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笑笑生水瓶 兰陵笑笑生水瓶
豆瓣id兰陵笑笑生水瓶,私人贴吧长门有希的水瓶。长期更新读书,欢迎关注。
关注数: 24 粉丝数: 16,529 发帖数: 103,191 关注贴吧数: 86
【书讯】《南國多秀士:唐宋之際的東南士人與中國文化重心南移》 《南國多秀士:唐宋之際的東南士人與中國文化重心南移》黃庭碩 著,稻鄉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 南方士人在北宋中期的崛起,乃中國歷史上極為顯著的歷史現象。它一方面標誌著中國文化重心南移的完成,另方面則確立了東南地帶在近世中國的主導地位。然而,此重大現象的形成背景,迄今仍缺乏全面且系統的爬梳,這個研究上的空白,遂成了本研究的起點。 本論文選取在宋初文化界極為活躍的東南士人──主要是指淮南、江南、江西、兩浙、福建──作為主要觀察對象;另方面,則將範圍鎖定在對其影響至深的南唐政權主要轄境:江淮一帶。在章節安排上,本文主要依循時序而下,從唐末黃巢之亂爆發的874年考察起,終於南唐政權為北宋所滅的974年。至於考察的焦點,則置於東南士人的自身文化發展,與政治對其造成的外緣影響,這兩大線索之上。職是之故,本論文依次討論了東南士人與唐末朝廷、江淮各自立政權、楊吳,以及南唐諸政權的交互關係。 經由本文的討論,可以知道東南士人早在唐末便已享有極高的文化聲望與優勢,然而當他們步入為世家大族把持的科場與宦場時,卻時常得面臨各種有形無形的阻礙,難以打入政權核心。前述的局面,為唐末大亂所打破,大批東南士人不再遠赴京師尋求發展,轉而滯留鄉里,或與鄰近的自立政權合作。作為其中一股重要勢力的楊吳政權(892-937),在十世紀前後結束了江淮一帶的戰事,令當地的文化事業得以穩定發展。其後,在其重臣徐溫、徐知誥父子的有意建設下,楊吳開始逐步展開了其「文治」進程。繼其而立的南唐(937-974),更進一步深化此趨勢,成為一高度「文官化」、「士人化」的政權,其轄下士人也因而在政治上獲得許多發揮的空間。 唐宋之際東南士人的文化積累,並沒有隨著南唐亡國而逝,反倒以一種文化遺產的樣態,寄託在宋初東南士人身上,透過其中介與傳衍,最終得對北宋士人文化發揮出重大的引領作用。也正是靠著這股雄厚的文化基底,東南士子方得以突破宋初統治者「重北輕南」的取士方針,大舉湧入仕途,逐步扭轉宋代統治階層的組成結構。
【书讯】《解读虞弘墓:北朝定居中国的粟特人》张庆捷 《解读虞弘墓:北朝定居中国的粟特人》张庆捷 著,三晋出版社 2020年1月出版 1999年,山西太原发现一座古墓,墓的主人叫虞弘,是旅居中土的外国人。墓中出土的汉白玉石椁,既有浮雕,又有绘画,精美绝伦,各种人物、建筑、器物、动物和植物等构成的生活场景,充满着西域风情——宴饮乐舞、火坛祭祀、骑射搏斗…… 虞弘墓的发现,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它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曾有一个叫“鱼国”的神秘王国,首次以实物确认了萨宝和祆教(拜火教)圣火的关系,再一次证明了古代社会之丰富多彩,远远超出我们贫乏、狭隘的想象。 确实,它的发现,为我们揭开过去的迷雾,填补了历史空白,然而,于我们来说,它更大的魅力却是带来的一连串新的疑问——外国人为什么要移居中国?祆教的圣火是否曾在中国燃烧?异域的宗教神话如何在中国流传?东西方文化怎样交融?…… 本书由全程参与虞弘墓挖掘的张庆捷教授执笔,采用通俗轻巧的写作形式,辅以大量图片,为我们解读虞弘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披露墓里墓外的故事。 胡商、胡腾舞、祆教、柔然、波斯、粟特、吐谷浑、萨宝、鱼国,这些生疏的词,在书里,渐渐揭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 张庆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汉唐考古学研究,主持黄河漕运遗迹勘察以及北魏皇家建筑遗址、北魏墓葬的挖掘与研究。
【书讯】《德谟斯提尼演说集 II》(精装)广师大出版 《德谟斯提尼演说集 II》(精装)[古希腊] 德谟斯提尼 著,芝人 译,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2020年2月出版 德谟斯提尼作为法庭演说的楷模,其演说的《金冠辞》一向被视为古希腊演讲辞的最佳代表作。这次演讲发生在公元前336年,雅典政客克忒西丰提议向德谟斯提尼授予金冠,以表彰其杰出贡献。德谟斯提尼的政敌埃斯基涅斯即以“提案违宪”起诉克忒西丰,实际上是要对德谟斯提尼的政治生涯进行总结。德谟斯提尼以《金冠辞》为克忒西丰辩护,其实也是为自身辩护,最终获得金冠。而未获得五分之一必要票数的埃斯基涅斯不得不离开雅典。 除了《金冠辞》,本书还收入德谟斯提尼作品第19号《为奉使无状事》。公元前347—前346年,雅典与马其顿达成和约。埃斯基涅斯与德谟斯提尼均参与谈判过程,且两次同出使马其顿。第二次出使之后,德谟斯提尼与埃斯基涅斯决裂。在使团成员卸职接受审查时,德谟斯提尼指控埃斯基涅斯出卖国家利益。最终埃斯基涅斯以三十票差距被开释。 本书采用权威编辑本,并参酌他本校订原文,从古希腊文迻译;同时博取英、法、德、日诸语译本,逐字译破,务求让中文读者领略到雅典古代演说辞的魅力。 德谟斯提尼(前384年—前322年),雅典雄辩家、政治家。早年从伊萨学习修辞,后从事讼词代写员和辩护律师,极力反对马其顿入侵希腊。现存演说61篇。
【书讯】《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精装) 宿白 著,三联书店 “宿白集”:《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精装) 宿白 著,三联书店 2020年3月出版 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获奖图书,古代印刷史领域的典范之作,中国雕版印刷早期和盛期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印刷术始于雕版印刷。雕版印刷出现在8世纪中叶的唐玄宗代时代,唐后期到五代,以长安两京、长江流域为重心,雕印技艺广泛传布,雕版印刷手工业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北宋是雕版印刷急剧发展的时代。都城汴梁的国子监、印经院等官府刊印盛极一时。诸经正义、字书、史书、医方和较大卷帙的类书、文章总集和大批佛教书籍,都开始第一次镂板刊印。民间印造文字也迅速兴起,实用书籍和古今别集多有刊印。宿白先生大量辑录《宋会要辑稿》等文献著述,一一研究靖康之乱后海内外残存至今的稀见珍本北宋刊印书籍,对汴京官私雕版印刷的发展面貌作了通盘梳理。 始于唐代的版画雕印,入宋渐盛,题材由佛画扩大到世俗人物和山水,形式也从单叶佛画发展到大幅挂轴和长卷。 全面发展的南宋雕版印刷业,表现为中央和地方官府、学宫、寺院、书坊都在从事,出现雕版数量多、技艺高,印本广泛流传。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和盛产纸张的地点,如以行在所临安为中心的两浙、福建和四川成都附近地区,出现大批熟练刊工,各地域的印本风格逐渐形成。书籍史上刻本逐渐取代写本的重大时代变化至此终于完成。 本书充分利用传世与出土资料,厘清了中国雕版印刷早期和盛期的发展史,代表了中国在雕版印刷史研究上的新高度。本书于1999年由文物出版社初版,2001年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此次收入《宿白集》,订正讹误,更新图版。
【书讯】《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制度》严耀中 ,中西书局 《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制度》(精装)严耀中 著,中西书局 2019年12月出版 北魏前期政治有着许多新鲜而独特的东西, 如六部与八部、内行官、三都、中书学、新民、均田制、都将与幢将等等。这表明北魏前期的政治体制作为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结合物,具有胡汉相糅、合 中有分的二元结构。 在北魏定都平城的100年间,这种体制使北魏保持着强大并继续扩张,也体现着社会的冲突与发展,并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范例,在后来中国的历 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因此, 观察和分析北魏前期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及其日后的改制,对于研究鲜卑以及一系列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从行政、军事、经济、刑法、宗教诸方面系 统地介绍了北魏前期社会及政治制度的特点。关于史 料相对甚少的这段历史,前人虽已作了不少研究,但对其政治制度全面地加以描述与总结,本书可以说是开始了一个新的进程。 严耀中,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中国唐代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史学会理事。发表《魏晋南北朝的“役”与“力”》《东晋南朝地方财政收支述论》《敦煌文书中的“平等大王”和唐宋间的均平思潮》《传统文化中的卜筮与儒家》等论文近百篇,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献等。
【书讯】《般若至宝:亦邻真教授学术论文集》 亦邻真 上古 《般若至宝:亦邻真教授学术论文集》 亦邻真(林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12月出版 蒙古学界泰斗亦邻真先生论著全部汇编,第一次出版全集。 亦邻真的论文多用蒙汉文发表,每篇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蒙古学教学、研究者以及研究生必读之作。他的学术成就蜚声海内外,得到国内以及蒙古、日本、德国、美国和俄国等国家蒙古学同仁的高度评价,是国际蒙古学界当之无愧的大学者。曾参加《元史》(中华书局,1979年)的点校,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元史》、《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卷》的撰稿、编审工作。其《莫那察山与金册》解决了《蒙古秘史》、《元史》、《圣武亲征录》、波斯文《史集》之间的史源关系。其《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对中国北方民族包括蒙古族族源的研究,在治北方民族史学者中被视为范本,高山仰止。《元朝秘史(畏吾体蒙古文复原)》(内蒙古人民,1986)为恢复《元朝秘史》初貌之最权威文本。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他都是宗师级的重要学者。 本书的主要内容为亦邻真先生已经发表的论文、专著和词条等蒙古学研究的汉文版全集汇总。部分是他的未刊稿,以及从蒙古文新译为汉文的论文稿,此外还有部分手写稿和信札的照片,均为首次出版。两位整理者乌云毕力格和乌兰教授也都是著名的蒙古学学家,为亦邻真先生的学生,对于原稿进行了收集,编排,并对于部分蒙文稿件进行了汉译。
【书讯】《漫步神保町:日本旧书街通史》 [日]鹿岛茂 《漫步神保町:日本旧书街通史》 [日]鹿岛茂 著,杜红 译,文化发展出版社 2020年1月出版 日本文化“奇异街区”的诞生到现在,孕育日本近代文化的一大坐标,国内首部全面介绍神保町历史的著作,对独立书店、文教社区、文化产业的思考..... 世界书业史上绝无仅有的旧书店街,鼎鼎大名的“神田神保町”是如何形成的?本书网罗了云集于此的书店、出版社、经销商、大学、语言学校、专门学校、预备校、电影院等一众业态不为人知的兴衰史,通过翔实的史料唤醒过往的缤纷记忆,勾勒出孕育了日本近代知识与文化的这一“奇异街区”之全貌! 我想写写关于神田,尤其是关于神保町的故事。不过,本稿并非散文式的叙事,而是站在社会与历史的角度展开叙述。言下之意,我会将这条全世界绝无仅有且独树一帜的“旧书街”重置于经济、教育、饮食、居住等宽泛的人文坐标之中,从社会发展史的高度鸟瞰神保町。我既希望能提炼出神保町的独特性,也期许着通过其自身的独特性映照和反观日本近代本身。——鹿岛茂 鹿岛茂:法国文学的研究者。明治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19世纪法国文学。1949年出生于横滨市,197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国文学专业,1978年修完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现任明治大学国际日本学院教授。曾凭借《巴黎各职业风俗》一书获读卖文学奖评论、传记奖等诸多奖项。拥有大量的旧书收藏,在东京都港区开设了书斋工作室“NOEMA images STUDIO”。
【书讯】《建筑与虚无主义:论现代建筑的哲学》马西莫·卡奇亚里  本书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政治活动家马西莫·卡奇亚里的建筑哲学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贯彻并发展了自己最重要的哲学主题——否定性思想,围绕大都市、工业化、现代建筑和先锋派艺术等关键问题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精彩阐释,充分批判了建筑学的意识形态。   本书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以齐美尔、本雅明和卢卡奇等人的研究为基础,着重探讨了“否定”与“大都市”的关系,并指出现代建筑所固守的传统综合与人文主义理想为何必然失败;在第二部分,作者以世纪之交的维也纳知识界为背景,详细分析了路斯的文字和建筑作品,并阐发了包含在这些作品当中的启蒙与“否定”;在第三部分,基于对大都市和路斯的研究,作者充分揭示了现代生存的基本情势,并批判了以先锋派为代表的乌托邦主义,“路斯所寻求的现代性是作品的完全实际性”,先锋派企图粉碎这种实际性,以一种伪激进的姿态把目标指向了“永恒的图像”,而后现代的、疗愈性的怀旧乡愁只不过是这种伪激进姿态的颓废补充物。后记《论虚无主义的建筑》对以上全部研究给出了最深刻的总结与发展:现代建筑被规定为一种建成的虚无主义,对它的克服不是返回到传统文化中的某个美好形式,而是推动它走向自身的终结,即完满。收入附录的《欧帕里诺斯或建筑》一文清算了当代建筑学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滥用和误用,并“为本书所发展的基本主题提供了一般的参照框架,即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建筑史”;而在重申海德格尔关于栖居之追问的同时,当代哲学也开创性地首次挖开了建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提供了让建筑学重新审视自身传统的全新机遇和可能。
纪念赫尔岑逝世150周年 其实应该昨天发的(很忙) 150年前的今天,1870年1月21日,俄国作家、哲学家赫尔岑(Alexander Herzen)在巴黎逝世。他的代表作有《科学中的一知半解态度》《关于研究自然的信》《来自彼岸》《往事与随想》等。其中《往事与随想》的影响尤其深远。在上个世纪,作家巴金先生曾翻译该书部分。两年前,完整的中译本出版。 赫尔岑的写作对同时代人和后世具有很大的影响。屠格涅夫认为,《往事与随想》揭开了他的“社会生活”和“私生活”,为自己的一代人画出了肖像。有一次,他在读完其中的部分章节后说道:“这一切全是用血和泪写成的:它像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俄罗斯人中间只有他能够这样写作。”托尔斯泰则认为赫尔岑是“一位有艺术魅力的作家”,他“致力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解释生活的意义”,“倘若他的思想能化为五十年代以来一代青年的精神血液,那么我国就不会有虚无主义的革命家了”。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不仅翻译了《往事与随想》的前两卷和第五卷中的《家庭悲剧》,而且还将自己晚年的回忆录性的随笔集命名为《随想录》,这是一部被誉为“继鲁迅杂文后中国散文史上的又一座丰碑”的作品,其中的自我忏悔和历史反思让我们依稀看到了那位俄罗斯前辈一部分精神上的血脉。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