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岗湖叠被子的刺槐
晋曲梦魂
关注数: 36
粉丝数: 101
发帖数: 3,843
关注贴吧数: 19
小店方言中的“咸” 转载,太原张玉虎的博客。非常喜欢这位老先生写的文章,各种太原旧事风俗。他很喜欢琢磨方言,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 在小店方言中,咸盐的咸字有两种读法,说起咸盐这种东西来时,读为(xiān)。可若说到咸盐这种东西的味儿来时,则不读(xiān),而读为(hān)。饭菜里放得盐多了,咸味重了,小店人不说(xiān)了,而说是(hān)了。用咸盐腌制的咸菜,小店人也不说(xiān)菜,而说是(hān)菜。 原来,我以为小店方言中的这个(hān)字,不应该写作“咸”,可能另有其字。但查了半天辞书查不出个结果来,倒是在日常说话时,又发现了小店方言中的两个将普通话中读(xiān)的字读为(hān)的例子: 其一是“涎”。“涎”字,辞典上的注音为(xián),释义为“唾沫,口水。”在小店方言中,涎字的词义与普通话是一样的,但读音却为(hān)。将人们不由自主地从嘴里遗漏出来的唾沫和口水叫作(hān)水。流涎水的现象以幼儿为甚,手巧的农妇们为防小孩的涎水太多湿了衣裳,便专门绣制出精美的“涎(hān)水襻襻”,围在幼儿脖子上。襁緥中的幼儿脖子上花花绿绿的“涎(hān)水襻襻”是旧时农村街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二是“衔”。“衔”字,辞典上的注音与涎字一样为(xián),“衔”字除“军衔”和“衔接”这两个义项之外,还有一个最常用的义项就是“用嘴含着或用嘴叼着”。在“用嘴叼着”的这个义项上,“衔”字小店方言里的读音也与涎字一样为(hān)。小狗从街上叼回一块骨头来,人们就说是“(hān)回一圪瘩骨头来”,老头嘴里叼着个烟锅子,人们也说是“(hān)着个烟袋锅子”。由于“含”和“衔”是可以互训的近义词,这也可能是过去小店地区的先民们将“衔”读为(hān)的原因。继而也就将与“衔”同音的“咸”和“涎”都读为(hān)了。 总之“咸”、“涎”、“衔”这三个字,普通话都读(xiān),而太原南部的小店和晋源地区的人都读为(hān)。由此可见,将(xiān)读为(hān)是太原方言区的一个规律性的现象。
缩?束? 表示收缩地那个字,是“缩”还是“束”? 举例: 1,一说吃,一圪扑;一说做,一圪束。 2,皮束束(缯辫子的橡皮筋) 以上例子均读“束”,而不读“缩”。
啊、啊么 啊,表示答应,等同于普通话的“嗯”。 啊么,感情色彩强烈,有点骄傲的答应。等同于“嗯呐”。更多用于小孩子间的对话。 举例: 1,A:这挂车是你的哇?B:啊,是勒。 2,A:你今天捡到钱交给老师,老师表扬你来哇。 B:啊么,还让同学们向我学习勒。
比(pi) 比,当动词读bi,读介词读pi,均为上声。 举例: 1,你们俩比(bi)一下个头,看谁高? 2,我比(pi)你高的一圪截了。
犬戎、猃狁 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 这2个词,会不会就是同一个?戎和狁,基本上一样。前一个字不清楚。只是个人猜测。 @绿仗白牛帝
缘法 指缘分。缘,读yan,同盐。 当地习俗,遇到生日喜庆,邻友之间有赠送饺子和油糕等食品的习俗,接受食物必须还一匙盐,为取有缘相会之意,不能实来空去。 “缘”读yan,属于什么语音演变规律呢? @绿仗白牛帝 @昴星团2
太精彩了 已经有两位艺术家表演完了,豫剧《风雨行宫》袭击人心最脆弱的部分,河北梆子《清风亭》父亲对养育多年儿子的不舍之痛,听得人心如刀绞。 期待下面几位。
细鞋 指很容易穿破鞋。本字是“费”。 举例:俺小子可细鞋了,买上的新鞋,穿不了一个月,底子就磨烂了。 类似于“肥炭”读作“西炭”。
毛大姑儿、二流流 指蓬头垢面,不整洁的女孩子。 1,刚从被窝里爬起来,头发乱得像个毛大姑儿。 2,黑眉粗眼地,跟个二流流来地。 最近了解祁太秧歌才知道,毛大姑是《换碗》里的角色,二流流是《断料子》里的。 不知道这2个名字和秧歌,谁先谁后?
孝文山 读作:浩名山。孝,读hao,是交城白读。但文读ming是什么规律? 我记得戏里经常把“盟誓”读作“ming誓”,应该跟这个一类。 @绿丈白牛帝
关于“茭子” 茭子(高粱) 玉茭子(玉米) 一般都写作“茭”。但是“茭”字只有“茭白”这个词,而且茭白北方好像很少种吧。不会用它来给高粱起名。 所以我感觉本字不是“茭”。猜想“椒”,或“荞”(白读为jiao),更接近一点。 查了下,玉米最早产于南美洲,16世纪(明朝)才传入中国,所以起名应该是根据高粱来的(像玉一样的高粱)。
介白菜 意思是把多余的白菜苗拔掉。因为种白菜时,一窝撒籽数根,长大后一窝只能留一棵。所以,在出苗后,会把多余的拔掉。为了成活率,一开始会留个三五棵,再大点留成两棵,最后再留一棵。 介,本字不明。
村里有一块地,名为“南北征地”。原来是这个“畛”。看太谷秧歌才知道。
五马长枪 意思是虚张声势、喳喳呼呼,表面上很激动,其实多半是故作声势。
通、通切 指削、砍、剥。通,本字不明。 比如,冬天卖白菜,要去地里通菜,即砍白菜。 还有个词是:通切(或通掐?),比如放久了的白菜,吃的时候,需要把最外层黄蔫的叶子削砍掉,可以用通切。 交城曲艺家薛贺明(圪抿壶)《塌戏院》里有句:“捋了皮皮通了肉”,指戏院塌了砸着人,皮肤擦破削了肉。
适、适砍 适,本意是冲出,伸出。引申为突然出现,冷不防冒出来之意。适,不明本字。适砍,含贬义,冒失出去,一般用来形容鲁莽的人惹事生非 。 举例: 1,司机急刹车,把人一下适出一圪截。 2,哪里适出个你来了,吓了我一跳。 3,你又适砍上去哪里了? 4,伢们打架,适砍上个你干甚?快给我回来。
扎务、扎寡 指打扮、拾掇。 举例: 1,外婆姨可阔(非入声)了,每天描眉眉,画眼眼,扎务地妖妖刁刁。 2,好不容易出一回门子,也不说扎寡扎寡。
黑豹中文配音是不是张涵予? 听着声音很像。
闪豁 趁机,顺便之意。闪,平声。也可以说闪住。 举例: 1,你等我一下,我闪豁去下茅子来。 2,我明天去你们村办点事,闪住能去下你家,看看你。
尚当 万一之意。尚,上声。 举例: 1,起床后把被子叠好,窗帘拉起。尚当来个人,看着不像话。 2,这钱你先拿着,不用着急还我。尚当有个急用,你也能马上应付。
见来 谁知道、鬼知道之意,表肯定的推测。也可翻译成一定、肯定。 举例: 1,这么晚还不回来,见来又去哪赌博去了。 2,你说钱丢了?尽胡说,见来是你拿去买了甚了。
霎 不知本字。偶尔,一下子,冷不防的意思。 举例: 1,住惯了城里楼房,霎回农村,还有点不习惯。 2,XXX 从小小就好吃懒做,霎给寻上一个做的,能做下来就够可以了,还要求那么高,并想的。
活。。 程度副词,放前面修饰后面词语。十分,相当之意。 活讹人 活胡说 活白人(白人,发牢骚骂人之意。本意是指葬礼,本字可能是埋人) 活受屈 活该
一些连读词总结 呱/嘎——给一下 (举例:你看呱这个人是谁?) da/dia——的呀 (去的意思。其他地方也说“圪呀”。举例:你做甚da?) 做甚——种 (举例:种dia?) 不应(用)——并(举例:A:你走的时候拿上点白菜吧。B:并,家里有。) 人家——伢 (略)
砸跟足 意思是打地基。盖房前,把石头打磨成长方形块,埋在地下。
机有 本字不明。有提醒,使对方记得之意。另外,还有保管,管理之意 。 举例: 1,明天高考,我怕忘带准考证,你到时候机有一下我。(提醒) 2,写完作业,就把你的东西都机有起,不要到处乱扔,要不丢上一件件,看你怎么上课。(收拾,保管) 3,旅游完了,把你带的人都机有起,在车站等候。(召唤在一起) 4,你哥哥借我的钱一直没还,你给我机有一下。(提醒使其还钱,引申为负责讨要债款) 你 1,
这个吧今晚过后会火吗?
砸? 意思是点数目,或预约。本字咋写 ? 比如: 1,人都到齐了吗?砸一下数数,看谁还没来? 2,你家办喜事,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砸上谁家的了?(预约上哪家的服务了)
这个你们叫甚? 线线飞机。
开关电视的动词:扳 比如: 打开电视——扳开电视。 关闭电视——扳了电视。
两对比较常用的时间词 快~耐 早~迟 比如: 1,外谁还没来,打电话问问,快嘞,耐嘞? 2,这阵8点,来得早啦,还是迟啦?
种红薯的时候,用锄头先整出一溜小土堰,然后再隔距离挖小坑荫水水栽种。 我听家人说的那种小土堰,是“an an”,上声。 不过百度查了下,这个“埯”是指小土坑,有点不明白。 难道说的是“堰堰”?我们也有yan yan这个词,去声,也是指土堰。
在以 指应验,一般是针对一句俗语的反驳而得到心里的安慰。 比如:古人说相属不对,不能结婚。外都是迷信,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不在以个外。
张儿 打麦子的场地。 应该是“场”的白读。
。。的时候。文中说是“时间”的合音,我感觉不对。 听过老人们口中,说过“时节”这个词,完全可以替代上面的“山”。(因为是入声,所以选了“节"这个字,但我总觉的,这应该是一个表后缀的无意义的字。或者类似于“卷接”、“哭嚓”这类后缀。) 不过感觉“时节”合音也很难合成“山”。我更倾向于“时啊”的合音?但看这个是个鼻话音,推理应该是一个an韵的字才对。一时想不起来。虽然“间”符合规律,但“时间”这样用在句子里,似无理。
明瘊子,暗黑靥 意思是瘊子长在眀处好,而黑靥长在暗处好。 不知其他地方有这个说法不?
大起大早 指清早一起来,一般是6,7点左右。 两个“大”的读音不一样,前面的读de(去声),后面的读da(平声)。 这种一个词里同字不同音,是怎么发展的?是一开始发音就不同,还是逐渐演变来的?或者本来不是同一个字?
头悬人 指头晕,也经常引申为危险。头,读dou。 举例: 1,站在楼上看下面,还头悬人了。 2,开车还一道儿上耍微信,头悬人了,戳拐呀。
厮像 相像的意思。厮,入声。 举例:看你小时候的照相,和你爸爸厮像吧。 类似于“厮跟”和“相跟”的关系。 至于那个“习跟”,应该就是厮的音变吧。 厮和相,会不会是同一个字?
习俗禁忌 冬至节,腊八和元宵节,严禁担水。有“冬拔堵,腊瞎则,正月十五断根则”的迷信说法。 外甥在外祖父家不准剃头。总然要剃,不能全剃掉,要在后脑勺留一撮毛,俗称舅舅毛。 大年初一起床,不让说“起”,要说“翻身”,因为迁坟叫“启坟”,“起”同“启”为谐音之故。藕根不能叫藕根,叫莲菜,因为“藕”同“沤”谐音。沤根是穷到根子里了,为敬富驱穷,故忌讳说沤(藕)。
求本字:抛线 指电器里用的那种线,戏铁丝外面裹一层塑料皮,红的、绿的、黄的,各种颜色都有。
摆扎 指一个一个摆开来。 举例:吃饭呀,把碗儿、筷子摆扎起。
将迷捣念 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成功了某件事。 举例:受了一天,将迷捣念把一亩地种完了。 貌似也说:将迷捣换。
棍将喇棒 指棍棒。四字词。
搭张接、搭忙接 意思一样。赶忙、忙着之意。 举例:下将雨来啦,搭张接把衣服拿回来。 还有个四字词:搭忙实接
一独气 指一口气 。 举例:真能喝(酒),一独气一瓶子。
骚淘鬼 骚淘,有点出人头地的意思。但一般用于指责一个人没有前途,没有作为时用。 举例: 1,这个讨吃货孩子,长大也成不了个骚淘鬼。 2,日捏的来地,小小地来宰脾气,长大能骚了个淘?
緔鞋 做布鞋时,把鞋帮和鞋底,用针锥和渔网线,紧密缝合在一起,叫做緔鞋。 以前一直以为是“上鞋”,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才知道原来是这样写的。
升? 有个字,读“蛇“音,微微抬起之意。本字是升吗?按白读规律,似乎说得通。 举例:把锅儿蛇起些来,我添点炭。
布曲 一种树上的虫子,对果实有害,用竹竿绑个石头,打布曲。 是听家人说的,具体是什么虫子,有待进一步调查核实。大家有听过的可以说下。
这种布鞋叫什么? 今天看老照片,听家人说起来,这种鞋名称为:折鞋。折,同舌的音。不知本字咋写?
biao 指用胶布粘东西。平声。 如 :书扯啦,用胶布布biao住些吧。 本字是不是:裱?
闹害 本意是闹,做。一般用于干不好的勾当 。害,上声。 举例:这早番了,你是闹害甚了,快睡哇,明天还上班了。
正买 指专门去购买过节的物品。正,白读ze。 举例:伢你宰是去城里正买哒?
求本字:niao,一声 指利用金属丝捆绑,或弯曲成一个形状。 如: 1,自行车后座忽塌(松动)开啦,用铁丝niao给一下吧。 2,给我niao一个滚铁环的钩钩吧。
事行 指做事专业。行,hang。 举例:看人家做的火钩钩(用来钩挑火圈圈的工具),粗细均匀,握手舒坦。你做的就是一根铁丝随便弯了个钩,用起来一点都不得手。做甚也得事行才行。
越厉 越发的意思。 举例:自口学习还不行,还天每看电视,越厉考不好啦。 (自口:本身、原本之意。天每:每天之意。天,去声。每,读mi,平声。)
捋护 操心,在意的意思。 举例:刚价人多事忙,没啦捋护个你。(没看到你在)
蝈蝈各地怎么说? 我们说:叫扎扎 (注:不是蛐蛐)
木匠=木葬 匠,我们读做“葬”的音。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