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蝉蛹的光环 鬼蝉蛹的光环
关注数: 61 粉丝数: 3,951 发帖数: 41,205 关注贴吧数: 36
地平患者不敢回答的平行光错觉问题 图中是我一个朋友刚才用手机随手拍的黄昏。 拍摄地是厦门的环岛北路,图中的建筑群是集美学村,从拍摄地到集美学村距离约为3km。 地平患者非常喜欢用类似的图片证明太阳离地面很近,即使被反复打脸到体无完肤都还是喜欢继续嘴硬(参见https://tieba.baidu.com/p/9107524145?share=9105&fr=sharewise&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4.1.1&st=1751453632&is_video=false&unique=E080E782B346B3254EFF0E7F49358335)。根据“地平俺寻思法”,因为照片中的太阳【看起来好像】悬挂在集美学村的正头顶上,所以太阳【真的】就真的悬挂在集美学村的正头顶上,由此可得太阳离地不远,地平论大win特win。如果以@天启四骑士aka敌法 @L潼关古道L @〈潼关古道〉 为代表的地平患者们依旧觉得这套论述非常在理,那么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既然太阳在集美学村的头顶上,就意味着与此同时集美学村就是在正午时分。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脑子会相信在同一座城市里3公里外一湾之隔的两个地方,一边是正午一边是黄昏呢? 2. (选择题)既然同一座城市里3公里外一湾之隔的两个地方不可能一边是正午一边是黄昏,那么这个矛盾应该如何解释? A.因为地平论不可能有错,所以照片里的太阳看起来其实并不像在集美学村上空 B.不能因为照片里的太阳【看起来好像】在集美学村上空,就认为太阳【真的】近在咫尺。 C.我不管,因为地平论是对的,所以3公里外集美学村处就是正午 D.这都是地球论的阴谋啦!
潼关《论地球伪科学在解释四季转换上的胡说八道》一文掏粪环节 潼关的原屎完整粘贴如下:在屎的底下,潼关大方地将自己的脸贴到了我的巴掌上面用力击打:既然潼关提出如此饥渴的需求,那我就勉为其难地用金刚砂锉一锉它的简并气体脸皮。 ———————— 潼关这篇回复全文除去标题一共598字,我们可以来详细分析一下潼关屎学的成分如何。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通过重口味喊口号给自己壮胆,占用了60字,即10%。第二句话,马上就开始大规模混淆视听。短短的61字里就有三个问题: 1. “站在太阳下感受阳光的辐射强度”人体如何能准确感受阳光辐射强度?难道不应该使用光度计等仪器进行衡量吗?我在这个话题下反复向潼关文盲强调:皮肤只能感受到温度上升而无法测量辐射强度,且皮肤感受到的温度上升除了受到光辐射的影响,还有周围气温、湿度等一大堆不可排除的变量。用皮肤感受来代替光辐射强度的测量是极其不精确、极其不标准也是极不负责任的“水洗煤射火箭”式的研究方法。 2. “入射太阳光的强度明显不同”这里不知是潼关因为文盲所以无法准确遣词造句还是有意要编写一句含义不清的话,以便在后续继续狡辩继续编下去。无论是使用测量仪器还是用皮肤感受,在地面上测量到的不可能是“入射太阳光的强度”而是抵达测量装置处的太阳光强度。此处“入射阳光”显然是指照入大气层前的阳光,是未经大气消光的,也不可能在地面上依靠仪器测量出来,用皮肤去“感受”更是天方夜谭! 3. 即便将此处表述修正为“在冬夏正午测量到的太阳光强度存在差异”这也是客观事实,而不是潼关个人提出的观点。潼关在此处使用“我说过”来引出这句话是一种将生活常识强掳为个人贡献的狂妄自大、不知羞耻的表述方式。 总结,这10%的篇幅潼关开始试图混淆视听、自我抬高了。第三句话71个字,占篇幅12%。这句话主要是提出观点,“冬夏阳光被大气层吸收不会导致入射阳光强度明显不同”。刨除继续沉浸在自己很懂物理学的幻想中的后半句以外,前半句姑且算是有效内容,且看它要如何论证。这一句没有任何句号分开的205字长句存在4处严重的认知和逻辑错误。潼关在这些错误的基础上进行共振级联,妄图得出它自己喜欢的结论: 1. 潼关没有空间想象力和整体观念是毫不出乎意料的。它认为在地球上冬天穿过的大气层变厚,就是中间的这段线段变长,夏天变短,这样冬天更厚的大气就会多吸收更多热量、夏天就会少吸收热量。这种思维仿佛地面到中间的大气再到太阳是一根一维数轴,并且是整个宇宙中唯一需要考虑的孤立体系,如图:然而这是一种完全抛开整体,将一个点视为整个宇宙的孤立的、精神分裂的思维方式。这里实际的情况是,地球是个球体,太阳无论何时都一直照射在半个地球上,地球在一年四季接收到的总辐射量变化幅度很小,不存在”冬天“大气吸收辐射多、”夏天“大气吸收辐射少的情况,因为不同季节是同时存在在地球上不同区域的,并不是只有“太阳——线性大气——处于某个季节的一点地面”需要考虑。 地球上,阳光照射到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夹角,不同的夹角既导致了【穿过的】大气层厚度不同,也导致了阳光落在地面上因夹角产生的能量密度本身有差异。由下图可见,与平行光成不同夹角但长度相同的弧段接收到的辐射线的数量差异(已计数),以及平行线穿过相同厚度不同夹角的环段,实际光程的比较(绿框中的灰线):阳光与地面夹角小的,单位弧段上接收到的辐射总量少,辐射密度就低;阳光与地面夹角越接近垂直,单位弧段上接收到的辐射总量就多,辐射密度就高。这种因夹角不同产生的辐射密度分布会随着阳光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由于潼关连究竟是阳光直射比较热还是阳光斜射比较热都要胡搅蛮缠一番,因此“直射点移动导致抵达地面的阳光能量密度分布情况发生移动,继而产生四季变化”这一结论暂时按下不表。 2. 潼关认为,“夏天大气薄、冬天大气厚,所以夏天大气吸收少反而温度低,冬天大气吸收多反而温度高。” 然而,显然潼关文盲不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也不知道朗伯比尔定律。即便按照搞笑的“潼关一维线性吸收模型”,夏天大气吸收阳光少也是因为夏天大气少,冬天大气吸收阳光多是因为冬天大气多。而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式1) (式1)lg(出射光强度/入射光强度)=吸光系数·浓度·厚度 大气吸收的阳光辐射量并不是与大气厚度成正比,而是比正比例函数小的对数函数。换句话说,一维潼关大气变为原来两倍厚,吸收的阳光也到不了原来的两倍多,这样一来,多吸收的能量是被多得多更多的大气均摊掉了,并不会导致每一单位大气吸收的能量更多,反而是变少了,所以根本不会导致“大气变厚温度上升反而变多”这种现象。 3. 潼关认为“地球论的太阳平行光穿过大气层,基本不损失能量”,这一观点既不符合现实,也没有实验依据,更没有经过任何严谨的论证。这个结论的得出方式可谓是纯血和稀泥,企图用一堆废话将读者绕晕后直接加上个“所以”就丢出它的鬼话作为-结论。此处抽提出潼关的三段论为: - 根据能量守恒,如果大气层被阳光照射时会吸收能量,温度就会升高 - 而夏天高空气温很低 - 所以大气层被阳光照射时不会吸收能量 该论述显然存在逻辑链断裂问题。根据其前提,如果要得出“大气层不会吸收能量”的结论,就必须做出大气不被阳光照射时和被阳光照射时相比温度【没有变化】,才能得出大气层不会吸收能量的结论。中间所说的无论是“夏天高空气温很低”,还是“气温变化很小”,还是“海拔高大气密度迅速变小”,亦或是是“高空大气基本不储热”,没有一条与其结论有任何逻辑关系。 而显然,我们都知道夜晚时气温比白天低多了,这就是大气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对照组,如此浅显的事实就已经足够判处“大气层被阳光照射时不会吸收能量”这个结论死刑了。 4. 潼关还提出“太阳光入射强度与地面夹角无关,只与光源特性有关。”这一结论,这里甚至已经没有任何论述,直接空口就抛出来了。本质上,潼关是试图通过前面三个凭空想象、大错特错的臆想,强行构建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物理定律体系,然后踩在这个潼关宇宙物理学的基础上搭建空中楼阁: - 因为大气不吸收阳光(谬误3,错误推导自谬误2) - 而且阳光照射地面符合潼关一维线性光照模型(谬误1) - 所以四季是因为光源本身的“特性”发生了变化导致的。潼关上下嘴皮一碰,在三言两语间就依靠它那连鸡兔同笼都算不清的“高超”思维能力构建起了自己的一套潼关宇宙物理学体系。它抄起潼关宇宙光学第一定律“大气不会吸收阳光能量”和潼关宇宙辐射第一定律“表面接收到的辐射密度与光线方向夹角无关”两把搞笑的标尺当做战刀,嘴里大喊着塔塔开,穿着开裆裤就火急火燎地杀向了现实世界的科学。 这两把“武器”中的潼关宇宙辐射第一定律更是搞笑至极:现实中的物体正因为与光线夹角不同,所受到的光照能量密度不同,会在不同部位呈现出高光、亮部、暗部的过渡,而在潼关宇宙中,一切物体在任何光线照射下都会呈现出明锐的明暗分界线:潼关胡编乱造出了如此荒谬的一套物理定律,并企图将其混淆为现实中的物理定律而强加在地球上,从而推导出它自己预设的的结果,再将这一结果与现实进行对比得出矛盾来企图“证伪地球”。然而这套潼关平行宇宙物理定律别说四季变换了,连光照在物体上的视觉效果都无法与现实匹配。连最基本的事实都无法描述的失败的自创理论就这么被潼关堂而皇之地当做是“基础科学事实”用来碰瓷现实科学。最后又是一段44字的重口味喊口号。正常的结构这里应该重复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因为太阳本身发生了变化才导致的四季变化”,然而潼关不仅逻辑错得离谱,甚至连这种基本的结构都没有,恐怕区区五百多字就让他忘记了自己要论证的什么,当然也有可能是它在精神紫薇的过程中,想着自己马上就要win了,连纸巾都来不及抽直接喷薄而出。 综上,潼关此文的结构为: 1. 喊口号为自己接下来的无耻行为壮胆;(10%篇幅) 2. 模糊测量标准、暗埋狡辩空间、将常识归为个人贡献自我哄抬;(10%篇幅)) 3. 提出“观点”,并继续自吹自擂(12%篇幅) 4. 用混乱的逻辑和低幼的思维能力构造出了自己的一套毫无现实依据、更无法符合现实的一套物理法则;(34%篇幅) 5. 将这套它说了算的“物理法则”强加在地球上,发现矛盾;(26%篇幅) 6. 一边忘记自己要论证的结论,一边继续大喊口号,闭着眼睛宣布自己胜利。(8%篇幅) 这结构,看着不就太眼熟了吗:
你发一个试试,看会得到什么回应? 在吗?@〈潼关古道〉 @L潼关古道L https://tieba.baidu.com/p/9100969898?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1.5.0&st=1745011343&is_video=false&unique=4445705831529EEA3EF7DE89C1F6E4C2 你发一个试试,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 https://tieba.baidu.com/p/9100969898?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1.5.0&st=1745011343&is_video=false&unique=4445705831529EEA3EF7DE89C1F6E4C2 你发一个试试,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 https://tieba.baidu.com/p/9100969898?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1.5.0&st=1745011343&is_video=false&unique=4445705831529EEA3EF7DE89C1F6E4C2 你发一个试试,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 https://tieba.baidu.com/p/9100969898?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1.5.0&st=1745011343&is_video=false&unique=4445705831529EEA3EF7DE89C1F6E4C2 你发一个试试,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 https://tieba.baidu.com/p/9100969898?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1.5.0&st=1745011343&is_video=false&unique=4445705831529EEA3EF7DE89C1F6E4C2 你发一个试试,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 https://tieba.baidu.com/p/9100969898?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1.5.0&st=1745011343&is_video=false&unique=4445705831529EEA3EF7DE89C1F6E4C2 你发一个试试,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 https://tieba.baidu.com/p/9100969898?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1.5.0&st=1745011343&is_video=false&unique=4445705831529EEA3EF7DE89C1F6E4C2 你发一个试试,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 https://tieba.baidu.com/p/9100969898?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1.5.0&st=1745011343&is_video=false&unique=4445705831529EEA3EF7DE89C1F6E4C2 你发一个试试,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 https://tieba.baidu.com/p/9100969898?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1.5.0&st=1745011343&is_video=false&unique=4445705831529EEA3EF7DE89C1F6E4C2 你发一个试试,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 https://tieba.baidu.com/p/9100969898?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1.5.0&st=1745011343&is_video=false&unique=4445705831529EEA3EF7DE89C1F6E4C2 你发一个试试,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 口口声声说要挑战科研机构你为什么不敢发一个试试来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挺急的,在线等了十个月了还没看到你发捏 口口声声说要挑战科研机构你为什么不敢发一个试试来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挺急的,在线等了十个月了还没看到你发捏 口口声声说要挑战科研机构你为什么不敢发一个试试来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挺急的,在线等了十个月了还没看到你发捏 口口声声说要挑战科研机构你为什么不敢发一个试试来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挺急的,在线等了十个月了还没看到你发捏 口口声声说要挑战科研机构你为什么不敢发一个试试来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挺急的,在线等了十个月了还没看到你发捏 口口声声说要挑战科研机构你为什么不敢发一个试试来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挺急的,在线等了十个月了还没看到你发捏 口口声声说要挑战科研机构你为什么不敢发一个试试来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挺急的,在线等了十个月了还没看到你发捏 口口声声说要挑战科研机构你为什么不敢发一个试试来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挺急的,在线等了十个月了还没看到你发捏 口口声声说要挑战科研机构你为什么不敢发一个试试来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挺急的,在线等了十个月了还没看到你发捏 口口声声说要挑战科研机构你为什么不敢发一个试试来看看会得到什么回应?挺急的,在线等了十个月了还没看到你发捏 参考文献:
公开邀请“潼关古道发送公开邀请函”的邀请函 前情提要: 【1】https://tieba.baidu.com/p/9100969898?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75.1.0&st=1735524207&is_video=false&unique=9E05232C240171A5727585F3769158AA 【2】https://tieba.baidu.com/p/9220675736?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75.1.0&st=1735524212&is_video=false&unique=894A366C403A42B033622B168F0B6D6B鉴于过了半年都没有见到@〈潼关古道〉 @L潼关古道L (后简称“这厮”)自己所吹嘘的关于上述两帖的任何实质性进展,这厮半年内除了装聋作哑就是自吹自擂,毫无向科研院所挑战的实质性态度和行为,终日自我洗脑大喊口号,为此,本游戏领域大神本着友好的态度和务实的原则,特意屈尊在百度贴吧这一“官方权威学术研讨平台”上向这厮发出隆重正式的公开科学学术研究邀请,助其圆梦地平。具体内容如下: •邀请这厮在【回复此贴后的72小时之内】到我家楼下,在我楼下的网吧帮这厮开台机器,限时两小时,以鼓励这厮践行“向科研院所发表公开邀请函”的承诺。 •在该两小时内,我负责现场监督这厮向链接【1】所列科研院所发送电子邮件,如果这厮关于电子邮件的发送方面有任何不疑惑,可以现场向我跪下磕三个响头(音量不低于50分贝,需自带分贝仪否则磕头无效)求助,我也大人有大量,会勉为其难地施舍一些我的帮助。这厮负责向本游戏领域大神已在帖【1】中所列出的邮件列表以正确的格式逐一发送名为《公开邀请》的挑衅言语,并附上名为《潼关古道的论文》的电子垃圾作为补充材料。 无论这厮回复任何内容,均视为同意以上条款并接受邀请,若在回复后的72小时内没有出现在我家楼下,就说明这厮毫无底气非常懦弱,只敢自我炒作自欺欺人,根本不敢真正向科学发起挑战,并视为已经彻底放弃了它的“地平论”信仰。 钦此。
看了一圈最近吧里的帖子,想到了一个开服的好点子 现在有部分开服的-÷真是无耻出了新高度啊,充分参考了以后,我总结出了一种是人是狗都能开服的方法,特意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机器人、人数造假、卖预留、卖跳边一定是都要有的,预留跳边价格就比市面上高个40%就行。 其次,任何玩家不管是谁,不管多少小时,进服只要杀人就ban,ban就完要求自证,你录屏我就要求录手,你录手我就要求你把机器寄过来我检查否则你就是改硬件,嫌麻烦?¥648当场解封白名单,从此随便开都不会抓你。 然后,服务器内采取积分制度,小时数、积分、白名单共同决定谁能拿载具、队长、指挥官,违规抢?ban! 准备时间剩下1分钟以上不得建队,建了直接插件解散,但是至尊VIP一个月¥1888有特权可以提前建队。 服务器有了一定收入以后,随便在服里找几个闲出屁的大学生,逐一派发变声器培训培训几句擦边骚话,立刻包装成电竞萌妹开始出售陪玩服务,一周¥520,包月¥1314,拿到的收入二八分成。 没有OP团队?不要紧,直接0小时起招,为了避免OP经验不足闹出麻烦,新上岗时每人收费¥666,一个月试用期没有犯错再返还。当然,犯不犯错的判断标准全在自己,返还?不可能的。 OP介绍新OP进团队可以得到奖励¥188,介绍预留位客户可得30%返利。你问我怎么这么搞慈善?别忘了我刚才预留位加价了40%,1.4×0.7=0.98,一点都没少赚,笑死。 核心玩家每个人必须注册贴吧账号,必须高强度水贴吧签到,人人水上黄牌,然后把无影举报掉,抢占战术小队吧、SQUAD吧吧主,把小吧全踢了换上自己人,谁敢说服务器一个字不好立马10循。 等OP组逐渐混熟接下来就是开分服,把认证攥自己手里,把服务器往外分封,分封服务器每月付运营费、插件费、加盟费¥5800即可,不用多。我的附庸的附庸还是我的附庸,因为认证全部在我手里 只要这么搞,不出一年,丝瓜国服就会万象更新,八方来朝,好日子,到来了。
最小二乘法分析卡牌价值,以《香料之路I》为例 叠盾:lz是桌游萌新,玩过的桌游两只手能数得过来,而且基本都是被朋友带着玩的,所以在经验方面完全无法和老玩家相比。本帖只从纯数学角度提出一些观点,并未考虑所有因素和规则特别是玩家间的博弈和垫卡用的香料,故该结论不代表真理,仅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的分享案例。如果各种术语不规范,或者有的观点与现有研究相重合欢迎提出。 香料之路(Century: Spice Road)是一款比较老的游戏了,简单地搜一下都能看到相关的经验分享帖子和视频有很多,但是我竟然没找到对卡组数值的详细分析。近期我在研究其他问题的时候学习了矩阵的Moore-Penrose伪逆(等价于线性回归的最小二乘法),发现这个东西似乎可以用在卡牌数值的分析上,所以我就分享一下它的做法和得到的结论。欢迎各位大佬也对该方法得出结论的准确性进行锐评,看看这种纯数学上的分析对以数值为主的桌游的策略有多大的指导意义。 · 结论放前面 - 根据所有商人卡的卡面计算,四种香料所值的回合数为:黄0.359、红0.693、绿1.046、棕1.464,比例为1 : 1.927 : 2.908 : 4.072,非常接近1:2:3:4,但中段略微下凹。 - 不同商人卡的香料流转速度天差地别,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四级为1.464~1.339,三级为1.000~1.261,二级为0.615~0.849,一级为0.327~0.411(该数值代表一张商人卡的香料流转速度是平均值的多少倍)。 - 速度最快的四级卡有6张,几乎都是直接生产的卡片,优先抢; - 速度较快的三级卡有12张,各分类都有,种类丰富,基本能满足所有操作需求,应该作为构成主力; - 速度中等的二级卡有20张,初始的“黄+2”卡也包含其中。使用中速卡是亏回合的,应该尽量不使用; - 速度最慢的一级卡有5张,任何情况都不推荐打出,收益还不如拿别人垫在商人卡上的1个姜黄。 - 升级任意两个香料的卡(初始卡)单独使用亏回合,但是有时可以用来在后手打出,让人不容易判断你的目标。 - 升级任意三个香料的卡,不但可以像初始的升级卡一样用来掩盖目的地,而且单独使用也赚回合,优先抢。 - 香料流转速度快不完全等于赚分速度的优势,用流转速度快的卡去凑最划算的分数卡才能变成实际的分数优势。 - 分数卡中,如果以黄1、红2、绿3、棕4为分数标准,则存在一个没有明写的加分规则:需要三种不同香料的分数卡额外加1分;需要四种不同香料的分数卡额外加2分,需要一、两种颜色香料的卡不额外加分。 - 单双色分数卡应该尽量拿高分的,三四色卡应该尽量拿低分的,这样才能充分利用隐藏加分规则。 - 根据所有分数卡的卡面计算,四种香料的平均分值为:黄1.168,红2.089,绿3.089,棕4.088,比例为1 : 1.788 : 2.644 : 3.500 - 根据商人卡和分数卡共同计算,四种香料的分数-生产回合比是:黄2.782、红2.581、绿2.529、棕2.391。这意味着在同等得分下,用越低级的香料换分数越省回合。 - 所有商人卡平均每回合的得分按分类整理如下:- 得分效率A的主要都是生产卡,无条件先拿,另外还有三张使用条件比较苛刻的分解卡,在能拼出引擎的情况下优先拿。 - 得分效率B的有两张生产卡、4张3升卡、消耗黄的合成卡,通用性比A类中的分解卡高,也是非常实用的卡; - 得分效率C的有几张2升卡、一张3升卡、大量的分解卡和少量合成卡。C类分解卡又慢分又少,除非构成的引擎必须用到,不然还是少用; - 得分效率D的有5张,亏回合得分又少,任何情况都不要用,包括1红→3黄、1绿→2红、1红1黄→1棕、2黄→1绿、3黄→1棕。 - 仅有A、B类卡容易导致黄盈余、棕不足,可能组不出引擎,必要的时候可以补充一些C类的升级卡、合成卡来让卡组运转顺畅起来,但如果有机会一直换只需低级香料的分数卡就可以获得很大的优势。 · 正文 1. 卡片的分类及数据表示 香料之路里的商人卡根据投入和产出的香料数量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类:生产、升级、合成、分解。生产就是无中生有,升级就是投入和产出的香料数量一样但品质更高,合成就是产出的数量比投入的少,分解就是用少量高级香料换取大量低级香料。 所有的商人卡都可以用一个四维向量(棕, 绿, 红, 黄)表示,即打出这张卡以后四种香料的数量变化。例如基础的黄+2卡就是(0, 0, 0, 2),1棕→2红2黄就可以表示成(-1, 0, 2, 2),以此类推。除了两张任意升级卡以外,游戏中一共有43张不同的卡牌,如表1所示。 表1. 除两张“任意升级”以外其他所有卡牌2. 香料的平均步数成本 虽然四种香料无论是平均步数还是分值上,大约都是按棕4、绿3、红2、黄1的标准框架设计的,但是实际的商人卡卡组还是会让它们的实际价值偏离框架。例如,初始的卡牌中有一张黄+2,似乎规定了黄色就值0.5回合。但有一张卡牌是黄+4,这张卡牌就让黄香料的步数成本降低到了0.25回合。 设四种香料的回合成本分别为b, g, r, y,那么一张商人卡对应的四个数字Ai、Bi、Ci、Di分别乘上b、g、r、y的积的和应该等于1,这表示使用1次该卡片能产生这么多结果: Ai*b + Bi*g + Ci*r + Di*y = 1 如果这个游戏只有4张商人卡,那就能列出一个四元一次方程组,然后用初中数学解决。但目前在表1中考虑的商人卡数远远超过4张,而且大部分卡的价值都是线性无关的,因此需要用矩阵伪逆的方法来求解。 把表1的内容列成43行4列的矩阵M,把香料的回合成本列为4行1列的矩阵x,把每一张卡片的行动回合数(都是1)列为矩阵B:M、x和B构成病态方程组Mx=B,以Moore-Penrose伪逆方法求解:解得 b = 1.464, g = 1.046, r = 0.693, y = 0.359 也就是说,根据游戏中的这43张商人卡所能做出的所有操作,棕色香料值1.464个回合,绿色香料值1.046回合,红色香料值0.693回合,黄色香料值0.359回合,大致比例是4.072 : 2.908 : 1.927 : 1。这是一个中间凹两端翘的曲线意味着棕色的获得难度略高于标准值,而红绿的难度则略低。 3. 卡牌的实际回合价值以及任意升级卡牌的步数盈亏 根据已经得出的香料步数价值,可以回过头来计算每张卡牌打出之后产生的效果是平均值的多少倍: 等价回合 = 1.464*A + 1.046*B + 0.693*C + 0.359*D 这个数值可以表示一张商人卡带来的香料流转速度快慢,所以后续也会将“等价回合数”简称为一张卡片的“速度”。43张普通卡片的等价回合数列于表2中。 表2. 43普通卡片的等价回合数43张卡片的等价回合数明显形成了四个梯队,分别标记为极快、快、普通、慢,总体特征总结如下: 极快的卡只有6张,速度在1.339~1.464之间,且主要都是生产卡; 快卡有12张,速度在1.000~1.261之间,种类丰富,基本能满足所有操作需求,应该作为构成主力; 中速卡有20张,占大多数,初始的“黄+2”卡也包含其中,速度在0.615~0.849之间。使用中速卡是亏回合的,应该尽量不使用; 慢速卡有5张,谁用谁傻,太亏回合了,打一张慢速卡的收益还不如拿别人垫在商人卡上的1个姜黄。 除了以上43张功能固定商人卡牌以外,游戏中还有两张任意升级卡,一张是初始卡牌,可以将升级两个香料,或是将一个香料升级两次,简称“升2”卡;一张是在商人卡组里的卡牌,可以升级三个香料,或是将一个香料升级两次、一个香料升级一次;或是一个香料升级三次,简称“升3”卡。这两张任意卡牌的实际操作价值会受实际的操作影响(见表3) 表3. 两张任意升级卡在不同操作下的实际回合价值从表3可以看出,升2卡本身的回合价值平均为0.733,在中速卡的中上水平,如果只是用来做普通的香料升级操作是亏回合的。尽管速度不够快,但它的最大价值在于非常灵活,可以藏在后手使用,让人不容易看出自己看中的目标卡。升3卡的速度平均为1.099,属于快卡中流水平,它不仅可以像升2卡一样用于掩盖目标,即使无脑单用都是赚的,应该归到首先入手的范畴。 4. 分数卡效率 分数卡是香料最终的转换目标,它对香料的设置和商人卡类似,也是按照1、2、3、4的框架来规定黄、红、绿、棕色香料的分数价值的。按类似表1的方式总结所有的分数卡,得到表4。 表4. 所有分数卡所需的香料数和所值的分数根据分数卡所需香料的颜色种类数进行分类后就可以发现,得分的规律实际上为: 棕色 × 4 + 绿色 × 3 + 红色 × 2 + 黄色 × 1 + 加分 其中三色卡加1分,四色卡加2分。 由于四种分数卡的数量各不相同,而出现的几率相等,因此可以据此计算出所有分数卡上,各香料的平均分值。将所有分数卡所需的香料组合成矩阵T,四种香料的分数价值为未知矩阵y,分数卡的分值为矩阵S,有病态方程: Ty=S 解得y = [4.088, 3.089, 2.089, 1.168](过程略) 也就是说,根据游戏中的这36张分数卡所规定的加分规则,可得各种香料的平均价值,其中棕色香料值4.088分,绿色香料值3.089分,红色香料值2.089分,黄色香料值1.168分,大致比例是3.500 : 2.644 : 1.788 : 1。 根据平均价值可以重新计算出各张卡片的理论分值(见表5)。 表5. 分数卡的分值比表5中,分值比是用实际分值除以线性回归出的理论分值得到的,代表这张分数片相比所有分数卡的得分高低,数字越大,分值越偏高。表中很清楚地表明,分数卡中所需求的香料种类数和它的分值比密切相关,只需要单色或双色香料的分数卡分值比低于理论值,需要三色或四色香料的则高于理论值,这与刚才已经提到的加分规则一致。 分别将单、双色卡和三、四色卡的分值比对分数做图,得图1:图1. 分值比与分数的关系 图1左表明,对于单、双色卡,分数越高的,受加分规则影响越小,分值比越高;图1右表明,对于三、四色卡,基础分数越高,受加分规则的增益越小,分值比越低。所以单双色卡选择高分、三四色卡选择低分可以尽可能地利用隐藏的加分规则。 5. 商人卡-分数卡交叉研究 现在已经得出了四种香料的回合价值为棕1.464、绿1.046、红0.693、黄0.359,分数价值4.088, 3.089, 2.089, 1.168,可以求出它们的分数-回合比是:棕2.391、绿2.529、红2.581、黄2.782,这表明以越低级的香料去换取分数越省回合。 将香料的平均分值y代入表1中,可以计算出打出每一张商人卡后预期能获得的分数(表6) 表6. 商人卡的平均加分从表6可以看出,商人卡的赚分程度和它们的流转速度大致是正相关的,香料流转得慢的卡得分也少,香料流转得快的卡得分也多。但由于越低级香料的得分/回合比越高,所以平均而言,得分速度是分解 > 生产 > 升级 > 合成。 将各香料生产所需回合数x代入表4可求出得到各分数卡所需的平均回合数(表7) 表7. 赢得各分数卡所需要的平均回合数表7中的分数/回合比表示以这一张卡牌为目标,平均每回合操作可以拿多少分,可以用来衡量这一张分数卡的得分效率。可以看出,除了因为隐藏加分规则使三色、四色分数卡更有效率之外,还有几个规律是:凡是出现棕色的卡牌,效率都会被压低;黄色因为本身分值低,会导致在单色、双色卡中让总分变低,让得分效率降低。
五星出东方到底是怎样的天象 今天在刷视频的时候看到了新疆出土的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据说上面记载的这一天象出现于公元前206年或公元前65年,然后我就突然很感兴趣这是到底一个什么样的天象。经过简单的搜索发现,“五星出东方”指的是五大行星聚在一起,但是具体聚在什么地方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1)五大行星在日出前一同从东方升起,“出”字取的是今天最熟悉的“出现”的意思。然而在公元前206年并没有发生过五星齐聚; 前1953年,五星出东方,史称少康中兴,这一次倒是符合了:(2)五大行星齐聚与太阳的东侧,“出”取古文“离开”的意思。目前我自己感觉这个说法可能稍微靠谱一些,主要有以下两个依据: a. 我在这块织锦推测的制造年份前后搜索,在-204年5月末找到了这么一个天象,五星齐聚的位置是在太阳的东方:b. 还有一次,同样是在太阳东方:c. 公元710年,五星聚于紫微(怎么聚于紫微?),我找到的还是这样的天象:d. 网传2040年9月会再发生一次“五星出东方”,还是这样(3)五大行星齐聚于东方七宿……这个说法比较莫名其妙,不仅要求五星齐聚,而且还要求在东方七宿,目前我找到的这几次中甚至只有还没发生的2040年的那一次勉强符合要求……我认为这个说法应该是个别没有天文常识的人胡编乱造的,不具备可信度。 综上我推测,因为“五星齐聚”这种天象实在太罕见了,甚至没有哪一个认识亲眼见过从上一次五星齐聚的人活到下一次齐聚,到底“出东方”是指在五星东方升起,还是五星在太阳的东边,可能有幸目睹的古人都没有搞清楚。夏朝的那一次是最符合直觉的情况(1),记录的是“五星出东方”;而织锦制造的汉代虽然是情况(2),但记录的也是“五星出东方”。
用骑士话向骑士自己解释为什么地平论无法进行测星定位 先快速过一下现实中为什么可以依靠地球定位: 照片上的星星能认出来(左上),能和星图一一对照(右上),再根据给出的拍照时间,可以计算出拍照时刻这些星星的GP点的经纬度(右下)。GP点和太阳直射点类似,就是星星的直射点。这些GP点可以根据经纬度在地球上标注出来。在照片中可以利用透视原理,依靠建筑物轮廓定出照片中的天顶位置,再用这些已知星星之间的夹角作为尺子,测量星星和天顶之间的夹角(左上);天顶夹角乘上地球半径,近似等于GP点到拍照位置的地表距离(右上);多颗星星算出多个天顶角,就可以分别算出它们GP点到拍摄位置的距离(右下):以这些星星的GP点为圆心,以地表距离为半径,分别绘制圆,它们的交叉点就是拍照的位置。以上原理省略了大气折射修正、地球形状影响和重力方向差异等因素,在完整版中均有加以考虑,这里仅作简介故没有详细介绍。 好了那么再看看在地平世界里会发生什么: 还是一样,已知时刻,星星GP的经纬度能算出来,于是就能在地饼上标注出来:接下来,按理来说,像地球上一样,每个GP点再根据天顶角画圆也要可以定位出拍照位置了……吧?然而,根据@天启四其实aka敌法 于2024年10月12日11:11的重要讲话,星星的高度h是无法测量的。因此,即便我们从照片测量出了星星的天顶角(或者说仰角,仰角+天顶角=90°),也无法求出地表距离d,因此这五个圆圈只知道圆心位置、不知道半径,因为是都画不出来的。定位圆画不出来,也不会存在五个定位圆的交点,也就无法定位。除非地平世界测出星星的统一离地高度,或者给每一颗星星的离地高度编一张表,否则不可能使用地平论进行测星定位。
“地球论”不存在 如果你在两千年前的这个世界上问我地球论是什么,我会告诉你这是一种认为大地是个球体的尚未完全证实的理论;而如果你问的是21世纪的今天那些个地平论支持者的嘴里说出来的“地球论”,我会明确地回答你,这是个不存在的伪概念。 这当然不是说地球不存在了,因为无论地平论者认同与否,地球的外形本身早已牢牢地镶嵌在整个自洽的现代科学体系之中,它的上游依据和下游应用早就已经是科技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不可能在承认科学的其他部分的同时单独否定地球的外形。其他能称“xx论”的前沿理论多是在提出时尚未完全证实的假说,单独去除也不影响当时已有的科学体系的。这样的假说是科学大楼建设过程中尚未决定是否要搭上去的一砖一瓦——但其中一些一但搭上去就能够衍生出一个庞大的新领域。地球的外形进入到科学体系的时间甚至远早于现代科学本身的诞生,根本用不着特意使用“地球论”这么一个词来描述。 就和“金属能导电”、“氧气能助燃”、“水能折射光”一样,“大地是球体”和它们都只不过是基础科学体系里一个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观点都通过了无数的实测检验、也带来了无数的实际应用,早已不是假说。因此“地球论”这个词本身就如同“金属导电论”、“氧气助燃论”和“水折射光论”一样莫名其妙。地平论者中更有甚者,把“论字诀”继续发扬光大,创造出来“桅杆论”、“卫星论”、“风筝论”、“宇宙空间论”等等各种奇特说法,终究不过是为了在口头上过把瘾,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客观事实说成如同未证实的假想一般来获得一种心理平衡。他们和地平论这种已经被扫进垃圾桶里的失败理论惺惺相惜,因此可以在尬吹这些奇特思想的时候,为自己失败的人生寻得一丝慰藉。 因此,地平论者口中的“地球论”一词以及相关的“地球论者”,事实上完全就是他们生生立起来的一个靶子、一顶帽子、一个口袋。他们把一切反对他们“地平论”的东西全部装进这个口袋里大加批判,甚至通过反复重复这种不存在的生造概念,让无数不明就里的正常人纷纷把它往自己头上戴、往里面跳。它之于地平论正如同“恶魔”之于宗教、“官科”之于民科一样,不过是一种“邪恶意向”的集合体,而根本不具备任何实际内涵病情发展到后期时,他们甚至可以把一切的坏事全部归结到“地球论”上去。 地平论者们想要反“地球论”根本就是找错了目标——他们要反的是今天整个人类最前沿科技之所以能建立起来所依靠的整个基础科学和逻辑体系。对于这点,地平论者往往语焉不详,甚至自立门户,把自己的一套胡言乱语说成是“科学”,然后来批判“地球论”不符合“科学”。这种行为让绝大多数对他们没有了解的正常人摸不着头脑,纷纷尝试证明“地球论”符合科学,然而这有什么必要向他们证明吗?他们根本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篡夺科学的解释权,想自立为科学权威罢了,这也是这些个小学、初中学历的东西喜欢自称专家学者教授博士的根本原因。 地平论者就是通过创造“地球论”一词,妄图把整个科学体系矮化到和“地平论”一样的层次,在讨论开始前就将他们自己臆想的“理论”抬高到和整个科学界平起平坐的地位,来达到某种自我高潮。我建议有科学常识的正常人不要被这种无聊的口嗨手段带偏。
光脚兽倒是诚实了一回,没有造假ip和照片 光脚兽的题:https://tieba.baidu.com/p/9201539271 截图:具体内容我就不赏析了,我就贴一句话意思意思:这措辞就是做好了要胡搅蛮缠不认账的准备。不过指望一只说话跟放屁一样的狗做到“认账”这件事,还不如指望明天一觉醒来地球突然被拍扁了呢。所以我不打算要这头穷鬼的100块钱,直接把结果发出来打脸。 一、识别并选择天体,根据最新的经验,我选择了一排不与天顶在一条直线上的。(见https://tieba.baidu.com/p/9192863403第49楼)二、根据拍摄时间2024年10月2日8:19计算五个天体的GP点经纬度,并标记在地球上。按照习惯,代入的时间补为2024年10月2日8:19:30,以降低平均误差。三、照片测量结果,求得像素焦距为1368.414,相当于标准镜头下的45毫米焦距。d bar=0.43%,表明这是一组正常数据,镜头非平面畸变可忽略不计。四、根据测量结果计算五个天体的天顶角-仰角,并用经验公式进行大气折射修正,再根据修正后的天顶角×地球半径×2π/360°,求出拍照地点与五个GP点之间的距离。以GP点为圆心,以求出来的半径在地图上画圈,发现交于我国河北省唐山市。五、对圆之间的交点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初步定位结果:东经117.9722°,北纬39.5549度,位于唐山市丰南区郊外。由于时间只精确到分钟,因此经度会有由拍照秒数带来的±0.125°的小幅度误差。六、根据照片中星星的方位角,利用透视关系测量图中的朝向,具体方法如果有人感兴趣我可以另开一贴介绍。 拍照方向:100 建筑物的侧面朝向:032(东北偏北) 注意到122方向树后露出一小片蓝天,是没有建筑物的区域。(后证明是楼缝) 在拍照位置附近,恰好唐津运河与计算出来的建筑物方向平行,是朝向032方向的,故在河岸搜索,果然马上就找到了拍照地点。 这里是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运河西路,丰南区第二中学马路对面,沿街第一排房子,从南往北数第10栋楼到第11栋楼之间沿着楼缝向马路走19米。 图中建筑造型、屋檐位置、窗口数量、行道树位置均完全对应,定位结果精确到米。七、初步定位结果与最后准确结果距离为7.28公里,误差方向为正东西向,这是很典型的拍摄时间没有精确到秒带来的细小误差。最后找到的拍摄位置经度比初步定位往东0.0896度,每分钟地球自转0.25度,意味着拍照时间比计算所用的时间早22秒,逆推拍照时间为为2024年10月2日8:19:08。这夜游津唐大运河,倒是挺有兴致的嘛,不过为了让人找不到或者方便狡辩,甚至拍了一处在地图上连地址都没有的空房子,可真够煞费苦心的。
【算着玩|长期有效】你发星空照,我算经纬度 如果熟悉我的朋友我先在前面道个歉,我承认同一个活儿整太多次大家都看腻了,但是这回我也不是纯粹没活硬整的:这个帖子主要有三件事,第一是说一下这个定位模型的最近发展,第二是开个帖子让大家来发发星空照算一算,看看现在的改进是否提高了精度;第三是想借此机会寻找有意将这套方法做成程序的伙伴一起来完成。 在你发照片之前,请确保你看完了第二部分的说明和重要提醒 在你发照片之前,请确保你看完了第二部分的说明和重要提醒 在你发照片之前,请确保你看完了第二部分的说明和重要提醒 【1】 首先是计算模型的提升,主要考虑了大气折射对天体的高度角进行了修正,其次是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视化。目前整个模型的原理部分只剩下最后一个没解决的问题就,是求算天顶坐标的病态方程,这个我没学过不会解,所以用距离和最小的方法先凑合了。如果能用正儿八经的SVD方法求解,或许会进一步提高精度也说不定(有待验证)。图1. 输入面板和结果输出图2. 结果可视化,对应的是高压吊球2023年11月2日发的图片图3. 背后的计算过程,当然全部都已经自动化了,过程详解见:https://tieba.baidu.com/p/9187636371 【重要提醒插中间】【重要提醒插中间】【重要提醒插中间】【重要提醒插中间】【重要提醒插中间】 · 该测试不可避免地会揭示拍照地点,若因此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等意外后果恕概不负责。 · 请不要在未经照片原主允许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的图片来定位,一经发现直接永久拉黑! · 建议发一些和自己ip不一致的照片,以提升定位的趣味性。 · 我回复了定位结果以后希望能得到您的反馈,告知我定位的误差有多大,以便我继续改进该方法。 【重要提醒插中间】【重要提醒插中间】【重要提醒插中间】【重要提醒插中间】【重要提醒插中间】 【2】 可以定位的星空照片需要以下两个半条件: (1)有5个以上可以辨识的天体(见后附例图中的红圈)。清晰度很重要,如果有拖影、扭曲等影响图片质量的情况,难免对测量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2)有两条以上可靠的铅垂线,多多益善。最好用的就是正规建筑的立棱和砖缝(见后附例图中的绿线)。铅垂线的标准与否对定位很重要,线条每偏离铅垂线1°,定位结果就会产生110千米的误差。如果你信不过我,觉得我是在靠建筑物识图定位,可以劳驾自己挂一排吊着配重的细线,让它们入镜你的星空照来作为参照物。 (3)拍照时间,精确到年月日时分。时间每差1分钟,经度会产生0.25°的偏差。如果不知道时间只能算出纬度,算不出经度。非国内拍摄请注明时区,因为不同时区的同一个“年月日时分”实际上是不同时间。若是经过堆栈的图片,能确认基准照片的拍摄时间也可以定位。 照片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不能保证定位准确; · 照片中星星太少或质量太差;如果拍的是星轨恕我无法从您美轮美奂的杰作中识别出每一条弧线是什么星星; · 照片中没有任何可靠的铅垂线存在,这种情况定位的误差甚至大于一个省,不如贴吧的ip显示的准; · 记不清照片拍摄的时间,只能算出纬度; · 照片存在涂改、拼接甚至AI生成; · 照片使用特殊镜头产生严重的球面畸变——只要看建筑物的棱线在照片中是否还是直线即可分辨; 以下是四张例图,注意红圈标注的星星和绿线标注的铅垂线;【3】 放在最后的是招兵买马。目前这个定位方式已经趋于成熟,几乎所有的理论计算部分都是现成的,但我并不会做编程,希望找到有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完成它。所有的计算过程我都已经公式化记录在一份excel表格中,会在项目组内公布,有意者请私信联系。 希望的功能如下: 1. 读取一张图片,自动记录长宽。 2. 可以点选照片上的亮点,计算中心坐标,一共需要记录5个天体的坐标,并可以输入它们的名称、赤纬、参考时角。 3. 根据第2步自动计算像素焦距z,并根据每一组星星的平均相对偏差判断星星辨识的准确度以及数据质量; 4. 在图中手动标注两条以上铅垂线,最好再加上一定的自动校正功能,再用一定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平均交点位置; 5. 根据2、4计算出照片中标注的5个天体的高度角,并进行大气折射修正; 6. 根据3、5计算出20个经纬度,其中有10个经纬度在很小的范围内,另外10个分散,自动选出小范围内的10个经纬度求平均值即为定位结果; 6. 将结果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
看来咱们刷了大火箭就是硬气呀 根据有关部门发布,我国昨日(2024年9月25日)试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从海南出发,落点在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和法属波利尼西亚之间的公海上,位置大约是西经148.34°,南纬7.65°。从地球上测量,发射地和落点之间直线距离约为11400公里。实际弹道在发射段有小幅度变轨,以绕过菲律宾领空,故地面航程略大于此。从地球上看,该飞行轨迹会依次经过中国南海、巴林塘海峡、菲律宾海、马利亚纳群岛(含关岛)正上空和马绍尔群岛,最终落到这片无人的海域中:如果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等距方位投影地图(即所谓的“地平论地图”)上,将发射点和落点进行标记并连线,会发现这段直线和地球上所经过的轨迹截然不同,它依次途径我国广东、江西、福建、浙江、上海,经东海和朝鲜海峡飞过日本东京上空。如果这种轨迹为真,则整个上升段有大半都在我国自己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丝毫不怕任何火箭残骸坠落引发危险。如果强行将该“地平论”地图当做现实,以子午线长度20018公里来算,总航程仅7300公里:这次导弹试射之前,我国通知了美、澳、新西兰等相关国家,以避免导弹碎片坠落发生意外,这一专业、友好而负责任的态度也获得了美国五角大楼的肯定。那么根据地平论,这发导弹经过了日本首都上空,想必日本应该收到通知了吧?然而根据路透社2024年9月25日下午3:34报道,日本官方长官林芳正表示“没有(收到)来自中国的事先通知”(中国から事前の通報はなかった),并且还说“没有确认通过日本上空”(日本上空の通過は確認されていない)。看来刷了大火箭就是牛逼,搞个导弹试射从小日本的首都上空飞过去,不仅不需要提前通知,而且还能让人家的官方长官出来为我们站台,硬说没通过。当然,以上是平猴才可能产生的想法,我们正常人的理解是它本来就不会通过,关他们什么事。 综上,如果地平论为真,则会导致以下问题: 1. 轨迹不对,射程缩水至仅有7300千米; 2. 上升段会经过我国自己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南沿海,有重大安全隐患; 3. 明明经过日本首都上空,但事先通知多国时却没有通知日本。 以上问题我又想看看各位地平穴者们怎么编了。
照片测星定位有奖答题-答案完全公布,附带完整详细过程 我在2024年8月25日发布了一次测星定位有奖答题【1】,由于光脚兽装神弄鬼【2】而被迫部分公开答案以打脸这只恬不知耻的狗【3】,之后正确答案有人答出【4】。鉴于光脚兽再次装神弄鬼【5】,本着露头就杀的原则,特此公开答案,并且进行最透彻的图形化加以解说。对原理感兴趣的可以观看b站图寻大佬宇科君做的解说视频【6】 【1】测星定位有奖答题的题目:https://tieba.baidu.com/p/9145131095 【2】光脚兽装神弄鬼:https://tieba.baidu.com/p/9147048489,现已删帖,截图留于【3】 【3】测星定位有奖答题答案部分公开:https://tieba.baidu.com/p/9147176126 【4】来自@Zelensky🦑 的答题:https://tieba.baidu.com/p/9175964073 【5】来自光脚兽的再次装神弄鬼:https://tieba.baidu.com/p/9187294574 【6】来自b站宇科君的解说视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YW421973A&urlrefer=7f324dac6e68ed0712b923b971b7b057 第一步,辨认图中的星星,由于我已经标注了精准的年月日时分秒和木星作为参照,因此直接打开星图对着标记即可。辨认后,测量每颗星星相对屏幕正中心的像素坐标第二步,查询这五个星体的参考坐标,顺便以此为依据计算出它们的GP位置,数据来源见2楼“补充信息”部分。 具体过程为: 表1. 参考天体的视角、赤纬和GP第三步,将这五颗天体的经纬度转化为单位法向量,以便后续计算,其中: A=cos经度×cos纬度 B=sin经度×cos纬度 C=sin纬度 表2. 天体GP的单位法向量,以0°0°为x轴正方向,90°E,0°为y轴正方向的,北天极为z轴正方向第四步,将5颗星两两组合,以照片中测量的星星坐标和星图上读出的星星坐标互为参照,计算出照片的像素焦距z。 具体过程为: 先用表2中的单位向量两两一组点乘,得到夹角余弦的理论值; x₁, y₁, x₂, y₂表示所选两颗星在照片中测出的像素坐标,两者拥有相同的未知量z; (x₁, y₁, z) · (x₂, y₂, z) / |(x₁, y₁, z)| · |(x₂, y₂, z)| = 夹角余弦理论值 即(x₁x₂ + y₁y₂ + z²) / √[(x₁² + y₁² + z²) · (x₂² + y₂² + z²)] = 夹角余弦理论值 整理可得一个关于z²的二元一次方程az⁴ + bz² + c = 0,其中: a = 夹角余弦理论值² - 1 b = (x₁² + y₁² + x₂² + y₂²) × 夹角余弦理论值² - 2 × (x₁x₂ + y₁y₂) c = (x₁² + y₁²)×(x₂² + y₂²) × 夹角余弦理论值² - (x₁x₂ + y₁y₂)² 求出Δ = b² - 4ac后,根据求根公式得到z² = (-b - √Δ) / 2a,最后开根号得到像素焦距z 表3. 像素焦距z的计算取平均得到照片的像素焦距z = 1511.141 第五步,根据图中来自建筑物立棱的铅锤钱延长交于一点,测量出图中天顶的坐标为(69.4, -1904.6)第六步,根据像素焦距z、天顶坐标和各个天体的坐标,求出各天体与天顶的夹角“天顶角”。 详细过程如下: x₀、y₀为天顶在照片中的坐标; 数量积 = x₀x + y₀y + z² 模长 = √(x² + y² + z²) 如此求出来的其实是和天顶的夹角,因此: 天顶角 = arccos(数量积 / 模长) 表4. 天顶角的计算第七步,根据照片上天体的天顶角,计算它们GP点到拍摄位置的地表距离,原理如图:地表距离 = 2πr × 天顶角 / 360° 其中r为地球平均半径6371.939千米 得表5. 拍摄地与各天体对应GP之间的距离第八步,结果可视化 这些天体在地球上标记了位置之后可以发现,GP点在地球上的排列与其在照片中的天上的排列正好互为镜像:接着以五颗天体的GP为圆心,以地表距离为半径,作五个对应的定位圆。定位圆的交点即为拍摄位置:将这些定位圈同时显示出来时即可看到唯一交点:放大:再放大:与实际拍摄位置相比,本次测量误差仅有8.72km。
光狗新典之——“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通关CG镇楼:本游戏攻略内的对话内容截自光狗上一个新典——“行星却都是不动的”(https://tieba.baidu.com/p/9182042690)。强烈建议与下帖配合食用以增加趣味性:现代地平信仰的核心教义解析(https://tieba.baidu.com/p/9181969025)。相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大约高中水平)的吧友们都能准确辨认出地平患者说的话里哪一句是在现编,这样就能通过正确的流程来通关了。主要流程如下:注意!以下对话中有大量不文明用语!这些不文明用语的目的是反制诡辩话术、逼迫对方直面自己的漏洞之用,使用目标仅限犬类,请勿对人类发射! 由于地平患者的论证方法从来都是抛出一个【不负责任的假说】,自己不提供任何正面证据支持,当你提出质疑时却倒反天罡找你要反面证据。这是非常常用的诡辩伎俩,因为事实上提出这个不负责任假说的人的不是你,你没有任何义务举反例去证伪者个没有证据的假说——它本来就没立着,不需要驳倒。要反制这种诡辩方法,就必须逼迫对方直面正常的举证义务。具体而言,是用【它自己的逻辑】论证一个【它无法接受的命题】(例如:“你是狗生的,并且如果你不能和全国的狗做一遍亲子鉴定,那你就无法证明你不是狗生的。”) 使用这种手段的诡辩者会立刻面对一个逻辑两难: - 如果要继续坚持自己的这种诡辩方式,就必须同时接受我们用相同的方法论证的【它无法接受的命题】无从反驳 - 如果要反驳【它无法接受的命题】,那就能用它反驳的方式来反驳它自己的【不负责任的假说】,因为两者在逻辑上是完全等价的。 诡辩者唯一逃脱该两难的方法是承认自己是双标狗。那既然诡辩者都承认自己是双标狗了,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恭喜通关(稀有通关CG)。 如果对方终于学会了举证义务这一课,那么就可以敦促使其遵守举证义务,要么承认自己的假说是错的(超稀有通关CG,务必分享!),要么承认自己是不负责任的,然后恭喜通关(普通通关CG)。 ———————————— 那么接下来就是实例(普通通关CG): 【找到一个地平患者或等待愿者上钩】 我上一个帖子就介绍了实际观测木星运动的记录,用来反驳光脚兽说的“‘实际观测’行星不会运动”这一胡说八道的说法。 【向它指出一个地平论无法解释的现象】【静静看他怎么编】【追问证据】【反过来找我要反面证据?-是】【友好地提醒它这是诡辩】【还在倒反天罡找我要反面证据?-是】【不友好地提醒它这是诡辩】【依旧倒打一耙找我要反面证据?-是】【十分不友好地提醒它这是诡辩】【反复教育它“没证据就是瞎编”的基本道理】【欣赏破大防的通关CG】欢迎大家也自己多多动手,打出属于自己的通关CG吧!
现代地平信仰的核心教义解析 (图不用看,不是重点,但你想看也行)↑前几天我翻译了这样一张梗图,不过说实话,这种内容用中文表述起来相当拗口、并不有趣,无法让人快速抓住其中的要点。经过今天在这个帖子(地平论的死穴:被遗忘的月亮 https://tieba.baidu.com/p/9181140032)里的逗猴,我找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可以用来讲解“地平定律”。 地平患者的一切思想,都是基于【地平第一定律】即“地平是真理”的。这也是他们判断一切问题的唯一标准——凡是符合地平的就是“对”的,凡是不符合地平的就是“错”的,这就是地平论的“一个真理,两个凡是”。你可能会疑惑,这样把一个本该是待证明的命题强行定义为正确,那如果遇上这个命题和现实不相符的情况,他们的信仰不会崩塌吗?答案是不会的,因为【地平第二定律】是“当现实违背地平第一定律,是现实错了。” 【第二定律】具体应用方式如下: 地平患者:地平是真理 ——那怎么解释时差?世界上不同地方,日出日落不同,这不能否认吧? 地平患者:太阳月亮其实不会落山,只是在天上转圈,远小近大,落山其实是因为远了所以看不到了 (开始枉顾事实,现编一个未经验证的、甚至都无法完全符合实际现象的理论①“日月二人转”)——可是月亮从地平线升起的过程中,没人说月亮变大啊?反而是升起来以后因为参照物的改变而感觉变小了。地平患者:那是因为空气湿度大,导致月亮被放大了 (为了圆谎理论①开始现编理论②“空气湿度大能放大月亮”)——但是经查那一天湿度是38%很低啊地平患者:38%的湿度相对比10、20、30就是很高了,所以会把月亮放大。月亮光晕的颜色像早上的太阳,所以就是放大 (为了圆谎理论②开始现编数据虚空比较,甚至搞了个狗屁不通的“颜色证明放大”)——可是拍摄地10月份的平均湿度是64%,当天的湿度是38%,明明是比较小。地平患者:我就是对的!我说湿度大就是大!我说湿度大能放大月亮湿度大就能放大月亮!你有证据说湿度大不能放大月亮吗?你没有!你有证据说明月亮没有被放大吗?你没有!所以我是对的! (水平不足的地平患者实在编不下去破防了,就开始不讲道理,反过来要求别人拿出能证明自己没有依据的理论不对的证据) 总结以上地平患者的心路历程还可以发现【地平第一定律-延伸定律】:“证明任何支持地平的理论不需要证据,但证伪支持地平的理论需要精确到量子级的证据。”这条定律的原理很简单,因为在地平患者心中,地平是不需要证明的天然真理,所以任何为了支持地平第一定律而现编出来的一切理论都天然成立,不需要任何证据。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形而上思维模式。 关于这个【延伸定律】很有趣的一点,就是观察地平患者们让别人取证和自己取证的差异——他们现编理论的时候,一般都是力图让别人难以甚至不可能找到证据证伪的,但它们自己又不负责用任何正经证据证明。这种严格性的巨大落差足以形成一种行为艺术。 地平患者要求别人的证据时:前后一个月拍摄月亮的记录、一天带滤镜的延时摄影的拍摄月亮视频” 地平患者要求自己的证据时:光晕颜色像太阳证明月亮被放大了 更有甚者,当地平患者编都编不下去“证据”的时候,继续追问下去就会爆出下面这种调调: “我的嘴就是权威” “本学者学过PS,一看就知道” “老子看了很多拍摄视频下的结论”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吗?” “你怎么知道不是这样?” 因为地平患者一般知识水平低下,他们看待所谓“地平证据”时根本不会去深究,会想当然地觉得“怎么可能存在驳倒我说法的证据嘛。”但是当有人真的能拿出证明它们当前假说错误的证据时,他们就会立刻不负责任地抛出下一个假说来圆谎,妄图解释自己的上一个假说和证据并不矛盾,再问再编,如此往复。他们只是永恒地在捏造新的假说而从不拿出任何有效证据进行支持,同时还对所有反驳自己的人要求过分严格的证据,来无限推延自己当前假说被驳倒的时间。 通过这些例子就能发现,能检验一切假说真伪的武器就是三个字——“凭什么”。一个和科学有关假说,如果它的依据明明在人类的探索能力的范围内,却答不出它“凭什么成立”,那么这个假说要么是假的,要么提出的人就是个科研奇才,竟然找到了一个千万聪明绝顶定的科研人都看不到的研究盲点。地平患者无论再怎么精明,它们能编得出拟态科学的话术,但盗不走真正科学的逻辑。用好“凭什么”既能加深巩固自己对现实科学知识的理解,也能摁着这些伪科学拥趸们杀到它们马都不认得。而它们被杀得的节节败退过程,恰恰与人类宗教的演变过程有十分神似: 起初,人们不敢深入漆黑的山洞,坐拥部落最甘甜瓜果的巫师说:神在山洞里,在里面可以得到神的指引。 当人们举起火把走进山洞,却发现里面一无所有,于是杀死了在里面装神弄鬼骗吃骗喝的巫师。这时,享受无数奴隶服务的萨满们又说:神在深山老林里,神谕是要在高山里聆听的。 当人们穿起披挂爬上高山,却发现山上一无所有,于是杀死了在上面故弄玄虚欺世盗名的萨满。这时,收着百姓们宗教税的教首们又说:神在天上云端,神谕是从皑皑云端降下的。 当人们发明飞机飞上蓝天,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天庭、天堂,神棍们又慌了,他们的言语开始支离破碎:神在你心里、神在宇宙尽头、神在异次元、神要心诚则灵——其实“神”就瑟瑟发抖地躲在一切人类当前科学够不着的地方呢。 人类的科学和勇气走到哪里,就要迷信把它强占的天地吐出来。
认星星初级教学 自从去年底测星定位火了之后,有无数的朋友对这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定位方法产生了兴趣,但是“如何辨认星星”这个关键的步骤略有门槛,把很多感兴趣的人拒之门外。其实要认出照片里是什么星星不需要把全天六等之内的将近6000颗星星全部认得,只需要认识一些很有特征的关键亮星,之后就可以以它们为主干,在星图上对比着辨认了。在这个帖子里,我就尽绵薄之力,介绍一些我觉得的特别好认的星星。 一、为什么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会看到不同的星空? 看了我的星空定位过程都会发现,日期时间在星空定位中非常关键,这是因为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看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它原理很简单:虽然笼罩着我们的星空在短时间内几乎可以视为不变的,但是当你处于地球上面向太阳的一面时,天空会因为瑞丽散射被照亮,这个现象就是我们熟悉的“白天”。在白昼中,向着太阳这一半的星星就淹没在天光里看不见了。又因为地球会围绕太阳公转,不同时候躲在太阳这半边天星空是不一样的,而且一年正好轮转一圈,所以一年四季就会看到不同的星空。做个更简单的类比,这就像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一般,向着轴心方向的那一半景色被遮住了看不见,每一时刻就只能看到朝外的那一片风景;当骑着旋转木马转了一圈之后,就能把四周的风景看完一遍了。随着地球每一年的公转,从地球看过去的太阳就像是在星空中走了一圈一样,这一圈被称为“黄道”。西方人在黄道上划分出了12个星座,在黄道上首尾相连。太阳在黄道上运行,每个月大致就会落在一个星座的范围内,如同行宫一般,故把它们称为“黄道十二宫”。结合刚才我们学到的知识,就可以知道,事实上如果你是某个星座的(太阳星座),那么在你的生日那天,夜空中是绝无可能看到你的星座的——因为它实际上和太阳在一起,淹没在昼半球的天光中;另一方面与你的生日相差了半年的那个星座,就会于与太阳相反的位置,在夜晚东升西落。例如我是室女座的,那么在我生日那天,室女座对面的双鱼座就会在黄昏时分从升起,在子夜之时上中天,到第二天的拂晓又落下西山。 当然,不止是个别星座,其实整个夜空的几乎所有星星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在东升西落的,为了方便记录和描述,这个所有星星构成的整体被整理成了“天球”。太阳东升西落运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而天球围绕南北天极运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1秒(原理我在这个帖子进行了介绍:https://tieba.baidu.com/p/9142600895)两者是很接近的,这其实就是地球每天一圈的自转和太阳在天球上每年一圈的运转(本质是地球公转一圈带来的相对视运动)相结合的结果。 这个帖子里不会再对天球上诸如赤经、赤纬之类的细节做太多的赘述,只会以某一个季节的普通一天晚上10点左右看到的夜空为例子进行介绍。如果看完这个帖子,对天文产生了更多兴趣,可以再自行了解更专业的内容。 二、不同地方为什么会看到不同的星空?这是软件模拟的2024年9月2日晚上22:00河南洛阳向北的星空,网格的中心为北天极,它的高度大致是34.7度,和洛阳的纬度是完全对应的;一圈一圈的同心圆是天球上的赤纬,和地球上的纬线也是一一对应的,星星每一天也正是平行着纬线围绕北天极运转一周。如此很容易想象,红圈以外的星星是可能转到地平线以下的,也就是说会“落山”;而红圈以内的星星则无论什么季节都能看到。这是软件模拟出同一时刻哈尔滨的夜空。哈尔滨的纬度是45.8度,北天极也相应地抬高到了离地45.8°的地方。和洛阳相比,哈尔滨夜空中“不落山”的红圈变大了。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一直往北,到了北极,所有的星星都不会“落山”了。因为北天极就在正头顶,所有的纬线也都和地平线平行,所有都不会东升西落,它们只会围绕着天顶、平行着地平线逆时针转圈。 之所以在不同的纬度会看到不同的星星,是因为在地球的不同地方,“上下”的标准会顺着当地的重力场不断改变,而指向天球的不同位置。而你在地面上的纬度是多少,“上”的方向就会指向天球上的同一个纬度(因为是如此设计的,不是巧合),人在地面上能看到的天空接近一个半球,因此能看的星星也就属于以天顶为中心的这半个天球。 三、北天极附近的星星 洛阳作为千年古都,古时候有无数的天文学家在这里仰望过星空,因此我就以洛阳为例介绍夜空中的星星。 如刚才介绍的一样,在国内所有地方,北天极附近必然会有一部分星星是不会“落山”的,而且这一部分刚好有两组非常好认也出名的星星,它们就是北斗七星和仙后座。为了让新手也能直观地了解星座在天空中看起来的大小,我在这张图里放置了一个参照物,大致就是伸直手臂之后看到的手掌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到北斗七星和仙后座的形状。它们在北极星的两侧遥相呼应,因此可以保证只要你在国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看到星空,就一定能看到两者之一。 北斗七星的形状,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哪怕没有真的抬头在夜空中观察过,这个形状也在各种媒介中反复出现。在秋天的上半夜,北斗七星的勺柄朝左,整体位于北极星的左下方。如果喜欢看传统题材的小说,你可能也对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这七个名字不陌生。将天璇和天枢的连线大致延长5倍之后,就能找到北极星。 隔着北极星,在北斗七星的对面的是“W”形的仙后座,代表着先后的王冠。在中国的传统命名里分别叫王良一、王良四、策、阁道三、阁道二。和北斗七星类似,W形的仙后座也可以用来定位北极星,现将外围的两划延长相交之后,再将交点向“策”连接延长4倍就能找到北极星。 如今(2024年)的北极星是勾陈一,它离北天极仅有0.6度,在一周夜间几乎可以视作固定不动。它在未来的90年内还会继续靠近北天极,直到2114年达到最近,仅有不到0.5度,之后就会开始远离。然而,中华民族是一个擅长记录历史的民族,当我们刚开始记录星星时,北极星还不是勾陈一。帝星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最为靠近北天极,是当时夜空中的C位,武王伐纣时的星空,正是围绕着这颗帝星运转的。古人很容易将这种位于中心位置的星星想象成星空中的皇帝,即便它已经不再是北极星了,“帝”这个名字依旧在历史长河中保留了下来,成为地轴进动这一天文现象在华夏史书上的佐证。弱鸡的西方天文学只是将其很普通地命名为“小熊座β”,而勾陈一这个“后来者”则拥有了Polaris这样牛逼轰轰的名字。所以那些说夜空从来就不会变化的人是有多么地无知,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人的一生区区数十年,和千年的历史长河相比实在太过短暂,更遑论百亿年的宇宙了。别说是穷极一生,哪怕是两三代人持续关注都难以看到夜空的明显变化。 四、冬季大钻石冬季的夜空可谓群星璀璨,有特别多好认的星星,再加上晴好的天气居多,大气洁净,所以冬天是最适合初学者开始观星的季节。 在这张图中,所有人应该一眼都能看到有三颗排得很紧密的亮星,它们就是猎户座的腰带,四周组成梯形的四颗星星,就代表了猎户座的四肢,仔细看还能在图中腰带的左上角方向看到两颗小星星,它们代表了猎户座的头。猎户座的头永远是指向北边的,当你在东边看到猎户座刚刚升起时,他就躺在地上,头朝左(北),脚朝右(南);如果猎户座上了中天,就能看到它在高高的半空中,脚下就是正南;而如果你在南半球,就有可能看到猎户座头下脚上“倒立”的场景了。 在猎户座的东南方向(图中正下方),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它的光芒是冰冷的蓝色,但实际上却表明它的温度非常之高,这是恒星的质量和燃烧阶段共同决定的,如果感兴趣细节可以搜索“赫罗图”了解。 天狼星的北边(图中左上)有一明一暗的两颗星星,亮的是南河三,暗的是南河二。其中南河三-天狼星和猎户座的参宿四几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正三角形,它特殊到几乎和猎户座本身一样好认,相信只要仔细观察过冬春季的夜空都会发现这个东西。 再关注猎户座的另一边西北侧(图中上方),有一颗橙黄色的星星与其周围的一小圈星星形成了一个开口朝北的A字型,它们就是金牛座的牛头。拉丁字母的A溯其源头也恰好是古埃及形声字的声旁“alif”,它就是一个象形的牛头。 顺着金牛座的A字继续往西北(图中上方),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非常密集的星团,称为昴星团。它被人拍下来咨询的频繁程度就仿佛是星星界的戴胜和夹竹桃天鹅幼虫。昴星团也可以用来粗略判断观星条件好坏,天气和视力都足够好的时候,是能看到它们七姐妹中的六个的,“七妹”虽然有4.3等,但和另外一颗星星很近,经常容易看不清楚。顺便一提,汽车品牌“斯巴鲁”就是以日语中的“昴”的读音(subaru)来命名的,品牌的标志也是以昴星团中最容易看到的六颗星为原型设计的。 顺着金牛座的牛头往上,可以看到五颗星组成一个略扁的五边形,它们是西方神话中驾车的御夫座,同时也是华夏夜空中象征古代五种战车的五车星官,可谓是相隔万水千山的巧合之一了。御夫座中中最亮的一颗称为五车二,它和刚才已经介绍过的金牛座的毕宿五、猎户座的参宿七、天狼星、南河三和还没介绍的北河三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六边形,几乎覆盖了半个夜空。只要把这六颗星周围的小细节认清楚了,整个冬春的夜空你就认识了一大半。 冬季大钻石的最后一颗星是北河三,它是双子座的两个脑袋之一,而且北河三、北河二、南河二、南河三恰好组成了一个长长的平行四边形,让这两对银河岸上的卫兵显得格外地好认。双子座本身可以看成是两个勾肩搭背的人形,整体有点像扭曲的汉字“㚘”,这也是双子座的辨认特征之一。 五、春季星空冬去春来时,我们刚才介绍的东西大钻石已经升到了夜空的西南,新露出来的东面夜空里,好认的星星不多。不过好在,北斗七星是靠在这一侧的,能够填补一大块空白。这片新的夜空中,在我看来唯一一个亮度足够、外形也有记忆点的星座是狮子座。狮子座的外形,比起真的狮子,其实我感觉它更像是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梯形的身子前后各伸出了前后爪,5颗星构成的一个小钩仿佛是狮身人面像的后脑勺一般。狮子座头朝正西,尾朝正东,和地上的狮身人面像刚好相反,仿佛放在是在天上的自拍一般。 六、夏季星空当大伙吃西瓜吃了个饱,即将开始考虑七夕要送给对象什么礼物的时候,牛郎和织女也适时地升到了盛夏的夜空中。牛郎和织女分别被隔在了银河的两侧,不过在现在的城市生活中,银河早就成了一种古老的传说,所以牛郎织女这两颗星还有其他的辨认方式:织女星非常亮,而且她的东边还有四颗暗星排成了一个小小的平行四边形,那是织女将用来织布的天梭抛向了牛郎的方向。天梭所指,河对岸的亮星就是牛郎星。牛郎星的两侧各有一颗对称的小星星,它们就是牛郎星挑着的担子。 中国的七夕传说中牛郎织女是鹊桥相会,但是在西方的星图中,横跨在他们面前的银河之上,飞着一只头朝南,翅膀向河两岸伸开的天鹅。天鹅座最亮的6颗星排成了一个拉丁十字的形状,而天鹅座的尾巴就是另一颗著名的亮星天津四,它也同时是我们传说中的鹊桥。牛郎、织女、天津四(鹊桥)这三颗星不仅承载了男耕女织的传统家庭观念,也同时是夏季星空中最好辨认的夏季大三角。 认出了织女星之后,往她的西边找去,可以看到一组很有意思的星星,它们密密地排成一个椭圆弧,这就是北冕座,是酒神狄俄尼索斯送给克里特岛公主的桂冠。我个人认为,它的造型之独特仅次于昴星团,也是能在最常问到“这是什么星星”名单中名列前茅的。 顺着北冕座继续往西,又可以看到一颗亮星,它是大角星,在夜空的恒星中排名第四,和周围相对暗淡的星空相比显得鹤立鸡群。光污染严重的地方你可能会看不到北冕座,但你一定能看到这颗橙黄色的大角星。它和北冕座边上的一组小五角形共同组成了牧夫座。我不知道为什么,感觉牧夫座的形状有点像这段时间很火的《黑神话悟空》中的一个上半身是石头下半身长出两条腿的小怪石磷磷。 在这片星空的南边缘,有一颗鲜红色的亮星,它向上伸出了3颗星,如同利爪,背后挂着一串弯钩,像蝎子的尾巴垂到天际,这就是天蝎座,而那颗红色的心宿二就是它的心脏。 认识它们之后,随便挑一张夏天的星空照片,你也有很大概率从里面找到你认识的星星了。 七、秋季星空最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此时的秋季夜空。如果说北斗七星弥补了亮星不足的春天夜空,那么它对面的仙后座则也让秋季的星空对我们初学者而言稍微有了一些熟悉感。在这一大片不认识的星星中,我们一眼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矩形,再算上它周围的三颗亮星,隐隐约约组成了一个电脑键盘的键帽形状。它覆盖的天区之大,几乎往西能够得着挑着担子的牛郎星,往东够得着汽车车标斯巴鲁,北边就紧挨着仙后座的王冠,让整个秋季的夜空也稍微变得容易辨认一些了。 基本上这个帖子把赤纬-20°往北的大部分好认的星星都概括了一遍,能确保一年四季任何一个夜晚抬头看,都至少能找到一组能对得上号的星星。在这些星星的基础上,对比星图,就能很容易辨认出上面是哪一颗星星了。 另外,似乎之前有喜欢找茬的人说我不教人怎么辨认星星就是我不负责任,就是没有把测星定位的方法说清楚。大家都看到了,我这才简单介绍了最好辨认的个别星星就已经超过了5000字,要是在原理帖里细说怎么认星星,那不就喧宾夺主了吗?
你也是龙?论潼关是不是没有见过风筝 潼关在消失了一个月之后,再次出现居然就拉了这么一坨:不得不夸一下潼关的截图技术不错,所谓的“龙”出现的6秒钟里,就只有这一瞬间看起来比较像龙,其他时候都是平平的一条似有似无的飘带。潼关很灵巧地就把这一个瞬间截下来当做“龙”存在的证据了。我特意去原视频里看了一眼并且截了一个动图:一旦让镜头跟踪住这个物体的头部,很明显就能看出它的头部就是一个扁平物体,会随着摆动忽隐忽现;它后面拖着的也不是什么蛇一般的身体,而是扁长的飘带,不但会被风吹动,而且同样会因为与视线夹角不同而若隐若现。 虽然肉眼上看起来这确实就应该是风筝没错了,但是“目测”并不是一个足够负责的论证方式,况且原视频底下还是有人评论称这个东西长度太长、速度太快、附近高楼太多不可能放风筝之类的。那究竟是这东西有没有可能不是风筝呢? 通过视频弹幕和地图对比可以确认,这段视频拍摄于苏州市盘门码头到伍相祠一带,河上的拱桥为吴门桥。为了搞清楚入镜的这个飞行物到底有多大、它是否能够是一个风筝,我将视频的前28秒每整秒截一张图,每张图标记出中心点用于分析。 - 第一步 - 选取几张中心点指向明确参照物的截图,将参照物标注在地图上,连接后延长即得到了拍摄用的无人机最可能的飞行路径:- 第二步 - 选取8秒、12秒、16秒、20秒、和24秒五个时间节点,寻找照片中上下对齐的一对参照物(在照片中用蓝线表示),同时在地图上将这些参照物进行连线、延长,与飞行轨迹相交分别得到无人机在8秒、12秒、11秒、20秒和24秒的位置(图中黄点)。 可以看到通过这个方法做出的5个交点之间的间距大致是均匀的,可以说明无人机是近似匀速直线飞行,且这些位置在8~24秒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由于28秒时镜头已经抬到地平线,找不到合适的参照物,因此只能根据前5个节点的位置,进行线性外推:- 第三步 - 选取22~28秒的7张截图,以飞行物的头部为起点,用绿线绘制铅锤钱(平行图中建筑物的立面棱),大致标记出该飞行物“正下方”的大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每一秒的飞行物大致位置后,与估算出来的每一秒无人机位置进行连线,用于寻找飞行物在地图上的可能位置:- 第四步 - 观察绿色连线,发现交点大致聚集在图中的红圈范围。也就是说,该飞行物的实际位置并不是在遥远的高楼大厦之间,而是在离无人机很近的水岸边,具体而言是画锦坊小区46栋南侧的小路上空。视频中飘带的方向是向右,表明风向是从南向北,那么放飞者的位置就应该在风筝的南边,在其南边可以看到一片小广场,极有可能就是放飞者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这个位置到底能不能放风筝呢?百度街景恰好能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下图就是这片小空地的街景,画面的朝向是向着正北,与风筝的放飞方向相同。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环境完全是可以放风筝的,不存在什么“高楼大厦阻挡”的问题:场地是否成立已经解决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验证这个飞行物的大小是否有可能是风筝,这就需要在截图中寻找定量依据。为此我选择了第8秒的截图,它足够清晰(前面有几秒视频进行了艺术虚化处理),而且也有一定的俯角,可以同时看到许多水平平行线和铅锤钱。 将水平平行线延长相交得到水平灭点,相对画面中心的坐标为(-537.8,-897.7);将铅垂线延长相交得到地底灭点,相对画面中心的坐标为(58.8, 4136.9)。(注意,电脑里的图片中y轴是下大上小的,和常用的笛卡尔坐标相反)这两个坐标代表的现实中方向互相垂直,即(-537.8,-897.7,z)·(58.5,4136.9,z)=0,求得像素焦距z = 1935.3。视频截图尺寸为2560×1067,用勾股定理算出半对角线长度为1386.7,FOV = 2 arctan(1386.7/1935.3)=71.25°,换算得镜头焦距为37毫米,与无人机中很常用的35毫米焦距接近,说明计算较为准确。 求得了像素焦距以后,就相当于有了一把尺子,可以在视频画面中进行角度的测量了。根据8秒时的地底灭点坐标可以求得此时摄像头的方向(0, 0, z)与地底方向(58.8, 4136.9, z)的夹角为64.9°。从地图中量出截图中心点和无人机地面位置的距离为197米,无人机飞行高度即为197÷tan64.9°=92米。该高度在轻型无人机最大适航高度120米以内:接下来,选择飞行物飘带最清晰的26秒截图,测得其飘带首尾坐标分别为(-1166, -346, z)和(-1066, -344, z)。代入像素焦距z,求得画面中飘带首位夹角为:arccos(5107325/5111093.3)=2.2°:接着再在地图上量出26秒时无人机和飞行物之间的距离为205米,据此估算,画面中的飘带长度约为205×tan(2.2°)=8.03米,这应该是很符合常识的一个大小:在地图上可测量出风筝的地面位置和放飞者之间的距离约为104米。从视频截图中则可以看出,风筝比无人机的高度(92米)高出四个飘带长度,大约是125米。据此可求得风筝线与地面的夹角在50°左右,这是一个比较符合常识的数据。 综上:该视频中22~28秒出现的长条状飞行物,从外观上看就是一架风筝。利用视频截图和地图对无人机飞行轨迹和镜头进行分析可得,该飞行物的的飞行高度约125米,飘带长度约8米,其上风处104米存在开阔地,且无高层建筑遮挡,完全可以是一架风筝,没有必要用“龙”来解释。
猴山游记(二) 距离上一次猴山游记的整理发布已经过去了10个月。这10个月吧里的地平猴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日本猴、蒋承运、安娜贝、高压球已为陈迹,活跃了4年的潼关古道现在也只敢缩在知乎暗搓搓地给一些支持地平论的回答点点赞。但不可否认,这一年来对摧毁地平论贡献最大的还得是继续积极发帖找打的新一批地平论者,是在他们的不懈造谣下才让地平从失败走向新一个失败,从小丑变为下一个小丑。 上一期猴山游记(https://tieba.baidu.com/p/8730914947)整理了23年11月为止个人对地平的反制内容,获得许多褒奖,受宠若惊,这次也继续把这将近一年来的新东西归档于此,以供玩赏。 【地平逻辑剖析】 ○ 正常人的论证和地平论者的“俺寻思”区别何在?https://tieba.baidu.com/p/8746913424 详细对比了我自己和地平论者安娜贝对22度日晕环这一光学现象的成因分析过程,清楚地揭示了地平论者无法定量、无法推理、只能使用目测、类比等极其低效而不准确的方法进行分析却还喜欢对科学问题指点江山的精神残疾。○ 潼关速成术 https://tieba.baidu.com/p/9010910750 这个帖子介绍了潼关进行“论证”的一般方法——潼关辩论法。潼关辩论法可以概括为“饱和谬误游击战”,是一种可以让任何水平高过你的人失去与你对话兴趣,从而在水平和自己一样低的人面前快速树立权威的话术。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没有任何证据、不讲任何逻辑的情况下,强行让任何自己喜欢的结论成立。这里就举例说明了如何使用潼关辩论法证明潼关是狗的过程。 ○ 潼关狗屎文学赏析之——日行迹 https://tieba.baidu.com/p/9093468617 ○ 潼关《日行迹》一文的死刑通知书 https://tieba.baidu.com/p/9094744006 ○ 潼关《证伪开普勒定律》一文的死刑通知书 https://tieba.baidu.com/p/9095555010 ○ 潼关狗屎文学赏析之——月亮证伪地球 https://tieba.baidu.com/p/9095726054 ○ 催促潼关推导“地球论二分二至在对称轴上”专贴 https://tieba.baidu.com/p/9096882530 ○ 潼关产生“两分两至必然在椭圆轨道对称轴上”谬误的心态 https://tieba.baidu.com/p/9097513817 ○ 潼关狗屎文学赏析之——光照强度证伪公转轨道 https://tieba.baidu.com/p/9096885643 ○ 催促潼关列出“地球公转模型和现实现象不符的数据”专贴 https://tieba.baidu.com/p/9097927195 这一系列帖子都是我捏着鼻子读完潼关大篇废话之后找到的各种谬误及其可能的成因分析,至今仍是潼关的噩梦,不敢正面回应。 ○ 催促潼关证明我的计算是胡编乱造专帖 https://tieba.baidu.com/p/9097936940 到最后潼关已经快进到不讲道理直接泼脏水了,然而泼脏水的水平也很低,只是一句“胡编乱造”就搪塞过去,连哪里胡编、哪里乱造都说不出来。 【模拟计算】 ○ 日晕的光学原理https://tieba.baidu.com/p/8740380706 通过冰晶为六棱柱、冰晶在空中的朝向随机和冰的折射率是1.308这三个简单的前提,推导出了22度日晕环的形成机理,证明了地平论者所谓“穹顶光学效应”是毫无必要的额外假设。○ 整个活,所有人都可以算着玩的日行迹模型 https://tieba.baidu.com/p/9093085923 对开普勒定律计算日行迹的模型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提高精度之后,进一步做成了excel表格供下载把玩,计算过程全在文件里,任何人都可以检查。○ 第五次打脸“平行光错觉”——严格透视技法在照片分析中的应用 https://tieba.baidu.com/p/9107524145近似平行光因为与拍摄方向的夹角较小会呈现放射状,这么简单的一个事实居然需要反复辟谣5遍。这个帖子里汇总了我的五次辟谣,最后这一次直接从照片成像的数学原理出发,计算出了理论上的平行光在特定情况下呈现出来的成像效果,与现实别无二致。当然,地平论者在回复中依旧故技重施,继续用“潼关辩论法”尝试证明“只有发散光在照片上才会呈放射状”这一谎言,并且又继续捏造了“平行线只会聚于一条线”这种新的谎言,可谓是一谎不平一谎又起啊。 ○ 日影的轨迹 https://tieba.baidu.com/p/9115851524这个帖子详细分析了在地球上阳光投下的阴影在不同条件下画出的轨迹形状,并且证明了目前的日晷设计只有在地球上才能使用,如果地平论成立,那么日晷将会是截然不同的设计。 ○ 潮汐的成因与地月系 https://tieba.baidu.com/p/9122556005 不知道为什么啊,地平论者会因为自己无法理解潮汐的成因,而反过来说“地球无法解释潮汐的成因”,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啊。一个很可能的原因是目前网上和中学课本上对潮汐的成因解释都不够准确,也许这就是他们能接触到的所有“科学”内容了。这个帖子里我强调了地月系对正确认识潮汐成因的重要性,并且做出了我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解释。【反问地平】 ○地平如何解释红色极光?https://tieba.baidu.com/p/8760929219 2023年12月1日一次地磁暴现象让北京这个纬度都能看到红色的极光顶部,这一现象在地球上毫无逻辑问题,但是至今没有一个地平论者能提出“地平世界”上的合理解释。○ 反问地平患者如何解释太阳运动落后星空4分钟的问题 https://tieba.baidu.com/p/9142600895 地平患者好像不知道“证明”是什么意思,先抛出一个自然现象,然后一口咬定“地球论解释不了”,最后直接得出地平正确的结论。然而事实上不但现代科学有非常简单明了的证明过程,精度可达小数点后7位,而反观地平论在自己的理论解释不了的情况下,强行弹冠相庆,实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验证辟谣】 ○ 地球-地平验证实验在线召集倡议 https://tieba.baidu.com/p/9125198733 ○ 关于简易日影测量实验的补充说明 https://tieba.baidu.com/p/9128569300 ○ 日影测高法验证地球实验数据汇总贴 https://tieba.baidu.com/p/9135587731? ○ 日影测高法验证地球-实验结果 https://tieba.baidu.com/p/9136403364 这个实验是通过影长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来验证全世界各地同一天内观察到太阳和北天极的夹角均一致的现象。由于地平论中太阳和北天极距离地面高度不过数千公里,在不同地方测得的太阳-北天极夹角理应不同,会与这一实验事实相矛盾,从而可以证明地平论与现实并不相符。○ 月光制冷个屁:每日最低温与月相的关联性研究 https://tieba.baidu.com/p/8774693486 地平论者们不知为何很喜欢编造关于月球的谎言,一会儿是反射陆地的镜子,一会儿是等离子体,一会儿又是“冷光源”——注意,不是现实中那种不发热的冷光源,而是照到以后反而会让宏观物体温度下降的制冷光源。这个帖子收集统计了从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全国104个主要城市的每日最低气温,共37958个数据点,按照农历日期分类整理后发现,从新月到满月,全国全年平均每日最低气温没有显著性差异,月光对地面不存在宏观上可观测的制冷效应。○ 双星定位后续-如何评价地平猴的负隅顽抗? https://tieba.baidu.com/p/8851895225 此前通过天文定位法得出高压吊球所在位置为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得到了他的矢口否认,结果在短短一个月之后,他又在求助贴中自爆“距离彩电塔35km”,一查“彩电塔”,这不就是沈阳?这也嘴硬一下不知道什么心态,果然信了地平的全身上下只剩嘴硬了。○ 从紧急降落看地平论者怎么颠倒黑白 https://tieba.baidu.com/p/8872587222 地平论的论证方法往往就是先将一个科学原理扭曲、颠倒,然后用这部分扭曲颠倒的科学和整个科学体系之间发生矛盾,最后来证伪科学。地平论有一个用紧急降落来证伪地球的内容,其中对“地球上的最短路线”进行了蓄意歪曲,想让不明真相的人误以为“在地球上确实就会绕路所以地球是不对的”。该帖科普了大圆航线的定义和在平面图上的判断方法,指出了地平论者为了维护地平信仰而蓄意捏造的谎言。○ 为什么陨石坑是圆形 https://tieba.baidu.com/p/9112908875 很多地平论者会以“陨石是来自不同方向,陨石坑却全是圆的”来证明“外太空不存在”。且不论这个证明过程到底逻辑有多么跳跃可笑吧,陨石坑的圆形也并不是没有得到科学解释的。这个帖子仅以高一水平的计算,就说明了陨石坑的外形来自动能-内能转化导致的瞬间气化爆炸,而不是简单的撞击飞溅,清楚地说明了陨石坑的形状没有造假的必要。○ [译转] 南北方向的环游世界从未发生过,吗? https://tieba.baidu.com/p/9117808982 地平患者很喜欢说,只有东西向的环球航行是不能证明地球的,反而证明了地平,而且“南北方向的环球航行从来没有发生过”,因此地平就是真理。然而南北方向的环球航行真的从未发生过吗?这个转帖的原文整理了近现代五次不同南北向环球航行,且都同时经过了南极和北极,驳斥了所谓“南北方向的环球航行从未发生过”的谣言。 【轻松搞笑】 ○ 守住地平版的南极圈究竟需要多少大军?https://tieba.baidu.com/p/8751205966 地平版的“南极”是围绕着地饼的一圈巨大的冰墙,并且为了圆谎,又继续编造“《南极条约》禁止人前往南极旅游”、“南极被联合国军队严密把守禁止靠近”等等新的谣言,这个帖子就在“地平地图”上,以无可辩驳的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为基准,计算了南极冰墙的周长及守卫这么长的防线所需要的军队规模,结论是比现在全球所有国家现役军人数量的总和还要多。○ Eric Dubay是谁? https://tieba.baidu.com/p/8792983679 稍微扒了一下地平论“著作”《大地不是旋转球体的200个证据》一书的作者,发现是一个从06年就开始出版以阴谋论为主题的小说,布局洗粉恰烂钱三步走的大学体育老师。所谓200证据甚至只是一本40页的小册子,平均一条证据不到100个词,比发微博还短,这种质量的书竟然能卖到85美元一本,只能说信了地平的人钱就是好骗。○ [回旋镖]地平第一定律 https://tieba.baidu.com/p/8868272763 国内地平论者很喜欢奉一堆美国地平论者制作的梗图为圭臬,认为那些东西就是“地平的铁证”,仿佛图片上有英文那就是真理,为此我特意制作了一批非常符合这些地平患者口味的良药。○ 地平论者徐庆辉被刑拘 https://tieba.baidu.com/p/8878452713 ○ 提醒潼关古猴写论文专帖 https://tieba.baidu.com/p/9019336411 潼关2024年5月16日说要写论文“彻底驳倒地球论”,至今已经四个月过去,论文连个影子都没有。 ○ 潼关最新爆典,永不变暗的灯泡。https://tieba.baidu.com/p/9096220655 根据潼关的发言归纳出的潼关光学原理可知:灯泡只要每次远离观察者恰好1km,一直移动到无穷远,它看起来的亮度就会完全不衰减。○ 今日唐氏笑话:等速同径 https://tieba.baidu.com/p/9130288317 光脚兽睁眼说瞎话+1。自己发的图片里一眼都能看出太阳和月亮在天上的运动不等速也不同径,然而他就是要说“等速同径”,有啥办法,只能让他继续睡了。○ 【悲报】光脚兽发现地平论与现实现象存在重大冲突!https://tieba.baidu.com/p/9130836976 光脚兽自己发的图片加上他现编的所谓“量角器”原理,成功证明了太阳并不是围绕着地平北天极旋转从而证伪了地平论。 ○ 照片测星定位有奖答题 https://tieba.baidu.com/p/9145131095? ○ 看天气预报催促光教授答题专帖 https://tieba.baidu.com/p/9145614816 ○ 定位题半公布答案,砸烂光脚兽装神弄鬼的小算盘 https://tieba.baidu.com/p/9147176126该有奖答题目前仍然有效,原理就是我之前自己玩过的照片测星定位法。然而光脚兽说,他用地平方法也能算,并且需要夜观天象所以要等他那边雨过天晴才行。好不容易等到天晴,结果不但“算”出来的结果离谱到姥姥家了,甚至过程也不敢放了,只敢继续装神弄鬼,充分证明了光脚兽说话就和放屁没有区别:
太无聊了太无聊了地平猴们加把劲啊 最近的猴都是什么档次啊,怎么连一句人话都说不完整。那些自称专家教授之流从不发表观点,只会像小学生一样吹大牛,光脚兽就是整天复制粘贴一些早都已经杀过的陈芝麻烂谷子,天启骑手稍微有点意思但是一说不过也是马上开始精神胜利和“以后你会后悔的”,这些猴的可玩性连真的进过精神病院的安娜贝尔都不如。安娜贝尔的观点无论再荒谬,人家好歹自己是真的信、真敢说,被反驳了也是真会真情实意地破防。现在剩下这些猴各个除了嘴硬啥也不会,连狡辩都狡辩不动,只会“我不听我不听”、“我不看我不看”、“我不信我不信”、和“我就是对的你错了”。 要我评价,这两年见过最具有可玩性的还得是@君野山治♬ @高压吊球🏀 @〈潼关古道〉 这三个。君野山治胜在整的活比起其他猴真的很新,不像活跃在国内的这些猴子只能搬运一些一百零八手包浆meme,君野搬运的有一些比较有迷惑性的谣言解析起来非常有趣味,里面犯的错误更接近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本质区别,就能够让我写出颇为优质的科普。反观其他的地平论者,他们犯的错误就只是单纯的愚蠢而已,这种愚蠢甚至是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就能摆脱的,反驳这些东西跟指出“1+1=3是错的”一样无聊。 高压吊球的可玩性胜在他发言欲望极其强烈而人格又足够幼稚,知识和智力不够让他圆不上谎但同时又有自己的一套嘴硬风格,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始创了“我的嘴就是权威”这种终极唐话。这种猴逗弄起来有一种欺负弱小的廉价快感,久玩可能导致水平下降,但是好就好在谁都可以抽上一鞭子,场面甚是热闹,去年底殴打吊球也给地平吧带来过最盛大的一波流量。 潼关作为老牌猴王,编起废话那是驾轻就熟,虽然他写的废话可能1000字里面有800字是文蛤式的喊口号,150字是真话,然后把50字的歪理邪说均匀地抹在里面,用来把对的依据和错的结论掩耳盗铃地连接到一起。拆解这种赛博垃圾不单但非常具有趣味性,而且看着他欠下的账单越来越长,有一种类似种田小游戏的观感,总的来说非常耐玩。 可惜,这三只优质猴现在死的死、逃的逃,这让地平吧的首页只剩下一群臭鱼烂虾,这群废物东西除了像低年级小学生的自夸、对骂、发meme以外,连哪怕初中水平的讨论都参与不了,实在是令人兴趣索然。你们地平猴行不行啊?这么蔫了吧唧的会影响猴山的客流量的,要加油啊!
全成就了,我也来聊聊玩后感 先简单说一下游戏经历,我之前很少玩ARPG,除了是远古宝可梦粉以外,steam上玩的游戏有战术小队(FPS)8394小时(Squad吧小吧)、Stellaris(4X策略类)4120小时+全成就(前贴吧汉化组)、泰拉瑞亚205小时、星露谷物语(主要在ns上玩)以及其他一些50小时以下的游戏,几乎没有玩过手游。虽然玩的游戏种类少,但是都倾向于深度游玩。 黑猴子我一周目时沿途到处看风景,再加上技术不行反复白给,通关时已经花费了近70小时。二周目看着攻略又花了20多小时才完成了全成就。总体给我的感受是,这是一个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的游戏,但绝对是国产3A的一部非常好的试水之作。 优点方面夸的人已经够多了,我就简单一笔带过:配乐、美术、传统文化方面堪称顶配豪华,赶上UE5的顺风车不但让游戏准时上线,更是把画面表现力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物塑造方面不论是否偏离原作,单在这部作品范围内看也算是丰富立体。81个boss带来的挑战感受极其多样化,三类法术、三条常驻棍法树和隐藏的大圣模式、十种变身、一堆精魄技能(虽然我都不怎么会用)、披挂、武器、葫芦-酒-泡酒、弹药等等等等让战斗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开,既保证了我这样的新手能够死缠烂打勉强通关看完剧情,也能让ARPG高手们有挑战炫技的空间。 毕竟黑猴是游科乃至中国第一部3A游戏,现在能说得上的缺点全都可以原谅,但绝对不可以忽视。很多人聊过的那些诸如空气墙、迷路、部分改编不合理等我也就不细说了,主要讲一下我自己玩的过程中感觉膈应的小缺点。 一、部分boss打得莫名其妙 有些boss为什么要打在剧情过程中没有交代清楚。影神图里面的解释虽然能补充世界观,但是其实作为交战理由而言有点不负责任。设计过程仿佛就是因为已经做出了这么多好玩的boss(不可否认),所以就随便在地图上摆个大空地,等玩家走过去就来干一架吧(点名批评石父、石子的设计)。完事再在影神图里编一段和主线剧情毫无关系的故事,让玩家知道自己打了个什么东西就行了。结果等我爽完以后再回头翻看这些文字,我会产生一种“我真tm是个÷生,连这都杀啊”的感觉。 二、丹药系统整合度低 由于没有死亡惩罚,打不过可以一直打,但在前期丹药用掉就是用掉了,所以鼠鼠我啊全程除了解毒和解冻以外就没怎么用到丹药。实战中边跑边嗑药不但不方便,而且带来的提升虽不是没用,但就是差点意思,似乎没有那种可以让战斗方式产生大幅变化的效果,整体上甚至给我一种为了用采集药材来丰富地图,然后才做出丹药系统的感觉。这个问题也有可能是一种传统rpg的路线依赖(必须要有材料和制药)加上葫芦系统比较强力导致的。 三、部分素材使用不考究 游科确实扫描了非常多的古建筑进行建模,有着非常丰富的素材库,实际运用起来也是出手阔绰。有的建筑比如浮屠塔(天宁寺佛塔)、伏虎寺地窖的莫高窟壁画等等给人印象深刻,但还有一些小细节就给我一种比较奇怪的感觉。黑风山同一副对联到处贴;小雷音寺有很多殿挂着一模一样的牌匾,大门口的“小雷音寺”四个字看起来也和其他的牌匾明显不是一个书法水平;黄风岭和浮屠牢有一些篆刻左右颠倒了(可以解释成故意的,但我倾向认为就是贴错了);黄花观是道馆却有天王殿,紫朱儿的墓碑明明是新立的却仿佛已经被风吹雨淋上百年了一样;火焰山存在很多六边形的柱状节理,但这种结构需要火山岩急速冷却才能形成,通常都是在海边才有,看起来火焰山里存在这种石头唯一的解释是碧水金睛兽冻着玩冻出来的。 四、全方位引导不充分 这应该是制作组经验不足带来的问题。制作组对玩家群体似乎有些想当然,默认大家都是非常熟悉西游记原著的ARPG高手。这种认知和游戏超高的讨论度和销量一正交,就会导致从剧情到玩法都给很多人一种不好理解的感觉。因为缺乏引导,最核心的武器招式是玩家自己点出来的,这就让非ARPG玩家在玩法学习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且不提卡住无数人的蓝大头,我自己都是在一周目打到小雷音寺了才搞明白切手技是怎么回事,在那之前就是一套平A走到黑。更不用说很多功能并不明确的小技能比如立棍的风云转、戳棍的搅阵,我玩了这么久都没感觉到很大的用处。剧情方面,不熟悉西游原著的人很容易搞不明白这是谁,那又是谁,为什么他在这里,这是个什么东西,我怎么就打起来了之类的。这些心照不宣的要素可能会让资深西游粉产生会心一笑的感受,但是哪怕是每年暑假都看一遍电视剧版西游记的国人,在大部分时候的感受都是“这个狼妖、那个虫子,我一棍敲死了,然后呢?”国人尚且如此,那就更不用说老外了,我看外国主播的录像时感觉他们能理解的部分可能不到游科想表达的三成。影神图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补充,但是我相信能一个个看完的玩家不到千分之一。 总而言之,这个游戏确实能同时让我感受到诚意满满和经验不足,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希望未来还能看到更多比黑猴更好的国产3A游戏。 最后是我的个人打分: 题材:10 音乐:10 视觉效果:10 美术:9.5 剧情表达*:8 难度大众化**:6 系统设计:9 流程设计:8 总分:88% * 故事本身不差,但讲的方式不够好 ** 对绝大多数普通玩家都偏难了,不容易享受到游戏乐趣
日影测高法验证地球实验第二次召集 本次实验计划时间定于9月21日进行。该日日上中天的地方时为11:53整,请根据链接[lbk]2[rbk]自行换算为北京时间。 一句话概括这个实验的目的:用日影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以验证各地之间太阳与北天极之间夹角是否一致,详见链接[lbk]1[rbk]。 实验意义:若按地平论,太阳和北天极的离地高度有限,在不同位置测得的太阳-北天极夹角会不一致;若该现象为真,则说明太阳和北天极的距离都远超该方法的测量精度极限(几十万公里),而这种远超地饼直径的地日距离是任何地平理论都圆不上的。 上一次在吧里的这个实验因为全国普遍阴天只获得了三个实验结果,不足以让地平患者彻底闭嘴,为此我又展开了第二轮召集。本次实验计划时间定于9月21日进行。该日日上中天的地方时为11:53:01,请根据链接[lbk]2[rbk]自行换算为北京时间。 上次于8月18日的测量结果中,三地测量得到的太阳-北天极夹角之间相差极小,平均值76.7度,与现代天文学计算的理论值77.05极为接近,同时无法与任何一种可量化的地平理论预测相符。详见链接[lbk]3[rbk] ps:很遗憾秋分那天有别的安排不能做实验,所以选择在秋分前一天进行。根据现代天文学,这一天太阳和北天极的夹角理论值为89.47度。 [lbk]1[rbk]实验原理:https://tieba.baidu.com/p/9125198733?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68.1.0&st=1726043641&is_video=false&unique=9BD81189B6B3F45480D47174281D9263 [lbk]2[rbk]实验操作方法:https://tieba.baidu.com/p/9128569300?share=9105&fr=sharewise&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68.1.0&st=1726043740&is_video=true&unique=9BB53D15695991C3676985C1BFBD24E9 [lbk]3[rbk]第一次实验结果:https://tieba.baidu.com/p/9136403364?share=9105&fr=sharewise&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68.1.0&st=1726043788&is_video=false&unique=1D3DB21922C14A5C213AF7D175D0651E
照片测星定位有奖答题 昨天晚上在大伙们的努力下,用天文和图寻的方法共同定位出了@/XyZmL 所发布照片的具体位置,精确到米: 叫嚣帖:https://tieba.baidu.com/p/9144512824 过程与结果汇总:https://tieba.baidu.com/p/9144612308 为了让更多人也体会到这种天文定位方法的乐趣,我也来发布一道有奖答题。这是我去年年底蹲双子座流星雨的时候随手拍的照片之一,现已不在此地居住,故放出来出题,看看有没有人,特别是有没有地平患者能定位出来这张照片的拍摄位置。 【规则】 · 第一位精确到区的,我请喝一杯奶茶,奖励30 RMB。 · 第一位精确到100米以内的,我请一顿饭,奖励100 RMB。 · 得出结果的请先私信回答 · 如果定位基于我自己的方法(帖子结尾有给出),过程非必须,乐意分享一下也可以。 · 如果定位使用的是基于地平论方法,请附上详细过程。若基于地平论还能定位正确,奖励金额后面多一个零,即改为:第一位定位到区的奖励300RMB、第一位定位到100米以内的奖励1000RMB。 为了避免说我是拿随便一张不知道哪里的照片糊弄人根本没有正确答案,我又在百度街景找到了入镜的同一栋楼,证明确有此地:原理说明(文字): https://tieba.baidu.com/p/8724702347 原理说明(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YW421973A&urlrefer=7f324dac6e68ed0712b923b971b7b057
反问地平患者如何解释太阳运动落后星空4分钟的问题 有只地平患者自称这叫“地平的铁证”(https://tieba.baidu.com/p/9140331535):这小鶸描述了一个自然现象以后,直接一口咬定这种现象在地球体系里“无置身之地”,这不就是“我不知道=没人解释”吗?虽然解释星辰运动对近代天文学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但是毕竟地平患者的如意算盘是“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我可以胡说八道”,为此我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规律。事实上,解释这个现象只需要小学程度的加减乘除加上这张示意图就行:先不要因为这张示意图看起来很复杂而感到害怕,其实这上面只有三个主要部件:太阳、地球轨道和背景星空。要理解太阳和星辰的运动只需要能从图中认出这三个东西就可以,其余的都是锦上添花。 之所以要把这张图做得这么复杂,当然是因为有一部分地平患者无法理解示意图≠理论本身这件事,它们只会揪着示意图里面不需要关注的次要部分当做理论本身的bug批判一通然后开始弹冠相庆,况且对得起大家的眼睛也是很重要的嘛,不然怎么和连拼图都拼不整齐的地平患者之流拉开差距呢? 【太阳在背景星空上的运动的】 地球在图中的蓝色轨道围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2564天,即一个恒星年。从图中可见,随着地球的不断公转,地球-太阳连线的延长线就会和背景星空交于不同的点,对应的现实情况就是太阳运动到了天球上的对应位置。例如图中用红色字体标注了地球今天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8月23日),它连到太阳延长线对面的红点,就是今天从地球上看过去太阳在背景星空上对应的位置。地球不停公转,太阳在背景星空上的位置就不停移动,地球一年公转一圈,太阳在背景星空上的位置也围城了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是黄道。 想象你逆时针绕着一根旗杆跑圈:旗杆看你是不停向左移动,而你看过去的旗杆也仿佛也在相对远处的背景向左移动;你跑了一圈回到原地,你看到的旗杆背后的背景也回到了同一个位置。太阳在背景星空上沿着黄道绕圈也类似如此,本质是一种地球的公转产生的相对视运动: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所以从地球看过去,太阳也在背景星空上也是自西向东运动。太阳在星空上绕一圈的时间和地球公转的时间是同一回事,都是365.2564天,所以一天时间内太阳在背景星空上就会向东后退360/365.2564=0.985609°。 【恒星日与太阳日】太阳每天在天球上的这种移动就会让太阳和星空不同步:虽然地球自转360°能看到同一片星空,但是太阳的位置会比前一天落后0.985609°;地球平均需要自转360.985609°,太阳才回到天上大致同一个位置。地球自转360.985609°让太阳回到同一个位置的时间,我们称为太阳日,规定为24个小时;地球自转360°让恒星回到同一个位置的时间,我们称为恒星日,可以算出它是24×360/360.985609=23.9344721天,即23小时56分4.1秒。两者相差3分55.9秒,这就意味着,太阳每天要比背景星空晚3分55.9秒经过同一条经线。 当然,我也预判到了地平患者对这帖的狡辩方法,就是说“你的理论没有依据”。仿佛只要瞬间忘记“地球解释不了太阳比星星每天晚4分钟”这句话是它们自己说过的,就能赢得辩论的胜利一般。这是一种很愚蠢的避重就轻、岔开话题的行为,为此我要再次重申重点: 针对地平患者捏造的谣言【地球解释不了太阳比星星每天晚4分钟】,我提出的反驳观点是【地球不仅解释得了这个现象,而且简洁精确】,我的依据就是【推导过程】,里面只用了小学程度的【加减乘除】、【生活常识】和【恒星年长度】这三样东西。如果地平患者还是忍不住想说我“没有依据”的低级反射,请说我是加减乘除错了,还是生活常识错了,还是恒星年长度错了。如果一个都说不出来的话就闭嘴吧,闭着嘴打脸会不那么疼一些。 【反问地平邪教徒】 看,在近代天文学中,只需要知道一年的长度是365.2564天,就可以精确地推算出为什么太阳每天会比背景星空晚3分55.9秒到达同一经线这个问题,反观地平文盲,还在每天四分钟,一年就是24小时呢。不知道地平模型中要如何解释太阳和背景星空的不同步呢?随处可见的真理被忽略了,为什么?因为它阻碍了地平论邪教信徒对其歪理邪说的自圆其说。 —————————————————————————————————————————————————— 剩下的屁话里,二已经杀过了,第20问:https://tieba.baidu.com/p/8664929885; 三,既然地平患者说能在南回归线上拍到北极星,那么为什么它们至今拿不出任何一张能在南回归线上拍到北极星的真实照片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