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蒂格恩 沃尔蒂格恩
关注数: 97 粉丝数: 134 发帖数: 1,561 关注贴吧数: 20
哥特式建筑的鼎盛时期 由于人们要寻找一个崇拜上帝的理想场所,13世纪的欧洲在艺术和建筑上都创造了一种非常新颖的形式,这些被称作哥特式风格的先驱者们。目的是要在世俗世界里创造一个关于天堂的启示。 教堂里塞满了圣人、先知和殉道者的图像,艺术家们采用引人注目的现实主义手法,摒弃了 11、12世纪程式化的罗马风格,画家和雕塑家都显示出对基督人性的新的兴趣,给他的行为加上温和亲切的色彩。 同时,建筑师们渴望创造这样的建筑物:她们高耸的形状强调上帝的神秘和伟大。他们首先受到光的象征意义的启发,他们相信这个因素最接近上帝的力量,是上帝的创造给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 1137年以后的那些年里,在巴黎郊外的圣但尼修道院创造的这一模式,由法国国王们私人赞助在法兰西北部建造一系列教堂中达到了美的顶峰。这种风格在法国发生了许多变化,接着传到英国、德国和其他邻近地区。 以前,教堂的建筑充满阴郁和阴影,为了支撑砖石建筑和屋顶的巨大重量,罗马式建筑师们不得不依赖于圆拱,这些圆拱是由厚重的墙壁和非常厚的内柱支撑的,哥特式风格引进了一些这样的技术革新:一种被称作拱扶垛的用来支撑墙壁的外部石柱,和减少侧面延伸并制成一个石头肋拱框架以承受屋顶重量的尖拱。 教堂的外墙由于免除了一部分承担重量的功能,可以转变成精致的框架,装上又宽有大的彩镶玻璃,窗户升到史无前例的高度,让建筑物更加明亮,是教堂内部沐浴在五彩斑斓的光辉中。
罗马军团的血泪战事(一) 罗马人在取得了萨莫奈战争的胜利后,控制了意大利的中、北部,开始向南部发起进攻。公元前282年,罗马舰队开进他林敦湾,遭到他林敦人的袭击,船员一部分被杀,一部分被卖为奴隶。罗马与他林敦的战争就此爆发。 他林敦自知不是罗马的对手,于是请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助战。公元前280年,皮洛士亲率2.2万步兵,3000骑兵和20头战象入侵南意大利,与罗马人在赫拉克里亚城下展开激战。此时的罗马步兵尚且能与马其顿枪兵方阵抗衡,但骑兵却失利,原因就在于罗马人从没有见过大象。在战象和步兵的轮番冲击下,罗马军团死伤7000人,被俘2000人,最终败下阵来。 但是惯于强敌交战的罗马人并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应对,罗马人很快找到了对付战象的办法。第二年4月,两军再次展开会战,罗马人用了一种特制的战车,车上装有炭火,士兵的长矛尖上也绑着浸透树脂的火把,成功的抵挡了皮洛士战象的冲击,因为大象怕火而不敢冲进罗马人的队列。这次双方打成了平手,而罗马人却越战越强。公元前275年,双方在贝尼温城展开了最后的决战,罗马士兵向大象射出密集的火箭,受惊的战象疯狂的转身逃跑,反而冲乱了皮洛士的阵型,罗马军团大获全胜,俘虏了1000多名士兵和4头大象,皮洛士只能率领残兵败将撤回希腊
欧洲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一、城市的建立 西欧封建社会之初,经济上是城镇败落,百业凋零,往昔发达的商品经济不复存在,封闭保守的自然经济又重新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但在11世纪以后,随着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比较专业的社会生产领域,也自然出现了一些具有专业才能的农奴,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压迫,农奴逃亡是起来反封建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各封建领地之间往往互不相属,农奴一旦逃离领地,便可不受原属领主的追捕,这样,封建领主互相间为了争夺劳动力,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也往往给正在兴起中的城市某些庇护,以招揽从其他领地逃出的农奴及依附的小手工生产者。1127年,英王亨利三世曾颁发特许证,规定农奴只要在城市中注满一年零一天便成为自由民。因此西欧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这些具有专业才能的人用各种方法逃离庄园,来到如主教领、地封建城堡和交通便利的地方摆摊设点,进行较为专业的手工生产,他们生产的产品首先满足了这些新的地方领主和主教们奢侈生活的需要,因而能够获得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这样,一些手工业者聚集的地方,随着人口逐渐增多和商业交换的发展,慢慢发展成为早期城市。比如位于莱茵河畔的科隆,11世纪时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集市,但在十二世纪末,却已发展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工商业中心,光城市面积就是罗马时代的两倍,而众多居民的主要构成正是那些逃出的农奴。 一般认为,西欧中世纪城市最先在意大利和法兰西南部发展起来,究其原因是那里具有悠久的手工业和商业传统。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与东方的贸易可以更加便利地开展,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马赛即是其中的典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