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万鼎康复♤ 站在原地great
关注数: 86 粉丝数: 305 发帖数: 4,437 关注贴吧数: 12
前叉重建术后第一阶段 国内术后康复现状 现阶段由于术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理念上存在差异,术后康复的重要性以及得当的康复方法未能得到普及,部分患者在术后不能很好地进入到康复治疗环节,从而导致康复不及时、效果不明显、进度不理想,甚至到最后出现了膝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运动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家进行术后康复,我们将分五个阶段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要点进行介绍。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术后第一阶段,即0-2周的六大康复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膝关节镜术后患者,由于术后患肢有一定的制动措施,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肌肉泵作用会减弱,进而影响血管的舒缩反射,致使血液流速减慢、外周静脉扩张,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术后当天应开始膝关节伸直位的踝关节跖屈和背屈训练,这有利于增加肌肉泵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训练会产生轻微的疼痛,但是必须要做。 【 动作推荐】 术后12小时开始膝关节伸直位的踝关节跖屈和背屈训练,每个动作持续3秒(跖屈、背屈)50次×2组,每45分钟到60分钟训练一次。并逐步过渡到踝关节跖屈和背屈的抗阻训练,六周后开始提踵练习。 注意事项二:进行股四头肌再训练 膝关节创伤和手术干预会导致关节源性肌肉抑制的出现。事实上,关节肿胀或关节周围结构损伤后发生的反射性肌肉抑制,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但如果其持续存在会阻碍康复进程,造成股四头肌萎缩和本体感觉减退。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是效果好且无痛的股四头肌再训练方法,必要时可加入神经肌肉电刺激,这有助于更快地恢复肌力,并可有效防止伸膝迟滞以及由其导致的步态异常问题的出现。 【动作推荐】 术后12小时即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方法是做股四头肌绷劲练习,每次绷劲持续3秒,强度为最大收缩的二分之一,15次×5组,每天训练3次。以后逐渐进阶为最大肌肉收缩强度,15次×5组,每天训练2次,每周5次训练。 注意事项三:注重早期负重 当今愈发先进的固定技术(如挤压螺钉骨—骨固定)为术后早期负重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基础。因此患者在术后两天可开始负重并进行渐进性负重静态练习,患肢可先负重自身体重25%,随后逐渐增加至50%、75%、100%并实现单腿负重。让膝关节逐渐适应增加的负荷。早期负重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本体感觉能力和平衡能力。由于关节损伤和手术会使膝关节周围的感受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本体感觉会下降甚至缺失,进而引发关节静态感知能力、运动中身体姿势的调整能力以及平衡性能的下降。因此,应鼓励早期进行神经肌肉训练。只要患肢开始负重,就可以在软垫上进行渐进性负重练习,并逐渐加入平衡评定和训练。 注意事项四:保持髌骨活动度 相关研究证实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髌骨活动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为恢复髌骨的正常活动范围,应每天进行髌骨松动,用掌根或手指向上、下、内、外四个方向推动髌骨,使髌骨在每个方向都移动至极限位置(注意不是向下去压)。灵活的髌骨活动度是膝关节获得最大活动度的基础。 注意事项五:预防关节纤维化 除髌骨活动度之外,影响关节活动度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关节纤维化。它指的是韧带重建术后瘢痕的增加及僵直,亦即创伤相关的关节周围及关节内部纤维组织的形成。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如果合并关节纤维化所造成的关节活动范围减少,会导致膝关节功能体验下降。因此,术后第六天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弥补制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关节软骨变性、胶原过度形成、疼痛以及关节纤维化。 注意事项六:控制术后组织液渗出 膝关节渗出会抑制股四头肌功能。这是由于关节囊内的机械感受器会对张力变化产生反应,转而抑制支配股四头肌的运动神经。因此控制术后渗出可减少股四头肌抑制,更快地恢复肌肉力量。可以用包裹膝关节冰敷的方式来控制术后组织液渗出所引起关节内炎症反应、疼痛及肿胀。建议冰敷时间为15到20分钟。(注意皮肤和冰袋之间要用毛巾隔离一下,以免冻伤) 术后第一阶段的注意事项还有: 避免在屈膝40°时主动伸膝到0°,(用健侧腿或手来辅助完成伸膝动作)行走时支具锁定在0°,避免热敷,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 ACL重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运动受限。此期应达到完全被动伸直(与健侧腿一样),关节活动度争取达到屈膝100°。 每天康复训练结束后,应对伤膝给予冰敷。对康复过程中出现的疼痛,关节肿胀,积液问题应给出正确的判断,及时调整训练量和强度。
关于 术后负重站立 只要术后时间允许后。术腿可先负重自身体重的25%,随着能力提升可逐渐。 增加到50%,75%,100%并实现单腿负重站立。这里自身体重的25%、50%、75%、100%,指的是当我们正常站立时我们的两个腿负重是各50%。这样渐进性负重静态练习的优点就是让膝关节适应逐渐增加的负荷。(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练习过程中出现疼痛的话,可以联系我)。 C:这个过程需要多久? 负重站立练习是恢复膝关节静态稳定性、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反应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这个练习建议贯穿整个康复周期,只要能力足够,就可以增加训练难度。 D: 练习时的注意事项: 1. 练习负重站立时,身边最好有人帮忙扶着点。也可以扶着墙或者窗台。 2. 从座位到站立位时,整个起立过程要完全靠好腿支撑,在向术腿转移重心之前膝关节要绷直(伸直)。从站立位回到座位。时也要先把重心转移到好腿上,好腿支撑坐下。 3. 站立时,要注意身体的整个姿势和重心的分配,尤为注意的是髋关节不要倾斜、旋转,(有好多会出现撅屁股的情况)。 当术腿能够单腿独自站立一分钟时,就可以试着去脱拐并练习步态了(膝关节主动屈膝角度能达到80度)。 经过前面的负重练习,关节的静态稳定性能得到提升,神经肌肉反应得到加强,本体感觉得到恢复。下面我们可以进入步态练习环节了。
术后负重站立练习 只要术后时间允许后。术腿可先负重自身体重的25%,随着能力提升可逐渐。 增加到50%,75%,100%并实现单腿负重站立。这里自身体重的25%、50%、75%、100%,指的是当我们正常站立时我们的两个腿负重是各50%。这样渐进性负重静态练习的优点就是让膝关节适应逐渐增加的负荷。(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练习过程中出现疼痛的话,可以联系我)。 C:这个过程需要多久? 负重站立练习是恢复膝关节静态稳定性、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反应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这个练习建议贯穿整个康复周期,只要能力足够,就可以增加训练难度。 D: 练习时的注意事项: 1. 练习负重站立时,身边最好有人帮忙扶着点。也可以扶着墙或者窗台。 2. 从座位到站立位时,整个起立过程要完全靠好腿支撑,在向术腿转移重心之前膝关节要绷直(伸直)。从站立位回到座位。时也要先把重心转移到好腿上,好腿支撑坐下。 3. 站立时,要注意身体的整个姿势和重心的分配,尤为注意的是髋关节不要倾斜、旋转,(有好多会出现撅屁股的情况)。 当术腿能够单腿独自站立一分钟时,就可以试着去脱拐并练习步态了(膝关节主动屈膝角度能达到80度)。 经过前面的负重练习,关节的静态稳定性能得到提升,神经肌肉反应得到加强,本体感觉得到恢复。下面我们可以进入步态练习环节了。
关节角度练习 膝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所有涉及膝关节术后的必要项目,而髌骨活动度练习在关节活动角度练习中更是重中之重,在拆完棉花腿之后就可以进行向上、向下、向内、向外四个方向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不要有向下压的力),在此之前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牵动髌骨预防髌骨在此阶段活动受限。 坐位垂腿,是术后早期角度练习中最常用的方法,具体方法是身体取坐位于床边,用健侧腿托住患侧腿,缓慢下垂,感觉到疼痛时停止,直至疼痛消失,可继续下垂,当患侧腿下垂受限时可用好腿轻柔下压,来辅助患侧腿被动角度的增加,直至最大角度,被动角度练习中尽量不要抬屁股,以免引起大腿外侧肌肉紧张,患侧腿下垂时尽量呼吸配合,吸气时维持呼气时放松下垂。每天建议进行一次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被动弯腿到最大角度维持40-50秒重复此动作3-5次,练习完立即冰敷。 仰卧滑墙,是膝关节活动度达到90以上可选择的练习方法,具体方法是,仰卧于床上,双脚踩在墙面上,臀部与墙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小腿长度,健侧脚托于患腿脚踝处,利用患侧腿小腿重力,作曲髋屈膝,脚掌向下缓慢滑动动作,当向下滑动遇到阻碍时,利用健侧腿向下辅助增加被动角度。整个练习过程可配合呼吸,吸气时停留,呼气时下滑,以避免出现肌肉紧张。每天建议进行一次被动角度练习,被动弯腿到最大角度时维持40–50秒,重复此动作3-5次。练完立即冰敷。 屈膝抱腿,当角度达到80就可以采取这个方法来练习被动角度了。 具体方法取坐位,患侧腿先做足跟滑动,曲髋同时膝盖弯曲,当双手抱住患侧脚踝(也可以在脚踝缠一条毛巾),胳膊缓慢发力使患侧腿脚踝靠近躯干,感觉疼痛可停留片刻,待疼痛减轻可以继续直至最大角度。整个练习过程可配合呼吸,吸气时停留,呼气时向里滑动,以避免出现肌肉紧张。每天建议进行一次被动角度练习,被动弯腿到最大角度时维持40–50秒,重复此动作3-5次。练完立即冰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