不长,没什么动的必要。 还挺少见的,大量线路都是要去掉很长一段,才改名变2元线的。
元江路是比较晚建好的路吧 闵行难得超长的宽路,双向六车道,一些大路口单向还能五车道。 这样的路就很利于公交超车了,双向四车道的路,碰上车道窄或者前面有开很慢的,就一直卡在后面。 但是元江路没有贯通的公交线,也就是闵行17路/4路/7路这样路过的覆盖一下。周边主要是企业,几乎没居民区,公交需求也就不高了,元江路甚至正经人行道都没有。
奉贤应该开条从海湾三校上S4到南站的线 本来想着莲漕专线如果愿意去海湾三校绕一圈,客流应该会好不少。但其实直接来条新线客流也够支撑了,去莲花路/梅陇汽车站/南站都可以。 所以为什么不开呢,平峰期没人吗,还是把客流往地铁去引导?
143路和闵行41路总是一起发车 真的不能调度一下错开吗。现在平峰143路是15分钟一班,闵行41路是30分钟一班,大量的重合。重合段路也不是很宽,二公司也不爱超车,就一起前后开到东川路再分开,很多运能完全是浪费的。 还有太多不够长的站,后面的车还要等前面的开走才能停靠。
徐闵线的间隔太好了 出门前搜了一下,发现车非常多,大概10分钟就能一班。很少见这么紧的排班,周末是都算峰期吗,感觉平时这个点没这么多车。 还有类似紧密的间隔吗,搜了一下附近的线路,排班基本是20分钟以上。
为什么闵行35路双向路线差这么多 往马桥方向要绕这么大一圈,而反向就直接开出去了,目的是什么? 而且闵马线改成闵行35路后,怎么选择了东川路地铁站作为终点站。其它闵开头的不管改没改名字,终点站都还是闵行。
地图的公交票价不准啊 有人从北桥到曙光新村,地图上显示莘南专线和虹5都是3块。但实际上莘南是4块,站牌上也是这么写的。他问售票员不是3块吗,售票员说一直是4块。然而虹5和莘南是一起来的,他完全被地图误导了。 这都多少年了,也没改过来。而且我记得碰到地图票价标错的挺多次。百度不写票价,高德和腾讯都是错的。
为什么有的公交收车很早? 像一些郊区线,主要顺着上下班客流来,郊区收车早很好理解。 但是有一些很神奇的。810路,闵行梅陇到浦东三林,双向都是18点多都收车了,这晚高峰都没过吧。958路,徐家汇到老闵行,往老闵行方向19:30就收车了,出市区的哪有这么早就收车。闵吴线,老闵行到吴泾,双向都是20点收车,晚上就没人坐吗。 还有没有类似收车很早的,又是为什么呢。
金山铁路有可能通勤化吗? 看地图上的时间表,班次太少了吧。莘庄站建好之后,如果能加班次通勤化,对松江金山的到市区线影响会很大吗。 这不合理啊,一边是金山和松江进市区的客流很好,另一边金山铁路班次这么少。
剑川路通到松江后,能开出新的公交线路吗 剑川路如果通到车墩,这段的客流能支撑新的公交线吗,比如连接5号线(23号线)闵行开发区,或者顺着剑川路连向老闵行。毕竟北松公路堵车,那这个需求应该还可以? 另外剑川路为什么一直修不好啊,好多年过去了,就差地道过铁路连通车峰路了,就是没打通。
近郊的公交体验变差了 以前的郊区公交线,有到外环也有到内环的,典型比如莘庄就到外环附近,漕宝路上很多到上体馆或者西区汽车站。 那时候选择就很多,不同线路错开来,降低了等车时长,如果需求巧的话还可以1元或者换乘0元。 后来长线缩短,以及郊区通了些地铁,这些郊区公交线就没了很多。近郊就很受伤,能坐的线路少太多了,也只能去坐2元的线路。
10号线为什么不连上9号线七宝站呢? 10号线航中路本来是主线,火车站机场曾经选址七宝,后来改选到虹桥它就成了支线。 既然这样,应该设计过10号线通向中春路那边?为什么后来没做呢,单纯不让9号线松江来的人换10号线吗,还是当时R线的一些定义限制?
156路走向真的好 外环以外地铁站的公交接驳,很多都是一个地铁站出发的放射线。 而156路有三个方向大客流,南部到莲花路地铁站,还有梅陇一片到莲花路地铁站/石龙路地铁站。多个方向能接驳地铁,不至于单向高峰另一向空车,每次看到156路人都很多。 再看一眼复线的180路,砍成废物了
为什么有些公交线缩尾巴?比如803、180 地铁站转公交需求很高啊,为什么线路要缩尾巴,而选择停在普通路段附近呢? 还有类似缩尾巴操作线路吗,又是为什么这么做呢?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