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杀送葬 影杀送葬
关注数: 196 粉丝数: 1,242 发帖数: 43,446 关注贴吧数: 113
感觉东吴被称为鼠辈主要和他们拿下荆州后的作为有很大的关系 抛开三国演义所带来的蜀汉情节,仅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整个问题。 袭荆州有问题,但不大。毕竟刘备也是通过类似背盟的手段拿了益州被偷也说了不了。 真的争取利益后面有大成就即使没有统一天下,夺下荆州给自己争取了最大利益也没人会说什么。 但是拿下荆州,除了土地本身孙权获得了什么?? 只有和蜀汉一场内耗,有人说逼迫蜀汉和自己彻底和解达防止他们顺江而下威胁自己成真正的联盟。 但是隆中对里,东吴是可为援而不可图之,刘备一直是照这个执行的,没有荆州问题蜀汉和东吴就是一直联盟的状态,除此之外两边没有任何的矛盾和战争隐患。 然后呢??几乎什么都没有…… 每次东吴对曹用兵,荆州方向要么是次攻要么是佯攻,主力方向一直都是合肥,然后东吴在合肥…… 好吧这都是历史笑话了…… 可以说战略上东吴拿下荆州,除了拉一波刘备仇恨是一点用没用。 但是要是荆州在刘备手里,按照隆中对就是蜀汉的主攻方向。 因为有水路发达运粮就不是问题。 北伐好几次就是因为粮草出了问题不得不退兵 虽然诸葛亮想过各种办法,比如抢割麦子屯田等各种办法,但是魏国对他最优解就是坚守待蜀兵粮尽。 荆州在手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而且关羽也确实威震华夏让曹操考虑迁都了。 或许有人说没有东吴偷袭徐晃也击退关羽了。 确实,但是荆州在手,这次被击退了,下次呢??下下下次? 攻下樊城,许昌可就不远了。对魏国来说许昌可比长安重要的多 七出岐山,曹魏可以一座座城和蜀汉耗,要最终要攻克长安是个漫长过程。而要是七出荆州,曹魏仅仅只有一个樊城可以和蜀汉耗的,一旦丢了那曹魏真的会迁都动摇国本的。 东吴拿荆州,曹魏顶多2选1。选择一个方向守。 蜀汉拿荆州,曹魏没的选压力直接顶满,甚至会把主要力量用在樊城方向守护,孙权一直心心念念的合肥也会变得容易拿。 一个拿了荆州后续作用为0,甚至为以后坚实的盟友埋下祸患(荆州没了除了粮草问题荆州派和东州派益州矛盾的矛盾也很突出),一个拿了荆州可以大有作为。 损人利己的人虽然不提倡但也有人会理解,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自己博取利益无可厚非,特别是作为一方势力,讲道德是愚蠢的。 但是损人不利己,别人拿了有大用没了会产生困难,自己拿了几乎没用还要去占着不给别人,哪怕那人是朋友,这个就…… 这估计就是东吴被骂鼠辈最重要原因吧,只可惜国士无双刮目相看的吕蒙也因为孙权这个国策而一直被蜀粉骂。
停止对立拉踩客观分析新仙一剧收视率扑街原因 首先排除05剧粉抹黑言论。 05上映的时候被游戏迷攻击的程度可远远高过现在,剧情口碑是直接两极分化的。又见逍遥除了一开始有点UP带节奏,现在已经没什么人攻击这剧的剧情了吧?? 然后也别说什么流量明星。 确实胡歌刘亦菲安以轩什么的放到现在知名度拉满,但是当年对于内地的观众而言谁认识啊??一众配角除了影视专业户徐锦江,各个算是无名之辈。几个主演胡歌初出茅庐,安以轩完全没听说过,也就刘亦菲拍过金粉世家和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算是小有名气,对绝大部分圈外人士而言属于报名字不知道,但是说是天龙里的谁谁会有印象的那种。总体来看和现在仙一剧的情况也优秀不到哪去,肯定不是靠流量而红的。 第三也别拿年代选择说事 不是什么现在选择多了大家不看电视剧了,当年只有看电视剧只有仙剑什么的。 那是05年不是95年。虽然电脑还没彻底普及但是网吧是有了而且还是满地都是的那种,虽然没有智能手机,但那时的娱乐真不是闲在家里看电视的那种。 而且我们说的是收视率当年1W人有1000人看电视,100人看你你收视率就有10%。现在1W人有哪怕只有100人看电视,只要有10人看你你收视率低依然10%,其他娱乐项目在发达能分看电视的人数但分不了你的收视率。 有人说当年仙剑没竞争??开什么玩笑。05年和仙剑同步播出的剧有《亮剑》《大宋提刑官》《宝莲灯》《小鱼儿与花无缺》等等,很多都是以后各个电视台反复播出翻拍出续作至今都脍炙人口的大作,说当年是电视剧的神仙打乱都不为过。就在这群神仙中当年仙剑依旧是第十的收视率。 而今年??我是不知道除了仙剑有什么可能影响到以后得作品。然而就是这么一堆之中仙剑竟然排名如此之低,我是真的很不服气的。个人觉得哪怕没有前十也不该出前二十的。 痛定思痛 又见逍遥怎么说呢,剧情还原人物还原做的都尚佳但很多方面不及格。 选角上确实不讨巧,一眼看上去确实不养眼,也和原著稍微有点差距,只能靠后面的剧情穿着打扮去拉去靠。这就让很多路人不关心原著的路人失去了看下去的动力。 然后宣发上面也很是问题。或许是资金不够吧。 当年唐人对仙一宣传上可是花了大手笔的。 铺天盖地的宣传,信息轰炸,就当年我很难想象有谁不知道这个要排电视剧了。 先把人框进来,然后用俊男美女(当年第一次电视上看见刘亦菲饰演的灵儿洗澡,第一眼真的会从内心深处发出和李剧中逍遥一样的感叹,哪怕现在来看也不会觉得厌倦,确实美)和优秀音乐(酒剑仙传剑时仙剑奇缘的热血,告别姥姥时桃花岛的悲凉都太过深入人心)尚佳的剧情(整个剧情其实在到达苏州前雷点还是比较少的)彻底吸引住大家,给大家多多少少那种不同于游戏进展和新鲜感有了看下去契机,因此才有了那么高的收视率。 而现在……说真的也就关心仙剑的人会争执会关心,基本圈地自萌,路人进来的太少了,问周围人哪怕看电视的也毫不知情。 而且由于所谓的忠实原著魔改少,老观众知道后续发展,没有有没亮眼的地方留人,新观众留不下来。整体收视率自然就低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做这一版的编剧导演投资方都算是用爱发电,想着做出一部让游戏满意的电视剧,而不是让大家爱看的电视剧,大资金大赞助拉不到,宣发不到位,纯粉丝向作品。扑街也就在所难免了
关于改编我有话说——浅谈影视剧动漫等对原著改编 本人不讨论05和24版仙一哪个好,只那其他影视动漫对原著的改编说事,大家可自行代入。 说个应该不少人都看过刚刚完结第一季的动漫——葬送的芙莉莲 这应该算的上对漫画改编非常成功的动画了。 不管是原著党还是动画党都是好评如潮。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动画在保留了漫画的精髓的同时补足了它的最大缺陷——原著对叙事人物感情故事展开的描写非常成功,但是对战斗的绘画却一塌糊涂(嗯,能让勇者一行狼狈逃窜的恶龙,用了一格画面就趴地了。战斗场景完全省略) 动画制作组在基本没动剧情叙事的情况下极大的扩展了战斗绘画,而且异常经常配上昂扬的战斗音乐。 至此,已成艺术 甚至观众在对各个集数打分时最低的是对幻影鬼的战斗。理由不是动画魔改了,而是没魔改。完全照搬了漫画的所有画面,一点没加。可以说是动画的精彩制作把观众的口味养刁了。 当然你也可以说动漫不分家,都是画出来的东西大差不差就不会有多大错,真人版就容易出问题。 那我们可以看看另一个例子 对照组——央视老三和新三 相信大家对新三的抨击算是听出茧子了吧??哪怕是粉丝也不会从剧情上去夸新三顶多说新三打斗不错(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也是槽点,打斗其实一塌糊涂,镜头永远在晃,在不停地切,几乎不会出现人马同镜两演员同镜的情况。始终是近景怼脸拍。) 两边其实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对原著的理解 新三导演编剧自己说的——他们对三国演义只是看过几眼连环画而已。 而老三??所有主演编导都被要求要熟读三国演义,不仅仅是自己的戏份(话说回来,葬送的芙莉莲动画组是请了漫画原著作者做监督的。制作的同时漫画作者是在旁给意见的)。 这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那我们津津乐道例子来说事 刘备娶孙尚香长时间渺无音讯张飞要人 新三张飞直接掀了孔明的桌子怒骂孔明要篡权。(都说新三把张飞演成了李逵,但是李逵也不会去掀吴用的帅案啊?) 而老三则是带着关羽带着理解又不失对大哥的关心来问孔明要人,两边其乐融融。 于是新三硬是拍成了充满阴谋论的宫斗剧,老三则好像是东汉末年的纪录片一般,高下立判。 魔改有创新当然可以,但是不能偏离原著原本的韵味,不求完全符合原作者想法但也不能脱离大众基本认知。否则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诸葛亮杀常防子嗣记载也能信?? 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褒怒,攻杀房,诬以谋反。诸葛亮诛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隽,欲以安之。褒犹不悛改,遂以郡叛应雍闿。 臣松之案:以为房为褒所诬,执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杀不辜以悦奸慝?斯殆妄矣! ---------------------------------------------------------------------------------------------------------------------------------------------- 裴松志都觉得这事是假的一堆人还喜欢拿这事黑诸葛?? 假如你觉得裴松志只是个人崇拜不足为信,那么华阳国志为什么同一事件,却对所谓的诸葛亮杀害忠臣子嗣没有半点记载?? ----------------------------------------------------------------------------------------------------------------------------------------------- “从事蜀郡常颀行部南入,以都护李严书晓喻(雍)闿。闿答曰:‘愚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派敝,正朔有三,远人惶惑,不知所归。’其傲慢如此。颀至牂柯,收郡主簿考讯奸。(朱)褒因杀颀为乱。” ------------------------------------------------------------------------------------------------------------------------------------------------ 诸葛杀常子嗣或是为了安抚褒怕他造反,或是相信了褒一面之词觉得常造反。但从这里看根本不成立,因为褒杀了常之后直接就叛乱了。诸葛无论处于那种考量都不会再去杀常的子嗣了。 而且华阳国志作者就是蜀中常氏族人,真的要是发生过,他作为史学家又是本族本地的事情怎么会只字不提??两个记载哪个可信度更高一目了然,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