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pppooook
签名
关注数: 289 粉丝数: 223 发帖数: 24,188 关注贴吧数: 62
吕布vs英布 吕布战绩 1.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卓死后六旬,布亦败。将数百骑出武关,欲诣袁术。(败) 2.北诣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馀,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胜,合作,勇武表现) 3.太祖引军还,与布战於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馀日。/遂进军攻之。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未至营止,诸将未与太祖相见,皆怖。太祖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布相守百余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胜) 4.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布东屯山阳。二年间,太祖乃尽复收诸城,击破布于钜野。布东奔刘备。(败) 5.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余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布夜走,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败) 6.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胜) 7.术怒,攻布,为布所破。(胜) 8.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追至城下,布恐,欲降(败) 9.布用珪策,遣人说暹、奉,使与己并力共击术军,军资所有,悉许暹、奉。於是暹、奉从之,勋大破败。 於是暹、奉从之,勋大破败(合作击败张勋) 10.布遣人求救于术,自将千馀骑出战,败走,还保城,不敢出。术亦不能救。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太祖堑围之三月,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败) 吕布先后单独领兵击败刘备、曹操、袁术(最高光是打得曹操坠马狼狈不堪),合力击败张燕、张勋。多次被曹操击败,最惨的有被李催打得数百骑逃跑,还有就是兵败被擒杀。号位飞将,被比作老虎。勇武表现有击张燕时陷阵,惊退纪灵辕门射戟。先杀丁原后杀董卓天生反骨,曹操吸取了教训。与吕布类似就是英布,一对卧龙凤雏。
韩信的故事并不励志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品行不端的懒汉形象,到处蹭饭还因蹭不到而生气。(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韩信似乎没有这个概念,就南昌亭长而言没有供养韩信的义务,最后还被韩信恶意中伤,这里真得能反映韩信的三观不正) 韩信早年的生活潦倒原因在于自身(一、懒 二、品行不端)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相比较起来刘邦的励志一些,受秦朝暴政的影响(繁重的徭役),刘邦被迫逃亡最后起义,身在乱世有些无奈。 【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韩信背楚归汉的原因很滑稽:项羽没有直接免费的给韩信大官做(嫌官小了),类似韩信怨恨南昌亭长家没有继续免费让他吃饭。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韩信坐法当斩,被夏侯婴救下还经过推荐当了治粟都尉。可以说走了大运的韩信却要选择逃亡,还理直气壮的希望被任用(当大官) 韩信的一番操作把推荐人夏侯婴置于尴尬的地步(先秦旧例,被推荐的人犯了事,推荐人是要负责的),也是目无军纪,把军营当菜市场想走就走。 韩信能够上位靠得是攀附关系,这可不励志。
再论汉中对 入汉中的时候,汉军的情况: 【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逃亡的将领有数十人(一些不知名的将领,没有汉军高层逃亡),但是主动愿意跟着刘邦的人是更多的。(慕从者数万人) 【羽使卒三万人从汉王,楚子、诸侯人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这个情况综合下好像还赚了(主动跟着的人比主动逃亡的人多得多),情况没传闻中的那么糟糕。 【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萧何最先提出还定三秦,而且被刘邦认可了,那么韩信的再在汉中对再提定三秦就有跟风之嫌了。 没有任何汉军高层反对定三秦支持呆在汉中巴蜀的记载。那么来看看刘邦的本人的想法: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刘邦本人表示想东进,不想长期呆在现在的地方。 各种记载综合一下,韩信的汉中对就显得没传闻中的那么神了。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非敢亡,追亡者耳。”上曰:“所追者谁也?”曰:“韩信。”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嫚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王许之】 上述反映的是萧何为韩信说了一些好话,这就是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的依据,即使韩信不提汉中对刘邦也会搞登坛拜将(登坛拜将就是走一个过场,而汉中对是发生在这之后的对话) 而且韩信汉中对说的三秦可传檄而定和后面多处汉军与三秦军队交战的记载偏差很大。 顺带一提是有"韩信申军法"的记载,但这跟传闻中韩信改军制还是差别很大的。
曹、灌二人的发迹 【至河内,下修武,度围津,东击龙且、项佗定陶,破之。东取砀、萧、彭城。击项籍军,汉军大败走。参以中尉围取雍丘。王武反于外黄,程处反于燕,往击,尽破之。柱天侯反于衍氏,进破取衍氏。击羽婴于昆阳,追至叶。还攻武强,因至荥阳】彭城大败后,曹参顺手平定了几次叛乱(主观能动性很强),有序的撤回了荥阳,在众将中表现不俗。 【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击项羽之将项冠于鲁下,破之,所将卒斩右司马、骑将各一人。击破柘公王武军燕西,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连尹一人。击王武别将桓婴白马下,破之,所将卒斩都尉一人】也是彭城大败后不久,灌婴击败来势汹汹的楚骑于荥阳东(京索之战在荥阳南,不是同一仗),成为一个新星。 曹、灌二人还在定陶合力击败过一次龙且、项它。 【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楚骑来众,汉王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奉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可以说是彭城大败后曹、灌两人表现亮眼,被重用也是自然的,不是说非得沾某人的光。
王世充战绩 1.及杨玄感作乱,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兵江南以应之,自称将军,拥众十余万。隋遣将军吐万绪、鱼俱罗等讨之,不克。世充为其偏将,募江都万余人,频击破之。每有克捷,必归功于下,所获军实,皆推与士卒,由此人争为用,功最居多。 2.世充以兵拒之,保都梁山,为五栅,相持不战,乃倡言兵走,羸师示弱。让笑曰:"王世充文法小吏,安能领兵?吾令生缚取之,鼓行而入江都。"时百姓皆入壁,野无所掠,贼众渐馁,又苦栅当其道,不得南侵,即分兵围五栅。世充每日击之,阳不利,走还入栅。如是数日,让益轻之,乃稍分人于南方抄,留兵才足以围栅。世充知其懈,乃于营中夷灶撤幕,投方阵,四面外向,毁栅而出,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遁去,斩首万余级,俘虏十余万人。 3.炀帝以世充有将帅才略,复遣领兵讨诸小盗,所向尽平。? 4.十一年,突厥围炀帝于雁门。世充尽发江都人将往赴难,在军中蓬首垢面,悲泣无度,晓夜不解甲,藉草而卧。炀帝闻之,以为忠,益信任之? 5.时厌次人格谦为盗数年,兵十余万在豆子〈鹵亢〉中,为太仆卿杨义臣所杀,世充帅师击其余众,破之。 6.又击卢明月于南阳,虏获数万 7.又遣就军拜世充为将军,趣令破贼。世充引军渡洛水,与李密战,世充军败绩,溺死者万余人,乃率余众归河阳。时天寒大雪,兵士在道冻死者又数万人,比至河阳,才以千数。(败) 8.世充简练精勇,得二万余人,马二千余匹,军于洛水南。密军偃师北山上。时密新破化及,有轻世充之心,不设壁垒。世充夜遣三百余骑潜入北山,伏溪谷中,令军人秣马蓐食,迟明而薄密。密出兵应之,陈未成列而两军合战。其伏兵发,乘高而下,驰压密营,又纵火焚其庐舍,密军溃,降其将张童仁、陈智略,进下偃师,密走保洛口。 9.十月,世充率众东徇地,至于滑州,仍以兵临黎阳 10.四年二月,世充率兵出方诸门,与王师相抗,世充军败。因乘胜追之,屯其城门。世充步卒不得入,惊散南走,追斩数千级,虏五千余人。(败) 11.世充惶惑,不知所为,将溃围而出,南走襄阳,谋于诸将,皆不答,乃率其将吏诣军门请降(败) 补:12.世充率精兵三万阵于慈涧,太宗以轻骑挑之。时众寡不敌,陷于重围,左右咸惧。太宗命左右先归,独留后殿。世充骁将单雄信数百骑夹道来逼,交抢竞进,太宗几为所败。太宗左右射之,无不应弦而倒,获其大将燕颀。世充乃拔慈涧之镇归于东都(败) 13.九月,太宗以五百骑先观战地,卒与世充万余人相遇,会战,复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获大将陈智略,世充仅以身免。(败) 14.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败) 15.己未,越王侗使虎贲郎将刘长恭等帅留守兵,宠玉等帅偃师兵,与世充等合十馀万众,击李密于洛口,与密夹洛水相守。炀帝诏诸军皆受世充节度。 壬寅,王世充夜渡洛水,营于黑石,明日,分兵守营,自将精兵陈于洛北。李密闻之,引兵渡洛逆战,密兵大败,柴孝和溺死。密帅麾下精骑渡洛南,馀众东走月城,世充追围之。 16.密自洛南策马直趣黑石,营中惧,连举六烽,世充释月城之围,狼狈自救;密还与战,大破之,斩首二千馀级。(败) 王世充巅峰期是讨伐孟让起义军,斩首万余级,俘虏十万人。 最大败仗是洛水之战,逃到河阳时只有千余人了。
驳斥韩信带新兵论 网上吹得最响的就是韩信经常带新兵的理论,这个是韩信的重要吹点之一。 汉的发迹起点刘邦沛县起事,这个时间段可以说刘邦的队伍充斥着新兵,从上到下都缺乏军事经验(刘邦之前做过亭长,曹参做过狱吏,周勃吹萧,樊哙是屠户。在起事之前,骨干成员都没有从军入伍的记载,连基层的小军官都没当过)。 韩信加入汉集团正式刘邦刚入汉中的时候,此时刘邦手上有一只经过秦末三年战火考验的军队,还有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郦商可以单独略地拿下汉中郡,樊哙、周勃、曹参砍人或先登经验丰富,也能指挥一些战斗,灌婴也不算新人了)。 韩信北伐有这些经验丰富的军官可以直接选择取用,比最初刘邦两眼抹黑得探索还是要轻松些的。 【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这段里韩信收兵指收拢兵力,不是所谓的招新兵。 【卒不许羽,而遣沛公西收陈王、项梁散卒】刘邦这个也是收拢兵力。 【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信为相国,发赵兵未发者击齐】这个最后一句指发动赵兵中没有出发的人攻击齐国。简单概括就是"发兵"。 原本的也没有招兵的意思。 【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韩信把士大夫比喻成市人,至于到底是不是巿人是另一回事。而且这也仅只是一面之词。
项羽军事生涯战果数据(胜仗部分) 1.会稽起义(从记载来看是项梁策划,但实际成为个人武力秀) 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2.雍丘之战_(合作) 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雝丘,大破秦军,斩李由。 3.巨鹿之战 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4.彭城之战 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反遇楚军,羽常置军中以为质。诸侯见汉败,皆亡去。塞王欣、翟王翳降楚,殷王卬死 5.荥阳之战 羽亨周苛,并杀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 6.殷墟迫降 约未成,羽使蒲将军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邯使使见羽,欲约。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羽乃与盟洹水南殷虚上。 大鱼数据 一、君主 韩王信 二、高级将领 王离、殷通(会稽郡守)、李由(三川守)_合作、章邯(迫降)、周苛(御史大夫)、司马卬、孙赤 二、次级将领 苏角、涉间、枞公、纪信 注:虏获太公、吕后作为人质 首虏数据 彭城直接杀死和溺亡的合计20万 巨鹿和彭城合计破敌96万(破敌数倒是很高的) 殷墟迫降20万 注:巨鹿后期有其他诸侯参战加入
刘邦生涯战果数据统计(胜仗部分) 1.薛县之战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泗川郡守壮) 2.雍丘之战 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与秦军战,大败之,斩三川守李由(三川郡守李由)合作 3.宛城之战 七月,南阳守齮降,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 (南阳郡守齮)迫降 4.蓝田之战 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   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子婴投降) 5.陈仓至废丘 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战好畤,又大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如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地(章邯战死) 6.河內之战 三月,汉王自临晋渡河。魏王豹降,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卬 7.汜水之战 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 8.易下之战 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将征之。   九月,虏荼。 9.铜鞮 七年冬十月,上自将击韩王信于铜鞮,斩其将。(王喜) 10.会缶之战 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军于会缶。布走,令别将追之。 11.阳夏和陈下 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 /从击项籍军陈下,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虏将八人 大鱼数据 一、君主 子婴、章邯、司马卬、藏荼、英布 二、高级将领 曹咎(大司马)、泗川郡守(壮)、南阳郡守(龄)、三川郡守(李由)_合作。司马欣、董翳 三、次级 王喜(韩信将领)、楼烦将十人。 首虏数 俘虏4000人。
部分名将战绩争议归属问题 1.丹阳之战 【明年,(赢疾)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 【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丐,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赢疾和魏章都参与了丹阳之战 2.华阳之战和攻取60余城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馀。】 参与攻取魏地60余城的有魏冉、白起、司马错 【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 参与华阳之战的有魏冉、白起、胡阳。 上述魏冉级别最高(相国),主将恐怕要算他头上,这对白起是十分不利的。 3.定三秦与京索之战 【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战好畤,又大败,走废丘】 【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 刘邦作为君主有指挥优先级,这对韩信是十分不利的。 4.东阿与濮阳之战 【沛公与项梁共救田荣,大破章邯东阿。田荣归,沛公、项羽追北,至城阳,攻屠其城。军濮阳东,复与章邯战,又破之。】 项羽和刘邦多次合作打仗,东阿和濮阳两败章邯,其中东阿当以项梁为主将,濮阳则归属不明。 5.钟离之战 【五年,魏托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 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诏景宗顿道人洲,待众军齐集俱进】 "韦虎"受曹景宗节度,但曹实在是不太出名。
刘邦军事生涯大战役盘点 我说刘邦军事能力比陈余和龙且厉害,有人不信那我就列举史料说明。 刘邦主导的大战役盘点: 1.蓝田之战 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 (选取了西进入秦的标志性战役)此战是秦军最后的顽强抵抗,之后子婴投降,秦朝灭亡的收尾由刘邦完成。 2.陈仓之战 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战好畤,又大败,走废丘。 (陈仓之战是还定三秦的关键战役,收尾水淹废丘也由刘邦完成,雍国灭) 3.河内之战 下河内,虏殷王卬,置河内郡 (虏司马卬,灭殷国) 4.彭城之战(败) 羽闻之,令其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从鲁出胡陵,至萧、晨击汉军,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 (严重的大败) 5.荥阳之战(败) 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 6.成皋之战(败) 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宿小修武 7.汜水之战 汉果数挑成皋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数日,大司马咎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 (诱敌深入、半渡而击,逼杀大司马曹咎、司马欣) 8.固陵之战(疑似平手) 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破钟离昧军固陵 9.易下之战 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破之易下 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将征之。   九月,虏荼 (灭国擒主) 10.铜鞮之战 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其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 (韩王信败走匈奴) 11.晋阳之战 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兵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复破之/击韩信胡骑晋阳下,破之,下晋阳。/上从晋阳连战,乘胜逐北 (大破韩匈联军) 12.白登之围(败) 至楼烦,会大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用陈平秘计得出 13.会缶之战 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军于会缶。布走,令别将追之。汉别将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斩布番阳。 (击败并在追逃中杀死英布,淮南国灭) 大战役13场4败1平8胜。这个战役基数很高了,项羽和韩信合计大战役14场左右,战国时期的赵奢、乐毅大战役分别也就是一场。
项韩战略得失概述 一、项羽 1.【羽谓宋义曰:“今秦军围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国必矣。】项羽提出主动出击并与赵军配合破秦。陈余、宋义、田荣等各国大佬都是"不愿意主动出击"这类消极的观点(实际行动也是),项羽用实践验证了他说的话可行。战略加分项。 2.【羽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羽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降卒,系虏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所过残灭。齐人相聚而畔之。于是田荣弟横收得亡卒数万人,反城阳。羽因留,连战未能下。】 项羽在齐地大破坏使齐地反叛,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汉军趁机攻入彭城),战略扣分。 3.【辕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息。使韩信等得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息,复与之战,破之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   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项羽被放风筝了,浪费了宝贵时间。战略扣分。 4.疑似扣分项:【十二月,布与随何间行归汉。汉王分之兵,与俱收兵至成皋。 夏四月,项羽围汉荥相】项羽围攻荥阳的时间过晚了,不知是何原因(此时汉军在北方扩张) 二、韩信 1.关于汉中对:【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刘邦本人的观点也是东进,他并不反对。韩王信提出了东进,萧何最先提出了还定三秦,那么就显得淮阴韩信的汉中对不那么突出。而且汉中对里提出的三秦可传檄而定与后来实际的战况偏差很大(若汉军在定三秦中出现败仗,汉中对反倒会成为战略扣分项)目前来看汉中对既不加分也不扣分。 2.【信遂虏豹,定河东,使人请权王:“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韩信提出的战略迂回,实践上成功了。战略加分项。 3.疑似扣分项:【会汉使郦食其往说王广及相横,与连和。横然之,乃罢历下守备,纵酒,且遣使与汉平。韩信乃渡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菑。王广、相横以郦生为卖己而亨之】 韩信贪功背刺盟友齐国,坑死了郦食其,使汉北方军陷入齐地战事无法尽快南下支援刘邦的正面战场,使战略合围时间推迟了一年,是不顾全大局的表现。刘邦要是在这段时间内战死了肯定要算韩信战略扣分的(实际上刘邦在广武山中箭遇险,汉军差点崩盘了) 综上所述,韩信战略好一些,但也不如传闻中那么完美。
项羽战略决策之安阳对 【羽谓宋义曰:“今秦军围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国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击轻锐,我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我。”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佷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令者,皆斩。”遣其子襄相齐,身送之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并力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属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私,非社稷之臣也】【使张黡、陈释往让馀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胡不赴秦俱死?且什有一二相全。”馀曰:“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俱死,如以肉喂虎,何益?”张黡、陈释曰:“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后虑!”馀曰:“吾顾以无益。”乃使五千人令张黡、陈释先尝秦军,至皆没】 【项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项梁使使趣齐兵共击章邯。荣曰:“楚杀田假,赵杀角、闲,乃出兵。”楚怀王曰:“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谊。”赵亦不杀田角、田闲以市于齐。齐王曰:“蝮蠚手则斩手,蠚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田假、田角、田闲于楚、赵,非手足戚,何故不杀?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齮龁首用事者坟墓矣。”楚、赵不听齐,齐亦怒,终不肯出兵。】 楚主将宋义观点:不主动出击坐收渔翁之利。 项羽的观点:主动出击与赵军配合破秦。 陈余的观点:推辞不救援 张黡、陈释的观点:主动出击但失败了(有兵力不够的原因) 田荣的观点:很早就表态不肯主动攻击秦军章邯部。 其余诸侯的行为:坐壁上观。 最后以实际结果证明了项羽决策的正确而且执行力好。通常被人诟病战略短板的项羽也是有战略决策正确的亮点的。
韩信说的话不一定都符合事实 【秦民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户知之。王失职之蜀,民亡不恨者。今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这是韩信在汉中对所说的三秦可传檄而定,那么实际情况是: 【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攻下辨、故道、雍、斄。击章平军于好畤南,破之,围好畸,取壤乡。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破之。复围章平,平出好畤走。因击赵贲、内史保军,破之。东取咸阳,更名曰新城。参将兵守景陵二十三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 【沛公为汉王,赐商爵信成侯,以将军为陇西都尉。别定北地郡,破章邯别将于乌氏、栒邑、泥阳,赐食邑武城六千户。】 【还定三秦,别击西丞白水北,雍轻车骑雍南,破之。从攻雍、斄城,先登。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级,虏二十人,迁为郎中骑将。从击秦车骑壤东,却敌,迁为将军。攻赵贲,下郿、槐里、柳中、咸阳】 【从定三秦。别西击章平军于陇西,破之,定陇西六县,所将卒斩车司马、候各四人,骑长十二人 【诸将拔北地,虏雍王弟章平】 以上反映了三秦军队在多地多次抵抗汉军发生了战斗,三秦军队还组织过反攻。尤其是章平辗转多地抵抗直至被俘。(章平在内史郡、陇西郡、北地郡都有与汉军交战的记载) 【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战好畤,又大败,走废丘】 章邯退守废丘坚守了一年然后才被水淹破城。 【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 塞王司马欣在首都被攻下后才投降。 【襄平,兵初起,纪成以将军从击破秦,入汉,定三秦,功比平定侯。战好畤,死事。】汉将纪成在好畴战死。 【别之河内,击赵贲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以前的三秦将领赵贲加入赵军继续与汉军作战。 什么叫传檄而定给一个样版【河南王申阳降,置河南郡】刘邦之前打不下的洛阳以及荥阳、成皋直接被收入囊中,很惊喜的收获。
秦末楚汉之际的速决战 一、临济之战【秦将章邯围魏王咎于临济,急。魏王请救于齐,儋将兵救魏。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楚军,杀儋于临济下。】【章邯遂击破杀周市等军,围临济】 典型的围点打援,大破齐、楚、魏,一个晚上决出胜负,齐王田儋(这个是明确的当晚在战斗中阵亡)、魏相周市阵亡,魏王魏咎自杀。 二、定陶之战【项梁再破秦军,有骄色。宋义谏,不听。秦益章邯兵。九月,章邯夜衔枚击项梁定陶,大破之,杀项梁。】 一个晚上打赢,项梁阵亡(当夜阵亡)。 章邯一人打赢了两场速决性战役,时间都是在晚上,很特殊的夜战。 三、彭城之战【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卻,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塞王欣、翟王翳降楚,殷王卬死】 从清晨到中午,一个上午决出胜负(从萧县到彭城),然后两次大的追击【穀、泗水 雎水】造成大量杀伤,但将领斩获有些不足。 四、井陉之战【汉遣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馀泜水上,追杀赵王歇襄国。】【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故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日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水上。今足下虏魏王,禽夏说,不旬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陈余(代王)和赵歇(赵王)都是在追逃过程被杀或被抓。在人物对话中所说的是一天内决出胜负的 (古人对话往往比较浮夸不属实可参考性较低这算一点小问题)
巨鹿之战形势 (引用史图馆地图,巨鹿之战当月形势图)与战国版图相比,齐、燕大致还维持着原有版图,赵残了,楚大残,韩魏几乎不存在了,当然南方多了些越人政权(这些地盘开发程度低,人口少) 【(十二月)羽大破秦军巨鹿下,虏王离,走章邯。】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自烧杀。】 【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卒存钜鹿者,楚力也。】 参战的义军方面有楚、赵、燕、齐,楚军单独完成了关键的两步(击退章邯部且分割秦军两个军团,断王离部粮道),后续合围王离由四军完成。 功分的话楚七,赵、燕、齐三(这三里赵军作用最大,毕竟前期牵制王离部)。 【初。宋义与项羽将五万。距秦三将。当王离与羽大战时。精兵四十万众。并章邯军故也】只有楚、秦两军有具体兵力数据。” 【七月,南阳守齮降,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还攻胡阳,遇番君别将梅鋗,与偕攻析、郦,皆降。所过毋得卤掠,秦民喜。遣魏人甯昌使秦。是月,章邯举军降项羽,羽以为雍王。瑕丘申阳下河南。】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羽,欲约。约未成,羽使蒲将军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邯使使见羽,欲约。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羽乃与盟洹水南殷虚上。】 项羽坚持完成收尾工作,经过半年对峙(时有冲突),最终迫降章邯。同月刘邦迫降南阳守,申阳下河南。
对比李世民伐薛仁果和刘邦征英布 一、两者都是国力碾压局(引用了史图馆地图)相比较而言刘邦征英布体量优势更大。 二、李世民光主动相持拖时间就用了六十多天(拖到薛军粮尽)而且先玩得防御。刘邦主动出击一个月内结束战事.进攻比防御难,主动速战对比拖时间拼后勤,明显刘邦表现更优。 【秦王世民至高墌,仁果使宗罗睺将兵拒之;罗侯数挑战,世民坚壁不出。诸将咸请战,世民曰:“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恃胜而骄,有轻我心,宜闭垒以待之。彼骄我奋,可一战而克也。”乃令军中曰:“敢言战者斩!”相持六十余日,仁果粮尽,其将梁胡郎等帅所部来降。】 【秋七月,淮南王布反。   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军于会缶。布走,令别将追之。 汉别将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斩布番阳。 周勃定代,斩陈豨于当城(布旧与番君婚,故长沙哀王使人诱布,伪与俱亡走越,布信而随至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遂灭之)】 刘邦打垮英布在一个月内结束,英布死亡也在当月。同一个月周勃斩陈豬那么刘邦不可能带走全部机动兵力还得留一些给周勃。 三、对抗强度: 两军并未正式交锋前,薛军就有人投降。唐军交手打垮薛军宗罗喉斩首数千。薛仁果在城下列阵准备打一仗又有人主动投降,他被吓得躲进去想守城。又是主动投降的人太多,守城只坚持了一天薛仁果不得不投降。唐军以接收投降为主,打仗为辅。 【相持六十余日,仁果粮尽,其将梁胡郎等帅所部来降】【罗侯士卒大溃,斩首数千级】【仁果陈于城下,世民据泾水临之,仁果骁将浑幹等数人临陈来降。仁果惧,引兵入城拒守。日向暮,大军继至,遂围之。夜半,守城者争自投下。仁果计穷,己酉,出降;得其精兵万馀人,男女五万口】 按史料所述英布所部没有大面积主动投降的记载,是实实在在的被打垮然后被追杀而死。 四、对手水平。英布至少不弱于薛仁果吧。
李世民和项羽作战风格是完全不同的 反驳知乎遥公。 李世民主流打法是防守反击,中间用些断粮手段。 比较依赖城池和壁垒作为依托先防御,主动拖时间消磨对方的锐气,并用国力(后勤)拖垮对面,然后再反打一波。 【秦王世民至高墌,仁果使宗罗睺将兵拒之;罗侯数挑战,世民坚壁不出。诸将咸请战,世民曰:“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恃胜而骄,有轻我心,宜闭垒以待之。彼骄我奋,可一战而克也。”乃令军中曰:“敢言战者斩!”相持六十余日,仁果粮尽,其将梁胡郎等帅所部来降。】这是第二次浅水原之战,坚壁不战拼消耗拖垮对面的意图很明显。 【秦王世民与刘黑闼相持六十馀日。黑闼潜师袭李世勣营,世民引兵掩其后以救之,为黑闼所围。尉迟敬德帅壮士犯围而入,世民与略阳公道宗乘之得出。道宗,帝之从子也。世民度黑闼粮尽,必来决战,乃使人堰洺水上流,谓守吏曰:“待我与贼战,乃决之。】李世民在刘黑闼手上吃过亏,还是用老办法拖时间拖到对面粮尽在决战。 【窦建德迫于武牢不得进,留屯累月,战数不利,将士思归。】李世民的代表作虎牢关之战也是有一座坚城作为依托。 项羽的主流打法就是主动进攻!进攻!进攻! ,还是速战快攻。不依赖壁垒和城池,不用主动拖时间不会刻意去拼国力(后勤)消耗。 【十二月..羽大破秦军巨鹿下,虏王离,走章邯。】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按《汉书》记载,巨鹿、彭城都是一个月内打完了。彭城关键性的战斗只持续了一个上午(从清晨到中午),刘邦攻入彭城以及项羽从城阳出发打回彭城都是同一个月内的事,节奏很快。 项羽也打过持续时间较长的仗(殷墟对峙半年,荥阳围城三个月),但他属于主动进攻方,没有刻意拖时间。 李世民那种拖时间拼后勤打法不适合项羽,因为项羽经常后勤状态没对面好。 比如巨鹿【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钜鹿。钜鹿城中食尽兵少】 比如固陵【时,汉关中兵益出,食多,羽兵食少。】【五年,汉王进兵追羽,至固陵,复为羽所败。】
李世民和刘邦军事能力比较 先用白话文阐述,有需要的话再慢慢贴史料补充。本人不想引用任何名人评价,而是从实际表现着手。 一、两人军事生涯的起步。 李唐起兵之初自带根据地太原,兵力三万,且关陇贵族、皇亲国戚、地方大员三重威望buff,势力膨胀得很迅速。在军事生涯早期,李世民就可以和李建成并肩指挥十万人伺机夺取洛阳。刘邦早期实力很弱,所以从项梁处借兵五千才夺回被雍齿占的丰邑。 刘邦的起步相对李世民还是很难的。 二、政权对抗强度。 李世民打的王郑政权极其不得人心,史书中有多达二十多条郑国将领、城池不战而降的记录。可以做个比较刘邦西进入关中途中在多地遇到顽强抵抗(在开封、洛阳等大城市受阻不得不绕路)。 薛仁果的薛秦政权人心离散,未正式交锋前就有人投降,两军阵前有人倒戈,守城情况下有人倒戈(城只守半天就投了)。相比较而言刘邦对抗的三秦政权可以算抵抗顽强的。 三、作战模式比较 李世民打薛仁果、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刘黑闼都采取了防守反击、相持消耗(中间采取截粮道的方式)。论起国力碾压李世民也爱用。 刘邦西进入秦,对抗司马卬、三秦势力、英布、韩王信、藏荼、陈曦都是野战主动进攻(模式比防守反击更难),而且从不采取相持消耗的战法也赢了(对国力的依赖更小)。消灭司马卬势力用时一个月,英布、藏荼从反叛被打垮只经历了三个月(行军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在里面)。刘邦比李世民更喜欢速战速决。 四、作战次数和胜率。 作战次数是刘邦更多的,再结合胜率,大致持平。 五、对手质量。 打赢的对手里面,李世民对手质量普遍好些。 六、败仗。 刘邦有白登之围,李世民也被刘黑闼围困过。 刘邦早期有两次不利,李世民救援罗士信也失利。 刘邦跟项羽交手数次比较惨(彭城、荥阳、成皋、固陵),疑似陈下胜利。李世民一浅大败。 综合:一、二、三刘邦占优,四算持平,五李世民占优,主要是六败仗刘邦更多更惨,而且李世民有驻跸明确的战役级的以少胜多。综合而言,还是李世民更强些,但差距远没传闻中的那么大(强半档吧)
战役要素——士气篇 1.【薛仁果之为太子也,与诸将多有隙;及即位,众心猜惧。郝瑗哭举得疾,遂不起,由是国势浸弱】以第二次浅水原之战为例,薛仁果兵败士气因素是占主因的。 【相持六十余日,仁果粮尽,其将梁胡郎等帅所部来降。】粮尽是诱因,两军未正式交锋薛军就有人主动的不战而降。 【罗侯士卒大溃,斩首数千级。世民帅二千余骑追之,窦轨叩马苦谏曰:“仁果犹据坚城,虽破罗侯,未可轻进,请且按兵以观之。”世民曰“吾虑之久矣,破竹之势,不可失也,舅勿复言!”遂进。仁果陈于城下,世民据泾水临之,仁果骁将浑幹等数人临陈来降。仁果惧,引兵入城拒守。日向暮,大军继至,遂围之。夜半,守城者争自投下。仁果计穷,己酉,出降;得其精兵万馀人,男女五万口】 拥众十万的薛仁果在仅在损失数千人的情况下就崩溃了(薛仁果在城下列阵,因部下投降丧失了一战之力。又因为投降的人太多,丧失了守城的能力,坚持了不到半天)。薛军的表现就像纸糊的。 2.【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后方地盘被敌军占领,关羽军队不战自溃。 3.【刘黑闼攻魏州未下,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大军至昌乐,黑闼引兵拒之,再陈,皆不战而罢。魏征言于太子曰:“前破黑闼,其将帅皆悬名处死,妻子系虏;故齐王之来,虽有诏书赦其党与之罪,皆莫之信。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坐视其离散矣!”太子从之。黑闼食尽,众多亡,或缚其渠帅以降。黑闼恐城中兵出,与大军表里击之,遂夜遁。至馆陶,永济桥未成,不得度。壬申,太子、齐王以大军至,黑闼使王小胡背水而陈,自视作桥成,即过桥西,众遂大溃,舍仗来降。大军度桥追黑闼,度者才千馀骑,桥坏,由是黑闼得与数百骑亡去。】魏征的攻心之计发挥作用,刘黑闼率先逃跑的行为也致使军队人心崩溃。 4.【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糟糕的局势致使项羽心态坏了,也意味着楚军士气的瓦解。
详解第二次浅水原之战 对于李世民唐军而言: 1.场地:客场作战 2.作战模式:先是防守反击(主要阶段),后是围城(收尾阶段)【秦王世民至高墌,仁果使宗罗睺将兵拒之;罗侯数挑战,世民坚壁不出。】 3.数量:【仁果复围泾州,令感语城中云:“援军已败,不如早降。”感许之,至城下,大呼曰:“逆贼饥馁,亡在朝夕,秦王帅数十万众,四面俱集,城中勿优,勉之!】【贼众十余万,兵锋甚锐,数来挑战,太宗按甲以挫之】由人物口述中说李世民数十万。薛仁果十余万。 4.战果:【罗侯士卒大溃,斩首数千级。】 【仁果陈于城下,世民据泾水临之,仁果骁将浑幹等数人临陈来降。仁果惧,引兵入城拒守。日向暮,大军继至,遂围之。夜半,守城者争自投下。仁果计穷,己酉,出降;得其精兵万馀人,男女五万口。】[仁果粮尽,其将梁胡郎等帅所部来降。]战果尚可。 5.对手质量:薛仁果一般般了。 6.影响力:【举父子相继伪位至灭,凡五年,陇西平】 势力覆灭,陇西归唐。 李世民唐军所占有的优势: 1.后勤:【相持六十余日,仁果粮尽】通过国力拖时间消耗对手。 2.士气(人心):【薛仁果之为太子也,与诸将多有隙;及即位,众心猜惧。郝瑗哭举得疾,遂不起,由是国势浸弱。】【仁果粮尽,其将梁胡郎等帅所部来降。】 【仁果陈于城下,世民据泾水临之,仁果骁将浑幹等数人临陈来降。仁果惧,引兵入城拒守。日向暮,大军继至,遂围之。夜半,守城者争自投下。】 【仁杲勇而无谋,兼粮馈不属,将士稍离,其内史令翟长孙以其众来降,仁杲妹夫伪左仆射钟俱仇以河州归国。】 薛仁果不得人心,军队遇到一点挫折就成批投降。
详解洺水之战 场地:原本是李二来打刘黑闼,主场在刘黑闼。后来洺水城不战而降,成了刘黑闼攻城,主场又换成了李世民一方。 【洺水人李去惑据城来降,秦王世民遣彭公王君廓将千五百骑赴之,入城共守。二月,刘黑闼引兵还攻洺水,癸亥】 作战模式:先是打的野战有明显失利,最后改为防守反击在最终决战中取胜。 兵力:李世民部+罗艺部(数万人),刘黑闼(最终决战二万人) 战果:【军中高会。李世勣引兵逼其营,雅贤乘醉,单骑逐之,世勣部将潘毛刺之坠马;左右继至,扶归,未至营而卒。】【黑闼众大溃,斩首万馀级,溺死数千人】战果尚可。 影响力:【黑闼与范愿等二百骑奔突厥,山东悉平】河北地盘复为唐朝所有。 对手质量:刘黑闼强悍,对手上可明显加分。 唐军所占有的优势: 后勤:【黑闼数挑战,世民坚壁不应,别遣奇兵绝其粮道。】【黑闼运粮于冀、贝、沧、瀛诸州,水陆俱进,程名振以千馀人邀之,沉其舟,焚其车】 【黑闼城中粮尽,太宗度其必来决战,预拥洺水上流,谓守堤吏曰:"我击贼之日,候贼半度而决堰。】 唐军多线出击战略优势明显,刘黑闼无法兼顾后方多地的粮道。在最终决战时唐军占据后勤优势。 战役不足:【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世民恐王君廓不能守,召诸将谋之,李世勣曰:“若甬道达城下,城必不守。”行军总管郯勇公罗士信请代君廓守之。世民乃登城西南高冢,以旗招君廓,君廓帅其徒力战,溃围而出。士信帅左右二百人乘之入城,代君廓固守。黑闼昼夜急攻,会大雪,救兵不得往,凡八日,丁丑,城陷。黑闼素闻其勇,欲生之,士信词色不屈,乃杀之,时年二十。】【甲午,诸将复往逼其营,潘毛为王小胡所擒。】【秦王世民与刘黑闼相持六十馀日。黑闼潜师袭李世勣营,世民引兵掩其后以救之,为黑闼所围。尉迟敬德帅壮士犯围而入,世民与略阳公道宗乘之得出】李世民支援被阻挡,导致洺水城丢失,损失罗士信。局部交锋损失潘毛。李世民被刘黑闼反包围很狼 狈,由尉迟恭救出。李世民野战交锋是多次失利。
韩信为什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弗斩。与语,大说之,言于汉王。汉王以为治粟都尉,上未奇之也。】 【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嫚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韩信没立啥功,两次犯法(一次犯法当斩,一次当逃兵)不仅没有被追究,还两次升了官,尤其是第二次当上大将军了,可谓是人生赢家了,妥妥的关系户。 【信遂虏豹,定河东,使人请权王:“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王与兵三万人,遣张耳与俱,进击赵、代。破代】韩信选择相比较而言轻松的北方战线,刘邦也依了他,没有强迫韩信打正面战线。 【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而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伏后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寤,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遣张良立信为齐王,征其兵使击楚。】刘邦很生气,但还是答应了韩信的要求 韩信最后身死族灭,还落了个谋反罪名,可谓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窦建德战绩 1.绚兵益懈而不备,建德袭之,大破绚军,杀略数千人,获马千余匹,绚以数十骑遁走,遣将追及于平原,斩其首以献士达 2.建德率百余骑亡去,行至饶阳,观其无守备,攻陷之,抚循士众,人多愿从,又得三千余兵 3.建德觇知之,自率敢死士一千人袭击世雄。会云雾昼晦,两军不辨,隋军大溃,自相踏藉,死者万余,世雄以数百骑而遁,余军悉陷。 4.于是建德进攻河间,频战不下。其后城中食尽,又闻炀帝被弑,郡丞王琮率士吏发丧,建德遣使吊之,琮因使者请降,建德退舍具馔以待焉。 5.其亚将魏刀儿代领其众,自号历山飞,入据深泽,有徒十万。建德与之和,刀儿因弛守备,建德袭破之,又尽并其地。 6.建德称善。即日引兵讨化及,连战,大破之。 7.化及保聊城,建德纵撞车抛石,机巧绝妙,四面攻城,陷之。建德入城,先谒隋萧皇后,与语称臣。悉收弑炀帝元谋者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集隋文武官,对而斩之,枭首辕门之外。化及并其二子同载以槛车,至大陆县斩之 8.攻陷洺州,虏刺史袁子干 9.九月,南侵相州,河北大使淮安王神通不能拒,退奔黎阳。相州陷,杀刺史吕珉 10.又进攻卫州,陷黎阳,左武卫大将军李世勣、皇妹同安长公主及神通并为所虏。 11.尝破赵州,执刺史张昂、邢州刺史陈君宾、大使张道源等,以侵轶其境,建德将戮之。 12.九月,建德自帅师围幽州,艺出兵与战,大破之,斩首千二百级。(败) 13.艺兵频胜而骄,进袭其营,建德列阵于营中,填堑而出,击艺败之。 14.四年二月,建德克周桥,虏海公 15.建德少却,秦王驰骑深入,反覆四五合,然后大破之。建德中枪,窜于牛口渚,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生获之。(败) 补:16.先是,建德陷景城,执户曹河东张玄素,将杀之,县民千馀人号泣请代其死 17.六月,庚子,窦建德陷沧州 18.辛丑,李艺破窦建德于衡水(败) 19.郎楚之至山东,亦为窦建德所获,楚之不屈,竟得还。 20.窦建德攻李商胡,杀之 21.初,王世充侵建德黎阳,建德袭破殷州以报之 22.壬辰,燕郡王李艺又击窦建德军于笼火城,破之。(败) 23.窦建德陷管州,杀刺史郭士安 24.又陷荥阳、阳翟等县,水陆并进,泛舟运粮,溯河西 注:窦建德与李艺的多次交锋记载略混乱。
详解虎牢关之战 对于李世民的唐军而言: 作战模式:防守反击 数量:【窦建德陷管州,杀刺史郭士安;又陷荥阳、阳翟等县,水陆并进,泛舟运粮,溯河西上。王世充之弟徐州行台世辩遣其将郭士衡,将兵数千会之,合十馀万,号三十万,军于成皋之东原,筑宫板渚,遣使与王世充相闻。】以夏军为主导的联军十余万。 【通等又请解围据险以观其变,世民不许。中分麾下,使通等副齐王元吉围守东都,世民将骁勇三千五百人东趣武牢。】【窦抗引兵击之,战小不利。世民帅骑赴之,所向皆靡。】 唐军兵力:中分洛阳围城部队(含3500先锋)+王君廓部+李世绩部+窦抗部,唐军此战总兵力是不明确的。 战果:【世民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杀十许人,追者不敢复逼。世民逡巡稍却以诱之,入于伏内,世勣等奋击,大破之,斩首三百馀级,获其骁将殷秋、石瓚以归。】 【丁巳,秦王世民遣王君廓将轻骑千馀抄其粮运,又破之,获其大将军张青特】【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馀级。建德中槊,窜匿于牛口渚。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逐之,建德坠马,士让援槊欲刺之,建德曰:“勿杀我,我夏王也,能富贵汝。”武威下擒之,载以从马,来见世民。世民让之曰:“我自讨王世充,何预汝事,而来越境,犯我兵锋!”建德曰:“今不自来,恐烦远取。”建德将士皆溃去,所俘获五万人,世民即日散遣之,使还乡里。】 战果丰厚,对峙期间斩首三百余,俘虏殷秋、石瓒以归。抄粮道俘张青特。最终决战斩首三千余,俘窦建德及五万人。 对手质量:窦建德水平尚算不错的。 影响力:随后王世充投降,窦建德残余势力投降,郑夏两国覆灭。 李唐军队此战的优势有: 1.场地:占据主场,有虎牢关坚城地利作为依托。 2.质量:相比较而言唐军素质占优,李世民说敌军无纪律,实际表现也符合他说的话。 【诸将皆惧,世民将数骑升高丘以望之,谓诸将曰:“贼起山东,未尝见大敌,今度险而嚣,是无纪律,逼城而陈,有轻我心】【建德列陈,自辰至午,士卒饥倦,皆坐列,又争饮水,逡巡欲退。】
列举人物评价没多大意义 本人发帖就是直接列历史人物的实际表现然后再来分析,而不是所谓人物评价。(人物实际表现是内核,人物评价只是不一定准确的外衣) 就拿这个帖子来说,吹李世民军事能力的确多,但从李世民战绩的相关来分析,水分也是挺多的。 【世充与唐兵战于九曲,叔宝、知节皆将兵在陈,与其徒数十骑,西驰百许步,下马拜世充曰:“仆荷公殊礼,深思报效;公性猜忌,喜信谗言,非仆托身之所,今不能仰事,请从此辞。”遂跃马来降,世充不敢逼】 【王世充将帅、州县来降者,时月相继。世充乃峻其法,一人亡叛,举家无少长就戮,父子、兄弟、夫妇许相告而免之。又使五家为保,有举家亡者,四邻不觉,皆坐诛。杀人益多而亡者益甚】 【邓州土豪执王世充所署剌史来降】 【癸酉,王世充显州总管田瓚以所部二十五州来降;自是襄阳声问与世充绝】 【世充尉州剌史时德睿帅所部杞、夏、陈、随、许、颍、尉七州来降。 【冬,十月,甲午,王世充大将军张镇周来降】 【十二月,辛卯,王世充许、亳等十一州皆请降。】 【辛丑,王世充随州总管徐毅举州降】 【王世充梁州总管程嘉会以所部来降】 【乙卯,王世充怀州刺史陆善宗以城降。】 以上是李世民围洛阳之前王世充郑国的官员大面积投降的情况(几乎全是不战而降。)李世民围洛阳后郑国投降的更多的了,关键的虎牢关也是郑国出了内鬼被唐军王君廊轻松夺取,然后窦建德就是卡在虎牢关这位置了。 【戊午,王世充郑州司兵沈悦遣使诣左武候大将军李世勣请降。左卫将军王群廓夜引兵袭虎牢,悦为内应,遂拔之,获其荆王行本及长史戴胄。】 相比较而言,王世充的郑国比暴秦更加不得人心,抵抗的烈度也更低。巨鹿之战后,刘邦仍在多地遭到秦军顽强抵抗,还特意分出郦商部攻取汉中郡。 【二月,沛公从砀北攻昌邑,遇彭越。越助攻昌邑,未下。】【三月,攻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会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四月,南攻颍川,屠之】 【南,战雒阳东,军不利,从轘辕至阳城,收军中马骑】 【六月,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 【秦将果欲连和,沛公欲许之。张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其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怠懈击之。”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 【(郦商)别将攻旬关,西定汉中】 通常有人说刘邦西征是捡漏,李世民也捡。
关于郎中骑兵 【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郎中骑兵由刘邦授意组建,交由灌婴统领,不是由韩信组建的恐怕会令很多人失望了. 【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俱击魏】郎中骑兵疑似参与了攻魏的战斗。 【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   三年,以列侯食邑杜平乡。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击破齐军于历下,所将卒虏车骑将华毋伤及将吏四十六人。降下临淄,得相田光。追齐相田横至嬴、博,击破其骑,所将卒斩骑将一人,生得骑将四人。攻下嬴、博,破齐将军田吸于千乘,斩之。东从韩信攻龙且、留公于假密,卒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身生得亚将周兰。】灌婴受刘邦诏令从敖仓出发,前去支援配属于韩信参加历下之战、潍水之战。 网上风传韩信经常用老弱残兵是缺乏依据的。 【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风传的来源恐怕是韩信本人说的"驱市人以战"。 但是《前汉纪》作者荀悦有不同的看法,他说韩信井陉之战用的精兵。 【荀悦论曰:...伐赵之役,韩信军于泜水之上而赵不能败。彭城之难,汉王战于睢水之上,士卒皆赴入睢水而楚兵大胜。何则?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出死之计;韩信军孤在水上,士卒必死,无有二心,此信之所以胜也。汉王深入敌国,置酒高会,士卒逸豫,战心不固;楚以强大之威而丧其国都,士卒皆有愤激之气,救败赴亡之急,以决一旦之命,此汉之所以败也。且韩信选精兵以守,而赵以内顾之士攻之;项羽选精兵以攻,而汉以怠惰之卒应之,此同事而异情者也。】 最大的问题在于两人说的话没有任何旁白描述佐证,都属于一面之词。此处只做存疑处理,不下定论。 历史人物说的话有没有吹嘘,这个需要旁白来佐证。比如: 【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论汉中对有没那么神 1.受戏曲演义很多人幻想刘邦不敢出不想出去,以此来衬托淮阴韩信的汉中对。 那么看看刘邦的想法是什么。 【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2.汉营里没有任何人说出反对出三秦相关的记载,反倒有支持出三秦、东进 【何曰:......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 最早提出定三秦的是萧何,而且被刘邦认可了。 那么淮阴韩信的汉中对只能是跟风之举了。 3.【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高祖本纪》】 【韩王信者.....   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乡,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韩信卢绾列传》】 可以对照一下就能发现《高祖本纪》里给刘邦献策并被刘邦采纳的韩信是韩王韩信.(这两段对话高度相似,而跟《淮阴侯列传》里淮阴韩信说的话不沾边) 也就是说两个韩信都献了策,都被刘邦采纳了。 那么汉中对就没有那么特殊了。 4.【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汉中对里指责项羽背义帝之约(项羽要真得按义帝之约来那么项羽啥都得不到真就傻瓜了),以城邑封功臣这件事项羽也在做,刘邦要怎么反着来? 最后就是后续的三秦抵抗激烈(这个可以看参加定三秦的诸将的传),没有韩信所说的传檄而定那种效果。
详解井陉之战 场地:客场作战 模式:野战进攻 数量:【信、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虽然两个数据都有些模糊,但确定是以少胜多还是没问题的。 质量:【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荀悦论曰:......伐赵之役,韩信军于泜水之上而赵不能败。彭城之难,汉王战于睢水之上,士卒皆赴入睢水而楚兵大胜。何则?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出死之计;韩信军孤在水上,士卒必死,无有二心,此信之所以胜也。汉王深入敌国,置酒高会,士卒逸豫,战心不固;楚以强大之威而丧其国都,士卒皆有愤激之气,救败赴亡之急,以决一旦之命,此汉之所以败也。且韩信选精兵以守,而赵以内顾之士攻之;项羽选精兵以攻,而汉以怠惰之卒应之,此同事而异情者也。】韩信本人说驱市人以战,《前汉纪》作者荀悦说韩信用的是精兵,两人说的话都没有旁白佐证,此处有争议所以不下结论。 对手质量:陈余一般般,还可以。 战果:【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干掉了陈余、赵歇两个头目人物 影响力:对一个中等体量的强国头目进行斩首行动,井陉是定赵的关键性战役。
详解彭城之战 以项羽楚军角度来看: 1.数量:【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悬殊的以少胜多 2.士气:【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首都被围困乃至丢失会打击人心士气,加大战败的风险。安卡拉之战的巴耶济德、三峰山之战的完颜合达都因首都被围而急着救援被牵着鼻子走被动进入圈套。迦太基城被围,汉尼拔赶回去在扎马打也有着仓促应战的意味。类似的关羽直接就是军队自行溃散。 严劣的形势会摧毁人心(士气):首都丟失,两线皆敌,外交上被孤立,严峻的形势考验着项羽的能力。 3.战果:【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卻,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塞王欣、翟王翳降楚,殷王卬死】战果很不错。 4.影响力:【诸侯见汉败,皆亡去】魏、赵、代叛汉附楚,齐与楚讲和。一系列将领叛汉。汉军战线从彭城后退几百公里至荥阳。 5.对手质量:刘邦军事水平还可以(有8场大胜仗:蓝田、陈仓、河内、汜水、攻燕、会缶、铜鞮、破陈豨) 项羽楚军所拥有的优势: 1.质量:精兵占优 2.主场:在彭城一带熟悉的故地作战
白起战绩修订版 1.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 2.穰侯荐左更白起于秦王以代向寿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 3.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合作)/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馀 4.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 5.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 6.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 7.秦武安君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 8.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 9.乃与武安君及客卿胡阳救韩,八日而至,败魏军于华阳之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合作) 10.武安君又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 11.秦武安君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 12.秦武安君伐韩,取南阳;攻太行道,绝之。 13.武安君伐韩,拔野王 14.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补:15.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 16.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 【《春秋》莫敖自罗败退,及鄢,乱次以济淇水是也。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水经注》】按《水经注》载水灌鄢城。 除了1不明,3的主将应当为魏冉,9主将有争议,有疑似的败绩暂不论。
楚汉战争中的南线战场 【(四月)汉王西过梁地,至虞,谓谒者随何曰:“公能说九江王布使举兵畔楚,项王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随何往说布,果使畔楚。】在彭城之战同一个月,刘邦提出策反英布让他牵制(开辟南线)。 【项王留而攻下邑,楚使项声、龙且攻淮南】 虽然项羽并没亲征英布,但也派人去征讨淮南。项羽本人则是亲自攻打下邑。 【(四月)吕后兄周吕侯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下邑抵抗项羽多久尚不清楚,但至少在彭城之战发生的同一个月还在吕泽手上迟滞项羽本人的锋芒。 【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随何既说黥布,布起兵攻楚。楚使项声、龙且攻布,布战不胜。   十二月,布与随何间行归汉。汉王分之兵,与俱收兵至成皋。   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英布牵制了一部楚军达到七个月之久,英布战败前脚刚逃到刘邦这里,项羽就跟过来攻击荥阳周边的甬道了。 项羽本人汉二年四月参与彭城之战,汉三年十二月才攻击荥阳周边的甬道,或许就是南线战事牵扯住了楚军的效果。在这段时间内汉军完成了这些事:1.打败了柱天侯等叛军2.打赢了京索之战3.水淹废丘 4.打完安邑之战、井陉之战。 项羽围荥阳在汉三年四月,时间上更晚,不知道为啥。 【十一月,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亦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殷畔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并行屠城父,随刘贾皆会。】南线收尾,周殷叛楚汇合英布、刘贾然后参与垓下之战。
关于韩信的一些辟谣 1.关于练兵、招兵的说法 史料目前没有明确记载韩信招兵、练兵如何如何的记载,而且作为将领打下的地盘也不是属于他私人的地盘的。作个对照,王翦父子灭五国占主要功劳),王翦想用多少兵也是请示君主的(从来不会说自己招兵练兵之类犯忌讳的话),在拥重兵的情况下请求赏赐田宅园池(不把打下的地盘视作私人的地盘)尽可能消除君主的疑心。王家统一居大功但是王翦后代至多也只是侯(王贲是通武侯、王离是武成侯) 【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2.地盘论 魏地被汉国直辖,赵地是张耳的封地,燕地藏荼只是名义上归降仍被藏荼控制 , 韩信能影响的只有齐地。 韩信若是要叛汉自立要面临几个问题 1.齐地反抗动乱不断,且田横仍流亡在外且跟韩信有仇。 2.韩信若叛汉将失去汉国支持 3.韩信军中的曹参、灌婴、傅宽、陈武等中高层将领全是刘邦的人,韩信没有在北伐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人居要职。一旦叛汉,军队会发生动乱,即使韩信能清除刘邦的这批嫡系,在丧失了大量中高层军官后(相当于被打了一次歼灭战),军队组织度会下降,战斗力也会下滑。 【九月,信等虏豹,传诣荥阳。定魏地,置河东、太原、上党郡】[lbk]汉立张耳为赵王[rbk] 吐槽下,王翦手握重兵都不指望能封侯,只想讨些田宅当个小地主。这跟韩信反差还是挺大的。 像蒯彻、武涉这些说客为了达到目的是不顾实际情况的,典型的还有随和这个先例(明明刚刚打完了彭城之战却还是说楚不行) 【楚兵至荥阳、成皋,汉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楚兵不足罢也。使楚兵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或之。】
荥阳之战发生在井陉之战六个月后 【九月,信等虏豹,传诣荥阳。定魏地,置河东、太原、上党郡。信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汉王与之。   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获赵王歇。置常山、代郡。甲戌晦,日有食之。   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随何既说黥布,布起兵攻楚。楚使项声、龙且攻布,布战不胜。   十二月,布与随何间行归汉。汉王分之兵,与俱收兵至成皋。   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欲立六国后以树党,汉王刻印,将遣食其立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汉王辍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令趋销印。又问陈平,乃从其计,与平黄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   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陈平反间既行,羽果疑亚父。亚父大怒而去,发病死。   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而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因杀魏豹。   汉王出荥阳,至成皋。自成皋入关,收兵欲复东。辕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息。使韩信等得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息,复与之战,破之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   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是月,彭越渡睢,与项声、薛公战下邳,破杀薛公。羽使终公守成皋,而自东击彭越。汉王引兵北,击破终公,复军成皋。   六月,羽已破走彭越,闻汉复军成皋,乃引兵西拔荥阳城,生得周苛】 汉初以十月为岁首,那么项羽攻击荥阳周边的甬道在井陉之战两个月后,围困荥阳在井陉之战六个月后,丟荥阳在井陉之战八个月。辕生说的话有明显的错误,即使从彭城之战算起到荥阳之围最多相隔一年,那么"数岁"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
详解巨鹿之战 以项羽楚军角度来看 1.场地:客场。项羽救赵离开了主场楚地,可以算。若是处在主场打评价会下降 2.作战模式:野战(主动进攻),北伐。作战模式按进攻>防守反击>防御,难度依次递减。如果是以步反骑评价会提升。北伐比南征的战役难,算是中国战场这边的一个普遍规律。 3.兵员素质:以项羽楚军为主导的起义军获得对官军获得大胜,值得肯定,加分【是月,项梁与兄子羽起吴。田儋与从弟荣、横起齐,自立为齐王。韩广自立为燕王。魏咎自立为魏王】 4.兵员数量:【初。宋义与项羽将五万。距秦三将。当王离与羽大战时。精兵四十万众。并章邯军故也】 【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破章邯军。诸侯军乃敢击秦军,遂虏王离。】 从章邯后来投降兵力反推参战时当在20万以上,项羽对章邯算是以少胜多,可加分(虽然只是击溃) 5.战果:击杀多名秦将(主要是传说中的长城军头目王离)楚军起着主导和带走作用,但是参与围歼王离的还有赵、燕、齐军队,非楚军一己之力,因此战果上打折扣了【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6.对手质量:王离一般,打赢章邯可加分。 7.后勤状态:带着后勤状态差的军队取胜,可加分。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并力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 8.士气:无论楚军还是所谓友军都弥漫着畏秦如虎的消极情绪,宋义的坐山观虎斗是不靠谱的(因为他无视了楚军后勤状态差的现状)【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馀曰:“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俱死,如以肉喂虎,何益?】 9.影响力:战役影响力巨大,秦军与反秦义军的大决战,"攻守之势异也" 综述:士气低落、后勤不佳、远赴异地、以南击北,面对数量庞大的官军、久经沙场的敌将,没有滑稽的名场面,集合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并最终取胜的伟大战役。(当然了最后投入战斗的友军是一个有利因素)
分析下虎牢关之战有没有那么传奇? 【戊午,王世充郑州司兵沈悦遣使诣左武候大将军李世勣请降。左卫将军王群廓夜引兵袭虎牢,悦为内应,遂拔之,获其荆王行本及长史戴胄】 郑军把守的虎牢关被唐军轻松夺取。 【唐兵围洛阳,掘堑筑垒而守之。城中乏食,绢一匹直粟三升,布一匹直盐一升,服饰珍玩,贱如土芥。民食草根木叶皆尽,相与澄取浮泥,投米屑作饼食之,皆病,身肿脚弱,死者相枕倚于道。皇泰主之迁民入宫城也,凡三万家,至是无三千家】 洛阳城内粮食缺乏,李二只需扼守住虎牢关拖住窦建德军队等洛阳粮尽城破也是一种稳妥的办法(依据坚城拖住敌人耗时间,这种作战模式难度应该不算高的)。 【益州行台左仆射窦轨帅巴、蜀兵来会秦王击王世充,以长逊检校益州行台右仆射】【中分麾下,使通等副齐王元吉围守东都,世民将骁勇三千五百人东趣武牢。】 朝廷来了一批援军,分了一半部队交给李元吉围洛阳(王世充最终也没突出城去) 虽然说是一战擒二王,但洛阳跟虎牢关还是距离很远的,李世民擒窦建德时,围困王世充的指挥官应当是李元吉。 【窦建德迫于武牢不得进,留屯累月,战数不利,将士思归。】很被动的倒是窦建德,唇亡齿寒,王世充不得不救,但被阻于虎牢关坚城之下。李世民可以选择稳妥的方法凭借坚城拖住窦建德,有机会就出城打一波,没机会就缩回城里,等洛阳粮尽城破也可以。 各项记载显示李二参加虎牢关之战的兵力就觉不止3500人。 一边围城并最终攻破,同时在野战中击败援军的战例有:(这种才有被城内敌军及城外敌援军包夹的风险) 【章邯已破陈王,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魏王使周市出,请救于齐、楚。齐王儋及楚将项它皆将兵随市救魏。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楚军于临济下,杀齐王及周市。魏王咎为其民约降,约定,自烧杀】 【刘黑闼攻洺水甚急。城四旁皆有水,广五十馀步,黑闼于城东北筑二甬道以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黑闼昼夜急攻,会大雪,救兵不得往,凡八日,丁丑,城陷。黑闼素闻其勇,欲生之,士信词色不屈,乃杀之,时年二十。】 虎牢关之战更像玉壁之战的延伸版,防守之上加上反击。 【德彝言于上曰:“世充得地虽多,率皆羁属,号令所行,唯洛阳一城而已,智尽力穷,克在朝夕。今若旋师,贼势复振,更相连接,后必难图!”上乃从之】郑国大量地区叛变,也就只剩一城罢了,夏国倒是大一些。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