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笑笑生水瓶 兰陵笑笑生水瓶
豆瓣id兰陵笑笑生水瓶,私人贴吧长门有希的水瓶。长期更新读书,欢迎关注。
关注数: 24 粉丝数: 16,529 发帖数: 103,191 关注贴吧数: 86
【书讯】《东亚世界与古代中国》刘永连 著,广西师大出版社 《东亚世界与古代中国》刘永连 著,广西师大出版社 2020年2月出版 本书在作者近年研究成果中选取了19篇学术论文,以古代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对外交往为主题,主要反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群、族群在东亚陆海之间的迁徙或往来;二是以民间和地方视角为主的文化交流及相互文化关系的演化;三是对域外汉籍重要文献及其相关问题的梳理和研究。 作者刘永年教授历数年发掘研析相关档案史料,对古代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交往揭示,真实反映历史上那些或奇异或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 视角多元独特,从“漂流人”“八学士”“薙发易服”等群体或事件了解中国与东亚诸国的交际往来。 十九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深度发现不甚了解的古代中国与东亚各国交流往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作铺垫。 刘永连,男,1968年生,山东梁山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外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研究,出版《突厥丧葬风俗研究》《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及《十六世纪前的中国与世界》(合著)等专著多部,在《文史》《世界历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学报》(韩)、《中韩人文科学研究》(韩)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近年对东亚海域和中韩日关系史尤其关注,在人群迁徙、文化交流及文化关系诸问题研究上有所探讨。
马克斯·韦伯逝世一百周年,青葱时代读过不少他的书 今天,是马克斯·韦伯逝世100周年。 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者之一、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法律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的开创者,比较文化研究先驱人物……后代学人授予了马克斯·韦伯数不清的头衔,无形中彰显着他对于各个学科领域持续至今的影响力。 1917年11月7日晚上八点,德国慕尼黑的斯坦尼克艺术厅内人头攒动。听众席上挤满了年轻的大学生,也不乏声名在外的学者精英,他们都在等待着一场期待已久的演讲,而主讲人正是当时德国思想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马克斯·韦伯。 当时“一战”已经接近尾声,德国的外交处境日趋窘迫。国内各种思潮的纷争不休,更让德国的年轻人感到迷茫与无助。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位导师,对时下的种种困扰与未来的人生方向给予清晰的答案。 根据在场人的回忆,韦伯现身时“苍白而疲惫,急促地穿过爆满的讲堂走向演讲桌”,“他的脸庞与下巴长满了浓密的大胡子,令人想起班贝格大教堂的先知雕像深沉而炽热的神情”。这场演讲从头到尾都没看稿子,也没有停顿索词之处,正是讲者“长期以来涵泳斟酌的思考,以爆炸性的力量当场成篇。” “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便是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已自公共领域隐没”,在震撼又发人深省的语词中,韦伯给满心期待的听众浇上了一盆冷水,他用克制却不乏悲观的语气揭示了现代世界最深刻的困境。 韦伯逝世百年后的今天,他的时代诊断仍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过去几十年间,金融危机的频繁来袭冲击着国际市场,“黑天鹅”成为了生活里常见的词汇,未来的不确定性一直在积累。近来,新冠肺炎的疫情,更是加剧了地区间的冲突与对立,撕扯着本已脆弱不堪的共识。 诚如一位德国学人所言,只要现代性的历史不曾终结,韦伯的洞见和思考方式就不会过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斯·韦伯永远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冰菓吧新公告】本吧即将开启新的栏目—推理小说推荐 冰菓作为一部推理作品,至少小说在书籍归类中被列为推理小说是毋庸置疑的。这么多年有关冰菓的话题说的也差不多了,如今冰菓吧人口二十多万,因此我准备开一个新的专栏,名之为推理小说推荐。以促进贴吧内的交流。 规则是 (1)每一段时间,一位吧友(不用我多说吧里喜欢推理小说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征集文稿应该不成问题)写一篇书评,来推荐一部推理小说。 (2)书评的字数至少要有一千字以上,最好配上书的图片,我个人鼓励使用实体书的图片,最好是自己的。 (3)必须是推理小说,欧美与日系不限,经典与当代也不限,但是必须是推理。恐怖与悬疑严格意义上不算,最终决定权在我本人,因为我负责这一栏目。推荐米泽穗信的其他作品当然也可以。 (4)文章必须自己原创,不允许介绍作品直接使用百度百科那种剧情简介。只要是你自己写的,我一般都会通过。 我会发本吧第一个推荐,给后来人做一个范例,当然我的文章很长,一万多字,所以我不要求每个人都这么写,所以上面规定底线一千字以上,因为帖子最后会成为精品,字太少不好看。 最后欢迎吧友积极参加这个长期的吧栏目活动,以形成我们冰菓吧的传统。如果你想推荐推理小说,你可以大胆联系我本人,我看过你的书评之后,通过之后,你在吧里发的帖子就可以成为精品。当然为了统一起见,每一期帖子有一个固定的格式 【冰菓吧】推理小说推荐第一(N)期+小说名 如果你的书评有题目,可以放在二楼发出来。其他文字图片发在几楼,怎么排版由个人决定。
【书讯】《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精装)[法] 雅克·勒高夫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精装)[法] 雅克·勒高夫 著,鹿泽新 译,后浪图书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年5月出版 史学大师的匠心之作,带你漫游中世纪的心灵世界:具有代表性的中世纪意象,向读者细细讲述了这些意象的演变历程和基本特征,带读者漫游那个奇伟瑰丽的中世纪世界。 本书是一本讲述中世纪意象的历史书籍。意象涉及图像和文本,它培育和构建了传说与神话,并通过创造形象、借用形象,推动了社会的运转和思考。可以说,中世纪的意象世界是培育现代西方文化的土壤之一,各类意象在这个世界中诞生、改变。作者挑选了中世纪意象世界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类意象——英雄与奇观来介绍该领域。英雄包括亚瑟王、查理曼、熙德、梅绿丝娜、女教皇若安等等,奇观则包括主教座堂、防御城堡和回廊内院。就算在现代世界,中世纪的意象依然富有生命力,它们经常出现在流行文化之中。 作者雅克·勒高夫是声名卓著的史学大家,但是本书的语言绝不枯燥乏味,这位大师俨然一位风趣的导游,带读者穿行在意象世界中。本书配有大量出自古代手抄本的插图,让中世纪的意象世界以更鲜活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眼前。对于渴望了解中世纪的读者来说,此书是一场不可错过的文化盛宴。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1924—2014),法国历史学家,曾任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他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的代表人物,其研究侧重于中世纪,注重长时段的社会经济史,在心态史和历史人类学方面卓有建树。著有《中世纪文明》《圣路易》《钱袋与永生》《试谈另一个中世纪》《炼狱观念的诞生》《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历史与记忆》等书。
【书讯】《哲学的开端》伽达默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哲学的开端》(精装)[德]伽达默尔 著,赵灿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希腊哲学的开端,其实也代表着西方文化的开端。这个主题不仅具有历史的趣味,它还涉及我们当今的文化问题”(伽达默尔语),如何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大传统,“开端”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开端”问题的误判将影响我们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伽达默尔这样一种对前苏格拉底思想所进行的梳理考察,是与今日息息相关的,它将加深我们对自身文化命运的思考和理解。 伽达默尔明确提醒我们:其演讲“最值得注意的关键是,我既非从泰勒斯,也非 从荷马开始,更非从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语言开始;相反,我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在我看来,此乃哲学式地解释前苏格拉底的唯一途径。其他任何方式 都是脱离哲学的历史主义”。 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国著名哲学家、哲学释义学的主要代表。他利用胡塞尔尤其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方法,开创了释义学这一流派,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还利用释义学方法,对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尤其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创造性解释。其知名著作有:《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1931)、《真理与方法》(1960)、《黑格尔的辩证法:五篇解释学的研究》(1972)、《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善的理念》(1975)、《对话与辩证法:关于柏拉图的八篇解释学研究》(1980)等。
【书讯】《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 [英]魏泓 著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精装) [英]魏泓 著,王姝婧 莫嘉靖 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年4月出版 十二种人生角色,全面体会唐朝生活:以五万件历史材料为基础,还原一座真正的海市蜃楼。用十二个人的身份和视角,全景体会唐朝生活。吐蕃士兵在戍堡中坚守,在一场败仗中死里逃生。中东的商人迷恋出海,最终葬身其中。大唐公主为了国家利益远嫁外国,渴望平淡的生活却不可得。西域的漂亮歌姬流落长安,倚楼卖笑。敦煌当地的大画家董保德生意兴隆,作品颇受高官贵族欣赏。 公元8 世纪到10 世纪,唐朝盛极转衰,西域局势动荡不安。在盛唐漫长的身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葬身海洋的中东船长塔泽纳、败走铁刃城的吐蕃士兵赛格拉顿、远赴漠北的太和公主,一生飘零的妓女莱瑞诗卡……无论是贵族还是民众,都在试图抓住命运的节奏,努力活下去。正是这样一个个生命轨迹照亮了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随着历史涌至现在。 魏泓(Susan Whitfield),国际知名的敦煌学家,英国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IDP)负责人,代表作有《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Life along the Silk Road)、《丝绸之路上的斯坦因》(Aurel Stein on the Silk Road)、《丝绸、奴隶和佛塔: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文化》(Silk, Slave, and Stupas: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Silk Road),主编论文集《敦煌伪卷》(Dunhuang Manuscript Forgeries)。
【书讯】《龙榆生先生年谱》(增订本) 张晖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龙榆生先生年谱》(增订本) 张晖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年3月出版 本书系张晖年少成名之作,曾赢得学界的普遍好评和广泛赞誉。其后,作者又不断积累文献资料,加以完善,并在原书中留下大量批注文字,现由倪春军根据作者所拟定的目次略作调整,一方面改正了原谱中存在的明显讹误,同时尽可能吸收了学界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正文共六卷;附录五种,包括龙榆生先生著述年表、评论资料、追悼忍寒词人龙榆生挽联诗词集、龙榆生先生研究文献目录、《龙榆生先生年谱》第一版序。书后附有征引文献、主要人名索引等。 张晖(1977—2013) 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哲学博士,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诗学、词学、清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理论。著有《龙榆生先生年谱》(2001)、《诗史》(2007)、《清词的传承与开拓》(合著,2008)、《无声无光集》(2013)、《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2014)、《朝歌集》(2014)、《易代之悲:钱澄之及其诗》(2014)、《张晖晚清民国词学研究》(2014)、《中国“诗史”传统( 修订版)》(2016);整理作品有《施淑仪集》(2011)、《忍寒诗词歌词集》(2012)、《陈乃文诗文集》(2014);编著有《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2006)、《忍寒庐学记:龙榆生的生平与学术》(2014)、《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2015)、《龙榆生全集》(2015)。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