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chiweidong
lqchiweidong
我习练太极拳已经二十多年,开始习练的是太极十三式。在现在网上见到的太极拳都不是我练习过的太极拳。希望太极拳爱好者关注我。有人如果练习过我习练的太极十三式,愿意交为朋友,并把我的联系方式告诉你。十三式的名称是:1环抱太极,2揽雀尾,3白蛇吐信,4穿掌,5野马分鬃,6开门揖盗,7搂膝拗步,8云手9左右蹬脚,10肘底捶,11双十手,12单鞭,13童子拜佛。
关注数: 18
粉丝数: 31
发帖数: 399
关注贴吧数: 4
太极拳与泰卦 练习太极拳,应当就像周易中的泰卦。内卦为乾,而外卦为坤。阳在内而阴在外,刚健者在内而柔顺者在外。练习太极拳,在内心具有(乾)天的特点,阳刚、进取,练拳时自信心倍增。在外,应具备(坤)地的特点,纯阴至顺,像水一样柔顺。
学走太极步 学走太极步已经快半年了,半年走过来,越走越感到走好太极步不容易。按太极拳的要求做到十个字很难::“松正连绵圆,轻灵动化变。”一个松字就很难做到,松应做到身体的重量,都直接松到地上,而不是松到腿或脚上,如松不到地上,有可能损伤腿或膝盖。一个正字,也很难做到,要身体正,就要做到每时每刻都得虚灵顶劲,每走一步,不管是走还是停,身体始终要做到前后左右平衡,百会穴与会阴穴要形成对拉之势。一个连字更是难做到,每走一步,至始至终都要做到,没有停顿,行走过程中走到连比较容易些,再一步走到了头,表现出练就比较难了。我走太极步,走的对不对,希望网友不吝赐教。
太极拳的不同练法 对于练习太极拳的人来说,练习目的不同,其效果自然不同。对于练习太极拳的人来说,如果一心一意为了健身,只想着放松,只想着健身,那你锻炼的效果就是健身。你如果报着技击的想法练习太极拳,你得到的就是技击的内容,得到的就是技击效果。你如果按练习气功的目的练习太极拳,你得到的就是气功锻炼目的。走的是太极拳的拳架,练习的目的不同,得到的也就不同。
杨式太极拳练习缠丝劲吗 陈式太极拳练习缠丝劲,杨式太极拳练习缠丝劲吗?
太极拳与三才步 太极拳有三才桩,那么,哪一家的太极拳步伐是三才步?希望各位太极拳朋友给与指点。
谁能告诉我 谁能告诉我:那种太极拳,招招拳由心发。这里的心:指的是人体的正中线任脉。
拳理是相通的 练习内家拳的许多拳理是相通的,例如:陈式太极拳,讲究背折舒开与大成拳的把背练成龟背,是相通的。
杨式太极拳来自哪里? 杨式太极拳来自哪里?都会说是杨露禅,那么,杨露禅是根据什么创编的杨式太极拳那?笔者认为是根据太极十三势改编的。先把太极十三势的名称介绍如下:1、怀抱太极 2、拦雀尾 3、白蛇吐信 4、穿掌 5、野马分鬃 6、开门缉盗 7、搂膝拗步 8、云手三式 9、左右蹬脚、10、肘底看捶 11、双十手 12单鞭 13童子拜佛。看杨式太极拳拦雀尾名称与太极十三势相同,不过练法不同,杨氏的拦雀尾,包括了十三势中的 怀抱太极和拦雀尾的捧捋,杨式太极拳中的挤按,在十三势的双十手中,单鞭名称在十三势中有,不过练法不同,杨氏中手挥琵琶和提手上势,同十三势中的拦雀尾左右定势姿势略不同。肘底看捶名称相同练法略不同,杨氏中左蹬脚、右蹬脚,十三势中有,练法不同。十三势中双十手,在杨氏中有,但练法大为不同。十三势中的双十手有六个定式:1、双手前捧2、左肘打 3、右肘打 4、双手前按、5、左肘打、6、右肘打。杨氏的搂膝拗步与十三势名称相同,但练法不同。杨氏缺少了三百六十度的转弯。
太极拳的阴与阳 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明确阴与阳。太极拳动为阳,静为阴。开为阳,合为阴。手臂的外侧为阳,内测为阴。腿的前面为阳后面为阴,身躯的前面为阴,背面为阳。左手开为太阳,合为太阴,右手开为少阳。
练习太极拳时对背的要求 陈鑫太极拳语录:“背折舒开,顶劲、裆劲足。”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你的背折舒开了吗?舒开了你练习的太极拳,那一定是很好的了,你如果没有舒开,那离太极拳高手就差得远了。背折舒开与否,可以认为你是否练好太极拳的标准。
论太极拳的步伐转换 太极拳的步伐转换,有人说虚脚转,有的说实脚转,怎样转才好呢?笔者认为:步伐转换时,以塌腰转脚后跟为好。因为,塌腰既锻炼了腰,又使身体转动灵活,技击又没没有重心前后移动造成的空隙。是一种好的步伐转换方式。笔者的认识是否正确,欢迎懂行的太极拳友们讨论,也希望太极拳大家们拍砖。
练好太极拳的关键:一丝不强为 习练太极拳,应当遵循自然规律:一丝不强为,强为就不是太极拳。提腿迈步,角落在哪儿舒服,就落在哪儿,手放在那儿舒服,就放在那儿。
说说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 你如果站过一年以上的桩功,你就可能找到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我就过了一年半的努力,才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的开与合 练好太极拳的一定要练好开与合,何为和:太极拳从提腿迈步到脚到身体的正中线,为身体的和,此时意合体和,从正中线向前迈步是身体的开,此时意开体开。一开局开,一合俱合。体会不到太极拳的开与合,就打不好太极拳。
元仓消费卡 元仓消费卡都是能在哪儿消费
参加晨练的朋友注意了 今天起得早,骑自行车出门是5:50分。出城后,感到空气污浊,感到难受,空气质量差。根据个人感受,晨练不应当过早,早了空气不好,锻炼的效果比较差。建议:参加晨练的朋友,晨练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7点。晚一点空气会比较好。
站桩的姿势低会上海膝盖吗? 听养生堂的专家讲:蹲马步低了会伤膝盖。站桩的朋友,你们是怎样认识的。
站桩感觉 今日的站桩跟往日不同,加意念站。意守上丹田,没有不适感;意守中丹田,开始有不适感,过一会消失,意守神阙神阙动,意守丹田丹田动,一首涌泉涌泉动,左右涌泉不会一起动。为什么左右涌泉不是一启动呢?希望懂中医朋友的朋友给解释一下。
站桩的朋友们注意了 站桩的朋友们注意了,站桩一定要顺应自然,不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如:意守丹田一年过重,丹田会发疼。如果练意守,应当是似守非守。
站桩的体会 今天站桩和往日不同,身体的左半边和右半边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左半边有跟心脏一起跳动的感觉,右半身没有,时间大约一分钟。站桩的朋友可以谈一谈,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
学拳经一 陈鑫太极拳论:“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之直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太极拳友们,你是按拳经练习的吗,如果不是,请你按前辈的拳经进行练习吧。
对太极拳的养生和技击的一点看法 太极拳是集养生和技击两个个方面与一起的拳术。本人认为养生与技击,是两种不同的练法。养生练法可能更适合广大太极拳练习者进行练习,因为不想技击,所以容易放松,容易放松,就容易学好太极拳。技击,在练习时一定会有攻防意识,这样肌肉就容易僵硬,不容易放松。孙子说:兵者,诡道也。技击实际就是行诡道。技击就是我能打到他人、打败他人,他人打不到我、打不败为目的。这和孙子的“兵者,诡道也”,有什么区别哪?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对与不对请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及太极高手进行批评指正。
根据太极拳论看太极拳的技击 根据太极拳论看太极拳的技击,太极拳的技击理念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看今天,没学太极拳几天,老是想着技击,这不是学习太极拳者应有的思想。
怎样成为太极高手 仁者无敌。可以作为太极拳练习者的座右铭,你有一颗仁慈的心,是成为太极高手的前提,具有仁慈心的人,心胸才能开阔,心胸开阔才能做到,练拳的境界达到天人合一,回归自然,达到神明的阶段。你如你一心只想着技击,最大程度你可能成为具有一定水平的太极拳练习者,不可能成为太极高手。孟子会懂太极拳吗?可能不会。但是,太极拳论里有孟子的话。现在是太平盛世,不要一直老想着技击,一直想着技击是练不好太极拳的。放下心,一心一意用意去打拳,真正放松了去打拳,你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我想对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们说 在太极拳吧,很多是练习太极拳的朋友,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们你们好。凡是练习太极拳的朋友,请你们注意了,你们在太极拳吧里的一言一行,标志着你的人品,有人满嘴脏话,出口骂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就是人渣。请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们,讲文明、讲礼貌,文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不要讲不文明的话,不做不文明的事。
太极拳练习什么最重要 太极拳练习什么最重要?练习中气最重要。很多太极拳练习者,练习了很多年,没有练习出中气,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中气是什么?在哪儿?没有练习出中气,为学几年,先好打人,是学不好太极拳的。练拳应培养中气,中气一有,身体自然强健,那是在练习技击,水到渠成。
从冯志强大师的去世“看” 冯志强大师逝世,式太极拳界的一大损失。冯大师享年八十多岁。从大师的生平来看,大师练习拳术,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像冯大师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健身有方的话,寿命是不会太长的。冯大师天生神力,说明他的食量是偏大的,凡是食量大的人,心脏负担一般是比较大的,心脏负担大的人,一般寿命是不会太长的。观冯大师寿命达八十多岁,说明健身有方。
跟练习太极拳的朋友说 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你如果练习过一段时间的太极拳,你的丹田有感觉吗?如果没有,请你认真检查一下,你练习太极拳时是不是松下来了。你如果送下来了,丹田会有感觉的。
写给练习的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朋友,先要学会放松,然后,然后,学会放松发力。
拳论“顶劲领起来” 陈鑫太极拳论:“顶劲领起来(顶劲:心中之气。领:如提起。)顶劲何在?在百会穴,其意些须领住(领者领其全体精神,令其不偏不倚。)就算,不可太过,过则下棚上悬,立不稳当,此是一身关键,中气之所通者,不可不知。”拳论说得好,希望练拳的朋友们,正确理解拳论,不要练错了。
学习太极拳论 学学太极拳拳论,有益于我们学好太极拳。陈鑫:“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我们练习太极拳可以问一问自己,动作自然吗?做动作时强为了吗?处处按太极拳论去做,会帮助我们学好太极拳。
如何理解“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圭角” 拳经“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圭角”。如何理解“精神贵乎蕴蓄”,本人的理解是,练拳时精神内敛,心中无一物,心中无它想。“不可外露圭角”,指的是:再行拳过程中,外部动作不可出现僵硬的角、棱。
练习太极拳如何做到放松 练习太极拳时,如何做到放松呢?先说上身,头要有上顶之意,臀部如坐在高凳之上,会**有下坠之意。肘部有下坠之感,手指有气感。各个骨节要有拉开之意。肌肉要有完全送下来的感觉。皮肤要有下坠之感。在行走时,重量要缓缓的从一只腿,慢慢递到另一条腿上,腿上的感觉,如入地三尺。你是不是已经松下来了,检验方法很简单,当你的动作到太极拳拳式的定型时,动作如果是身体放开的,如搂膝拗步,骨节拉开,肌肉放松,你想发力是发布出来的,你发不出力来的感觉就是松的感觉。
站桩的一点感受 站桩有一段时间了,开始站桩,站桩二十分钟,就感到手臂肩膀痛庝,现在好多了。站桩时,慢慢感到心胸开阔,身体跟自然是相同的,手臂也不再痛庝。呼吸也变得匀长,身体也变得轻松。个人认为,站桩:不要追求姿势,要追求放松。只要你真正松下来,就一定会越站越好。身体会比你没有站桩时好得多。我去掉的是,心动过缓,五更泻。
练不好太极拳的障碍之一 练习太极拳的人,很难用数字进行统计。练习太极拳能松下来的人寥寥无几,为什么?是因为太极拳是拳,有技击的作用,不管是什么式太极拳,在讲解动作时,都会讲应当有什么技击作用,这样就把太极拳的放松给忽略了。人们一想到技击,动作就会紧张,一紧张肌肉就会僵硬,一僵硬就松不下来。松不下来就不是太极拳。练松很难很难,我练习了二十多年太极拳,现在才体会到松的含义。但是,练拳时换不能完全松下来。
我的练拳心得 练习太极拳已经二十多年了,自己总结练习太极拳的过程,感触很多。学拳之初,一心一意想打好太极拳。认为姿势正确,多打功夫会长得快。现在体会起来,并不是那麽回事。现在认为,要打好太极拳,首先要端正心态,心态比什么都重要。首先要敬拳,即:一心一意只想打拳,一念无所思,身如入无极状态。其次,要用慈爱之心,去打拳去形拳。不要想着拳打在人身上,只想动作怎样去做。只想我练习打拳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心中一片祥和。要想着我打拳要放松放松再放松,肌肉放松,骨节放松,心态放松,处处往松处去。一心一意用意去打拳。我这样打拳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的性格在发生变化,心态在发生变化,身体也变得比以前好了。太极拳包括了太多,一生中要体会它的知识内涵,拳术变化内涵,恐怕也不能完全体会到。
请练习太极拳的朋友做试验 你练习太极拳吗?你如果练习太极拳,那么,请你做一个试验。请你全身放松,放松到骨节都打开松开(意念),肌肉完全放松,试着发一下力。看能不能发出力来。试验以后可以回帖,不试验请不要回帖或跟帖。
三谈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是至理名言。希望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们能够正确理解这句话。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讲究放松,你在极度放松的情况下,肌肉放松到极限,骨节都节节拉开,能发出力来吗?你大概发不出力来吧。你如果习练太极拳几十年。在意的引导下,进行练习,在极度放松的情况下,也能发出力来。你如果能在极度放松的情况下,发出力来,那就恭喜你了,你练习太极拳练对了。
我想对练习太极拳的朋友说 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们,你们好。在这里我想说一说,练习太极拳的目的。你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练习就能达到什么效果。你的目的是身体健康,你收到的是健康。你的目的是技击,你收获的可能是技击技能。可能对健身的效果小一点。那么,那种目的是正确的呐?我认为第一种目的是正确的。为什么?因为你的目的是健身。所以你不注意技击方面的内容,一心一意用意打拳,这是符合太极拳十要要求的。你开始收到的是健康,练习时间长了,有功夫了,加进技击的理念,就很容易学会技击。你如果一开始,就想着技击,一想着技击,练拳过程中动作就会僵硬,不能放松,短时间练不好太极拳。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练习太极拳的朋友可以回帖,不练习太极拳的请不要跟帖回帖。
再谈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是至理名言。希望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们能够正确理解这句话。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讲究放松,你在放松的情况下,用力或用劲,就会使你的肌肉和动作发僵发硬,不会使你真正松下来。你只有用意才能真正松下来。
用意不用力真好 我习练太极拳已经二十多年了,对用意不用力一直理解不透。几天在打拳的过程中,终于体会到里。今天打拳是完全不用力,用意打拳,感觉真好。感到身轻,动作转动灵活。腿上感到压力也小了。上下楼都感到轻松。练习太极拳的朋友可以回帖,未习练太极拳的朋友请不要回帖。
气沉丹田之我见 气沉丹田,指的是呼吸之气沉入丹田,气沉丹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气沉丹田可以防止人在练拳时气喘,其打太极拳是如果有大喘气的现象,就是气未沉到丹田,憋在了胸腔造成的。在练拳过程中的内气,沉到那儿呢?应沉到涌泉穴。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不正之处,请圈友及大师们指正。
对练习太极拳的又说 你练习的太极拳好吗?如何检验。我认为检验方法很简单,当你练习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时,感到手臂发沉,腿部有力。练习结束,感到浑身轻松,说明你练得好。这是我练习太极拳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拳友和大师指正。
我的站桩体会 最近站桩,收获不小。感到自己能放松下来了。练习时手指尖,脚趾尖都有了感觉。一呼一吸之间,气可以达到皮肤。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自己的膝盖痛也有所缓解。自我总结:站桩比打拳好。在站桩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痛则不通的道理。
练太极拳应练好大小三节 练习太极拳,应当放松了再放松,把功夫练到人体的小三节(指手的三节,脚趾的三节)。即:手指的指尖,脚趾的趾尖。应当明白,人体中的五行,各个关节的相互生克。把功夫练到每一块肌肉。功夫练得到家了,不管他人击打你的哪儿,你都会化力、聚力、弹力。他击打的力量越大,受到的弹力就越大。
学习太极拳,首先要学会放松 学习太极拳,首先要学会放松。学不好放松就学不好太极拳。学习放松是很吃功夫的,有的人,打了十几年或更长时间,没有练出太极劲,就是没有学会放松。希望学习太极拳的拳友,找名师先学会放松,再联系打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