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占孑
貝占孑
关注数: 93
粉丝数: 291
发帖数: 22,919
关注贴吧数: 76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智。所谓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于苦中法智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智。所谓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于苦中法智。于集灭道中法智。阴智界智入智。过去未来智。于道及果智。是名诸菩萨十智。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力。所谓信力。内力。修行力。忍辱力。智力。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力。所谓信力。内力。修行力。忍辱力。智力。离力。闻慧力。乐说力。功德力。如实修行力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谛。所谓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观谛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谛。所谓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观谛。事谛。生谛。尽无生智谛。入道智谛。集如来智谛。是名十谛。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自在。所谓命自在。心自在。物自在。业自在。 法集经卷第三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自在。所谓命自在。心自在。物自在。业自在。生自在。如意自在。信自在。愿自在。智自在。法自在。是名菩萨摩诃萨十自在。 善男子。得上甘露名为命自在。能知一切唯是一心名为心自在。于其掌中出诸珍宝亦以虚空而为库藏名为物自在。远离一切烦恼烦恼习气及无明使名为业自在。于禅定解脱三昧三摩跋提随意回转名为生自在。于一切行自然而行名为如意自在。于一切入中得自在观名为信自在。即生心时。现前成就一切诸事。名为愿自在。一切身口意业以智为本名为智自在。现得平等真如法界实际无垢智慧名为法自在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自在。所谓命自在。心自在。物自在。业自在。 法集经卷第三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自在。所谓命自在。心自在。物自在。业自在。生自在。如意自在。信自在。愿自在。智自在。法自在。是名菩萨摩诃萨十自在。 善男子。得上甘露名为命自在。能知一切唯是一心名为心自在。于其掌中出诸珍宝亦以虚空而为库藏名为物自在。远离一切烦恼烦恼习气及无明使名为业自在。于禅定解脱三昧三摩跋提随意回转名为生自在。于一切行自然而行名为如意自在。于一切入中得自在观名为信自在。即生心时。现前成就一切诸事。名为愿自在。一切身口意业以智为本名为智自在。现得平等真如法界实际无垢智慧名为法自在
善男子。此诸应化。菩萨摩诃萨。皆依众生诸根性欲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应化事。何等为十。所谓转轮王化。帝释王化。梵王化。声闻化。辟支佛化。菩萨化。诸佛化。佛国土化。道场化。大众化。善男子。此诸应化。菩萨摩诃萨。皆依众生诸根性欲
成就甚深不可称量具足功德。而能示现世间垢行不得解脱。为随顺众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义。何等为十。所谓 成就多闻。 成就总持。 成就闻慧海聚集闻慧藏。而于此闻慧不生高心。 具足义无碍 法无碍 辞无碍 乐说无碍。而不休息希求精进 。知世,知时,知节,知法,知众生。而不舍于修敬长德所修行。知论,知义,知可化众生。而不舍于咨问之事。 成就少欲知足等行。而不舍于供给尊者之业。 成就妙静寂静柔软心不怯弱。而不舍于惭愧正行。 成就甚深不可称量具足功德。而能示现世间垢行不得解脱。为随顺众生故。 成就自性直心软心安乐心。而能现同一切破戒等行。 成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于一切处不生着心不分别境界。远离一切贪等随烦恼刺。而不舍为一切众生断烦恼精进之行。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义
习气佛,果报佛,三昧佛,愿佛,心佛,实佛,同佛,化佛,供养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何者为十。所谓 习气佛。果报佛。三昧佛。愿佛。心佛。实佛。同佛。化佛。供养佛。形像佛 。善男子。云何习气佛。习气佛者。诸波罗蜜所得果报。诸波罗蜜能成彼法。彼依诸波罗蜜而生。是名习气佛。 善男子。云何果报佛。果报佛者。依彼习气果报佛所生。以彼果报成色身报佛。依众生住持依法力住持。是名果报佛 。善男子。云何三昧佛。三昧佛者。随如来入何等三昧。以彼所入三昧之力。自然不复作心。能现百千万佛。依彼三昧住持力故而能示现。是名三昧佛。 善男子。云何愿佛。愿佛者。诸菩萨等作如是愿。随何等何等众生。以何等因何等法。示现种种色身度彼众生。彼彼众生如是如是。示现形色状貌威仪去来。随彼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而现佛身化彼众生。是名愿佛。 善男子。云何心佛。心佛者。诸菩萨等得心自在。是诸菩萨依心自在。于种种法随心成就。此诸菩萨随彼众生。应见佛身而可化者。即自在心即成佛身。是名心佛。 又善男子。复有异义诸众生等。自心清净能见于佛。知佛信佛是名心佛 。善男子。云何实佛。实佛者。远离一切诸烦恼染。不可思议无垢清净。种种形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丈夫相毕竟成就。佛微妙色而可现见。是名实佛。 善男子。云何同佛。同佛者。与一切众生。共其资业受用饮食行住去来威仪进止。是名同佛。 善男子。云何化佛。化佛者。诸佛如来及诸菩萨。得示现一切色身三昧。彼诸佛菩萨成就自在。大慈大悲皆能示现。化佛色身度诸众生。是名化佛。 善男子。云何供养佛。供养佛者。有人若师若和上。如佛世尊。当如是见。彼人于师和上如佛世尊。应如是见供养供给。依彼受法满足佛法成就佛法。是名供养佛。 善男子。云何形像佛。形像佛者。有人若他作佛像。若自作佛像。以一切供养恭敬等事。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亲近给侍。此人如是依彼形像。满足佛法成就佛法。是名形像佛。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十种佛
习气佛。果报佛。三昧佛。愿佛。心佛。实佛。同佛。化佛。供养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何者为十。所谓 习气佛。果报佛。三昧佛。愿佛。心佛。实佛。同佛。化佛。供养佛。形像佛 。善男子。云何习气佛。习气佛者。诸波罗蜜所得果报。诸波罗蜜能成彼法。彼依诸波罗蜜而生。是名习气佛。 善男子。云何果报佛。果报佛者。依彼习气果报佛所生。以彼果报成色身报佛。依众生住持依法力住持。是名果报佛 。善男子。云何三昧佛。三昧佛者。随如来入何等三昧。以彼所入三昧之力。自然不复作心。能现百千万佛。依彼三昧住持力故而能示现。是名三昧佛。 善男子。云何愿佛。愿佛者。诸菩萨等作如是愿。随何等何等众生。以何等因何等法。示现种种色身度彼众生。彼彼众生如是如是。示现形色状貌威仪去来。随彼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而现佛身化彼众生。是名愿佛。 善男子。云何心佛。心佛者。诸菩萨等得心自在。是诸菩萨依心自在。于种种法随心成就。此诸菩萨随彼众生。应见佛身而可化者。即自在心即成佛身。是名心佛。 又善男子。复有异义诸众生等。自心清净能见于佛。知佛信佛是名心佛 。善男子。云何实佛。实佛者。远离一切诸烦恼染。不可思议无垢清净。种种形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丈夫相毕竟成就。佛微妙色而可现见。是名实佛。 善男子。云何同佛。同佛者。与一切众生。共其资业受用饮食行住去来威仪进止。是名同佛。 善男子。云何化佛。化佛者。诸佛如来及诸菩萨。得示现一切色身三昧。彼诸佛菩萨成就自在。大慈大悲皆能示现。化佛色身度诸众生。是名化佛。 善男子。云何供养佛。供养佛者。有人若师若和上。如佛世尊。当如是见。彼人于师和上如佛世尊。应如是见供养供给。依彼受法满足佛法成就佛法。是名供养佛。 善男子。云何形像佛。形像佛者。有人若他作佛像。若自作佛像。以一切供养恭敬等事。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亲近给侍。此人如是依彼形像。满足佛法成就佛法。是名形像佛。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十种佛
雪山有药树王名曰善见。彼药树王其有见者即得远离一切病苦。善男 善男子。譬如雪山有药树王名曰善见。彼药树王其有见者即得远离一切病苦。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众生见者远离一切烦恼病苦。
修行禅波罗蜜者成就调柔心故。 修行般若波罗蜜者成就过一切世间 法集经卷第一 。 尔时婆伽婆所说经。名入一切修行次第法门。所谓 见诸贤圣能生信心。 得信心者成就欲心。 得善法欲心者成就不断心。 得不断心者成就义心。 得义心者成就增上心。 修行檀波罗蜜者成就大富故。 修行尸波罗蜜者成就人天果报故。 修行羼提波罗蜜者成就一切庄严故。 修行毗梨耶波罗蜜者成就一切佛法故。 修行禅波罗蜜者成就调柔心故。 修行般若波罗蜜者成就过一切世间智故。 修行方便波罗蜜者成就一切无障碍故。 修行愿波罗蜜者自然成就一切事故。 修行力波罗蜜者成就不可破坏故。 修行智波罗蜜者成就一切世间归依处故。 出家者为成圣道故。 着染衣者远离一切世间事故。 乞食者为破一切憍慢心故。 住阿兰若处者成就无怖畏故。 处宴坐者成就神通无量等故。 闻法受持者成就四无碍故。 修念方便者成就陀罗尼故。 修意方便者成就差别法智故。 修坚固行者成就无大众畏故。 修乐说方便者成就记说不错谬故。 修阴方便者成就般若差别故。 修界方便者成就微细般若差别故。 修入方便者成就远离内外迷心故。 修谛方便者成就不诳一切众生故。 修念处方便者成就随顺一切佛意故。 修舍摩他方便者成就寂静心故。 修毗婆舍那方便者成就调伏心故。 修不高心者成就一切智智满足故。 修不憍慢者成就敬信心故。 修不诳一切众生者成就乃至能令一人信故。 修行坚固般若者成就一切天人行故。 修如说修行者成就满足善知识法故。 修行内思惟者成就自然觉故。 修行降伏心者成就法王义故。 修行不吝身者成就佛身故。 修行恭敬三宝不坏心者成就是处非处智力故。 修行善巧所作者成就业报智力故。 修行不毁他智者成就诸根利钝智力故。 修行入微细因缘集智者成就种种性智力故。 修行三宝中教化众生者成就信欲智力故。 修行一切处不坏威仪为诸众生平等说法者成就一切至处道智力故。 修行禅法中教化众生者成就禅定三昧三摩跋提垢净起智力故。 修行正道为失正道众生示正道者成就天眼智力故。 修行与一切众生正念者成就宿命智力故。 修行与一切众生白净法者成就漏尽智力故。 修行多闻教化众生者成就无大众威德畏故。 如是世尊说此名入一切修行次第法门时。彼大众中有二菩萨。一名无所发。二名奋迅慧。与诸眷属。于别楼阁宝堂上坐。此二菩萨于彼处坐起如是心。有诸菩萨摩诃萨广大法集我等应说
是故佛说。不种善根善根未熟。于声闻法尚不能解。况于我法能速通达 ……昔曾有天来问我言。沙门喜耶。我即答言。我得何事而有喜耶。又问。忧耶。我又答言。为失何事而有忧耶。又问。不喜不忧耶。答言如是。天言善哉。不喜不忧。又问天曰。得吾何意。天曰。我谓沙门安处寂灭。跋陀婆罗。汝观是天速得我法。彼时天者。今在此会知一切法本性寂灭。当知是天昔曾供养五百佛故。于我法中速得通达。是故佛说。不种善根善根未熟。于声闻法尚不能解。况于我法能速通达………
我经中说。如来灭后,若人毁谤,佛法僧者。 汝等,不应嗔恨,忧 痴人闻是,不能信解。谓无斯事,非真实法。 跋陀婆罗。观是痴人。尚不自知,生从何来,死至何所。 于过去世,为行何行。不知业缘,不知果报。 于将来世,当行何法,得何果报。为行智道,为行识道。 若是痴人,于是法中,生非法想。 我所呵法,生真实想。 于我灭后,不能依止,如是等经。 跋陀婆罗。我经中说。如来灭后,若人毁谤,佛法僧者。 汝等,不应嗔恨,忧恼。 应作是念。我等若生,嗔恨心者。则非沙门,非沙门法。不随顺道。 若为沙门,而不随法。终不能得,信解通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佛说华手经卷第二 念处品第六 佛告,跋陀婆罗。于尔时世,诸善人等,应作是念。 我等当自依,四念处。 四念处者。于圣法中,一切诸法,皆名念处。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常住自性。无能坏故。 是念处门。法所住门,入法初门。八圣道门,三解脱门………
生从何来,死至何所。 痴人闻是,不能信解。谓无斯事,非真实法。 跋陀婆罗。观是痴人。尚不自知,生从何来,死至何所。 于过去世,为行何行。不知业缘,不知果报。 于将来世,当行何法,得何果报。为行智道,为行识道。 若是痴人,于是法中,生非法想。 我所呵法,生真实想。 于我灭后,不能依止,如是等经。 跋陀婆罗。我经中说。如来灭后,若人毁谤,佛法僧者。 汝等,不应嗔恨,忧恼。 应作是念。我等若生,嗔恨心者。则非沙门,非沙门法。不随顺道。 若为沙门,而不随法。终不能得,信解通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佛说华手经卷第二 念处品第六 佛告,跋陀婆罗。于尔时世,诸善人等,应作是念。 我等当自依,四念处。 四念处者。于圣法中,一切诸法,皆名念处。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常住自性。无能坏故。 是念处门。法所住门,入法初门。八圣道门,三解脱门………
观是痴人。尚不自知,生从何来,死至何所。 于过去世,为行何行 痴人闻是,不能信解。谓无斯事,非真实法。 跋陀婆罗。观是痴人。尚不自知,生从何来,死至何所。 于过去世,为行何行。不知业缘,不知果报。 于将来世,当行何法,得何果报。为行智道,为行识道。 若是痴人,于是法中,生非法想。 我所呵法,生真实想。 于我灭后,不能依止,如是等经。 跋陀婆罗。我经中说。如来灭后,若人毁谤,佛法僧者。 汝等,不应嗔恨,忧恼。 应作是念。我等若生,嗔恨心者。则非沙门,非沙门法。不随顺道。 若为沙门,而不随法。终不能得,信解通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佛说华手经卷第二 念处品第六 佛告,跋陀婆罗。于尔时世,诸善人等,应作是念。 我等当自依,四念处。 四念处者。于圣法中,一切诸法,皆名念处。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常住自性。无能坏故。 是念处门。法所住门,入法初门。八圣道门,三解脱门………
不喜不優 昔曾有天来问我言。沙门喜耶。我即答言。我得何事而有喜耶。又问。忧耶。我又答言。为失何事而有忧耶。又问。不喜不忧耶。答言如是。天言善哉。不喜不忧。又问天曰。得吾何意。天曰。我谓沙门安处寂灭。跋陀婆罗。汝观是天速得我法。彼时天者。今在此会知一切法本性寂灭。当知是天昔曾供养五百佛故。于我法中速得通达。是故佛说。不种善根善根未熟。于声闻法尚不能解。况于我法能速通达
佛門,燒香的,配方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五 如来塔中多然灯 当应烧彼多胜香 彼胜香中多种出 精最五百胜沉水 熏陆胜者十分半 十分半中妒路香 复用三两安息香 鬼甲香叶亦复尔 最好苜蓿香同上 藿香橘皮复三分 如是分数应具足 蒲黄四分取一分 应具十分石皮香 郁金华香复二分 又须二分安息香 优钵青本分亦尔 如是等分日干曝 既曝干已细为末 然后取好真胜蜜 以用和彼诸香等 复有二种真正蜜 别用和彼上分香 若有酥摩那正油 即用此油涂两手 方用油手揉上香 揉熟已竟安石器 如是等香和合讫 如来塔中用然之 应令佛心大欢欣 于诸众生起悲心 如是最妙种种香 种种妙音妙华等 顶戴香油然胜灯 应诵此等陀罗尼 若欲依彼诸佛教 如前所说应随顺 凡有所愿皆成就 彼用少时愿得成 陀罗尼智不为难 诸有鬼神悉从心 野叉众等鸠槃茶 龙众亦复随彼意 哺多饿鬼毗舍闇 若有失财皆告彼 数数来往告彼知 凡有所作皆成就 鬼神所有隐密言 诸天并及夜叉等 诸龙众等鸠槃茶 为彼宣说咒文句 由有福德精进力 一切众事莫不成 心中所有求愿者 亦皆自在得成就
杀戒有五神 波吒罗 摩那斯 婆睺那 呼奴吒 颇罗吒 此五戒神名。 杀戒有五神 波吒罗 摩那斯 婆睺那 呼奴吒 颇罗吒。 盗戒五神 法善 佛奴 僧喜 广额 慈善。 淫戒五神 贞洁 无欲 净洁 无染 荡涤。 欺戒五神 美音 实语 质直 直答 和合语。 酒戒五神 清素 不醉 不乱 无失 护戒。 三归九神名 归佛有三神 波摩斯那 陀摩婆罗 那陀摩流支。 归法三神 法宝 呵啧 辩慧。 归僧三神 僧宝 护众 安隐。 护僧伽蓝神斯有十八人各各有别名 一名美音 二名梵音 三名天鼓 四名巧妙 五名叹美 六名广妙 七名雷音 八名师子音 九名妙美 十名梵响 十一名人音 十二名佛奴 十三名叹德 十四名广目 十五名妙眼 十六名彻听 十七名彻视 十八名遍观。
定者,鬼神交会,恶气不行。 执者,阴气偏多,阳气少。 建者,菜生萌牙,阴阳亦长。 除者,代谢称译之体。 满者,神祇受供无复盈。 平者,阳气凝住无增减。 定者,鬼神交会,恶气不行。 执者,阴气偏多,阳气少。 破者,阴阳交解说破之议。 危者,天窗开,地户闭。 成者,阳气足,阴气并,故名成。 收者,阳气流行,阴平,萌牙生,故言收。 开者,阴性开,阳气出,故名开。 闭者,天窗地户,喻俨然闭塞,万神不行,故名闭
大藏經故事,駙馬爺殺了邪淫的公主 沤波罗龙王今欲说五偈半。 我于过去世 曾于阎浮提 婆罗门家生 聪明甚黠慧 时有邻国王 送女以娉我 此女不贞良 私共外人通 我时伺捕得 斩之于都市 我时恶(防止和諧隔開)贱彼 送之归本国 思惟欲(防止和諧隔開)秽(防止和諧隔開)恶 出家行正道 复遇恶知识 不值好同学 引置诸淫(防止和諧隔開)女 我时惋叹恨 持刀自(防止和諧隔開)刎死 经历三涂苦 从是受龙身 甚苦不可言
娑伽罗龙王欲说二偈。 我 娑伽罗龙王欲说二偈。 我念过去世 曾作人中王 悭吝于宝藏 今受龙王身 又愿诸国王 慈慧普拯济 治化以正法 莫复受龙身
我等二人且当入山。精诚克励求神仙道。言已即去。精诚不久获得五通 我摩那斯龙王今欲说咒名陀摩叉帝(晋言)为护法故拯济群萌拔生死苦令得脱难。 陀无[黍-禾+利]陀尼帝(一)阿支昼尼梨帝(二)毗帝那尼梨帝(三)乌支昼尼梨帝(四)胡梨帝那(五)尼梨帝(六)莎呵(七) 诵咒三遍白叠缕结作七结系项。 是大神咒乃是过去七恒河沙诸佛所说。我于往昔在阎浮提作大国王。十六小国皆悉属我。我有威猛大策谋力。降伏诸国三十六国悉皆属我。我时得病垂欲终。薄福少儿正有三子。最大太子闇钝少智。中者尪弱。其最小者聪明勇哲。博学多闻策谋威勇。见我欲终悉皆来集。一万大臣亦悉来集。一万夫人亦悉来集。王时欲终语诸群臣言。我三子中谁中为王。诸群臣言任大王意。王时答言不应任我。我去之后治国之法霸王之事。汝曹当知云何任我。诸臣启言善哉大王。慈悲临覆心无憎爱。一万大臣同声唱言。第三王子堪任为王。一万大臣言已辞退。时王正殿身体疲懈。语诸子言我今欲卧。第三王子抱父王头。中者捉脚第一王子捉父王手。时王仰卧即便命终。群臣闻之号哭来集。一万夫人亦悉号哭举身投地。第三王子见父背丧。呼啕懊恼自投于地。良久乃稣。第一太子默然不哭。第二王子坐啼脚头。诸群臣言诸王子等相貌有异。有一大臣是王叔父。大王在时恒以国事付此大臣。宰相念言大王在时。恒以国事付嘱于我。今此王子意志有异我宜问之。即前问言今王背丧。诸群臣等皆悉已集。人子之情不应如是。默然而坐而不涕泣。王子答言我与父王都无因缘。第三王子独是王子。我等二人犹如宾客暂来相过。大臣答言不应如是。国是汝有非兄则弟。第三王子呼啕宛转前抱兄足。我小幼稚不应为王。愿兄临顾绍父王位。兄时答言父王临终告敕于汝。我徒先生不见告敕。是父王过非汝愆咎。我等二人且当入山。精诚克励求神仙道。言已即去。精诚不久获得五通。移山驻流手挽日月。
有诸比丘懈怠不勤。触事滞碍闇钝 有诸比丘懈怠不勤。触事滞碍闇钝[夢-夕+登]瞢。为诸罪垢之所覆蔽。当知是人曾于过去。或杀父母或杀和上阿阇梨。或杀发心菩萨真人阿罗汉。或杀时君国政。破塔坏僧。此人或曾于大众中。作大妄语轻毁众僧。或时在俗轻枰小斗欺劫百姓。见孤穷者轻毁陵篾。为子不孝为臣不忠。见人行善轻毁憎嫉。见诸恶人防护佐助。造此众恶自缠其身。其人命终入阿鼻地狱。动经劫数罪毕乃出还得为人。诸根暗钝示同人类。如是罪人若得值遇善知识者。得闻说此陀罗尼一迳耳者。复能读诵修行通利。惭愧自责悔先罪咎。谦敬自卑敬诸比丘。孝顺父母恭敬师长。耆旧宿长生谦敬心。爱语和顺鄙悼自卑惭愧低头。或时人请施与饮食。当持此食色香美味。施与诸佛和上阿阇梨。我之鄙恶不消此食余残滓恶我能敢受。施衣裳汤药亦复如是。不自高身卑下他人。恒自改悔无数劫罪。勤心读诵此陀罗尼。于四十八日在空闲处六时行道。供养礼拜十方诸佛。于一一时中七遍诵此陀罗尼精诚改悔莫生疲厌。散五色华三种名香旃檀沉水及熏陆香。满四十八日已。罪垢灭尽无有遗余。随其前世根有利钝。其利根者即得道果。第二第三终不能得阿罗汉果。其根钝者正得灭罪不堕地狱。我今所说饶益众生。分别罪福令其惺悟善恶报应。是名护法美妙功德。今已说竟。
有诸比丘懈怠不勤。触事滞碍闇钝 有诸比丘懈怠不勤。触事滞碍闇钝[夢-夕+登]瞢。为诸罪垢之所覆蔽。当知是人曾于过去。或杀父母或杀和上阿阇梨。或杀发心菩萨真人阿罗汉。或杀时君国政。破塔坏僧。此人或曾于大众中。作大妄语轻毁众僧。或时在俗轻枰小斗欺劫百姓。见孤穷者轻毁陵篾。为子不孝为臣不忠。见人行善轻毁憎嫉。见诸恶人防护佐助。造此众恶自缠其身。其人命终入阿鼻地狱。动经劫数罪毕乃出还得为人。诸根暗钝示同人类。如是罪人若得值遇善知识者。得闻说此陀罗尼一迳耳者。复能读诵修行通利。惭愧自责悔先罪咎。谦敬自卑敬诸比丘。孝顺父母恭敬师长。耆旧宿长生谦敬心。爱语和顺鄙悼自卑惭愧低头。或时人请施与饮食。当持此食色香美味。施与诸佛和上阿阇梨。我之鄙恶不消此食余残滓恶我能敢受。施衣裳汤药亦复如是。不自高身卑下他人。恒自改悔无数劫罪。勤心读诵此陀罗尼。于四十八日在空闲处六时行道。供养礼拜十方诸佛。于一一时中七遍诵此陀罗尼精诚改悔莫生疲厌。散五色华三种名香旃檀沉水及熏陆香。满四十八日已。罪垢灭尽无有遗余。随其前世根有利钝。其利根者即得道果。第二第三终不能得阿罗汉果。其根钝者正得灭罪不堕地狱。我今所说饶益众生。分别罪福令其惺悟善恶报应。是名护法美妙功德。今已说竟。
我北辰菩萨名曰妙见。今欲说神咒 我北辰菩萨名曰妙见。今欲说神咒拥护诸国土。所作甚奇特故名曰妙见。处于阎浮提。众星中最胜。神仙中之仙。菩萨之大将。光目诸菩萨。旷济诸群生。有大神咒名故奈波(晋言)拥护国土佐诸国王消灾却敌莫不由之。 具低帝屠稣吒 阿若蜜吒 乌都吒 具阇吒 波赖帝吒 耶弥若吒 乌都吒 拘罗帝吒 阇摩吒 莎呵。 诵咒五遍七色缕结作三结痛处系。 此大神咒乃是过去四十恒河沙诸佛所说。我于过去从诸佛所。得闻说此大神咒力。从是已来经七百劫住阎浮提为大国师。领四天下众星中王。得最自在四天下中。一切国事我悉当之。若诸人王不以正法。任用臣下心无惭愧。暴虚浊乱纵诸群臣。酷虐百姓我能退之。征召贤能代其王位。若能惭愧改恶修善。若能任善退诸恶人。其心弘广普慈一切。容受拯济犹如桥船。包含民物犹如父母。国有贤能当征召之。敬贤尊圣如视父母。王自躬身临朝断事。不枉民物犹如明镜。若其国王能修是德。改往修来悔先作罪。惭愧自责鄙悼愆咎。自悔责已当修三德。一者恭敬三尊。二者怜愍贫穷国有孤老当抚恤之。三者于怨亲中心常平等。断理怨枉不枉民物。若能修行上来诸德。我时当率诸大天王。诸天帝释伺命都尉天曹都尉。除死定生减罪增福益算延寿。白诸天曹差诸善神一千七百。逻卫国界守护国土。除其灾患灭其奸恶。风雨顺时谷米丰熟。疫气消除无诸强敌。人民安乐称王之德。是王若能兼行读诵此陀罗尼。譬如转轮圣王得如意宝珠。是珠神气消伏灾祸。我今以此大神咒力。上来诸德悉能办之灭消灾恶亦复如是。当知是此大神咒力如王明珠亦复如是。
我荧惑仙人。今欲说神咒。拥护诸 我荧惑仙人。今欲说神咒。拥护诸国土。拔济诸群生。除其我慢心。消灭诸非奸。[示*厭]镇诸毒药。一切诸非法。无不消伏者。我是五通仙。消伏诸奸鬼。一切国土事。世间之灾祥。兵刀及疫气。饥馑丰俭等。邻国恶心生。大臣欲谋反。如是诸灾祸我皆悉知之。天子衰忌事。隐没及覆盖。减算及增寿。悉是我所知。欲得消灾者。我亦能办之。却敌及奸非。我亦能[示*厭]之。除却灾祥变。一切皆由我。我于五星中。聪明利智胜。捷疾机关辩。神通猛利胜。于四天下中。神通捷疾胜。我于四天下。无能及我者。是故我今日欲说大神咒。名具吒呼卢兜(晋言)拥护国土济拔诸王难。消伏诸奸非。疗治众生病。厌祷及毒气。 呼都帝昼卢 阿支不帝昼卢 阎摩帝昼卢 不梨帝囊帝昼卢 乌稣兜帝昼卢 具帝帝昼卢 耶摩蜜阇帝昼卢 乌奢不利帝帝昼卢 究守波帝昼卢 莎呵。 诵咒三遍。缕一色绯结作七结痛处系。 此大神咒能令诸国王并及诸国土。悉皆安隐消灾穰祸莫不由是。一切行人及疾病者。悉应读诵皆令通利。若欲修行此陀罗尼者。一者断酒二者断肉三者断辛。于三七日中香汤澡浴着新净衣。若于塔中若空静处安置佛像。烧香散花离众愦闹。于六时中勤心读诵。忏悔十方惭愧自责。净身口已应当读诵。于一一时中三七二十一遍。诵已默然专心念我。荧惑仙人五住菩萨。我今归依。如是三说。如是说已。默然而坐。我于尔时。当往其所。令其所求。皆得成办。亦当授与。如意宝珠。灭结使火国土灾祥。丰俭疫气悉皆穰之。当知是此大神咒力。
大藏經,關於太白金星的記載, 我太白仙人。今欲说神咒。我是五通仙人修菩萨行。五星中最胜。我于神仙中。神通光明胜。统领四天下及诸人天事。国土灾害变。寿命延缩短。阴阳及运变。图书谶记等。奸伪质直事。穰灾消奸恶。所应盈缩者。悉是我所知。我愍诸众生。今欲说神咒并护其国土。有咒名阿那呼吒卢(晋言)欲护国土及阎浮提一方众生故。 波吒呼婆卢 阎摩呼婆卢 焰摩兜呼婆卢 乌阇那呼婆卢 焰弥呼婆卢 乌昼呼婆卢 具阇呵 呼婆卢 胡若兜呼婆卢 莎呵。 诵咒三遍缕二色黄白结作二结系项。
大藏經關於太白金星的記載 我太白仙人。今欲说神咒。我是五通仙人修菩萨行。五星中最胜。我于神仙中。神通光明胜。统领四天下及诸人天事。国土灾害变。寿命延缩短。阴阳及运变。图书谶记等。奸伪质直事。穰灾消奸恶。所应盈缩者。悉是我所知。我愍诸众生。今欲说神咒并护其国土。有咒名阿那呼吒卢(晋言)欲护国土及阎浮提一方众生故。 波吒呼婆卢 阎摩呼婆卢 焰摩兜呼婆卢 乌阇那呼婆卢 焰弥呼婆卢 乌昼呼婆卢 具阇呵 呼婆卢 胡若兜呼婆卢 莎呵。 诵咒三遍缕二色黄白结作二结系项。
娑婆世界中。释迦牟尼佛为上首。安乐世界中阿弥陀佛为上首。 南 南无十千同名星宿佛 南无一切同名星宿佛 南无三十七千同名释迦牟尼佛 南无一切同名释迦牟尼佛 南无二亿同名拘邻佛 南无一切同名拘邻佛 南无十八亿同名实法胜决定佛 南无一切同名实法胜决定佛 南无十八亿同名日月灯佛 南无一切同名日月灯佛 南无千五百同名大威德佛 南无一切同名大威德佛 南无千五百同名日佛 南无一切同名日佛 南无四万四千同名面佛 南无一切同名面佛 南无万千同名坚固自在佛 南无一切同名坚固自在佛 南无万八千同名普护佛 南无一切同名普护佛 南无千八百同名舍摩他佛 南无一切同名舍摩他佛。 劫名善眼。彼劫中有七十二那由他如来成佛。我悉归命彼诸如来。 劫名善见。彼劫中有七十二亿如来成佛。我悉归命彼诸如来。 劫名净赞叹。彼劫中有一万八千如来成佛。我悉归命彼诸如来。 劫名善行。彼劫中有三万二千如来成佛。我悉归命彼诸如来。 劫名庄严。彼劫中有八万四千如来成佛。我悉归命彼诸如来。 南无现在住十方世界。不舍命说法诸佛。所谓安乐世界中阿弥陀佛为上首。 南无妙乐世界中。阿閦如来为上首。 南无袈裟幢世界中。碎金刚坚如来为上首。 南无不退轮吼世界中。清净光波头摩华身如来为上首。 南无无垢世界中。法幢如来为上首。 南无善灯世界中。师子如来为上首。 南无善住世界中。卢舍那藏如来为上首。 南无难过世界中。功德华身如来为上首。 南无庄严慧世界中。一切通光明佛为上首。 南无镜轮光明世界中。月智慧佛为上首。 南无华胜世界中。波头摩胜如来为上首。 南无波头摩胜世界中。贤胜如来为上首。 南无不瞬世界中。普贤如来为上首。 南无普贤世界中。自在王如来为上首。 南无不可胜世界中。成就一切义如来为上首。 南无华藏世界中。毗卢遮那镜像如来为上首。 南无娑婆世界中。释迦牟尼佛为上首。 南无善说胜佛为上首。 南无自在幢王佛为上首。 南无作火光佛为上首。 南无无畏观佛为上首。 如是等上首诸佛。我以身业口业意业。遍满十方一切礼拜赞叹供养。彼诸如来所说妙法甚深境界。不可量境界。不可思议境界。无量境界等。我悉以身口意业遍满十方。礼拜赞叹供养。彼佛世界中不退菩萨僧。不退声闻僧。我悉以身口意业遍满十方。头面礼足赞叹供养。 。 。 南无智力世界名释迦牟尼如来。彼如来授名宝牟尼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 南无娑婆世界名大胜如来。彼如来授名大胜天王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 南无栴檀窟世界宝形如来。彼如来授名观世音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南无药王世界名不空说如来。彼如来授名不空发行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南无药王胜上世界名无边功德精进发如来。彼如来授名不受戒摄受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南无三十亿释迦牟尼佛 南无一切同名释迦牟尼佛 南无须弥山微 元魏北天竺三藏法师菩提留支译 。 。 。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尔时世尊告诸大众。汝当谛听。我为汝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名字。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诸佛名者。是人现世安隐远离诸难。及消灭诸罪。未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消灭诸罪。当净洗浴着新净衣。长跪合掌。而作是言。 。 。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诸佛名。现世安隐远离诸难。及消灭诸罪。未来毕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若善男子善女人。十日读诵思惟是佛名。必远离一切业障。。 以上两百佛。 南无八千燃灯佛 南无一切同名燃灯佛 南无十千迦叶佛 南无一切同名迦叶佛 南无三千毗卢舍那佛 南无一切同名毗卢舍那佛 南无三千释迦牟尼佛 南无一切同名释迦牟尼佛 南无三十亿释迦牟尼佛 南无一切同名释迦牟尼佛 南无须弥山微尘数一切功德山王胜名佛 南无一切同名功德山王胜名佛 南无十佛国土不可说亿那由他微尘数普贤佛 南无一切同名普贤佛。 南无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南无无量光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 。 以上五百佛。 南无放光世界中现在说法。虚空胜离尘无垢尘平等眼、清净功德幢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香象身、胜妙罗网庄严顶无量日月光明照庄严愿上庄严法界善化无障碍王佛。彼佛世界中。有菩萨名无比。彼佛授记。不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种种光华宝波头摩金色身普照庄严不住眼放光照十方世界幢王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心受持读诵彼佛及菩萨名。是善男子善女人。超越阎浮提微尘数劫得陀罗尼。一切诸恶病。不及其身
臥虎神功少人知,拳掌支撑莫变形, 筋肉骨骼俱坚实,磨盘压身千斤 臥虎神功少人知,拳掌支撑莫变形, 筋肉骨骼俱坚实,磨盘压身千斤重,苦中加苦等闲视。” 卧虎功的练习很简单,俯卧于地,用双手和足尖把身体支撑起来。要求两手的手指相对,间距为一横掌,双肘弯曲,两肘要分别向正左、正右方撑开(即腋部张开,不许夹腋),大小臂间的夹角约为120;双腿并拢伸直; 不要凸臀。 注意全身肌肉尽量放松,把这个姿势保持下去,不要变形,这就是卧虎功。
大藏經,版本吸血鬼的前世今生,以及被佛度化的故事, 尔时众中。有不调伏怨仇害人者。在彼众中从坐而起。偏袒右边整衣服已。作如是念。当以何事供养世尊。其世尊者。具足法身。不可少物而用供养。如是大德具足法身。然我今者。于世间中先有暗障。今见世尊。及无所有菩萨所问。世尊解释得闻法要。我已得于一切法中无有障碍。已灭黑暗照曜世间。我今自见已生天眼已得五通。我今已得脱诸苦恼。我见自身所著衣服皆有血污。我于今者。若以此衣覆世尊上。唯恐不任如来所受。愿佛威神令我更得胜物奉施。供养世尊当用奉事。如是最胜大德法身。如此众生具足难有。是恶心难调怨仇害人者。起如是愿。欲信入佛如来大德神通。念时彼左手中。自然而有一箧天花。柔软润泽过于诸天。众香自烧于右手中。上衣下衣自然而生。欢喜踊跃遍满其身。更于诸佛大德神通更求信入。彼时即见十方无量世界诸佛皆放光明。尔时彼复作如是念。呜呼诸佛不可思议。大德神通不可称量无有等等。愿诸众生信佛大德。自身触已皆得行愿。即以上衣及以下衣而覆佛上。以彼天花如是再三散于佛上。于虚空中茎上叶下而成花盖。然彼复生第二花箧。亦生第二上衣下衣。彼复欢喜踊跃无量遍满其身。即作是念。若佛听我以此花散此无量佛。及以此等上衣下衣覆诸佛上。愿我生信。诸佛世尊愿勿令我当有悔意而不成施。则闻空中如是声言。汝善男子。汝应普散此诸如来。善男子。一切诸佛同一法身。诸佛世尊于诸法中。于诸物中无嫉妒意。善男子。诸佛世尊受用果报。于诸物中无染着故。彼作是念。今者世尊已听许我。即以诸花及上下衣。遥散无量诸佛世尊。见彼花衣于诸佛上。在虚空中作盖而住。及见彼衣在诸佛前。即生爱乐欢喜踊跃。四支投地礼世尊足。舐世尊足而为顶礼。彼复见身顶礼诸佛。及释迦牟尼佛。时彼诸世尊。及释迦牟尼佛。皆以右手摩其头言。起善男子。汝今已生无量福聚。彼则起已。唯见释迦牟尼如来。彼则问言。世尊。彼等无量诸佛世尊。今何所在我不复见。佛言。善男子。此是诸佛大德法身。具足无所得故。汝今应信。彼作是念。呜呼诸佛不可思议。有如是色见大法体。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在一面住合掌向佛。白言世尊。
何缘众生见 能发菩提心 而得不退转 乃至菩提座 何缘众生见 能发菩提心 而得不退转 乃至菩提座 尔时世尊。以偈报言。 不说于小处 唯说胜菩提 是故众生见 即发菩提心 若少分所有 想行中众苦 如实无有处 为诸众生说
何缘众生见 能发菩提心 而得不退转 乃至菩提座 何缘众生见 能发菩提心 而得不退转 乃至菩提座 尔时世尊。以偈报言。 不说于小处 唯说胜菩提 是故众生见 即发菩提心 若少分所有 想行中众苦 如实无有处 为诸众生说
菩萨摩诃萨一时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成菩萨道尽成如来 十智品第三十九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先习何法有何功德。得成无上正真等正觉应大(防止和諧隔開)法璎珞乎。佛告弥勒。善哉族姓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若有菩萨摩诃萨。欲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与大(防止和諧隔開)法璎珞相应者。欲断生死根原者。欲兴显如来正法者。欲得无量定意如世尊者。欲得如尔法性游戏者。如是菩萨摩诃萨。当学无量智门。云何为无量智门。弥勒善听。如来至真等正觉。有十明智。一意一念一时之顷。悉知无量众生境界。分别思惟不失法界。便成无上至真等正觉。云何为十明智。所谓十明智者。菩萨摩诃萨一时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尽生兜术天。共修善行各无异心。令余众生无觉知者。 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一时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成菩萨道法法成就。与诸贤圣共相娱乐。有异众生无觉知者。 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一时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众生未立根德力者。同时出家修无上梵行。剃除须发着三法衣。手持应器行十二法。时到分卫福度一切。或时坐禅分别身观。然有众生无觉知者。 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一时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成菩萨道诣树王下。吉祥献草结加趺坐。内自思惟。今日当成无上至真。必然不疑。先当感动一切世界。神通得道贤圣之人来拥护我。令余众生无觉知者 。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一时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成菩萨道皆转(防止和諧隔開)法(防止和諧隔開)轮。四谛如尔法苦习尽道。亦令众生修而得度。随其所念成三乘果。令余众生无觉知者 。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一时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诸根纯熟具五分法身。众相具足弘誓成就。施行佛事降伏魔兵。然余众生无觉知者。 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一时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成菩萨道尽成如来等正觉。入佛意三昧。各各分身教化众生入贤圣法律。令余众生无觉知者。 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一时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成菩萨道入如意定意。尽令山河石壁瓦石草木变为七宝。给施贫苦普令充足。然后乃说六度无极。令余众生无觉知者 。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一时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成菩萨道入金刚定意。能化一切尽黄金色。如佛色相而无有异。皆令成就成无上道。令余众生无觉知者 。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一时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成菩萨道。过去当来今现在得佛根力觉意。分别空无相愿。觉了诸法悉无所有。使余众生无觉知者 。复次弥勒。如是菩萨摩诃萨行十明智至成无上正真之道。必然不疑。尔时弥勒白佛言。世尊。今闻如来至真等正觉所说正法。坦然大悟。愿令众生逮此智慧
佛言:汝等当信解法施。莫信解世财。汝等应以法供养供养于我。莫以 汝等当信解法施。莫信解世财。汝等应以法供养供养于我。莫以世财供养。以法恭敬恭敬于我。莫以财物恭敬。何以故。喜王。诸佛世尊菩提从法而出。不由财出。尔时喜王菩萨摩诃萨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当尊重正法不尊重财。何以故。世尊。必以法故菩萨摩诃萨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以财物。又财令烦恼长故。法令烦恼尽故而转。佛于喜王菩萨摩诃萨所。与称善言。甚善甚善。喜王。善说此言。法令烦恼灭故而转。又喜王。善听善听正念作意。当为汝说。如先菩萨摩诃萨。摄受正法勤与相应。不惜身命。舍离诸乐及以知识财利恭敬。而于正法摄受。喜王菩萨摩诃萨言。如是世尊。我甚乐闻
有佛名辩才璎珞庄严云鸣出吼显音如来应正遍知出世明行具足善逝世间 又喜王。先过去世不何数劫。过不可数广远。无量不可思不可量。于彼时节。有佛名辩才璎珞庄严云鸣出吼显音如来应正遍知出世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教师佛婆伽婆。其佛刹土名无边宝功德庄严。世界名无垢。劫名爱见又喜王。彼辩才璎珞庄严云鸣出吼显音如来应供正遍知。有无量声闻。有七十二俱致菩萨摩诃萨。并皆得忍到灌顶地。又喜王。于彼菩萨众中。有菩萨说法者。名无边功德辩幢游戏鸣音彼有过量念行惭辩。于陀罗尼中。游步尽至得五通智。彼白彼佛。令其观已为四部众广说此说决定观察诸法行三摩地。又喜王。于彼时节。有王子名福报清净多人所爱鸣声自在。而彼妙形端正可观。最胜净色成满具足。于无上正觉中久已发行。喜王。福报清净多人所爱鸣声自在王子。闻有无边功德辩幢游戏鸣音菩萨说法者。说此名决定观察诸法行三摩地。若入村城聚邑王都中说。时彼王子于彼说法者边。闻此三摩地。闻已欢喜踊跃爱悦满意。善意更生。诣向彼说法者菩萨摩诃萨所。到已顶礼彼说法者足。尊重爱敬合掌而住。于此三摩地中。复过量喜。欲闻此三摩地。彼说法者。复知彼过量净信已。彼时广说此三摩地。喜王。如是彼王子于彼说法者边。闻此三摩地已。又复过量欢喜踊跃爱悦满意。善意更生。随所著衣而以奉覆。说如是言。令诸众生得此三摩地宝。如此说法者菩萨摩诃萨。彼以于彼说法者所舍施善根。于现法中。承事八十恒伽河沙等诸佛世尊。于彼诸佛世尊边。闻此三摩地。彼诸佛世尊所皆作最胜供养。于彼诸佛世尊教法中出家摄受正法。诸所不闻百千俱致修多罗而能辩说生念常满。受变化生得五通智。得陀罗尼无著辩才。彼顺次第行诸助菩提法。满已于无边功德宝庄严佛刹中。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寿量无量。声闻众无量。菩萨众无量。光明无量。愿功佛庄严无量。又喜王。彼时节中。有名无边功德辩幢游戏鸣音说法者。汝意莫作异见。何以故。喜王。彼大眼如来是也。不动如来为记菩提。又彼王子名福报清净多人所爱鸣声自在者。彼无量寿如来即是彼时王子也。又喜王彼王子闻此三摩地已。七十千劫业障皆悉灭尽。即得分别诸法句品出无边门名陀罗尼及不远离三摩地乃至菩提场。喜王。彼因缘故。如是当知。此三摩地于诸菩萨摩诃萨所。如是多作净诸业障转。庄严净刹功德转。速满佛法转。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大众。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大众。诸仁者。阿赖耶识。从无始来,为戏论熏习,诸业所系,轮回不已。如海因风,起诸识浪。恒生恒灭,不断不常。而诸众生,不自觉知。随于自识,现众境界。若自了知,如火焚薪。即皆息灭,入无漏位,名为圣人。
雪山之中有一恶兽名为能害。变诈百千以取诸兽杀之而食 。大乘密严经卷下 自识境界品第七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遍观十方从髻珠中放大光明。其光普照一切国土及密严中诸菩萨众。放斯光已即告如实见菩萨言。仁主。雪山之中有一恶兽名为能害。变诈百千以取诸兽杀之而食。若见牝鹿有子之者。便为子声悲鸣相呼。若有牝鹿便现有角。与其相似而往亲附。彼无惊惧杀而食之。见牛马等种种诸兽。悉同彼形而肆其恶。仁主。一切外道。于阿赖耶所生我见。亦复如是。如彼恶兽变种种形。着我之人所执我相。各各差别乃至极小。犹如微尘。仁主。是诸我执于何而住。不住于余但住自识
雪山之中有一恶兽名为能害。变诈百千以取诸兽杀之而食。 大乘密严经卷下 自识境界品第七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遍观十方从髻珠中放大光明。其光普照一切国土及密严中诸菩萨众。放斯光已即告如实见菩萨言。仁主。雪山之中有一恶兽名为能害。变诈百千以取诸兽杀之而食。若见牝鹿有子之者。便为子声悲鸣相呼。若有牝鹿便现有角。与其相似而往亲附。彼无惊惧杀而食之。见牛马等种种诸兽。悉同彼形而肆其恶。仁主。一切外道。于阿赖耶所生我见。亦复如是。如彼恶兽变种种形。着我之人所执我相。各各差别乃至极小。犹如微尘。仁主。是诸我执于何而住。不住于余但住自识
。既生之已诸根长大。随所亲近宿习因缘而造诸业。复因此业轮回诸趣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王言。天主,当知。 众生之身,九物为性。有为众相,恒共迁动。大种诸色,微尘之聚。以诸不净,精血合成。为无量业,常所缠覆 。譬如毒树,扶疏蓊郁。贪恚及痴,而共增长。经于九月,或十月余。业力驱驰,生机运动。从于产门,倒首而出。烦冤逼迫,受无量苦 。天主。此诸众生,或从人中。或从**,饿鬼,罗刹,阿修罗,等而来生此。或有曾作,转轮之王。乃至天中,威力自在。或是持咒,外道仙人,并其眷属。或修禅者,退失禅定。从如是等处,而生此中。 既生之已,诸根长大。随所亲近,宿习因缘,而造诸业。 复因此业,轮回诸趣。若有智者,遇善知识,闻法思惟,而得解悟。不著文字,离诸分别。入三脱门,见法真理。…………
。既生之已诸根长大。随所亲近宿习因缘而造诸业。复因此业轮回诸趣 胎生品第三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王言。天主当知。众生之身九物为性。有为众相恒共迁动。大种诸色微尘之聚。以诸不净精血合成。为无量业常所缠覆。譬如毒树扶疏蓊郁。贪恚及痴而共增长。经于九月或十月余。业力驱驰生机运动。从于产门倒首而出。烦冤逼迫受无量苦。天主。此诸众生或从人中。或从**饿鬼罗刹阿修罗等而来生此。或有曾作转轮之王。乃至天中威力自在。或是持咒外道仙人并其眷属。或修禅者退失禅定。从如是等处而生此中。既生之已诸根长大。随所亲近宿习因缘而造诸业。复因此业轮回诸趣。若有智者遇善知识闻法思惟而得解悟。不著文字离诸分别。入三脱门见法真理。
复次善男子若诸佛在世若去世后。若有众生得遇此陀罗尼者。当 复次善男子若诸佛在世若去世后。若有众生得遇此陀罗尼者。当知是人去佛不远。譬如巧木作家。往趣林野到诸山中。先见小木必定自知。吾今得木而无疑也。若使诸佛去世之后。若有众生遇此陀罗尼者。当知是人去佛不远。如人趣河遥闻水声。必定自知吾今得水而无疑也。若使诸佛去世之后。若有众生得遇此经当知是人去佛不远。譬如迷人还得正路。必定自知去舍不远将无疑也。若佛去世后若有众生得遇此经。当知是人去佛不远而无疑也。如掘井家渐见湿土。必定自知去水不远而无疑也。若使诸佛去世之后。若有众生得遇此经。当知是人去佛不远。 尔时诸佛告诸菩萨。当来有劫名妙音声。汝等菩萨当生此劫。劫中有国名妙童幢花。彼界有城名无染行。城中有王名曰严身。此严身王常以十善教化众生。汝等菩萨当生此王家。出家学道次第成佛。俱号释迦牟尼
夢修 大方等陀罗尼经卷第三 梦行分第三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若我在世若去世后。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来诣汝所欲求陀罗尼经者。汝当教求十二梦王。若得见一王者。汝当教授七日行法。文殊师利白佛言。云何名为十二梦王。云何名曰七日行法。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修通能飞悬缯幡盖从此人后。见如是者即名袒荼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若见形像舍利塔庙大众僧聚。见如是者即是斤提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见国王大臣着净洁衣单乘白马。见如是者即是茂持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若见乘象渡于大江。见如是者即是乾基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乘于骆驼上于高山。见如是者即是多林罗。 若有比丘欲求此法。于其梦中上于高座转于般若。见如是者即是波林罗。 若有比丘于其梦中。到一树下上于戒坛受具足戒。见如是者即是檀林罗。 若有比丘于其梦中。坐佛形像请召众僧施设供具。见如是者即是禅多林罗。若有比丘于其梦中。见有一树华果茂盛。于其树下入禅三昧。见如是者即是穷伽林罗。 若有大王于其梦中。带持刀剑游行四方。见如是者即是迦林罗。 若有大臣于其梦中。见有诸人持诸水瓶洗浴其身。坌种种香着净洁衣。见如是者即是穷伽林罗。 若有夫人于其梦中。乘于羊车入于深水。于其水中有诸毒蛇。见如是者即是波林罗。 见如是者乃可为说。善男子善女人若见如是一一事者。乃可为说七日行法。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七日行法。云何受持云何修行如是等法。
夢修法門 大方等陀罗尼经卷第三 梦行分第三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若我在世若去世后。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来诣汝所欲求陀罗尼经者。汝当教求十二梦王。若得见一王者。汝当教授七日行法。文殊师利白佛言。云何名为十二梦王。云何名曰七日行法。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修通能飞悬缯幡盖从此人后。见如是者即名袒荼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若见形像舍利塔庙大众僧聚。见如是者即是斤提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见国王大臣着净洁衣单乘白马。见如是者即是茂持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若见乘象渡于大江。见如是者即是乾基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乘于骆驼上于高山。见如是者即是多林罗。 若有比丘欲求此法。于其梦中上于高座转于般若。见如是者即是波林罗。 若有比丘于其梦中。到一树下上于戒坛受具足戒。见如是者即是檀林罗。 若有比丘于其梦中。坐佛形像请召众僧施设供具。见如是者即是禅多林罗。若有比丘于其梦中。见有一树华果茂盛。于其树下入禅三昧。见如是者即是穷伽林罗。 若有大王于其梦中。带持刀剑游行四方。见如是者即是迦林罗。 若有大臣于其梦中。见有诸人持诸水瓶洗浴其身。坌种种香着净洁衣。见如是者即是穷伽林罗。 若有夫人于其梦中。乘于羊车入于深水。于其水中有诸毒蛇。见如是者即是波林罗。 见如是者乃可为说。善男子善女人若见如是一一事者。乃可为说七日行法。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七日行法。云何受持云何修行如是等法。
夢修 大方等陀罗尼经卷第三 梦行分第三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若我在世若去世后。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来诣汝所欲求陀罗尼经者。汝当教求十二梦王。若得见一王者。汝当教授七日行法。文殊师利白佛言。云何名为十二梦王。云何名曰七日行法。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修通能飞悬缯幡盖从此人后。见如是者即名袒荼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若见形像舍利塔庙大众僧聚。见如是者即是斤提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见国王大臣着净洁衣单乘白马。见如是者即是茂持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若见乘象渡于大江。见如是者即是乾基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梦中乘于骆驼上于高山。见如是者即是多林罗。 若有比丘欲求此法。于其梦中上于高座转于般若。见如是者即是波林罗。 若有比丘于其梦中。到一树下上于戒坛受具足戒。见如是者即是檀林罗。 若有比丘于其梦中。坐佛形像请召众僧施设供具。见如是者即是禅多林罗。若有比丘于其梦中。见有一树华果茂盛。于其树下入禅三昧。见如是者即是穷伽林罗。 若有大王于其梦中。带持刀剑游行四方。见如是者即是迦林罗。 若有大臣于其梦中。见有诸人持诸水瓶洗浴其身。坌种种香着净洁衣。见如是者即是穷伽林罗。 若有夫人于其梦中。乘于羊车入于深水。于其水中有诸毒蛇。见如是者即是波林罗。 见如是者乃可为说。善男子善女人若见如是一一事者。乃可为说七日行法。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七日行法。云何受持云何修行如是等法。
菩萨初发心 弘誓甚广大 要尽虚空际 所愿乃具足 尔时世尊与释提桓因。复说颂曰。 菩萨初发心 弘誓甚广大 要尽虚空际 所愿乃具足 当度众生时 不见有所度 解知三世本 因缘不久寄 心正不动倾 正本应道教 恒求善方便 以次至解脱 心不怀怯弱 昼夜思惟法 一行得成佛 亦不从师受 身本心各行 道力知清净 出家在空野 入定身不动 然炽一切法 普照十方界 自修宿命智 乃知众生根 尔时世尊与释提桓因说此法时。一切众会莫不欣然。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譬如人死冷触遍身。却得中阴来入身中。却得稣活寿命百年。 譬如人死冷触遍身。却得中阴来入身中。却得稣活寿命百年。
大藏經記載,如果修的好,會有一些好夢,你們都有這些美夢沒 复次苏婆呼童子。若持真言者。念诵数足。即知自身欲近悉地。何以得知。当于眠卧之。时梦中合有好相。 或见自身登高楼阁 或升大树 或骑师子 或乘白马 或骑大白虎 或升大高山 或骑犀牛 或乘白象 或于空中闻大雷声 或乘白牛 或骑黄牛 或得钱财 或得花鬘 或得好净五彩衣 或得酒肉 或得水类之果 或得白青红赤色莲花 或得如来尊容 或得如来舍利 或得大乘经藏 或身处于大会共佛菩萨圣僧同座而食 或得骆驼 或得犊子 或得满车载物 或得白拂 或得鞋履 或得横刀 或孔雀尾扇 或得金璎珞 或得宝珠商佉 或得端正美女 或遇己身父母 或得金宝严身之具 或得卧牙床覆以白衣 或见自身泛过大海 或度江河龙池陂沼 或得饮酪 或见以血澡浴自身 或见自身入寺塔僧房 或见如来处座。为人天八部说法。身亦就会。听佛说法 或见缘觉为说十二因缘法 或见圣僧为说四果证法 或见菩萨为说六波罗蜜法 或见大力诸天王为说天上快乐法 或见优婆塞说厌离世俗法 或见优婆夷说厌离女人法 或见国王 或见大力阿修罗众 或见大净行婆罗门 或见英俊丈夫 或见端正妇人 或见大富正直善心长者 或见己亲眷属聚会一处 或见苦行仙人 或见持明诸仙 或见妙持诵人 或见吞纳日月 或见身卧于大海。海中众生流入腹中 或见饮四洲海水 或见乘龙洒水润于四洲 或见自身飞空 或见身却坐须弥山。四洲龙王皆来顶礼 或见自身堕于屎坑 或见自饮人精 或见吃人肉血 或见入大火聚 或见女人隐入己身。 复次苏婆呼童子。凡持真言者。功行欲毕。见如是等殊特梦已。应知一月及半月。当获大悉地。若论持诵真言梦相境界。不可说尽。略粗知耳。精进不退即获如是上上境界。 请问悉地相分品第七
修行將成,會作一些好夢 复次苏婆呼童子。若持真言者。念诵数足。即知自身欲近悉地。何以得知。当于眠卧之。时梦中合有好相。 或见自身登高楼阁 或升大树 或骑师子 或乘白马 或骑大白虎 或升大高山 或骑犀牛 或乘白象 或于空中闻大雷声 或乘白牛 或骑黄牛 或得钱财 或得花鬘 或得好净五彩衣 或得酒肉 或得水类之果 或得白青红赤色莲花 或得如来尊容 或得如来舍利 或得大乘经藏 或身处于大会共佛菩萨圣僧同座而食 或得骆驼 或得犊子 或得满车载物 或得白拂 或得鞋履 或得横刀 或孔雀尾扇 或得金璎珞 或得宝珠商佉 或得端正美女 或遇己身父母 或得金宝严身之具 或得卧牙床覆以白衣 或见自身泛过大海 或度江河龙池陂沼 或得饮酪 或见以血澡浴自身 或见自身入寺塔僧房 或见如来处座。为人天八部说法。身亦就会。听佛说法 或见缘觉为说十二因缘法 或见圣僧为说四果证法 或见菩萨为说六波罗蜜法 或见大力诸天王为说天上快乐法 或见优婆塞说厌离世俗法 或见优婆夷说厌离女人法 或见国王 或见大力阿修罗众 或见大净行婆罗门 或见英俊丈夫 或见端正妇人 或见大富正直善心长者 或见己亲眷属聚会一处 或见苦行仙人 或见持明诸仙 或见妙持诵人 或见吞纳日月 或见身卧于大海。海中众生流入腹中 或见饮四洲海水 或见乘龙洒水润于四洲 或见自身飞空 或见身却坐须弥山。四洲龙王皆来顶礼 或见自身堕于屎坑 或见自饮人精 或见吃人肉血 或见入大火聚 或见女人隐入己身。 复次苏婆呼童子。凡持真言者。功行欲毕。见如是等殊特梦已。应知一月及半月。当获大悉地。若论持诵真言梦相境界。不可说尽。略粗知耳。精进不退即获如是上上境界。 请问悉地相分品第七
一切诸法以心为本。由心清净。获得人天殊胜快乐 是故行者,欲求悉地。当须摄心一境。其心调伏即生欢喜。随其欢喜即身轻安。随身轻安即身安乐。随身安乐即得心定。随其心定即于念诵心无疑虑。随其念诵即便罪灭。随其罪灭即心清净。心清净故即得成就。是故如来作如是说。一切诸法以心为本。由心清净。获得人天殊胜快乐。由心杂染。便堕地狱乃至傍生贫穷之苦。由心极净。乃证远离地水火风生老病死。不着二边寂灭解脱
一切诸法以心为本。由心清净。获得人天殊胜快乐 是故行者,欲求悉地。当须摄心一境。其心调伏即生欢喜。随其欢喜即身轻安。随身轻安即身安乐。随身安乐即得心定。随其心定即于念诵心无疑虑。随其念诵即便罪灭。随其罪灭即心清净。心清净故即得成就。是故如来作如是说。一切诸法以心为本。由心清净。获得人天殊胜快乐。由心杂染。便堕地狱乃至傍生贫穷之苦。由心极净。乃证远离地水火风生老病死。不着二边寂灭解脱
念诵人不承师训。持诵真言供养。及以呼摩。不依法教彼等诸魔。寻得 复次苏婆呼童子。念诵人不承师训。持诵真言供养。及以呼摩。不依法教彼等诸魔。寻得其便而作障难。令念诵人。心常犹预念念生疑。为诵此明真言。供诵彼耶。发如是念诵时。彼亦得便。即多语无义。谈世俗事。或说兴易。或说田农或论名利令心散乱。譬如有人。寻水而行影入水中。形影相逐不相舍离。彼毗那夜迦等。入念诵人身中。恒不相离亦复如是。 复有毗那夜迦。澡浴之时得便入身。或有毗那夜迦。正念诵时得便入身。有毗那夜迦。念诵之人正眠卧时得便入身。有毗那夜迦。正供养时得便入身。譬如日光照火珠而便火出。毗那夜迦入行者身亦复如是。念诵之时令心散乱。增长贪痴无明等火。亦复如是。复有毗那夜迦者。名曰水行。正洗浴时。法若有阙。彼即得便遂入身中。令念诵人种种病起。所谓饥渴咳嗽懈怠多睡。四支沉重无故多嗔。复有毗那夜迦。名曰食香。正献涂香时。法若有阙。彼魔入身。即令念诵人遂有病起。所谓思想忆生缘处。或思余处。或思寡妇。而生懈怠。或思旧耽欲之处。休废道业。或思旧日广用财宝。耽酒嗜肉。伴合朝廷分别贵贱。观诸色境。好贪美欲而退道心。 复有毗那夜迦。名曰灯顶。正献灯火时。法若有阙得便入身。遂令念诵人种种病起。所谓心痛壮热损心。 复有毗那夜迦。名曰笑香。正献花之时。法若有阙彼即得便。遂令念诵人种种障起。所谓壮热鼻塞喷啑。眼中泪出支骨酸疼。及与伴侣相诤离散。复有毗那夜迦。名曰严髻。正念诵人。法若有阙彼即得便。遂令念诵人有诸病起。所谓壮热便利不出。诸毗那夜迦入身。即令心生迷惑。以西为东以南为北。作诸异相。或即吟咏。或无缘事欲得游行。心怀异想有所不决。便起邪见作如是言。或说无有大威真言。亦无天堂无有善恶。亦无缠缚及得解脱。说持诵者唐捐其功便生邪见与善相隔。拨无因果以手断草及弄土块。眠时啮齿。或起欲想及欲娶妻自爱乐者彼不相爱。自不乐者彼即爱乐。既不顺意卧而不睡。欲往侵他妇儿。意卢不眠。设若得睡。梦见大虫师子虎狼猪狗所趁。驼驴猫儿及鬼野干。鹫鸟鹭鸾鸟及[訓/鳥]胡。或时梦见着故破衣不净之人。或时梦见裸形秃发黑体之人。或梦见裸形外道。或见枯池及以枯井。或见髑髅或见骨聚。或见坏弃舍屋宅。或见石磓。或见恐怖恶人手执枪刀及杂器仗。欲来相害。当见如是恶相。即知彼等毗那夜迦。令作障难。行者等即用军茶利忿怒明王真言辟魔印等。而作护身。如上所说诸魔障难。悉得消灭不能恼乱。若有念诵彼真言者。诸毗那夜迦终不得便。
譬如营田,依时节作。种子若燋,终不生芽。愚痴邪见,亦复如是。 譬如营田依时节作。种子若燋终不生芽。愚痴邪见亦复如是。假使行善终不获果。是故应当远离邪见。恒依正见而不动摇。修行十善增长甚深微妙之法。
譬如营田依时节作。种子若燋终不生芽。愚痴邪见亦复如是。假使行善 譬如营田依时节作。种子若燋终不生芽。愚痴邪见亦复如是。假使行善终不获果。是故应当远离邪见。恒依正见而不动摇。修行十善增长甚深微妙之法。
大迦葉言,我今日之身无淫怒痴。憍慢皆悉尽。清净无瑕。离世不与世 是时尊者大迦叶。勤修苦行身体疲厌。于彼园观处而自娱乐。事火无懈息。已众围绕,僧迦梨坏,发爪皆长。诸根淳熟,内降伏淫。经行往来所观察皆悉知之。乐闲处名称远闻。故得大慈悲。无与彼尊德等者。天人所供养。是大福田。加敬恭拜。诸遭困厄者皆度脱之。度彼生死布现法相。布现欢乐拥护如事父无异。所供养业如山不可动。欢喜踊跃欲观察如来。欲独一闲静处。往至世尊所欢乐异法故。头面礼世尊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欲叹誉少欲之德。便告尊者大迦叶曰。汝今迦叶年老形熟。无复有少壮意。长老身无所堪任。渐渐衰耗盛意已尽。更不与所著补纳之衣极重。计汝今身不堪胜此重衣汝年已迈。诸有长者持衣施者便可纳受。是时尊者大迦叶。诸法想其恭敬心。于如来即从坐起长跪白世尊言。生死长远。义皆不真。受此乐痛。心常愁忧。诸有豪尊长者亦不乐至彼家已自阿练。复叹阿练之德。自少欲复叹少欲之德。然世尊诸天证知。我于今世果。若有力无力皆能顶戴。况我今日之身无淫怒痴。憍慢皆悉尽。清净无瑕。离世不与世相应。皆悉得之。今当云何舍此粗服。是时世尊告曰。此云何。广说如契经。是时尊者大迦叶报言。以二义故住闲居处。或复有叹闲居之德。自于现法中欲得欢乐。为后世人故作照明布现如是德。以是修勤苦行是。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大迦叶。常当乐闲居。广说如契经。于是便说此偈。 彼得何自在 弟子修苦行 清净无众恼 如月星中明 如今无狐疑 彼有是大德 当牢持正法 净除一切秽
看上和尚的女人,竟然動用咒朮困住了心上人,, 曾闻尊者名优波斯。有弟子名钵摩迦。往诣摩鋀罗境界,于彼止宿。彼到时,着衣持钵。广说如契经。人未曾见,不解彼威仪。便入淫(防止和諧隔開)女村中。彼淫(防止和諧隔開)女见此比丘。年少端正,身无尘埃。见怀欢喜,欲意炽盛。时彼比丘,便入淫(防止和諧隔開)舍。观如是结使,不欲造结。如是秽解脱法。速得此法果。是时比丘,便作是语。而说此偈。 欲如彼毒药 欲为不净行 欲为坏淫(防止和諧隔開)色 堕人入恶趣 作是说已便退而去。彼人淫意炽盛。为彼比丘故便结旃陀梨咒术。语彼旃陀梨如是之义。是时旃陀梨庄严此女人。化作村落之处。致比丘来。汝观察此处。犹彼释提桓因宫殿无异。夏堂高广亦无有比。庄严卧具无数众色在彼夏堂。上所卧之处文绣綩蠕(坐褥)。观此地处种种华香而散其上一一周匝。种种青莲芳兰而主其边。作如是观。便作是结咒。语比丘言。此极微妙可共娱乐。时钵默比丘报言。我尽观此亦当观余。旃陀梨言。余何者是。钵默报言。 我今观果实 欲最第一苦 终当入地狱 受彼镬汤恼 是时旃陀梨报言。止止比丘。莫语我作是言。钵默比丘报言。此语是愚痴欲幻惑我。我不与尔同。彼旃陀梨见已便作大火坑无有尘曀。时钵默比丘报言。我已见此火坑。旃陀梨报言。若不欲亲近女者。不如入此火坑死。是时彼比丘便作是思惟。此火虽恐惧避火亲近欲者。然欲炽于大火。设犯欲者后受罪无量。宁今日入此火坑不犯此欲。然我师神通无比。云何当违师教。以是之故当入火坑而死。不犯欲而生。今俱舍二事。云何于三世如来立禁戒今我当犯。以是之故入火坑而死。如是思惟已。欲持僧迦梨钵以施彼人。时旃陀梨报言。用是衣钵为。钵默比丘报言。 今此诸梵行 持我衣钵施 诸有集聚者 持我语告彼 比丘名钵默 遭此厄难处 今投火坑死 不受彼欲爱
大藏經故事,一個會念咒語,困住,1和尚的女人, 曾闻尊者名优波斯。有弟子名钵摩迦。往诣摩鋀罗境界,于彼止宿。彼到时,着衣持钵。广说如契经。人未曾见,不解彼威仪。便入淫(防止和諧隔開)女村中。彼淫(防止和諧隔開)女见此比丘。年少端正,身无尘埃。见怀欢喜,欲意炽盛。时彼比丘,便入淫(防止和諧隔開)舍。观如是结使,不欲造结。如是秽解脱法。速得此法果。是时比丘,便作是语。而说此偈。 欲如彼毒药 欲为不净行 欲为坏淫(防止和諧隔開)色 堕人入恶趣 作是说已便退而去。彼人淫意炽盛。为彼比丘故便结旃陀梨咒术。语彼旃陀梨如是之义。是时旃陀梨庄严此女人。化作村落之处。致比丘来。汝观察此处。犹彼释提桓因宫殿无异。夏堂高广亦无有比。庄严卧具无数众色在彼夏堂。上所卧之处文绣綩蠕(坐褥)。观此地处种种华香而散其上一一周匝。种种青莲芳兰而主其边。作如是观。便作是结咒。语比丘言。此极微妙可共娱乐。时钵默比丘报言。我尽观此亦当观余。旃陀梨言。余何者是。钵默报言。 我今观果实 欲最第一苦 终当入地狱 受彼镬汤恼 是时旃陀梨报言。止止比丘。莫语我作是言。钵默比丘报言。此语是愚痴欲幻惑我。我不与尔同。彼旃陀梨见已便作大火坑无有尘曀。时钵默比丘报言。我已见此火坑。旃陀梨报言。若不欲亲近女者。不如入此火坑死。是时彼比丘便作是思惟。此火虽恐惧避火亲近欲者。然欲炽于大火。设犯欲者后受罪无量。宁今日入此火坑不犯此欲。然我师神通无比。云何当违师教。以是之故当入火坑而死。不犯欲而生。今俱舍二事。云何于三世如来立禁戒今我当犯。以是之故入火坑而死。如是思惟已。欲持僧迦梨钵以施彼人。时旃陀梨报言。用是衣钵为。钵默比丘报言。 今此诸梵行 持我衣钵施 诸有集聚者 持我语告彼 比丘名钵默 遭此厄难处 今投火坑死 不受彼欲爱
一個會念咒語,困住,1和尚的女人 曾闻尊者名优波斯。有弟子名钵摩迦。往诣摩鋀罗境界,于彼止宿。彼到时,着衣持钵。广说如契经。人未曾见,不解彼威仪。便入淫(防止和諧隔開)女村中。彼淫(防止和諧隔開)女见此比丘。年少端正,身无尘埃。见怀欢喜,欲意炽盛。时彼比丘,便入淫(防止和諧隔開)舍。观如是结使,不欲造结。如是秽解脱法。速得此法果。是时比丘,便作是语。而说此偈。 欲如彼毒药 欲为不净行 欲为坏淫(防止和諧隔開)色 堕人入恶趣 作是说已便退而去。彼人淫意炽盛。为彼比丘故便结旃陀梨咒术。语彼旃陀梨如是之义。是时旃陀梨庄严此女人。化作村落之处。致比丘来。汝观察此处。犹彼释提桓因宫殿无异。夏堂高广亦无有比。庄严卧具无数众色在彼夏堂。上所卧之处文绣綩蠕(坐褥)。观此地处种种华香而散其上一一周匝。种种青莲芳兰而主其边。作如是观。便作是结咒。语比丘言。此极微妙可共娱乐。时钵默比丘报言。我尽观此亦当观余。旃陀梨言。余何者是。钵默报言。 我今观果实 欲最第一苦 终当入地狱 受彼镬汤恼 是时旃陀梨报言。止止比丘。莫语我作是言。钵默比丘报言。此语是愚痴欲幻惑我。我不与尔同。彼旃陀梨见已便作大火坑无有尘曀。时钵默比丘报言。我已见此火坑。旃陀梨报言。若不欲亲近女者。不如入此火坑死。是时彼比丘便作是思惟。此火虽恐惧避火亲近欲者。然欲炽于大火。设犯欲者后受罪无量。宁今日入此火坑不犯此欲。然我师神通无比。云何当违师教。以是之故当入火坑而死。不犯欲而生。今俱舍二事。云何于三世如来立禁戒今我当犯。以是之故入火坑而死。如是思惟已。欲持僧迦梨钵以施彼人。时旃陀梨报言。用是衣钵为。钵默比丘报言。 今此诸梵行 持我衣钵施 诸有集聚者 持我语告彼 比丘名钵默 遭此厄难处 今投火坑死 不受彼欲爱
世有何苦 曾闻空静山林之中。有乌鹿鸽蛇在彼止。于彼有仙人菩萨常处其中食果饮水。尔时乌往诣彼仙人所。在一面立。便作是说。世有何苦。尔时乌便作是言。饥为最苦。由何因缘而生此苦。我等各各自当陈说。身体疲极烦炽诸根不定。口不能言耳无所闻。常怀思想。是故饥最为苦。此苦患身火所烧。由此饥馑此病难疗。共相牵连皆有如是之苦。是时鹿便作是语。惊怖为苦。所谓惊怖者。身在独处见猎师常怀惊怖。身心之秽常恐无此身。复畏猎师欲杀害己。此身有何牢。要住无常处驰走东西。此惊怖者由何而生。常有此念。彼一切有是行。舍离一切身。我等有此身常。怀惊怖须臾不宁。皆是本所造坏败之苦。有如是惊怖。以是之故。惊怖为苦。是时鸽便作是语。欲最为苦。更乐其中心境界净。思惟所处无脱此欲患。此欲犹如火。亦如脂酥着器。然则炽狂有所说染着其心。欲火亦复如是。染着其心消尽其形增益诸缚。无数劫为欲惑会合炽然烧人形体。以是之故。欲最为苦。时蛇便作是语。嗔恚最为苦。所谓嗔恚者。便伤害人命。无有尊卑。增诸罪根。身体颜色常变易。动有杀意。频蹙眼赤牙齿长利人所恶见。摇头动身长息吐毒。身体肌皮纯有嗔恚之火。一切世人皆不喜见。常伏空处。饥亦嗔饱亦嗔。眼视不善。有如是之变。彼犹如火焚烧山泽。此嗔恚火亦复如是。以是故嗔恚为苦。尔时菩萨甚深之智。思惟此已。便说此偈。 一切皆悉苦 亲近其颜色 生者必有苦 听我今所说 犹如此大患 苦恼无有限 一切是生根 是故生非真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