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杀送葬 影杀送葬
关注数: 196 粉丝数: 1,241 发帖数: 43,444 关注贴吧数: 113
整个三国最丢人的战役是东吴的新城之战吧? 《魏略》:是时,张特守新城。特字子产,涿郡人。先时领牙门,给事镇东诸葛诞,诞不以为能也,欲遣还护军。会毌丘俭代诞,遂使特屯守合肥新城。及诸葛恪围城,特与将军乐方等三军众合有三千人 《三国志·吴书七·诸葛恪传》:(诸葛恪)于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始失人心。 -------------------------------------------------------------------------------------------------------------- 兵力对比20W对3千将近70比1的兵力比(查遍整个三国,在双方都是正规军的情况下,这是应该是以少胜多兵力比最大的情况),最终结果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三月,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 《三国志·吴书七·诸葛恪传》:魏知战士罢病,乃进救兵。恪引军而去。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记忿痛,大小呼嗟。而恪宴然自若。出住江渚一月,图起田于浔阳,诏召相衔,徐乃旋师。由此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秋八月,军还。 3月就已经死者大半,5个月后退军又是一片哀嚎。在怎么算10W以上的伤亡是有了。 70比1的绝对优势比,就算是进攻方,但是最终打出了折损10W的伤亡,都嘲笑刘备仅以身免。但人家好歹是和陆逊五万打五万左右,军力几乎1比1的情况下败的,怎么也没这个丢人吧???
三国正史记载最丢人的战役是新城之战吧? 《魏略》:是时,张特守新城。特字子产,涿郡人。先时领牙门,给事镇东诸葛诞,诞不以为能也,欲遣还护军。会毌丘俭代诞,遂使特屯守合肥新城。及诸葛恪围城,特与将军乐方等三军众合有三千人 《三国志·吴书七·诸葛恪传》:(诸葛恪)于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始失人心。 -------------------------------------------------------------------------------------------------------------- 兵力对比20W对3千将近70比1的兵力比(查遍整个三国,在双方都是正规军的情况下,这是应该是以少胜多兵力比最大的情况),最终结果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三月,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 《三国志·吴书七·诸葛恪传》:魏知战士罢病,乃进救兵。恪引军而去。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记忿痛,大小呼嗟。而恪宴然自若。出住江渚一月,图起田于浔阳,诏召相衔,徐乃旋师。由此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秋八月,军还。 3月就已经死者大半,5个月后退军又是一片哀嚎。在怎么算10W以上的伤亡是有了。 70比1的绝对优势比,就算是进攻方,但是最终打出了折损10W的伤亡,都嘲笑刘备仅以身免。但人家好歹是和陆逊五万打五万左右,军力几乎1比1的情况下败的,怎么也没这个丢人吧???
再说说诸葛亮杀忠臣的事情 《魏晋春秋》: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褒怒,攻杀房,诬以谋反。诸葛亮诛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隽,欲以安之。褒犹不悛改,遂以郡叛应雍闿。 —————————————————————————————————————————————————— 这个是这个说法的来源,但是对于这个说法,裴松志是觉得荒邈不可信的。 臣松之案:以为房为褒所诬,执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杀不辜以悦奸慝?斯殆妄矣! —————————————————————————————————————————————————— 当然有人觉得裴松志这句话不该是说这事不可信,相反是说诸葛亮太荒邈,是坐实了这件事(也就是说荒邈的主体从整件事变成了诸葛这个人) —————————————————————————————————————————————————— 于是我曾经专门请教过三国志注通译作者杜小龙,他的解释是 臣裴松之考证:(这件事)已经是常房被朱褒诬陷了(考:以为,“以”通“已”,犹“已为”、“已是”,晋·陶潜《赠长沙公诗序》载“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执政之人(暗指诸葛亮)所应该(做)的是明察(考:执政,谓主持政事的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又考:澄察,谓明察、洞察,《后汉书·朱浮传》载“覆案不关三府,罪谴不蒙澄察”),怎么能够用乱杀无辜来取悦于奸恶之人呢?(孙盛的《魏氏春秋》)这个记载几乎是荒诞(而不合实情)了(考:殆妄,此语争议颇多,主要分二义:一义为裴氏批判《魏氏春秋》此记载为妄,如此则‘殆’当训为大概、几乎;一义为裴氏批判诸葛亮此举为妄,如此则‘殆’当训为当然、必定。本书辨析:此语单从语法上来说为二义皆通,而从裴氏给《三国志》作注的习惯来看,他多次给孙盛惩妄,却少见讥诸葛氏之语,又诸葛亮生平未有过类似如此违理之举来佐证,故本书以批《魏氏春秋》为主训,读者可自行思取之)!当然你可以否认杜小龙,甚至否认裴松志毕竟是个人见解不能坐实。 但是另一个矛盾点就没法无视了 —————————————————————————————————————————————————— 《华阳国志》:“从事蜀郡常颀行部南入,以都护李严书晓喻(雍)闿。闿答曰:‘愚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派敝,正朔有三,远人惶惑,不知所归。’其傲慢如此。颀至牂柯,收郡主簿考讯奸。(朱)褒因杀颀为乱。 华阳国志是专门说蜀中的地方志,就蜀地发生过的历史记载而言可信度绝对比魏晋春秋高。里面清楚记载了常抓了主簿朱就杀了他造反,丝毫没有提过诸葛亮杀常子嗣安抚的事情(已经造反了,在杀常子嗣,按抚朱防止他造反直接矛盾了)要知道华阳国志的作者就是蜀中常氏,自己本族发生过的事情,自己做史书写到这里会遗漏?? 多重论证下所谓的诸葛亮为权杀忠臣只能是虚假史料
感觉看了原著故事二郎神才是违反天条的那一个 1:汉士子刘锡(又名刘向)进京赶考,在路过华山神庙(即西岳庙三圣母殿)时,于庙中提诗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三圣母大怒,将要杀死刘向时从太白金星处得知自己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于是二人结为夫妻。三宿之后,刘以一块沉香赠别,嘱咐三圣母以沉香为二人的孩子命名。 —————————————————————————————————————————————————— 这里可以看见三圣母其实一开始就是想干掉刘锡这个亵渎神明的人的。结果突然得知自己和他有姻缘,只能作罢下嫁。这是天命,圣母是顺从天命,怎么能算亵渎天条。 —————————————————————————————————————————————————— 2:三圣母兄长二郎神在得知三圣母与凡人结为夫妻后,将三圣母压于华山下的洞穴之中拷打她,最后将三圣母关在黑云洞受苦。三圣母产下太子,以沉香架烧火、以净瓶水洗身,命名沉香。三娘写一血书,命土地抱往扬州刘锡。土地公将沉香送到扬州。刘锡得知三圣母在黑风洞受难,悲痛万分,立意要将沉香扶养成人,以救三圣母。沉香七岁上学,学子欺负他无娘,归家问父,刘锡示以血书,沉香决意救母。沉香经鬼谷子指点,拜李托拐为师。因沉香才七岁,李托拐赠其八岁,为十五岁。沉香开了师父的三重门,吃了仙桃,喝了仙酒,看了兵书,练了玉斧学了七十三变。李托拐又打他三拐杖,添加三千斤力气。沉香救母打翻香炉、穿倒华山,与二郎神大战,难分难解。李托拐助沉香,用铁索将二郎神锁在铁树上。沉香以玉斧破铜、铁、石三重洞门,以仙丹使母亲复明。 —————————————————————————————————————————————————— 中间过程和大家熟知的也略有不同。人是二郎神抓的,但是加个拷打剧情……什么恶趣味的鬼兄。然后圣母还是先被抓在产仔的。人是土地送出去的。二郎神竟然丝毫没管……估计矛盾太大不管是电影版还是电视剧版都改了这个BUG。剩下的拜师学艺倒大差不差,冒出不知哪来的李拖拐教沉香那么多神通两人就能吊打二郎神,除了说是猴子冒充的也没有更好的解释。 —————————————————————————————————————————————————— 3:玉帝下旨,二郎神贬谪华山后殿,三仙娘执掌华山前殿,刘锡为扬州城隍,沉香为三界直符君。 —————————————————————————————————————————————————— 最大的问题来了,事情结束后玉帝的判罚是——二郎神被贬,三圣母一家都被封神,赏罚很明显,结合起因三圣母顺从天命,感觉整件事三圣母就是顺天命和凡人结合,二郎神私自关押。和一般大家认为的三圣母私通凡人,二郎神按照天规关押三圣母完全相反啊。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