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蝉蛹的光环 鬼蝉蛹的光环
关注数: 61 粉丝数: 3,949 发帖数: 41,205 关注贴吧数: 36
潼关速成术 潼关辩论法可以概括为“饱和谬误游击战”,是一种可以让任何水平高过你的人失去与你对话兴趣,从而在水平和自己一样低的人面前快速树立权威的话术。其核心特性有三点: 一、使用的句式必须看起来像是在论证,要有“因为”、“所以”、“根据”、“证明”等等,还要能现编理论或曲解已有的理论; 二、完全不能讲任何道理,禁止纠结编的话里逻辑通不通顺,一切论证只能以【自己的胜利】为最后结论,所有的过程其实可以随意颠倒替换; 三、完全不允许承认自己有任何错误,当有人指出自己错误时必须立刻失忆忽略,加倍重复第一、第二步,让对方陷入新一轮的挑错中无限循环。 总而言之,只要你不停犯错,犯高级一点的错,就可以让对方陷入无休止的挑新错中,从而逃避承认自己存在任何错误,再加上完全不遵循任何规则,使得自己随时可以宣布自己的胜利。 这种方法与极其强韧的脸皮结合之后可以达到天下无敌的境界,而且一般是不可能被“魔法打败魔法”的。一旦对方想要模仿这种方式来对付你,对方就无可避免地会故意犯错,你就能指出对方的错误并进行穷追猛打。正常人犯错被穷追猛打是受不了的,必然会败下阵来,只有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才可以继续用无限的错误淹没你的对手,在你的破绽多到对方完全抓不过来的情况下直接宣布自己获胜。 这种“辩论”方法本质上是在暗中制定不合常理的规则(即:我永远是对的,你永远是错的,并将所有证明的责任甩给对方),并将自己制定的这种规则强加在双方的对话中。当其中一方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错了该不该认错,对的才能获得辩论的胜利等等最基本都规则都不承认的时候,另一方如果不能跳出这套规则重新拉回到正常的逻辑中的话,是完全没有获胜的可能的。 而其中的佼佼者潼关古道,可以做到脸不红心不跳,一旦吃瘪立刻失忆跑路,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跑出来继续制造新的谬论,趁对方还没回复的时间光速自判胜利的程度,是畜牲中的豪杰。 下面我们可以用这套话术来模拟证明《潼〇是人》是错的: 【一】首先发表一篇长篇大论: -目前为止,潼〇狗学的第一个课题“如果证明潼〇的雌性亲本不是根据潼〇是人论推导出的近似为人,能否严格证伪潼〇是人模型?”就没有一个潼〇和潼〇信徒敢报名辩论,可见潼〇及其同伙之懦弱。 -当然这也是必然,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够证明潼〇是人,除了使用伪科学之诡辩手段忽悠愚弄大众外,根本无法科学证明潼〇是人,因为,潼〇是人假说根本上就是违背科学原理和科学实践的谬论,怎么可能用科学证明之呢?只能用科学证伪之。 -这个问题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如果潼〇和潼〇信徒推导得出肯定的结论,即“如果证明潼〇的雌性亲本不是根据潼〇是人推导出的近似为人,便能严格证伪〇关是人”,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潼〇的信仰崩塌,所以潼〇和潼〇信徒不敢面对这个问题。但如果潼〇和潼〇想要得出否定的结论,却根本找不到理由和依据,所以只能集体逃避这个问题。有潼〇就跑出来叫嚣“那你证明呀”,这依然潼〇徒的逃避之辞,意思就是,就算你证明了潼〇的雌性亲本就是一条狗,但我们潼〇就是不承认这个证明能证伪潼〇是人,你能拿我们的信仰奈何。 -可见,潼〇的目的是在科学里面玩弄伪科学愚弄大众,当然也在愚弄自己。潼〇及其信徒整天装模作样得好像自己完全掌握了科学真理,其实对科学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不是行骗就是因为愚昧被骗。 【二】仔细阅读后会发现,这一篇里其实什么都没有证明,只是在不断地叫嚣和自我抬高,以此吸引相信“潼〇是人”的人前来回复。那么常见的回复会是什么呢? 如果是辱骂,则可以回复:这就是潼〇伪科学信徒哑口无言之后的无能狂怒, 如果是嘲讽,则可以回复:然而潼〇伪科学信徒依旧逃避证明“潼〇的雌性亲本不是根据潼〇是人推导出的近似为人”,妄图用他们的伪科学信仰驳倒潼〇是狗的科学真理,然而这是违背科学原理和科学实践的 如果对方认真地指出了这里面的错误,即“潼〇的雌性亲本是人还是狗”是一个观察的结果,是客观事实,而并非从“潼〇是不是人”推导而来,两者之间本就不能构成一个因果命题,那么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 【三】本阶段是潼关辩论法的精华所在,首先必须立刻否认对方的指责,重复一遍对方指出的错误,并坚称这是科学,然后立即用海量的错误继续淹没对方,让对方无从挑错: 《“潼〇的母亲是人是狗”是一个观察的结果,是客观事实而非从“潼〇是不是人”推导而来,两者之间本就不能构成一个因果命题》 潼骗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潼〇的母亲是人是狗,必须从潼〇是不是人严格推导而来,这是科学的方法论决定的,这也是所有潼〇和潼〇信徒无法面对的客观事实。当然潼〇的伪科学迷信本质决定了他看不到或者不敢承认潼〇是狗这个事实,自然也就无法看出潼〇的雌性亲本也不可能是人这个浅显易懂的科学道理。所有潼骗和潼〇信徒都不可能证明潼〇是人,这是科学事实的,任何人只要严格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推导就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后勤编制全力暴兵有多恐怖 你以为的爆兵:你踊跃复活,乘着悍马进入进攻点,勇猛开火,摧毁一个个敌人与前哨,最后载重大胜利;实际上的爆兵:刚开局几个小队长来敲门,20小时的你和45小时的你的义父被一起征为填线宝宝,30秒上车时间,这一次动员仅仅你的家庭组就征召超过6人;不愿去的人因为长时间未加入小队,被踢出服务器;据说有几个人问题太多,被当做消极游戏典型当场永ban了。然后你义父被派去孤儿洞修龟壳,你在光明顶修陶阵地,半小时后工程还未结束,对面铺天盖地的152把大部分地表洗了一遍,然后是不规律的迫击炮轰炸;这时你还在野外修弹药箱,K键被没收了无法联系家人,只能偶尔看着轰炸区的浓烟和战友默默担忧;陶阵地终于完成了,刚买鼠标的的你左键掉了40%,已经开始露出底下的微动开关,虽然弹药管够,但是阵地质量和卫生实在不怎么样,你已经莫名其妙死好几次了,刚一露头就阵亡的那种;等你以为会让你们上陶上机枪的时候,新的命令下来,你要去Spy Farm继续修建龟壳;撤离之前,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你头顶上,在你们队伍周围300m的距离分布并发射了超过100发152mm弹幕,你的队伍损失了60%的同伴。5分钟后在Spy Farm防线,你端着老旧的M16步枪,在指挥官和小队长的吼声中,对着前方铺天盖地的T72+BMP+30炮编队发起了冲锋,有一位队友提问为什么不使用无敌的RPG28单兵重筒阻挡敌人的载具?得到的答复是没人会测距RPG28无法命中300米外的目标,而进入1km范围,敌方载具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向你的整个阵地火力覆盖。你们这个小队的任务是“摧毁这个区域的敌方进攻前哨”,在损失了大半队友后,你们找到了对面放前哨的敌方,这是一片易守难攻的高地林区,和小队长要了个火力组标记,让指挥官上无人机引导空袭。在你焦急等待等时候,指挥官呼叫的A10弹幕在你身边绽开。。。你眼前一黑,阵亡前想起了家人和自己的小猫咪,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安然。。。自始至终你没看见过步兵。
Squad v7.2.1 RAAS 有意义的单位对局组合表 不想投票被带沟里,也不想打预设?那就把这份地图列表塞到你常玩服务器OP的嘴里去,如果他不换图,你就换服! 本列表收录了Squad全部的24张地图,挑选43种强度尚可的编制(主要为装甲、混成、机械化、摩托化),通过强度估分法,将其组合成113种较平衡的阵营对局组合,从而编写出1659个地图代码条目。该列表为纯手工重装,如果纰漏、笔误请见谅。 地图根据实际人气共分为三级: 一级地图包含纳尔瓦、巴士拉(侵攻)、叶霍利夫卡、格罗多克和穆塔哈,共5张,占此前地图人气的55%。 二级地图为塔利尔、费卢杰、古斯贝、哈留、三贤岛、曼妮古根、黑海岸和别拉亚,共8张地图,人气占比34%。 三级硬核地图为斯科普、乔拉、苏马瑞、寇坎、科哈特、铁砧行动、梅斯提亚、洛加尔山谷、卡姆德什、傻瓜路、拉什卡尔,这些地图人气极低,所有服务器中每张图要平均100局左右才会出现一次。 大部分地图内部还划分为三个类型: [重装对抗]为双方均为重装单位,开局刷坦克一波对轰; [常规]以混成、机械化、摩托化为主,最接近7.2之前的正常阵营对抗。其中也会出现一些强度偏低的重装单位,虽然开局刷坦克但其实没什么明显优势; [非对称平衡]是正常的重装单位对抗一些强度很高的非重装单位,比如4辆BMD或者3辆红箭08之类的,适合双方载具水平稍高一些的时候玩。 这些地图代码可以使用AdminChangeLayer和AdminSetNextLayer来使用,我认为不会使用这两条代码只会用后台的不配当服务器OP。下载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pan.baidu.com%2Fs%2F1dWPabSL0pz6PcUJ7Dx6T1Q+&urlrefer=f37f56998e3a1cc6dad8f22241edaf5e 提取码:uq7m 附编制强度估分标准。该标准仅依据个人感受+少量采访制定,并不精确,仅供参考。
从紧急降落看地平论者怎么颠倒黑白 地平论的论证方法往往就是先将一个科学原理扭曲、颠倒,然后用这部分扭曲颠倒的科学和整个科学体系之间发生矛盾,最后来证伪科学。因此在开始叙述之前,必须将“大圆航线”的解释权从这些地平谣棍的嘴里夺回。 由于地平论者往往连初中学历都没有就开始对各种科学、数学名词颠三倒四胡乱解释,因此我会先把相关定义放出来,如果对这些定义有任何意见,请拿出证据和论证过程进行反驳。 【大圆航线】是球面上两点之间长度最短的连线,它也是同时过两点的【大圆】上的一段【劣弧】。 【大圆】是在一个球面上能画出的最大的正圆,它的圆心与球体的球心重合、半径与球体半径一致。 【劣弧】在一个圆上,对应【圆心角】小于180°的圆弧。 【圆心角】在一个圆上,一段圆弧两端与圆心的连线所构成的角。 【圆】平面上到一点(圆心)距离相等(半径)的所有点的集合。因为大圆航线属于大圆的一部分,大圆在过球心的平面上,所以只有视线也在这个平面上时,看到的大圆航线才是直线。 由于球心、圆心、大圆、大圆航线全部都处于过球心的平面上,当视线也在这个平面上时,以上所有的点、弧线看起来都在一条直线上。(严格来说就是它们在画面上的投影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因此判断一张地球仪的图片上的一条线段是否为大圆航线,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看它是否经过投影圆的圆心:当大圆航线的投影(即在平面图片上看起来的样子)是一条直线段时,这条线段会经过投影圆(即平面图片上地球看起来的样子)的圆心;如果大圆航线不经过投影圆的圆心,那么它的投影也不会是直线。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任何不经过投影圆圆心的直线段都不是大圆航线。】 【任何不经过投影圆圆心的直线段都不是大圆航线。】 【任何不经过投影圆圆心的直线段都不是大圆航线。】 【【对该结论有意见,请推翻以上推导过程,否则就闭嘴】】 【【对该结论有意见,请推翻以上推导过程,否则就闭嘴】】 【【对该结论有意见,请推翻以上推导过程,否则就闭嘴】】 接下来来看最“新”的地平论述中的伪证,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所谓的“大圆航线”是个什么东西了:这才是真正的“一眼假”,地平骗子摆了个角度,拉一条“直线”就是最短路线了?地平文盲真好骗啊。 接下来看看桃园TPE机场到洛杉矶LAX机场的大圆航线长什么样。 这是我自己计算的(见https://tieba.baidu.com/p/8718705831):这是百度地图:在谷歌地球上标记出正确的大圆航线以及地平论者指鹿为马的“假大圆航线”之后如图:地平论者用这种自己发明的标准绘制的所谓的地球上最短航线来证明地平论的卑劣行径昭然若揭、一目了然。 综上,地平骗子为了论述这几次迫降“在地球上不可能发生”,不惜歪曲实际地图、隐瞒测量标准、挑选模型角度、伪造航线证据,颠三倒四,满口谎言。这种颠倒黑白的论述竟还引得一干地平文盲奉为圭臬,顶礼膜拜,实属生物多样性的又一震撼景观。
如果这么改星球塑形师强度如何? 飞升:星球塑形师 前置科技:星球改造 效果:解锁传统树【塑星】 塑星传统(开门) 描述:过去的我们只能在茫茫星海中随遇而安,而如今我们开始意识到天堂可能就存在在我们的脚下。 采纳效果:环境改造花费-25%,环境改造速度+50% 解锁传统:掌控自然、生态栖居 掌控自然 描述:尽管在长久之前我们已经对母星的自然环境了如指掌,我们目前遭遇到的外星生命体对我们的生态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同样必须,也一定会被我们征服。 效果:-33%清障花费,解锁掌控自然法令 解锁传统:排毒 排毒 前置科技:气候复苏 描述:我们在环境改造方面的最新技术突破能够让我们在一类新的行星上面孕育生命——我们此前认为这类行星极度致命,根本无法改造。 效果:可以改造剧毒星球。 解锁传统:天堂塑造 天堂塑造: 描述:(视正体类型) 效果:可以改造星球为盖亚星球/蜂巢星球/机械星球(视正体类型) 生态栖居/内建式子个体堆栈(智屑): 描述:我们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界限已经愈发地模糊,对于大部分文明眼中的居住和工作的概念,我们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效果:农业区划、采矿区划、发电区划产生的住房+1、建筑槽位+0.33(普政) 立体复合开发: 描述: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星球的利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地表,上至平流层下直地壳深处都可以成为我们文明欣欣向荣的舞台,自然环境也不例外。 效果:农业、采矿、发电的增益类建筑每一级产生相应类型的区划数量上限+2(同智屑和机飞) 塑星传统完成效果(关门) 根据宜居度提供全产加成。加成为宜居度超过50%的部分×0.2,100%宜居就是10%全产加成。 删除与修改: 蜂巢星球飞升、机械星球飞升、掌控自然飞升、排毒飞升 适应传统也要重做避免功能重复。(暂未设计)
为什么地平论者要在雨燕迁徙路线上躲躲闪闪欲言又止呢? 我知道蛆的视力不好,特意发了5遍。 雨燕的迁徙路线随便搜一下就能找到很多,为什么地平论者只用第一张来说话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把这三张迁徙路线描到等距柱状投影的地图上:然后把它们转化成球极投影地图:原来是因为第一张图最“像”直线,所以地平患者才会在这上面大做文章呀,但是这究竟就是他们嘴里说的“直线”了吗?经过严谨的绘图和对比就可以看出来这些地平患者们【挑选证据】【歪曲事实】【混淆视听】的劣根性了,请看对比图:1. 尽管地平患者尽力挑选了一条看起来展开后会像直线的路线图,但真正绘制上来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直线。不仅前、中段实际上是S形,而且最后一段的一个大拐弯也直接视而不见了; 2. 地平患者为了混淆视听,在地平地图上将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悄悄地挪动了一点,使得两地的直线看起来会经过红海的中央,放大后就很容易看出来这点小伎俩; 3. 地平患者绘制的地平版迁徙地图里,不仅起点、终点的位置不对,而且拉的直线也和实际转换过来的曲线完全对不上,顶多是在前1/3路段上凑巧吻合了一部分而已,这也能叫“一条直线”、“一路向南”吗? 而且地平患者又要如何接受我上次的帖子中根据避开阿尔泰山脉并贴一下里海所构成的三段大圆航线反而更接近实际的飞行路线呢?
Eric Dubay是谁? 这个人号称“曾是大学教授”,并且写出了《大地不是旋转球体的200个证据》这本书。网络传言称这个人才1米54,而且是个洗头老粉,不过这种信息未必真实,仅供娱乐。Eric Dubay生于1981年,今年42岁,美籍白人。没有关于其婚姻的信息,无子女。是一个鼓吹地平论的阴谋论者,唯一出名的地方就是支持地平论,并且在此话题上撰写了多本书籍。他的真实职业是一名瑜伽老师,现在生活在泰国曼谷。 他2000年就读于美国缅因大学,2004年获得哲学和英语文学学士学位毕业。 缅因大学这所学校在QS上甚至查不到排名,在美国国内也排在200名以后,这意味着可能全球排名在1500名以外,放到中国都申不上双一流的水平。 他在毕业两年后,开始在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学任教,这所大学的排名约与我国的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相当。但是教授的科目未知,一直到2012年为止离职。这也是他可以自称“前大学教授”的相关经历。 在2006年,他开设了自己的网站“亚特兰蒂斯阴谋论”,并开始撰写关于阴谋论、灵性和哲学的文章。 2011年,他在曼谷成为一名咏春拳师开始开班授课。 2015年开设“国际地平研究会”网站自立门户,与当时已经存在的“地平论协会”分庭抗礼。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放弃了在一所很不错的大学任职的机会呢?是因为学术排挤吗?我认为答案其实在他写的书里:他起先在2008年出版了以生死和灵魂为主题的中篇小说Asbestos Head,然后似乎是从中尝到了甜头,又陆续出版了《亚特兰蒂斯阴谋论》和开头说的《200个证据》等书。其中他自费出版的《200证据》这本书可谓离谱到了家,小小一本40页的册子竟然卖到85美元。在40页纸里放下200个证据,平均一页就有5个证据。以A4纸小四号20磅行距估计,每页纸会有400个单词,这样换算下来他写的每个“证据”平均只有80个单词左右,信息量与一条140字的微博不相上下。但凡读过一丁点儿和科学有关的书的人都知道,想要说清楚一个科学问题,别说80个字,800个字都不一定够把问题问清楚,那相信这种80个字一条的所谓“证据”的人究竟是个什么玩意,我暂时蒙在鼓里。 泰国商业部上个月公布,泰国平均家庭每月开支是18068泰铢,相当于518美金。也就是说《200条微博》这种离谱小册子只要卖6本就够Eric吃一个月,卖3000本就够他在泰国活到85岁。 这个Eric老哥真是钓得一手好鱼,从06年就开始布局提纯文盲粉,15年不但绕开已有的地平协会另建猴山,还出版天价小册子精准收割,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只能说人只要能丢下脸皮,什么钱都能赚。
月光制冷个屁:每日最低温与月相的关联性研究 Cite this as: Cite this as: Nukenin, H.; J. FEST, 2023, 4, 1. 前言: 虽然我不知道这些个Biang的地平患者整天抱着个“月亮发冷光”到底想要怎么证明地平,仿佛证明月亮不是反射太阳光就能让地球曲率消失一样,但是很遗憾,我要让他们连这点愚蠢而可悲的念想都打消掉。 目前能宣称“月亮发冷光”的唯一一篇正经文献支持是对《柳叶刀》第67期,第1697号,第254-257页标题为《Contributions TO THE MEDICAL JURISPRUDENCE OF INSANITY》的一篇关于精神病研究的文章进行的断章取义。原文只是在一个段落中记载了当时人们对月光性质的众说纷纭,既有认为月光没有热效应,也有认为月光可以制冷的,并且在后续段落明确地表述了“月光反射太阳光”这一常识,而地平患者却对这些部分视而不见。除了这篇文献以外,其他的所谓“证据”全部都是各路地平患者用红外测温枪在极不严格的条件下进行的所谓“实验”,方法之粗糙、结论之草率甚至还不如初中生的实验课上严谨。 地平患者很明确地认为,月光可以制冷,他们五花八门的实验往往能得出好几度的温差。所谓Dr. Howard, of Baltimore的实验也认为“聚焦的月光可以在半分钟内让酒精温度计降温达8度”(原文没写是摄氏度还是华氏度)。那么显然,高悬夜空的月亮并不会只照射在一个地方。在清朗的夜晚,如果月光能够降温,则必然可以让整个气温明显地降低。 月光的强度是与月相相关的:农历初一、三十日时,月亮亮的部分接近于0,农历初八、廿三日时约有50%,而农历十五、十六是满月,月光将达到最强;另一方面月光照射地面的时间也与月相相关:农历初一、三十日,月亮和太阳接近重合,月光无法再夜晚照射在地面上;农历初八、廿三日时也只有半个晚上的时间出现月亮;而农历十五、十六的满月则会整晚都出现(图1)。图1. 月相与月亮在夜晚出现的时长关系 综上,月光的照射与农历日期密切相关,农历初一、三十可以看作月亮对夜晚没有影响,而农历十五、十六则是影响最大的时候。 研究方法: 为了干碎这些对抗型人格妄想症患者的病态臆想,本文从气象数据入手,研究月相与每日最低气温之间的关系,从而弄清楚到底月光对温度到底有寄吧的什么影响。 由于地平患者认为月光*可能*是夜晚降温的主要原因,那么每晚的温度能降到多低就主要取决于月光有多强,这也将反映在每日的最低气温上被记录下来。本文收集了从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全国104个主要城市的每日最低气温,按农历日期(即月相)进行分组统计。该统计方法可以克服以下问题: · 实验物体热性质差异——影响气温的最重要因素是地面温度,统计每日的最低气温即可反映在复杂条件下月光对地面可能存在的降温作用; · 季节性升降温的影响——因为正好统计一整年的数据,农历的某一天出现在一年四季的任何时间的可能性都是近似均等的,可以抹平季节温差影响。例如其中农历十五日分别出现在12月8日、1月6日、2月5日、3月6日、4月5日、5月4日、6月2日、7月2日、8月1日、8月30日、9月29日、10月29日和11月27日; · 天气阴晴的影响——因为全国不可能在同一天全部阴天或者全部晴天,只要月亮出现在夜空中,必然会有城市被照到。即便有一天全国大多数地区都笼罩着阴云,但是不可能一年十几次的同一月相的日期均是这种天气,只要取平均一定能体现出月相对气温的影响; · 冷暖气团过境的影响——因为冷暖气团过境需要时间,并不可能在同一天让全国都发生温度的显著变化,因此在时间上它的影响就被稍微抹平了,再加上对全年进行的统计分析,冷暖气团对最低温平均值的影响也可以降到最低。 结果与讨论: 首先我直接把104座城市全年每日最低温的表格放上来,作为原始数据备查,一共是37958个数据点。如果对其中任何一座城市、任何一天的气温有异议,请回帖告知。 表1. 过去一年全国主要城市每日最低气温对表1中每一天的所有城市进行平均,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一张全年气温走势图:图2. 过去一年全国最低温平均值走势图 从图2可以看到,我国过去一年中每日最低温平均最高的时候在七月中旬,相比夏至日大约滞后三周,且温度变化相对平缓;最低气温发生在一月下旬,相比冬至日滞后一个月,且平均最低温每日变化剧烈,应与我国大部分处于温带,冬季最低温受到反反复复的冷锋影响强烈的有关。从走势图上暂时无法用肉眼看出气温是否随着月相出现周期性变化,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 将这些每日的全国最低温度平均值按照农历日期进行重新分组,得到表3。从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农历日期在全年各个季节、各个温段的分布是相对均匀的,但目前为止暂时无法看出任何有关农历日期与最低温之间的关系性。 表3a. 按农历日期分组的每日全国最低温度平均值将表3中的具体日期去掉,将每个农历日期的全国最低温度平均值再取个平均值,得到表4;做图得图3: 表4. 按农历日期分组的每日全国最低温度平均值的平均值图3. 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全国每日最低温均值-农历日期分布图 从图3可以看到,除了数据点较少导致随机偏差较大的农历30日以外(过去一年只有六个农历三十日),从初一到廿九日的气温均在平均值9.86℃附近。最低值9.34℃出现在农历廿四日,比平均值低0.52℃;除三十日以外的最高值11.23℃出现在农历二十日,比平均值高1.37℃;全国每日最低温均值并未出现与农历日期相关的任何趋势。 将初一与三十日、初二与廿九日等月相相同的日期两两归并,可以进一步得到表5,加上每个月相下的全年最高、最低气温一并作图得图4。 表5. 按月相分组的每日全国最低温度平均值的平均值图4. 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全国每日最低温均值-月相分布图 图4中,每个月相下全年全国每日最低温的最低、最高值差距在56~71℃之间,而根据月相统计出来的每日最低温均值均在9.86附近。其中最大值为农历初一/三十日(新月)的10.77℃,高出平均值0.91℃,最小值为农历初七/廿四(上下弦月)的9.11℃,较平均值低0.75℃。最低温均值相不仅没有因月相的增大而降低,反而整体呈极其微弱的上升趋势(R²=0.0764,其实可以忽略不计,视为完全无影响)。在如此巨大的温差跨度下统计出来的极差仅有1.66℃,不但差异上没有显著性,且差异的规律也与“月光制冷”理论的预期毫无关联。 结论 本文通过统计过去一年全国104座主要城市的每日的最低气温与月相之间的关系,来寻找“月光制冷”这一效应存在的蛛丝马迹。统计结果表明,各个月相下,全国每日最低温的平均值没有任何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月光无法对大地产生任何可观测的制冷效果,所谓“月光制冷”就是funny mud pee。
一种在Excel中模拟三维模型透视的非常简洁的方法 先放一个好玩的例子在前面当幌子我们在模拟各种难以实拍的画面时往往需要以来三维建模。虽然建模软件的上手难度不高,而且效果直观简洁,但是深究起来,如果我们不理解三维建模软件中对模型的成像原理,那么它的渲染结果是否可以代表现实并未可知。此前我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态,为了弄清楚三维模型的原理,在excel里用“散点图功能”手写了一个简单的三维线条绘制模型。那套模型虽然更加贴合现实,但是计算极其冗长,以至于过了一年我都还很难把它拿出来分享讲清楚原理。而直到昨天我在帮课题组后辈绘制论文插图时,突然想出了一种极简版的绘制方法。这个方法简单到无需任何三角函数,只要加减乘除,就可以轻松地绘制出严格符合透视原理的三维模型。 整个绘制思路我以表1中的数据作为例子进行讲解: (1)建系,以观测者为原点,右是x,前是y,上是z; (2)将要绘制的空间中的点的坐标(x, y, z)写在前三列,眼尖的朋友可以发现这组坐标是正方体的八个顶点; (3)规定这个模型的位移(右, 前, 上),“前”值要为正,就是要让模型往远了移动,不然看不到; (4)将前三列坐标整体位移(右, 前, 上),就是x变为x+右,y变为y+前,z变为z+上,写到4~6列; (5)计算X=x/y,Y=z/y,写到7~8列,这一步骤相当于将该模型投影到y=1的平面上; (6)框选XY两列,点“插入”→“图表”→“散点图”(见图1),将其X-Y散点图绘制出来; (7)调整绘制出来散点图的长宽比,结果如图2所示。 表1.一个绘制立方体的示例图1. X-Y散点图功能在Excel内的位置图2. 按如上参数绘制的立方体顶点立体图然而,只有顶点毕竟有点抽象,好在X-Y散点图上可以为点和点之间加上连线(设置数据系列格式→系列选项→线条→自动)。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再玩一个“一笔画”的游戏,来将这个多面体的棱给画出来,如图3,具体数据见表2。 图3. 正方体棱边一笔画,注意有一部分棱边需要重复绘制表2. 通过“一笔画”来绘制正方体棱边的过程得到了这个结果之后,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调整“位移”中的数据来实现立方体在画面中的移动(图4) 图4. 通过“位移”的调整生成复数张正方体的立体画面,并制作成动图只要知道顶点的坐标,知道哪些点到哪些点之间应该绘制连线,理论上任何立体图形都可以用这种方式绘制出来。空间中的弧线、曲面也不例外,不过是需要转化为直线段或小三角形面的拼接罢了。 这种绘制和普通镜头成像的几何原理是一致的,绘制出来的图形无畸变且符合生活常识。背后的原理如下(图5): (1)通过前期计算定出要显示的每个点P在空间中的坐标(x,y,z); (2)作连接视点O到点P的直线,交y=f的平面于一点(x',f,z'),该平面相当于成像用的底片,f起到焦距的作用; (3)算出x'、z',将其作为二维画面上的X、Y值进行绘制。 图5. 透视现象背后的相似三角形原理,其中P为被拍摄的点,P′为P在底片上的投影点,本帖中均取焦距f=1以上这个过程是严格符合三角形相似原理的。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图中的几何关系验证一些常识,例如: (1)远小近大,物体距离趋于无穷远时(yP→∞)拍摄下来的大小为0; (2)焦距越大,画面上的图像就会被放得越大; (3)同一个物体在垂直光轴方向上平移,拍摄下来的大小不变; (4)平行于底片的平面上所有的点会被等比例缩放到底片上而不发生变形。 希望这个简单的模型可以帮助大家理解三维图形绘制及常规镜头成像的几何原理。
守住地平版的南极圈究竟需要多少大军? 这是一张1022×1022的地盘图,图中的经纬网可以和现实一一对应——如果地平论者对此有异议,请自行前往认为经纬度不对的地方测量实际经纬度作为证据提出。我对着中国地图将这张地盘图上的中国陆地部分手动绘制了出来。已知中国的国土面积为9,600,000平方千米——如果地平论者对我国的国土面积或是国境线形状有异议,请和我们可敬的解放军叔叔们干一仗——根据这一信息,我们就可以求出在这张地盘图上南极圈的长度是多少了。 在一张位图上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其实可以使用ps的马赛克功能。因为ps的马赛克功能是将规定范围内的所有像素的RGB值取平均。如果将要计算的部分涂成白色,将背景涂成黑色,那么每个方格内经过平均之后得到的亮度值/255,就是白色像素占该方格的比例。而如果将每个方格的边长设为16,面积就是256px²,那么将其平均后的亮度与原图中白色像素的总面积几乎就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按照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将地盘图中的中国国土面积进行分格平均化处理:在此图上进行手动统计可以得到,图中我国的国土面积为7105像素。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换算关系:图中的7105平方像素=现实中960万平方千米,每平方像素对应的面积就是9600000/7105 = 1351平方千米。 每个像素的边长就等于√1351 = 36.76千米 图中地盘直径是1022像素,由此可知地盘直径是37569千米。在图中还可以量出南极圈的直径是888像素,那么地平版的南极圈周长就是888×36.76×3.1415927=102546千米。 现代化的一个师大约有6~8千人,正面防御宽度大约是10千米,按平时南极比较闲的情况我们翻个倍让他守20千米。地平版的102546万千米的南极圈最少需要5127个师,以每个师6000人算,军事人员数量的下限是: ——3076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呢,可以看看如下数字: · 2022年全球现役人员总共为2000万,也就是全球的士兵加起来都打不过地平患者们的南极圈戍卫军。 · 2023年人口数量排名第49的国家尼泊尔,人口是3055万。 · 我国2023年预计国防支出1.58万亿人民币,军队规模约200万人,以此估计3076万军人需要24.3万亿人民币或3.4万亿美元。 · 人类中每260个人至少就有一个参与南极戍卫军。
正常人的论证和地平论者的“俺寻思”区别何在? 地平患者的精神胜利法镇楼:原来这个话题我想一周之后再写,并且再联通潼关的那些电子垃圾一起清扫清扫,这个周末原来的计划是把欠了三个月的一则游戏攻略肝出来的。况且现在剩下的这几只猴猴的发言过于降智,他们的发言如同“香蕉显然是辣的”一般,实在是让人缺乏反驳的兴趣。无奈几只宵小之辈觉得自己的脸还不够疼,那么我不介意牺牲一下自己的巴掌,再让大伙听个响。 地平论者认为日晕的是“穹顶”引起的,是太阳光穿过穹顶时发生的“特殊光学现象”,而对于穹顶的形状、性质、大小完全没有任何可以考据的数据。这种观点概括起来很简单,就是利用他们自己的无知,将一个已知的自然现象描述成“现有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然后来推销他们的另一套“科学”。这套说辞的致命缺陷就在于日晕用现有科学知识就已经可以完美解释,根本不需要引入捉摸不透的穹顶(相似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日行迹的8字)。至于现有的科学解释地平患者能不能看得懂,这和解不解释得通没有关系,因为: 【看不懂解释不是科学的缺点,是地平患者的缺点。】 首先简要回顾一下我帖子的内容,看看我们正常人是怎么思考日晕和冰晶折射的关系的:这里主要考虑的点是: · 为什么日晕不是天天能见到,(因为阳光穿过高空六棱柱冰晶的气候条件不是天天有); · 为什么日晕和太阳的夹角是22°,(和冰晶的形状、折射率有关); · 为什么有时候会形成幻日,而且夹角同样是22°(因为幻日是冰晶朝向特定方向时产生的特殊日晕); 我们可以从任意一张有参照物的日晕照片中,测出太阳和日晕的夹角确实就是22°,理论计算的结果与现实的测量相符,这说明: 【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完美解释日晕的诸多现象,不需要引入地平论的“穹顶”来故弄玄虚】 想要反驳我的观点也很简单,只需要做到以下六点之一就行: ①证明冰晶不可能形成六棱柱 ②证明冰的折射率不是1.309 ③证明折射定律是错的 ④找出我从前三点推出光线偏转在22°附近的过程中存在错误 ⑤证明冰晶的方向不是随机的 ⑥证明不存在22°日晕,所有22°日晕的照片都是伪造的 当然地平论者没有做到其中的任何一点,而是活用了“俺寻思”和精神胜利法,快速地将自己从胜利推向胜利。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地平论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① 想必这位地平论者看都没看完,就给出了“长篇大论”的评价。2000字以内说清楚一个复杂的自然现象也许只对地平论者而言是长篇大论,毕竟地平论者的大脑只能装得下图片。 ② 该推论的依据是非常基础的常识,包括冰晶的六棱柱外形、冰的折射率、折射定律、全反射定律、日晕的22°夹角。这些客观事实早已经有实验或测量,如同不需要做实验证明火是烫的一样,不需要再外加实验。 ③ 傲慢的地平论者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世界的全部真理,只要是他们看不懂的东西全是假的,这种傲慢造成了他们无法学习任何真正的知识,成为了无知的代表。 ④ 地平论者自己应该好好想想什么叫实践。“看起来像”不能叫实验证据。 ————————————————地平论患者的经典“俺寻思”式论证:贴了几张对比图,没有测量,没有理论分析,没有数据计算,自己当裁判,宣布自己的理论“明显更能说得通”。 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图中左下角的这张“水晶球”上面的十字光芒完全是来自表面的划痕,正常的透明球体的反光不应该出现十字光芒。再加上这张照片是从球体外部拍摄的,和球体内部看到的镜像可谓毫无关系。这足以见得地平患者存在挑选有利证据、逃避不利证据的恶疾。(正常的透明球体的反光不存在十字光芒) ————————————————这是地平患者逻辑思维混乱的典型体现:明明讨论的是“阳光透过冰晶能形成22°日晕”,而地平论者的反驳是“冰晶不能解释所有的光晕”。显然,没有任何一个大脑正常的人说过冰晶能解释所有的光晕,这就是自己立了一个靶自己打。 “难道大气层里都是可以散射光线的冰晶?” ——高空的温度很低,这是常识;水蒸气蒸发在空中预冷会凝结,这也是常识;水凝结会形成冰晶,这也是常识,难道地平患者要跟常识过不去吗? “那么微小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在天空中形成如此壮丽的光晕呢?” ——那么微小的沙子还能形成人无法活着走出去的沙漠呢,有何不可? “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真是辛苦地平患者又在用黄豆大小的神经节进行“俺寻思”了呢。 “这是由于太阳光照的角度刚好可以让穹顶折射光线形成日晕” ——太阳光照的什么角度?穹顶以什么光路折射形成日晕?科学上可以说明太阳的位置、冰晶的形状、折射率、形成日晕的光路;而你们地平患者连太阳的位置、穹顶的形状、结构、厚度、折射率都没有一个定论,既没有理论也没有实践,又要用什么来说“刚好可以”呢? “而在其他情况下,其实太阳的周围也可以看到五彩的光晕” ——与我讨论的“阳光透过冰晶能形成22°日晕”完全无关的发言,只有这些没有逻辑思维的地平患者才会觉得这是一种反驳吧。 ————————————————地平论者不学无术,对着星芒就能意淫出许多穹顶有关的性质。但这些自称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的人,却不愿意用自己的眼睛看看太阳究竟有没有这些所谓的“五彩光束”。正常人认为这种光芒来自摄影设备,而地平患者的证据就是“我看见过”,怎么这会又不是“我没看见”了? 这种现象在摄影里有专门的名词叫“星芒”。星芒的产生是光线在镜头的光圈叶片边缘发生衍射形成的,还有帖子专门介绍如何在拍摄时形成星芒的技巧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aijiahao.baidu.com%2Fs%3Fid%3D1701426347422287216&urlrefer=030af0f650712671d80636d902c9e056。用不同的镜头还能拍出不一样的光芒,这种技巧的存在完全足以证明这种太阳的光芒是来自摄影设备而不是所谓的“穹顶折射”。然而地平患者的逻辑短路会使得他们在看到任何不懂的东西,都立刻往“地平”、“穹顶”上靠,和神棍见到不理解的事物统统说是“科学无法解释的神迹”的行为如出一辙。————————————————楼上的现象说明,这种“散射”(实际上是衍射)现象是拍摄设备造成的。这里地平患者再次使用了稻草人谬误,明明我们正常人的观点是“冰晶产生了22°日晕”,而非“冰晶可以解释一切的阳光散射现象”,地平患者驳倒了他们自己假想出来强加给我的观点,并不能我的观点造成任何撼动。 即便抛开冰晶的说法,天空中一直存在的东西还有空气,空气中的成分又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可吸入颗粒等等各种个月的东西,地平患者通过“俺寻思”法直接排除了人尽皆知的空气,快速地导向“穹顶”这个他们喜欢的解释,属实是猴子的基本素养。 ————————————————“这些一道道的光束是哪里来的?为什么灯光四周就没有这样的光束呢?” ——说过了,光圈叶片的衍射产生的。而且灯光四周怎么就没有呢?这只和光圈大小有关系,多边形的小光圈就会形成光芒,我们既可以找到没有星芒的太阳照片,也可以找到有星芒的路灯的照片,这中现象和穹顶一点关系都没有。(有星芒的路灯照片)(太阳的照片有的没有星芒,有的有星芒) ————————————————迪斯科球是反射光线,观察者和光源都在迪斯科球以外;地平患者臆想的穹顶把所有观察者都罩在里面,而太阳时而在里面时而在外面,并且仅仅在两楼之前地平患者还说穹顶是“折射”阳光。两者从现象到理论再到逻辑关系都风马牛不相及,只有地平患者发动“俺寻思”之力才能相互联系起来。 ————————————————“俺寻思”之力终极大招,地平患者连对方是错的、错在哪都说不出口了,只能开始撒泼打滚:“你就会迷信球论”。 ———————————————— 综上,我们正常人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时候是这样的: 看到一个自然现象→对自然现象进行测量(什么样?有多少?)→提出理论模型→根据模型预测现象→将预测与实际测量相对比,若吻合则模型成立,若不吻合则排除。 这套思维模式可以提出一个可证伪的命题,如“六棱柱冰晶的间面折射可以形成22°日晕”,如果六棱柱冰晶间面折射不是22°,或者不存在22°日晕,那么这套理论就不成立。 而地平患者解释自然现象的时候是这样的: 看到一个自然现象→俺寻思、看起来→这一定是地平、穹顶→找几个平的东西或者球型的东西用手电、激光照一照,照到出现他们想要的结果为止→这恰恰证明了地平。 这套思维模式会完全忽视无法复现出来的结果,只挑选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的结果来作为证据。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