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占孑
貝占孑
关注数: 93
粉丝数: 291
发帖数: 22,919
关注贴吧数: 76
佛說,龍族眾生日益增多,,,,, 眷属先少后多三。 龙王白佛言。我从劫初止住大海。从拘楼秦佛时。大海之中妻子甚少。今者海龙眷属繁多。佛告龙王。其于佛法出家。违戒犯行不舍破戒者多生龙中。 直见不堕地狱。如斯之类寿终已后皆生龙中。佛告龙王。拘楼秦佛时。九十八亿居家出家。违其禁戒皆生龙中。拘那含牟尼佛时。八十亿居家出家。毁戒恣心。寿终之后皆生龙中。迦叶佛时。六十四亿居家出家。犯戒皆生龙中。于我世中。九百九十亿居家。斗诤诽谤经戒死生龙中。今已有生者。以是之故。在大海中诸龙妻子眷属不可称计。我泥洹后多有恶优婆塞。违失禁戒当生龙中。或堕地狱(出海龙王经第二卷
大藏經版本,食君之祿為君賣命 乌王甘蔗所领四乌使至沙竭国一。 波斯匿王有四大臣。拜为将。合四部兵欲伐小国。四臣见佛稽首足下。世尊问之。仁等何去。具以事答。我等之身为此国王多所兴立常畏危命今当攻伐。世尊赞曰。善哉诸贤。是为报恩而有反复。不但今世为此国王。过去世时沙竭之国。有诸乌众而来集会止顿其国。乌王名曰甘蔗。主八万乌。乌王有妇名旧黎尼。怀躯恶食至诚白王。我身小发欲得善柔。鹿王肉食乃活,不尔者死。于是乌王闻其音声,合会乌众。汝等当往沙竭国。沙竭国王,有大鹿王。名曰须具。欲得其肉。四乌应募。吾等堪任。不惜身命,当办此事。于时四乌,数至会所。时国王子,见乌恐惧。驰还白王。我见四乌,色像若斯。数来鹿苑。王即敕人,令捕。乌师造立方便,张罗捕乌。辄以获之,生上国王。王问四乌,而呵骂之。汝等何故,数来至此。犯吾境界。乌言曰。唯然天王,非我所乐。有王名曰安住。其妇受胎。欲得须具,善柔鹿肉。彼王遣来。受其君教。时国王愕然,怪之。自受王教,作此方计。投弃躯命,诚非所及。欲求俗人,有此反复。受君父教,尚不可得。况鸟兽乎。王告诸乌。今赦汝罪(出蜜具经又名俱萨国乌王经
外学邪見。见诸天人散华作乐绕猕猴尸。怪而问曰。诸天光影巍巍。 经律异相卷第四十七(杂兽畜生部第三十七) ) ) ) ) 猕猴第十一 ) 五百猕猴效罗汉起佛图四。 昔佛在罗阅只国。遣一罗汉名须漫。持佛发爪至罽宾国南山作佛图。寺五百罗汉常止其中。旦夕烧香绕塔礼拜。时彼山中有五百猕猴。见道人供养塔寺。即便相将至深涧边。负辇泥石效作佛图。竖木立刹弊幡系头。旦夕礼拜亦如道人。时山水暴涨。五百猕猴一时漂没。魂神即生第二忉利天上。七宝殿舍衣食自然。各自念言。从何所来得生天上。即以天眼自见本形。猕猴之身。效诸道人戏作塔寺。虽身漂没神得生天。今当下报故尸之恩。各将侍从华香伎乐临故尸上。散华烧香绕之七匝。时山中有五百婆罗门。外学邪见不信罪福。见诸天人散华作乐绕猕猴尸。怪而问曰。诸天光影巍巍乃尔。何故屈意供养此尸。诸天人言。此尸是吾等故身。具述本事。等以此微福得生天上。今故散华以报故身之恩。戏为塔寺获福如此。若当至心奉佛。其德难喻。卿等邪见不信正真。百劫勤苦无所一得。不如共至耆阇崛山礼事供养得福无限。即皆欣然共至佛所。五体作礼散华供养。诸天人白佛。我等近世猕猴之身。蒙世尊之恩。得生天上。恨不见佛今故自归。重白佛言。我等前世有何罪行受猕猴身。虽作塔寺身被漂没。佛告天人。不从空生。往昔世时有五百年少婆罗门共行入山欲求仙道。时山上有一沙门。欲于山上泥治精舍。下谷取水身轻若飞。五百婆罗门兴嫉妒意同声笑之。今此沙门上下飘疾甚如猕猴。何足为奇。如是取水不止。山水一来溺死不久。佛告诸天人。时上下沙门我身是也。五百年少婆罗门者五百猕猴身是。戏笑作罪身受其报。佛说偈言。 戏笑为恶 号泣受报。 五百天人闻佛语已即得道迹。五百婆罗门闻罪福之报。而自叹曰。吾等学仙积有年数。未蒙果报。不如猕猴戏笑为福得生天上。佛德实妙。稽首佛足愿为弟子。佛言。善来比丘。即成沙门精进得道(出法句经第一卷
大藏經版,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 雉救林火一。 昔野火烧林。林有一雉。勤身自力飞来入林。以水洒林往反疲乏不以为苦。时天帝释来问之言。汝作何等。答曰。我救此林愍众生故。此林荫育处广清凉快乐。我诸种类及诸宗亲皆悉依仰。我有身力云何懈怠而不救之。天帝问言。汝乃精勤当至几时。雉言。以死为期。天帝言。谁为汝证。即自立誓。我心至诚信不虚者火即自灭。是时净居天知雉弘誓。即为灭火。始终常茂不为火烧(出大智论第十六卷
昔有1婆罗门。年120形体羸瘦。其妇端正无比。多生男女。此婆 金羽雁犹爱前生妻子日与一毛一。 毗舍离猕猴江侧有蒜园。偷罗难陀比丘尼。去园不远。园主问言。阿姨欲须蒜耶。比丘尼即与沙弥尼式叉摩那尼。数数往索蒜。遂都尽。其主委园而去。佛说本生。昔有一婆罗门。年百二十形体羸瘦。其妇端正无比。多生男女。此婆罗门系心其妇及诸男女。初不舍离。以此爱着情笃。遂至命终便生雁中。其身毛羽尽为金色。以前福因缘故自识宿命。我以何方便养活此男女使不贫苦。日日来还日落一羽而去。儿见如是不知因缘。即共议言。我等宁可伺其来时。方便捉之尽取金羽。如其所计尽拔金羽。羽尽更生白羽。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婆罗门死为雁者。岂异人乎。即园主是。其端正妇者即比丘尼是。男女者即式叉摩那沙弥尼等是(出四分律二分第三卷
金翅鳥 生住所资一。 金翅鸟有四种。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皆先大布施心高凌虚。苦恼众生心多嗔慢。生此鸟中。有如意宝珠以为璎珞。变化万端无事不办。身高四十里。衣广八十里。长四十里。重二两半。食鼋鼍鱼鳖以为揣食(涅槃经云能食能消。一切龙鱼金银等宝唯除金刚耳)洗浴衣服为细滑食。亦有婚姻。两身相触以成阴阳。寿一劫或有减者。大海北岸一树名究罗嗔摩高百由旬。荫五十由旬(楼炭经略同)树东有卵生龙宫卵生金翅鸟宫。树南有胎生龙宫胎生金翅鸟宫。树西有湿生龙宫湿生金翅鸟宫。树北有化生龙宫化生金翅鸟宫。各各纵广六千由旬。庄饰如上。若卵生金翅鸟飞下海中以翅搏水。水即两披深二百由旬。取卵生龙随意而食之(华严经云。此鸟食龙。所扇之风若入眼人眼失明故不来人间)胎湿化亦复如是(涅槃经云唯不能食受三归者)有化生龙子三斋日受斋八禁。时金翅鸟欲取食之。衔上须弥山北大铁树上。高十六万里。求觅其尾了不可得。鸟闻亦受五戒(出长阿含经第十九卷。又出增一阿含第十五卷。大智论华严经。亦见也
佛言,汝观此鸽宿世因缘几世作鸽。舍利弗即时入宿命智三昧。观见 鸽被鹰逐遇佛影则安弟子影犹战二。 佛在祇洹林晡时经行。舍利弗从。时有鹰逐鸽。鸽飞来佛边。佛行影覆之。鸽身安隐怖畏即除不复作声。后舍利弗影到。鸽便作声战怖如初。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无三毒。佛影覆鸽鸽不恐怖。我影覆鸽战慓如初。佛言。汝有三毒习故。汝观此鸽宿世因缘几世作鸽。舍利弗即时入宿命智三昧。观见此鸽。已八万大劫常作鸽身。过是已往我不能见。佛言。汝若不能尽知过去。试观此鸽何时当脱。舍利弗即入愿智三昧。观见此鸽。八万大劫未脱鸽身。过是不知。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鸽身(出大智论第十一卷
佛言。舍利弗,汝有3毒习故。汝观此鸽宿世因缘几世作鸽。舍利弗 鸽被鹰逐遇佛影则安弟子影犹战二。 佛在祇洹林晡时经行。舍利弗从。时有鹰逐鸽。鸽飞来佛边。佛行影覆之。鸽身安隐怖畏即除不复作声。后舍利弗影到。鸽便作声战怖如初。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无三毒。佛影覆鸽鸽不恐怖。我影覆鸽战慓如初。佛言。汝有三毒习故。汝观此鸽宿世因缘几世作鸽。舍利弗即时入宿命智三昧。观见此鸽。已八万大劫常作鸽身。过是已往我不能见。佛言。汝若不能尽知过去。试观此鸽何时当脱。舍利弗即入愿智三昧。观见此鸽。八万大劫未脱鸽身。过是不知。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鸽身(出大智论第十一卷
昔雪山上有一鸽鸟。时大雨雪。有人失道穷厄辛苦。饥寒兼至命在须 鸽鸟舍命施饥穷人一。 昔雪山上有一鸽鸟。时大雨雪。有人失道穷厄辛苦。饥寒兼至命在须臾。鸽飞求火。为其聚薪然之。既然身投火中。施此饥人(出大智论第十一卷
我父。常行施与,身坏死已,生梵天上。何故当生狗中。。。。。。 白狗生前世儿家被好供给捊出先身所藏之物三。 佛诣舍卫城,游行分卫。时到鹦鹉摩牢兜罗子家。遇其不在家。有白狗名具。坐好蓐上,以金钵食粳米肉。白狗遥见世尊,从远而来。见已便吠。世尊言。止白狗。不须作是声。汝本吟哦(梵志乞食音)于是作白狗。白狗极大嗔恚。下床蓐已,至门阈下伏,寂然而住。后摩牢兜罗见问边人曰。谁触我狗,而令忧戚。今日有沙门瞿昙,来诣家乞食。狗吠之。瞿昙言。止白狗。汝不应作是声。汝本吟哦。狗恚不乐。鹦鹉摩牢兜罗子,遥骂世尊。诽谤嗔恚,诣孤独园。遥见鹦鹉摩牢兜罗子来。告诸比丘。此人嗔恚,身坏生泥犁中。彼时鹦鹉摩牢兜罗子,白世尊曰。沙门瞿昙,今至我家乞食。白狗于汝,有何咎,而令不乐。佛言。白狗见我而吠。我言。白狗汝不应作是声。汝本吟哦。而白狗嗔恚。瞿昙此白狗本是我,何等亲属。佛止摩牢不须问。汝或能忧戚不乐。如是再三。世尊曰。此摩牢白狗前所生。是汝父名兜罗。倍增嗔恚。我父兜罗。常行施与,常事于火。身坏死已,生梵天上。何故当生狗中。此摩牢以汝增上慢。我父兜罗后亦复尔。生弊恶狗中。而说偈曰。 梵志增上慢 此终生六趣 鸡猪狗野狐 驴卵地狱中 佛言。若不信我说者。便可还家,语白狗言。汝本生时,是我父兜罗者。还上床蓐,当于金钵中,食粳米肉。当示我父遗财。汝本藏举,我不知处。于是鹦鹉摩牢兜罗子,闻世尊所说。善思惟念。还至家已,具语白狗。彼时白狗,便还上床蓐坐。于金钵中食粳米肉。至本卧处床四脚下。以口足捊地。于是鹦鹉摩牢兜罗子,大得钱财。欢喜心生。以右膝着地,向祇树园。自称姓字。真实沙门,语实不妄。三自称已。出舍卫城,往诣祇树。世尊遥见,告诸比丘。汝见彼鹦鹉摩牢兜罗子来不。唯然世尊。若以此时。兜罗子命终者,生于善处。于我有善心故。众生因善心故。身坏死时生善处天上。彼时鹦鹉摩牢兜罗子,往世尊所。面相慰劳竟云。佛言无有异(出中阿鋡经第三十九卷鹦鹉章中
安罗树林有猕猴。行见一树无蜂而有熟蜜。来就阿难求钵。阿难不与 猕猴奉佛钵蜜二。 佛与诸比丘。受师质婆罗门请。还于耆阇。河边洗器。安罗树林有猕猴。行见一树无蜂而有熟蜜。来就阿难求钵。阿难不与。佛言但与。猕猴得钵(弥沙塞律云求佛钵)盛满蜜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令其水净。猕猴不解。谓呼有虫。将至水边洗钵。水漾蜜中捧还上佛(贤愚经云洗却赤虫弥沙塞律。见虫舍去。更取)佛分布众僧皆悉周遍。猕猴欢喜腾跃却舞堕坑而死。为师质妇胎。后生男子形貌端正(弥沙塞律云。生三十三天。后生人间。得阿罗汉道)佛言。过去迦叶佛时。有一年少沙门。见阿罗汉跳渡泾水。谓凡比丘云。汝飘疾如猕猴。后五百世中常为猕猴(出贤愚经第十二卷。又出弥沙塞律第十卷。又出僧祇律第二十九卷
幾張菩薩造相
和尚度救狗狗 狗子被杀时见沙门命终生豪贵家二。 昔有一国。谷米踊贵人民饥饿。时有沙门入城分卫。无所一获。次至长者大豪贵门。得粗恶饭。这欲出城。逢一屠儿抱一狗子持归欲杀。见沙门欢喜前为作礼。沙门咒愿。老寿,长生,知有狗子。而欲杀之。故问其人,何所赍持。答曰空行。又问。吾以见之,愿持示我。食贸狗子,令命得济。其人答曰。不能相与。如是至三,殷勤喻请。其人抵突,不肯随言。又言,可以示我。其人即出,以示沙门。举饭饴狗子,摩捋咒愿。狗子泪出。卿罪所致,不得自在。使尔世世,罪灭福生。离狗子身,得生为人。值遇三宝。狗子得食,善心生焉。命过,即生豪贵,大长者家。这生堕地,便有慈心。时彼沙门,次到长者门里分卫。时长者子,年以七岁。见彼沙门,忆识本缘。便前稽首,礼沙门足,请前供养。还白父母。今我,欲逐此大和尚,奉受经戒。为作弟子。父母爱重,不肯听之。小儿啼泣,不肯饮食。不欲听去,我便就死。父母便听。随师学道。除去须发,被三法衣。便得三昧,立不退转。开化一切,发大道意(出迦叶诘阿难经
大藏經版本,韓信慣娃,的故事 : 生经 第四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佛说水牛经第三十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佛告诸比丘。乃昔去世有异旷野闲居。彼时有水牛王。顿止其中。游行食草。而饮泉水。时水牛王。与众眷属有所至凑。独在其前。颜貌姝好威神巍巍。名德超异。忍辱和雅。行止安详。有一猕猴。住在道边。彼见水牛之王与眷属俱。心生忿怒。兴于嫉妒。便即扬尘瓦石。以坌掷之。轻慢毁辱。水牛默然。受之不报。过至未久。更有一部水牛之王。寻从后而来。猕猴见之。亦复骂詈。扬尘瓦石打掷。后一部众。见前牛王默然不报。效之忍辱。其心和悦。安详雅步。受其毁辱。不以为恨。是等眷属过去未久。又有一水牛犊。寻从后来。随逐群牛。于是猕猴。逐之骂詈。毁辱轻易。是水牛犊。怀恨不喜。见前等类忍辱不恨。亦复学效。忍辱和柔。去道不远。大丛树间。时有树神。游居其中。见诸水牛。虽被毁辱。忍而不瞋。问水牛王。卿等何故。睹此猕猴。猥见骂詈。扬尘瓦石。而反忍辱。默声不应。此义何趣。有何等意。又复以偈。而问之曰 卿等何以故 忍放逸猕猴 过度于凶恶 等观诸苦乐 后来亦仁和 坐起而安详 皆能受忍辱 彼等寻过去 诸角默挝杖 建立众堕落 又示恐惧义 默无加报者 水牛报曰。以说偈言 以轻毁辱我 必当加他人 彼当加报之 尔乃得抵患 诸水牛过去未久。有诸梵志大众群辈仙人之等。顺道而来。时彼猕猴。亦复骂詈。毁辱轻易。扬尘瓦石。以坌掷之。诸梵志等。实时捕捉。以脚蹋杀之。则便命过。于是树神。即复颂曰 罪恶不腐朽 殃熟乃遭患 罪恶已满足 诸殃不烂坏
瘦驢與肥驢,相互嘮嗑 有驴挽车日行五百里一。 昔人有驴以用挽车。日行数百里。语其弟言。莫放驴使与驴相见。弟怪之自思念云。夫智者相得其则欢喜。谀谄相得其亦欢喜。物类相得无不欢喜。弟故放驴令得相见。亦不鸣咽相嚊不食。兄后驾之便卧不行。兄便大嗔截其毛耳。驴得苦痛复行如前。驴语大家。君弟放我见恶知识。我问何肥。答曰。给陶家公边负土。得恶道便卧不行。公便步担土去。放我道边食。得食好草归得刍谷。是以得肥。问何瘦。答曰。挽车日行五百里。饮食轗轲是以瘦耳。我瘦取谓放得肥。反见髡剃不敢复卧。乞得生活。主愍之放令解脱(出十卷譬喻经第八卷
马王名婆罗醯。宫殿住在大海洲内明月山。有八千马以为眷属。若转 马第三 婆罗醯马王为转轮王宝一。 马王名婆罗醯。宫殿住在大海洲内明月山。有八千马以为眷属。若转轮圣王出世。取最小者以为马宝。给王乘御(出增一阿含经
長幼有序 ) ) 象第二 象王供养佛一 善住象王为转轮王宝二 象子生而失母为仙人所养三 象猕猴鵽相敬四 ) ) 象猕猴鵽共为亲友四。 过去世时有三亲友。象猕猴鵽鸟(僧祇律第二十七今云巅多鸟)依一尼拘律树止。共相谓言。既同依此木宜相恭敬。猕猴鵽鸟共问象言。汝忆事近远。象言。我忆小时行此树齐画我腹。象与鵽问猕猴。猕猴答言。我忆小时此树举手及头(僧祇律云尿此树上)象语猕猴。汝生年多我。象与猕猴共问鵽。鵽言。我忆雪山右面有大尼拘律树。我食果子来此便转即生此树。共相谓言。鵽生年多。象以猕猴置其头上猕猴。以鵽置其肩上。共游人间。从村至村。从邑至邑。常说偈言。 若人能怀法 必敬诸长老 现世有名誉 将来生善道 时鵽说如是法。人皆随从法训流布。汝等于我法中出家。应更相恭敬。如是佛法流布。自今已去听随长幼恭敬礼拜迎逆问讯。时诸比丘闻佛教。诸比丘长幼相次恭敬礼拜(出四分律四分第三卷又出十诵律七法第六卷
独善无忧 如空野象 乐戒学行 奚用伴为 象王供养佛一。 佛独游行欲求静寂。到憍萨罗国波利罗耶娑罗林宝树下住。时五百群象。象行王恒在后。常得浊水残草。厌其群众独来树下。遥见佛。以鼻拔草蹈地令平。以鼻盛水洒尘草铺为座。屈膝请佛令坐。三月供养。佛知象意。即受其请。而说颂曰。 独善无忧 如空野象 乐戒学行 奚用伴为 时象王。取好藕根净洗。授与世尊。如是三月(出僧祇律第十一卷
獅吼功 师子王有十一胜事二。 师子王生住深。山大谷。方颊巨骨身肉肥满。头大眼长眉高而广。口鼻渊方齿齐而利。吐赤白舌双耳高上。修脊细腰其腹不现。六牙长尾髦发光润。自知气力牙爪锋芒。四足据地安住岩穴振尾出声。若有能具如是相者。当知真师子王。晨朝出穴嚬申欠呿。四向顾视发声震吼。为十一事。一坏实非师子诈作师子。二自试身力。三令住处净。四使子知处。五群辈无怖心。六睡者得觉。七诸兽不敢放逸。八诸兽得来依附。九调大香象。十告诸子息。十一庄严眷属。凡闻师子吼。水住深潜。陆行藏穴。高飞堕落。厩中香象振锁断绝失粪怖走。犹如野干。虽学师子至百千年。终不能作师子之吼。若师子子生始三岁则能哮吼。香山径有师子。飞鸟走兽绝迹不窥。一切畜生。师子为最(出涅槃经第二十五卷又大智论)
目连至恒河边。见五百饿鬼群来趣水有守水鬼。铁杖驱逐令不得近。 饿鬼请问目连所因得苦十三。 目连至恒河边。见五百饿鬼群来趣水有守水鬼。铁杖驱逐令不得近。于是诸鬼迳诣目连。礼目连足各问其罪。一鬼曰。我受此身常患热渴。先闻恒河水清且凉。欢喜趣之沸热坏身。试饮一口。五藏燋烂臭不可当。何因缘故受如此罪。目连曰。汝先世时作相师。相人吉凶。少实多虚。或毁或誉。自称审谛以动人心。诈惑欺诳以求财利。迷惑众生失如意事。 复有一鬼言。我常为大狗利牙赤白来啖我肉遗有骨在。风来吹起。肉续复生。狗复来啖。此苦何因。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天祠主。常教众生杀羊以血祠天。汝自食肉。是故今日以肉偿之。 复有一鬼言。我常身上有粪周遍涂漫。亦复啖之。是罪何因。目连答曰。汝前世时作婆罗门。恶邪不信。道人乞食取钵盛满粪以饭着上持与道人。道人持还以手食饭。粪污其手。是故今日受如此罪。 复有一鬼言。我腹极大如瓮。咽喉手脚其细如针。不得饮食。何因此苦。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聚落主。自恃豪贵。饮食纵横轻欺余人。夺其饮食饥困众生。 复有一鬼言。我常趣溷欲啖食粪。有大群鬼捉杖驱我不得近厕。中烂臭饥困无赖。何因如此。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佛图主。有诸白衣供养众僧供办食具。汝以粗供设客僧。细者自食。 复有一鬼言。我身上遍满生舌。斧来斫舌。断续复生如此不已。何因故尔。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道人。众僧差作蜜浆。石蜜块大难消。以斧斫之。盗心啖一口。以是因缘故还斫舌也。 复有一鬼言。我常有七枚热铁丸直入我口。入腹五藏燋烂。出还复入。何因故受此罪。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沙弥。行果瓜子到其师所。敬其师故偏心多与实长七枚。 复有一鬼言。常有二热铁轮。在我两腋下。转身体燋烂。何因故尔。目连答曰。汝前世时。与众僧作饼。盗心取两幡侠两腋底。 复有一饿鬼言。我丸极大如瓮。行时担着肩上。住则坐上进止患苦。何因故尔。目连答曰。汝前世时作市令。常以轻秤小斗与。重秤大斗取。常自欲得大利于己侵克余人。 复有一鬼言。我常两肩有眼。胸有口鼻。常无有头。何因故尔。目连答言。汝前世时恒作魁脍。弟子若杀罪人时。汝常有欢喜心。以绳着结挽之。 复有一鬼言。我常有热铁针。入出我身受苦无赖。何因故尔。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调马师。或作调象。马难制。汝以铁针刺脚。又时牛迟亦以针刺。复有一鬼言。我身常有火出燃懊恼。何因故尔。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国王夫人。更一夫人王甚幸爱。常生妒心伺欲危害。值王卧起去。时所爱夫人眠犹未起着衣。即生恶心正值作饼。有热麻油即以灌其腹。腹烂即死。 复有一鬼言。常有旋风回转我身。不得自在随意东西。心常恼闷。何因故尔。目连答言。汝前世时常作卜师。或时实语或时妄语。迷惑人心不得随意。 复有一鬼言。我身常如块肉。无有脚眼耳鼻等。恒为虫鸟所食。罪苦难堪。何因缘故。答言。汝前世时常与他药堕他儿胎。 复有一鬼言。常有热铁笼。笼络我身。燋热懊恼。何因受此。目连答言。汝前世时常以罗网掩捕鱼鸟。 复有一鬼言。我以物自蒙笼头。亦常畏人来杀我。心常怖惧不可堪忍。何因故尔。答言。汝前世时淫犯外色常畏人见。或畏其夫捉缚打杀。或畏官法戮之都市。恐怖相续。 复有一鬼问曰。我受此身。肩上常有铜瓶满中洋铜。手捉一杓取自灌头。举体燋烂。如是受苦无数无量。有何罪咎。答言。汝前世时出家为道。僧典饮食。以一苏瓶私着余处。有客道人来者不与之。去已出苏行与旧僧。此苏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此人藏隐虽与不等。由是缘故受此罪也(出杂藏经
西遊記中想村民索要童男童女的故事,都是參考這大藏經的吧 经律异相卷第四十六(鬼神部第三十六) 。 ) ) ) ) ) ) 毗沙恶鬼食啖人民遇佛悟解七。 跋只国界有鬼。名为毗沙(承事胜已经云阿罗婆),极为凶暴。杀民无量。日恒数十人。皆共集而作是说。可避此国,远至他界。鬼知人心,便语彼人曰。汝等莫离此处,至他邦土。终不免吾手。卿日日持一人祠吾,便不扰汝。时跋只人,日取一人,祠彼恶鬼。是鬼,啖人骨,满溪谷 。时,有长者子,名曰善觉。在彼住止,饶财多宝。儿名那优罗。唯有一子。有此限制。儿那优罗,应祠是鬼。父母沐浴,此小儿竟。与着好衣,至彼鬼所。啼哭唤呼,不可称计。并作是说。诸鬼地神,皆共证明。我此一子,愿拥此儿,使得免济。释提桓因,及梵天王。诸如来弟子,漏尽阿罗汉,及辟支佛。乃至如来,最尊最上,良祐福田。无有出,如来上者。当鉴察之。愿如来,当照此至心。以儿付鬼,便退而去
有1女人。为饿鬼所持。即以咒术而问鬼言。何以恼他女人。鬼答之 鬼得他心害怨女人十一。 曾有一女人。为饿鬼所持。即以咒术而问鬼言。何以恼他女人。鬼答之言。此女人者是我怨家。五百世中而常杀我。我亦五百世中。断其命根。若彼能舍旧怨之心。我亦能舍。尔时女人作如是言。我今已舍怨心。鬼观女人虽口言舍。而心不放。即断其命(出抄毗婆沙经第八卷
目连告魔。过去之世拘楼秦佛时。我曾为魔。号曰瞑恨。吾有1姊。 魔王娆目连为说先身为魔事十。 尔时目连夜冥经行。弊魔自化彻影入目连腹。目连入三昧观察其原。即语弊魔。且出且出。莫娆佛弟子。长夜获苦。魔心念言。今此沙门未会见我。横造妄语。正使其师尚不知吾。况其弟子。目连报曰。吾复知卿即心所念。魔即恐惧已觉我矣。即化彻身出住其前。目连告魔。过去之世拘楼秦佛时。我曾为魔。号曰瞑恨。吾有一姊。名曰黤黑。汝为作子。以是知之是吾姊子。时佛出世。有二弟子。一曰洪音。二曰知想。何故名曰洪音。住于梵天磬咳出声。闻于三千。知想者独处闲居坐山树下。三昧正受牧牛羊人担薪负草。各相谓言。此已命过共阇维之。知想从三昧起入城分卫(出弊魔试目连经又出中阿含经第二十七卷
恒河水边有诸饿鬼。其数5百。于无量岁初不见水。虽至河边纯见流 饿鬼果报二。 若有众生生饿鬼中。常饥渴故目陷发长。东西乱走或食呕吐脂肉脓血屎尿涕唾荡涤余汁。寿命无量百千万岁。初不曾闻酱水之名。设复眼见急往趣之。变成猛火脓血。或时不变多人执仗不令得前。或夏降雨至身成火名恶果报。恒河水边有诸饿鬼。其数五百。于无量岁初不见水。虽至河边纯见流火。饥渴所逼发声号哭。饿鬼白佛。我等饥渴命将不久。佛言。恒河流水。鬼言。如来见水我常见火。佛言。除汝颠倒令得见水。广说悭贪过。鬼言。我今渴久虽闻法言都不入心。先可入河恣意饮之。以佛力故即得饮水。佛为说法悉发菩提心。舍诸鬼形。或有饿鬼常被火烧。如劫尽时诸山出火。或有羸瘦狂走毛发蓬乱以覆其身。或立厕溷边伺求不净。或有常求产妇余血饮之。形如烧树咽孔如针。若与水饮千岁不饱。或有自破其头取脑而舐。或有形如黑山铁锁锁颈。叩头求哀归命狱卒。或有先世恶口好以粗言加他众人憎恶见之如仇。以此罪故堕饿鬼中。如是罪报受苦无量(出涅槃大智论
有1鬼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甘露。若有行人所须。饮食 金色神指流为甘露并资生物以给行人六。 有一鬼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甘露。若有行人所须。饮食资生之具。尽从指出恣而与之。目连问言。汝是何天。福报功德奇特乃尔。我非天王梵天王。我是鬼神。乃依某国大城住。为游行观看故来至此。目连问言。汝作何善得如此报。答言。彼国大城名曰罗楼。我昔在中作贫女人。又织毛缕囊卖以自活。居计转贫屋舍坏尽。遂至陌头。近一大富好施长者家织缕自活。日欲中时。若有沙门婆罗门。持钵乞食。问我言。某长者家为在何处。我心真实无有虚妄。欢喜举手指示其家言。往彼处去。日时欲过勿复余求(出杂藏经
昔人远行,独宿空舍。夜中有鬼,担一死人,来着其前。复有一鬼, 二鬼负尸拔出手足头胁从人易之形改心存遇佛得道五。 昔人远行,独宿空舍。夜中有鬼,担一死人,来着其前。复有一鬼,逐来嗔骂。死人我物,汝忽担来。先鬼言。是我物,我自持来,后鬼言。是死人,实我担来。二鬼各捉一足一手,争之。前鬼言。此有人可问。后鬼即问。是死人谁担来。是人思惟。此二鬼力大。若实若妄,俱不免死。语言。前鬼担来。后鬼大嗔。捉其人手,拔出着地。前鬼取死人一臂,柎之。即着如是。两臂两脚头胁,举身皆易。于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拭口而去。其人思惟。我父母生身。眼见二鬼食尽。今我此身,悉是他肉。我今定有身耶,为无身耶。行到佛塔,问诸比丘。广说上事。诸比丘言。从本已来,恒自无我。但以四大,和合故,计为我身。如汝本身,与今。无异。诸比丘,度之为道。得阿罗汉(出大智论第十二卷
鬼言。我不能杀人病人。我知人寿命衰耗时耳。师曰。天上天下鬼神 鬼沽酒语主人令湖中取死人金银三。 有人以沽酒为业。鬼现来饮酒未雇钱。而告主人言。明日当有一人持花上下白衣带青縢。縢中有金银千斤。当于湖中浴卒死不出。汝往取金银保后无忧。明日主人伺候。见人来入水洗浴上岸着衣洗足却躄地而死。酒师往取得金银如数。后日鬼来。主人作食出酒白神言。我见人着衣欲去乃死。何不于水中杀之使得上岸乎。鬼言。我不能杀人病人。我知人寿命衰耗时耳。师曰。天上天下鬼神。知人寿命罪福当至未至。不能活人不能杀人。不能使人富贵贫贱。但欲使人作恶犯杀。因人衰耗而往乱之。语其祸福令人向之设祠祀耳(出十卷譬喻经第六卷
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街巷道陌屠会市肆及诸山冢 鬼神皆依所止为名一。 有四大天神一者地。二者水。三者风。四者火。地神自念云。地无水火风。佛曰。地中有水火风。但地大多故得名耳。水火风神皆各同然。佛为说法。皆受五戒为优婆夷。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街巷道陌屠会市肆及诸山冢。皆有鬼神无有空处。凡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为名(楼炭经云树高七尺围一尺有鬼神)若人初生皆有鬼神随逐拥护。若人欲死鬼收精气。行十恶人若百若千共一神护。犹如国王以百千人侍卫一臣(出长阿合经第二十卷
执乐神般遮翼,持琉璃琴于佛前歌。佛曰。汝能以琴歌称赞如来。悲 乾闼婆第二 乾闼婆王。住雪山右城。名毗舍离。世界初成有风轮起。名曰庄严。造此宫城。城北有七黑山。山北复有香山。在十宝山间。常有伎乐之声(大智论云是天乐神)山有二窟。一名昼。二名善昼。七宝所成柔软香洁。犹如天衣。乾闼婆王。从五百乾闼婆止住其中。佛在毗陀山(出在摩竭国北)。释提桓因告执乐神。般遮翼持琉璃琴于佛前歌。佛曰。汝能以琴歌称赞如来。悲和哀婉感动人心。于此声中云。欲缚净行沙门涅槃众义备有。帝释顾语之曰。当以汝补汝父位。于其类中为最上。以女妻之(出长阿含经大智论
释提桓因告执乐神。般遮翼,持琉璃琴于佛前歌。佛曰。汝能以琴歌 乾闼婆第二 乾闼婆王。住雪山右城。名毗舍离。世界初成有风轮起。名曰庄严。造此宫城。城北有七黑山。山北复有香山。在十宝山间。常有伎乐之声(大智论云是天乐神)山有二窟。一名昼。二名善昼。七宝所成柔软香洁。犹如天衣。乾闼婆王。从五百乾闼婆止住其中。佛在毗陀山(出在摩竭国北)。释提桓因告执乐神。般遮翼持琉璃琴于佛前歌。佛曰。汝能以琴歌称赞如来。悲和哀婉感动人心。于此声中云。欲缚净行沙门涅槃众义备有。帝释顾语之曰。当以汝补汝父位。于其类中为最上。以女妻之(出长阿含经大智论
帝释把他的女兒,嫁給了音樂之神,般遮翼 乾闼婆第二 乾闼婆王。住雪山右城。名毗舍离。世界初成有风轮起。名曰庄严。造此宫城。城北有七黑山。山北复有香山。在十宝山间。常有伎乐之声(大智论云是天乐神)山有二窟。一名昼。二名善昼。七宝所成柔软香洁。犹如天衣。乾闼婆王。从五百乾闼婆止住其中。佛在毗陀山(出在摩竭国北)。释提桓因告执乐神。般遮翼持琉璃琴于佛前歌。佛曰。汝能以琴歌称赞如来。悲和哀婉感动人心。于此声中云。欲缚净行沙门涅槃众义备有。帝释顾语之曰。当以汝补汝父位。于其类中为最上。以女妻之(出长阿含经大智论
爲了美麗的修羅女,天帝釋出兵,攻打修羅, 罗睺罗有女帝释强求起兵攻战四。 过去世时。有阿修罗王。名罗睺罗。生于一女。殊特端正。女德六十四种。无不具足。口吐言气,如优钵罗华。身出牛头旃檀之香。面色红白,见者爱乐。时释提桓因,作是念言。此宫诸女,多有端正。比须轮女,而皆不及。今我集兵,往伐取之,给我驱使。即召诸天,具言此事。诸天启曰。行可遣执乐神等。手执九十一弦琉璃之琴(胎经云九十九弦),歌我天人,受福快乐。即敕执乐天子,般遮翼等。严驾乐器,到婆私呵前弹琴。现意言曰。欲得婆私呵,与我给使。若不与者,当以兵取。须轮大嗔。我亦有力,足相拟逆。般遮翼等,即报帝释。时须轮集兵,到须弥山侧。坏曲脚天宫。次坏风天宫,马宫庄严等,诸天宫。乃至四门。帝释忆本所诵,而咒之。须轮兵众,渐渐却退。引四种军,入拘郗罗池,藕茎孔中。有一士夫见之。自念。我狂失性,谬睹异事。佛告比丘。此真实也。时释提桓因,集诸天众,从四门出。但见刀铠,弓箭在地。不见须轮众。转前进直入阿须轮宫殿。见婆私呵女,数千万众。不见阿须轮。将诸女众,归诣忉利宫。时诸阿须轮等,求哀归命。向释提桓因言。我等愚惑,不识佛弟子,神力巍巍。我等先祖,信奉如来。闻佛有戒,不取他物。今天王释,将我眷属,尽填天宫。非佛弟子,之所应行。帝释闻之,怅然不乐。我宁当奉禁,不犯偷盗。即还诸女。时阿须轮王,以最可爱女,奉上帝释。帝释即以甘露,为报。须轮与天和好。共持如来三归八戒(出胎经及出譬喻经下卷
天帝釋,曾經,出兵打敗修羅,併把修羅女,全部搶走了, 罗睺罗有女帝释强求起兵攻战四。 过去世时。有阿修罗王。名罗睺罗。生于一女。殊特端正。女德六十四种。无不具足。口吐言气,如优钵罗华。身出牛头旃檀之香。面色红白,见者爱乐。时释提桓因,作是念言。此宫诸女,多有端正。比须轮女,而皆不及。今我集兵,往伐取之,给我驱使。即召诸天,具言此事。诸天启曰。行可遣执乐神等。手执九十一弦琉璃之琴(胎经云九十九弦),歌我天人,受福快乐。即敕执乐天子,般遮翼等。严驾乐器,到婆私呵前弹琴。现意言曰。欲得婆私呵,与我给使。若不与者,当以兵取。须轮大嗔。我亦有力,足相拟逆。般遮翼等,即报帝释。时须轮集兵,到须弥山侧。坏曲脚天宫。次坏风天宫,马宫庄严等,诸天宫。乃至四门。帝释忆本所诵,而咒之。须轮兵众,渐渐却退。引四种军,入拘郗罗池,藕茎孔中。有一士夫见之。自念。我狂失性,谬睹异事。佛告比丘。此真实也。时释提桓因,集诸天众,从四门出。但见刀铠,弓箭在地。不见须轮众。转前进直入阿须轮宫殿。见婆私呵女,数千万众。不见阿须轮。将诸女众,归诣忉利宫。时诸阿须轮等,求哀归命。向释提桓因言。我等愚惑,不识佛弟子,神力巍巍。我等先祖,信奉如来。闻佛有戒,不取他物。今天王释,将我眷属,尽填天宫。非佛弟子,之所应行。帝释闻之,怅然不乐。我宁当奉禁,不犯偷盗。即还诸女。时阿须轮王,以最可爱女,奉上帝释。帝释即以甘露,为报。须轮与天和好。共持如来三归八戒(出胎经及出譬喻经下卷
过去佛说。般若波罗蜜咒,王当诵持。鬼兵自碎。时天帝释,于善法 毗摩质多有女以妻帝释为女嫉兴兵二。 毗摩质多者。昔在劫初。诸天入水,身生触乐。精流其中,自然成卵。卵生一女,其形青黑。入大海中,拍水自乐。水精入体,即觉有身。乃生一男。九头,头有千眼,口中出火。有九百九十九手,八脚。踞于海中,食啖淤蓝及藕根。取香山乾闼婆神女为妻。容姿美妙色踰白玉。后生一女。端正挺特,天地无比。憍尸迦,遣使求索。阿修罗言。若能使我乘七宝宫,当以相与。帝释即脱宝冠拟十善报。使阿修罗得坐胜殿。乘六种宝台,而往迎之。置于善法堂上。更为立名曰悦意。诸天辅臣,莫不欢喜。后帝释游,欢喜园。共诸婇女,入池游戏。悦意嫉妒。遣五夜叉,还启其父。父即大嗔。兴四种兵,往攻帝释。立大海中,踞须弥顶。九百九十九手同时俱作。[打-丁+慼]喜见城,摇动须弥。四大海水,一时波浪。释提桓因,惊怖惶恐,靡知所趣。时宫有神。白天王言。过去佛说。般若波罗蜜咒,王当诵持。鬼兵自碎。时天帝释,于善法殿,集众烧名香,发大誓愿。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审实不虚。我持此法,当成佛道。令阿修罗,自然退散。作是语时。虚空中有四大刀轮。自然而下当阿修罗。耳鼻手足一时堕落。令大海水,赤如绛珠。时阿修罗,即大惊怖。遁走无处,入藕孔中(出观佛三昧经第一卷
是时小儿,反为比丘,解说其义。昔所希闻比丘欢喜。怪此小儿智慧 女人怀妊口常诵经生儿多智为众人所宗第十二 昔有比丘精进守法。少持禁戒初不毁犯。所可讽诵是般若波罗蜜。其有闻此比丘音声莫不欢喜。有一小儿厥年七岁城外牧牛遥闻比丘讽诵经声。即诣精舍礼拜比丘。听其经言。时说色空。卒闻即解。儿大欢喜。便问比丘。比丘应答不可儿意。是时小儿反为比丘解说其义。昔所希闻比丘欢喜。怪此小儿智慧非凡。时儿即去还至牛所。所牧牛犊散走入山。儿寻其迹追逐求索。时值一虎害此小儿。小儿命终生长者家。夫人怀妊。口便能说般若波罗蜜。从朝至暮初不懈息。其长者家怪。此夫人口为妄语谓呼鬼病。卜问谴祟无能知者。是时比丘入城分卫诣长者门。遥闻其声心甚喜悦。即问长者。内中谁有说此深经。长者报言。我妇鬼病昼夜妄语口初不息。比丘报言。此非鬼病。但说尊经佛之大道。愿得入内与共相见。长者言善。即至妇所。比丘难问反覆披解。即留比丘与作饮食。展转相谓。夫人怀妊口诵尊经。其音妙好。后日长者复请比丘。悉令诣舍办饭食具。时夫人出礼众比丘复为说法。诸有疑难不能及者尽为解说。众僧欢喜。日月满足产得男儿。适生叉手长跪说波罗蜜。夫人产已还复如本。长者问言。此为何等。比丘答曰。真佛弟子好养护之。此儿后大当为一切众人作师。吾等悉当从其启受。时儿七岁道法悉备。举众超绝智度无极。经中误脱。有所短少。皆为删定足其所乏。儿母所至辄开化人。长者室家内外大小五百人众皆从儿学。所开发者八万四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五百比丘闻儿所说尽漏意解志求大乘得法眼净。是时儿者则吾身是。比丘者迦叶佛是(出度无极集第六卷
1女人懷孕後,自動不停誦般若經,家人都認為她瘋了 女人怀妊口常诵经生儿多智为众人所宗第十二 昔有比丘精进守法。少持禁戒初不毁犯。所可讽诵是般若波罗蜜。其有闻此比丘音声莫不欢喜。有一小儿厥年七岁城外牧牛遥闻比丘讽诵经声。即诣精舍礼拜比丘。听其经言。时说色空。卒闻即解。儿大欢喜。便问比丘。比丘应答不可儿意。是时小儿反为比丘解说其义。昔所希闻比丘欢喜。怪此小儿智慧非凡。时儿即去还至牛所。所牧牛犊散走入山。儿寻其迹追逐求索。时值一虎害此小儿。小儿命终生长者家。夫人怀妊。口便能说般若波罗蜜。从朝至暮初不懈息。其长者家怪。此夫人口为妄语谓呼鬼病。卜问谴祟无能知者。是时比丘入城分卫诣长者门。遥闻其声心甚喜悦。即问长者。内中谁有说此深经。长者报言。我妇鬼病昼夜妄语口初不息。比丘报言。此非鬼病。但说尊经佛之大道。愿得入内与共相见。长者言善。即至妇所。比丘难问反覆披解。即留比丘与作饮食。展转相谓。夫人怀妊口诵尊经。其音妙好。后日长者复请比丘。悉令诣舍办饭食具。时夫人出礼众比丘复为说法。诸有疑难不能及者尽为解说。众僧欢喜。日月满足产得男儿。适生叉手长跪说波罗蜜。夫人产已还复如本。长者问言。此为何等。比丘答曰。真佛弟子好养护之。此儿后大当为一切众人作师。吾等悉当从其启受。时儿七岁道法悉备。举众超绝智度无极。经中误脱。有所短少。皆为删定足其所乏。儿母所至辄开化人。长者室家内外大小五百人众皆从儿学。所开发者八万四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五百比丘闻儿所说尽漏意解志求大乘得法眼净。是时儿者则吾身是。比丘者迦叶佛是(出度无极集第六卷
有1小儿厥年7岁城外牧牛遥闻比丘讽诵经声。即诣精舍礼拜比丘。 女人怀妊口常诵经生儿多智为众人所宗第十二 昔有比丘精进守法。少持禁戒初不毁犯。所可讽诵是般若波罗蜜。其有闻此比丘音声莫不欢喜。有一小儿厥年七岁城外牧牛遥闻比丘讽诵经声。即诣精舍礼拜比丘。听其经言。时说色空。卒闻即解。儿大欢喜。便问比丘。比丘应答不可儿意。是时小儿反为比丘解说其义。昔所希闻比丘欢喜。怪此小儿智慧非凡。时儿即去还至牛所。所牧牛犊散走入山。儿寻其迹追逐求索。时值一虎害此小儿。小儿命终生长者家。夫人怀妊。口便能说般若波罗蜜。从朝至暮初不懈息。其长者家怪。此夫人口为妄语谓呼鬼病。卜问谴祟无能知者。是时比丘入城分卫诣长者门。遥闻其声心甚喜悦。即问长者。内中谁有说此深经。长者报言。我妇鬼病昼夜妄语口初不息。比丘报言。此非鬼病。但说尊经佛之大道。愿得入内与共相见。长者言善。即至妇所。比丘难问反覆披解。即留比丘与作饮食。展转相谓。夫人怀妊口诵尊经。其音妙好。后日长者复请比丘。悉令诣舍办饭食具。时夫人出礼众比丘复为说法。诸有疑难不能及者尽为解说。众僧欢喜。日月满足产得男儿。适生叉手长跪说波罗蜜。夫人产已还复如本。长者问言。此为何等。比丘答曰。真佛弟子好养护之。此儿后大当为一切众人作师。吾等悉当从其启受。时儿七岁道法悉备。举众超绝智度无极。经中误脱。有所短少。皆为删定足其所乏。儿母所至辄开化人。长者室家内外大小五百人众皆从儿学。所开发者八万四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五百比丘闻儿所说尽漏意解志求大乘得法眼净。是时儿者则吾身是。比丘者迦叶佛是(出度无极集第六卷
神即语言。汝欲得子,何物称益。答曰。子当使令,给养吾等。神云 女人怀妊生四种异物第十三 有夫妻二人无子。祠祀天神以求系胤。神即许之。遂便怀妊。生四种物。一者旃檀斗盛米。二者甘露瓶。三者宝囊。四者七节神杖。其人叹曰。吾求儿子更生余物。便到神所重求所愿。神即语言。汝欲得子何物称益。答曰。子当使令给养吾等。神云。今此米斗用之无尽。甘露蜜瓶食之无减。而消百疾,珍宝之囊,见无损减。七节神杖,以备凶暴。儿子岂能办此。其人大喜。还家试验如言不虚。遂成大富不可訾计。国王闻之。即遣众兵欲往攻夺。其人擎杖飞游击敌摧破。强众皆悉退散。其人欢喜无复忧患(出譬喻经第十卷
有夫妻2人无子。祠祀天神以求系胤。神即许之。遂便怀妊。生4种 女人怀妊生四种异物第十三 有夫妻二人无子。祠祀天神以求系胤。神即许之。遂便怀妊。生四种物。一者旃檀斗盛米。二者甘露瓶。三者宝囊。四者七节神杖。其人叹曰。吾求儿子更生余物。便到神所重求所愿。神即语言。汝欲得子何物称益。答曰。子当使令给养吾等。神云。今此米斗用之无尽。甘露蜜瓶食之无减。而消百疾,珍宝之囊,见无损减。七节神杖,以备凶暴。儿子岂能办此。其人大喜。还家试验如言不虚。遂成大富不可訾计。国王闻之。即遣众兵欲往攻夺。其人擎杖飞游击敌摧破。强众皆悉退散。其人欢喜无复忧患(出譬喻经第十卷
其信佛者,内自思惟。昔佛在宫。舍王重位捐弃婇女。出家学道成最 摩那只女怀杅谤佛地即震裂身陷地狱第九 佛在舍卫国。无数大众为说法要。时有外道弟子摩那只女。宿罪深重身带木杅以衣覆之。出舍卫城至祇洹寺。遥见世尊与无数众而为说法。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今日要当在此众中毁辱瞿昙。令我师得致供养。乃至众中而说偈言。此说法人使我此身怀妊有儿。时大众中多诸外道裸形梵志。信佛者少习邪者众。闻此女语皆共信用。其信佛者内自思惟。昔佛在宫。舍王重位捐弃婇女。出家学道成最正觉。岂有心与此秽陋之女与从事乎。时释提桓因,在如来后,执扇而扇,内自思惟。此弊梵女,云何乃兴,此意诽佛。化为白鼠。啮木杅系断声震大众无不见者。其中不笃信者皆齶然。此为何声乃震四远。其中信佛之人,闻此音声,欢喜踊跃。佥然同悦。寻有一人,从坐而起。手执木杅,语彼女曰。此是汝儿耶。时地自开,全身即入,阿鼻地狱。时女宗族,追慕啼泣,不能舍离。不信佛者,即起忏悔。其中信者,共相告曰。诽谤之报,其罪如是。现验如兹。岂云后世(出摩那只全身入地狱经
家有未出门女。在家向火。暖气入身遂便有躯。父母惊怪诘其由状。 童女火气入身怀妊生端正子第十一 昔有长者名曰善施。家有未出门女。在家向火。暖气入身遂便有躯。父母惊怪诘其由状。其女实对不知所以。父母重问。加诸杖楚其辞不改。遂上闻王。王复诘责辞亦不异。许之以死。女即称怨曰。天下乃当有无道之君枉杀无辜。我若不良自可保试。见枉如是。王即检保。如女所言无他增减。语其父母。我欲取之。母对曰。随意取之。用此死女为。王即内之宫里。随时瞻养日月遂满。产得一男端正姝妙。年遂长大。出家学道聪明博达。精进不久得罗汉道。还度父母(出分别功德经第五卷
家有未出门女。在家向火。暖气入身遂便有躯。父母惊怪诘其由状。 童女火气入身怀妊生端正子第十一 昔有长者名曰善施。家有未出门女。在家向火。暖气入身遂便有躯。父母惊怪诘其由状。其女实对不知所以。父母重问。加诸杖楚其辞不改。遂上闻王。王复诘责辞亦不异。许之以死。女即称怨曰。天下乃当有无道之君枉杀无辜。我若不良自可保试。见枉如是。王即检保。如女所言无他增减。语其父母。我欲取之。母对曰。随意取之。用此死女为。王即内之宫里。随时瞻养日月遂满。产得一男端正姝妙。年遂长大。出家学道聪明博达。精进不久得罗汉道。还度父母(出分别功德经第五卷
沙门自念。我入火中为1死耳。此持戒死可得生天。若犯戒死当入泥 淫(防止和諧隔開)荡(防止和諧隔開)妇人苦一沙门沙门心至火变为水第十 有大迦罗越。财富无数。其子端正黠慧大好经道。出家从师奉行经法。师先令分卫七日。国中有淫(防止和諧隔開)荡家妇。呼令其入。入便闭门前牵沙门。沙门不从。妇大恚。呼婢来凿作火坑深一丈。使四婢急捉身不得动。临火坑上。沙门言。且止。我当计校。沙门自念。我入火中为一死耳。此持戒死可得生天。若犯戒死当入泥犁无有出时便入坑中。火化作水至沙门腰。安徐而出(出十卷譬喻经第五卷
老母得病有气息。魂神将之入地狱中。见火车炉炭镬汤涌沸刀山剑树 老母悭病时见地狱婢行善睹有天堂第四 昔王舍城东有一老母。悭贪不信。其婢精进常行慈心。念用二事利益群生。一者不持热汤沷地。二者洗器残粒常施人。老母得病有气息。魂神将之入地狱中。见火车炉炭镬汤涌沸刀山剑树苦楚万端。老母见问讯是何物。狱卒答曰。此是地狱。王舍城东有悭贪老母。应入其中。老母自知悚然愁悸。小复前行。七宝宫舍妓女百千种种珍异。问此何物。答言。天宫。王舍城东悭贪老母有婢精进命尽生中。老母忽活忆了向事。而语婢言。汝应生天。汝是我婢。岂得独受汝当共我。婢答之言。脱有此理转当奉命。但恐善恶随形不得共受耳。母即不悭贪。大作功德(出杂譬喻经
條件反射式念佛,, 妇人化婿户上悬铃使闻声称佛后免地狱第七 昔有人不信。妇甚事佛。妇白婿曰。人命无常可修福德。婿无心懒堕。妇恐将来入地狱中。即复白婿。欲悬一铃安着户上。君出入时。掁铃作声称南无佛。婿曰甚善。如是经久。其婿命终。狱卒叉之掷镬汤中。叉掁镬作音声。谓是铃声。称南无佛。狱官闻之。此人奉佛。放令出去。得生人中(出杂譬喻经也
母生2子1不知浮。堕水而终,母都不哭1知浮亦堕水亡,母悲哭之 母二儿溺死哭知浮者第六 母生二子。一不知浮。堕水而终。母都不哭。一知浮亦堕水亡。母悲哭之。人言。前子不哭。后子而哭何耶。母言。前不知浮故其宜也。后者工浮其为枉也(出十卷譬喻经第八卷
母生2子1不知浮。堕水而终。母都不哭1知浮,亦堕水亡。母悲哭 母二儿溺死哭知浮者第六 母生二子。一不知浮。堕水而终。母都不哭。一知浮亦堕水亡。母悲哭之。人言。前子不哭。后子而哭何耶。母言。前不知浮故其宜也。后者工浮其为枉也(出十卷譬喻经第八卷
有1母人怀妊数月。见佛及僧心自计言。我生子。使作沙门为佛弟子 母人怀妊遇佛愿以儿为道第三 有一母人怀妊数月。见佛及僧心自计言。我生子如此。使作沙门为佛弟子。月满生男姝好异众。及年七岁。家贫但作二人食及三法衣。手持澡瓶将儿诣佛曰。愿哀我子使作沙门。佛即听之。令以瓶洗儿手。应时九龙从瓶口出。吐水灌儿。残水散儿头上。化成华盖。中有师子座。座上有佛。佛笑出五色光。照千亿佛刹。还绕佛身从儿顶入。母以饭具上佛。并食其子。发无上道心。十亿佛刹六反震动。诸佛自现。以母饭施尔所诸佛及比丘僧。皆得饱足初不损减。儿发自堕成为沙门。即得立于不退转地(出十卷譬喻经第三卷
有1母人怀妊数月。见佛及僧心自计言。我生子如此。使作沙门为佛 母人怀妊遇佛愿以儿为道第三 有一母人怀妊数月。见佛及僧心自计言。我生子如此。使作沙门为佛弟子。月满生男姝好异众。及年七岁。家贫但作二人食及三法衣。手持澡瓶将儿诣佛曰。愿哀我子使作沙门。佛即听之。令以瓶洗儿手。应时九龙从瓶口出。吐水灌儿。残水散儿头上。化成华盖。中有师子座。座上有佛。佛笑出五色光。照千亿佛刹。还绕佛身从儿顶入。母以饭具上佛。并食其子。发无上道心。十亿佛刹六反震动。诸佛自现。以母饭施尔所诸佛及比丘僧。皆得饱足初不损减。儿发自堕成为沙门。即得立于不退转地(出十卷譬喻经第三卷
长发美女,舍发供养佛 长发女人舍发供养佛第一 昔有一女。端正绀发发与身等。国王夫人请头发与千两金而不肯与。见佛欢喜愿设供养。请其父母乞为呼之。父母言。家贫无以饭之。女言。取发直以用供养。父母白佛愿佛明日暂顾微饭。女割发与王夫人。夫人知其悬急但与五百两金。女取金买食欢喜无量。悔昔悭贪今世贫穷。愿令我后莫值此苦。女见世尊。金光五色照其门内。头面着地绕佛三匝。头发还复如故。佛言。此女上世贫无可施。常持头面着地作礼。后八十一劫常生人中。此福已尽今生贫家。犹识功德见我欢喜福祐无量。命终当生第二忉利天上。尽天福寿,当发菩萨道心。女父母兄弟莫不欢喜命尽生天(出十卷譬喻经第三卷
长发女人舍发供养佛 长发女人舍发供养佛第一 昔有一女。端正绀发发与身等。国王夫人请头发与千两金而不肯与。见佛欢喜愿设供养。请其父母乞为呼之。父母言。家贫无以饭之。女言。取发直以用供养。父母白佛愿佛明日暂顾微饭。女割发与王夫人。夫人知其悬急但与五百两金。女取金买食欢喜无量。悔昔悭贪今世贫穷。愿令我后莫值此苦。女见世尊。金光五色照其门内。头面着地绕佛三匝。头发还复如故。佛言。此女上世贫无可施。常持头面着地作礼。后八十一劫常生人中。此福已尽今生贫家。犹识功德见我欢喜福祐无量。命终当生第二忉利天上。尽天福寿,当发菩萨道心。女父母兄弟莫不欢喜命尽生天(出十卷譬喻经第三卷
大姓二儿,大子失财,被念,小子得财,获罪 大姓二儿,大子失财,被念,小子得财,获罪第二十六 昔大姓有两儿。各以二百万与行贾。大子尽用樗蒲。衣被败坏还以启父。父言。得汝而已。用财何为。为作衣被饮食。善安慰之。小子来归启父。得二百万利。父曰。取疏来。与共校计不合数千。便缚捶之。如是三行。收利六百万。还辄得捶。大子三行失六百万。止他国不归。与无赖人相随。语彼人言。我父有金银白珠各一笥。在大床头。汝归白父道。我不愚失财物。未敢还。汝得便杀我父取物将来。可得共用。此人至其家与父相见。述其儿言。父闻啼泣曰。用物财为。我子何不来。食息悲咽。客言。君,子不孝,用钱作恶。一时都尽。令我,来杀君,取君金银。我见君,念子待遇我厚。令我心感。父言。小子尚痴,便使迎之。谓子。汝去钱早归。何因作痴语。更作衣被与之。师曰。小子偿债。大子索债(出十卷譬喻经第六卷
时天大雨。水沃伏藏,出诸宝物。佛言毒蛇。阿难云恶毒蛇。山下有 贫人得伏藏为王所治第二十九 佛与阿难入王舍城。时天大雨。水沃伏藏出诸宝物。佛言毒蛇。阿难云恶毒蛇。山下有刈麦人闻之念言。我未曾见沙门毒蛇。即往见物。以车与衣囊取着家内。现富贵相新作大舍。有嫉妒人白王。先有贫穷贱人卒见富相。是人必当得大宝藏。王即唤问。答言不得。即敕考治。是人忆佛与阿难名之为恶毒蛇也。谁得宝藏不语。一心念佛。王者作如是言。佛言毒蛇。阿难言恶毒蛇。王即唤问。是人答言。大王。若施无畏者我当说实。王许。其具陈上事。今于我身能作何等。必啖我命。王赏金钱五百。能于急中说于佛语及阿难语(出十诵律三诵第三卷
1人救了個龍女,然後龍宮走了趟 商人驱牛以赎龙女得金奉亲第十 佛住舍卫城南有大林邑。商人驱八牛。到北方俱哆国。 复有一商人。共在泽中放牛 。时离车捕得一龙女。穿鼻牵行 。商人见之。即起慈心。问离车言。汝牵此欲作何等。 答言。我欲杀啖。 商人言勿杀。我与汝一牛。贸取放之,捕者不肯。乃至八牛。方言。今为汝故,我当放之。即取八牛,放去龙女。 时商人复念。此是恶人,恐复追逐,更还捕取。即自随逐,看其所向。到一池边。 龙变为人身。语商人言。天施我命,今欲报恩。可共我入宫。当报天恩。 商人答言。汝等龙性,卒暴嗔恚无常。或能杀我。 答言。前人系我。我力能杀。彼但以受布萨法故。都无杀心。何况天今,施我寿命。而当加害。小住此中。我先入摒挡。 是龙门边,见二龙,系在一处。问言。汝为何事。答言。此龙女,半月中,三日受斋法。我兄弟,守护此龙女。不坚固,为离车所得。以是故被系。唯愿天慈语,令放我。 此龙女若问,欲食何等食者。当索阎浮提人间食。 龙女摒挡已。便即呼入。坐宝床褥上。龙女白言。天今欲食何等食。答言。欲须阎浮提人间食。即下种种食。问龙女言。此人何故被系。龙女言。此有过,我欲杀之。 商人言。汝莫杀。不尔,要当杀之。 商人言。汝放彼者,我当食耳。 白言。不得直尔放之。当罚六月,摈置人间。 商人问言。汝有如是庄严,用受布萨为。答言。我龙法,有五事苦。何等五。生时龙。眠时龙。淫时龙。嗔时龙。一日之半三过。皮肉落地,热沙煿身。复问。汝欲求何等。答言。我欲求,人道中生。问我已得人身,应求何等。答言。出家难得。又问。当就谁出家。答言。如来应供正遍知今在舍卫城。未脱者脱。汝可就出家。便言。我欲还归。龙女即与八饼金语言。此是龙金。足汝父母。眷属终身,用不尽,语言。汝合眼。即以神变持着本国。行伴先至。语其家言。入龙宫去。父母谓儿已死。眷属宗亲聚在一处悲号啼哭。时放牧者及取薪草人。见已先还,语其家言。某甲来归。家人闻已,即大欢喜。出迎入家已,为作生会。作生会时,以八饼金持与父母。此是龙金。截已更生。尽寿用之(出僧祇律第三十三卷
釋迦的某個前世不敬母親,報應很慘 弥莲持斋得乐蹋母烧头第四 昔五百贾人。一字弥莲。是最尊老也。五百人共船入海。为摩竭鱼触破其船。五百皆死。弥莲骑板得活。在鼻摩地。为防鱼故东西行走。见一小径。入见银城。树木参天。间有浴池。其城方正地周匝渠水。有四女人从城中出。端正如玉。女共迎弥莲言。甚独劳苦。多贺来到。贪欲相见久矣。当侍仁者。今是银城是仁者有也。城中幸乐树木参天。有渠水浴池戏观庐舍。城中有七宝殿。名曰罗缦。以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车磲为殿。我等四人当供给使。晚卧早起心存教敕。便可止此。不须到他面。弥莲即与四女人入城。上七宝殿上日日极意。在此城中千有余岁。后弥莲自念。是四女人不欲令我去行到他面。何等意耶。弥莲伺四女人寝卧。窃起下殿出城前行。遥见金城。树木浴池事事如前。有八女人。端正要说辞皆如前。弥莲与八女人相乐极意经数千岁。后弥莲思惟。疑是八女人。不欲令我更到他面。何等意耶。弥莲伺八女昼卧。窃起前行。遥见水精城。树木浴池事事如前。有十六女人从城出迎辞说如前。弥莲即与十六女。共乐极意经数千岁。弥莲复去乃见琉璃城。事亦如前。三十二女从城出迎。弥莲与女共乐极意经数千岁。后出城前行。遥见铁城。中了无迎者。弥莲入城门。有鬼问之。弥莲为行道。城中目见一男子。字俱引。烧铁轮走其头上。由入诸城坐不厌足。故使烧铁轮走我头上。弥莲念。罗缦殿屑末殿罗摩殿氾郁单殿。泪出言。我何事入是中耶。弥莲语灌铁城鬼言。入烧铁轮走我头上何时当脱耶。鬼报言。有人如卿来乃得脱耳。佛言。铁轮走弥莲头上。却后六十亿万岁乃得脱耳。弥莲者我身是。未求道时。愚痴沐浴着新衣脚蹋母头。是故烧头一日。八关斋四月心犹欢喜。故得四宝城金银水精琉璃。寿数千万岁。是故世间人至死不厌五欲。所思欲人。不孝父母师。车轮践之。当如弥莲矣(出弥莲经又出福报经
罗刹,若来,卿但语言。我是释迦,五戒弟子。萨薄少时到二国中间 ) 萨薄欲买取五戒罗刹不能得侵第七 昔有萨薄。闻于外国更有异宝。欲往治生。而二国中间有罗刹难。不可得过。萨薄游行见市西门。有一道人空床上坐云卖五戒。萨薄问云五戒云何。答曰。无形直。口受心持。后得生天。见世能却罗刹鬼难。萨薄欲买。问索几钱。答金钱一千。即就授与受五戒竟。语言。卿向外国到界畔上。罗刹若来卿但语言。我是释迦五戒弟子。萨薄少时到二国中间。见罗刹。身长一丈三尺。头黄如蘘。眼如赤丁。举体鳞甲。更互开口如鱼鼓鳃。仰接飞燕踏地没膝。口热血流。群众数千直捉萨薄。语言。我是释迦五戒弟子。罗刹闻此永不肯放。萨薄聊以两拳叉之。拳入鳞甲拔不得出。又以脚踏头。撞拔复不出。五体没鳞甲中。唯背得动。罗刹谓言。 汝身及手足 一时悉被羁 但当去就死 跳踉复何为 萨薄志意犹固。语罗刹曰。 我身及手足 一时虽被系 摄心如金石 终不为汝毙 罗刹又语萨薄曰。 吾是鬼中王 为人多力膂 从来食汝辈 不可得称数 但当去就死 何为自宽语 萨薄冒欲骂怒。自念。此身轮回三界。未曾乞人。我今当以乞。此罗刹作一顿饱。即曰。 我此腥臊身 久欲相去离 罗刹得我便 悉持以布施 志求摩诃乘 果成一切智 罗刹聪明。解萨薄语。便生愧心。放萨薄去。长跪合掌向其谢曰。 君是度人师 三界之希有 志求摩诃乘 成佛当不久 是故自归命 头面礼稽首 罗刹悔过。竟送萨薄至外国。大得珍宝。又送还家。大修功德。遂成道迹(出杂譬喻经与前多同意向小异故复两存
機關人 木巧师与画师相诳第七 昔北天竺。有一巧师。作一木女。端正无双衣带严饰世女无异。亦来亦去能行酒看客。唯不能语耳。时南天竺有一画师。亦善能画。巧师闻之。作好饮食即请画师。便使木女行酒擎食。从旦至夜。画师不知谓是真女。欲心极盛念之不忘。时日已暮。木师入宿。留画师住。以此木女立侍其侧。便语客言。故留此女可共宿也。主人已入。木女立在灯边。客即呼之。而女不来。客便前牵之。乃知是木。便自惭愧。主人诳我。我当报之。于是画师复作方便。即于壁上画作己像。所著被服与身不异。以绳系颈状似绞死画作绳像着其口喙。作已闭户自入床下。天明主人出见户未开。即向中观。唯见壁上绞死客像。主人大怖便谓实死。即破户入以刀断绳。于是画师从床下出。木师大羞。画师即言。汝能诳我。我能诳汝。客主情毕不相负也。二人信知狂惑。各舍亲爱出家修道(出杂譬喻经第四卷
1人以车载鳖投着池中。鳖便能言语。方有大水君当上树相呼。后日 慈罗放鳖后遇大水还济其命第四 昔有一人名慈罗。见人卖鳖心中怜之。向鳖啼泣。卖鳖者言。汝何故向鳖啼乎。慈罗答言。我不忍见之。穷卖鳖者大笑。汝痴狂耳。答言。我念此鳖从君请买。主言。鳖直百万。慈罗便将之归家。倾举子息得八十万。慈罗言。我钱尽此假求无处。卖鳖者言。汝钱既尽可为作田以毕钱直。慈罗言诺。以车载鳖投着池中。鳖便能言语。方有大水君当上树相呼。后日洪水大起人民死尽。慈罗上树呼鳖。鳖便来至。慈罗坐鳖背上。前去数里。见一女人在流槎上沮息欲死。便向慈罗乞丐求载。慈罗启鳖。此人可怜乞得载之。鳖言。往便复载之。前行十里。见卖鳖子流被槎上。从慈罗欲求载之。鳖言我已重。恐必疲极不能自度。慎勿载之。慈罗言。可哀今是非当载之。慈罗复载之。前行数十里。见数升蛾流被槎上。慈罗复报鳖载之。前至那竭国。女子便以金谢慈罗。卖鳖人言。此鳖本是我卖之。汝今得金当持还我。慈罗不与。卖鳖子便到那竭国王所云。慈罗偷人妇将之贩。今持金银来在此国中。那竭国王即召慈罗使吏斩之。吏上言其事欲下笔书。蛾辄缘笔不成字。王闻之便问慈罗。汝有何功德乎。慈罗具答。王诛卖鳖者(出阿难现变经
时有天女慈愍此辈。便于空中语众人曰。此间虽乐不足久住。却后7 二贾客采宝贪者没命廉者安全第十三 昔无数阿僧祇劫前。有两部贾客各五百人。在波罗奈。撰合资财严船渡海。解系张帆乘风径往。即至宝渚。上妙婇女无物不有。一部贾客主曰。我等以资财故勤苦至此。当住自娱。第二萨薄言。此间虽饶众宝不当久住。时有天女慈愍此辈。便于空中语众人曰。此间虽乐不足久住。却后七日此地当没。语讫化去。复有魔女欲使贾客于此没尽。空中告曰。卿等不须严驾还去。此地无水设当有水。此之众宝众女五乐何由而有。前天所说皆是虚妄。说已化去。第一萨薄敕其部众。卿等勿去莫信前天。第二萨薄还告其众。卿等莫贪速装治船。前天所说至诚不虚。水不至者于此自娱然后徐归。若水审来治严已去。佛语舍利弗。却后七日如前天言。水满其地。第二萨薄将其部众即得上船。第一萨薄先不治严。水至之日便着铠仗共相挌战。第二萨薄于船上以鋑牟鋑第一萨薄脚。彻过即便命终。佛语舍利弗。汝知第一萨薄者不则提婆达兜是。第二萨薄者则我身是。时第一贾客众五百人者则今提婆达兜五百弟子是。时第二贾客五百众者则今五百罗汉是。时第一天女则舍利弗是。时第二天女则今名满月比丘婆罗门弟子是(出兴起行经上卷
刀下留人 贾客采宝救将死人第十二 有贾客主。名为吉利。入海取大珍宝。安隐而出。凡有八十亿摩尼珠。一一皆直百亿两金。以多宝物与一乞人。不入其家复还至海。采取珍宝。入海之后倍得宝物。经八十岁还到本国。欲入城时见犯罪人。杀者执缚打恶声鼓。街巷唱令将至杀处。加以刑戮。时应死者逢见吉利。作是言。贾客主。救我死罪。施我寿命。是大檀越贤善好人。吉利闻已语应死者。咄人。我今施汝无畏。救汝死罪。即至杀者所。人人皆与之摩尼珠价直一亿两金。汝今小住待。我今者至王边还。尔时吉利疾至王所。白言。大王。我欲以好珍宝买此人命。王答。吉利。是人罪不可恕不可得买若必欲买。汝所有物尽以与我。并自代死乃可得脱。吉利欢喜。我得大利得满所愿。能救此人得称我意。即以居家所有财物及于大海所得珍宝。无量千亿金银宝物。皆送与王白大王言。可放此人。我所有物尽现在此。语杀者言。将吉利杀。即缚吉利将至杀处。右手举刀欲斫吉利。手直不下。惊怪恐怖即以告王。自看。王闻此语。即自执刀欲杀吉利。举刀两手落地得大衰恼发声而死。时吉利即我身是。时王者调达是(出菩萨藏经下卷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