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改个用户名吧
时间傾斜
关注数: 0
粉丝数: 28
发帖数: 3,256
关注贴吧数: 3
又幻想了:8号线延伸到鲁南路或许算得过来 首先8号线肯定是永久停在沈杜公路了,以下接为幻想,我是觉得如果10年前给8延伸到鲁南路是算得过来的。 1.沈杜公路站 本来不是终点站,因为8三期成了APM,沈杜公路被动成了终点站。附近的可开发行太差。东边是一些企业园区,西北是两所学校,西南是郊野公园。 本来大出站换乘站是自带客流的,完全可以做个购物中心。现在换乘想吃点东西非常不方便,只有往沈杜路上几家店铺,再有就是摆摊和早餐车了。而且大超市也没有,下顺路买菜带回家也不可能。本来很多该留在闵行的消费都没留住 2.公交成本 这一段的公交成本其实很高。浦江13路,这个高峰间隔,车一辆就是百万级别,还要定期换新,再有司机和调度成本。总成本不会低了。奉贤有奉浦快线(18米长车就更贵了),还有海沈/海航/江平/852的奉客宇宙在这里并线。虽然奉贤花的钱关闵行什么事,但是市里总账是算得过来的 3.地铁成本 从沈杜往南高架延伸,刚好南边是大片的农田,成本在地铁里算低的了。原8三期的轨道分岔留了空间,不过要确保不停运施工,有点难度。 4.客流组织 目前沈杜公路成宇宙中心了,公交加APM换乘都在这,其实压力很大。延伸之后可以沈杜对鲁南1:1安排,公交换乘都去鲁南,沈杜的车确保APM能用上。 其实如果10年前(2014年)弄好是个多赢,浦江地块开发能多卖不少价,预留奉贤出钱延伸到金汇的可能。现在公交接驳,就是又花了成本,地价也没抬升起来。 我其实不太认同因为8号线6C/7C,所以不能延伸了。本来都是要上8号线的,无非是早晚的问题。不如直接延伸增能,在高增长期借着能抬升地价给一起做了。 幻想结束。现在想想哪怕8号线三期直接隧道通到APM地段也比现在好?APM对房价抬升比较有限吧,好处就是没有地下隧道开挖了。还是房子建设与地铁建设先后没安排好。APM市内就一条(造价也不低…),国内也没多少,成功与否很容易看出来了。
机七和机九的困境 其实是整个机场线的困境。机场七线刚好遇上了,华夏西路这一站刚好在三林南附近,华夏东路这一站也离二号线也近,南站本身去机场线也算方便了。说是要改直达。机七机九都是客流低需要调整。 这可能也是高速线和地铁竞争的缩影。地铁随到随走,班次远比高速公交好。而且通达性强太多。高速线因为它的性质,要专门的车还有司机来开,票价会比地铁还贵,那开不下去也是注定的了,陷入客流少-减班次的重复循环。 之前还想过有没有可能机七和机九合并,莘庄南广场-上海南站-浦东航站楼。但是不解决根本问题。只开夜宵线更难,要留车请司机专门只开晚上,运营成本也很高。 要我说,机场线考虑延时运营才是真的。周末先延时运营吧,参考1号线等的常态化周末加班次。平时的话看能不能末班22:30甚至23:00发出。再晚就不太现实了,客流少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公共交通需要覆盖的了。但22点末班确实早了。
刷了几次普南线 1.江月路 有不少乘客是这样的,坐到江月路站换8号线 刚好鲁汇和沈杜路附近没站,可以直着从左侧公交车道过来。反面例子就是浦江13路,中间有一站必须左右变道,经常被卡在中间。并且普南线必有座位,也避开了沈杜进站的大排队。6块算是加钱买了速度和舒适度 2.南北高架太堵了 第二班7点的,一般7:50附近到江月路,中环前开始爬行到下高架,到普安路要再开一个小时,8:45才到。非常离谱,因为全是车,完全没有加速和急刹的空间,很适合睡觉 3.等人 因为7点班次是同向末班,有个乘客是在后面喊等一下,但是太远了,司机就没有等。我是比较理解的,到车尾了等一下往前没问题,总不能无限等 4.效益 这块比较尴尬,工作日7点这班固定是15-20人,大概有90-120的营收。比起成本来说其实不算什么。抽去开852一车人营收大概会更好看,不过都是分海航和奉浦快线的客流。贤通估计不会允许852再增能?普南这个载客量也谈不上为地铁分流。 但是也确实解决了直达江月路和市中心的问题,一天也就五个班次,没必要再砍了 我是觉得留着和撤销我都能理解。 如果852需要增能,或许可以开金汇高峰区间,像地铁大小交路一样,直接就金汇大居后面选个站开小环线了,比普南线的车去开要强得多 主要还是太堵车了,如果能45分钟开完后半段,客流应该会再有些提升,这个普南线就能固定下来了,并且我认为以后高峰期南北高架会越来越堵…
上海南站是不是客流变多了 从南站高铁化开始,感觉人多了不少,特别是平峰。找到一个春运期间南站轨交客流同比上升17%(25年比24年) 我甚至在想如果15-1-3没有这么长的换乘通道,能承受这么高的客流吗,高峰期换乘通道全是人,1和3的站台对火车站来说还是偏小。 另外14号线客流不理想,没有经过枢纽站应该是个重要原因。1和2的火车/机场站点,平峰也有可观的进出站客流,算是用好了8A编组。 14的线位和枢纽完全无关?安亭北、曹路两个有点远,也不像能成高客流站的。
闵虹1线加站,莘朱路都市路 10月31日起,双向增加莘朱路都市路站,也就是南广场边上,缓解莘虹快线停运的问题。这站到虹桥票价11元,原莘虹快线是10元。 原线是在沪闵路上,需要绕行一圈来停站,总时长又要加不少了。 我的评价是,早该这样绕行合并了。
闵行地铁的错位 现在的问题是松江快线在闵行没有合适的穿过线位了,如果贴着顾戴路12搞复线,那闵行不会出钱建的。 放射线与棋盘线网的优劣势之比。现在的放射线无疑是留出了大量骨干空白需要公交来接驳。 从北往南 通道一:吴中路通道,九亭北沿吴中路至宜山路。航华龙柏有10支线了,建设必要性就下来一级。 公交生态位:87贯穿高客流,其他吴中路干线如776、149等也受益 通道二:九号线,线位完全没问题,6A当8A用了。9号线常年稳在地铁线客流榜第三,仅此于2和1,没错第四位是11 通道三:我认为12顺着东兰路-农南路至九亭南更合适,填补中间空白。现在这个位置空着,并且漕宝路、顾戴路中间无横向通道(都不是路窄的问题,是没有),交通受阻 公交生态位:七莘路宇宙,向北接9、向南接12、新镇路几线一样。还有漕宝路线位92、186、198,735也有受益 通道四:顾戴路通道。现在12西也不错了,1也有贴着铁路的通道只是5给卡死了。但是顾戴路东段带上徐汇,大片的轨交空白 如果能沿着顾戴路,从顾戴路站-中环路站-上海南站-龙启路站-东体-再向东,形成类15、18的南侧东西切线,市区客流压力会有一些释放 公交生态位:顾戴路干线803高客流,南站向浦东的860、761、755等 通道五:莘松路通道、或者沿着铁路建设。8A的1号线卡在莘庄站是比较可惜的,总长只有9号线的大致一半。如果能沿着12西的走向,再带上莘松路段,莘庄西部交通压力会小很多,本来也都是去1号线的 公交生态位:莘松路宇宙如莘庄1路、150、松江125、松莘、松莘B,其中有不少是高客流线路 通道五B:贴着铁路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参考锦江乐园至莘庄段,建设成本低、通车快,副作用几乎没有因为本来也有铁路阻隔交通了。莘庄西部和新桥就公交接驳1,看着很近,实则很耗时间
为什么没有往嘉定的虹桥枢纽地面线 1.南面能撑起虹4和虹5两条高客流线,北面一条虹桥-江桥-南翔问题不大。也就14公里,不需要售票成本直接单一2。间隔也可以调,感觉撑起30分钟间隔不是问题 2.即使嘉定摆了,并且到虹桥枢纽算是跨区,那三公司不开吗。定制线铺开之后一条定制高峰线也混不上吗。 3.三公司的941跨线定班,就停在华漕了,选择了做高峰超短接驳线。三公司本身江桥也去,南翔也去,就不愿意延伸过去。 4.我也看到几次希望开线了,问题出在哪呢,很多一眼运椅子的线路都能开,这个为什么不行,至少先高峰线,或者全天一小时定班试试呢。 5.现在江桥特别曹安路,往虹桥最快方法是14-2,换15都麻烦。就全等着28年嘉闵线打通啊,有没有可能北段先开通呢。 6.虹桥枢纽9路是不是嘉闵之后要撤销了,终点站离城北路就一站,而且班次没法比。不知道这个资质能不能拿去转地面线,以及这个车到时候怎么办。
三公司的超车 还以为实时地图出幻觉了,没想到是真的,两辆867前后开,我坐的后车给超过去了。三公司超车还是很少见的吧。 看懂了,我这辆是基本顶着50开,快到路口了努力过,运气也是真好,四个灯尾过了,特别是莲花路沪闵路这个宇宙路口。 后面在摇车,目测大概30出头,一己之力拦着后车,都在超车打灯变到它前面去。 这不能规定一下吗,平峰期人为制造串车不好,高峰期堵住了那确实没办法。
双路名站,但路名不够 有个比较尴尬的事,一些传统地名站逐渐被双路名化了,能xx路+传统路名都算很好了。但是,有时候没有这么多路口可以定位,前后路名都被用完了。 方案1:直接用小区名字。如852路的南行兴苑站 方案2:开摆,198路有个沪亭北路招呼站,有报站有路牌,下车人很多,但它是招呼站。旁边其实有个公园,直接叫九里亭公园就好了 方案3:方位标注。青浦很喜欢这样,比如青浦20路,盈港东路明珠路(西)和盈港东路明珠路。还有徐泾5路的高光路高泾支路 和797路的高光路高泾支路(东)。 前者西站可以叫徐泾幼儿园。后者把前一个叫徐南佳苑得了。 过于复杂了,首先分不出东南西北的人太多,你说这是(西)只会迷惑它,还可能看一半以为到了,实际上有没有括号是两个站。关键是公交站没必要这样,过于复杂了。 我的看法是,首先用区域地标比如公园,然后不行的话桥名之类的也可以拿来用,实在不行小区名凑合一下也能接受,最后一个括号方位是真的太复杂了。
松江站的配套 现在就纯靠9号线硬扛啊,首班车之前站外就全是人了,也没有提前首班车,也没有加班次,全靠既有运能来消化。公交跨区的就一条南松专线,嘉定青浦勉强还能换9号线往返,金山朱泾和石化过来就很折磨了。 配套差太多了,理论上应该是配套建好了再把普速迁移到松江站。 几个解决思路 公交 1.在9号线首班车之前,开行通往市区的高速线,不过公交给这么大的客流疏散,杯水车薪了但至少比没有好,公交资源绝对能调出来一些去配套 2.莲松有没有可能把汽车东站改为经过,然后去松江站,本来客流就不太行,刚好合理利用资源 3.金山应该有配套松江站的线路,不行先开个定制看看呢,行就转正加班次,不行就撤校,很灵活。乐松有没有可能延伸一下 轨道交通 1.嘉闵线代建到松江站得抓紧,甚至觉得可以永久到松江站,过莘庄工业区+马桥直街拐过去,原计划的奉贤西侧能有多少人呢。直接嘉闵线到七莘路站导入12,又疏散客流,又充分利用12的运能 2.目前9号线运能问题在哪,维护时间要保证,还是没车,又或者最小间隔已经到了,9号线首班车提前+增加早间班次才是化解这个问题的好方案。松江站现在还是大交路上,以后还有22号线,9号线早晚需要增能的 3.幻想系列。9号线南延到朱泾东可行吗,可以把客流尝试往南直接导入,组合15南、在纸上的奉贤线、16来分散对应客流,不用再市区地铁绕行了 发点暴论,1号线8A只停在莘庄是比较可惜的,运能用的还不够充分。闵行太会了,5号线直接给它卡住。
远郊的通勤需求是什么样的 真有这么多人每天从这么远到市区上班吗,顶级折磨啊。这种一般都是家里的房子所以这样吧,租房应该不至于这么折磨自己? 嘉定:挺好的,因为上海市区在整体的北侧,不算远,哪怕江苏昆山花桥到曹杨路才55分钟。这么看上海太多地方通勤不如花桥了,一小时还不能到4号线的地方太多,轨道交通设计不行 奉贤奉城:到新场地铁站就要50分钟了(公交是这样的,郊区16公里50分钟其实算还行了),到世纪大道100分钟。等南枫线通了可以望园路换15,整体能快很多,以后南枫线+奉贤线,那就很快了,不过至少2040吧 奉贤海湾:海沈线到沈杜公路就快90分钟了,这才到申嘉湖,到西藏南路就130分钟了。等奉贤线有希望40分钟到三林南,那一下省出90分钟 金山石化:金山高速线多,整体时间还行,石梅线+1号线,100分钟能到上体馆。赶巧能坐上金山铁路直达的话,60分钟就能到,其实非常快了。金山铁路是目前最强远郊通勤,30分钟金山卫到上海南,就是得人配合班次来坐 崇明:应该没多少人每天来回上海主体和崇明岛吧,单程一次就多久了,这么算22号线的客流应该不太行?就是浦东工作的崇明本地人或许能每天来回了。也不行,22只到岛东部,这才到哪啊,只能说不用再节假日卡桥隧上了 这么看22对申崇各线的影响很有限了,也就二和四非常危险,其它直达还是难替代啊 说到底是快线设计建设没跟上,最高160的线路各种远郊到市区可以很快,现实是地铁站站乐,还别挑,大部分远郊只能公交接驳,就更慢了,票价一般都是多级售票也很高(绝对价格来说,34公里7块其实不贵)
接下来还有哪些可以放宽 右转必停是要放宽了。我提几个可以考虑的。 1.有人售票线站台没人允许减速飞,要不要往边上停可以看司机习惯。站台有人靠边,看到没有想上来就直接起步过,门也不用开 2.郊区线外环以外完全允许减速通过,不空气门。市区线站台无人靠边低速通过。有些公司的车还开门等一会,太慢了就。实际上有些公司甚至允许快速飞站,有的站就是日常没人,这样非常合理,提升周转效率 3.限速至少60/40吧,50/30效率有点低了,速度太慢都去骑电动车了,更完蛋
奉贤线客流能行吗,从公交客流推测 首先两个问题。市域线大站距,金汇大居只有一站并没有很方便。初期只到三林南(去浦西市中心依然麻烦,总不能奉贤线-19-其他),后面很可能往三林拐了,刚开通还要大间隔,搞不好进城没比奉浦+8快很多。 主力客流应该是目前奉浦快线的乘客。但是23年奉浦快线日均客流是1.3万人,高峰1.7万。那很少啊,5号线6C车一季度进站+换乘的就有14.4万人。其他客流就是浦江一片,再是海湾,海沈线班次能看出人不多,再有就是定期往返的海湾三校学生了。奉贤新城看规划都不打算经过。整体客流预期很低啊。 这么看不急着建倒是有一些合理,毕竟地铁配套房地产大规模开发时代过去了。但南枫线这样的纯郊区线都在建,这又能有什么客流,奉贤线其实算还行了。金山能不能出钱拐过去,再到浙江做个一体化。
公交还有延时末班啊? 是我火星了,还是已经没了,看整理的末班车时间,有周五周六延时配套地铁延时运营的。 江平专线五六末班1:20,451路五六末班1:05,770路五六末班0:51。836路五六末班0:51。还挺多线路的。 我查到是20年地铁延时就有配套增加了,一直到现在都有吗。是不是可以贴张纸写一下,不说的话乘客都不知道,地图上也一点不写。
反向预测:通地铁后客流可能上升的线路 只盘点我比较熟悉的几个区。 13西:华新没必要再到南边坐17了,直接13西近很多,还省一手17换2。74路刚好经过纪翟路站门口,以新府中路华腾路计算,白徐线到蟠龙路27分钟,74路到纪翟路17分钟,说不定还能换回10米车 2蟠祥路:因徐泾公交枢纽改线的865、706会客流回归。徐泾4路估计也得改,绕到蟠祥路站,加入竞争。 12西:没有赢家,现在只能公交接驳的会被地铁给带走客流,剩下短途客流和去坐1号线的。 23:龙吴路会多合一,留下一条类似徐闵线地位的线路,身体不方便的/2元直达市中心的/短途的都集中在一条线上,客流会很可观 15南:奉贤40路有希望加班次,金汇大居能连接上15了,部分替代目前458的定位。浦亭线,大居到15,走向笔直,而且逆常规通勤方向,很好消化。奉贤49路也能分到一些客流。西闸公路站暂不开通,所以西渡那几条线路吃不上了。 有些公交线位是好,一点都不用动,地铁站自己开站点门口了。
永德路站停门口做终点站吧 直接靠地铁站停站,然后附近绕一下到对面停车,停靠站台足够长,是可以停下的。 现在457、闵行38停站的张家里路莲花南路,离永德路最近的入口步行要5分钟。 然后458没必要延伸,那段人不多,并且延伸的时候15号线都通两年半了,闵行客运和市里公司都不来的线位,含金量可想而知。并且这段时长占比大概是18%,取消掉之后班次间隔减5-8分钟不是问题,现在平峰30高峰25间隔还是偏大了,奉贤的资源就应该花在奉贤往返地铁站上。 不知道为什么不直接停门口,大家都很麻烦。不过也没两年了,15南一通457、458都回去了。
海湾没有地铁的阴暗思考 5号线本身通到海湾成本并不高啊,顺着平庄公路一路高架向南,快进大学城就入地,或者直接高架也行,主要看台风等极端天气。停车场本身也要造的。 但是目前高等教育供需关系,学校是不缺学生的,不存在得改善交通条件否则没人来的问题。如果有地铁,太方便出去,把消费和就业都带走了,去市里而非留在奉贤天街/佳源广场逛和玩了。这一切还要奉贤自己出钱,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海湾本身太远了,更适合搞旅游而不是引导房地产开发,也没有动力南延伸。 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奉贤线了,直接市域线通到市中心。但是到浦西依然会很麻烦,奉贤站即平庄公路去换5。 现在的问题是,让公交来应对定期的大客流是不现实的,如果每天都有,直接选长车+司机就行,但大学生只是周四周五回去,周日回来,太集中了,不可能突然调出很多司机和车来应对。解决方法大概只有海湾快线上18米长车了,12米也不是很管用。 最后说一句,海湾大学城比较适合的地方是奉贤新城附近,当时放到海湾这么远,得考虑大学生去实习和兼职的事,如果大四到市区校区再去就太晚了。
虹桥枢纽5路,没法和5+嘉闵线比 1.多级售票线路本质靠高票价撑起来。全程1-7,如果5-7乘客大幅减少,变成以1-4为主,售票成本都覆盖不了,这算不过来的。专门请售票员总不能是为了收1块2块的 2.不理解各位为什么这么看不起5号线。地铁再限速也不是普通公交能比的,5平均能到35,虹5均速20在公交里就已经算飞起来了,这还没算堵车。莘庄到剑川路,平峰是35分钟,而35分钟够5号线从莘庄到奉浦大道了 3.班次区别。地铁奉贤段高峰6分钟一班,虹5是15分钟吧,平峰差不多20分钟,还有堵车加红灯导致间隔拉大的问题。额外的等车时间地铁都能开几站了 4.越是长距离,坐地铁越是划算。多级售票本身也不算便宜啊。5+嘉闵的方案市域线占比少,票价加起来贵不了多少 5.没多少人喜欢坐公交了,我已经好几次听到上年纪的抱怨公交慢了。很多线位就是没地铁不得不公交。各种不舍主要是爱好者范围的,普通乘客直接每天地铁了 6.我对虹5的未来是比较悲观的,具体怎么样看高票价能保留多少,如果流向地铁市域线过多的话,虹6就是虹5的结局了,主打一手小站和早晚覆盖。
关于浦卫线调整 1.不理解金山想要保留奉贤浦东段走向,而奉贤和浦东的公交都不愿意接手。现在公交不是靠补贴吗,票价3块5块的在营收里占比太低。这么看应该是抢着要自己经营才对? 2.亭卫专线B复线太多了,能不能两个亭卫合并,两者就南北两端走向差异比较大,两组一起开一条线,增加班次,再抽一些车去给浦亭恢复到30分钟。从现在AB分别30和40,并到20分一班。而且为什么叫亭卫啊,到石化不是应该叫石亭专线 3.亭林拆分不合理,本身小火车站根本没几个人,观察下来很多人是坐到林贤路和恒康路,浦亭应该覆盖。现在亭卫B要40分钟一班,至少应该带到亭卫公路,那亭卫A、金山206、上石都可以去换了。金山线路调整,金山乘客出行受影响最大,就很有意思 4.改浦亭有没有解决浦东过夜的问题?现在首班双向6点出发,还需要浦东蓄车过夜吗。石南也75公里,这方面的问题讨论很少,石南怎么做的? 5.地铁18通车前,客流都是沪南路再往北的吧,现在航头段成了客流上下车的地方。金山奉贤的乘客这么长时间东北方向去浦东做什么呢 6.我总觉得拆分没什么好处,是市里要求的吧,金山巴士其实也不想动?金山乘客要换乘、浦亭线原来30分现在40分间隔,营收还少了变出24公里单一2,搞不好司机的负担还更重了…
松莘的反向客流挺好 晚上顺路去观察了一下,松莘和125出松江方向差不多能坐满。而松莘B客流更好,在漕河泾松江之前就不少人了,甚至有好多个站着。线位怎么样就看逆通勤方向的客流,松莘三个都不错了。 松莘B不少还是到外环路的,直接3块。153就到莘庄地铁站省1元,他们还是选择加钱到外环路换乘。这么看12号线西延伸差不多要带走松莘B了,客流都直接上地铁,最多留一条单一2的线路,还有没有必要去莘庄都成问题。 松江应该是普及限50了,坐的松莘B有点赶,但速度就48,甚至碰不到50。 松江的机器扫码巨难刷,但是二公司的机器很容易就扫上了。
传奇耐堵王703路 17公里快一半是拥堵路段,很多是连成片的。反向也堵,这堵法区间车调头车都救不了。 客流是真好,也是真难开。都市路简单先卡五辆车,开到上海南站要55分钟,时速都不到10了,怪不得都去骑电瓶车了。 上学放学接送都占车道停的,也没人管就硬堵。春申路沪金高速是施工改新道了,转弯半径也变得很怪异,需要一段时间习惯,不过之前也这么堵。 等银都路打通应该能好不少,春申路和都市路的压力都分散开。
机场线上较拥挤榜单了 早高峰,往虹桥方向,中春路到虹桥。这很难增能啊,60公里其他都人不多,但这8公里能上较拥挤榜单。 这通勤方向是去虹桥商务区上班?
143路是莘荷线不错的归宿了 虽然143和闵行41经常前后发,起到了一加一约等于1的效果。但是莘庄地铁南广场接驳客流真的多,143晚上好几班吊门的,平峰客流也还行。 如果还是莘荷线走沪闵路,有徐闵线在这,它一定会被缩成东川路地铁站出发的闵行xx路,143算是很不错了。 闵行41我反倒觉得该缩线,莘庄到德宏路,并且增加班次,过了德宏路客流没几个,这部分可以让江川3路和闵行26路来小改线配套。 怀念莘荷线和闵莘线啊,很多文字线都没了,散落到各处。 来张夜晚143,143路还有夜区间的,21:45开始有七班,只到东川路地铁站,然后关电显回二汽莘庄。
七莘路、龙吴路的复线适合中运量吗 如果没有地铁的话,高复线路段适合中运量吗。 速度的关键实际上是专用道,七莘路18年拓宽之后有专用道,平均速度还可以,龙吴路长段双向四车道,非常影响效率,好多条线路卡在车流里。龙吴路附近都是工厂,拓宽有难度。类似路段要是能有中运量工程,借着拓宽加专用道就好了。奉浦快线奉贤段浦星公路就是如此,所以评价还比较好。 又幻想了,如果七莘路能借机做个中运量还是不错的,因为肯定会大合并,而七宝到七莘路之间又没站,公交需求应该还是挺多的。 类似长复线其实是很好的地铁线位啊,客流不强的话复线早被合并了,什么跨界选线。
关于南汇支线 1.为什么叫支线?没搜到,说是主线27.8公里,支线7公里,因为有分岔所以叫支线?这个就是官方名称了吗 2.有没有可能通过类似机场联络线的方式来转弯覆盖机场和东站,而不是现在支线分岔的形式(参考10号线已经猜到结局,想去东站问自己怎么坐到了机场)。是1、2航站楼空间问题,还是地下空间问题。 3.按照市域线的速度,是不是滴水湖有全新通勤方式了,坐到滴水湖北,南汇线到1、2航站楼,再机场线转,感觉换乘要等不少时间啊,可能还没16转2块?并且机场线没什么合适的进城线换乘,三林南要是有进城线换就新路线打开了。 4.有延伸规划吗,不过往北没什么地方能让市里出钱,重量级临港已经接上了。 5.有没有计划南汇线+市域机场线贯通运营,省不少成本啊,不用两条线分别折返。
海湾快线有没有可能借用18米车 理论上真的很合适,周末节假日大客流,直接18米车发挥优势的好场景。看了下金海公路上的站台长度问题不大啊,转弯应该也可以。 可以考虑临时从奉浦快线和南团快线抽几辆长车来?不知道本来有没有备用的18米长车。可能问题还是出在车从哪来了。
19虹口段能不能这样设计 海伦路-东宝兴路-西藏北路-凉城路站改位置-广灵四路。这样就3和8分别都换上了。现在3和8都不换,那进城压力全给到10海伦路站了。 四周情况,这条线可以贴着东宝兴路造,东宝兴路站直接能换,西藏北路站需要小走一段换乘。就是东宝兴路双向两车道,施工条件不太好,不过两车道的路上开出来的站也有(姚虹路站),西藏北路这边的通道可能比较难搞,但总比现在完全不换强。
复盘:14如何设计可以利用好8A? 1.站距再大点?14的站距比较短,时速34,可能和线路性质也有点关系吧。如果住9和14之间,进城可能会更多考虑9,站距大速度快还不绕弯 2.东段出郊环?不知道为什么东端直接跟停车场设计死了,当时应该也是预估客流太乐观了,一点后路没留 3.贴江劣势:浦东段靠着江边天然少一些客流,其实14出4号线之外,6的线位更合适,过云山路再拐出来 4.西段连接安亭:不过有人算过啊,通到安亭能分流上一部分,但是想客流起飞是比较难的。不过总归比没有好,起点有座位也能分过来不少,就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问题 5.间隔与客流:恶性循环啊,没人坐班次间隔就大,同样为8A横向干线,平峰2号线才4分30啊,14要8分钟,快翻倍了。这个循环目前难以打破 6.两端客流:参考2啊,两端努力连点火车站什么的,早点接上崇明22号线当上莘庄也不错,比较迷的是22一期并没有连上14 7.或许没有救:但我其实不这么想,北京19就利用的挺好,还是要看线位。更多还是生不逢时吧,如果再早几年通车,哪怕线位一样,或许也有不同的结局。不过现在客流稳定低于18也是比较绷,或许18更应该8A(跑),别15通到奉贤之后客流也比14高啊,同期的8A打不过两个6A,画面很美。
期待第一条市域线改写通勤速度 现在大部分地铁平均速度大概30-40。如果环城东路到陕西南路,一次换乘,全程38公里,70分钟,时速大概33,有5号线限速的问题。 市域线的设计上限120,如果站距大一些,住市域线终点站,可能比住普通地铁附近还快啊,而且横向座舒服很多。虽然票价贵点,但是房租大概能补回来。 第一条应该是示范区线了,不过到虹桥还要换2/10,依然还是要一长段地铁速度的。期待一条能通到内环附近的市域线,那就很好了。现在看感觉嘉定快线比奉贤线可能进度还快点。
奉贤新城到陆家浜路,通勤如何优化? 我看了不少南桥吴彦祖的视频,家住奉贤新城站,单位在陆家浜路站,完全公共交通方法基本就卡在100分钟了,全程38公里,算下来时速约31。 几个方案都差不多100分钟,5-1-9、海沈-8,852换8可能要105分钟。还是公交倒地铁耽误时间了,也没什么更好的方案了。普南线两端站点都离他远,不然一部快速直达是很舒服的。而且很贵啊,海沈+地铁一共8块,一个月350没了。 算了下环城东路到陕西南路也是38公里,但是全程地铁加少换乘一次,只要70分钟,立省半小时啊。哪怕奉贤线通了,站点离他远对他通勤帮助也不会很大啊,都没打算奉贤新城设站。之后15南通了,5-15-9会有些帮助吧,不过5和15都会是大交路,需要卡点算时间了。 感觉他单位固定在陆家浜路的话,买南桥可能不是好选择啊,每天2.4小时在通勤上。地铁只能绕一圈到,直线只能公交倒地铁,刚好还是多级票价的公交…
曾经的松江有轨电车规划 T1到T6 15年发在松江区官号上的。如今也快10年过去了,还是只有T1和T2。 不过看3-6这走向,也不像能支撑起有轨电车客流的吧,弄个奉浦快线中运量顶天了,甚至T3、T5普通公交就行。T1和T2确实是六个里仅有的高客流线位。 T6的莘砖+沈砖公路部分,现在已经成地铁12的线位了,大升级。
又新又旧:773路区间上线了 本来想搜773的,地图里选项有773路区间。南端依然到新的徐泾枢纽,北端只到新府中路华腾路,也就是华新枢纽启用前的终点站。一天五班,早上两班,晚上三班,加速高峰期的周转。 吐槽一下这两个枢纽。本来两个终点站刚好是大客流的目的地,新枢纽这两端基本没什么人。原来一条长度适中、周转也快的高客流线,弄成19.5公里的线路了。
考古北新泾汽车站 回看以前的POV想起来了。以前北新泾汽车站的位置,现在成了一个小公园,线路都散开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划。我看北横通道的匝道立柱其实也没怎么影响汽车站空间? 当时196和91都停在这。现在196改到江桥去了,91在北翟路上设置了一个内侧的停车道,算不错了。也因为这个终点站,91不想绕了,单向不停靠北新泾地铁站,不知道怎么想的。880改到了一座楼里地面的停车点,现在线路都被899给并掉了。551不再跨苏州河,留在了普陀区内。 看POV开头,196和880还停一起,我真快忘记了,都已经过去这么久。
松江有轨电车,还行 坐了一下全程,几个感受 1.客流:平峰客流挺少的。高峰客流很不错,顺通勤方向每趟都坐满还站不少人;逆通勤方向客流也可以,比如1号线从工业区回新桥新站路,这点比较难得。这个客流量的话,有轨电车相比快速公交18米,确实能少请不少司机的 记得有个表,哪些有轨电车客流量符合标准了,其实全国总共也没几个,松江有轨电车是在的 2.速度:最高速度60,平均速度18。地铁平均是30+,高峰期公交平均也就10出头一点。我觉得还有提升空间的,专用道护栏里面没必要限60。 3.效率:在进出站台的时候刷卡,上下车效率很高,这点不错。其实71路也该这样的 4.专用道:对道路影响比较大,民益路堵车很严重,三新路地道也要让出来两车道。还有混合车道的,私家车不是很敢开,有轨电车也要等,广富林路拓宽一下给弄成专用得了 5.幻想时刻:如果T1贴着铁路,直接通到莘庄地铁站,那客流量真的起飞了吧。就是实践起来的话,审批、环评、设站、莘庄站的搭建会很麻烦,说不定还要建隧道了,只能停留在幻想。 用来吸引旅游也是不错的,不知道普通人有没有坐有轨电车体验一下的想法。
有哪些新线路分流的例子 A线路一直很挤,B线路开通之后,A线路一下就好很多,有因果关系。 15通车后的7北;15通车后的1莲花路站 还有哪些呢,主要是这个因果关系有点难确定,可能也有工作岗位、地区兴衰的影响。
有哪些名字不改,线路爆改的 改配套:71路,改成了左侧上车有专用道的中运量。748路也类似,缩线加走一部分71路专用道 改路径:莲枫专线,从新桥上高速,改成了新浜上高速,首末站倒是基本没变。闵行12路从朱行上徐浦大桥,改成绕行机联景洪路站,走银都路隧道 改长度: 1)缩线大师:180,从莲花南路骨干线,到15通车后的纯定班短线。978,多次调整成了跨区域短线。南南线,从南汇改到申迪南路 2)成为骨干线:像95、51,设站也会有不少调整 3)环直互改:松江50路原本是环线单向调度,后来改成双向调度的往返线了
DZ钱梅线,17:30班次没人啊 钱梅是直接核定沪金-申嘉湖了吧,经常看到。刚才路过一辆17:30的班次,看了下一个人都没有,这也太夸张了。 是不是班次时间不对,五点下班的话,走到地铁站坐上地铁再到锦江乐园下来,这也不止半小时了。直接保留18点班次,17:30改成18:30更合适吧? 还是说一直就没什么人坐?
事故考古:14年一乘客死在沪朱高速快线上 简单概括一下。当事人是连续上了三个通宵,中间才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又上班去了。上车在座位上睡着了,正好座位在后门前面,躺着不容易被发现。 售票员终点站前就自己下车下班了。当事司机交接班也没注意到,下一班红灯回去看,才发现有个人。以为是睡着了,也没有去叫醒。之后都多次尝试叫醒,但是没有成功。当事人的妻子也是出门没带手机,耽误时间了没及时联系上他。 乘客就这么心源性猝死在了车里。判的是公交公司承担40%责任,赔了40万。没有做到规定的一程一检,售票员提前离开运营车辆。 视频链接我放评论区第一条。比较难评。公交公司是没有做到位;但是这个加班方式,早晚的事,身体是自己的。
原17号线与曾经的5号线北延 原来17号线规划是莘庄到南翔,后来编号17给了青浦的线路。那么这个17号线问题出在哪了呢,大部分线路在闵行段,从虹桥到莘庄。是线位问题吗,毕竟15和18也是21年底的事,外环外的切线优先级肯定低,等想造了就到市域线时代了? 5号线北延呢,毕竟原来主要高架站台,唯一地面站莘庄前后也足够长,弄个8C也不是问题,其实可以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莘庄这么拐了一个弯吧,站台后面就是折返线了。如果最初就能像15的上海南站这个走位,基本北延就没问题了? 对莘庄地区比较理想的其实是5北,弄个8C,站点稍微密集一点,对沿线帮助比较大。七莘路客流更适合地铁站距。
13拆还有必要吗 当时13想拆分,第一大问题就是西二旗站的全体换乘。现在昌平南延也通了,西土城能换10,蓟门桥能换12,未来还可以昌平-9贯通,13压力已经下来很多了。 还有13A加站,一边是19号线走穿城快线,一边是13A西段加了好多站,旅速有望和8号线一桌。现在的一线地铁其实已经过了基本覆盖的阶段,应该像19一样追求速度了,而不是按着全车人站站乐。8B利用率长期看也难说,制定13拆当时还是北京常住人口高增长阶段,17年之后甚至开始微降了。 我一直不喜欢13拆,除了对于老线路的情感之外。直接新建一条线路,多一次换乘就行,网格型的线路图本来就是这个属性。不如一步建立北部的横向切线进一步分流,特别是15已经卡在西口了,而不是局限于把13给拆了。拆分的建设周期过于长了,18年开始招标拆分,到现在六年半了,其实没用上什么,如果造新线早就用上了,至少能用上一部分。
定制宇宙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定制刚出的时候还觉得挺好的,有些固定时段的需求,比如上学放学、上下班直达,开条定制线路,成本低也灵活。 现在定制太多了,有些线路我都看不出是给谁坐的,不少线路实际上也没什么人坐。价格上更是夸张,中长距离直达,直接收3元问题不大,但是现在10公里以内还有收3块的。更是有人数满了开线的,如果人多为什么要预约,如果人少为什么要开线。很多人(年龄分布很广)乘车码都不知道在哪,你让他们预约吗。而且定制也是随便动,本来班次直接给调时间(比如普南线),跟金铁一样大改时刻表谁受得了啊。 运椅子+价格不合理+预约制+随意改动。这几个问题综合起来,导致定制的执行效果比较成迷,搞不好整体效益是负的(总客流比上所有成本,定制线又不像传统公交需要做覆盖的)。
一些城市无法造地铁,公交如何补位呢? 审批更严格之后,不少城市就不让造地铁了,甚至建造的部分都要拆除。那么公交如何补位呢,上海的71/奉浦快线/松江有轨电车,对那些城市有没有参考意义,还是学不了一点? 71路 中运量:平均时速能在17-18,对公交来说算是很强了,高峰期也差不多维持这个速度,还是很不错的。还有支线进入的同台换乘。但是能否建设比较看有没有合适的线位,它正好是利用高架下面,站台就可以做比较大,像沪青平段站台就受限制了。 奉浦快线 快速公交:本身也是郊区,开始几个站距很大,再结合专用道。平峰50分钟附近,高峰各种情况加上非专用道堵车,大概60分钟。时速21-24,效率挺高的,地铁均速慢的也才31(12号线)。这个我感觉是可学的,找干路划专用车道再设大站距加快速度。大居多设站配合导入居民。并且站外刷卡提升效率。如果沈杜公路出站口有条件加大点就更好了。 松江有轨电车:可以算是地铁的“平替”?单列车的载客量大不少,并且真的有轨道了。均速16附近,其实就一般了。不过沿线客流倒是还不错。如果速度能提起来,整体思路也是值得学习的?就是部分线位设在了本就很窄的路上,直接剩双向两车道了,过于夸张 三者对公交来说,属于都挺不错(能解决高峰堵车问题就好太多了),但是对补位地铁可以说是还差挺远的,没有地铁就是没有地铁,厦门那个快速公交也是造不了地铁改的。
横向的切向线 南北向的切向线有15和18了,这两条线的特点是,紧贴四号线,减少进入市中心的换乘,连接纵向的居住-工作需求。但是横向类似的切向线一直没有。是不是被既有线路影响了。 北部,8号线东西走向挡住了北部切线的线位,20号线在快到虹口足球场之前得向北大拐弯避免与8功能重复。南部则是7、13、11连续选择东西走向,而南部切线没有线位,但是这些线没覆盖的地方需要,必须上海南站-东体。 实际上留出线位造类似15、18的东西切线会更好?而不是浦东去上海南站,要么公交,要么11/13/7换1,很多不必进4号线内的客流全带进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北部,长期一条横向切线都没有,只有8的东西走向。东西通勤因为地面堵车,甚至是进市中心换一次地铁最快。18二期/20/宝嘉线重视程度都很低。
13路中运量会有西延伸吗 71路的很多客流来自虹梅路一片+航华,13路西边断在内环,客流真的能支撑起一个中运量吗。 有没有可能西边也延伸出去,沿着长宁路北翟路一路过去。如果只到中环区别不大,北边是苏州河,居民区也不多,一般不会过来坐车。 另外13路中运量要并掉哪些线路有确定吗,相关报道好少啊…
跳零思考:同一辆多级售票能刷两次吗? 或许只有沪闵路+七莘路有这样的问题。由于虹5没有小站,虹5更快可以开到虹4前面,跳零的等待时间很短,当然选择跳零。 因为目的地虹5没站,所以必须虹4收尾。但虹4先来,所以得4(第一段判断5超不过4,事实上也确实没超过)+5(超过前面的4)+4(坐同一辆车到达目的地)。 所以想到一辆多级售票车能刷两次吗?我记得以前252直接刷来回,司机没重启车,就刷不上。多级售票车好像有补票功能,就不计入换乘优惠,但是第二次上车理论上不算补票?如果真第二次上车会怎么刷,还是就算了。
一定要大环线吗 中环全长都70公里了,基于中环建设大环线就太复杂了。北京10号线圈很大了,也才57公里。 为什么不直接设计成四条放射线呢,井字形,扩大四个角再边缘的覆盖面。如果想拐弯的话自行换乘,规划的时候考虑好四个角的换乘预留。各种线位的改动也简单很多。 现在还说部分线位要拉到外环,越是这样,落地就越是遥远。
19可能不设计支线吗 直接凸字形绕到清河站再回来,相应站位再调整一下。或者清河部分由昌平线换乘来实现。 主支线真的很麻烦,北京是暂时没有。如果两边都高客流,很难增能。一边高客流的话,另一边班次被抽走,等车就很痛苦。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设计。如果清河站只是节假日人多倒是也行。
15来建5的南段更好 主要指望园路-平庄公路段。一个前提是24年前的数据,望园路和金海湖日进站小于5000,而5奉贤段18年底开通,当时已经五年了,说明配套没有建起来。 15从速度、运能、线网来看,对奉贤都更实用。5号线限速,而15号线南段都是大站距,更别说5号线先往西走对这段乘客来说绕了一下。6A即使被大交路,也强过6C太多。15换乘直接在上海南站有1和3,还有直接北上的工作机会,完全不再坐1,缓解1号线压力。南延伸可能性来看,15往南刚好对接大学城的假期大客流, 所以也就是两者时间相差太大,5号线和15号线奉贤部分大概相差10年,否则15号线来走望园路-平庄公路段更合适,5号线南段可以导入另一个开发区。不过感觉奉贤也愿意给新城这么造个双轨交,只能说5号线奉贤段开晚了。
71路一辆车故障 还就被我遇到了,坐71区间车,前面71路长车故障。华山路站全是人,直接上车站满。上完之后71区间先是慢慢倒车,变道从外面绕过去了。 这辆区间车路过的站台都不少人留在站台上,不过问题不大,71路长车就在后面一站。 解锁成就:71路超车。所以这车是遇到什么问题了,乘务员都下来了,没看出来。
露虹957路:居民区里弯绕进城,高客流线路 1.弯绕线位:进城的好线位基本都被市里的公司拿下了,957算是不同的选择,专门路过交通不太方便的居民区 2.速度挺快:空气门比较干脆,超车变道这些很果断。一般能60+,路口限速相对松一些。右转必停不用完全刹停。减速也会提前,不太会急刹。整体水平是很高的 3.全天高客流:这样的线位显然老年人是很多的,主打一个2块钱去徐家汇/中山医院,平峰客流也不错,下午也有10分钟的间隔,算很不错的间隔了,特别是考虑私企的话 4.错位竞争:不知道为什么,附近市里的线路只到体育馆,也没想办法停一辆(157/718选一个)到徐家汇,其实徐家汇才是大家第一个目的地,这部分客流就被957拿到了。梅陇地区是竞争不过218的,它直达打浦桥 5.高客流点:汇成新村附近,因为上一条原因,再加上去龙川路也要走,这一站就能占到3成客流 6.单向调度:中山医院的终点站,基本是到了过一会就走的。而外环路起点,会提前5-7分钟到,停到出发时间再开 7.只坐一站:有不少只是映象阳城往返外环路地铁站,就一站一天多刷2块钱。如果是我的话,等车加开车时间,早走到了 8.不惧地铁:957这样的弯绕线位是很稳的,地铁很难有影响,可以长期营收。隔壁号码的956和958过于笔直,容易被地铁降维打击 9.三个车型:同时存在156同款旧车,最后一排中间还有座位的,一共五个座,很少见了。还有万象新车也比较常见。申沃的新车是最少的,露虹就没几辆这个车 10.两辆一组:也是一种规律了,固定间隔的话,一开始第一辆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堵车、高客流来了,导致和前车甩开距离,攒的乘客就更多,被前车甩更远。后车因为前车被动往后了,乘客少就开的快,导致两车很近。同时每一组之间隔开很远。这个问题貌似是无解的,靠很近的第二辆乘客会很少,相当于白开了 11.换乘报站:会有本站能换乘轨道交通几号线的报站,金球也有,都可以学一下的,避免有乘客问司机,就不太安全
同公司有没有规定线路让行 松江的,125路和153路,经常会让松莘、松莘B超过去。几条线路的车应该是速度差不多的。或许是公司规定了? 奉客应该是没规定,852经常超海航超海沈的。其实应该让852的司机和车去跑海沈,这样符合海沈的快速直达性质。现在852虽然绕,但是开的快啊,实际上除了放学这些特殊时间段,比海沈没差多久,设定不合理。
有哪些和实际需求不符的小交路 比如大交路客流也很多,但是折返条件有限被迫设立了小交路。或者反过来,大交路人不多,但是设计的折返条件不匹配,只能更多大交路。 8号线信号升级之后是不是可以全部沈杜公路终点站了,客流特别是高峰是值得这么做的吧。现在东方体育中心的小交路,是因为沈杜公路后面的折返能力不足?
松江94为什么不改线配套地铁呢 松江94路,有两段走向比较神奇。 一个是九亭的枢纽,它不和反向一样绕一下九亭地铁站,那这段就没有接驳地铁的功能了,为什么不绕一下分流自家线路,松江44路人也挺多的其实。 还有泗泾地铁站附近,离的很近,不愿意绕一下去接上地铁站,加这一段两边的客流不就又上来了?186路也是这样,不愿意小绕一下。 所以为什么不呢,是故意的吗,其实不加车也可以这样做啊。
沪陈线和沪松线 坐186,有乘客和司机说要换沪松线在哪下。司机说沪松线没了,坐松江38路,在九干路下。 9号线其实07年底就开通了,沪陈和沪松还是坚持了十多年。所以为什么分别在20年和22年调整了,正好新冠导致客流下滑吗,还是财政不想补贴了。但是二司的上佘19年中就调整了。那是限速把人推向了地铁? 以前西区汽车站都是松江的红色车,现在每次过去就一两辆186,令人感慨。
199这个单向半环有必要吗 199往交大农学院方向,需要绕一圈去终点站,是把老92路的给接过来了。我观察了一下感觉没什么人啊,首先是199停沪松公路七莘路,离七宝地铁站挺远的,其次是联明路/中春路有87了,中谊路有735了。而且单向的也难谈上通勤。 其实直接路口调头进终点站就行?199路班次也不算多,好像没划禁止掉头就可以。
进城线路小操作 1.故意断开,倒乘一次才到 74区间改的190,不再去纪王了,如果想从纪王到中山公园,需要倒乘一次花3块 类似还有712断在田林路,198缩线断在体育馆 2.可以2元一部到,要配合绕行 都市路去徐家汇,712是设计好不到的,703能到但是春申路-莲花南路拐一下带上一车人 浦江到市中心,986能到,但是去上南绕一下 虹梅南路贯通线,729拐去吴泾绕了一下 其实两种操作还算合理,特别是第二个,客流不够线路没了更麻烦,绕一下多花点时间也能接受。第一个也是营收小技巧了,虽然会说是长线优化、避开堵点(也确实是) 如果沿线客流本身足够好,就可以2元直达不绕路,徐闵线又直又进城,还和地铁全复线,全靠周边开发程度高。
闵客的新车到了 纯路人,第一眼以为抛锚了,第二眼发现是送货现场,轮子系着然后牌照都没上。还就给我碰到了。
虹5客流比虹4好很多啊 非高峰期虹5客流好很多,虹4不少班次几乎没人了。间隔距离是虹5更大,但是开的也快,实际间隔和虹4差不多。 节假日和周末最后一天深夜,虹5特有的大客流,虹4完全没有这回事。 起点应该影响挺大的,虹4在东是飞机,虹5在西是火车,坐火车的大概率是更愿意选择公交的。
奉贤线应该要大段地下了,成本很高 闵行段新的浦业路太靠边了,如果是浦锦路,两边已经很多很多小区,那只能地下。 然后浦锦路到贤浦路之间,没有现成的干路,虽然企业为主,但是贴这么近造高架有点难度。 再是贤浦路,大居已经造好了,肯定也是地下。本身还有奉浦快线,要不影响它运营的前提下施工,贤浦路也没有很宽。 再拐到新的铁路奉贤站,就是5号线平庄公路的位置,这一片开发程度也还行了,拐弯难找一个斜穿的高架线位。 最后的金海公路高架应该问题不大,快到大学城入地就行。 这么高比例的线下,成本就很高了,别说市域线的规模远大于普通地铁。这么多预算,指望奉贤拿出来挺难的,不知道2030年前有没有希望,建好估计奔着2040去了。 要不先建一下闵行段吧,不过就到三林南也不解决通勤问题。能到东方体育中心就更好。
神秘的224路大站车 地图识别不出实时定位,随申行没搜出来线路。然后一晚上好像就四班,也没有挂表。车也不是停着开电显的,是过了点突然来一辆车,调度说这是大站车快点上,都上来之后直接就开了。 正好我去对面买东西记了一辆224车牌,比我大站车早出来半小时,最后一起到的终点站。大站车77分钟,普通车107分钟,速度优势确实不错。 内环太堵车了,本体2车道,上匝道2车道,并流就要半天,过天山路到西区汽车站那一小段应该是没权限走地面的,内环堵成那样肯定地面更快。 客流其实不多,不过周五晚上都去玩了,就参考价值不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