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姑姑 米粉姑姑
关注数: 51 粉丝数: 220 发帖数: 5,086 关注贴吧数: 11
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让传统戏曲文化基因根植国人心中 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 央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记者徐鹏)“从事传统戏曲工作这么多年,我认为想要更好推广,最重要是我们自身得努力拿出好作品,让青年人爱上传统戏曲。”全国人大代表、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戏曲文化在深耕细作的同时,也要顺应潮流,希望能让带有中国基因的传统文化,根植在所有人心中。   弘扬传统文化一直是多年来不变的话题。作为传统地方戏曲“承上启下”的重要传人之一,韩再芬认为当下“坚守和守护尤为重要”,不然就容易出现严重的断层。她表示,每种地方戏都应首先构建好本土的文化生态系统,才能让更多人接受喜爱。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非常发达、方便。到了这样一个时代,更重要的是怎么守护好自己血脉里流淌的、真正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韩再芬认为,“通过吸收更多现代的优质东西来调和,而不是简单地去模仿,或者照搬拿来为我所用。”   韩再芬说,中国戏曲文化,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所积淀下来的程式化体系有一定规范。在这个时代,如何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去品味、感知和了解,是戏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她看来,“传统戏曲要不断创造更新,以符合现代要求,这样才能让新一代年轻人了解,甚至引领当代潮流。”   从艺几十载,韩再芬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人会慢慢体会到戏曲的魅力所在,所以在推广宣传方面不可急于求成。只有沉下心深耕细作,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才会让带有中国基因的文化,根植在我们所有人国人的心中。
聂造:『灯下梅语』 ——写给再芬 『灯下梅语』 ——写给再芬 文/聂造 腊梅本该是腊月开的。但今年的江南,冬月里,腊梅就已经绽放。 年过半百的男人,苍颜总带着年轮的羞涩,已经不愿对艳丽的花朵发出过多的赞叹了。而面对一株腊梅,无论这油黄的朵儿多么鲜嫩,都会觉得这是有风霜的生命,因为有过各种历练,似乎每一片花瓣都在低语曾经的故事。 腊梅就算早开,也总是在冰冷的季节才绽放。虽然也属花朵,但给人以一种不屈不挠的力量感,比雨后的春笋更有勃勃生机。而且,在这个万木休眠的季节,腊梅的微笑是唯一的温馨,这新年里的第一朵花儿,成了我的知己。 我久凝朋友送给我的这一盆腊梅,回忆他临别时的话语:“这花儿不值钱的,养着玩吧……”可能是这天太冷,也可能是夜里的孤单,当然,也有可能是许多过眼的往事勾起心底仅存的一丝期待,眼眶有些湿润。 我坚信,这不是眼泪的痕迹——也许是心中温暖水汽遇到无情的冷风,把水雾凝结为滴滴晶莹;也许是这眼睛,事务看得太多、世间看得太久,就像人长时间忙碌后身上的热汗湿透……总之,我不愿认为我眼眶里的湿润是泪水所致。 腊梅的瓣好像真通人性,上面也布满剔透的水珠,仿佛用纯粹的情感,呼应我的凝视——她用清澈来淡化我眼中的浑浊,还有缕缕清香,这是最自然的体味。 五十二年的路走得有点倦了,这不,又要增加一年。就像爬很高的山啊,抬头往上看,这台阶越来越小,也越来越高了。 思绪远了,心里就开始累,还是再看看灯下的这盆腊梅,她是当下的绽放,是现在的幽香。 窗外的北风嗖嗖的吹过,而灯下这盆乖巧的腊梅似乎在告诉我,她到这家是来做客的,室外凛冽,才是她喜爱的居所。她追求的温暖,就是透骨的凉…… 夜已经很深,我披着大衣,把这盆腊梅放到朝南的阳台上,虽然她更喜欢冰冷,但我还是希望她能在白天里多得到一点阳光的照耀。 腊梅的一生是完整的生命,尽管寒冷是她的巅峰时节,但只要迎来的是春天,就有希望和未来。 2017年12月31日午夜 于姑苏城外改华堂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