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改个用户名吧
时间傾斜
关注数: 0
粉丝数: 28
发帖数: 3,261
关注贴吧数: 3
莘团线缩线,奉贤巴士如何应对过江需求? 来探讨一下方案。 首先吧友说的让891去覆盖不合理。891开线目的是填补南闵专线撤线后,老闵行来往西渡的需求,本意就是用最少的车和司机把这事给办了。让核心乘客去绕行不合理,覆盖线去管通勤也不合理。 奉巴可以顺势加虹5的班次,奉浦到虹桥的区间。 1.奉浦再往南的需求,被虹5B+倒乘的组合给分流了,倒乘部分虹5+上奉+882/莘南+奉15也够覆盖 2.用区间和全程线混合,解决七莘路-沪闵路沿线爆堵导致的脱班,刚好起到莘团+虹5混合的效果 3.七莘路需求管够,也可以安排好部分莘团司售 4.本身虹5客流也集中在郭家村以北,区间线合理利用资源 实际操作估计是直接给虹桥枢纽5路加班次,因为覆盖的地方叫南桥,奉贤乐意投入资源。莘南专线:太对了哥
奉贤线的入城问题 已批待建的部分是三林南到海湾。 三林南只能换19和机场线,那通勤需求大部分都会换19,市域线罐6A,直接造个西二旗站出来了。之后分别换乘8/11/7/13,每条分到的压力也不小了。 最好是南北快线直接进市区,参考北京的19号线做个市区大站车。但是上海现在4号线内,还有没有线位和空间造市域线,很难说。 还有据说闵行段需要闵行出钱,闵行想加站,这其中又是很大分歧了。而且建好后不利于闵行段的,那有的好拖了。
新地铁还是给七莘路和龙吴路公交不少活路 七莘路 情况一,如果是5号线北延到虹桥,地铁的设站和价格,还能南北贯通,绝杀。即使6C很挤,对公交也是降维打击。 情况二,原17号线(莘庄到南翔,不是现在青浦那个),莘庄需要换乘不方便,但地铁设站和价格,大概率还是6A,吸引力也很大 情况三,现在的嘉闵线,速度干翻地铁不是问题,但: 1.无法直接换乘1号线。2.站距大,七莘路站下一站就七宝站,中间可是大量居民区,华茂路中谊路需求很大 3.价格很高,和机场线一个标准 4.南北不贯通,银都路需要换乘 这样算七莘路还会有很多需求,觉得价格高的;追求直达的;不想中间下来换的;嘉闵站点到家门口。2元线的好处是,换乘只坐一站,一天也能收3块。虹4和虹5影响会很大。 龙吴路 徐家汇地下结构太复杂,没法设站了,4号线的设施已经物理封住23号线。而122缩线后客流下滑很多,说明大家目的地还是徐家汇。23只到体育场还不够。上班需求会被分走,但留下一条来最后一公里接驳+贯通徐家汇问题不大,类似徐闵线的地位。不知道最后178大站/958/956能留谁。
706路改线,与地铁开通配合的不是很好 本来以为2号线蟠祥路延期几个月,现在确定是10个月,但是新的徐泾公交枢纽24年底就建好了,706改线就没有选择绕过去,直接按照蟠祥路站选的新线位,现在就接不上2号线国展站了。 本来706一到2号线国展站,上来很多人,改线后人一下少了。感觉可以继续去国展绕到蟠祥路开通,虽然单程长不少但是有营收啊。 顺带吐槽一下新880路,你都到17号线国展(诸光路)了,绕一下给人带到2号线国展(徐泾东)吧,这还要多换一次地铁。本来徐泾东公交枢纽挺好的。
感觉换新车之后都慢了 957老车很轻松就60了,现在普遍慢一档,最高就50。还有南申专线即现在852,老车90,新车上限69。865换新车之后,从沪青平飞车到现在上青线都开不过,车上老人都在说新车没上青快。196也感觉没闵行12路的老车快,当然这个跟七莘路的路况和站点有关系。706也类似,新车没老车快,也是新老混着来,对比更明显。 其中硬件限制只能理解了,865这样我真看不懂,经过这么多堵车路段,能开就得开起来,不然全是压缩司机的休息时间,到了就得走,安全隐患更大。 附一张957路的新年皮肤
再见,徐浦大桥飞车 闵行12路要改走向了,我记得第一次坐就是这个走向了,至少15年了吧。朱行到芦恒路站9.4公里,2元线有这么长高速段挺难得,现在能上80甚至90更是难得。 这段客流真的好,很多人闵12只坐这一段,即使10分钟间隔,晚高峰过江前一下上来十多个很常见。 这就是公交的不确定性了,本来没车的时候两站10分钟飞过来,现在绕一下20分钟都不一定打的住,通勤时间一下拉长。 晚上刷了很多个来回。普遍也是70打底。有全程80还开了挺长时间90的。还有个浦江方向直接走南北高架芦恒路下来的,就只能停在站前,好几个都没反应过来闵12来了。算是不留遗憾了。 芦恒路上匝道两条线,南申专线和闵12,一个月不到全赶下来了,太快咯。
闵行12路其他调整合集 1月27日起除了配套机场联络线绕行加站,闵行12路还有以下调整。 1.站名 双向虹梅南路莘朱路增加(朱行),浦江方向莘松路莘东路增加(莘庄)。莘庄方向莘东路莘松路,更名为莘东路莘建路(莘庄)。双向芦恒路地铁站更名为浦星公路芦恒路。浦江方向沈杜公路浦星公路更名为沈杜公路昌达路 双向浦锦路陈行路改为浦锦路陈行公路 双向沈杜公路三鲁路更名为沈杜公路三鲁公路。双向江文路三鲁路更名为江文路三鲁公路 终点站 浦连路召楼路更名为浦连路汇驰路 2.加站 新增双向罗锦路同乐路 3.减站 取消双向沈杜公路兴达路 4.改线 双向浦锦路立跃路改为浦秀路立跃路 5.终点站 浦江方向不再绕行闵瑞路,而是直接浦连路调头进入站点。浦江方向召楼路浦连路站、汇驰路浦连路站取消,新增浦连路召楼路站 应该是所有其他调整了吧。
隔空接驳地铁,732路与外环路地铁站 虽然732没去外环路地铁站,但是地铁站出来的人会走天桥过沪闵路(带高架和匝道总共15车道),然后过一个小花坛,去新梅小区站坐732路。这么隔空接驳上了,这么坐的人还挺多的。 其实还挺高效的,如果732开到外环路做终点站要绕大圈,比走路花更长时间。
闵行12路的新座位 这个车有好几辆换新座位了,这是不是说明还要用挺久的?还有半年或一年就淘汰的话没必要换了。 闵12现在是混动车当油车跑吗,那不是成本很高,不知道为什么不充电跑。
反向接驳,以后闵行也能去场东路坐地铁 相比现在莘庄站和七莘路站二选一,场东路站通车后还可以吸收不少闵行客流。 莘松地区可以直接过地道坐地铁而不用去莘庄。1.距离短很多 2.莘松路往莘庄也很堵,反向去场东路应该好很多 3.省的莘庄站走很远,很多车还停沪闵路上走更远。场东路小站少走很多。 中春路附近也可以直接左转去场东路。相比七莘路站近很多,这段距离坐地铁明显快。更别说中春路没有淀浦河桥,闵21要走疏影路绕行。 更神奇的是这还是在区界内,可以借着修地铁拓宽桥,直接留一车道停公交。不影响全线在闵行区内拿补贴。很期待到时候的调整,附近的公交网都要大改了。
绕大圈的地铁,也比公交快 刷到个远距离通勤,银都路站到乐秀路站,都是嘉闵线的站但是还没开通。他的选择是5换1到黄陂南路换14,去市中心绕了一圈。 但是这么算还是比公交快啊。银都路没法直接上虹5,那比较速度就虹4到莘庄换196,再到金沙江西路换嘉定104路,地图算下来要150分钟,这地铁只要70分钟。 现在公交我测速下来,普遍平均速度一小时15公里,也不是绕路线,这还没什么堵车,和地铁完全没法比。
852路客流不错,但海航专线人少了 晚高峰18:30班次,直接站满了。依然是经常60,专用道上起飞。在北行路到南行兴苑这段大居基本就下完了。 但海航人少了。之前每次晚高峰南申路过,海航都是完全站满的,现在站的人少很多。同样到金汇大居,海航一天能收5块,852只能收3块,对海航影响还挺大的。 其实奉贤客运是知道怎么调有客流的,实际上是它也不想再开到市中心了。为了保海航它也不开852区间车加密班次,那早高峰852挤不下还得是海航。算是形成了一种不错的平衡。 好几次遇到这个车了,就它贴着“请勿踩踏”,还有一个座位贴纸掉了。坐着同样的车但看着现在的一车人,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了,南申是该结束了吧。
拿既有线路去配套机场线不合理 1.机场线的站位置太偏了,为了一站去绕这么大一圈,从现在的路来看都不是一个凸字形能解决的问题,看718路调整后绕的,太夸张了 2.客流习惯。因为太偏绕一下时间会很多,导致乘客流失,而且可能会损失好几个既有站点。特别是873、闵行12路这样干路连接的。像718本身终点站了延伸绕远过去就还行 3.金球。拿闵行12路配套不合理。开有补贴的新线怎么不找它,现在大家都不乐意去配套,这会想起来了。闵12虹梅南路莘朱路直接上高速到芦恒路,这段也是长期验证的客流,它一共就两条线路,放过金球吧 其实最合理的还是借着银都路隧道开通,开一条银都路干线,机场线那边这样绕一下。过江连接+银都路+机场线配套。莘庄到芦恒路,还可以再延伸去浦江的大居,银都路S4还没通暂时金都路绕一下
高峰大站快线,能普及吗? 闵行21路B线,从马桥银春路站到12号线七莘路站,就设置了5站。是高峰线,间隔可以,很多是10分钟一班。对应的闵行21路有21站,因为没有桥还要去疏影路绕一圈。 它限速40就出头一点,本意是好的,闵行客运给弄了。虹桥枢纽5路限速60,这才是真的大站快线。闵21B就中春路高架这段走向还可以了,相比同样限速的闵21倒是强太多。 这样的高峰大站快线没普及,感觉是类似线位少,一般大居都是全天线对接地铁站,也没有远到需要大站快线。
有哪些名称和实际不符合的线路? 1.查无此处 海航专线。航天博物馆不存在,不过这是地铁的锅 2.缩线未改名 江平专线。早已缩线到沈杜公路,但没改名 莘团线。缩线到奉城汽车站,但没改名 3.路名“断章取义” 海沈线。但这是沈杜公路,根本不是杜行,不过其实也没人在意这个了 4.颠倒 石化与金山卫 浦卫线、朱石专线等。浦卫但是去石化汽车站,朱石但是去金山卫。金山卫站不在石化街道,石化汽车站也不在金山卫镇。所以这是为什么 5.区间但实际为B线 986路区间、71路区间等。这就太多了,其实都是一个资质开两条线,不懂为什么不直接叫b线 6.大站线 178路大站。是一个站没少啊,给弄成B线了 7.使用混乱 如申、沪、上这几个字,有很多地点都在用。南申(已经结束嘞)是大世界边上。申川是上海火车站。申崇宇宙不过这个可以理解。 我去带着三个字的没剩几个了,举例子都难找。
有哪些超短两元线 身边几条超短两元线 1.闵行11路区间 医院方向 2公里 一天8班 2.941路跨线定班 华漕方向 4.4公里 一天12班 3.闵行27路 沧澜路方向 4.2公里 一天约90班 肯定是没有10xx路实惠,但是因为收2元所以有动力开线,反正2元长线坐几站也是2元,这么算倒还行。像闵行27路这样班次排满的收2块就比较合理了。
加开区间车来代替缩线,可行吗 莘团线现在也有郭家村区间,那有没有可能增加比例。看营收数据来排班次,往返闵行买高票价多的时间点开全程。早晚高峰配合过江客流,多开全程线。然后闵行的站点贴上“预计到站时间表”。 不过这个操作难度太高了,很容易区间碰上正线浪费班次。 不过我想起了莘海专线,5号线通了之后全程和奉浦区间是1比3好像,后来还是缩线了。只是能拖一段时间,难顶。
莘金专线的V0A,青枫专线的车再就业了 有人跟售票说喜欢原来的车(W0Y),无障碍那里空的好放东西,这个(V0A)只有过道不好放东西。售票说这个车就4辆,能不能坐到看缘分。 就4辆,那真是青枫专线的金山车了。但是原来线路本来车是足够的吧,新进来的车还有司售是替换吗,还是每组少开点。 后面紧跟着一辆原来的车,班次很迷。莘金经常碰到大间隔或者没差几站的。
售票成本太高了 有线路的售票员和乘客聊过,工资是每个月6000,这还没算五险一金这些。收入和工作内容不是很匹配。一部车得卖多少张票价才能够售票员成本呢。 如果售票成本能合理些,多级售票文字线也可以保留住很多。现在只要高票价乘客少一点,很容易就算不过来了。那一般就是缩跨区段,问区里要补贴,跨区乘客自己想办法了。 这么看也能理解一点莲亭专线,去掉售票加上高客流区段单独开线,营收直接就起飞了。
郊区末班车更晚的线路 发现有几条郊区末班车更晚的线路,为什么会这样?还有哪些也是?一般都是市区更晚,顺着客流然后停车场也在郊区。 957路 外环路地铁站 23:47,平江路枫林路 22:30 178路 剑川路通海路 23:30,龙华 22:50 158路 金耀路鹤霞路 23:00,蓝宝石路古北路 22:31 561路 金耀路鹤霞路 22:42,中山北路中潭路 21:30
有哪些影响很大的交而不换 来盘点一下。我看15号线红宝石路的事一直有人发。还有哪些影响很大的交而不换?
地铁站的公交站名,命名可以统一简化 像北区汽车站(共和新路)和北区汽车站(中山北路)的思路就很好啊,有地标名也说明了自己在哪条路上。 现在有完全不提地铁站的,如797路 徐民东路诸光路,可以改成国展地铁站(徐民东路) 也有过于复杂的。如806路 联达路浦星公路(沈杜公路地铁站),可以改成沈杜公路地铁站(联达路) 报站也可以加上换乘信息,避免司机一直被问影响驾驶。特别是2和17的国展站换乘,经常有人问。司机就要不停解释,到了还要喊一声来提醒。 也会有新的问题,比如颛桥,本来很简洁,按这个命名就要改成颛桥地铁站(沪闵公路),过于繁杂了。但能解决统一问题,比如颛桥就是颛桥地铁站,但莘庄不是莘庄地铁站(两者不在一处)。
沈杜公路不是个好终点站 选择浦江线让沈杜公路成为了8号线永久终点站。但是沈杜公路可开发程度和配套太差了。 周边可开发程度低。西侧是大片公园,没什么开发空间。东侧是一些公司,还有个小公寓。大的产业也没有,也没在站附近一圈造房子卖。没江月路和浦江镇附近开发的好。 配套也什么没有,天然的店铺位很少,购物中心更是别想。联航路有,南边区界的鲁汇也有万达,地铁终点站造不出一个。想吃饭选择都很少,别说逛了。 公交枢纽也散,北边就一个浦江15路,剩下的全在南边,还有停在西侧门口的。 各方面都不行,感觉不如延伸到鲁汇(浦星公路永南路),但C车还是算了吧。
盘点2024年纯文字线调整 最补贴: 南头专线、南五线、南燎专线 南燎改为奉贤45路,缩了东边一部分。南头改为奉贤46路,31.3公里1-6直接单一2。南五改为奉贤47路,35.2公里1-8直接单一2。把公交价格给家人们打下来了。是高票价太少都撑不起售票吗,还是奉贤巴士上补贴了 最偷袭: 青枫专线 年底没有任何准备,直接说要改了。连调整征求意见的环节都不演了。而且不是传统的拆成两条线。青浦段改成青浦35路,班次少了很多。金山段成了定制线DZ练枫线,班次也是少很多。甚至不太是营收原因,买高票价的挺多的。为了去掉售票成本,为了区里的补贴,为了不合营少事,终于找到练塘站这个理由了。反而是客流需求没人管。 最无感: 青华专线 改为青浦33路。两端都在区内,多级改成了2元,应该也是覆盖不了售票成本。就是众兴客运这两年少好几条多级文字线: 沪青盈、青凤徐、青泸、青华。但肯定是更省钱了,多级票价虽然赚,但因为各种原因人也不多(比如徐泾大居可以坐880),售票成本还高 青黄专线话题度高一些。为了缩成区内拿补贴,不去黄渡去华新没人的枢纽也是离谱青华和青黄也没经过公示和反馈,偷袭是老操作了 最可惜: 南申专线 作为浦星公路传说的存在。即使换纯电也能常开到60+。还有直达市区的优势。调整除了市里想把大家赶去坐地铁(C车也赶啊)。客流问题大,高架段人不够多,高峰之外坐的人少。奉贤客运也不积极,隔壁奉浦快线借着大居导入,不分时段高客流甚至吊门。南申早可以去大居万顺路绕了,齐贤附近一人收3块4块的多好啊,也不至于到今天852,就非守着浦星公路没人的站。现在852又能大居2块钱到沈杜,又能2块钱沈杜直达新城,这线位别把海航海沈都给拖下水了 最急切: 乐松专线 乐也没好,松也没好,但是锦山客运已经带着新线来了。比松江枢纽启用提前了七个月。真的这么急吗,它不开就有公司跟它抢? 这几条线盘点下来,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售票成本高,甚至能让1-8的线路主动改单一2。有线路售票员说是6000,这还没算五险一金,工作内容和收入明显不匹配(长线司机也没高很多)。那为了去掉售票省钱,就想着缩线,反正单一2了肯定找区里拿补贴。跨区乘客成输家了,自己想办法或者开条定制线敷衍一下
非进城高速线 搜以前的公交线路,想起了鹤莘线和航大专线,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进市区,连接起了两个外环附近的地区。一端几站然后直接上高速。 真有足够多的需求吗,莘庄要高速直达三林,沈杜公路要高速直达野生动物园那边。是没需求了调整到地面,还是需求够但不让走高速了给调到地面? 现在这类不进城的高速线很少了吧。松新枫线、朱卫线高速,还有吗?
奉贤客运拿不下海湾三校客流? 海湾快线开通一年了。坐852路经过奉贤新城,他们全在挤海湾快线。奉客的海沈半小时一班,奉贤20路更是一天几班。 像这样节假日以及前后的集中客流,很好做配套吧。即使不值得每天开,对应时间抽车去开海沈线区间,就来回新城和海湾。一车站满,每人2块(回来大多1块),这看不上吗。要是锦山地盘早给开好了。 然后给奉贤巴士开出来海湾快线,全天20分一班,高峰还有15分钟。总不能奉巴开线拿的补贴就管够吧。海湾还是奉客大本营了,更是难绷。
北部需要怎么样的横向联络线? 现在看会有3条,18号线二期进展可以,但接上7号线还得以后。20号线东段是之后再造。宝嘉线看着是漂流瓶联系了。 有没有住在宝山的,哪边的联络需求会比较大。18号线二期感觉有点太北部了。20号线东段又需要拐一下。
关于定制普南线(南申专线调整) 售票说它是高峰期单向的,早高峰南桥过去,然后空放回来到南桥。中午会有一班12:00从市区出发的,这是早高峰过去的最后一班。晚高峰依然单向从市区回来。这个设计就是不想让人坐。 售票说这个普南线,大概就是给过渡一下,没人的话一两个月就给撤掉了。 这班南申专线有个阿婆说“这部车坐了十几年了,就要没了”
单一2元的线路,最大站距是哪段? 闵行12路虹梅南路莘朱路到芦恒路地铁站,高速+过江+到地铁站,一共8.5公里。 还有更长的吗。第二名应该840路吧,陆家浜路跨龙路到芳草路连波路,7.5公里。
709路可以撤销了吧 究极无人线路,每次看到都没几个人。北端到沪青平公路航东路,就是为了换71路。南端能到七宝。西南侧再连上了万科花园。 8.2公里要2元。而且覆盖面很有限,用的车还很大。完全可以由七宝2路和区间配合一下给并掉。 就麻烦在七宝2路是闵行客运,709路是巴士三公司,如果一个公司的话早操作了。但这又不是什么营收线路,合并得了。
嘉闵线的票价 嘉闵线设计时速也是160,票价就和市域机场线一个标准了。按照0.45的单价,简单算一下常用区段。 银都路到虹桥约13公里,进到6元。莘建路到七宝约6.2公里,进到3元,但最低4元。全长44.04公里,全程进到20元。 好贵啊,要它条地铁就好了,怀念原来的17号线。而且这个站距,实际跑起来应该速度比机场线低不少。
换乘站牌设计 机场联络线换乘9号线,三个方向。最左边这个很好理解。中间的意思是坐9号线走左边楼梯?这个牌子有必要吗。第三个呢,后面没有换乘通道了啊?
机场联络线,如果当时场东路设一站怎么样 这一片比较空,紧贴铁路环评问题不大,一个商场拆迁也相对容易。刚好可以和12号线场东路换一下,虽然也比较远但是景洪路都行,这个太行了。 就可以解决莘庄没有设站的问题,虽然在松江了,总比没有好。 还是12号线西延确定晚了,机场联络线19年就开建了,差很多。松江全责
一些新的正式站名 示范区线站名真不错,就一个路名。 12号线西段站名拉了,9号线当年全是标志地名。这次就全是路路路,就场西路场东路不错。
公交站名指向性太差 七宝2路去对接市域线,中春路站门口的叫“竖河路新龙路”,这和普通的路名站有什么区别,指向性太差。 既然这里有地铁有市域线,那叫“中春路枢纽站”,“公交中春路站”,不是好多了。真是怕大家给认出来了。 而且让709去填补七宝2路原来的华宝路走向不是更好?又多出来一条七宝2路区间,6.1公里2块
青浦35路的连锁反应 参考851路,沿着公园东路和沪青平公路开,全程2块。那上青线高票价客流会分流走,那段票价表是5块。晚上有四五个坐到申昆路,然后骑车去航华,来规避上青线高票价。 青枫专线售票员也说,35路全程2元肯定会爆满。我看青蒸线、青小线,和青浦35路重合度非常高。那么高票价就会被分流走,哪怕班次少点,省两三块了,都可以去配合。最后文字线就剩下坐一两块的客流。 那之后又会有更多文字线被调整了。
闵行20路的徐汇部分 如果区域线路就不能跨区,那闵行20路直接改个8xx可行吗。叫区域线路还是三位数影响补贴吗,三位数市里补不应该更多吗? 闵20改银都路隧道可以说完全不合适。过江前的徐汇部分,客流非常好,就是坐闵20过江,芦恒路基本都下来了。 其实维持现状挺好的,这一改很难不改废。徐汇没出钱但自己区的通勤需求被解决了,这不是好事吗。
三季度客流排行 排行在图里,锐评一下 1)2号线客流比1好很多,但1比2短23.5公里,每公里客流1高太多,大概是因为2东段? 2)8和9强度太高了,都是编组和客流不匹配 3)14客流还不如18啊,18二期都开造了,安亭段通车后能利用好8A吗? 4)15在新通车三线(14、15、18)里客流不行啊,差在哪了?奉贤段通车后能行吗
不该把改单一2和数字命名绑定的 因为命名统一不了。徐闵线沪南线这种超长历史的线路,肯定不能改名。而类似941、991之类的又很难单一2。像撤销或者调整后名不符实了改掉可以,其他都该保留才好。 太多传统线名没了,莘纪、松闵,取而代之是可能没什么具体命名规则的名称,189、881。 这些其实是一回事:地铁报站不能用上海话,地铁/公交站名多用路名而非传统地名,公交文字线大量改名。(这段就别聊了,政治问题别碰,懂就行)
虹桥枢纽1路可以怎么优化? 两端虹桥和上海南站都很重要,路过的主要也都是居民区,但是客流比较感人啊,班次就很少,晚高峰才30分钟一班。 可以说是虹桥枢纽系列里最拉的?这个有优化空间吗。可以让二公司开快点加速周转(别想了),也可以少绕一点?
崇明22号线,怎么没接上14号线? 不是14号线8A还客流不太理想吗。那崇明线接上14不是正好,把8A都给利用起来。现在只接9和12、开通之后要灌满了。 沿着申江路造到金粤路站不是正好,是哪里有限制吗,还是故意不通到14的?别开了后发现9和12绷不住,再想办法通到14。
离谱调整思路 现在是不是看到两条线路有重合,就两条线路里推一条核心,第二条缩线,你们自己去换乘等车多花一块钱。 刷到曾经986路也想缩线。986区间名为区间实际上是B线了,986去南部浦江镇,区间往东南拐到三林了。主线区间客流很简单,就是卢浦大桥过江到市中心,然后当年调整,想主线缩到东方体育中心,让乘客去换区间,自然是黄掉了。 经常能看到一车站满过卢浦大桥的线路,这也想复线调整,不知道怎么想的,平峰客流不行?
我还是比较支持抢客流的,都可以开线,乘客自己选择去坐哪条。除了莲亭专线卡在上石线过来前发车这种恶性竞争。 奉浦快线抢了南申专线的客流,海湾快线抢了海沈线的客流。虽然两个快线都是班次好非常多,首末班车也很更好,奉浦快线甚至有了专用公交车道。 但奉贤巴士这样抢奉贤客运客流真的好吗,两条都是奉客营收大线吧?
上海的地铁支线 只有11号线是一开始就想要主线支线分岔啊。10号线是枢纽本来在七宝,往七宝造的,后来改到虹桥,原来都开造了就当支线。5号线是后来通的奉贤段,闵开被迫成了支线。 所以是嘉定北和安亭,两个方向对嘉定来说同样重要? 为什么上海很少用支线呢,一方面是很难有适合支线的线位吧,郊区的重心一般就一处,还有呢,调度很麻烦,还是后续延伸难弄?
闵行有1元线路吗? 我想了很久,闵行是不是没有单1元的线路啊。奉贤嘉定也少,青浦松江就很多1元线。 青浦很多,四位数的1元线路去接驳地铁挺多的,15xx路。还有徐泾X路、华新X路,都1元。好几条都15公里以上了。 松江也多,也是18xx路四位数线路。还有松江xx路,一些线路也挺长的直接1元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区里补的吗还是镇上补的。闵行就没有这种好事
金山铁路很多班次将只到莘庄,影响大吗? 南站改造完,很多班次会只到莘庄了,只保留高峰期到南站的班次。我看金山人意见很大。 如果是坐1号线,反正都要去,莘庄和南站步行距离应该差不多?主要是换15麻烦了吧。 还有说去坐高速公交我也是不理解,它们到莲花路和锦江乐园,不还是要坐1号线吗,那不是差不多?看不懂了
南申专线如何自救比较好? 本质就是被奉浦快线抢走客流了。南申班次30分钟一班,而且奉贤客运没接入实时公交。如果我住附近,通勤我也会坐奉浦的,5分钟10分钟的间隔太好了。 我坐过六七次了吧,高峰客流确实可以,平峰人就少了。毕竟是私企,长线加售票的线路,不看营收不可能。 它怎么改能和奉浦错位竞争,把客流提上来呢?如果客流上来,班次再增加,那线路就好起来了。
大城市早开通的线路应该大编组 发现北京上海都是,一开始编组不够大,看到挤爆后新线又开始上8A。上海上下限更大,最早的1、2纵横线都是8A,但也有三条C车线。 能早开通线位肯定够硬,本身需求大。早期地铁比较稀有,能快速聚集居民还有产业,需求会比规划中的还多。上海9和11就是典型的例子。 等到发展二十多年,地铁很多条了,覆盖面也大。居民区和产业区基本就固定了,新地铁就很难再有初期的聚集效应。此时反应过来再上8A,效果反而太好。上海14还有北京16都是。
新开的3和12,客流潜力如何? 客流能不能用好8A的编组,有希望在排行榜靠前吗?
最晚到终点站的末班车,是哪条线? 夜宵线不算。我提名三个。 1.金山巴士 上石线,上海南站0点出发,到石化大概110分钟,1:50了。这个末班车0点开62公里就夸张,是客流很好吗,还是它社会责任拉满。 2.奉贤巴士 虹桥枢纽5路,虹桥西0:15出发,到南桥大概1:45。 3.巴士二公司 虹桥枢纽4路 0:25出发,到紫竹大概1:55,这个出发确实晚,但是二公司本身比较慢,还有空气门,其实虹4不远的。 思路就是出发够晚,然后重点看小站车。高速车其实很快。
上海为什么喜欢西北到东南的地铁 11、7、13,都是从西北到东南的。为什么会这样? 西南到东北的线路呢,12号线肯定算。1号线是西南到正北,8号线是正南到东北,10号线是正西到东北,6号线是但全程在浦东也只和4号线蹭了一下。就一条12。
中山西路、北路的公交调整怎么样 对出行影响大吗?又是一路一骨干,那原来跨线的都得多一次等车换乘啊。 224路成了骨干线,并掉829到虹口足球场,南端整合909的线位。909南端去凯旋路延安西路。129北端并掉224北端。829路直接撤销。
铁路亭林站附近怎么这个设计 靠近亭林站的南亭公路,地道几乎不能过车,只能走旁边的大亭公路,但是两者之间的衔接不是很好。公交线路想跨过铁路又想设置亭林站,就只能这样绕一圈过去。 甚至大亭和南亭的路口没设置红绿灯,三个方向的来车只能自己看着过。 希望南枫线造的时候能改变一下格局吧,有的线路不想绕就没设站,比如南松专线。
远郊通勤差别大 都是远郊,通勤差别也大。 像枫泾、石化、新浜这些,有莲家军和梅家军,直接高速公交对接上了。枫梅线、石梅线,不堵车的话全程就一小时。对比的话,5号线从奉贤新城到莘庄就要45分钟了。 而奉城和四团,是需求不足以支撑一条走高速的线路进城吗,就只能选新芦专线小站车到新场地铁站?从奉城这样坐到新场,已经快50分钟了。而16号线只到龙阳路,可能还要换一次。柘林、星火、海湾也是类似。 这么算住莲家军和梅家军终点站挺好的,至少有高速车对接。有些地方看着近,实际上小站车,还要多换乘,更麻烦。
奉贤的两个公交枢纽,太乱了 本来都在宇宙中心南桥汽车站,后来有了奉贤新城站,5年后启动的奉贤新城公交枢纽。 但南桥所在的南奉公路,刚好穿过金海湖和奉贤新城,所以大部分线路下去还要走十分钟才能换地铁…… 现在奉贤非常想改线路去奉贤新城站,但是这就尴尬,去哪个是目的地决定,有人要去坐地铁,而有人转乘的线路只在南桥。就很难把既有线路硬拽到奉贤新城那里去。 之后还会出现新中心望园路(5、15、南枫线),干脆到时候在那造公交枢纽得了,全都去那里。
闵行的神奇地铁格局 能在1996年底就把地铁通车到莘庄,能在2003年底就通车5号线从莘庄到闵行开发区。再后面10、12、15、23也能看出地铁上实力可以的。 但是七莘路上就一直没有地铁,这条是连接莘庄、七宝、虹桥枢纽(2010年3月启用)的干路。 快30年里就一直没地铁,给多条公交线路带来了高客流高营收。最后来了市域线,站距大(特别七宝到七莘路站段),票价还高,预计26-27年通车了。 怎么会这样,七莘路在地铁这输在哪了?
票价优惠,看什么因素 按距离收费的线路,核定都是一个标准,实际优惠完收多少看什么因素呢。 竞争肯定要考虑,如果替代品多,票价就会让来抢客流。像新车公路车亭公路段,上石线票价就是。 那如果没什么竞争呢,直接按照核定价来收不是很舒服,谁不想要高营收呢。但实际上是按原价收的不太多。这就实际看区里或者市里给多少补贴,或者是这个公交公司是否缺营收? 闵行剑川路到七宝,虹桥枢纽4路收5块,奉贤来的5路收3块,它核定甚至是4块。就很绷,闵行自己区的不补贴,隔壁奉贤来的给补贴了。 松青线,原价收,松江段客流很好,运营的青浦区不给补贴也合理。
有哪些拆缩之后更好的文字线? 坐过几次嘉定134路,加上三公司815路就是安虹线了。 我真觉得安虹线调整之后只有好,票价原来金运路鹤旋路到安亭大概得5块吧,现在2块了,不过沿线少了1元选择。对客流也没什么影响,到金运路地铁站基本就下完了,大家就是来坐13号线的。815路看到过几次都是空车,很夸张。 安虹线主要就是少了1元选择,会提高一些人的出行成本。主要就安亭站和金运路站1元范围内的乘客。整体挺好的。
5号线在上海还挺独特 1.主线和支线,就10和11也有 2.主线通车15年后成了支线,“支线”以后会停运 3.区段运营,19-20年10月,东川路到闵行开发区来回跑4节,需要东川路下来换乘。之后恢复了直通 4.四六节混跑,仅8号线还有混跑 5.四节车的车厢不连通,独家 6.莘庄到东川路,都经历过全站四扩六,独家 6.地面站莘庄 仅1、2、3、4、11还有 7.高架过江,独家 8.东川路-黄浦江南岸,严重限速,独家 9.全线仅一个换乘站,还有17 10.应该是永远不打算开通的预留,平庄公路站 还可以吧,没有“定语够多谁都独特”,金山小火车我就没算进去了。 深夜发个电。东川路到闵行开发区这一段以后要停运我还挺舍不得的,大概成培训基地了。
闵行客运快赶上二公司了 最近坐了不少闵客的长线路。驾驶速度略慢,路口比较佛系很少不加速冲过去了,右转必停,每站都要空气门。和二公司没什么区别了。 很难相信这是开出816路(沪闵路)的公司,这也才撤销三年,怎么成这样了。 以前还会偶尔怀念一下816,都是2块至少快不少。现在发现和二公司一样了,那合就合了吧。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