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农铁观音 新茶农铁观音
铁观音茶农茶事分享
关注数: 716 粉丝数: 1,379 发帖数: 29,192 关注贴吧数: 48
如何用盖碗泡茶不烫手? 有些茶友喝茶喜欢用盖碗,看见身边用紫砂壶泡茶的朋友,也会忍不住建议用盖碗,不是说用紫砂壶冲泡不好,只是有些茶友觉得使用适合的盖碗才能泡出最佳的口感。而盖碗在茶人中亦有“万能茶具”一说,各种茶都能可以用盖碗来冲泡品饮。身边爱喝茶的朋友之所以不习惯用盖碗的原因,多是因为觉得用盖碗会烫手,稍微控制不好就会打翻了(曾见过一初用盖碗泡茶的刚拿起盖碗被烫到,急了手一甩,甩到了地上。。。。) 这里给友们在选购和使用盖碗时一点建议: 建议你在购盖碗时,问清楚店家盖碗的容量。 一般泡红茶的克数是5—6克。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是7.5克左右。这些克数几乎是市场上茶叶包装(泡袋装)的标准克数,也是行业里审评茶样时的克数。所以使用130CC—150CC的盖碗较适合。 容量小,没把握好浸泡时间会泡浓。容量大,水倒太多会淡,如果是女生,手不够大也抓不住。 说完容量,再说说外观,其实任何盖碗都会烫手,即使是行家,也常被烫,但只要选对了盖碗,就能尽量避免。 下图是我找出几个容易烫手的盖碗特点 碗身口与盖子边的距离窄,这样茶水容易溢出烫到手。宽口的就不会,茶杯也一样。下图从这个角度上看,碗身口是不是比较平。整个碗身看去比较矮胖。使用这种外形的盖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边的热度也会加高。高瘦的相对会比较好点。还有一个是盖子,上面左图的盖子标注的地方,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而下图就可以看出不同了,盖纽做的比较高,这里不多描述相信也看的明白。接下来说使用盖碗冲泡茶的技巧: 盖碗的好处在于好控制,因为它出水快,洗茶刮沫方便,出水后看叶底,闻叶底能够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其实要控制好盖碗并不难,但前提是要选对盖碗,具体的前面已经说了。然后就是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还是简单的用图片来直观说明怎样拿盖碗不容易烫吧(如下图)左图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茶水并没有触到手。右图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所以正确的拿盖碗倒茶手势就是像左图这样,与公道杯要垂直。别紧张。手指不需要太用力抓着盖碗边缘,越用劲其实越紧张,放松点。大家都是被烫过的过来人,烫几次就习惯了,这也许就叫“痛并快乐着”吧。哈哈。既然说到盖碗泡茶,那在顺便说下,好茶不怕闷,如果你遇到一泡茶,你把握不准这茶的好坏,你就让它多闷上些时间,如果只是浓度增加,没有出现其他不足的地方(比如苦、涩)。那这茶就错不到哪里去,有经验的泡茶师会通过控制水温,入水量,出汤时间的把握来把茶叶的缺点掩盖过去,所以,好茶要经的起闷。有关铁观音相关知识如有不懂可以互相交流与学习。 补充下,如果喜欢用盖碗,但拿碗口边又实在怕烫的话,不妨试下这种手势。拇指按着盖子纽口,食指按底部。一般不烫。只是没有拿碗口边那样显得优雅些,平时泡茶的时候多注意点多调整自己感觉比较不会被汤到的方式,你就很快就学会了。
如何用盖碗泡茶不烫手? 有些茶友喝茶喜欢用盖碗,看见身边用紫砂壶泡茶的朋友,也会忍不住建议用盖碗,不是说用紫砂壶冲泡不好,只是有些茶友觉得使用适合的盖碗才能泡出最佳的口感。而盖碗在茶人中亦有“万能茶具”一说,各种茶都能可以用盖碗来冲泡品饮。身边爱喝茶的朋友之所以不习惯用盖碗的原因,多是因为觉得用盖碗会烫手,稍微控制不好就会打翻了(曾见过一初用盖碗泡茶的刚拿起盖碗被烫到,急了手一甩,甩到了地上。。。。) 这里给友们在选购和使用盖碗时一点建议: 建议你在购盖碗时,问清楚店家盖碗的容量。 一般泡红茶的克数是5—6克。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是7.5克左右。这些克数几乎是市场上茶叶包装(泡袋装)的标准克数,也是行业里审评茶样时的克数。所以使用130CC—150CC的盖碗较适合。 容量小,没把握好浸泡时间会泡浓。容量大,水倒太多会淡,如果是女生,手不够大也抓不住。 说完容量,再说说外观,其实任何盖碗都会烫手,即使是行家,也常被烫,但只要选对了盖碗,就能尽量避免。 下图是我找出几个容易烫手的盖碗特点 碗身口与盖子边的距离窄,这样茶水容易溢出烫到手。宽口的就不会,茶杯也一样。下图从这个角度上看,碗身口是不是比较平。整个碗身看去比较矮胖。使用这种外形的盖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边的热度也会加高。高瘦的相对会比较好点。还有一个是盖子,上面左图的盖子标注的地方,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而下图就可以看出不同了,盖纽做的比较高,这里不多描述相信也看的明白。接下来说使用盖碗冲泡茶的技巧: 盖碗的好处在于好控制,因为它出水快,洗茶刮沫方便,出水后看叶底,闻叶底能够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其实要控制好盖碗并不难,但前提是要选对盖碗,具体的前面已经说了。然后就是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还是简单的用图片来直观说明怎样拿盖碗不容易烫吧(如下图)左图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茶水并没有触到手。右图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所以正确的拿盖碗倒茶手势就是像左图这样,与公道杯要垂直。别紧张。手指不需要太用力抓着盖碗边缘,越用劲其实越紧张,放松点。大家都是被烫过的过来人,烫几次就习惯了,这也许就叫“痛并快乐着”吧。哈哈。既然说到盖碗泡茶,那在顺便说下,好茶不怕闷,如果你遇到一泡茶,你把握不准这茶的好坏,你就让它多闷上些时间,如果只是浓度增加,没有出现其他不足的地方(比如苦、涩)。那这茶就错不到哪里去,有经验的泡茶师会通过控制水温,入水量,出汤时间的把握来把茶叶的缺点掩盖过去,所以,好茶要经的起闷。有关铁观音相关知识如有不懂都可以相互交流。 补充下,如果喜欢用盖碗,但拿碗口边又实在怕烫的话,不妨试下这种手势。拇指按着盖子纽口,食指按底部。一般不烫。只是没有拿碗口边那样显得优雅些,平时泡茶的时候多注意点多调整自己感觉比较不会被汤到的方式,你就很快就学会了。
如何用盖碗泡茶不烫手? 有些茶友喝茶喜欢用盖碗,看见身边用紫砂壶泡茶的朋友,也会忍不住建议用盖碗,不是说用紫砂壶冲泡不好,只是有些茶友觉得使用适合的盖碗才能泡出最佳的口感。而盖碗在茶人中亦有“万能茶具”一说,各种茶都能可以用盖碗来冲泡品饮。身边爱喝茶的朋友之所以不习惯用盖碗的原因,多是因为觉得用盖碗会烫手,稍微控制不好就会打翻了(曾见过一初用盖碗泡茶的刚拿起盖碗被烫到,急了手一甩,甩到了地上。。。。) 这里给友们在选购和使用盖碗时一点建议: 建议你在购盖碗时,问清楚店家盖碗的容量。 一般泡红茶的克数是5—6克。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是7.5克左右。这些克数几乎是市场上茶叶包装(泡袋装)的标准克数,也是行业里审评茶样时的克数。所以使用130CC—150CC的盖碗较适合。 容量小,没把握好浸泡时间会泡浓。容量大,水倒太多会淡,如果是女生,手不够大也抓不住。 说完容量,再说说外观,其实任何盖碗都会烫手,即使是行家,也常被烫,但只要选对了盖碗,就能尽量避免。 下图是我找出几个容易烫手的盖碗特点 碗身口与盖子边的距离窄,这样茶水容易溢出烫到手。宽口的就不会,茶杯也一样。下图从这个角度上看,碗身口是不是比较平。整个碗身看去比较矮胖。使用这种外形的盖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边的热度也会加高。高瘦的相对会比较好点。还有一个是盖子,上面左图的盖子标注的地方,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而下图就可以看出不同了,盖纽做的比较高,这里不多描述相信也看的明白。接下来说使用盖碗冲泡茶的技巧: 盖碗的好处在于好控制,因为它出水快,洗茶刮沫方便,出水后看叶底,闻叶底能够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其实要控制好盖碗并不难,但前提是要选对盖碗,具体的前面已经说了。然后就是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还是简单的用图片来直观说明怎样拿盖碗不容易烫吧(如下图)左图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茶水并没有触到手。右图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所以正确的拿盖碗倒茶手势就是像左图这样,与公道杯要垂直。别紧张。手指不需要太用力抓着盖碗边缘,越用劲其实越紧张,放松点。大家都是被烫过的过来人,烫几次就习惯了,这也许就叫“痛并快乐着”吧。哈哈。既然说到盖碗泡茶,那在顺便说下,好茶不怕闷,如果你遇到一泡茶,你把握不准这茶的好坏,你就让它多闷上些时间,如果只是浓度增加,没有出现其他不足的地方(比如苦、涩)。那这茶就错不到哪里去,有经验的泡茶师会通过控制水温,入水量,出汤时间的把握来把茶叶的缺点掩盖过去,所以,好茶要经的起闷。有关铁观音相关知识或者相关盖碗的泡茶有更加简易的方法都可以可以互相分享。 补充下,如果喜欢用盖碗,但拿碗口边又实在怕烫的话,不妨试下这种手势。拇指按着盖子纽口,食指按底部。一般不烫。只是没有拿碗口边那样显得优雅些,平时泡茶的时候多注意点多调整自己感觉比较不会被汤到的方式,你就很快就学会了。我自己泡铁观音都是习惯用盖碗。
如何用盖碗泡茶不烫手? 有些茶友喝茶喜欢用盖碗,看见身边用紫砂壶泡茶的朋友,有的人也会忍不住建议用盖碗,不是说用紫砂壶冲泡不好,只是有些茶友觉得使用适合的盖碗才能泡出最佳的口感。而盖碗在茶人中亦有“万能茶具”一说,各种茶都能可以用盖碗来冲泡品饮。身边爱喝茶的朋友之所以不习惯用盖碗的原因,多是因为觉得用盖碗会烫手,稍微控制不好就会打翻了(曾见过一初用盖碗泡茶的刚拿起盖碗被烫到,急了手一甩,甩到了地上。。。。) 这里给友们在选购和使用盖碗时一点建议: 建议你在购盖碗时,问清楚店家盖碗的容量。 一般泡红茶的克数是5—6克。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是7.5克左右。这些克数几乎是市场上茶叶包装(泡袋装)的标准克数,也是行业里审评茶样时的克数。所以使用130CC—150CC的盖碗较适合。 容量小,没把握好浸泡时间会泡浓。容量大,水倒太多会淡,如果是女生,手不够大也抓不住。 说完容量,再说说外观,其实任何盖碗都会烫手,即使是行家,也常被烫,但只要选对了盖碗,就能尽量避免。 下图是我找出几个容易烫手的盖碗特点 碗身口与盖子边的距离窄,这样茶水容易溢出烫到手。宽口的就不会,茶杯也一样。下图从这个角度上看,碗身口是不是比较平。整个碗身看去比较矮胖。使用这种外形的盖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边的热度也会加高。高瘦的相对会比较好点。还有一个是盖子,上面左图的盖子标注的地方,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而下图就可以看出不同了,盖纽做的比较高,这里不多描述相信也看的明白。接下来说使用盖碗冲泡茶的技巧: 盖碗的好处在于好控制,因为它出水快,洗茶刮沫方便,出水后看叶底,闻叶底能够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其实要控制好盖碗并不难,但前提是要选对盖碗,具体的前面已经说了。然后就是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还是简单的用图片来直观说明怎样拿盖碗不容易烫吧(如下图)左图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茶水并没有触到手。右图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所以正确的拿盖碗倒茶手势就是像左图这样,与公道杯要垂直。别紧张。手指不需要太用力抓着盖碗边缘,越用劲其实越紧张,放松点。大家都是被烫过的过来人,烫几次就习惯了,这也许就叫“痛并快乐着”吧。哈哈。既然说到盖碗泡茶,那在顺便说下,好茶不怕闷,如果你遇到一泡茶,你把握不准这茶的好坏,你就让它多闷上些时间,如果只是浓度增加,没有出现其他不足的地方(比如苦、涩)。那这茶就错不到哪里去,有经验的泡茶师会通过控制水温,入水量,出汤时间的把握来把茶叶的缺点掩盖过去,所以,好茶要经的起闷。有关铁观音相关知识大家都可以互相交流或者有比较简易的盖碗泡茶方法可以直接说出来。 补充下,如果喜欢用盖碗,但拿碗口边又实在怕烫的话,不妨试下这种手势。拇指按着盖子纽口,食指按底部。一般不烫。只是没有拿碗口边那样显得优雅些,平时泡茶的时候多注意点多调整自己感觉比较不会被汤到的方式,你就很快就学会了。
如何用盖碗泡茶不烫手? 有些茶友喝茶喜欢用盖碗,看见身边用紫砂壶泡茶的朋友,也会忍不住建议用盖碗,不是说用紫砂壶冲泡不好,只是有些茶友觉得使用适合的盖碗才能泡出最佳的口感。而盖碗在茶人中亦有“万能茶具”一说,各种茶都能可以用盖碗来冲泡品饮。身边爱喝茶的朋友之所以不习惯用盖碗的原因,多是因为觉得用盖碗会烫手,稍微控制不好就会打翻了(曾见过一初用盖碗泡茶的刚拿起盖碗被烫到,急了手一甩,甩到了地上。。。。) 这里给友们在选购和使用盖碗时一点建议: 建议你在购盖碗时,问清楚店家盖碗的容量。 一般泡红茶的克数是5—6克。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是7.5克左右。这些克数几乎是市场上茶叶包装(泡袋装)的标准克数,也是行业里审评茶样时的克数。所以使用130CC—150CC的盖碗较适合。 容量小,没把握好浸泡时间会泡浓。容量大,水倒太多会淡,如果是女生,手不够大也抓不住。 说完容量,再说说外观,其实任何盖碗都会烫手,即使是行家,也常被烫,但只要选对了盖碗,就能尽量避免。 下图是我找出几个容易烫手的盖碗特点 碗身口与盖子边的距离窄,这样茶水容易溢出烫到手。宽口的就不会,茶杯也一样。下图从这个角度上看,碗身口是不是比较平。整个碗身看去比较矮胖。使用这种外形的盖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边的热度也会加高。高瘦的相对会比较好点。还有一个是盖子,上面左图的盖子标注的地方,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而下图就可以看出不同了,盖纽做的比较高,这里不多描述相信也看的明白。接下来说使用盖碗冲泡茶的技巧: 盖碗的好处在于好控制,因为它出水快,洗茶刮沫方便,出水后看叶底,闻叶底能够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其实要控制好盖碗并不难,但前提是要选对盖碗,具体的前面已经说了。然后就是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还是简单的用图片来直观说明怎样拿盖碗不容易烫吧(如下图)左图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茶水并没有触到手。右图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所以正确的拿盖碗倒茶手势就是像左图这样,与公道杯要垂直。别紧张。手指不需要太用力抓着盖碗边缘,越用劲其实越紧张,放松点。大家都是被烫过的过来人,烫几次就习惯了,这也许就叫“痛并快乐着”吧。哈哈。既然说到盖碗泡茶,那在顺便说下,好茶不怕闷,如果你遇到一泡茶,你把握不准这茶的好坏,你就让它多闷上些时间,如果只是浓度增加,没有出现其他不足的地方(比如苦、涩)。那这茶就错不到哪里去,有经验的泡茶师会通过控制水温,入水量,出汤时间的把握来把茶叶的缺点掩盖过去,所以,好茶要经的起闷。有关铁观音相关知识如有不懂可以直接加我的V或者企鹅:448475768,欢迎大家来交流。 补充下,如果喜欢用盖碗,但拿碗口边又实在怕烫的话,不妨试下这种手势。拇指按着盖子纽口,食指按底部。一般不烫。只是没有拿碗口边那样显得优雅些,平时泡茶的时候多注意点多调整自己感觉比较不会被汤到的方式,你就很快就学会了。
2015秋茶浓香型 炭焙铁观音ing。。。。。。 炭焙铁观音的茶叶回甘特别,有独特的口感,品尝之后喉咙特别舒爽,带有强烈的火香味。值得一提的是,冲泡之后其茶色汤水深黄,跟平常看到的清汤绿水的清香型铁观音完全不同。这两天开始不会那么忙了,就开始准备以前自己弄的炭焙的铁观音工具,准备开始弄浓香型的来,下面是我自己来炭焙专用的。。。。。。。改造模仿炭灶为直径35公分左右、深30公分左右的高于地面,以木片生火后.倒入敲碎的木炭,使其燃烧着火变红再加炭,并边用炭铲锤打压实,盖上一层谷草灰,在气味转清纯后以焙笼装茶上焙。焙茶时间一般2一4小时看一下,低温慢烤的可延至8小时。焙茶中间必须隔一段时间,在炭火四周压挤,使炭中部翻动通气。炭焙茶火温平稳,易于调节明暗火,茶叶直接受热,有火栗香和甜香,门感好。缺点是成本高、浪费资源(6公斤柴烧制1公斤木炭),现在买炭也不好买。。。。。。。。。。。。烘焙火候与设计拼配,同为铁观音茶精制技术的二大要点。茶谚称有“茶为君火为臣”,火候对茶叶品质有较大的辅助作用。炭焙铁观音也是一个非常讲究的技术活,不但对于茶青的原料、对于茶叶制作的工艺都有非常的要求;而且对于木炭的原料也是非常讲究,甚至讲究到时何种树木烧出来的木炭。最后对于炭火的温度、时间、火候都是非常考究;这几点缺一不可,这是一笼好茶出炉的必须前提。烘焙的机理作用 1.热化作用。在干热作用下,茶叶热胀,结构松疏,原子振动频率幅度大,造成了某些结构物质的破坏或重新排列。其主要有: (1)低沸点芳香物质的挥发,高沸点芳香物的显露,香气转为清纯。 (2)色素的破坏,主是叶绿素的破坏,蛋白质变性,叶转暗黄绿色。 (3)同分异构化作用,可减少苦涩。 (4)醣类物质的分解和焦糖化,使茶叶带有焦糖香和甜味感: 2.去除水分,茶叶紧结,保持品质.利于贮藏。 3.烘焙后由于茶叶后熟作用,从中医学理分析,性温醇和,对胃肠有温经络的作用。要出高质量的炭焙,首先要出高质量的清香传统,这是先觉要素。传统观音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无法套用目前的标准,其贵在于口感醇厚、回甘生津持久,。。。。。汤香会浓郁张扬,茶汤骨感十足。 这种茶刚开始转入也许不太习惯,但喝了会上瘾
首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