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云
汉之云
諸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捨於清淨土,愍眾故生此。
关注数: 25
粉丝数: 137
发帖数: 11,007
关注贴吧数: 184
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
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
“我”是什么?如何才能证明“我”的存在?
生存的价值在哪里?生存的责任又是什么?
一切痛苦的根源在哪里?如何才能从一切痛苦中永远得到解脱?
哲学究竟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离无上的真理有多远?
“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马克思的这句话对吗?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归宿又是什么?
认识是可能的吗?如果是可能的又是如何可能的?
为什么物质会存在?物质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听说繁体跟简体的和谐程度一样? 听来的消息,不知是不是真的,还想买一套繁体的。
今天读到一首以前就背过的诗,这诗跟响子的感觉很像。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简直就是稀世珍宝啊。
我终于开始用签名了,响子的。 自从百度有了签名档功能就一直没用过……
吧里扑克牌4、5两张有错误 汗,请哪位全的重传一下吧。呃。
“真”谓恒也,“理”谓性也,“真理”的意思就是永远不变的性质。 所以,会改变的真理就不是真正的真理,不让所有人相信的真理就不是真正的真理。
我为什么说我们在沉沦?我们又为什么要求得真理? 首先,寻求真理的前提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因为我们都不知道真理,所以我依照我对于世界的看法假设我们在沉沦,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反驳,但不可以说假设是不行的。 其次,我也是有事实论据证明这一观点的。因为我们都不知道真理,这就是我们沉沦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如果我们不知道真理,就只能被我们所选择的不知道对错的道路所左右着,这样对我们而言,什么都不是真正的依靠。但要是我们有了真理,我们就永远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这样就永远不会走错路,这才是真正的依靠。如果没有真理,只能被环境所摆布,所左右;要是有了真理,就是自己是自己真正的主人了。而环境是无常的,今天的亲人,可能就是明天的仇人;今天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陷害你的人;今天的当权者,可能就是明天的乞丐;今天的百万富翁,可能就是明天的一具白骨。 第三,不知道真理,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既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那么抱持着“自己的事情不用别人说三道四”的想法的话,那“自己的事情”是哪个人的事情?“自己”是什么东西都说不出来的话,别人怎么知道这个“自己”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自己”的存在能被证明出来吗?如果不能被证明出来,那么为什么还要怪别人干涉所谓的“自己”?
我对真理的性质的一点思考。 第一、至善 真理既然是最最正确的,那么它肯定能给一切事物都带来好处,不然就不是最最正确的。 第二、至美 理由同至善,因为它是最正确的,它能解释一切,所以它必定能够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
大乘佛教唯识学的宇宙人生基本要素表(大乘百法明门论)
忍受了几个月无吧主时代,我又是我个人贴吧的吧主了。 http://tieba.baidu.com/f?kw=%D4%C6%B2%CA%D6%AE%CB%FE 为了把原来的那id的吧主换成这个号,把那个号辞了,费了几个月申请,终于换成了这个号……
正因为我们不喜欢直面痛苦,所以我们才会被痛苦折磨。 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痛苦就在那里,不得不去面对。如果直面、正视它的话,我们极有可能找到解决它的方法;而如果我们一直沉醉于假象的幸福中,当痛苦来临的时候,幸福有多美 好,痛苦就有多残酷。 如果不喜欢就能解决问题,那就最好了。可是并不是这样,人人都不喜欢痛苦,但人人都被痛苦折磨着,这才是真相啊。不如说,不喜欢会更痛苦,因为不喜欢就是痛苦本身啊!如果不喜欢 就能解决问题,那我们都去不喜欢好了。但这能解决问题吗…… 不喜欢讨论这个问题,正说明我们想要离开痛苦啊,为什么不遵循着我们的真心,而非要违背它呢? 不喜欢讨论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反感,我可以道歉,但这又能如何……痛苦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该痛苦的时候还是会痛苦啊,再加上我们不敢正视、直面它,我们所走的弯路就更多。
哲学书还是教徒培训手册?
成唯识论卷第一(王国惠老师校)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loudtower.blog.hexun.com%2F72530371_h.html&urlrefer=a479a98c3578fbb88a200b090e44aee7 No. 1585 成唯识论 10卷 护法菩萨等造 玄奘法师糅译 成唯识论卷第一 甲一、宗前敬叙分(分二科)乙一、以颂彰释论之因(分二科)丙一、归敬福田 稽首唯识性 满分清净者, 丙二、叙释论意 我今释彼说 利乐诸有情。 乙二、以长行明本论主造论之意(分三科)丙一、安慧等悟断得果解 今造此论为於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果故,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由断碍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 丙二、火辨等达空悟性义 又为开示谬执我、法迷唯识者,令达二空於唯识理如实知故。 丙三、护法等破执显理解 复有迷谬唯识理者,或执外境如识非无、或执内识如境非有、或执诸识用别体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为遮此等种种异执令於唯识深妙理中得如实解故作斯论。 甲二、依教广成分(分三科)乙一、初二十四颂明唯识相(分二科)丙一、初一颂半略释难标宗(分三科)丁一、将发论端寄问徵起 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 丁二、举颂依义正答 颂曰: 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 一 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 丁三、长行释(分二科)戊一、释上三句(分二科)己一、略释颂答外徵(分二科)庚一、别解三句(分三科)辛一、释第一句 论曰:世间、圣教说有我、法但由假立非实有性。“我”谓主宰,“法”谓轨持。 辛二、释第二句 彼二俱“有种种相转”。“我种种相”谓有情、命者等,预流、一来等;“法种种相”谓实、德、业等,蕴、处、界等,“转”谓随缘施设有异。 辛三、释第三句(分二科)壬一、寄问徵起 如是诸相若由“假说”依何得成? 壬二、答(分二科)癸一、总释 彼相皆“依识”所转变而假施设。 癸二、别释识及变(分二科)子一、识 “识”谓了别,此中“识”言亦摄心所,定相应故。 子二、变(分三科)丑一、护法安慧义 “变”谓识体转似二分,相、见俱依自证起故,依斯二分施设我、法,彼二离此无所依故。 丑二、难陀亲胜等义 或复内识转似外境, 丑三、约法譬广释 我、法分别熏习力故诸识生时变似我、法,此我、法相虽在内识而由分别似外境现,诸有情类无始时来缘此执为实我、实法,如患、梦者患、梦力故心似种种外境相现,缘此执为实有外境。 庚二、总解三句(分三科)辛一、显我法假由 愚夫所计实我、实法都无所有,但随妄情而施设故说之为假,内识所变似我、似法虽有而非实我、法性,然似彼现故说为假。 辛二、遮增减执 外境随情而施设故非有如识,内识必依因缘生故非无如境,由此便遮增、减二执。 辛三、依谛摄假 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识是假境所依事故亦胜义有。 己二、广释颂(分二科)庚一、广破外执成颂义(分四科)辛一、总问 云何应知实无外境唯有内识似外境生? 辛二、略答外徵 实我、实法不可得故。 辛三、别问别答(分二科) 壬一、破执实我(分二科)癸一、问 如何实我不可得耶? 癸二、答(分五科) 子一、叙三类计正破外道(分二科) 丑一、叙三计 诸所执我略有三种:一者执我体常周遍量同虚空,随处造业受苦乐故;二者执我其体虽常而量不定,随身大小有卷舒故;三者执我体常至细如一极微,潜转身中作事业故。 丑二、别破三计(分三科)寅一、破数胜论等计 初且非理。所以者何?执我常遍量同虚空,应不随身受苦乐等。又常遍故应无动转,如何随身能造诸业?又所执我,一切有情为同、为异?若言同者,一作业时一切应作,一受果时一切应受,一得解脱时一切应解脱,便成大过。若言异者,诸有情我更相遍故体应相杂,又一作业一受果时与一切我处无别故应名一切所作、所受。若谓作、受各有所属无斯过者,理亦不然,业、果及身与诸我合,属此非彼不应理故。一解脱时一切应解脱,所修证法一切我合故。
林国良教授原来是这样的……在Q群里看到他的照片了…… 嗯嗯,发一下吧。
一个关于移民的笑话
我现在有一个大胆的计划,把《成唯识论》看完以后,我就…… 来贴吧讲,就算观众不多,我也准备好了用一年左右时间把《成唯识论》讲完的觉悟。 力求讲得让中学生听懂,而且有趣味性。
汉堂之家又上不去了吗?怎么回事啊,汗。 如题。发现又上不去了。
韩寒和方舟子,好笑的微博
这东西要是几年前的我绝对会赞同,但是…… http://tieba.baidu.com/p/1392310035 我现在觉得,评价别人之前,先评价自己比较好,唉。 不过楼主那种人确实相当珍贵,在这个问题上,他说的没错;但是,要把其他人都评为“肤浅女子”敬而远之,就是他的错了。
我发现我的字越写越难看了……发个上来。
昨天看了一段《潜伏》,对它有点兴趣了,我发现我有点像余则成。 以前一直没有太大兴趣看,现在准备看一遍。
我刚才发现,读诵《金刚经》的确福报非常大 刚才我去医院输液,护士说快下班了,让我离开。我怎么说都不行,后来我自暴自弃了,看到自己带的书中有本《金刚经》,便在仅有几人的输液室读了《金刚经》。读到了“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之后,护士看我在读经,便给我扎上了针。果然读《金刚经》福报很大,我回家后把它通读了一遍!
陈坤唱的《心经》 他最近写了本《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我准备入手。
大家过年好~刚才春晚机器人那个节目BGM竟是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no.5 过年好,大家,都回家了吗。我已经回家了,就在19日。一回家才发现自己有那么多好东西,不过将来总有一天不会再属于我了……或许这一天不久以后就要到了。 刚才春晚上有个节目是机器人的表演,居然背景音乐是变奏成电子味的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这首曲果然有名,雅俗共赏啊。
我对世间真相的看法,求猛烈反驳。 如果一个元素是无因生,那么就不会有性质,也就不会产生结果;如果是有因生,那么就没有自己的主体,自己的性质。 所以一切是唯识所变,因缘所生。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虚妄分别心而产生的。 没能分别的心,就没所分别的境。 所谓的一真法界,也就是说,没有能,没有所。 没有能和所的对立,这才是世界的真实。 一真法界就是这个世界啦,看到的分别就是我们心里的分别而生的,其实是无分别的。 不,无分别还不准确,是超越分别的……
我对世间真相的看法,求猛烈反驳! 如果一个元素是无因生,那么就不会有性质,也就不会产生结果;如果是有因生,那么就没有自己的主体,自己的性质。 所以一切是唯识所变,因缘所生。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虚妄分别心而产生的。 没能分别的心,就没所分别的境。 所谓的一真法界,也就是说,没有能,没有所。 没有能和所的对立,这才是世界的真实。 一真法界就是这个世界啦,看到的分别就是我们心里的分别而生的,其实是无分别的。 不,无分别还不准确,是超越分别的……
我对世间真相的看法,求猛烈反驳。 如果一个元素是无因生,那么就不会有性质,也就不会产生结果;如果是有因生,那么就没有自己的主体,自己的性质。 所以一切是唯识所变,因缘所生。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虚妄分别心而产生的。 没能分别的心,就没所分别的境。 所谓的一真法界,也就是说,没有能,没有所。 没有能和所的对立,这才是世界的真实。 一真法界就是这个世界啦,看到的分别就是我们心里的分别而生的,其实是无分别的。 不,无分别还不准确,是超越分别的……
佛法是宇宙的绝对真理,人类的究极智慧,生命的最终归宿。
为什么一切唯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中论》: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一切唯识,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已经是无可怀疑的了。为什么呢?《成唯识论》用了24个字解释:“云何应知实无外境唯有内识似外境生?实我实法不可得故。”法,就是保持自己的性质因而具有可认识性的要素、元素的意思。 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我存在呢?因为“我”只不过是五蕴的一种和合的假像,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物质、情感、理智、意志(运动)、认识。这五蕴都是变化的,也就是刹那生灭的。随时都在生灭的东西,怎么会有个常住不变的“我”存在呢? 再说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法存在,因为诸法皆是从因缘而生,也就是都是从条件所生。比如一棵树,它是从种子、阳光、土、水份、养料中生成的。但在种子、阳光、土、水份、养料中,哪里有树呢?所以,一切法都没有自性,既然没有自性,也就不存在真正的法了。 下面用两个问题进一步说明这个观点。 第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元素能产生结果,它既然能产生结果,就必定没有常住不变的主体。如果是A产生了A+B,那它的主体是A了,B又是什么东西?如果是C产生了D,它的主体是C还是D? 如果一个元素它不能产生结果,那就必定是不能产生“被感觉机制所认取”的结果,所以它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事实上所有元素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不能产生结果的元素不存在。 所以,一切元素都没有自己的主体,没有主体所以不会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不可得)。不会是不变的就会出现生灭现象这种假像。 第二个问题: 如有生可生,有灭可灭。有生可生,生不由灭;有灭可灭,灭不由生。生不由灭,生非灭生;有灭可灭,灭非生灭。生非灭生,即是自生;灭非生灭,即是自灭。自生即是实生,自灭即是实灭。 所以,“有生可生,有灭可灭”错误。 如无生可生,无灭可灭。无生可生,由灭故生;无灭可灭,由生故灭;由灭故生,生是灭生;由生故灭,灭是生灭。灭生即非生,生灭即非灭。非生非灭为中道,而生而灭为假名。 所以,“无生可生,无灭可灭”正解。 因一切的本质,无生可生,无灭可灭,所以一切不可得,不可得所以不会是不变的(也就是没有自己的主体)。不会是不变的就会出现生灭现象这种假像。 既然是由灭故生,由生故灭,那就是因果相续了,因果律是绝对正确的。 由第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可知,一切元素都没有自己的主体,生灭现象只是一种假像。所以,无论物质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都是生灭的假象。 本质,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既然没有真正的我和真正的法,那么世人认为的“我”和“法”是哪来的? 本来,【一切法平等无别,哪里有诸法的分别相存在呢?】所以,一切的分别,都是由于自己的虚妄分别产生的。 为什么会有种种性质存在?就是因为自己的虚妄分别心所造。 为什么是自己的虚妄分别心所造?因为【没有能分别的心,就没有所分别的境】了。 一切唯识所变,因缘所生。 既然一切唯识所变,因果相续,那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这是绝对正确的事情了。 因为这些“我”和“法”的种种性质,就是我们自己的虚妄分别而产生的,所以一切唯识所变。 我们被自己的虚妄分别控制,所以才会沉沦生死;如果战胜了虚妄分别,那么就是解脱。佛法三藏十二部,说的那么多,其实就是一件事,叫我们战胜自己的虚妄分别而已。 下面说说三自性问题,能认识得更清楚些。 认为某个元素,某个现象是实有其自性,我们把那个只存在于我们错误认识中,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元素(现象)就叫做遍计所执自性。 一切元素都是因缘所生,依他而起,它们就叫做依他起自性。 在依他起自性基础上,认清了一切元素没有自性,不是实有,然后远离了遍计所执,这就叫做圆成实自性。 遍计所执自性因为是一种错误认识,所以是完全没有;依他起自性是一种假像,虽然有,但是是假的,所以是假有;圆成实自性是一切(物质、精神)现象的真实性质,所以是一切的真实,是实有。 我上了佛教学院以后,才明白以前不管是对佛法有偏见的时候,还是对佛法有兴趣的时候,对佛法的理解都是完全不对劲的。 来了之后,才明白,原来佛法是这样不是那样啊,以前的种种想法都是错的啊。尤其是学了唯识学,看了《成唯识论》之后,对宇宙人生思考得更透彻了,对一切认识得更清楚了。 我现在感觉,《成唯识论》就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不仅仅是佛学上的问题,连宇宙人生的问题,在这本书上都能找到令你绝对绝对没法怀疑的答案。 读了之后才真正明白玄奘法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实在太了不起的了,他的成就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的中国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比的。 玄奘法师跟我们真的不是同一个次元的人,他不仅仅是中国最最优秀的留学生,还是我最最佩服的中国人。 我现在突然觉得,如果人人都去研究唯识,那么这个世界肯定是极乐世界了。 如果对唯识感兴趣,对宇宙人生真相感兴趣,绝对不能错过《成唯识论》。目前《成唯识论》最好的白话解释就是林国良教授的《成唯识论直解》,网上有下载: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7177741.html&urlrefer=e1bb3edf81d0be55f63e0cc4b4edc56a
发几段《杂阿含经》,对断我执有一点帮助吧。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於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如是,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圣弟子!如是观者,於色解脱,於受、想、行、识解脱。我说是等为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昔於色味有求有行,若於色味随顺觉,则於色味以智慧如实见。如是於受、想、行、识味有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识味随顺觉,则於识味以智慧如实见。诸比丘!我於色患有求有行,若於色患随顺觉,则於色患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患有求有行,若於识患随顺觉,则於识患以智慧如实见。诸比丘!我於色离有求有行,若於色离随顺觉,则於色离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离有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识离随顺觉,则於受、想、行、识离以智慧如实见。诸比丘!我於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於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离、不出,永住颠倒,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比丘!我以如实知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我於诸天人、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以脱、以离、以出,永不住颠倒,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味,贪着而享乐之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死者,为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 比丘白佛:「知已,世尊!知已,善逝!」佛告比丘:「汝云何於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比丘白佛言:「世尊!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为取所缚。世尊!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如是,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於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比丘!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在静处,精勤修习,住不放逸。精勤修习,住不放逸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时,彼比丘即成罗汉,心得解脱。
为什么一切唯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中论》: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一切唯识,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已经是无可怀疑的了。为什么呢?《成唯识论》用了24个字解释:“云何应知实无外境唯有内识似外境生?实我实法不可得故。”法,就是保持自己的性质因而具有可认识性的要素、元素的意思。 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我存在呢?因为“我”只不过是五蕴的一种和合的假像,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物质、情感、理智、意志(运动)、认识。这五蕴都是变化的,也就是刹那生灭的。随时都在生灭的东西,怎么会有个常住不变的“我”存在呢? 再说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法存在,因为诸法皆是从因缘而生,也就是都是从条件所生。比如一棵树,它是从种子、阳光、土、水份、养料中生成的。但在种子、阳光、土、水份、养料中,哪里有树呢?所以,一切法都没有自性,既然没有自性,也就不存在真正的法了。 下面用两个问题进一步说明这个观点。 第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元素能产生结果,它既然能产生结果,就必定没有常住不变的主体。如果是A产生了A+B,那它的主体是A了,B又是什么东西?如果是C产生了D,它的主体是C还是D? 如果一个元素它不能产生结果,那就必定是不能产生“被感觉机制所认取”的结果,所以它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事实上所有元素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不能产生结果的元素不存在。 所以,一切元素都没有自己的主体,没有主体所以不会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不可得)。不会是不变的就会出现生灭现象这种假像。 第二个问题: 如有生可生,有灭可灭。有生可生,生不由灭;有灭可灭,灭不由生。生不由灭,生非灭生;有灭可灭,灭非生灭。生非灭生,即是自生;灭非生灭,即是自灭。自生即是实生,自灭即是实灭。 所以,“有生可生,有灭可灭”错误。 如无生可生,无灭可灭。无生可生,由灭故生;无灭可灭,由生故灭;由灭故生,生是灭生;由生故灭,灭是生灭。灭生即非生,生灭即非灭。非生非灭为中道,而生而灭为假名。 所以,“无生可生,无灭可灭”正解。 因一切的本质,无生可生,无灭可灭,所以一切不可得,不可得所以不会是不变的(也就是没有自己的主体)。不会是不变的就会出现生灭现象这种假像。 既然是由灭故生,由生故灭,那就是因果相续了,因果律是绝对正确的。 由第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可知,一切元素都没有自己的主体,生灭现象只是一种假像。所以,无论物质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都是生灭的假象。 本质,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既然没有真正的我和真正的法,那么世人认为的“我”和“法”是哪来的? 本来,【一切法平等无别,哪里有诸法的分别相存在呢?】所以,一切的分别,都是由于自己的虚妄分别产生的。 为什么会有种种性质存在?就是因为自己的虚妄分别心所造。 为什么是自己的虚妄分别心所造?因为【没有能分别的心,就没有所分别的境】了。 一切唯识所变,因缘所生。 既然一切唯识所变,因果相续,那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这是绝对正确的事情了。 因为这些“我”和“法”的种种性质,就是我们自己的虚妄分别而产生的,所以一切唯识所变。 我们被自己的虚妄分别控制,所以才会沉沦生死;如果战胜了虚妄分别,那么就是解脱。佛法三藏十二部,说的那么多,其实就是一件事,叫我们战胜自己的虚妄分别而已。 下面说说三自性问题,能认识得更清楚些。 认为某个元素,某个现象是实有其自性,我们把那个只存在于我们错误认识中,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元素(现象)就叫做遍计所执自性。 一切元素都是因缘所生,依他而起,它们就叫做依他起自性。 在依他起自性基础上,认清了一切元素没有自性,不是实有,然后远离了遍计所执,这就叫做圆成实自性。 遍计所执自性因为是一种错误认识,所以是完全没有;依他起自性是一种假像,虽然有,但是是假的,所以是假有;圆成实自性是一切(物质、精神)现象的真实性质,所以是一切的真实,是实有。 我上了佛教学院以后,才明白以前不管是对佛法有偏见的时候,还是对佛法有兴趣的时候,对佛法的理解都是完全不对劲的。 来了之后,才明白,原来佛法是这样不是那样啊,以前的种种想法都是错的啊。尤其是学了唯识学,看了《成唯识论》之后,对宇宙人生思考得更透彻了,对一切认识得更清楚了。 我现在感觉,《成唯识论》就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不仅仅是佛学上的问题,连宇宙人生的问题,在这本书上都能找到令你绝对绝对没法怀疑的答案。 读了之后才真正明白玄奘法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实在太了不起的了,他的成就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的中国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比的。 玄奘法师跟我们真的不是同一个次元的人,他不仅仅是中国最最优秀的留学生,还是我最最佩服的中国人。 我现在突然觉得,如果人人都去研究唯识,那么这个世界肯定是极乐世界了。 如果对唯识感兴趣,对宇宙人生真相感兴趣,绝对不能错过《成唯识论》。目前《成唯识论》最好的白话解释就是林国良教授的《成唯识论直解》,网上有下载: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17177741.html&urlrefer=e1bb3edf81d0be55f63e0cc4b4edc56a
关于宇宙人生真相的观点,这个观点绝对没人能破得了。 关于宇宙人生真相的观点,这个观点绝对没人能破得了。 第一个观点: 如果一个元素能产生结果,它既然能产生结果,就必定没有常住不变的主体。如果是A产生了A+B,那它的主体是A了,B又是什么东西?如果是C产生了D,它的主体是C还是D? 如果一个元素它不能产生结果,那就必定是不能产生“被感觉机制所认取”的结果,所以它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事实上所有元素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不能产生结果的元素不存在。 所以,一切元素都没有自己的主体,没有主体所以不会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不可得)。不会是不变的就会出现生灭现象这种假像。 第二个观点: 如有生可生,有灭可灭。有生可生,生不由灭;有灭可灭,灭不由生。生不由灭,生非灭生;有灭可灭,灭非生灭。生非灭生,即是自生;灭非生灭,即是自灭。自生即是实生,自灭即是实灭。 所以,“有生可生,有灭可灭”错误。 如无生可生,无灭可灭。无生可生,由灭故生;无灭可灭,由生故灭;由灭故生,生是灭生;由生故灭,灭是生灭。灭生即非生,生灭即非灭。非生非灭为中道,而生而灭为假名。 所以,“无生可生,无灭可灭”正解。 因一切的本质,无生可生,无灭可灭,所以一切不可得,不可得所以不会是不变的(也就是没有自己的主体)。不会是不变的就会出现生灭现象这种假像。 既然是由灭故生,由生故灭,那就是因果相续了,因果律是绝对正确的。 由第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可知,一切元素都没有自己的主体,生灭现象只是一种假像。所以,无论物质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都是生灭的假象。 本质,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那为什么还会有种种性质存在?就是因为自己的虚妄分别心所造。 为什么是自己的虚妄分别心所造?因为没有能分别的心,就没有所分别的境了。 一切唯识所变,因缘所生。 既然一切唯识所变,因果相续,那么三世因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这是绝对正确的事情了。
真让人无奈啊,阿宝总是把我的手指看成月亮,那么…… 我也不问阿宝看过佛教方面的书没了,既然你看过那么多书,也不会在意再看一两本吧。我现在推荐一本书,请你去看,在看完前,请不要对我们是否能解脱发表任何否定意见,可以吗? 如果看完以后,你还对佛教有怀疑,那么我也决定不信佛了……我连别人都说服不了,还能说服我自己吗……如果不能解脱,那我在世界上就没意义了,请你给我个信仰给我个生存意义吧! 这部书是玄奘法师从印度带来的学说的精要,里面不但有印度人的观点,更有玄奘法师自己的观点。 如果看书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吧里问我,我上不了网也会用手机回的。 阿宝对我讲讲倒也没事,我因为看的是深东西,是不会被几句话击倒的,但一般人你对他讲解脱不存在那就有问题了。不过我的信仰,也完全是建立在唯识和中观的理论大厦上的,如果理论大厦出了些问题,我不但信仰会产生危机,整个人也会崩溃吧。 你要是聪明的话,或许会比我早些开悟。那样的话,记着回来度我,我还在苦海中沉沦呢。
佛法是宇宙的绝对真理,人类的究极智慧,生命的最终归宿。 、 一张图说明一切。
写了一大堆的话,不知怎样,不安中 佛祖保佑佛祖保佑佛祖保佑……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世间竟然有这样的音乐……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zMxMzI2NDQw.html&urlrefer=4e57e35244f7952a11c0605541369f3b 评论(从17页看比较好):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docin.com%2Fp-185240539.html&urlrefer=0b3023675207756a4f0d4101dcf0db38
我们自己是跟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父母的。 你瞧见你眼前那个蚊子吗?它在几世以前就是你的父亲。 你瞧见深海中那条鱼了吗?它在几世以前就是你的母亲。 你瞧见动物园里那只大象吗?它在几世以前就是你的儿子。 你瞧见森林深处那条蛇了吗?它在几世以前就是你的女儿。 我们如果成佛了,不但一生一世的父母能够得到解脱,就是生生世世的父母都有可能得到解脱。 所以,人人都应当发愿,我应与众生共成佛道。
终于把3.5G的《汉语大字典》下下来了,好大一个家伙啊 这东西早就想要了,结果网速一直不行,下了一个多月了。 这下不用怕生僻字了,这东西比《康熙字典》收的字都多!真是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好大帮助啊! 这东西我是买不起实体书了,好几卷,就算有钱也没地方放,汗!
王老师人间蒸发了…… 自从他回上海后,就只联系上一次,最近想找他有点事的,结果打电话没人接,发短信也不回,他QQ从来都不在线……
大乘佛教徒的四弘誓愿,你们觉得我能够实现吗? 每个大乘佛教徒都要发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弘誓愿就是经常说的“菩提心”。 《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说明了菩提心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度众生?因为众生是成就我们修行的恩人。 为什么要断烦恼?不断烦恼,无法解脱,无法使别人解脱。 为什么要成佛道?为了众生的解脱。 大乘佛教区别于小乘的,就是菩提心——为了众生而修行,一个人得解脱是没意义的。 这四个誓愿,我们早课要念三遍,晚课要念三遍,是每天唯一要念六遍的东西。 PS:宗喀巴大师还说“一失次第,即成魔业”,敢情魔业还真好造啊,失了次第都是魔业了,魔王真乐死了。
买的中华书局出的《解深密经》译注本终于到了 只看了一点点,就觉得相当相当舒服!这部经太深奥了,就算看译注也只能懂皮毛。
唯识老师曾在课上给我们推荐了一本相当不错的书——《书读完了》 世界上没几个人敢说自己能把书读完,但金克木先生敢说,他也真做到了。
这东西我们每天早课都要念一遍,很舒服,嗯嗯。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l。 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l,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将以此胜功德,回向无上真法界,性相佛法及僧伽,二谛融通三昧印。 如是无量功德海,我今皆悉尽回向,所有众生身口意,见惑弹谤我法等。 如是一切诸业障,悉皆消灭尽无余,念念智周与法界,广度众生皆不退。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四法广无边,愿今回向亦如是。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三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No. 251 [Nos. 250, 252-255, 257]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般若心经序 [0848a06] 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者,非特中国有之,尽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号曰释迦,其为佛也,行深愿重,始终不二。於是出世间脱苦趣为其效也,仁慈忍辱务明心以立命,执此道而为之,意在人皆在此利济群生。今时之人罔知佛之所以,每云法空虚而不实,何以导君子、训小人。以朕言之则不然。佛之教实而不虚,正欲去愚迷之虚,立本性之实,特挺身苦行,外其教而异其名,脱苦有情。昔佛在时,侍从听从者皆聪明之士,演说者乃三纲五常之性理也。既闻之后,人各获福白。佛入灭之后,其法流入中国,间有聪明者动演人天小果犹能化凶顽为善,何况聪明者知大乘而识宗旨者乎。如心经每言空不言实,所言之空乃相空耳。除空之外,所存者本性也。所以相空有六,谓口空说相,眼空色相,耳空听相,鼻空嗅相,舌空味相,身空乐相。其六空之相又非真相之空,乃妄想之相为之空相,是空相愚及世人祸及今古,往往愈堕弥深不知其几。斯空相,前代帝王被所惑而几丧天下者,周之穆王,汉之武帝,唐之玄宗,萧梁武帝,元魏主焘,李后主,宋徽宗。此数帝废国怠政,惟萧梁武帝、宋之徽宗以及杀身,皆由妄想飞升及入佛天之地。其佛天之地未尝渺茫,此等快乐世尝有之,为人性贪而不觉,而又取其乐人世有之者,何且佛天之地如。为国君及王侯者,若不作非为,善能保守此境,非佛天者何如。不能保守而伪为,用妄想之心即入空虚之境,故有如是,斯空相,富者被缠则淫欲并生丧富矣,贫者被缠则诸诈并作殒身矣,其将贤未贤之人被缠则非仁人君子也,其僧道被缠则不能立本性而见宗旨者也。所以本经题云心经者,正欲去心之邪念以归正道,岂佛教之妄耶。朕特述此,使聪明者观二仪之覆载,日月之循环,虚实之孰取,保命者何如。若取有道、保有方,岂不佛法之良哉!色空之妙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 唐释慧忠撰 [0848b22] 夫法性无边,岂藉心之所度;真如非相,讵假言之所诠。是故众生浩浩无穷,法海茫茫何极。若也广寻文义,犹如镜裏求形,更乃息念观空,又似日中逃影。兹经喻如大地,何物不从地之所生,诸佛唯指一心,何法不因心之所立。但了心地,故号总持,悟法无生,名为妙觉。一念超越,岂在繁论者尔。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2]唐三藏法师玄[3]奘译 [0848c07]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0848c08]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0848c10]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0848c14]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848c18]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0848c21] 即说咒曰: [0848c22] 「揭[4]帝 揭[5]帝 [6]般罗揭[*]帝 [*]般罗僧揭[*]帝 菩提 [7]僧莎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文资讯】大正藏第 08 册 No. 025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版本记录】CBETA 电子佛典 Rev. 1.13 (Big5),完成日期:2009/04/23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庄德明大德提供,CBETA 自行扫瞄辨识,摩诃工作室提供新式标点,其他 【其他事项】本资料库可自由免费流通,详细内容请参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佛说阿弥陀经(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0346b28] 如是我闻: [0346b28] 一时,佛在[33]舍卫国[34]只树[35]给孤独园,与大比丘[36]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37]舍利弗、摩诃目[38]乾连、摩诃迦叶、摩诃迦[39]栴延、摩诃[40]拘絺罗、离婆多、[41]周梨盘陀迦、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42]俱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43]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0346c10]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0346c10]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44]极乐。其土有佛,号[45]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46]栏楯、七重[47]罗网、七重[48]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曰极乐。 [0346c16]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49]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1]颇梨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颇梨、[2]车璩、赤珠、[3]马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0347a07]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4]天雨[5]曼陀罗华。其[6]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0347a12]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7]白[8]鹄、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9]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10]趣。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三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11]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0347a25]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12]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13]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於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14]萨,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0347b04]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15]阿鞞跋致。其中多有[16]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17]劫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0347b09]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18]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19]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20]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21]发愿生彼国土。 [0347b18]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22]德;东方亦有[23]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24]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25]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0347b24]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26]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开始有一点点儿想学藏语了 我后来有了个同桌,他是个藏人,在学汉语,经常问我汉语问题,我经常教他。第一次见到藏人,一个挺亲切的人呢。 后来了解到藏文大藏经要比汉文大藏经收录的东西多多了,就有一点点想学藏语了。 难怪有些同学在学藏语呢,开始以为他们学那个干什么,呃。
只看了第一集,神作,果然还是钢琴最高,日本的声优果然不是人 川澄绫子竟然有这样的声音,我只听过她配的saber。
幽城十周年到了,十周年纪念册开始预售! http://tieba.baidu.com/p/1287769213 http://tieba.baidu.com/p/1287771453
《成唯识论》的物质观与量子力学的物质观 《成唯识论》的物质观与量子力学的物质观 林 国 良 (本文发表于《上海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摘 要:唯识学的物质观包括物质起源论和物质结构论。唯识学认为:物质非心外实有,而是由众生的第八识变现,物质也不是由极微(物质基本单位)构成。唯识学的物质观与量子力学的正统派——哥本哈根学派的思想有某种程度的共通性。 关键词:唯识无境,哥本哈根学派,物质非实在性 唯识学是佛学中最为精致的一个理论体系。近代弘扬唯识学的一些佛学大德,曾对此学说与现代科学的会通抱有极大的希望。而现代科学的发展,似乎正在为这一会通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本文将依据《成唯识论》(以下简称《成论》),通过唯识学与量子力学的物质观的比较,对这一会通的可能性作一描述。 唯识学的物质观主要有物质起源论与物质结构论二方面的内容。从物质起源论来看,唯识学认为:物质非心外实有,而是由第八识变现。从物质结构论来看,唯识学认为:物质不是由极微(物质基本单位)构成,而是由第八识变现色法中的实法(基本物质),再由实法形成假法(各种物体)。而此处的假、实概念正是理解唯识学物质观的一个难点,故有必要先对唯识学的假实观作一介绍。 一、唯识学的假实观 《成论》在破外道和小乘的法执时,提出了“心外法非实有”和“极微非实有”等观点,同时,唯识学对百法(各种基本事物和现象)都要判别假实。此处的假、实等概念,既有与佛教其他学派一致的含义外,也有其独特的含义。 唯识学是在二个层面上区分事物的真假虚实。第一层面的区分依据是永恒不变性和独立存在性,这可以说是在区分事物的假与真;第二个层面的区分依据是事物的成分和作用,这就是唯识学所说的假与实。这二个层面大体相当于佛教所说的胜义谛和世俗谛。首先,如按胜义谛来区分,则一切事物都属假而非真,即都没有永恒不变性,也没有独立存在性(按唯识学的说法,都是依他起性),即使唯识学所说的八识也是如此。如《成论》卷二指出,如果一定将八识执为“真实有”,那也是法执。在这里,唯识学与大乘其他宗的观点是一致的,即一切事物都是假有。如《金刚经》所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而此处与一切事物之“假”相对的“真”,指真如,只有真如具有永恒不变性。 其次,如按世俗谛来区分,则可将事物区分为实法、假法与非实非假法。此处所谓的实法,是指具有单一、独立的成分,能起现实作用的事物。如果一事物是单一成分(不是复合成分)、能独立存在(不是依附性地存在)、能起现实作用(不是幻觉等不能起真实作用)的事物,就说它是实法。就类别而言,实法包括心法(八识)、心所法和色法。(但心所法与色法中也有假法,详见下文。) 所谓假法,指非独立存在、但有现实作用的事物。这类事物是一种没有实体的假象性的存在。假法分聚集假、分位假等。以聚集假为例,它们是实法的**,如由色、声、香、味、触等基本物质现象聚集而成的世间各种物体。 所谓非实非假之法,指根本不存在、因而没有现实作用的现象,即幻觉、想象等所显的事物,如由幻觉而见的空中第二个月亮等。这类事物可以说是假,但据唯识学的分类来说则是非假非实(参见《成论》卷八,此处的非假,指非聚集假、分位假等依托实法的假法)。 二、唯识学的物质起源论 1 物质非心外实有。 《成论》开卷便是对我执与法执的批判。对于破我执,唯识学认为,无论识内还是识外,所谓的“我”都没有实体,都非实有。但对于破法执,唯识学强调,识外诸法(外境)无,识内诸法(内境)可有。因此,“唯识”或“唯识无境”的真实含义是“唯有内识并无外境”。 为什么没有外境呢?《成论》一开始就对外道和小乘的心外法实有的观点进行了批驳,而这一批驳正是以上述二重假实观为基础的。试以该论卷一破胜论的观点为例:“诸句义中,且常住者,若能生果,应是无常,有作用故,如所生果;若不生果,应非离识实有自性,如兔角等。诸无常者,若有质碍,便有方分,应可分析,如军、林等,非实有性;若无质碍,如心、心所,应非离此有实自性。”此段大意是:胜论的诸范畴中,首先是那些始终不变地存在的范畴,如果那些范畴能产生结果,那它们就不是始终不变的,而应象它们所生的果一样有生灭;如不能生果,则其所谓脱离识的真实存在就象兔子的角一样子虚乌有。再说那些他们也认为是变化无常的范畴,如果那些范畴有质碍(即具有质量、占据一定的空间而互不相容),那就能分解剖析,应非“实”;如果它们没有质碍,那就是与心和心所一样的非物质性的存在①。
今天拿到太虚大师的《法相唯识学》,再也不想买什么游戏了 爱不释手啊,拿起就不想放下!以后的钱打算全买书,游戏对我的精神世界而言已经成了次要的东西了。再说我买的游戏已经多到玩不完了。估计以后不是特殊情况、特殊作品的话,就不打算买游戏了。我要告别不是什么游戏都照单全收的时代了。
几个唯识视频集合(最后一个是我们学院的隆藏法师)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laylist%2Fid10656644.html&urlrefer=fa353b43763dc8d0bd5ecb7e92ec7b60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