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笑笑生水瓶 兰陵笑笑生水瓶
豆瓣id兰陵笑笑生水瓶,私人贴吧长门有希的水瓶。长期更新读书,欢迎关注。
关注数: 24 粉丝数: 16,529 发帖数: 103,190 关注贴吧数: 86
【书讯】《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纪十三种疏证稿》贾敬颜 中华书局 《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纪十三种疏证稿》贾敬颜 著,中华书局 2020年9月出版 本书是已故著名学者贾敬颜先生的遗稿。贾先生曾长期参加《中国历史地图集》有关东北边疆的编绘和释文,而这十三种疏证稿,正是为上述工作做准备的资料。所谓“边疆行记”,并不是普通的游记,而大都是作者奉命巡查或出使异国的行程录,它不仅记录沿途见闻,而且更记录在异国的应对情况,对研究古代地理和民俗等,具有重要价值。贾先生广征博引,对这十三种行记所涉及地理、名物进行了翔实考证。每一书成,先由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油印散发,征求意见,再由贾先生总汇修订。本书对研究宋、辽、金史颇有裨益。 全稿以书为篇,凡十有三篇,约字30万字,其中五代后晋一人,元人王恽、张德辉、周伯琦三人,而以宋人胡峤、路振、王曾、许亢宗、王寂等五人为最多。明以前有关东北边疆地区之主要游记,大抵均囊括于此。贾子以其一已的比较完整地学术休系和独到的风格,一一为之热电厂比较勘,爬梳钩稽,间附已意 ,每篇以本书原文为纲,有原注者次之,已之注释又次之。注释或云“颜案”或否,均另起行,序次井然,尤便读者,释文短者数字,长者数百或过千字,无则从阙,不著一字,不强以不知为知,知必引史为证,以伸已说,亦有引而不发,以俟来哲。
【书讯】《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胡晓明 华东师大 《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精装) 胡晓明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9月出版 著名学者胡晓明精选中国山水诗中200余首佳作,以美学和哲学视角探索中国山水诗的内涵,探索天地与人心的统一。山水诗中自有生命的安顿。每一片风景,都是一种心境。。书中收录30幅古典山水画,诗画同赏。 本书是一本从新的角度解读中国山水诗歌的书。中国山水诗,乃是中国哲学精神的感性显现,除了表达诗人的心境,更是表达着中国诗人代代相承的共通的心境,集体的意欲;这共通的心境与意欲,正映射着中国哲学的真正性灵。本书不仅仅把山水诗作为精妙优美的语言文字或风景画来看待,更重在探究山水诗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的心灵境界,试图发现中国山水诗隐藏在技法、家数、渊源、流派以及风格背后的共通的民族文化的诗心。从中国哲学的学术立场看中国山水诗歌,从中国山水诗歌的特殊角度看中国哲学,这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在美学阐释的背后,作者更以哲学的思辨透析中国山水诗歌中的不同之“境”:飘泊与安顿、悲哀与复苏、有我与无我、向上与超越、勉励与纵浪…… 安顿生命,这是中国山水诗永恒的乡愁冲动的一个侧面。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沐浴灵魂,陶冶性情,开拓胸襟,提升人的精神存在。如果没有这心灵的远游,那么,人类的心智将封闭、枯竭而死亡。 本书共十章,分别阐释了作者眼中中国山水诗的各种境界,旨在站在中国哲学的学术立场来看中国山水诗歌,从中国山水诗歌的特殊角度来看中国哲学,文字古典优美,清心养气。
【话题】聊一聊哪些动画中的人物角色有原作者的影子 文学作品中很多主人公都有作者的影子,法朗士甚至说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虽然极端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像《红楼梦》催生出了索隐派,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今天开个帖子,来点特殊的,把文学作品换成动画,尤其是有原著的动画,里面的主人公是否能让人看到一点作者的影子呢,这是一个可以写论文的题目。因为有很多类型都可以归入这个范畴,比如长门有希爱看书的属性这是直接源于谷川流的爱好,以至于谷川流的书单成为凉宫系列作品的世界观构成,这是小说的例子。再比如藤岛康介的漫画逮捕令中的女主小早川美幸对于机械有着痴迷级别的爱好,被同事称为机械妖怪,动画中的美幸甚至把迷你的巡逻警车加装氮气增压装置,以至于车辆性能可以压制跑车。中岛剑的摩托车驾驶技术,无人能及。现实中的藤岛康介就是一个摩托车迷。再比如著名一点的荒木飞吕彦与岸边露伴的关系,荒木说过这个角色融入了自己的经历,岸边露伴的出生地杜王町的原型是仙台,也是荒木的出生地。我想如果哪一天有荒木的传记出版,这种经历结合动画能写出无限多的文章。那么大家来聊聊哪些角色一定有作者影子,或者你认为可能有。说明一下原因是必要的。 顺便其实原创动画也是能找到影子的,监督把动画中人物加上一些自己的私货,动画后期制作公司访谈过程往往能揭示出这种添加,也是很有意思的。所以也可以聊聊这种情况。
【书讯】《拱尖天堂》王南 新星出版社 《拱尖天堂》王南 著,新星出版社 读库 2020年6月出版 本书是王南“建筑史诗”系列的第十本,主角是哥特建筑——中世纪乃至整个西方建筑史的一大高峰。 “如果说罗曼时期已是黎明前的曙光,那么哥特时期完全就是一场光芒万丈的日出。” 从西方建筑史的角度看,接替中世纪罗曼时期修道院教堂的,是由一系列主教大教堂组成的哥特时期伟大建筑杰作。这些大教堂除了建筑本身无与伦比外,更是荟萃中世纪最杰出的雕刻、绘画,以及彩色玻璃、金属、象牙等诸般工艺于一身。哥特大教堂由是成为中世纪文化艺术的总结晶。 欧洲数以万计的哥特教堂虽然千差万别,但又有着独属哥特的统一体征。《拱尖天堂》对哥特大教堂世界的巡礼,大致遵循历史演进的脉络展开:哥特教堂于法国发源,之后英国、西班牙迅速跟进并加以发挥,古典建筑文化深厚的意大利和罗曼建筑发达的德国,逐渐接受其影响,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地方哥特风格,尤其是德国,成为哥特建筑最后的坚定守卫者。王南采用了一种新的写法,以法国盛期哥特教堂的代表作沙特尔大教堂为“标准器”,方便代入欧洲各地哥特建筑的不同个性特征,更好地理解哥特世界的参差多态。 哥特建筑魅力究竟何在?王南在书中不仅剖析建筑的结构技术,还进一步探讨其宗教内涵。尖拱、肋拱顶和飞扶壁,这三把结构利器“三剑合璧”,带来哥特教堂的建筑革命——用尽可能少的材料,营造尽可能宏伟崇高的空间。由尖拱结构营造向上升腾的空间,与仿佛来自天国的瑰丽光线相结合,构成哥特大教堂的精神超越之感。 从哥特大教堂的建造来看,伟大的哥特建筑都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欧洲各地大山的石头,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城镇与乡村,并被匠师垒砌、雕琢,历经数百年,最终成为一片石头的纪念碑林。可以说,它们都是中世纪建筑匠师与基督教会默契合作的产物。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